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36823B - 获取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的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获取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的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36823B
CN113936823B CN202111192021.4A CN202111192021A CN113936823B CN 113936823 B CN113936823 B CN 113936823B CN 202111192021 A CN202111192021 A CN 202111192021A CN 113936823 B CN113936823 B CN 1139368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detector
power distribution
normalized
theore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920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36823A (zh
Inventor
蔡云
肖鹏
刘同先
秦雪
彭星杰
廖鸿宽
陈飞飞
刘佳艺
吴屈
刘琨
吴广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211119202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368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368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68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368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68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7/00Monitoring; Testing ; Maintaining
    • G21C17/10Structural combination of fuel element, control rod, reactor core, or moderator structure with sensitive instruments, e.g. for measuring radioactivity, strain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7/00Monitoring; Testing ; Maintaining
    • G21C17/10Structural combination of fuel element, control rod, reactor core, or moderator structure with sensitive instruments, e.g. for measuring radioactivity, strain
    • G21C17/108Measuring reactor flux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Nuclear Rea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取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的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修正系数;基于当前堆芯状态,改变堆芯功率、控制棒棒位或/和轴向氙分布以获得多组其他堆芯状态,并分别计算多组其他堆芯状态下的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和堆芯功率Pr;根据修正系数、多组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以及多组堆芯功率Pr计算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获取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的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利用一次堆内通量测量结果来修正核设计理论计算偏差,最终通过求解一个最优化问题获得堆外探测器的刻度系数,从而使获得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更加精确。

Description

获取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的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获取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的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确保核反应堆安全是核反应堆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为了保证核反应堆安全,需要连续不断地监测核反应堆的状态。目前我国核电厂监测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堆外核仪表系统。该系统能监测反应堆启堆到正常运行全过程,而监测对象正常功率运行的监测信号主要由功率量程探测器(以下简称为“堆外探测器”)给出。堆外探测器信号被处理后,可反映出反应堆的功率和堆芯轴向功率分布,从而实现对核反应堆的监测。
反映堆外探测器电流和堆芯功率与轴向功率分布偏差之间的系数称之为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传统确定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方法是多点法:通过在不同的功率台阶上引入氙震荡,通过堆内可移动式探测器测量和堆外电流信号,从而计算探测器刻度系数。然而,该方式需要人为引入氙震荡,影响了反应堆安全性和经济性。现国内部分核电站采用一点法校刻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即用理论模拟氙震荡代替真实的电厂实验。但是现有技术中,仅利用实测电流进行修正,并且在构造模拟计算时仅考虑满功率状态下,因此与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获取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的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利用一次堆内通量测量结果来修正核设计理论计算偏差,最终通过求解一个最优化问题获得堆外探测器的刻度系数,从而使获得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更加精确。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在本申请的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获取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修正系数;所述修正系数为当前堆芯状态的归一化实测功率分布与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的比值;
S2:基于当前堆芯状态,改变堆芯功率、控制棒棒位或/和轴向氙分布以获得多组其他堆芯状态,并分别计算多组所述其他堆芯状态下的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和堆芯功率Pr;
S3:根据所述修正系数、多组所述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以及多组所述堆芯功率Pr计算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
现国内部分核电站采用一点法校刻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即用理论模拟氙震荡代替真实的电厂实验。但是现有技术中,仅利用实测电流进行修正,并且在构造模拟计算时仅考虑满功率状态下,因此与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偏差。基于此,在本申请中,提供了一种获取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的方法,通过在线监测的方式建模堆芯理论模型,这样理论计算的堆芯状态和实际堆芯状态将更接近;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模拟构造堆芯状态,如模拟插棒、模拟氙震荡、模拟低功率到满功率等各个功率水平的状态等更多实际运行的可能状态,这样使得模拟的状态范围更广,能适应于不同的场景;此外,本方案还摒弃了传统方法中的假设条件,在最小假设的情况下,基于求解最优化问题获得最佳的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从而使获得的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更加准确。
优选地,所述S1包括以下子步骤:
S11:获取当前堆芯状态的实测通量图,并根据所述实测通量图获取归一化实测功率分布实测总功率PrM以及功率差值ΔIM,所述功率差值ΔIM为堆外探测器上部功率与堆外探测器下部功率的差值;
获取堆外探测器各段电流值并根据所述各段电流值/>获取堆外探测器上部电流/>和堆外探测器下部电流值/>
S12:根据所述归一化实测功率分布所述实测总功率PrM、所述堆外探测器上部电流/>所述堆外探测器下部电流值/>以及所述功率差值ΔIM进行建模,得到与当前堆芯状态对应的第一理论模型,并根据所述第一理论模型计算所述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
S13:根据所述归一化实测功率分布与所述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获取所述修正系数:
其中,Rj表示修正系数。
优选地,所述S2包括以下子步骤:
S21:改变所述第一理论模型中的堆芯功率、控制棒棒位或/和轴向氙分布以获得多组其他堆芯状态对应的第二理论模型;
S22:根据多组所述第二理论模型分别计算所述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和所述堆芯功率Pr。
优选地,所述S3包括以下子步骤:
S31:根据所述修正系数和所述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获取修正后的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P′j
S32:对所述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Pj′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
S33:根据所述堆芯功率Pr和所述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计算修正后的功率差值ΔI;
S34:根据所述堆芯功率Pr、所述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以及所述功率差值ΔI计算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
其中,Ku、KL和α均为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为第i组的堆外探测器上部电流、/>为第i组的堆外探测器下部电流,w为权重系数,N表示有N组数据,/>为第i组的预测电流,Pri为第i组的堆芯功率,/>为第i组的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Vj为堆芯节块体积,wj,k为堆外探测器响应因子,表示节块j对探测器k的贡献。
在本申请的第二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获取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的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修正系数;所述修正系数为当前堆芯状态的归一化实测功率分布与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的比值;
处理模块,基于当前堆芯状态,改变堆芯功率、控制棒棒位或/和轴向氙分布以获得多组其他堆芯状态,并分别计算多组所述其他堆芯状态下的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和堆芯功率Pr;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修正系数、多组所述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以及多组所述堆芯功率Pr计算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
现国内部分核电站采用一点法校刻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即用理论模拟氙震荡代替真实的电厂实验。但是现有技术中,仅利用实测电流进行修正,并且在构造模拟计算时仅考虑满功率状态下,因此与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偏差。基于此,在本申请中,提供了一种获取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的系统,通过在线监测的方式建模堆芯理论模型,这样理论计算的堆芯状态和实际堆芯状态将更接近;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模拟构造堆芯状态,如模拟插棒、模拟氙震荡、模拟低功率到满功率等各个功率水平的状态等更多实际运行的可能状态,这样使得模拟的状态范围更广,能适应于不同的场景;此外,本方案还摒弃了传统方法中的假设条件,在最小假设的情况下,基于求解最优化问题获得最佳的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从而使获得的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更加准确。
优选地,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当前堆芯状态的实测通量图,并根据所述实测通量图获取归一化实测功率分布实测总功率PrM以及功率差值ΔIM,所述功率差值ΔIM为堆外探测器上部功率与堆外探测器下部功率的差值;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堆外探测器各段电流值并根据所述各段电流值/>获取堆外探测器上部电流/>和堆外探测器下部电流值/>
建模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归一化实测功率分布所述实测总功率PrM、所述堆外探测器上部电流/>所述堆外探测器下部电流值/>以及所述功率差值ΔIM进行建模,得到与当前堆芯状态对应的第一理论模型;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理论模型计算所述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所述归一化实测功率分布与所述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获取所述修正系数:
其中,Rj表示修正系数。
优选地,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改变所述第一理论模型中的堆芯功率、控制棒棒位或/和轴向氙分布以获得多组其他堆芯状态对应的第二理论模型;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多组所述第二理论模型分别计算所述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和所述堆芯功率Pr。
优选地,所述计算模块包括:
修正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修正系数和所述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获取修正后的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P′j
归一化单元,用于对所述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Pj′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
第四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堆芯功率Pr和所述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计算修正后的功率差值ΔI;
第五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堆芯功率Pr、所述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以及所述功率差值ΔI计算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
其中,Ku、KL和α均为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为第i组的堆外探测器上部电流、/>为第i组的堆外探测器下部电流,w为权重系数,N表示有N组数据,/>为第i组的预测电流,Pri为第i组的堆芯功率,/>为第i组的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Vj为堆芯节块体积,wj,k为堆外探测器响应因子,表示节块j对探测器k的贡献。
在本申请的第三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
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如上所述的获取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的方法。
在本申请的第四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运行时执行如上所述的获取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的方法。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在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计算中,只需要一次堆内测量结果,不再需要人为移动控制棒改变堆芯轴向功率分布,减少刻度系数试验的时间,而且避免了堆芯额外的不安全性;
2、减少了可移动式堆内探测器的使用频率,增加了堆内探测器的寿命;
3、通过在线监测方式或采用离线跟踪方式构造与实际堆芯很接近的理论模型;
4、模拟计算了不同功率水平、不同实际运行可能会出现的堆芯状态下的功率分布情况,使得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适用性广泛。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获取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修正系数,具体地,包括:
利用在线监测系统或者利用堆芯核设计程序(比如SCIENCE软件包或者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NESTOR软件包等)离线跟踪堆芯运行状态至当前堆芯状态;本实施例所说的当前堆芯状态指的是堆芯的最新状态,从而使得后续建立的理论模型中的各燃耗分布、可燃毒物分布和实际情况尽可能的接近,以减小误差;
处理实测堆内通量测量结果(比如堆内可移动式探测器或固定式探测器测量得到的实测通量图),得到实测总功率PrM、归一化实测功率分布以及功率差值ΔIM;同时记录对应的堆外探测器各段电流值/>并根据各段电流值/>计算得到堆外探测器上部电流/>和下部电流值/>
根据当前堆芯状态(即获取的归一化实测功率分布实测总功率PrM、堆外探测器上部电流/>堆外探测器下部电流值/>以及功率差值ΔIM),用核设计软件建模当前堆芯(即第一理论模型),并计算出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
计算归一化实测功率分布与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的比值Rj得到修正系数。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上标M表示测量值,下标j表示三维堆芯的节块编号,k表示探测器轴向编号,u表示堆外探测器上部电流之和,L表示堆外探测器下部电流之和,mc表示对应于测量状态下的计算值。
在本实施例中,在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计算中,只需要一次堆内测量结果,用以获取修正系数,在后续操作过程中,不再需要人为移动控制棒改变堆芯轴向功率分布,而是直接通过模拟的方式获取其他堆芯状态,从而减少操作时间,而且避免了堆芯额外的不安全性。
S2:基于当前堆芯状态,改变堆芯功率、控制棒棒位或/和轴向氙分布以获得多组其他堆芯状态,并分别计算多组其他堆芯状态下的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和堆芯功率Pr;具体地:
本实施例提供了两种方式获取多组其他堆芯状态:
第一种:在核设计软件建模的第一理论模型中,改变堆芯功率、控制棒棒位和轴向氙分布的一种或多种,以获得第一组第二理论模型;在获得的第一组第二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在改变堆芯功率、控制棒棒位和轴向氙分布的一种或多种,以获得第二组第二理论模型,重复上述步骤,以获得N组第二理论模型;并且每获得一组第二理论模型,便用核设计软件计算当前第二理论模型对应的堆芯状态的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和堆芯功率Pr;
第二种:在核设计软件建模的第一理论模型中,通过多次改变堆芯功率、控制棒棒位和轴向氙分布的一种或多种,且每次改变的堆芯功率、控制棒棒位和轴向氙分布的值不完全相同,以获得N组不同的第二理论模型;并且每获得一组第二理论模型,便用核设计软件计算当前第二理论模型对应的堆芯状态的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和堆芯功率Pr。
在具体实施时,两种方法可单独实施,也可混合一起实施,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简化操作过程,选择第一种方法获取N组第二理论模型。
在本实施例中,在计算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时,不仅仅只考虑了一种状态下的堆芯状态,而是模拟计算了不同功率水平、不同实际运行可能会出现的堆芯状态下的功率分布情况,使得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适用性广泛,在面对不同的堆芯状态时,也可以进行测量。
S3:根据修正系数、多组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以及多组堆芯功率Pr计算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以下步骤为总的处理流程,在具体实施时,每一组第二理论模型都应执行下式步骤:
首先,根据修正系数和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获取修正后的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P′j,/>
其次,对修正后的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P′j重新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
然后,根据堆芯功率Pr和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计算修正后的功率差值ΔI;
每一组第二理论模型执行上述步骤后,可得到每一组的堆芯功率Pr、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以及功率差值ΔI;
基于每一组的堆芯功率Pr、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以及功率差值ΔI,可以得到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
其中,Ku、KL和α均为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为第i组的堆外探测器上部电流、/>为第i组的堆外探测器下部电流,w为权重系数,取值为正值,代表了最小化功率误差和最小化ΔI误差之间的某种平衡,N表示有N组数据,/>为第i组的预测电流,Pri为第i组的堆芯功率,/>为第i组的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Vj为堆芯节块体积,wj,k为堆外探测器响应因子,表示节块j对探测器k的贡献。
值得说明的是,在实际处理时,也可以按照下式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
但是,相较于前一种计算方式,此种方式的计算过程稍显复杂,且计算结果的稳定性也不如第一种,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选用第一种方式获取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
在本实施例中,摒弃了传统方法中的假设条件(传统方法中,需要假定堆内AO和堆外AO线性),直接通过求解极值问题获得最佳的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即:通过在最小假设的情况下,基于求解最优化问题获得最佳的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从而使获得的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更加准确。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获取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的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修正系数;修正系数为当前堆芯状态的归一化实测功率分布与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的比值;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当前堆芯状态的实测通量图,并根据实测通量图获取归一化实测功率分布实测总功率PrM以及功率差值ΔIM,功率差值ΔIM为堆外探测器上部功率与堆外探测器下部功率的差值;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堆外探测器各段电流值并根据各段电流值/>获取堆外探测器上部电流/>和堆外探测器下部电流值/>
建模单元,用于根据归一化实测功率分布实测总功率PrM、堆外探测器上部电流/>堆外探测器下部电流值/>以及功率差值ΔIM进行建模,得到与当前堆芯状态对应的第一理论模型;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第一理论模型计算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归一化实测功率分布与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获取修正系数:
其中,Rj表示修正系数。
处理模块,基于当前堆芯状态,改变堆芯功率、控制棒棒位或/和轴向氙分布以获得多组其他堆芯状态,并分别计算多组其他堆芯状态下的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和堆芯功率Pr;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处理模块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改变第一理论模型中的堆芯功率、控制棒棒位或/和轴向氙分布以获得多组其他堆芯状态对应的第二理论模型;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多组第二理论模型分别计算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和堆芯功率Pr。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修正系数、多组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以及多组堆芯功率Pr计算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计算模块包括:
修正单元,用于根据修正系数和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获取修正后的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P′j
归一化单元,用于对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P′j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
第四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堆芯功率Pr和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计算修正后的功率差值ΔI;
第五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堆芯功率Pr、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以及功率差值ΔI计算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
其中,Ku、KL和α均为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为第i组的堆外探测器上部电流、/>为第i组的堆外探测器下部电流,w为权重系数,N表示有N组数据,/>为第i组的预测电流,Pri为第i组的堆芯功率,/>为第i组的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Vj为堆芯节块体积,wj,k为堆外探测器响应因子,表示节块j对探测器k的贡献。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
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如实施例1所提供的获取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的方法。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运行时执行如实施例1所提供的获取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的方法。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获取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修正系数;所述修正系数为当前堆芯状态的归一化实测功率分布与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的比值;
S1包括以下子步骤:
S11:获取当前堆芯状态的实测通量图,并根据所述实测通量图获取归一化实测功率分布实测总功率PrM以及功率差值ΔIM,所述功率差值ΔIM为堆外探测器上部功率与堆外探测器下部功率的差值;
获取堆外探测器各段电流值并根据所述各段电流值/>获取堆外探测器上部电流和堆外探测器下部电流值/>
S12:根据所述归一化实测功率分布所述实测总功率PrM、所述堆外探测器上部电流所述堆外探测器下部电流值/>以及所述功率差值ΔIM进行建模,得到与当前堆芯状态对应的第一理论模型,并根据所述第一理论模型计算所述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
S13:根据所述归一化实测功率分布与所述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获取所述修正系数:
其中,Rj表示修正系数
S2:基于当前堆芯状态,改变堆芯功率、控制棒棒位或/和轴向氙分布以获得多组其他堆芯状态,并分别计算多组所述其他堆芯状态下的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和堆芯功率Pr;
S2包括以下子步骤:
S21:改变所述第一理论模型中的堆芯功率、控制棒棒位或/和轴向氙分布以获得多组其他堆芯状态对应的第二理论模型;
S22:根据多组所述第二理论模型分别计算所述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和所述堆芯功率Pr;
S3:根据所述修正系数、多组所述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以及多组所述堆芯功率Pr计算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
S3包括以下子步骤:
S31:根据所述修正系数和所述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获取修正后的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P′j
S32:对所述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P′j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
S33:根据所述堆芯功率Pr和所述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计算修正后的功率差值ΔI;
S34:根据所述堆芯功率Pr、所述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以及所述功率差值ΔI计算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
其中,Ku、KL和α均为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为第i组的堆外探测器上部电流、/>为第i组的堆外探测器下部电流,w为权重系数,N表示有N组数据,/>为第i组的预测电流,Pri为第i组的堆芯功率,/>为第i组的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Vj为堆芯节块体积,wj,k为堆外探测器响应因子,表示节块j对探测器k的贡献。
2.获取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修正系数;所述修正系数为当前堆芯状态的归一化实测功率分布与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的比值;
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当前堆芯状态的实测通量图,并根据所述实测通量图获取归一化实测功率分布实测总功率PrM以及功率差值ΔIM,所述功率差值ΔIM为堆外探测器上部功率与堆外探测器下部功率的差值;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堆外探测器各段电流值并根据所述各段电流值/>获取堆外探测器上部电流/>和堆外探测器下部电流值/>
建模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归一化实测功率分布所述实测总功率PrM、所述堆外探测器上部电流/>所述堆外探测器下部电流值/>以及所述功率差值ΔIM进行建模,得到与当前堆芯状态对应的第一理论模型;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理论模型计算所述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所述归一化实测功率分布与所述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获取所述修正系数:
其中,Rj表示修正系数;
处理模块,基于当前堆芯状态,改变堆芯功率、控制棒棒位或/和轴向氙分布以获得多组其他堆芯状态,并分别计算多组所述其他堆芯状态下的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和堆芯功率Pr;
处理模块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改变所述第一理论模型中的堆芯功率、控制棒棒位或/和轴向氙分布以获得多组其他堆芯状态对应的第二理论模型;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多组所述第二理论模型分别计算所述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和所述堆芯功率Pr;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修正系数、多组所述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以及多组所述堆芯功率Pr计算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
计算模块包括:
修正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修正系数和所述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获取修正后的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P′j
归一化单元,用于对所述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P′j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
第四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堆芯功率Pr和所述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计算修正后的功率差值ΔI;
第五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堆芯功率Pr、所述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以及所述功率差值ΔI计算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
其中,Ku、KL和α均为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为第i组的堆外探测器上部电流、/>为第i组的堆外探测器下部电流,w为权重系数,N表示有N组数据,/>为第i组的预测电流,Pri为第i组的堆芯功率,/>为第i组的归一化理论功率分布,Vj为堆芯节块体积,wj,k为堆外探测器响应因子,表示节块j对探测器k的贡献。
3.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获取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的方法。
4.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获取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的方法。
CN202111192021.4A 2021-10-13 2021-10-13 获取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的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9368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92021.4A CN113936823B (zh) 2021-10-13 2021-10-13 获取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的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92021.4A CN113936823B (zh) 2021-10-13 2021-10-13 获取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的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36823A CN113936823A (zh) 2022-01-14
CN113936823B true CN113936823B (zh) 2023-11-14

Family

ID=79278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92021.4A Active CN113936823B (zh) 2021-10-13 2021-10-13 获取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的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368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50496B (zh) * 2022-08-11 2022-11-2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压水堆堆外探测器单点校刻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8529A (zh) * 2016-06-27 2016-11-16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堆芯三维功率分布的在线测量方法
CN111489842A (zh) * 2020-04-20 2020-08-04 上海核星核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氙毒尚未平衡时实施压水堆堆芯功率分布测量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91441B1 (ko) * 2008-10-29 2010-11-03 한국전력공사 원자력발전소 노외계측기의 재규격화 교정방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8529A (zh) * 2016-06-27 2016-11-16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堆芯三维功率分布的在线测量方法
CN111489842A (zh) * 2020-04-20 2020-08-04 上海核星核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氙毒尚未平衡时实施压水堆堆芯功率分布测量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36823A (zh) 2022-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61936B (zh) 优化的机器人标定方法及装置
CN114266157B (zh) 实现任意时刻反应堆功率分布试验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6777836A (zh) 一种变压器直流偏磁仿真模拟方法及装置
CN113936823B (zh) 获取堆外探测器刻度系数的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287297B (zh) 基于随机采样的电能表质量一致性评价方法与介质
CN114778995B (zh) 一种高频电刀精度自动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2086212A (zh) 一种反应性仪离线标定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9192341B (zh) 基于三维时空动力学的大反应性测量方法
KR101628404B1 (ko) 혼합된 인-코어 맵 생성 방법 및 고정형 계측 기구의 교정에 대한 적용 방법
CN112505386B (zh) 一种用于检定直流充电桩电流值的方法及系统
JP4918345B2 (ja) 未臨界度測定方法及び未臨界度測定用プログラム、並びに未臨界度測定装置
CN110749919A (zh) 一种标定核反应堆堆外探测器的方法及装置
CN114993604B (zh)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风洞天平静态校测方法
CN114420328B (zh) 反应堆次临界度的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15688358A (zh) 基于堆内自给能探测器的反应堆功率分布试验方法及系统
CN115070731A (zh) 一种面向并联机构的几何误差标定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14548417A (zh) 基于数据校正的机器学习模型训练方法及系统
CN116206789B (zh) 一种核反应堆在线次临界度监测方法和系统
CN114706342B (zh) 一种基于非线性插值补偿算法的氧气浓度检测方法
CN116864163A (zh) 一种基于达临界稀释过程的硼微分价值测量方法
CN113466779A (zh) 一种具备抗扰动能力的电能表计量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
CN117153437A (zh) 一种cpr机组升功率物理试验方法和系统
CN117556983A (zh) 钢卷重量修正方法、装置、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CN118068249A (zh) 一种无线电压表pcb板自动校准与测试方法
CN117952150A (zh) 燃气轮机故障预警模型构建方法和燃气轮机故障预警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