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91277A - 通感融合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感融合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91277A
CN113891277A CN202111320567.3A CN202111320567A CN113891277A CN 113891277 A CN113891277 A CN 113891277A CN 202111320567 A CN202111320567 A CN 202111320567A CN 113891277 A CN113891277 A CN 1138912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base station
frequency base
low
ser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205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91277B (zh
Inventor
杨艳
马静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2056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912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912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12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912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12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8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collecting sensor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感融合方法及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感知服务器通知待感知区域对应的低频基站开启感知功能;被通知的低频基站对待感知区域进行感知并将感知到的感知服务数据上报至感知服务器;感知服务器判断所述低频基站上报的感知服务数据是否满足相应的感知精度,若满足,则直接将所述感知服务数据上报至应用服务器,由应用服务器发送给相应的用户。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将通信与感知两个功能融合在一起,形成了通感融合的网络架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乏通感融合具体实现方案的问题,实现了全网性能的提升。

Description

通感融合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感融合方法,以及一种通感融合系统。
背景技术
通信和感知融合(简称为通感融合)是未来通信网络的一项重要技术。其中,通信即两点或多点之间的信息传输,感知即探测物理环境的参数。
通感融合可以极大的复用通信和感知的频率和站址资源,实现通信、感知功能统一的设计,在进行信息传递的同时,还能实现感知的功能,从而实现整体性能和业务能力的提升。
然而,目前通感融合还处于技术定义阶段,相关研究刚起步,行业内尚缺乏具体的实现方案。因此,提出一种通感融合网络架构的实现方案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至少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通感融合技术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具体实现方案的技术问题而完成了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通感融合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感知服务器通知待感知区域对应的低频基站开启感知功能;
被通知的低频基站对待感知区域进行感知并将感知到的感知服务数据上报至感知服务器;
感知服务器判断所述低频基站上报的感知服务数据是否满足相应的感知精度,若满足,则直接将所述感知服务数据上报至应用服务器,由应用服务器发送给相应的用户。
可选地,在感知服务器通知待感知区域对应的低频基站开启感知功能之前,还包括:
应用服务器在感知到用户需求后,向感知服务器下发感知服务请求,其中包括用户需要感知区域;
所述感知服务器通知待感知区域对应的低频基站开启感知功能,具体为:
感知服务器在接收到应用服务器下发的感知服务请求后,将用户需要感知区域作为待感知区域查询其对应的低频基站,并将感知服务请求转发给待感知区域对应的低频基站以通知其开启感知功能。
可选地,所述待感知区域对应的低频基站具体为:与待感知区域之间的距离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并且信号强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低频基站。
可选地,在感知服务器通知待感知区域对应的低频基站开启感知功能之前,还包括:
低频基站在其覆盖范围内进行信道环境监测并实时分析接收到的回波情况,若回波情况满足预设触发条件,则向感知服务器发起触发感知服务请求,其中包括所述低频基站对应的感知区域;
所述感知服务器通知待感知区域对应的低频基站开启感知功能,具体为:
感知服务器在接收到低频基站发起的触发感知服务请求后,将所述低频基站对应的感知区域作为待感知区域查询其感知服务支持情况,若待感知区域支持感知服务,则向其对应的低频基站反馈触发感知服务请求回应以通知其开启感知功能。
可选地,所述预设触发条件为回波数量比平时平均值激增超过第一预设百分比,或者比平时平均值骤减超过第二预设百分比。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低频基站上报的感知服务数据不满足相应的感知精度,则感知服务器通知与待感知区域之间的距离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若干高频基站开启感知功能;
被通知的高频基站对待感知区域进行二次感知并将感知到的感知服务数据上报至感知服务器;
感知服务器对所述低频基站和所述高频基站上报的感知服务数据进行整合,并将整合后的感知服务数据上报至应用服务器,由应用服务器发送给相应的用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通感融合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低频基站、感知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
感知服务器用于通知待感知区域对应的低频基站开启感知功能;
被通知的低频基站用于对待感知区域进行感知并将感知到的感知服务数据上报至感知服务器;
感知服务器还用于,判断所述低频基站上报的感知服务数据是否满足相应的感知精度,若满足,则直接将所述感知服务数据上报至应用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用于将感知服务器上报的感知服务数据发送给相应的用户。
可选地,应用服务器还用于,在感知到用户需求后,向感知服务器下发感知服务请求,其中包括用户需要感知区域;
感知服务器具体用于,在接收到应用服务器下发的感知服务请求后,将用户需要感知区域作为待感知区域查询其对应的低频基站,并将感知服务请求转发给待感知区域对应的低频基站以通知其开启感知功能。
可选地,低频基站还用于,在其覆盖范围内进行信道环境监测并实时分析接收到的回波情况,若回波情况满足预设触发条件,则向感知服务器发起触发感知服务请求,其中包括所述低频基站对应的感知区域;
感知服务器具体用于,在接收到低频基站发起的触发感知服务请求后,将所述低频基站对应的感知区域作为待感知区域查询其感知服务支持情况,若待感知区域支持感知服务,则向其对应的低频基站反馈触发感知服务请求回应以通知其开启感知功能。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高频基站;
感知服务器还用于,在判断所述低频基站上报的感知服务数据不满足相应的感知精度时,通知与待感知区域之间的距离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若干高频基站开启感知功能;
被通知的高频基站用于,对待感知区域进行二次感知并将感知到的感知服务数据上报至感知服务器;
感知服务器还用于,对所述低频基站和所述高频基站上报的感知服务数据进行整合,并将整合后的感知服务数据上报至应用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还用于,将感知服务器上报的整合后的感知服务数据发送给相应的用户。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通感融合方法及系统构建了通感融合网络架构,将通信与感知两个功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全网性能的提升,也增强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感融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感知服务请求触发感知服务的信令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突发需求触发感知服务的信令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感融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低频协作的通感融合网络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感融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1至S103。
S101.感知服务器通知待感知区域对应的低频基站开启感知功能;
S102.被通知的低频基站对待感知区域进行感知并将感知到的感知服务数据上报至感知服务器,其中感知服务数据可包括对目标的定位、检测、成像和识别等数据,例如通过AOA(Angle-of-Arrival,到达角度测距)技术感知目标位置;
S103.感知服务器判断所述低频基站上报的感知服务数据是否满足相应的感知精度,若满足,则直接将所述感知服务数据上报至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简称AS),由应用服务器发送给相应的用户。
其中,低频基站和应用服务器均为现有设备,而感知服务器为新增设备。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低频基站内添加简单的感知多径变化判别功能和感知触发功能,对待感知区域进行感知;再通过添加感知服务器,对低频基站上报的感知服务数据进行分析后决定是否发送给相应的用户,从而实现了通感一体化,并形成通感融合网络架构,将通信与感知两个功能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全网性能的提升。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案,在步骤S101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Sa。
Sa.应用服务器在感知到用户需求后,向感知服务器下发感知服务请求,其中包括用户需要感知区域。
相应地,步骤S101具体为:感知服务器在接收到应用服务器下发的感知服务请求后,将用户需要感知区域作为待感知区域查询其对应的低频基站,并将感知服务请求转发给待感知区域对应的低频基站以通知其开启感知功能。
本实施例中,通过应用服务器感知用户需求,并在感知到用户需求时向感知服务器下发感知服务请求,触发感知服务器查询用户需要感知区域(即待感知区域)对应的低频基站,并开启对应低频基站的感知功能,由对应低频基站对待感知区域进行感知并将感知到的感知服务数据上报至感知服务器,若低频基站上报的感知服务数据满足用户要求的感知精度,则通过应用服务器直接发送给相应的用户,以满足用户需求。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待感知区域对应的低频基站具体为:与待感知区域之间的距离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并且信号强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低频基站。
其中,信号强度具体为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是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网络中可以代表无线信号强度的关键参数,其定义为考虑的测量频率带宽上承载参考信号的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简称RE)上的接收功率的线性平均值。
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与调整。例如,待感知区域对应的低频基站可以为,距离待感知区域较近且信号强度较强的低频基站。一般情况下,待感知区域对应的低频基站仅选取符合要求的一个基站即可,如有特殊需求,也可以选取符合要求的两个及以上基站。
作为另一种可选实施方案,在步骤S101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Sb。
Sb.低频基站在其覆盖范围内进行信道环境监测并实时分析接收到的回波情况,若回波情况满足预设触发条件,则向感知服务器发起触发感知服务请求,其中包括所述低频基站对应的感知区域。
本步骤中,低频基站进行信道环境监测是自主进行的,无需发送感知信号予以触发,而且低频基站是通过通信发出的信号进行监测。
相应地,步骤S101具体为:感知服务器在接收到低频基站发起的触发感知服务请求后,将所述低频基站对应的感知区域作为待感知区域查询其感知服务支持情况,若待感知区域支持感知服务,则向其对应的低频基站反馈触发感知服务请求回应以通知其开启感知功能。当然,若待感知区域不支持感知服务,则向其对应的低频基站反馈感知服务拒绝信息,而低频基站接收到感知服务拒绝信息之后不开启感知功能。
其中,预设触发条件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与调整。
本实施例中,各个低频基站分别对其覆盖范围进行信道环境监测,若某个低频基站的回波情况满足预设触发条件就向感知服务器发起触发感知服务请求,从而基于突发需求的自发感知触发感知服务流程,然后感知服务器查询该低频基站对应的感知区域(即待感知区域)是否支持感知服务,若支持则通知该低频基站开启感知功能,由该低频基站对待感知区域进行感知并将感知到的感知服务数据上报至感知服务器,若低频基站上报的感知服务数据满足用户要求的感知精度,则通过应用服务器直接发送给相应的用户,以满足用户需求。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触发条件为回波数量比平时平均值激增超过第一预设百分比,或者比平时平均值骤减超过第二预设百分比。
其中,第一预设百分比和第二预设百分比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与调整,二者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预设百分比和第二预设百分比都设定为50%,则低频基站接收到的回波数量比平时平均值激增超过50%,或者比平时平均值骤减超过50%时,就向感知服务器发起触发感知服务请求。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若步骤S103中感知服务器判断所述低频基站上报的感知服务数据不满足相应的感知精度,则执行如下步骤S104至S106。
S104.感知服务器通知与待感知区域之间的距离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若干高频基站开启感知功能;
S105.被通知的高频基站对待感知区域进行二次感知并将感知到的感知服务数据上报至感知服务器,其中感知服务数据可包括对目标的二次定位、检测、成像和识别等数据;
S106.感知服务器对所述低频基站和所述高频基站上报的感知服务数据进行整合,并将整合后的感知服务数据上报至应用服务器,由应用服务器发送给相应的用户。
其中,第三预设条件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与调整。例如,距离待感知区域较近的高频基站,可根据实际需求选取多个高频基站,分别对待感知区域进行二次感知。
本实施例中,在待感知区域对应的低频基站进行初步感知后,若低频基站上报至感知服务器的感知服务数据不满足用户要求的感知精度,则通过在高频基站添加感知触发功能,由高频基站对待感知区域进行二次感知并将感知到的感知服务数据上报至感知服务器,然后感知服务器对待感知区域对应的低频基站和高频基站上报的感知服务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如3D成像等),整合后再上报至应用服务器,由应用服务器发送给相应的用户,从而将低频基站与高频基站混合组网,利用低频基站的初步低精度感知和高频基站的二次高精度感知,得到高性能、低碳的通感融合网络架构。
基于前述描述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感知服务流程可分为基于感知服务请求触发的感知服务流程,以及基于突发需求自发感知触发的感知服务流程。下面分别进行详细描述。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感知服务请求触发感知服务的信令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信令流程是通过感知用户需求下发感知服务请求触发的感知过程,包括如下步骤S201至S209。
S201.应用服务器在感知到用户需求后,向感知服务器下发感知服务请求,其中包括用户需要感知区域;
S202.感知服务器接收到感知服务请求后,对用户需要感知区域对应的低频基站进行查询,查询到距离所述感知区域较近且信号强度较强的低频基站;
S203.感知服务器对用户需要感知区域对应的低频基站发送感知服务请求;
S204.所述低频基站开启感知功能,对用户需要感知区域进行感知以得到感知服务数据;
S205.所述低频基站将感知到的感知服务数据作为初次感知信息上报至感知服务器;
S206.感知服务器对初次感知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满足用户要求的感知精度,若满足,则直接将初次感知信息上传到应用服务器;若不满足,则向用户需要感知区域附近的高频基站(可以是多个)发送感知服务请求,触发二次感知;
S207.所述高频基站开启感知功能,对用户需要感知区域进行二次感知以得到感知服务数据;
S208.所述高频基站将感知到的感知服务数据作为二次感知信息上报至感知服务器;
S209.感知服务器对低频基站上报的初次感知信息和高频基站上报的二次感知信息进行整合,并将整合后的感知服务数据上报至应用服务器。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突发需求触发感知服务的信令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信令流程是由低频基站实时分析接收到的回波情况,如发生突然的回波数量暴增或者爆减,所发起的自发的感知过程,包括如下步骤S301至S309。
S301.低频基站在其覆盖范围内进行信道环境监测并实时分析接收到的回波情况;
S302.若低频基站根据接收到的回波情况发现突发情况,就向感知服务器发起触发感知服务请求,其中包括低频基站对应的感知区域;
S303.感知服务器在接收到低频基站发起的触发感知服务请求后,查询低频基站对应的感知区域的感知服务支持情况,若支持感知服务,则向低频基站反馈触发感知服务请求回应以通知其开启感知功能;若不支持,则向低频基站反馈感知服务拒绝信息;
S304.低频基站若接收到感知服务请求回应,就开启感知功能;若接收到感知服务拒绝信息,则不开启感知功能;
S305.低频基站将感知到的感知服务数据作为初次感知信息上报至感知服务器;
S306.感知服务器对初次感知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满足用户要求的感知精度,若满足,则直接将初次感知信息上传到应用服务器;若不满足,则向低频基站对应的感知区域附近的高频基站(可以是多个)发送感知服务请求,触发二次感知;
S307.所述高频基站开启感知功能,对低频基站对应的感知区域进行二次感知以得到感知服务数据;
S308.所述高频基站将感知到的感知服务数据作为二次感知信息上报至感知服务器;
S309.感知服务器对低频基站上报的初次感知信息和高频基站上报的二次感知信息进行整合,并将整合后的感知服务数据上报至应用服务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感融合方法,通过在低频基站内添加简单的感知多径变化判别功能和感知触发功能,实现待感知区域的初次触发感知或自发感知,且通信不间断;通过在高频基站内添加感知触发功能,实现待感知区域的二次感知,且通信不间断;通过添加感知服务器,对低频基站上报的感知服务数据进行分析,若满足要求则直接上报给应用服务器,若不满足要求则将低频基站与高频基站上报的感知服务数据进行整合,再将整合后的感知服务数据上报给应用服务器,由应用服务器发送给相应用户,从而充分考虑了高低频协作,并构建了通感融合网络架构,将通信与感知两个功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全网性能的提升,也增强了用户体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感融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通感融合系统包括:低频基站401、感知服务器402和应用服务器403。感知服务器402与低频基站401可以合设,也可以分开设置。
其中,感知服务器402用于通知待感知区域对应的低频基站401开启感知功能;被通知的低频基站401用于对待感知区域进行感知并将感知到的感知服务数据上报至感知服务器402;感知服务器402还用于,判断所述低频基站401上报的感知服务数据是否满足相应的感知精度,若满足,则直接将所述感知服务数据上报至应用服务器403;应用服务器403用于将感知服务器上报的感知服务数据发送给相应的用户。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低频基站内添加简单的感知多径变化判别功能和感知触发功能,对待感知区域进行感知;再通过添加感知服务器,对低频基站上报的感知服务数据进行分析后决定是否发送给相应的用户,从而实现了通感一体化,并形成通感融合网络架构,将通信与感知两个功能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全网性能的提升。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案,应用服务器403还用于,在感知到用户需求后,向感知服务器402下发感知服务请求,其中包括用户需要感知区域;感知服务器402具体用于,在接收到应用服务器403下发的感知服务请求后,将用户需要感知区域作为待感知区域查询其对应的低频基站401,并将感知服务请求转发给待感知区域对应的低频基站401以通知其开启感知功能。
本实施例中,通过应用服务器感知用户需求,并在感知到用户需求时向感知服务器下发感知服务请求,触发感知服务器查询用户需要感知区域(即待感知区域)对应的低频基站,并开启对应低频基站的感知功能,由对应低频基站对待感知区域进行感知并将感知到的感知服务数据上报至感知服务器,若低频基站上报的感知服务数据满足用户要求的感知精度,则通过应用服务器直接发送给相应的用户,以满足用户需求。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待感知区域对应的低频基站具体为:与待感知区域之间的距离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并且信号强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低频基站。
作为另一种可选实施方案,低频基站401还用于,在其覆盖范围内进行信道环境监测并实时分析接收到的回波情况,若回波情况满足预设触发条件,则向感知服务器402发起触发感知服务请求,其中包括所述低频基站对应的感知区域;
感知服务器402具体用于,在接收到低频基站401发起的触发感知服务请求后,将所述低频基站401对应的感知区域作为待感知区域查询其感知服务支持情况,若待感知区域支持感知服务,则向其对应的低频基站401反馈触发感知服务请求回应以通知其开启感知功能。当然,若待感知区域不支持感知服务,则向其对应的低频基站401反馈感知服务拒绝信息,而低频基站401接收到感知服务拒绝信息之后不开启感知功能。
本实施例中,各个低频基站分别对其覆盖范围进行信道环境监测,若某个低频基站的回波情况满足预设触发条件就向感知服务器发起触发感知服务请求,从而基于突发需求的自发感知触发感知服务流程,然后感知服务器查询该低频基站对应的感知区域(即待感知区域)是否支持感知服务,若支持则通知该低频基站开启感知功能,由该低频基站对待感知区域进行感知并将感知到的感知服务数据上报至感知服务器,若低频基站上报的感知服务数据满足用户要求的感知精度,则通过应用服务器直接发送给相应的用户,以满足用户需求。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触发条件为回波数量比平时平均值激增超过第一预设百分比,或者比平时平均值骤减超过第二预设百分比。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所述通感融合系统还包括:高频基站404。
感知服务器402还用于,在判断所述低频基站401上报的感知服务数据不满足相应的感知精度时,通知与待感知区域之间的距离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若干高频基站404开启感知功能;被通知的高频基站404用于,对待感知区域进行二次感知并将感知到的感知服务数据上报至感知服务器402;感知服务器402还用于,对所述低频基站401和所述高频基站404上报的感知服务数据进行整合,并将整合后的感知服务数据上报至应用服务器403;应用服务器403还用于,将感知服务器上报的整合后的感知服务数据发送给相应的用户。
本实施例中,在待感知区域对应的低频基站进行初步感知后,若低频基站上报至感知服务器的感知服务数据不满足用户要求的感知精度,则通过在高频基站添加感知触发功能,由高频基站对待感知区域进行二次感知并将感知到的感知服务数据上报至感知服务器,然后感知服务器对待感知区域对应的低频基站和高频基站上报的感知服务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如3D成像等),整合后再上报至应用服务器,由应用服务器发送给相应的用户,从而将低频基站与高频基站混合组网,利用低频基站的初步低精度感知和高频基站的二次高精度感知,得到高性能、低碳的通感融合网络架构。
高低频协作的通感融合网络架构如图5所示,低频基站可以覆盖较大的范围,但是其带宽有限,穿透能力好导致多径较少,精准定位和成像的能力有限,因此可以作为初步感知设备。相对的,高频基站是毫米波或者THz基站,这类基站带宽较大且大量多径,成像和定位效果好,但是由于工作频率高,导致覆盖能力有限且对障碍物较为敏感,因此只能进行短距离的通信和感知,适合作为二次感知设备。本发明充分考虑了高低频基站的优缺点,实现了高低频协作,再结合感知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形成通感融合网络架构。
在所述通感融合网络架构中,应用服务器:具有感知用户需求功能,并在感知到用户需求时,通过北向接口向感知服务器请求感知服务,需要具备感知服务信令下发和感知数据上报给有感知需求的用户的功能。感知服务器:接收并下发来自于应用服务器的感知服务请求给RAN(Radio Access Network,无线接入网)执行感知探测,或者接收RAN自发触发的感知请求,并需要对相应的低频基站和高频基站触发,对感知服务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将得到的感知服务数据通过北向接口提供给应用服务器。低频基站:用于广域通信,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感知服务器的要求进行低精度感知,也可以根据感知接收到的回波情况进行异常情况反馈,从而触发感知流程。高频基站:用于局部通信,可以接收感知服务器发出的感知服务请求信令,并进行高精度感知,然后将感知到的数据发送到感知服务器;在使用中,高频基站可以是多个。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感融合系统,通过在低频基站内添加简单的感知多径变化判别功能和感知触发功能,实现待感知区域的初次触发感知或自发感知,且通信不间断;通过在高频基站内添加感知触发功能,实现待感知区域的二次感知,且通信不间断;通过添加感知服务器,对低频基站上报的感知服务数据进行分析,若满足要求则直接上报给应用服务器,若不满足要求则将低频基站与高频基站上报的感知服务数据进行整合,再将整合后的感知服务数据上报给应用服务器,由应用服务器发送给相应用户,从而充分考虑了高低频协作,并构建了通感融合网络架构,将通信与感知两个功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全网性能的提升,也增强了用户体验。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通感融合方法及系统,从低频+高频混合组网的角度出发,通过应用服务器下发感知服务请求和特殊场景触发感知服务实现低频通信和初步感知,以及高频二次或深入感知,从而构建出高性能、低碳的通感融合网络架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通感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感知服务器通知待感知区域对应的低频基站开启感知功能;
被通知的低频基站对待感知区域进行感知并将感知到的感知服务数据上报至感知服务器;
感知服务器判断所述低频基站上报的感知服务数据是否满足相应的感知精度,若满足,则直接将所述感知服务数据上报至应用服务器,由应用服务器发送给相应的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感知服务器通知待感知区域对应的低频基站开启感知功能之前,还包括:
应用服务器在感知到用户需求后,向感知服务器下发感知服务请求,其中包括用户需要感知区域;
所述感知服务器通知待感知区域对应的低频基站开启感知功能,具体为:
感知服务器在接收到应用服务器下发的感知服务请求后,将用户需要感知区域作为待感知区域查询其对应的低频基站,并将感知服务请求转发给待感知区域对应的低频基站以通知其开启感知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感知区域对应的低频基站具体为:与待感知区域之间的距离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并且信号强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低频基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感知服务器通知待感知区域对应的低频基站开启感知功能之前,还包括:
低频基站在其覆盖范围内进行信道环境监测并实时分析接收到的回波情况,若回波情况满足预设触发条件,则向感知服务器发起触发感知服务请求,其中包括所述低频基站对应的感知区域;
所述感知服务器通知待感知区域对应的低频基站开启感知功能,具体为:
感知服务器在接收到低频基站发起的触发感知服务请求后,将所述低频基站对应的感知区域作为待感知区域查询其感知服务支持情况,若待感知区域支持感知服务,则向其对应的低频基站反馈触发感知服务请求回应以通知其开启感知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触发条件为回波数量比平时平均值激增超过第一预设百分比,或者比平时平均值骤减超过第二预设百分比。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低频基站上报的感知服务数据不满足相应的感知精度,则感知服务器通知与待感知区域之间的距离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若干高频基站开启感知功能;
被通知的高频基站对待感知区域进行二次感知并将感知到的感知服务数据上报至感知服务器;
感知服务器对所述低频基站和所述高频基站上报的感知服务数据进行整合,并将整合后的感知服务数据上报至应用服务器,由应用服务器发送给相应的用户。
7.一种通感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低频基站、感知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
感知服务器用于通知待感知区域对应的低频基站开启感知功能;
被通知的低频基站用于对待感知区域进行感知并将感知到的感知服务数据上报至感知服务器;
感知服务器还用于,判断所述低频基站上报的感知服务数据是否满足相应的感知精度,若满足,则直接将所述感知服务数据上报至应用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用于将感知服务器上报的感知服务数据发送给相应的用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应用服务器还用于,在感知到用户需求后,向感知服务器下发感知服务请求,其中包括用户需要感知区域;
感知服务器具体用于,在接收到应用服务器下发的感知服务请求后,将用户需要感知区域作为待感知区域查询其对应的低频基站,并将感知服务请求转发给待感知区域对应的低频基站以通知其开启感知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低频基站还用于,在其覆盖范围内进行信道环境监测并实时分析接收到的回波情况,若回波情况满足预设触发条件,则向感知服务器发起触发感知服务请求,其中包括所述低频基站对应的感知区域;
感知服务器具体用于,在接收到低频基站发起的触发感知服务请求后,将所述低频基站对应的感知区域作为待感知区域查询其感知服务支持情况,若待感知区域支持感知服务,则向其对应的低频基站反馈触发感知服务请求回应以通知其开启感知功能。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频基站;
感知服务器还用于,在判断所述低频基站上报的感知服务数据不满足相应的感知精度时,通知与待感知区域之间的距离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若干高频基站开启感知功能;
被通知的高频基站用于,对待感知区域进行二次感知并将感知到的感知服务数据上报至感知服务器;
感知服务器还用于,对所述低频基站和所述高频基站上报的感知服务数据进行整合,并将整合后的感知服务数据上报至应用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还用于,将感知服务器上报的整合后的感知服务数据发送给相应的用户。
CN202111320567.3A 2021-11-09 2021-11-09 通感融合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38912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20567.3A CN113891277B (zh) 2021-11-09 2021-11-09 通感融合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20567.3A CN113891277B (zh) 2021-11-09 2021-11-09 通感融合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1277A true CN113891277A (zh) 2022-01-04
CN113891277B CN113891277B (zh) 2023-05-12

Family

ID=79016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20567.3A Active CN113891277B (zh) 2021-11-09 2021-11-09 通感融合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91277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41771A1 (zh) * 2022-01-25 2023-08-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提供感知服务的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55052A1 (zh) * 2022-02-15 2023-08-2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感知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78578A1 (zh) * 2022-03-23 2023-09-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79712A1 (zh) * 2022-03-23 2023-09-28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支持感知的通信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WO2024000455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工作模式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程序产品
WO2024012253A1 (zh) * 2022-07-14 2024-01-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感知处理方法、装置、终端、网络侧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9448A (zh) * 2011-12-26 2013-06-2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体感网感知终端系统、感知节点及感知方法
WO2014075588A1 (zh) * 2012-11-15 2014-05-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协作频谱感知方法和设备
WO2018058374A1 (zh) * 2016-09-28 2018-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环境感知方法以及基站
CN111554088A (zh) * 2020-04-13 2020-08-18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多功能v2x智能路侧基站系统
CN111757280A (zh) * 2019-03-27 2020-10-0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道路交通环境中的感知基站及其消息发送控制方法、装置
US20200359248A1 (en) * 2019-06-21 2020-11-12 Bahareh Sadeghi Wlan sensing frame exchange protocol
CN112216135A (zh) * 2020-12-09 2021-01-12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路侧融合感知的自动驾驶可行域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887903A (zh) * 2021-01-26 2021-06-01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软信息融合的通信定位感知一体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9448A (zh) * 2011-12-26 2013-06-2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体感网感知终端系统、感知节点及感知方法
WO2014075588A1 (zh) * 2012-11-15 2014-05-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协作频谱感知方法和设备
WO2018058374A1 (zh) * 2016-09-28 2018-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环境感知方法以及基站
CN109565497A (zh) * 2016-09-28 2019-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环境感知方法以及基站
CN111757280A (zh) * 2019-03-27 2020-10-0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道路交通环境中的感知基站及其消息发送控制方法、装置
US20200359248A1 (en) * 2019-06-21 2020-11-12 Bahareh Sadeghi Wlan sensing frame exchange protocol
CN111554088A (zh) * 2020-04-13 2020-08-18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多功能v2x智能路侧基站系统
CN112216135A (zh) * 2020-12-09 2021-01-12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路侧融合感知的自动驾驶可行域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887903A (zh) * 2021-01-26 2021-06-01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软信息融合的通信定位感知一体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ARLOS DE LIMA: "Convergent Communication, Sensing and Localization in 6G Systems: An Overview of Technologi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
李静林;袁泉;杨放春;: "车联网群智感知与服务" *
杨艳: "6G通信感知一体化架构与技术研究"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41771A1 (zh) * 2022-01-25 2023-08-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提供感知服务的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55052A1 (zh) * 2022-02-15 2023-08-2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感知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78578A1 (zh) * 2022-03-23 2023-09-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79712A1 (zh) * 2022-03-23 2023-09-28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支持感知的通信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WO2024000455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工作模式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程序产品
WO2024012253A1 (zh) * 2022-07-14 2024-01-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感知处理方法、装置、终端、网络侧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1277B (zh) 2023-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91277A (zh) 通感融合方法及系统
US10667084B2 (en) Network positioning method and related equipment
WO2022011565A1 (zh) 相对定位的方法、终端、基站、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373611B1 (en) Vehicle network v2x service forwa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P4171165A1 (en) Secondary cell beam recovery
EP3253140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ordinating positioning parameters
US11082944B2 (en) Determining device location
EP3544340B1 (en) Lmu device fu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WO2018129968A1 (zh) 一种实现cbr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EP3146357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imating the geographical distance or for estimating a range of the geographical distance between at least two user equipments, user equipment, progra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JP2002533692A (ja) 測位ビーコン
EP3860179A1 (en) Interference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response message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response message forwa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296488B (zh) 移动终端定位测量系统及方法
US9986410B2 (en) Terminal and distance estim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7926072A (zh) 连接建立的方法和装置
US9686712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olving congestion in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CN104780525A (zh) 调整用于终端到终端通信的传输功率的方法、用户设备、终端到终端通信组的组头和通信系统
JP6953505B2 (ja) 通信方法、端末デバイス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
CN111901785A (zh) 节能配置方法、节能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EP3629495A1 (en) Network accessing method
US2023003433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delink position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522602B1 (en)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CN113133015A (zh) 一种终端显示5g图标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385817B (zh) 邻区上报方法、装置、e-smlc及终端
KR102016692B1 (ko) 무선 랜 시스템에서 액세스 포인트에 연결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