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39052B - 熨烫装置及其加热控制系统、加热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熨烫装置及其加热控制系统、加热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39052B
CN113939052B CN202010675538.8A CN202010675538A CN113939052B CN 113939052 B CN113939052 B CN 113939052B CN 202010675538 A CN202010675538 A CN 202010675538A CN 113939052 B CN113939052 B CN 1139390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current
iron body
heating coil
contro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7553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39052A (zh
Inventor
江德勇
黄庶锋
郑量
王云峰
江太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7553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390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390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90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390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90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36Coil arrangement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熨烫装置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熨烫装置及其加热控制系统、加热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加热控制系统包括:多个谐振电路、多个电流检测电路以及控制单元,每一谐振电路均包括并联的加热线圈和谐振电容,每一加热线圈定义一个子加热区域,多个子加热区域共同形成加热区;控制单元用于获取每个加热线圈的工作电流,根据多个加热线圈的工作电流的大小确定熨斗体在加热区中的位置,和/或根据多个加热线圈的工作电流的变化确定熨斗体在加热区中的位置移动趋势,并调节与熨斗体对应的至少一个加热线圈的工作。通过上述方式,能够提高熨烫的效率。

Description

熨烫装置及其加热控制系统、加热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熨烫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熨烫装置及其加热控制系统、基于加热控制系统的加热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熨斗是现代常用的家用电器之一,用来烫平衣物。为了实现快速熨烫的目的,可采用电磁感应加热的加热方式加热烫头,通过烫头蓄热实现熨烫目的,实现加热的目的。
然而,在一些特定场所,需要熨烫的衣物比较大,或需要快速熨烫衣物时,现有熨烫装置由于加热面积的限制,熨烫效率较低,无法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熨烫装置及其加热控制系统、基于加热控制系统的加热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提高熨烫的效率。
本申请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加热控制系统,该加热控制系统用于设置在熨烫装置的底板中并对放置于底板上的熨斗体进行加热,该加热控制系统包括:多个谐振电路、多个电流检测电路以及控制单元,每一谐振电路均包括并联的加热线圈和谐振电容,每一加热线圈定义一个子加热区域,多个子加热区域共同形成加热区;多个电流检测电路分别与多个谐振电路一一对应连接,每一电流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对应的加热线圈的工作电流;控制单元连接多个电流检测电路,控制单元用于获取每个加热线圈的工作电流,根据多个加热线圈的工作电流的大小确定熨斗体在加热区中的位置,和/或根据多个加热线圈的工作电流的变化确定熨斗体在加热区中的位置移动趋势,并调节与熨斗体对应的至少一个加热线圈的工作状态。
其中,加热控制系统还包括:多个同步电路,多个同步电路分别与多个加热线圈一一对应连接,每一同步电路根据对应的加热线圈两端的电压生成翻转脉冲;控制单元连接多个同步电路,控制单元用于分别获取预设时间内每个同步电路输出的翻转脉冲的个数,并根据每个同步电路输出的翻转脉冲的个数,确定加热区中的负载情况。
其中,每一同步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以及比较器;第一电阻的一端与谐振电路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谐振电路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与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与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驱动电压,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单元连接比较器的输出端,用于根据比较器的输出信号的翻转次数来获取翻转脉冲的个数。
其中,加热控制系统还包括:多个选择开关,多个选择开关分别与多个谐振电路一一对应连接;多个功率开关,多个功率开关分别与多个谐振电路一一对应连接;多个驱动电路,多个驱动电路分别与多个功率开关一一对应相连,每个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对应的功率开关;控制单元连接多个选择开关和多个驱动电路,控制单元用于对多个选择开关进行控制,并对每个驱动电路进行控制,以驱动对应的功率开关导通或关断。
本申请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熨烫装置,该熨烫装置包括底板和如上述的加热控制系统;加热控制系统设置在底板中。
其中,底板包括隔板和壳体;加热控制系统设置在壳体中,且多个加热线圈间隔设置在隔板靠近壳体的一侧。
其中,熨烫装置还包括熨斗体,熨斗体底部设置有发热板;加热控制系统用于通过控制加热线圈中的电流交变产生磁场,发热板用于在交变磁场产生涡流,以实现电磁加热。
本申请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加热控制系统的加热控制方法,加热控制系统用于设置在熨烫装置的底板中并对放置于底板上的熨斗体进行加热,加热控制系统包括:多个谐振电路、分别与多个谐振电路一一对应连接多个电流检测电路以及与多个电流检测电路相连接的控制单元;每一谐振电路均包括并联的加热线圈和谐振电容,每一加热线圈定义一个子加热区域,多个子加热区域共同构成加热区;控制单元用于执行加热控制方法,加热控制方法包括:通过多个电流检测电路分别获取多个加热线圈的工作电流;根据多个加热线圈的工作电流的大小确定熨斗体在加热区中的位置,和/或根据多个热线圈的工作电流的变化确定熨斗体在加热区中的位置移动趋势;调节与熨斗体对应的至少一个加热线圈的工作状态。
其中,根据多个加热线圈的工作电流的大小确定熨斗体在加热区中的位置,包括:响应于多个加热线圈中的目标加热线圈的工作电流为最大值,确定目标加热线圈为当前加热线圈;调节与熨斗体对应的至少一个加热线圈的工作状态,包括:控制当前加热线圈工作。
其中,根据多个加热线圈的工作电流的大小确定熨斗体在加热区中的位置,包括:响应于多个加热线圈中的目标加热线圈的工作电流超过预设电流,确定目标加热线圈为当前加热线圈;调节与熨斗体对应的至少一个加热线圈的工作状态,包括:控制当前加热线圈工作。
其中,控制当前加热线圈工作,包括:响应于当前加热线圈的数量大于1;控制多个当前加热线圈交替加热。
其中,调节与熨斗体对应的至少一个加热线圈的工作状态,包括:响应于多个加热线圈中的目标加热线圈的工作电流为异常状态,根据位置移动趋势,启动与位置移动趋势对应的加热线圈工作,并停止至少一目标加热线圈工作。
其中,加热控制系统还包括:多个同步电路,多个同步电路与多个谐振电路一一对应连接,每一同步电路根据对应的加热线圈两端的电压生成翻转脉冲,控制单元连接多个同步电路;方法还包括:在预设时间内控制多个加热线圈依次通电,并发出单个脉冲;分别获取每个同步电路输出的翻转脉冲的个数;根据每个同步电路输出的翻转脉冲的个数,确定加热区中的负载情况。
其中,根据每个同步电路输出的翻转脉冲的个数,确定加热区中的负载情况,包括:响应于目标同步电路输出的翻转脉冲的个数高于预设阈值,确定加热区中放置有熨斗体。
本申请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程序数据在被控制单元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述方案提供的熨烫装置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的加热控制系统,通过用于设置在熨烫装置的底板中并对放置于底板上的熨斗体进行加热,加热控制系统设置多个谐振电路、多个电流检测电路以及控制单元,且每一谐振电路均包括并联的加热线圈和谐振电容,每一加热线圈定义一个子加热区域,多个子加热区域共同形成加热区,从而可增大加热区的面积,且控制单元连接多个电流检测电路,控制单元用于通过电流检测电路获取每个加热线圈的工作电流,根据多个加热线圈的工作电流的大小确定熨斗体在加热区中的位置,和/或根据多个加热线圈的工作电流的变化确定熨斗体在加热区中的位置移动趋势,从而根据熨斗体加热区中的位置和/或位置移动趋势,调节与熨斗体对应的至少一个加热线圈的工作状态,因而能够实现熨斗体在加热区移动并感应加热,以提高熨烫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熨烫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熨烫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加热区的一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熨烫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加热区的另一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熨烫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加热区的再一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熨烫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加热线圈的平面分布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加热控制系统第一实施例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加热控制系统的谐振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加热控制系统第一实施例的加热线圈的电流变化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加热控制系统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加热控制系统第一实施例的负载检测原理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加热控制系统的同步电路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加热控制系统第二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加热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一流程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提供的加热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一位置移动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提供的加热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另一部分流程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请结合参阅图1-图5,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熨烫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熨烫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加热区的一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熨烫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加热区的另一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熨烫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加热区的再一示意图。图5是图1中熨烫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加热线圈的平面分布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熨烫装置200包括底板210和加热控制系统100,加热控制系统100设置在底板210中。
加热控制系统100包括多个加热线圈11,加热控制系统100能够控制多个加热线圈11的工作状态,使得加热线圈11通电后对放置于底板210上的熨斗体220进行加热。
每一加热线圈11定义一个子加热区域,多个子加热区域共同形成加热区H。每一加热线圈11定义一个子加热区域,即每一加热线圈11通电工作后,可使对应的子加热区域内的熨斗体220处于加热状态。
可选地,底板210包括隔板211和壳体212。
加热控制系统100设置在壳体212中,加热控制系统100包括多个加热线圈11,且多个加热线圈11间隔设置在隔板211靠近壳体212的一侧。
多个加热线圈11间隔设置在隔板211靠近壳体212的一侧主表面,隔板211远离壳体212的一侧主表面用于摆放待熨烫衣物。
请参阅图2,隔板211远离壳体212的一侧主表面上对应加热线圈11的区域即为子加热区域。加热线圈11通电工作后,熨斗体220能够在各个子加热区域1、2、3、4中实现电磁加热,熨斗体220在加热区H内移动以熨烫衣物的不同部位。
可选地,熨烫装置200还可包括熨斗体220,熨斗体220底部设置有发热板221。
加热控制系统100用于通过控制加热线圈11中的电流交变产生磁场,发热板221用于在交变磁场产生涡流,以实现电磁加热。
加热线圈1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多个加热线圈11可均匀间隔设置在隔板211靠近壳体212的一侧,或多个加热线圈11可阵列设置在隔板211靠近壳体212的一侧。
例如,请参阅图3,当加热线圈11为两个时,加热线圈11可以底板210的中心位置为对称点,对称分布。
例如,请参阅图4,当加热线圈11为三个,底板210基本为正方形时,三个加热线圈11可为呈等腰三角形分布。可以理解,多个加热线圈11具体的分布方式还可依底板210的形状而定,例如底板210为长条形时,三个加热线圈11可呈一字型等距间隔设置。
例如,请继续参阅图5,当加热线圈11为四个,底板210基本为正方形时,三个加热线圈11可为呈矩阵分布。可以理解,多个加热线圈11具体的分布方式还可依底板210的形状而定,例如底板210为长条形时,四个加热线圈11可呈一字型等距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加热线圈11的数量和排布方式可根据底板210的尺寸和加热功率等进行设置,当底板210的尺寸较大时,可设置更多的加热线圈11;当每个加热线圈11工作时的加热功率较小时,即每一加热线圈11所提供的子加热区域的面积较小时,加热线圈11之间的排布可更紧密,相应地,可设置更多的加热线圈11。
加热线圈11的可为不同形状,以加热线圈11数量为4为例,请继续参见图5,例如图5(a)-(c),加热线圈11可以是圆形,还可以是方形、椭圆形;在其他实施例中,加热线圈11还可以是半圆形,或者其他不规则形状。
可以理解,加热线圈11的形状还可与底板210的形状相适应,以使得多个子加热区域共同形成加热区H能够最大程度的隔板211远离壳体212的一侧主表面。
多个加热线圈11间隔设置,使得各个子加热区域之间不重叠,能够降低加热区H中部分区域温度过高的风险,提高熨烫过程的安全性。
基于此,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加热控制系统100,关于加热控制系统100的更多结构和功能,请参见如下加热控制系统100任一实施例的描述。
请结合参阅图1-图8,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加热控制系统第一实施例的一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加热控制系统的谐振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加热控制系统第一实施例的加热线圈的电流变化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加热控制系统100用于设置在熨烫装置200的底板210中并对放置于底板210上的熨斗体220进行加热。
加热控制系统100包括:多个谐振电路10、多个电流检测电路20以及控制单元30。
请参阅图7,每一谐振电路10均包括并联的加热线圈11和谐振电容12,每一加热线圈11定义一个子加热区域,多个子加热区域共同形成加热区H。
多个电流检测电路20分别与多个谐振电路10一一对应连接,每一电流检测电路20用于检测对应的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
控制单元30,连接多个电流检测电路20,控制单元30用于获取每个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根据多个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的大小确定熨斗体220在加热区H中的位置,和/或根据多个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的变化确定熨斗体220在加热区H中的位置移动趋势,并调节与熨斗体220对应的至少一个加热线圈11的工作状态。
请参阅图8,本实施例中,由于可设置触发脉冲宽度固定,因此对于每一个加热线圈11,当熨烫体在对应加热线圈11的中心位置时,加热线圈11的电流最大,电流检测电路20检测到该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为最大值Z;当熨烫体逐渐远离加热线圈11的中心位置时,电流检测电路20检测到该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逐渐变小,因此可通过多个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的大小确定熨斗体220相对于每个加热线圈11的位置,进而确定熨斗体220在加热区H中的位置。
在一应用场景中,熨烫装置200还可设置有操作按钮,操作按钮与控制单元30连接,用户将待熨烫衣物摆放在隔板211上,并将熨斗体220放置在待熨烫衣物上后,可按压或触控操作按钮启动熨烫装置200。控制单元30可响应于该操作按钮的按压或触控,并控制加热线圈11通电,并根据多个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大小获取熨斗体220的初始位置和实时位置。
在熨烫过程中,控制单元30可实时获取每个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从而能够根据多个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的大小确定熨斗体220所对应的加热线圈11,即熨斗体220在加热区H中的位置。例如,当检测到某一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为最大值,可认为熨斗体220当前位于该加热线圈11对应的子加热区域中,则可仅控制该加热线圈11继续通电,并使其他加热线圈11断电。
控制单元30还可根据一段时间内持续获取的每个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从而能够根据每个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的大小变化能够确定熨斗体220在加热区H中的位置移动趋势。例如,当检测到一段时间内,某一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从最大值逐渐减小,相应地与其相邻的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从最大值逐渐变大,可认为熨斗体220正在从一加热线圈11对应的子加热区域运动至相邻的加热线圈11应的子加热区域,则可根据熨斗体220的位置移动情况,使该加热线圈11断电或逐渐减小功率,并控制与其相邻的加热线圈11通电或逐渐增大功率。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加热控制系统100通过设置多个谐振电路10、多个电流检测电路20以及控制单元30,且每一谐振电路10均包括并联的加热线圈11和谐振电容12,每一加热线圈11定义一个子加热区域,多个子加热区域共同形成加热区H,从而可增大加热区H的面积,且控制单元30连接多个电流检测电路20,控制单元30用于通过电流检测电路20获取每个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根据多个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的大小确定熨斗体220在加热区H中的位置,和/或根据多个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的变化确定熨斗体220在加热区H中的位置移动趋势,从而根据熨斗体220加热区H中的位置和/或位置移动趋势,调节与熨斗体220对应的至少一个加热线圈11的工作状态,因而能够实现熨斗体220在加热区H移动并感应加热,以提高熨烫的效率。
请结合参阅图9-图11,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加热控制系统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加热控制系统第一实施例的负载检测原理示意图。图11是图9中加热控制系统的同步电路的一结构示意图。
可选地,加热控制系统100还包括多个同步电路40。
多个同步电路40分别与多个加热线圈11一一对应连接,每一同步电路40根据对应的加热线圈11两端的电压生成翻转脉冲。
控制单元30连接多个同步电路40,控制单元30用于分别获取预设时间内每个同步电路40输出的翻转脉冲的个数,并根据每个同步电路40输出的翻转脉冲的个数,确定加热区H中的负载情况。
请参阅图10,检测时,控制单元30可控制发出单个驱动脉冲,一般地,当无负载时,同步电路40输出的翻转脉冲的个数为M,有负载时,同步电路40输出的翻转脉冲的个数为N。其中M远大于N。因此根据每个同步电路40输出的翻转脉冲的个数,可确定加热区H中的负载情况。
请参阅图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一同步电路40包括第一电阻R11、第二电阻R12、第三电阻R13、第四电阻R14、第五电阻R15以及比较器41。
第一电阻R11的一端与谐振电路10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地。
第三电阻R13的一端与谐振电路10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第四电阻R14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14的另一端接地。
比较器41的正向输入端与第一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比较器41的反向输入端与第三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
第五电阻R15的一端连接驱动电压,第五电阻R15的另一端与比较器41的输出端连接。
控制单元30连接比较器41的输出端,用于根据比较器41的输出信号的翻转次数来获取翻转脉冲的个数。
请结合参阅图1-图12,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加热控制系统第二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加热控制系统第二实施例是基于本申请加热控制系统第一实施例的,因此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结构不再赘述,可以参照第一实施例中的描述。
本实施例中,加热控制系统100还包括:多个选择开关50、多个功率开关60以及多个驱动电路70。
多个选择开关50分别与多个谐振电路10一一对应连接。
可以理解,每一选择开关50均与一对应的谐振电路10串联。
多个功率开关60分别与多个谐振电路10一一对应连接。
可以理解,每一功率开关60均与一对应的谐振电路10串联。
多个驱动电路70分别与多个功率开关60一一对应相连,每个驱动电路70用于驱动对应的功率开关60。
每一驱动电路70均与一对应的功率开关60串联,以用于驱动对应的功率开关60。
控制单元30连接多个选择开关50和多个驱动电路70,控制单元30用于对多个选择开关50进行控制,并对每个驱动电路70进行控制,以驱动对应的功率开关60导通或关断。
控制单元30通过控制导通或关断多个选择开关50以选择不同的谐振电路10,并通过控制驱动电路70导驱动对应的功率开关60导通或关断以进一步控制每个谐振电路10的通断,以实现加热目的。
请结合参阅图1-图15,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加热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一流程示意图。图14是本申请提供的加热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一位置移动示意图。图15是本申请提供的加热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另一部分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加热控制方法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加热控制系统100,关于加热控制系统100的具体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30用于执行加热控制方法,该加热控制方法包括:
S120:通过多个电流检测电路20分别获取多个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
在熨烫过程中,控制单元30通过多个电流检测电路20分别实时获取多个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
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与熨斗体220位置的关系,可参见上述加热控制系统第一实施例中的描述。
S140:根据多个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的大小确定熨斗体220在加热区H中的位置,和/或根据多个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的变化确定熨斗体220在加热区H中的位置移动趋势。
步骤S140包括:控制单元30根据多个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的大小确定熨斗体220在加热区H中的位置,或者根据多个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的变化确定熨斗体220在加热区H中的位置移动趋势,还可以是同时根据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的实时大小和一段时间内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的变化,确定熨斗体220在加热区H中的实时位置和位置移动趋势。相关内容,可参见图8和加热控制系统第一实施例中的描述。
S160:调节与熨斗体220对应的至少一个加热线圈11的工作状态。
调节与熨斗体220对应的至少一个加热线圈11的工作状态可以是,调节加热线圈11通电、断电、增加工作电流、降低工作电流等。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多个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的大小确定熨斗体220在加热区H中的位置,可包括:
响应于多个加热线圈11中的目标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为最大值,确定目标加热线圈11为当前加热线圈11。
调节与熨斗体220对应的至少一个加热线圈11的工作状态,可包括:
控制当前加热线圈11工作。
在一种应用场景中,请结合参阅图8,目标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为最大值可以是指其通电时所能达到的最大值Z。例如,当检测到某一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为其通电时所能达到的最大值,可认为熨斗体220当前位于对应该加热线圈11的中心位置中,则可仅控制该加热线圈11继续通电工作,并使其他加热线圈11断电。
在一种应用场景中,目标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为最大值可以是指其相对于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更大,即为获取到的所有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中的最大值。例如,当熨斗体220当前位于该相邻的至少两个加热线圈11对应的子加热区域中,即熨斗体220的各部分至少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的子加热区域中,此时可则可仅控制工作电流最大的加热线圈11继续通电工作,并使其他加热线圈11断电。
由于当熨斗体220位于对应加热线圈11的中心位置时,电流检测电路20检测到该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为最大值,当熨斗体220逐渐运动至远离加热线圈11的中心位置时,电流检测电路20检测到该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逐渐变小,因此通过响应于多个加热线圈11中的目标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为最大值,从而控制当前加热线圈11工作,即使得对应的子加热区域中的熨斗体220能够感应加热,在实现熨烫目的的同时节约了能耗。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多个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的大小确定熨斗体220在加热区H中的位置,可包括:
响应于多个加热线圈11中的目标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超过预设电流,确定目标加热线圈11为当前加热线圈11。
可选地,请结合参阅图8,预设电流可以是0.3Z、0.4Z、0.5Z、0.6Z或0.7Z。
预设电流的大小,可根据熨斗体220的发热板221面积与子加热区域面积的比值设置。发热板221面积与子加热区域面积的比值越大,预设电流可设置为较大值。
可以理解,当所有子加热区域面积相等时,可预先将熨斗体220的发热板221的一半位于某一子加热区域中时,并获取该子加热区域对应的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将该工作电流值设置为预设电流值,此时,当前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超过预设电流,同时,当前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也是所有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中的最大值。也就是说,当预设电流设置得足够较大时,当前加热线圈11的数量可为一个。
相应地,当预设电流设置得较小时,可使得当前加热线圈11的数量可为两个及以上。
调节与熨斗体220对应的至少一个加热线圈11的工作状态,可包括:
控制当前加热线圈11工作。
进一步地,控制当前加热线圈11工作可包括:
响应于当前加热线圈11的数量大于1。即当前加热线圈11的数量为2个及以上。
控制多个当前加热线圈11交替加热。
在一种应用场景中,当前加热线圈11的数量可为多个,即熨斗体220的各部分至少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的子加热区域中,且目标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均超过预设电流,此时可认为目标加热线圈11所对应的子加热区域中的衣物均需即时熨烫,则可控制多个当前加热线圈11交替加热,使得熨斗体220在当前加热线圈11所对应的子加热区域中移动时,都能够被加热。
在当前加热线圈11的数量大于1时,通过在控制多个当前加热线圈11交替加热,能够减少当前加热线圈11之间发生干扰的几率,且在实现熨烫目的同时节约了能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60,可包括:
响应于多个加热线圈11中的目标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为异常状态,根据位置移动趋势,启动与位置移动趋势对应的加热线圈11工作,并停止至少一目标加热线圈11工作。
异常状态可以是多个加热线圈11中的目标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的大小为异常状态,例如:请参见图8,若正常情况下仅可能一个加热线圈11的电流值为最大值Z,但是出现了多个加热线圈11的电流值均为最大值Z的状态,即可将电流值为最大值Z的多个加热线圈11均作为目标加热线圈11且认定其出现异常状态;或者正常情况下仅可能最多同时有两个加热线圈11的电流超过预设电流,但是出现了三个加热线圈11的电流值均超过预设电流的状态,即可将该三个加热线圈11均作为目标加热线圈11且认定其出现异常状态。
异常状态还可以是多个加热线圈11中的目标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的变化为异常状态,例如:控制单元30根据一段时间内持续获取的每个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若出现两个不相邻的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同时增大,且两者之间的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没有变化甚至呈下降趋势,则可将该两个不相邻的加热线圈11作为目标加热线圈11且认定其出现异常状态。
当目标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为异常状态,则可根据一段时间内持续获取的每个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确定熨斗体220在加热区H中的位置移动趋势,即得到熨斗体220在加热区H中的位置移动路径,启动位于移动路径上的加热线圈11工作以及停止远离移动路径的目标加热线圈11工作。
以图14为例,带箭头的线段代表熨斗体220的移动路径,若熨斗体220由子加热区域1运动至子加热区域4,但是控制单元30同时获取到子加热区域4和子加热区域5所对应的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都逐渐变大,且子加热区域1与子加热区域5之间的子加热区域3因为没有熨斗体220经过而无电流变化,则可将该热区域4与子加热区域5所对应的两个加热线圈11作为目标加热线圈11并认定其出现异常状态。同时,根据加热线圈11的预定排布关系,可知子加热区域2为与位置移动趋势对应的加热线圈11,可进一步根据加热线圈11的电流大小(例如是否大于预设电流)控制子加热区域1和/或子加热区域2所对应的加热线圈11工作,子加热区域5所对应的加热线圈11由于明显远离移动路径,则可停止子加热区域5所对应的加热线圈11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9-图11,加加热控制系统100还包括:多个同步电路40,多个同步电路40与多个谐振电路10一一对应连接,每一同步电路40根据对应的加热线圈11两端的电压生成翻转脉冲,控制单元30连接多个同步电路40。
请参阅图15,加热控制方法还可包括:
S111:在预设时间内控制多个加热线圈11依次通电,并发出单个脉冲。
S112:分别获取每个同步电路40输出的翻转脉冲的个数。
S113:根据每个同步电路40输出的翻转脉冲的个数,确定加热区H中的负载情况。
请结合参阅图12,检测时,控制单元30可控制依次闭合选择开关50,并同时依次与选择开关对应的触发功率开关60,启动对加热区H中的负载检测。
控制单元30控制发出单个驱动脉冲,触发脉冲宽度在5us-15us之间,例如5us、8us、10us、12us或15us。一般地,当无负载时,翻转脉冲的个数为M,有负载时,翻转脉冲的个数为N。其中M远大于N。
根据实际检测情况,M一般大于50次,N一般小于30次。
进一步地,可设置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预设阈值。控制单元30用于获取第一预设时间内每个同步电路40输出的翻转脉冲的个数,并在任一同步电路40输出的翻转脉冲的个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加热区H中存在预定负载,即有熨斗体220设置在加热区H中;在所有同步电路40输出的翻转脉冲的个数均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确定加热区H中不存在预定负载,即没有熨斗体220设置在加热区H中。第一预设阈值可以是40次-50次,例如40次、45次或50次。第一预设阈值可以是30次-40次,例如30次、35次或40次,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预设阈值可以相同,例如均为40次。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每个同步电路40输出的翻转脉冲的个数,确定加热区H中的负载情况,可包括:
响应于目标同步电路40输出的翻转脉冲的个数高于预设阈值,确定加热区H中放置有熨斗体220。
该实施方式中,预设阈值可为上述第一预设阈值。
步骤S111-S113可以在步骤S120之前执行,用于在每次熨烫开始时检测加热区H上是否放置有熨斗体220。步骤S111-S113也可以与步骤S120同时执行,以在每次熨烫开始时同时检测加热区H上是否放置有熨斗体220并判定熨斗体220的初始位置。
通过在预设时间内控制多个加热线圈11依次通电,并发出单个脉冲,以分别获取每个同步电路40输出的翻转脉冲的个数,从而根据每个同步电路40输出的翻转脉冲的个数,确定加热区H中的负载情况,可实现自动检测熨烫体是否放置在底板210上,并在检测到熨烫体是否放置在底板210上时才启动对应的加热线圈11工作,提高熨烫效率,同时避免出现用户通过操作按钮等方式手动启动熨烫装置200,可能忘记放置熨烫体而发生干烧的情况。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加热控制方法,控制单元30通过多个电流检测电路20分别获取多个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并根据多个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的大小确定熨斗体220在加热区H中的位置,和/或根据多个加热线圈11的工作电流的变化确定熨斗体220在加热区H中的位置移动趋势,从而可调节与熨斗体220对应的至少一个加热线圈11的工作状态,因而能够实现熨斗体220在加热区H移动并感应加热,以提高熨烫的效率。
请参阅图16,图16是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300用于存储程序数据310,程序数据310在被控制单元执行时,用于实现以下的方法步骤:
通过多个电流检测电路分别获取多个加热线圈的工作电流;
根据多个加热线圈的工作电流的大小确定熨斗体在加热区中的位置,和/或根据多个热线圈的工作电流的变化确定熨斗体在加热区中的位置移动趋势;
调节与熨斗体对应的至少一个加热线圈的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可以是处理器。
其中,处理器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处理器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可以理解的,程序数据310在被控制单元执行,可用于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加热控制方法,其具体的实施步骤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方式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以及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其他实施方式中的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的加热控制系统,通过用于设置在熨烫装置的底板中并对放置于底板上的熨斗体进行加热,加热控制系统通过设置多个谐振电路、多个电流检测电路以及控制单元,且每一谐振电路均包括并联的加热线圈和谐振电容,每一加热线圈定义一个子加热区域,多个子加热区域共同形成加热区,从而可增大加热区的面积,且控制单元连接多个电流检测电路,控制单元用于通过电流检测电路获取每个加热线圈的工作电流,根据多个加热线圈的工作电流的大小确定熨斗体在加热区中的位置,和/或根据多个加热线圈的工作电流的变化确定熨斗体在加热区中的位置移动趋势,从而根据熨斗体加热区中的位置和/或位置移动趋势,调节与熨斗体对应的至少一个加热线圈的工作状态,因而能够实现熨斗体在加热区移动并感应加热,以提高熨烫的效率。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控制系统用于设置在熨烫装置的底板中并对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熨斗体进行加热,所述加热控制系统包括:
多个谐振电路,每一所述谐振电路均包括并联的加热线圈和谐振电容,每一所述加热线圈定义一个子加热区域,多个所述子加热区域共同形成加热区;
多个电流检测电路,多个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分别与多个所述谐振电路一一对应连接,每一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对应的所述加热线圈的工作电流;
多个同步电路,多个所述同步电路分别与多个所述加热线圈一一对应连接,每一所述同步电路根据对应的所述加热线圈两端的电压生成翻转脉冲;
控制单元,连接多个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和多个所述同步电路,所述控制单元用于获取每个所述加热线圈的工作电流,根据多个所述加热线圈的工作电流的大小确定熨斗体在所述加热区中的位置,和/或根据多个所述加热线圈的工作电流的变化确定熨斗体在所述加热区中的位置移动趋势,并调节与熨斗体对应的至少一个加热线圈的工作状态;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分别获取预设时间内每个所述同步电路输出的翻转脉冲的个数,并根据每个所述同步电路输出的所述翻转脉冲的个数,确定所述加热区中的负载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一所述同步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以及比较器;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谐振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谐振电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驱动电压,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用于根据所述比较器的输出信号的翻转次数来获取翻转脉冲的个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控制系统还包括:
多个选择开关,多个所述选择开关分别与多个所述谐振电路一一对应连接;
多个功率开关,多个所述功率开关分别与多个所述谐振电路一一对应连接;
多个驱动电路,多个所述驱动电路分别与多个所述功率开关一一对应相连,每个所述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对应的所述功率开关;
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多个所述选择开关和多个所述驱动电路,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对多个所述选择开关进行控制,并对每个驱动电路进行控制,以驱动对应的所述功率开关导通或关断。
4.一种熨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和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加热控制系统;
所述加热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底板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熨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底板包括隔板和壳体;
所述加热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壳体中,且多个所述加热线圈间隔设置在所述隔板靠近所述壳体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熨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熨烫装置还包括熨斗体,所述熨斗体底部设置有发热板;
所述加热控制系统用于通过控制所述加热线圈中的电流交变产生磁场,所述发热板用于在交变磁场产生涡流,以实现电磁加热。
7.一种基于加热控制系统的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控制系统用于设置在熨烫装置的底板中并对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熨斗体进行加热,所述加热控制系统包括:多个谐振电路、分别与多个所述谐振电路一一对应连接多个电流检测电路以及与多个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相连接的控制单元;每一所述谐振电路均包括并联的加热线圈和谐振电容,每一所述加热线圈定义一个子加热区域,多个所述子加热区域共同构成加热区;多个同步电路分别与多个所述加热线圈一一对应连接,每一所述同步电路根据对应的所述加热线圈两端的电压生成翻转脉冲;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多个所述同步电路;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执行所述加热控制方法,所述加热控制方法包括:
通过多个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分别获取多个所述加热线圈的工作电流;
根据多个所述加热线圈的工作电流的大小确定熨斗体在所述加热区中的位置,和/或根据多个所述加热线圈的工作电流的变化确定熨斗体在所述加热区中的位置移动趋势;
调节与熨斗体对应的至少一个所述加热线圈的工作状态;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预设时间内控制多个所述加热线圈依次通电,并发出单个脉冲;
分别获取每个所述同步电路输出的翻转脉冲的个数;
根据每个所述同步电路输出的所述翻转脉冲的个数,确定所述加热区中的负载情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加热控制系统的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多个所述加热线圈的工作电流的大小确定熨斗体在所述加热区中的位置,包括:
响应于多个所述加热线圈中的目标加热线圈的工作电流为最大值,确定目标加热线圈为当前加热线圈;
所述调节与熨斗体对应的至少一个所述加热线圈的工作状态,包括:
控制当前加热线圈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加热控制系统的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多个所述加热线圈的工作电流的大小确定熨斗体在所述加热区中的位置,包括:
响应于多个所述加热线圈中的目标加热线圈的工作电流超过预设电流,确定目标加热线圈为当前加热线圈;
所述调节与熨斗体对应的至少一个所述加热线圈的工作状态,包括:
控制当前加热线圈工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加热控制系统的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当前加热线圈工作,包括:
响应于当前加热线圈的数量大于1;
控制多个当前加热线圈交替加热。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加热控制系统的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与熨斗体对应的至少一个所述加热线圈的工作状态,包括:
响应于多个所述加热线圈中的目标加热线圈的工作电流为异常状态,根据所述位置移动趋势,启动与所述位置移动趋势对应的加热线圈工作,并停止至少一目标加热线圈工作。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加热控制系统的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每个所述同步电路输出的所述翻转脉冲的个数,确定所述加热区中的负载情况,包括:
响应于目标同步电路输出的翻转脉冲的个数高于预设阈值,确定所述加热区中放置有熨斗体。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所述程序数据在被控制单元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7-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675538.8A 2020-07-14 2020-07-14 熨烫装置及其加热控制系统、加热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9390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75538.8A CN113939052B (zh) 2020-07-14 2020-07-14 熨烫装置及其加热控制系统、加热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75538.8A CN113939052B (zh) 2020-07-14 2020-07-14 熨烫装置及其加热控制系统、加热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39052A CN113939052A (zh) 2022-01-14
CN113939052B true CN113939052B (zh) 2024-04-19

Family

ID=79273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75538.8A Active CN113939052B (zh) 2020-07-14 2020-07-14 熨烫装置及其加热控制系统、加热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3905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20699A (ja) * 1989-02-23 1990-09-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誘導加熱式アイロン
JPH03264095A (ja) * 1990-03-14 1991-11-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誘導加熱式アイロン
CN2110030U (zh) * 1991-08-15 1992-07-15 达县市通川电热器厂 无线式高频电磁熨斗
CN201071473Y (zh) * 2007-07-25 2008-06-11 汕头市夏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式无线熨烫装置
CN104284466A (zh) * 2013-07-11 2015-01-14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多电磁加热单元的控制电路
CN106287863A (zh) * 2015-06-10 2017-01-0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电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20699A (ja) * 1989-02-23 1990-09-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誘導加熱式アイロン
JPH03264095A (ja) * 1990-03-14 1991-11-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誘導加熱式アイロン
CN2110030U (zh) * 1991-08-15 1992-07-15 达县市通川电热器厂 无线式高频电磁熨斗
CN201071473Y (zh) * 2007-07-25 2008-06-11 汕头市夏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式无线熨烫装置
CN104284466A (zh) * 2013-07-11 2015-01-14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多电磁加热单元的控制电路
CN106287863A (zh) * 2015-06-10 2017-01-0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39052A (zh) 2022-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06668B1 (en) Control method of induction heating cooker
US3702030A (en) Digital dryer control circuit
EP3273750B1 (en) Induction heating cook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2020110610A (ja) 衣類ケア機器の制御方法、制御システム及び衣類ケア機器
CN113939052B (zh) 熨烫装置及其加热控制系统、加热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US11064573B2 (en) Determining resonant frequency for quasi-resonant induction cooking devices
AU2016333503B2 (en) Induction heating method and system
CN109945248B (zh) 电磁烹饪器具及其功率控制方法
CN110398676B (zh) 烹饪设备上锅具的移动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及烹饪设备
CN108419321A (zh) 电磁加热设备、电磁加热系统及其加热控制方法和装置
JP3168799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14269031B (zh) 低功率连续加热的控制方法、介质、终端设备及电磁炉
CN111322644A (zh) 降低多头电磁炉噪声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4717781U (zh) 电磁炉显示屏
CN114263943B (zh) 降低检锅噪音的控制方法、介质、终端设备及电磁炉
CN108347794A (zh) 双线圈加热盘加热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8419316A (zh) 电磁加热设备、电磁加热系统及其加热控制方法和装置
JP2556350Y2 (ja) 電気ボイラ
CN112335335B (zh) 用于操作感应灶具的方法以及感应灶具
EP3847306B1 (en) Method of water priming a garment care device
CN112312603A (zh) 电磁炉的加热控制方法及装置、电磁炉
KR102101295B1 (ko) 조리 기기 및 조리 기기의 동작 방법
CN113741228B (zh)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烹饪器具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679277B2 (ja) 誘導加熱式アイロン
CN108419325A (zh) 电磁加热设备、电磁加热系统及其加热控制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