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88041A - 一种城市内河水环境治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城市内河水环境治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88041A
CN113888041A CN202111270509.4A CN202111270509A CN113888041A CN 113888041 A CN113888041 A CN 113888041A CN 202111270509 A CN202111270509 A CN 202111270509A CN 113888041 A CN113888041 A CN 1138880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atment
drainage system
drainage
urban
sew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705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锦林
黄超
宫经成
曹瑞良
董清崇
叶梅
张佳波
张辉煌
尤旺龙
徐林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Divison Group Huajiang Construction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Bureau Group Southeast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Divison Group Huajiang Construction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Bureau Group Southeast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Divison Group Huajiang Construction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Bureau Group Southeast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7050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8804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88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880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1Scheduling, planning or task assignment for a person or group
    • G06Q10/063114Status monitoring or status determination for a person or grou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5Risk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activit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52Water filtration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内河水环境治理方法,按照排水体系检查、搭设监管体系、数据分析、确定治理方案、实施治理方案、评估治理结果和排水体系监测的步骤进行环境治理。本发明通过搭设城市排水体系信息模型并与水质监控系统连接形成水环境监管体系,利用监管体系辅助水环境治理施工,并在治理后对水环境的实时监控,保证城市内水体的水质符合要求,进而提升城市环境;依托现有排水体系对排水体系和内河进行治理,有效降低成本投入,并能够有效提升治理效率;本发明的治理方法对于城市内河水环境治理具有较强普遍适用性和推广性,推广实施后能够有效节省治理成本并提升治理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城市内河水环境治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内河水环境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排水系统主要由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组成,在实行雨污分流制的情况下,排水户污水由排水单元污水管网收集输送至市政污水管网,再由其送往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处理达标后就近排入河道水体,雨水由雨水管网收集后从雨水排口直接排入附近水体。
但是城市的老旧小区存在排水单元建成年代久远、雨污合流排污、管道老化破损渗漏严重、部分排水单元管网未覆盖以及缺乏排水设施的缺陷,导致污水未经污水处理厂而是直排河道。虽然部分新建排水系统为分流制,但是存在雨污管道错接混接现象、雨天雨水进入污水管网导致污水容纳能力超负荷的现象,导致污水直排河道,对河道造成了严重污染,水生态平衡遭破坏,水体黑臭现象日益严重。
现有较多的内河治理方案的实施,但是大都采用局部治理方案,例如只进行河道的治理,不进行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治理,会导致污染事件反复发生。要么就是对整个城市内河水环境进行了整体治理,但是日常运行维护一般采用单点控制,无法将整体环境形成一个整体进行统一管控,缺乏统一的监管、运维平台,具有日常工作量大、管控不及时、反复污染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内河水环境治理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内河水环境治理方法,对城市内河水环境进行治理,达到消除城市内黑臭水系,并长久稳定的保持良好环境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城市内河水环境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排水体系检查:梳理城市排水体系并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对污染源的溯源检查、排水管网检查、污水处理厂检查和河道检查;
S2,搭设监管体系:依靠城市排水系统数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BIM和城市信息模型技术搭设城市排水体系信息模型,并与水质监控系统连接形成水环境监管体系;
S3,数据分析:将 S1中的检查数据输入城市排水体系信息模型中,通过城市排水体系信息模型对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分析并生成水质数据并储存;
S4,确定污染源治理方案:根据城市排水体系数字模型中的数据模型确定污染源治理方案;
S5,实施排水体系治理:按照管网改造、污水处理厂改造和河道治理的顺序对排水体系进行治理方案的实施,实施结束后对城市排水体系信息模型进行更新;
S6,评估治理结果:治理方案实施结束后,再次对排水体系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对排水体系再次进行治理直至符合排放要求,治理结束后对城市排水体系信息模型进行更新;
S7,排水体系监测:排水体系治理完成后,利用城市排水体系模型对排水体系进行实时监测及维护。
进一步地,步骤S1中,污染源的溯源检查为使用检测设备从排口、排水管网和排水户的顺序向上溯源找到污染源并记录;排水管网检查为使用检测设备全面排查排水管网并记录。
进一步地,步骤S2中,所述城市排水体系信息模型包括排水体系模型模块、管理系统模块和预警应急模块;所述水质监控系统包括水质实时监测装置、自动巡查装置和调度控制装置;
排水体系模型模块与管理系统模块和预警应急模块信号连接,与水质实时监测装置和自动巡查装置信号连接,接收水质实时监测装置和自动巡查装置的实时监测数据并输出数据至管理系统模块和预警应急模块,用于展示排水体系详情、污染信息、水质信息和管理系统信息;
管理系统模块,与调度控制装置信号连接,接收排水体系模型模块的输出数据,输出控制数据至调度控制装置;
预警应急模块,接收排水体系模型模块的输出数据,用于在出现污染时进行预警应急;
水质实时监测装置,用于实时监测内河水环境,并将监测数据发送至排水体系模型模块;
自动巡查装置,用于自动巡查内河水环境,并将监测数据发送至排水体系模型模块;
调度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污水处理厂和排水管网。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体系模型模块采用BIM技术搭设排水体系模型,并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进行全景展示。
进一步地,所述水质实时监测装置包括管网水质实时监测装置和河道水质实时监测装置,所述自动巡查装置包括移动巡查设备和固定监管设备。
进一步地,步骤S4中,污染源治理方案包括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和长制久清,控源截污在管网改造中进行,内源治理、生态修复和活水保质在河道治理中进行,长制久清在治理实施结束后进行水环境运维;
控源截污是在排水源头、污水输送过程中和排水末端中进行污染控制;
内源治理是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清理垃圾以及清除底淤;生态修复是修复水生态系统并设置曝气增氧系统;活水保质为设置引水工程对河道进行补给并定期清淤;
长制久清为规范源头排水并利用城市排水体系信息模型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实时监管。
进一步地,步骤S4中,管网改造包括雨污分流、管网修复和连通,以及建设调蓄池;
污水处理厂改造包括污水泵站改扩建、设备维护、建设无人泵站和改进污水厂处理工艺。
进一步地,修复水生态系统包括种植水生植物、构建水生动物系统和培养微生物群落。
进一步地,步骤S6中,评估检查包括排口晴天排水情况、雨污分流效果、污水收集率、管网结构完整性及输送能力、污水处理厂运行能力和河道水质的检查分析。
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检测设备为管道内窥电视检测系统、管道潜望镜检测设备和三维扫描仪。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搭设城市排水体系信息模型并与水质监控系统连接形成水环境监管体系,利用监管体系辅助水环境治理改造,并在治理结束后通过水环境监管体系对城市水环境进行实时监控,避免污染的发生并及时处理污染事故,保证城市内水体的水质符合要求,进而提升城市环境;
依托已有排水体系对排水体系和内河进行改造治理,有效降低成本投入,并能够有效提升治理效率;
本发明的治理方法对于城市内河水环境治理具有较强普遍适用性和推广性,,推广实施后能够有效节省治理成本并提升治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水环境监管体系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治理方案实施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城市内河水环境治理方法,用于对城市内河水环境进行治理,并在治理之后对整个内河水环境进行全面监控,保持水环境的健康,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排水体系检查:梳理城市排水体系并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对污染源的溯源检查、排水管网检查、污水处理厂检查和河道检查;
S2,搭设监管体系:依靠城市排水系统数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BIM和城市信息模型技术搭设城市排水体系信息模型,并与水质监控系统连接形成水环境监管体系;
S3,数据分析:将 S1中的检查数据输入城市排水体系信息模型中,通过城市排水体系信息模型对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分析并生成水质数据并储存;
S4,确定污染源治理方案:根据城市排水体系数字模型中的数据模型确定污染源治理方案;
S5,实施排水体系治理:按照管网改造、污水处理厂改造和河道治理的顺序对排水体系进行治理方案的实施,实施结束后对城市排水体系信息模型进行更新;
S6,评估治理结果:排水体系治理实施结束后,再次对排水体系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对排水体系再次进行治理直至符合排放要求,治理结束后对城市排水体系信息模型进行更新;
S7,排水体系监测:排水体系治理完成后,对城市排水体系信息模型进行实时更新,利用城市排水体系模型对排水体系进行实时监测及维护。
本发明的治理方法包括三大步,第一步是体检调查并确定治理方案,第二步是实施治理方案直至符合目标要求,第三步是治理完成后的日常运维;步骤S1-S4是第一步,步骤S5-S6是第二步,步骤S7是第三步,通过上述步骤实现对城市内河水环境的治理并在治理后保持水体水质优良。
进一步地,步骤S1中,污染源的溯源检查为使用检测设备从排口、排水管网和排水户的顺序向上溯源找到污染源并记录;排水管网检查为使用检测设备全面排查排水管网并记录。
在治理前搭设组成水环境监管体系,并在治理实施后对水环境监管体系进行实时更新,使得水环境监管体系一直具有监控和辅助治理的作用,实现对城市内河水环境的全面监控,进而保证一直保持良好的城市环境。
优选的,污染源的溯源检查分为污水管网溯源和雨水管网溯源,污水管网溯源按照污水排口、排水单元管网和排水户的顺序进行,雨水管网溯源按照雨水排口、市政雨水管网、排水单元雨水管网和排水户的顺序进行。
优选的,所述检测设备为管道内窥电视检测系统,即管道CCTV、管道潜望镜检测设备,即QV,并结合三维扫描仪进行溯源。
进一步地,排水管网检查包括以下具体措施:确定管网为雨污合流制或雨污分流制;全面排查雨污管网,统计管网错混接位置与数量;由城市管网覆盖率筛查城市排水管网是否完善;借助CCTV、QV对管网健康状况进行检查评估,确定管网是否存在破损腐蚀渗漏等结构性缺陷与淤堵、结垢等功能性缺陷;对污水管网输水能力进行复核计算,检查现状污水量是否超过管网设计污水容纳量;检查雨水系统排涝情况,是否存在内涝积水的问题。管网健康状况指管网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下能够安全稳定的完成预定功能,且不对周围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污水处理厂检查包括以下具体措施:对泵站泵送能力进行复核计算,检查现有泵送能力是否满足污水输送要求;检查泵站机械设备是否存在老化、损坏、技术落后的问题;对污水厂处理能力进行复核计算,检查污水厂现状污水处理规模能否满足现状污水量处理要求;检测污水厂处理出水水质是否稳定达标;检查污水厂污水处理工艺是否适用于当地污水特性。
河道检查包括以下具体措施:检测水体水质,筛查城市河道黑臭情况;检测水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是否被破坏;检测河道底泥是否存在内源污染;并分析进入河道的污染物总量是否超过环境容量。内源污染指江河湖库水体内部由于长期污染的积累产生的污染再排放。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步骤S2中,所述城市排水体系信息模型包括排水体系模型模块、管理系统模块和预警应急模块;所述水质监控系统包括水质实时监测装置、自动巡查装置和调度控制装置;
排水体系模型模块与管理系统模块和预警应急模块信号连接,与水质实时监测装置和自动巡查装置信号连接,接收水质实时监测装置和自动巡查装置的实时监测数据并输出数据至管理系统模块和预警应急模块,用于展示排水体系详情、污染信息、水质信息和管理系统信息;
管理系统模块,与调度控制装置信号连接,接收排水体系模型模块的输出数据,输出控制数据至调度控制装置;
预警应急模块,接收排水体系模型模块的输出数据,用于在出现污染时进行预警应急,预警信息在排水体系模型模块中实时展示;
水质实时监测装置,用于实时监测内河水环境,并将监测数据发送至排水体系模型模块;
自动巡查装置,用于自动巡查内河水环境,并将监测数据发送至排水体系模型模块;
调度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污水处理厂和排水管网,在出现污染或水质不达标的情况下,对出现问题的排水体系进行管控,避免污染扩大。
进一步地,所述地理信息系统为三维GIS,实现建筑物的地理位置定位及周边环境空间分析,健全大场景的展现,促使信息更完善及全面;所述排水体系模型模块采用BIM技术搭设排水体系模型;城市信息模型为CIM,是以BIM、GIS、物联网技术为基础,整合城市地上地下、室内室外、历史未来多维多尺度信息模型数据和城市感知数据,构建起三维数字空间的城市信息有机综合体,并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进行全景展示。上述技术能够直观的对城市排水体系进行展示,辅助治理方案的制订,便于治理方案的优化,并通过管理系统模块进行管理,实现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使得水环境运维更平稳、安全和高效。
进一步地,所述水质实时监测装置包括管网水质实时监测装置和河道水质实时监测装置,所述自动巡查装置包括移动巡查设备和固定监管设备。
优选的,移动巡查设备为无人机自动巡查设备,固定监管设备为视频监控设备。
进一步地,调度控制装置包括对污水处理厂进行实时管控以及对管网排放进行实时管控。
进一步地,城市排水体系信息模型包括污染源大数据系统、管网GIS系统、管网BIM模型、厂站污水实时监测系统、水环境智慧监管系统、综合监控系统和综合展示系统;配合增强现实技术实现可视化,在实际应用中,能够直观的对整个城市内河水环境进行目视管理;
管理系统模块包括排水口数字化管理系统、排水户信息管理系统、全管网健康度管理系统、排水管网综合管理系统、河道无人机自动巡查系统和厂网河一体化调度系统。
如图1、3所示,进一步地,步骤S4中,污染源治理方案在整个治理过程中实施,包括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和长制久清五部分,控源截污在管网治理改造中实施进行,内源治理、生态修复和活水保质在河道治理中实施进行,并对污水处理厂进行改造,长制久清在治理实施结束后进行水环境运维。
控源截污是在管网的排水源头、污水输送过程中和排水末端中分为三步进行污染控制,在源头控制是通过在排水源头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实现第一步控制,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管网实现污水输送过程中控制,实现第二步控制,通过建设调蓄池对末端溢流进行控制,实现末端截污控制;实现第三步控制。
内源治理是对河道、明渠、暗涵进行清淤疏浚、清理沿岸垃圾以及清除底淤造成的内源污染;
生态修复是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构建水生动物系统和培养微生物群落修复水生态系统,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并结合曝气增氧系统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改善水质并恢复水生态环境;
活水保质是通过建设引水工程对河道进行清水补给,增加水动力确保活水循环,并定期对河道、暗涵进行清淤疏浚,避免出现内源污染;
长制久清为通过立法规范源头排水,从源头控制污染,并利用城市排水体系信息模型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实时监管。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步骤S4中,管网改造的具体实施操作分为基础、完善和提升三部分,基础改造部分是进行雨污分流以及清除污水支管空白,保证管网覆盖率达标;完善改造部分是修复管网错接、混接,并解决管网老化、破损、腐蚀渗漏、淤堵问题;提升改造部分是通过建设调蓄池,降低暴雨时管网运行负荷。
如图3所示,污水处理厂改造包括以下具体措施:对泵送能力不足的污水泵站进行改建、扩建;对泵站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及时更新老旧损坏设备;建设远程控制无人值守泵站,实现一体化自动管控;对处理规模不达标的污水厂进行扩建、新建、改造;根据污染物特性针对性选择污水厂处理工艺,确保出水水质达标排放;
河道治理采用内源治理、生态修复和活水保质的具体方案进行实施。
进一步地,步骤S6中,评估检查包括排口晴天排水情况、雨污分流效果、污水收集率、管网结构完整性及输送能力、污水处理厂运行能力和河道水质的检查分析。
由于治理后雨污分流且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晴天在排口出现排水则证明排水体系存在缺陷,需要重新体检进行污染源调查并治理。
治理后,城市排水体系的排水状态如下:排水户所排污水由排水单元内部污水管网收集送往市政污水管网,再由市政污水管网与污水泵站集中输送至污水处理厂,经污水厂处理达标后排入河道;雨水则由排水单元内部雨水管网收集运至市政雨水管网,再由雨水排口直排入河道中。
通过水质监控系统对管网、污水处理厂和河道进行实时监控,并发送实时数据至城市排水体系信息模型中,进行实时展示和调控管理,实现对城市内河水环境的管控,保证城市内河环境的恢复和保持,提升百姓满意度。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0)

1.一种城市内河水环境治理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S1,排水体系检查:梳理城市排水体系并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对污染源的溯源检查、排水管网检查、污水处理厂检查和河道检查;
S2,搭设监管体系:依靠城市排水系统数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BIM和城市信息模型技术搭设城市排水体系信息模型,并与水质监控系统连接形成水环境监管体系;
S3,数据分析:将 S1中的检查数据输入城市排水体系信息模型中,通过城市排水体系信息模型对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分析并生成水质数据并储存;
S4,确定污染源治理方案:根据城市排水体系数字模型中的数据模型确定污染源治理方案;
S5,实施排水体系治理:按照管网改造、污水处理厂改造和河道治理的顺序对排水体系进行治理方案的实施,实施结束后对城市排水体系信息模型进行更新;
S6,评估治理结果:排水体系治理实施结束后,再次对排水体系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对排水体系再次进行治理直至符合排放要求,治理结束后对城市排水体系信息模型进行更新;
S7,排水体系监测:排水体系治理完成后,利用城市排水体系模型对排水体系进行实时监测及维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内河水环境治理方法,其特征是:步骤S1中,污染源的溯源检查为使用检测设备从排口、排水管网和排水户的顺序向上溯源找到污染源并记录;排水管网检查为使用检测设备全面排查排水管网并记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内河水环境治理方法,其特征是:步骤S2中,所述城市排水体系信息模型包括排水体系模型模块、管理系统模块和预警应急模块;所述水质监控系统包括水质实时监测装置、自动巡查装置和调度控制装置;
排水体系模型模块与管理系统模块和预警应急模块信号连接,与水质实时监测装置和自动巡查装置信号连接,接收水质实时监测装置和自动巡查装置的实时监测数据并输出数据至管理系统模块和预警应急模块,用于展示排水体系详情、污染信息、水质信息和管理系统信息;
管理系统模块,与调度控制装置信号连接,接收排水体系模型模块的输出数据,输出控制数据至调度控制装置;
预警应急模块,接收排水体系模型模块的输出数据,用于在出现污染时进行预警应急;
水质实时监测装置,用于实时监测内河水环境,并将监测数据发送至排水体系模型模块;
自动巡查装置,用于自动巡查内河水环境,并将监测数据发送至排水体系模型模块;
调度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污水处理厂和排水管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城市内河水环境治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排水体系模型模块采用BIM技术搭设排水体系模型,并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进行全景展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城市内河水环境治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水质实时监测装置包括管网水质实时监测装置和河道水质实时监测装置,所述自动巡查装置包括移动巡查设备和固定监管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内河水环境治理方法,其特征是:步骤S4中,污染源治理方案包括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和长制久清,控源截污在管网改造中进行,内源治理、生态修复和活水保质在河道治理中进行,长制久清在治理实施结束后进行水环境运维;
控源截污是在排水源头、污水输送过程中和排水末端中进行污染控制;
内源治理是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清理垃圾以及清除底淤;生态修复是修复水生态系统并设置曝气增氧系统;活水保质为设置引水工程对河道进行补给并定期清淤;
长制久清为规范源头排水并利用城市排水体系信息模型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实时监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城市内河水环境治理方法,其特征是:步骤S4中,管网改造包括雨污分流、管网修复和连通,以及建设调蓄池;
污水处理厂改造包括污水泵站改扩建、设备维护、建设无人泵站和改进污水厂处理工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城市内河水环境治理方法,其特征是:修复水生态系统包括种植水生植物、构建水生动物系统和培养微生物群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内河水环境治理方法,其特征是:步骤S6中,评估检查包括排口晴天排水情况、雨污分流效果、污水收集率、管网结构完整性及输送能力、污水处理厂运行能力和河道水质的检查分析。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城市内河水环境治理方法,其特征是:步骤S1中,所述检测设备为管道内窥电视检测系统、管道潜望镜检测设备和三维扫描仪。
CN202111270509.4A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城市内河水环境治理方法 Pending CN1138880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70509.4A CN113888041A (zh)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城市内河水环境治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70509.4A CN113888041A (zh)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城市内河水环境治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88041A true CN113888041A (zh) 2022-01-04

Family

ID=79014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70509.4A Pending CN113888041A (zh)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城市内河水环境治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88041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9900A (zh) * 2019-05-16 2019-08-13 中建一局华江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城市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黑臭水体消除方法
CN110531043A (zh) * 2019-08-29 2019-12-03 中水三立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流域水环境污染智能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11046514A (zh) * 2020-01-02 2020-04-21 中建一局华江建设有限公司 基于管网施工模型与物联网的城市排水管网运维方法
CN111524030A (zh) * 2020-04-22 2020-08-11 常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平原河网区水环境监测预警与安全保障管理系统
CN111932403A (zh) * 2020-08-18 2020-11-13 中建水务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城镇污水管网及水环境提质增效技术集成方法
CN112948945A (zh) * 2021-03-29 2021-06-11 中建一局华江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bim结合ar技术的雨污管网综合处置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9900A (zh) * 2019-05-16 2019-08-13 中建一局华江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城市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黑臭水体消除方法
CN110531043A (zh) * 2019-08-29 2019-12-03 中水三立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流域水环境污染智能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11046514A (zh) * 2020-01-02 2020-04-21 中建一局华江建设有限公司 基于管网施工模型与物联网的城市排水管网运维方法
CN111524030A (zh) * 2020-04-22 2020-08-11 常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平原河网区水环境监测预警与安全保障管理系统
CN111932403A (zh) * 2020-08-18 2020-11-13 中建水务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城镇污水管网及水环境提质增效技术集成方法
CN112948945A (zh) * 2021-03-29 2021-06-11 中建一局华江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bim结合ar技术的雨污管网综合处置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59009A1 (zh) 深层污水排水隧道的调度运行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KR101859666B1 (ko) 도시형 초기우수 분류시스템
CN111810849B (zh) 一种雨污管网零直排溯源监测方法
CN105178387A (zh) 雨水综合利用的智能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932403A (zh) 一种城镇污水管网及水环境提质增效技术集成方法
CN109258044B (zh) 一种基于沼液的农田水肥管控系统及方法
CN110793574A (zh) 排水管网监测体系
CN112068224A (zh) 一种雨污水混排实时远程监测系统
CN111882473A (zh) 一种雨污管网零直排溯源追踪方法
CN206143897U (zh) 一种多功能雨水收集与处理回用系统
CN111928120A (zh) 一种雨污管网监控系统
CN113959489A (zh) 一种入河雨水排放口的在线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N114565273A (zh) 一种排水管网系统运行工况快速诊断与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1208778A (zh) 一种智慧雨水调蓄池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CN114493546A (zh) 智慧城市规划设计的建筑物防水网运行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12408524B (zh) 管网调蓄耦合水厂高负荷处理系统、方法、装置及设备
KR101859661B1 (ko) Rtu와 수문(또는 밸브)이 구성된 pc구조형 차집맨홀을 이용한 비점오염 분류장치
CN116068957B (zh) 一种散货港口雨污水收集与调度系统及方法
CN113888041A (zh) 一种城市内河水环境治理方法
CN104310608A (zh) 微增氧在线监测自控系统
CN110990659A (zh) 一种基于三维实景的城市内涝管理方法
CN106121012A (zh) 一种城市排水系统
CN215888495U (zh) 一种山谷型垃圾填埋场自控联动分水系统
CN116109174A (zh) 一种智能水务信息化处理平台
CN112288127B (zh) 一种排水系统匹配性评估方法和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