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87046B - 一种基于三维地质体的煤矿巷道建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三维地质体的煤矿巷道建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87046B
CN113887046B CN202111164853.5A CN202111164853A CN113887046B CN 113887046 B CN113887046 B CN 113887046B CN 202111164853 A CN202111164853 A CN 202111164853A CN 113887046 B CN113887046 B CN 1138870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roadway
model
logging
acqui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6485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87046A (zh
Inventor
孙云川
刘雄
蒋旭刚
魏晓
唐聃
李昀
杨俊燕
陈玉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Kelong Safety Equipment Co ltd
CCTEG Chongq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Kelong Safety Equipment Co ltd
CCTEG Chongq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Kelong Safety Equipment Co ltd, CCTEG Chongq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Kelong Safet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6485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870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870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870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870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870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08Flui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质建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三维地质体的煤矿巷道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单井模型构建步骤:获取测井数据,根据所述测井数据进行井位复原,并根据所述测井数据,生成测井模型数据;多井连接步骤:获取地层层序框架,根据所述地层层序框架和所述测井模型数据,生成地质体模型;巷道构建步骤:获取巷道节点坐标,根据所述巷道节点坐标生成巷道模型;矿井巷道组合步骤:根据所述地质体模型和巷道模型,生成矿井巷道模型。该方法能够更加全面真实的反映矿井巷道的数据,从而提升三维巷道建模在实践中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三维地质体的煤矿巷道建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建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三维地质体的煤矿巷道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数字化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推动着人类生活迈向智能化的新阶段,煤矿领域也开始转型升级,向着智能化建设不断发展。对于煤矿领域的智能化建设而言,矿井巷道的模型构建是基础且核心的一步。
公开号:CN11036384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煤矿巷道三维建模方法及系统。首先,利用GPS定位设备获取煤矿的各个巷道的各个关键部位的经纬度坐标;并将其转换到世界坐标系;然后,测量巷道的断面形状数据,根据各个巷道的断面形状数据制作每个巷道的二维结构图,再根据关键部位的世界坐标对巷道的二维结构图进行修正;最后,利用生成的巷道中心线和巷道剖面图自动放样生成巷道的三维模型。
上述发明专利根据巷道的坐标对巷道进行了建模,反映了矿井巷道的空间拓扑关系,但由于其仅针对巷道本身进行了建模,忽视了位于三维地质体中的巷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巷道与所处地质体环境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导致采用该种方法建立的巷道模型无法全面真实的反映矿井巷道的数据,所以,对于煤矿建设、生产和应急救援等而言,该类型的三维巷道建模实际作用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三维地质体的煤矿巷道建模方法,能够更加全面真实的反映矿井巷道的数据,从而提升三维巷道建模在实践中的作用。
本发明提供的基础方案:
一种基于三维地质体的煤矿巷道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单井模型构建步骤:获取测井数据,根据所述测井数据进行井位复原,并根据所述测井数据,生成测井模型数据;
多井连接步骤:获取地层层序框架,根据所述地层层序框架和所述测井模型数据,生成地质体模型;
巷道构建步骤:获取巷道节点坐标,根据所述巷道节点坐标生成巷道模型;
矿井巷道组合步骤:根据所述地质体模型和巷道模型,生成矿井巷道模型。
本发明的原理及优点在于:根据地层层序框架和测井模型数据生成地质体模型,再结合地质体模型和巷道模型生成矿井巷道模型,采用本方案,不仅对巷道本身进行了建模,还将巷道所处地质体进行了建模,由于巷道与所处地质体环境是互相影响的一个整体,故本方案中结合二者生成的矿井巷道模型,对于矿井巷道的数据能够更为全面、更为真实的进行反映,从而提升三维巷道建模在实践中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单井模型构建步骤包括数据获取步骤、井位复原步骤、数据计算步骤和数据纠偏步骤:
所述数据获取步骤:获取测井数据;
所述井位复原步骤:根据所述测井数据进行井位复原;
所述数据计算步骤:根据所述测井数据,生成测井模型数据;所述测井模型数据包括岩心模型数据、岩屑模型数据和标志层模型数据;
所述数据纠偏步骤:获取实测岩心数据,根据所述实测岩心数据校准所述测井模型数据。
有益效果:根据实测得到的岩心数据,对生成的测井模型数据进行纠偏,从而使得数据更加准确。
进一步,所述测井数据包括岩性数据、物性数据、电性数据、含气饱和度和含水饱和度。
有益效果:获取更为全面的测井数据,便于构建更加全面、真实的地质体模型。
进一步,所述多井连接步骤包括框架获取步骤、模型生成步骤和模型纠偏步骤:
所述框架获取步骤:获取地层层序框架;
所述模型生成步骤:根据所述地层层序框架和所述测井模型数据,生成地质体模型;
所述模型纠偏步骤:获取地球物理数据;根据所述地球物理数据,生成相关构造模型;根据所述相关构造模型,调整所述地质体模型;
所述地球物理数据包括地震数据、重力勘探数据、磁力勘探数据和电力勘探数据;
所述相关构造模型包括褶皱和断层。
有益效果:地球物理数据可以反映地层的展布,从而可以识别出褶皱和断层等相关的构造,再根据相关构造模型,对地质体模型进行调整,得到更为全面、准确的地质体模型。例如地震数据的同向反射轴反映不同岩性地层的交界面,从而对地层的展布进行反映,因此可以识别出褶皱和断层等构造。
进一步,所述巷道构建步骤包括坐标获取步骤、巷道雏形构建步骤和巷道完善步骤;
所述坐标获取步骤:获取巷道节点坐标;
所述巷道雏形构建步骤:根据所述巷道节点坐标,构建巷道的雏形;
所述巷道完善步骤:获取所述巷道的雏形,设置巷道的断面形状和巷道的支护形式,根据所述巷道的雏形、巷道的断面形状和巷道的支护形式,生成巷道模型。
有益效果:首先,根据巷道节点坐标,对巷道的雏形进行构建,然后再具体的设置巷道的断面形状和巷道的支护形式,从而得到贴近巷道实体的巷道模型。
进一步,所述巷道的断面形状包括矩形、拱形和梯形。
有益效果:设置不同的断面形状,从而更加准确的构建巷道模型。
进一步,所述巷道的支护形式包括砌碹支护、锚网支护和锚喷支护。
有益效果:巷道的支护形式一般包括砌碹支护、锚网支护和锚喷支护,在进行巷道的支护形式的选型时,一般会与巷道围岩性质、地压和巷道用途等数据相关,故对不同巷道的不同支护形式进行设置,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本方案中的矿井巷道模型时,一定程度的反映该巷道的围岩性质、地压和巷道用途,提升本方案中矿井巷道模型的实际作用。
进一步,所述巷道构建步骤还包括平滑步骤;
所述平滑步骤,获取所述巷道模型,根据布尔并集运算模型碰撞方法对所述巷道模型进行平滑处理。
有益效果:巷道模型根据巷道节点坐标生成,在此过程中,多条巷道进行连接形成完整的巷道模型时,可能存在交接处错位的情况,例如对于巷道AB和巷道AC而言,A点为两条巷道的交接处,此时如果巷道AB和巷道AC的巷道属性不一致,就会导致二者交接处穿模,故本方案中利用布尔并集运算模型,对巷道模型进行平滑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基于三维地质体的煤矿巷道建模方法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实施例1基本如附图1所示:
一种基于三维地质体的煤矿巷道建模方法,包括单井模型构建步骤、多井连接步骤、巷道构建步骤和矿井巷道组合步骤。
单井模型构建步骤:获取测井数据,根据所述测井数据进行井位复原,并根据所述测井数据,生成测井模型数据。所述单井模型构建步骤包括数据获取步骤、井位复原步骤、数据计算步骤和数据纠偏步骤。
所述数据获取步骤:获取测井数据。所述测井数据包括岩性数据、物性数据、电性数据、含气饱和度和含水饱和度。其中,岩性数据主要表现为SP、GR数据(自然电位、伽马测井),表现主要反映的是岩层的泥质含量,通过SP、GR数据可以区分出泥岩和砂岩;物性数据主要表现为DEN数据(密度测井),表现主要反映的是岩层的密度,通过DEN数据可以计算出岩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电性数据主要表现为RT数据(电阻率测井),表现主要反映的是岩层的导电性,通过RT数据可以计算出含油饱和度和含水饱和度;含气饱和度主要表现为CNL数据(补偿中子测井),表现主要反映的是岩层的含氢量,通过CNL数据可以计算出含气饱和度。
所述井位复原步骤:根据所述测井数据进行井位复原。具体的,测井数据井位复原实现方式为:不同的井位所用的坐标系可能不一致,进行井位复原之前必须统一转化为统一基准面下大地坐标系,因此这里主要包括同一基准面下的坐标转化和不同基准面下的坐标转化,将原始测量的投影坐标数据输入,然后选择需要输入的坐标的坐标系,然后选择需要输出的坐标系,得到该坐标系下的坐标数据。
具体实现方式可以通过以下例子体现:
将Xian_1980_GK_CM_117E投影坐标转换为GCS_Xian_1980地理坐标,在【ArcToolbox】中双击【数据管理工具】→【投影和变换】→【投影】,打开【投影】对话框(以矢量数据为例,栅格数据要用【投影栅格】工具)。然后输入数据,并设置输出坐标及数据路径即可)。
将Xian_1980_GK_CM_117E投影坐标转换为Beijing_1954_GK_Zone_19N投影坐标系,在【ArcToolbox】中双击【数据管理工具】→【投影和变换】→【创建自定义地理(坐标)变换】,再进行投影变换,参考同一基准面下坐标变换的步骤。
所述数据计算步骤:根据所述测井数据,生成测井模型数据;所述测井模型数据包括岩心模型数据、岩屑模型数据和标志层模型数据。具体的,生成测井模型实现方式为:将常规测井设备(电流聚焦测井仪器、DLT-E双侧向测井仪、微球形聚焦测井仪、常规声波测井仪、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仪等)放入井底部,然后匀速提升,所述设备将每隔距离阈值得到一组数据,本实施例中,包括GR、Rt、R0、AC测井数据,记为测井原始数据,然后通过将这些测井原始数据分为岩性数据、物性数据以及电性数据三类,通过这三类数据模型转换公式进行计算,生成测井模型数据,然后可以调整数据模型相关参数得到与实际更相近测井模型。
具体实现方式可以通过以下例子体现:
A.岩性数据(计算泥质含量,用到GR测井数据)
Figure BDA0003291350950000051
Figure BDA0003291350950000052
Vsh:泥质含量;
GCUR:地层经验系数,选用3.7;
GR:自然伽马测井值;
GRmin:纯砂岩段自然伽马测井值;
GRmax:纯泥岩段自然伽马测井值;
B.物性数据(计算有效孔隙度,用到AC测井数据,所述AC测井数据对应Δt)
Figure BDA0003291350950000053
Figure BDA0003291350950000054
有效孔隙度(泥质校正后);
Δtf:流体声波时差值;
Δtsh:泥岩声波时差值;
Δtma:岩石骨架声波时差值;
Δt: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值;
C.电性数据(计算含水饱和度,用到Rt、R0测井数据)
Figure BDA0003291350950000055
Figure BDA0003291350950000061
Figure BDA0003291350950000062
Figure BDA0003291350950000063
I:电阻增大系数;
Rt:地层电阻率;
Rw:地层水电阻率;
R0:100%饱含地层水时的地层电阻率;
a:与岩石有关的比例系数,通常取1;
b:岩性系数;
m:岩石胶结指数,通常在1.7-2.2之间;
n:储层饱和度指数;
Figure BDA0003291350950000064
有效孔隙度;
F:地层电阻率因素;
Sw:含水饱和度;
备注:其中a、b、m、n都是采用实验室岩电分析的结果,Rw为地区试水分析计算。
所述数据纠偏步骤:获取实测岩心数据,根据所述实测岩心数据校准所述测井模型数据。具体的,测井模型计算得出的岩层数据和该处的实测岩心数据进行对比,然后以实测岩心数据为准改变数据计算中相关参数,对测井模型数据进行纠偏。
具体实现方式可以通过以下例子体现:
以实测岩心数据——泥质含量为例,实测Vsh为60%,通过测井模型计算出来的Vsh为50%,那么就以实测的60%为准,说明模型计算中的GCUR(地层经验系数)取值不对,初始取值默认为3.7,实际上每个地区都会有一定区别,因此就需要修改地层经验系数,达到数据纠偏的目的。
多井连接步骤:获取地层层序框架,根据所述地层层序框架和所述测井模型数据,生成地质体模型。所述多井连接步骤包括框架获取步骤、模型生成步骤和模型纠偏步骤。
所述框架获取步骤:获取地层层序框架,每个区域都有完善的地层层序表,通过查找目的层段的地层层序,就可确定地层层序框架。
所述模型生成步骤:根据所述地层层序框架和所述测井模型数据,生成地质体模型。在已得到单井的测井模型数据的基础上,首先进行地层层序划分,根据所处盆地的地层层序表,以及该井的目的深度,确定地层层序,然后在同一地层序列下进行横向连接,这里需要通过沉积微相的研究,确定不同岩性之间的连通、尖灭或者包裹体,首先将目的区域内的单井进行连接,然后调整区域边界条件,生成地质体模型。
具体实现方式可以通过以下例子体现:
地层层序框架指的就是同一地质时期下沉积的地层,比如同为晚古生代中二叠世上石盒子组地层,那么就将对应该段地层连接起来,其内部岩性的展布形式通过沉积微相的研究确定,根据岩性分段进行相同岩性之间连接,比如砂岩相连、泥岩相连、煤层相连等。
所述模型纠偏步骤:获取地球物理数据;所述地球物理数据包括地震数据、重力勘探数据、磁力勘探数据和电力勘探数据。根据所述地球物理数据,生成相关构造模型;所述相关构造模型包括褶皱和断层。根据所述相关构造模型,调整所述地质体模型。具体的,地球物理数据可以反映地层的展布,从而可以识别出褶皱和断层等相关的构造,再根据相关构造模型,对地质体模型进行调整,得到更为全面、准确的地质体模型。例如地震数据的同向反射轴反映不同岩性地层的交界面,从而对地层的展布进行反映,因此可以识别出褶皱和断层等构造。
具体实现方式可以通过以下例子体现:
例如地震数据反映的地层层序界面是一个中高两边低的弧形界面,那么地层层序界面连接的时候也应该与该界面相匹配,在相同的深度的位置表现为弧形界面。
巷道构建步骤:获取巷道节点坐标,根据所述巷道节点坐标生成巷道模型。所述巷道构建步骤包括坐标获取步骤、巷道雏形构建步骤和巷道完善步骤。
所述坐标获取步骤:获取巷道节点坐标。本实施例中,所述巷道节点坐标指矿井巷道关转折的关键节点坐标(大地坐标),例如对于巷道AB而言,其巷道节点坐标为A(320.4,165.3,253.5),B(183.7,239.4,249.9)。
所述巷道雏形构建步骤:根据所述巷道节点坐标,构建巷道的雏形。首先获取的巷道节点坐标是与上述三维地质体的坐标系相同,然后将所有的巷道用坐标的起止点坐标的形式整理出来,例如某条巷道是AB线段,A点坐标(X,Y,Z),B点坐标(X1,Y1,Z1);将整理好的列表直接导入,就可以自动成所有巷道模型,其中巷道交接点,系统将采用布尔运算进行自动拼接。
具体实现方式可以通过以下例子体现:
将整理好的坐标列表Excel1放在桌面上,双击【三维巷道模型构建】→【坐标创建】→【批量导入】→【选择目标文件如Excel1】→【完成】。
所述巷道完善步骤:获取所述巷道的雏形,设置巷道的断面形状和巷道的支护形式,具体的,根据现场的巷道的断面形状和巷道的支护形式,对模型中的对应数据进行设置。根据所述巷道的雏形、巷道的断面形状和巷道的支护形式,生成巷道模型。所述巷道的断面形状包括矩形、拱形和梯形。所述巷道的支护形式包括砌碹支护、锚网支护和锚喷支护。例如对于巷道AB和巷道AC而言,A点为两条巷道的交接处,此时如果巷道AB属性为矩形断面,宽5高3,锚网支护;巷道AC的巷道属性为拱形断面,宽5高2拱高1,锚喷支护;这时在A点就需要系统进行布尔并集运算,对巷道模型进行平滑处理。
矿井巷道组合步骤:将所述地质体模型和巷道模型进行融合拼接,生成矿井巷道模型。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7)

1.一种基于三维地质体的煤矿巷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单井模型构建步骤:获取测井数据,根据所述测井数据进行井位复原,并根据所述测井数据,生成测井模型数据;
多井连接步骤:获取地层层序框架,根据所述地层层序框架和所述测井模型数据,生成地质体模型;
巷道构建步骤:获取巷道节点坐标,根据所述巷道节点坐标生成巷道模型;
矿井巷道组合步骤:根据所述地质体模型和巷道模型,生成矿井巷道模型;
所述单井模型构建步骤包括井位复原步骤和数据计算步骤;
所述井位复原步骤:根据所述测井数据进行井位复原,进行井位复原之前将不同的井位所用的坐标系统一转化为同一基准面下的大地坐标系;
所述数据计算步骤:根据所述测井数据,生成测井模型数据;所述测井模型数据包括岩心模型数据、岩屑模型数据和标志层模型数据;获取GR、Rt、R0、AC,记为测井数据,将测井数据分为岩性数据、物性数据以及电性数据,并分别通过对应的模型转换公式进行计算,生成测井模型数据:
A.岩性数据
Figure FDA0004074791560000011
Figure FDA0004074791560000012
Vsh:泥质含量;
GCUR:地层经验系数,选用3.7;
GR:自然伽马测井值;
GRmin:纯砂岩段自然伽马测井值;
GRmax:纯泥岩段自然伽马测井值;
B.物性数据
Figure FDA0004074791560000013
Figure FDA0004074791560000021
有效孔隙度;
Δtf:流体声波时差值;
Δtsh:泥岩声波时差值;
Δtma:岩石骨架声波时差值;
Δt: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值;
C.电性数据
Figure FDA0004074791560000022
Figure FDA0004074791560000023
/>
Figure FDA0004074791560000024
Figure FDA0004074791560000025
I:电阻增大系数;
Rt:地层电阻率;
Rw:地层水电阻率;
R0:100%饱含地层水时的地层电阻率;
a:与岩石有关的比例系数,取1;
b:岩性系数;
m:岩石胶结指数,在1.7-2.2之间;
n:储层饱和度指数;
F:地层电阻率因素;
Sw:含水饱和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维地质体的煤矿巷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井模型构建步骤还包括数据获取步骤和数据纠偏步骤:
所述数据获取步骤:获取测井数据;
所述数据纠偏步骤:获取实测岩心数据,根据所述实测岩心数据校准所述测井模型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维地质体的煤矿巷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井连接步骤还包括模型纠偏步骤:
所述模型纠偏步骤:获取地球物理数据;根据所述地球物理数据,生成相关构造模型;根据所述相关构造模型,调整所述地质体模型;
所述地球物理数据包括地震数据、重力勘探数据、磁力勘探数据和电力勘探数据;
所述相关构造模型包括褶皱和断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维地质体的煤矿巷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巷道构建步骤还包括巷道雏形构建步骤和巷道完善步骤;
所述巷道雏形构建步骤:根据所述巷道节点坐标,构建巷道的雏形;
所述巷道完善步骤:获取所述巷道的雏形,设置巷道的断面形状和巷道的支护形式,根据所述巷道的雏形、巷道的断面形状和巷道的支护形式,生成巷道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三维地质体的煤矿巷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巷道的断面形状包括矩形、拱形和梯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三维地质体的煤矿巷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巷道的支护形式包括砌碹支护、锚网支护和锚喷支护。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三维地质体的煤矿巷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巷道构建步骤还包括平滑步骤;
所述平滑步骤:获取所述巷道模型,根据布尔并集运算模型碰撞方法对所述巷道模型进行平滑处理。
CN202111164853.5A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基于三维地质体的煤矿巷道建模方法 Active CN1138870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4853.5A CN113887046B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基于三维地质体的煤矿巷道建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4853.5A CN113887046B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基于三维地质体的煤矿巷道建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87046A CN113887046A (zh) 2022-01-04
CN113887046B true CN113887046B (zh) 2023-03-28

Family

ID=79005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64853.5A Active CN113887046B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基于三维地质体的煤矿巷道建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870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29529B (zh) * 2022-04-01 2022-07-01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三维地质模型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32200A (zh) * 2013-11-14 2015-05-2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河流相多层及厚层油藏精细建模方法
CN105114068A (zh) * 2015-09-07 2015-12-0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利用测井资料预测煤层气区块高产水区的方法
CN106842301A (zh) * 2016-12-22 2017-06-1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凝灰质砂岩有利储层的定量识别与预测方法
CN113376699A (zh) * 2021-06-08 2021-09-10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单声波老测井系列的多矿物组分计算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08570A (zh) * 2014-05-09 2014-08-2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矿山的双三维建模方法
CN106054248B (zh) * 2016-07-15 2017-07-18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大面积致密储层地震岩石物理反演方法
CN107993283B (zh) * 2017-12-14 2019-01-04 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透明化矿山的构建方法
CN113313825A (zh) * 2021-05-17 2021-08-27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油藏储层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32200A (zh) * 2013-11-14 2015-05-2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河流相多层及厚层油藏精细建模方法
CN105114068A (zh) * 2015-09-07 2015-12-0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利用测井资料预测煤层气区块高产水区的方法
CN106842301A (zh) * 2016-12-22 2017-06-1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凝灰质砂岩有利储层的定量识别与预测方法
CN113376699A (zh) * 2021-06-08 2021-09-10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单声波老测井系列的多矿物组分计算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87046A (zh) 2022-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RE49507E1 (en) Faulted geological structures having unconformities
CN102622526B (zh) 数字矿山中的巷道开掘搜索预测方法
CA2907871C (en) Fault representation
CN105899749A (zh) 偏斜井眼和水平井眼的地层和结构解释
EA011781B1 (ru) Способ геологического моделирования с помощью основанного на гидродинамике гридинга (гидросеток)
CN103573250A (zh) 一种计算水平井井眼到地层上下界面距离的方法
CN110056346B (zh) 一种基于趋势变化函数的油藏三维原始含水饱和度模拟方法
CN111079217A (zh) 一种基于bim的岩土工程综合勘察信息解译方法及系统
CN102243678A (zh) 一种基于沉积动力学反演的储集砂体分析方法
CN111781651A (zh) 联合三种物探方法和两种地质方法的岩溶探测方法
Jolie et al. The development of a 3D structural–geological model as part of the geothermal exploration strategy—a case study from the Brady’s geothermal system, Nevada, USA
Bigi et al. 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 of the Latemar carbonate platform
CN113887046B (zh) 一种基于三维地质体的煤矿巷道建模方法
Formenti et al. Fractures in the Niagara Escarpment in Ontario, Canada: distribution, connectivity, and geohazard implications
CN111859687B (zh) 一种刻画含铀砂层地质结构的混合地质建模方法及系统
Rawnsley et al. New software tool improves fractured reservoir characterisation and modelling through maximised use of constraints and data integration
Roe et al. 3D geology and shear-wave velocity models of the Portland, Oregon, Metropolitan Area
Gogu et al. Sedimentary media analysis platform for groundwater modeling in urban areas
Rogiers et al. Groundwater mode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using a combination of cone-penetration tests and borehole data
Zhang et al. A novel three-dimensional mine area hydrogeological model based on groundwater modeling systems
Jørgensen et al. Geological Survey of Denmark and Greenland: Early sketches for a detailed nationwide 3D geological model based on geophysical data and boreholes
Bhandari et al. Groundwater flow modeling in chitwan dun valley (between narayani river and lothar khola), nepal
Ji et al. Study on the Method of Automatically Drawing Multiscale Engineering Geotechnical (Geological) Sections Step by Step of Engineering Layers including Lenses
CN107146282A (zh) 基于比溶蚀度的岩溶三维模型优化方法
Mabruri et al. Modeling of 3D Isotropic Distribution of Hydraulic Conductivity using Neural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