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04465B - 无线充电座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04465B
CN113904465B CN202010639576.8A CN202010639576A CN113904465B CN 113904465 B CN113904465 B CN 113904465B CN 202010639576 A CN202010639576 A CN 202010639576A CN 113904465 B CN113904465 B CN 1139044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harging
connecting piece
bracket
piece
clamp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3957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04465A (zh
Inventor
左州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3957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044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044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44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044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44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5Mechanical details of housing or structure aiming to accommodate the power transfer means, e.g. 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coils, antennas or transducers into e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lding portable devices contain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座,包括支座、第一连接件、浮动件、第二连接件和线圈模组,支座设有抵持部,第一连接件一端连接于支座,浮动件连接于第一连接件的相对的另一端,第二连接件一端连接于浮动件且与第一连接件相对设置,托架连接于第二连接件的相对的另一端,线圈模组设置于浮动件。托架能够相对支座移动以调整托架与抵持部之间的间隔,且托架能够通过第二连接件拉动浮动件,以使线圈模组位于间隔的中心区域。上述无线充电座,终端设备可以放置于抵持部和托架所形成的间隔内,以使无线充电座的线圈模组与终端设备的接收线圈对准,以保证无线充电座的充电效率,且上述无线充电座具备较高的通用性。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充电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座。
背景技术
立式无线充电座可用于为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由于不同尺寸的智能手机的接收线圈位置不同,当无线充电座的发射线圈与终端设备的接收线圈未对准时,充电效率会降低。一款立式无线充电座一般难以适配不同尺寸的终端设备,降低了无线充电座的通用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座,以使无线充电座能够适配多种尺寸的终端设备。
一种无线充电座,包括:
支座,设有抵持部;
第一连接件,一端连接于所述支座;
浮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相对的另一端;
第二连接件,一端连接于所述浮动件且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设置;
托架,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相对的另一端;及
线圈模组,设置于所述浮动件;所述托架能够相对所述支座移动以调整所述托架与所述抵持部之间的间隔,且所述托架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拉动所述浮动件,以使所述线圈模组位于所述间隔的中心区域。
上述无线充电座,终端设备可以放置于抵持部和托架所形成的间隔内并与抵持部和托架相抵持,由于线圈模组设置于浮动件,浮动件能够被托架和第二连接件拉动以使线圈模组位于间隔的中心区域,从而使得无线充电座的线圈模组与终端设备的接收线圈对准,以保证无线充电座的充电效率。由于抵持部和托架所形成的间隔尺寸可以变化,因此上述无线充电座能够适配多种尺寸的终端设备,具备较高的通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弹性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弹性系数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弹性系数相等,所述托架能够相对所述支座移动以拉伸所述第二连接件,且使所述浮动件拉伸所述第一连接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弹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互平行;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互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座包括连接于所述支座的导向柱,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套设于所述导向柱并能够沿所述导向柱伸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动件套设于所述导向柱且能够沿所述导向柱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齿条,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模数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模数相等;所述浮动件包括齿轮,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互平行,且所述齿轮啮合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座包括底座和连接于所述底座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倾斜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抵持部位于所述延伸部的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所述延伸部设有安装空腔和连通于所述安装空腔的滑槽,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浮动件、所述线圈模组均设于所述安装空腔,所述托架凸出于所述延伸部并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托架能够带动所述线圈模组沿所述延伸部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无线充电座包括连接于所述延伸部的第一卡持件和第二卡持件,所述第一卡持件和所述第二卡持件沿所述延伸部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且所述滑槽位于所述第一卡持件和所述第二卡持件之间,所述第一卡持件和所述第一卡持件能够用于夹持终端设备的相对的两侧,以使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中心位于所述第一卡持件和所述第二卡持件的连线的中心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持件和所述第二卡持件均为弹片,且所述第一卡持件的弹性系数和所述第二卡持件的弹性系数相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座包括盖板,所述盖板覆盖所述第一卡持件和所述第二卡持件并与所述延伸部形成容置槽,所述终端设备的抵持于所述托架的一端能够容置于所述容置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无线充电座的一种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无线充电座的另一种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无线充电座放置有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无线充电座拆除部分结构后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无线充电座拆除部分结构后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无线充电座设置有第一卡持件和第二卡持件的示意图;
图7为图2所示无线充电座的拆除盖板后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无线充电座放置有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无线充电座;11、支座;110、底座;120、延伸部;120a、安装空腔;120b、滑槽;120c、容置槽;121、抵持部;12、第一连接件;13、浮动件;14、第二连接件;15、托架;16、线圈模组;17、第一卡持件;18、第二卡持件;19、盖板;20、终端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作为在此使用的“终端设备”指包括但不限于经由以下任意一种或者数种连接方式连接的能够接收和/或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
(1)经由有线线路连接方式,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Telephone Networks,PSTN)、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
(2)经由无线接口方式,如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
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终端设备可以被称为“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电子装置:
(1)卫星电话或蜂窝电话;
(2)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ystem,PCS)终端;
(3)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配备有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接收器的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
(4)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
(5)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等。
参考图1、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无线充电座10能够用于为具备无线充电功能的智能手机进行无线充电,具备无线充电功能的智能手机可以竖向放置于无线充电座10并由无线充电座10夹持,无线充电座10可以接通电源并利用电磁感应为智能手机充电,以提升智能手机充电的便利性。当然,智能手机也可以横向放置于无线充电座10并由无线充电座10夹持,以使无线充电座10能够为横向放置的智能手机并进行无线充电。在这种实施方式中,无线充电座10既能够为智能手机充电,又能够满足用户横屏观看视频或玩游戏等需求,从而可以提升使用的便利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无线充电座10也可用于为平板电脑、掌上游戏机等终端设备20进行无线充电。
参阅图4和图5,无线充电座10包括支座11、第一连接件12、浮动件13、第二连接件14、托架15和线圈模组16。第一连接件12、浮动件13、第二连接件14、托架15及线圈模组16均设于支座11并由支座11起到支撑和限位作用。示例性地,支座11可以包括底座110和连接于底座110的延伸部120,延伸部120倾斜设置于底座110,支座11设有抵持部121,抵持部121位于延伸部120的远离底座110的一端,抵持部121可以为延伸部120的一部分。延伸部120设有安装空腔120a和连通于安装空腔120a的滑槽120b,第一连接件12、第二连接件14、浮动件13、线圈模组16均设于安装空腔120a,托架15凸出于延伸部120并与滑槽120b滑动配合。在用户将终端设备20放置于无线充电座10进行无线充电时,终端设备20可以推动托架15在滑槽120b移动,以改变托架15与抵持部121之间的间隔,并使得托架15和抵持部121之间的间隔能够适配终端设备20的长度或者宽度尺寸。当终端设备20被无线充电座10夹持时,抵持部121抵持终端设备20的一端,托架15抵持终端设备20的相对的另一端,从而使得终端设备20可以可靠地限位于无线充电座10。
继续参阅图4和图5,第一连接件12、浮动件13、第二连接件14及托架15沿延伸部120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第一连接件12的一端连接于延伸部120,例如,第一连接件12的一端可以靠近抵持部121设置。浮动件13连接于第一连接件12的相对的另一端,第二连接件14一端连接于浮动件13且与第一连接件12相对设置,托架15连接于第二连接件14的相对的另一端。线圈模组16设置于浮动件13。在托架15相对支座11移动以调整托架15与抵持部121之间的间隔的过程中,托架15能够通过第二连接件14拉动浮动件13,以使线圈模组16位于托架15与抵持部121所形成的间隔的中心区域。由于终端设备20的接收线圈一般设置于终端设备20的中心区域处,上述结构的无线充电座10可以保证无线充电座10的线圈模组16与终端设备20的接收线圈对准,从而保证无线充电的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4均为弹性件。例如,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4可以均为弹簧。又如,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4可以均为可伸缩的弹片或弹性柱。本申请以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4均为弹簧为例进行说明。第一连接件12的弹性系数与第二连接件14的弹性系数相等,托架15能够在滑槽120b相对支座11移动以拉伸第二连接件14,且使浮动件13拉伸第一连接件12。由于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4的弹性系数相等,在忽略浮动件13与线圈模组16的重力的情况下,当终端设备20抵持托架15以使托架15向底座110方向移动时,第二连接件14的伸长量与第一连接件12的伸长量相等。在托架15相对延伸部120移动以夹持终端设备20的过程中,利用该特性可以使得线圈模组16相对抵持部121的位移与线圈模组16相对托架15的位移相等,从而使得线圈模组16可以保持在托架15与抵持部121所形成的间隔的中心区域。应理解的是,此处的中心区域计入了工程误差,中心区域可理解为:在延伸部120的长度方向上,以抵持部121与托架15的连线中心为圆心,向外拓展预设距离所形成的圆形区域,该预设距离可以参考线圈模组16与终端设备20的接收线圈对准时的误差进行设置。换言之,线圈模组16与接收线圈的对准并不要求两者的中心严格重合,两者的中心可以偏移一定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12的自然长度(未产生伸缩变形时的长度)与第二连接件14的自然长度相等,从而可以使得线圈模组16可以保持在托架15与抵持部121所形成间隔的中心区域。但这种设置不是必须的,例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12的自然长度可以大于第二连接件14的自然长度,调整线圈模组16在浮动件13的位置,也可以使得线圈模组16保持在托架15与抵持部121所形成间隔的中心区域。
进一步,第一连接件12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第二连接件14的长度延伸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以使线圈模组16能够沿延伸部120的长度方向移动。进一步,在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4均为弹性件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2与第二连接件14可以一体成型。以弹性件为弹簧为例,第一连接件12可以为整根弹簧的一部分,第二连接件14为整根弹簧的另一部分,线圈模组16通过浮动件13设置于整根弹簧的中部,在托架15拉动整根弹簧伸长的过程中,弹簧均匀伸长,即可使得线圈模组16保持在托架15与抵持部121所形成间隔的中心区域。
进一步,第一连接件12可以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接件12间隔设置且两个第一连接件12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互平行。第二连接件14同样可以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二连接件14间隔设置且两个第二连接件14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互平行。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4可以关于线圈模组16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地设置于线圈模组16的相对的两侧,即其中一个第一连接件12的长度方向与其中一个第二连接件14的长度方向位于同一直线,另一个第一连接件12的长度方向与另一个第二连接件14的长度方向位于同一直线。这种结构设置可以使得浮动件13的移动较为平稳,防止线圈模组16在移动过程中产生偏斜。当然,第一连接件12可以设置为3个以上,第二连接件14的数量与第一连接件12的数量相等且与第一连接件12的位置一一对应。
进一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无线充电座10包括连接于支座11的导向柱(未图示),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4均套设于导向柱并能够沿导向柱伸缩。导向柱的长度方向与延伸部120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以使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4能够沿延伸部120的长度方向伸缩,并保证线圈模组16的平稳移动。以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4均为弹簧且第一连接件12设置两个、第二连接件14设置两个为例,每一第一连接件12及每一第二连接件14均对应设有导向柱,且第一连接件12套设于导向柱并能够沿导向柱伸缩,第二连接件14套设于导向柱并能够沿导向柱伸缩。
进一步,浮动件13可以套设于导向柱且能够沿导向柱滑动。具体地,浮动件13可以开设滑孔,导向柱穿设于滑孔并与浮动件13滑动配合。在托架15通过第二连接件14拉动线圈模组16移动时,浮动件13沿导向柱滑动,导向柱可以对浮动件13的移动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以使浮动件13的移动更为平稳。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导向柱可以采用其他结构替换。例如,延伸部120可以开设导向槽,第一连接件12、第二连接件14均设于导向槽,且第一连接件12、第二连接件14均能够在导向槽内伸缩,以利用导向槽对第一连接件12、第二连接件14的伸缩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从而使得线圈模组16能够平稳地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件12、第二连接件14可以具有其他结构形式。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4均为齿条,且第一连接件12的模数与第二连接件14的模数相等,浮动件13包括齿轮,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4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互平行,且齿轮啮合于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4之间。以图5所示实施例为例,线圈模组16的左上角弹簧可以替换为齿条,线圈模组16右下角的弹簧可以替换为齿条,齿轮设置于线圈模组16的背面并啮合于两个齿条之间。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线圈模组16的右上角弹簧可以替换为齿条,线圈模组16左下角的弹簧可以替换为齿条,齿轮设置于线圈模组16的背面并啮合于两个齿条之间。
在初始位置即无线充电模组未放置终端设备20时,线圈模组16位于抵持部121和托架15的连线的中心区域即可。在托架15拉动齿条向底座110方向移动时,延伸部120可以在齿轮的轴向对齿轮进行限位,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4则可以在齿轮的径向对齿轮进行限位,以使齿轮保持与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4的啮合状态。由于第一连接件12的模数与第二连接件14的模数相同,当终端设备20抵持托架15以使托架15向底座110方向移动时,第二连接件14的位移与第一连接件12的位移相等。在托架15相对延伸部120移动以夹持终端设备20的过程中,利用该特性同样可以使得线圈模组16相对抵持部121的位移与线圈模组16相对托架15的位移相等,从而使得线圈模组16可以保持在托架15与抵持部121所形成的间隔的中心区域。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线圈模组16相对支座11的移动可以更为平稳,且线圈模组16与浮动件13的重力对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4的影响更小,因此能够更好地实现线圈模组16与终端设备20的接收线圈的对准,并提升无线充电座10的使用寿命。
上述无线充电座10,终端设备20可以放置于抵持部121和托架15所形成的间隔内并与抵持部121和托架15相抵持,由于线圈模组16设置于浮动件13,浮动件13能够被托架15和第二连接件14拉动以使线圈模组16位于间隔的中心区域,从而使得无线充电座10的线圈模组16与终端设备20的接收线圈对准,以保证无线充电座10的充电效率。由于抵持部121和托架15所形成的间隔尺寸可以变化,因此上述无线充电座10能够适配多种尺寸的终端设备20,具备较高的通用性。
参阅图6和图7,无线充电座10还可以包括连接于延伸部120的第一卡持件17和第二卡持件18,第一卡持件17和第二卡持件18沿延伸部120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且滑槽120b位于第一卡持件17和第二卡持件18之间,第一卡持件17和第一卡持件17能够用于夹持终端设备20的相对的两侧,以使终端设备20的宽度中心位于第一卡持件17和第二卡持件18的连线的中心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持件17和第二卡持件18均为弹片,且第一卡持件17和第二卡持件18的弹性系数相等。
结合图8,终端设备20可以竖向插入第一卡持件17和第二卡持件18之间,且在延伸部120的宽度方向,第一卡持件17抵持终端设备20的一侧,第二卡持件18则抵持终端设备20的相对侧,以使终端设备20在无线充电座10可靠限位。由于第一卡持件17和第二卡持件18的弹性系数相等,两者的形变量相等,因此可以使得不同尺寸的终端设备20的宽度中心位于第一卡持件17和第二卡持件18的连线的中心区域,从而使得终端设备20的接收线圈能够与线圈模组16更好地对准,以保证无线充电座10的充电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所引入的“相等”应理解为包含工程误差。例如,第一连接件12的自然长度与第二连接件14的自然长度相等可以理解为两者的基准长度相等,但可以包含尺寸误差。又如,第一连接件12的弹性系数与第二连接件14的弹性系数相等也应该理解为两者的基准数值相等,但可以包含误差。第一卡持件17的弹性系数与第二卡持件18的弹性系数相等可以作类似的解释,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结合图2和图3,支座11可以包括大致呈U形的盖板19,盖板19覆盖第一卡持件17和第二卡持件18并与延伸部120形成容置槽120c,终端设备20抵持于托架15的一端能够容置于容置槽120c。盖板19可以对第一卡持件17和第二卡持件18起到保护作用,且能够提升无线充电座10的外观特性。当然,盖板19不是必须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座,设有抵持部;
第一连接件,一端连接于所述支座;
浮动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
第二连接件,一端连接于所述浮动件的另一端且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设置;
托架,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及
线圈模组,设置于所述浮动件;所述托架能够相对所述支座移动以调整所述托架与所述抵持部之间的间隔,且所述托架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拉动所述浮动件,以使所述线圈模组位于所述间隔的中心区域;
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弹性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弹性系数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弹性系数相等,所述托架能够相对所述支座移动以拉伸所述第二连接件,且使所述浮动件拉伸所述第一连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互平行;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互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座包括连接于所述支座的导向柱,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套设于所述导向柱并能够沿所述导向柱伸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件套设于所述导向柱且能够沿所述导向柱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包括底座和连接于所述底座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倾斜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抵持部位于所述延伸部的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所述延伸部设有安装空腔和连通于所述安装空腔的滑槽,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浮动件、所述线圈模组均设于所述安装空腔,所述托架凸出于所述延伸部并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能够带动所述线圈模组沿所述延伸部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无线充电座包括连接于所述延伸部的第一卡持件和第二卡持件,所述第一卡持件和所述第二卡持件沿所述延伸部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且所述滑槽位于所述第一卡持件和所述第二卡持件之间,所述第一卡持件和所述第一卡持件能够用于夹持终端设备的相对的两侧,以使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中心位于所述第一卡持件和所述第二卡持件的连线的中心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持件和所述第二卡持件均为弹片,且所述第一卡持件的弹性系数和所述第二卡持件的弹性系数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包括盖板,所述盖板覆盖所述第一卡持件和所述第二卡持件并与所述延伸部形成容置槽,所述终端设备的抵持于所述托架的一端能够容置于所述容置槽。
CN202010639576.8A 2020-07-06 2020-07-06 无线充电座 Active CN1139044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39576.8A CN113904465B (zh) 2020-07-06 2020-07-06 无线充电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39576.8A CN113904465B (zh) 2020-07-06 2020-07-06 无线充电座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04465A CN113904465A (zh) 2022-01-07
CN113904465B true CN113904465B (zh) 2024-01-02

Family

ID=79186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39576.8A Active CN113904465B (zh) 2020-07-06 2020-07-06 无线充电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044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2310A (zh) * 2022-01-10 2022-04-15 宁波公牛电器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93967U (ja) * 2014-08-15 2014-10-30 金柱 翁 無線充電ホルダー
KR20160003654U (ko) * 2015-04-13 2016-10-21 (주)하이텍파츠 무선충전 크래들
CN209250712U (zh) * 2019-01-17 2019-08-13 深圳市烁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无线充电位置的手机支架
CN110225171A (zh) * 2019-07-08 2019-09-10 深圳市智高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重力夹紧手机的联动型支架
JP2020072622A (ja) * 2018-11-02 2020-05-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非接触型充電装置及び充電システム
CN210806799U (zh) * 2019-11-21 2020-06-19 深圳市伟博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可调节的无线充电器和移动终端组件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93967U (ja) * 2014-08-15 2014-10-30 金柱 翁 無線充電ホルダー
KR20160003654U (ko) * 2015-04-13 2016-10-21 (주)하이텍파츠 무선충전 크래들
JP2020072622A (ja) * 2018-11-02 2020-05-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非接触型充電装置及び充電システム
CN209250712U (zh) * 2019-01-17 2019-08-13 深圳市烁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调节无线充电位置的手机支架
CN110225171A (zh) * 2019-07-08 2019-09-10 深圳市智高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重力夹紧手机的联动型支架
CN210806799U (zh) * 2019-11-21 2020-06-19 深圳市伟博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可调节的无线充电器和移动终端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04465A (zh) 2022-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64748B (zh) 无触点功率传递装置
US7813775B2 (en) Portable terminal foldable to form a triangular prism
US11489350B2 (en) Cradle for mobile devices with resilient guid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AU2013321441B2 (en) Portable information terminal holding stand and desk telephone
AU2012330182B2 (en) Battery-charging base for mobile information terminals
US7286089B2 (en) Antenna unit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thereof and portable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3904465B (zh) 无线充电座
US20080099969A1 (en) Spring, semi-automatic slid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and sliding-type portab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8243430B2 (en) Cradling device of portable type electronic apparatus
JPH10513614A (ja) 移動電話又は他の電気装置のためのクレードル
CN113891590A (zh) 中框和移动终端
KR100703408B1 (ko) 가로 거치 겸용 세로 거치 유형 충전 거치대
KR200477421Y1 (ko) 휴대 단말기용 접이식 거치대
KR20060019648A (ko) 휴대 단말기의 이축 힌지 장치 및 그의 장착 메카니즘
EP1855449B1 (en) Sliding-type mobile terminal with a pivotable cradle
US20090005134A1 (en) Slider grounding to mitigate unwanted coupling and lossy antenna resonance
US8369104B2 (en) Cradling apparatus for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0324457A (zh) 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US20140247012A1 (en) Holding platform for mobile information terminals, desktop telephone, and fixing method connector for mobile information terminals
CN219227260U (zh) 一种移动电源
CN117498883A (zh) 移动终端
KR100810761B1 (ko) Dmb 수신용 휴대 단말기
KR20110043912A (ko) 락킹 장치가 구비된 이중 슬라이딩 타입 휴대용 통신 장치의 슬라이딩 장치
CN217753492U (zh) 一种车载充电接头
KR101847651B1 (ko) 전자 기기의 거치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