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04408A - 一种智能无线充电器的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无线充电器的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04408A
CN113904408A CN202111178425.8A CN202111178425A CN113904408A CN 113904408 A CN113904408 A CN 113904408A CN 202111178425 A CN202111178425 A CN 202111178425A CN 113904408 A CN113904408 A CN 1139044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equipment
temperature
charging
real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784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纯滨
徐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eader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eader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eader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eader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7842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044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04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44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88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harg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non-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9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harg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non-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provisions for charging different types of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9Overheat or overtemperature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battery or load disconnect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智能无线充电器的控制方法,其属于无线充电领域,其中方法包括获取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至少包括电子设备的温度情况;设定温度阈值;通过比较电子设备的温度值和温度阈值选择充电模式,充电模式包括快速充电模式、智能充电模式和间断性充电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快速充电模块为输出恒定功率进行充电的模式,智能充电模式会根据电子设备的温度值调节输出功率的大小,间断性充电模式为电子设备的温度值无法根据调节输出功率的大小降低时对电子设备进行间断性充电的模式。本申请具有使得电子设备在充电过程中不会出现温度过高的情况,并且能够使得电子设备的电量保持持续上升的状态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无线充电器的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充电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无线充电器的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无需使用充电线即可以进行充电,从而提升了为电子设备充电时的便利性。无线充电技术一般通过无线充电器内部的充电线圈和电子设备内的线圈磁共振实现充电。
目前的无线充电器具有无线充电功能和散热制冷功能,可以使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边视频或玩手机,又可以边充电,解决了手机在充电使用时温度高的问题。
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功率恒定,当充电过程中手机在运行一些大功率程序时,无线充电器的散热制冷功能无法使得手机的温度降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当充电过程中手机在运行一些大功率程序时,无线充电器的散热制冷功能无法使得手机的温度降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无线充电器的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无线充电器的控制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无线充电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所述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至少包括电子设备的温度情况;
设定温度阈值;
通过比较电子设备的温度值和温度阈值选择充电模式,所述充电模式包括快速充电模式、智能充电模式和间断性充电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快速充电模块为输出恒定功率进行充电的模式,所述智能充电模式会根据电子设备的温度值调节输出功率的大小,所述间断性充电模式为电子设备的温度值无法根据调节输出功率的大小降低时对电子设备进行间断性充电的模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检测的电子设备的温度情况选择充电模式,且对电子设备的温度值和温度阈值的比较是实时进行的,电子设备的充电模式根据比较结果进行切换,从而使得电子设备在充电过程中不会出现温度过高的情况,并且能够使得电子设备的电量保持持续上升的状态。
可选的,所述获取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还包括:
获取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剩余电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子设备在充电时用户可能会继续使用电子设备进行其他操作,进行不同的操作电子设备的功耗不同,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充电模式,使得电子设备的电量能够增加且不会出现温度过高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通过比较电子设备的温度值和温度阈值选择充电模式还包括:
设定功耗阈值;
根据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选择充电模式;
当电子设备处于熄屏状态时,采用快速充电模式;
当电子设备处于亮屏无操作状态时,采用快速充电模式;
当电子设备处于亮屏有操作状态且实时功耗大于功耗阈值时,采用智能充电模式或间断性充电模式;
当电子设备处于亮屏有操作状态且实时功耗小于或等于功耗阈值时,采用智能充电模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子设备处于熄屏状态或亮屏无操作状态时电子设备的功耗较小,因此采用快速充电模式能够尽快将电子设备的电量充满,当电子设备有操作状态时结合功耗的大小选择智能充电模式或间断性充电模式,在确保充电量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电子设备的温度情况。
可选的,所述智能充电模式为根据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情况和实时功耗情况控制充电输出功率大小的模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电子设备的实时功耗情况;
调节充电输出功率,所述充电输出功率大于电子设备的实时功耗;
获取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情况;
判断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与温度阈值的大小;
当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小于或等于温度阈值时,保持当前的充电输出功率;
当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大于温度阈值时,调节充电输出功率,使得调节后的充电输出功率能够使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小于或等于温度阈值。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检测电子设备的实时功耗,实时调节无线充电器的充电输出功率,使得输出的充电输出功率尽可能不会造成电子设备温度过高的情况发生。
可选的,所述当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大于温度阈值时,调节充电输出功率,使得调节后的充电输出功率能够使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小于或等于温度阈值包括:
当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大于温度阈值时,调节充电输出功率,使得调节后的充电输出功率能够使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小于或等于温度阈值;
若调节后的充电输出功率小于实时功耗,则启动散热功能,使得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小于温度阈值的同时充电输出功率恢复至大于实时功耗的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使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小于温度阈值,无线充电器的充电输出功率可能会小于实时功耗,此时启动散热功能对电子设备进行物理散热,从而在降低温度的情况下同时满足充电输出功率大于实时功耗,使得电子设备的电量持续增加。
可选的,所述当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大于温度阈值时,调节充电输出功率,使得调节后的充电输出功率能够使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小于或等于温度阈值包括:
当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大于温度阈值时,调节充电输出功率,使得调节后的充电输出功率能够使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小于或等于温度阈值;
若调节后的充电输出功率小于实时功耗,则启动散热功能,使得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小于温度阈值的同时充电输出功率恢复至大于实时功耗的状态;
若启动散热功能后无法同时确保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小于温度阈值和充电输出功率大于实时功耗,则切换至间断性充电模式,间断性充电模式在保证电量不会下降至充电前的电量值的前提下,每充一段时间则停止充电,使得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得到降低。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线充电器的散热功能有限,当无法将电子设备的温度降低至温度阈值时,停止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使得电子设备自主降温,当温度降低后再进行充电,从而尽可能避免因温度过高损坏电子设备的情况发生。
可选的,所述获取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还包括:
获取无线充电器周边所有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信息;
对获取的所有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进行排序,优先对剩余电量低于50%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对所有充电中的电子设备的温度进行监测;
当存在有电子设备的温度值持续大于温度阈值时,则启动散热功能;
当所有的电子设备的温度值均小于温度阈值时,则关闭散热功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线充电器能够对周边所有的电子设备进行识别充电,并且优先对电量较低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从而尽可能确保电子设备不会出现因电量较低而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发生,且在充电过程中若存在一个电子设备的温度大于温度阈值,就会启动散热功能。
可选的,所述对获取的所有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进行排序,优先对剩余电量低于50%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还包括:
获取充电中的电子设备的实时电量;
当检测到电子设备的电量大于80%时,获取电子设备的充电模式信息;
当电子设备处于快速充电模式时,则继续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直至充满;
当电子设备处于智能充电模式或间断性充电模式时,停止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子设备充电过程中用户使用电子设备难免会对电子设备的电子设备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冲到80%时停止充电,可以减少对电子设备的损伤,延长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终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任一所述的一种智能无线充电器的控制方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存储并处理相应的程序,有效的传输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任一所述的一种智能无线充电器的控制方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储存相关的程序,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根据检测的电子设备的温度情况选择充电模式,且对电子设备的温度值和温度阈值的比较是实时进行的,电子设备的充电模式根据比较结果进行切换,从而使得电子设备在充电过程中不会出现温度过高的情况,并且能够使得电子设备的电量保持持续上升的状态;
2.通过检测电子设备的实时功耗,实时调节无线充电器的充电输出功率,使得输出的充电输出功率尽可能不会造成电子设备温度过高的情况发生;
3.无线充电器能够对周边所有的电子设备进行识别充电,并且优先对电量较低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从而尽可能确保电子设备不会出现因电量较低而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智能无线充电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工作状态选择充电模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智能充电模式充电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多台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一种智能无线充电器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智能无线充电器的控制方法。参照图1,一种智能无线充电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获取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
其中,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电子设备的温度情况、工作状态和剩余电量。电子设备充电过程中温度过高会对电子设备造成损伤,且电子设备在充电过程若产生较大的功耗,则对电子设备的损伤会更大。
S20,设定温度阈值,温度阈值为50℃;
一般情况下,由于有电子设备外壳的存在,电子设备内PCB板的温度要比用户感知到的温度高出3-5℃左右。CPU温度控制在不超过室内的温30℃以上,也就是说室温是20℃,CPU温度控制在不超过50℃为宜。CPU工作温度范围可以在25-75℃,过高会重新启动或死机,温度在50℃以下比较合适。
S30,通过比较电子设备的温度值和温度阈值选择充电模式;
其中,充电模式包括快速充电模式、智能充电模式和间断性充电模式,具体的,快速充电模式输出恒定功率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智能充电模块会根据电子设备的温度值将充电输出功率调节至适合电子设备充电的功率,间断性充电模式为电子设备的温度值无法根据调节输出功率的大小降低至50℃时对电子设备进行间断性充电的模式。
参照图2,电子设备在根据工作状态选择充电模式时,包括以下步骤:
S100,设定电子设备的功耗阈值;
S200,根据电子设备在充电过程中的工作状态选择充电模式;
当电子设备处于熄屏状态时,采用快速充电模式;
当电子设备处于亮屏无操作状态时,采用快速充电模式;
当电子设备处于亮屏有操作状态且实时功耗大于功耗阈值时,采用智能充电模式或间断性充电模式;
当电子设备处于亮屏有操作状态且实时功耗小于或等于功耗阈值时,采用智能充电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手机在充电过程中的运行状态。一般手机在充电过程中没有被用户使用,手机的温度不过发生较大的变化,此时采用快速充电模式能够更快地将电量充满。当手机在充电过程中,用户使用手机看视频、刷微博时,一般功耗较小,无线充电器根据手机的功耗调节充电输出功率的大小,使得充电输出功率始终大于手机的功耗,从而能够使得手机的电量持续增加。当手机在充电过程中,用户使用手机玩游戏、打电话时,一般功耗较大,此时采用智能充电模式依旧会造成手机温度过高,因此采用间断性充电模式,对手机进行一段时间充电后,停止对手机进行充电,当手机温度降低后再对手机进行充电,尽量避免手机温度过高。
参照图3,智能充电模式为根据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情况和实时功耗情况控制充电输出功率大小的模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电子设备的实时功耗情况;
电子设备对自身的功耗进行实时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无线充电器。
S2,调节充电输出功率,调节后的充电输出功率需要大于电子设备的实时功耗;
其中,充电输出功率大于电子设备的实时功耗才能使得电子设备的电量处于持续增加状态,否则会出现电子设备电量越来越少的情况。
S3,获取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电子设备通过温度传感器对自身的温度进行检测。电子设备与无线充电器通讯连接,电子设备将接收到的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信号传输给无线充电器。
S4,判断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与温度阈值的大小;
当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小于或等于温度阈值时,保持当前的充电输出功率;
当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大于温度阈值时,调节充电输出功率,使得调节后的充电输出功率能够使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小于或等于温度阈值。
若电子设备的散热功能较差或者电子设备在充电过程中功耗过大,如果需要保持电子设备在充电过程中的实时温度小于或等于温度阈值,可能会需要使得无线充电器的充电输出功率小于电子设备的实时功耗。当无线充电器的充电输出功率小于电子设备的实时功耗时,电子设备在充电过程中的电量会越来越少。然后电子设备在充电过程中,必须保持充电输出功率大于电子设备的实时功耗,因此需要启动无线充电器的散热功能,对电子设备进行散热,使得在降低温度的情况下同时满足充电输出功率大于实时功耗,使得电子设备的电量能够持续增加。一般无线充电器的散热功能是通过物理散热对电子设备进行散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器上带有散热风扇,且散热风扇转动设置在无线充电器上。无线充电器根据电子设备的位置调节散热风扇的朝向,从而对电子设备进行物理散热处理。
仅通过无线充电器的散热功能对电子设备进行物理散热一般效果有限,若电子设备的温度过高,无线充电器自带的散热功能可能无法将电子设备的温度降低至温度阈值以下。因此,若启动无线充电器的散热功能后仍无法使电子设备的温度降低至温度阈值以下,则将电子设备的充电模式从智能充电模式切换至间断性充电模式。间断性充电模式在保证电量不会下降至充电前的电量值的前提下,每充一段时间则停止充电,使得电子设备自主降温,当温度降低后再进行充电,从而尽可能避免因温度过高损坏电池的情况发生。
参照图4,无线充电器能够同时对多台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具体步骤如下:
A1,获取无线充电器周边所有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信息;
无线充电器具有信号采集功能,无线充电机接收周边所有电子设备发出的剩余电量信息。
A2,对获取的所有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进行排序,优先对剩余电量低于50%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在实施中,优先对电量较低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从而尽可能确保电子设备不会出现因电量较低而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发生。
A3,对所有充电中的电子设备的温度进行监测;
当存在有电子设备的温度值持续大于温度阈值的情况时,则启动散热功能;
当所有的电子设备的温度值均小于或等于温度阈值时,则关闭散热功能。
其中,电子设备充电过程中用户使用电子设备难免会对电子设备的电池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电子设备的电量达到一定值时,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选择继续充电或停止充电,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10,获取充电中的电子设备的实时电量;
电子设备与无线充电器通讯连接,电子设备将自身的电量情况实时传输给无线充电器。
A20,当检测到电子设备的电量大于80%时,获取电子设备的充电模式信息;
当电子设备处于快速充电模式时,则继续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直至充满;
当电子设备处于智能充电模式或间断性充电模式时,停止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在实施中,电子设备充电过程中用户使用电子设备难免会对电子设备的电池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冲到80%时停止充电,可以减少对电池的损伤,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基于上述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智能终端。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任一所述的一种智能无线充电器的控制方法。
基于上述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能够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无线充电器的控制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例如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无线充电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所述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至少包括电子设备的温度情况;
设定温度阈值;
通过比较电子设备的温度值和温度阈值选择充电模式,所述充电模式包括快速充电模式、智能充电模式和间断性充电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快速充电模块为输出恒定功率进行充电的模式,所述智能充电模式会根据电子设备的温度值调节输出功率的大小,所述间断性充电模式为电子设备的温度值无法根据调节输出功率的大小降低时对电子设备进行间断性充电的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无线充电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还包括:
获取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剩余电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无线充电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比较电子设备的温度值和温度阈值选择充电模式还包括:
设定功耗阈值;
根据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选择充电模式;
当电子设备处于熄屏状态时,采用快速充电模式;
当电子设备处于亮屏无操作状态时,采用快速充电模式;
当电子设备处于亮屏有操作状态且实时功耗大于功耗阈值时,采用智能充电模式或间断性充电模式;
当电子设备处于亮屏有操作状态且实时功耗小于或等于功耗阈值时,采用智能充电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无线充电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充电模式为根据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情况和实时功耗情况控制充电输出功率大小的模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电子设备的实时功耗情况;
调节充电输出功率,所述充电输出功率大于电子设备的实时功耗;
获取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情况;
判断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与温度阈值的大小;
当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小于或等于温度阈值时,保持当前的充电输出功率;
当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大于温度阈值时,调节充电输出功率,使得调节后的充电输出功率能够使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小于或等于温度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无线充电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大于温度阈值时,调节充电输出功率,使得调节后的充电输出功率能够使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小于或等于温度阈值包括:
当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大于温度阈值时,调节充电输出功率,使得调节后的充电输出功率能够使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小于或等于温度阈值;
若调节后的充电输出功率小于实时功耗,则启动散热功能,使得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小于温度阈值的同时充电输出功率恢复至大于实时功耗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无线充电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大于温度阈值时,调节充电输出功率,使得调节后的充电输出功率能够使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小于或等于温度阈值包括:
当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大于温度阈值时,调节充电输出功率,使得调节后的充电输出功率能够使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小于或等于温度阈值;
若调节后的充电输出功率小于实时功耗,则启动散热功能,使得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小于温度阈值的同时充电输出功率恢复至大于实时功耗的状态;
若启动散热功能后无法同时确保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小于温度阈值和充电输出功率大于实时功耗,则切换至间断性充电模式,间断性充电模式在保证电量不会下降至充电前的电量值的前提下,每充一段时间则停止充电,使得电子设备的实时温度得到降低。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无线充电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电子设备的运行状态还包括:
获取无线充电器周边所有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信息;
对获取的所有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进行排序,优先对剩余电量低于50%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对所有充电中的电子设备的温度进行监测;
当存在有电子设备的温度值持续大于温度阈值时,则启动散热功能;
当所有的电子设备的温度值均小于或等于温度阈值时,则关闭散热功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无线充电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获取的所有电子设备的剩余电量进行排序,优先对剩余电量低于50%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还包括:
获取充电中的电子设备的实时电量;
当检测到电子设备的电量大于80%时,获取电子设备的充电模式信息;
当电子设备处于快速充电模式时,则继续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直至充满;
当电子设备处于智能充电模式或间断性充电模式时,停止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9.一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一种智能无线充电器的控制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一种智能无线充电器的控制方法。
CN202111178425.8A 2021-10-10 2021-10-10 一种智能无线充电器的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9044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78425.8A CN113904408A (zh) 2021-10-10 2021-10-10 一种智能无线充电器的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78425.8A CN113904408A (zh) 2021-10-10 2021-10-10 一种智能无线充电器的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04408A true CN113904408A (zh) 2022-01-07

Family

ID=79190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78425.8A Pending CN113904408A (zh) 2021-10-10 2021-10-10 一种智能无线充电器的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0440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94083A (zh) * 2022-06-29 2023-05-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7542134A (zh) * 2024-01-10 2024-02-09 深圳市每开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无源设备的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94083A (zh) * 2022-06-29 2023-05-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094083B (zh) * 2022-06-29 2024-03-1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7542134A (zh) * 2024-01-10 2024-02-09 深圳市每开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无源设备的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7542134B (zh) * 2024-01-10 2024-04-05 深圳市每开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无源设备的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04408A (zh) 一种智能无线充电器的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US9634511B2 (en) Charging control method for a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portable computer
CN103262380B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和向其中使用的充电电池恢复电力的方法
US7772807B2 (en) Method for charging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060145659A1 (en) Battery pack system and method for waking up a charge control circuit of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8473112B2 (en) Battery pack, electronic equipment, equipment system, method for controlling battery pack cooling unit, and program
JP2014059619A (ja) 電子機器
US20230093705A1 (en) Heat dissip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3725937B (zh) 一种电池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550096A (zh) 控制终端开机的方法及装置
JP2005151632A (ja) 充電・給電制御方法及び充電・給電装置
KR101835007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에서 충전 전류를 제어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6959628B (zh) 一种实现发热控制的方法及终端
US2006014566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multiple charger
EP3148038A1 (en) Charging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10165732B (zh) 一种移动终端充电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4631217A (zh) 信息处理设备、程序和方法
CN111245053B (zh) 电子装置及其低温下提高电池寿命的控制方法
JP2019097310A (ja) 電子機器、制御装置、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13508509A (zh) 充电控制方法、电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096993B (zh) 电池的充电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447782B (zh) 充电系统、散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7411148B (zh) 一种充电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74231A1 (zh) 一种充电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981391A (zh) 温度控制策略的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