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04049A - 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及其拆解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及其拆解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904049A CN113904049A CN202111230178.1A CN202111230178A CN113904049A CN 113904049 A CN113904049 A CN 113904049A CN 202111230178 A CN202111230178 A CN 202111230178A CN 113904049 A CN113904049 A CN 1139040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w energy
- energy automobile
- automobile power
- power battery
- cooling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18—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2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casings or racks
- H01M50/231—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casings or racks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1—Su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 dissipation or radiation, e.g. fins or coating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or vehicles, e.g. cars or trai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58—Modular batteries; Casing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assembl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以及一种用于拆解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的方法。所述封装片材包括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含热塑性聚合物,并且所述热塑性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40℃至67℃的范围内且数均分子量在10000至23000的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封装的封装片材结构简单且容易拆解,并且所得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的结构简单、重量轻、电池容积率高,并且尤其是,可以通过非常简便的工艺进行拆解,从而大幅提高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更新和修复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以及一种用于拆解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封装技术逐渐成为旨在提高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和安全性的研究热点。目前,电池包的主流设计包括一个容器和若干个电池模块,其中一个电池模块包括若干个电芯。容器的箱体内设有横梁、纵梁、边梁和底板,将各电池模组紧密固定在一起。然而,以上封装设计显示出下列明显的缺点:横梁的存在使得箱体的体积效率至多为40%,这限制了内部容纳的电池模块数量,从而进一步限制了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大量的紧固件(如螺钉)将电池模块固定在横梁上,而这些紧固件以及横梁、纵梁、边梁和底板增加了箱体的重量;该电池包的设计制造工艺复杂。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目前逐渐采用的工艺是采用导热结构胶将电池或电池模块直接固定在冷却板上。与金属机械紧固件相比,同时作为有机结构粘合剂的导热结构胶的使用大大减轻了重量并且更容易操作。根据这种工艺可以将箱体的体积效率提高到60%以上。
然而,以上设计虽然提高了电池包的体积效率并且减轻了其重量,以上方法的缺陷在于这种电池包难以拆卸。这是因为目前采用的导热结构胶均具有非常高的粘合强度,以将电池包的各个单元牢固地粘合在一起,从而足以承受所有潜在的故障模式。在使用过程中,一旦某个电池单元发生故障,就很难将电池包拆卸以剔除掉产生故障的电池单元。
因此,开发出一种结构简单、容易拆解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以及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电池容积率高并且尤其是容易拆解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产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从以上阐述的技术问题出发,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容易拆解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电池容积率高并且尤其是容易拆解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以及一种用于拆解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的方法。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完成了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所述封装片材包括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含热塑性聚合物,并且所述热塑性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40℃至67℃的范围内且数均分子量在10000至23000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所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包括:
电池模块;
与所述电池模块接触的导热结构胶层;
与所述导热结构胶层接触的功能层;和
临近所述功能层的冷却板,其中
所述功能层包含热塑性聚合物,并且所述热塑性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40℃至67℃的范围内且数均分子量在10000至23000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拆解如上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冷却板加热到70℃-100℃的范围内;和
将所述导热结构胶层与所述冷却板分离。
与本领域中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结构简单且容易拆解,可以用于封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并且所得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的结构简单、重量轻、电池容积率高,并且尤其是,根据本发明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可以通过非常简便的工艺进行拆解,从而大幅提高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更新和修复效率。
附图说明
结合在此并且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并且与以上提供的一般描述和以下提供的详细描述一起起到解释本发明的特征的作用。
图1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的一部分的横截面示意图;和
图3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的一部分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本说明书的教导设想其他各种实施方案并能够对其进行修改。因此,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具有限制性意义。
除非另外指明,否则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表示特征尺寸、数量和物化特性的所有数字均应该理解为在所有情况下均是由术语“约”来修饰的。因此,除非有相反的说明,否则上述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列出的数值参数均是近似值,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利用本文所公开的教导内容寻求获得的所需特性,适当改变这些近似值。用端点表示的数值范围的使用包括该范围内的所有数字以及该范围内的任何范围,例如,1至5包括1、1.1、1.3、1.5、2、2.75、3、3.80、4和5等等。
本发明的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通过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中的起到粘合和导热作用的导热结构胶与冷却板之间引入具有特定结构特征的功能层,可以实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简便拆解。具体地,所述功能层中的热塑性聚合物与导热结构胶和冷却板之间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常规工作温度(约55℃)以下均具有良好的粘合性和较高的模量,能够实现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牢固组装。另一方面,当将所述功能层加热到一定温度时,该功能层经历从玻璃态到橡胶态的转变,发生内聚破坏从而变软,便于将导热结构胶层与冷却板分离,从而可以简便地拆解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
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所述封装片材包括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含热塑性聚合物,并且所述热塑性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40℃至67℃的范围内且数均分子量在10000至23000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包括功能层。当将所述封装片材用于封装动力电池时,通过在动力电池包中的导热结构胶层与冷却板之间引入功能层,可以在需要剔除故障电池部件时实现动力电池包的简便拆解。具体地,所述功能层中的热塑性聚合物与导热结构胶和冷却板之间在室温和动力电池的常规工作温度(约55℃)以下均具有良好的粘合性和较高的模量,能够实现对动力电池包的牢固组装。另一方面,当将所述功能层加热到一定温度时,该功能层经历从玻璃态到橡胶态的转变,发生内聚破坏从而变软,便于将导热结构胶层与冷却板分离,从而便利地拆解动力电池组装体。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述功能层包含热塑性聚合物,并且所述热塑性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40℃至67℃的范围内且数均分子量在10000至23000的范围内。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当热塑性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40℃时,热塑性聚合物在室温以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常规工作温度(约55℃)的粘合性不足,无法实现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中各个部件的有效牢固粘合组装,另一方面,当热塑性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于67℃时,热塑性聚合物的粘合性变得过高,即使将冷却板加热到高于80℃的拆解温度也无法实现导热结构胶层与冷却板之间的有效分离,而高于80℃,尤其是高于100℃的拆解温度则有可能导致内部的电池模块受热损坏。此外,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当热塑性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低于10000时,即使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在40℃至67℃的范围内,该热塑性聚合物在室温以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常规工作温度(约55℃)的粘合性也不足,无法实现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中各个部件的有效粘合组装,另一方面,当热塑性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高于23000时,即使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在40℃至67℃的范围内,热塑性聚合物的粘合性也过高,将冷却板加热到高于80℃的温度也无法实现导热结构胶层与冷却板之间的有效分离。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述功能层的厚度在10μm至100μm的范围内。当功能层的厚度小于10μm时,无法实现对相邻导热结构胶层和冷却板的有效粘合,另一方面,当功能层的厚度大于100μm时,相邻的电池模块之间的导热系数明显降低。优选地,所述热塑性聚合物包含热塑性共聚酯、热塑性聚丙烯酸酯、热塑性聚酰胺、热塑性聚酰亚胺、热塑性聚醚和热塑性橡胶中等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热塑性聚合物包含热塑性共聚酯和热塑性聚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热塑性共聚酯为由多元醇和多元酸通过缩聚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而所述热塑性聚丙烯酸酯为由一种或多种丙烯酸酯单体通过加聚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可以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热塑性共聚酯和热塑性聚丙烯酸酯可根据已知的合成方法制备或者可以直接商购获得。例如,可以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热塑性共聚酯和热塑性聚丙烯酸酯的具体实例包括:由苏州瀚海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AH 645(Tg=67℃;Mn=15000)、AH441(Tg=40℃;Mn=12000)、AH 550(Tg=53℃;Mn=21000)、AH 469(Tg=48℃;Mn=23000)以及由上海博立尔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BM 52(Tg=60℃;Mn=23000)。
优选地,所述封装片材还包括与所述功能层层叠的绝缘层。该绝缘层能够对通过该封装片材得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提供优良的电绝缘效果。对构成绝缘层的具体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其可以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中通常采用的绝缘材料中进行适当选择,只要该材料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质并且对功能层和冷却板具有优良的粘合性即可。优选地,构成绝缘层的绝缘材料为环氧树脂类绝缘材料。优选地,绝缘层的厚度在25μm至50μm的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封装片材还包括在与所述功能层相反一侧上与所述绝缘层层叠的热固性聚合物层。所述热固性聚合物层用于在封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时通过热压工艺粘附到冷却板。对可以采用的热固性聚合物的具体类型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中常规使用的各种热固性材料中进行常规选择。此外,对该热固性聚合物层的厚度没有要求,只要其能够保证封装片材对冷却板的牢固贴合即可。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封装片材还包括在与所述绝缘层相反一侧上与所述功能层层叠的离型层。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封装片材还包括与冷却板,所述冷却板在与所述功能层相反一侧上与所述热固性聚合物层层叠。
根据本发明的封装片材可以包括作为最外层结构的冷却板。冷却板能够对电池包内部部件提供散热和保护作用。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冷却板与所述功能层直接贴合。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冷却板在与所述功能层相反一侧上与所述绝缘层层叠。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冷却板在与所述功能层相反一侧上与所述热固性聚合物层层叠。
优选地,所述冷却板为金属板。更优选地,所述冷却板为铝板。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冷却板包括一个或多个管道。所述一个或多个管道可供循环介质(例如,水)循环通过,以在需要散热时循环冷却水对动力电池组装体加以冷却,并且在需要拆解动力电池组装体时循环热水来软化功能层。优选地,所述一个或多个管道为位于所述冷却板内部的循环管道。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仅包括所述功能层。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包括彼此层叠在一起的功能层和冷却板。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包括彼此层叠在一起的功能层和绝缘层。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包括依次层叠在一起的功能层、绝缘层和冷却板。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包括依次层叠的功能层、绝缘层和热固性聚合物层。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包括依次层叠的离型层、功能层、绝缘层和热固性聚合物层。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包括依次层叠的离型层、功能层、绝缘层、热固性聚合物层和冷却板。
任选地,所述绝缘层和热固性聚合物层还可以位于所述功能层的与所述冷却板相反的一侧。例如,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包括依次层叠的离型层、绝缘层、热固性聚合物层、功能层和冷却板,或者,包括依次层叠的离型层、热固性聚合物层、绝缘层、功能层和冷却板。然而,优选地,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功能层的接近冷却板的一侧,以对内部整体封装的各个部件提供良好的绝缘效果。此外,所述热固性聚合物层也位于所述功能层的接近冷却板的一侧,以在制造过程中将内部的整个封装结构通过所述热固性聚合物层经由热压工艺贴附到冷却板上。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1的横截面示意图。如图1中所示,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1包括依次层叠的离型层2、功能层3、绝缘层4、热固性聚合物层5和冷却板6。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所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包括:
电池模块;
与所述电池模块接触的导热结构胶层;
与所述导热结构胶层接触的功能层;和
临近所述功能层的冷却板,其中
所述功能层包含热塑性聚合物,并且所述热塑性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40℃至67℃的范围内且数均分子量在10000至23000的范围内。
对可以在根据本发明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中使用的电池模块的类型没有特别限制,其可以是当前电动汽车领域中采用的任一类型的电池模块,包括锂离子动力电池、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等。任选地,根据本发明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池模块,所述一个电池模块由导热结构胶包封,或者所述多个电池模块由导热结构胶彼此间隔开并且整体包封。
根据本发明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包括与所述电池模块接触的导热结构胶层。使用该导热结构胶层的一个目的是作为结构粘合剂以将相邻的电池模块牢固地粘合在一起,其另一个目的是在相邻的电池模块之间有效地传导电池产生的热量。对可以在根据本发明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中使用的导热结构胶的具体类型没有特别限制,其可以根据已知的方法制备或者可以直接商购获得。例如,可以采用的导热结构胶的示例性产品包括:由3M公司生产的TC 7000导热结构胶。所述导热结构胶层的厚度在0.5mm至2mm的范围内。当该导热结构胶层的厚度小于0.5mm时无法实现相邻的电池模块之间的有效粘合,而当该导热结构胶层的厚度大于2mm时会导致相邻的电池模块之间的导热系数明显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包括接触导热结构胶层并且临近冷却板的功能层。通过在动力电池包中的导热结构胶层与冷却板之间引入功能层,可以在需要剔除故障电池部件时实现动力电池包的简便拆解。具体地,所述功能层中的热塑性聚合物与导热结构胶和冷却板之间在室温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常规工作温度(约55℃)以下均具有良好的粘合性和较高的模量,能够实现对动力电池包的牢固组装。另一方面,当将所述功能层加热到一定温度时,该功能层经历从玻璃态到橡胶态的转变,发生内聚破坏从而变软,便于将导热结构胶层与冷却板分离,从而便利地拆解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述功能层包含热塑性聚合物,并且所述热塑性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40℃至67℃的范围内且数均分子量在10000至23000的范围内。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当热塑性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40℃时,热塑性聚合物在室温以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常规工作温度(约55℃)的粘合性不足,无法实现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中各个部件的有效牢固粘合组装,另一方面,当热塑性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于67℃时,热塑性聚合物的粘合性变得过高,即使将冷却板加热到高于80℃的拆解温度也无法实现导热结构胶层与冷却板之间的有效分离,而高于80℃,尤其是高于100℃的拆解温度则有可能导致内部的电池模块受热损坏。此外,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当热塑性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低于10000时,即使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在40℃至67℃的范围内,该热塑性聚合物在室温以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常规工作温度(约55℃)的粘合性也不足,无法实现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中各个部件的有效粘合组装,另一方面,当热塑性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高于23000时,即使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在40℃至67℃的范围内,热塑性聚合物的粘合性也过高,将冷却板加热到高于80℃的温度也无法实现导热结构胶层与冷却板之间的有效分离。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述功能层的厚度在10μm至100μm的范围内。当功能层的厚度小于10μm时,无法实现对相邻导热结构胶层和冷却板的有效粘合,另一方面,当功能层的厚度大于100μm时,相邻的电池模块之间的导热系数明显降低。优选地,所述热塑性聚合物包含热塑性共聚酯、热塑性聚丙烯酸酯、热塑性聚酰胺、热塑性聚酰亚胺、热塑性聚醚和热塑性橡胶中等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热塑性聚合物包含热塑性共聚酯和热塑性聚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热塑性共聚酯为由多元醇和多元酸通过缩聚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而所述热塑性聚丙烯酸酯为由一种或多种丙烯酸酯单体通过加聚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可以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热塑性共聚酯和热塑性聚丙烯酸酯可根据已知的合成方法制备或者可以直接商购获得。例如,可以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热塑性共聚酯和热塑性聚丙烯酸酯的具体实例包括:由苏州瀚海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AH 645(Tg=67℃;Mn=15000)、AH 441(Tg=40℃;Mn=12000)、AH 550(Tg=53℃;Mn=21000)、AH 469(Tg=48℃;Mn=23000)以及由上海博立尔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BM 52(Tg=60℃;Mn=23000)。
优选地,当构成功能层的热塑性聚合物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质时,所述功能层直接接触所述冷却板。
本发明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包括作为最外层结构的冷却板。冷却板能够对内部部件提供散热和保护作用。优选地,所述冷却板为金属板。更优选地,所述冷却板为铝板。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冷却板包括一个或多个管道。所述一个或多个管道可供循环介质(例如,水)循环通过,以在需要散热时循环冷却水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加以冷却,并且在需要拆解动力电池组装体时循环热水来软化功能层。优选地,所述一个或多个管道为位于所述冷却板内部的循环管道。
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7的一部分的横截面示意图。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7包括:电池模块8;与所述电池模块8接触的导热结构胶层9;与所述导热结构胶层9接触的功能层3;和临近所述功能层3的冷却板6。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还包括位于所述功能层和所述冷却板之间和/或位于所述功能层和所述电池模块之间的绝缘层。该绝缘层能够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提供优良的电绝缘效果。对构成绝缘层的具体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其可以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中通常采用的绝缘材料中进行适当选择,只要该材料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质并且对功能层和冷却板具有优良的粘合性即可。优选地,构成绝缘层的绝缘材料为环氧树脂类绝缘材料。优选地,绝缘层的厚度在25μm至50μm的范围内。
图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7的一部分的横截面示意图。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7包括依次彼此接触的:电池模块8、导热结构胶层9、功能层3、绝缘层4和冷却板6。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拆解以上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冷却板加热到70℃-100℃、优选70℃-80℃的范围内;和
将所述导热结构胶层与所述冷却板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案,将所述冷却板加热到70℃-100℃的范围内的步骤包括:泵送加热流体通过所述循环管道,优选地,泵送加热流体通过位于所述冷却板内部的一个或多个循环管道。优选地,所述加热流体为水。
通过以下实施方案的列表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案,其不应被解释为不适当地限制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案1是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所述封装片材包括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含热塑性聚合物,并且所述热塑性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40℃至67℃的范围内且数均分子量在10000至23000的范围内。
具体实施方案2是根据具体实施方案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其中所述功能层的厚度在10μm至100μm的范围内。
具体实施方案3是根据具体实施方案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其中所述热塑性聚合物包含热塑性共聚酯、热塑性聚丙烯酸酯、热塑性聚酰胺、热塑性聚酰亚胺、热塑性聚醚和热塑性橡胶中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实施方案4是根据具体实施方案3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其中所述热塑性聚合物包含热塑性共聚酯和热塑性聚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实施方案5是根据具体实施方案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所述封装片材还包括与所述功能层层叠的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案6是根据具体实施方案5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所述绝缘层的厚度在25μm至50μm的范围内。
具体实施方案7是根据具体实施方案5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所述封装片材还包括在与所述功能层相反一侧上与所述绝缘层层叠的热固性聚合物层。
具体实施方案8是根据具体实施方案5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所述封装片材还包括在与所述绝缘层相反一侧上与所述功能层层叠的离型层。
具体实施方案9是根据具体实施方案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所述封装片材还包括冷却板,所述冷却板与所述功能层直接贴合。
具体实施方案10是根据具体实施方案5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所述封装片材还包括冷却板,所述冷却板在与所述功能层相反一侧上与所述绝缘层层叠。
具体实施方案11是根据具体实施方案7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所述封装片材还包括与冷却板,所述冷却板在与所述功能层相反一侧上与所述热固性聚合物层层叠。
具体实施方案12是根据具体实施方案9、10和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其中所述冷却板为金属板。
具体实施方案13是根据具体实施方案12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其中所述冷却板为铝板。
具体实施方案14是根据具体实施方案9、10和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其中所述冷却板包括一个或多个管道。
具体实施方案15是根据具体实施方案14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管道为位于所述冷却板内部的循环管道。
具体实施方案16是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所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包括:
电池模块;
与所述电池模块接触的导热结构胶层;
与所述导热结构胶层接触的功能层;和
临近所述功能层的冷却板,其中
所述功能层包含热塑性聚合物,并且所述热塑性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40℃至67℃的范围内且数均分子量在10000至23000的范围内。
具体实施方案17是根据具体实施方案16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其中所述功能层的厚度在10μm至100μm的范围内。
具体实施方案18是根据具体实施方案16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其中所述热塑性聚合物包含热塑性共聚酯、热塑性聚丙烯酸酯、热塑性聚酰胺、热塑性聚酰亚胺、热塑性聚醚和热塑性橡胶中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实施方案19是根据具体实施方案16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其中所述热塑性聚合物包含热塑性共聚酯和热塑性聚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实施方案20是根据具体实施方案16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其中所述功能层直接接触所述冷却板。
具体实施方案21是根据具体实施方案16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其中所述导热结构胶层的厚度在0.5mm至2mm的范围内。
具体实施方案22是根据具体实施方案16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其中所述冷却板为金属板。
具体实施方案23是根据具体实施方案16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其中所述冷却板为铝板。
具体实施方案24是根据具体实施方案16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其中所述冷却板包括一个或多个管道。
具体实施方案25是根据具体实施方案2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管道为位于所述冷却板内部的循环管道。
具体实施方案26是根据具体实施方案16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其中所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还包括位于所述功能层和所述冷却板之间的绝缘层或/和包括位于所述功能层和所述电池模块之间的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案27是根据具体实施方案26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其中所述绝缘层的厚度在25μm至50μm的范围内。
具体实施方案28是一种用于拆解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冷却板加热到70℃-100℃的范围内;和
将所述导热结构胶层与所述冷却板分离。
具体实施方案29是根据具体实施方案28所述的用于拆解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冷却板加热到70℃-100℃的范围内的步骤包括:
泵送加热流体通过所述循环管道。
具体实施方案30是根据具体实施方案29所述的用于拆解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的方法,其中所述加热流体为水。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需要指出,这些描述和实施例都是为了使本发明便于理解,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实施例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外指出,所采用的试剂均为商购产品,直接使用而没有进一步纯化处理。此外,所提及的“份”为“重量份”。
测试方法
动态剪切强度(MPa)
对在以下各项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组装体样品的动态剪切性质进行测试。具体地,将在以下各项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组装体样品各自平均分为三份,并且根据GB/T 33332-2016标准,采用由英斯特朗公司(InstronCompany)生产的拉伸试验机(型号Instron 5942)分别在25℃(即,室温)、55℃(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一般使用温度)、80℃(即,拆解温度)下测量样品的动态剪切强度(MPa)。测试结果显示在以下表2中。
关于在不同温度下测量得到的动态剪切强度(MPa),为了保证功能层对导热结构胶层和冷却板同时具有良好的粘附性以使得电池包在使用过程中各个部件彼此稳固地粘附在一起,在25℃(即,室温)的动态剪切强度和在55℃(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一般使用温度)的动态剪切强度需要同时大于2.2MPa。另外,为了实现容易拆解组装体的目的,在80℃(即,拆解温度)的动态剪切强度需要小于0.8MPa。
在以下实施例和比较例中采用的试剂具体列于下表1中:
表1
实施例1(E1)
将30g热塑性聚合物AH 645溶解在70g甲基乙烯酮中以配制热塑性聚合物溶液。然后,将该热塑性聚合物溶液滴加到铝板(尺寸:4英寸×1英寸×0.0625英寸)的表面上,流动铺平,并且室温干燥。铝板上所形成的功能层的厚度为30μm。
另外,将由3M公司生产的高强度导热结构胶TC 7000均匀涂布到以上制备的铝板的功能层上。随后,在所形成的导热结构胶层上覆盖另一块铝板(尺寸:4英寸×1英寸×0.0625英寸),使得重叠面积为0.5平方英寸且控制导热结构胶层的厚度。将得到的组装体在室温固化3天,以得到组装体样品1。经室温固化后的组装体样品1中的导热结构胶层的厚度为1mm。
然后,根据如上详细描述的用于测量动态剪切强度(MPa)的方法对组装体样品1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在以下表2中。
实施例2-14(E2-E14)和比较例1-6(CE1-CE6)
以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式制备组装体样品2-14和比较组装体样品1-6,不同之处仅仅在于如以下表2中所示改变热塑性聚合物的具体类型以及所形成的功能层的厚度。在实施例3中采用的是同等重量的重量比为7∶3的AH 645和AH 441的混合物来代替热塑性聚合物AH 645。在实施例4中采用的是同等重量的重量比为3∶7的AH 645和AH 441的混合物来代替热塑性聚合物AH 645。在比较例3中采用的是同等重量的重量比为6∶4的AH 645和AH 750的混合物来代替热塑性聚合物AH 645。在比较例4中采用的是同等重量的重量比为8∶2的AH441和AH 353的混合物来代替热塑性聚合物AH 645。
然后,根据如上详细描述的用于测量动态剪切强度(MPa)的方法对组装体样品2-14和比较组装体样品1-6各自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在以下表2中。
由以上表2中所示的测试结果可知,当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制备组装体样品E1-E14时,所得到组装体样品结构简单,在室温(即,25℃)以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一般使用温度(即,55℃)下功能层与导热结构胶层和冷却板之间的粘合性强,并且能够在拆解温度(即,80℃)下非常简便地进行拆解,从而大幅提高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更新和修复效率。
通过比较例1(C1)和比较例4(C4)的结果可知,当功能层中的热塑性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低于40℃时,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一般使用温度(即,55℃)下功能层与导热结构胶层和冷却板之间的粘合性不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结构故障。
通过比较例2(C2)和比较例3(C3)的结果可知,当功能层中的热塑性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高于67℃时,功能层与导热结构胶层和冷却板之间的粘合性过大,在对组装体进行拆解时,即使将冷却板加热到80℃的拆解温度也无法将导热结构胶层与冷却板分离。
通过比较例5(C5)的结果可知,当功能层中的热塑性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过大(大于23000)时,功能层与导热结构胶层和冷却板之间的粘合性过大,在对组装体进行拆解时,即使将冷却板加热到80℃的拆解温度也无法将导热结构胶层与冷却板分离。
通过比较例6(C6)的结果可知,当功能层中的热塑性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过小(小于10000)时,在室温(即,25℃)以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一般使用温度(即,55℃)下功能层与导热结构胶层和冷却板之间的粘合性不足,动力电池包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结构故障。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发明的主题名称之一为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而且说明书的描述也是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为例来说明,但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封装片材的使用并不限于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也可以用于类似要求的其他产品上。
尽管本发明中已经示出和描述了具体的实施方式,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懂得,可以用各种替代的和/或等同的实施方式代替所示和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本申请意欲包括对本发明中讨论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任何改进或更改。因此,本发明仅受限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多种修改和改变。这样的修改和改变意欲落入如后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Claims (30)
1.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所述封装片材包括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含热塑性聚合物,并且所述热塑性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40℃至67℃的范围内且数均分子量在10000至23000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其中所述功能层的厚度在10μm至100μm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其中所述热塑性聚合物包含热塑性共聚酯、热塑性聚丙烯酸酯、热塑性聚酰胺、热塑性聚酰亚胺、热塑性聚醚和热塑性橡胶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其中所述热塑性聚合物包含热塑性共聚酯和热塑性聚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所述封装片材还包括与所述功能层层叠的绝缘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所述绝缘层的厚度在25μm至50μm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所述封装片材还包括在与所述功能层相反一侧上与所述绝缘层层叠的热固性聚合物层。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所述封装片材还包括在与所述绝缘层相反一侧上与所述功能层层叠的离型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所述封装片材还包括冷却板,所述冷却板与所述功能层直接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所述封装片材还包括冷却板,所述冷却板在与所述功能层相反一侧上与所述绝缘层层叠。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所述封装片材还包括冷却板,所述冷却板在与所述功能层相反一侧上与所述热固性聚合物层层叠。
12.根据权利要求9、10和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其中所述冷却板为金属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其中所述冷却板为铝板。
14.根据权利要求9、10和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其中所述冷却板包括一个或多个管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管道为位于所述冷却板内部的循环管道。
16.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所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包括:
电池模块;
与所述电池模块接触的导热结构胶层;
与所述导热结构胶层接触的功能层;和
临近所述功能层的冷却板,其中
所述功能层包含热塑性聚合物,并且所述热塑性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40℃至67℃的范围内且数均分子量在10000至23000的范围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其中所述功能层的厚度在10μm至100μm的范围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其中所述热塑性聚合物包含热塑性共聚酯、热塑性聚丙烯酸酯、热塑性聚酰胺、热塑性聚酰亚胺、热塑性聚醚和热塑性橡胶中的一种或多种。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其中所述热塑性聚合物包含热塑性共聚酯和热塑性聚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其中所述功能层直接接触所述冷却板。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其中所述导热结构胶层的厚度在0.5mm至2mm的范围内。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其中所述冷却板为金属板。
23.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其中所述冷却板为铝板。
24.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其中所述冷却板包括一个或多个管道。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管道为位于所述冷却板内部的循环管道。
26.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其中所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还包括位于所述功能层和所述冷却板之间的绝缘层和/或包括位于所述功能层和所述电池模块之间的绝缘层。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其中所述绝缘层的厚度在25μm至50μm的范围内。
28.一种用于拆解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6至27中任一项所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冷却板加热到70℃-100℃的范围内;和
将所述导热结构胶层与所述冷却板分离。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用于拆解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冷却板加热到70℃-100℃的范围内的步骤包括:
泵送加热流体通过所述循环管道。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用于拆解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的方法,其中所述加热流体为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30178.1A CN113904049A (zh) | 2021-10-21 | 2021-10-21 | 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及其拆解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30178.1A CN113904049A (zh) | 2021-10-21 | 2021-10-21 | 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及其拆解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04049A true CN113904049A (zh) | 2022-01-07 |
Family
ID=79025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230178.1A Pending CN113904049A (zh) | 2021-10-21 | 2021-10-21 | 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及其拆解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904049A (zh) |
-
2021
- 2021-10-21 CN CN202111230178.1A patent/CN113904049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200487029Y1 (ko) | 전지 팩 조립체 | |
KR101070871B1 (ko) | 태양광발전용 솔라셀 모듈의 백시트 | |
CN204947033U (zh) | 锂二次电池模组 | |
CN105609895A (zh) | 电池组热管理系统 | |
KR20210025653A (ko) | 냉각 플레이트 및 전지 구조체 | |
CN114132036A (zh) | 底漆层组合物、使用该组合物的二次电池袋膜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709618A (zh) | 一种用于锂电池散热的微通道冷却均温系统 | |
CN217035868U (zh) |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 |
CN109830774A (zh) | 自冷却散热集流体及动力电池电芯 | |
WO2023065208A1 (zh) | 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及其拆解方法 | |
CN202575071U (zh) | 一种层间结构的锂电池软包装材料 | |
CN216850134U (zh) | 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 | |
CN210897549U (zh) | 锂电池用散热膜及锂电池 | |
CN217035874U (zh) | 模组无损拆解结构及电池包 | |
CN113904049A (zh) | 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封装片材、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体及其拆解方法 | |
CN115595080A (zh) | 一种双面粘结型无初粘边框膜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3644340B (zh) | 一种具有多层膜散热结构的锂电池及其电池包的均热方法 | |
CN107611297B (zh) | 一种可胶粘固定及可拆卸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模组 | |
CN205723871U (zh) | 一种铝板蚀刻芯片电池加热片 | |
CN102469685A (zh) | 导热双面软硬结合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 |
CN207426083U (zh) | Ptc电池加热器 | |
CN110739507A (zh) | 锂电池用散热膜及锂电池 | |
CN206568644U (zh) | 一种快速散热铝塑膜 | |
CN206532848U (zh) | 一种聚酰亚胺膜硅胶蚀刻芯片电池加热片 | |
CN210679960U (zh) | 一种含氟树脂改性的动力电池用软包铝塑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