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38165B - 一种天线适配方法及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天线适配方法及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38165B
CN113938165B CN202010677335.2A CN202010677335A CN113938165B CN 113938165 B CN113938165 B CN 113938165B CN 202010677335 A CN202010677335 A CN 202010677335A CN 113938165 B CN113938165 B CN 1139381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s
mimo layer
layer number
turned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7733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38165A (zh
Inventor
吕叶青
刘宏举
周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Group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 Industry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 Industry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 Industry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7733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381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38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81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381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81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8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channel rank into accou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线适配方法及用户设备,给出了一种可以根据目标MIMO层数确定需要开启的天线数量的方案,且在改变天线状态时,还能够在满足终端业务传输性能要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降低用户设备的功耗。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目标MIMO层数确定需要开启天线的第一数量,其中,目标MIMO层数小于在所有天线开启时,通过信道测量得到的信道矩阵的秩;若第一数量小于当前开启的天线数量,则关闭部分天线,以使开启的天线数量等于第一数量。

Description

一种天线适配方法及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线适配方法及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在给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带来前所未有的高速体验的同时,对用户设备的电池寿命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现有的通信系统中,用户总是开启所有天线进行信号接收。但是,当下行通信链路不再需要传输数据,或者要传输的数据量很小时,如果仍然保持先前大数据量传输过程时的天线规模将会造成不必要的功耗。
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用户设备总是保持所有天线开启,导致功耗较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天线适配方法及用户设备,给出了一种可以根据目标MIMO层数关闭天线,以节省用户设备功耗的方案。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天线适配方法,包括:
根据目标MIMO层数确定需要开启天线的第一数量,其中,所述目标MIMO层数小于在所有天线开启时,通过信道测量得到的信道矩阵的秩;
若所述第一数量小于当前开启的天线数量,则关闭部分天线,以使开启的天线数量等于所述第一数量。
上述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关闭天线来降低用户设备的功耗,在关闭天线时,根据目标MIMO层数来确定需要开启的天线的数量,使关闭部分天线后仍能够满足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要求,并能够降低用户设备的功耗。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通过下列方式确定目标MIMO层数,包括:
若初始MIMO层数小于在所有天线开启时,经过信道测量得到的信道矩阵的秩,则将初始MIMO层数作为目标MIMO层数;或
若初始MIMO层数不小于在所有天线开启时,经过信道测量得到的信道矩阵的秩,则向基站发送携带减少MIMO层数的指示信息,并将所述基站返回的MIMO层数作为目标MIMO层数。
上述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信道矩阵的秩与当前MIMO层数的大小关系,确定当前用户设备的天线数量是否满足当前终端业务的数据传输要求,且确定不满足时,可以通知基站减少MIMO层数,然后根据最终确定的目标MIMO层数确定需要开启的天线的数量,以实现在满足终端业务数据传输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用户设备的功耗。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目标MIMO层数确定需要开启天线的第一数量,包括:
将所述目标MIMO层数作为所述第一数量;或
若所述天线包括全双工天线和单工天线,则将根据上行链路MIMO层数和下行链路MIMO层数确定的需要开启的全双工天线的第二数量和单工天线的第三数量的加和作为所述第一数量,其中,所述目标MIMO层数包括上行链路MIMO层数和下行链路MIMO层数,所述上行链路MIMO层数及下行链路MIMO层数是基站根据终端业务传输要求确定的。
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在不考虑天线类型的条件下,仅根据目标MIMO层数确定需要开启的天线的数量,以能够较快确定上述第一数量,降低用户设备的功耗,也可以根据天线的类型,分别考虑需要开启的全双工天线的数量和需要开启的单工天线的数量,以在保证当前终端业务的数据传输要求的基础上,更好的降低用户设备的功耗。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若所述第一数量大于当前开启的天线数量,则开启部分天线,以使开启的天线数量等于所述第一数量。
上述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目标MIMO层数确定需要开启的天线数量,并在确定当前开启的天线数量不能满足目标MIMO层数对应的数据传输要求时,打开相应数量的天线。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根据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二数量和第三数量,包括:
将上行链路MIMO层数作为所述第二数量;以及将下行链路MIMO层数与上行链路MIMO层数的差值作为所述第三数量;或
将目标MIMO层数与基站之前确定的MIMO层数的第一比值,作为所述第二数量占当前开启的全双工天线数量的第二比值,以及作为所述第三数量占当前开启的单工天线数量的第三比值;
根据所述第二比值得到所述第二数量;以及根据所述第三比值得到所述第三数量;
其中,所述基站之前确定的MIMO层数为之前基站根据终端业务传输要求确定的上行链路MIMO层数及下行链路MIMO层数的之和,或为上行链路MIMO层数和下行链路MIMO层数中数量较多的MIMO层数。
上述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上行链路MIMO层数和下行链路MIMO层数分别确定需要开启的全双工天线的数量和需要开启的单工天线的数量,还可以根据目标MIMO层数与之前确定的MIMO层数的比值分别确定需要开启的全双工天线的数量和需要开启的单工天线的数量,以能够更好保证当前终端业务的数据传输要求,更好的降低用户设备的功耗。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关闭部分天线,包括:
根据预设的天线数量和选取方式的对应关系,确定需要关闭的天线数量对应的选取方式,并使用确定的选取方式选取需要关闭的天线并关闭;或
根据需要关闭的天线数量遍历所有选取方式,确定每种选取方式的终端业务传输性能,并从满足终端业务传输性能要求的选取方式中确定一种,根据确定的选取方式选取需要关闭的天线并关闭。
上述实施例中,可以保存预设天线的数量和选取方式的对应关系,在关闭天线时,可以从上述对应关系中确定选取方式,也可以根据终端业务传输性能要求确定选取方式,以避免每次在选取需要改变状态的天线时,都需要遍历所有选取方式,造成更大的资源损耗和功耗。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天线适配方法,包括:
开启所有天线;
若满足天线关闭条件,则根据目标MIMO层数确定需要开启天线的第一数量,其中,所述目标MIMO层数小于在所有天线开启时,通过信道测量得到的信道矩阵的秩;
关闭部分天线,以使开启的天线数量等于所述第一数量。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器;
所述通信单元,被配置为接收基站发送的目标MIMO层数;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根据目标MIMO层数确定需要开启天线的第一数量,其中,所述目标MIMO层数小于在所有天线开启时,通过信道测量得到的信道矩阵的秩;
若所述第一数量小于当前开启的天线数量,则关闭部分天线,以使开启的天线数量等于所述第一数量。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若初始MIMO层数小于在所有天线开启时,经过信道测量得到的信道矩阵的秩,则将初始MIMO层数作为目标MIMO层数;或
若初始MIMO层数不小于在所有天线开启时,经过信道测量得到的信道矩阵的秩,则向基站发送携带减少MIMO层数的指示信息,并将所述基站返回的MIMO层数作为目标MIMO层数。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将所述目标MIMO层数作为所述第一数量;或
若所述天线包括全双工天线和单工天线,则将根据上行链路MIMO层数和下行链路MIMO层数确定的需要开启的全双工天线的第二数量和单工天线的第三数量的加和作为所述第一数量,其中,所述目标MIMO层数包括上行链路MIMO层数和下行链路MIMO层数,所述上行链路MIMO层数及下行链路MIMO层数是基站根据终端业务传输要求确定的。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若所述第一数量大于当前开启的天线数量,则开启部分天线,以使开启的天线数量等于所述第一数量。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将上行链路MIMO层数作为所述第二数量;以及将下行链路MIMO层数与上行链路MIMO层数的差值作为所述第三数量;或
将目标MIMO层数与基站之前确定的MIMO层数的第一比值,作为所述第二数量占当前开启的全双工天线数量的第二比值,以及作为所述第三数量占当前开启的单工天线数量的第三比值;
根据所述第二比值得到所述第二数量;以及根据所述第三比值得到所述第三数量;
其中,所述基站之前确定的MIMO层数为之前基站根据终端业务传输要求确定的上行链路MIMO层数及下行链路MIMO层数的之和,或为上行链路MIMO层数和下行链路MIMO层数中数量较多的MIMO层数。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根据预设的天线数量和选取方式的对应关系,确定需要关闭的天线数量对应的选取方式,并使用确定的选取方式选取需要关闭的天线并关闭;或
根据需要关闭的天线数量遍历所有选取方式,确定每种选取方式的终端业务传输性能,并从满足终端业务传输性能要求的选取方式中确定一种,根据确定的选取方式选取需要关闭的天线并关闭。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器;
所述通信单元,被配置为接收基站发送的目标MIMO层数;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开启所有天线;
若满足天线关闭条件,则根据目标MIMO层数确定需要开启天线的第一数量,其中,所述目标MIMO层数小于在所有天线开启时,通过信道测量得到的信道矩阵的秩;
关闭部分天线,以使开启的天线数量等于所述第一数量。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天线适配装置,所述天线适配的装置被配置为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所述的天线适配的方法。
根据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所述的天线适配的方法。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申请各较佳实施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适配的方法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关闭天线的方法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关闭天线的方法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别以和速率为参考性能指标选取需要关闭的天线,及随机选取需要关闭的天线得到的功耗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别以和速率为参考性能指标选取需要关闭的天线,及随机选取需要关闭的天线得到的和速率性能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根据上行链路MIMO层数和下行链路MIMO层数开启天线得到的功耗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适配的方法示意图;
图9示例性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适配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术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应用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新应用场景的出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其中,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对文中出现的术语进行解释:
本发明实施例中术语“用户设备”也即“用户终端”,是指可以安装各类应用程序,并且能够将已安装的应用程序中提供的对象进行显示的设备,该终端可以是移动的,也可以是固定的。例如,手机、平板电脑、各类可穿戴设备、车载设备、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销售终端(point of sales,POS)或其它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终端等。
图1示出了多天线用户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多天线用户设备可以但不限于为多天线手机。下面以多天线用户设备100为例对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应该理解的是,图1所示多天线用户设备100仅是一个范例,并且多天线用户设备100可以具有比图1中所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多个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图1中示例性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中多天线用户设备100的硬件配置框图。如图1所示,多天线用户设备100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110、存储器120、显示单元130、摄像头140、传感器150、音频电路160、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170、处理器180、蓝牙模块181、以及电源190等部件。
RF电路110可用于在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可以接收基站的下行数据后交给处理器180处理;可以将上行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RF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RF电路包括多个天线,且具体包括全双工天线和单工天线,全双工天线能够同时进行上行数据的发送和下行数据的接收,单工天线仅能完成下行数据的接收,全双工天线与单工天线相比功耗更高。
存储器1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及数据。处理器1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20的软件程序或数据,从而执行用户设备100的各种功能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1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存储器120存储有使得用户设备100能运行的操作系统。本申请中存储器120可以存储操作系统及各种应用程序,还可以存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方法的代码。
显示单元1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产生与用户设备1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信号输入,具体地,显示单元130可以包括设置在用户设备100背面的触摸屏131,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例如点击按钮、拖动滚动框等。
显示单元130还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终端100的各种菜单的GUI。具体地,显示单元130可以包括设置在用户设备100背面的显示屏132。显示单元130可以用于显示各种用户界面。
其中,触摸屏131可以覆盖在显示屏132之上,也可以将触摸屏131与显示屏132集成而实现用户设备100的输入和输出功能,集成后可以简称触摸显示屏。
摄像头140可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物体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光电晶体管。感光元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传递给处理器180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
用户设备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150,比如加速度传感器151、距离传感器152、指纹传感器153、温度传感器154。用户设备100还可配置有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
音频电路160、扬声器161、麦克风162可提供用户与用户设备100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16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161,由扬声器16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用户设备100还可配置音量按钮,用于调节声音信号的音量。另一方面,麦克风16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16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至RF电路110以发送给比如另一终端,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120以便进一步处理。本申请中麦克风162可以获取用户的语音。
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用户设备100可以通过Wi-Fi模块170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
处理器180是用户设备1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数据,执行用户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处理器180还可以集成应用处理器和基带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基带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基带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80中。本申请中处理器180可以运行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用户界面显示及触控响应,以及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处理方法。另外,处理器180与显示单元130耦接。
蓝牙模块181,用于通过蓝牙协议来与其他具有蓝牙模块的蓝牙设备进行信息交互。例如,用户设备100可以通过蓝牙模块181与同样具备蓝牙模块的可穿戴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表)建立蓝牙连接,从而进行数据交互。
用户设备100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190(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等功能。用户设备100还可配置有电源按钮,用于终端的开机和关机,以及锁屏等功能。
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是为极大地提高信道容量,在发送端和接收端都使用多根天线,在收发之间构成多个信道的天线系统。MIMO层数为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并行传输不同数据流的数目,本申请实施例中,MIMO层数是由基站确定并发送至用户设备的。
第五代移动通信在给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带来前所未有的高速体验的同时,对用户设备的电池寿命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池使用时长,3GPP组织成立了一项新的节能项目以减少5G设备的能量损耗。RAN1#98bis会议指出,可以采用降低MIMO层数的方式来应对数据量较少的情况。然而,对于用户设备来说,仅仅减少MIMO层数而不减少天线开启数量时,节能的增益仍然很少。
目前的通信系统中,由于用户总是开启所有天线进行信号接收。但是,当下行通信链路不再需要传输数据,或者要传输的数据量很小时,如果仍然保持先前大数据量传输过程时的天线规模将会造成不必要的功耗。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用户设备总是保持所有天线开启,导致功耗较高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适配方法,用以根据目标MIMO层数确定需要开启天线的数量,以基于需要开启天线的数量关闭部分天线,最大限度的降低用户设备的功耗。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适配方法的流程图,包括:
步骤S201,根据目标MIMO层数确定需要开启天线的第一数量,其中,目标MIMO层数小于在所有天线开启时,通过信道测量得到的信道矩阵的秩;
步骤S202,若第一数量小于当前开启的天线数量,则关闭部分天线,以使开启的天线数量等于第一数量。
信道的秩能够反映用户设备当前的天线规模,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所有天线开启时,通过信道测量能够计算得到当前信道的信道特性,通过比较信道特性中信道矩阵的秩与目标MIMO层数的大小,能够确定用户设备当前的天线规模是否能够满足与MIMO层数对应的数据传输要求,可选的,若信道矩阵的秩大于MIMO层数,则用户设备当前的天线规模能够满足与MIMO层数对应的数据传输要求,否则不满足上述要求。
本申请实施例中,MIMO层数是基站根据终端业务传输要求确定的,基站将确定的MIMO层数告知用户设备作为初始MIMO层数,用户设备将初始MIMO层数与所有天线开启时,经过信道测量得到的信道矩阵的秩进行比较,若初始MIMO层数小于初始矩阵的秩,则将初始MIMO层数作为目标MIMO层数,若初始MIMO层数不小于信道矩阵的秩,则向基站发送携带减少MIMO层数的指示信息,以指示基站根据用户设备当前的天线规模适当减少MIMO层数,例如,可以将MIMO层数减少为与信道矩阵的秩相等,或小于信道矩阵的秩,用户设备将基站返回的MIMO层数作为目标MIMO层数。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触发以下条件时,根据目标MIMO层数确定需要开启天线的数量,包括:
1)MIMO层数发生改变;
若MIMO层数发生改变,则此时终端业务的数据传输要求也对应发生改变,例如若MIMO层数增加,则说明终端业务对应的传输数据增多,此时当前开启的天线数量可能不能满足当前MIMO层数对应的数据传输要求,造成数据丢失或者影响终端业务的正常使用,若MIMO层数减少,则说明终端业务对应的传输数据减少,此时保持当前开启的天线数量会造成不必要的功耗,降低用户设备的电池使用时长,则需要根据重新确定的目标MIMO层数确定需要开启的天线的数量,以在满足终端业务数据传输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功耗。
2)若满足信道测量条件时,将所有天线开启进行信道测量;
在通信系统中,由于用户设备移动,用户设备所处环境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导致信道特性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用户设备的通信质量,因此,用户设备需要在满足信道测量条件时。将所有天线开启进行信道测量,之后再重新根据目标MIMO层数确定需要开启天线的数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信道测量条件包括下列条件中的部分或全部:
1)通信场景发生转换;
若用户设备存在主动切换当前连接的通信网络,或者切换通信小区等行为时,代表用户设备的通信场景发生转换,则需要打开所有天线进行信道测量以保证用户设备的通信质量。
2)信道特性对应各参数发生改变;
信道特性包括信道矩阵、衰落等特性,则信道特性对应各参数发生改变,可能为信道矩阵的秩发生改变,或者由于衰落导致信号的幅值、相位的动态变化,此时可能会对用户设备的通信质量带来影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用户设备实时监测基站,当确定基站存在影响信道特性行为时,需要打开所有天线进行信道测量以保证用户设备的通信质量,其中,上述基站存在的影响信道特性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改变MIMO层数,或改变工作带宽(Bandwidth part,BWP)等。
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为若目标MIMO层数发生改变,则开启所有天线进行信道测量,在进行信道测量确定用户设备的信道通信质量满足要求的条件下,此时再根据目标MIMO层数确定需要开启天线的数量,以在满足终端业务传输性能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功耗。
若确定的需要开启的天线数量大于当前开启的天线数量,则此时用户设备不能满足当前的数据传输要求,此时开启部分天线,以使开启的天线数量等于需要开启的天线数量。
3)当前终端业务传输性能不满足预设性能要求;
用户设备通过监测自身的通信状况,确定终端业务传输性能要求不满足预设性能要求时,需要打开所有天线进行信道测量以保证用户设备的通信质量,其中,终端业务传输性能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为系统丢包率、信噪比以及和速率等,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针对终端业务总体传输性能要求设置总体的预设性能要求,也可以针对终端业务各传输性能要求设置各预设性能要求,也可以在设置终端业务总体传输性能要求的基础上,同时设置系统丢包率、信噪比等传输性能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4)信道增益下降超过预设阈值;
若信道增益下降超过预设阈值,需要打开所有天线进行信道测量以保证用户设备的通信质量,其中,预设阈值可以为针对信道增益的一个具体的数据,若信道增益下降超过该预设阈值时,触发进行信道测量,可选的,预设阈值也可以为一个单位的数值,即在一定时间内若信道增益超过单位内预设阈值,则触发进行信道测量。
5)经过预设时间间隔。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一个时间间隔,每当检测到与上次信道测量的时间间隔超出预设时间间隔后,则触发进行信道测量,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也可以设置在一个预设时间段内,定时触发进行信道测量,则此时不考虑在预设时间段内进行信道测量的次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根据目标MIMO层数确定需要开启天线的数量,包括:
1、将目标MIMO层数作为需要开启天线的数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不考虑天线的类型,仅根据目标MIMO层数确定需要开启天线的数量,此时目标MIMO层数为上行链路MIMO层数与下行链路MIMO层数的加和,需要说明的是,开启的天线的数量不小于目标MIMO层数时,能够满足目标MIMO层数对应的传输数据要求,则根据目标MIMO层数确定的需要开启天线的数量小于当前开启的天线数量时,关闭部分天线。如图3所示,调整前开启的天线数量为4,分别为301~304,而目标MIMO层数为2,则根据上述方式可以确定当前需要开启天线的数量为2,则需要关闭2根天线,得到调整后开启的天线分别为301~302,其中,图3还包括处理器305,需要说明的是,图中仅示出开启的天线。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此时若天线为全双工天线,由于全双工天线能够同时进行上行数据的发送,和下行数据的接收,此时目标MIMO层数可以为上行链路MIMO层数和下行链路MIMO层数中,层数较高的MIMO层数,例如,此时全双工天线的数量为6,上行链路MIMO层数为4,下行链路MIMO层数为2,则此时将上行链路MIMO层数作为目标MIMO层数,则此时需要开启的天线数量为2。
2、若天线包括全双工天线和单工天线,则将根据上行链路MIMO层数和下行链路MIMO层数确定的需要开启的全双工天线的第二数量和单工天线的第三数量的加和作为需要开启的天线数量。
由于全双工天线能够同时进行上行数据的发送和下行数据的接收,而单工天线仅能进行下行数据的接收,若天线包括全双工天线和单工天线,此时需要分别确定需要开启的全双工天线的数量,和需要开启的单工天线的数量,在满足终端业务数据传输要求的条件下,进一步的降低用户设备的功耗,其中,目标MIMO层数包括上行链路MIMO层数和下行链路MIMO层数,上行链路MIMO层数及下行链路MIMO层数是基站根据终端业务传输要求确定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分别确定需要开启的全双工天线的和需要开启的单工天线的数量,包括:
1)将上行链路MIMO层数作为需要开启的全双工天线的数量;以及将下行链路MIMO层数与上行链路MIMO层数的差值作为需要开启的单工天线的数量;
由于全双工天线和单工天线均能实现下行数据的传输,则可以通过全双工天线和单工天线共同满足下行链路MIMO层数对应的数据传输要求,则在确定上述需要开启的全双工天线的数量和需要开启的单工天线的数量时,均需考虑下行链路MIMO层数,由于单工天线不能进行上行数据的发送,因此在确定需要开启的单工天线的数量时,无需考虑上行链路MIMO层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下行链路MIMO层数小于等于上行链路MIMO层数,则此时仅通过全双工天线就能满足目标MIMO层数需求,无需额外使用单工天线,则将上行链路MIMO层数作为需要开启的全双工天线的数量,将需要开启的单工天线的数量设置为零。
若下行链路MIMO层数大于上行链路MIMO层数,此时可以在使全双工天线满足上行链路MIMO层数对应的传输数据要求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降低功耗,通过单工天线与全双工天线共同满足下行链路MIMO层数对应的传输数据要求,此时,需要开启的全双工天线的数量与上行链路MIMO层数相等,需要开启的全双工天线的数量和需要开启的单工天线的数量的加和与下行链路MIMO层数相等;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通过以下公式确定需要开启的全双工天线的数量和需要开启的单工天线的数量:
Figure BDA0002584533630000161
其中,MIMODL为下行链路MIMO层数,MIMOUL为上行链路MIMO层数,TRX为需要开启的全双工天线的数量,RX为需要开启的单工天线的数量。
由于天线的数量只能为整数,因此若根据上述公式得到的TRX为非整数,则将TRX做向上取整处理,如若得到的TRX为3.5,向上取整后得到TRX为4,若根据上述公式得到的RX为非整数,则将RX做向下取整操作,如若RX为3.5,向下取整后得到RX为3。
为了避免计算得到的天线数量太高,超出现有的用户设备的最大天线规模,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最大全双工天线数量和最大单工天线数量,若上述得到的TRX大于最大全双工天线数量,则将最大全双工天线数量作为TRX,并计算TRX与最大全双工天线数量的差值,将单工天线的数量对应增加上述TRX与最大全双工天线数量的差值;同理,若上述得到的RX大于最大单工天线数量,则将最大单工天线数量作为RX,并计算RX与最大单工天线数量的差值,将全双工天线的数量对应增加上述RX与最大单工天线数量的差值;
为了避免天线数量较少给终端业务数据传输带来的影响,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最小全双工天线数量和最小单工天线数量,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但不限于将最小全双工天线的数量设置为1,将最小单工天线数量设置为零。
根据上述方式得到TRX和RX后,对应确定需要开启的全双工天线的数量和需要开启的单工天线的数量。
如图4所示,例如调整前开启的全双工天线的数量为2,分别为401~402,当前开启的单工天线的数量为2,分别为403~404,上行链路MIMO层数为1,下行链路MIMO层数为2,则根据上述方法确定需要开启的全双工天线的数量为1,需要开启的单工天线的数量为1,则得到调整后需要开启的全双工天线为401,调整后需要开启的单工天线的数量为403,其中,还包括处理器405,需要说明的是,图中仅示出开启的天线。
2)将目标MIMO层数与基站之前确定的MIMO层数的比值,作为需要开启的全双工天线的数量占当前开启的全双工天线数量的比值,以及作为需要开启的单工天线的数量占当前开启的单工天线数量的比值;
根据需要开启的全双工天线的数量占当前开启的全双工天线数量的比值得到需要开启的全双工天线数量;以及根据需要开启的单工天线的数量占当前开启的单工天线数量的比值得到需要开启的单工天线的数量;
其中,基站之前确定的MIMO层数为之前基站根据终端业务传输要求确定的上行链路MIMO层数及下行链路MIMO层数的之和,或为上行链路MIMO层数和下行链路MIMO层数中数量较多的MIMO层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终端数据传输量变化,导致MIMO层数也发生变化,目标MIMO层数为MIMO层数发生改变后的目标MIMO层数,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若此时天线的状态不发生改变,则将目标MIMO层数与改变前MIMO层数的比值作为需要开启的全双工天线的数量占当前开启的全双工天线数量的比值,以及作为需要开启的单工天线的数量占当前开启的单工天线数量的比值;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若MIMO层数改变后,将所有天线开启进行信道测量,则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前开启的全双工天线的数量,为开启所有天线之前开启的全天工天线的数量,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前开启的单工天线的数量,为开启所有天线之前开启的单工天线的数量。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确定需要开启的全双工天线数量和需要开启的单工天线数量:
Figure BDA0002584533630000171
其中,TRX’为需要开启的全双工天线的数量,TRX为当前开启的全双工天线的数量,RX’为需要开启的单工天线的数量,RX为当前开启的单工天线的数量,MIMO’为目标MIMO层数,MIMO为之前基站根据终端业务传输要求确定的上行链路MIMO层数及下行链路MIMO层数的之和,或为上行链路MIMO层数和下行链路MIMO层数中数量较多的MIMO层数。
由于天线的数量只能为整数,因此若根据上述公式得到的TRX’为非整数,则将TRX’做向上取整处理,如若得到的TRX’为3.5,向上取整后得到TRX’为4,若根据上述公式得到的RX’为非整数,则将RX’做向下取整操作,如若RX’为3.5,向下取整后得到RX’为3。
为了避免计算得到的天线数量太高,超出现有的用户设备的最大天线规模,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最大全双工天线数量和最大单工天线数量,若上述得到的TRX’大于最大全双工天线数量,则将最大全双工天线数量作为TRX’,并计算TRX’与最大全双工天线数量的差值,将单工天线的数量对应增加上述TRX’与最大全双工天线数量的差值;同理,若上述得到的RX’大于最大单工天线数量,则将最大单工天线数量作为RX’,并计算RX’与最大单工天线数量的差值,将全双工天线的数量对应增加上述RX’与最大单工天线数量的差值。
为了避免天线数量较少给终端业务数据传输带来的影响,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最小全双工天线数量和最小单工天线数量,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但不限于将最小全双工天线的数量设置为1,将最小单工天线数量设置为零。
根据上述方式得到TRX’和RX’后,对应确定需要开启的全双工天线的数量和需要开启的单工天线的数量。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终端业务数据传输要求对应调整上述需要开启的全双工天线数量和需要开启的单工天线数量,具体方式如下所述:
若终端业务传输过程中资源占用率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增加需要开启的全双工天线数量并减少需要开启的单工天线数量;或
若终端业务传输过程中功耗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减少需要开启的全双工天线数量并增加需要开启的单工天线数量;
由于全双工天线与单工天线相比,能够节省资源开销,但是造成更多功耗,因此若终端业务传输过程中针对资源占用率设置第一预设阈值,且资源占用率超出第一预设阈值时,则此时需要考虑增加全双工天线,并减少单工天线以满足终端业务传输过程中资源占用率要求,若终端业务传输过程中针对功耗设置第二预设阈值,且功耗超出第二预设阈值时,则此时需要考虑增加单工天线,并减少全双工天线以满足终端业务传输过程中功耗要求,需要说明的是,需要开启的全双工天线的数量不能小于最小全双工天线数量,不能大于最大全双工天线数量,需要开启的单工天线的数量小于最小单工天线数量,不能大于最大单工天线数量,且还需要满足终端的数据传输要求。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需要开启的天线数量后,还需要根据终端业务传输性能要求选取需要关闭的天线并关闭。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选取关闭的部分天线:
1)根据预设的天线数量和选取方式的对应关系,确定需要关闭的天线数量对应的选取方式,并使用确定的选取方式选取需要关闭的天线并关闭;
在确定需要关闭的天线数量后,还需要具体确定需要关闭的天线的选取方式,例如用户设备当前开启的天线数量为3,需要开启的天线数量为2,则此时需要关闭一根天线,而关闭第一根天线和关闭第三根天线,得到的终端业务传输性能也不同,因此确定关闭天线数量后也需要对应确定选取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选取方式跟场景有关,在相同场景下,可以预设的天线数量和选取方式的对应关系,确定需要关闭的天线数量对应的选取方式;
2)根据需要关闭的天线数量遍历所有选取方式,确定每种选取方式的终端业务传输性能,并从满足终端业务传输性能要求的选取方式中确定一种,根据确定的选取方式选取需要关闭的天线并关闭。
得到上述选取方式后,也可以将关闭的天线数量和对应的选取方式保存在预设的天线数量和选取方式的对应关系中。
可选的,遍历上述选取方式的过程中,均需满足目标MIMO层数小于在所有天线开启时,通过信道测量得到的信道矩阵的秩的条件;
其中,上述终端业务传输性能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丢包率、信噪比和速率等,满足终端业务传输性能要求可以为满足终端业务的总体传输性能要求,也可以为在满足终端业务的总体传输性能要求的基础上,针对终端业务的个性化需求,分别针对各性能设置不同的需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再次不做限定。
对应的,当需要开启的天线数量大于当前开启的天线数量时,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选取开启的部分天线:
1)根据预设的天线数量和选取方式的对应关系,确定需要开启的天线数量对应的选取方式,并使用确定的选取方式选取需要开启的天线并开启;
2)根据需要开启的天线数量遍历所有选取方式,确定每种选取方式的终端业务传输性能,并从满足终端业务传输性能要求的选取方式中确定一种,根据确定的选取方式选取需要开启的天线并开启。
如图3所示,根据终端业务传输性能,确定选取方式为关闭天线303和天线304,则此时得到终端业务总体传输性能达到预设要求或者最优,如图4所示,根据终端业务传输性能,确定选取方式为关闭全双工天线402,及关闭单工天线404,则此时得到终端业务总体传输性能达到预设要求或者最优。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以下方式确定两个场景为相同场景,包括:
两个场景对应的信道矩阵相似;
两个场景对应的信道矩阵的奇异值相等;
两个场景对应的信道衰落服从相同分布,且对应衰落程度相同;可选的,也可以为对应的衰落程度相近,例如两个场景对应的信道衰落服从相同分布,且对应衰落程度分别为轻微和中等,则认为当前两个场景为相同场景。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信道特性的其他参数来确定是否为相同场景,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还给出根据上述方式关闭天线后的得到对应功耗和终端业务传输性能的仿真图,假设用户设备共有8根天线时,分别为以和速率为参考性能指标,图5中标识出根据和速率性能要求选取关闭天线对应的功耗示意线,以及随机选取关闭天线对应的功耗示意线,横坐标为MIMO层数;图6标识出根据和速率性能要求选取关闭天线对应的平均和速率示意线,以及随机选取关闭天线对应的平均和速率示意线,如图5所示,两种选取方式的功耗相同,但是从图6可以看出,以和速率为参考性能指标,选取关闭天线的选取方式能够得到更好的和速率。
如图7所示,X轴为上行链路MIMO层数,Y轴为下行链路MIMO层数,Z轴为对应不同的MIMO层数关闭天线后的功耗,假设用户设备的8根天线为4根TRX,4根RX,则根据上行链路MIMO层数和下行链路MIMO层数关闭天线的方式,能够显著降低用户设备的功耗。
如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适配方法,包括:
步骤S801,开启所有天线;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在信道测量时,或者用户设备开机时开启所有天线;
步骤S802,若满足天线关闭条件,则根据目标MIMO层数确定需要开启天线的第一数量,其中,目标MIMO层数小于在所有天线开启时,通过信道测量得到的信道矩阵的秩;
其中,天线关闭条件可以但不限于为用户设备的电量较低,低于预设阈值时,为了节省功耗而关闭部分天线,或者在用户设备待机状态时,此时用户设备较少或没有数据量的接收和发送,则此时为了节约功耗而关闭部分天线,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设置天线关闭开关,当电线关闭开关开启时,满足天线关闭条件,此时用户可以根据个性化需求确定是否需要关闭部分天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步骤S803,关闭部分天线,以使开启的天线数量等于需要开启天线的数量。
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适配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901,被配置为根据目标MIMO层数确定需要开启天线的第一数量,其中,所述目标MIMO层数小于在所有天线开启时,通过信道测量得到的信道矩阵的秩;
关闭模块902,被配置为若所述第一数量小于当前开启的天线数量,则关闭部分天线,以使开启的天线数量等于所述第一数量。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901被配置为通过下列方式确定目标MIMO层数,包括:
若初始MIMO层数小于在所有天线开启时,经过信道测量得到的信道矩阵的秩,则将初始MIMO层数作为目标MIMO层数;或
若初始MIMO层数不小于在所有天线开启时,经过信道测量得到的信道矩阵的秩,则向基站发送携带减少MIMO层数的指示信息,并将所述基站返回的MIMO层数作为目标MIMO层数。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901被配置为根据目标MIMO层数确定需要开启天线的第一数量,包括:
将所述目标MIMO层数作为所述第一数量;或
若所述天线包括全双工天线和单工天线,则将根据上行链路MIMO层数和下行链路MIMO层数确定的需要开启的全双工天线的第二数量和单工天线的第三数量的加和作为所述第一数量,其中,所述目标MIMO层数包括上行链路MIMO层数和下行链路MIMO层数,所述上行链路MIMO层数及下行链路MIMO层数是基站根据终端业务传输要求确定的。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开启模块903,被配置为若所述第一数量大于当前开启的天线数量,则开启部分天线,以使开启的天线数量等于所述第一数量。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901被配置为根据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二数量和第三数量,包括:
将上行链路MIMO层数作为所述第二数量;以及将下行链路MIMO层数与上行链路MIMO层数的差值作为所述第三数量;或
将目标MIMO层数与基站之前确定的MIMO层数的第一比值,作为所述第二数量占当前开启的全双工天线数量的第二比值,以及作为所述第三数量占当前开启的单工天线数量的第三比值;
根据所述第二比值得到所述第二数量;以及根据所述第三比值得到所述第三数量;
其中,所述基站之前确定的MIMO层数为之前基站根据终端业务传输要求确定的上行链路MIMO层数及下行链路MIMO层数的之和,或为上行链路MIMO层数和下行链路MIMO层数中数量较多的MIMO层数。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关闭模块902被配置为关闭部分天线,包括:
根据预设的天线数量和选取方式的对应关系,确定需要关闭的天线数量对应的选取方式,并使用确定的选取方式选取需要关闭的天线并关闭;或
根据需要关闭的天线数量遍历所有选取方式,确定每种选取方式的终端业务传输性能,并从满足终端业务传输性能要求的选取方式中确定一种,根据确定的选取方式选取需要关闭的天线并关闭。
其中,关于上述各步骤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见前述智能设备的具体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方法的步骤。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
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申请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天线适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多天线的用户设备,包括:
根据目标MIMO层数确定需要开启天线的第一数量,其中,所述目标MIMO层数小于在所有天线开启时,通过信道测量得到的信道矩阵的秩;
若所述第一数量小于当前开启的天线数量,则关闭部分天线,以使开启的天线数量等于所述第一数量;
其中,所述根据目标MIMO层数确定需要开启天线的第一数量,包括:
将所述目标MIMO层数作为所述第一数量;或
若所述天线包括全双工天线和单工天线,则将根据上行链路MIMO层数和下行链路MIMO层数确定的需要开启的全双工天线的第二数量和单工天线的第三数量的加和作为所述第一数量,其中,所述目标MIMO层数包括上行链路MIMO层数和下行链路MIMO层数,所述上行链路MIMO层数及下行链路MIMO层数是基站根据终端业务传输要求确定的;
且根据如下条件调整需要开启的全双工天线的第二数量和需要开启的单工天线的第三数量:
若终端业务传输过程中资源占用率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增加所述第二数量并减少所述第三数量;或,
若终端业务传输过程中功耗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减少所述第二数量并增加所述第三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下列方式确定目标MIMO层数,包括:
若初始MIMO层数小于在所有天线开启时,经过信道测量得到的信道矩阵的秩,则将初始MIMO层数作为目标MIMO层数;或
若初始MIMO层数不小于在所有天线开启时,经过信道测量得到的信道矩阵的秩,则向基站发送携带减少MIMO层数的指示信息,并将所述基站返回的MIMO层数作为目标MIMO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数量大于当前开启的天线数量,则开启部分天线,以使开启的天线数量等于所述第一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以下方式确定所述第二数量和第三数量,包括:
将上行链路MIMO层数作为所述第二数量;以及将下行链路MIMO层数与上行链路MIMO层数的差值作为所述第三数量;或
将目标MIMO层数与基站之前确定的MIMO层数的第一比值,作为所述第二数量占当前开启的全双工天线数量的第二比值,以及作为所述第三数量占当前开启的单工天线数量的第三比值;
根据所述第二比值得到所述第二数量;以及根据所述第三比值得到所述第三数量;
其中,所述基站之前确定的MIMO层数为之前基站根据终端业务传输要求确定的上行链路MIMO层数及下行链路MIMO层数的之和,或为上行链路MIMO层数和下行链路MIMO层数中数量较多的MIMO层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关闭部分天线,包括:
根据预设的天线数量和选取方式的对应关系,确定需要关闭的天线数量对应的选取方式,并使用确定的选取方式选取需要关闭的天线并关闭;或
根据需要关闭的天线数量遍历所有选取方式,确定每种选取方式的终端业务传输性能,并从满足终端业务传输性能要求的选取方式中确定一种,根据确定的选取方式选取需要关闭的天线并关闭。
6.一种天线适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多天线的用户设备,包括:
开启所有天线;
若满足天线关闭条件,则根据目标MIMO层数确定需要开启天线的第一数量,其中,所述目标MIMO层数小于在所有天线开启时,通过信道测量得到的信道矩阵的秩;
关闭部分天线,以使开启的天线数量等于所述第一数量;
其中,所述根据目标MIMO层数确定需要开启天线的第一数量,包括:
将所述目标MIMO层数作为所述第一数量;或
若所述天线包括全双工天线和单工天线,则将根据上行链路MIMO层数和下行链路MIMO层数确定的需要开启的全双工天线的第二数量和单工天线的第三数量的加和作为所述第一数量,其中,所述目标MIMO层数包括上行链路MIMO层数和下行链路MIMO层数,所述上行链路MIMO层数及下行链路MIMO层数是基站根据终端业务传输要求确定的;
且根据如下条件调整需要开启的全双工天线的第二数量和需要开启的单工天线的第三数量:
若终端业务传输过程中资源占用率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增加所述第二数量并减少所述第三数量;或,
若终端业务传输过程中功耗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减少所述第二数量并增加所述第三数量。
7.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器;
所述通信单元,被配置为接收基站发送的目标MIMO层数;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根据目标MIMO层数确定需要开启天线的第一数量,其中,所述目标MIMO层数小于在所有天线开启时,通过信道测量得到的信道矩阵的秩;
若所述第一数量小于当前开启的天线数量,则关闭部分天线,以使开启的天线数量等于所述第一数量;
其中,所述根据目标MIMO层数确定需要开启天线的第一数量,包括:
将所述目标MIMO层数作为所述第一数量;或
若所述天线包括全双工天线和单工天线,则将根据上行链路MIMO层数和下行链路MIMO层数确定的需要开启的全双工天线的第二数量和单工天线的第三数量的加和作为所述第一数量,其中,所述目标MIMO层数包括上行链路MIMO层数和下行链路MIMO层数,所述上行链路MIMO层数及下行链路MIMO层数是基站根据终端业务传输要求确定的;
且根据如下条件调整需要开启的全双工天线的第二数量和需要开启的单工天线的第三数量:
若终端业务传输过程中资源占用率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增加所述第二数量并减少所述第三数量;或,
若终端业务传输过程中功耗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减少所述第二数量并增加所述第三数量。
8.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器;
所述通信单元,被配置为接收基站发送的目标MIMO层数;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开启所有天线;
若满足天线关闭条件,则根据目标MIMO层数确定需要开启天线的第一数量,其中,所述目标MIMO层数小于在所有天线开启时,通过信道测量得到的信道矩阵的秩;
关闭部分天线,以使开启的天线数量等于所述第一数量;
其中,所述根据目标MIMO层数确定需要开启天线的第一数量,包括:
将所述目标MIMO层数作为所述第一数量;或
若所述天线包括全双工天线和单工天线,则将根据上行链路MIMO层数和下行链路MIMO层数确定的需要开启的全双工天线的第二数量和单工天线的第三数量的加和作为所述第一数量,其中,所述目标MIMO层数包括上行链路MIMO层数和下行链路MIMO层数,所述上行链路MIMO层数及下行链路MIMO层数是基站根据终端业务传输要求确定的;
且根据如下条件调整需要开启的全双工天线的第二数量和需要开启的单工天线的第三数量:
若终端业务传输过程中资源占用率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增加所述第二数量并减少所述第三数量;或,
若终端业务传输过程中功耗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减少所述第二数量并增加所述第三数量。
9.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执行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
CN202010677335.2A 2020-07-14 2020-07-14 一种天线适配方法及用户设备 Active CN1139381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77335.2A CN113938165B (zh) 2020-07-14 2020-07-14 一种天线适配方法及用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77335.2A CN113938165B (zh) 2020-07-14 2020-07-14 一种天线适配方法及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38165A CN113938165A (zh) 2022-01-14
CN113938165B true CN113938165B (zh) 2023-04-25

Family

ID=79273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77335.2A Active CN113938165B (zh) 2020-07-14 2020-07-14 一种天线适配方法及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381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66779B (zh) * 2022-11-22 2024-05-14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下行调度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1226A (zh) * 2011-10-18 2014-06-2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传输秩的方法和设备
CN106160948A (zh) * 2015-04-20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质量指示cqi数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6464337A (zh) * 2015-03-03 2017-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WO2018084971A1 (en) * 2016-11-02 2018-05-11 Intel Corporation Mimo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layer transmission for nr (new radio)
CN108540189A (zh) * 2017-03-06 2018-09-14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相干多天线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20070898A1 (ja) * 2018-10-05 2020-04-0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73665B2 (en) * 2012-11-21 2014-10-28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receiving data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1226A (zh) * 2011-10-18 2014-06-2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传输秩的方法和设备
CN106464337A (zh) * 2015-03-03 2017-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6160948A (zh) * 2015-04-20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质量指示cqi数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WO2018084971A1 (en) * 2016-11-02 2018-05-11 Intel Corporation Mimo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layer transmission for nr (new radio)
CN108540189A (zh) * 2017-03-06 2018-09-14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相干多天线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20070898A1 (ja) * 2018-10-05 2020-04-0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38165A (zh) 2022-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94462B (zh) 天线功能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CN106850615B (zh) 一种编码速率控制的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CN110324859B (zh) 副链路的传输资源选择方法、配置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EP3860197B1 (en) Csi report reporting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8565686B2 (en) Power status multipath search window siz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8513347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0253587A1 (zh) Srs功率控制方法、srs功率控制的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KR102668127B1 (ko)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비
CN112584374B (zh) 能力参数确定方法、上行调度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N108990105A (zh) 无线通信传输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
CN113301586A (zh) 网络选择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938165B (zh) 一种天线适配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10169108B (zh) 一种高速数据传输降级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617802B (zh) 链路聚合实现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6550484B (zh) 一种直通呼叫通信方法及终端
CN107733508B (zh)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多天线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79536A (zh) 一种定时提前量的更新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US20220015137A1 (en) Method for changing uplink grant, method for sending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CN109257809B (zh) 一种通信通路的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587765B (zh) 链路聚合实现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4079483B (zh) 一种多天线去耦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13939026A (zh) 用户设备、网络侧设备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2217249A (zh) 一种充电控制装置、方法、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643181B (zh) 一种基于压力触控的通信增强方法
CN113099542A (zh) 参数上报方法及上行调度方法、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6555, No. 218, Bay Road,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Hisense Group Hold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555, No. 218, Bay Road,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 INDUSTRY HOLDING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