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73570A - 干扰协同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干扰协同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73570A
CN113873570A CN202010618194.7A CN202010618194A CN113873570A CN 113873570 A CN113873570 A CN 113873570A CN 202010618194 A CN202010618194 A CN 202010618194A CN 113873570 A CN113873570 A CN 1138735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user
interfered
interfered user
probab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1819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73570B (zh
Inventor
文敏
楼群芳
卢小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1819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73570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00027 priority patent/WO202200165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8735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35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735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35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04W28/023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radio quality, e.g. interference, losses or d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干扰协同方法及相关设备。所述干扰协同方法包括:第一小区确定被干扰用户在第一TTI时的状态转移概率,以及将状态转移概率发送到第二小区。其中,状态转移概率指示被干扰用户被调度的概率,第一TTI是第二TTI增加传输时延之后对应的TTI。之后,第二小区根据状态转移概率确定被干扰用户对应的上行信道的干扰协方差矩阵,进而,根据被干扰用户的干扰协方差矩阵确定第二小区中每个用户的信号发射权值。可见,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第二小区能够根据被干扰用户传输时延之后可能的被调度状态进行干扰协同,从而能够准确的进行干扰规避,优化干扰协同的性能。

Description

干扰协同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扰协同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领域中,相邻小区之间通常存在干扰,进而,影响各小区中用户的通信性能。基于此,目前相关技术人员提出了多种干扰协同方案,以降低相邻小区之间的干扰。
一些干扰协同方案是,协同小区根据被干扰小区中被干扰用户的上行信道信息,调整协同小区内相关用户的波束赋型权值,以规避干扰。
然而,若被干扰小区和协同小区通过网际互连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网络通信,IP网络通信通常有时延,那么,协同小区从被干扰小区获取的被干扰用户的上行信道信息则是历史信息,而被干扰用户实际的调度状态可能与历史信息指示的状态不一致,例如,历史信息指示第一被干扰用户正在被调度,实际该第一被干扰用户当前没有通信业务。再如,历史信息指示第二被干扰用户未被调度,实际该第二被干扰用户当前已经被调度。这样将会导致协同小区的干扰协同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扰协同方法及相关设备,以解决现有方案由于信息传输时延导致干扰协同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例如涉及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基于IP无线接入网(IP radio access network,IPRAN)组网。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是同频小区,且第二小区对第一小区产生同频干扰。其中,“小区”通常指接入网设备以及能够与该接入网设备通过无线信道进行通信的终端设备形成的逻辑网络区域。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小区”是指接入网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扰协同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小区向第二小区发送协同请求,所述协同请求包括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的上行信道信息,所述被干扰用户是所述第一小区中被所述第二小区干扰的用户;所述第一小区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中每个被干扰用户在第一传输时间间隔TTI时的状态转移概率,所述状态转移概率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中每个被干扰用户被调度的概率,所述第一TTI是第二TTI增加传输时延之后对应的TTI,所述传输时延是指所述第二小区接收到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信息的时刻,与所述第一小区发送所述传输信息的时刻的时间差;所述第一小区将所述状态转移概率发送到所述第二小区,所述状态转移概率用作所述第二小区执行干扰协同的参数。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用户”是指位于接入网设备的无线信号覆盖范围内,且能够与相应接入网设备通信的电子设备。第一小区连接的用户可以根据该用户接收到的任意下行信号,确定是否被第二小区干扰。被第二小区干扰的至少一个用户可以向第一小区上报被干扰的信息。之后,第一小区向第二小区发送协同请求。协同请求中包含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的上行信道信息,以使第二小区确定产生干扰的信道,以及进行干扰协同。
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基于IPRAN组网,所以,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之间通过IP网络传输信息,使得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之间存在传输延时。示例性的,第一小区向第二小区传输信息,第二小区接收到该传输信息的时刻与第一小区发送该传输信息的时刻的时间差即为IP网络传输延时。基于此,第一小区可以根据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中每个被干扰用户第二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时状态,确定每个被干扰用户在第一TTI时的状态转移概率,进而,将状态转移概率发送到第二小区。第一TTI是第二TTI增加传输时延之后对应的TTI,第二TTI是第一小区确定状态转移概率的时刻所在的TTI。状态转移概率指示被干扰用户在第一TTI被调度的概率,且状态转移概率用作第二小区干扰协同的参数。可见,采用本实现方式,被干扰小区(即第一小区)将传输时延之后的TTI被干扰用户被调度的概率发送到协同小区(即第二小区),从而能够将被干扰用户较为准确的被调度状态发送到协同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小区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中每个被干扰用户在第一TTI时的状态转移概率,包括:所述第一小区获取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中每个被干扰用户在所述第二TTI的缓冲区状态,以得到所述每个被干扰用户的第一缓冲区状态概率;所述第一小区根据所述每个被干扰用户的第一缓冲区状态概率确定相应被干扰用户在所述第一TTI的缓冲区状态转移概率,以得到所述每个被干扰用户的第二缓冲区状态概率,将所述每个被干扰用户的第二缓冲区状态概率作为所述状态转移概率。
其中,缓冲区(buffer)是内存中预留的指定大小的存储空间,用于临时存储即将读写的数据。第一小区在调度某一用户之前,可以根据与该用户传输的数据的大小,对应该用户配置buffer。进而,第一小区可以根据被干扰用户对应的buffer的状态,确定被干扰用户的被调度状态。具体的,第一小区可以预先定义buffer的状态,进而,获取被干扰用户第二TTI的buffer状态,得到第一buffer状态概率,然后,根据第一buffer状态概率计算被干扰用户第一TTI时的buffer状态概率,得到第二buffer状态概率。这样,能够确定增加传输时延后对应的TTI内,该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中每个被干扰用户被调度的概率,以使第二小区能够更加准确的进行干扰规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小区根据所述每个被干扰用户的第一缓冲区状态概率确定相应被干扰用户在所述第一TTI的缓冲区状态转移概率之后,还包括:所述第一小区根据所述每个被干扰用户的第二缓冲区状态概率,确定所述每个被干扰用户在所述第一TTI的调度状态概率,以得到所述状态转移概率。其中,被干扰用户的buffer状态与被干扰用户的被调度状态关联,第一小区可以根据被干扰用户的第二buffer状态概率确定被干扰用户的调度状态转移概率。这样,能够确定增加传输时延后对应的TTI内,该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中每个被干扰用户被调度的概率,以使第二小区能够更加准确的进行干扰规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中任一被干扰用户的第二缓冲区状态概率π(x+n)满足:π(x+n)=Tn·π(x),其中,π(x)是指被干扰用户的第一缓冲区状态概率,x是指所述第二TTI的顺序号,x+n是指所述第一TTI相对于所述第二TTI的顺序号,n是指所述传输时延对应的TTI的数量,T是指m*m的缓冲区状态转移矩阵,m是指缓冲区状态的数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扰协同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二小区接收来自于第一小区的协同请求,所述协同请求包括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的上行信道信息,所述被干扰用户是所述第一小区中被所述第二小区干扰的用户;所述第二小区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中每个被干扰用户在第一传输时间间隔TTI时的状态转移概率,所述状态转移概率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中每个被干扰用户被调度的概率,所述第一TTI是第二TTI增加传输时延之后对应的TTI,所述传输时延是指所述第二小区接收到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信息的时刻,与所述第一小区发送所述传输信息的时刻的时间差;所述第二小区根据所述状态转移概率和所述上行信道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对应的上行信道的干扰协方差矩阵,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对应的上行信道是指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对应的所述第二小区中的上行信道;所述第二小区根据所述被干扰用户的干扰协方差矩阵确定所述第二小区中每个用户的信号发射权值。
其中,第二小区每个TTI均设置第二小区中每个用户的信号发射权值。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小区可以通过调整每个用户的信号发射权值,规避第二小区对第一小区的下行干扰。具体的,第二小区通常根据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系统中上下行信道的互易性,基于用户的上行信道信息,确定用户信号发射权值。
第二小区在确定用户信号发射权值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来自于第一小区的每个被干扰用户的上行信道信息,确定每个被干扰用户上行信道的时频资源位置以及上行信号传输周期。进而,第二小区可以测量每个被干扰用户的上行信道估计值。在获取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的状态转移概率之后,第二小区根据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的上行信道估计值和状态转移概率计算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的干扰协方差矩阵。进而,第二小区根据干扰协方差矩阵确定每个用户的信号发射权值。
采用本实现方式,协同小区(即第二小区)能够根据被干扰用户传输时延之后可能的被调度状态进行干扰协同,从而能够准确的进行干扰规避,优化干扰协同的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小区根据所述状态转移概率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对应的上行信道的干扰协方差矩阵,包括:当所述状态转移概率是所述每个被干扰用户的第二缓冲区状态概率时,所述第二小区根据所述每个被干扰用户的第二缓冲区状态概率,确定所述每个被干扰用户在所述第一TTI的调度状态概率;所述第二小区根据所述每个被干扰用户在所述第一TTI的调度状态概率确定所述干扰协方差矩阵。被干扰用户的buffer状态与被干扰用户的被调度状态关联。当接收到来自于第一小区的被干扰用户的第二buffer状态概率之后,第二小区可以根据被干扰用户的第二buffer状态概率确定被干扰用户的调度状态转移概率,进而,根据被干扰用户的调度状态转移概率计算干扰协方差矩阵。这样,第二小区能够根据被干扰用户传输时延之后可能的被调度状态进行干扰协同,从而能够准确的进行干扰规避,优化干扰协同的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小区根据所述状态转移概率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对应的上行信道的干扰协方差矩阵,包括:当所述状态转移概率是所述每个被干扰用户在所述第一TTI的调度状态概率时,所述第二小区根据所述每个被干扰用户在所述第一TTI的调度状态概率确定所述干扰协方差矩阵。采用本实现方式,第二小区能够根据被干扰用户传输时延之后可能的被调度状态进行干扰协同,从而能够准确的进行干扰规避,优化干扰协同的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干扰协方差矩阵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041
满足: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042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043
其中,p是指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的总数量,α是指滤波系数,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044
是指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的调度状态概率,Rp是指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的初始干扰协方差矩阵,Rp满足: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045
其中,Hp是指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的在所述第二小区的上行信道的信道估计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干扰协方差矩阵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046
满足: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047
其中,p是指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的总数量,i是指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中的第i个被干扰用户,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048
是指所述第i个被干扰用户的干扰协方差矩阵,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049
满足: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0410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0411
其中,α是指滤波系数,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0412
是指所述第i个被干扰用户的调度状态概率,Rp,i是指所述第i个被干扰用户的初始干扰协方差矩阵,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0413
其中,Hp,i是指所述第i个被干扰用户在所述第二小区的上行信道的信道估计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小区中用户k的信号发射权值Vk满足: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0414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0415
其中,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0416
是指噪声常数,Rkk是指所述用户k的初始干扰协方差矩阵,Ruu是指所述用户k的配对用户的初始干扰协方差矩阵,I是指单位阵。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网设备,该接入网设备具有实现上述方法中第一小区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上述接入网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处理接入网设备执行上述方法中第一小区相应的功能。所述收发器用于实现上述接入网设备与其他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通信。所述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该接入网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网设备,该接入网设备具有实现上述方法中第二小区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上述接入网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处理接入网设备执行上述方法中第二小区相应的功能。所述收发器用于实现上述接入网设备与其他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通信。所述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该接入网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设置于第三方面中的接入网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所述接口与所述处理器耦合,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将代码指令传输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运行所述代码指令,并实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小区执行的干扰协同方法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设置于第四方面中的接入网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所述接口与所述处理器耦合,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将代码指令传输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运行所述代码指令,并实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小区执行的干扰协同方法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及第二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干扰协同方法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及第二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干扰协同方法部分或全部步骤。
为解决现有方案干扰协同效果不佳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干扰协同方法及相关设备,被干扰小区在确定被协同小区干扰的用户之后,根据发送上行信道信息的时刻被干扰用户的被调度状态,确定传输时延之后的TTI被干扰用户被调度的概率,进而,将传输时延之后的TTI被干扰用户被调度的概率发送到协同小区。这样,被干扰小区能够将被干扰用户在传输时延之后可能的被调度状态发送到协同小区,从而能够将被干扰用户较为准确的被调度状态发送到协同小区。进而,协同小区根据被干扰用户被调度的概率确定被干扰用户的干扰协方差矩阵,以及根据被干扰用户的干扰协方差矩阵确定协同小区内用户的发射权值。这样,协同小区能够根据被干扰用户传输时延之后可能的被调度状态进行干扰协同,从而能够准确的进行干扰规避,优化干扰协同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架构10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干扰协同方法100的信令交互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架构20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干扰协同方法200的信令交互图;
图4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干扰协同方法300的信令交互图;
图5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50的结构示意图;
图5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芯片系统51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如在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复数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尽管在以下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某一类对象,但所述对象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该类对象的具体对象进行区分。例如,以下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小区,但小区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不同小区进行区分。以下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的其他类对象同理,此处不再赘述。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场景进行示例性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干扰协同技术,干扰协同也可以称为“干扰协调”,是指小区间通过协调资源的调度和分配,降低或者规避小区间的干扰。
图1示出了一种网络架构10,网络架构10包括小区(cell)11和小区12,小区11与小区12基于IP无线接入网(IP radio access network,IPRAN)组网。小区11的覆盖范围内包括用户110,小区12的覆盖范围内包括用户120。其中,小区11和小区12是同频小区,即小区11和用户110之间通信的频率,与小区12和用户120之间通信的频率相同。小区11与小区12之间存在同频干扰,例如,小区11向用户110发送的下行信号受到小区12下行信号的干扰。
“小区”是指接入网设备以及能够与该接入网设备通过无线信道进行通信的终端设备形成的逻辑网络区域,由于能够与该接入网设备进行通信的终端设备通常位于该接入网设备的无线信号覆盖范围内,所以,“小区”也可以表达为该接入网设备的无线信号覆盖范围。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小区”是指接入网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接入网设备还可以被称为基站,该接入网设备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中用以为用户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以及处理通信数据的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等。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相类似无线通信功能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仅为方便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所有实施例中,上述为用户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统称为无线接入网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用户”是指位于接入网设备的无线信号覆盖范围内,且能够与相应接入网设备通信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被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或者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等。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电子设备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所述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各种类型的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无线数据卡、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的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control)中的终端设备、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终端设备、远程医疗(remotemedical)中的终端设备、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终端设备、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safety)中的终端设备、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终端设备、智能家居(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家居设备,如冰箱、电视、洗衣机或者家具等),以及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计步器等)等等。本申请实施例所称的“用户”,还可以被设置成固定位置,具有和前述电子设备相类似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相类似无线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仅为描述方便,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统称为“用户”。
可以理解的是,网络架构10中的用户110和用户120是逻辑功能层面的定义,在实际实现中,小区的覆盖范围内可以包含至少一个用户设备实体,此处不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扰协同方法及相关设备,其中,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基于IPRAN组网,第一小区例如是被第二小区干扰的小区。第一小区在确定第一小区中被第二小区干扰的用户之后,确定被干扰用户在传输时延之后的时间段内被调度的概率,进而,将所确定的被调度的概率发送到第二小区。之后,第二小区根据第一小区中被干扰用户被调度的概率,计算第二小区中各用户下行信号的发射权值。这样,第二小区能够根据被干扰用户传输时延之后可能的被调度状态进行干扰协同,从而能够准确的进行干扰规避,优化干扰协同的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适用于面向未来的干扰协同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干扰协同技术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干扰协同方法的一种实施例。参见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干扰协同方法100(以下简称方法100)涉及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通过IPRAN组网,且第一小区受到第二小区的同频干扰。第一小区例如如图1示意的小区11,第二小区例如如图1示意的小区12。方法100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第一小区向第二小区发送协同请求。
其中,协同请求中包括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的上行信道信息。被干扰用户是指第一小区中受到第二小区同频信号干扰的用户设备。示例性的,上行信道信息包括指示被干扰用户上行信道的时频资源位置的信息以及上行信号传输周期的信息,例如包括被干扰用户的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发送周期等信息。
示例性的,第一小区信号覆盖范围内的用户可以测量该用户接收到的任意下行信号,以及比对所接收的下行信号的强度。若任一用户检测到第二小区的下行信号强度较大,该用户可以确定受到第二小区的干扰较大,进而,该用户向第一小区上报受到第二小区干扰的消息。之后,第一小区向第二小区发送协同请求,协同请求包含该用户的上行信道信息。第一小区也可能有多个受到干扰的用户,相应地,协同请求中可以包括多个受到干扰的用户的上行信道信息。
步骤S102,第一小区确定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中每个被干扰用户在第一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的状态转移概率。
其中,状态转移概率用于指示用户在第一TTI被调度的概率。第一TTI是第二TTI增加传输时延之后对应的TTI。传输时延是指第二小区接收到第一小区的传输信息的时刻,与第一小区发送该传输信息的时刻的时间差。第二TTI是第一小区执行步骤S102的时刻所在的TTI。
需要指出的是,被干扰用户被调度的过程中,第一小区和该被干扰用户之间才会有数据传输,进而,对应该被干扰用户才有干扰协同的需求。若被干扰用户未被调度,第一小区和该被干扰用户之间没有数据传输,对应该被干扰用户没有干扰协同的需求。基于此,第一小区可以确定增加传输时延后对应的TTI内,该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中每个被干扰用户被调度的概率,以使第二小区能够更加准确的进行干扰规避。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小区可以周期性确定状态转移概率,第一小区确定状态转移概率的周期可以小于或者等于一个TTI。
一些实施例中,被干扰用户的状态转移概率可以是相应用户的缓冲区状态转移概率。本实施例中,第一小区可以获取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中每个被干扰用户在第二TTI的缓冲区状态,以得到每个被干扰用户的第一缓冲区状态概率。进而,第一小区根据每个被干扰用户的第一缓冲区状态概率确定相应被干扰用户在第一TTI的缓冲区状态转移概率,以得到每个被干扰用户的第二缓冲区状态概率。每个被干扰用户的第二缓冲区状态概率即为本实施所述的状态转移概率。本实施例中,第二小区接收到缓冲区状态转移概率之后,可以根据被干扰用户的缓冲区状态转移概率确定相应被干扰用户的调度状态转移概率。
另一些实施例中,被干扰用户的状态转移概率可以是相应用户的调度状态转移概率。本实施例中,第一小区得到每个被干扰用户的第二缓冲区状态概率之后,可以根据每个被干扰用户的第二缓冲区状态概率确定每个被干扰用户在第一TTI的调度状态概率。每个被干扰用户的调度状态概率即为本实施所述的状态转移概率。
其中,上述缓冲区(buffer)也可以称为缓存,是内存中预留的指定大小的存储空间,用于临时存储即将读写的数据。第一小区在调度某一用户之前,可以根据与该用户传输的数据的大小,对应该用户配置buffer。随着用户被调度的程度,该用户的buffer状态有所变化,即buffer状态与调度状态相关联。例如,第一小区中没有用户的buffer,或者用户的buffer状态为空(null),说明第一小区与该用户没有需要交互的数据,该用户的调度状态是未被调度。再如,用户的buffer状态是存储有数据,说明第一小区与该用户正在进行数据交互,该用户的调度状态是正在被调度。
进一步的,一些实施例中,用户的buffer可以被预设为四种状态,该四种buffer状态以及该四种buffer状态对应的用户调度状态,如表1所示。
表1
buffer状态标号 buffer状态描述 调度状态
s<sub>0</sub> 没有buffer 未被调度
s<sub>1</sub> buffer大于0但是为空 未被调度
s<sub>2</sub> Buffer中的数据量大于0且小于预设阈值 被调度
s<sub>3</sub> Buffer中的数据量大于预设阈值 被调度
表1示意了四种buffer状态,以及该四种buffer状态分别对应的调度状态。其中,每一行表示一种buffer状态。例如,状态s0指示的buffer状态是第一小区中没有相应用户的buffer时的状态。该buffer状态对应的用户调度状态是未被调度。状态s1指示的buffer状态是第一小区中有相应用户的buffer,但是相应用户的buffer为空时的状态。该buffer状态对应的用户调度状态是未被调度。状态s2指示的buffer状态是第一小区中有相应用户的buffer,且buffer中的数据量大于0且小于预设阈值时的状态。该buffer状态对应的用户调度状态是被调度。状态s3指示的buffer状态是第一小区中有相应用户的buffer,且buffer中的数据量大于预设阈值时的状态。该buffer状态对应的用户调度状态是被调度。
需要指出的是,表1中的预设阈值是传输时延对应的时长内,第一小区与被干扰用户之间能够传输的数据量。传输时延越长,预设阈值越大,反之,传输时延越短,预设阈值越小。预设阈值例如是5兆(M)字节。示例性的,第一小区根据第二TTI确定第一TTI时被干扰用户的状态,当buffer内的数据量小于预设阈值时,进入第一TTI时buffer内的数据即可完成传输,那么,在第二TTI过程中第一小区将停止对该被干扰用户的调度。当buffer内的数据量大于预设阈值时,进入第一TTI时buffer内的数据依然未完成传输,那么,在第二TTI过程中第一小区对该被干扰用户仍处于调度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表1仅是示意性描述,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另一些实施例中,用户的buffer也可以被预设为更多或者更少的几种状态,例如,用户的buffer还可以被设置为两种状态。再如,用户的buffer还可以被设置为六种状态等。此处不详述。
进一步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中任一被干扰用户的第二缓冲区状态概率π(x+n)满足:π(x+n)=Tn·π(x),其中,π(x)是指被干扰用户的第一缓冲区状态概率,x是指第二TTI的顺序号,x+n是指第一TTI相对于第二TTI的顺序号,n是指传输时延对应的TTI的数量,T是指m*m的缓冲区状态转移矩阵,m是指缓冲区状态的数量。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x和x+n仅是为了表达每个计算周期中第一TTI与第二TTI的相对顺序,基于此,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小区可以自定义x的值。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小区可以将执行步骤S102时的TTI在本周期中的顺序号,确定为x的值。例如,在发送协同请求之后的第一个计算周期中,第一小区执行步骤S102时的TTI是本周期的第2个TTI,第一小区可以将x定义为2。
另外,上述n的值与传输时延相关联。一些实施例中,IP网络的传输时延通常处于一定范围内,本实施例中,可以基于传输时延预设n为固定值,例如预设n为4。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小区可以根据算法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091
确定n的值,其中,ΔT是指传输时延,Ttti是指TTI的时长。当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092
是整数时,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093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094
是小数时,n是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095
相邻且大于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096
的整数。例如,当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097
时,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098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099
时,n取4。
示例性的,结合表1示意的四种buffer状态,第一小区可以预先获取第一小区内的所有用户一定时间段内的buffer状态变化数据,然后,训练得到上述缓冲区状态转移矩阵T。示例性的,T满足: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0910
其中,p是指状态转移概率,以p(s0|s1)为例,p(s0|s1)是指用户的buffer状态由s1转换为s0的概率。例如,用户i在当前TTI的初始buffer状态为s1,在当前TTI调度末尾的buffer状态为s2,那么,用户i的状态转移概率统计为p(s2|s1)=100%,p(s0|s1)=0。s0至s3如表1所示,此处不详述。
其中,上述“一段时间”可以是1秒(s)至15s中的任意时长。在实际实现中,可以根据第一小区覆盖范围内的用户数量、第一小区支持的业务类型、buffer状态数量等灵活设置,此处不限制。
进一步的,以下以一个被干扰用户为例对确定状态转移概率的过程进行说明。
第一小区获取该被干扰用户在x指示的TTI调度末尾的状态概率π(x)。π(x)也即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该干扰用户的第一缓冲区状态概率。其中,π(x)满足:π(t)∈*[0 0 0100%]T,[0 0 100%0]T,[0 100% 0 0]T,[100% 0 0 0]T}。之后,第一小区通过π(x+n)=Tn·π(x)确定该被干扰用户在x+n指示的TTI时的buffer状态转移概率π(x+n)。π(x+n)是本实施例中该被干扰用户的第二缓冲区状态概率。
之后,可选的,第一小区可以根据表1示意的buffer状态与调度状态的对应关系,将第二缓冲区状态概率转换为调度状态概率,以得到该被干扰用户的调度状态概率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01
示例性的,buffer状态s0和buffer状态s1对应未被调度状态,buffer状态s2和buffer状态s3对应被调度状态,进而,第一小区可以对第二缓冲区状态概率中转换为s0和s1的概率取平均,以得到该被干扰用户不被调度的概率,以及对第二缓冲区状态概率中转换为s2和s3的概率取平均,以得到该被干扰用户被调度的概率。
以上仅是以一个被干扰用户为例,对确定状态转移概率的实施过程的描述。第一小区确定其他被干扰用户的状态转移概率的实施方式,与上述描述相似,此处不再详述。
步骤S103,第一小区将状态转移概率发送到第二小区。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小区通过IP网络将状态转移概率发送到第二小区。
结合步骤S102所述的状态转移概率,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小区向第二小区发送每个被干扰用户的第二缓冲区状态概率。本实施例中,第二小区接收被干扰用户的第二缓冲区状态概率之后,可以将被干扰用户的第二缓冲区状态概率转换为该被干扰用户的调度状态概率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02
第二小区将第二缓冲区状态概率转换为调度状态概率的操作,可以参考第一小区的操作,此处不详述。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小区向第二小区发送每个被干扰用户的调度状态概率。
进一步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小区每确定一个被干扰用户的状态转移概率,即可将所确定的状态转移概率发送到第二小区。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小区可以在确定了该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中所有被干扰用户的状态转移概率之后,将所有被干扰用户的状态转移概率形成一个矩阵,然后,将该矩阵发送到第二小区。本实施例中,该矩阵中的一行数据对应一个被干扰用户,或者一列数据对应一个被干扰用户。
步骤S104,第二小区根据状态转移概率和上行信道信息确定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对应的上行信道的干扰协方差矩阵。
其中,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对应的上行信道是指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对应的第二小区中的上行信道。
需要指出的是,第二小区每个TTI均设置第二小区中用户的信号发射权值。基于此,第二小区通常根据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系统中上下行信道的互易性,基于用户的上行信道信息,确定用户下行信道对应的波束赋形权值(也称为“信号发射权值”)。
示例性的,以第二小区覆盖范围内的用户k为例,第二小区可以根据用户k的上行信道信息测量用户k的上行信道估计值Hk,以及根据用户k的配对用户l的上行信道信息测量用户l的上行信道估计值Hl。之后,第二小区可以计算用户k的干扰协方差矩阵Rkk和用户l的干扰协方差矩阵Ruu。Rkk满足: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11
Ruu满足: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12
在接收到来自于第一小区的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的上行信道信息之后,第二小区还可以根据该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的上行信道信息测量该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在第二小区的上行信道估计值Hp,进而,第二小区根据该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的上行信道估计值Hp计算该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的初始干扰协方差矩阵Rp,Rp满足: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13
p是指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的总数量。
需要指出的是,第二小区测量上行信道估计值Hk和上行信道估计值Hl,以及计算得到干扰协方差矩阵Rkk和干扰协方差矩阵Ruu的实施过程,与上述步骤S101至步骤S1013的实施过程,不受执行顺序的限制。第二小区测量上行信道估计值Hk以及计算得到初始干扰协方差矩阵Rp的实施过程,与上述步骤S102和步骤S1013的实施过程,不受执行顺序的限制。
此外,上述实施例中的Hp和Rp是将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作为整体得到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小区也可以分别计算每个被干扰用户的初始干扰协方差矩阵Rp,i。示例性的,第二小区可以获取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中第i个被干扰用户的上行信道估计值Hp,i,之后,第二小区根据Hp,i得到该第i个被干扰用户的初始干扰协方差矩阵Rp,i,Rp,i满足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14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初始干扰协方差矩阵Rp是第二小区根据传输时延之前被干扰用户的调度状态确定的。为了更加准确的规避对被干扰用户的干扰,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接收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的状态转移概率之后,第二小区基于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的状态转移概率对初始干扰协方差矩阵进一步计算,得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的干扰协方差矩阵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15
这样,第二小区所获取的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的干扰协方差矩阵,与传输时延之后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的调度状态关联,从而能够规避传输时延产生的干扰协同性能不佳的问题,能够更加准确的规避干扰。
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的干扰协方差矩阵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16
满足: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17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18
其中,α是指滤波系数,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19
是指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的调度状态概率。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第二小区测量每个被干扰用户的上行信道估计值之后,根据每个被干扰用户的上行信道估计值计算该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的初始干扰协方差矩阵Rp。进而,第二小区确定第一个被干扰用户的调度状态概率之后,基于Rp和第一个被干扰用户的调度状态概率按照算法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110
计算,得到第一个计算结果。进一步的,第二小区确定第二个被干扰用户的调度状态概率之后,基于第一个计算结果和第二个被干扰用户的调度状态概率按照算法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21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22
计算,得到第二个结果。依此类推,第二小区每次在上一次运算之后的Rp结果的基础上计算。在基于该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中最后一个被干扰用户计算之后,得到的结果即为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的干扰协方差矩阵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23
另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的干扰协方差矩阵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24
满足: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25
其中,i是指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中的第i个被干扰用户,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26
是指所述第i个被干扰用户的干扰协方差矩阵。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27
满足: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28
其中,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29
是指所述第i个被干扰用户的调度状态概率。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第二小区可以分别测量每个被干扰用户的上行信道估计值,以及分别计算每个被干扰用户的初始干扰协方差矩阵。进而,第二小区每接收到一个被干扰用户的状态转移概率,则对应该被干扰用户的状态转移概率和初始干扰协方差矩阵,计算该被干扰用户的干扰协方差矩阵。在确定全部被干扰用户的干扰协方差矩阵之后,将全部被干扰用户的干扰协方差矩阵加权,得到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的干扰协方差矩阵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210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算法中的滤波系数α可以根据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的业务类型特征等进行配置。例如,若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传输的较大的数据包较多,例如较大数据包占全部数据包的比例大于50%,滤波系数α可以被设置为较大的值,例如α=0.1。若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传输的较小的数据包较多,例如较小数据包占全部数据包的比例大于60%,滤波系数α可以被设置为较小的值,例如α=0.01。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两种确定干扰协方差矩阵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211
的实现方式,仅是示意性描述,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小区可以采用其他算法确定干扰协方差矩阵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212
此处不详述。
步骤S105,第二小区根据被干扰用户的干扰协方差矩阵确定第二小区中每个用户的信号发射权值。
其中,第二小区中用户k的信号发射权值Vk满足: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213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214
其中,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215
是指噪声常数,Rkk是指用户k的初始干扰协方差矩阵,Ruu是指所述用户k的配对用户的初始干扰协方差矩阵,I是指单位阵。
进一步的,一些实施例中,用户k发射一个数据流,第二小区可以将上述Vk中的第一列特征向量确定为用户k的信号发射权值。另一些实施例中,用户k发射q个数据流,q是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第二小区可以将上述Vk中前q列特征向量确定为用户k的信号发射权值,其中,q列特征向量与q个数据流一一对应。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小区中其他用户的权值计算过程,与用户k的Vk计算过程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干扰协同方法,被干扰小区(上述第一小区)在确定被协同小区(上述第二小区)干扰的用户之后,根据发送上行信道信息的时刻被干扰用户的被调度状态,确定传输时延之后的TTI被干扰用户被调度的概率,进而,将传输时延之后的TTI被干扰用户被调度的概率发送到协同小区。这样,被干扰小区能够将被干扰用户在传输时延之后可能的被调度状态发送到协同小区,从而能够将被干扰用户较为准确的被调度状态发送到协同小区。进而,协同小区根据被干扰用户被调度的概率确定被干扰用户的干扰协方差矩阵,以及根据被干扰用户的干扰协方差矩阵确定协同小区内用户的发射权值。这样,协同小区能够根据被干扰用户传输时延之后可能的被调度状态进行干扰协同,从而能够准确的进行干扰规避,优化干扰协同的性能。
以下结合实例对本方案进行示例性描述。
以下实施例中,小区例如实现为基站,用户例如实现为UE。
图3示出了一种网络架构20,网络架构20包括基站21和基站22,基站21和基站22之间通过IPRAN组网。基站21的信号覆盖范围内包括UE211、UE212和UE213,基站22的信号覆盖范围内包括UE221、UE222和UE223。其中,基站21与基站22之间存在同频干扰,例如,UE211和UE212受到基站22的下行干扰。相应的,UE211和UE212可以向基站21上报受到基站22干扰的消息。UE213则可以不向基站21上报受到干扰的消息。UE222和UE223例如是UE221在基站22内的配对UE。基站22每个TTI确定一次UE221、UE222和UE223的信号发射权值。
可以理解的是,图3示意的网络架构20,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网络架构20的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网络架构20还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基站和UE等。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网络架构20中基站也可以实现为其他接入网设备,UE也可以实现为其他终端设备,此处不限制。
结合图3,图4A示意了干扰协同方法200的信令交互图。干扰协同方法200(以下简称方法200)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基站21向基站22发送协同请求,该协同请求包括UE211的上行信道信息和UE212的上行信道信息。
其中,基站21在接收到UE211和UE212上报的受到基站22干扰的消息之后,向基站22发送协同请求。
步骤S202,基站22根据UE211的上行信道信息检测UE211在基站22信号覆盖范围内的上行信道估计值H211,以及根据UE212的上行信道信息检测UE212在基站22信号覆盖范围内的上行信道估计值H212
步骤S203,基站22计算UE211和UE212的初始干扰协方差矩阵。
其中,UE211和UE212的初始干扰协方差矩阵R2满足: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31
此外,本实施例中,基站22还可以根据UE221、UE222和UE223的上行信道信息,分别检测UE221、UE222和UE223的上行信道估计值,得到UE221的上行信道估计值H221,UE222的上行信道估计值H222,UE223的上行信道估计值H223。之后,本实施例中,基站22可以确定UE221的干扰协方差矩阵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41
以及UE222和UE223的干扰协方差矩阵Ruu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42
步骤S204,基站21在t时刻确定UE211和UE212在(t+4*Ttti)时刻的调度状态概率。
本实施例中,基站21到基站22的传输时延例如是4个TTI的时长。UE的buffer例如被预先划分为4种状态,该4种状态如表1所示,此处不赘述。
进而,基站21可以获取UE211在t时刻所在TTI调度末尾的buffer状态概率π′(t)。之后,基站21按照算法π′(t+4*Ttti)=T4·π′(t)确定UE211在(t+4*Ttti)时刻的buffer状态概率。进而,基站21根据表1示意的buffer与调度状态的对应关系,根据π′(t+4*Ttti)确定UE211在(t+4*Ttti)时刻的调度状态概率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43
同理,基站21可以获取UE212在t时刻所在TTI调度末尾的buffer状态概率π″(t)。之后,基站21按照算法π″(t+4*Ttti)=T4·π″(t)确定UE212在(t+4*Ttti)时刻的buffer状态概率。进而,基站21根据表1示意的buffer与调度状态的对应关系,根据π″(t+4*Ttti)确定UE212在(t+4*Ttti)时刻的调度状态概率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44
T如上述实施例所述,此处不详述。
步骤S205,基站21将UE211和UE212在(t+4*Ttti)时刻的调度状态概率发送到基站22。
其中,基站21通过IP网络向基站22发送UE211和UE212在(t+4*Ttti)时刻的调度状态概率。
需要指出的是,另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04和步骤S205可以与步骤S202和步骤S203同时执行。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04和步骤S205在步骤S202和步骤S203之前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限制。
步骤S206,基站22根据UE211和UE212的初始干扰协方差矩阵以及UE211和UE212在(t+4*Ttti)时刻的调度状态概率,计算UE211和UE212的干扰协方差矩阵。
示例性的,基站22例如先接收到UE211的调度状态概率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45
再接收到UE212的调度状态概率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46
基于此,基站22接收到UE211的调度状态概率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47
之后,执行计算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48
得到结果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49
进而,在接收到UE212的调度状态概率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410
之后,执行计算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411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412
得到UE211和UE212的干扰协方差矩阵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413
其中,α的值和含义如上述实施例所述,此处不赘述。
步骤S207,基站22计算UE221、UE222和UE223的信号发射权值的信号发射权值。
UE221的信号发射权值V221,V221满足: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414
其中,σ和I的含义如上述实施例所述,此处不赘述。
需要指出的是,若UE221发射一个数据流,基站22可以将上述V221中的第一列特征向量确定为UE221的信号发射权值。若UE221发射q个数据流,q是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第二小区可以将上述Vk中前q列特征向量确定为UE221的信号发射权值,其中,q列特征向量与q个数据流一一对应。
本实施例中,基站22计算UE222和UE223的信号发射权值的算法,与基站22计算UE221的信号发射权值的算法相似,此处不详述。
方法200仅是对本申请实施例实现过程的一种示例性描述,另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实现为其他方式。图4B示意了干扰协同方法300的信令交互图。干扰协同方法300(以下简称方法300)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1,基站21向基站22发送协同请求,该协同请求包括UE211的上行信道信息和UE212的上行信道信息。
步骤S302,基站22根据UE211的上行信道信息检测UE211在基站22信号覆盖范围内的上行信道估计值H211,以及根据UE212的上行信道信息检测UE212在基站22信号覆盖范围内的上行信道估计值H212
步骤S301与步骤S302的实施过程,可参见方法200中步骤S201与步骤S202的实施过程,此处不赘述。
步骤S303,基站22分别计算UE211的初始干扰协方差矩阵和UE212的初始干扰协方差矩阵。
本实施例中,UE211的初始干扰协方差矩阵R211满足: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51
UE212的初始干扰协方差矩阵R212满足: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52
步骤S304,基站21在t时刻确定UE211和UE212在(t+4*Ttti)时刻的调度状态概率。
步骤S305,基站21将UE211和UE212在(t+4*Ttti)时刻的调度状态概率发送到基站22。
步骤S304与步骤S305的实施过程,可参见方法200中步骤S204与步骤S205的实施过程,此处不赘述。
步骤S306,基站22根据UE211和UE212的初始干扰协方差矩阵以及UE211和UE212在(t+4*Ttti)时刻的调度状态概率,计算UE211和UE212的干扰协方差矩阵。
本实施例中,基站22可以分别计算UE211的干扰协方差矩阵和UE212的干扰协方差矩阵。其中,UE211的干扰协方差矩阵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53
满足: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54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55
UE211的干扰协方差矩阵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56
满足: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57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58
之后,基站22通过算法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59
得到UE211和UE212的干扰协方差矩阵
Figure BDA00025621538500001510
步骤S307,基站22计算UE221、UE222和UE223的信号发射权值的信号发射权值。
步骤S307的实施过程,可参见方法200中步骤S207的实施过程,此处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图4A和图4B示意的干扰协同方法,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干扰协同方法的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干扰协同方法中涉及的各算法可以是其他可行的算法,此处不限制。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干扰协同方法,被干扰小区(上述第一小区)在确定被协同小区(上述第二小区)干扰的用户之后,根据发送上行信道信息的时刻被干扰用户的被调度状态,确定传输时延之后的TTI被干扰用户被调度的概率,进而,将传输时延之后的TTI被干扰用户被调度的概率发送到协同小区。这样,被干扰小区能够将被干扰用户在传输时延之后可能的被调度状态发送到协同小区,从而能够将被干扰用户较为准确的被调度状态发送到协同小区。进而,协同小区根据被干扰用户被调度的概率确定被干扰用户的干扰协方差矩阵,以及根据被干扰用户的干扰协方差矩阵确定协同小区内用户的发射权值。这样,协同小区能够根据被干扰用户传输时延之后可能的被调度状态进行干扰协同,从而能够准确的进行干扰规避,优化干扰协同的性能。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中,分别从各个设备本身、以及从各个设备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干扰协同方法的各方案进行了介绍。例如,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用户与第一小区等,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
例如,上述第一小区可以通过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实现上述相应的功能。应用于所述第一小区的装置例如可以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可用于执行方法100示意的任意实施例中第一小区执行的干扰协同方法,以及方法200和方法300示意的任意实施例中基站21执行的干扰协同方法。
例如:收发模块可以用于向第二小区发送协同请求,所述协同请求包括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的上行信道信息,所述被干扰用户是所述第一小区中被所述第二小区干扰的用户。处理模块可以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中每个被干扰用户在第一TTI时的状态转移概率,所述状态转移概率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中每个被干扰用户被调度的概率,所述第一TTI是第二TTI增加传输时延之后对应的TTI,所述传输时延是指所述第二小区接收到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信息的时刻,与所述第一小区发送所述传输信息的时刻的时间差。收发模块还可以用于将所述状态转移概率发送到所述第二小区,所述状态转移概率用作所述第二小区执行干扰协同的参数。
具体内容可以参考方法100示意的任意实施例中第一小区相关的描述,以及方法200和方法300示意的任意实施例中基站21相关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同理,上述第二小区也可以通过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实现上述相应的功能。应用于第二小区的装置例如可以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该装置可用于执行方法100示意的任意实施例中第二小区执行的干扰协同方法,以及方法200和方法300示意的任意实施例中基站22执行的干扰协同方法。
例如,收发模块可以用于接收来自于第一小区的协同请求,所述协同请求包括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的上行信道信息,所述被干扰用户是所述第一小区中被所述第二小区干扰的用户。收发模块还可以用于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中每个被干扰用户在第一TTI时的状态转移概率,所述状态转移概率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中每个被干扰用户被调度的概率,所述第一TTI是第二TTI增加传输时延之后对应的TTI,所述传输时延是指所述第二小区接收到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信息的时刻,与所述第一小区发送所述传输信息的时刻的时间差。处理模块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状态转移概率和所述上行信道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对应的上行信道的干扰协方差矩阵,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对应的上行信道是指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对应的所述第二小区中的上行信道。处理模块还可以用于根据所述被干扰用户的干扰协方差矩阵确定所述第二小区中每个用户的信号发射权值。
具体内容可以参考方法100示意的任意实施例中第二小区相关的描述,以及方法200和方法300示意的任意实施例中基站22相关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以上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例如,应用于第一小区的装置的收发模块可以由收发器实现,应用于第一小区的装置的处理模块可以由处理器实现。应用于第二小区的装置的收发模块可以由收发器实现,应用于第二小区的装置的处理模块可以由处理器实现。基于此,对应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本申请实施例分别提供了一种接入网设备。如图5A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50包括处理器501和收发器502。
一些实施例中,当接入网设备50应用于第一小区的场景下,所述收发器502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100至方法300示意的任意实施例中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之间信息及数据的收发。所述处理器501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100至方法300示意的任意实施例中第一小区除信息和数据收发之外的操作。
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接入网设备50应用于第二小区的场景下,所述收发器502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100至方法300示意的任意实施例中第二小区与第一小区之间信息及数据的收发。所述处理器501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100至方法300示意的任意实施例中第二小区除信息和数据收发之外的操作。
以上实施例从独立功能实体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进行了描述。对应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本申请实施例还分别提供一种芯片系统。应用于每个小区的芯片系统,将相应小区各独立运行的功能实体集成在一起。实际实现时,芯片系统可以设置于相应小区的接入网设备中。如图5B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51,芯片系统51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511和接口512,接口512与处理器511耦合。其中,接口512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将代码指令传输到处理器511。处理器511可以运行所述代码指令,以实现各接入网设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功能。
芯片系统51可以包括一个芯片,也可以包括多个芯片组成的芯片模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具体实现中,对应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本申请实施例还分别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设置在任意设备中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存储有程序,该程序执行时,可实施包括方法100至方法300提供的干扰协同方法的各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任意设备中的存储介质均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以上模块或单元的一个或多个可以软件、硬件或二者结合来实现。当以上任一模块或单元以软件实现的时候,所述软件以计算机程序指令的方式存在,并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处理器可以用于执行所述程序指令并实现以上方法流程。所述处理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MCU)、或人工智能处理器等各类运行软件的计算设备,每种计算设备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执行软件指令以进行运算或处理的核。该处理器可以内置于SoC(片上系统)或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也可是一个独立的半导体芯片。该处理器内处理用于执行软件指令以进行运算或处理的核外,还可进一步包括必要的硬件加速器,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PLD(可编程逻辑器件)、或者实现专用逻辑运算的逻辑电路。
当以上模块或单元以硬件实现的时候,该硬件可以是CPU、微处理器、DSP、MCU、人工智能处理器、ASIC、SoC、FPGA、PLD、专用数字电路、硬件加速器或非集成的分立器件中的任一个或任一组合,其可以运行必要的软件或不依赖于软件以执行以上方法流程。
当以上模块或单元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实施例中,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说明书的各个部分均采用递进的方式进行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介绍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和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的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干扰协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小区向第二小区发送协同请求,所述协同请求包括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的上行信道信息,所述被干扰用户是所述第一小区中被所述第二小区干扰的用户;
所述第一小区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中每个被干扰用户在第一传输时间间隔TTI时的状态转移概率,所述状态转移概率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中每个被干扰用户被调度的概率,所述第一TTI是第二TTI增加传输时延之后对应的TTI,所述传输时延是指所述第二小区接收到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信息的时刻,与所述第一小区发送所述传输信息的时刻的时间差;
所述第一小区将所述状态转移概率发送到所述第二小区,所述状态转移概率用作所述第二小区执行干扰协同的参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小区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中每个被干扰用户在第一TTI时的状态转移概率,包括:
所述第一小区获取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中每个被干扰用户在所述第二TTI的缓冲区状态,以得到所述每个被干扰用户的第一缓冲区状态概率;
所述第一小区根据所述每个被干扰用户的第一缓冲区状态概率确定相应被干扰用户在所述第一TTI的缓冲区状态转移概率,以得到所述每个被干扰用户的第二缓冲区状态概率,将所述每个被干扰用户的第二缓冲区状态概率作为所述状态转移概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小区根据所述每个被干扰用户的第一缓冲区状态概率确定相应被干扰用户在所述第一TTI的缓冲区状态转移概率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小区根据所述每个被干扰用户的第二缓冲区状态概率,确定所述每个被干扰用户在所述第一TTI的调度状态概率,以得到所述状态转移概率。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中任一被干扰用户的第二缓冲区状态概率π(x+n)满足:π(x+n)=Tn·π(x),其中,π(x)是指被干扰用户的第一缓冲区状态概率,x是指所述第二TTI的顺序号,x+n是指所述第一TTI相对于所述第二TTI的顺序号,n是指所述传输时延对应的TTI的数量,T是指m*m的缓冲区状态转移矩阵,m是指缓冲区状态的数量。
5.一种干扰协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小区接收来自于第一小区的协同请求,所述协同请求包括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的上行信道信息,所述被干扰用户是所述第一小区中被所述第二小区干扰的用户;
所述第二小区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中每个被干扰用户在第一传输时间间隔TTI时的状态转移概率,所述状态转移概率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中每个被干扰用户被调度的概率,所述第一TTI是第二TTI增加传输时延之后对应的TTI,所述传输时延是指所述第二小区接收到所述第一小区的传输信息的时刻,与所述第一小区发送所述传输信息的时刻的时间差;
所述第二小区根据所述状态转移概率和所述上行信道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对应的上行信道的干扰协方差矩阵,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对应的上行信道是指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对应的所述第二小区中的上行信道;
所述第二小区根据所述被干扰用户的干扰协方差矩阵确定所述第二小区中每个用户的信号发射权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小区根据所述状态转移概率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对应的上行信道的干扰协方差矩阵,包括:
当所述状态转移概率是所述每个被干扰用户的第二缓冲区状态概率时,所述第二小区根据所述每个被干扰用户的第二缓冲区状态概率,确定所述每个被干扰用户在所述第一TTI的调度状态概率;
所述第二小区根据所述每个被干扰用户在所述第一TTI的调度状态概率确定所述干扰协方差矩阵。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小区根据所述状态转移概率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对应的上行信道的干扰协方差矩阵,包括:
当所述状态转移概率是所述每个被干扰用户在所述第一TTI的调度状态概率时,所述第二小区根据所述每个被干扰用户在所述第一TTI的调度状态概率确定所述干扰协方差矩阵。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协方差矩阵
Figure FDA0002562153840000021
满足:
Figure FDA0002562153840000022
其中,p是指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的总数量,α是指滤波系数,
Figure FDA0002562153840000023
是指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的调度状态概率,Rp是指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的初始干扰协方差矩阵,Rp满足:
Figure FDA0002562153840000024
其中,Hp是指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的在所述第二小区的上行信道的信道估计值。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协方差矩阵
Figure FDA0002562153840000025
满足:
Figure FDA0002562153840000026
其中,p是指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的总数量,i是指所述至少一个被干扰用户中的第i个被干扰用户,
Figure FDA0002562153840000027
是指所述第i个被干扰用户的干扰协方差矩阵,
Figure FDA0002562153840000028
满足:
Figure FDA0002562153840000029
其中,α是指滤波系数,
Figure FDA00025621538400000210
是指所述第i个被干扰用户的调度状态概率,Rp,i是指所述第i个被干扰用户的初始干扰协方差矩阵,
Figure FDA00025621538400000211
其中,Hp,i是指所述第i个被干扰用户在所述第二小区的上行信道的信道估计值。
10.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小区中用户k的信号发射权值Vk满足:
Figure FDA00025621538400000212
其中,
Figure FDA00025621538400000213
是指噪声常数,Rkk是指所述用户k的初始干扰协方差矩阵,Ruu是指所述用户k的配对用户的初始干扰协方差矩阵,I是指单位阵。
11.一种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小区,所述接入网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程序代码,使得所述接入网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中所述第一小区执行的方法。
12.一种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小区,所述接入网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程序代码,使得所述接入网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5-10任一项中所述第二小区执行的方法。
13.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系统设置于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所述接口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将所述代码指令传输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运行所述代码指令,以执行权利要求1-4中所述接入网设备所执行的任一项方法。
14.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系统设置于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所述接口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将所述代码指令传输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运行所述代码指令,以执行权利要求5-10中所述接入网设备所执行的任一项方法。
CN202010618194.7A 2020-06-30 2020-06-30 干扰协同方法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138735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8194.7A CN113873570B (zh) 2020-06-30 2020-06-30 干扰协同方法及相关设备
PCT/CN2021/100027 WO2022001650A1 (zh) 2020-06-30 2021-06-15 干扰协同方法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8194.7A CN113873570B (zh) 2020-06-30 2020-06-30 干扰协同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3570A true CN113873570A (zh) 2021-12-31
CN113873570B CN113873570B (zh) 2023-11-03

Family

ID=78981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18194.7A Active CN113873570B (zh) 2020-06-30 2020-06-30 干扰协同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73570B (zh)
WO (1) WO20220016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60679B (zh) * 2023-11-15 2024-07-19 北京讯腾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北斗基站的干扰监测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84063A2 (en) * 2012-06-04 2013-12-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Other cell interference estimation
WO2016082085A1 (zh) * 2014-11-24 2016-06-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的方法及装置
CN110268759A (zh) * 2017-03-09 2019-09-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控制设备、节点和终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78653B2 (en) * 2014-09-26 2017-02-21 Intel IP Corporation Network assisted parameter estim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N108093426B (zh) * 2016-11-21 2021-04-27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系统内干扰的检测方法及设备
US10952084B2 (en) * 2018-03-08 2021-03-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for spectrum sharing
CN109462862B (zh) * 2018-11-07 2022-02-1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概率的可密性干扰规避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84063A2 (en) * 2012-06-04 2013-12-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Other cell interference estimation
WO2016082085A1 (zh) * 2014-11-24 2016-06-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的方法及装置
CN110268759A (zh) * 2017-03-09 2019-09-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控制设备、节点和终端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On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Schemes without/with Traffic Load Indication", 3GPP TSG-RAN WG1 MEETING #50-BIS R1-07444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3570B (zh) 2023-11-03
WO2022001650A1 (zh) 2022-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6865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574304B2 (e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of beam selection
US1161710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Fi sensing
CN110392385A (zh) 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KR20070111559A (ko) 광대역 무선 통신시스템에서 채널 변화량을 이용한스케줄링 장치 및 방법
US9674846B2 (en) Distributed multi-cell multi-user beamforming method, transmitter and relevant system
CN103718635A (zh) 一种调度用户设备的方法及基站
CN115622595A (zh) 一种实现自适应大规模urllc的高能效组网方法
CN102300224B (zh) 发送接收触发srs配置信息的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13873570A (zh) 干扰协同方法及相关设备
US20240323756A1 (en) User equipment, electronic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2095805A1 (zh) 一种调度终端的方法及装置
EP3346788B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5307272B (zh) 一种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法、宏基站及微基站
CN113228798A (zh) 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US1183561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Fi sensing using uplink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UL-OFDMA)
CN103516411B (zh) 一种分布式波束成型方法、装置与系统
CN107113734A (zh) 小基站发射功率管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US2024034520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fdma multi-user cascading sequence optimization for wi-fi sensing
US2024029239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bined data and sensing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a)
EP4207649A1 (en) Interference repor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7222928B (zh) 一种探测参考信号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8102448A (zh) Pdcch信道负荷评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549689B (zh) 一种多小区sic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4244428A (zh) 一种干扰协调调度方法及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