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73424B - 一种波束管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波束管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73424B
CN113873424B CN202010606082.XA CN202010606082A CN113873424B CN 113873424 B CN113873424 B CN 113873424B CN 202010606082 A CN202010606082 A CN 202010606082A CN 113873424 B CN113873424 B CN 1138734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terminal equipment
preset condition
reference signal
moving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0608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73424A (zh
Inventor
余小勇
薛祎凡
邝奕如
徐海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0608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73424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3365 priority patent/WO202200124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8734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34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734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34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5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 H04W4/027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using movement velocity, acceler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波束管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或终端的移动速度信息,网络设备至少根据第一信息,调整波束管理策略。在该方法中,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第一信息之后,可以判断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性能是否下降,从而根据第一信息调整波束管理策略,以便提供一个合理的波束管理方式,有助于提升通信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波束管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波束管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网络技术已经发展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5G))时代,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协议中定义了5G应用场景三大方向—eMBB、eMTC和uRLLC。其中,eMBB将能够为每个小区提供10G比特每秒级的上下行吞吐量,为了获得这样的带宽,eMBB将使用更加广泛的频谱资源,从LTE使用的低频段扩展至高频段(例如28GHz、39GHz等)。高频段电磁波具有高路损的特性,为了克服高频段导致的较大的传播损耗,实现更好的小区覆盖,引入了基于波束赋形技术的信号传输机制,以通过较大的天线增益来补偿信号传播过程中的传输损耗。
现有的系统中采用的波束管理方式,是通过发送同步信号广播信道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PBCH block,SSB)用于初始接入和波束跟踪,在接入之后,通过SSB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s,简称CSI-RS)来进行波束管理,目前的波束管理方式并不能适用于所有场景,例如,在终端设备发生移动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在某一时刻未能及时对参考信号进行测量,或者配置的用于跟踪工作波束的发送参考信号波束始终保持不变,或者终端设备发生高速移动且业务质量发生恶化,但系统依然保持之前的测量周期等情形下,系统无法测量到最优的波束对。又例如,终端设备处于静止或移动速度较慢的状态,系统依然保持之前的测量周期,频繁测量会导致终端设备的功耗增加。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波束管理方法及装置,用以提供合理的波束管理方式。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波束管理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比如基站执行,也可以由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执行。包括: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或终端的移动速度信息,网络设备至少根据第一信息,调整波束管理策略。
该方法可由网络设备执行,网络设备可以是通信设备或能够支持通信设备实现该方法所需的功能的通信装置,例如芯片。示例性地,网络设备可以为设置在网络设备中的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的芯片,或者为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的其他部件。在下文的介绍过程中,直接以网络设备为例来描述。
基于上述方案,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其中包括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或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信息,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第一信息之后,可以判断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性能是否下降,从而根据第一信息调整波束管理策略,以便提供一个合理的波束管理方式,有助于提升通信体验。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方面中的网络设备根据第一信息,调整波束管理策略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实现方式一,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位置信息,将网络设备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一波束调整为第二波束,或者,将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一波束对调整为第二波束对。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项:
条件一,根据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当前位置相对于网络设备上工作波束所对应的终端设备的位置发生变化;
条件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或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性能参数小于第一门限值;
条件三,在接收到第一信息时,仍未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对参考信号进行测量。
通过该实现方式一,网络设备根据上行PUCCH或者PUSCH的DMRS的解调性能、终端设备的当前位置和上一个参考信号测量位置是否发生变化、以及是否到达下一个参考信号测量的时机进行综合判断,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网络设备主动调整工作波束或者工作波束对,从而可以改善通信体验。
实现方式二,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方向信息,在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基于位置信息和移动方向信息,调整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波束;所述参考信号用于跟踪工作波束;,第二预设条件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项:
条件一,根据移动速度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速度阈值;
条件二,根据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相邻两次测量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
通过该实现方式二,网络设备根据上行PUCCH或者PUSCH的DMRS的解调性能、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信息、以及终端设备的相邻两次测量位置之间的距离进行综合判断,在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网络设备基于位置信息和移动方向信息,主动调整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波束,有助于跟踪到最优的工作波束,从而可以改善通信体验。
实现方式三,在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网络设备根据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信息,拉长基于参考信号测量最优波束的测量周期,其中,第三预设条件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项:
条件一,PUSCH或PUCCH的DMRS性能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
条件二,根据移动速度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小于第二速度阈值。
通过该实现方式三,网络设备在PUSCH或PUCCH的DMRS性能参数未发生恶化或发生恶化但未低于第一门限值,且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低于第二速度阈值,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信息,拉长基于参考信号测量最优波束的测量周期,有助于降低系统时频域开销,降低终端设备对CSI-RS测量的功耗。
实现方式四,在满足第四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网络设备根据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信息,缩短基于参考信号测量最优波束的测量周期,其中,第四预设条件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项:
条件一,PUSCH或PUCCH的DMRS性能参数小于第一门限值;
条件二,根据移动速度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速度阈值。
通过该实现方式四,PUSCH或PUCCH的DMRS性能参数发生恶化至低于第一门限值,且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不低于第二速度阈值,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信息缩短基于参考信号测量最优波束的测量周期,有助于测量到最优的工作波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还可以在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之前,向终端设备发送查询消息,查询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上报第一信息。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主动查询的方式从终端设备获取第一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还可以是网络设备中的芯片。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实施例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装置运行时,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装置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实施例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接口电路与其它装置通信,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实施例的方法。该处理器包括一个或多个。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相连,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实施例的方法。该存储器可以位于该装置之内,也可以位于该装置之外。且该处理器包括一个或多个。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实施例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实施例的方法。
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七方面及其任一可能的设计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本申请实施例方法部分不同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参考信号的波束跟踪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跟踪工作波束的发送参考信号波束配置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面向波束管理的参考信号测量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束管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参考信号的波束跟踪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于跟踪工作波束的发送参考信号波束配置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具体操作方法也可以应用于装置实施例或系统实施例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类通信系统中,例如,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或者可以是第五代(5G)通信系统,也可以是5G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或者还可以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或其他类似的通信系统,只要存在一个实体可以根据来自另一个实体的信号进行测量即可,具体的不做限制。
以5G NR系统为例,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适用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5G NR系统主要通过天线阵列对信号进行波束赋形,实现精准窄波束对用户提供服务。该通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终端设备,又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也可以是物联网设备。例如,终端设备包括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目前,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计步器等),车载设备(例如,汽车、自行车、电动车、飞机、船舶、火车、高铁等)、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家居设备(例如,冰箱、电视、空调、电表等)、智能机器人、车间设备、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或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飞行设备(例如,智能机器人、热气球、无人机、飞机)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中继(relay)。或者理解为,能够与基站进行数据通信的都可以看作终端设备。
网络设备,可以为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中的节点,又可以称为基站,还可以称为RAN节点(或设备)。目前,一些网络设备101的举例为:通用型基站(general node B,gNB)、新空口基站(new radio node B,NR-NB)、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evolved NodeB,HeN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或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接入点(access point,AP),或5G通信系统或者未来可能的通信系统中的网络侧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网络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网络设备中。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以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的装置是以网络设备为例,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相较于LTE系统,5G NR系统将具有更广的频谱范围(GHz以内)。由于信号位于高频范围,相比于低频信号将受到更大的路径损耗和信号衰落,信号变化也会更加剧烈。基于此,NR系统通过采用大规模多入多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IMO)和多波束(multi-beam)的技术,可以实现信号集中在某一方向上传输,增强了信号的抗衰落能力。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都会使用较窄的波束进行通信,所以只有当用于发送的波束和用于接收的波束对准时才会获得更好的通信质量。因此,在3GPP RAN1会议中已确定5GNR中会用波束扫描(beam sweeping)过程来确定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波束对(发送波束和接收波束),对于下行传输来说,网络设备的工作波束为发送波束,终端设备的工作波束为接收波束,而对于上行传输来说,终端设备的工作波束为发送波束,网络设备的工作波束为接收波束。
波束管理指的是网络设备侧和终端设备侧对获取和管理用于用户下行和上行波束发送/接收的一系列操作过程,包括波束选择、波束测量、波束上报和波束扫描等部分。波束管理基于一系列参考信号进行,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在这些参考信号上使用不同的发送或接收波束,实现对于波束的扫描。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基于扫描的波束进行测量,进一步进行波束的选择过程并将选择的结果进行反馈。
在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需要能够以最佳信号质量到达接收端的方向发送信号。当网络设备正在发送时,通过评估来自终端设备的多个波束中每个波束的特定参考信号的质量来找出该方向,并选择最佳波束。当终端设备正在发送时,终端设备通过评估来自网络设备的多个波束中每个波束的特定参考信号的质量来找出该方向,并选择最佳波束。
在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接收信号时,需要能够以最佳信号质量接收来自发射端的信号。当网络设备从终端设备接收信号之前,先以CSI报告的形式从终端设备获得最佳方向的信息。当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信号之前,先从网络设备获得最佳方向的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以及,除非有相反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是用于对多个对象进行区分,不用于限定多个对象的顺序、时序、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
目前的波束管理策略中,网络设备所配置的参考信号无法满足所有的场景,以网络设备为gNB,终端设备为UE为例,以下列举几种情形进行具体说明。
情形一,在UE接入系统进入连接态或激活态后,网络设备配置参考信号进行波束跟踪和调整,在UE发生移动的场景下,UE在某一时刻未能及时对参考信号进行测量,系统无法调整到最优的波束对,导致通信体验下降。其中,参考信号可以为同步/物理广播信道块(synchronization/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block,SSB)和/或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
参见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参考信号的波束跟踪示意图。
如图2所示,gNB侧有四个波束,分别为Bt1、Bt2、Bt3、Bt4,UE侧有四个波束,分别为Br1、Br2、Br3、Br4。在时刻1,UE处于位置A,此时gNB侧的工作波束为Bt1,UE侧的工作波束为Br3,组成工作波束对为(Bt1/Br3)。UE向右移动,在时刻2,UE到达位置B,此时UE和gNB分别基于参考信号CSI-RS/SSB对测量波束进行测量。需要说明的是,gNB侧的所有波束中,除了工作波束和测量波束之外的波束称为其它波束,同样的,UE侧的所有波束中,除了工作波束和测量波束之外的波束称为其它波束。UE继续向右移动,在时刻2',UE相对于位置B稍有移动,到达位置B',此时UE得到在时刻2开始测量的测量结果,即获得最优波束对(Bt1/Br2),并将工作波束调整到最优波束对(Bt1/Br2)。UE继续向右移动,在时刻3,到达位置C,此时最优波束对已经变为(Bt2/Br1),但是由于没有参考信号CSI-RS/SSB,因此无法基于测量结果调整到最优波束对(Bt2/Br1),仍然保持之前的工作波束对(Bt1/Br2)。UE继续向右移动,在时刻4,UE到达位置D,此时已到下一次测量周期,基站基于对参考信号CSI-RS/SSB测量的测量结果获得最优波束对(Bt2/Br1),因此系统将工作波束对调整到最优波束对(Bt2/Br1)。
在该示例中,UE持续移动,在时刻3,由于没有到下一个参考信号测量周期,即在位置C没有进行最优波束对的测量,系统无法调整到最优波束对(Bt2/Br1),而是依然保持之前的波束对(Bt1/Br2)继续工作,通信体验下降,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业务中断。
情形二,UE配置用于跟踪工作波束的发送参考信号波束时,在gNB侧通常以当前工作波束为中心,采用工作波束的周边波束用来跟踪参考信号。
参见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跟踪工作波束的发送参考信号波束配置示意图。
如图3所示,在时刻1,gNB的工作波束为Bt12,配置的用于跟踪工作波束的发送参考信号波束为Bt7、Bt11、Bt13和Bt17。UE向右移动,在时刻2,gNB仍然基于之前配置的用于跟踪参考信号的波束Bt7、Bt11、Bt13和Bt17进行测量,并从波束Bt7、Bt11、Bt13和Bt17中选择最优的波束作为工作波束,但是UE在时刻2相对于时刻1的位置已发生移动,gNB侧的最优波束实际上应该为Bt15,所以gNB从波束Bt7、Bt11、Bt13和Bt17中选择的最优的波束并不是gNB在时刻2的最优波束,导致gNB在时刻2通信体验下降,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业务中断。
在该示例中,UE发生移动,在时刻1配置的用于跟踪工作波束的发送参考信号波束无法满足到时刻2的测量要求,但是当前的波束管理策略无法知道时刻2应该怎样配置更合理的用于跟踪工作波束的发送参考信号波束,以确保能够测量到更优的波束对。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用于跟踪工作波束的发送参考信号波束,可以理解为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波束,其中参考信号用于跟踪工作波束,后文不再赘述。
情形三,基于参考信号测量最优波束的测量周期固定。
参见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面向波束管理的参考信号测量示意图。
为了跟踪波束,需要配置参考信号对工作波束和候选波束进行测量,如图4所示,当前的波束管理策略在进行周期性测量或者半静态测量,但是无论UE是否移动,业务体验是否变化,均保持固定的测量周期进行量最优波束的测量。
当UE处于静止状态或者移动速度较慢的状态,且业务体验指标没有变化的情况下,CSI-RS的测量周期太短会浪费系统的时频域资源,同时UE需要对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和上报,频繁测量会导致终端设备的功耗增加。当UE处于高速移动状态时,且业务体验指标有恶化时,系统依然保持之前的CSI-RS测量周期,会导致参考信号测量无法跟踪到最优波束对。
目前的波束管理策略,针对上述几种情形并不能提供一个合理的波束管理方式,导致通信体验下降。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参见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束管理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查询消息,查询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上报第一信息。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查询消息。
步骤502,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其中,第一信息包括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或终端的移动速度信息。相应的,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
其中,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当前位置和终端设备在上一个参考信号测量位置,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信息用于表示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
该终端设备可以是处于RRC连接态或者RRC激活(active)态的终端设备。
应理解,上述步骤501为可选步骤,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可以主动向网络设备上报第一信息,例如,周期性地上报第一信息,也可以是在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查询消息之后,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生第一信息。
步骤503,网络设备至少根据第一信息,调整波束管理策略。
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网络设备至少根据第一信息,调整波束管理策略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作为示例,网络设备根据第一信息,调整波束管理策略的实现方式可以包括:
实现方式一,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基于位置信息,将网络设备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一波束调整为第二波束,或者,将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一波束对调整为第二波束对。
示例的,可以通过RRC重配置方式来更新工作波束对。
第二波束为网络设备发送的信号可以最佳信号质量到达终端设备的方向上的波束,即当前的最优波束。第二波束对包括可发送以最佳信号质量到达接收端的信号的方向上的发送波束和可接收到最佳信号质量的信号的方向上的接收波束。
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项:
条件一,根据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当前位置相对于网络设备上工作波束所对应的终端设备的位置发生变化;
条件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或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性能参数小于第一门限值;
条件三,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第一信息时,仍未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对参考信号进行测量。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上述三个条件中的一项,在满足这项条件时,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位置信息,将网络设备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一波束调整为第二波束,或者,将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一波束对调整为第二波束对。相应的,在不满足这项条件时,网络设备可以不调整波束管理策略,即网络设备仍旧采用上一个参考信号测量位置测量得到的第一波束或第一波束对传输信号。
例如,以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上述条件一为例,在不满足上述条件一时,即根据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当前位置相对于网络设备上工作波束所对应的终端设备的位置未发生变化,则不调整波束管理策略。
又例如,以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上述条件二为例,在不满足上述条件二时,即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或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性能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则不调整波束管理策略。
再例如,以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上述条件三为例,在不满足上述条件三时,即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第一信息时,已经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则不调整波束管理策略,这种情况下,按照第一指示信息进行测量所得到的最优波束作为工作波束。
在另一个示例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上述三个条件中的任两项,在满足这两项条件时,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位置信息,将网络设备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一波束调整为第二波束,或者,将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一波束对调整为第二波束对。相应的,在不满足这两项条件时,网络设备可以不调整波束管理策略,即网络设备仍旧采用上一个参考信号测量位置测量得到的第一波束或第一波束对传输信号。
在又一个示例中,第一预设条件同时包括上述三个条件,在满足这三项条件时,网络设备基于位置信息,可以将网络设备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一波束调整为第二波束,或者,将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一波束对调整为第二波束对。相应的,在不满足这三项条件时,网络设备可以不调整波束管理策略,即网络设备仍旧采用上一个参考信号测量位置测量得到的第一波束或第一波束对传输信号。
下面以改善上述情形一的通信体验为例,具体说明调整波束管理策略的实现方式。
如图6所示,gNB侧有四个波束,分别为Bt1、Bt2、Bt3、Bt4,UE侧有四个波束,分别为Br1、Br2、Br3、Br4。在时刻1,UE处于位置A,此时gNB侧的工作波束为Bt1,UE侧的工作波束为Br3,组成工作波束对为(Bt1/Br3)。UE向右移动,在时刻2,UE到达位置B,此时UE和gNB分别基于参考信号CSI-RS/SSB对测量波束进行测量。需要说明的是,gNB侧的所有波束中,除了工作波束和测量波束之外的波束称为其它波束,同样的,UE侧的所有波束中,除了工作波束和测量波束之外的波束称为其它波束UE继续向右移动,在时刻2',UE相对于位置B稍有移动,到达位置B',此时UE得到在时刻2开始测量的测量结果,即获得最优的波束对(Bt1/Br2),并将工作波束调整到最优波束对(Bt1/Br2)。UE继续向右移动,在时刻3,UE到达位置C,此时还没有到下一次测量周期,gNB基于UE的位置信息,确定UE在波束Bt1右侧的波束Bt2的覆盖范围内,gNB将Bt1右侧的Bt2确定为gNB侧的最优波束,基站主动将基站侧的工作波束从Bt1调整为Bt2,或者,通过RRC重配置调整工作波束对为(Bt2/Br1)。UE继续向右移动,在时刻4,UE到达位置D,此时已到下一次测量周期,基站基于对参考信号CSI-RS/SSB测量的测量结果获得最优波束对(Bt2/Br1),因此系统将工作波束对调整到最优波束对(Bt2/Br1)。
通过该实现方式一,网络设备根据上行PUCCH或者PUSCH的DMRS的解调性能、终端设备的当前位置和上一个参考信号测量位置是否发生变化、以及是否到达下一个参考信号测量的时机进行综合判断,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网络设备主动调整工作波束或者工作波束对,从而可以改善通信体验。
实现方式二,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移动方向信息,在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基于位置信息和移动方向信息,调整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波束,该参考信号用于跟踪工作波束。
第二预设条件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项:
条件一,根据移动速度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速度阈值;
条件二,根据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相邻两次测量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第一速度阈值和第一距离阈值的具体数值不作限定。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预设条件包括上述两个条件中的一项,在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包括的这项条件时,网络设备可以基于位置信息和移动方向信息,调整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波束。相应的,在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中包括的这项条件时,网络设备可以不调整波束管理策略,即网络设备仍旧采用上一个测量位置的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波束。例如,在不满足上述条件一时,即根据移动速度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小于第一速度阈值,网络设备不调整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波束。又例如,在不满足上述条件二时,即根据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相邻两次测量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网络设备不调整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波束。
在另一个示例中,第二预设条件包括上述两个条件,在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包括的上述两个条件时,即根据移动速度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速度阈值,且根据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相邻两次测量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网络设备基于位置信息和移动方向信息,调整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波束。相应的,在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包括的上述两个条件时,即根据移动速度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小于第一速度阈值,且根据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相邻两次测量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距离阈值,网络设备不调整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波束。
下面以改善上述情形二的通信体验为例,具体说明调整波束管理策略的实现方式。
如图7所示,在时刻1,gNB的工作波束为Bt12,配置的用于跟踪参考信号的候选波束为Bt7、Bt11、Bt13和Bt17。UE向右移动,在时刻2,gNB根据移动速度信息确定UE的移动速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速度阈值,且根据位置信息确定UE的相邻两次测量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gNB基于位置信息和移动方向信息,即可确定UE向右移动的距离,从而确定在时刻2时的最优波束为Bt15,然后调整用于跟踪参考信号的候选波束为Bt15、Bt14、Bt10、Bt11和Bt20,这样有助于跟踪到最优的波束方向,改善通信体验下降。
通过该实现方式二,网络设备根据上行PUCCH或者PUSCH的DMRS的解调性能、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信息、以及终端设备的相邻两次测量位置之间的距离进行综合判断,在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网络设备基于位置信息和移动方向信息,主动调整用于跟踪工作波束的发送参考信号波束,有助于跟踪到最优的工作波束,从而可以改善通信体验。
实现方式三,在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网络设备根据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信息,拉长基于参考信号测量最优波束的测量周期。第三预设条件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项:
条件一,PUSCH或PUCCH的DMRS性能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
条件二,根据移动速度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小于第二速度阈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门限值和第二速度阈值的具体数值不作限定。
在一个示例中,第三预设条件包括上述两个条件中的一项时,在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包括的这项条件时,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信息,拉长基于参考信号测量最优波束的测量周期。相应的,在不满足第三预设条件中包括的这项条件时,网络设备可以不调整波束管理策略,即不调整基于参考信号测量最优波束的测量周期。
在另一个示例中,第三预设条件包括上述两个条件,在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包括的条件一和条件二时,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信息,拉长基于参考信号测量最优波束的测量周期,也就是说,PUSCH或PUCCH的DMRS性能参数未发生恶化或发生恶化但未低于第一门限值,且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低于第二速度阈值,网络设备可以拉长基于参考信号测量最优波束的测量周期,例如通过RRC重配置方式重配置CSI-RS的测量周期,有助于降低系统时频域开销,降低终端设备对CSI-RS测量的功耗。
相应的,在不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包括的两个条件,即PUSCH或PUCCH的DMRS性能参数小于第一门限值,且根据移动速度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速度阈值时,网络设备可以不调整参考信号的测量周期。
实现方式四,在满足第四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信息,缩短基于参考信号测量最优波束的测量周期;
第四预设条件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项:
条件一,PUSCH或PUCCH的DMRS性能参数小于第一门限值;
条件二,根据移动速度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速度阈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速度阈值的具体数值不作限定。
在一个示例中,第四预设条件包括上述两个条件中的一项,在满足第四预设条件包括的这项条件时,网络设备根据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信息,缩短基于参考信号测量最优波束的测量周期。相应的,在不满足第四预设条件中包括的这项时,网络设备不调整波束管理策略,即不调整基于参考信号测量最优波束的测量周期。
在另一个示例中,第四预设条件包括上述两个条件,即在满足第四预设条件包括的条件一和条件二时,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信息,缩短基于参考信号测量最优波束的测量周期,也就是说,PUSCH或PUCCH的DMRS性能参数发生恶化至低于第一门限值,且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不低于第二速度阈值,网络设备可以缩短基于参考信号测量最优波束的测量周期,例如通过RRC重配置方式重配置CSI-RS的测量周期,有助于解决无法测量到更优的工作波束的问题。
在不满足第四预设条件包括的条件一和条件二时,网络设备不调整参考信号的测量周期。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其中包括的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或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信息,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或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信息,判断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性能是否下降,从而根据第一信息调整波束管理策略,以便提供一个合理的波束管理方式,有助于提升通信体验。
上述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从网络设备作为执行主体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了介绍。为了实现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各功能,网络设备可以包括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形式来实现上述各功能。上述各功能中的某个功能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还是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
基于与方法实施例的同一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例如接入网设备,网络设备具体可以用于实现如图5的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参考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图。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对应终端设备所执行的各个步骤,如图8所示,该装置800包括处理单元810和收发单元820。
收发单元820,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或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信息,处理单元810,用于至少根据第一信息,调整波束管理策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810,具体用于: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基于位置信息,将网络设备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一波束调整为第二波束,或者,将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一波束对调整为第二波束对;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项:
条件一,根据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当前位置相对于网络设备上工作波束所对应的终端设备的位置发生变化;
条件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或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性能参数小于第一门限值;
条件三,在接收到第一信息时,仍未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对参考信号进行测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810,具体用于:在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基于位置信息和移动方向信息,调整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波束;所述参考信号用于跟踪工作波束;第二预设条件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项:
条件一,根据移动速度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速度阈值;
条件二,根据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相邻两次测量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810,具体用于:在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信息,拉长基于参考信号测量最优波束的测量周期;第三预设条件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项:
条件一,PUSCH或PUCCH的DMRS性能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
条件二,根据移动速度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小于第二速度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810,具体用于:在满足第四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信息,缩短基于参考信号测量最优波束的测量周期;第四预设条件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项:
条件一,PUSCH或PUCCH的DMRS性能参数小于第一门限值;
条件二,根据移动速度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速度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820,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查询消息,查询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上报第一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个单元也可以称为模块或者电路等,并且上述各个单元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全部或者部分集成。
上述收发单元820也可称为通信接口,上述处理单元810也可以称为处理器。
可选的,上述通信装置8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数据或者指令(也可以称为代码或者程序),上述各个单元可以和存储单元交互或者耦合,以实现对应的方法或者功能。例如,处理单元可以读取存储单元中的数据或者指令,使得通信装置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
应理解以上装置中单元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装置中的单元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单元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以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各个单元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由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该单元的功能。此外这些单元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又可以成为处理器,可以是一种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的集成电路。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实现或者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
在一个例子中,以上任一装置中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再如,当装置中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再如,这些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装置为网络设备时,该装置可以如图9所示。
装置900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如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910和一个或多个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也可称为数字单元,digital unit,DU)920。所述RRU 910可以称为收发模块,该收发模块可以包括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或者,该收发模块可以是一个能够实现发送和接收功能的模块。该收发模块可以与图4中的收发单元420对应。可选地,该收发模块还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911和射频单元912。所述RRU 910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例如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BBU 910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基带处理,对基站进行控制等。所述RRU 910与BBU 920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即分布式基站。
所述BBU 920为基站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称为处理模块,可以与图8中的处理单元410对应,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如信道编码,复用,调制,扩频等。例如所述BBU(处理模块)可以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例如,生成上述指示信息等。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BBU 920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络),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络,5G网络或其他网络)。所述BBU 920还包括存储器921和处理器922。所述存储器921用以存储必要的指令和数据。所述处理器922用于控制基站进行必要的动作,例如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所述存储器921和处理器92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所述计算机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所述计算机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处理器可以是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需要说明的是,当处理器为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时,存储器(存储模块)集成在处理器中。
应注意,本文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EPROM)、紧凑型光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通用串行总线闪存盘(universal serial bus flash disk)、移动硬盘、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波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信息以及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方向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若所述网络设备至少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不满足预设条件,则采用上一个参考信号测量位置测量得到的第一波束或第一波束对传输信号;若所述网络设备至少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满足预设条件,则调整波束管理策略;
其中,所述网络设备至少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满足预设条件,则调整波束管理策略,包括:
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位置信息,将网络设备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一波束调整为第二波束,或者,将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一波束对调整为第二波束对;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项: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位置相对于所述网络设备上的工作波束所对应的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发生变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或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性能参数小于第一门限值;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息时,仍未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对参考信号进行测量;
在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移动方向信息,调整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波束;所述参考信号用于跟踪工作波束;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项:根据所述移动速度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速度阈值;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相邻两次测量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至少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满足预设条件,则调整波束管理策略,还包括:
在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信息,拉长基于参考信号测量最优波束的测量周期;
所述第三预设条件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项:
PUSCH或PUCCH的DMRS性能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
根据所述移动速度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小于第二速度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至少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满足预设条件,则调整波束管理策略,还包括:
在满足第四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信息,缩短基于参考信号测量最优波束的测量周期;
所述第四预设条件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项:
PUSCH或PUCCH的DMRS性能参数小于第一门限值;
根据所述移动速度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速度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查询消息,所述查询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上报所述第一信息。
5.一种用于波束管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
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信息以及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方向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处理器,用于若至少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不满足预设条件,则采用上一个参考信号测量位置测量得到的第一波束或第一波束对传输信号;若网络设备至少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满足预设条件,则调整波束管理策略;
其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基于所述位置信息,将网络设备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一波束调整为第二波束,或者,将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一波束对调整为第二波束对;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项: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当前位置相对于网络设备上工作波束所对应的终端设备的位置发生变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或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性能参数小于第一门限值;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息时,仍未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对参考信号进行测量;
在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基于所述位置信息和所述移动方向信息,调整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波束;所述参考信号用于跟踪工作波束;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项:根据所述移动速度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速度阈值;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相邻两次测量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信息,拉长基于参考信号测量最优波束的测量周期;
所述第三预设条件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项:
PUSCH或PUCCH的DMRS性能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
根据所述移动速度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小于第二速度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满足第四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信息,缩短基于参考信号测量最优波束的测量周期;
所述第四预设条件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项:
PUSCH或PUCCH的DMRS性能参数小于第一门限值;
根据所述移动速度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速度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查询消息,所述查询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上报所述第一信息。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010606082.XA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波束管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8734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06082.XA CN113873424B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波束管理方法及装置
PCT/CN2021/083365 WO2022001241A1 (zh) 2020-06-29 2021-03-26 一种波束管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06082.XA CN113873424B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波束管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3424A CN113873424A (zh) 2021-12-31
CN113873424B true CN113873424B (zh) 2023-04-28

Family

ID=78981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06082.XA Active CN113873424B (zh) 2020-06-29 2020-06-29 一种波束管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73424B (zh)
WO (1) WO20220012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16449A (zh) * 2022-03-30 2023-10-20 深圳市锐尔觅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波束控制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5103374B (zh) * 2022-06-21 2024-01-26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波束追踪方法和装置
CN117155805B (zh) * 2023-10-31 2024-02-02 青岛创新奇智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统计机器学习的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0328A (zh) * 2016-10-10 2018-04-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寻呼波束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089322A (zh) * 2017-06-14 2018-12-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多波束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09246743A (zh) * 2017-04-28 2019-0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管理方法及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CN110176672A (zh) * 2019-05-24 2019-08-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调整天线扫描方向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062859A1 (en) * 2018-09-24 2020-04-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 management
CN111162827A (zh) * 2020-03-06 2020-05-1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波束管理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213393A (zh) * 2017-08-17 2020-05-29 苹果公司 基于地理位置信息选择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资源
CN113949985A (zh) * 2020-07-17 2022-01-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信息获取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82191B2 (en) * 2011-01-28 2013-11-12 Prysm, Inc. Positioning sensing and position servo control
CN108023628B (zh) * 2016-11-04 2021-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移动性的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和基站
CN108513248A (zh) * 2017-02-24 2018-09-07 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 通信基站及其波束赋形方法
CN110753388B (zh) * 2018-07-23 2021-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管理方法和相关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0328A (zh) * 2016-10-10 2018-04-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寻呼波束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246743A (zh) * 2017-04-28 2019-0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管理方法及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CN109089322A (zh) * 2017-06-14 2018-12-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多波束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1213393A (zh) * 2017-08-17 2020-05-29 苹果公司 基于地理位置信息选择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资源
WO2020062859A1 (en) * 2018-09-24 2020-04-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 management
CN110176672A (zh) * 2019-05-24 2019-08-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调整天线扫描方向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62827A (zh) * 2020-03-06 2020-05-1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波束管理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949985A (zh) * 2020-07-17 2022-01-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信息获取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3424A (zh) 2021-12-31
WO2022001241A1 (zh) 2022-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44439B (zh) 波束改變指令接收失敗期間的回退波束選擇程序
JP7014803B2 (ja) 基地局制御型ビーム管理
US20220302975A1 (en) Adaptive numerology for beamforming training
CN108282198B (zh)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8023841B (zh) 准共址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13873424B (zh) 一种波束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1586858B (zh) 信号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TW201739188A (zh) 用於波束管理的系統和方法
US1036832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 adaptation in a beam-based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17914372A (zh) 移动终端、基站及其方法
CN109391988B (zh) 信息指示的方法和装置
CN111756426B (zh) 一种选择接收波束的方法及装置
CN110574412A (zh) 用于处理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通信的无线装置、无线电网络节点及在其中执行的方法
JP2020504474A (ja) データ伝送の方法、ユーザ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
CN109314934B (zh)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0863365B2 (en) Radio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performed therein for handling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4902579A (zh) 毫米波多波束
CN113840375A (zh) 用于寻呼的方法和装置
CN114731264A (zh) 通信方法和设备
JP2023513291A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US20230300760A1 (e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240188010A1 (en)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2024514131A (ja) 処理能力が制約されたシナリオにおいてマルチrtt測位を改善するためにprsとsrsとの関連付けを定義すること
KR20230043758A (ko) 이웃 셀에 대한 업링크 빔 트레이닝
CN116193485A (zh) 通信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