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90822A - 日志处理方法、日志处理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日志处理方法、日志处理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90822A
CN113890822A CN202111227443.0A CN202111227443A CN113890822A CN 113890822 A CN113890822 A CN 113890822A CN 202111227443 A CN202111227443 A CN 202111227443A CN 113890822 A CN113890822 A CN 1138908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log
event
identified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2744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90822B (zh
Inventor
石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Douku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Douku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Douku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Douku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2744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908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908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08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908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08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9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logs of notifications; Post-processing of not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4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computer activity, e.g. of down time, of input/output operation ; 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user activity, e.g. usability assessment
    • G06F11/3466Performance evaluation by tracing or monitoring
    • G06F11/3476Data logging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日志处理方法、日志处理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所述日志处理方法包括:响应于开启日志智能抓取模式,抓取一个或多个系统事件的日志文件;获取所述一个或多个系统事件返回的待识别信息;将所述待识别信息中包括异常信息的系统事件的日志文件,上传至分析节点。本公开提高了日志抓取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Description

日志处理方法、日志处理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日志处理方法、日志处理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与发展,为了保证能够对移动终端进行及时的维护与优化,研发人员通常会通过在移动终端中抓取日志,并根据抓取的日志所反映的问题进行问题分析。对于普通的用户,一般也可以通过日志进行问题反馈,以便于研发人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现有技术在抓取日志时,研发人员通常是在知道测试步骤的前提下,复现问题以抓取相关问题的日志,或者通过执行固定的脚本,根据脚本逻辑判断异常搜集相应的日志。然而,这种问题复现进行日志抓取的处理方式却难以针对无法预见的问题,导致常常会丢失重要信息,使得研发人员不能准确、及时的找到异常问题的原因。而针对普通用户希望通过日志进行问题反馈的情况,则需要用户主动进入移动终端的日志工具入口,进行开启或关闭日志、编辑日志名称、查找日志的存放路径、打包上报等等操作。这些操作对于非专业的用户来说,操作较复杂,使得用户对于异常问题的上报的积极性逐渐消减,常常导致无法及时获取移动终端的异常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日志处理方法、日志处理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现有技术中日志处理方法准确性较差,不能及时根据日志找到异常问题原因的问题。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日志处理方法,包括:响应于开启日志智能抓取模式,抓取一个或多个系统事件的日志文件;获取所述一个或多个系统事件返回的待识别信息;将所述待识别信息中包括异常信息的系统事件的日志文件,上传至分析节点。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日志处理装置,包括:日志文件抓取模块,用于响应于开启日志智能抓取模式,抓取一个或多个系统事件的日志文件;待识别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一个或多个系统事件返回的待识别信息;日志文件上传模块,用于将所述待识别信息中包括异常信息的系统事件的日志文件,上传至分析节点。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日志处理方法及其可能的实现方式。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日志处理方法及其可能的实现方式。
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响应于开启日志智能抓取模式,抓取一个或多个系统事件的日志文件;获取一个或多个系统事件返回的待识别信息;将待识别信息中包括异常信息的系统事件的日志文件,上传至分析节点。一方面,本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的日志处理方法,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决定是否开启日志智能抓取模式,并在开启日志智能抓取模式下,进行日志文件的抓取,触发进行日志抓取的方式简单、便捷,无需用户进行日志的命名、打包等编辑操作,用户侧体验较好;另一方面,通过对系统事件返回的待识别信息进行智能识别,准确识别终端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将存在异常信息的日志文件,上传至分析节点,提高了上报异常问题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种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2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图3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种日志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设置日志智能抓取模式的界面示意图;
图5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种日志处理方法的子流程图;
图6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种选择目标系统事件的界面示意图;
图7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另一种日志处理方法的子流程图;
图8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另一种日志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9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种日志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日志处理方法。图1示出了本示例性实施方式运行环境的系统架构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架构100可以包括移动终端110和服务端120,两者之间通过网络形成通信交互。在移动终端110使用过程中可以进行日志文件的抓取,并获取多个系统事件返回的待识别信息。服务端120可以设置异常问题分析节点,用于接收移动终端110发送的待识别信息中包括异常信息的系统事件的日志文件,以进行问题分析。其中,移动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游戏机、可穿戴设备等。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实现日志处理方法的电子设备,其可以是图1中的移动终端110。该电子设备至少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日志处理方法。
下面以图2中的移动终端200为例,对上述电子设备的构造进行示例性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部件之外,图2中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设备。
如图2所示,移动终端200具体可以包括:处理器210、内部存储器221、外部存储器接口222、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230、充电管理模块240、电源管理模块241、电池2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250、无线通信模块260、音频模块270、扬声器271、受话器272、麦克风273、耳机接口274、传感器模块280、显示屏幕290、摄像模组291、指示器292、马达293、按键294以及SIM(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用户标识模块)卡接口295等。
处理器2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210可以包括AP(Application Processor,应用处理器)、调制解调处理器、GPU(Graphics ProcessingUnit,图形处理器)、ISP(Image Signal Processor,图像信号处理器)、控制器、编码器、解码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和/或NPU(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神经网络处理器)等。编码器可以对图像或视频数据进行编码(即压缩);解码器可以对图像或视频的码流数据进行解码(即解压缩),以还原出图像或视频数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2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通过不同的接口和移动终端200的其他部件形成连接。
内部存储器2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内部存储器221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等。处理器2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221的指令和/或存储在设置于处理器中的存储器的指令,执行移动终端2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外部存储器接口222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器,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移动终端200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器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222与处理器2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存储音乐,视频等文件。
USB接口230是符合USB标准规范的接口,可以用于连接充电器为移动终端200充电,也可以连接耳机或其他电子设备。
充电管理模块2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充电管理模块240为电池242充电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电源管理模块241为设备供电;电源管理模块241还可以监测电池的状态。
移动终端2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250、无线通信模块2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移动通信模块250可以提供应用在移动终端2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260可以提供应用在移动终端200上的包括WLAN(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无线局域网)(如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网络)、BT(Bluetooth,蓝牙)、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导航卫星系统)、FM(Frequency Modulation,调频)、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IR(Infrared,红外技术)等无线通信解决方案。
移动终端200可以通过GPU、显示屏幕290及AP等实现显示功能,显示用户界面。移动终端200可以通过ISP、摄像模组291、编码器、解码器、GPU、显示屏幕290及AP等实现拍摄功能,还可以通过音频模块270、扬声器271、受话器272、麦克风273、耳机接口274及AP等实现音频功能。
传感器模块280可以包括深度传感器2801、压力传感器2802、陀螺仪传感器2803、气压传感器2804等,以实现不同的感应检测功能。
指示器2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马达293可以产生振动提示,也可以用于触摸振动反馈等。按键294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
移动终端200可以支持一个或多个SIM卡接口295,用于连接SIM卡,以实现通话以及数据通信等功能。
图3示出了日志处理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可以由上述移动终端110执行,包括以下步骤S310至S330:
步骤S310,响应于开启日志智能抓取模式,抓取一个或多个系统事件的日志文件。
日志智能抓取模式是指预先设置的用于开启或关闭移动终端日志文件自动抓取的模式,用户侧可以通过对日志智能抓取模式的简单操作,确定开启或关闭日志智能抓取模式,当关闭日志智能抓取模式时,可以不进行日志文件的抓取,当开启日志智能抓取模式时,可以触发开启日志文件的抓取,例如当移动终端没有异常问题时,为了避免多进程运行,可以设置不开启日志智能抓取模式,当移动终端经常出现异常问题时,可以开启日志智能抓取模式,以对移动终端进行监测。相比于现有技术用户需要进入日志工具进行日志编辑、存放路径查找、打包上报等复杂操作,仅通过简单交互,触发日志文件的抓取,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方式,提高了用户主动上报异常问题的积极性。
具体日志智能抓取模式的开启可以包括多种方式,例如图4所示,用户可以在设置界面中设置日志智能抓取模式的选项,如图4左图示出了设置界面中关于日志的多个选项,其中,“One Click Log”表示开启或关闭日志,“Delete Log”表示删除日志文件,“ShareLog”表示分享日志文件,“Automation logging mode”表示日志智能抓取模式,当用户选择“Automation logging mode”选项后,显示界面可以如图4右图显示,告知用户即将开始日志文件的自动抓取,并询问用户是否继续,用户可以通过选择“CANCEL”取消开启日志智能抓取模式,或者选择“OK”确认开启日志智能抓取模式。另外,除上述图4的交互操作之外,也可以通过用户与智能助手进行语音互动,实现日志智能抓取模式的开启等,本公开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系统事件是指移动终端系统中发生的不同类型的事件,例如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通话的事件、发送短信或彩信的信息发送事件或者网络服务事件等等。当用户确认开启日志智能抓取模式后,可以抓取一个或多个系统事件的日志文件,该日志文件是指记录系统中硬件、软件或系统问题信息的文件,其可以用于监视系统中发生的事件。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用户可以是普通用户,也可以是测试人员等能够使用移动终端的其他人,本公开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S320,获取一个或多个系统事件返回的待识别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系统事件在特定的时间下,通常会返回特定的信息,例如当移动终端进行通话事件,在通话结束时,系统通话模块会收到能够表示通话结束原因的数据,通过对该原因数据的分析,可以确定通话事件是否存在异常,比如通话结束是否为异常挂断。其中,系统事件所返回的特定信息即为待识别信息,本示例性实施例可以设置分别对不同系统事件返回的待识别信息进行识别,以对不同的系统事件进行智能识别,一方面确定是哪一系统事件,提高问题识别的针对性,另一方面,通过待识别信息的识别确认系统事件是否出现异常问题。
步骤S330,将待识别信息中包括异常信息的系统事件的日志文件,上传至分析节点。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不同的系统事件,其所返回的待识别信息具有差异,例如通话事件可以返回通话结束原因数据,信息发送事件可以返回信息发送状态数据等。而不同的待识别信息,其中所包含的异常信息,以及是否存在异常信息的判断也不相同,例如当待识别信息为通话结束原因数据时,异常信息可以是异常挂断信息;当待识别信息为信息发送状态数据时,异常信息可以是信息发送失败的信息等。
当待识别信息中包括异常信息时,可以确定对应的系统事件可能存在异常问题,此时,可以将包括该系统事件的日志文件,上传至分析节点,其中,分析节点可以是移动终端本身的问题分析节点,也可以是与移动终端通过网络连接的其他终端设备或分析平台等,例如可以上传至研发中心的系统,以便于研发人员查看分析上报日志文件的移动终端所存在的异常问题,从而实现对其进行优化和修复等。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上传至分析节点的触发时机,可以是确定待识别信息中包括异常信息时,即根据待识别信息的识别结果实时上传至分析节点;也可以是在到达特定的时间周期后,上传至分析节点等,例如达到十分钟后,对该十分钟内,待识别信息中包括异常信息的对应的系统事件的日志文件上传至分析节点等,本公开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日志文件可以是日志数据和/或截图数据,其中,截图数据可以是当前移动终端发生问题时的截屏数据,日志数据可以是当前存在异常问题的系统事件的记录数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可以根据系统事件以及问题的类型自动保存日志数据并进行截图,然后进行自动打包,例如可以将日志数据和截图数据打包为“Call_Drop_20210803-182348_log.zip”表示在通话事件中保存的日志文件,其中包括了日志数据和截图数据,根据该打包命名,可以方便测试人员或研发人员进行时间点的核对以及日志文件的分析,无需进行人为的编辑操作。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系统事件可以包括通话事件、信息发送事件、网络服务事件、IP多媒体子系统IMS注册事件、数据断流事件中的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的,上述待识别信息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通话事件返回的通话结束原因数据;信息发送事件返回的信息发送状态数据;网络服务事件返回的网络服务状态数据;IMS注册事件返回的IMS注册状态数据;数据断流事件返回的数据逻辑检测数据。
移动终端在通话事件结束时,系统通话模块会收到通话结束原因数据,例如通话结束原因值,通过该通话结束原因值,可以判断通话事件是正常挂断还是异常挂断,当通话为异常挂断时,确定通话事件返回的待识别信息中包括异常信息。
移动终端在发送短信或彩信等信息后,会收到信息发送状态数据,例如Resultcode(结果码),该信息发送状态数据可以反映信息是否发送成功,当信息发送失败时,可以确定信息发送事件返回的待识别信息包括异常信息。
移动终端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的系统(如安卓系统)的特定接口,例如TelephonyManager API(Telephony Manager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电话管理器应用程序接口)监听网络服务状态,以获取网络服务状态数据,通过网络服务状态数据确定用户在使用移动终端的过程中是否出现了异常掉网的异常情况,如果出现,则确定网络服务事件返回的待识别信息中包括异常信息。
移动终端还可以通过系统的其他接口,例如IMS Manager API(IMS管理应用程序接口)监听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注册状态数据,以确定其是否出现注册异常的异常情况,如果出现注册异常的情况,则确定IMS注册事件返回的待识别信息中包括异常信息。
最后,还可以通过在通信数据模块添加数据检测逻辑机制,以检测数据功能是否出现异常,如果数据功能出现异常,则确定数据断流事件返回的待识别信息中包括异常信息。
图5示出了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识别不同系统事件返回的待识别信息的判断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10,开启日志智能抓取模式;
步骤S520,当通话事件结束时,获取通话结束原因数据;
步骤S521,判断通话结束原因数据中是否包括异常结束数据;
如果存在异常结束数据,则确定通话事件返回的待识别信息包括异常信息,执行步骤S570,上传系统事件的日志文件;
步骤S530,当移动终端在发送短信或彩信等信息后,获取信息发送状态数据;
步骤S531,根据信息发送状态数据判断信息是否发送成功;
如果信息未发送成功,则确定信息发送事件返回的待识别信息包括异常信息,执行步骤S570;
步骤S540,接收网络状态改变通知,以获取网络服务状态数据;
步骤S541,根据网络服务状态数据,判断网络服务状态是否为当前网络无服务且之前的状态为有服务;
如果确定当前网络无服务且之前的状态为有服务,则确定网络服务事件返回的待识别信息包括异常信息,执行步骤S570;
步骤S550,接收IMS状态改变通知,以获取IMS注册状态数据;
步骤S551,根据IMS注册状态数据,判断IMS注册状态是否从有服务的状态更新至无服务的状态;
如果IMS注册状态是否从有服务的状态更新至无服务的状态,则确定IMS注册事件返回的待识别信息包括异常信息,执行步骤S570;
步骤S560,判断系统是否检测到数据断流,如DNS(Domain name resolution,域名解析)查询无返回,则确定数据断流事件返回的待识别信息包括异常信息,执行步骤S570。
综上,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响应于开启日志智能抓取模式,抓取一个或多个系统事件的日志文件;获取一个或多个系统事件返回的待识别信息;将待识别信息中包括异常信息的系统事件的日志文件,上传至分析节点。一方面,本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的日志处理方法,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决定是否开启日志智能抓取模式,并在开启日志智能抓取模式下,进行日志文件的抓取,触发进行日志抓取的方式简单、便捷,无需用户进行日志的命名、打包等编辑操作,用户侧体验较好;另一方面,通过对系统事件返回的待识别信息进行智能识别,准确识别终端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将存在异常信息的日志文件,上传至分析节点,提高了上报异常问题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日志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
接收监测系统事件的选择指令,从多个待选系统事件中选择目标系统事件;
进一步的,上述步骤S320,可以包括:
获取目标系统事件返回的待识别信息。
为了便于针对某些特定系统事件的问题进行监测、测试或复现,用户或测试人员也可以通过对移动终端输入监测系统事件的选择指令,从多个待选系统事件中选择目标系统事件,该选择指令可以是用于与移动终端的多种交互操作,例如其可以是用户输入的单击、双击或长按等简单操作;也可以是输入的目标系统事件的编辑操作,还可以是选择目标系统事件的语音操作等等。
移动终端在接收到检测系统事件的选择指令后,可以仅针对被选择的目标系统事件进行监测,获取目标系统事件的待识别信息,也即后续仅需要对目标系统事件的待识别信息进行是否存在异常问题的识别,当存在异常信息时,也只用将目标系统事件的日志文件上传至分析节点等。
图6示出了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选择目标系统事件的界面示意图,在移动终端的显示界面中,显示了五种待选系统事件,分别为“Call Drop”表示通话事件,“OOS(Out ofService)”表示网络服务事件,“IMS and CS NO Service”表示IMS注册事件,“Data Stall”表示,“Message”表示信息发送事件,每种系统事件之前对应一勾选框,测试人员或用户可以通过对其中一种或多种待选系统事件进行勾选操作,从这五种待选系统事件中确定出一种或多种目标系统事件进行针对性的监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为示意性说明,具体系统事件的设定与显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33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710,如果预设时间周期内,获取的待识别信息中包括异常信息的系统事件的日志文件,则将日志文件上传至分析节点。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日志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720,如果预设时间周期内,获取的待识别信息中不包括异常信息的系统事件的日志文件,则删除预设时间周期内抓取的日志文件。
为了避免增加系统的存储压力,本示例性实施例可以设置周期性删除已抓取的日志文件的机制,即在预设时间周期内所抓取的日志文件中,如果不存在系统事件返回的待识别信息中包括异常信息的,则可以认为当前预设时间周期内所抓取的日志文件可以无需进行异常问题的分析,此时,可以通过删除或释放该预设时间周期内抓取的日志文件,来减少存储空间的占用比率。如果在预设时间周期内所抓取的日志文件中,存在一个或多个系统事件返回的待识别信息中包括异常信息的,则可以一并上传至分析节点,从而保证能够自动保存有效的日志数据并上传,进一步节省了用户的繁琐操作。其中预设时间周期的设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例如可以设置10分钟或30分钟等,本公开对此不做具体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删除日志文件的预设时间周期与上传日志文件的预设时间周期可以相同,例如设置10分钟的预设时间周期,当到达10分钟时,根据获取的待识别信息中是否包括异常信息,确定删除日志文件或上传日志文件;上述预设时间周期也可以不同,例如可以设置第一预设时间周期为5分钟,到达5分钟后,判断当前是否存在需要上传的日志文件,设置第二预设时间周期为10分钟,到达10分钟后,判断当前是否存在需要删除的日志文件等等。
图8示出了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另一种日志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810,响应于开启日志智能抓取模式,抓取一个或多个系统事件的日志文件;
步骤S820,接收监测系统事件的选择指令,从多个待选系统事件中选择目标系统事件;
步骤S830,获取目标系统事件返回的待识别信息;
步骤S840,判断是否到达预设时间周期;
如果到达预设时间周期,则执行
步骤S850,判断是否存在获取的待识别信息中包括异常信息的系统时间的日志文件;
如果存在,则执行
步骤S860,将待识别信息中包括异常信息的系统时间的日志文件上传至分析节点;
如果不存在,则执行
步骤S870,删除预设时间周期内抓取的日志文件;
若未到达预设时间周期,或者执行完成步骤S860和步骤S870之后,可以跳转回步骤S840,继续判断是否到达预设时间周期。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日志处理装置。如图9所示,该日志处理装置900可以包括:日志文件抓取模块910,用于响应于开启日志智能抓取模式,抓取一个或多个系统事件的日志文件;待识别信息获取模块920,用于获取一个或多个系统事件返回的待识别信息;日志文件上传模块930,用于将待识别信息中包括异常信息的系统事件的日志文件,上传至分析节点。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日志处理装置还包括:目标系统事件选择模块,用于接收监测系统事件的选择指令,从多个待选系统事件中选择目标系统事件;待识别信息获取模块,包括:待识别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系统事件返回的待识别信息。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日志文件上传模块包括: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如果预设时间周期内,获取的待识别信息中包括异常信息的系统事件的日志文件,则将日志文件上传至分析节点。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日志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如果预设时间周期内,获取的待识别信息中不包括异常信息的系统事件的日志文件,则删除预设时间周期内抓取的日志文件。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日志文件包括日志数据和/或截图数据。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系统事件包括通话事件、信息发送事件、网络服务事件、IP多媒体子系统IMS注册事件、数据断流事件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待识别信息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通话事件返回的通话结束原因数据;信息发送事件返回的信息发送状态数据;网络服务事件返回的网络服务状态数据;IMS注册事件返回的IMS注册状态数据;数据断流事件返回的数据逻辑检测数据。
上述装置中各部分的具体细节在方法部分实施方式中已经详细说明,因而不再赘述。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实现为程序产品的形式,包括程序代码,当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程序代码用于使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例如可以执行图3、图5或图7中任意一个或多个步骤。该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终端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上运行。然而,本公开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日志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开启日志智能抓取模式,抓取一个或多个系统事件的日志文件;
获取所述一个或多个系统事件返回的待识别信息;
将所述待识别信息中包括异常信息的系统事件的日志文件,上传至分析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监测系统事件的选择指令,从多个待选系统事件中选择目标系统事件;
所述获取所述一个或多个系统事件返回的待识别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系统事件返回的待识别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待识别信息中包括异常信息的系统事件的日志文件,上传至分析节点,包括:
如果所述预设时间周期内,获取的所述待识别信息中包括异常信息的系统事件的日志文件,则将所述日志文件上传至分析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预设时间周期内,获取的所述待识别信息中不包括异常信息的系统事件的日志文件,则删除所述预设时间周期内抓取的日志文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日志文件包括日志数据和/或截图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事件包括通话事件、信息发送事件、网络服务事件、IP多媒体子系统IMS注册事件、数据断流事件中的一个或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识别信息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所述通话事件返回的通话结束原因数据;所述信息发送事件返回的信息发送状态数据;所述网络服务事件返回的网络服务状态数据;所述IMS注册事件返回的IMS注册状态数据;所述数据断流事件返回的数据逻辑检测数据。
8.一种日志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日志文件抓取模块,用于响应于开启日志智能抓取模式,抓取一个或多个系统事件的日志文件;
待识别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一个或多个系统事件返回的待识别信息;
日志文件上传模块,用于将所述待识别信息中包括异常信息的系统事件的日志文件,上传至分析节点。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227443.0A 2021-10-21 2021-10-21 日志处理方法、日志处理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8908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27443.0A CN113890822B (zh) 2021-10-21 2021-10-21 日志处理方法、日志处理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27443.0A CN113890822B (zh) 2021-10-21 2021-10-21 日志处理方法、日志处理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0822A true CN113890822A (zh) 2022-01-04
CN113890822B CN113890822B (zh) 2024-05-07

Family

ID=79004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27443.0A Active CN113890822B (zh) 2021-10-21 2021-10-21 日志处理方法、日志处理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9082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03296A (zh) * 2023-05-22 2023-06-23 天宇正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6708063A (zh) * 2022-12-23 2023-09-0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日志上报方法、电子设备、云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26865A (zh) * 2017-04-14 2017-08-08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异常事件处理方法及系统、客户端及服务端
CN108021491A (zh) * 2017-12-28 2018-05-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终端日志抓取方法、装置及终端日志分析方法、装置
CN108153647A (zh) * 2017-12-26 2018-06-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日志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26865A (zh) * 2017-04-14 2017-08-08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异常事件处理方法及系统、客户端及服务端
CN108153647A (zh) * 2017-12-26 2018-06-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日志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021491A (zh) * 2017-12-28 2018-05-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终端日志抓取方法、装置及终端日志分析方法、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08063A (zh) * 2022-12-23 2023-09-0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日志上报方法、电子设备、云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6303296A (zh) * 2023-05-22 2023-06-23 天宇正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6303296B (zh) * 2023-05-22 2023-08-25 天宇正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0822B (zh) 2024-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55024B (zh) 权限校验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US9807218B2 (en) Method for filtering spam in electronic device and the electronic device
US11934352B2 (en) Card render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5376335B (zh) 一种采集数据上传方法和装置
CN113890822B (zh) 日志处理方法、日志处理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CN106302996B (zh) 消息显示方法及装置
KR101727249B1 (ko) 단말기 테스트 방법, 장치, 프로그램 및 저장매체
CN106488335A (zh) 直播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714415B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488348A (zh) 提供健康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493852A (zh) 一种语音识别的评测方法及装置
CN108153647A (zh) 日志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868459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289279B (zh) 屏幕亮度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EP305177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network
US20150200835A1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status messaging service in electronic device and the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CN115080941B (zh) 账号登录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278273B (zh) 多媒体文件上传方法、装置、终端、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10209559B (zh) 一种非侵入式监测方法、控制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269411A (zh) 一种业务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6326069A (zh) 功耗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US7903621B2 (en) Service execution using multiple devices
CN108805512A (zh) 一种考勤信息记录方法及其设备、系统
CN114173286B (zh) 确定测试路径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86070B (zh) 音频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