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72736A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72736A
CN113872736A CN202010607668.8A CN202010607668A CN113872736A CN 113872736 A CN113872736 A CN 113872736A CN 202010607668 A CN202010607668 A CN 202010607668A CN 113872736 A CN113872736 A CN 1138727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du
data
harq
mac
network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0766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72736B (zh
Inventor
黎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TD Tech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TD 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TD Tech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TD Tech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0766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727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72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2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727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27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8Trunked mobile radio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其中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终端设备生成包含G‑RNTI MAC CE的PDU,通过HARQ机制向网络设备发送PDU,利用HARQ机制的自动重传特性,使终端设备所发送的G‑RNTI MAC CE没有被目标网络设备收到时,自动重传G‑RNTI MAC CE给目标网络设备,以建立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的群组通信,通过自动重传多次尝试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宽带集群通信(Broadband Trunking Communication,B-TrunC)系统通信标准是B-TrunC联盟基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技术制定的宽带集群系统。系统支持基于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的分组数据传输业务和集群业务,包括点对点,一对多的集群语音、集群多媒体、集群数据和集群补充业务四种类型。宽带集群系统由LTE宽带集群终端、LTE数据终端、LTE宽带集群基站、LTE宽带集群核心网和调度台组成。
《B-TrunC TS 02.004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二阶段)接口技术要求空中接口》标准规定群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物理下行控制信道(Group-Radio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G-RNTI PDCCH)盲检终端设备,应该通过随机接入在Msg3中发送G-RNTI媒体访问控制单元(Media AccessControl Control Element,MAC CE)或者G-RNTI R2(Release 2,第二阶段)MAC CE,或者通过获得集群被听业务的G-RNTI后的第一个上行数据/信令包发送G-RNTI MAC CE或者G-RNTI R2MAC CE。基站收到MAC CE后才能对该群组呼叫的G-RNTI在公共空间内调度,使能力类型2的终端能够接收到群组信令和数据。
然而,当基站没有收到终端发送的G-RNTI MAC CE的时候,根据目前的标准,无法保证在公共空间内调度该组呼的G-RNTI,导致终端不能接收到群组数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用于解决目前的基站没有收到终端发送的G-RNTI MAC CE时,无法保证在公共空间内调度该组呼的G-RNTI,导致终端就不能接收到群组数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待发送的PDU,所述PDU包括G-RNTI MAC CE;
通过HARQ机制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PDU。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接收到所述网络设备返回的NACK消息,且重传次数达到最大次数,则重新生成PDU并通过HARQ机制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PDU,所述PDU包括所述G-RNTI MAC CE。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返回的ACK消息。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根据所述ACK消息确定所述PDU传输成功后,检测到数据面异常,则重新生成PDU并通过HARQ机制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PDU;
其中,所述PDU包括所述G-RNTI MAC CE;所述数据面异常包括以下至少一种:TCCH信道数据丢失量大于第一预设值,TTCH信道数据丢失量大于第二预设值,PS数据丢包率大于第三预设值。
可选地,所述生成待发送的PDU,包括:在MAC层生成所述待发送的PDU;
相应的,所述通过HARQ机制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PDU,包括:
在物理层,通过HARQ机制向所述网络设备通过PUSCH发送所述PDU。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生成待发送的PDU,所述PDU包括G-RNTI MAC CE;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HARQ机制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PDU。
可选地,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返回的消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网络返回的NACK消息,且重传次数达到最大次数,则重新生成PDU;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重新生成的PDU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所述P包括所述G-RNTI MAC CE。
可选地,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的反馈消息,所述反馈消息包括ACK信息。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根据所述反馈消息确定所述PDU传输成功后,检测到数据面异常,重新生成PDU;所述反馈消息包括ACK消息;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通过HARQ机制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PDU;
其中,所述PDU包括所述G-RNTI MAC CE;
所述数据面异常包括以下至少一种:TCCH信道数据丢失量大于第一预设值,TTCH信道数据丢失量大于第二预设值,PS数据丢包率大于第三预设值。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MAC层生成所述待发送的PDU;
所述冲处理模块在MAC层生成所述待发送的PDU;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在物理层,通过HARQ机制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PUSCH,所述PUSCH包括所述PDU。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接收器、发送器以及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案中,终端设备生成包含G-RNTI MAC CE的PDU,通过HARQ机制向网络设备发送PDU,利用HARQ机制的自动重传特性,使终端设备所发送的G-RNTI MAC CE没有被目标网络设备收到时,自动重传G-RNTIMAC CE给目标网络设备,以建立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的群组通信,通过自动重传多次尝试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实施例六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各技术名词进行解释:
PDU:Protocol Data Unit,即协议数据单元。
G-RNTI:Group-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群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MAC层属于开放式系统互联(Open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模型中数据链路层下层子层(模型共七层中的第二层)。
CE:Control Element,控制单元。
HARQ:Hybrid Automatic Rea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是一种结合前向纠错(ForwardError Correction,FEC)与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方法的技术,接收端使用检错码来检测收到的数据包是否出错,如果无错,接收端会发送一个肯定的确认(ACK)给发送端,发送端收到确认后,会接着发送下一个数据包;如果出错,接收端会发送一个否定的确认给发送端,发送端收到否定的确认(NACK)后,会重发相同的数据。
物理层:简称为PHY层,Physical,OSI七层模型中的第一层。
ACK:Acknowledge character,确认信息。
TCCH:Trunking Control Channel,集群控制信道。
TTCH:Trunking Traffic Control Channel,集群业务信道。
PS:Packet Switch,分组交换业务,即数据业务。
NACK:即Nack,含义为非确认信息。
HARQ ID:又称HARQ Process Number,用于指定一个唯一的HARQ进程process,每个HARQ process只处理一个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因此HARQ ID和TB一一对应。
TB:Transport Block,传输块,基于物理层,一个传输块就是包含MAC PDU的一个数据块,也是HARQ重传的单位。
误码率:错误的数据所占的比例。
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用来承载上行共享信息的物理信道。
PHICH: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PHICH用于对PUSCH传输的数据回应HARQ ACK/NACK。
针对现有技术中,当基站没有收到终端发送的G-RNTI MAC CE的时候,根据目前的标准,无法保证在公共空间内调度该组呼的G-RNTI,导致终端不能接收到群组数据的问题。本申请的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总体的技术构思是,目前生成G-RNTI MAC CE的MAC层作为网络系统的第二层,本身没有确认和重传机制,本方案利用物理层的HARQ机制,将物理层和MAC层协同,间接实现MAC层的重传,增强底层传输可靠性。
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互相参考,其含义类似。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场景中,终端设备具体可以是手机,网络设备具体可以是基站。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G-RNTI MAC CE,网络设备根据G-RNTI MAC CE发起群组呼叫的调度,建立群组通信。其中,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移动互联网设备以及如智能手表等的智能设备;网络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基站、交换机、网桥、路由器等连接到网络的物理实体。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在上述图1所示的场景中,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终端设备生成待发送的PDU,PDU中包括G-RNTI MAC CE。
本步骤中,终端设备生成包含G-RNTI MAC CE的PDU是为了让接收的网络设备得到G-RNTI MAC CE,网络设备利用G-RNTI MAC CE建立以该群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为标识的群组,发起群组的终端设备就可以通过该群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进入该群组进行群组内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由终端设备的MAC层生成包括G-RNTI MAC CE的PDU。
S12、终端设备通过HARQ机制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述PDU。
本步骤中,HARQ机制向网络设备发送PDU,根据HARQ机制,终端设备会首先为PDU标记对应的HARQ ID,再将该PDU发送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会返回反馈信息,如果网络设备未返回反馈信息或者反馈信息显示发送失败,终端设备将继续发送包含G-RNTI MAC CE的PDU给网络设备,直到判断发送成功或者发送次数达到HARQ机制预先设置的最大次数,终端设备会停止发送该PDU。其中,发送失败包括G-RNTI MAC CE遗失、误码率高(可以设置高于某个数值即为高误码率,举例该数值可以为10%)以及其它可能的情况。
具体实现可以是:终端设备MAC层对生成的包含G-RNTI MAC CE的PDU标记对应的HARQ ID并将该PDU发送给物理层,物理层再发送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发送反馈信息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根据该反馈信息进行判断,判断为发送失败或者未收到反馈信息时,终端设备继续发送包含G-RNTI MAC CE的PDU给网络设备,直到判断发送成功或者发送次数达到HARQ机制预先设置的最大次数(最大次数由产商设定,在《中国移动TD-SCDMA无线子系统设备规范HSDPA分册》中最大重传次数最少为4),终端设备会停止发送该PDU。
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克服了MAC层属于OSI中的二层,而二层中没有重传机制的问题,通过物理层的HARQ机制实现了在终端设备没有将G-RNTIMAC CE送达基站时,进一步自动重传包含G-RNTI MAC CE的PDU至基站,根据概率论的基础知识,假设一次传输的成功率为50%,则两次传输(一次重传)的成功率为1-50%*50%=75%,多次重传提高了底层传输的可靠性。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13、终端设备若接收到网络设备返回的NACK消息,且重传次数达到最大次数,则重新生成PDU并通过HARQ机制向网络设备发送,其中PDU包括G-RNTI MAC CE。
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接收到网络设备返回的NACK消息,会根据HARQ机制进行重传,重新传送上述生成的PDU进行传送,重传次数达到HARQ机制中预先设置的最大次数,并且终端设备接收到NACK信息,终端设备重新生成包含G-RNTI MAC CE的PDU,继续通过HARQ机制发送给网络设备,重传次数重新从0开始计数,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重传次数,提高了可靠性。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14、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返回的ACK信息。
其中,ACK信息表示网络设备已经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PDU。
举例而言,在传输控制协议TCP报文中,TCP报文的控制位由6个标志比特构成,其中一个就是ACK信息,ACK为1表示确认有效,为0表示报文中不包含确认信息,忽略确认号字段。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15、终端设备根据所述ACK消息确定所述PDU传输成功后,检测到数据面异常,则重新生成PDU并通过HARQ机制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PDU。
其中,所述PDU包括所述G-RNTI MAC CE;所述数据面异常包括以下至少一种:TCCH数据丢失量大于第一预设值,TTCH数据丢失量大于第二预设值,PS数据丢包率大于第三预设值。
具体实现中,检测到数据面异常可以是: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返回的反馈信息的HARQ ID映射得到对应的PDU,这一步可以由终端设备的MAC层做到;然后终端设备根据该PDU判断其中数据丢失的情况,是否为TCCH信道数据丢失严重、TTCH信道数据丢失严重以及PS数据丢包严重至少一种,其中,TCCH信道数据丢失严重、TTCH信道数据丢失严重可以为3个周期及以上,PS数据丢包严重可以为丢包率大于20%。
本实施方式通过对映射所得到的对应的PDU进行TCCH信道数据、TTCH信道数据数据、PS数据方面的检测,即使在误码率低(可以举例为10%以下为低)的情况下,仍然进一步检测其它数据,排除可能的错误。
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生成待发送的PDU,包括在MAC层生成所述待发送的PDU;相应的,所述通过HARQ机制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PDU,包括:在物理层通过HARQ机制向所述网络设备通过PUSCH发送所述PDU。
本实施例中,由于MAC层作为第二层本身没有确认和重传机制,利用物理层的HARQ机制,增强底层传输可靠性。即,包含G-RNTI MAC CE的PDU由终端设备的MAC层生成,然后传输至物理层,由物理层利用HARQ机制通过PUSCH信道发送向网络设备。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实施例六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终端设备MAC层生成包含G-RNTI MAC CE的PDU,并标记对应的HARQ ID,然后将其发送至终端设备的物理层。
本步骤中,MAC层作为OSI七层模型的第二层,数据由MAC层传输至第一层物理层。MAC层为此时的PDU标记HARQ ID作为标识。
S102、终端设备物理层将接收到的PDU经PUSCH信道传输至网络设备。
本步骤中,PUSCH信道是用于上行信息的信道,用于用户数据和无线资源控制信息(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的上行传输。
S103、终端设备物理层在PHICH信道上检测网络设备返回的反馈信息为NACK,并进行重传。
本步骤中,终端设备物理层检测基站PHICH信道上的反馈信息为NACK,指示传输失败,继续执行S102,物理层重新传输接收的PDU给网络设备,进行下一次重传。传输成功,即执行步骤S106,重传次数达到最大次数则执行S104。
S104、重传次数达到最大次数,物理层传输传输失败信息给MAC层。
本步骤中,重传次数达到最大次数,根据HARQ机制,判定此次传输失败,物理层将此次利用HARQ机制的重传失败信息传输给MAC层,进行下一步处理。
S105、MAC层重新生成包含G-RNTI MAC CE的PDU,并将其发送给物理层,由物理层将其发送给网络设备。
本步骤中,通过返回失败信息给MAC层,MAC层重新生成PDU进行后续传输,刷新HARQ机制的次数,进行新一轮的HARQ混合自动重传。本步骤后继续执行新一轮的S102-S103。
S106、终端设备物理层在PHICH信道上检测网络设备返回的反馈信息为ACK。
本步骤,物理层接收的反馈信息为ACK,即表示基站确认接收成功的信息,特别说明,反馈信息中不只有ACK或NACK信息。
S107、物理层根据接收的反馈信息,上报对应HARQ ID的传输结果给MAC层。
本步骤中,对应HARQ ID的传输结果中的HARQ ID,即反馈信息的HARQ ID,物理层对HARQ ID经过映射得到对应的PDU,将其作为对应HARQ ID的传输结果给MAC层。
S108、MAC层根据传输结果进行数据检测。
本步骤中,MAC层数据检测是为了检测是否是之前包含G-RNTI MAC CE的数据。检测无异常则本次数据传输成功,检测到异常则重新发送,具体异常情况例如:误码率高于预设值(举例为高于10%);误码率低(举例为低于10%),但TCCH信道数据丢失量大于预设值(举例为大于3个周期);误码率低,但TTCH信道数据丢失量大于第二预设值(举例为大于3个周期);PS数据丢包率大于第三预设值(举例为大于20%)。检测到数据异常则执行步骤S109,再次进行重传。
S109、终端设备MAC层生成包含G-RNTI MAC CE的PDU,并标记对应的HARQ ID,然后将其发送至终端设备的物理层。
本步骤相同于S101,具体过程参考S101,不再赘述。
S110、终端设备物理层将接收到的PDU经PUSCH信道传输至网络设备。
本步骤相同于S102,具体过程参考S102,不再赘述。
S111、终端设备物理层在PHICH信道上检测网络设备返回的反馈信息为ACK。
本步骤相同于S106,具体过程参考S106,不再赘述。
S112、物理层根据接收的反馈信息,上报对应HARQ ID的传输结果给MAC层。
本步骤相同于S107,具体过程参考S107,不再赘述。根据HARQ混合自动重传的FEC机制,接收方在解码失败的情况下,保存接收到的数据,并要求发送方重传数据,接收方会将重传的数据和先前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合并后再解码,这里就获得了一定的分集增益,提高了可靠性。结合HARQ机制的该FEC机制,在S112之后,还可以执行S113,终端设备再次重新生成包含G-RNTI MAC CE的PDU,进行相应的传输。
本实施例通过HARQ机制进行自动重传,并结合HARQ机制本身的结合多次数据的纠错能力,有效地提高了传输G-RNTI MAC CE数据的可靠性,使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更高效地建立群组,以进行群组通信,完成群组数据的传输。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30,包括:
处理模块31,用于生成待发送的PDU,所述PDU包括G-RNTI MAC CE。
发送模块32,用于通过HARQ机制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PDU。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通过HARQ机制进行自动重传,并结合HARQ机制本身的结合多次数据的纠错能力,有效地提高了传输G-RNTI MAC CE数据的可靠性,使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更高效地建立群组,以进行群组通信,完成群组数据的传输。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实施例二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40,包括:
处理模块41,用于生成待发送的PDU,所述PDU包括G-RNTI MAC CE,以及,若接收模块43接收到所述网络设备返回的NACK消息,且重传次数达到最大次数,则重新生成PDU。
发送模块42,用于通过HARQ机制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PDU,以及,将所述重新生成的PDU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
接收模块43,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返回的NACK消息。
可选地,接收模块43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的反馈消息,所述反馈消息包括ACK消息。
可选地,处理模块41还用于若根据所述反馈消息确定所述PDU传输成功后,检测到数据面异常,则重新生成PDU,所述反馈消息包括ACK消息。发送模块42还用于通过HARQ机制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PDU。其中,所述PDU包括所述G-RNTI MAC CE。所述数据面异常包括以下至少一种:TCCH信道数据丢失量大于第一预设值,TTCH信道数据丢失量大于第二预设值,PS数据丢包率大于第三预设值。第一预设值可以为3个周期,第二预设值可以为3个周期,第三预设值可以为20%。
可选地,处理模块41生成待发送的PDU,包括:处理模块41具体用于在MAC层生成所述待发送的PDU;发送模块42具体用于:
在物理层,通过HARQ机制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PUSCH,所述PUSCH包括所述PDU。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50包括:
存储器51、处理器52、接收器53、发送器54以及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存储器51中,处理器52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待发送的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PDU包括群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媒体访问控制单元G-RNTI MAC CE;
通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机制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PDU。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接收到所述网络设备返回的非确认NACK消息,且重传次数达到最大次数,则重新生成PDU并通过HARQ机制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PDU,所述PDU包括所述G-RNTI MAC CE。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返回的确认ACK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根据所述ACK消息确定所述PDU传输成功后,检测到数据面异常,则重新生成PDU并通过HARQ机制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PDU;
其中,所述PDU包括所述G-RNTI MAC CE;所述数据面异常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集群控制信道TCCH数据丢失量大于第一预设值,集群业务信道TTCH数据丢失量大于第二预设值,数据交换业务PS数据丢包率大于第三预设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待发送的PDU,包括:在媒体访问控制MAC层生成所述待发送的PDU;
相应的,所述通过HARQ机制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PDU,包括:
在物理层,通过HARQ机制向所述网络设备通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发送所述PDU。
6.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生成待发送的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PDU包括群组无线网络标识媒体访问控制单元G-RNTI MAC CE;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机制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PDU。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返回的非确认NACK消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网络设备返回的NACK消息,且重传次数达到最大次数,则重新生成PDU;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通过HARQ机制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PDU,所述PDU包括所述G-RNTIMAC CE。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的反馈消息,所述反馈消息包括确认ACK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根据所述反馈消息确定所述PDU传输成功后,检测到数据面异常,则重新生成PDU;所述反馈消息包括ACK消息;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通过HARQ机制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PDU;
其中,所述PDU包括所述G-RNTI MAC CE;所述数据面异常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集群控制信道TCCH数据丢失量大于第一预设值,集群业务信道TTCH数据丢失量大于第二预设值,数据交换业务PS数据丢包率大于第三预设值。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媒体访问控制MAC层生成所述待发送的PDU;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在物理层,通过HARQ机制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所述PUSCH包括所述PDU。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接收器、发送器以及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12.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CN202010607668.8A 2020-06-30 2020-06-30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8727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07668.8A CN113872736B (zh) 2020-06-30 2020-06-30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07668.8A CN113872736B (zh) 2020-06-30 2020-06-30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2736A true CN113872736A (zh) 2021-12-31
CN113872736B CN113872736B (zh) 2023-08-18

Family

ID=78980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07668.8A Active CN113872736B (zh) 2020-06-30 2020-06-30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72736B (zh)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4965A (zh) * 2006-03-07 2007-09-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中协议数据单元传输方法及其系统
CN102149049A (zh) * 2010-02-08 2011-08-10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中的集群业务实现方法和集群用户终端
US20130039272A1 (en) * 2011-08-10 2013-02-14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an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using the same
CN103124399A (zh) * 2013-01-23 2013-05-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集群组呼寻呼的侦听方法及装置
CN104469747A (zh) * 2013-09-23 2015-03-25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接收下行数据的方法及终端
CN104703145A (zh) * 2013-12-09 2015-06-10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集群组呼盲检能力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282709A (zh) * 2014-06-10 2016-01-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lte的集群通信系统重建恢复方法和用户终端
CN105453672A (zh) * 2013-08-07 2016-03-30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设备对设备通信的分布式调度
EP3051727A1 (en) * 2015-01-29 2016-08-03 Alcatel Lucent Point to multi-point wireless transmissions
CN105874832A (zh) * 2013-10-10 2016-08-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媒体接入控制传输块的系统和方法
CN106211093A (zh) * 2015-05-07 2016-12-07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prach的群组业务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17024811A1 (zh) * 2015-08-10 2017-02-16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US20170150529A1 (en) * 2013-12-23 2017-05-25 Beijing Xinwei Telecom Technology Inc.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Reporting and Receiving Trunked Service Attribute
US20180049006A1 (en) * 2016-08-11 2018-02-15 Kt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eceiving multicast data and apparatus thereof
US20180049169A1 (en) * 2016-08-12 2018-02-15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numerology bandwidth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80049060A1 (en) * 2015-04-10 2018-02-15 Kyocera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and user terminal
CN109672506A (zh) * 2017-10-16 2019-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确认方法及设备
WO2019080555A1 (zh) * 2017-10-24 2019-05-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免授权数据传输的确认方法和装置
CN109842936A (zh) * 2017-11-29 2019-06-04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宽带集群通信的小区级组播子帧调度方法
US20190190662A1 (en) * 2016-05-11 2019-06-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downlink broadcast for v2v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4965A (zh) * 2006-03-07 2007-09-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中协议数据单元传输方法及其系统
CN102149049A (zh) * 2010-02-08 2011-08-10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中的集群业务实现方法和集群用户终端
US20130039272A1 (en) * 2011-08-10 2013-02-14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an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using the same
CN103124399A (zh) * 2013-01-23 2013-05-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集群组呼寻呼的侦听方法及装置
CN105453672A (zh) * 2013-08-07 2016-03-30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设备对设备通信的分布式调度
CN104469747A (zh) * 2013-09-23 2015-03-25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接收下行数据的方法及终端
CN105874832A (zh) * 2013-10-10 2016-08-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媒体接入控制传输块的系统和方法
CN104703145A (zh) * 2013-12-09 2015-06-10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集群组呼盲检能力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170150529A1 (en) * 2013-12-23 2017-05-25 Beijing Xinwei Telecom Technology Inc.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Reporting and Receiving Trunked Service Attribute
CN105282709A (zh) * 2014-06-10 2016-01-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lte的集群通信系统重建恢复方法和用户终端
EP3051727A1 (en) * 2015-01-29 2016-08-03 Alcatel Lucent Point to multi-point wireless transmissions
US20180049060A1 (en) * 2015-04-10 2018-02-15 Kyocera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and user terminal
CN106211093A (zh) * 2015-05-07 2016-12-07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prach的群组业务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17024811A1 (zh) * 2015-08-10 2017-02-16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US20190190662A1 (en) * 2016-05-11 2019-06-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downlink broadcast for v2v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80049006A1 (en) * 2016-08-11 2018-02-15 Kt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eceiving multicast data and apparatus thereof
US20180049169A1 (en) * 2016-08-12 2018-02-15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numerology bandwidth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672506A (zh) * 2017-10-16 2019-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确认方法及设备
WO2019080555A1 (zh) * 2017-10-24 2019-05-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免授权数据传输的确认方法和装置
CN109842936A (zh) * 2017-11-29 2019-06-04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宽带集群通信的小区级组播子帧调度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6321_CRYYYY_(Rel-13)_R2-161695 - Introduction of low complexity UE and enhanced coverage features\"" *
"\"R2-1705288 Remaining Issues on SC-PTM Reception\"" *
"\"r2-200xxxx - running mac cr for nb-iot v4-qc-hw\"" *
ZTE CORPORATION: "R2-156314 \"Introduction of SC-PTM in MAC\"", no. 2 *
徐霞艳;: "基于LTE的宽带集群(B-TrunC)系统空中接口与关键技术", no. 0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2736B (zh) 2023-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00602B2 (en) Method, device, and apparatus for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KR101532789B1 (ko) 재전송 데이터를 처리하는 harq 동작 방법
CN101911757B (zh) 在基站与移动站之间交换数据的方法
CN109964431B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基站、用户设备和系统以及相应的方法
EP2229745B1 (en) Status reporting for retransmission protocol
EP1363422B1 (en) A method of managing 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responses
EP3605908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nd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CN101351984A (zh) 用于实施借由h-arq辅助的arq的方法和系统
WO2009116759A2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group ack/nack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8130099A1 (zh) 数据重传的方法及装置
US2013002818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physical layer error control to direct media access layer error control
JP5646630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harq手順を行う方法及び装置
WO2016070561A1 (zh) 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及装置
US8761135B2 (e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in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872736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KR101342647B1 (ko) 동기식 하이브리드 에이알큐를 사용하는 상향 공유 채널에대한 하향 피드백 채널에서의 오류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CN116015565A (zh) 数据重传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100060853A (ko) 무선 링크 제어 프로토콜에서의 상태 보고 방법 및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