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22376A - 考虑频率稳定约束的电力系统最小惯量评估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考虑频率稳定约束的电力系统最小惯量评估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22376A
CN113922376A CN202111527374.5A CN202111527374A CN113922376A CN 113922376 A CN113922376 A CN 113922376A CN 202111527374 A CN202111527374 A CN 202111527374A CN 113922376 A CN113922376 A CN 1139223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power system
inertia
power
disturb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2737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22376B (zh
Inventor
孙华东
王宝财
李文锋
严剑峰
于之虹
赵兵
魏巍
张璐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filed Critical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Priority to CN20211152737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223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22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223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223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223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4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oscillations of power in networks
    • H02J3/241The oscillation concerning 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6Arrangements for eliminating or reducing asymmetry in polyphase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10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systems management focussing at grid-level, e.g. load flow analysis, node profile computation, meshed network optimisation, active network management or spinning reserv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50Arrangements for eliminating or reducing asymmetry in polyphase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频率稳定约束的电力系统最小惯量评估方法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在考虑小扰动频率稳定约束时,基于预设的第一评估规则,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一最小惯量;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时,基于预设的第二评估规则,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在同时考虑小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和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时,基于预设的第三评估规则,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三最小惯量。通过本发明可评估满足送端、受端电网频率稳定约束的电力系统最小惯量需求,为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和开机安排提供指导,避免大功率扰动触发第三道防线造成切机/切负荷等风险。

Description

考虑频率稳定约束的电力系统最小惯量评估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考虑频率稳定约束的电力系统最小惯量评估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目前最成熟和最具发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近年来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截至2017年中,我国风电装机达1.54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达1.02亿千瓦,合计占全国发电装机的比例超过13%。其中,新疆、青海、宁夏、冀北等16个省级电网的新能源已成为第二大装机电源,新疆、青海等四省新能源装机占本地电源总装机比例超过30%。可以预见,不远的未来某些局部电网新能源占比可能达到80%甚至更高,超高占比新能源并网运行将成为未来电源结构的重要特征。
与传统同步系统相比,高比例电力电子电力系统中大规模新能源接入替代了部分同步机组,新能源电力电子解耦特性及其最大功率跟踪模式,使系统惯量水平逐渐相对减小且调频能力相对减弱。加之特高压大容量跨区直流输电投入使用,阻断了扰动下跨区惯量支撑及功率响应,严重恶化大扰动下系统频率稳定性。
系统惯量相对减小使扰动下频率特性发生巨大变化。一方面,惯量减小导致扰动下频率变化率(rate of change of frequency,RoCoF)增大,增大分布式电源脱网风险的同时也威胁着常规机组安全运行。此外,较大RoCoF可能使同步机产生滑极现象,造成内部结构损坏。另一方面,惯量减小使频率最低点进一步降低,触发第三道防线低频减载的可能性增大,严重情况将导致调速系统尚未动作频率已经崩溃,或通过充足一次调频调节也无法使频率恢复。
为使扰动后RoCoF不超过分布式电源防孤岛保护设定值造成其脱网和损坏同步机,并且为一次调频留有足够的调节时间,避免触发第三道防线,高比例电力电子电力系统需要保证一定的惯量水平。针对电力系统惯量逐渐相对减小带来的上述频率问题,国内外已开展惯量评估研究,实时监测系统惯量水平,掌握系统惯量支撑能力,但在电力系统最小惯量评估方面主要依据运行经验及系统仿真获得,缺乏理论支撑。如何考虑频率稳定约束,提出最小惯量评估方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大规模电力电子电源接入导致电力系统惯量逐渐减小,严重威胁电力系统频率稳定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频率稳定约束的电力系统最小惯量评估方法及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考虑频率稳定约束的电力系统最小惯量评估方法,包括:
在考虑小扰动频率稳定约束时,基于预设的第一评估规则,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一最小惯量;
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时,基于预设的第二评估规则,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
在同时考虑小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和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时,基于预设的第三评估规则,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三最小惯量。
可选地,在考虑小扰动频率稳定约束时,基于预设的第一评估规则,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一最小惯量,包括:
在仅考虑火电调频且不考虑负荷频率调节时,将预先建立的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模型进行简化,得到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模型的开环传递函数;
确定随着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后开环传递函数的根轨迹增益的变化表达式;
根据电力系统的系统参数以及根轨迹增益的变化表达式,确定根轨迹增益的临界稳定值;
根据开环传递函数的根轨迹增益和临界稳定值,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一最小惯量。
可选地,频率响应模型的表达式为:
Figure 733799DEST_PATH_IMAGE001
式中,H为系统惯性常数,∆f coi为惯量中心频率,∆P m为等值发电机的机械功率变化量,∆P d为扰动功率,D为负荷频率调节系数,除H为有名值外,其余均为标幺值;
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模型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Figure 117463DEST_PATH_IMAGE002
式中,K G 为一次调频下垂系数,H为系统惯性常数,T CH为蒸汽室时间常数,T G为调速器时间常数,s为微分算子;
随着新能源比例增加,根轨迹增益中HK G的变化表达式为:
Figure 122460DEST_PATH_IMAGE003
式中,H 0K G0分别为替代前电力系统惯量和下垂系数,k H_SGk G_SG分别为被替代的常规机组惯量和下垂系数比例。
可选地,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时,基于预设的第二评估规则,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包括:
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时,判断电力系统的类别,其中电力系统的类别包括电力系统是送端电网、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以及电力系统既是送端电网又是受端电网;
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并且电力系统是送端电网时,确定电力系统是送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
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并且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时,确定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
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并且电力系统既是送端电网又是受端电网时,确定电力系统既是送端电网又是受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
可选地,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并且电力系统是送端电网时,确定电力系统是送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包括:
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并且电力系统是送端电网时,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一频率约束值和电力系统可能发生的第一最大扰动功率;
在等值发电机的机械功率变化量为零并且仅惯量和负荷频率调节作用时,将预先建立的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模型进行简化,得到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简化模型的表达式;
根据频率响应简化模型的表达式,确定电力系统的惯量中心频率表达式;
根据惯量中心频率表达式、第一频率约束值、第一最大扰动功率、负荷频率调节系数以及安控动作时间,分别确定适用于无显著频率空间分布的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以及适用于考虑频率空间分布和负荷电压特性的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
可选地,根据惯量中心频率表达式、第一频率约束值、第一最大扰动功率、负荷频率调节系数以及安控动作时间,确定适用于无显著频率空间分布的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包括:
当惯量中心频率表达式中的扰动功率为最大扰动功率、惯量中心频率为最大惯量中心频率约束以及时间取安控动作时间时,电力系统的惯量为最小惯量;
根据惯量中心频率表达式、负荷频率调节系数、安控动作时间、第一频率约束值以及第一最大扰动功率,确定适用于无显著频率空间分布的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
可选地,根据惯量中心频率表达式、第一频率约束值、第一最大扰动功率、负荷频率调节系数以及安控动作时间,确定适用于考虑频率空间分布和负荷电压特性的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包括:
将扰动点所在子区域与电力系统的惯量中心所在子区域分别等值为两台机;
根据惯量响应阶段扰动功率分配机理,确定扰动点附近的频率变化率和惯量中心的频率变化率之间的关联关系;
考虑静态负荷电压特性对电力系统不平衡功率的影响,确定施加在电力系统惯量上的不平衡功率;
根据惯量中心频率表达式、负荷频率调节系数、安控动作时间、第一频率约束值、第一最大扰动功率、惯量中心频率与扰动点频率关联关系以及负荷电压特性,确定在不忽略负荷频率调节作用时,适用于考虑频率空间分布和负荷电压特性的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
根据惯量中心频率表达式、负荷频率调节系数、安控动作时间、第一频率约束值、第一最大扰动功率、惯量中心频率与扰动点频率关联关系以及负荷电压特性,确定在忽略负荷频率调节作用时,适用于考虑频率空间分布和负荷电压特性的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
可选地,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简化模型的表达式为:
Figure 812198DEST_PATH_IMAGE004
式中,H为系统惯性常数,∆f coi为惯量中心频率,∆P d为扰动功率,D为负荷频率调节系数,除H为有名值外,其余均为标幺值;
电力系统的惯量中心频率表达式为:
Figure 244448DEST_PATH_IMAGE005
式中,H为系统惯性常数,∆f coi为惯量中心频率,∆P d为扰动功率,D为负荷频率调节系数,除H为有名值外,其余均为标幺值;
适用于无显著频率空间分布的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121268DEST_PATH_IMAGE006
式中,∆f coi_max为惯量中心最大频率偏差约束值,D为负荷频率调节系数,∆P max为电力系统可能发生的最大扰动功率,t c为安控动作时间。
可选地,扰动点附近的频率变化率和惯量中心的频率变化率之间的关联关系的表达式为:
Figure 195534DEST_PATH_IMAGE007
式中,∆P kE k分别为扰动点所在子区域机组分担功率与惯量,∆P coiE coi分别为惯量中心机组分担功率与惯量,α为量化系数,X kX coi分别为扰动点与相应区域联络线的等效电抗,∆f k_max、∆f max分别为频率偏差约束值和惯量中心频率约束值;
考虑静态负荷电压特性对电力系统不平衡功率的影响的表达式为:
Figure 474200DEST_PATH_IMAGE008
式中,∆P load(U)为负荷功率改变量;P load为负荷功率;
Figure 342930DEST_PATH_IMAGE009
为恒阻抗负荷比例、
Figure 724624DEST_PATH_IMAGE010
为恒电流负荷比例;
Figure 337003DEST_PATH_IMAGE011
为电压变化量;
Figure 735754DEST_PATH_IMAGE012
为恒功率负荷比例,且满足
Figure 509806DEST_PATH_IMAGE013
,则电力系统的不平衡功率为
Figure 361219DEST_PATH_IMAGE014
在不忽略负荷频率调节作用时,适用于考虑频率空间分布和负荷电压特性的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511708DEST_PATH_IMAGE015
式中,∆P load(U)为负荷功率改变量,D为负荷频率调节系数,∆P max为电力系统可能发生的最大扰动功率,∆f k_max为频率偏差约束值,α为频率空间分布量化系数,t c为安控动作时间;
在忽略负荷频率调节作用时,适用于考虑频率空间分布和负荷电压特性的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764966DEST_PATH_IMAGE016
式中,∆P load(U)为负荷功率改变量,∆P max为电力系统可能发生的最大扰动功率,∆f k_max为频率偏差约束值,α为频率空间分布量化系数,t c为安控动作时间。
可选地,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并且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时,确定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包括:
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并且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时,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二频率约束值和电力系统可能发生的第二最大扰动功率;
根据预先建立的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模型,确定电力系统的频率最低点偏差的表达式;
根据频率最低点偏差的表达式,计算频率最低点偏差为预设频率值时的新能源接入比例;
根据电力系统的系统惯性常数和计算的新能源接入比例,确定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
可选地,电力系统的频率最低点偏差的表达式为:
Figure 969639DEST_PATH_IMAGE017
式中,∆P max为系统可能发生的最大扰动功率,D负荷频率调节系数,R为无新能源接入时的系统一次调频调差系数,k为新能源接入比例,H为无新能源接入时的系统惯量,T为系统一次调频响应时间,
Figure 308348DEST_PATH_IMAGE018
Figure 262529DEST_PATH_IMAGE019
Figure 104714DEST_PATH_IMAGE020
Figure 751727DEST_PATH_IMAGE021
Figure 312152DEST_PATH_IMAGE022
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的计算公式为:H min=H(1-k),式中H为无新能源接入时系统惯量,k为新能源接入比例。
可选地,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并且电力系统既是送端电网又是受端电网时,确定电力系统既是送端电网又是受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包括:
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并且电力系统既是送端电网又是受端电网时,分别确定电力系统是送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和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
将电力系统是送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和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中的较大值确定为电力系统既是送端电网又是受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
可选地,在同时考虑小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和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时,基于预设的第三评估规则,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三最小惯量,包括:
将电力系统的第一最小惯量和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中的较大值确定为在同时考虑小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和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时电力系统的第三最小惯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考虑频率稳定约束的电力系统最小惯量评估系统,包括:
第一最小惯量确定模块,用于在考虑小扰动频率稳定约束时,基于预设的第一评估规则,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一最小惯量;
第二最小惯量确定模块,用于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时,基于预设的第二评估规则,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
第三最小惯量确定模块,用于在同时考虑小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和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时,基于预设的第三评估规则,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三最小惯量。
可选地,第一最小惯量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在仅考虑火电调频且不考虑负荷频率调节时,将预先建立的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模型进行简化,得到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模型的开环传递函数;
确定随着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后开环传递函数的根轨迹增益的变化表达式;
根据电力系统的系统参数以及根轨迹增益的变化表达式,确定根轨迹增益的临界稳定值;
根据开环传递函数的根轨迹增益和临界稳定值,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一最小惯量。
可选地,第二最小惯量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时,判断电力系统的类别,其中电力系统的类别包括电力系统是送端电网、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以及电力系统既是送端电网又是受端电网;
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并且电力系统是送端电网时,确定电力系统是送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
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并且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时,确定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
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并且电力系统既是送端电网又是受端电网时,确定电力系统既是送端电网又是受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
可选地,第三最小惯量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将电力系统的第一最小惯量和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中的较大值确定为在同时考虑小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和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时电力系统的第三最小惯量。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本发明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所述可执行指令,并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本发明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从而,考虑我国最大扰动功率通常来自直流闭锁,导致送端高频和受端低频问题,且送端、受端电网运行特性和频率约束不同,本发明所提供一种考虑频率稳定约束的系统最小惯量评估方法及系统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考虑小扰动频率稳定的系统最小惯量评估,二是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的系统最小惯量评估,三是同时考虑小扰动和大扰动频率稳定的系统最小惯量评估。本发明根据送端、受端电网频率稳定约束和可能发生的最大扰动功率计算电力系统最小惯量需求,为电力系统开机方式和运行方式安排提供指导。从而,通过本发明可评估满足送端、受端电网频率稳定约束的电力系统最小惯量需求,为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和开机安排提供指导,避免大功率扰动触发第三道防线造成切机/切负荷等风险。进而解决了大规模电力电子电源接入导致电力系统惯量逐渐减小,严重威胁电力系统频率稳定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下面的附图,可以更为完整地理解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考虑频率稳定约束的电力系统最小惯量评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模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系统简化后的频率响应模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开环传递函数的根轨迹图;
图5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接入对电力系统稳定性影响的一个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接入对电力系统稳定性影响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送端电网的频率响应模型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等值系统图;
图9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RoCoF约束下最小惯量的三维图;
图10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简化等效频率模型;
图11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受端电网最小惯量的三维图;
图12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系统最小惯量需求的三维图;
图13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系统最小惯量需求的俯视图;
图14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的最小惯量评估的流程图;
图15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系统的简化模型与PSASP仿真频率曲线的对比图;
图16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考虑频率稳定约束的电力系统最小惯量评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7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发明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发明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
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区别不同步骤、设备或模块等,既不代表任何特定技术含义,也不表示它们之间的必然逻辑顺序。
还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多个”可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至少一个”可以指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
还应理解,对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及的任一部件、数据或结构,在没有明确限定或者在前后文给出相反启示的情况下,一般可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另外,本发明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发明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还应理解,本发明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着重强调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之处,其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相互参考,为了简洁,不再一一赘述。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计算机系统、服务器等电子设备,其可与众多其它通用或专用计算系统环境或配置一起操作。适于与终端设备、计算机系统、服务器等电子设备一起使用的众所周知的终端设备、计算系统、环境和/或配置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计算机系统、服务器计算机系统、瘦客户机、厚客户机、手持或膝上设备、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机顶盒、可编程消费电子产品、网络个人电脑、小型计算机系统﹑大型计算机系统和包括上述任何系统的分布式云计算技术环境,等等。
终端设备、计算机系统、服务器等电子设备可以在由计算机系统执行的计算机系统可执行指令(诸如程序模块)的一般语境下描述。通常,程序模块可以包括例程、程序、目标程序、组件、逻辑、数据结构等等,它们执行特定的任务或者实现特定的抽象数据类型。计算机系统/服务器可以在分布式云计算环境中实施,分布式云计算环境中,任务是由通过通信网络链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执行的。在分布式云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的本地或远程计算系统存储介质上。
示例性方法
图1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考虑频率稳定约束的电力系统最小惯量评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可应用在电子设备上,如图1所示,考虑频率稳定约束的电力系统最小惯量评估方法10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在考虑小扰动频率稳定约束(RoCoF约束)时,基于预设的第一评估规则,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一最小惯量。
可选地,步骤101包括:
步骤101-1:在仅考虑火电调频且不考虑负荷频率调节时,将预先建立的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模型进行简化,得到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模型的开环传递函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通常可表示为单机带集中负荷模型,并考虑火电、水电及新能源频率调节特性,如图2所示,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模型的表达式为:
Figure 804445DEST_PATH_IMAGE001
式中,H为系统惯性常数(单位s),∆f coi为惯量中心频率,∆P m为等值发电机的机械功率变化量,∆P d为扰动功率,D为负荷频率调节系数,除H为有名值外,其余均为标幺值;
若仅考虑火电调频且不考虑负荷频率调节(对应于较小的负荷频率调节),可将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模型简化为图3,得到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模型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Figure 26436DEST_PATH_IMAGE002
式中,K G 为一次调频下垂系数,H为系统惯性常数,T CH为蒸汽室时间常数,T G为调速器时间常数,s为微分算子。
步骤101-2:确定随着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后开环传递函数的根轨迹增益的变化表达式。
可选地,根轨迹增益中参数HK G的变化表达式为:
Figure 578771DEST_PATH_IMAGE003
式中,H 0K G0分别为替代前电力系统惯量和下垂系数,k H_SGk G_SG分别为被替代的常规机组惯量和下垂系数比例。
步骤101-3:根据电力系统的系统参数以及根轨迹增益的变化表达式,确定根轨迹增益的临界稳定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开环传递函数的根轨迹如图4所示。其中,开环传递函数中的参数H=3、K G =20、T CH=0.3、T G=0.2。通过图4可以看出,随着根轨迹增益增大,主导极点向右移动,电力系统稳定性减弱。从而,在参数H=3、K G =20、T CH=0.3、T G=0.2时,根轨迹增益为时临界稳定,临界稳定值为139。
步骤101-4:根据开环传递函数的根轨迹增益和临界稳定值,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一最小惯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新能源不同替代方式对电力系统的小扰动频率稳定影响不同。若新能源替代具备一次调频的同步机,则电力系统惯量与下垂系数均减小,假设同比例减小(即k H_SG=k G_SG),此时根轨迹增益不变,电力系统小扰动频率稳定性不变,仅会增大扰动下频率偏差,如图5所示,随着渗透率增加,频率曲线下移,但振荡特性基本不变。
若新能源替代了无一次调频能力的常规机组,电力系统惯量减小而下垂系数不变,根轨迹增益将增大,系统稳定性变差,存在振荡失稳风险;在高比例新能源系统,基于绝对频差反馈的新能源快速调频可等效增大系统下垂系数,使电力系统呈现弱惯量支撑和强调频特性,同样会导致根轨迹增益增大,小扰动稳定性变差。如图6所示,当H减小至1s(对应M=2s,根据M=2H,其中M为惯性时间常数),而K G维持20不变时,电力系统振荡失稳。
下垂系数(K G)越大和响应时间(T CHT G)越小,受小扰动频率稳定约束的系统最小惯量需求越大。为提高稳定性,应适当增加系统惯量或减小下垂系数(降低最小惯量需求)。从而,当开环传递函数中的参数H=3、K G =20、T CH=0.3、T G=0.2时,可进一步得出考虑小扰动频率稳定的电力系统的第一最小惯量的计算式为:
Figure 626492DEST_PATH_IMAGE023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的根轨迹增益
Figure 188055DEST_PATH_IMAGE024
的临界稳定值(即,139)和第一最小惯量的计算式(即,
Figure 4832DEST_PATH_IMAGE025
)是基于参数H=3、K G =20、T CH=0.3、T G=0.2得出的。当参数HK G T CHT G为其他值时,根轨迹增益的临界稳定值会改变,则电力系统的第一最小惯量的计算式中响应时间的系数也会改变。因此,对于任意电力系统,可通过上述步骤计算其受小扰动频率稳定约束的系统最小惯量。
步骤102,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频率最大偏差约束)时,基于预设的第二评估规则,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
可选地,步骤102包括:
步骤102-1: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时,判断电力系统的类别,其中电力系统的类别包括电力系统是送端电网、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以及电力系统既是送端电网又是受端电网。
步骤102-2: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并且电力系统是送端电网时,确定电力系统是送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
可选地,步骤102-2包括:
步骤102-2-1: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并且电力系统是送端电网时,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一频率约束值和电力系统可能发生的第一最大扰动功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常为直流闭锁后安控动作(安控动作时间通常小于0.3s),频率不超过50.6Hz。那么,电力系统的第一频率约束值∆f k_max=50.6Hz-50Hz=0.6Hz,∆f k_max的具体取值参照实际电网安控要求。
第一最大扰动功率为∆P max,对于我国送端电网,通常为电力系统最大一条外送直流闭锁,当前系统最大直流功率为8000MW。
步骤102-2-2:在等值发电机的机械功率变化量为零并且仅惯量和负荷频率调节作用时,将预先建立的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模型进行简化,得到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简化模型的表达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送端电网300ms频率约束,一次调频尚未有效动作,则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模型的表达式中的等值发电机的机械功率变化量为零(即∆P m=0),仅惯量和负荷频率调节作用,得到送端电网的频率响应模型如图7所示,则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简化模型的表达式为:
Figure 993648DEST_PATH_IMAGE004
式中,H为系统惯性常数(单位s),∆f coi为惯量中心频率,∆P d为扰动功率,D为负荷频率调节系数,除H为有名值外,其余均为标幺值。
步骤102-2-3:根据频率响应简化模型的表达式,确定电力系统的惯量中心频率表达式;
可选地,电力系统的惯量中心频率表达式为:
Figure 794245DEST_PATH_IMAGE005
式中,H为系统惯性常数(单位s),∆f coi为惯量中心频率,∆P d为扰动功率,D为负荷频率调节系数,除H为有名值外,其余均为标幺值。
步骤102-2-4:基于根据惯量中心频率表达式、第一频率约束值、第一最大扰动功率、负荷频率调节系数以及安控动作时间,分别确定适用于无显著频率空间分布的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以及适用于考虑频率空间分布和负荷电压特性的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
可选地,步骤102-2-4包括:
步骤102-2-4-1:当惯量中心频率表达式中的扰动功率为最大扰动功率、惯量中心频率为最大惯量中心频率约束值以及时间取安控动作时间时,电力系统的惯量为最小惯量;
步骤102-2-4-2:根据惯量中心频率表达式、负荷频率调节系数、安控动作时间、第一频率约束值以及第一最大扰动功率,确定适用于无显著频率空间分布的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
可选地,适用于无显著频率空间分布的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628340DEST_PATH_IMAGE006
式中,∆f coi_max为惯量中心最大频率偏差约束值,D为负荷频率调节系数,∆P max为电力系统可能发生的最大扰动功率,t c为安控动作时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仅适用于无显著频率空间分布的小系统,对于大系统需考虑频率空间分布和负荷电压特性。
可选地,步骤102-2-4-2包括:
(1)将扰动点所在子区域与电力系统的惯量中心所在子区域分别等值为两台机;
(2)根据惯量响应阶段扰动功率分配机理,确定扰动点附近的频率变化率和惯量中心的频率变化率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常系统频率约束为系统内最大频率偏差不超过约束值,一般位于近扰动点,则需将最大频率偏差约束转换至惯量中心处。转换方法为:将扰动点所在子区域与系统惯量中心所在子区域分别等值为两台机,如图8所示,其中k为功率扰动点,SGk为近扰动点所在区域等值机组,SGcoi为惯量中心所在区域等值机组,X kX coi分别为扰动点与相应区域联络线的等效电抗。
从而,根据惯量响应阶段扰动功率分配机理,得到扰动点附近的频率变化率(RoCoFk_max)和惯量中心的频率变化率(RoCoFmax)之间的关联关系的表达式为:
Figure 559344DEST_PATH_IMAGE007
式中,∆P kE k分别为扰动点所在子区域机组分担功率与惯量,∆P coiE coi分别为惯量中心机组分担功率与惯量,α为量化系数,X kX coi分别为扰动点与相应区域联络线的等效电抗,∆f k_max、∆f max分别为频率偏差约束值和惯量中心频率约束值。
(3)考虑静态负荷电压特性对电力系统不平衡功率的影响,确定施加在电力系统惯量上的不平衡功率;
考虑静态负荷电压特性对电力系统不平衡功率的影响的表达式为:
Figure 187902DEST_PATH_IMAGE008
式中,∆P load(U)为负荷功率改变量;P load为负荷功率;
Figure 475795DEST_PATH_IMAGE009
为恒阻抗负荷比例、
Figure 113581DEST_PATH_IMAGE010
为恒电流负荷比例;
Figure 170530DEST_PATH_IMAGE026
为电压变化量;
Figure 235569DEST_PATH_IMAGE012
为恒功率负荷比例,且满足
Figure 745179DEST_PATH_IMAGE013
,则电力系统的不平衡功率为
Figure 938654DEST_PATH_IMAGE014
(4)根据惯量中心频率表达式、负荷频率调节系数、安控动作时间、第一频率约束值、第一最大扰动功率、惯量中心频率与扰动点频率关联关系以及负荷电压特性,确定在不忽略负荷频率调节作用时,适用于考虑频率空间分布和负荷电压特性的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
可选地,在不忽略负荷频率调节作用(即,D不等于0)时,适用于考虑频率空间分布和负荷电压特性的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115689DEST_PATH_IMAGE015
式中,∆P load(U)为负荷功率改变量,D为负荷频率调节系数,∆P max为电力系统可能发生的最大扰动功率,∆f k_max为频率偏差约束值,α为频率空间分布量化系数,t c为安控动作时间。
(5)根据惯量中心频率表达式、负荷频率调节系数、安控动作时间、第一频率约束值、第一最大扰动功率、惯量中心频率与扰动点频率关联关系以及负荷电压特性,确定在忽略负荷频率调节作用时,适用于考虑频率空间分布和负荷电压特性的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
可选地,在忽略负荷频率调节作用(即,D=0)时,适用于考虑频率空间分布和负荷电压特性的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351629DEST_PATH_IMAGE016
式中,∆P load(U)为负荷功率改变量,∆P max为电力系统可能发生的最大扰动功率,∆f k_max为频率偏差约束值,α为频率空间分布量化系数,t c为安控动作时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按
Figure 82956DEST_PATH_IMAGE027
计算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的三维图如图9所示(其中α=1,∆P load(U)=0,∆P max=0.1pu),可以看出,随着扰动功率增加和RoCoF约束增加,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逐渐增大。
步骤102-3: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并且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时,确定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
可选地,步骤102-3包括:
步骤102-3-1: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并且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时,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二频率约束值和电力系统可能发生的第二最大扰动功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常为直流闭锁后不触发受端电网第三道防线造成低频减载(通常49Hz),即频率最低点不低于49Hz。那么,电力系统的第二频率约束值∆f min=49Hz-50Hz=-1Hz,具体取值参照实际电网要求。
对于我国电网,通常为系统最大一条馈入直流闭锁,电力系统可能发生的第二最大扰动功率为∆P max
步骤102-3-2:根据预先建立的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模型的表达式,确定电力系统的频率最低点偏差的表达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力系统整体一次调频特性在某种程度上可等效为一阶惯性环节,如图10所示。其中R(1/K G)和T分别为系统一次调频等效调差系数和响应时间常数,k为新能源接入比例(又可称为渗透率)。
可选地,对频率响应模型的表达式进行推导,得到电力系统的频率最低点偏差的表达式为:
Figure 62545DEST_PATH_IMAGE017
式中,∆P max为系统可能发生的最大扰动功率,D负荷频率调节系数,R为系统一次调频调差系数(
Figure 94086DEST_PATH_IMAGE028
R 0为当前系统下垂系数,k 0为当前系统渗透率),k为新能源接入比例,H为无新能源接入时的系统惯量(
Figure 500927DEST_PATH_IMAGE029
H 0为当前系统惯量,k 0为当前系统渗透率),T为系统一次调频响应时间,
Figure 985129DEST_PATH_IMAGE018
Figure 496970DEST_PATH_IMAGE019
Figure 383018DEST_PATH_IMAGE020
Figure 960761DEST_PATH_IMAGE021
Figure 932259DEST_PATH_IMAGE022
步骤102-3-3:根据频率最低点偏差的表达式,计算频率最低点偏差为预设频率值时的新能源接入比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
Figure 253650DEST_PATH_IMAGE030
式,迭代计算
Figure 994204DEST_PATH_IMAGE031
(最低点为49Hz)时的新能源接入比例k。
步骤102-3-4:根据电力系统的系统惯性常数和计算的新能源接入比例,确定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
可选地,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的计算公式为:H min=H(1-k),式中H为无新能源接入时的系统惯性常数,k为新能源接入比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的三维图如图11所示(其中∆P d=-0.2p.u.,R=0.05,T=1s,D=0s),可以看出随着扰动功率增加和频率约束严格,电力系统最小惯量需求增加。
步骤102-4: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并且电力系统既是送端电网又是受端电网时,确定电力系统既是送端电网又是受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
可选地,步骤102-4包括:
步骤102-4-1: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并且电力系统既是送端电网又是受端电网时,分别确定电力系统是送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和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
步骤102-4-2:将电力系统是送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和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中的较大值确定为电力系统既是送端电网又是受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送端电网一次调频调速器未参与情况下,基于频率偏差约束的电力系统最小惯量评估可转换为基于RoCoF约束的最小惯量评估,而受端电网是基于频率最大偏差约束的惯量评估。若一个电网既是送端也是受端,或同时存在RoCoF约束和频率最大偏差约束,则其最小惯量取两约束下的较大值,即
Figure 742848DEST_PATH_IMAGE032
式中,
Figure 930204DEST_PATH_IMAGE033
为RoCoF约束下的系统最小惯量(即,电力系统是送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
Figure 320865DEST_PATH_IMAGE034
为频率最大偏差约束下的最小惯量(即,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
其中,电力系统最小惯量需求如图12和图13所示,图12和图13中的频率最低点约束对应于上述的频率最大偏差约束。考虑RoCoF约束及频率最低点约束的系统最小惯量评估流程如图14所示。
步骤103,在同时考虑小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和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时,基于预设的第三评估规则,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三最小惯量。
可选地,步骤103包括:将电力系统的第一最小惯量和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中的较大值确定为在同时考虑小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和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时电力系统的第三最小惯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力系统的最小惯量需求需既满足小扰动频率稳定(不引发频率振荡),又满足大扰动下频率稳定(频率偏差不触发第三道防线),则同时考虑小扰动和大扰动频率稳定的系统最小惯量为:
Figure 650346DEST_PATH_IMAGE035
式中,
Figure 835471DEST_PATH_IMAGE036
为小扰动频率约束下的系统最小惯量(对应于电力系统的第一最小惯量),
Figure 515982DEST_PATH_IMAGE037
为大扰动频率约束下的最小惯量(对应于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
具体应用的最佳实施例:
电力系统为受端电网的仿真验证:电力系统常规机组均为火电机组,电力电子电源占比30%且不参与频率调节,最大扰动为8000MW馈入直流闭锁。采用前述受端频率响应模型,当风电比例增加到47%时,频率最低点到达门槛值(49.25Hz),对应最小惯量为202GVAs。采用PSASP仿真平台对其进行验证,逐渐增加风电替换同步机比例,当风电比例为49.5%时到达频率阈值,对应惯量为198GVAs,与简化模型最小惯量基本一致,频率曲线如图15所示。
从而,考虑我国最大扰动功率通常来自直流闭锁,导致送端高频和受端低频问题,且送端、受端电网运行特性和频率约束不同,本发明所提供一种考虑频率稳定约束的系统最小惯量评估方法及系统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考虑小扰动频率稳定的系统最小惯量评估,二是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的系统最小惯量评估,三是同时考虑小扰动和大扰动频率稳定的系统最小惯量评估。本发明根据送端、受端电网频率稳定约束和可能发生的最大扰动功率计算电力系统最小惯量需求,为电力系统开机方式和运行方式安排提供指导。从而,通过本发明可评估满足送端、受端电网频率稳定约束的电力系统最小惯量需求,为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和开机安排提供指导,避免大功率扰动触发第三道防线造成切机/切负荷等风险。进而解决了大规模电力电子电源接入导致电力系统惯量逐渐减小,严重威胁电力系统频率稳定的技术问题。
示例性系统
图16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考虑频率稳定约束的电力系统最小惯量评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系统1600包括:
第一最小惯量确定模块1610,用于在考虑小扰动频率稳定约束时,基于预设的第一评估规则,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一最小惯量;
第二最小惯量确定模块1620,用于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时,基于预设的第二评估规则,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
第三最小惯量确定模块1630,用于在同时考虑小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和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时,基于预设的第三评估规则,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三最小惯量。
可选地,第一最小惯量确定模块1610具体用于:
在仅考虑火电调频且不考虑负荷频率调节时,将预先建立的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模型进行简化,得到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模型的开环传递函数;
确定随着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后开环传递函数的根轨迹增益的变化表达式;
根据电力系统的系统参数以及根轨迹增益的变化表达式,确定根轨迹增益的临界稳定值;
根据开环传递函数的根轨迹增益和临界稳定值,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一最小惯量。
可选地,频率响应模型的表达式为:
Figure 179176DEST_PATH_IMAGE001
式中,H为系统惯性常数,∆f coi为惯量中心频率,∆P m为等值发电机的机械功率变化量,∆P d为扰动功率,D为负荷频率调节系数,除H为有名值外,其余均为标幺值;
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模型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Figure 894322DEST_PATH_IMAGE002
式中,K G 为一次调频下垂系数,H为系统惯性常数,T CH为蒸汽室时间常数,T G为调速器时间常数,s为微分算子;
随着新能源比例增加,根轨迹增益中HK G的变化表达式为:
Figure 250348DEST_PATH_IMAGE003
式中,H 0K G0分别为替代前电力系统惯量和下垂系数,k H_SGk G_SG分别为被替代的常规机组惯量和下垂系数比例。
可选地,第二最小惯量确定模块1620具体用于:
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时,判断电力系统的类别,其中电力系统的类别包括电力系统是送端电网、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以及电力系统既是送端电网又是受端电网;
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并且电力系统是送端电网时,确定电力系统是送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
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并且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时,确定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
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并且电力系统既是送端电网又是受端电网时,确定电力系统既是送端电网又是受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
可选地,第二最小惯量确定模块1620还具体用于:
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并且电力系统是送端电网时,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一频率约束值和电力系统可能发生的第一最大扰动功率;
在等值发电机的机械功率变化量为零并且仅惯量和负荷频率调节作用时,将预先建立的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模型进行简化,得到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简化模型的表达式;
根据简化频率响应模型的表达式,确定电力系统的惯量中心频率表达式;
根据惯量中心频率表达式、第一频率约束值、第一最大扰动功率、负荷频率调节系数以及安控动作时间,分别确定适用于无显著频率空间分布的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以及适用于考虑频率空间分布和负荷电压特性的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
可选地,第二最小惯量确定模块1620还具体用于:
当惯量中心频率表达式中的扰动功率为最大扰动功率、惯量中心频率为最大惯量中心频率约束值以及时间取安控动作时间时,电力系统的惯量为最小惯量;
根据惯量中心频率表达式、负荷频率调节系数、安控动作时间、第一频率约束值以及第一最大扰动功率,确定适用于无显著频率空间分布的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
可选地,第二最小惯量确定模块1620还具体用于:
将扰动点所在子区域与电力系统的惯量中心所在子区域分别等值为两台机;
根据惯量响应阶段扰动功率分配机理,确定扰动点附近的频率变化率和惯量中心的频率变化率之间的关联关系;
考虑静态负荷电压特性对电力系统不平衡功率的影响,确定施加在电力系统惯量上的不平衡功率;
根据惯量中心频率表达式、负荷频率调节系数、安控动作时间、第一频率约束值、第一最大扰动功率、惯量中心频率与扰动点频率关联关系以及负荷电压特性,确定在不忽略负荷频率调节作用时,适用于考虑频率空间分布和负荷电压特性的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
根据惯量中心频率表达式、负荷频率调节系数、安控动作时间、第一频率约束值、第一最大扰动功率、惯量中心频率与扰动点频率关联关系以及负荷电压特性,确定在忽略负荷频率调节作用时,适用于考虑频率空间分布和负荷电压特性的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
可选地,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简化模型的表达式为:
Figure 412296DEST_PATH_IMAGE004
式中,H为系统惯性常数,∆f coi为惯量中心频率,∆P d为扰动功率,D为负荷频率调节系数,除H为有名值外,其余均为标幺值;
电力系统的惯量中心频率表达式为:
Figure 613602DEST_PATH_IMAGE005
式中,H为系统惯性常数,∆f coi为惯量中心频率,∆P d为扰动功率,D为负荷频率调节系数,除H为有名值外,其余均为标幺值;
适用于无显著频率空间分布的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183254DEST_PATH_IMAGE006
式中,∆f coi_max为惯量中心最大频率偏差约束值,D为负荷频率调节系数,∆P max为电力系统可能发生的最大扰动功率,t c为安控动作时间。
可选地,扰动点附近的频率变化率和惯量中心的频率变化率之间的关联关系的表达式为:
Figure 710182DEST_PATH_IMAGE007
式中,∆P kE k分别为扰动点所在子区域机组分担功率与惯量,∆P coiE coi分别为惯量中心机组分担功率与惯量,α为量化系数,X kX coi分别为扰动点与相应区域联络线的等效电抗,∆f k_max、∆f max分别为频率偏差约束值和惯量中心频率约束值;
考虑静态负荷电压特性对电力系统不平衡功率的影响的表达式为:
Figure 365285DEST_PATH_IMAGE008
式中,∆P load(U) 为负荷功率改变量;P load为负荷功率;
Figure 370281DEST_PATH_IMAGE009
为恒阻抗负荷比例、
Figure 60020DEST_PATH_IMAGE010
为恒电流负荷比例;
Figure 509848DEST_PATH_IMAGE026
为电压变化量;
Figure 121089DEST_PATH_IMAGE012
为恒功率负荷比例,且满足
Figure 929776DEST_PATH_IMAGE013
,则电力系统的不平衡功率为
Figure 208441DEST_PATH_IMAGE014
在不忽略负荷频率调节作用时,适用于考虑频率空间分布和负荷电压特性的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77171DEST_PATH_IMAGE015
式中,∆P load(U)为负荷功率改变量,D为负荷频率调节系数,∆P max为电力系统可能发生的最大扰动功率,∆f k_max为频率偏差约束值,α为频率空间分布量化系数,t c为安控动作时间;
在忽略负荷频率调节作用时,适用于考虑频率空间分布和负荷电压特性的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441288DEST_PATH_IMAGE016
式中,∆P load(U) 为负荷功率改变量,∆P max为电力系统可能发生的最大扰动功率,∆f k_max为频率偏差约束值,α为频率空间分布量化系数,t c为安控动作时间。
可选地,第二最小惯量确定模块1620还具体用于:
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并且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时,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二频率约束值和电力系统可能发生的第二最大扰动功率;
根据预先建立的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模型,确定电力系统的频率最低点偏差的表达式;
根据频率最低点偏差的表达式,计算频率最低点偏差为预设频率值时的新能源接入比例;
根据电力系统的系统惯性常数和计算的新能源接入比例,确定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
可选地,电力系统的频率最低点偏差的表达式为:
Figure 53666DEST_PATH_IMAGE017
式中,∆P max为系统可能发生的最大扰动功率,D为负荷频率调节系数,R为无新能源接入时的系统一次调频调差系数,k为新能源接入比例,H为无新能源接入时的系统惯量,T为系统一次调频响应时间,
Figure 180979DEST_PATH_IMAGE018
Figure 220610DEST_PATH_IMAGE019
Figure 337602DEST_PATH_IMAGE020
Figure 222512DEST_PATH_IMAGE021
Figure 475770DEST_PATH_IMAGE022
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的计算公式为:H min=H(1-k),式中H为无新能源接入时的系统惯量,k为新能源接入比例。
可选地,第二最小惯量确定模块1620还具体用于:
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并且电力系统既是送端电网又是受端电网时,分别确定电力系统是送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和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
将电力系统是送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和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中的较大值确定为电力系统既是送端电网又是受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
可选地,第三最小惯量确定模块1630具体用于:将电力系统的第一最小惯量和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中的较大值确定为在同时考虑小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和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时电力系统的第三最小惯量。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考虑频率稳定约束的电力系统最小惯量评估系统1600与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考虑频率稳定约束的电力系统最小惯量评估方法100相对应,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电子设备
图17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的任一个或两者、或与它们独立的单机设备,该单机设备可以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通信,以从它们接收所采集到的输入信号。图17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如图17所示,电子设备17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71和存储器172。
处理器17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PU)或者具有数据处理能力和/或指令执行能力的其他形式的处理单元,并且可以控制电子设备中的其他组件以执行期望的功能。
存储器17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所述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等。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硬盘、闪存等。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可以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指令,处理器171可以运行所述程序指令,以实现上文所述的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软件程序的对历史变更记录进行信息挖掘的方法以及/或者其他期望的功能。在一个示例中,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系统173和输出系统174,这些组件通过总线系统和/或其他形式的连接机构(未示出)互连。
此外,该输入系统173还可以包括例如键盘、鼠标等等。
该输出系统174可以向外部输出各种信息。该输出设备174可以包括例如显示器、扬声器、打印机、以及通信网络及其所连接的远程输出设备等等。
当然,为了简化,图17中仅示出了该电子设备中与本发明有关的组件中的一些,省略了诸如总线、输入/输出接口等等的组件。除此之外,根据具体应用情况,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任何其他适当的组件。
示例性计算机程序产品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除了上述方法和设备以外,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是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实施例的对历史变更记录进行信息挖掘的方法中的步骤。
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实施例的对历史变更记录进行信息挖掘的方法中的步骤。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系统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上述公开的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发明为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相互参见即可。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发明中涉及的器件、系统、设备、系统的方框图仅作为例示性的例子并且不意图要求或暗示必须按照方框图示出的方式进行连接、布置、配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按任意方式连接、布置、配置这些器件、系统、设备、系统。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等的词语是开放性词汇,指“包括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这里所使用的词汇“或”和“和”指词汇“和/或”,且可与其互换使用,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不是如此。这里所使用的词汇“诸如”指词组“诸如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
可能以许多方式来实现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例如,可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软件、硬件、固件的任何组合来实现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用于所述方法的步骤的上述顺序仅是为了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方法的步骤不限于以上具体描述的顺序,除非以其它方式特别说明。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将本发明实施为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程序,这些程序包括用于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机器可读指令。因而,本发明还覆盖存储用于执行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程序的记录介质。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的系统、设备和方法中,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发明的等效方案。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以上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或者使用本发明。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此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因此,本发明不意图被限制到在此示出的方面,而是按照与在此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
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发明的实施例限制到在此公开的形式。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

Claims (19)

1.一种考虑频率稳定约束的电力系统最小惯量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考虑小扰动频率稳定约束时,基于预设的第一评估规则,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一最小惯量;
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时,基于预设的第二评估规则,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
在同时考虑小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和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时,基于预设的第三评估规则,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三最小惯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考虑小扰动频率稳定约束时,基于预设的第一评估规则,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一最小惯量,包括:
在仅考虑火电调频且不考虑负荷频率调节时,将预先建立的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模型进行简化,得到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模型的开环传递函数;
确定随着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后开环传递函数的根轨迹增益的变化表达式;
根据电力系统的系统参数以及根轨迹增益的变化表达式,确定根轨迹增益的临界稳定值;
根据开环传递函数的根轨迹增益和临界稳定值,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一最小惯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频率响应模型的表达式为:
Figure 216248DEST_PATH_IMAGE001
式中,H为系统惯性常数,∆f coi为惯量中心频率,∆P m为等值发电机的机械功率变化量,∆P d为扰动功率,D为负荷频率调节系数,除H为有名值外,其余均为标幺值;
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模型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Figure 880579DEST_PATH_IMAGE002
式中,K G 为一次调频下垂系数,H为系统惯性常数,T CH为蒸汽室时间常数,T G为调速器时间常数,s为微分算子;
随着新能源比例增加,根轨迹增益中HK G的变化表达式为:
Figure 185789DEST_PATH_IMAGE003
式中,H 0K G0分别为替代前电力系统惯量和下垂系数,k H_SGk G_SG分别为被替代的常规机组惯量和下垂系数比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时,基于预设的第二评估规则,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包括:
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时,判断电力系统的类别,其中电力系统的类别包括电力系统是送端电网、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以及电力系统既是送端电网又是受端电网;
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并且电力系统是送端电网时,确定电力系统是送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
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并且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时,确定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
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并且电力系统既是送端电网又是受端电网时,确定电力系统既是送端电网又是受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并且电力系统是送端电网时,确定电力系统是送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包括:
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并且电力系统是送端电网时,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一频率约束值和电力系统可能发生的第一最大扰动功率;
在等值发电机的机械功率变化量为零并且仅惯量和负荷频率调节作用时,将预先建立的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模型进行简化,得到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简化模型的表达式;
根据频率响应简化模型的表达式,确定电力系统的惯量中心频率表达式;
根据惯量中心频率表达式、第一频率约束值、第一最大扰动功率、负荷频率调节系数以及安控动作时间,分别确定适用于无显著频率空间分布的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以及适用于考虑频率空间分布和负荷电压特性的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惯量中心频率表达式、第一频率约束值、第一最大扰动功率、负荷频率调节系数以及安控动作时间,确定适用于无显著频率空间分布的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包括:
当惯量中心频率表达式中的扰动功率为最大扰动功率、惯量中心频率为最大惯量中心频率约束值以及时间取安控动作时间时,电力系统的惯量为最小惯量;
根据惯量中心频率表达式、负荷频率调节系数、安控动作时间、第一频率约束值以及第一最大扰动功率,确定适用于无显著频率空间分布的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惯量中心频率表达式、第一频率约束值、第一最大扰动功率、负荷频率调节系数以及安控动作时间,确定适用于考虑频率空间分布和负荷电压特性的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包括:
将扰动点所在子区域与电力系统的惯量中心所在子区域分别等值为两台机;
根据惯量响应阶段扰动功率分配机理,确定扰动点附近的频率变化率和惯量中心的频率变化率之间的关联关系;
考虑静态负荷电压特性对电力系统不平衡功率的影响,确定施加在电力系统惯量上的不平衡功率;
根据惯量中心频率表达式、负荷频率调节系数、安控动作时间、第一频率约束值、第一最大扰动功率、惯量中心频率与扰动点频率关联关系以及负荷电压特性,确定在不忽略负荷频率调节作用时,适用于考虑频率空间分布和负荷电压特性的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
根据惯量中心频率表达式、负荷频率调节系数、安控动作时间、第一频率约束值、第一最大扰动功率、惯量中心频率与扰动点频率关联关系以及负荷电压特性,确定在忽略负荷频率调节作用时,适用于考虑频率空间分布和负荷电压特性的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简化模型的表达式为:
Figure 523622DEST_PATH_IMAGE004
式中,H为系统惯性常数,∆f coi为惯量中心频率,∆P d为扰动功率,D为负荷频率调节系数,除H为有名值外,其余均为标幺值;
电力系统的惯量中心频率表达式为:
Figure 939691DEST_PATH_IMAGE005
式中,H为系统惯性常数,∆f coi为惯量中心频率,∆P d为扰动功率,D为负荷频率调节系数,除H为有名值外,其余均为标幺值;
适用于无显著频率空间分布的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458528DEST_PATH_IMAGE006
式中,∆f coi_max为惯量中心最大频率偏差约束值,D为负荷频率调节系数,∆P max为电力系统可能发生的最大扰动功率,t c为安控动作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扰动点附近的频率变化率和惯量中心的频率变化率之间的关联关系的表达式为:
Figure 996956DEST_PATH_IMAGE007
式中,∆P kE k分别为扰动点所在子区域机组分担功率与惯量,∆P coiE coi分别为惯量中心机组分担功率与惯量,α为量化系数,X kX coi分别为扰动点与相应区域联络线的等效电抗,∆f k_max、∆f max分别为频率偏差约束值和惯量中心频率约束值;
考虑静态负荷电压特性对电力系统不平衡功率的影响的表达式为:
Figure 601244DEST_PATH_IMAGE008
式中,∆P load(U) 为负荷功率改变量;P load为负荷功率;
Figure 821004DEST_PATH_IMAGE009
为恒阻抗负荷比例、
Figure 397610DEST_PATH_IMAGE010
为恒电流负荷比例;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1
为电压变化量;
Figure 179709DEST_PATH_IMAGE012
为恒功率负荷比例,且满足
Figure 5714DEST_PATH_IMAGE013
,则电力系统的不平衡功率为
Figure 842214DEST_PATH_IMAGE014
在不忽略负荷频率调节作用时,适用于考虑频率空间分布和负荷电压特性的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335643DEST_PATH_IMAGE015
式中,∆P load(U)为负荷功率改变量,D为负荷频率调节系数,∆P max为电力系统可能发生的最大扰动功率,∆f k_max为频率偏差约束值,α为频率空间分布量化系数,t c为安控动作时间;
在忽略负荷频率调节作用时,适用于考虑频率空间分布和负荷电压特性的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153558DEST_PATH_IMAGE016
式中,∆P load(U) 为负荷功率改变量,∆P max为电力系统可能发生的最大扰动功率,∆f k_max为频率偏差约束值,α为频率空间分布量化系数,t c为安控动作时间。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并且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时,确定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包括:
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并且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时,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二频率约束值和电力系统可能发生的第二最大扰动功率;
根据预先建立的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模型,确定电力系统的频率最低点偏差的表达式;
根据频率最低点偏差的表达式,计算频率最低点偏差为预设频率值时的新能源接入比例;
根据电力系统的系统惯性常数和计算的新能源接入比例,确定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电力系统的频率最低点偏差的表达式为:
Figure 670121DEST_PATH_IMAGE017
式中,∆P max为系统可能发生的最大扰动功率,D为负荷频率调节系数,R为无新能源接入时的系统一次调频调差系数,k为新能源接入比例,H为无新能源接入时的系统惯量,T为系统一次调频响应时间,
Figure 966104DEST_PATH_IMAGE018
Figure 573760DEST_PATH_IMAGE019
Figure 890472DEST_PATH_IMAGE020
Figure 691069DEST_PATH_IMAGE021
Figure 56322DEST_PATH_IMAGE022
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的计算公式为:H min=H(1-k),式中H为无新能源接入时的系统惯量,k为新能源接入比例。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并且电力系统既是送端电网又是受端电网时,确定电力系统既是送端电网又是受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包括:
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并且电力系统既是送端电网又是受端电网时,分别确定电力系统是送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和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
将电力系统是送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和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中的较大值确定为电力系统既是送端电网又是受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同时考虑小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和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时,基于预设的第三评估规则,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三最小惯量,包括:
将电力系统的第一最小惯量和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中的较大值确定为在同时考虑小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和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时电力系统的第三最小惯量。
14.一种考虑频率稳定约束的电力系统最小惯量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最小惯量确定模块,用于在考虑小扰动频率稳定约束时,基于预设的第一评估规则,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一最小惯量;
第二最小惯量确定模块,用于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时,基于预设的第二评估规则,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
第三最小惯量确定模块,用于在同时考虑小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和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时,基于预设的第三评估规则,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三最小惯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最小惯量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在仅考虑火电调频且不考虑负荷频率调节时,将预先建立的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模型进行简化,得到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模型的开环传递函数;
确定随着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后开环传递函数的根轨迹增益的变化表达式;
根据电力系统的系统参数以及根轨迹增益的变化表达式,确定根轨迹增益的临界稳定值;
根据开环传递函数的根轨迹增益和临界稳定值,确定电力系统的第一最小惯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最小惯量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时,判断电力系统的类别,其中电力系统的类别包括电力系统是送端电网、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以及电力系统既是送端电网又是受端电网;
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并且电力系统是送端电网时,确定电力系统是送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
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并且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时,确定电力系统是受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
在考虑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并且电力系统既是送端电网又是受端电网时,确定电力系统既是送端电网又是受端电网时的第二最小惯量。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三最小惯量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将电力系统的第一最小惯量和电力系统的第二最小惯量中的较大值确定为在同时考虑小扰动频率稳定约束和大扰动频率稳定约束时电力系统的第三最小惯量。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13任一所述的方法。
1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所述可执行指令,并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13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111527374.5A 2021-12-15 2021-12-15 考虑频率稳定约束的电力系统最小惯量评估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39223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27374.5A CN113922376B (zh) 2021-12-15 2021-12-15 考虑频率稳定约束的电力系统最小惯量评估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27374.5A CN113922376B (zh) 2021-12-15 2021-12-15 考虑频率稳定约束的电力系统最小惯量评估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22376A true CN113922376A (zh) 2022-01-11
CN113922376B CN113922376B (zh) 2022-02-25

Family

ID=79249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27374.5A Active CN113922376B (zh) 2021-12-15 2021-12-15 考虑频率稳定约束的电力系统最小惯量评估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2237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97918A (zh) * 2022-04-21 2022-06-07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满足频率稳定约束的惯量控制延时的方法及系统
CN115085290A (zh) * 2022-08-22 2022-09-20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最大接入容量的确定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5841012A (zh) * 2022-03-03 2023-03-24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电网可承受的最小惯量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90936A1 (en) * 2016-09-28 2018-03-29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Dynamic frequency control scheme for microgrids using energy storage
CN111342479A (zh) * 2020-03-04 2020-06-26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区分小扰动和大扰动的燃气机组一次调频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US20200389024A1 (en) * 2019-06-05 2020-12-10 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 Control of energy storage to reduce electric power system off-nominal frequency deviations
CN112803486A (zh) * 2021-03-25 2021-05-14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风电并网下考虑动态频率约束的机组组合优化方法
CN113131521A (zh) * 2021-04-07 2021-07-16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虚拟同步机多机并联稳定控制及其惯量匹配方法
CN113381421A (zh) * 2021-08-16 2021-09-10 湖南大学 电力系统等效惯量评估方法、系统、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90936A1 (en) * 2016-09-28 2018-03-29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Dynamic frequency control scheme for microgrids using energy storage
US20200389024A1 (en) * 2019-06-05 2020-12-10 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 Control of energy storage to reduce electric power system off-nominal frequency deviations
CN111342479A (zh) * 2020-03-04 2020-06-26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区分小扰动和大扰动的燃气机组一次调频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803486A (zh) * 2021-03-25 2021-05-14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风电并网下考虑动态频率约束的机组组合优化方法
CN113131521A (zh) * 2021-04-07 2021-07-16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虚拟同步机多机并联稳定控制及其惯量匹配方法
CN113381421A (zh) * 2021-08-16 2021-09-10 湖南大学 电力系统等效惯量评估方法、系统、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AOCAI WANG等: "Power System Inertia Estimation Method Based on Energy Conservation", 《2020 IEEE SUSTAINABLE POWER AND ENERGY CONFERENCE》 *
GUANGLU WU等: "Low-Frequency Converter-Driven Oscillations in Weak Grids: Explanation and Damping Improvement",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
文云峰: "低惯量电力系统频率稳定分析与控制研究综述及展望", 《电力自动化设备》 *
黄俊凯等: "面向小干扰稳定提升的虚拟惯量优化分配模型与方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41012A (zh) * 2022-03-03 2023-03-24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电网可承受的最小惯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15841012B (zh) * 2022-03-03 2023-10-27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电网可承受的最小惯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14597918A (zh) * 2022-04-21 2022-06-07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满足频率稳定约束的惯量控制延时的方法及系统
CN114597918B (zh) * 2022-04-21 2022-11-1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满足频率稳定约束的惯量控制延时的方法及系统
CN115085290A (zh) * 2022-08-22 2022-09-20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最大接入容量的确定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5085290B (zh) * 2022-08-22 2022-10-28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最大接入容量的确定方法、装置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22376B (zh) 2022-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22376B (zh) 考虑频率稳定约束的电力系统最小惯量评估方法及系统
Magdy et al. Renewable power systems dynamic security using a new coordination of frequency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and digital frequency protection
Zhang et al. An adaptative control strategy for interfacing converter of hybrid microgrid based on improved 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Borsche et al. Effects of rotational inertia on power system damping and frequency transients
Liu et al. Coordinated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 of DFIG wind farms with virtual inertia control
CA3100374C (en) Using distributed power electronics-based devices to improve the voltage and frequency stability of distribution systems
US11245261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wind power plant
CN112332459B (zh) 一种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多机系统调差系数优化方法
JP6618659B1 (ja) 電力変換システム及びその管理装置、並びに、分散電源装置
CN112803486A (zh) 一种风电并网下考虑动态频率约束的机组组合优化方法
CN113783232B (zh) 一种监测新能源并网系统的同步安全稳定性的方法和装置
Xiong et al. Specified time consensus control of ESSs for frequency support with DFIG wind turbines
CN110994589B (zh) 电力电子接入电力系统调频能力在线评价方法及系统
Panda et al. A review on robust and adaptive control schemes for microgrid
Verij Kazemi et al. Adaptive frequency control with variable speed wind turbines using data-driven method
JP2006042458A (ja) 周波数制御装置及び系統周波数制御方法
Mohamed et al. Impact of SMES integration on the digital frequency relay operation considering High PV/Wind penetration in micro-grid
Riquelme-Dominguez et al. Improved harmony search algorithm to compute the underfrequency load shedding parameters
CN114696323B (zh) 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频率安全判定方法
Okedu et al. Enhanced dynamic behaviour of grid connected wind farms in load participation and frequency regulation
Zhou et al. Modern PID controller design for load frequency control
CN115276040B (zh) 一种同步电网电力系统一次调频安全裕度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5085290B (zh) 一种新能源最大接入容量的确定方法、装置及介质
Cai et al. Active power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characteristic curve fitting for photovoltaic sources
CN116316540A (zh) 面向电力系统概率稳定性提升的风电虚拟惯量参数优化方法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