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38927B - 无线网络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无线网络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38927B
CN113938927B CN202111187542.0A CN202111187542A CN113938927B CN 113938927 B CN113938927 B CN 113938927B CN 202111187542 A CN202111187542 A CN 202111187542A CN 113938927 B CN113938927 B CN 1139389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point
user
network
value
us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8754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38927A (zh
Inventor
贾东霖
柯腾辉
戴鹏
田聪
杨振辉
杨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8754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389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389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89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389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89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3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网络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待优化的第一接入点。检测所述第一接入点是否满足第一条件或第二条件。若所述第一接入点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则执行用户优化处理。若所述第一接入点满足所述第二条件,则执行干扰优化处理。通过上述方法,实现无线网络质量优化。

Description

无线网络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网络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网络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其中,无线网络(也称,WIFI网络)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人们使用上了高速率、低延迟的优质网络。
但由于传统的WIFI设备频段的冲突、信道的冗杂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将大大影响网络的使用。并且随着短视频、VR等新兴业务的兴起,人们对于速率及时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如何实现WIFI的网络质量优化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网络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实现无线网络质量优化。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网络优化方法,包括:确定待优化的第一接入点;检测所述第一接入点是否满足第一条件或第二条件;其中,第一条件为所述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中存在占用资源或重传次数高于预定上限的异常用户;第二条件为所述第一接入点与其它接入点之间存在干扰;若所述第一接入点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则执行用户优化处理;其中,所述用户优化处理包括:针对占用资源高于预定上限的异常用户,限制该异常用户的网络资源;以及,针对重传次数高于预定上限的异常用户,限制该异常用户的重传次数;若所述第一接入点满足所述第二条件,则执行干扰优化处理;其中,所述干扰优化处理包括:针对干扰接入点,降低所述干扰接入点的功率;或针对所述第一接入点,调整所述第一接入点的信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待优化的第一接入点,包括:获取当前接入点的接入点信息所述接入点下用户的用户信息;根据所述接入点的接入点信息,计算获得所述接入点的网络能力值;若所述接入点的网络能力值不低于所述接入点的总网络需求值,则将所述接入点确定为待优化的第一接入点;其中,接入点的总网络需求值为所述接入点下各用户在预定时段内的网络需求值的总和,其中,用户的网络需求值基于用户在所述接入点下的用户信息获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所述第一接入点是否满足第一条件,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计算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业务表现值;计算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感知匹配度;其中,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感知匹配度为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业务表现值与所述第一用户预定时段内的网络需求值之比;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感知匹配度,检测所述第一用户中是否存在占用资源高于预定上限的第一异常用户;其中,第一异常用户的网络感知匹配度和信号强度均高于预定的上限值以及至所述第一接入点的距离不高于预定的距离下限值;以及,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检测所述第一用户中是否存在重传次数或丢包率高于预定上限的第二异常用户;若所述第一用户中存在所述第一异常用户和所述第二异常用户中至少一种,则确定所述第一接入点满足所述第一条件;若所述第一用户中不存在所述第一异常用户,且不存在所述第二异常用户,则确定所述第一接入点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针对干扰接入点,降低所述干扰接入点的功率,包括:检测所述干扰接入点的网络承载能力值是否高于网络承载力阈值门限,所述干扰接入点的网络承载能力值为所述干扰接入点的网络能力值与所述干扰接入点的总网络需求值之差;若所述干扰接入点的网络承载能力值高于网络承载力阈值门限,则对所述干扰接入点进行降功率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针对所述第一接入点,调整所述第一接入点的信道,包括:确定所述第一接入点的可用信道中的目标信道;其中,所述目标信道与所述关联接入点的信道之间具有最小信道交叠;若所述目标信道和所述第一接入点的当前信道不为同一信道,则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中的敏感用户所占的比例;其中,敏感用户的业务类型包括预定的敏感业务类型,所述用户信息包括业务类型;若所述敏感用户所占的比例不高于预定的敏感用户比例阈值,且所述第一用户的数量不低于预设的用户总数,则将所述第一接入点的信道调整为所述目标信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当前所述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计算当前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业务表现值;以及,计算当前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感知匹配度;其中,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感知匹配度为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业务表现值与所述第一用户预定时段内的网络需求值之比;统计当前所述第一用户中网络感知匹配度不低于预定匹配度门限的用户的第一数量,以及网络感知匹配度低于所述预定匹配度门限的用户的第二数量;计算获得当前所述第一接入点的满意率,所述满意率为所述第一数量比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之和的比值;若当前所述第一接入点的满意率不低于预定的下限值,且当前所述第一接入点的剩余缓存低于缓存剩余门限,则不执行后续处理。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一种无线网络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模块,用于确定待优化的第一接入点;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接入点是否满足第一条件或第二条件;其中,第一条件为所述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中存在占用资源或重传次数高于预定上限的异常用户;第二条件为所述第一接入点与其它接入点之间存在干扰;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接入点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则执行用户优化处理;其中,所述用户优化处理包括:针对占用资源高于预定上限的异常用户,限制该异常用户的网络资源;以及,针对重传次数高于预定上限的异常用户,限制该异常用户的重传次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一接入点满足所述第二条件,则执行干扰优化处理;其中,所述干扰优化处理包括:针对干扰接入点,降低所述干扰接入点的功率;或针对所述第一接入点,调整所述第一接入点的信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获取模块,具体用于获取当前接入点的接入点信息所述接入点下用户的用户信息;所述获取模块,具体还用于根据所述接入点的接入点信息,计算获得所述接入点的网络能力值;所述获取模块,具体还用于若所述接入点的网络能力值不低于所述接入点的总网络需求值,则将所述接入点确定为待优化的第一接入点;其中,接入点的总网络需求值为所述接入点下各用户在预定时段内的网络需求值的总和,其中,用户的网络需求值基于用户在所述接入点下的用户信息获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第一处理子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计算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业务表现值;所述第一处理子模块,还用于计算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感知匹配度;其中,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感知匹配度为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业务表现值与所述第一用户预定时段内的网络需求值之比;第一检测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感知匹配度,检测所述第一用户中是否存在占用资源高于预定上限的第一异常用户;其中,第一异常用户的网络感知匹配度和信号强度均高于预定的上限值以及至所述第一接入点的距离不高于预定的距离下限值;以及,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检测所述第一用户中是否存在重传次数或丢包率高于预定上限的第二异常用户;所述第一检测子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一用户中存在所述第一异常用户和所述第二异常用户中至少一种,则确定所述第一接入点满足所述第一条件;若所述第一用户中不存在所述第一异常用户,且不存在所述第二异常用户,则确定所述第一接入点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模块包括:获取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获取其它接入点的接入点信息,所述其它接入点的接入点信息包括其它接入点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接入点下各用户上报的所述其它接入点的信号强度;第二处理子模块,用于根据其它接入点的位置信息,计算每个其它接入点与所述第一接入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点下各用户上报的所述其它接入点的信号强度,通过求平均计算,获得所述其它接入点的平均信号强度;第二检测子模块,用于根据其它接入点对应的距离和平均信号强度,确定所述其它接入点中的关联接入点;其中,所述关联接入点对应的距离不高于预定的距离阈值,且所述关联接入点的平均信号强度不低于预定的平均信号强度阈值;所述第二检测子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点和所述关联接入点使用的频率和信道,确定所述关联接入点中的干扰接入点;其中,所述干扰接入点与所述第一接入点的频率相等,且所述干扰接入点与所述第一接入点的信道存在交叠,且交叠的程度高于预定程度;所述第二检测子模块,还用于若所述其它接入点中存在所述干扰接入点,则确定所述第一接入点满足所述第二条件;若所述其它接入点中不存在所述干扰接入点,则确定所述第一接入点不满足所述第二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包括:第一优化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干扰接入点的网络承载能力值,确定所述干扰接入点中的待降功率接入点;其中,所述待降功率接入点的所述网络承载能力值高于网络承载力阈值门限;所述第一优化子模块,还用于对所述待降功率接入点进行降功率操作,并且完成降功率操作后的所述待降功率接入点的所述网络承载能力值仍高于网络承载力阈值门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包括:第二优化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接入点的可用信道中的目标信道;其中,所述目标信道与所述关联接入点的信道之间具有最小信道交叠;所述第二优化子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目标信道和所述第一接入点的当前信道不为同一信道,则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中的敏感用户所占的比例;其中,敏感用户的业务类型包括预定的敏感业务类型,所述用户信息包括业务类型;所述第二优化子模块,还用于若所述敏感用户所占的比例不高于预定的敏感用户比例阈值,且所述第一用户的数量不低于预设的用户总数,则将所述第一接入点的信道调整为所述目标信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计算模块,还用于根据当前所述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计算当前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业务表现值;以及,计算当前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感知匹配度;其中,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感知匹配度为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业务表现值与所述第一用户预定时段内的网络需求值之比;所述计算模块,还用于统计当前所述第一用户中网络感知匹配度不低于预定匹配度门限的用户的第一数量,以及网络感知匹配度低于所述预定匹配度门限的用户的第二数量;计算获得当前所述第一接入点的满意率,所述满意率为所述第一数量比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之和的比值;所述计算模块,还用于若当前所述第一接入点的满意率不低于预定的下限值,且当前所述第一接入点的剩余缓存低于缓存剩余门限,则不执行后续处理。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无线网络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确定第一接入点后,检测第一接入点是否满足第一条件或第二条件,其中,第一条件反映第一接入点下存在资源使用异常的用户,第二条件反映第一接入点受其它接入点干扰,从而针对不同情形,分别执行用户优化处理和干扰优化处理,以实现无线网络质量优化。以上方案,可以区分不同的无线网络情况并基于当前的无线网络情况执行对应的优化处理,从而有针对性地执行无线网络优化,有效提高无线网络优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线网络优化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无线网络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无线网络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无线网络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无线网络优化装置的结构示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无线网络优化装置的装置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七中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首先对涉及的名词进行解释:
信道:信号传输的媒介或通道。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网络优化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场景包括:无线网络发射端1、无线网络接收端2以及无线网络优化装置3。
结合图示的场景进行举例:当无线网络发射端1通过无线连接到无线网络接收端2时,无线网络优化装置3检测无线网络接收端2的使用情况,无线网络优化装置3根据检测到的不同问题进行对应的优化处理,从而实现无线网络质量的优化。
下面结合以下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示例介绍。
实施例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无线网络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确定待优化的第一接入点;
S102、检测所述第一接入点是否满足第一条件或第二条件;其中,第一条件为所述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中存在占用资源或重传次数高于预定上限的异常用户;第二条件为所述第一接入点与其它接入点之间存在干扰;
S103、若所述第一接入点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则执行用户优化处理;其中,所述用户优化处理包括:针对占用资源高于预定上限的异常用户,限制该异常用户的网络资源;以及,针对重传次数高于预定上限的异常用户,限制该异常用户的重传次数;
S104、若所述第一接入点满足所述第二条件,则执行干扰优化处理;其中,所述干扰优化处理包括:针对干扰接入点,降低所述干扰接入点的功率;或针对所述第一接入点,调整所述第一接入点的信道。
作为示例,该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为无线网络优化装置,该无线网络优化装置的实现有多种。例如,可以为程序软件,也可以为存储有相关计算机程序的介质,例如,U盘等;或者,该装置还可以为集成或安装有相关计算机程序的实体设备,例如,芯片、智能终端、电脑、服务器等。
在一个示例中,S101具体可以包括:获取当前接入点的接入点信息以及所述接入点下用户的用户信息;根据所述接入点的接入点信息,计算获得所述接入点的网络能力值;若所述接入点的网络能力值不低于所述接入点的总网络需求值,则将所述接入点确定为待优化的第一接入点;其中,接入点的总网络需求值为所述接入点下各用户在预定时段内的网络需求值的总和,其中,用户的网络需求值基于用户在所述接入点下的用户信息获得。实际应用中,可选的,若接入点的网络能力值低于所述接入点的总网络需求值,则不执行优化处理。本实施方式,通过估计接入点的网络需求和网络能力,确定需进行优化的接入点,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处理,节省资源。
在另一个示例中,所述确定待优化的第一接入点,可以具体包括:将用户指定的接入点,作为第一接入点。具体的,实际应用中,也可由用户指定需要优化的接入点,从而提高网络优化的灵活性。
可选的,所述接入点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服务集标识(Service Set Identifier,简称SSID)、接入点类型、无线协议类型、接入带宽、网口类型、发射功率、多进多出(multiple-in multiple-out,简称MIMO)类型、调制方式、频率类型、当前信道号、信道带宽、接入点经纬度、缓存剩余、当前接入点下所有用户名。
可选的,所述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名、用户终端媒体访问控制地址(MediaAccess Control Address,简称MAC)地址、终端类型、接入类型、占用频率类型、占用信道、用户当前信号强度、上下行速率、时延、重传率、丢包率、业务类型、终端MIMO类型、用户终端经纬度、用户当前环境接入点情况。
在一个示例中,获取接入点的网络能力值,具体可以包括:根据所述接入点信息表中的各项信息对照网络能力表各项指标得到得分,并按照相应指标的权重值计算得到接入点网络能力值。关于获取网络需求值的手段,在一个示例中,获取接入点的总网络需求值,具体可以包括:根据所述用户信息表中的用户上报的上下行速率、时延、重传率、丢包率,计算得到单用户网络业务表现值;若所述接入点的网络能力值低于所述接入点的总网络需求值,则判定所述接入点无法满足当前用户所使用业务的最低要求,停止进一步优化。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如果接入点满足第一条件,则反映出接入点的状态受用户使用网络资源情况的影响。故可通过调整用户的网络资源,实现无线网络优化。如果接入点满足第二条件,则反映出接入点的状态受接入点干扰的影响。故可通过改善干扰情况,实现无线网络优化。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案,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形执行对应的优化处理,从而有针对性地执行无线网络优化,有效提高无线网络优化的效果。
结合场景,对网络能力值的具体获得方法进行示例介绍:根据第一接入点的接入点信息,比如接入点类型、接入带宽、网口类型、发射功率、MIMO类型、频率类型、信道带宽、调制方式。对照预置的网络能力表,对上述指标进行对比得到各指标得分,并按照相应指标的权重值计算得到接入点网络能力值AN;
AN=ω*(α1*q+α2*w+α3*r+α4*t+α5*y+α6*u+α7*i)
其中,AN代表接入点的网络能力值,α1+α2+α3+α4+α5+α6+α7=1,ω为损耗系数,指的是信号在网线传输、无线传输、墙体阻挠等因素造成的客观损耗。其中α1为接入点类型权重占比,q为接入点类型得分,接入点的类型可为无线路由器、光猫、随身热点等,不同类型接入点的性能存在差异,预先设定不同类型接入点的得分值,如无线路由器5分、光猫3分、随身热点1分等,亦可根据同类型接入点的性能差异预先设定分值的差异,如128M内存无线路由器5.5分,64MB内存路由器5.1分等;α2为接入带宽权重占比,w为接入带宽得分,接入带宽指当前接入点接入带宽的大小,如100M、300M、500M等。计算α2前比较接入带宽与网口类型的大小,接入带宽小于等于网口类型时可按接入带宽实际大小进行计算α2,当接入带宽大于网口类型时需按网口类型的实际大小作为接入带宽进行α2计算。网口类型指接入带宽与接入点间连接网口的类型,如无线路由器上的WAN口,常见类型有百兆网口、千兆网口等,且网口类型将限制接入带宽。如500M带宽网口接入百兆网口则实际输出带宽只有100M,则应该按照100M的带宽进行评分;α3为发射功率权重占比,r为发射功率得分;α4为MIMO类型权重占比,t为MIMO类型得分,常见的MIMO类型有2T2R、4T4R等;α5为频率类型权重占比,y为频率类型得分,不同的接入点可使用的频率类型不同,频率类型间穿透能力、覆盖范围不同,且有的接入点只能使用2.4G频段,有的接入点为2.4G/5G双频接入点;α6为信道带宽权重占比,u为信道带宽得分,信道带宽根据频率不同分为20MHZ、40MHZ、80MHZ等类型;α7为调制方式权重占比,i为调制方式得分。现有的接入点调制方式有16QAM、64QAM等。
可选的,将计算获得的第一接入点的网络能力值AN与第一接入点的总网络需求值进行比较。当AN<UN时,则判定第一接入点无法满足当前用户所使用业务的最低要求,不再进行进一步优化;当AN≥UN时,则判定第一接入点可满足当前用户所使用业务的最低要求,则执行后续步骤。通过本实施方式,可以避免无线网络优化过程中的不必要优化,从而节约处理资源。其中,关于某接入点的总网络需求值,可以参照后述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展开说明。
其中,关于检测接入点是否满足第一条件的方案,进行以下示例:
在一个示例中,S102中所述检测所述第一接入点是否满足第一条件,具体可以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计算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业务表现值;计算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感知匹配度;其中,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感知匹配度为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业务表现值与所述第一用户预定时段内的网络需求值之比;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感知匹配度,检测所述第一用户中是否存在占用资源高于预定上限的第一异常用户;其中,第一异常用户的网络感知匹配度和信号强度均高于预定的上限值以及至所述第一接入点的距离不高于预定的距离下限值;以及,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检测所述第一用户中是否存在重传次数或丢包率高于预定上限的第二异常用户;若所述第一用户中存在所述第一异常用户和所述第二异常用户中至少一种,则确定所述第一接入点满足所述第一条件;若所述第一用户中不存在所述第一异常用户,且不存在所述第二异常用户,则确定所述第一接入点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可选的,对获取某用户的网络业务表现值的具体手段,进行示例:根据用户信息表中的用户上报的上下行速率、时延、重传率以及丢包率,计算得到第n个用户的网络业务表现值UEn
UEn=β1*a+β2*s+β3*d+β4*f
其中,UEn代表单用户网络业务表现值,β1+β2+β3+β4=1。其中β1为速率权重占比,a为上下行速率数值;β2为时延权重占比,s为时延数值;β3为重传率权重占比,d为重传率数值;β4为丢包率权重占比,f为丢包率数值。
再可选的,对获取某用户预定时段内的网络需求值的具体手段,进行示例:根据第一接入点下用户的用户信息,其中,这里的用户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终端类型、接入类型、可用频率类型、可用信道、可用信道带宽、终端MIMO类型、调制类型等,对照预置的终端能力表,对上述用户信息中的指标进行对比,得到用户终端类别划分,得到某用户下某业务类型的最低业务需求值UNth。需要说明的是同一个用户终端下可能存在多个业务,即同一个用户下根据实际业务类型有多个最低业务需求值。随后统计预定时段t内,单用户的实际业务类型,计算第n个用户预定时段内的网络需求值UNn
UNn=UNth1+UNth2+…UNthx
其中,UNthx为该用户下第x个业务类型的最低业务需求值。
结合以上示例,对所述检测所述第一接入点是否满足第一条件的过程进行示例:基于以上,获得第一用户的网络业务表现值UEn以及网络需求值UNn后,通过求比值计算第一用户的网络感知匹配度Qn
其中UNn为第一接入点下第n个用户预定时段内的网络需求值,UEn为所述第n个用户的网络业务表现值。根据计算得出的网络感知匹配度Qn以及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比如,包括但不限于:接入点经纬度、用户当前信号强度RS、用户终端经纬度等,判断第一用户中,是否存在占用资源过多或重传次数及丢包率过高的异常用户,而导致其他用户无法正常使用。其中判断条件如下:
或/>
其中,DAU指用户与第一接入点之间的距离,Qth1与Qth2分别指网络感知匹配度的上限值与下限值,RSth1与RSth2分别指信号强度的上限值与下限值,Dth1与Dth2分别指用户与第一接入点之间的距离的距离下限值与距离上限值。示例来说,满足左侧条件的用户通常占用过多资源,满足右侧条件的用户反映其重传次数及丢包率过高。对接入点下第一异常用户与第二异常用户进行判定后,形成第一异常用户GC集合与第二异常用户BC集合。当第一异常用户GC集合与第二异常用户BC中至少一个集合不为空集时,即满足第一条件,表明当前的无线网络受用户使用资源的影响,故执行用户优化处理。在一个示例中,若不存在第一异常用户或第二异常用户,例如第一异常用户GC集合与第二异常用户BC均为空集,则执行检测第一接入点是否满足第二条件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检测接入点是否满足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的执行顺序不限,例如可以先检测是否满足第一条件,或者也可以先检测是否满足第二条件,本实施例不对其进行限制。
可选的,用户优化处理的具体手段,可示例如下:对第一接入点下第一异常用户与第二异常用户进行判定后,形成第一异常用户GC集合与第二异常用户集合BC,对集合GC中的用户随机选取n1个用户,根据其MAC地址在保证Qn≥Qth的前提下进行上下行速率等资源的限制,即保障用户流畅使用网络的前提下进行调整。对集合BC中的用户随机选取n2个用户,根据其MAC地址进行重传次数等参数的限制。在一个示例中,若上述用户优化处理后,检测到仍需进行无线网络优化,则进一步对集合BC中n3个用户,根据其MAC地址进行接入限定,例如,在t1时间内归为黑名单用户,不允许接入第一接入点。
其中,关于检测接入点是否满足第二条件的方案,进行以下示例:
在一个示例中,S102中所述检测所述第一接入点是否满足第二条件,具体可以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获取其它接入点的接入点信息,所述其它接入点的接入点信息包括其它接入点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接入点下各用户上报的所述其它接入点的信号强度;根据其它接入点的位置信息,计算每个其它接入点与所述第一接入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点下各用户上报的所述其它接入点的信号强度,通过求平均计算,获得所述其它接入点的平均信号强度;根据其它接入点对应的距离和平均信号强度,确定所述其它接入点中的关联接入点;其中,所述关联接入点对应的距离不高于预定的距离阈值,且所述关联接入点的平均信号强度不低于预定的平均信号强度阈值;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点和所述关联接入点使用的频率和信道,确定所述关联接入点中的干扰接入点;其中,所述干扰接入点与所述第一接入点的频率相等,且所述干扰接入点与所述第一接入点的信道存在交叠,且交叠的程度高于预定程度;若所述其它接入点中存在所述干扰接入点,则确定所述第一接入点满足所述第二条件;若所述其它接入点中不存在所述干扰接入点,则确定所述第一接入点不满足所述第二条件。
可选的,对获取其它接入点的接入点信息的具体手段,进行示例:根据第一接入点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比如包括但不限于用户当前环境接入点情况,对其它接入点生成各自的其它接入点的接入点信息,比如,包括但不限于其它接入点的位置信息(例如经纬度)和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上报的所述其它接入点的信号强度,并将这些其它接入点纳入待核接入点集合A
再可选的,对确定其它接入点中的关联接入点的具体手段,进行示例:根据第一接入点的经纬度及其它接入点(待核接入点)的经纬度,计算当前接入点与其它接入点之间的距离DAxAy,并对第一接入点的接入点信息中第一用户上报的其它接入点的信号强度进行集合平均,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RSn为某其它接入点的平均信号强度,URSn为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上报的该其它某接入点的信号强度,n为上报该其它接入点的信号强度的用户数。相应的,对于集合A中的其它接入点,如果满足条件:
则确定该其它接入点为第一接入点的关联接入点,纳入关联接入点集合A。关联接入点即为两接入点间对于功率、信道带宽、频率等方面的调整会影响彼此。其中Dth为两接入点之间的距离阈值,RSth为平均信号强度阈值。
再可选的,对确定关联接入点中的干扰接入点的具体手段,进行示例:对比第一接入点与关联接入点集合A使用的频率及信道号交叠情况,得到干扰接入点集合A。在一个示例中,根据第一接入点使用的频率FrA,关联接入点集合A内某接入点使用的频率FrAx,关联接入点集合A内某接入点的信道号ChAx与第一接入点的信道号ChA,判断第一接入点和关联接入点是否存在干扰。具体的,若满足以下,则将关联接入点添加到干扰接入点集合A
其中,FrA为第一接入点使用的频率,FrAx为关联接入点集合A内某关联接入点使用的频率,ChA为当前接入点信道号,ChAx为关联接入点集合A内某关联接入点的信道号,Chth1与Chth2为ChAx与ChA存在交叠的信道号范围,Chth为信道交叠值阈值,δ为交叠系数。可选的,当ChAx=ChA时为完全重叠,此时信道间交叠值Ch=Chthmax,即为最大交叠值,干扰程度最大。上述表达式表征,关联接入点满足频率相等、信道存在交叠且交叠程度较大这三个条件,相应的,本实施方式中,将此类关联接入点确定为干扰接入点。
需要说明的是,现常用的WIFI频率为2.4G与5G两种频段,对于某接入点如存在双频工作模式,则对于Chth阈值的设定不同,且该类接入点可能存在两种频段的干扰;当某个关联接入点存在多个与第一接入点的信道号存在交叠的信道时,则分别计算交叠值后进行累加作为某关联接入点对于第一接入点的信道交叠值;如果第一接入点的某频段存在多个信道号,则分别按照上述式进行各信道号的交叠值计算,最后累加作为第一接入点对应的信道交叠值。
可选的,S104中所述针对干扰接入点,降低所述干扰接入点的功率,具体可以包括:检测所述干扰接入点的网络承载能力值是否高于网络承载力阈值门限,所述干扰接入点的网络承载能力值为所述干扰接入点的网络能力值与所述干扰接入点的总网络需求值之差;若所述干扰接入点的网络承载能力值高于网络承载力阈值门限,则对所述干扰接入点进行降功率操作。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对干扰接入点降功率方法具体包括:根据A中干扰接入点的网络能力值AN、该干扰接入点的总网络需求值UN、降功率门限RS降th、网络承载能力值AU以及网络承载力阈值门限AUth进行判断,若同时满足AN-UN=AU以及AU≥AUth,则添加进降功率接入点集合A。可选的,某接入点的总网络需求值UN可以计算如下:
UN=UN1+UN2+…UNn
其中,UNn为该接入点下第n个用户预定时段的网络需求值。以上表达式统计计算某接入点下所有用户的网络需求值之和,作为该接入点的总网络需求值。其中,RS降th代表接入点功率在降低此阈值时对接入点下用户影响最小,且针对不同的接入点类型,接入点能力RS降th的设定可按需设置。其中,关于网络需求值,可以参照实施例中关于网络需求值的获取方法示例,在此不再赘述。通过本示例的方案,可以在保证干扰接入点下各用户的使用体验下,对该干扰接入点进行降功率操作,完成无线网络优化。
可选的,S104中所述针对所述第一接入点,调整所述第一接入点的信道,具体可以包括:确定所述第一接入点的可用信道中的目标信道;其中,所述目标信道与所述关联接入点的信道之间具有最小信道交叠;若所述目标信道和所述第一接入点的当前信道不为同一信道,则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中的敏感用户所占的比例;其中,敏感用户的业务类型包括预定的敏感业务类型,所述用户信息包括业务类型;若所述敏感用户所占的比例不高于预定的敏感用户比例阈值,且所述第一用户的数量不低于预设的用户总数,则将所述第一接入点的信道调整为所述目标信道。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信道调整方案制定具体包括:以第一接入点的频率可用的信道号为可用信道集合Ch,在可用信道集合Ch中选择信道,与关联接入点集合A中的关联接入点的信道号ChAx及交叠系数δ进行计算,选择出目标接入信道号ChD
其中,ChDx为第一接入点频率可用的信道集合Ch中的某可用信道号,FrDx为该可用信道号的频率,FrAx为关联接入点集合A内某关联接入点的频率,ChAx为该关联接入点的信道号,Chth3与Chth4为关联接入点的信道号ChAx与该可用信道号ChDx存在交叠的信道号范围,当ChDx=ChAx时为完全重叠,此时交叠值Ch=Chthmax,Ch累计为第一接入点的可用信道号与所有关联接入点的信道号的交叠值累计和,ChD为目标接入信道号,该信道号为与关联接入点信道交叠值最小的信道号,最大程度的降低由于信道重叠导致的干扰。
上述表达式意思为从关联接入点集合A中选择频率相等、信道存在交叠的关联接入点的信道进行累计交叠值Ch累计的计算。当存在多个相同ChAx时,需累加计算至交叠值Ch;当存在多个Ch累计均为最小的可选信道ChDx时,则随机选择信道作为目标信道ChD。在一个示例中,ChD=ChA时,则目标信道与当前接入点使用的信道为同一信道,则停止基于调整信道的优化。除此以外,可以基于调整信道来进行无线网络优化。
可选的,确定目标信道,且目标信道和所述第一接入点的当前信道不为同一信道后,调整所述第一接入点的信道的具体手段,可示例如下:根据第一接入点下用户信息表,比如包括但不限于业务类型,进行敏感类用户总数M统计;可选的,敏感类业务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直播视频业务、游戏等信道调整会导致其业务中断的业务。假设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的总数为B,对某用户若存在敏感类业务则将其记为一个敏感类用户,以此统计第一接入点下所有敏感类用户数M。满足以下条件,则判断第一接入点可进行信道调整:
其中,B为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的总数,Bth为用户总数阈值,M为第一接入点下敏感用户的总数,Z为第一用户中的敏感用户所占的比例,Zth为敏感用户比例阈值。即对于当前接入点而言,调整信道可能会导致用户业务的中断,所以若要进行信道调整需要保证当前接入点下用户数要足够多,并且尽量降低敏感用户受到的影响,从而在保证接入点下用户体验的基础上,实现无线网络优化。若第一接入点满足上述条件则进行信道调整。在一个示例中,信道调整包括将第一接入点的信道调整为目标信道。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网络优化方法中,确定第一接入点后,检测第一接入点是否满足第一条件或第二条件,其中,第一条件反映第一接入点下存在资源使用异常的用户,第二条件反映第一接入点受其它接入点干扰,从而针对不同情形,分别执行用户优化处理和干扰优化处理,以实现无线网络质量优化。以上方案,可以区分不同的无线网络情况并基于当前的无线网络情况执行对应的优化处理,从而有针对性地执行无线网络优化,有效提高无线网络优化的效果。
实施例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无线网络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无线网络优化方法的检测判断是否需要优化的流程进行示例说明,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方法还包括:
S105、根据当前所述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计算当前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业务表现值;以及,计算当前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感知匹配度;其中,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感知匹配度为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业务表现值与所述第一用户预定时段内的网络需求值之比;
S106、统计当前所述第一用户中网络感知匹配度不低于预定匹配度门限的用户的第一数量,以及网络感知匹配度低于所述预定匹配度门限的用户的第二数量;计算获得当前所述第一接入点的满意率,所述满意率为所述第一数量比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之和的比值;
S107、若当前所述第一接入点的满意率不低于预定的下限值,且当前所述第一接入点的剩余缓存低于缓存剩余门限,则不执行后续处理。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满意率计算方法具体包括:根据所述单用户的最低网络需求值UNn,所述用户网络业务表现值UEn计算得到单用户网络感知匹配度Qn,计算公式为Qn=UEn/UNn;通过比较所述单用户网络感知匹配度Qn和用户感知的最低要求门限Qth得到满意终端总数G和不满意终端总数B。当Qn≥Qth时判定该用户的网络表现可满足最低网络需求,记为一个满意终端Gn,当Qn<Qth时判定该用户的网络表现不可满足最低网络需求,记为一个不满意终端Bn。统计得到满意终端总数G和不满意终端总数B;根据所述满意终端总数G(即网络感知匹配度不低于预定匹配度门限的用户的第一数量)和所述不满意终端总数B(即网络感知匹配度低于所述预定匹配度门限的用户的第二数量)计算得到满意率P,计算公式为P=G/(G+B)。接下来,进行网络感知效果判断。具体的,根据获取的接入点缓存剩余CA与接入点的满意率P,判定是否满足以下条件:
若满足条件,则认为该接入点用户体验良好,且受干扰程度较小,则停止优化。否则执行后续步骤,以进行无线网络优化。其中,Pth为满意率的下限值,CAth为缓存剩余门限。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执行场景有多种,比如,一种场景下,本实施例可执行在S101之后,以进一步识别第一接入点是否需要进行无线网络优化。具体的,通过S101确定第一接入点后,可以通过执行本实施例中S105~S107进行网络感知效果的判断,若第一接入点的满意率不低于预定的下限值,且当前所述第一接入点的剩余缓存低于缓存剩余门限,则说明网络感知效果较好,无需进行无线网络优化,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处理。在另一种场景下,本实施例可执行在任一优化处理之后,以判断本次的优化处理是否完成无线网络优化。例如,在执行S103中的用户优化处理,或S104中的干扰优化处理后,即执行本实施例中S105~S107,以检测优化处理后的网络感知效果是否提升,若优化处理后第一接入点的满意率不低于预定的下限值,且当前所述第一接入点的剩余缓存低于缓存剩余门限,则说明优化处理后的网络感知效果较好,无需再执行其它优化处理,否则,说明优化未达标,继续通过其它优化处理手段进行无线网络优化。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网络优化方法中,根据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计算第一接入点的满意率。通过第一接入点的满意率,从而判断是否完成网络质量优化。
实施例三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无线网络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结合前述的实施方式进行示例介绍,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01、确定待优化的第一接入点;
S202、根据当前所述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计算当前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业务表现值;以及,计算当前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感知匹配度;其中,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感知匹配度为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业务表现值与所述第一用户预定时段内的网络需求值之比;
S203、统计当前所述第一用户中网络感知匹配度不低于预定匹配度门限的用户的第一数量,以及网络感知匹配度低于所述预定匹配度门限的用户的第二数量;计算获得当前所述第一接入点的满意率,所述满意率为所述第一数量比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之和的比值;
S204、若当前所述第一接入点的满意率不低于预定的下限值,且当前所述第一接入点的剩余缓存低于缓存剩余门限,则不执行后续处理;否则,执行S205;
S205、检测所述第一接入点是否满足第一条件或第二条件;其中,第一条件为所述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中存在占用资源或重传次数高于预定上限的异常用户;第二条件为所述第一接入点与其它接入点之间存在干扰;若所述第一接入点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则执行S206;若第一接入点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则执行S207;
S206、执行用户优化处理;其中,所述用户优化处理包括:针对占用资源高于预定上限的异常用户,限制该异常用户的网络资源;以及,针对重传次数高于预定上限的异常用户,限制该异常用户的重传次数;
S207、执行干扰优化处理;其中,所述干扰优化处理包括:针对干扰接入点,降低所述干扰接入点的功率;或针对所述第一接入点,调整所述第一接入点的信道;
需要说明的是,在S206和S207之后都可返回执行S202-S204的流程,用于检测是否继续执行后续处理以及是否完成优化。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网络优化方法中,通过获取第一接入点的信息,计算第一接入点下用户的满意率,检测第一接入点是否满足第一条件或第二条件,分别执行用户优化处理和干扰优化处理,从而实现无线网络质量优化。
实施例四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无线网络优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线网络优化装置包括:获取模块61、检测模块62以及处理模块63。其中,检测模块62包括:第一处理子模块621、第二处理子模块622、第一检测子模块623以及第二检测子模块624。其中处理模块63包括:第一优化子模块631以及第二优化子模块632.
获取模块61,用于确定待优化的第一接入点;
检测模块62,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接入点是否满足第一条件或第二条件;其中,第一条件为所述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中存在占用资源或重传次数高于预定上限的异常用户;第二条件为所述第一接入点与其它接入点之间存在干扰;
处理模块63,用于若所述第一接入点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则执行用户优化处理;其中,所述用户优化处理包括:针对占用资源高于预定上限的异常用户,限制该异常用户的网络资源;以及,针对重传次数高于预定上限的异常用户,限制该异常用户的重传次数;
处理模块63,还用于若所述第一接入点满足所述第二条件,则执行干扰优化处理;其中,所述干扰优化处理包括:针对干扰接入点,降低所述干扰接入点的功率;或针对所述第一接入点,调整所述第一接入点的信道。
作为示例,该无线网络优化装置的实现有多种。例如,可以为程序软件,也可以为存储有相关计算机程序的介质,例如,U盘等;或者,该装置还可以为集成或安装有相关计算机程序的实体设备,例如,芯片、智能终端、电脑、服务器等。
在一个示例中,获取模块61具体用于获取当前接入点的接入点信息以及所述接入点下用户的用户信息;
获取模块61,具体还用于根据所述接入点的接入点信息,计算获得所述接入点的网络能力值;
获取模块61,具体还用于若所述接入点的网络能力值不低于所述接入点的总网络需求值,则将所述接入点确定为待优化的第一接入点;其中,接入点的总网络需求值为所述接入点下各用户在预定时段内的网络需求值的总和,其中,用户的网络需求值基于用户在所述接入点下的用户信息获得。
其中,检测模块62,包括:
第一处理子模块621,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计算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业务表现值;
第一处理子模块621,还用于计算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感知匹配度;其中,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感知匹配度为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业务表现值与所述第一用户预定时段内的网络需求值之比;
第一检测子模块62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感知匹配度,检测所述第一用户中是否存在占用资源高于预定上限的第一异常用户;其中,第一异常用户的网络感知匹配度和信号强度均高于预定的上限值以及至所述第一接入点的距离不高于预定的距离下限值;以及,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检测所述第一用户中是否存在重传次数或丢包率高于预定上限的第二异常用户;
第一检测子模块623,还用于若所述第一用户中存在所述第一异常用户和所述第二异常用户中至少一种,则确定所述第一接入点满足所述第一条件;若所述第一用户中不存在所述第一异常用户,且不存在所述第二异常用户,则确定所述第一接入点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在一个示例中,检测模块,还包括:
获取子模块61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获取其它接入点的接入点信息,所述其它接入点的接入点信息包括其它接入点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接入点下各用户上报的所述其它接入点的信号强度;
第二处理子模块622,用于根据其它接入点的位置信息,计算每个其它接入点与所述第一接入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点下各用户上报的所述其它接入点的信号强度,通过求平均计算,获得所述其它接入点的平均信号强度;
第二检测子模块624,用于根据其它接入点对应的距离和平均信号强度,确定所述其它接入点中的关联接入点;其中,所述关联接入点对应的距离不高于预定的距离阈值,且所述关联接入点的平均信号强度不低于预定的平均信号强度阈值;
第二检测子模块624,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点和所述关联接入点使用的频率和信道,确定所述关联接入点中的干扰接入点;其中,所述干扰接入点与所述第一接入点的频率相等,且所述干扰接入点与所述第一接入点的信道存在交叠,且交叠的程度高于预定程度;
第二检测子模块624,还用于若所述其它接入点中存在所述干扰接入点,则确定所述第一接入点满足所述第二条件;若所述其它接入点中不存在所述干扰接入点,则确定所述第一接入点不满足所述第二条件。
其中,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优化子模块631,用于根据所述干扰接入点的网络承载能力值,确定所述干扰接入点中的待降功率接入点;其中,所述待降功率接入点的所述网络承载能力值高于网络承载力阈值门限;
第一优化子模块631,还用于对所述待降功率接入点进行降功率操作,并且完成降功率操作后的所述待降功率接入点的所述网络承载能力值仍高于网络承载力阈值门限。
在一个示例中,处理模块,包括:
第二优化子模块632,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接入点的可用信道中的目标信道;其中,所述目标信道与所述关联接入点的信道之间具有最小信道交叠;
第二优化子模块632,还用于若所述目标信道和所述第一接入点的当前信道不为同一信道,则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中的敏感用户所占的比例;其中,敏感用户的业务类型包括预定的敏感业务类型,所述用户信息包括业务类型;
第二优化子模块632,还用于若所述敏感用户所占的比例不高于预定的敏感用户比例阈值,且所述第一用户的数量不低于预设的用户总数,则将所述第一接入点的信道调整为所述目标信道。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网络优化装置中,获取模块确定待优化的第一接入点。检测模块检测所述第一接入点是否满足第一条件或第二条件。其中,第一条件反映第一接入点下存在资源使用异常的用户,第二条件反映第一接入点受其它接入点干扰。处理模块用于针对不同情形,分别执行用户优化处理和干扰优化处理,以实现无线网络质量优化。以上方案,可以区分不同的无线网络情况并基于当前的无线网络情况由相应的模块执行对应的优化处理,从而有针对性地执行无线网络优化,有效提高无线网络优化的效果。
实施例五
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一种无线网络优化装置,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所述装置还包括:
计算模块,还用于根据当前所述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计算当前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业务表现值;以及,计算当前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感知匹配度;其中,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感知匹配度为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业务表现值与所述第一用户预定时段内的网络需求值之比;
计算模块,还用于统计当前所述第一用户中网络感知匹配度不低于预定匹配度门限的用户的第一数量,以及网络感知匹配度低于所述预定匹配度门限的用户的第二数量;计算获得当前所述第一接入点的满意率,所述满意率为所述第一数量比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之和的比值;
计算模块,还用于若当前所述第一接入点的满意率不低于预定的下限值,且当前所述第一接入点的剩余缓存低于缓存剩余门限,则不执行后续处理。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网络优化装置中,计算模块计算第一用户的网络业务表现值,计算网络感知匹配度。计算模块根据网络感知匹配度计算第一接入点的满意率。从而根据第一接入点的满意率判断是否进行进一步优化。
实施例六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无线网络优化装置的装置框图,该装置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装置8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802,存储器804,电源组件806,多媒体组件808,音频组件810,输入/输出(I/O)接口812,传感器组件814,以及通信组件816。
处理组件802通常控制装置8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8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808和处理组件8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8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装置8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8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8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806为装置8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8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8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808包括在所述装置8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8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装置8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8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8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8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804或经由通信组件8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8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812为处理组件8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8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8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814可以检测到装置8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装置8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检测装置800或装置8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8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8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8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8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8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8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8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8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8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8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8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800的处理器8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实施例七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processor)291,电子设备还包括了存储器(memory)292;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 Interface)293和总线294。其中,处理器291、存储器292、通信接口293、可以通过总线29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通信接口293可以用于信息传输。处理器291可以调用存储器294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上述实施例的方法。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292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存储器29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29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92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存储器292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29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Claims (12)

1.一种无线网络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待优化的第一接入点;
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计算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业务表现值;计算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感知匹配度;其中,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感知匹配度为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业务表现值与所述第一用户预定时段内的网络需求值之比;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感知匹配度,检测所述第一用户中是否存在占用资源高于预定上限的第一异常用户;其中,第一异常用户的网络感知匹配度和信号强度均高于预定的上限值以及至所述第一接入点的距离不高于预定的距离下限值;以及,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检测所述第一用户中是否存在重传次数或丢包率高于预定上限的第二异常用户;若所述第一用户中存在所述第一异常用户和所述第二异常用户中至少一种,则确定所述第一接入点满足第一条件;若所述第一用户中不存在所述第一异常用户,且不存在所述第二异常用户,则确定所述第一接入点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获取其它接入点的接入点信息,所述其它接入点的接入点信息包括其它接入点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接入点下各用户上报的所述其它接入点的信号强度;根据其它接入点的位置信息,计算每个其它接入点与所述第一接入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点下各用户上报的所述其它接入点的信号强度,通过求平均计算,获得所述其它接入点的平均信号强度;根据其它接入点对应的距离和平均信号强度,确定所述其它接入点中的关联接入点;其中,所述关联接入点对应的距离不高于预定的距离阈值,且所述关联接入点的平均信号强度不低于预定的平均信号强度阈值;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点和所述关联接入点使用的频率和信道,确定所述关联接入点中的干扰接入点;其中,所述干扰接入点与所述第一接入点的频率相等,且所述干扰接入点与所述第一接入点的信道存在交叠,且交叠的程度高于预定程度;若所述其它接入点中存在所述干扰接入点,则确定所述第一接入点满足第二条件;若所述其它接入点中不存在所述干扰接入点,则确定所述第一接入点不满足所述第二条件;
若所述第一接入点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则执行用户优化处理;其中,所述用户优化处理包括:针对占用资源高于预定上限的异常用户,限制该异常用户的网络资源;以及,针对重传次数高于预定上限的异常用户,限制该异常用户的重传次数;
若所述第一接入点满足所述第二条件,则执行干扰优化处理;其中,所述干扰优化处理包括:针对干扰接入点,降低所述干扰接入点的功率;或针对所述第一接入点,调整所述第一接入点的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待优化的第一接入点,包括:
获取当前接入点的接入点信息以及所述接入点下用户的用户信息;
根据所述接入点的接入点信息,计算获得所述接入点的网络能力值;
若所述接入点的网络能力值不低于所述接入点的总网络需求值,则将所述接入点确定为待优化的第一接入点;其中,接入点的总网络需求值为所述接入点下各用户在预定时段内的网络需求值的总和,其中,用户的网络需求值基于用户在所述接入点下的用户信息获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干扰接入点,降低所述干扰接入点的功率,包括:
检测所述干扰接入点的网络承载能力值是否高于网络承载力阈值门限,所述干扰接入点的网络承载能力值为所述干扰接入点的网络能力值与所述干扰接入点的总网络需求值之差;
若所述干扰接入点的网络承载能力值高于网络承载力阈值门限,则对所述干扰接入点进行降功率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所述第一接入点,调整所述第一接入点的信道,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接入点的可用信道中的目标信道;其中,所述目标信道与所述关联接入点的信道之间具有最小信道交叠;
若所述目标信道和所述第一接入点的当前信道不为同一信道,则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中的敏感用户所占的比例;其中,敏感用户的业务类型包括预定的敏感业务类型,所述用户信息包括业务类型;
若所述敏感用户所占的比例不高于预定的敏感用户比例阈值,且所述第一用户的数量不低于预设的用户总数,则将所述第一接入点的信道调整为所述目标信道。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当前所述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计算当前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业务表现值;以及,计算当前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感知匹配度;其中,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感知匹配度为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业务表现值与所述第一用户预定时段内的网络需求值之比;
统计当前所述第一用户中网络感知匹配度不低于预定匹配度门限的用户的第一数量,以及网络感知匹配度低于所述预定匹配度门限的用户的第二数量;计算获得当前所述第一接入点的满意率,所述满意率为所述第一数量比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之和的比值;
若当前所述第一接入点的满意率不低于预定的下限值,且当前所述第一接入点的剩余缓存低于缓存剩余门限,则不执行后续处理。
6.一种无线网络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确定待优化的第一接入点;
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计算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业务表现值;计算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感知匹配度;其中,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感知匹配度为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业务表现值与所述第一用户预定时段内的网络需求值之比;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感知匹配度,检测所述第一用户中是否存在占用资源高于预定上限的第一异常用户;其中,第一异常用户的网络感知匹配度和信号强度均高于预定的上限值以及至所述第一接入点的距离不高于预定的距离下限值;以及,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检测所述第一用户中是否存在重传次数或丢包率高于预定上限的第二异常用户;若所述第一用户中存在所述第一异常用户和所述第二异常用户中至少一种,则确定所述第一接入点满足第一条件;若所述第一用户中不存在所述第一异常用户,且不存在所述第二异常用户,则确定所述第一接入点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获取其它接入点的接入点信息,所述其它接入点的接入点信息包括其它接入点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接入点下各用户上报的所述其它接入点的信号强度;根据其它接入点的位置信息,计算每个其它接入点与所述第一接入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点下各用户上报的所述其它接入点的信号强度,通过求平均计算,获得所述其它接入点的平均信号强度;根据其它接入点对应的距离和平均信号强度,确定所述其它接入点中的关联接入点;其中,所述关联接入点对应的距离不高于预定的距离阈值,且所述关联接入点的平均信号强度不低于预定的平均信号强度阈值;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点和所述关联接入点使用的频率和信道,确定所述关联接入点中的干扰接入点;其中,所述干扰接入点与所述第一接入点的频率相等,且所述干扰接入点与所述第一接入点的信道存在交叠,且交叠的程度高于预定程度;若所述其它接入点中存在所述干扰接入点,则确定所述第一接入点满足第二条件;若所述其它接入点中不存在所述干扰接入点,则确定所述第一接入点不满足所述第二条件;
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接入点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则执行用户优化处理;其中,所述用户优化处理包括:针对占用资源高于预定上限的异常用户,限制该异常用户的网络资源;以及,针对重传次数高于预定上限的异常用户,限制该异常用户的重传次数;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一接入点满足所述第二条件,则执行干扰优化处理;其中,所述干扰优化处理包括:针对干扰接入点,降低所述干扰接入点的功率;或针对所述第一接入点,调整所述第一接入点的信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获取模块,具体用于获取当前接入点的接入点信息以及所述接入点下用户的用户信息;
所述获取模块,具体还用于根据所述接入点的接入点信息,计算获得所述接入点的网络能力值;
所述获取模块,具体还用于若所述接入点的网络能力值不低于所述接入点的总网络需求值,则将所述接入点确定为待优化的第一接入点;其中,接入点的总网络需求值为所述接入点下各用户在预定时段内的网络需求值的总和,其中,用户的网络需求值基于用户在所述接入点下的用户信息获得。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优化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干扰接入点的网络承载能力值,确定所述干扰接入点中的待降功率接入点;其中,所述待降功率接入点的所述网络承载能力值高于网络承载力阈值门限;
所述第一优化子模块,还用于对所述待降功率接入点进行降功率操作,并且完成降功率操作后的所述待降功率接入点的所述网络承载能力值仍高于网络承载力阈值门限。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第二优化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接入点的可用信道中的目标信道;其中,所述目标信道与所述关联接入点的信道之间具有最小信道交叠;
所述第二优化子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目标信道和所述第一接入点的当前信道不为同一信道,则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中的敏感用户所占的比例;其中,敏感用户的业务类型包括预定的敏感业务类型,所述用户信息包括业务类型;
所述第二优化子模块,还用于若所述敏感用户所占的比例不高于预定的敏感用户比例阈值,且所述第一用户的数量不低于预设的用户总数,则将所述第一接入点的信道调整为所述目标信道。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计算模块,还用于根据当前所述第一接入点下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计算当前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业务表现值;以及,计算当前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感知匹配度;其中,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感知匹配度为所述第一用户的网络业务表现值与所述第一用户预定时段内的网络需求值之比;
所述计算模块,还用于统计当前所述第一用户中网络感知匹配度不低于预定匹配度门限的用户的第一数量,以及网络感知匹配度低于所述预定匹配度门限的用户的第二数量;计算获得当前所述第一接入点的满意率,所述满意率为所述第一数量比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之和的比值;
所述计算模块,还用于若当前所述第一接入点的满意率不低于预定的下限值,且当前所述第一接入点的剩余缓存低于缓存剩余门限,则不执行后续处理。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187542.0A 2021-10-12 2021-10-12 无线网络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9389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87542.0A CN113938927B (zh) 2021-10-12 2021-10-12 无线网络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87542.0A CN113938927B (zh) 2021-10-12 2021-10-12 无线网络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38927A CN113938927A (zh) 2022-01-14
CN113938927B true CN113938927B (zh) 2023-08-08

Family

ID=79278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87542.0A Active CN113938927B (zh) 2021-10-12 2021-10-12 无线网络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38927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93356B1 (en) * 2002-06-25 2009-09-22 Cisco System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ally assigning channels across multiple access elements in a wireless LAN
CN103002499A (zh) * 2011-09-14 2013-03-27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资源分配优化方法及无线通信系统
EP2785108A1 (en) * 2013-03-27 2014-10-01 Fujitsu Limited QoE Optimiz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6034306A (zh) * 2016-01-18 2016-10-19 张天宇 一种移动通信网无线网络语音优化方法
CN108055687A (zh) * 2018-01-31 2018-05-1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连接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005589A (zh) * 2018-07-03 2018-12-14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频谱资源分配的方法及设备
CN111800833A (zh) * 2019-08-06 2020-10-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817868A (zh) * 2019-04-12 2020-10-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质量异常的定位方法与装置
CN111918351A (zh) * 2020-07-31 2020-11-10 展讯半导体(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参数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CN112533241A (zh) * 2020-11-30 2021-03-19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优化方法、无线接入点、无线控制器及网络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54966B2 (en) * 2008-01-10 2014-10-07 Apple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network resource allocation
US9462537B2 (en) * 2013-09-27 2016-10-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Network access point, network controller, network device, and loa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93356B1 (en) * 2002-06-25 2009-09-22 Cisco System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ally assigning channels across multiple access elements in a wireless LAN
CN103002499A (zh) * 2011-09-14 2013-03-27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资源分配优化方法及无线通信系统
EP2785108A1 (en) * 2013-03-27 2014-10-01 Fujitsu Limited QoE Optimiz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6034306A (zh) * 2016-01-18 2016-10-19 张天宇 一种移动通信网无线网络语音优化方法
CN108055687A (zh) * 2018-01-31 2018-05-1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连接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005589A (zh) * 2018-07-03 2018-12-14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频谱资源分配的方法及设备
CN111817868A (zh) * 2019-04-12 2020-10-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质量异常的定位方法与装置
CN111800833A (zh) * 2019-08-06 2020-10-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918351A (zh) * 2020-07-31 2020-11-10 展讯半导体(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参数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CN112533241A (zh) * 2020-11-30 2021-03-19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优化方法、无线接入点、无线控制器及网络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柳青 ; 廖惜春.GSM网络干扰定位及解决方案研究.《通信技术》.2012,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38927A (zh) 2022-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64191B (zh) 配置工作带宽的方法及装置
CN110945897B (zh) 波束失败检测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1963142B2 (en) Slot format ind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11729767B2 (en) Method of indicating uplink feedback information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uplink feedback information
US1166571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JP2021533687A (ja) タイムスロットフォーマット指示方法、装置、設備、システム及び記憶媒体
CN108401513B (zh) 测量配置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EP405767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llocating beam failure request resource, and storage medium
US11722283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EP3739952A1 (en) Cell type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910383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equipment,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WO2019205022A1 (zh) 信息指示、解读方法及装置、基站和用户设备
US1113442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erminal access
JP2024502679A (ja) 通信方法、装置及び記憶媒体
CN113938927B (zh) 无线网络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16690B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基站、用户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71250B (zh) 竞争窗口长度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9565838B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CN109450595B (zh) 报文发送方法和装置
WO2021109141A1 (zh) 通信连接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690084B2 (en) 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7440515A (zh) 基于5g的资源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017623A (zh) 终端设备联网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240039050A (ko) 전력 헤드룸 리포트의 보고 방법, 장치, 사용자 기기, 기지국 및 저장 매체(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power headroom report,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CN116056197A (zh) 发射功率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