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00077A - 激光雷达发射装置、激光雷达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激光雷达发射装置、激光雷达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00077A
CN113900077A CN202111162129.9A CN202111162129A CN113900077A CN 113900077 A CN113900077 A CN 113900077A CN 202111162129 A CN202111162129 A CN 202111162129A CN 113900077 A CN113900077 A CN 1139000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beams
emitting
laser radar
lin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621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6212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000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000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00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8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 G01S7/481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of transmitters alone
    • G01S7/481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of transmitters alone using multiple transmit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7/08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88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7/89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mapping or imaging
    • G01S17/8943D imaging with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time-of-flight at a 2D array of receiver pixels, e.g. time-of-flight cameras or flash lida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88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7/93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anti-collision purpo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83Details of pulse systems
    • G01S7/484Transmit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91Details of non-pulse systems
    • G01S7/4911Transmit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ptical Radar Systems And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激光雷达发射装置、激光雷达装置及电子设备,发射装置包括:光源,包括M*N个发光单元组成的发光阵列,用于发射M*N束光,M、N为正整数,其中,发光阵列每一行的发光单元沿第一方向排列,发光阵列每一列的发光单元沿第二方向上排列,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准直镜,用于准直M*N束光;扩散片,扩散片具有第一方向上的第一视场角,用于将M*N束光转化为M*N束具有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发散角的线形光,并将线形光投射至目标对象形成平行于第一方向的N条线形光斑,每条线形光斑由M束线形光重合形成,第一视场角等于第一发散角。本申请的激光雷达发射装置使得激光雷达在测量精度高的同时,结构简单且支持三维深度信息的测量。

Description

激光雷达发射装置、激光雷达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激光雷达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激光雷达发射装置、激光雷达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技术常被用于解决移动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下的定位与地图构建问题,从而被广泛应用于扫地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等需要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自动实现实时定位、路径规划、躲避障碍物等功能的设备中。SLAM根据传感器类型,可以分为激光SLAM和视觉SLAM,其中激光SLAM利用激光雷达来实现,通常能够实现非常高测量精度。激光SLAM基于激光直接成型(Laser direct structuring,LDS)技术实现距离测绘并通过额外的传感器模组进行智能避障。LDS通过360度高速旋转的单束激光实时测量不同旋转角度下目标对象的距离。受限于LDS的激光数量以及旋转测距的测量模式,基于LDS的激光SLAM仅能进行二维测距且测量模组的机械结构需要凸出电子设备的顶部才能进行测量,存在可靠性较低、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
因此,需要为SLAM技术提供结构更加简单、测量精度更高的激光雷达装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激光雷达发射装置、激光雷达装置及电子设备,在测量精度高的同时,结构简单且支持三维深度信息的测量。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激光雷达的发射装置,包括:光源,包括M*N个发光单元组成的发光阵列,用于发射M*N束光,M、N为正整数,其中,所述发光阵列每一行的所述发光单元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发光阵列每一列的所述发光单元沿第二方向上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准直镜,用于准直所述M*N束光;扩散片,所述扩散片具有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视场角,用于将所述M*N束光转化为M*N束具有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发散角的线形光,并将所述线形光投射至目标对象形成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N条线形光斑,每条所述线形光斑由M束所述线形光形成,所述第一视场角等于所述第一发散角。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飞行时间相机中的发射装置进行特殊设计,使用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视场角的扩散片得到与第一方向平行的线形光束,使得光源、准直镜和扩散片组成的发射装置结构简单,且能够进行高精度激光雷达测绘。一方面,发射装置利用具有发光阵列的光源,发光阵列发出的光经过准直镜和扩散片的光束整形后即形成多束线形光束,使得发射装置能够同时向待测目标发射多线激光,进行三维深度信息的测量,提高了发射装置的测量性能以及测量精度,且发射装置尺寸较小,便于集成于设备中;另一方面,发射装置发出的多束线形光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发散角,该第一发散角等于扩散片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视场角,使得发射装置无需旋转即可实时测量目标对象的深度信息,避免了旋转式机械结构的使用,延长了发射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发射装置发射的光场本身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视场角,不需要通过旋转光源以获得第一方向上的视场角,故无需安装在凸出设备顶部的位置来避免设备对光源的遮挡,使得扫地机可以进入低矮空间;发射装置发出的多束线形光因具有与第一视场角相等的第一发散角,还能用于障碍物检测与躲避中,使得电子装置仅使用一个发射装置就能支持地图构建与障碍物躲避两项功能,降低成本的同时利于设备的小型化、轻薄化。
应理解,第一方向可以是水平方向,也可以是竖直方向。第一视场角通常大于或等于60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射装置还包括:光学复制元件,设置于所述准直镜与所述扩散片之间,用于复制经所述准直镜的后的M*N束光得到M*P*N*Q束光,以使所述扩散片将所述M*P*N*Q束光投射至所述目标对象形成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N*Q条所述线形光斑,每条所述线形光斑由M*P束所述线形光形成。
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光学复制元件的复制能力,能够在不改变光源的情况下,增加投射至待测目标表面的线形光束的数量,扩大了激光雷达装置在第二方向上的视场角,使得激光雷达装置在第二方向上具有更广的检测范围,从而提升了激光雷达装置的检测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准直镜为投影镜头,所述投影镜头具有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二视场角以及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三视场角,以使经所述扩散片转化后的所述M*N束所述线形光形成的视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视场角为所述第一视场角,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视场角为所述第三视场角。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使用视场角较大的投影镜头,使得激光雷达装置在第二方向上的视场角更大,扩大激光雷达装置在第二方向上的检测范围,当使用发光单元更多的光源时,结合投影镜头的设置,投射至待测目标表面的线形光束不仅视场角更大,且数量更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激光雷达装置的检测精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射装置还包括:驱动模块,与所述光源连接,用于依次驱动所述发光阵列的每一行所述发光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模块分区驱动光源,即每行发光单元能够被独立驱动,使得激光雷达装置能够根据应用需求选择点亮的发光单元的行数以及位置,示例性地,当距离激光雷达装置距离待测目标较远时,仅点亮一行发光单元,随着激光雷达逐渐靠近待测目标,逐行点亮更多的发光单元,能够在激光雷达装置在距离待测目标较远、不需要采集过多第二方向上的深度信息时,节省功耗,提高激光雷达装置的工作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模块用于在第一时段同时驱动N行所述发光单元中的k行发光单元,1≤k≤N。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模块还用于在第二时段同时驱动所述N行所述发光单元中(N-k)行发光单元。
应理解,第二时段为第一时段结束后的时间段。
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模块分时分区驱动光源,使得激光雷达装置能够在不同时段点亮不同行数及位置的发光单元,从而能够实现在不同点亮模式之间来回切换。示例性地,当需要进行远距离、第二方向上精度不高的深度检测时,仅点亮1行发光单元,发射一条线形光束;当需要进行近距离、第二方向上精度较高的深度检测时,同时点亮N-1行发光单元。应理解,该N-1行发光单元中可以包括N行发光单元中已经点亮过的1行发光单元,也可以是除已经点亮过的1行发光单元以外剩余的N-1行发光单元。
在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模块还用于在第二时段同时驱动所述N行所述发光单元中的剩余(N-k)行发光单元。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射装置应用于扫地机器人中。
本申请实施例的发射装置应用于扫地机器人中时,由于发射装置无需凸出于设备的顶部,使得扫地机器人在进行如床底等位置的清扫时,不会因发射装置的高度而被卡住或产生碰撞从而出现故障或损坏,提高了扫地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并延长了扫地机器人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源为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激光雷达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发射装置,用于向目标对象投射光信号;接收装置,与所述发射装置连接,用于接收经所述目标对象返回的反射光信号,并解析所述反射光信号以得到所述目标对象的深度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激光雷达装置使用特殊的飞行时间相机中的发射装置作为激光雷达的发射装置,具有简单的结构以及较高的测量精度,无需安装于凸出设备顶部的位置,便于设备的整体集成与装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装置包括:接收镜头,用于接收所述反射光信号,所述接收镜头的视场角等于所述第一视场角;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接收镜头下方,用于解析所述反射光信号以得到所述目标对象的深度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感器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用于向所述驱动模块发送驱动信息以使所述驱动模块驱动所述光源。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接收装置控制发射装置,利于检测与采样的同步,避免发射装置与接收装置因检测与采样时序不同步导致激光雷达装置无法进行深度检测或检测错误等情况,提高激光雷达装置深度检测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感器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深度信息确定所述驱动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装置还包括:滤光片,设置于所述传感器的上方,用于透过预设波长的所述反射光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滤光片,能够滤除信号光之外的光信号,如环境光信号,对深度检测的影响,提高信噪比,提升深度信息检测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装置还包括: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接收镜头以使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接收镜头的下方。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激光雷达装置。
第四方面,提供过一种深度检测方法,包括:发送驱动信息,所述驱动信息用于指示发射装置发射光信号,所述光信号包括M*N束线形光,所述M*N束所述线形光被投射至目标对象形成平行于第一方向的N条线形光斑,每条所述线形光斑由M束所述线形光形成,M、N为正整数;接收经所述目标对象返回的反射光信号;根据所述反射光信号,计算所述目标对象的深度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驱动信息包括:发送第一驱动信息,所述第一驱动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射装置驱动所述发光阵列的每一行所述发光单元。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驱动信息包括:在第一时段发送第二驱动信息,所述第二驱动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射装置在所述第一时段同时驱动N行所述发光单元中的k行发光单元,1≤k≤N。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驱动信息还包括:在第二时段发送第三驱动信息,所述第三驱动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射装置在所述第二时段同时驱动所述N行所述发光单元中(N-k)行发光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发送不同的驱动信息指示发射装置分时分区驱动光源,使得激光雷达装置能够在不同时段点亮不同行数及位置的发光单元,从而能够实现在不同点亮模式之间来回切换。例如,当需要进行远距离、第二方向上精度不高的深度检测时,发送第二信息指示发射装置仅点亮3行发光单元,发射3条线形光束;当需要进行近距离、第二方向上精度较高的深度检测时,发送第三信息指示发射装置同时点亮N-3行发光单元。应理解,该N-3行发光单元中可以包括N行发光单元中已经点亮过的3行发光单元,也可以是除已经点亮过的3行发光单元以外剩余的N-3行发光单元。
在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驱动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射装置在所述第二时段同时驱动所述N行所述发光单元中的剩余(N-k)行发光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发射装置的使用场景,确定所述驱动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发射装置的使用场景,即发射装置距离目标对象的距离确定驱动信息,能够根据发射装置当前所处的场景灵活指示发射装置的点亮模式,从而降低发射装置的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激光雷达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一种激光雷达装置的深度检测原理图。
图3是本申请一种扫地机器人的二维地图构建场景图以及效果图。
图4是本申请一种激光雷达的发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是本申请一种激光雷达的发射装置的光束整形过程图。
图6是本申请一种激光雷达的发射装置的发光阵列与线形光斑示意图。
图7是扫地机器人利用本申请图只不过激光雷达的发射装置的三维地图构建场景图以及效果图。
图8本申请另一种激光雷达的发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9是本申请又一种激光雷达的发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0本申请再一种激光雷达的发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1为本申请一种激光雷达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2是本申请一种接收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3是本申请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4是本申请一种深度检测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激光雷达装置是实现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mapping,SLAM)技术的重要部件,能够不依赖于环境光进行深度信息的测量,从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扫地机器人为例,图1和图2分别为常见的激光雷达装置如以及其深度检测的原理。本申请实施例以扫地机器人为例,解释激光雷达装置的工作原理及效果,应理解,本申请所述的激光雷达装置还可应用于服务机器人、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等设备中。
扫地机器人100的顶部设置有激光雷达装置101,该激光雷达装置101能够发射一束激光并在扫地机器人的顶部旋转,该激光雷达装置101可相对于扫地机器人100固定,随着扫地机器人100的转动而旋转;也可以相对于扫地机器人100自行旋转。激光雷达装置通常包括激光雷达发射装置102及激光雷达接收装置103,发射装置102通常是一个激光直接成型(Laser direct structuring,LDS)模块,向外发射单束直线形激光,通过激光雷达装置的不断旋转,发射装置102发出的光信号2001经目标对象200的反射形成携带深度信息的反射光信号2002,被接收装置103接收,扫地机器人100通过解析该反射光信号2002获取目标对象的深度信息。结合扫地机器人100自身的运动轨迹,能够构建室内的二维地图。由于激光雷达装置101通过旋转进行深度信息的检测,为避免扫地机器人100自身对光信号的遮挡,激光雷达装置101必须凸出于扫地机器人100的顶部,使得扫地机器人100行进至如床底等低矮位置时,其凸出的激光雷达装置101容易被卡住或产生碰撞,影响扫地机器人100的正常行进以及使用寿命。另外,基于旋转式机械结构的激光雷达装置,受限于机械结构的转速与采样率,激光雷达装置的分辨率也随之受限。例如,典型的激光雷达装置的转速为360rpm(即每秒旋转6圈)、采样率为2080Sa/s,计算得到其角度分辨率仅为1°。
图3示出了扫地机器人100在具有障碍物301的室内环境300中通过激光雷达装置101构建二维地图的场景与该二维地图的示意性效果图。由图3可知,激光雷达装置101仅能获取有限的二维深度信息且分辨率受其旋转机械结构限制,不支持更加精细准确的地图测绘或进行三维避障,故通常扫地机器人100中还需结合三维视觉相机获取三维深度信息以支持三维地图的测绘以及避障功能。三维深视觉相机按照测量原理的不同一般分为:飞行时间相机(Time of flight,TOF)、结构光相机(Structure light,SL)和双目立体视觉相机。其中飞行时间相机采用主动光探测方式,通过探测光信号的飞行(往返)时间来获取目标物的距离,飞行时间相机一般由光源、光学部件、传感器、控制电路以及处理电路等单元组成。
另外,当扫地机器人100中包括多个激光雷达装置101时,尽管能够同时发射多束激光,但多个装置均需要凸出于扫地机器人100的顶部且避免多个激光雷达装置101之间的互相遮挡,使得多个激光雷达装置101凸出于扫地机器人100顶部的高度增大,进一步提高了扫地机器人100与环境发生碰撞的风险。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激光雷达发射装置、激光雷达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在测量精度高的同时,结构简单且支持三维深度信息的测量,使得电子设备仅使用激光雷达装置即可实现地图测绘及避障两项功能。
图4为本申请一种激光雷达的发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发射装置400包括:光源401、准直镜402以及扩散片403,光源401发出的光信号经准直镜及扩散片后被投射至待测目标的表面。
光源401包括M*N个发光单元4001组成的发光阵列,用于发射M*N束光,M、N为正整数,其中,发光阵列每一行的发光单元4001沿第一方向排列,发光阵列每一列的发光单元4001沿第二方向上排列,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准直镜402用于准直光源401发射的M*N束光;
扩散片403具有第一方向上的第一视场角,用于将经过准直镜402的M*N束光转化为M*N束具有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发散角的线形光,并将线形光投射至目标对象形成平行于第一方向的N条线形光斑,每条线形光斑由M束线形光形成,所述第一视场角等于所述第一发散角。
应理解,第一方向可以是竖直方向也可以是水平方向;发光阵列的每一行包括M个发光单元4001,每一列包括N个发光单元4001。
图5展示了本申请的激光雷达的发射装置的光束整形过程。具体地,每个发光单元4001发出具有发散角a的激光光束;经过准直镜402准直后,激光光束被转化为准直的激光光束,此时激光光束的发散角将减小至b;准直后的激光光束经过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视场角c的扩散片,被整形成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发散角d,在第二方向上具有发散角b的光束,其中第一视场角c等于第一发散角d,由于第一视场角c远大于光束的发散角(a或b),故每一个发光单元4001发出的激光光束都被转化为在第一方向上的发散角远大于第二方向上的发散角的光束,在垂直于光束的平面上呈现线形光斑,即激光光束被转化为线形光束。
示例性地,光源发出的激光光束的发散角为20°,即激光光束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上的发散角均为20°,准直镜准直后光束的发散角为0.3°,经过在第一方向上具有120°视场角的广角扩散片后,光束被整形成在第一方向上具有120°发散角,在第二方向上具有发散角0.3°的线形光束,在目标对象表面形成线形光斑。M*N个光束中的每一个光束均经过上述光束整形过程,M个发光单元对应的光源形成第一方向上的一行线形光斑,从而光源能够向目标对象投射N行平行于第一方向的线形光。
图6是本申请的一种激光雷达装置的发光阵列与线形光斑示意图。如图6所示,当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光源为8*8的发光阵列时,光源能够发射64束光,这64束光经过准直镜后形成的视场的水平视场角与竖直视场角分别为16.3°与12.9°,若扩散片在水平方向上的视场角为120°,这64束光经过扩散片后将形成水平视场角为120°,竖直视场角为12.9°的视场,其中,水平方向将有8条线形光斑,激光雷达装置在竖直方向上的线分辨率即竖直方向上每条线形光斑之间的角度间隔为12.9°/8=1.61°。
图7是在具有障碍物301的室内环境300中通过激光雷达发射装置400构建三维地图的场景与该三维地图的示意性效果图。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对飞行时间相机中的发射装置进行特殊设计,使用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视场角的扩散片得到与第一方向平行的线形光束,使得光源、准直镜和扩散片组成的发射装置结构简单,且能够进行高精度激光雷达测绘。一方面,发射装置利用具有发光阵列的光源,发光阵列发出的光经过准直镜和扩散片的光束整形后即形成多束线形光束,使得发射装置能够同时向待测目标发射多线激光,进行三维深度信息的测量,提高了发射装置的测量性能以及测量精度,且发射装置尺寸较小,便于集成于设备中;另一方面,发射装置发出的多束线形光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发散角,该第一发散角等于扩散片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视场角,使得发射装置无需旋转即可实时测量目标对象的深度信息,避免了旋转式机械结构的使用,发射装置无需安装在凸出设备顶部的位置,延长了发射装置的使用寿命;发射装置发出的多束线形光因具有与第一视场角相等的第一发散角,还能用于障碍物检测与躲避中,使得电子装置仅使用一个发射装置就能支持地图构建与障碍物躲避两项功能,利于设备的小型化、轻薄化。
可选地,光源401是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erticah cavity surface emittinglaser,VCSEL)。VCSEL是一种半导体二极管激光器,发射的激光束一般从顶表面并且以基本垂直的方式离开该器件,VCSEL光源具有体积小、功率大、光束发散角小、运行稳定等诸多优势,成深度检测系统光源的首选,本申请实施例以VCSEL为示例进行说明。具体的,光源可以是单芯片多点发光的VCSEL芯片,多个发光点呈二维矩阵排列,对应的发射出多束激光信号,形成矩阵式激光信号阵列。
可选地,光源401为边发射激光器(Edge emitting laser,EEL)或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s,HED)。
应理解,光源401可以是一种光源,也可以是上述多种光源的组合。光信号可以是经光学调制、处理或控制的携带空间光学图案的光信号,可以是经光学调制、处理或控制的分区域照明的光信号,也可以是经光学制、处理或控制的周期性照明的光信号,或上述光信号的组合。光源401的光轴位于发光平面几何中心并垂直于发光平面。
可选地,准直镜402采用玻璃或塑胶镜片或者玻璃/塑胶的组合。准直镜能够改变光源401发射的光信号的光束直径和发散角,使光束变为能量更为集中的准直平行光束,获得细小的高密度光斑。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准直镜402也可以是其他能达到光束准直效果的单个光学元件或多个光学元件的组合。
可选地,准直镜402包括沿光轴方向前后排列的多个透镜,多个透镜用于准直N束光,多个透镜中最靠近光源401的那个透镜的入光面为准直镜402的入光面,多个透镜中离光源401最远的那个透镜的出光面作为准直镜402的出光面。
图8是本申请另一种激光雷达的发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可选地,激光雷达发射装置400还包括:
光学复制元件404,设置于准直镜402与扩散片403之间,用于复制经准直镜402的后的M*N束光得到M*P*N*Q束光,以使扩散片403将M*P*N*Q束光投射至目标对象形成平行于第一方向的N*Q条线形光斑,每条线形光斑由M*P束线形光形成。
具体地,P、Q分别是光学复制元件在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上的复制倍数。光学复制元件可以为光学衍射元件(Diffraction optical element,DOE)、微透镜阵列(Microlens array,MLA)、光栅等光学元件中的至少一个或多种光学元件的组合。本申请实施例以DOE为示例进行说明。DOE通常为玻璃或塑胶材质,用于将所述VCSEL光源发射的光束以一定的倍数复制后向外投射。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当光源为8*8的发光阵列,能够发射64束光,这64束光经过准直镜后形成的视场的水平视场角与竖直视场角分别为16.3°与12.9°,DOE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分别具有3倍复制能力,即该DOE的P=Q=3,这64束光经DOE复制后形成64*9=576束光,这576束光形成的视场的水平视场角为16.3°*3=48.9°,竖直视场角为12.9°*3=38.7°,若扩散片403在水平方向上的视场角为120°,这576束光经过扩散片403后将形成水平视场角为120°,竖直视场角为38.7°的视场。
申请实施例中,利用光学衍射元件的复制能力,能够在不改变光源的情况下,增加投射至待测目标表面的线形光束的数量,扩大了激光雷达装置在第二方向上的视场角,使得激光雷达装置在第二方向上具有更广的检测范围,从而提升了激光雷达装置的检测能力。
图9是本申请又一种激光雷达的发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可选地,准直镜402为投影镜头901,投影镜头901具有第一方向上的第二视场角以及第二方向上的第三视场角,以使经扩散片403转化后的M*N束线形光形成的视场述第一方向上的视场角为第一视场角,在第二方向上的视场角为第三视场角。
具体地,投影镜头901相比于准直镜401除了具有准直能力,还具有更大的视场角以及更短的焦距,一方面,使得经过投影镜头的光束在第二方向上的视场角进一步增大,使得激光雷达装置在第二方向上的检测范围扩大;另一方面,在使用投影镜头901时,能够通过增加发光阵列的数量,向扩散片403投射数量更多更加密集的光束,使得形成每行线形光斑的光束数量增多,线形光斑的行数增多,线性光板之间的间距也缩小,从而提高激光雷达装置在第二方向上的线分辨率。
应理解,在包括光学复制元件404的激光雷达装置中也可以使用投影镜头901取代准直镜402,能够进一步扩大激光雷达装置在第二方向上的检测范围。
示例性地,光源具有34*17个发光阵列,能够发射578束光,经投影镜头后形成的视场的水平视场角为46.7°,竖直视场角为60.2°,这578束光经过水平视场角为120°的扩散片进行光束整形后,所形成的光场的水平视场角为120°,竖直视场角为60.2°,包括34行水平光斑,每行光斑由17束水平线光形成,此时的线分辨率为1.37°。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使用视场角较大的投影镜头,使得激光雷达装置在第二方向上的视场角更大,扩大激光雷达装置在第二方向上的检测范围,当使用发光单元更多的光源时,结合投影镜头的设置,投射至待测目标表面的线形光束不仅视场角更大,且数量更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激光雷达装置的检测精度。
图10是本申请再一种激光雷达发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可选地,发射装置400还包括:驱动模块405,与光源401连接,用于驱动发光阵列的每一行发光单元。
具体地,光源401的发光阵列的每一行能够被独立驱动,当只点亮一行发光单元时,对应一条线形光斑。驱动模块405可以根据激光雷达装置的工作场景需求,确定点亮的行数与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模块分区驱动光源,即每行发光单元能够被独立驱动,使得激光雷达装置能够根据应用需求选择点亮的发光单元的行数以及位置,示例性地,当距离激光雷达装置距离待测目标较远时,仅点亮一行发光单元,随着激光雷达逐渐靠近待测目标,逐行点亮更多的发光单元,能够在激光雷达装置在距离待测目标较远、不需要采集过多第二方向上的深度信息时,节省功耗,提高激光雷达装置的工作效率。
可选地,所述驱动模块用于在第一时段同时驱动N行所述发光单元中的k行发光单元,1≤k≤N。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模块还用于在第二时段同时驱动所述N行所述发光单元中(N-k)行发光单元。
应理解,第二时段为第一时段结束后的时间段。
具体地,第一点亮模式为点亮一行发光单元或行数较少的发光单元,当需要进行远距离、第二方向上精度不高的深度检测时,例如仅需要进行室内的自我定位或地图测绘时,驱动模块采用第一点亮模式,仅点亮一行发光单元,发射一条线形光束;第二点亮模式为同时点亮多行发光单元,当需要进行近距离、第二方向上精度较高的深度检测时,例如需要进行障碍物躲避时,驱动模块采用第二点亮模式,同时点亮多行发光单元获取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上的深度信息。再例如,可以在不同时段选择不同的点亮模式,在上述点亮模式之间按顺序切换、轮询。第二点亮模式中点亮的多行发光单元可以包括第一点亮模式中已经点亮过的发光单元,也可以是除第一点亮模式中点亮的发光单元以外的发光单元。
优选地,驱动模块用于在第二时段同时驱动所述N行所述发光单元中剩余的(N-k)行发光单元。例如,光源包括8行发光单元,在第一时段同时驱动第1、3、5、7行发光单元,在第二时段同时驱动第2、4、6、8行发光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模块分时驱动光源,使得激光雷达装置能够在不同时段点亮不同行数及位置的发光单元,从而能够实现在不同点亮模式之间来回切换。在满足三维测绘需求的同时,有效节省激光雷达装置的功耗。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激光雷达装置,图11为本申请一种激光雷达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1所示,激光雷达装置1100包括:
发射装置400,用于向目标对象投射光信号;
接收装置1101,与发射装置400连接,用于接收经目标对象返回的反射光信号,并解析反射光信号以得到目标对象的深度信息。
可选地,如图12所示,接收装置1101包括:
接收镜头1102,用于接收所述反射光信号,接收镜头1102的视场角等于第一视场角;
传感器1103,设置于接收镜头1102下方,用于解析反射光信号以得到目标对象的深度信息。
具体地,接收镜头1102可以是球面或者非球面构成的光学结构,用于聚焦入射光线至传感器1103上,通过传感器1103将镜头收集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接收镜头1102可由一个或多个透镜组合构成,每个透镜例如可以采用树脂等材料注塑而成。
本实施例中的激光雷达装置使用特殊的飞行时间相机中的发射装置作为激光雷达的发射装置,具有简单的结构以及较高的测量精度,发射的光场本身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视场角,不需要通过旋转光源以获得第一方向上的视场角,无需安装于凸出设备顶部的位置来避免设备对光源的遮挡,便于设备的整体集成与装配。
可选地,激光雷达装置1100包括多个发射装置400,通过设置于设备不同的位置,进行角度组合,能够实现360°全角度的深度信息检测。
可选地,传感器1103与驱动模块405连接,用于向驱动模块405发送驱动信息以使驱动模块驱动光源401。
本实施例中,通过接收装置控制发射装置,利于检测与采样的同步,避免发射装置与接收装置因检测与采样时序不同步导致激光雷达装置无法进行深度检测或检测错误等情况,提高激光雷达装置深度检测的效率。
可选地,传感器1103根据目标对象的深度信息确定驱动信息。
可选地,接收装置1101还包括:
滤光片1104,设置于传感器1103的上方,用于透过预设波长的所述反射光信号。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滤光片,能够滤除信号光之外的光信号,如环境光信号,对深度检测的影响,提高信噪比,提升深度信息检测的准确性。
可选地,接收装置1101还包括:
支撑件1105,用于支撑接收镜头1102以使传感器1103设置于接收镜头1102的下方。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300,如图13所示,电子设备1300包括:激光雷达装置1100。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电脑、游戏设备、车载电子设备或穿戴式智能设备等便携式或移动计算设备,以及电子数据库、汽车、银行自动柜员机(Automated Teller Machine,ATM)等其他电子设备。该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设备。
如图1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深度检测方法,包括:
S1401:发送驱动信息;
驱动信息用于指示发射装置发射光信号,光信号包括M*N束线形光,M*N束线形光被投射至目标对象形成平行于第一方向的N条线形光斑,每条线形光斑由M束所述线形光形成,M、N为正整数;
S1402:接收经所述目标对象返回的反射光信号;
S1403:根据所述反射光信号,计算所述目标对象的深度信息。
可选地,在S1401中,发送驱动信息包括:发送第一驱动信息,第一驱动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射装置驱动所述发光阵列的每一行所述发光单元。可选地,在S1401中,发送驱动信息包括:在第一时段发送第二驱动信息,所述第二驱动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射装置在所述第一时段同时驱动N行所述发光单元中的k行发光单元,1≤k≤N。
可选地,在S1301中,发送驱动信息还包括:在第二时段发送第三驱动信息,所述第三驱动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射装置在所述第二时段同时驱动所述N行所述发光单元中(N-k)行发光单元。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不同时段发送不同的驱动信息指示发射装置分时分区驱动光源,使得激光雷达装置能够在不同时段点亮不同行数及位置的发光单元,从而能够实现在不同点亮模式之间来回切换。例如,当需要进行远距离、第二方向上精度不高的深度检测时,发送第二信息指示发射装置仅点亮3行发光单元,发射一条线形光束;当需要进行近距离、第二方向上精度较高的深度检测时,发送第三信息指示发射装置同时点亮N-3行发光单元。应理解,该N-3行发光单元中可以包括N行发光单元中已经点亮过的3行发光单元,也可以是除在第一时段已经点亮过的3行发光单元以外剩余的N-3行发光单元。
优选地,第三驱动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射装置在第二时段同时驱动所述N行所述发光单元中的剩余(N-k)行发光单元。即除第一时段已经点亮过的k行发光单元以外的(N-k)行发光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发射装置的使用场景,确定所述驱动信息。
根据发射装置的使用场景,即根据发射装置距离目标对象的距离确定驱动信息。例如,当发射装置距离目标较远时,发送第一或第二驱动信息,驱动行数较少的发光单元,当发射装置距离目标较近时,发送第一或第三驱动信息,驱动行数较多的发光单元。本实施例中,能够根据发射装置当前所处的场景灵活指示发射装置的点亮模式,从而降低发射装置的功耗。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本申请描述的各个实施例和/或各个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的相互组合,组合之后得到的技术方案也应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实施例。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上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激光雷达的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装置包括:
光源,包括M*N个发光单元组成的发光阵列,用于发射M*N束光,M、N为正整数,其中,所述发光阵列每一行的所述发光单元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发光阵列每一列的所述发光单元沿第二方向上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准直镜,用于准直所述M*N束光;
扩散片,所述扩散片具有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视场角,用于将所述M*N束光转化为M*N束具有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发散角的线形光,并将所述线形光投射至目标对象形成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N条线形光斑,每条所述线形光斑由M束所述线形光重合形成,所述第一视场角等于所述第一发散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装置还包括:
光学复制元件,设置于所述准直镜与所述扩散片之间,用于复制经所述准直镜的后的M*N束光得到M*P*N*Q束光,以使所述扩散片将所述M*P*N*Q束光投射至所述目标对象形成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N*Q条所述线形光斑,每条所述线形光斑由M*P束所述线形光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准直镜为投影镜头,所述投影镜头具有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二视场角以及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三视场角,以使经所述扩散片转化后的所述M*N束所述线形光形成的视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视场角为所述第一视场角,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视场角为所述第三视场角。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装置还包括:
驱动模块,与所述光源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发光阵列的每一行所述发光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用于在第一时段同时驱动N行所述发光单元中的k行发光单元,1≤k≤N。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还用于在第二时段同时驱动所述N行所述发光单元中(N-k)行发光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装置应用于扫地机器人中。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为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9.一种激光雷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射装置,用于向目标对象投射光信号;
接收装置,与所述发射装置连接,用于接收经所述目标对象返回的反射光信号,并解析所述反射光信号以得到所述目标对象的深度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装置包括:
接收镜头,用于接收所述反射光信号,所述接收镜头的视场角等于所述第一视场角;
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接收镜头下方,用于解析所述反射光信号以得到所述目标对象的深度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用于向所述驱动模块发送驱动信息以使所述驱动模块驱动所述光源。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深度信息确定所述驱动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装置还包括:
滤光片,设置于所述传感器的上方,用于透过预设波长的所述反射光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9-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装置还包括:
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接收镜头以使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接收镜头的下方。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14中任一项所述的激光雷达装置。
16.一种深度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驱动信息,所述驱动信息用于指示发射装置发射光信号,所述光信号包括M*N束线形光,所述M*N束所述线形光被投射至目标对象形成平行于第一方向的N条线形光斑,每条所述线形光斑由M束所述线形光形成,M、N为正整数;
接收经所述目标对象返回的反射光信号;
根据所述反射光信号,计算所述目标对象的深度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驱动信息包括:
发送第一驱动信息,所述第一驱动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射装置驱动所述发光阵列的每一行所述发光单元。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驱动信息包括:
在第一时段发送第二驱动信息,所述第二驱动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射装置在所述第一时段同时驱动N行所述发光单元中的k行发光单元,1≤k≤N。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驱动信息还包括:
在第二时段发送第三驱动信息,所述第三驱动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射装置在所述第二时段同时驱动所述N行所述发光单元中(N-k)行发光单元。
20.根据权利要求16-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发射装置的使用场景,确定所述驱动信息。
CN202111162129.9A 2021-09-30 2021-09-30 激光雷达发射装置、激光雷达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39000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2129.9A CN113900077A (zh) 2021-09-30 2021-09-30 激光雷达发射装置、激光雷达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2129.9A CN113900077A (zh) 2021-09-30 2021-09-30 激光雷达发射装置、激光雷达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00077A true CN113900077A (zh) 2022-01-07

Family

ID=79190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62129.9A Pending CN113900077A (zh) 2021-09-30 2021-09-30 激光雷达发射装置、激光雷达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00077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51796A (zh) * 2017-12-29 2018-05-18 合肥嘉东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tof的小型化同轴式激光雷达系统
CN108957911A (zh) * 2018-08-22 2018-12-07 北京华捷艾米科技有限公司 散斑结构光投影模组及3d深度相机
CN109324633A (zh) * 2018-09-27 2019-02-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与装置、飞行时间设备、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521639A (zh) * 2019-01-15 2019-03-26 深圳市安思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不含准直透镜的结构光投射模组以及3d成像装置
CN110658527A (zh) * 2018-06-28 2020-01-07 苏州镭智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雷达、自主移动机器人及智能车辆
CN110687541A (zh) * 2019-10-15 2020-01-14 深圳奥锐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距离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10764073A (zh) * 2019-12-12 2020-02-07 福建海创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雷达光学接收系统
CN111399245A (zh) * 2020-05-13 2020-07-10 浙江水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发射模组和3d成像装置
CN112394363A (zh) * 2020-10-21 2021-02-23 深圳奥锐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线扫描距离测量系统
CN113311644A (zh) * 2021-05-26 2021-08-27 深圳博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3d结构光激光发射器及3d结构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51796A (zh) * 2017-12-29 2018-05-18 合肥嘉东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tof的小型化同轴式激光雷达系统
CN110658527A (zh) * 2018-06-28 2020-01-07 苏州镭智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雷达、自主移动机器人及智能车辆
CN108957911A (zh) * 2018-08-22 2018-12-07 北京华捷艾米科技有限公司 散斑结构光投影模组及3d深度相机
CN109324633A (zh) * 2018-09-27 2019-02-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与装置、飞行时间设备、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521639A (zh) * 2019-01-15 2019-03-26 深圳市安思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不含准直透镜的结构光投射模组以及3d成像装置
CN110687541A (zh) * 2019-10-15 2020-01-14 深圳奥锐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距离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10764073A (zh) * 2019-12-12 2020-02-07 福建海创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雷达光学接收系统
CN111399245A (zh) * 2020-05-13 2020-07-10 浙江水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发射模组和3d成像装置
CN112394363A (zh) * 2020-10-21 2021-02-23 深圳奥锐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线扫描距离测量系统
CN113311644A (zh) * 2021-05-26 2021-08-27 深圳博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3d结构光激光发射器及3d结构光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24279B1 (en) Curved array of light-emitting elements for sweeping out an angular range
CN108445467B (zh) 一种扫描激光雷达系统
CN111722241B (zh) 一种多线扫描距离测量系统、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277931B (zh) 一种激光雷达用多光束准直发射与接收系统及其镜头
CN109581323B (zh) 一种微机电激光雷达系统
US11204412B2 (en) LiDAR device
US20240094356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ithering Active Sensor Pulse Emissions
KR20210059645A (ko) 레이저 출력 어레이 및 이를 이용한 라이다 장치
KR102445652B1 (ko) 라이다 장치
CN114063041A (zh) 激光雷达发射装置、激光雷达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1718520U (zh) 一种多线激光雷达
KR20230158019A (ko) 광검출 장치 및 주행 캐리어, 레이저 레이더 및 검출 방법
CN110658527A (zh) 激光雷达、自主移动机器人及智能车辆
CN110531369A (zh) 一种固态激光雷达
US20230094857A1 (e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or laser radar, laser radar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1554313U (zh) 一种多线激光雷达
CN113900077A (zh) 激光雷达发射装置、激光雷达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5116780U (zh) 一种光发射装置、激光雷达系统及电子设备
US20220082665A1 (en) Ran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canning field of view thereof
CN212623056U (zh) 一种光路系统及激光雷达
CN114002692A (zh) 深度检测发射装置、接收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9302660U (zh) 一种扫描式激光雷达
CN218630192U (zh) 一种激光雷达系统及移动设备
US11719816B2 (en) LiDAR device
KR20190059823A (ko) 전방위 무회전 스캐닝 라이다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