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34052A - 一种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34052A
CN113934052A CN202111135023.XA CN202111135023A CN113934052A CN 113934052 A CN113934052 A CN 113934052A CN 202111135023 A CN202111135023 A CN 202111135023A CN 113934052 A CN113934052 A CN 1139340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backlight module
frame
aluminum alloy
led 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3502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3502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3405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340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40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28Illuminating devices with cool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其中,该背光模组包括导热框、设于所述导热框上的光学膜片组以及与所述光学膜片连接的LED灯。本发明通过改善导热框对背光模组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结构简单,能够优化热量传递路径,缓解了热堆积情况,从而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本发明成本低,散热效果好,能够有效解决手机内部过热的问题,提高手机性能,提高手机的充电效率,缩减了充电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平面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是一种借助于薄膜晶体管驱动的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它主要是以电流刺激液晶分子产生点、线、面配合背部灯管构成画面。IPS、TFT、SLCD都属于LCD的子类。其工作原理是,在电场的作用下,利用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发生变化,使外光源透光率改变(调制),完成电一光变换,再利用R、G、B三基色信号的不同激励,通过红、绿、蓝三基色滤光膜,完成时域和空间域的彩色重显。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液晶显示器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液晶显示屏是被动的显示屏,液晶本身不发光,所以液晶显示屏需要背光模组来提供光源,从光源的类别来分,可以分为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冷阴极荧光管)背光模组、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等。LED背光模组由于其色彩还原性好、亮度高、省电、易于进行分区控制等优点,将成为液晶显示屏的主流背光源。
LED背光模组根据LED所处的位置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侧光式LED背光模组和直下式LED背光模组。直下式LED背光模组工艺简单,不需要导电板,LED阵列置于灯箱底部;直下式LED背光模组为了保证光均匀,因此其厚度通常比较厚。侧光式LED背光模组将点状光源设置在经过特殊设计的导光板侧边光作为背光源,使用LED颗数较少,因LED置于产品的侧面,所以只需要添加导光板就可以保证光均匀性,侧光式LED背光模组其厚度通常较薄,因此将其作为手机液晶屏的主流背光源而被广泛运用。
随着5G手机成为市场的主流,硬件性能的提升,屏幕越大,LCD亮度要求高,由于现在LED灯的光电转换效率仅有30%,大量功耗转化成热量,使得手机温度升高,由此带来的是现行办法在散热上越来越吃力,从而导致温度过高同时影响LED本身发光强度和色纯度。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中的金属框存在成本高、散热效果差问题。
本发明旨在至少一定程度上缓解或解决上述提及问题中至少一个。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背光模组以及移动终端,其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导热框;
设于所述导热框上的光学膜片组;
与所述光学膜片连接的LED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框为铝合金导热框。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铝合金导热框背离所述光学膜片组的一侧设置有散热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片为石墨散热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片为相变储热结构件或者均温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膜片组包括:
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下增光膜、上增光膜,所述反射片、所述导光板、所述扩散片、所述下增光膜、所述上增光膜自下而上依次层叠设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框内设置有散热板,所述导热框通过所述散热板与所述LED灯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LED灯包括基板、设于所述基板上的电路板以及设于所述电路板上的LED芯片,所述基板与所述散热板连接。
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由此,该所述移动终端可以具有上述背光模组所有的结构特征及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或者平板电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导热框能够优化热量传递路径,缓解了热堆积情况,从而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成本低,散热效果好,能够有效解决手机内部过热的问题,提高手机性能,提高手机的充电效率,缩减了充电时间,在本发明中,尤其是采用铝合金导热框能够改善背光模组的散热效果,一方面铝合金导热框高强度能够满足框架的支撑要求,质量轻防摔性能好,另一方面与现有技术相比(304不锈钢金属框结合石墨片),铝合金导热框结构简单,能够节省石墨片,大大降低成本,简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组装效果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某一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的爆炸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的爆炸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的散热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的散热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导热框;200、LED灯;300、光学膜片组;500、背光FPC;600、玻璃组件;700、散热片;
100a、铝合金导热框;110、胶框;210、基板;220、电路板;230、LED芯片;
310、反射片;320、导光板;330、扩散片;340、下增光膜;350、上增光膜;
361、散热板主体;362、延伸部;
410a、第一黑白胶;420b第二黑白胶;430c、第三黑白胶;420a、第一单面胶;420b、第一单面胶;
700a、石墨散热片;700b、相变储热结构件;700c、均温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背光液晶显示主要是背光源发出的光在液晶分子层透射或者反射而成像的屏幕。我们平时用的移动终端,譬如手机、笔记本和液晶显示器,绝大多数都是背光液晶屏。液晶显示器LCD主要由LCD玻璃组件和背光组件这两部分组成,背光组件主要作用是为LCD提供光源,用来显示LCD上内容。由于背光模组在工作过程中,LED灯的光电转换效率较低,大量功耗转化成热量,使得移动终端温度升高导致其温度过高,或者在充电过程中,会导致移动终端的电池发热,电池发热后若是不及时的对移动终端进行散热,则会影响移动终端电池的使用寿命。
基于现有技术中的移动终端在使用过程中或者充电过程中存在散热效果差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具体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包括导热框100、设于所述导热框100上的光学膜片组300(图3所示)以及与所述光学膜片300连接的LED灯200。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产生的热量主要来源于LED灯,本实施例通过改善导热框100对背光模组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结构简单,能够优化热量传递路径,缓解了热堆积情况,从而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本实施例成本低,散热效果好,能够有效解决移动终端内部过热的问题,提高移动终端性能,提高移动终端的充电效率,缩减了充电时间。
较佳的,结合图1及图2,所述导热框100为铝合金导热框100a。在本实施例中,导热框100为铝合金导热框100a,即导热框100采用铝合金材质制作而成,铝合金的密度为2.63~2.85g/cm,有较高的强度(σb为110~650MPa),有良好的铸造性能和塑性加工性能,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因此,铝合金导热框100a能够满足其结构强度,同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而且还有质量轻的优点,能够减少产品自身的重量,例如:重量越大摔落时对产品自身变形越大,相对于手机来说,重量越大摔落时容易导致手机屏幕破碎,由此产生的破坏越大,因此,减少产品自身的重量,能够更好的保护手机屏幕,本实施例通过铝合金导热框100a能够优化热量传递路径,缓解了热堆积情况,从而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本实施例成本低,防摔性能好,散热效果好。应当理解的是,所述导热框100并不限于上述的为铝合金导热框100a,还可以是其他情形,此处不作限制。
例如手机的LCD金属框材质通常是SUS304(SUS304指的是304不锈钢),304不锈钢是不锈钢中常见的一种材质,密度为7.93g/cm3,业内也叫做18/8不锈钢。耐高温800℃,具有加工性能好,韧性高的特点,广泛使用于工业和家具装饰行业和食品医疗行业,但是相对于散热方面,其散热效果一般。传统设计师为了改善散热,通常在LCD背光上加贴石墨片或铜箔等作散热措施,这样会导致成本增加,而且散热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有必要研究LCD背光金属框的结构,既可以达到良好的散热的效果,又可以减少散热材料的使用,降低LCD成本。
本实施例中铝合金导热框100a在进行散热测试发现:
1、温升测试可以降低2-4°,达到贴石墨片的散热效果。
2、去掉石墨片可以降低液晶显示器(LCD)的成本,简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3、同体积条件下铝合金导热框100a比SUS304重量轻6g,在手机跌落/滚筒试验测试,可以减小液晶显示器(LCD)背光金属框因自重导致的变形,更好的保护液晶显示器(LCD)。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铝合金导热框100a背离所述光学膜片组300的一侧设置有散热片700,散热片700与铝合金导热框100a适配设置,为了增大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果,散热片700的宽度基本与铝合金导热框100a的宽度一致,为了在满足散热性能的情况节省成本,散热片700的的长度为铝合金导热框100a0.25-0.5倍,并且可以在散热片700设置用于走线或者装配的开口,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片700用于加快铝合金导热框100a的局部散热,散热片700能够增大铝合金导热框100a的接触面,提高铝合金导热框100a的散热效率,改善背光模组的散热效果。
较佳的,如图4所示,所述散热片700为石墨散热片700a。石墨散热片700a也称导热石墨散热片,是一种全新的导热散热材料,具有独特的晶粒取向,沿两个方向均匀导热,片层状结构可很好地适应任何表面,屏蔽热源与背光组件的同时能够改进手机的性能。导热石墨散热片平面内具有150-1500W/m-K范围内的超高导热性能,通过石墨散热片700a能够将铝合金导热框100a局部的热量快速转移,能够优化热量传递路径,缓解了热堆积情况,从而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
具体的,所述铝合金导热框100a背离所述光学膜片组300的一侧设置有充电口,石墨散热片700a位于铝合金导热框100a背离光学膜片组300的一侧,即石墨散热片700a贴附在铝合金导热框100a背离LED灯200的一侧,且石墨散热片700a与充电口属于同一侧,LED灯工作时通过热辐射将局部的铝合金导热框100a加热升温,石墨散热片700a一方面能够将铝合金导热框100a局部的热量快速散热,另一方面石墨散热片700a能够将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快速传递至铝合金导热框100a进行散热,缓解了热堆积情况,从而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散热片700为相变储热结构件700b,即所述铝合金导热框100a背离所述光学膜片组300的一侧设置有相变储热结构件700b,该相变储热结构件700b采用相变储热材料制作而成。相变储热材料,热量传递至相变储热材料中,相变储热材料吸收热量内部发生相变,能减缓热源温度上升速率。同时其高导热性能能把多余热量快速传递至铝合金导热框100a,热量经过相变储热材料时其内部会发生相变吸收热量,从而起到减缓热源温度上升速率,若在在充电时,能够延缓热源温度上升从而提高充电效率,相变储热结构件700b平面方向导热系数为20-100W/m·k,相变储热结构件700b厚度方向导热系数为1-5W/m·k。
具体的,所述铝合金导热框100a背离所述光学膜片组300的一侧设置有充电口,相变储热结构件700b位于铝合金导热框100a背离光学膜片组300的一侧,即相变储热结构件700b贴附在铝合金导热框100a背离LED的一侧,且相变储热结构件700b与充电口属于同一侧,相变储热结构件700b能够起到高效传递热量的作用,同时相变储热结构件内部发生相变吸收热量,从而起到缓解热冲击的作用,能减缓热源温度上升速率,LED灯工作时通过热辐射将局部的铝合金导热框100a加热升温,相变储热结构件700b一方面能够将铝合金导热框100a局部的热量快速散热,另一方面相变储热结构件700b能够将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快速传递至铝合金导热框进行散热,缓解了热堆积情况,从而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散热片为均温板700c,即所述铝合金导热框100a背离所述光学膜片组300的一侧设置有均温板700c,所谓的均温板700c指的是一种均温散热产品VC(vapor chamber),均温板700c(Vapor Chamber)真空腔均热板技术从原理上类似于热管,但在传导方式上有所区别。热管为一维线性热传导,而真空腔均热板中的热量则是在一个二维的面上传导,因此效率更高。具体来说,真空腔底部的液体在吸收芯片热量后,蒸发扩散至真空腔内,将热量传导至散热鳍片上,随后冷凝为液体回到底部。这种类似冰箱空调的蒸发、冷凝过程在真空腔内快速循环,实现了相当高的散热效率。均温板的厚度为0.25-0.45mm,传热功率5-10W。
具体的,所述铝合金导热框100a背离所述光学膜片组300的一侧设置有充电口,均温板700c位于铝合金导热框100a背离光学膜片组300的一侧,即均温板700c贴附在铝合金导热框100a背离LED灯的一侧,且均温板700c与充电口属于同一侧,LED灯工作时通过热辐射将局部的铝合金导热框100a加热升温,均温板700c一方面能够将铝合金导热框100a局部的热量快速散热,另一方面均温板700c能够将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快速传递至铝合金导热框100a进行散热,缓解了热堆积情况,从而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应当理解的是,所述散热片并不限于上述的石墨散热片700a、相变储热结构件700b或者均温板700c,还可以是其他情形,此处不作限制。
在一种实施例中,结合图1及图4,背光模组包括铝合金导热框100a、设于所述铝合金导热框100a上的光学膜片组300以及与所述光学膜片组300连接的LED灯200,其中光学膜片组300包括反射片310、导光板320、扩散片330、下增光膜340、上增光膜350,所述反射片310、所述导光板320、所述扩散片330、所述下增光膜340、所述上增光膜350自下而上依次层叠设置。其中铝合金导热框100a内设置有所述反射片310,所述反射片310上设置有所述LED灯200,所述LED灯200朝向铝合金导热框100a的内侧设置有所述导光板320,所述导光板320上依次层叠设置有所述扩散片330、所述下增光膜340以及所述上增光膜350,所述LED灯200背离所述导光板320一侧设置有胶框110,胶框110用于支撑背光FPC500以及玻璃组件。
胶框110,胶框110嵌设于铝合金导热框100a内,其中胶框110的外壁与铝合金导热框100a的内壁贴合相接,胶框110用于支撑背光FPC500以及玻璃组件600,胶框110上设置有所述背光FPC500,所述背光FPC500通过胶水与胶框110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背光FPC500一端通过第一黑白胶410a与胶框110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黑白胶410b与导光板320固定连接,所述背光FPC500下方连接设置有LED灯200,且所述背光FPC500上设置有第三黑白胶410c,第三黑白胶410c一端与胶框110平齐,另一端搭接在上增光膜350上,其中第三黑白胶410c通过第一单面胶420a与扩散片330固定相接,第三黑白胶410c上设置有第二单面胶420b,用于连接玻璃组件600,本实施例中第一黑白胶410a、第二黑白胶410b以及第三黑白胶410c能够防止LED灯出现漏光的现象。
反射片310,又称反射罩,反射片310铺设在与铝合金导热框100a的内部,且反射片310设于导光板320的底部,用于反射导光板320射向铝合金导热框100a一侧的光线,可将光线重复利用,提高光线利用率,尽可能地减少无益的耗损。
导光板320,导光板320与LED灯200相邻,且导光板320盖设于反射片310上;导光板320是将线光源转变为面光源。导光板320是利用光学级的亚克力/PC板材,然后用具有极高折射率且不吸光的高科技材料,在光学级的亚克力板材底面用激光雕刻、V型十字网格雕刻、UV网版印刷技术印上导光点。利用光学级亚克力板材吸取从灯发出来的光在光学级亚克力板材表面的停留,当光线射到各个导光点时,反射光会往各个角度扩散,然后破坏反射条件由导光板正面射出。其原理为:光学级亚克力(PMMA)/PC为基材,运用LCD显示屏及笔记本电脑的背光模组技术,透过导光点的高光线传导率,经电脑对导光点计算,使导光板光线折射成面光源均光状态制造成型。导光板320具有超薄、超亮、导光均匀、节能、环保、无暗区、耐用、不易黄化、安装维修简单快捷等鲜明特点。导光板可以任意裁切成所需要的尺寸,也可以拼接使用,工艺简单,制作方便;光转换率高,光线均匀,寿命长室内可正常使用8年以上,安全环保,耐用可靠户内外皆可适用;同等面积发光亮度情况下,发光效率高,功耗低;可以制作成异型,如圆形,椭圆,圆弧,三角形等;同等亮度情况下,可以使用较薄的产品,节约成本;可以使用多种光源,如点线光源做面光源转换。
扩散片330(Diffuser)也有人叫它扩散板,主要作用是把背光模组的侧光式光线修正为均匀的面光源,以达到光学扩散的效果。扩散片有上扩散片与下扩散片之分,在本实施例中显示的扩散片330实质是指的下扩散片。上扩散片,处于增光膜与液晶组件之间,更接近于显示面板。而下扩散片处于导光板与增光膜之间,更接近于背光源。基材需选择光透过率高的材料如PET/PC/PMMA。一般传统的扩散膜主要是在扩散膜基材中,加入一颗颗的化学颗粒,作为散射粒子,而现有之扩散板其微粒子分散在树指层之间,所以光缐在经过扩散层时会不断的再两个折射率相异的介质中穿过,在此同时光缐就会发生许多折射、反射与散射的现象,如此便造成了光学扩散的效果。
上增光膜350及下增光膜340,增光膜是在透明性非常好的PET表面,使用丙烯酸树脂,精密成型一层均一的棱镜图案的光学薄膜,将其组装在背光源前面,将光源发出的光向显示设备使用者方向聚集,可将正面亮度提高;增光膜的厚度薄,厚度仅约为155μm,基本对显示设备厚度无影响。
本实施例生产工艺流程:
1、生产铝合金导热框,如某一型号的铝合金导热框的尺寸如下:长为150-170mm;宽为68-74mm;厚度为0.08-0.15mm;
2、在铝合金导热框内组装背光模组,将LED灯、胶框、背光FPC、反射片、导光板、扩散膜、下增光膜以及上增光膜组装在铝合金导热框内;
3、在背光模组上组装玻璃组件。
本实施例由于采用铝合金导热框,温升测试可以降低2-4°,散热效果好,可以达到现有技术贴石墨片的散热效果,因此能够降低液晶显示器的成本,并且能够优化生产工艺,无需进行贴石墨片的工艺步骤,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导热框100内设置有散热板,所述导热框通过所述散热板与所述LED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框100内设置有散热板360,所述导热框100通过所述散热板360与所述LED灯200连接,且所述散热板360固定于所述LED灯200朝向所述导光板320一侧,由于在背光模组中,作为光源的LED灯200其光电转换率仅有30%。LED灯200功耗的大部分都转化成热量,使背光模组的温度升高。同时,为了减少LED封装成本,LED的单灯功率向着大功率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加剧了背光模组的高温问题。背光模组的温度过高还会影响LED本身发光强度和色纯度,因此为了解决背光模组的温度过高问题,所述导热框通过所述散热板360与所述LED灯200连接,即所述LED灯200产生的高温通过散热板360传递至导热框100,然后再由导热框100高效散热,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板360固定于所述LED灯200朝向所述导光板320一侧,这样能够保证所述LED灯200与所述导光板320之间的距离,避免部分LED灯200出现漏光的现象。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将散热板360固定于LED灯200朝向所述导光板320的一侧上,增加了LED灯200与导光板320之间的相对距离,提高了背光模组的混光距离,有效地减少了背光模组的漏光现象。另外,因散热板360固定于朝向所述导光板320的一侧上,因此,散热板360的厚度增加不会影响液晶显示装置窄边框的实现,故本实施例可提高散热板360与灯座接触部分的厚度,从而大大提高散热效率。
较佳的,如图6所示,所述LED灯200包括基板210、设于所述基板210上的电路板220以及设于所述电路板220上的LED芯片230,所述基板210与所述散热板36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基板210的材质为铝,基板210与散热板360直接接触相接,且散热板360位于所述LED灯200朝向所述导光板一侧,即基板210上设置有电路板220,电路板220上朝向导光板320一侧设置有LED芯片230,且基板210朝向导光板320一侧还连接有散热板360,散热板360位于电路板220与导热框100之间,其中基板210通过散热板360将热量传递至导热框100进行散热,这样能够大大提高背光模组的散热效率,散热板360位于基板210朝向导光板320一侧,能够增加了LED灯与导光板之间的相对距离,提高了背光模组的混光距离,有效地减少了背光模组的漏光现象,并且散热板的厚度增加不会影响液晶显示装置窄边框的实现。
具体的,所述散热板360包括散热板主体361以及设于所述散热板主体361上的延伸部362,所述散热板主体361与所述基板210贴合相接,所述延伸部362垂直于所述散热板主体361,且所述延伸部362与导热框100的底部贴合相接,所述延伸部362上设置有所述反射片310,所述反射片310上铺设有所述导光板32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板360包括散热板主体361以及延伸部362,其中延伸部362能够增大散热板360的散热面积,进而提高背光模组的散热效率。
较佳的,所述基板210与导热框100的接触面、所述散热板360与所述导热框100的接触面以及所述基板210与所述散热板主体361的接触面均设置导热硅脂,导热硅脂可以减少其接触面之间的接触电阻,提高相互之间的导热效率,进而提高背光模组的散热效率,导热硅脂的导热系数优选≥3W/m·k。
可选的,所述散热板360为石墨散热板,即所述散热板360采用石墨片材质制作而成,石墨片是一种全新的导热散热材料,具有独特的晶粒取向,沿两个方向均匀导热,片层状结构可很好地适应任何表面,屏蔽热源与背光组件的同时能够改进手机的性能。石墨片平面内具有150-1500W/m-K范围内的超高导热性能,通过石墨散热板能够优化热量传递路径,缓解了热堆积情况,从而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
可选的,所述散热板360为相变储热散热板,即所述散热板360采用相变储热材质制作而成,相变储热材料,热量传递至相变储热材料中,相变储热材料吸收热量内部发生相变,能减缓热源温度上升速率。同时其高导热性能能把多余热量快速传递至铝合金导热框100a,热量经过相变储热材料时其内部会发生相变吸收热量,从而起到减缓热源温度上升速率,若在在充电时,能够延缓达到报警温度点时间从而提高充电效率,相变储热结构件700b平面方向导热系数为20-100W/m·k,相变储热结构件700b厚度方向导热系数为1-5W/m·k。
可选的,所述散热板360采用均温板制作而成,所谓的均温板指的是一种均温散热产品VC(vapor chamber),均温板(Vapor Chamber)真空腔均热板技术从原理上类似于热管,但在传导方式上有所区别。热管为一维线性热传导,而真空腔均热板中的热量则是在一个二维的面上传导,因此效率更高。具体来说,真空腔底部的液体在吸收芯片热量后,蒸发扩散至真空腔内,将热量传导至散热鳍片上,随后冷凝为液体回到底部。这种类似冰箱空调的蒸发、冷凝过程在真空腔内快速循环,实现了相当高的散热效率。均温板的厚度为0.25-0.45mm,传热功率5-10W。当LED灯工作时通过热辐射将局部的均温板加热升温,该均温板能够将热量传递至铝合金导热框进行快速散热,缓解了热堆积情况,从而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
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由此,该移动终端可以具有上述背光模组所有的结构特征及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所述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采用本发明的提供背光模组的移动终端,譬如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产品更轻更薄,厚度较小,成本低,散热效果好,能够优化热量传递路径,缓解了热堆积情况,从而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该背光模组包括导热框、设于所述导热框上的光学膜片组以及与所述光学膜片连接的LED灯。在本发明中,采用铝合金导热框能够改善背光模组的散热效果,一方面铝合金导热框高强度能够满足框架的支撑要求,质量轻防摔性能好,另一方面与现有技术相比(304不锈钢金属框结合石墨片),铝合金导热框结构简单,能够节省石墨片,大大降低成本,简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因此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铝合金导热框能够优化热量传递路径,缓解了热堆积情况,从而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成本低,散热效果好,能够有效解决手机内部过热的问题,提高手机性能,提高手机的充电效率,缩减了充电时间。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热框;
设于所述导热框上的光学膜片组;
与所述光学膜片连接的LED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框为铝合金导热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导热框背离所述光学膜片组的一侧设置有散热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为石墨散热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为相变储热结构件或者为均温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组包括:
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下增光膜、上增光膜,所述反射片、所述导光板、所述扩散片、所述下增光膜、所述上增光膜自下而上依次层叠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框内设置有散热板,所述导热框通过所述散热板与所述LED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包括基板、设于所述基板上的电路板以及设于所述电路板上的LED芯片,所述基板与所述散热板连接。
9.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或者平板电脑。
CN202111135023.XA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 Pending CN1139340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35023.XA CN113934052A (zh)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35023.XA CN113934052A (zh)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34052A true CN113934052A (zh) 2022-01-14

Family

ID=79276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35023.XA Pending CN113934052A (zh)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34052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118669U (zh) * 2011-02-01 2012-01-18 苏州世鼎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良好的均热与散热效果的整合式背光模块
CN107314285A (zh) * 2017-06-30 2017-11-0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
CN207198513U (zh) * 2017-06-27 2018-04-06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反射片及背光模组
CN110262131A (zh) * 2019-06-26 2019-09-2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118669U (zh) * 2011-02-01 2012-01-18 苏州世鼎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良好的均热与散热效果的整合式背光模块
CN207198513U (zh) * 2017-06-27 2018-04-06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反射片及背光模组
CN107314285A (zh) * 2017-06-30 2017-11-0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0262131A (zh) * 2019-06-26 2019-09-2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91578B2 (en) Edge type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a reflective plate
KR101777527B1 (ko) 백라이트 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 디스플레이 모듈
KR101282125B1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7101055B2 (en) Direct back light unit with heat exchange
US7287879B2 (en) Thermal module and backlight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9007547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CD device
KR20060104081A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04267538A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led背光源装置
CN102003662A (zh) 局部加强散热的侧入式背光模块
US20090303747A1 (en) Heat dissipating structure of backlight module
US9208705B2 (en) Heat sink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same
CN109061920A (zh) 一种显示器散热装置
CN210005829U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8752346U (zh) 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及其显示器
CN113934052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
US8727562B2 (en) Backlight module
CN202065933U (zh) 一种背光光源散热组件
CN114089564A (zh) 一种背光源电子产品
US9081124B2 (en) Backlight module
US8752997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method for coating a thermal conducting material on the backlight module
CN206671726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TWI336415B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CN205263432U (zh) 一种四角灯背光模组
CN205263430U (zh) 一种单灯背光模组
CN204989701U (zh) 一种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