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00550A - 显示面板及触控定位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触控定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00550A
CN113900550A CN202111131812.6A CN202111131812A CN113900550A CN 113900550 A CN113900550 A CN 113900550A CN 202111131812 A CN202111131812 A CN 202111131812A CN 113900550 A CN113900550 A CN 1139005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display
substrate
radio frequency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3181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00550B (zh
Inventor
马太昇
章玲玲
周九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3181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00550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111131812.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39005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005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05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005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05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触控定位方法,该显示面板包括N个依次拼接的显示单元,每个显示单元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基板和触控基板,显示基板与触控基板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不完全重叠,且通过导电材料实现电连接;显示基板与触控基板之间设置有隔离层;显示基板在背离触控基板的一侧依次设置有显示控制电路、发光单元;触控基板在靠近显示基板的一侧依次设置有触控电路和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包括触控定位模块和显示驱动模块,触控定位模块用于基于触控电路检测到的触控信号定位触控位置,显示驱动模块用于向显示控制电路提供显示驱动信号。该显示面板拼接效果好,从而保证了更好的触控效果及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触控定位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触控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触控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显示面板通常兼具触控和显示功能,随着显示面板技术的发展,在指挥监控中心、高端会议等领域提出了超大屏触控显示的需求。考虑到超大屏触控显示的布线难度,通常会采用拼接的方式实现超大屏触控显示,而现有的显示面板往往存在拼接效果差的问题,从而影响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触控定位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拼接效果差,导致显示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N个依次拼接的显示单元,所述N为大于1的正整数,每个所述显示单元包括:
层叠设置的显示基板和触控基板,所述显示基板与所述触控基板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不完全重叠;所述显示基板与所述触控基板通过导电材料实现电连接;
所述显示基板与所述触控基板之间设置有隔离层;
所述显示基板在背离所述触控基板的一侧依次设置有显示控制电路、发光单元;
所述触控基板在靠近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依次设置有触控电路和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触控定位模块和显示驱动模块,所述触控定位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触控电路检测到的触控信号定位触控位置,所述显示驱动模块用于向所述显示控制电路提供显示驱动信号。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定位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触控电路包括由射频线圈组成的射频线圈阵列,所述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预设区域内的射频线圈的射频信号强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获取满足预设信号条件的第一射频线圈和第二射频线圈;
确定所述第一射频线圈所在的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射频线圈所在的第二位置;
根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确定所述拼接区域的目标触控位置,
其中,所述拼接区域为所述显示基板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触控基板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合的区域,所述预设区域为位于所述拼接区域预设范围内的区域,所述第一射频线圈和所述第二射频线圈均包括第三方向上的至少一条线圈和第四方向上的至少一条线圈,且所述第一射频线圈与所述第二射频线圈位于不同的显示单元上,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四方向垂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触控定位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显示面板由N个显示单元拼接而成,显示单元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基板和触控基板,显示基板与触控基板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不完全重叠,以实现相邻两个显示单元的错位拼接,拼接更牢固。显示基板在背离触控基板的一侧依次设置有显示控制电路、发光单元,触控基板在靠近显示基板的一侧依次设置有触控电路和驱动电路,显示基板与触控基板通过导电材料实现电连接,驱动电路包括触控定位模块和显示驱动模块,触控定位模块用于基于触控电路检测到的触控信号定位触控位置,显示驱动模块用于向显示控制电路提供显示驱动信号,这样,无需再在显示基板上另外设置用于提供显示驱动信号的驱动电路,有效节约了显示面板的边框面积,便于实现窄边框拼接,使得拼接效果更好,从而保证了更好的显示效果。
另外,触控定位方法能够确定拼接区域的目标触控位置,有效解决了错位拼接的拼接区域无触控信号,导致拼接区域无法精准定位触控点,从而影响显示效果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显示单元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显示单元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显示单元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显示单元的一种俯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显示单元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显示单元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触控位置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触控位置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触控位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触控位置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标记的含义为:
100、显示单元;101、拼接区域;102、触控区域;110、显示基板;111、显示控制电路;112、发光单元;113、盖板;114、电容触控电路;120、触控基板;121、触控电路;1211、第一射频线圈;1212、第二射频线圈;122、驱动电路;130、导电材料;140、隔离层;141、镂空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随着显示面板技术的发展,在指挥监控中心、高端会议等领域提出了超大屏触控显示的需求。因为实现触控功能需要有效接收射频信号,要求触控线路具有较低的阻抗,而这需要触控线路满足一定的宽度和厚度,这对于显示面板技术领域而言,在凹凸不平的大面积触控线路上产生显示控制电路和发光单元的工艺难度较大,且会影响显示面板的光学及电学特性,从而导致显示效果不佳。基于上述原因,往往无法直接制备兼具触控及显示功能的大尺寸显示面板。
目前大多采用拼接的方式实现超大屏触控显示的需求,即由N个显示单元依次拼接成超大屏的显示面板,现有的显示单元往往存在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在拼接时显示单元的显示区域与其相邻显示单元的非显示区域拼接,使得拼接缝隙大,从而导致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详细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N个依次拼接的显示单元100,N为大于1的正整数,每个显示单元100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基板110和触控基板120,显示基板110与触控基板12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不完全重叠;显示基板110与触控基板120通过导电材料130实现电连接;显示基板110与触控基板120之间设置有隔离层140;显示基板110在背离触控基板120的一侧依次设置有显示控制电路111、发光单元112;触控基板120在靠近显示基板110的一侧依次设置有触控电路121和驱动电路122,驱动电路122包括触控定位模块和显示驱动模块,触控定位模块用于基于触控电路121检测到的触控信号定位触控位置,显示驱动模块用于向显示控制电路111提供显示驱动信号。
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基板110与触控基板120可以层叠设置且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不完全重叠,即显示基板110与触控基板120可以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存在相对位移。相邻两个显示单元100拼接时,显示基板 110与触控基板120实现错位拼接,可以使得相邻两个显示单元100拼接时接触面积更大,从而保证拼接更牢固。
触控基板120在靠近显示基板110的一侧可以依次设置有触控电路121和驱动电路122,触控电路121包括由多个射频线圈组成的射频线圈阵列,当用户触碰显示面板时,用户触碰位置对应的射频线圈产生射频信号,该射频信号可以认为是触控信息。驱动电路122可以与触控电路121电连接,用于解析触控信号对应的触控位置。
触控基板120可以通过导电材料130与显示基板110实现电连接,显示基板 110在背离触控基板120的一侧可以依次设置有显示控制电路111、发光单元 112,可以理解的是,导电材料130可以将触控基板120上的触控电路121与显示基板110上的显示控制电路111电连接,使得驱动电路122可以与显示控制电路 111电连接。驱动电路122可以向显示控制电路111提供显示驱动信号,其中显示驱动信号可以包括解析到的触控位置,显示控制电路111可以包括薄膜晶体管 (Thin Film Transistor,TFT)电路,在接收到显示驱动信号后,TFT电路可以控制与触控位置对应的发光单元112发光,实现显示面板的触控显示功能。
显示基板110与触控基板120之间可以设置有隔离层140,示例的,隔离层 140可以设置于显示基板110与触控基板12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重叠的重叠区域。隔离层140可以起到连接显示基板110和触控基板120的作用,还可以起到支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触控电路121不受显示基板110的干扰。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显示基板110与触控基板120之间没有透光的需求,隔离层140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设置。示例的,隔离层140可以是整面隔离材料设置在显示基板110与触控基板120之间的重叠区域内,换而言之,隔离层140 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可以与重叠区域匹配。隔离层140还可以是隔离材料间隔分布在显示基板110与触控基板120之间的重叠区域内等,具体的设置方式此处不作具体限定。隔离材料可以选择能够起到连接和支撑作用的材料即可,如泡棉框胶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电路122可以包括触控定位模块和显示驱动模块,触控定位模块用于基于触控电路121检测到的触控信号定位触控位置,显示驱动模块用于向显示控制电路111提供显示驱动信号,即触控电路121和显示控制电路111可以共用一个驱动电路122,且该驱动电路122设置在触控基板120上。换而言之,显示面板上可以不用再设置一个驱动电路122,从而节约了显示面板的边框面积,实现了窄边框拼接,使得拼接效果更好,保证了更好的显示效果。
驱动电路122可以设置在触控基板120上的不同位置处,请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电路122可以设置在触控基板120的第一区域,第一区域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与显示基板11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合。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显示基板110与触控基板12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不完全重叠,即触控基板120存在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与显示基板11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合的区域,可以认为该区域为第一区域,驱动电路122可以设置在第一区域内。
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电路122还可以设置在隔离层140内,示例的,隔离层140可以设有贯穿隔离层140上下表面的镂空区141,驱动电路122 位于镂空区141内。
驱动电路122可以设置在触控基板120上的任意位置处,满足驱动电路122与触控电路121电连接,且触控电路121与显示控制电路111电连接,从而使得驱动电路122可以与显示控制电路111通讯,同时实现基于触控电路121检测到的触控信号定位触控位置,以及向显示控制电路111提供显示驱动信号的功能即可。
如图3所示,驱动电路122设置在隔离层140的镂空区141内时,显示基板110 与触控基板12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仍可以不完全重叠,即相邻两个显示单元100仍可以采用错位拼接的方式拼接成大尺寸的显示面板。
如图4所示,驱动电路122设置在隔离层140的镂空区141内时,显示基板110 与触控基板12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也可以完全重叠,此时相邻两个显示单元100可以仅显示基板110和触控基板120的侧面接触,采用并行拼接的方式拼接成大尺寸的显示面板。
请参阅图1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层140的厚度大于或等于驱动电路 122的厚度。
示例的,隔离层140具有一定厚度,且厚度大于或等于驱动电路122的厚度,一方面可以避免显示单元100拼接后驱动电路122与显示面板过盈接触,对驱动电路122造成影响,从而导致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不佳的问题。另一方面,驱动电路122设置在第一区域时,若隔离层140的厚度小于驱动电路122,则相邻两个显示单元100拼接时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存在驱动电路122的高度差,造成显示面板不平整,拼接效果差,从而影响显示效果。隔离层140的厚度大于或等于驱动电路122的厚度可以起到统一调节拼接高度的作用,避免出现拼接不平整的缺陷,使得拼接效果更好。
请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基板110与触控基板12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上存在偏移量,偏移量为预设偏移量,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如图5所示,当驱动电路122设置在触控基板120的第一区域时,显示基板 110与触控基板12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在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 (Y)上存在偏移量,该偏移量为预设偏移量b,预设偏移量b可以认为是第一区域的宽度。
可以理解的是,触控电路121包括由多个射频线圈组成的射频线圈阵列,该射频线圈阵列中的多个射频线圈可以沿着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排列。驱动电路122与触控电路121的射频线圈阵列连接,在实现基于触控电路121 检测到的触控信号定位触控位置的功能时,往往需要扫描第一方向(X)的射频线圈和第二方向(Y)的射频线圈。基于驱动电路122扫描第一方向(X)的射频线圈和第二方向(Y)的射频线圈的性能需求,该驱动电路122需要满足一定的宽度条件。因此,预设偏移量b可以由驱动电路122的宽度决定,示例的,预设偏移量b可以等于或大于驱动电路122的宽度。
可以理解的是,当显示基板110与触控基板12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在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上存在偏移量时,该偏移量所在的位置为显示基板110与触控基板120不重合的区域,相邻两个显示单元100拼接后,因为偏移的显示基板110下没有分布触控电路121,所以显示基板110与触控基板 120不重合的区域处无法精准定位触控位置。基于上述理由,为了保证触控位置的精度,显示基板110与触控基板120不重合的区域越小越好,即偏移量越小越好,因此预设偏移量b可以为驱动电路122满足性能需求的最小宽度。
请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基板110与触控基板12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在第一方向上存在第一偏移量,且在第二方向上存在第二偏移量,第一偏移量与第二偏移量之和为预设偏移量,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如图6所示,显示基板110与触控基板12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在第一方向上可以存在第一偏移量b1,且在第二方向上可以存在第二偏移量b2,第一偏移量b1处和第二偏移量b2处皆可以设置驱动电路122,其中两个驱动电路 122可以包括第一子驱动电路和第二子驱动电路,第一子驱动电路可以扫描第一方向(X)的射频线圈,第二子驱动电路可以扫描第二方向(Y)的射频线圈。
基于第一子驱动电路和第二子驱动电路分别扫描第一方向(X)的射频线圈和第二方向(Y)的射频线圈的性能需求,第一子驱动电路和第二子驱动电路共同满足一定的宽度条件即可。换而言之,第一子驱动电路和第二子驱动电路的宽度之和可以等于只设置一个驱动电路122时驱动电路122的宽度。即第一偏移量b1和第二偏移量b2之和可以等于预设偏移量b。
在本实施例中,一方面,如图7所示,显示基板110与触控基板120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均存在不重合的区域,在显示单元100拼接时,可以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拼接,能够拼接出更大屏的显示面板。另一方面,第一偏移量b1小于预设偏移量b,第二偏移量b2小于预设偏移量b,即每个显示基板110与触控基板120不重合的区域面积更小,有效提高了触控位置的精度。
请参阅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基板110在背离触控基板120的一侧还设置有盖板113,且盖板113位于发光单元112背离显示控制电路111的一侧。发光单元112上可以设置盖板113,盖板113可以起到保护显示单元100中的其他膜层的作用。
请参阅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电路121为电磁触控电路,盖板113上还设置有电容触控电路114。
可以理解的是,触控电路121可以是电磁触控电路,即可以通过触控笔实现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为了扩大该显示面板的适用范围,显示单元100还可以包括电容触控电路114,即除了使用触控笔外,还可以使用手指等实现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其中电容触控电路114可以有多种设置位置,例如,如图8所示,电容触控电路114可以是设置在盖板113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电路121为电磁触控电路,显示控制电路111所在的电路层上还设置有电容触控电路114。如上文所言,电容触控电路114可以有多种设置位置,示例的,电容触控电路114还可以设置在显示控制电路111所在的电路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单元112的阴极被配置为电容触控电路114对应的触控电极。
当电容触控电路114设置在显示控制电路111所在的电路层时,可以将发光单元112的阴极配置为电容触控电路114对应的触控电极,形成自容式的触控屏。可以通过采集每个阴极的自电容变化量,或者是,当奇数行的阴极与偶数行的阴极形成互电容时,采集奇数行、偶数行的阴极之间的互电容变化量,根据自电容变化量或互电容变化量定位触控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电容触控电路114和显示控制电路111中的TFT电路均可以与发光单元112的阴极电连接。当电容触控电压输出到发光单元112的阴极时,此时阴极作为触控电极可以进行触控识别,而当显示控制电压输出到发光单元112 的阴极时,可以用于发光单元112的显示。不需要再增加额外的触控电极来进行触控识别,能够有效减少单元单元的厚度并且降低显示单元100的生产成本。
请参阅图9至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电路121包括由多个射频线圈组成的射频线圈阵列,触控定位模块可以用于:在检测到预设区域内的射频线圈的射频信号强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获取满足预设信号条件的第一射频线圈 1211和第二射频线圈1212;确定第一射频线圈1211所在的第一位置以及第二射频线圈1212所在的第二位置;根据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确定拼接区域101的目标触控位置,其中,拼接区域101为显示基板11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与触控基板12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合的区域,预设区域为位于拼接区域101预设范围内的区域,第一射频线圈1211和第二射频线圈1212均包括第三方向上的至少一条线圈和第四方向上的至少一条线圈,且第一射频线圈 1211与第二射频线圈1212位于不同的显示单元100上,第三方向(K)与第四方向(M)垂直。
触控电路121包括由多个射频线圈组成的射频线圈阵列,当用户对显示面板进行触控输入时,射频线圈的射频信号强度可以发生变化,进而可以根据射频信号强度的变化量确定触控位置。
如图9所示,触控区域102可以是显示基板11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与触控基板12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重合的区域,该区域显示基板 110下设置有触控电路121,可以直接基于该触控电路121的触控信号定位触控位置。拼接区域101可以是显示基板11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与触控基板12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合的区域,该区域显示基板110下无触控电路121,因此往往无法直接检测到触控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对显示面板进行触控输入时,往往不仅仅是触控输入对应位置处的射频线圈的射频信号强度发生变化,而是以该位置为中心在一定范围内的射频线圈的射频信号强度都会发生变化,且变化量以距离触控输入对应的位置越远而递减。基于此,可以根据预设区域内的射频线圈的射频信号强度发生变化判断触控位置是否在拼接区域101内,其中预设区域可以是位于拼接区域101预设范围内的区域,该预设范围可以是触控位置在拼接区域101内时,射频线圈的射频信号强度会被波及到的范围。
如图9和图10所示,当触控笔划过两个显示单元100的拼接区域101时,可以检测到预设区域内的射频线圈的射频信号强度发生变化,此时可以认为触控位置在拼接区域101内,进而可以获取满足预设信号条件的第一射频线圈1211和第二射频线圈1212。其中第一射频线圈1211和第二射频线圈1212位于不同的显示单元100上,且第一射频线圈1211和第二射频线圈1212均包括第三方向(K)上的至少一条线圈和第四方向(M)上的至少一条线圈。第三方向(K)可以是该拼接区域101对应的相邻两个显示单元100的拼接方向,第四方向(M)可以与第三方向(K)垂直,即可以理解的是,第三方向(K)可以垂直于拼接边缘,第四方向(M)可以平行于拼接边缘。
预设信号条件可以是指射频信号强度的变化量最大,或者射频信号强度最强等条件。示例的,预设信号条件可以是同一个显示单元100内,在第三方向 (K)上射频信号强度最大的射频线圈,且在第四方向(M)上射频信号强度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序次序为前Q的射频线圈,Q可以取任意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例如Q可以为2。
获取到满足预设信号条件的第一射频线圈1211和第二射频线圈1212后,可以确定第一射频线圈1211所在的第一位置以及第二射频线圈1212所在的第二位置。其中,第一位置可以为第一射频线圈1211所包括的第三方向(K)上的至少一条线圈与第四方向(M)上的至少一条线圈相交的交点位置,第二位置可以为第二射频线圈1212所包括的第三方向(K)上的至少一条线圈与第四方向(M) 上的至少一条线圈相交的交点位置。
示例的,如图11所示,第一射频线圈1211包括线圈k1、线圈m1和线圈m2,线圈k1与线圈m1的交点为P1,线圈k1与线圈m2的交点为P2,即P1和P2可以认为是第一位置。第二射频线圈1212包括线圈k'1、线圈m'1和线圈m'2,线圈k'1与线圈 m'1的交点为P'1,线圈k'1与线圈m'2的交点为P'2,即P'1和P'2可以认为是第二位置。
确定出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后,可以根据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确定拼接区域101的目标触控位置。示例的,可以根据P1、P2、P'1和P'2计算目标触控位置 P0,例如可以将P2与P'1连接,将P1与P'2连接,两条连接线的交点可以认为是目标触控位置P0。还可以根据P1、P2、P'1和P'2的不同权重值计算目标触控位置P0等。
这样,触控定位模块可以基于预设区域内满足预设信号条件的射频线圈的位置确定拼接区域101的目标触控位置,实现了拼接区域101内触控位置的精准定位。
请参阅图11和图12,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定位方法,应用于上文所言的显示面板,触控电路121包括由射频线圈组成的射频线圈阵列,触控定位方法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1201,在检测到预设区域内的射频线圈的射频信号强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获取满足预设信号条件的第一射频线圈1211和第二射频线圈1212;
步骤1202,确定第一射频线圈1211所在的第一位置以及第二射频线圈1212 所在的第二位置;
步骤1203,根据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确定拼接区域101的目标触控位置。
其中,拼接区域101可以为显示基板11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与触控基板12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合的区域,预设区域可以为位于拼接区域101预设范围内的区域,第一射频线圈1211和第二射频线圈1212均可以包括第三方向(K)上的至少一条线圈和第四方向(M)上的至少一条线圈,且第一射频线圈1211与第二射频线圈1212位于不同的显示单元100上,第三方向 (K)与第四方向(M)垂直。
在步骤1201中,在检测到预设区域内的射频线圈的射频信号强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可以认为触控位置在拼接区域101内,可以获取满足预设信号条件的第一射频线圈1211和第二射频线圈1212。
在步骤1202中,获取到满足预设信号条件的第一射频线圈1211和第二射频线圈1212后,可以确定第一射频线圈1211所在的第一位置以及第二射频线圈 1212所在的第二位置。其中,第一位置可以为第一射频线圈1211所包括的第三方向(K)上的至少一条线圈与第四方向(M)上的至少一条线圈相交的交点位置,第二位置可以为第二射频线圈1212所包括的第三方向(K)上的至少一条线圈与第四方向(M)上的至少一条线圈相交的交点位置。
在步骤1203中,确定出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后,可以根据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确定拼接区域101的目标触控位置。
这样,触控定位方法可以基于预设区域内满足预设信号条件的射频线圈的位置确定拼接区域101的目标触控位置,实现了拼接区域101内触控位置的精准定位。
上述各个步骤可以由触控定位模块执行,详细说明可以参见上文所言的触控定位模块的功能。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为了判断触控位置在拼接区域101内时更加准确,可以在检测到预设区域内的射频线圈的射频信号强度发生变化,且变化量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认为触控位置在拼接区域101内。当变化量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则可以认为触控位置在预设区域内。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在触控位置位于拼接区域101外但是靠近拼接区域101时,将触控位置误判为位于拼接区域101 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信号条件可以为同一个显示单元100内,在第三方向上射频信号强度最大的射频线圈,且在第四方向上射频信号强度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序次序为前Q的射频线圈,Q为正整数。
如上文所言,Q的取值可以为任意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以Q为2为例,第一射频线圈1211可以包括一个显示单元100中第三方向(K)上射频信号强度最大的线圈k1,以及第四方向(M)上射频信号强度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序次序为前2的线圈m1和线圈m2,其中线圈k1与线圈m1的交点为P1,线圈k1与线圈m2的交点为P2,即P1和P2可以认为是第一位置。第二射频线圈1212可以包括另一个显示单元100中第三方向(K)上射频信号强度最大的线圈k'1,以及第四方向(M)上射频信号强度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序次序为前2的线圈m'1和线圈m'2,其中线圈k'1与线圈m'1的交点为P'1,线圈k'1与线圈m'2的交点为P'2,即P'1和P'2可以认为是第二位置。
请参阅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位置的射频信号强度可以为第一信号强度,第二位置的射频信号强度可以为第二信号强度,上述步骤1203可以具体执行如下步骤:
步骤1301,根据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一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强度,确定拼接区域101的目标触控位置。
如上文所言,P1和P2可以认为是第一位置,P'1和P'2可以认为是第二位置,以第三方向(K)为X轴,第四方向(M)为Y轴建立预设坐标系,可以基于双线性插值法计算出目标触控位置P0,具体计算公式可以如公式(1)所示:
Figure BDA0003280701510000161
其中,P0在预设坐标系中的坐标为(x0,y0),P1在预设坐标系中的坐标为 (x1,y1),P'1在预设坐标系中的坐标为(x'1,y'1),P2在预设坐标系中的坐标为(x2,y2),P1、P2、P'1和P'2在X轴上的信号强度分别为dx1、dx2、dx'1和 dx'2,在Y轴上的信号强度分别为dy1、dy2、dy'1和dy'2,drx为dx1、dx2、 dx'1和dx'2的加权和,dry为dy1、dy2、dy'1和dy'2的加权和,具体的加权参数可以结合实际位置的特性,经过调试确定。
这样,根据射频信号强度的变化量以距离实际触控位置越远而递减的特性,可以基于第一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强度计算加权和,从而根据加权和以及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坐标计算目标触控位置的坐标,使得拼接区域101内目标触控位置的定位能够更精准。
请参阅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1203可以具体执行如下步骤:
步骤1401,在检测到预设范围内的射频线圈的射频信号强度发生变化的第一时长大于预设时长的情况下,根据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确定拼接区域101的目标触控位置。
检测到预设范围内的射频线圈的射频信号强度发生变化的第一时长大于预设时长,可以认为此时的触控位置一直处于拼接区域101内,在触控位置长时间处于拼接区域101时,可以将基于双线性插值法计算得到的P0作为拼接区域101内的目标触控位置。
请参阅图15和图16,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1203可以具体执行如下步骤:
步骤1501,在检测到第一时长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长的情况下,获取对触控区域102的触控输入,触控输入对应触控区域102的触控位置;触控区域102为显示基板11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与触控基板12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重合的区域;
步骤1502,根据触控区域102的触控位置,确定触控轨迹;
步骤1503,根据触控轨迹,预测触控轨迹在拼接区域101的第三位置;
步骤1504,根据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确定拼接区域101的目标触控位置。
在步骤1501中,在检测到第一时长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长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此时触控位置并没有长时间处于拼接区域101内,而是触控轨迹经过拼接区域 101,此时将基于双线性插值法计算得到的P0作为拼接区域101内的目标触控位置可能会存在一定误差。
为了进一步提高拼接区域101内触控位置的精度,在此情况下,可以获取对触控区域102的触控输入,触控输入对应触控区域102的触控位置。如上文所言,触控区域102可以为显示基板11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与触控基板12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重合的区域,可以直接基于触控电路121 的触控信号定位触控区域102内的触控位置。
在步骤1502中,定位到触控区域102的触控位置后,可以根据触控区域102 的触控位置,确定触控轨迹。
在步骤1503中,确定触控轨迹后,可以根据触控轨迹,预测该触控轨迹在拼接区域101的第三位置。如图16所示,可以根据触控轨迹在触控区域102内的 Pi-1、Pi,预设触控轨迹在拼接区域101内的第三位置Pc
在步骤1504中,确定第三位置Pc后,可以根据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确定拼接区域101的目标触控位置。示例的,可以根据如上文所言计算得到的P0和第三位置Pc,计算目标触控位置P。例如,可以对P0和Pc进行加权求和,计算出目标触控位置P,具体计算公式可以如公式(2)所示:
Figure BDA0003280701510000181
其中,P在预设坐标系中的坐标为(x,y),P0在预设坐标系中的坐标为 (x0,y0),Pc在预设坐标系中的坐标为(xc,yc),b1为x0的权重值,b2为y0的权重值,b3为xc的权重值,b4为yc的权重值。b1、b2、b3和b4的值可以根据实际调试结果选取,其中b1与b2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b3与b4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满足b1与b3的和为1,且b2与b3的和为1即可。
这样,可以根据触控轨迹在拼接区域101内的第三位置以及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共同计算拼接区域101内的目标触控位置,进一步使得拼接区域101内目标触控位置的定位更精准。
请参阅图16和图17,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1503可以具体执行如下步骤:
步骤1701,根据触控轨迹上的多个实际触控点的位置坐标,确定相邻两个实际触控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多个实际触控点位于触控区域102;
步骤1702,根据位置关系,预测触控轨迹在拼接区域101的第三位置。
如图16所示,触控轨迹上包括多个位于触控区域102内的实际触控点Pi-1、Pi等,在步骤1701中,可以根据这些实际触控点在预设坐标系内的位置坐标,采用现有的运动趋势算法,确定相邻两个实际触控点之间的位置关系,例如,可以根据多个实际触控点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的变化量取平均值,得到X轴坐标和 Y轴坐标的变化趋势,该变化趋势可以认为是相邻两个实际触控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等。
在步骤1702中,确定相邻两个实际触控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后,可以根据位置关系预测触控轨迹在拼接区域101的第三位置Pc。示例的,与第三位置相邻的实际触控点可以为Pi,则可以根据Pi在预设坐标系中的坐标值与上述求得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的变化趋势,计算得到Pc在预设坐标系中的坐标值。
请参阅图16和图18,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1701可以具体执行如下步骤:
步骤1801,通过对多个实际触控点的位置坐标进行拟合,得到相邻两个实际触控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如上文所言,触控轨迹上包括多个位于触控区域102内的实际触控点Pi-1、Pi等,在预设的坐标系中,实际触控点的坐标沿第三方向(K)的反方向可以分别表示为(xi,yi)、(x(i-1),y(i-1))、(x(i-2),y(i-2))、(x(i-3),y(i-3))和 (x(i-4),y(i-4))……预设的卷积核和步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以求取相邻两个实际触控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以计算相邻两个实际触控点之间X轴坐标的位置关系为例,步长可以设定为 1,卷结核可以设定为3,对应的,低通滤波可以包括第一参数、第二参数和第一参数,方向滤波可以包括第四参数、第五参数和第六参数,其中第一参数、第二参数、第三参数、第四参数、第五参数和第六参数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第一参数可以为1、第二参数可以为2,第三参数可以为1,第四参数可以为-1,第五参数可以为0,第六参数可以为1。
可以根据低通滤波和实际触控点的X轴坐标,计算低通滤波后的变量,低通滤波后的变量的具体计算公式可以如公式(3)所示:
Figure BDA0003280701510000191
其中,f0、f1和f2为低通滤波后的变量,可以基于低通滤波后的变量和方向滤波,计算相邻两个实际触控点之间X轴坐标的位置关系,相邻两个实际触控点之间X轴坐标的位置关系dx的具体计算公式可以如公式(4)所示:
dx=f0*(-1)+f1*0+f2*1 (4)
可以理解的是,相邻两个实际触控点之间Y轴坐标的位置关系dy可以采用与相邻两个实际触控点之间X轴坐标的位置关系dx相同的计算方式进行计算得到。基于此,计算第三位置Pc的具体计算公式可以如公式(5)所示:
Figure BDA0003280701510000201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公式(1)、(2)或(5)计算出的x、y点位可以作为下一时刻的点位,用于计算新的xc、yc。本实施例可以通过对多个实际触控点的位置坐标进行拟合,得到更准确的相邻两个实际触控点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使得预测的拼接区域101内的第三位置更准确,进而使得拼接区域101内目标触控位置的定位更精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个依次拼接的显示单元,所述N为大于1的正整数,每个所述显示单元包括:
层叠设置的显示基板和触控基板,所述显示基板与所述触控基板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不完全重叠;所述显示基板与所述触控基板通过导电材料实现电连接;
所述显示基板与所述触控基板之间设置有隔离层;
所述显示基板在背离所述触控基板的一侧依次设置有显示控制电路、发光单元;
所述触控基板在靠近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依次设置有触控电路和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触控定位模块和显示驱动模块,所述触控定位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触控电路检测到的触控信号定位触控位置,所述显示驱动模块用于向所述显示控制电路提供显示驱动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触控基板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显示基板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设有贯穿所述隔离层上下表面的镂空区,所述驱动电路位于所述镂空区内。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驱动电路的厚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与所述触控基板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上存在偏移量,所述偏移量为预设偏移量,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与所述触控基板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在第一方向上存在第一偏移量,且在第二方向上存在第二偏移量,
所述第一偏移量与第二偏移量之和为预设偏移量,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在背离所述触控基板的一侧还设置有盖板,且所述盖板位于所述发光单元背离所述显示控制电路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路为电磁触控电路,所述盖板上还设置有电容触控电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路为电磁触控电路,所述显示控制电路所在的电路层上还设置有电容触控电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的阴极被配置为所述电容触控电路对应的触控电极。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路包括由多个射频线圈组成的射频线圈阵列,所述触控定位模块用于:
在检测到预设区域内的射频线圈的射频信号强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获取满足预设信号条件的第一射频线圈和第二射频线圈;
确定所述第一射频线圈所在的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射频线圈所在的第二位置;
根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确定所述拼接区域的目标触控位置,
其中,所述拼接区域为所述显示基板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触控基板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合的区域,所述预设区域为位于所述拼接区域预设范围内的区域,所述第一射频线圈和所述第二射频线圈均包括第三方向上的至少一条线圈和第四方向上的至少一条线圈,且所述第一射频线圈与所述第二射频线圈位于不同的显示单元上,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四方向垂直。
12.一种触控定位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触控电路包括由射频线圈组成的射频线圈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预设区域内的射频线圈的射频信号强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获取满足预设信号条件的第一射频线圈和第二射频线圈;
确定所述第一射频线圈所在的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射频线圈所在的第二位置;
根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确定所述拼接区域的目标触控位置,
其中,所述拼接区域为所述显示基板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触控基板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合的区域,所述预设区域为位于所述拼接区域预设范围内的区域,所述第一射频线圈和所述第二射频线圈均包括第三方向上的至少一条线圈和第四方向上的至少一条线圈,且所述第一射频线圈与所述第二射频线圈位于不同的显示单元上,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四方向垂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信号条件为同一个所述显示单元内,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射频信号强度最大的射频线圈,且在所述第四方向上射频信号强度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序次序为前Q的射频线圈,所述Q为正整数。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的射频信号强度为第一信号强度,所述第二位置的射频信号强度为第二信号强度,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确定所述拼接区域的目标触控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确定所述拼接区域的目标触控位置。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确定所述拼接区域的目标触控位置,包括:
在检测到预设范围内的射频线圈的射频信号强度发生变化的第一时长大于预设时长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确定所述拼接区域的目标触控位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确定所述拼接区域的目标触控位置,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时长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时长的情况下,获取对触控区域的触控输入,所述触控输入对应所述触控区域的触控位置;所述触控区域为所述显示基板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触控基板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方向上的投影重合的区域;
根据所述触控区域的触控位置,确定触控轨迹;
根据所述触控轨迹,预测所述触控轨迹在所述拼接区域的第三位置;
根据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确定所述拼接区域的目标触控位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触控轨迹,预测所述触控轨迹在所述拼接区域的第三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触控轨迹上的多个实际触控点的位置坐标,确定相邻两个所述实际触控点之间的位置关系,所述多个实际触控点位于所述触控区域;
根据所述位置关系,预测所述触控轨迹在所述拼接区域的第三位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触控轨迹上的多个实际触控点的位置坐标,确定相邻两个所述实际触控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包括:
通过预设的卷积神经网络对所述多个实际触控点的位置坐标进行拟合,得到相邻两个所述实际触控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CN202111131812.6A 2021-09-26 显示面板及触控定位方法 Active CN1139005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31812.6A CN113900550B (zh) 2021-09-26 显示面板及触控定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31812.6A CN113900550B (zh) 2021-09-26 显示面板及触控定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00550A true CN113900550A (zh) 2022-01-07
CN113900550B CN113900550B (zh) 2024-05-17

Family

ID=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7022A (zh) * 2012-07-31 2014-02-12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触控设备及其坐标定位方法
CN104090405A (zh) * 2014-07-02 2014-10-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拼接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654902A (zh) * 2016-03-31 2016-06-0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面板、触控电极驱动电路以及驱动方法
CN107589578A (zh) * 2017-10-31 2018-01-1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拼接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0231886A (zh) * 2019-06-11 2019-09-13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US20200057595A1 (en) * 2018-08-15 2020-02-20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plicing screen, display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
US20200146165A1 (en) * 2018-09-25 2020-05-07 Fei Zuo Cover plate for flexible display screen and flexible display screen
CN112328122A (zh) * 2020-11-26 2021-02-05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3190201A (zh) * 2021-05-17 2021-07-30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拼接电子装置及驱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7022A (zh) * 2012-07-31 2014-02-12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触控设备及其坐标定位方法
CN104090405A (zh) * 2014-07-02 2014-10-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拼接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654902A (zh) * 2016-03-31 2016-06-0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面板、触控电极驱动电路以及驱动方法
CN107589578A (zh) * 2017-10-31 2018-01-1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拼接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US20200057595A1 (en) * 2018-08-15 2020-02-20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plicing screen, display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
US20200146165A1 (en) * 2018-09-25 2020-05-07 Fei Zuo Cover plate for flexible display screen and flexible display screen
CN110231886A (zh) * 2019-06-11 2019-09-13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2328122A (zh) * 2020-11-26 2021-02-05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3190201A (zh) * 2021-05-17 2021-07-30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拼接电子装置及驱动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ENG WANG.ETC: "A Study on Image Splicing Algorithm for Large Screen Multi-touch Technique", IEEE *
张繁;王章野;吴侃侃;汪飞;徐海波;: "大屏幕拼接可视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no. 01 *
罗亮;刘红;秦迪;李宁;郭慧;杨丹;刘明;: "基于拼接大屏幕的可视化综合管控应用平台系统设计",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no. 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66740B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8598142A (zh) 柔性显示基板、柔性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08646952A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6055170B (zh) 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集成触控显示装置
US9134828B2 (en) Touch panel having a shield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6293225B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180181224A1 (en) Flexible touchscreen and flexible touch display
CN106293244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CN204178340U (zh) 窄边框高正确性内嵌显示触控结构
JP2008217784A (ja) タッチパネル
CN104123052B (zh) 电容触敏面板和使用电容触敏面板的移动终端
CN106502466A (zh) 一种触控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制作方法
US20200183564A1 (en) Touch substrate,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5786287B (zh)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7490886A (zh) 一种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8255361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8509093A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8958539A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US10884567B2 (en) Circuit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ouch substrate, touch device and operating method of the same
CN104407466A (zh)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293207A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3631418A (zh) 触摸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2841721B (zh) 触摸面板
CN105446549B (zh)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5094488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驱动方法和触控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