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16880A - 确定成岩流体演化历史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确定成岩流体演化历史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16880A
CN113916880A CN202010581516.5A CN202010581516A CN113916880A CN 113916880 A CN113916880 A CN 113916880A CN 202010581516 A CN202010581516 A CN 202010581516A CN 113916880 A CN113916880 A CN 1139168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ck
fluid
slices
diagenesis
rock sli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8151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16880B (zh
Inventor
罗冰
陈聪
张玺华
汪华
袁海锋
张亚
梁大庆
陈双玲
谢忱
高兆龙
朱联强
杨雨然
张晓丽
林怡
任纪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8151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168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16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68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168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68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62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 G01N21/63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optically excited
    • G01N21/64Fluorescence; Phosphorescence
    • G01N21/645Specially adapted constructive features of fluorimeters
    • G01N21/6456Spatial resolved fluorescence measurements; Imaging
    • G01N21/6458Fluorescence microscop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 G01N23/2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measuring secondary emission from the material
    • G01N23/2206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measurements, at least one measurement being that of secondary emission, e.g. combination of secondary electron [SE] measurement and back-scattered electron [BSE] measuremen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 G01N23/2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measuring secondary emission from the material
    • G01N23/225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measuring secondary emission from the material using electron or ion
    • G01N23/2251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measuring secondary emission from the material using electron or ion using incident electron beams, e.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 G01N23/2254Measuring cathodoluminescen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5/0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6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the ionisation of gases, e.g. aerosol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ic discharges, e.g. emission of cathode
    • G01N27/6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the ionisation of gases, e.g. aerosol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ic discharges, e.g. emission of cathode using heat to ionise a gas
    • G01N27/628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the ionisation of gases, e.g. aerosol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ic discharges, e.g. emission of cathode using heat to ionise a gas and a beam of energy, e.g. laser enhanced ionis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24Earth materia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23/00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 G01N2223/07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secondary emission
    • G01N2223/071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secondary emission combination of measurements, at least 1 secondary emiss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23/00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 G01N2223/07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secondary emission
    • G01N2223/08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secondary emission incident electron beam and measuring cathode luminescence (U.V.)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23/00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 G01N2223/10Different kinds of radiation or particles
    • G01N2223/102Different kinds of radiation or particles beta or electr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23/00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 G01N2223/60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type of materials
    • G01N2223/616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type of materials earth material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Non-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确定成岩流体演化历史的方法,属于石油天然气勘探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在岩石样品的同一位置上磨制类型不同的多种岩石薄片,获取所述多种岩石薄片中每种岩石薄片的成岩期次;选择所述成岩期次不同的多种所述岩石薄片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得到多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信息及流体源;获取所述成岩期次不同的多种所述岩石薄片中所捕获的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基于所述均一温度确定多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活动时间;基于所述成岩期次、所述成岩流体信息及流体源和所述成岩流体活动时间,确定所述岩石样品所体现的成岩流体演化历史。如此,可以简单方便并且极为准确地构建出海相碳酸盐岩成岩流体特征及成岩流体演化历史。

Description

确定成岩流体演化历史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成岩流体演化历史的方法。
背景技术
海相碳酸盐岩蕴藏着全世界50%以上的油气资源,是国内外油气勘探的重要对象。其中,海相碳酸盐岩岩石的主要成分为CaCO3(方解石)和MgCa[CO3]2(白云石)。由于碳酸盐岩岩石为化学沉积岩,因此在地质历史中,其易遭受流体的多期溶蚀,从而会在岩石中形成大量的孔、洞、缝,同时在孔、洞、缝中还会沉淀多期成岩矿物。正确判别多期成岩矿物的形成期次,可以正确高效地鉴定海相碳酸盐岩成岩流体特征及成岩流体演化历史,从而可以正确高效地鉴定出岩石中油气的存储地,进而为油气勘探提供理论基础。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确定成岩流体演化历史的方法,可以解决无法正确高效地鉴定海相碳酸盐岩成岩流体特征及成岩流体演化历史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成岩流体演化历史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岩石样品的同一位置上磨制类型不同的多种岩石薄片,获取所述多种岩石薄片中每种岩石薄片的成岩期次;
选择所述成岩期次不同的多种所述岩石薄片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得到多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信息及流体源;
获取所述成岩期次不同的多种所述岩石薄片中所捕获的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基于所述均一温度确定多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活动时间;
基于所述成岩期次、所述成岩流体信息及流体源和所述成岩流体活动时间,确定所述岩石样品所体现的成岩流体演化历史。
可选地,所述在岩石样品的同一位置上磨制类型不同的多种岩石薄片,包括:制备多种普通岩石薄片、多种阴极发光薄片和多种流体包裹体薄片,将多种所述普通岩石薄片、多种阴极发光薄片和多种所述流体包裹体薄片作为所述类型不同的多种岩石薄片。
可选地,所述获取所述多种岩石薄片中每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期次,包括:
对每种所述岩石薄片进行显微观察,初步厘定每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期次,得到第一厘定结果;
基于所述第一厘定结果,得到每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期次。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厘定结果,得到每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期次,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厘定结果,对每种所述岩石薄片进行阴极发光鉴定,准确厘定多种所述岩石薄片中每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期次,得到第二厘定结果,基于所述第二厘定结果得到每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期次。
可选地,所述选择所述成岩期次不同的多种所述岩石薄片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得到多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信息及流体源,包括:
获取多种所述岩石薄片中所含有的微量元素种类、获取多种所述岩石薄片中所含有的稀土元素种类以及获取多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时代;
基于多种所述岩石薄片中所含有的微量元素种类、多种所述岩石薄片中所含有的稀土元素种类以及多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时代,得到多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信息及流体源。
可选地,所述获取多种所述岩石薄片中所含有的微量元素种类,包括:
对所述成岩期次不同的多种所述岩石薄片进行原位激光微区微量元素分析,得到多种所述岩石薄片中所含有的微量元素种类。
可选地,所述获取多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时代,包括:
对所述成岩期次不同的多种所述岩石薄片进行同位素分析,得到同位素分析结果,根据所述同位素分析结果得到多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时代。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成岩期次不同的多种所述岩石薄片进行同位素分析,得到同位素分析结果,根据所述同位素分析结果得到多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时代,包括:
对所述成岩期次不同的多种所述岩石薄片进行锶同位素分析,得到多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形成时代;
对所述成岩期次不同的多种所述岩石薄片进行氧同位素分析,得到多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的形成温度;
对所述成岩期次不同的多种所述岩石薄片进行碳同位素分析,得到多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的流体源;
基于多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形成时代、多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的形成温度和多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的流体源,得到多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时代。
可选地,所述获取所述成岩期次不同的多种所述岩石薄片中所捕获的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包括:
对所述成岩期次不同的多种所述岩石薄片进行显微观察,得到多种所述岩石薄片中流体包裹体的类型;
基于多种所述岩石薄片中流体包裹体的类型,对多种所述岩石薄片进行测试,得到多种所述岩石薄片中所捕获的包裹体的均一温度。
可选地,所述基于多种所述岩石薄片中流体包裹体的类型,对多种所述岩石薄片进行测试,得到多种所述岩石薄片中所捕获的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包括:
对多种所述岩石薄片中流体包裹体的类型为气液两相包裹体的多种岩石薄片进行测试,得到多种所述岩石薄片中所捕获的包裹体的均一温度。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可以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获取岩石薄片中每种岩石薄片的成岩期次,可以获得不同期次的成岩矿物所代表的流体充注序列;通过获取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信息及流体源,可以确定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所形成的时代;通过获取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的活动时间,可以确定成岩流体的演化过程。如此,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简单方便并且极为准确地构建出海相碳酸盐岩成岩流体特征及成岩流体演化历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成岩流体演化历史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岩石薄片的显微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岩石薄片的阴极发光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岩石薄片的原位激光微区微量元素测试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岩石薄片的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岩石薄片的显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予以说明。
碳酸盐岩在成岩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类型、多期次的成岩作用的改造。一般情况下,碳酸盐岩在刚成岩的时候,碳酸盐岩中的原始孔隙将不再是流体的主要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而成岩作用中所形成的孔、洞和缝等可能将成为流体的主要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因此成岩作用中所形成的孔、洞和缝等对油气储集层的影响更为重要。例如,沉积碳酸盐在经历复杂的成岩作用之后,碳酸盐岩中原有的固体部分和被流体占据的部分可能完全颠倒,即沉积粒屑的位置会全部转变为孔隙,而粒间孔隙则可能部分或全部被填隙物和胶结物占据。因此正确鉴定碳酸盐岩的成岩流体变化及成岩流体演化历史对分析碳酸盐岩中的油气储集是十分必要的。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成岩流体演化历史的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1,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在岩石样品的同一位置上磨制类型不同的多种岩石薄片,获取多种岩石薄片中每种岩石薄片的成岩期次。
需要说明的是,岩石样品指的是在地质表面抽取出的用于进行检测分析的岩石。
需要说明的是,岩石薄片指的是用于观察研究岩石所用的鉴定样品。
需要说明的是,岩石薄片的类型通常是根据其所满足的分析检测手段来进行分类的。例如,当岩石薄片被用来进行宏观分析,则可以称其为普通岩石薄片;当岩石薄片被用来进行阴极发光分析,则可以称其为阴极发光薄片;当岩石薄片被用来进行流体均一温度分析,则可以称其为流体包裹体薄片。
需要说明的是,成岩期次指的是成岩的时间。
值得说明的是,通过获取多种岩石薄片中每种岩石薄片的成岩期次,可以初步确定岩石薄片中成岩矿物的成岩期次和该岩石薄片中成岩矿物所受的成岩作用,从而为后续确定成岩流体演化历史奠定基础。
值得说明的是,在一种岩石薄片上所沉淀的成岩矿物可能是不完整的,也即是所沉淀的成岩矿物往往很难反应更多的或者全部的成岩期次,因此在岩石样品的同一位置上磨制类型不同的多种岩石薄片,可以使得通过这些类型不同的多种岩石薄片所分析出的成岩期次为该岩石样品上同一位置点的成岩期次,从而可以较为准确地获得该岩石样品更多的或者全部的成岩期次。
可选地,步骤101包括:首先制备多种普通岩石薄片、多种阴极发光薄片和多种流体包裹体薄片,并将多种普通岩石薄片、多种阴极发光薄片和多种流体包裹体薄片作为类型不同的岩石薄片。
需要说明的是,在制备岩石薄片时,可以先用放大镜对多种岩石样品进行观察,选出多种岩石样品中具有较大的溶蚀孔、洞或裂缝发育的岩石样品。然后在该岩石样品的同一个位置分别磨制普通岩石薄片、多种阴极发光薄片和流体包裹体薄片。
需要说明的是,普通岩石薄片、多种阴极发光薄片和流体包裹体薄片均为岩石薄片,三者的区别在于流体包裹体薄片的厚度大于普通岩石薄片和阴极发光薄片。例如,普通岩石薄片和阴极发光薄片的厚度可以为0.05~0.07mm(毫米),流体包裹体薄片的可以厚度为0.1~0.15mm。示例地,普通岩石薄片和阴极发光薄片的厚度为0.1mm,流体包裹体薄片的厚度为0.15mm。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普通岩石薄片的厚度较小,因此通过观察普通岩石薄片可以较为清晰地分辨出该岩石薄片的成岩期次。再者后期确定成岩流体的活动时间时,需要确保所测试的样品中含有成岩流体,而厚度较小的普通岩石薄片可能无法满足所需,因此需要制备厚度较大的流体包裹体薄片,以确保测试样品中一定含有流体包裹体。
可选地,步骤101包括:
步骤1011、对每种岩石薄片进行显微观察,初步厘定每种岩石薄片的成岩期次,得到第一厘定结果。
得到岩石薄片后,对岩石薄片进行显微观察,初步厘定每种普通岩石薄片和流体包裹体薄片的成岩期次。需要说明的是,岩石薄片中不同期次的成岩矿物的结晶形状不同,且不同期次的成岩矿物填充在溶蚀孔、洞或裂缝中的时间也不同,因此通过显微观察可以识别出该岩石薄片中溶蚀孔、洞或裂缝中填充的成岩矿物的类型和成岩矿物的填充顺序,得到第一厘定结果。
步骤1012、基于第一厘定结果,得到每种岩石薄片的成岩期次。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成岩作用下所形成的成岩矿物的结晶形状不同,因此通过第一厘定结果中所确定的成岩矿物的结晶形状,可以得到该成岩矿物在成岩时所遭受的成岩作用的类型。
另外,由于成岩矿物填充在溶蚀孔、洞或裂缝中的时间不同,因此通过观察可以找出最贴近溶蚀孔的孔壁、洞壁或裂缝壁的成岩矿物,此时可以确定该成岩矿物的期次为最早期。然后将与该成岩矿物接触的另一种成岩矿物的期次确定为第二期,以此类推。
可选地,步骤1012包括:基于第一厘定结果,对每种岩石薄片进行阴极发光鉴定,准确厘定多种岩石薄片中每种岩石薄片的成岩期次,得到第二厘定结果,基于第二厘定结果得到每种岩石薄片的成岩期次。
需要说明的是,阴极发光指的是矿物表面在电子束的轰击下产生的发光现象。
另外,不同类型的成岩矿物或不同时期形成的成岩矿物一般具有不同的阴极发光结果,因此通过阴极发光结果是否相同可以来判断成岩矿物形成的期次。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厘定结果为技术人员通过显微观察所主观得到的厘定结果,其可能存在着不准确性。因此通过阴极发光鉴定,可以对第一厘定结果进行验证,从而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每种岩石薄片的成岩期次。
具体地,可以在阴极发光显微镜下对每种岩石薄片做阴极发光分析,通过观察每种岩石薄片中所含有的矿物的阴极发光强度和发光颜色,详细划分成岩矿物的成岩期次。
值得说明的是,每种岩石薄片上能够反映成岩期次的成岩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石英等成岩矿物往往以微米尺度的大小居多,通过利用阴极发光技术可以对每种岩石薄片上能够反映成岩期次的成岩矿物进行准确定位,从而可以使得通过阴极发光所获得的测定结果较为准确。
步骤102:选择成岩期次不同的多种岩石薄片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得到多种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信息及流体源。
需要说明的是,地球化学分析主要是用于研究地球和地质体中元素及其同位素的组成,定量地测定元素及其同位素在地球各个部分(如水圈、气圈、生物圈、岩石圈)和地质体中的分布,揭示元素及其同位素的迁移、富集和分散规律的。
需要说明的是,成岩流体指的是成岩期间储存在成岩矿物中的孔隙流体或地下水溶液等。
需要说明的是,成岩流体信息指的即是成岩流体中所含有的元素、同位素等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流体源指的是成岩流体的来源。具体可以通过成岩流体被孔隙所储存的时间来确定其来自的时代,从而可以确定其的来源。
值得说明的是,得到多种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信息及流体源可以确定成岩流体的演化过程,从而为后续识别成岩流体的特征和成岩流体演化历史奠定基础。
可选地,步骤102包括:
步骤1021、获取多种岩石薄片中所含有的微量元素种类。
其中,步骤1021包括:对成岩期次不同的多种岩石薄片进行原位激光微区微量元素分析,得到多种岩石薄片中所含有的微量元素种类。
需要说明的是,原位激光微区微量元素分析指的是利用激光束原位分析在光学显微镜下所选则的微区物质的化学成分。
需要说明的是,进行原位激光微区微量元素分析所用的仪器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预先设置,例如,可以采用安捷伦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型号可以为Agilent 7900)和相干193nm准分子激光剥蚀系统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对成岩期次不同的多种岩石薄片进行原位激光微区微量元素分析可以检测出的微量元素种类可以包括Fe、Mn、Si、Al、Rb、Sr、K、Na、Ti、V、Ni等。
步骤1022、获取多种岩石薄片中所含有的稀土元素种类。
其中,步骤1022包括:对成岩期次不同的多种岩石薄片进行稀土元素实验,得到多种岩石薄片中所含有的稀土元素种类。
需要说明的是,稀土元素实验指的是利用仪器对岩石薄片进行稀土元素分析的实验。
需要说明的是,稀土元素实验中所用的仪器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预先设置,例如,可以采用安捷伦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型号可以为Agilent 7900)和相干193nm准分子激光剥蚀系统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对成岩期次不同的多种岩石薄片进行稀土元素实验可以检测出的稀土元素可以包括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等至少52种元素。
步骤1023、获取多种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时代。
其中,步骤1023包括:对成岩期次不同的多种岩石薄片进行同位素分析,得到同位素分析结果,根据同位素分析结果得到多种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时代。
具体地,对成岩期次不同的多种岩石薄片进行同位素分析,得到同位素分析结果,根据同位素分析结果得到多种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时代,包括:对成岩期次不同的多种岩石薄片进行锶同位素分析,得到多种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形成时代。
需要说明的是,地质学家们已经建立了显生宙以来不同地史时期海水的87Sr/86Sr同位素演化曲线,每种时代海水的87Sr/86Sr同位素比值均可以从该演化曲线上获得。因此,对成岩期次不同的多种岩石薄片进行锶同位素分析,确定成岩期次不同的成岩矿物的87Sr/86Sr比值后,可以通过将该比值与该演化曲线进行对比分析来确定这些成岩期次不同的成岩矿物中所含的成岩流体的形成时代,从而可以对成岩流体的时代及来源进行对比和追踪。
对成岩期次不同的多种所述岩石薄片进行氧同位素分析,得到多种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的形成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氧(δ18O)同位素可以作为地质温度计,可以对不同期次的成岩矿物中的成岩流体的温度进行估算,得到成岩流体的形成温度。
值得说明的是,δ18O越偏负,则说明流体的形成温度越高,从而表明流体被埋藏的时间越久,进而表明流体来自的时代越早。
对成岩期次不同的多种岩石薄片进行碳同位素分析,得到多种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的流体源。
需要说明的是,碳(δ13C)同位素可以追踪流体来源。
值得注意的是,来源不同的流体中所含有的碳(δ13C)同位素的含量不同。通过将流体中碳(δ13C)同位素的值与不同时代流体中碳(δ13C)同位素的值进行对比,可以确定该流体中碳(δ13C)同位素的来源,从而可以确定该流体来自的时代。且当不同的流体中碳(δ13C)同位素的值差异较大时,可以说明这些不同的流体来源不同。
步骤1024、基于多种岩石薄片中所含有的微量元素种类、多种岩石薄片中所含有的稀土元素种类以及多种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时代,得到多种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信息及流体源。
值得说明的是,将锶同位素分析、氧同位素烽分析和碳同位素分析的结果进行结合,可以更好地对成岩流体源进行追踪,从而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时代。
步骤103:获取成岩期次不同的多种岩石薄片中所捕获的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基于均一温度确定多种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活动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流体包裹体指的是在结晶生长时其内会沉淀或捕获地质流体的成岩矿物,其可以准确地反映出矿物结晶沉淀时的物理化学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均一温度一般指的是矿物形成温度的下限,经过压力校正后可以获得近似的矿物形成温度,即流体包裹体捕获流体时的温度。因此,通过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可以确定成岩矿物形成的温度,从而可以区分不同期次的成岩矿物。
可选地,步骤103包括:
步骤1031、对成岩期次不同的多种岩石薄片进行显微观察,得到多种岩石薄片中流体包裹体的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类型的流体包裹体在显微镜下所呈现的结构形状不同,因此通过显微观察可以确定多种岩石薄片中流体包裹体的类型。
步骤1032、基于多种岩石薄片中流体包裹体的类型,对多种岩石薄片进行测试,得到多种岩石薄片中所捕获的包裹体的均一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流体包裹体的类型可以为原生包裹体,次生包裹体,液烃包裹体、气烃包裹体或气液两相包裹体等。
其中,步骤1032包括:对多种岩石薄片中流体包裹体的类型为气液两相包裹体的多种岩石薄片进行测试,得到多种岩石薄片中所捕获的包裹体的均一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只有当流体包裹体的类型为气液两相时,才可以测试出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采用专业仪器对岩石薄片中所含有的流体包裹体进行均一温度的测试。所采用的仪器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预先设置,例如,可以采用型号为LinkamTHMSG600的冷热台对流体包裹体进行均一温度的测试。
其中,测试所用的岩石薄片的长度至少为7μm。
值得注意的是,得到的多种岩石薄片中所捕获的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均为经过压力校正的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均一温度较高,则表明成岩矿物成藏的时间较早,也表明流体包裹体被捕获的时间较早,从而说明成岩流体的活动时间较早。
步骤104:基于成岩期次、成岩流体信息及流体源和成岩流体活动时间,确定岩石样品所体现的成岩流体演化历史
需要说明的是,确定成岩期次、成岩流体信息及流体源和成岩流体活动时间后,可以确定成岩流体的演化过程,从而可以确定成岩流体的演化历史。
值得说明的是,成岩期次、成岩流体信息及流体源和成岩流体活动时间均是通过分析在岩石样品的同一位置上所制得的岩石薄片得到的,因此可以确保所得到的成岩期次、成岩流体信息及流体源和成岩流体活动时间这些测试数据能够配对,从而可以通过成岩期次、成岩流体信息及流体源和成岩流体活动时间来获取不同期次成岩流体所沉淀矿物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建立完整、可信的地质历史过程中的成岩流体的地球化学演化,以利于后期对成岩流体进行解释,使其具有更明确的地质意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岩石薄片中每种岩石薄片的成岩期次,可以获得不同期次的成岩矿物所代表的流体充注序列;通过获取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信息及流体源,可以确定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所形成的时代;通过获取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的活动时间,可以确定成岩流体的演化过程。如此,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简单方便并且极为准确地构建出海相碳酸盐岩成岩流体特征及成岩流体演化历史。
为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通过可选地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取川西南峨边先锋剖面,震旦系灯影组二段,按照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进行分析,步骤如下:
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岩石样品,选出较大的溶蚀孔、洞或裂缝发育的样品,其中,川西南峨边先锋剖面为孔洞发育,并在孔洞中充填多期白云石。然后在同一件岩石样品的同一个位置分别磨制普通岩石薄片和流体包裹体薄片。
步骤2:先在显微镜下对普通岩石薄片进行观察,观察结果如图2所示。
通过图2可以发现,该普通岩石薄片的孔洞中充填了不同形状的白云石,而且这些形状不同的白云石与孔洞的孔壁之间的距离不同,因此可以初步厘定该岩石薄片中充填了多期白云石。
步骤3:在阴极发光显微镜下对普通岩石薄片做阴极发光分析,分析结果如图3和表1所示。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该普通岩石薄片的孔洞中所充填的多期白云石在阴极射线下发出多种不同颜色和强度的光,如不发光、昏暗光、暗红光或亮红光等,从而可以准确厘定该岩石薄片中充填了多期白云石。
步骤4:在步骤2和步骤3的基础上,选择普通岩石薄片中成岩期次不同的成岩矿物开展原位激光微区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实验分析。其中,选取的原位激光微区微量元素测试点的位置如图4所示,图4中共选取了5个测试点,画框部分即为原位激光微区测试范围。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共测定出五期白云石。
表1不同期次白云石微量元素含量
Figure BDA0002553357440000111
Figure BDA0002553357440000121
步骤5:对普通岩石薄片中成岩期次不同的成岩矿物进行87Sr/86Sr同位素分析和原位激光微区碳(δ13C)、氧(δ18O)同位素分析,其中,碳(δ13C)同位素和氧(δ18O)同位素的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
其中,图5左上角的图标即为所选取的测试点的标号,例如,第一个测试点用颜色较深的小菱形表示,其标号为XF27-1-A-1,第二个测试点用颜色较深的正方形表示,其标号为XF27-1-A-2,以此类推,共测试了15个测试点的碳(δ13C)同位素的值和氧(δ18O)同位素的值。
通过图5可以确定这15个测试点中所含有的碳(δ13C)同位素的值和氧(δ18O)同位素的值,之后将每一个测试点的碳(δ13C)同位素的值和氧(δ18O)同位素的值与不同期次成岩矿物所含有的碳(δ13C)同位素的值和氧(δ18O)同位素的值进行对比,即可确定这15个测试点分别所对应的成岩期次,并将成岩期次相同的测试点框起来表示。由于相邻两个期次的成岩矿物之间是在进行演化的,因此相邻两个期次的成岩矿物中所具有的碳(δ13C)同位素的值的范围和氧(δ18O)同位素的值的范围会具有重合区域。
例如,在图5中,可以确定在所测试的普通岩石薄片中位于左下角附图位置处的白云石具有两个期次,这两个期次分别为第四期次和第五期次;在所测试的普通岩石薄片中位于右上角附图位置处的白云石也具有两个期次,这两个期次分别为第一期次和第三期次。
步骤6:在荧光显微镜下(型号LEICA DMLP2500)观察流体包裹体薄片,观察结果如图6所示。在图6中寻找原生的流体包裹体,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1:识别流体包裹体薄片中成岩期次不同的成岩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类型;
步骤6-2:选取含有长度至少达到7μm的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的流体包裹体薄片,利用Linkam THMSG600型冷热台测定该流体包裹体薄片的均一温度。结果发现,该流体包裹体薄片所含有的孔洞中,最晚期充填的白云石中原生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30-140℃。
通过分析以上步骤1~6可知,西南峨边先锋剖面震旦系灯影组二段中的岩石发育出四个期次的白云石胶结充填物。通过步骤1—步骤3分析可知:第一期白云石为纤柱状白云石,阴极发光结果为不发光;第二期白云石为粉晶粒状白云石,阴极发光结果为发昏暗光;第三期白云石为中晶粒状白云石,阴极发光结果为发暗红光;第四期白云石为粗晶粒状白云石,阴极发光结果为发亮红光。通过步骤4和步骤5分析可知,不同期次的白云石中所含有的微量元素、δ13C及δ18O特征有着明显差异;其中,微量元素含量主要反映了成岩流体的性质,从第一期白云石到第四期白云石可以发现,微量元素向着贫Na、K,富Fe、Mn的方向变化的,说明成岩流体的变化为:从富Na、K,贫Fe、Mn的正常海水向贫Na、K的大气淡水再向贫Na、K,富Fe、Mn的地层卤水变化;从第一期白云石到第四期白云石还可以发现,δ18O值一直偏负,说明不同期次白云石的形成温度越来越高;δ13C值差异大,说明不同期次白云石的流体来源不同。通过步骤6分析可知,第一期和第二期白云石中少有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说明前两期白云石的形成时间较早,第三期白云石中原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10~120℃,而第四期白云石中原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0~140℃,再次证明从第一期到第四期白云石,白云石的形成时间越来越晚,形成温度越来越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确定成岩流体演化历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岩石样品的同一位置上磨制类型不同的多种岩石薄片,获取所述多种岩石薄片中每种岩石薄片的成岩期次;
选择所述成岩期次不同的多种所述岩石薄片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得到多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信息及流体源;
获取所述成岩期次不同的多种所述岩石薄片中所捕获的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基于所述均一温度确定多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活动时间;
基于所述成岩期次、所述成岩流体信息及流体源和所述成岩流体活动时间,确定所述岩石样品所体现的成岩流体演化历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岩石样品的同一位置上磨制类型不同的多种岩石薄片,包括:制备多种普通岩石薄片、多种阴极发光薄片和多种流体包裹体薄片,将多种所述普通岩石薄片、多种阴极发光薄片和多种所述流体包裹体薄片作为所述类型不同的多种岩石薄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多种岩石薄片中每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期次,包括:
对每种所述岩石薄片进行显微观察,初步厘定每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期次,得到第一厘定结果;
基于所述第一厘定结果,得到每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期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厘定结果,得到每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期次,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厘定结果,对每种所述岩石薄片进行阴极发光鉴定,准确厘定多种所述岩石薄片中每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期次,得到第二厘定结果,基于所述第二厘定结果得到每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期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所述成岩期次不同的多种所述岩石薄片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得到多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信息及流体源,包括:
获取多种所述岩石薄片中所含有的微量元素种类、获取多种所述岩石薄片中所含有的稀土元素种类以及获取多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时代;
基于多种所述岩石薄片中所含有的微量元素种类、多种所述岩石薄片中所含有的稀土元素种类以及多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时代,得到多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信息及流体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多种所述岩石薄片中所含有的微量元素种类,包括:
对所述成岩期次不同的多种所述岩石薄片进行原位激光微区微量元素分析,得到多种所述岩石薄片中所含有的微量元素种类。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多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时代,包括:
对所述成岩期次不同的多种所述岩石薄片进行同位素分析,得到同位素分析结果,根据所述同位素分析结果得到多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时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成岩期次不同的多种所述岩石薄片进行同位素分析,得到同位素分析结果,根据所述同位素分析结果得到多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时代,包括:
对所述成岩期次不同的多种所述岩石薄片进行锶同位素分析,得到多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形成时代;
对所述成岩期次不同的多种所述岩石薄片进行氧同位素分析,得到多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的形成温度;
对所述成岩期次不同的多种所述岩石薄片进行碳同位素分析,得到多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的流体源;
基于多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形成时代、多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的形成温度和多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的流体源,得到多种所述岩石薄片的成岩流体时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成岩期次不同的多种所述岩石薄片中所捕获的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包括:
对所述成岩期次不同的多种所述岩石薄片进行显微观察,得到多种所述岩石薄片中流体包裹体的类型;
基于多种所述岩石薄片中流体包裹体的类型,对多种所述岩石薄片进行测试,得到多种所述岩石薄片中所捕获的包裹体的均一温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多种所述岩石薄片中流体包裹体的类型,对多种所述岩石薄片进行测试,得到多种所述岩石薄片中所捕获的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包括:
对多种所述岩石薄片中流体包裹体的类型为气液两相包裹体的多种岩石薄片进行测试,得到多种所述岩石薄片中所捕获的包裹体的均一温度。
CN202010581516.5A 2020-06-23 2020-06-23 确定成岩流体演化历史的方法 Active CN1139168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81516.5A CN113916880B (zh) 2020-06-23 2020-06-23 确定成岩流体演化历史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81516.5A CN113916880B (zh) 2020-06-23 2020-06-23 确定成岩流体演化历史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16880A true CN113916880A (zh) 2022-01-11
CN113916880B CN113916880B (zh) 2023-12-26

Family

ID=79231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81516.5A Active CN113916880B (zh) 2020-06-23 2020-06-23 确定成岩流体演化历史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1688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14433A (zh) * 2022-01-21 2022-04-2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氢原子守恒判定储层原油密度的方法和设备
CN115081358A (zh) * 2022-07-22 2022-09-20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确定砂岩铀矿渗出流体的迁移动力和迁移时间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6981A (zh) * 2013-12-05 2014-05-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的岩溶期次判别方法
CN104678454A (zh) * 2015-03-25 2015-06-0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火山岩油气藏成藏时间的确定方法
CN106770278A (zh) * 2016-10-24 2017-05-3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厘定砂岩储层中古成岩流体来源的方法
CN109060928A (zh) * 2018-07-18 2018-12-2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定量判定碳酸盐岩胶结物形成与油气充注时序的方法与装置
CN110806405A (zh) * 2019-10-16 2020-02-1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确定碳酸盐岩储层热液活动年代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6981A (zh) * 2013-12-05 2014-05-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的岩溶期次判别方法
CN104678454A (zh) * 2015-03-25 2015-06-0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火山岩油气藏成藏时间的确定方法
CN106770278A (zh) * 2016-10-24 2017-05-3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厘定砂岩储层中古成岩流体来源的方法
CN109060928A (zh) * 2018-07-18 2018-12-2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定量判定碳酸盐岩胶结物形成与油气充注时序的方法与装置
CN110806405A (zh) * 2019-10-16 2020-02-1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确定碳酸盐岩储层热液活动年代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任梦怡 等: "川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成岩流体来源及演化过程", 《天然气工业》, vol. 40, no. 4, pages 40 - 50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14433A (zh) * 2022-01-21 2022-04-2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氢原子守恒判定储层原油密度的方法和设备
CN115081358A (zh) * 2022-07-22 2022-09-20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确定砂岩铀矿渗出流体的迁移动力和迁移时间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16880B (zh) 2023-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illiken et al. Imaging pores in sedimentary rocks: Foundation of porosity prediction
Ronchi et al. Depositional setting and diagenetic processe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reservoir quality in the late Visean–Bashkirian Kashagan carbonate platform (Pre-Caspian Basin, Kazakhstan)
Marshall et al. Global carbon isotopic events associated with mass extinction and glaciation in the late Ordovician
Robinson Inorganic geochemistry: applications to petroleum geology
Ukar et al. Syn-and postkinematic cement textures in fractured carbonate rocks: Insights from advanced cathodoluminescence imaging
Ullmann et al. Partial diagenetic overprint of Late Jurassic belemnites from New Zeal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preservation potential of δ7Li values in calcite fossils
Jiang et al. Dolomitization of gas reservoirs: the upper Permian Changxing and lower Triassic feixianguan formations, northeast Sichuan Basin, China
Zhang et al. Li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diagenesis of the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Yuanba area, northeastern Sichuan Basin
Yuan et al. Petrography, fluid-inclusion, isotope, and trace-element constraints on the origin of quartz cementation and feldspar dissolution and the associated fluid evolution in arkosic sandstones
Lukoczki et al. Multi-phase dolomitization and recrystallization of Middle Triassic shallow marine–peritidal carbonates from the Mecsek Mts.(SW Hungary), as inferred from petrography, carbon, oxygen, strontium and clumped isotope data
Liu et al. Diagenesis and reservoir quality of deep-lacustrine sandy-debris-flow tight sandstones in Upper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Ordos Basin, China: Implications for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hen et al. Characteristics and petroleum origin of the Carboniferous volcanic rock reservoirs in the Shixi Bulge of Junggar Basin, western China
Milan et al. Complexity of in-situ zircon U–Pb–Hf isotope systematics during arc magma genesis at the roots of a Cretaceous arc, Fiordland, New Zealand
CN109781966B (zh) 一种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成岩古流体温度校正图版的建立方法
Liu et al. Evolution of diagenetic system and its controls on the reservoir quality of pre-salt dolostone: the case of the Lower Ordovician Majiagou Formation in the central Ordos Basin, China
Xiao et al. Reconstructing large‐scale karst paleogeomorphology at the top of the Ordovician in the Ordos Basin, China: Control on natural gas accumulation and paleogeographic implications
CN113916880A (zh) 确定成岩流体演化历史的方法
CN112683984A (zh) 一种深层古岩溶流体的综合判识方法
CN112485239A (zh) 一种与油气成藏相关的古流体综合分析方法
Weibel et al. Carbonate dissolution in Mesozoic sand-and claystones as a response to CO2 exposure at 70 C and 20 MPa
Ingalls et al. Tools for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fluid-mediated and solid-state alteration of carbonates used to reconstruct ancient elevation and environments
Zhang et al. Fluid Inclusion, Isotopic, and Elemental Geochemistry Studies of Cave-Filling Calcite in the Lower–Middle Ordovician Yingshan Formation of Tahe Oilfield, NW China: Implication for Karstification in Non-exposed Limestone
CN114441581B (zh) 一种多期成因致密白云岩的判别分析方法
Zhang et al. Discovery of rare hydrothermal alterations of oligocene Dolomite reservoirs in the Yingxi area, Qaidam, West China
Cao et al. Calcite‐cemented concretions in non‐marine sandstones: An integrated study of outcrop sedimentology, petrography and clumped isotop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