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23267B - 实时通信与实时互动中给出上行指令的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实时通信与实时互动中给出上行指令的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23267B
CN113923267B CN202011422799.5A CN202011422799A CN113923267B CN 113923267 B CN113923267 B CN 113923267B CN 202011422799 A CN202011422799 A CN 202011422799A CN 113923267 B CN113923267 B CN 1139232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link
quality
rtc
access point
r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2279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23267A (zh
Inventor
曹跃
王兆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yin Network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yin Network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yin Network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yin Network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923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232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232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232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69Session establishment or d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1Implementation details of TCP/IP or UDP/IP stack architecture; Specification of modified or new header fields
    • H04L69/162Implementation details of TCP/IP or UDP/IP stack architecture; Specification of modified or new header fields involving adaptations of sockets based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80Responding to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确定并给出无线网络上的实时通信与实时互动中的上行指令的方法,该方法由运行在移动设备上的RTC/RTE应用程序和运行在Wi‑Fi接入点上的接入点应用程序执行。该接入点应用程序得出一组上行Wi‑Fi信号质量参数的值,该参数包含移动设备的上行RSSI参数、上行SNR参数、上行连接速度参数和上行剩余带宽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将每个值与一组上行阈值进行比较,以得出上行Wi‑Fi连接质量的度量结果。每组上行阈值包含至少两个不同的值。RTC/RTE应用程序基于上行Wi‑Fi连接质量的度量结果得出上行指令,并将上行指令以音频或视频形式呈现给用户。

Description

实时通信与实时互动中给出上行指令的系统及方法
相关申请交叉引用
本专利申请要求2020年7月7日提交的第16/922,093号美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纳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技术领域为无线通信领域,具体涉及领域为无线网络上的实时通信与实时互动。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领域为实时通信与实时互动中基于无线网络的上行信号质量给出上行信号指令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Wi-Fi是基于IEEE 802.11系列技术标准的一系列无线网络技术。Wi-Fi(在本文中也称为WiFi)技术通常用于电子设备的局域网和互联网接入。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或其他类型的设备。一个Wi-Fi接入点可创建一个无线局域网络,并可通过诸如宽带调制解调器等设备耦合至互联网。宽带调制解调器连接了Wi-Fi接入点与互联网之间的通信。电子设备通过访问Wi-Fi接入点来访问互联网并进行相互间的通信。Wi-Fi接入点也可以是Wi-Fi热点。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诸如无线接入点或智能手机(该智能手机通过访问公共蜂窝数据网络以访问互联网)来创建Wi-Fi热点。Wi-Fi热点可以通过公共蜂窝数据网络等提供。在本文中,
Wi-Fi接入点和Wi-Fi热点被统称为Wi-Fi接入点。
电子设备基于不同的目的来访问Wi-Fi网络。例如,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或台式计算机可运行用于音频、语音、视频或音视频通信的实时通信与实时互动的应用程序,如即时消息、IP语音(“VoIP”)、视频电话会议和在线虚拟会议等。实时通信(Real-time Communication,即“RTC”)和实时互动(Real-Time Engagement,即“RTE”)(在本文中统称为“RTC/RTE”)是在任何类型的电信服务上几乎同时进行的信息交换,其延时可以忽略不计。RTC/RTE的即时性对于用户而言至关重要。RTC/RTE软件应用程序可以遵照诸如Web实时通信(Web Real-Time Communication,即“WebRTC”)架构来进行构建。
在无线网络设备上运行的RTC/RTE软件应用程序将数据(如语音数据、视频数据、文本数据等)从运行它的电子设备处发送至其他电子设备或服务器,数据以无线信号的形式从电子设备发送至Wi-Fi接入点,在本文中称为上行。RTC/RTE软件应用程序也从其他电子设备或服务器处接收数据(如语音数据、视频数据、文本数据等),数据也是以无线信号的形式从Wi-Fi接入点发送到电子设备,在本文中称为下行。下行指电子设备从Wi-Fi接入点处接收数据,而上行则指通过电子设备将数据发送至Wi-Fi接入点。
Wi-Fi接入点的Wi-Fi信号的质量可能会随着相对位置、来自其他设备的干扰、移动设备访问Wi-Fi接入点的条件以及其他因素等的变化而变化。当Wi-Fi信号质量较低时,RTC/RTE应用程序的用户体验(“QoE”)质量也将随之降低。通过使用一些参数可以对QoE进行描述和测量,例如视频分辨率、视频断续时间、视频锐度(也称为视频清晰度)以及音频断续时间、延时等。
但是,运行RTC/RTE应用程序的移动设备只能为用户提供下行连接中Wi-Fi信号的无线连接质量信息,而没有其上行Wi-Fi网络连接质量的相关信息。依据设计,移动设备的传输(“Tx”)功率比Wi-Fi接入点的Tx功率小得多。而同时,Wi-Fi接入点可以获取移动设备上行无线网络信号质量的相关数据。
因此,理想的状态是RTC/RTE应用程序能够动态且自动地检测Wi-Fi信号中的上行信号问题,并向RTC/RTE应用程序的用户提供上行信号反馈。特别是RTC/
RTE应用程序最好能够为用户提供不同类型的上行指令。针对从Wi-Fi接入点处获得的Wi-Fi网络的不同类型的上行信号问题可给出不同类型的上行指令。上行指令旨在帮助解决或减轻Wi-Fi网络的问题。
发明内容
总体而言,本发明基于各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网络上的实时通信和实时互动中确定并给出上行指令的方法。该方法由RTC/RTE应用程序和无线接入点应用程序执行。该方法包括通过在无线接入点上运行的无线接入点应用程序在无线接入点的IP地址上创建一个具有预定端口的套接字(socket)。无线接入点适用于创建无线网络。该方法还包括:通过套接字与在移动设备上运行的RTC/RTE应用程序建立连接;得出移动设备上行链路的一组质量数据;以及无线接入点应用程序通过套接字将该组质量数据发送给n个应用程序。此外,该方法还包括:接收上述一组质量数据;基于该组质量数据得出一组上行连接质量的度量结果;基于该组上行连接质量的度量结果得出一组上行指令;以及通过RTC/RTE应用程序呈现该组上行指令。无线接入点是Wi-Fi接入点,预定端口是TCP端口或UDP端口。该组上行连接质量参数包含上行RSSI参数、上行SNR参数、上行连接速度参数和上行剩余带宽参数中的至少一个。该组质量数据包含上行RSSI值、上行SNR值、上行连接速度值和上行剩余带宽值中的至少一个。该组上行连接质量的度量结果包含上行RSSI质量度量结果、上行SNR质量度量结果、上行连接速度质量度量结果和上行剩余带宽质量度量结果中的至少一个。RTC/RTE应用程序通过将上行RSSI值与一组上行RSSI阈值进行比较来得出上行RSSI质量的度量结果。当上行RSSI值低于该组上行RSSI阈值集内的一个上行RSSI阈值时,将上行RSSI质量的度量结果设置为低。RTC/RTE应用程序通过将上行SNR值与一组上行SNR阈值进行比较来得出上行SNR质量的度量结果。当上行SNR值低于该组上行SNR阈值集内的一个上行SNR阈值时,将上行SNR质量的度量结果设置为低。RTC/RTE应用程序通过将上行连接速度值与一组上行连接速度阈值进行比较来得出上行连接速度质量的度量结果。当上行连接速度值低于该组上行连接速度阈值集内的一个上行连接速度阈值时,将上行质量的度量结果设置为低。RTC/RTE应用程序通过将上行剩余带宽值与一组上行剩余带宽阈值进行比较来得出上行剩余带宽质量的度量结果。当上行剩余带宽值低于该组上行剩余带宽阈值集内的一个上行剩余带宽阈值时,将上行剩余带宽质量的度量结果设置为低。该方法还包括:由无线接入点应用程序对套接字进行监听以识别在RTC/RTE移动设备上运行的RTC/RTE应用程序发出的套接字连接请求,并由RTC/RTE应用程序通过套接字请求与无线接入点应用程序建立连接。RTC/RTE应用程序以音频或视频格式显示上行指令集。
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用于在无线网络上的实时通信和实时互动中确定并给出上行指令的方法。该方法由RTC/RTE应用程序和无线接入点应用程序执行。该方法包括通过在无线接入点上运行的无线接入点应用程序在无线接入点的IP地址上创建一个具有预定端口的套接字。无线接入点适用于创建无线网络。该方法还包括:通过套接字与在电子设备上运行的RTC/RTE应用程序建立连接;得出电子设备的一组上行连接质量参数的一组质量数据;基于该组质量数据得出一组上行连接质量的度量结果;然后由无线接入点应用程序通过套接字将这组上行连接质量的度量结果发送至RTC/RTE应用程序。此外,该方法还包括基于一组上行连接质量的度量结果得出一组上行指令集,以及由RTC/RTE应用程序以音频或视频格式来呈现该组上行指令集。无线接入点是Wi-Fi接入点,预定端口是TCP端口或UDP端口。该组上行连接质量参数包含上行RSSI参数、上行SNR参数、上行连接速度参数和上行剩余带宽参数中的至少一个。该组质量数据包含上行RSSI值、上行SNR值、上行连接速度值和上行剩余带宽值中的至少一个。该组上行连接质量的度量结果包含上行RSSI质量度量结果、上行SNR质量度量结果、上行连接速度质量度量结果和上行剩余带宽质量度量结果中的至少一个。RTC/RTE应用程序通过将上行RSSI值与一组上行RSSI阈值进行比较来得出上行RSSI质量的度量结果。RTC/RTE应用程序通过将上行SNR值与一组上行SNR阈值进行比较来得出上行SNR质量的度量结果。RTC/
RTE应用程序通过将上行连接速度值与一组上行连接速度阈值进行比较来得出上行连接速度质量的度量结果。RTC/RTE应用程序通过将上行剩余带宽值与一组上行剩余带宽阈值进行比较来得出上行剩余带宽质量的度量结果。当上行RSSI值低于该组上行RSSI阈值集内的一个上行RSSI阈值时,将上行RSSI质量的度量结果设置为低。
当上行SNR值低于该组上行SNR阈值集内的一个上行SNR阈值时,将上行SNR质量的度量结果设置为低。当上行连接速度值低于该组上行连接速度阈值集内的一个上行连接速度阈值时,将上行连接速度质量的度量结果设置为低。当上行剩余带宽值低于该组上行剩余带宽阈值集内的一个上行剩余带宽阈值时,将上行剩余带宽质量的度量结果设置为低。该方法还包括:由无线接入点应用程序对套接字进行监听以识别RTC/RTE移动设备上的RTC/RTE应用程序的套接字连接请求,并由RTC/RTE应用程序通过套接字请求与无线接入点应用程序建立连接。
附图说明
虽然在权利要求书中将特别指出本发明的功能特征,但也可通过参考以下附图及其相关描述以便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本身以及本发明的构成和使用方式。构成本发明一部分的全部附图中,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绘制的一个Wi-Fi无线网络的示意性框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绘制的一个Wi-Fi无线网络接入点的示意性框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绘制的一个Wi-Fi无线网络接入点的示意性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绘制的在电子设备上运行的无线实时通信与实时互动电子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绘制的一个新型实时通信与实时互动应用程序确定其上行无线网络质量问题这一过程的序列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绘制的一个新型实时通信与实时互动应用程序确定一组上行指令这一过程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绘制的一个新型实时通信与实时互动应用程序确定一组上行连接质量的度量结果这一过程的流程图。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为了简单明了地展示以上附图中的各个元素,
附图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的一些部件的尺寸可能相对于其他部件被放大了,以便帮助理解本发明。此外,本文描述或说明的某些元件、零件、组件、模块、步骤、操作、事件和/或过程的特定顺序在实际应用中也许并非是必需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为简单明了地阐述,在市售可行的实施例中那些众所周知且易于理解的有用和/或必需的元件可能在本文中并未进行描述,以便能清晰地呈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来看附图,图1示出了无线通信网络的示意性框图,其整体以100表示。
Wi-Fi网络100包括通过宽带接入设备(例如宽带调制解调器)120或公共蜂窝网络130连接至互联网140的Wi-Fi接入点120,以及一组电子设备,如平板电脑104、笔记本电脑106、智能手机108和台式计算机110等。设备104-108是移动设备。设备104-110各自运行改良的RTC/RTE软件应用程序,Wi-Fi接入点102运行改良的Wi-
Fi接入点软件应用程序。
图2进一步示出了改良的Wi-Fi接入点102。图2示出了Wi-Fi接入点102的示意性框图。Wi-Fi接入点102包括处理单元208、可有效耦合至处理单元208的一定容量的存储器210、可有效耦合至处理单元208的一组LED指示器212、可有效耦合至处理单元208的Wi-Fi无线网络模块216、可有效耦合至处理单元208的电源模块214、可有效耦合至处理单元208的有线局域网模块(例如以太网)218,以及可有效耦合至处理单元208并与因特网网关120接口的有线广域网模块220。Wi-Fi接入点102包括操作系统204,可以是LEDE/OpenWRT操作系统或Linux操作系统等。
根据本发明,改良的Wi-Fi接入点102还包含一个专用的Wi-Fi接入点软件应用程序202。图3进一步示出了该专用的Wi-Fi接入点软件应用程序202。现在来看图3,图3是一个Wi-Fi接入点102的示意性框图。该专用的Wi-Fi接入点软件应用程序202是用一种或多种计算机编程语言(如C、C++、Java等)编写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软件程序。
改良的Wi-Fi接入点软件应用程序202包含用于配置和管理与移动设备104-108进行RTC/RTE通信的RTC/RTE通信模块302、用于管理RTC/RTE设备与Wi-Fi接入点102之间关联关系的RTC/RTE设备管理模块304、用于优先级映射并基于网络接口216-220上数据包优先级发送数据包的Wi-Fi转发控制模块306、用于管理无线通信信道并根据不同通信需求确定最佳信道的Wi-Fi信道管理模块308、在网络接口216-220上根据数据包优先级来调度所有发送数据包的数据包传输调度模块310、用于创建和终止BSS的Wi-Fi BSS管理模块312、用于配置硬件分类器、识别每个发送数据包并设置数据包优先级的数据包分类模块314,以及用于确定和管理网络接口216-220的剩余带宽的带宽检测模块316。
设备104-110中的每个设备都包含一个处理单元、可有效耦合至处理单元的一定容量的存储器,一个可有效耦合至处理单元的显示屏、一个可有效耦合至处理单元并被配置为可与Wi-Fi接入点102进行通信的无线网络接口以及一个操作系统(如iOS、Android和Windows 10)。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再包含一个或多个用户输入界面,如语音输入界面、触摸面板、鼠标、键盘等。在本文中,运行RTC/RTE软件应用程序的无线网络设备称为RTC/RTE设备。
图4示出了在移动设备(如电子设备104-110)上运行的RTC/RTE软件应用程序的示意性框图,其整体以402表示。该专用RTC/RTE软件应用程序402是用一种或多种计算机编程语言(如C、C++、Java等)编写的一个或多个软件程序。
RTC/RTE应用程序402通过移动设备中的无线网络接口420与其他远程电子设备上的相同或不同的RTC/RTE软件应用程序进行通信。该RTC/RTE程序402包含一组组件。在一个实现中,它包含一个用于与RTC/RTE软件应用程序402的用户进行交互的用户交互模块404、一个用于访问和管理无线网络设备420的Wi-Fi设备管理模块406、一个用于配置无线连接并与Wi-Fi接入点102进行数据交换的Wi-Fi接入点通信模块408,以及一个或多个用于提供实时通信或实时互动功能的RTC/RTE模块410,如视频和音频模块。
该专用RTC/RTE应用程序202和专用Wi-Fi接入点应用程序202相互协作来确定RTC/RTE应用程序202的上行连接问题,以向用户提供上行指令。图5进一步示出了它们之间的交互情况。现在来看图5,图5示出了专用RTC/RTE应用程序202确定其上行无线网络质量问题的过程的序列图,整体以500表示。
在502处,新型接入点应用程序202创建具有预定TCP端口或UDP端口的套接字,将该套接字绑定到Wi-Fi接入点102的Internet协议(“IP”)地址,并通过套接字监听来自RTC/RTE应用程序402的连接请求。TCP是指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而UDP是指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Protocol)。在504处,RTC/RTE应用程序402尝试与套接字建立连接。发出与该特定套接字建立连接的请求则表明软件应用程序402是RTC/RTE软件应用程序,且设备402是RTC/RTE设备。在506处,接入点应用程序202接受该连接请求并在专用应用202和402之间建立连接。
在508处,改良的接入点应用程序202得出运行RTC/RTE应用程序402的移动设备的一组上行连接质量参数的值。RTC/RTE应用程序402无法从运行它的电子设备上获取该组质量数据,而是只能由Wi-Fi接入点102获得。每个值都对应于该组参数中的一个参数。在一个实现中,步骤508被周期性地执行。来自RTC/RTE应用程序402的请求或其他事件均可触发508。该组上行连接质量参数包含上行RSSI参数、上行SNR参数、上行连接速度参数和上行剩余带宽参数等。RSSI代表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该指示器用于测量接入点102接收到的移动设备的上行无线信号的功率电平。SNR代表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在一个实现中,测量剩余带宽的频率为每个网络接口测试一次。
在510处,Wi-Fi接入点应用202通过套接字将该组质量数据发送至RTC/
RTE应用程序402。在512处,RTC/RTE应用程序402接收到该组质量数据,并基于该组质量数据得出一组上行连接质量的度量结果。图7对如何得出这组度量结果做出了进一步的说明。现在来看图7,图7示出了RTC/RTE应用程序402如何得出一组上行连接质量度量结果的过程,整体过程以700表示。在702处,RTC/RTE应用程序402通过将一组上行RSSI值内的一个值与一组上行RSSI阈值进行比较来得出上行RSSI质量的度量结果。比如说,一组上行RSSI阈值集包含-80dBm和-65dBm。
当上行RSSI值小于阈值-80dBm时,可将上行RSSI质量的度量结果设置为低;当上行RSSI值大于阈值-65dBm时,可将上行RSSI质量的度量结果设置为高。
在704处,RTC/RTE应用程序402通过将一组质量数据内的上行SNR值与一组上行SNR阈值进行比较来得出上行SNR质量的度量结果。比如说,一组上行SNR阈值包含15dB和30dB。当上行SNR值小于阈值15dB时,可将上行SNR质量的度量结果设置为低;当上行SNR值大于阈值30dB时,可将上行SNR质量的度量结果设置为高。
在706处,RTC/RTE应用程序402通过将一组质量数据内的上行连接速度值与一组上行连接速度阈值进行比较来得出上行连接速度质量的度量结果。比如说,一组上行连接速度阈值包含两(2)和四(4)。当上行连接速度值小于所需带宽的两倍这一阈值时,可将上行连接速度质量的度量结果设置为低。当上行连接速度值大于所需带宽的四倍这一阈值时,可将上行连接速度质量的度量结果设置为高。所需带宽是指RTC/RTE应用程序402达到合适的QoE级别所需的带宽,以Mbps为单位(即每秒兆位)进行度量。所需带宽由许多因素确定,如每秒的视频帧、RTC/RTE应用程序402的视频分辨率、RTC/RTE通信的信道数等。
另外该组上行连接速度阈值也可包含百分比值,例如25和75。在这种情况下,
当上行连接速度值小于最大连接速度的25%时,可将上行连接速度质量的度量结果设置为低;当上行连接速度值大于最大连接速度的75%时,可将上行连接速度质量的度量结果设置为高。
在708处,RTC/RTE应用程序402通过将一组质量数据内的上行剩余带宽值与一组上行剩余带宽阈值进行比较来得出上行剩余带宽质量的度量结果。例如,一组上行剩余带宽阈值包含两(2)和四(4)。当上行剩余带宽值小于所需带宽的两倍这一阈值时,可将上行剩余带宽质量的度量结果设置为低。当上行剩余带宽值大于所需带宽的四倍这一阈值时,可将上行剩余带宽质量的度量结果设置为高。剩余带宽是移动设备与接入点102之间当前仍可用于数据传输的无线信道的带宽,以Mbps为单位。
回过头来看图5,在514处,RTC/RTE应用程序402基于该组上行连接质量的度量结果得出一组上行指令。图6对如何得出这组指令做出了进一步的说明。现在来看图6,图6中的流程图示出了RTC/RTE应用程序402得出一组上行指令集的过程,该过程整体上以600表示。在602处,RTC/RTE应用程序402认定上行RSSI质量度量结果、上行SNR质量度量结果和上行连接速度质量度量结果中的其中之一为低。在这种情况下,在604处,RTC/RTE应用程序402得出第一个上行指令。例如,该第一个上行指令可以是“移至靠近Wi-Fi接入点”。
在606处,RTC/RTE应用程序402认定其中一个上行剩余带宽质量的度量结果为低。在这种情况下,在608处,RTC/RTE应用程序402得出第二个上行指令。
例如,第二个上行指令可以是“占用Wi-Fi网络带宽的应用程序过多”。
回过头来看图5,在516处,RTC/RTE应用程序将上行指令集呈现给用户。
通常,一组上行指令集可能只包含一个上行指令。上行指令集通过语音输出、在移动设备的显示屏上的视频指示器或在移动设备的显示屏上的文本显示等形式呈现给用户。
语音输出为音频格式,而视频指示器和文本显示为视频格式。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步骤512由改良的接入点应用程序202在518处执行。在这种情况下,在520处,通过套接字将该组上行连接质量的度量结果发送至RTC/RTE应用程序402。
根据以上描述,本发明显然可以存在许多其他的修改和变化。因此,需要理解的是,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发明可以采用不同于以上具体描述的方式来实现。
关于本发明的上述描述是为了更好地说明和描述,而并非有排他性意图或将本发明限定在上述的特定表现形式。以上的描述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这些原理的实际应用,以使本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能够最好地利用本发明在所设想的特定用途中实现各种实施例和进行各种修改。应该认识到的是,本文中“一”或“一个”
等词同时包括单数和复数形式。而相反的,在适当情况下,本文所提到的多个元素的情况也应包括其单数形式。
本发明内容的范围并不仅限于以上说明的内容,而是由下面阐述的权利要求书来定义。此外,尽管下面提出的权利要求可能范围较窄,但是应该认识到,本发明的范围比权利要求所提出的范围要宽泛得多。我们将在要求本申请优先权的一个或多个申请中提出更广泛的权利要求。在上文的描述和附图中如公开了不在以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其他内容,则这些其他发明内容并不对外公开,并且我们保留提出一项或多项权利申请以要求这些其他发明的权利。

Claims (17)

1.一种用于在无线网络上的实时通信和实时互动中确定并给出上行指令的方法,该方法由RTC/RTE应用程序和无线接入点应用程序执行,并且包括:
1)通过在无线接入点上运行的上述无线接入点应用程序在无线接入点的IP地址上创建具有预定端口的套接字,其中该无线接入点适用于创建无线网络;
2)上述无线接入点应用程序与在移动设备上运行的上述RTC/RTE应用程序通过上述套接字建立连接;
3)上述无线接入点应用程序得出上述移动设备的一组上行连接质量参数的一组质量数据;
4)上述无线接入点应用程序通过上述套接字将该组质量数据发送至上述RTC/
RTE应用程序;
5)上述RTC/RTE应用程序接收该组质量数据;
6)上述RTC/RTE应用程序基于该组质量数据得出一组上行连接质量的度量结果;
7)上述RTC/RTE应用程序基于该组上行连接质量的度量结果得出一组上行指令集;以及
8)上述RTC/RTE应用程序呈现该组上行指令集;
其中:
1)该组上行连接质量参数包含上行RSSI参数、上行SNR参数、上行连接速度参数和上行剩余带宽参数中的至少一个;
2)该组质量数据包含上行RSSI值、上行SNR值、上行连接速度值和上行剩余带宽值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3)该组上行连接质量的度量结果包含上行RSSI质量度量结果、上行SNR质量度量结果、上行连接速度质量度量结果和上行剩余带宽质量度量结果中的至少一
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上述无线接入点是Wi-Fi接入点,上述预定端口是TCP端口或UDP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上述RTC/RTE应用程序将该上行RSSI值与一组上行RSSI阈值进行比较来得出该上行RSSI质量的度量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当该上行RSSI值低于该组上行RSSI阈值集内的一个上行RSSI阈值时,将该上行RSSI质量的度量结果设置为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上述RTC/RTE应用程序通过将该上行SNR值与一组上行SNR阈值进行比较来得出该上行SNR质量的度量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当该上行SNR值低于该组上行SNR阈值集内的一个上行SNR阈值时,将该上行SNR质量的度量结果设置为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上述RTC/RTE应用程序通过将该上行连接速度值与一组上行连接速度阈值进行比较来得出该上行连接速度质量的度量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当该上行连接速度值低于该组上行连接速度阈值集内的一个上行连接速度阈值时,将该上行连接速度质量的度量结果设置为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上述RTC/RTE应用程序通过将该上行剩余带宽值与一组上行剩余带宽阈值进行比较来得出该上行剩余带宽质量的度量结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当该上行剩余带宽值低于该上行剩余带宽阈值集内的一个上行剩余带宽阈值时,将该上行剩余带宽质量的度量结果设置为低。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1)上述无线接入点应用程序对套接字进行监听以识别在该RTC/RTE移动设备上运行的该RTC/RTE应用程序发出的套接字连接请求;并且
2)上述RTC/RTE应用程序请求通过上述套接字与上述无线接入点应用程序建立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上述RTC/RTE应用程序以音频或视频格式呈现该上行指令集。
13.一种用于在无线网络上的实时通信和实时互动中确定并给出上行指令的方法,该方法由RTC/RTE应用程序和无线接入点应用程序执行,并且包括:
1)通过在无线接入点上运行的上述无线接入点应用程序在无线接入点的IP地址上创建具有预定端口的套接字,其中该无线接入点适用于创建无线网络;
2)上述无线接入点应用程序与在电子设备上运行的上述RTC/RTE应用程序通过该套接字建立连接;
3)上述无线接入点应用程序得出上述电子设备的一组上行连接质量参数的一组质量数据;
4)上述无线接入点应用程序基于该组质量数据来得出一组上行连接质量的度量结果;
5)上述无线接入点应用程序通过上述套接字向上述RTC/RTE应用程序发送该上行连接质量的度量结果的集合;
6)上述RTC/RTE应用程序基于该组上行连接质量的度量结果来得出一组上行指令;以及
7)上述RTC/RTE应用程序以音频或视频格式呈现该上行指令集;
其中:
1)该组上行连接质量参数包含上行RSSI参数、上行SNR参数、上行连接速度参数和上行剩余带宽参数中的至少一个;
2)该组质量数据包含上行RSSI值、上行SNR值、上行连接速度值和上行剩余带宽值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3)该组上行连接质量的度量结果包含上行RSSI质量度量结果、上行SNR质量度量结果、上行连接速度质量度量结果和上行剩余带宽质量度量结果中的至少一个。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上述无线接入点是Wi-Fi接入点,且上述预定端口是TCP端口或UDP端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
1)上述RTC/RTE应用程序通过将该上行RSSI值与一组上行RSSI阈值进行比较来得出该上行RSSI质量的度量结果;
2)上述RTC/RTE应用程序通过将该上行SNR值与一组上行SNR阈值进行比较来得出该上行SNR质量的度量结果;
3)上述RTC/RTE应用程序通过将该上行连接速度值与一组上行连接速度阈值进行比较来得出该上行连接速度质量的度量结果;以及
4)上述RTC/RTE应用程序通过将该上行剩余带宽值与一组上行剩余带宽阈值进行比较来得出该上行剩余带宽质量的度量结果。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
1)当该上行RSSI值低于该上行RSSI阈值集内的一个上行RSSI阈值时,将该上行RSSI质量的度量结果设置为低;
2)当该上行SNR值低于该上行SNR阈值集内的一个上行SNR阈值时,将该上行SNR质量的度量结果设置为低;
3)当该上行连接速度值低于该上行连接速度阈值集内的一个上行连接速度阈值时,将该上行连接速度质量的度量结果设置为低;以及
4)当该上行剩余带宽值低于该上行剩余带宽阈值集内的一个上行剩余带宽阈值时,将该上行剩余带宽质量的度量结果设置为低。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1)上述无线接入点应用程序对上述套接字进行监听以识别来自上述实时通信与实时互动电子设备上运行的上述RTC/RTE应用程序发出的套接字连接请求;以及
2)上述RTC/RTE应用程序请求通过上述套接字与上述无线接入点应用程序建立连接。
CN202011422799.5A 2020-07-07 2020-12-08 实时通信与实时互动中给出上行指令的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39232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922,093 2020-07-07
US16/922,093 US11621980B2 (en) 2020-07-07 2020-07-07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upstream directives based on upstream signal quality of wireless network in real-time communic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23267A CN113923267A (zh) 2022-01-11
CN113923267B true CN113923267B (zh) 2023-11-17

Family

ID=79173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22799.5A Active CN113923267B (zh) 2020-07-07 2020-12-08 实时通信与实时互动中给出上行指令的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11621980B2 (zh)
CN (1) CN1139232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11601B1 (en) * 2021-07-07 2023-03-21 Eventuall, Inc. Event presentation system for hosting panel discussions with remote audience participat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40640A (zh) * 2014-01-30 2016-09-1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端到端传输质量的确定
CN106101072A (zh) * 2016-05-30 2016-11-09 上海小蚁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在网络上传送视频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CN107708224A (zh) * 2017-09-29 2018-02-1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Wi‑Fi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10235A (zh) * 2017-12-15 2020-01-17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建立和终止无线链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76262B2 (ja) * 2003-01-30 2007-09-12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サーバ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369246B2 (en) 2005-12-30 2016-06-14 Vtech Telecommunications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enhancing WiFi real-time communications
US8750112B2 (en) * 2009-03-16 2014-06-10 Echostar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node for employing network connections over a connectionless transport layer protocol
US9277536B2 (en) 2011-12-23 2016-03-01 Maxlinear,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Fi communication utilizing full spectrum capture
FR2992126A1 (fr) * 2012-06-15 2013-12-20 France Telecom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stimation rapide et peu intrusive de la bande passante disponible entre deux noeuds ip
US9292414B2 (en) 2012-11-26 2016-03-22 Nvidia Corporatio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debugging graphics programs locally utilizing a system with a single GPU
US8583777B1 (en) 2013-08-13 2013-11-12 Joingo,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real-time end-user WiFi quality data
US9805202B2 (en) 2013-11-13 2017-10-31 Evident.io, Inc. Automated SDK inges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40640A (zh) * 2014-01-30 2016-09-1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端到端传输质量的确定
CN106101072A (zh) * 2016-05-30 2016-11-09 上海小蚁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在网络上传送视频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CN107708224A (zh) * 2017-09-29 2018-02-1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Wi‑Fi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10235A (zh) * 2017-12-15 2020-01-17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建立和终止无线链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621980B2 (en) 2023-04-04
US20220014567A1 (en) 2022-01-13
CN113923267A (zh) 2022-01-11
US20230208890A1 (en) 2023-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38820B2 (en) Remote latency adjustment
WO2020057261A1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US20220150130A1 (en) Training method for application mos model, device, and system
US20070230419A1 (en) QoS signaling to support fairness
US20070294415A1 (en) User interface
CN112312427A (zh) 一种优化网络质量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US20180199217A1 (en) Performing an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to identify a source of an error related to a device
CN110913006B (zh) 一种远程诊断方法和系统
TW201505427A (zh) 一種通信視頻品質調節方法和相關設備及系統
US20230337294A1 (en) Call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3923267B (zh) 实时通信与实时互动中给出上行指令的系统及方法
US20220248270A1 (en) Wireless access point software application for classifying network data packets
CN114651449A (zh) 一种流媒体参数动态自适应网络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US10581750B2 (en) Network access entity for providing access to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98897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connectivity in GPRS/EGPRS mobile environment for streaming service
WO2019222999A1 (zh) 接入控制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EP1586019A2 (en) Dynamic cc/pp-based profile generation framework for network conditions assessment
US1180042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switching real-time communication device to new basic service set
CN107172652B (zh) 一种基于高层业务信息的基站调度方法及装置
Narbutt et al. Gauging VoIP call quality from 802.11 WLAN resource usage
EP4106334A1 (en) Service monitor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4844872B (zh) 一种云手机动态码流调整方法及系统
US20150326861A1 (en)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video compens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5100027B (zh) 移动电子装置以及视频补偿方法
Gurbilek et al. Work-in-Progress: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Joint Effects of WiFi Coverage and Channel Congestion on Quality of Experience in 5 GHz Ban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ao Yue

Inventor after: Wang Zhaoxu

Inventor before: Cao Yue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