CN113940873A - 基于可听声波振动能量的人体自愈修复系统与修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可听声波振动能量的人体自愈修复系统与修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40873A
CN113940873A CN202011197467.1A CN202011197467A CN113940873A CN 113940873 A CN113940873 A CN 113940873A CN 202011197467 A CN202011197467 A CN 202011197467A CN 113940873 A CN113940873 A CN 1139408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an body
hzs
energy
frequencies
audible s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9746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日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 Rilai
Original Assignee
Lin Ril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 Rilai filed Critical Lin Rilai
Publication of CN1139408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408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3/00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e.g. using supersonic vibration; Suction-vibration massage; Massage with moving diaphragms
    • A61H23/02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e.g. using supersonic vibration; Suction-vibration massage; Massage with moving diaphragms with electric or magnetic drive
    • A61H23/0218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e.g. using supersonic vibration; Suction-vibration massage; Massage with moving diaphragms with electric or magnetic drive with alternating magnetic fields producing a translating or oscillating movement
    • A61H23/0236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e.g. using supersonic vibration; Suction-vibration massage; Massage with moving diaphragms with electric or magnetic drive with alternating magnetic fields producing a translating or oscillating movement using sonic waves, e.g. using loudspeak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7/00Ultrasound therap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7/00Ultrasound therapy
    • A61N2007/0073Ultrasound therapy using multiple frequenci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信息应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可听声波振动能量的人体自愈修复系统与修复方法,利用可听声波经间质液传递产生修复人体自愈力的用途,芯片控制声波发生器按照人体节律信息发出可听声波,在人体内部经间质液传递至穿透人体皮肤、肌肉、血液、骨骼、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引发细胞及DNA层面的共振和谐振;综合应用生物学、声学、应用物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芯片编码技术、人体工程学、制衣技术等科学技术,利用间质液网络“减震器”的作用,通过芯片控制声场能量与人体产生良性的生物学效应、心理效应、经络效应,以改善人体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利用可听声波能量对人体进行治疗。

Description

基于可听声波振动能量的人体自愈修复系统与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信息应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可听声波振动能量的人体自愈修复系统与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人类随着年龄增长,体内细胞不断分化,端粒的长度也在不断地缩小,细胞、组织、器官等不断老化,身体的免疫力也不断降低,各种疾病就会迎面而来,当端粒再也无法缩小的时候,人类的寿命也就迎来了尾声;随着社会与经济发展,人类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均寿命也越来越长,使得当今社会步入一个老年化和慢病普及化的时代;传统方法中中医一般采用口服、外敷中草药治疗,或者通过针灸、按摩等辅助手段进行疾病治疗;西医一般采用肌肉注射、静脉点滴、直接口服、外涂药物治疗,或者通过外科手术进行切、割、缝等破坏组织完整性的创伤性治疗;无论中医、西医耗费时间都很长,患者需承受各种药物、手术带来的痛苦,人力、场地、医疗等费用支出巨大,给个人、家庭、政府和社会都带来极大的压力。
根据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高于20kHz的是超声,介于20Hz 到20kHz的是人耳能够识别的可听声波;现有技术中的医疗检查仪器和治疗仪器,例如彩超、B超、A超,超声止血刀等,都是基于超声波技术;次声波技术也应用在例如次声波查检仪,军事武器的次声炮等;利用超声、次声技术的仪器设备结构复杂,需要配备并培训专业操作、诊断、维修保养人员队伍,生产、使用成本高昂;声波可以传递能量,而可听声波在人体内部传播,除了经人耳识别的声音用途外,还能对人体内部器官等产生有益效果;现阶段关于可听声波在医学方面的应用还处于萌芽阶段,虽然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例如2018年《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以纽约大学为首的研究团队发现首次发现器官中的液体,曾被认为遍布全身的密集结缔组织实际上是充满流体的间质 (interstitium)网络,并发挥着“减震器”的作用,携带这类间质液的网络可能是人体内最大的数个器官之一,这些互相连接的间质液相当于“流动液体高速公路”,它们所处的位置有:皮肤表层下方;沿着消化道、肺和泌尿系统;围绕动脉、静脉和肌肉之间的筋膜;2019年《分子科学》杂志发表论文,由美国奥古斯塔大学为首的研发团队,通过每天对小鼠每天施加30Hz声频可听声振动的影响,提高了小鼠的自愈力,从而达到逆转二型糖尿病相关症状的目的;香港学者也经过八年研究,通过磁共振动态成像技术,成功发现针灸时因震动产生横切声波,并由肌肉充当传导体把声波在体内传导,当声波到达细胞后,会打开细胞壁的钙离子通道,令钙离子能与白血球互相作用,产生胺多酚,发挥止痛作用;但是也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方面,没有投入到实际应用中。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声场治疗仪,测量可听声波能量场与细胞和DNA层面共振与谐振的用途,利用间质液网络“减震器”的作用,通过芯片控制声场能量与人体产生良性的生物学效应、心理效应、经络效应,以改善人体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鉴定可听声波振动能量对人体进行治疗的自愈修复系统与修复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可听声波振动能量的人体自愈修复系统与修复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S1,输入人体节律信息;
S2,连接电源,控制中心分别对电能和人体节律信息进行编码计算,匹配可听声波能量数据信息;
S3,设置声压、声强、周期和频率的阀值;
S4,根据S2匹配的可听声波能量数据信息,将电能输出并转化为机械振动可听声波;
S5,可听声波经分布于人体多个位点的声场向相应部位发射,形成多个位点的单点位声源,多个单点位声源同时工作发射的可听声波共同作用,并互相叠加相互影响,产生持续能量场;
S6,持续能量场经间质液减震传递,穿透皮肤、肌肉、血液、骨骼、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引发人体局部或者全身的共振和谐振;
S7,采集并计算实时声压、声强与体积应变之间的关系,反馈至控制中心,调节控制每个单点位声源的输出阀值;
S8,记忆存储。
进一步地,一较佳技术方案中,S1和S2中的人体节律信息包括不同时辰内不同时段和不同人体部位的详细人体节律信息,每个时辰包括六个时段的详细人体节律信息,每个时辰内每个时段的详细人体节律信息都不相同,相应地, S3中根据每个时辰内每个时段的详细人体节律信息分别设置声压、声强、周期、频率的阀值。
进一步地,一较佳技术方案中,S5中多个位点的单点位声源沿人体的督脉和带脉向人体发射可听声波;
进一步地,一较佳技术方案中,S2中根据人体节律信息匹配十二时辰频率组,包括:
S201、子时23:00到1:00,匹配第一组频率G1Hzs;
S202、丑时1:00到3:00,匹配第二组频率G2Hzs;
S203、寅时3:00到5:00,匹配第三组频率G3Hzs;
S204、卯时5:00到7:00,匹配第四组频率G4Hzs;
S205、辰时7:00到9:00,匹配第五组频率G5Hzs;
S206、巳时9:00到11:00,匹配第六组频率G6Hzs;
S207、午时11:00到13:00,匹配第七组频率G7Hzs;
S208、未时13:00到15:00,匹配第八组频率G8Hzs;
S209、申时15:00到17:00,匹配第九组频率G9Hzs;
S210、酉时17:00到19:00,匹配第十组频率G10Hzs;
S211、戌时19:00到21:00,匹配第十一组频率G11Hzs;
S212、亥时21:00到23:00,匹配第十二组频率G12Hzs;
进一步地,一较佳技术方案中,第一组频率G1Hzs、第二组频率G2Hzs、第三组频率G3Hzs、第四组频率G4Hzs、第五组频率G5Hzs、第六组频率G6Hzs、第七组频率G7Hzs、第八组频率G8Hzs、第九组频率G9Hzs、第十组频率G10Hzs、第十一组频率G11Hzs、第十二组频率G12Hzs的取值范围均为50Hz到200Hz;
进一步地,一较佳技术方案中,
S3中,按人体部位编排相应的声压、声强、周期、频率的阀值;
S5中:
S501、手足四肢:围绕手足四肢分类设置不同能量和信息输出,经芯片控制,可听声波分别由四肢内侧向外侧或者由四肢外侧向内侧进行非线性同步往复律动;
S502、胸腹部:在胸腹部前侧分类设置不同能量和信息输出,经芯片控制,可听声波在胸腹部区域按照自上向下或者自下向上的方向进行线性往复律动;
S503、腰背部:在腰背部后侧分类设置不同能量和信息输出,经芯片控制,可听声波在腰背部区域按照自上向下或者自下向上的线性往复律动;
S504、头颈部:在头颈部后侧分类设置不同能量和信息输出,经芯片控制,可听声波围绕头颈部区域按照由内圈向外圈逐渐扩大或者由外圈向内圈逐渐缩小的螺旋环进行往复律动;
S505、臀部:在臀部后侧分类设置不同能量和信息输出,经芯片控制,可听声波分别围绕两侧臀部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逐渐缩小的螺旋环进行往复律动;
S506、双足底部:在双足底部分类设置不同能量和信息输出,经芯片控制,可听声波分别在双足底部区域按照自脚尖向脚跟或者自脚跟向脚尖的线性往复律动;
S5中S501、S502、S503、S504、S505和S506中的一项单独执行,或者多项同时执行;
进一步地,一较佳技术方案中,S6在传递过程中同时还进行调节声压和声强的变化,确保单点位声源和持续能量场能够穿透人体皮肤、肌肉、血液、骨骼、内脏器官、神经系统。
进一步地,一较佳技术方案中,能量源为电能,可以选择电池等移动电源,也可以选择有线方式直接连接至电网,但是需设置稳压装置,以便提供合适的稳压电源。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用于上述基于可听声波能量的人体自愈修复方法的系统,包括有能够对电能进行转化的控制中心,控制中心设置有能够将能量转化为人体自愈修复力的能量转化模块,能量转化模块连接至分布于人体各部位的多个声波能量场。
进一步地,一较佳技术方案中,多个声波能量场包括位于人体头部、人体背部、人体臂部、人体腹部、人体腿部、人体脚部的一个或者多个声波能量场组合。
进一步地,一较佳技术方案中,控制中心为集成电路,能量转化模块为可听声波发生器,每个声波能量场包括有一个或者多个振子。
再进一步地,一较佳技术方案中,每个声波能量场的每个振子分别对应人体相应部位的一个穴道,并确保每个声波能量场都有部分或者全部振子沿人体的督脉和带脉设置。
再进一步地,一较佳技术方案中,控制中心可以通过有线或者无线通讯方式连接一只控制器,可以由使用者自己控制,可以由他人协助远程控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探讨可听声波在医疗设备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可听声波在介质中以振动能量形式传播的特性,采集可听声波与细胞、DNA产生共振的数据,鉴定开发可听声波经间质液传递产生修复人体自愈力的用途,;由芯片控制声波发生器发生与人体节律信息相匹配的可听声波,在人体内部经间质液传递至穿透人体皮肤、肌肉、血液、骨骼、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引发细胞及DNA层面的共振和谐振;利用间质液网络“减震器”的作用,通过芯片控制声场能量与人体产生良性的生物学效应、心理效应、经络效应,以改善人体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利用可听声波能量对人体进行治疗;激活T细胞受体,促使免疫细胞分化和生长,激活多种酶、激素在体内均衡的传递,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并引起巨噬细胞极化,逐步控制和消除大血管和微小血管的炎症,从而达到逆转2型糖尿病的大部分症状和抑制肿瘤的生成和生长,减缓人体衰老的进行性发展,产生积极的生物学效应;通过在督脉和带脉及相关穴位进行持续和良性的刺激,能够提高人身免疫力和改善基础代谢,产生抑制脾瘅的经络效应;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有利于身心松驰和改善睡眠质量,驱动脑波的活跃,提高大脑的认知和思考能力,防止老年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症),产生积极的心理学效应;综合应用生物学、声学、应用物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芯片编码技术、人体工程学、制衣技术等科学技术,结合运用声波能量场与人体建立生物学效应的理论模型,以提高人体自愈力,能够创造有益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基于可听声波振动能量的人体自愈修复系统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基于可听声波振动能量的人体自愈修复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基于可听声波振动能量的人体自愈修复系统与方法中十二个时辰的不同时段人体节律信息结构示意图;
图4是声源在空间传播的数值仿真图,其中纵坐标为对数坐标;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基于可听声波振动能量的人体自愈修复系统与方法的餐前空腹血糖示意图,图中前段为正常服药状况,第一个箭头处为减早餐前阿卡波糖1片的状况,第二个箭头处为开始停药进行代谢训练状况;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基于可听声波振动能量的人体自愈修复系统与方法的餐后空腹血糖示意图,图中前段为正常服药状况,第一个箭头处为减早餐前阿卡波糖1片的状况,第二个箭头处为开始停药进行代谢训练状况;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基于可听声波振动能量的人体自愈修复系统与方法的各项体检项目结果对比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基于可听声波振动能量的人体自愈修复系统与方法进行代谢训练后各项指标结果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2所示,本发明通过可听声波在人体内经质液传递至细胞和DNA层面后产生的共振和谐振,测量可听声波在缓解人体疾病症状、抑制病灶生成和生长、减缓人体衰老进行性发展等方面的具体作用范围;提供一种可听声波与细胞、DNA共振的系统与方法,充分利用可听声波在介质中以能量形式传播的特性,拓展一种可听声波的能量传播系统与操作方法,开发可听声波经间质液传递产生修复人体自愈力的用途,使得可听声波与细胞、DNA产生共振,并作用于人体,对人体产生积极的生物学效应、经络效应、心理学效应,提高人体自愈力,从而为基于可听声波能量的人体自愈修复系统与修复方法提供能量基础;设置用于测量可听声波能量场与细胞和DNA层面的共振和谐振装置,以鉴定其反应用途的方法。
运行原理如下:利用可听声波在人体内部传递后除人耳识别声音之外的用途,通过控制中心对能量源进行能量转化,经声波传递转变为人体自愈修复力,根据人体不同时间段、不同器官、不同位置的节律信息,设置相应可听声波的阀值,经遍布人体全身的间质液传播后,传递至人体皮肤、肌肉、血液、骨骼、内脏器官等相应组织局部,或者传递至人体全身整体结构,产生精准共振和谐振;进一步地,甚至还可以对目标位置点的细胞、DNA产生精准共振和谐振,并根据作用效果,对阀值进行调节,以达到最佳人体自愈力效果,从而验证可听声波能量场与细胞和DNA层面共振与谐振的用途,测量可听声波能量场与细胞和DNA层面共振与谐振的阀值范围。
描述声波传播的物理参量有声压
Figure BDA0002754426840000101
表征介质压力的变化状况;振速
Figure BDA0002754426840000102
表征介质质点团的瞬态振动速度;以及介质的密度ρ三个量。根据声学原理,这三个物理量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方程:
表征
Figure BDA0002754426840000103
Figure BDA0002754426840000104
之间关系的运动方程:
Figure BDA0002754426840000105
表征ρ与
Figure BDA0002754426840000106
之间关系状态方程:
Figure BDA0002754426840000107
表征ρ与
Figure BDA0002754426840000108
之间关系连续性方程:
Figure BDA0002754426840000109
由这三个关系式得到理想、均匀、静止流体介质中小振幅波的波动方程
Figure BDA00027544268400001010
假设声源所处的空间是各向同性的,即各向均匀球面波声场中声压
Figure BDA00027544268400001011
仅与观察点和声源之间的距离
Figure BDA00027544268400001012
有关,与空间方位角无关;并且波的传播为谐和过程,得波动方程为:
Figure BDA00027544268400001013
上方程表明,球面传播的声波声压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积分后最终求得到声强I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2754426840000111
此关系式说明,球面传播的声波强度与距离成平方倒数的关系。
仿真及结果分析:
下面对此球面传播的声波强度与距离成平方倒数的关系结果进行分析:
理论仿真:A为声波振幅,其平方值正比于功率W,故I是一个能量的概念。
对I进行数值仿真得到如图4所示的结果,由结果可观察到,声强所作用的区域直径相对其中心强度
Figure BDA0002754426840000112
说明了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对介质不会产生影响,且能够对精准位置点的目标产生共振和谐振作用。
本发明基于可听声波振动能量的人体自愈修复系统具体结构如下:
首先设置控制中心,控制中心连接电源作为能量源,电源可以选择电池等移动电源,也可以选择有线方式直接连接至电网,但是需设置稳压装置,以便提供合适的稳压电源。
通过控制中心的能量转化模块将电能转化为人体能够识别的可听声波,然后在人体各部位分别设置多个声波能量场,可听声波输出至人体各部位的多个声波能量场,向人体各部位内部组织、器官发射,通过间质液传播,对人体产生有益的治疗效果。
声波在人体中传播,与声波频率相近或一致的身体组织(从器官层面到细胞层面)将产生共振,进而实现了声波对人体组织的作用。
身体组织的固有频率由以下关系决定:
以最简单的单自由度体系为例(激励力幅F0,m为质点质量,弹簧刚度系数k,粘滞阻尼系数c),在简谐振动条件下,质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振幅公式分别是:
Figure BDA0002754426840000121
式中ω=2πf,f为激励频率。
令上述三个振幅关于ω的一阶导数为零,可得它们各自取最大值时的振动频率分别为
Figure BDA0002754426840000122
式中
Figure 1
为阻尼比,
Figure BDA0002754426840000124
为结构的固有频率。
进一步地,一较佳技术方案中,多个声波能量场包括位于人体头部、人体背部、人体臂部、人体腹部、人体腿部、人体脚部的一个或者多个声波能量场组合,可以通过人体一个部位的声波能量场对人体特定部位发射可听声波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人体不同部位的多个声波能量场同时对人体不同部位发射可听声波进行治疗,以便对人体需要缓解病症的部位进行治疗。
控制中心可以通过有线或者无线通讯方式连接一只控制器,可以由使用者自己控制,也可以由他人协助遥控、远程控制,具体根据使用者行动能力、反应能力以及现场空间、设备等实际条件进行适应性选择。
实施例一中,具体的基于可听声波能量的人体自愈修复系统由以下结构组合构成:控制中心采用芯片构成,芯片连接电源作为能量源,电源可以选择有线电源,也可以选择由电池作为电源,具体可以根据应用场所空间、设备等使用条件适应性选择;在集成电路中设置能量转化模块,构成可听声波发生器;在人体头部、人体背部、人体臂部、人体腹部、人体腿部、人体脚部等部位分别设置一个声波能量场,每个声波能量场设置多个振子,每个振子分别通过电气连接线连通至芯片;通过集成电路将电能转化为可听声波,输出至相应部位的声波能量场,向人体头部、人体背部、人体臂部、人体腹部、人体腿部、人体脚部等部位的内部组织、器官发射,通过间质液传播,对人体产生有益的治疗效果。
进一地,每个部位的声波能量场中的多个振子分别对应人体各部位的多个穴道,并确保其中有部分振子沿人体的督脉和带脉设置,通过在督脉和带脉及相关穴位进行持续和良性的刺激,达到提高人身免疫力和改善基础代谢的经络效应。
再进一步地,控制中心通过有线通讯方式连接一只控制器,在各声波能量场对应人体各部位设置完成后,由使用者通过控制器自己控制启动或者停止。
实施例一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S1,输入人体节律信息;
根据中医经络学“子午流注”的理论,一天有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分别有六个不同的时间段,在不同的时辰人体十二经的营气卫气以及血气的盛衰不一,周而复往,因而人体在不同时辰的不同时间段其节律信息都不相同,即人体在一天内共有12个时辰×6个时段=72个不同的人体节律信息;体现西医方面,就是每个人在早晨和下午的体温、血压等都不相同。S2,控制中心对能量源和采集到的人体节律信息进行编码计算,选择能够与体自愈力应答的、并能够驱动可听声波能量的信息和电能;
具体地,根据人体节律信息匹配十二时辰频率组,包括:
S201、子时23:00到1:00,匹配第一组频率G1Hzs;
S202、丑时1:00到3:00,匹配第二组频率G2Hzs;
S203、寅时3:00到5:00,匹配第三组频率G3Hzs;
S204、卯时5:00到7:00,匹配第四组频率G4Hzs;
S205、辰时7:00到9:00,匹配第五组频率G5Hzs;
S206、巳时9:00到11:00,匹配第六组频率G6Hzs;
S207、午时11:00到13:00,匹配第七组频率G7Hzs;
S208、未时13:00到15:00,匹配第八组频率G8Hzs;
S209、申时15:00到17:00,匹配第九组频率G9Hzs;
S210、酉时17:00到19:00,匹配第十组频率G10Hzs;
S211、戌时19:00到21:00,匹配第十一组频率G11Hzs;
S212、亥时21:00到23:00,匹配第十二组频率G12Hzs;
根据第一步中输入的人体节律信息,预先设置一定声压、声强、周期、频率的阀值;控制中心根据不同时辰不同时段的人体节律信息实时控制,即在一天内12个时辰×6个时段内分别按照相应72个人体节律信息分别设置可听声波频率阀值,实时控制输出效果。
第一组频率G1Hzs、第二组频率G2Hzs、第三组频率G3Hzs、第四组频率G4Hzs、第五组频率G5Hzs、第六组频率G6Hzs、第七组频率G7Hzs、第八组频率G8Hzs、第九组频率G9Hzs、第十组频率G10Hzs、第十一组频率G11Hzs、第十二组频率G12Hzs 的取值范围均为50Hz到200Hz;
本实施例中采用芯片智能化编码,通过声学能量场的构建与调整实现可听声波对人体的作用,不需要精准选穴、也不需与具体穴位有医学接触,即可以与人体经络产生实时的能量应答,从而达到平衡阴阳和补充人体气血和营气卫气的作用。
实施例一中,
第一组频率G1Hzs:51.1Hz、56.6Hz、60.3Hz、64.8Hz、67.1Hz、69.3Hz;
第二组频率G2Hzs:72.5Hz、74.6Hz、78.3Hz、79.1Hz、82.5Hz、86.4Hz;
第三组频率G3Hzs:90.7Hz、94.2Hz、99.7Hz、104.6Hz、109.Hz、113.4Hz;
第四组频率G4Hzs:116.6Hz、120.8Hz、123.2Hz、127.5Hz、129.7Hz、133.8Hz;
第五组频率G5Hzs:137.2Hz、145.5Hz、156.7Hz、169.8Hz、171.2Hz、184.6 Hz;
第六组频率G6Hzs:179Hz、173.1Hz、169.4Hz、166.2Hz、163.5Hz、159.3Hz;
第七组频率G7Hzs:156.4Hz、153.1Hz、149.4Hz、146.2Hz、143.5Hz、 139.3Hz;
第八组频率G8Hzs:144.6Hz、148.5.1Hz、153.4Hz、159.2Hz、163.5Hz、 169.3Hz;
第九组频率G9Hzs:172.6Hz、176.4Hz、180.5Hz、1849Hz、188.2Hz、 194.6Hz;
第十组频率G10Hzs:189.1Hz、173.5Hz、156.3Hz、147.8Hz、138.1Hz、129.3Hz;
第十一组频率G11Hzs:120.1Hz、113.6Hz、105.3Hz、96.8Hz、87.1Hz、69.3Hz;
第十二组频率G12Hzs:64.1Hz、60.6Hz、56.3Hz、53.8Hz、52.1Hz、51.3Hz;
S3,预设声压、声强、周期、频率的阀值;
S4,通过控制器发出指令,集成电路启动工作,将声波能量信息和电能转化为能够修复人体自愈力的机械振动可听声波并输出,形成声源并产生相应的持续能量场;
S5,声源经分布于人体多个位点的声波能量场向人体发射可听声波,多个声波能量场共同作用,多个可听声波叠加并相互作用,产生特定的声场和能量场;
并通过沿人体的督脉和带脉设置的多个位点的声波能量场,沿人体的督脉和带脉向人体发射可听声波,通过在督脉和带脉及相关穴位进行持续和良性的刺激,达到提高人身免疫力和改善基础代谢的经络效应;
具体地,按人体部位编排相应的声压、声强、周期、频率的阀值:
S501、手足四肢:围绕手足四肢分类设置不同能量和信息输出,经芯片控制,可听声波分别由四肢内侧向外侧或者由四肢外侧向内侧进行非线性同步往复律动;
S502、胸腹部:在胸腹部前侧分类设置不同能量和信息输出,经芯片控制,可听声波在胸腹部区域按照自上向下或者自下向上的方向进行线性往复律动;
S503、腰背部:在腰背部后侧分类设置不同能量和信息输出,经芯片控制,可听声波在腰背部区域按照自上向下或者自下向上的线性往复律动;
S504、头颈部:在头颈部后侧分类设置不同能量和信息输出,经芯片控制,可听声波围绕头颈部区域按照由内圈向外圈逐渐扩大或者由外圈向内圈逐渐缩小的螺旋环进行往复律动;
S505、臀部:在臀部后侧分类设置不同能量和信息输出,经芯片控制,可听声波分别围绕两侧臀部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逐渐缩小的螺旋环进行往复律动;
S506、双足底部:在双足底部分类设置不同能量和信息输出,经芯片控制,可听声波分别在双足底部区域按照自脚尖向脚跟或者自脚跟向脚尖的线性往复律动;
S5中S501、S502、S503、S504、S505和S506中的一项单独执行,或者多项同时执行。
实施例一S5中在人体手足四肢、胸腹部、腰背部、头部的S501、S502、 S503、S504、S505和S506中的四项同时通过可听声波进行代谢训练,训练时间24小时不间断,持续1~6个月;
S6,声场和能量场经间质液减震传递,穿透人体皮肤、肌肉、血液、骨骼、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引发细胞及DNA层面的共振和谐振;
在传递过程中同时还进行调节声压和声强的变化,以确保声场和能量场能够穿透人体皮肤、肌肉、血液、骨骼、内脏器官、神经系统。
S7,采集并计算声压、声强与体积应变之间的关系,通过信息反馈网络反馈至控制中心,集成电路进一步与人体节律信息进行比对,自动调节控制声场和能量场的输出阀值;使用者根据实际使用效果和感官感受,通过控制器直接调节控制声场和能量场的输出阀值;
S8,记忆存储;
通过集成电路的存储单元存储使用者的本次操作具体信息,使用者下一次使用时可以读取存储信息直接使用无需再反复调节,即能够获得比较合适的使用效果。
一、本发明的生物学效应
1、生物学效应:是指某种外界因素(例如生物物质、化学药品、物理因素等)对生物体产生的影响。
2、本发明专利的人体生物学效应:是指人体受到本发明专利声波能量场和信息的刺激和影响后,所出现的身体和心理的变化,以及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3、本专利与人体的生物学效应能量传递通道
(1)能量及声源信号:本发明专利通过芯片智能化的控制,根据人体的节律,对能量和信息进行编码,在不同的时段,产生能与人体自愈力应答的、能驱动声波能量的信息和电能。
(2)声波能量:电能传到各个声源后,由骨传导振子的线圈、磁块及振膜等器件,转变为能修复人体自愈力的机械振动声波,成为声源并产生相应的持续能量源。
(3)声场及能量场:通过在人体身上多个位点的声源共同作用,声波叠加和相互作用,在人体身上产生特定的声场和能量场,并作用于人体。
(4)声场能量阀值的调节和控制:
A、本发明专利通过芯片的控制,调节声压和声强的变化,从而保声场能量能穿透人体肌肉、血液、骨骼、各器官,引发细胞及DNA层面的共振和谐振。
B、芯片计算声压、声强与体积应变之间的关系,控制声场能量的输出。
(5)声学能量和信息产生的生物学效应:
A、细胞及基因的生物物理效应:由声波的共振和谐振,使得声学能量补充基因的能量,遏止线粒体和端粒体变短,从而减缓人体衰老的进行性发展。
B、钙离子通道的修复和开通:声波启动了钙离子介导的信号通路,激活T 细胞受体,促使免疫细胞分化和生长。
C、特定的声波能量场,引起巨噬细胞极化,逐步控制和消除大血管和微小血管的炎症,从而达到逆转2型糖尿病的大部分症状和抑制肿瘤的生成和生长。
D、特定的声波能量场的持续作用,使人体肠道菌群的微生物多样性得到了重塑,并产生高度的消炎作用。
E、特定的声波能量场引起人体介质层的涟漪效应,激活多种酶、激素在体内均衡的传递,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F、特定的声波能量场向人体生物系统叠加有序的能量、并通过声波共振谐振的声学现象,修正人体因器官老化而出现的噪点频率,逆转了熵增,从而减缓衰老的进行性发展。
近年来,以纽约大学为首的研究团队发现首次发现器官中的液体,曾被认为遍布全身的密集结缔组织实际上是充满流体的间质(interstitium)网络,并发挥着“减震器”的作用,携带这类间质液的网络可能是人体内最大的数个器官之一,这些互相连接的间质液相当于“流动液体高速公路”,它们所处的位置有:皮肤表层下方;沿着消化道、肺和泌尿系统;围绕动脉、静脉和肌肉之间的筋膜。因此,本专利所产生的声场能量,完全可以通过这个能量传递介质通道,进入人体,从而产生生物学效应。
二、本发明专利的经络效应
1、通过在督脉和带脉及相关穴位进行持续和良性的刺激,达到提高人身免疫力和改善基础代谢的经络效应。
2、五音对应五脏,黄帝内经认为,宫声可治脾瘅,在中华医学会主编的 2017年版糖尿病诊疗指南中,二型糖尿病的中医诊断病名则为“脾瘅”,本发明专利的声场经络效应中,具有抑制脾瘅的作用。
3、根据中医经络学“子午流注”的理论,在十二个时辰中,不同的时辰中,人体十二经的营气卫气以及血气的盛衰不一,周而复往,本发明专利通过智能化编码,通过声学能量场的构建与调整,不需要选穴、也不需与具体穴位接触,即可以与人体经络产生实时的能量应答,从而达到平衡阴阳和补充人体气血和营气卫气的作用。
三、本发明专利的心理学效应
1、良性的声音可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有利于身心松驰和改善睡眠质量。
2、驱动脑波的活跃,提高大脑的认知和思考能力,防止老年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症)。
实施例一的糖尿病患者,通过本发明基于可听声波能量的人体自愈修复系统与修复方法,提供一种声场治疗仪,验证可听声波能量场与细胞和DNA层面共振与谐振的效果,用于测量可听声波能量场与细胞和DNA层面反应用途的方法,停用降糖药物,经过1个月的代谢训练后,血糖水平明显下降,肾功能不全的症状得到一定程度改善,肾小球滤过率较前有所提升,脂代谢紊乱得到有效纠正;验证了可听声波在人体内经质液传递至细胞和DNA层面后产生的共振和谐振,测量可听声波在缓解人体疾病症状、抑制病灶生成和生长、减缓人体衰老进行性发展等方面的具体作用范围,拓展了可听声波在人体内部传递后除人耳识别声音之外的用途。
其在前期通过早餐前服用阿卡波糖等药物缓解疾病症状,使得血糖能够维持在正常指标范围内,选择减少早餐前阿卡波糖1片后,血糖指标即出现起伏波动,全面停药后,血糖指标出现了大范围的波动;而停药后配合本发明基于可听声波能量的人体自愈修复系统与修复方法进行代谢训练,其血糖指标明显改善。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可听声波振动能量的人体自愈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
S1,输入人体节律信息;
S2,连接电源,控制中心分别对电能和人体节律信息进行编码计算,匹配可听声波能量数据信息;
S3,设置声压、声强、周期和频率的阀值;
S4,根据S2匹配的可听声波能量数据信息,将电能输出并转化为机械振动可听声波;
S5,可听声波经分布于人体多个位点的声场向相应部位发射,形成多个位点的单点位声源,多个单点位声源同时工作发射的可听声波共同作用,并互相叠加相互影响,产生持续能量场;
S6,持续能量场经间质液减震传递,穿透皮肤、肌肉、血液、骨骼、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引发人体局部或者全身的共振和谐振;
S7,采集并计算实时声压、声强与体积应变之间的关系,反馈至控制中心,调节控制每个单点位声源的输出阀值;
S8,记忆存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可听声波振动能量的人体自愈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和S2中的人体节律信息包括不同时辰内不同时段和不同人体部位的详细人体节律信息,每个时辰包括六个时段的详细人体节律信息,每个时辰内每个时段的详细人体节律信息都不相同,相应地,S3中根据每个时辰内每个时段的详细人体节律信息分别设置声压、声强、周期、频率的阀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可听声波振动能量的人体自愈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多个位点的单点位声源沿人体的督脉和带脉向人体发射可听声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可听声波振动能量的人体自愈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根据人体节律信息匹配十二时辰频率组,包括:
S201、子时23:00到1:00,匹配第一组频率G1Hzs;
S202、丑时1:00到3:00,匹配第二组频率G2Hzs;
S203、寅时3:00到5:00,匹配第三组频率G3Hzs;
S204、卯时5:00到7:00,匹配第四组频率G4Hzs;
S205、辰时7:00到9:00,匹配第五组频率G5Hzs;
S206、巳时9:00到11:00,匹配第六组频率G6Hzs;
S207、午时11:00到13:00,匹配第七组频率G7Hzs;
S208、未时13:00到15:00,匹配第八组频率G8Hzs;
S209、申时15:00到17:00,匹配第九组频率G9Hzs;
S210、酉时17:00到19:00,匹配第十组频率G10Hzs;
S211、戌时19:00到21:00,匹配第十一组频率G11Hzs;
S212、亥时21:00到23:00,匹配第十二组频率G12Hzs。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可听声波振动能量的人体自愈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频率G1Hzs、第二组频率G2Hzs、第三组频率G3Hzs、第四组频率G4Hzs、第五组频率G5Hzs、第六组频率G6Hzs、第七组频率G7Hzs、第八组频率G8Hzs、第九组频率G9Hzs、第十组频率G10Hzs、第十一组频率G11Hzs、第十二组频率G12Hzs的取值范围均为50Hz到3000Hz。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基于可听声波振动能量的人体自愈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按人体部位编排相应的声压、声强、周期、频率的阀值;
S5中包括:
S501、手足四肢:围绕手足四肢分类设置不同能量和信息输出,经芯片控制,可听声波分别由四肢内侧向外侧或者由四肢外侧向内侧进行非线性同步往复律动;
S502、胸腹部:在胸腹部前侧分类设置不同能量和信息输出,经芯片控制,可听声波在胸腹部区域按照自上向下或者自下向上的方向进行线性往复律动;
S503、腰背部:在腰背部后侧分类设置不同能量和信息输出,经芯片控制,可听声波在腰背部区域按照自上向下或者自下向上的线性往复律动;
S504、头颈部:在头颈部后侧分类设置不同能量和信息输出,经芯片控制,可听声波围绕头颈部区域按照由内圈向外圈逐渐扩大或者由外圈向内圈逐渐缩小的螺旋环进行往复律动;
S505、臀部:在臀部后侧分类设置不同能量和信息输出,经芯片控制,可听声波分别围绕两侧臀部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逐渐缩小的螺旋环进行往复律动;
S506、双足底部:在双足底部分类设置不同能量和信息输出,经芯片控制,可听声波分别在双足底部区域按照自脚尖向脚跟或者自脚跟向脚尖的线性往复律动;
S5中S501、S502、S503、S504、S505和S506中的一项单独执行,或者多项同时执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可听声波振动能量的人体自愈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在传递过程中同时还调节变化声压和声强,确保单点位声源和持续能量场能够穿透人体皮肤、肌肉、血液、骨骼、内脏器官、神经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基于可听声波振动能量的人体自愈修复方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能够对电能进行转化的控制中心,控制中心设置有能够将能量转化为人体自愈修复力的能量转化模块,能量转化模块连接至分布于人体多个部位的多个声波能量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可听声波振动能量的人体自愈修复方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声波能量场包括位于人体头部、人体背部、人体臂部、人体腹部、人体腿部、人体脚部的一个或者多个声波能量场组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基于可听声波振动能量的人体自愈修复方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中心为集成电路,能量转化模块为可听声波发生器,每个声波能量场包括有一个或者多个振子,每个声波能量场的每个振子分别对应人体相应部位的一个穴道。
CN202011197467.1A 2020-07-15 2020-10-30 基于可听声波振动能量的人体自愈修复系统与修复方法 Pending CN1139408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81803 2020-07-15
CN2020106818033 2020-07-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40873A true CN113940873A (zh) 2022-01-18

Family

ID=79327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97467.1A Pending CN113940873A (zh) 2020-07-15 2020-10-30 基于可听声波振动能量的人体自愈修复系统与修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4087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2389B (zh) 可對應中醫人體經絡產生氣血共振的系統
US20190175895A1 (en) Vibration system localized proximate a target artery
TWI717701B (zh) 可對應人體經絡、器官組織及藥物產生刺激的系統
TW202108108A (zh) 針灸治療設備及其用途
CN104203192B (zh) 用于振动刺激的振动模式
CN103284878A (zh) 智能化按摩机
CN106166111A (zh) 中医物理康复综合治疗仪
CN202568829U (zh) 智能化按摩机
CN202020798U (zh) 新一代乳腺病治疗仪
JP2021137481A (ja) 電気信号生成装置
Chang et al. Establishment of a basic medical science system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 A suggestion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BIOCERAMIC technology
CN202086953U (zh) 多功能音乐治疗仪
TWI524911B (zh) Autonomic nerve relaxation system
CN113940873A (zh) 基于可听声波振动能量的人体自愈修复系统与修复方法
JP2021137544A (ja) 電気信号生成装置
TWM587040U (zh) 可對應人體經絡、器官組織及藥物產生刺激的系統
CN202236884U (zh) 电疗装置
CN114588548A (zh) 一种利用磁脉冲及声表面波的减脂装置、减脂系统
TWI524910B (zh) Cardiovascular Relaxation System
CN113499546A (zh) 多功能中医光子方舱
CN205598435U (zh) Tts生物电智能理疗仪
US20250082541A1 (en) Life waves for therapy and uses thereof
CN117482419B (zh) 一种基于有限元阵列理疗头的平面超声波智能减脂理疗仪
CN216536561U (zh) 一种泡浴理疗系统
Ibrahim Study of the process of calling God's name from scientific glasses: Aspects of Dzikrullah by scien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