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17768A - 光学装置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光学装置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17768A
CN113917768A CN202111208311.3A CN202111208311A CN113917768A CN 113917768 A CN113917768 A CN 113917768A CN 202111208311 A CN202111208311 A CN 202111208311A CN 113917768 A CN113917768 A CN 1139177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lens
heating element
terminal
optic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0831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17768B (zh
Inventor
黄虎钧
叶裕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unny Automotive Op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unny Automotive Op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unny Automotive Op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unny Automotive Op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0831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177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177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77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177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77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5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provision for heating or cooling, e.g. in aircraf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02Details
    • H05B3/03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84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arent or reflecting areas, e.g. for demisting or de-icing windows, mirrors or vehicle windshiel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光学装置及其应用。该光学装置包括:镜筒,具有由不导电材料制成的筒壁和至少一个第一导线通道;至少一个镜片,被安装于所述镜筒;至少一个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被设置于所述镜片并具有至少两个接线端,其中所述第一导线通道延伸至对应的加热元件的所述接线端;以及至少两个导电元件,其中所述导电元件具有以面接触的方式电连接于所述加热元件的接线端的导电接触面,所述至少两个导电元件被固定并用于接入供电装置以使所述供电装置提供电量至所述加热元件以加热所述镜片,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导电元件通过分别注塑导电浆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线通道的方式固化成型。

Description

光学装置及其应用
分案申请声明
本申请是2019年07月31日递交的发明名称为“光学装置及其应用”、申请号为201910699837.2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光学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光学装置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光学装置如车载镜头、光学镜头、光学灯罩等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为了提供汽车驾驶的舒适度和安全度,车载镜头在汽车的前视、后视、环视、内视、侧视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上所需的车载镜头的数量和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对车载镜头的耐候性的要求也更加严苛。
当车辆行驶在连续阴雨、冰霜或者冷热交替的环境下时,车载镜头的近物侧镜片的内外表面极易出现起雾或者结霜等,严重影响车载镜头的光学性能,危害人们的行车安全。
为保证行车安全,目前常用的手段主要是采用在车载镜头的内部设置加热元件的方式来加热蒸发镜片表面附着的水分或者预防起雾或者结霜等。但是,现有车载镜头内部的加热元件主要采用锡焊接的方式进行导线的连接,且加热元件的焊接点面积较大,导致加热元件被通电加热镜片时,焊接点位置的电阻与加热元件其他位置的电阻不一,使得加热元件整体发热不够均匀,从而导致镜片受热不均匀,影响车载镜头的光学性能。
一般情况下,加热元件通常采用加热丝,由于导线的线宽极小,导致在车载镜头的制造工艺中,导线与加热丝之间的焊接面积极小,在导线与加热丝之间进行焊接的难度较大,成品率较低,成本也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光学装置及其应用,其能够避免加热元件与导线之间因焊接等方式连接而引起的加热元件的发热不均匀的问题,使得加热元件能够均匀加热所述光学装置的镜片,即加速驱散镜片表面附着的水分或者预防镜片表面起雾或者结霜等,又保证了所述光学装置的光学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光学装置及其应用,其中导线在镜片的外侧与加热元件的正负接线端间接地导电连接,从而使加热元件的发热温度均匀分布,或者说,加热元件的接线端位置的发热温度与其他位置的发热温度保持均匀,从而使镜片均匀受热。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光学装置及其应用,其能够实现简易组装,降低导线端的连接难度,降低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光学装置及其应用,其中加热元件与导电元件之间的接触电连接的面积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被预设,从而避免了导线与加热丝之间因焊接面积极小而导致焊接难度较大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光学装置及其应用,其能够保证电路的稳定性,防止在加热升温或者光学装置移动时发生松动而影响加热元件发热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光学装置及其应用,其能够实现加热元件的正负接线端能够在镜片的侧壁或底壁与导线间接地导电连接,从而提供多种可行性的制造方案,实现多样化。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光学装置及其应用,其能够提高发热效率,减少热量散失。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光学装置及其应用,其能够通过注塑导电浆的方式,实现塑料模组的导线的布置,无需额外组立导线,使得所述光学装置的组立简单,优化外观,且不会影响光学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光学装置及其应用,其能够实现导线的多角度或者多位置接入,应用性较广,并且降低了所述光学装置的制造难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光学装置及其应用,其结构简单,工艺简单,成本低。
本发明的其它优势和特点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和装置的组合得以实现。
依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能够实现前述目的和其他目的和优势的本发明的一光学装置,其包括:
至少一镜片;
一镜筒,其中所述镜片被安装于所述镜筒;
至少一加热元件;以及
至少二导电元件,其中所述加热元件被设置于所述镜片,其中所述加热元件具有至少二接线端,其中所述至少二导电元件被分别固定于与对应的所述接线端接触电连接的位置,其中所述导电元件具有一导电接触面,其中所述导电接触面以面接触的方式电连接于所述加热元件的所述接线端,其中所述至少二导电元件用于接入一供电装置以使所述供电装置提供电量至所述加热元件以加热所述镜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导电接触面的面积大于等于所述接线端的面积基本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至少二导线,其中所述至少二导线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导电元件电连接,使得所述导电元件通过所述导线接入该供电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导电元件被粘接固定于与对应的所述接线端接触电连接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光学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导电胶,其中所述导电元件的所述导电接触面通过所述导电胶粘接固定于与所述加热元件的所述接线端电接触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导电胶被点胶于所述导电元件的所述导电接触面与所述镜片之间并与所述加热元件的所述接线端电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光学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固定元件,其中所述导电元件被所述固定元件固定保持于与所述加热元件的所述接线端接触电连接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镜筒具有至少一固定腔和至少一导线通道,其中所述固定腔位于所述镜片与所述镜筒的一筒壁之间,其中所述导电元件被安装于所述固定腔并电接触于所述加热元件的所述接线端,其中所述固定元件被安装于所述导电元件与所述筒壁之间并提供作用力将所述导电元件和所述镜片保持相对固定,其中所述导线通道连通所述固定腔并沿所述筒壁向外延伸,以供所述导线自所述导电元件沿所述导线通道向外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加热元件的所述接线端被布置于所述镜片的内表面的周边区域,其中所述固定元件提供作用力将所述导电元件固定保持于所述镜片的内表面的周边区域并与所述接线端电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加热元件的所述接线端被布置于所述镜片的侧表面,其中所述固定元件提供作用力将所述导电元件固定于所述筒壁,其中所述导电元件被延伸至所述镜片的侧表面并与所述接线端电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导电元件包括一第一导电元件和一第二导电元件,其中所述固定元件将所述第一导电元件和所述第二导电元件固定于所述筒壁,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元件被延伸至所述镜片的所述侧表面并与所述接线端电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元件和所述第二导电元件之间通过导电胶粘接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元件和所述第二导电元件被实施为相同或者相异的导电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固定元件被实施为一弹性元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光学装置进一步包括一隔热件,其中所述隔热件被以减少所述加热元件热量散失的方式设置于所述镜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隔热件被安装于所述镜片与所述镜筒的一筒壁之间并提供作用力将所述导电元件和所述镜片保持相对固定,其中所述隔热件绝缘并隔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固定元件被以加强连接效果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导电元件与所述隔热件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导电元件与所述加热元件的所述接线端之间的接触面根据所述加热元件的所述接线端的形状和位置进行预设。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导电元件被实施为点状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两个所述接线端位于所述镜片的两侧,其中一个所述导电元件被固定保持于与其中一个所述接线端电接触连接的位置,其中另一所述导电元件被固定保持于与另一个所述接线端电接触连接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两个所述接线端位于所述镜片的同一侧且互不接触,其中一个所述导电元件被固定保持于与其中一个所述接线端电接触连接的位置,其中另一所述导电元件被固定保持于与另一个所述接线端电接触连接的位置,其中两个所述导电元件互不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两所述导电元件均被实施为弧形结构且互不接触,其中一个所述导电元件沿所述镜片的周边的一侧延伸并与所述加热元件的其中一个所述接线端电接触连接,其中另一个所述导电元件沿所述镜片的周边的另一侧延伸并与所述加热元件的另一个所述接线端电接触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所述导电元件被实施为点状结构,另一所述导电元件被实施为弧形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加热元件的各所述接线端被预留与对应的所述导电元件电接触连接,其中所述加热元件的其余部分进行绝缘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镜筒具有一筒壁,其中所述筒壁由不导电材料制成,其中所述筒壁具有至少二互不相通的导线通道,其中所述至少二导线通道分别被延伸至对应的所述加热元件的所述接线端,其中所述至少二导电元件通过分别注塑导电浆于所述至少二导线通道的方式固化成型,以使所述至少二导电元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接线端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加热元件的所述接线端位于所述镜片的侧表面,其中所述导线通道被延伸至所述镜片的侧表面,其中所述导电元件的所述导电接触面在所述镜片的侧表面的位置与所述接线端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加热元件的所述接线端位于所述镜片的内表面的周边区域,其中所述导线通道被延伸至所述镜片的内表面的周边区域,其中所述导电接触面在所述镜片的内表面的周边区域的位置与所述接线端电连接。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布置至少一加热元件于至少一镜片,其中所述加热元件具有二接线端;
B、安装所述镜片于一镜筒;以及
C、固定保持至少二导电元件于分别与相应的所述加热元件的所述接线端电接触的位置,其中所述导电元件具有一导电接触面,其中所述导电接触面以面接触的方式电连接于所述加热元件的所述接线端,其中所述至少二导电元件用于接入一供电装置以使所述供电装置提供电量至所述加热元件以加热所述镜片,其中步骤A和步骤B能够互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步骤C中,通过一导电胶粘接固定所述导电元件于与所述加热元件的所述接线端电接触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导电胶被点胶于所述导电元件的所述导电接触面与所述镜片之间并与所述加热元件的所述接线端电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步骤C中,通过至少一固定元件固定保持所述导电元件于与所述接线端电接触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步骤C中,其中所述加热元件的所述接线端被布置于所述镜片的内表面的周边区域,其中所述固定元件提供作用力将所述导电元件固定保持于所述镜片的内表面的周边区域并与所述接线端电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步骤C中,其中所述加热元件的所述接线端被布置于所述镜片的侧表面,其中所述固定元件提供作用力将所述导电元件固定于所述镜筒的一筒壁,其中所述导电元件被延伸至所述镜片的侧表面并与所述接线端电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步骤C中,进一步包括步骤:通过一导电胶粘接固定所述导电元件于与所述加热元件的所述接线端电接触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一步骤:以减少所述加热元件热量散失的方式设置一隔热件于所述镜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隔热件被安装于所述镜片与所述镜筒的一筒壁之间并提供作用力将所述导电元件和所述镜片保持相对固定,其中所述隔热件绝缘并隔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导电元件与所述加热元件的所述接线端之间的接触面根据所述加热元件的所述接线端的形状和位置进行预设。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加热元件的各所述接线端被预留与对应的所述导电元件电接触连接,其中所述加热元件的其余部分进行绝缘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步骤C中,其中所述镜筒具有一筒壁,其中所述筒壁由不导电材料制成,其中所述筒壁具有至少二互不相通的导线通道,其中所述至少二导电元件分别通过分别注塑导电浆于所述至少二导线通道的方式固化成型。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光学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光学装置的加热元件被布置于镜片和导电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光学装置的导电元件的导电接触面与加热元件的接线端接触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光学装置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4B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光学装置的同时采用导电胶和固定元件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4C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光学装置的第一种变形实施方式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4D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光学装置的第一种变形实施方式的采用导电胶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5A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光学装置的第二种变形实施方式的隔热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5B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光学装置的第二种变形实施方式的固定元件与隔热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5C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光学装置的第二种变形实施方式的隔热件被实施为筒型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5D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光学装置的第二种变形实施方式的隔热件被实施为环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A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光学装置的第三种变形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6B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光学装置的第三种变形实施方式的导电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光学装置的导线从镜筒的侧壁引出的剖面示意图。
图8A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光学装置的点状结构的两导电元件对称位于镜片两侧的平面示意图。
图8B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光学装置的点状结构的两导电元件位于镜片同一侧的平面示意图。
图8C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光学装置的相等的弧形结构的两导电元件位于镜片两侧的平面示意图。
图8D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光学装置的不同弧长的弧形结构两导电元件位于镜片两侧的平面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变形实施例的一光学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变形实施例的所述光学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如图1至图8D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光学装置100,其中所述光学装置100如车载镜头、光学镜头、光学灯罩等,其中所述光学装置100具备主动除雾除霜并预防起雾的功能。也就是说,在所述光学装置100处于在连续阴雨、冰霜或者冷热交替的环境下时,所述光学装置100能够主动除雾除霜以及预防起雾,以确保光学性能的可靠性。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优选地,所述光学装置100包括至少一镜片10、一镜筒20、至少一加热元件30以及至少二导电元件40,其中所述镜片10被安装于所述镜筒20,其中所述加热元件30被设置于所述镜片10,其中所述加热元件30具有至少二接线端31(包括正极接线端和负极接线端),其中所述至少二导电元件40被分别固定于对应的所述至少二接线端31接触电连接的位置。所述至少二导电元件40各自具有一导线连接端41,其中所述至少二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线连接端41用于通过至少二导线50接入一供电装置,以使所述供电装置提供的电量通过所述导线50经所述导电元件40导入所述加热元件30,其中所述加热元件30能够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并加热所述镜片10以加速驱散所述镜片10表面附着的水分,起到除雾或除霜并起到预防起雾的效果。
可选地,所述光学装置100可以被实施为光学保护罩,其中所述光学保护罩具有一透光罩,其中所述透光罩可以由塑料材料、玻璃材料或者水晶材料制成等,其中所述加热元件30被布置于所述透光罩,以加速驱散被附着于所述透光罩的内表面或外表面的水分或者雾或者霜等,具备主动除雾除霜功能,或者预防所述透光罩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形成雾或者霜等。
进一步地,所述镜片10包括位于所述镜筒20近物侧的一第一枚镜片11,其中所述加热元件30被优选实施为一电热丝,如银丝、铜丝、铁铬丝、铬镍等金属或者合金材料,其中电热丝材料也可以为导电胶,导电银浆或导电碳浆等,其中所述加热元件30被布置于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非通光区域102,其中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至少二接线端31被互不重合地布置于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非通光区域102。可选地,所述加热元件30还可以包括一ITO膜,其中所述加热元件30被布置于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通光区域101,其中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至少二接线端31被互不重合地布置于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非通光区域102。
可选地,所述第一枚镜片11基本被实施为从外表面到内表面的形状为凸凹形的结构,也可以被实施为从外表面到内表面的形状为凹凸形结构或者双凹形结构或者双凸形结构等,其中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外表面的周边区域1021、侧表面1022或者内表面的周边区域1023被承靠于所述镜筒20的壁从而形成所述非通光区域102。或者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内表面的周边区域1023被承靠于一隔件如隔圈或者垫圈等,或者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内表面的周边被直接承靠于位于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内侧的相邻镜片的周边区域上,从而形成所述非通光区域102。或者,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外表面的周边区域1021由内压圈固定,其中所述内压圈是螺纹在所述镜筒20内壁,其中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外表面的周边区域1021被承靠于所述内压圈,使得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外表面的周边区域1021为所述非通光区域102。或者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外表面的周边区域1021由外压圈固定,其中所述外压圈是螺纹在所述镜筒20外壁,其中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外表面的周区域边被承靠于所述外压圈,使得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外表面的周边区域1021为所述非通光区域102。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所述非通光区域102选自位于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外表面的周边区域1021、侧表面1022以及内表面的周边区域1023中的其中一个或者多种组合,相应地,其中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被设置于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位置选自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外表面的周边区域1021、侧表面1022以及内表面的周边区域1023中的其中一个或者多种组合。
可以理解的是,其中一个所述导电元件40被电连接于所述加热元件30正极的所述接线端31,并且正极的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线连接端41通过一个所述导线50接入所述供电装置的正极。其中另一所述导电元件40被电连接于所述加热元件30负极的所述接线端31,并且负极的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线连接端41通过另一个所述导线50接入所述供电装置的负极,从而使所述加热元件30的正极和负极的所述接线端31分别对应地通过所述导电元件40和所述导线50接入所述供电装置的正负极,以使所述供电装置能够顺利地为所述加热元件30供电。
也就是说,所述加热元件30与所述导线50之间通过所述导电元件40间接地电连接,其中所述导线50被电连接于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线连接端41,其中所述导电元件40与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电连接。优选地,所述导线50被焊接连接于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线连接端41,其中所述导电元件40与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之间采用接触电连接的方式连接,而无需焊接连接,且所述导线50无需直接连接(如焊接)于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降低了制造工艺的难度。本方案所述的光学装置100的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与其他位置的电阻值能够基本保持一致,从而使所述加热元件30能够均匀发热。换句话说,所述导电元件40作为所述加热元件30与所述导线50之间间接连接的过渡元件,避免了所述加热元件30与所述导线50之间因焊接等方式连接而引起的所述加热元件30的发热不均匀的问题,使得所述加热元件30能够均匀加热所述光学装置100的所述镜片10,即加速驱散所述镜片10表面附着的水分或者预防所述镜片10表面起雾或者结霜等,又保证了所述光学装置100的光学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所述加热元件30的形状结构和所述接线端31的布置位置,所述导电元件40的形状结构能够被适应性调整,其中所述导电元件40的形状结构以所述导电元件40能够被固定并保持于与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相匹配地电连接的位置的方式被预设,同时,所述导电元件40与所述导线50之间连接方式能够实现所述导线50的多角度或者多位置接入,降低工艺难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元件40可由金属材料、合金如铜合金或铝合金材料、复合金属材料、导电填料、碳材料或者高分子导电材料等导电材料制成,其中所述导电元件40可以是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块状、点状、弧状、片状、条状、体状或者不规则形状等等任意组合而成的形状结构,在此不受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导电元件40的导电接触面积明显大于一般导线的接头面积,所述导电元件40与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之间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电连接在一起,而且所述导电元件40具备一定的体积,易于固定,而无需与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进行焊接连接,不仅降低了工艺难度,而且保证了连接可靠性。
如图2和图3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元件40具有一导电接触面401,其中所述导电接触面401以面接触的方式电连接于所述接线端31,其中所述导电接触面401具备一定的面积,其中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如焊盘,其中所述导电接触面401与所述接线端31恰好能够相匹配地接触连接。可选地,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也可以被实施为点状结构,其中所述导电接触面401与所述接线端31以点面接触的方式电连接,其中所述导电接触面401可以被实施为与所述第一枚镜片11面面接触。相较于传统的导线直接被焊接于加热元件的方式,本发明的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电接触面401明显大于导线的横截面,其中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电接触面401与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之间具备一定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电接触面401与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制造工艺中,所述导电接触面401以面接触的方式电连接于所述接线端31,提高了所述加热元件40与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之间的连接准确性,降低了安装难度,提高了产品良率。而且,所述导电接触面401与所述接线端31之间不会形成较大面积的焊接点如锡焊接点,从而保证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的位置的电阻不会明显增大,从而保证所述加热元件30的发热均匀性。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电接触面401的形状大小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被预设,使得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电接触面401与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之间的接触电连接的面积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被预设,从而避免了传统的导线与加热丝之间因焊接面积极小而导致焊接难度较大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
可选地,所述导电元件40通过一导电胶60粘接固定于与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电接触的位置,使得所述导电元件40与位于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所述加热元件30保持相对固定,且具备导电的可靠性,实现了简易组装,降低了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的连接成本。换句话说,所述导电胶60被点胶于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电接触面401与位于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之间,或者所述导电胶60被点胶于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电接触面401与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表面之间并与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电接触连接,使得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电接触面401与位于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所述加热元件30之间形成一层导电胶层,其中所述导电胶40是一种固化或者干燥后具有一定导电性的胶粘剂,其中所述导电胶可以为银系导电胶、金系导电胶、铜系导电胶和炭系导电胶等,在此不受限制。
如图4A所示,可选地,所述光学装置10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固定元件70,其中所述导电元件40被所述固定元件70固定保持于与位于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接触电连接的位置,使得所述导电元件40与位于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所述加热元件30保持相对固定,且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电接触面401恰好被保持接触于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优选地,所述固定元件70被实施为一弹性元件如弹簧、波簧或者弹性圈等,所述固定元件70可由导电材料或者不导电材料制成,其中所述固定元件70利用弹性将所述导电元件40紧贴于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具体地,所述固定元件70被具备一定弹力地设置于所述镜筒20的壁与所述导电元件40之间,其中所述固定元件70的一端被设置于所述镜筒20的壁,其中所述固定元件70的另一端被设置于所述导电元件40,其中所述固定元件70产生的弹力将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电接触面401紧贴于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并且与所述第一枚镜片11保持相对固定,从而保证电路的稳定性,防止在加热升温或者所述光学装置100移动时发生松动而影响所述加热元件30发热效率。
如图4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地加强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电接触面401与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所述导电元件40被所述固定元件70固定保持于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接触电连接的位置,同时,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电接触面401与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之间通过所述导电胶60粘接连接,从而进一步地起到在高温下防止所述导电元件40与位于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所述加热元件30之间发生松动进而影响所述加热元件30发热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被设置于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内表面的周边区域1023(位于所述非通光区域102),其中所述镜筒20具有至少一固定腔201和至少一导线通道202,其中所述固定腔201位于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内表面的周边区域1023与所述镜筒20的筒壁21之间,其中所述导线通道202连通所述固定腔210并沿所述筒壁21的内部延伸至所述筒壁21的底部211。所述导电元件40被安装于所述固定腔201并且所述导电接触面401贴着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其中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电接触面401与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之间被点上所述导电胶60粘接连接,其中所述固定元件70被安装于所述固定腔201并位于所述导电元件40与所述筒壁21之间,其中所述固定元件70提供将所述导电元件40保持固定于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的作用力。可选地,所述固定元件70被安装于所述固定腔201并位于所述导电元件40、所述筒壁21以及所述第一枚镜片11之间,并提供所述作用力。也就是说,所述固定元件70提供的所述作用力将所述导电元件40固定保持于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内表面的周边区域1023并恰好与所述接线端31电接触,从而防止发生松动。所述导线50自所述固定腔201内的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线接线端41沿所述导线通道202延伸至所述筒壁21的底部211,并与所述供电装置相连接,从而实现供电合理性。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元件70被实施为一弹性元件,其中所述固定元件70的一端被安装于所述导电元件40,另一端被安装于所述筒壁21或者被安装于位于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内侧相邻的镜片上,其中所述固定元件70提供一定的弹力将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电接触面401固定保持于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或者说,所述固定元件70在所述导电元件40与所述筒壁21之间是处于压缩状态的,从而使所述固定元件70能够始终提供弹力作用于所述固定元件70,从而将所述固定元件70能够始终保持于与所述导电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电接触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导电元件40与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之间可以无需设置所述导电胶60,仅由所述固定元件70也能够将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电接触面401固定保持于与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始终电接触的位置,也可以实现导电可靠性,防止在加热升温或者所述光学装置100移动时发生松动而影响所述加热元件30发热效率。
可选地,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电接触面401与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之间可以仅由所述导电胶60粘接连接,而无需设置所述固定元件70,也可以实现导电可靠性,防止在加热升温或者所述光学装置100移动时发生松动而影响所述加热元件30发热效率。
如图4C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第一种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被设置于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侧表面1022,其中所述导电元件40包括一第一导电元件42和一第二导电元件43,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元件42具有所述导电接触面401,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元件42被固定于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侧表面1022与所述筒壁21之间并且所述导电接触面401与所述接线端31电接触,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元件43被设置于所述固定腔201,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元件42被延伸至所述第二导电元件43并电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导线50自所述第二导电元件43沿所述导线通道202向外延伸。所述固定元件70被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元件43与所述筒壁21之间,其中所述固定元件70提供作用力如弹力将所述第一导电元件42和所述第二导电元件43固定保持于与所述导电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接触电连接的位置。换句话说,所述固定元件70提供弹力将所述第一导电元件42和所述第二导电元件43压在所述固定腔201内的所述筒壁21上,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元件42被延伸至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所述侧表面1022并与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电接触连接。
如图4D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导电元件42与所述第二导电元件43可以被实施为相同或者相异的导电材料,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元件42与所述第二导电元件43相互接触电连接,或者,为保证导电性能,所述第一导电元件42与所述第二导电元件43可以一体连接,或者焊接连接,或者卡接,或者由所述导电胶60粘接连接等等,在此不受限制。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元件42与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也可以由所述导电胶60粘接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元件42与所述第二导电元件43可以被实施为一个整体的导电元件,在此不受限制。
如图5A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第二种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装置100还包括一隔热件80,其中所述隔热件80被以减少所述加热元件30热量损失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枚镜片11,其中所述隔热件80由绝缘隔热材料制成,具备隔热效果且不导电,从而提高所述加热元件30的发热效率,减少热量散失。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被布置于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内表面的周边区域1023,其中所述隔热件80将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电接触面401固定保持于与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电接触的位置,其中所述隔热件80被优选地实施为一圆环结构,其中所述隔热件80被固定保持于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所述非通光区域102的外侧,其中所述隔热件80被安装于所述第一枚镜片11与所述镜筒20的所述筒壁21之间并提供作用力将所述导电元件40和所述第一枚镜片11保持相对固定,其中所述导电元件40被固定保持于所述隔热件80与所述第一枚镜片11之间并与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电接触。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电接触面401与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之间的接触面可以按照实际需求根据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的形状进行预先设计,比如所述导电接触面401的面积基本等于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的面积,以提高导电接触面积,应用范围较广,在此不受限制。
由此可见,在所述第二种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元件40可以仅由所述隔热件80固定保持于与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电接触的位置,同时,所述隔热件80还起到减少所述加热元件30热量散失的效果。
如图5B所示,可选地,在所述第二种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线连接端41与所述导线50可以通过点胶或者焊接方式进行连接,其中所述固定元件70被以加强连接效果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导电元件40与所述隔热件80之间,其中所述固定元件70如弹性元件,其中所述固定元件70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导电元件40和所述隔热件80,其中所述固定元件70提供作用力如弹力将所述导电元件40与所述隔热件80相对固定,从而防止在加热升温或者所述光学装置100移动时发生松动而影响所述加热元件30发热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件80由绝缘材料制成,对于一些金属镜头,例如所述镜筒20的所述筒壁21由金属材料制成,其中所述隔热件80用于阻隔所述导电元件40与所述筒壁21之间通电,以确保电路的可靠性。
如图5D所示,在所述第二种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件80被实施为与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内表面的周边区域1023或者侧表面相贴合的环形结构,其中所述隔热件80被固定于所述第一枚镜片11与所述镜筒20的所述筒壁21之间,其中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电接触面401略微突出于所述隔热件80的贴合表面,以防止在高温下所述导电元件30融化而粘附在所述隔热件80上而引起所述导电元件30断裂,从而确保工艺可靠性。
也就是说,当所述加热元件30被布置于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内表面的周边区域1023时,所述隔热件80被贴合于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内表面的周边区域1023,从而尽可能地覆盖所述加热元件30以降低热量的散失,其中各所述导电元件40被相互分离地布置于所述隔热件80的局部位置,其中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电接触面401恰好接触连接于对应的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当所述加热元件30被布置于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侧表面1022时,所述隔热件80被贴合于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侧表面1022,并尽可能地覆盖所述加热元件30以降低热量损失,其中各所述导电元件40被相互分离地布置于所述隔热件80的局部位置,其中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电接触面401恰好接触连接于对应的所述加热元件的所述接线端31。
如图5C所示,可选地,所述隔热件80被实施为包裹于所述导电元件40的外侧的筒型结构,其中所述导电元件40用于降低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电接触面401与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之间的连接处的热量散失。可选地,所述导电元件40的前端具有一弹性体402,其中所述弹性体402形成所述导电接触面401,其中所述弹性体402如弹簧针,以增强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电接触面401与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之间的导电可靠性,其中所述导线50与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线连接端41之间由所述导电胶60粘接固定。
在所述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电接触面401略微突出于所述隔热件80的表面,以防止在高温下所述导电元件30融化而粘附在所述隔热件80上而引起所述导电元件30断裂。所述隔热件80由绝缘材料制成,以阻隔所述导电元件40与所述筒壁21之间通电,从而确保电路的可靠性。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导线连接端41的面积可以与所述导线50的横截面基本一致,且小于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电接触面401的面积。换句话说,所述导线连接端41与所述导线50之间的接触面积小于所述导电接触面401与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之间的接触面积。可选地,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线连接端41可以被一体连接于所述导线50,使得所述导电元件40与所述导线50形成一个整体的导电体。
值得一提的是,在制造工艺中,工作人员可以提前将所述导线50与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线连接端41焊接在一起,然后将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电接触面401对准并连接于被安装于所述镜片10的对应的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从而降低了安装难度,提高了产品良率。
如图6A和6B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第三种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元件30被布置于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内表面的周边区域1023,其中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被延伸于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所述侧表面1022,其中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第一导电元件42被设置于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所述侧表面1022与所述筒壁21之间并且所述导电接触面积401与所述接线端31电接触,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元件43被固定保持于所述固定腔201,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元件42与所述第二导电元件43一体连接呈一L型结构。所述隔热件80被以减少热量损失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加热元件30的外侧,从而减少所述加热元件30的热量散失。进一步地,所述隔热件80被安装于所述第二导电元件43与所述加热元件30之间,并将所述第二导电元件43固定保持于所述固定腔201内,从而防止在加热升温或者所述光学装置100移动时发生松动而影响所述加热元件30发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导线通道202自所述固定腔201沿所述筒壁21的内部延伸至所述筒壁21的底部211,使得所述导线50从所述筒壁21的底部211引出并与所述供电装置连接。如图7所示,可选地,所述导线通道202自所述固定腔201向所述筒壁21的侧壁的外侧引出,使得所述导线50从所述筒壁21的侧部212引出并与所述供电装置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导线通道202可以被实施为一个,其中正极的所述导线50和负极的所述导线50均沿所述导线通道202向外延伸。可选地,所述导线通道202可以被实施为两个,其中两个所述导线通道202可以被优选地对称地设置于所述镜筒20的所述筒壁21的两侧,其中正极的所述导线50沿其中一个所述导线通道202向外延伸,其中负极的所述导线50沿另一个所述导线通道202向外延伸,当然,两个所述导线通道202也可以无需对称设置,在此不受限制。
如图8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元件30的两个所述接线端31被对称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所述非通光区域102的两侧,其中一个所述导电元件40被固定保持于与其中一个所述接线端31电接触连接的位置,其中另一所述导电元件40被固定保持于与另一个所述接线端31电接触连接的位置,其中两个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电接触面401均被实施为点状面结构,其中所述导电接触面401的面积与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的面积基本匹配一致。
如图8B所示,可选地,所述加热元件30的两个所述接线端31被互相分离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所述非通光区域102的同一侧,其中一个所述导电元件40被固定保持于与其中一个所述接线端31电接触连接的位置,其中另一所述导电元件40被固定保持于与另一个所述接线端31电接触连接的位置,其中两个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电接触面401均被实施为点状面结构,且互不接触。
如图8C所示,可选地,两个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电接触面401均被实施为弧形面结构,且互不接触,其中一个所述导电元件40沿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周边的一侧延伸并与所述加热元件30的其中一个所述接线端31电接触连接,其中另一个所述导电元件40沿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周边的另一侧延伸并与所述加热元件30的另一个所述接线端31电接触连接。如图8D所示,可以理解的是,两个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电接触面401的弧形长度在互不接触的情况下可以分别被任意预设,但并未超出所述镜片10的所述非通光区域102,其中所述导电接触面401的面积可以大于等于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的面积,从而使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电接触面401与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之间的接触面可以按照实际需求根据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的形状和位置进行预先设计,应用范围较广。
可选地,其中一个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电接触面401被实施为点状面结构,另一个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电接触面401被实施为弧形面结构,在此不受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元件30的各所述接线端31被预留与对应地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电接触面401电连接,而所述加热元件30的其余部分进行绝缘处理,如发黑处理,使得所述加热元件30与所述导电元件40的接触面可以被任意设置,从而使所述导电元件40与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接触面可以进行预先设置,或者所述加热元件30的各所述接线端31的结构与所述导电元件40的所述导电接触面401的结构进行匹配设计,从而提高所述加热元件30的发热效率和降低所述光学装置100的制造工艺难度。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提供了所述光学装置100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布置所述加热元件30于所述镜片10;
S02、安装所述镜片10于所述镜筒20;
S03、固定保持所述导电元件40于与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电接触的位置,其中所述导电元件40具有所述导电接触面401,其中所述导电接触面401以面接触的方式电连接于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以及
S04、延伸所述导线50自所述导电元件40沿所述筒壁21的所述导线通道202至所述镜筒20的外侧以供电连接于所述供电装置。
可选地,在所述步骤S03中,所述导电元件40与位于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所述加热元件30通过所述导电胶60粘接保持相对固定。
可选地,在所述步骤S03中,所述导电元件40被所述固定元件70固定保持于与位于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所述加热元件30的所述接线端31接触电连接的位置。
可选地,在所述步骤S03中,其中所述隔热件80被固定保持于所述镜片10的外侧,其中所述隔热件80被安装于所述镜片10与所述镜筒20之间并提供作用力将所述导电元件40和所述镜片10保持相对固定,其中所述隔热件80绝缘并隔热,其中所述导电元件40被固定保持于所述隔热件80与所述镜片10之间并与所述接线端31电接触。
如图9和图10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变形实施例的一光学装置100A,其中所述光学装置100A与本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光学装置100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中所述光学装置100A包括至少一镜片10A、一镜筒20A、至少一加热元件30A以及至少二导电元件40A,其中所述镜筒20A被实施为一塑料镜筒或者由不导电材料制成的镜筒,其中所述镜片10A被安装于所述镜筒20A,其中所述加热元件30A被布置于所述镜片10A的近物侧的一第一枚镜片11A,其中所述加热元件30A具有至少二接线端31A。所述镜筒20A包括一筒壁21A,其中所述筒壁21A由塑料材料或者不导电材料制成,其中所述筒壁21A具有至少二导线通道202A,其中所述至少二导线通道202A互不相通地自所述加热元件20A的所述接线端31A的位置沿所述筒壁21A内部延伸至所述筒壁21A的底部或者侧部的外侧,其中所述至少二导电元件40A通过分别注塑导电浆于所述至少二导线通道202A的方式成型并电连接于对应的所述加热元件20A的所述接线端31A,其中所述导电元件40A在所述筒壁21A的外侧电连接于一供电装置以使所述供电装置为所述加热元件30A供电。也就是说,所述光学装置100A通过注塑导电浆的方式,实现塑料模组的导线的布置,无需额外组立导线,使得所述光学装置100A的组立简单,优化外观,且不会影响光学性能。
换句话说,所述导电元件40A由熔融态或者液态的导电浆固化形成,其中所述导电元件40A不具备传统的导线的外层的塑料皮,其中所述筒壁21A包裹于所述导电元件40A外侧,使得所述筒壁21A和所述导电元件40A整体地形成一类似于导线的结构。在制造工艺中,熔融态或者液态的导电浆被注塑于所述导线通道202A并延伸至所述加热元件30A的所述接线端31A,其中熔融态或者液态的所述导电浆固化后形成与所述接线端31A电连接的所述导电元件40A。相较于传统的光学装置,本实施例的所述导电元件40A并不需要通过焊接工艺固定连接于所述加热元件30A的所述接线端31A,从而避免加热元件与导线之间因焊接等方式连接而引起的加热元件的发热不均匀的问题。
如图9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元件40A具有一导电接触面401A,其中所述导电接触面401A以面接触的方式电连接于所述加热元件30A的所述接线端31A。可选地,所述加热元件30A的所述接线端31A位于所述第一枚镜片11A的侧表面,其中所述导线通道202A被延伸至所述第一枚镜片11A的侧表面,或者说,所述第一枚镜片11A的侧表面被暴露于所述导线通道202A以使所述加热元件30A的所述接线端31A暴露于所述导线通道202A。当所述导电浆被注塑于所述导线通道通道202A时,所述导电浆恰好能够延伸接触于所述加热元件30A的所述接线端31A,以使所述导电浆固化成型后的所述导电元件40A恰好延伸接触于所述接线端31A。如图10所示,可选地,所述加热元件30A的所述接线端31A位于所述第一枚镜片的内表面的周边区域,所述导线通道202A被延伸至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内表面的周边区域,或者所述第一枚镜片11的内表面的周边区域被暴露于所述导线通道202A,其中所述加热元件30A的所述接线端31A被暴露于所述导线通道202A,以使所述导电浆固化成型后的所述导电元件40A恰好延伸接触于所述接线端31A。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加热元件30A的所述接线端31A被暴露与所述导线通道202A的面积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被预设,以使所述导电浆被注塑于所述导线通道202A后形成的所述导电元件40A的所述导电接触面401A与所述接线端31A之间的接触面积根据实际需求被预设。换句话说,所述导电元件40A的所述导电接触面401A的面积形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被预设,其中所述导电接触面401A与所述接线端31A之间的接触面积能够被预设。可选地,所述导电接触面401A的面积与所述接线端31A的面积基本一致。进一步地,所述导线通道202A的宽度和延伸方向能够被预设,或者所述第一枚镜片11A被暴露于所述导线通道202A的面积形状被预设,从而引导熔融态或者液态的所述导电浆固化成型后形成预设形状的所述导电元件40A,其中所述导电元件40A的所述导电接触面401A的面积形状被预设,使得所述导电接触面401A与所述加热元件30A的所述接线端31A之间的接触面积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被预设。可以理解的是,各所述导线通道202A互不连通,使得被注塑成型的各所述导电元件40A不会短路连接,其中各所述导线通道202A分别延伸至所述加热元件30A的对应的所述接线端31A,其中各所述导线40A被注塑成型于所述导线通道202A后,各所述导电元件40A恰好分别电连接于所述加热元件30A的对应的所述接线端31A,保证了电路的合理性。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0)

1.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筒,具有由不导电材料制成的筒壁和至少一个第一导线通道;
至少一个镜片,被安装于所述镜筒;
至少一个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被设置于所述镜片并具有至少两个接线端,其中所述第一导线通道延伸至对应的加热元件的所述接线端;以及
至少两个导电元件,其中所述导电元件具有以面接触的方式电连接于所述加热元件的接线端的导电接触面,所述至少两个导电元件被固定并用于接入供电装置以使所述供电装置提供电量至所述加热元件以加热所述镜片,
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导电元件通过分别注塑导电浆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线通道的方式固化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所述导电接触面的面积大于等于所述接线端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导线,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导线与对应的所述导电元件电连接,使得所述导电元件通过所述导线接入所述供电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所述光学装置进一步包括导电胶,其中所述导电元件的导电接触面通过所述导电胶粘接固定于使所述导电接触面与所述接线端电接触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所述导电胶被点胶于所述导电元件的所述导电接触面与所述镜片之间并与所述加热元件的所述接线端电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所述光学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固定元件,其中所述导电元件被所述固定元件固定保持于与所述加热元件的所述接线端接触电连接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所述镜筒具有至少一个固定腔和至少一个第二导线通道,其中所述固定腔位于所述镜片与所述筒壁之间,其中所述固定元件被安装于所述导电元件与所述筒壁之间并提供作用力将所述导电元件和所述镜片保持相对固定,其中所述第二导线通道连通所述固定腔并沿所述筒壁向外延伸,以供所述导线自对应的所述导电元件沿所述第二导线通道向外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所述加热元件的所述接线端被布置于所述镜片的内表面的周边区域,其中所述固定元件提供作用力将所述导电元件固定保持于所述镜片的内表面的周边区域并与所述接线端电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装置,其中所述加热元件的接线端被布置于所述镜片的侧表面,其中所述固定元件提供作用力将所述导电元件固定于所述筒壁,其中所述导电元件的所述导电接触面被延伸至所述镜片的侧表面并与所述接线端电接触。
10.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布置至少一个加热元件于至少一个镜片,其中所述加热元件具有两个接线端;
步骤B、安装所述镜片于镜筒,其中所述镜筒具有由不导电材料制成的筒壁和至少一个第一导线通道;以及
步骤C、分别固定保持至少两个导电元件于使所述导电元件与相应的加热元件的所述接线端电接触的位置,其中所述导电元件具有以面接触的方式电连接于所述加热元件的接线端的导电接触面,所述至少两个导电元件用于接入供电装置以使所述供电装置提供电量至所述加热元件以加热所述镜片,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导电元件通过分别注塑导电浆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线通道的方式固化成型,
其中步骤A和步骤B的顺序能够互换。
CN202111208311.3A 2019-07-31 2019-07-31 光学装置及其应用 Active CN1139177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08311.3A CN113917768B (zh) 2019-07-31 2019-07-31 光学装置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08311.3A CN113917768B (zh) 2019-07-31 2019-07-31 光学装置及其应用
CN201910699837.2A CN112198744B (zh) 2019-07-31 2019-07-31 光学装置及其应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99837.2A Division CN112198744B (zh) 2019-06-17 2019-07-31 光学装置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17768A true CN113917768A (zh) 2022-01-11
CN113917768B CN113917768B (zh) 2023-04-07

Family

ID=7400477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99837.2A Active CN112198744B (zh) 2019-06-17 2019-07-31 光学装置及其应用
CN202111208311.3A Active CN113917768B (zh) 2019-07-31 2019-07-31 光学装置及其应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99837.2A Active CN112198744B (zh) 2019-06-17 2019-07-31 光学装置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21987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83766A (zh) * 2019-12-31 2020-11-24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成像模组
US11927747B2 (en) 2019-12-31 2024-03-12 Jiangxi Lianchuang Electronic Co., Ltd. Camera module, vehicle camera and monitoring system
CN113126395A (zh) * 2021-04-08 2021-07-16 深圳市豪恩汽车电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除雾镜头
TWI786676B (zh) * 2021-06-11 2022-12-11 紘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
CN114460794A (zh) * 2022-04-12 2022-05-10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除雾镜头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59378A1 (de) * 2002-05-04 2003-11-05 SWS Gesellschaft für Glasbaubeschläge mbH Vorrichtung für eine lösbare Befestigung von dickwandigen Mehrschicht-Glasplatten, insbesondere elektrischen Glasheizkörpern
US20040016738A1 (en) * 2002-07-24 2004-01-29 Bartrug Bruce A. Edge sealing of a laminated transparency
US20040071983A1 (en) * 1998-05-28 2004-04-15 Isoclima S.P.A. Heated mirror, particularly for vehicle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t
CN101077036A (zh) * 2004-10-15 2007-11-21 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具有电阻加热涂层的透明玻璃窗
CN201629851U (zh) * 2009-12-14 2010-11-10 林一峰 加热装置
US20170041987A1 (en) * 2014-04-24 2017-02-09 Saint-Gobain Glass France Pane with an illuminated switch surface and a heating function
US20180131879A1 (en) * 2016-11-08 2018-05-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Infrared camera
CN108136803A (zh) * 2015-11-13 2018-06-08 埃克阿泰克有限责任公司 导电浆料及印刷其的方法
WO2018147696A1 (ko) * 2017-02-13 2018-08-1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및 자동차
US20180252990A1 (en) * 2017-03-06 2018-09-06 SMR Patents S.à.r.l. Heating device for a camera lens
WO2018214030A1 (zh) * 2017-05-23 2018-11-29 深圳市大疆灵眸科技有限公司 相机、云台组件及无人机
CN208623771U (zh) * 2018-08-14 2019-03-19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9505A (zh) * 2006-10-27 2008-04-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107690594B (zh) * 2015-06-03 2020-12-04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镜筒和包括该透镜镜筒的相机模块
KR102524129B1 (ko) * 2016-02-15 2023-04-2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용 히팅 장치 및 이를 갖는 카메라 모듈
KR101851146B1 (ko) * 2016-09-21 2018-04-2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카메라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71983A1 (en) * 1998-05-28 2004-04-15 Isoclima S.P.A. Heated mirror, particularly for vehicle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t
EP1359378A1 (de) * 2002-05-04 2003-11-05 SWS Gesellschaft für Glasbaubeschläge mbH Vorrichtung für eine lösbare Befestigung von dickwandigen Mehrschicht-Glasplatten, insbesondere elektrischen Glasheizkörpern
US20040016738A1 (en) * 2002-07-24 2004-01-29 Bartrug Bruce A. Edge sealing of a laminated transparency
CN101077036A (zh) * 2004-10-15 2007-11-21 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具有电阻加热涂层的透明玻璃窗
CN201629851U (zh) * 2009-12-14 2010-11-10 林一峰 加热装置
US20170041987A1 (en) * 2014-04-24 2017-02-09 Saint-Gobain Glass France Pane with an illuminated switch surface and a heating function
CN108136803A (zh) * 2015-11-13 2018-06-08 埃克阿泰克有限责任公司 导电浆料及印刷其的方法
US20180131879A1 (en) * 2016-11-08 2018-05-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Infrared camera
WO2018147696A1 (ko) * 2017-02-13 2018-08-1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및 자동차
US20180252990A1 (en) * 2017-03-06 2018-09-06 SMR Patents S.à.r.l. Heating device for a camera lens
WO2018214030A1 (zh) * 2017-05-23 2018-11-29 深圳市大疆灵眸科技有限公司 相机、云台组件及无人机
CN208623771U (zh) * 2018-08-14 2019-03-19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98744B (zh) 2021-10-22
CN112198744A (zh) 2021-01-08
CN113917768B (zh)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98744B (zh) 光学装置及其应用
US6875962B2 (en) Electric heating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JP5401462B2 (ja) 電気接続エレメントおよびそのようなエレメントを備えるディスク
KR101076191B1 (ko) 피티씨 로드 조립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피티씨 히터
US20010030866A1 (en) LED integrated heat sink
US5153449A (en) Heatsink bus for electronic switch
US20150282254A1 (en) Heating device for a vehicular side mirror
CN101483213A (zh) 改善了散热的侧发光led
ES2123527T3 (es) Parabrisas revestido con circuito de calentamiento separado para la zona de reposo del brazo de limpiaparabrisas.
EP2272727A2 (en) Flat wiper blade
CN111679536A (zh) 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US20220357572A1 (en) Optical device and use thereof
CN113316277B (zh) 可加热的车窗组件及车辆
KR20050018831A (ko) Ртс 소자를 이용한 자동차용 히터
US20150171362A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ement and illumination device
CN113905472A (zh) 具有加热装置的镜片以及包括该镜片的镜头
CN210267324U (zh) 一种带保护功能的点烟、取电两用型点烟器结构
CN113395792B (zh) 一种发热且红外增透型结构件、加工方法及其应用
US5130604A (en) Miniature incandescent lamp with curable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adhesive
CN110418445B (zh) 一种ptc发热单管及ptc发热芯体及ptc加热器
CN220894627U (zh) 光学镜头装置
KR20210092480A (ko) Ptc 소자를 사용하는 차량용 히터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219325543U (zh) 用于电池包膜的热熔机构
CN210291792U (zh) 一种后摄闪光灯fpc散热结构
CN220254687U (zh) 一种加热元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