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76302A - 一种基于智能机器人的中医调治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智能机器人的中医调治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76302A
CN113876302A CN202110959009.5A CN202110959009A CN113876302A CN 113876302 A CN113876302 A CN 113876302A CN 202110959009 A CN202110959009 A CN 202110959009A CN 113876302 A CN113876302 A CN 1138763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intelligent robot
user
detection
cloud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590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良军
王静
陈瑞婷
周昌伟
赖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ik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ik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ik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ik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5900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763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76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63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59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using light, e.g. diagnosis by transillumination, diascopy, fluorescence
    • A61B5/0077Devices for viewing the surface of the body, e.g. camera, magnifying le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1Measuring temperature of body parts ; Diagnostic temperature sensing, e.g. for malignant or inflamed tissu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evaluating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e.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 A61B5/0205Simultaneously evaluating both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s and different types of body conditions, e.g. heart and respiratory condition
    • A61B5/02055Simultaneously evaluating both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and tempera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45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or pH-value ;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or cerebral tissue
    • A61B5/14542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or pH-value ;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or cerebral tissue for measuring blood ga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316Modalities, i.e. specific diagnostic methods
    • A61B5/318Heart-related electrical modalities, e.g.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J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FOOD OR MEDICINES ORALLY; BABY COMFORTERS; DEVI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J7/00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medicines orally, e.g. spoons; Pill counting devices; Arrangements for time indication or reminder for taking medicine
    • A61J7/04Arrangements for time indication or reminder for taking medicine, e.g. programmed dispenser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omputer-aided diagnosis, e.g. based on medical expert system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基于智能机器人的中医调治系统,其中,该系统包括:家庭端、云平台和医院端;家庭端包括:便携式检测设备和具有摄像头智能机器人,便携式检测设备,用于采集用户的检测信息,智能机器人,用于通过摄像头获取用户的面相和/或舌相的图像信息,云平台,用于存储检测信息和图像信息,基于检测信息和图像信息进行处理,获取评分信息发送给智能机器人,医院端,用于从云平台获取检测信息和图像信息,并基于检测信息和图像信息进行处理,获取调治方案发送给云平台,智能机器人,还用于向用户提供评分信息和调治方案。由此,将家庭检测的健康数据与医院信息系统的诊疗数据打通,实现更好的诊疗和病情管理,通过智能机器人交互,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智能机器人的中医调治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医学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智能机器人的中医调治系统。
背景技术
中医药治疗有着现代医学不具备的一些独特优势,例如控制基础疾病、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减轻西药不良反应、防止疾病复发等。目前,中医药广泛参与患者术后的长期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很多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一种慢性病,尤其是早期发现的恶性肿瘤患者以及有确切疗效靶向药的患者,往往能够获得5年以上甚至更久的生存期。
通常,患者术后需要长期的健康管理,因大部分患者居家调养,医院无法了解患者每天健康状况,只能采集患者来院检查时的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和症状,无法对患者健康状况进行及时的提醒和干预,从而导致病情不能很好的控制甚至急剧恶化。
相关技术中,患者手术或放化疗出院后,医院让患者带药回家后,自行安排饮食和活动,定期(按月/季度等)至医院进行复查,医生再根据各项检查结果,给患者开出相应的处方并给出其他建议;或者是,医院开发了本院的互联网医院系统,患者可以在相应的手机应用程序上进行挂号,线上预约复诊。
然而,医生对患者的疾病情况掌握不及时,即使患者进行线上复诊,也必须到医院进行检查,对患者比较不便,导致患者疾病进展可能不能被快速发现;或者是大量患者从外地来看诊抓药,往往中医医师只能一次性开药1个月,因各种原因患者可能无法面诊,有的患者可能同一个药方服用几个月,导致处方无法随证治之,大大限制了中医药治疗的疗效;以及患者多数不了解疾病知识,不清楚疾病在好转还是恶化,存在紧张、焦虑的情绪;但由于复查时间间隔过长,患者无法了解疾病近况,所以负面情绪无法缓解。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机器人的中医调治系统。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机器人的中医调治系统,包括:家庭端、云平台和医院端;其中,所述家庭端包括:便携式检测设备和具有摄像头智能机器人;所述便携式检测设备与所述智能机器人通信连接,所述智能机器人分别与所述云平台和所述医院端通信连接,所述医院端与所述云平台通信连接;
所述便携式检测设备,用于采集用户的检测信息;
所述智能机器人,用于通过所述摄像头获取所述用户的面相和/或舌相的图像信息;
所述云平台,用于存储所述检测信息和所述图像信息,并基于所述检测信息和所述图像信息进行处理,获取评分信息发送给所述智能机器人;
所述医院端,用于从所述云平台获取所述检测信息和所述图像信息,并基于所述检测信息和所述图像信息进行处理,获取调治方案发送给所述云平台;
所述智能机器人,还用于向所述用户提供所述评分信息和所述调治方案。
在本公开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检测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心电仪、血氧仪、血压仪、脉诊仪、体温计和手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在本公开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机器人通过语音和图文提示所述用户通过所述便携式检测设备进行检测,获取所述检测信息,并将所述检测信息上传至所述云平台。
在本公开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机器人,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用户的采集指令;
通过所述摄像头采集所述用户的人脸信息,根据所述人脸信息对所述用户进行人脸身份验证后,采集所述用户的面部信息;
在所述面部信息满足要求后,提示用户采集舌面信息,获取所述用户的舌相信息。
在本公开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机器人,还用于:
接收所述用户输入的设置提醒信息,并根据所述设置提醒信息提醒所述用户;和/或,
接收所述医院端发送的建议信息,根据所述建议信息生成提醒信息以提示所述用户。
在本公开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机器人包括红外距离传感器和人体感应模块;
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和所述人体感应模块,用于在预设时间段内,检测不到所述用户,生成预警信息发送给所述云平台;
所述云平台,还用于根据所述预警信息发送通知信息给目标设备。
在本公开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机器人,还用于:
接收所述医院端发送的监测指标;
判断所述检测信息是否符合所述监测指标;
在所述检测信息不符合所述检测指标时,提示所述用户并向所述医院端发送提示信息。
在本公开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医院端,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检测信息和所述图像信息,调整中药处方信息和/或调养建议信息和/或提醒诊断信息。
在本公开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医院端,还用于:
从所述云平台获取多个用户的所述检测信息和所述图像信息,基于所述检测信息和所述图像信息进行分析,生成分析结果。
在本公开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云平台,具体用于:
基于预先训练的评分模型对所述检测信息和所述图像信息进行处理,获取评分信息;其中,基于多个用户的检测信息样本和图像信息样本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获取所述评分模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通过便携式检测设备,用于采集用户的检测信息,智能机器人,用于通过摄像头获取用户的面相和/或舌相的图像信息,云平台,用于存储检测信息和图像信息,基于检测信息和图像信息进行处理,获取评分信息发送给智能机器人,医院端,用于从云平台获取检测信息和图像信息,并基于检测信息和图像信息进行处理,获取调治方案发送给云平台,智能机器人,还用于向用户提供评分信息和调治方案。由此,将家庭检测的健康数据与医院信息系统的诊疗数据打通,实现更好的诊疗和病情管理,通过智能机器人交互,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智能机器人的中医调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家庭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机器人数据采集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智能机器人的中医调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公开聚焦用户在居家调养和治疗中碰到的实际问题,运用智能机器人和便携式设备,每天采集患者血压、血氧、体温、舌相、脉相等必备的诊疗信息,运用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算法和医生远程诊疗结合的方法,更好的对患者疾病情况进行长期管理。
具体地,通过智能机器人收集患者的诊疗信息,在经过AI分析后,可以实时给患者进行基于中医理论的身体情况评分,缓解患者担心病情恶化的情绪;如果患者的健康状况确实有明显恶化,及时提醒患者到医院检查复诊;通过智能机器人打通患者与医院系统的联系,使主治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长期身体情况,通过远程门诊的方式实现中药处方的每周调整;基于智能机器人收集的诊疗信息,智能终端可以给患者进行每日的作息、运动、饮食等指导。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智能机器人的中医调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包括:家庭端100、云平台200和医院端300,其中,家庭端100包括:便携式检测设备101和具有摄像头智能机器人102;便携式检测设备101与智能机器人102通信连接,智能机器人102分别与云平台200和医院端300通信连接,医院端200与云平台300通信连接。
其中,便携式检测设备101,用于采集用户的检测信息。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便携式检测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心电仪、血氧仪、血压仪、脉诊仪、体温计和手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在公开实施例中,智能机器人102通过语音和图文提示用户通过便携式检测设备101进行检测,获取检测信息,并将检测信息上传至云平台200。
具体地,家庭端100是直接跟用户进行交互的,一般而言用户以中老年人居多,提供方便易用的使用场景尤为重要,如图2所示,其中的核心就是智能机器人102,智能机器人102具备多模态交互功能,用户既可以使用传统触摸方式操作,也可以使用语音命令直达功能,简单易用,非常适合绝大部分的中老年用户。
具体地,便携式检测设备101包括手环、血氧仪、血压仪、心电仪、体温计、脉诊仪等,根据用户患病情况可配置不同设备。用户在家使用智能机器人102与便携式检测设备101相连,进行各种基础生理指标的检测。用户首次使用某种便携式检测设备101时,智能机器人102都会用图文加语音方式提示用户,如何连接便携式检测设备 101,如何开始检测;检测完成后各项数据都会自动上传到云平台200,无需用户再操作,作为一种示例,如图2,用户发出语音指令“我要测血压”,智能机器人102语音回复“请先佩戴好血压仪,然后点击屏幕开始按钮…”。
智能机器人102,用于通过摄像头获取用户的面相和/或舌相的图像信息。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智能机器人102,具体用于:接收用户的采集指令;通过摄像头采集用户的人脸信息,根据人脸信息对用户进行人脸身份验证后,采集用户的面部信息;在面部信息满足要求后,提示用户采集舌面信息,获取用户的舌相信息。
具体地,为了进一步保证准确性和安全性,智能机器人102在每天进行各项检测前需进行身份认证,避免采集到非用户信息。
中医调治的核心是使用智能机器人102的高清摄像头和脉诊仪收集患者的面相、舌相、脉相信息。以采集面相、舌相为例,如图3所示:步骤301,打开智能机器人102说语音指令“采集面相舌相”,打开摄像头验证是否为患者本人;步骤302,在通过人脸身份认证后,智能机器人102自动打开高清摄像头,采集面部“望诊”信息;步骤303,如果采集到的面部图像满足要求,继续采集舌相信息,患者按提示伸出舌头采集舌面信息,而后卷起舌头采集舌下图像信息;相关数据通过互联网自动上传到云平台200及医院端300,相关数据在云平台200进行AI智能分析并给予患者身体条件评分和相关调养建议。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智能机器人102,还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设置提醒信息,并根据设置提醒信息提醒用户;和/或,接收医院端300 发送的建议信息,根据建议信息生成提醒信息以提示用户。
具体地,智能机器人102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或用户要求,设置定时提醒,提醒用户每天按时吃药,定期检查,适当运动等;用户成功采集完各项诊疗信息后,云平台200会对数据的异常变化进行预警及反馈,当发现用户情况严重恶化时可以提醒用户和医生进行远程门诊,或者及时去医院复诊;用户在长期使用此居家中医调治系统后,智能机器人102可以根据患者诊疗信息智能推送慢病管理医疗知识和辅助信息给患者,指导患者的饮食、作息、锻炼、心态调整和注意事项等。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智能机器人102包括红外距离传感器和人体感应模块;红外距离传感器和人体感应模块,用于在预设时间段内,检测不到用户,生成预警信息发送给云平台200。
具体地,智能机器人102配备红外距离传感器和人体感应模块,对某些特殊用户(如独居老人),如果长时间未检测到使用智能机器人 102,甚至未检测到人体靠近智能机器人102,可以发送预警信息到云平台200,云平台200根据实际情况通知社区或家人,及时查看患者是否出现意外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和医院端300(医院信息系统)打通的情况下,智能机器人102上还进行可以预约挂号以及跟医生远程问诊。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智能机器人102,还用于:接收医院端300 发送的监测指标;判断检测信息是否符合监测指标;在检测信息不符合检测指标时,提示用户并向医院端300发送提示信息,云平台200,还用于根据预警信息发送通知信息给目标设备。
云平台200,用于存储检测信息和图像信息,并基于检测信息和图像信息进行处理,获取评分信息发送给智能机器人102。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云平台200,具体用于:基于预先训练的评分模型对检测信息和图像信息进行处理,获取评分信息;其中,基于多个用户的检测信息样本和图像信息样本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获取评分模型。
医院端300,用于从云平台200获取检测信息和图像信息,并基于检测信息和图像信息进行处理,获取调治方案发送给云平台200。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医院端300,具体用于:基于检测信息和图像信息,调整中药处方信息和/或调养建议信息和/或提醒诊断信息。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医院端300,还用于:从云平台200获取多个用户的检测信息和图像信息,基于检测信息和图像信息进行分析,生成分析结果。
具体地,智能机智人102收集的检测数据和云平台200分析的数据可以进一步被医院内的慢病管理系统调取,医生可以结合患者院内院外的数据,综合判断患者的情况并实施更精准的干预,有必要时医生也可以主动通过该系统联系用户。以往医生只能基于患者的病历本和医院信息系统回看患者情况,但由于舌相和面相是中医诊疗的重要资料,该系统对此信息的收集具有明显局限性。基于本公开的智能机器人102及其系统可以全面收集患者每天的舌相、面相的图像资料,供医生随时调取查看,也可以调取经智能分析后总结出的各个色部黄白黑青红的变化。
由此中医医生可以进行的干预包括:(1)调整中药饮片处方,中成药处方等;(2)推荐患者合适的其他调养建议,例如调整食物的忌口或推荐饮食、推荐助眠音乐、心态调整建议等等;(3)提醒患者复查,开具相关检查、化验。
同时,该大数据系统还可以协助医生进行相关的临床研究工作。由于该系统能够记录大量患者每天的心电图、血氧情况、血压、血糖、体温、脉相、舌相、面相等信息,又打通了院内患者的诊疗情况,因此非常适合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真实世界研究,甚至可以把全部的数十万计的用户全样本进行分析,根据评估目的和维度的不同,针对性地进行各种回顾性研究,例如某种患者练习太极拳对生存期的影响等。
智能机器人102,还用于向用户提供评分信息和调治方案。
具体地,云平台200为大数据基础平台为数据分析与存储提供基础组件与数据的支撑,其关键技术基于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可实现相关数据的高可靠稳定的存储和使用,并利用关系型数据库实现平台基础数据、管理数据、公共应用服务数据的存储和使用,利用非关系型数据库实现平台资源数据的存储和使用。用户通过机器人上传的各类数据都将被存储在云平台200中。
云平台200内部含有大量的疾病相关专家的知识与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有些被归纳为规则,直接运用于推理机中;有些用于人工智能算法训练模型,最终形成一套能自动分析患者采集的诊疗数据,给予患者身体条件评分和相关调养建议的AI系统。
具体地,在云平台200中的AI健康评分系统获取用户的基本信息,比如性别、年龄等,以及获取智能机器人102发送的该用户按照一定频率或者周期发送的检测信息,比如心率、血氧、血压、心电、体温、脉象、舌相、面相等,对检测信息进行处理,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检测信息赋予不同的权重,从而可以计算该用户的综合评分,其中,每项检测信息具有对应的指标范围,当每项检测信息不在指标范围内,会影响整体综合评分,比如血氧饱和度指标,当血氧大于90%时不影响总体得分因子(1.0),当血氧小于90时整体得分因子是0.9,当所有各项加权出总分后,还要乘以这个0.9,因此,根据综合评分可以确定用户是否存在检测信息异常的情况。
其中,为了进一步满足用户使用需求,可以将该用户异常的检测信息发送给智能机器人102提示用户再次检测或者及时调整等,还可以将该用户异常的检测信息发送给医院端,以使医生及时了解,并给出相关建议发送给智能机器人102提供给用户。
作为一种场景举例,如图4所示的一种基于智能机器人的中医调治系统,家庭端100包括智能机器人102和配套的便携式检测设备101,患者在家就可以进行各种基础指标的检测,这些检测数据会通过互联网自动上传到云平台,这个云平台200与医院端300(医院信息系统) 打通,一方面会将这些日常数据指标传到医院信息系统中,另一方面也会将医院信息系统中的诊疗结果抽取出来反馈给患者。在医院端 300,患者后续到医院进行检查,医生可以结合医院的检查指标以及每天上传的指标数据,对患者的慢病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诊断,从而给出更加合理的诊断意见。
具体地,患者通过智能机器人102和配套便携式检测设备101采集疾病调治相关的各种生理健康指标;智能机器人102提供自然多模态(语音、触摸、视觉)的人机交互方式,进行事件提醒、身份认证、数据采集等;通过打通家庭端100每天采集的数据以及医院端300的检查数据,医生对患者的健康数据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而进行更准确的病情诊疗和管理;根据医生的病情指标设定,智能机器人102在日常指标数据采集过程中,一旦发现指标异常,即时对患者进行预警,同时也会给医院端300发送相应的信息,以便医生能够及时干预;智能机器人102可实时给予患者身体条件的中医评分,缓解患者焦虑等情绪。
由此,把院外家庭检测的健康数据与院内信息系统的诊疗数据打通,医生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患者状况,从而更好的诊疗和病情管理;智能机器人提供方便的人机交互方式,用户使用更加便捷;通过医生对每个患者健康指标的范围设定,智能机器人能够实时对异常指标预警,同时让医生第一时间进行必要的干预;通过积累患者长期的院内院外数据,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相应的疾病管理科研。
综上所述,本公开的基于智能机器人的中医调治系统,包括:家庭端、云平台和医院端;家庭端包括:便携式检测设备和具有摄像头智能机器人,便携式检测设备,用于采集用户的检测信息,智能机器人,用于通过摄像头获取用户的面相和/或舌相的图像信息,云平台,用于存储检测信息和图像信息,基于检测信息和图像信息进行处理,获取评分信息发送给智能机器人,医院端,用于从云平台获取检测信息和图像信息,并基于检测信息和图像信息进行处理,获取调治方案发送给云平台,智能机器人,还用于向用户提供评分信息和调治方案。由此,将家庭检测的健康数据与医院信息系统的诊疗数据打通,实现更好的诊疗和病情管理,通过智能机器人交互,方便快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智能机器人的中医调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家庭端、云平台和医院端;其中,所述家庭端包括:便携式检测设备和具有摄像头智能机器人;所述便携式检测设备与所述智能机器人通信连接,所述智能机器人分别与所述云平台和所述医院端通信连接,所述医院端与所述云平台通信连接;
所述便携式检测设备,用于采集用户的检测信息;
所述智能机器人,用于通过所述摄像头获取所述用户的面相和/或舌相的图像信息;
所述云平台,用于存储所述检测信息和所述图像信息,并基于所述检测信息和所述图像信息进行处理,获取评分信息发送给所述智能机器人;
所述医院端,用于从所述云平台获取所述检测信息和所述图像信息,并基于所述检测信息和所述图像信息进行处理,获取调治方案发送给所述云平台;
所述智能机器人,还用于向所述用户提供所述评分信息和所述调治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机器人的中医调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检测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心电仪、血氧仪、血压仪、脉诊仪、体温计和手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智能机器人的中医调治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智能机器人通过语音和图文提示所述用户通过所述便携式检测设备进行检测,获取所述检测信息,并将所述检测信息上传至所述云平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机器人的中医调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机器人,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用户的采集指令;
通过所述摄像头采集所述用户的人脸信息,根据所述人脸信息对所述用户进行人脸身份验证后,采集所述用户的面部信息;
在所述面部信息满足要求后,提示用户采集舌面信息,获取所述用户的舌相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机器人的中医调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机器人,还用于:
接收所述用户输入的设置提醒信息,并根据所述设置提醒信息提醒所述用户;和/或,
接收所述医院端发送的建议信息,根据所述建议信息生成提醒信息以提示所述用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机器人的中医调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机器人包括红外距离传感器和人体感应模块;
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和所述人体感应模块,用于在预设时间段内,检测不到所述用户,生成预警信息发送给所述云平台;
所述云平台,还用于根据所述预警信息发送通知信息给目标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机器人的中医调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机器人,还用于:
接收所述医院端发送的监测指标;
判断所述检测信息是否符合所述监测指标;
在所述检测信息不符合所述检测指标时,提示所述用户并向所述医院端发送提示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机器人的中医调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医院端,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检测信息和所述图像信息,调整中药处方信息和/或调养建议信息和/或提醒诊断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机器人的中医调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医院端,还用于:
从所述云平台获取多个用户的所述检测信息和所述图像信息,基于所述检测信息和所述图像信息进行分析,生成分析结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机器人的中医调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平台,具体用于:
基于预先训练的评分模型对所述检测信息和所述图像信息进行处理,获取评分信息;其中,基于多个用户的检测信息样本和图像信息样本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获取所述评分模型。
CN202110959009.5A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基于智能机器人的中医调治系统 Pending CN1138763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59009.5A CN113876302A (zh)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基于智能机器人的中医调治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59009.5A CN113876302A (zh)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基于智能机器人的中医调治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6302A true CN113876302A (zh) 2022-01-04

Family

ID=79010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59009.5A Pending CN113876302A (zh)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基于智能机器人的中医调治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7630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20051A (zh) * 2022-01-27 2022-05-20 上海菲乐茨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基于大数据采集的中医机器人智能疾病预防管理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00418A (zh) * 2014-09-29 2014-12-10 北京中美联医学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能居家诊疗系统和方法
CN104287706A (zh) * 2014-10-29 2015-01-21 云南大学 一种人体健康状态实时监测及诊疗推荐系统
US20150213207A1 (en) * 2012-09-13 2015-07-30 Parkland Center For Clinical Innovation Holistic hospital patient care and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facial biological recognition
CN107085817A (zh) * 2017-05-27 2017-08-22 北京医健保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医疗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13207A1 (en) * 2012-09-13 2015-07-30 Parkland Center For Clinical Innovation Holistic hospital patient care and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facial biological recognition
CN104200418A (zh) * 2014-09-29 2014-12-10 北京中美联医学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能居家诊疗系统和方法
CN104287706A (zh) * 2014-10-29 2015-01-21 云南大学 一种人体健康状态实时监测及诊疗推荐系统
CN107085817A (zh) * 2017-05-27 2017-08-22 北京医健保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医疗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20051A (zh) * 2022-01-27 2022-05-20 上海菲乐茨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基于大数据采集的中医机器人智能疾病预防管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2053285B2 (en) Real time biometric recording, information analytics, and monitoring systems and methods
Akbulut et al. Wearable sensor-based evaluation of psychosocial stress in patien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KR102116664B1 (ko) 온라인 기반의 건강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US2019023979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evaluate and predict mental condition
US2023003774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mood
US20200205709A1 (en) Mental state indicator
CN112890816A (zh) 一种个人用户的健康指数评分方法和装置
CN113520395A (zh) 一种精神状态的实时评估系统和方法
CN109065162A (zh) 一种综合性智能化诊断系统
JP2019523027A (ja) 記憶及び機能の衰えの記録及び分析の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EP2609533A2 (en) Monitor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assessment or prediction of mood trends
CN108231188A (zh) 用于评估和干预的生活质量参数的无接触和最小接触监控
Assabumrungrat et al. Ubiquitous affective computing: A review
WO2019075522A1 (en) RISK INDICATOR
Dhamanti et al. Smart home healthcare for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a scoping review
WO2019075520A1 (en) INDICATOR OF RESPIRATORY CONDITION
Sandulescu et al. Integrating IoMT and AI for Proactive Healthcare: Predictive Models and Emotion Detection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Amira et al. Monitoring chronic disease at home using connected devices
EP3503803B1 (en) Device,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detection of an asthma attack or asthma of a subject
CN113876302A (zh) 一种基于智能机器人的中医调治系统
CN113674823A (zh) 一种互联网智能化体检管理系统及其应用
Amira et al. Stress level classification using heart rate variability
EP4124287A1 (en) Regularized multiple-input pain assessment and trend
WO2019014717A1 (en) DRUG MONITORING SYSTEM
Rodrigues et al. Evaluating a new approach to data fusion in wearable physiological sensors for stress monitor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1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