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72690A - Cwdm系统中无tec dml光模块波长自动监控调整方法与装置 - Google Patents

Cwdm系统中无tec dml光模块波长自动监控调整方法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72690A
CN113872690A CN202111148718.1A CN202111148718A CN113872690A CN 113872690 A CN113872690 A CN 113872690A CN 202111148718 A CN202111148718 A CN 202111148718A CN 113872690 A CN113872690 A CN 1138726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wdm
tec
dml
optical module
op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487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72690B (zh
Inventor
张勇
刘新峰
韩涛
刘鑫磊
贾世煜
罗敦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4871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726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72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26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726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26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9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measurements of the data signal
    • H04B10/0795Performance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04B10/07957Monitoring or measuring wave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01Add-and-drop multiplexing
    • H04J14/0202Arrangement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7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or provisioning [OAMP] of WDM networks, e.g. media access, routing or wavelength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7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or provisioning [OAMP] of WDM networks, e.g. media access, routing or wavelength allocation
    • H04J14/0254Optical medium access
    • H04J14/0267Optical signaling or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78WDM optical network architectures
    • H04J14/0283WDM ring archite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WDM系统中无TEC DML光模块波长自动监控调整方法:S1、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周期性轮询向SNI侧和UNI侧每个无TEC DML CWDM光模块发送第一调顶消息;S2、无TEC DML CWDM光模块X接收解析第一调顶消息;S3、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接收解析第二调顶消息;S4、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查询光模块信息表,并判定无TEC DML CWDM光模块X当前发射波长是否与其它无TEC DML CWDM光模块发射波长相等;如果相等则执行S5,如果不相等则执行S1;S5、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向无TEC DML CWDM光模块X发送第三调顶消息,通知其改变偏置电流;S6、无TEC DML CWDM光模块X接收解析第三调顶消息,实时调整偏置电流值,使发射波长发生改变。本发明还提供了相应的CWDM系统中无TEC DML光模块波长自动监控调整装置。

Description

CWDM系统中无TEC DML光模块波长自动监控调整方法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CWDM系统中无TEC DML光模块波长自动监控调整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5G部署进程加速,运营商开始规模建设5G承载网络。相比4G,5G对承载网络在带宽、时延、同步、可靠性和灵活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粗波分复用(CWDM:Coarse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er)是一种面向5G承载网络接入层的低成本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er,WDM)传输技术。从原理上讲,CWDM就是利用光复用器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复用至单根光纤进行传输,在链路的接收端,借助光解复用器将光纤中的混合信号分解为不同波长的信号,连接到相应的接收设备。
CWDM的波长范围在1270nm-1610nm之间,每个波段间隔20nm,总共有18个波段,在这18个波段中有与常规波长相同的波长,所以为了区分常规波长和CWDM波长,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分局(ITU-T)对通道中心偏移了1nm,即波段范围在1271nm-1611nm。
半导体制冷器(TEC:Thermo Electric Cooler)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珀尔帖效应制成的。所谓珀尔帖效应,是指当直流电流通过两种半导体材料组成的电偶时,其一端吸热,一端放热的现象。TEC包括一些P型和N型对(组),它们通过电极连在一起,并且夹在两个陶瓷电极之间;当有电流从TEC流过时,电流产生的热量会从TEC的一侧传到另一侧,在TEC上产生″热″侧和″冷″侧,这就是TEC的加热与制冷原理。TEC的用途非常广泛,最典型的应用有激光器的温控。众所周知,激光器对于温度是非常敏感的,因此对TEC的要求非常高。有些甚至要求将TEC和激光器同时采用晶体管外形(TO,Transistor Outline)封装,这就要求TEC的体积非常小。
相对直接调制器激光器(DML:Directly Modulated Laser),电吸收调制激光器(EML:Electlro-absorption Modulated Laser)消光比大、啁啾小、色散代价小,但成本高、功耗大。相对EML,DML成本低、功耗小,更适合大规模商用。
由于CWDM系统的波长间隔宽,对激光器的技术指标要求较低。CWDM系统的波长间隔达到20nm,激光器的发射波长精度可放宽到±3nm,而且在工作温度范围(-5℃~70℃)内,温度变化导致的波长漂移仍然在容许范围内,激光器无需温度控制机制。CWDM系统的激光器无需半导体制冷器和温度控制功能,所以可以明显减小功耗。因此,无TEC的DML光模块是CWDM系统应用的首选。
光环行器是一种多端口的具有非互易特性的光器件,它的典型结构有N(N大于等于3)个端口。光信号由任一端口输入时,都能按顺序从下一端口以很小的损耗输出,而该端口通向所有其它端口的损耗都很大,成为不相通端口。要求环行器相通端口间的插入损耗小(例如1至2dB),不相通端口间的隔离度大(例如30dB)。光环形器的非互易性使其成为双向通信中的重要器件,它可以完成正反向传输光的分离任务。光环形器在光通信中单纤双向通信、上/下话路、合波/分波及色散补偿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如图2所示,在CWDM环行器波长路由应用场景中,SNI(业务节点接口,ServiceNetwork Interface)侧无TEC DML CWDM光模块发射波长与UNI(用户网络接口,UserNetwork Interface)侧无TEC DML CWDM光模块发射波长波段相同,同时受外部环境温度变化影响,无TEC DML CWDM光模块发射波长会发生变化。当SNI侧无TEC DML CWDM光模块发射波长与UNI侧无TEC DML CWDM光模块发射波长在某一时刻完全相等时,此时两侧的光信号经过CWDM环行器波长路由模块时会出现信号失真,造成高速数据误码或光链路断开。
因此,在CWDM环行器波长路由应用场景中,当SNI侧无TEC DML CWDM光模块发射波长与UNI侧无TEC DML CWDM光模块发射波长在某一时刻完全相等时,如何对整个系统两侧的CWDM光模块发射波长进行自动监控与调整是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WDM系统中无TEC DML光模块波长自动监控调整方案,实现实时自动监控并调整CWDM环行器系统中SNI侧与UNI侧各个无TEC DML CWDM光模块的发射波长,保证了在任意时刻SNI侧与UNI侧各个无TEC DMLCWDM光模块的发射波长都不相等。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CWDM系统中无TEC DML光模块波长自动监控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周期性轮询向SNI侧和UNI侧每个无TEC DML CWDM光模块发送第一调顶消息,通知无TEC DML CWDM光模块上报当前发射波长;
S2、无TEC DML CWDM光模块X接收解析第一调顶消息,并向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发送第二调顶消息,消息内容包含无TEC DML CWDM光模块X当前发射波长;
S3、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接收解析第二调顶消息,并将消息内容中无TEC DMLCWDM光模块X的当前发射波长存入光模块信息表中保存;
S4、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查询光模块信息表,并判定无TEC DML CWDM光模块X当前发射波长是否与其它无TEC DML CWDM光模块发射波长相等;如果相等则执行S5,如果不相等则执行S1;
S5、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向无TEC DML CWDM光模块X发送第三调顶消息,通知其改变偏置电流;
S6、无TEC DML CWDM光模块X接收解析第三调顶消息,实时调整偏置电流值,使发射波长发生改变。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每个无TEC DML CWDM光模块中保存有工作温度-偏置电流-发射波长映射表,工作温度-偏置电流-发射波长映射表存储不同工作温度、不同偏置电流情况下,无TEC DML CWDM模块对应的发射波长。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不同工作温度、不同偏置电流情况下,无TEC DML CWDM光模块对应的发射波长,使用高低温箱通过自动化测试获取,无TEC DML CWDM光模块出厂时对该表进行配置。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2中,无TEC DML CWDM光模块X从自身存储器中获取当前工作温度和偏置电流,并以当前工作温度和偏置电流为索引,从工作温度-偏置电流-发射波长映射表中获取当前发射波长。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顶消息中还包括:偏置电流、发射光功率和光模块序列号。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发射光功率和光模块序列号从光模块A0页中获取。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光模块信息表以光模块序列号为索引存储SNI侧和UNI侧每个无TEC DML CWDM光模块X的当前发射波长、偏置电流、发射光功率、光模块序列号信息,当这些信息数值发生变化时,会自动进行更新,光模块信息表存储在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中。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调顶消息中包含偏置电流变化绝对值和加减动作:
当无TEC DML CWDM光模块X当前发射光功率较小时,执行加动作,通过增大偏置电流来增大光模块X的发射波长,此时第三调顶消息的内容中填写需要增加的偏置电流绝对值和加动作;
当无TEC DML CWDM光模块X当前发射光功率较大时,执行减动作,通过减小偏置电流来减小光模块X的发射波长,此时第三调顶消息的内容中填写需要减少的偏置电流绝对值和减动作。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调整后的偏置电流取值介于,在满足工作场景要求的情况下,无TEC DML CWDM光模块最小发送光功率对应的偏置电流至最大发送光功率对应的偏置电流之间。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CWDM系统中无TEC DML光模块波长自动监控调整装置,包括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所述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包括:多个分光探测器、可变光衰减器、运算发大器、模数转换器和一个控制器,其中:
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支持调顶通信,控制器通过可变光衰减器发送调顶消息;控制器通过分光探测器、运算发大器和模数转换器接收调顶消息;
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通过调顶通信与SNI侧和UNI侧无TEC DML CWDM光模块实现信息交互,实时主动监控并调整光链路中各个无TEC DML CWDM光模块的当前发射波长,使光链路中各个无TEC DML CWDM光模块的发射波长都不相等;
无TEC DML CWDM光模块为DML TOSA方案,且没有TEC温控,支持调顶通信,可与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实现信息交互,支持通过调顶通信上报当前发射波长、偏置电流、序列号参数信息,并支持接收解析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发送过来的调顶消息,按照消息内容执行相应动作。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CWDM环行器波长路由应用场景中,SNI侧使用的无TECDML CWDM光模块发射波长与UNI侧使用的无TEC DML CWDM光模块发射波长的波段不相同,即SNI侧使用9个波段,UNI侧使用另外9个波段。如图2所示,本发明技术方案在CWDM环行器波长路由应用场景中,支持SNI侧与UNI侧使用的无TEC DML CWDM光模块发射波长的波段相同,即SNI侧使用18个波段,UNI侧使用同样的18个波段。本发明技术方案更高效的使用了18个波段的CWDM光模块,显著提高了CWDM环行器波长路由应用场景的组网能力,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应用成本;
(2)同时,本发明技术方案解决了CWDM环行器波长路由应用场景中,SNI侧与UNI侧无TEC DML CWDM光模块发射波长完全相等时带来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实时自动监控并调整CWDM环行器系统中SNI侧与UNI侧各个无TEC DML CWDM光模块的发射波长,保证了在任意时刻SNI侧与UNI侧各个无TEC DML CWDM光模块的发射波长都不相等,如图3所示。有效避免了SNI侧与UNI侧光信号经过CWDM环行器波长路由模块时出现信号失真造成高速数据误码或光链路断开。显著提高了CWDM环行器波长路由应用场景中高速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CWDM环行器应用场景组网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CWDM环行器应用场景组网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CWDM环行器应用场景中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与CWDM光模块波长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CWDM系统中无TEC DML光模块波长自动监控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在DML光模块中,当DML TOSA的偏置电流发生改变时,DML TOSA的发射光功率会随之发生改变,依据此特性,对DML TOSA设置不同的偏置电流会使DML光模块输出不同大小的发送光功率,产生了有益效果。同时,当DML TOSA的偏置电流发生改变时,DML TOSA的发射波长也会随之发生小幅度改变,依据此特性,对DML TOSA设置不同的偏置电流会使DML光模块发射波长发生偏移,产生了有害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WDM系统中无TEC DML光模块波长自动监控调整方法,创造性使用DML TOSA偏置电流(IBIAS)发生改变时DML TOSA的发射波长也随之发生小幅度改变的特性,实现了实时自动监控并调整CWDM环行器系统中SNI侧与UNI侧各个无TEC DML CWDM光模块的发射波长,保证了在任意时刻SNI侧与UNI侧各个无TEC DML CWDM光模块的发射波长都不相等。解决了CWDM环行器波长路由应用场景中,SNI侧与UNI侧无TEC DML CWDM光模块发射波长完全相等时带来的技术问题。有效避免了SNI侧与UNI侧光信号经过CWDM环行器波长路由模块时出现信号失真造成高速数据误码或光链路断开。显著提高了CWDM环行器波长路由应用场景中高速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应用成本,产生了有益效果。
相对EML方案CWDM光模块和有TEC温控的DML方案CWDM光模块,本专利技术方案无需使用昂贵的EML TOSA器件或增加TEC温控芯片,也能解决CWDM环行器波长路由应用场景中,SNI侧与UNI侧无TEC DML CWDM光模块发射波长完全相等时带来的技术问题,有效降低了CWDM光模块的成本,且适合大规模应用。
如图2所示,在CWDM环行器波长路由应用场景中,SNI侧无TEC DML CWDM光模块发射波长与UNI侧无TEC DML CWDM光模块发射波长波段相同,同时受外部环境温度变化影响,无TEC DML CWDM光模块发射波长会发生变化。当SNI侧无TEC DML CWDM光模块发射波长与UNI侧无TEC DML CWDM光模块发射波长在某一时刻完全相等时,此时两侧的光信号经过CWDM环行器波长路由模块时会出现信号失真,造成高速数据误码或光链路断开。
需要说明的是,发射波长波段相同,表示发射波长处于同一波段(如1271nm波段),但不完全相等,在CWDM环行器波长路由应用场景中可以正常工作;发射波长完全相等,表示表示发射波长处于同一波段(如1271nm波段),且完全相等,在CWDM环行器波长路由应用场景中不能正常工作。发射波长相同与发射波长完全相等意义不一样。
因此,在CWDM环行器波长路由应用场景中,当SNI侧无TEC DML CWDM光模块发射波长与UNI侧无TEC DML CWDM光模块发射波长在某一时刻完全相等时,如何对整个系统两侧的CWDM光模块发射波长进行自动监控与调整是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WDM系统中无TEC DML光模块波长自动监控调整方法,实现了实时自动监控并调整CWDM环行器系统中SNI侧与UNI侧各个无TEC DML CWDM光模块的发射波长,保证了在任意时刻SNI侧与UNI侧各个无TEC DML CWDM光模块的发射波长都不相等。解决了CWDM环行器波长路由应用场景中,SNI侧与UNI侧无TEC DML CWDM光模块发射波长完全相等时带来的技术问题。有效避免了SNI侧与UNI侧光信号经过CWDM环行器波长路由模块时出现信号失真造成高速数据误码或光链路断开。显著提高了CWDM环行器波长路由应用场景中高速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应用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设置在SNI侧的无TEC DML CWDM光模块与CWDM环行器波长路由模块之间,也就是局端设备这侧,便于统一管理;当然,也可以设置在UNI侧,具体设置在UNI侧的无TEC DML CWDM光模块与CWDM环行器波长路由模块之间,但此方式有别与传统网络应用架构,会增加维护与应用成本,且不利于统一管理。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CWDM系统中无TEC DML光模块波长自动监控调整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周期性轮询向SNI侧和UNI侧每个无TEC DML CWDM光模块发送第一调顶消息,通知无TEC DML CWDM光模块上报当前发射波长、偏置电流(IBIAS)、发射光功率、光模块序列号(SN)等信息;
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与无TEC DML CWDM光模块之间通过调顶通信技术进行消息发送与接收,调顶消息内容可根据需求自定义。
S2、无TEC DML CWDM光模块X接收解析第一调顶消息,并向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发送第二调顶消息,消息内容包含无TEC DML CWDM光模块X当前发射波长、偏置电流(IBIAS)、发射光功率、光模块序列号(SN)等信息;
无TEC DML CWDM光模块X从自身存储器中获取当前工作温度和偏置电流,并以当前工作温度和偏置电流为索引,从工作温度-偏置电流-发射波长映射表中获取当前发射波长,发射光功率、光模块序列号(SN)等参数信息从光模块A0页中获取。最后将当前发射波长、偏置电流(IBIAS)、发射光功率、光模块序列号(SN)等信息填写到第二调顶消息的内容中。
S3、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接收解析第二调顶消息,并将消息内容中无TEC DMLCWDM光模块X的当前发射波长、偏置电流(IBIAS)、发射光功率、光模块序列号(SN)等信息存入光模块信息表中保存。
光模块信息表以SN为索引存储SNI侧和UNI侧每个无TEC DML CWDM光模块X的当前发射波长、偏置电流(IBIAS)、发射光功率、光模块序列号(SN)等信息。当这些信息数值发生变化时,会自动进行更新。光模块信息表存储在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中。
S4、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查询光模块信息表,并判定无TEC DML CWDM光模块X当前发射波长是否与其它无TEC DML CWDM光模块发射波长相等。如果相等,则执行S5;如果不相等,则执行S1。
S5、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向无TEC DML CWDM光模块X发送第三调顶消息,通知其改变偏置电流(IBIAS),消息内容包含偏置电流(IBIAS)变化绝对值、加减动作等信息;
在CWDM环行器波长路由应用场景中,无TEC DML CWDM光模块发射光功率处于特定范围内时才能正常工作,称此特定范围为光模块正常工作发射光功率范围。
当无TEC DML CWDM光模块X当前发射光功率小于光模块X正常工作发射光功率范围中间值时,执行加动作,通过增大偏置电流(IBIAS)来增大光模块X的发射波长。光模块X增加的偏置电流(IBIAS)值为第三调顶消息内容中的偏置电流(IBIAS)变化绝对值,光模块X的偏置电流(IBIAS)增大后,光模块X的发射光功率会随之变大,但不会超过光模块X正常工作发射光功率范围的极大值。同时,光模块X的偏置电流(IBIAS)增大后,发射波长值也会变大,发射波长变化的绝对值需大于0.2nm。此时,第三调顶消息的内容中填写需要增加的偏置电流(IBIAS)绝对值和加动作等信息;
当无TEC DML CWDM光模块X当前发射光功率大于光模块X正常工作发射光功率范围中间值时,执行减动作,通过减小偏置电流(IBIAS)来减小光模块X的发射波长。光模块X减少的偏置电流(IBIAS)值为第三调顶消息内容中的偏置电流(IBIAS)变化绝对值,光模块X的偏置电流(IBIAS)减小后,光模块X的发射光功率会随之变小,但不会超过光模块X正常工作发射光功率范围的极小值。同时,光模块X的偏置电流(IBIAS)减小后,发射波长值也会变小,发射波长变化的绝对值需大于0.2nm。此时,第三调顶消息的内容中填写需要减小的偏置电流(IBIAS)绝对值和减动作等信息;
S6、无TEC DML CWDM光模块X接收解析第三调顶消息,并根据消息内容中的偏置电流(IBIAS)变化绝对值、加减动作等信息,实时调整偏置电流(IBIAS)值,使发射波长发生改变。
调整后的偏置电流(IBIAS)取值介于,在满足工作场景要求的情况下,无TEC DMLCWDM光模块最小发送光功率对应的偏置电流(IBIAS)至最大发送光功率对应的偏置电流(IBIAS)之间。
如果无TEC DML CWDM光模块X当前发射波长与其它无TEC DML CWDM光模块发射波长不相等(例如波长值间隔大于0.2nm,CWDM光模块同波段的波长间隔一般不超过3nm)或无TEC DML CWDM光模块X的发射波长完成调整,则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向SNI侧和UNI侧下一个无TEC DML CWDM光模块发送第一调顶消息,通知该无TEC DML CWDM光模块上报当前发射波长、偏置电流(IBIAS)、发射光功率、光模块序列号(SN)等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SNI侧或者是UNI侧发生冲突,只要是新检测到的光模块和已有的光模块发生冲突,就调整新检测到的发生冲突的光模块,而无需考虑该光模块是来自SNI侧还是UNI侧。
实施例2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CWDM系统中无TEC DML光模块波长自动监控调整装置,包括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本实施例对实施例1中的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和无TECDML CWDM光模块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3所示,在SNI侧无TEC DML CWDM光模块与CWDM环行器波长路由模块之间增加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如图5所示,该单元包含多个分光探测器(TAP-PD)、可变光衰减器(Variable Optical Attenuator,简称VOA)、运算发大器(Op Amp)、模数转换器(ADC)和一个控制器(MCU)。
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支持调顶通信,控制器(MCU)通过可变光衰减器(VOA)发送调顶消息;控制器(MCU)通过分光探测器(TAP-PD)、运算发大器(Op Amp)和模数转换器(ADC)接收调顶消息。
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通过调顶通信可与SNI侧和UNI侧无TEC DML CWDM光模块实现信息交互,实时主动监测并调整光链路中各个无TEC DML CWDM光模块的当前发射波长,使光链路中各个无TEC DML CWDM光模块的发射波长都不相等。
无TEC DML CWDM光模块为DML TOSA方案,且没有TEC温控,支持调顶通信,可与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实现信息交互,支持通过调顶通信上报当前发射波长、偏置电流(IBIAS)、序列号(SN)等参数信息。同时,支持接收解析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发送过来的调顶消息,并按照消息内容执行相应动作。
当然所述的控制器还可以是执行前文所述MCU功能的DSP、FPGA等。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对实施例1中无TEC DML CWDM光模块的工作温度-偏置电流-发射波长映射表进行详细描述,如表1所示:
Figure BDA0003286399050000121
Figure BDA0003286399050000131
表1
工作温度-偏置电流-发射波长映射表作为出厂配置存储在无TEC DML CWDM光模块的FLASH中,该表格存储不同工作温度,不同偏置电流(IBIAS)情况下,无TEC DML CWDM模块对应的发射波长。不同工作温度,不同偏置电流(IBIAS)情况下,无TEC DML CWDM光模块对应的发射波长,可以使用高低温箱与测试仪表通过自动化测试获取,无TEC DML CWDM光模块出厂时对该表进行配置。需要说明的是,λmn表示具体的波长值。表1中的λ11等不是波段,而是某个波段下对应的波长间隔大于0.2nm的波长。比如1271nm波段在T1下可有对应的1271.5nm、1272nm、1272.5nm、1273nm、…1290.5nm多个工作波长对应的电流。这样才能实现波长不完全相同。。
工作温度-偏置电流-发射波长映射表中,工作温度(Temp)取值范围为:无TEC DMLCWDM光模块在不同的外部环境温度下,正常工作的最低温度至最高温度,例如,0℃至85℃。
工作温度-偏置电流-发射波长映射表中,偏置电流(IBIAS)取值范围为:在满足工作场景要求的情况下,无TEC DML CWDM光模块最小发送光功率对应的偏置电流(IBIAS)至最大发送光功率对应的偏置电流(IBIAS),例如,20mA至70mA。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CWDM系统中无TEC DML光模块波长自动监控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周期性轮询向SNI侧和UNI侧每个无TEC DML CWDM光模块发送第一调顶消息,通知无TEC DML CWDM光模块上报当前发射波长;
S2、无TEC DML CWDM光模块X接收解析第一调顶消息,并向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发送第二调顶消息,消息内容包含无TEC DML CWDM光模块X当前发射波长;
S3、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接收解析第二调顶消息,并将消息内容中无TEC DML CWDM光模块X的当前发射波长存入光模块信息表中保存;
S4、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查询光模块信息表,并判定无TEC DML CWDM光模块X当前发射波长是否与其它无TEC DML CWDM光模块发射波长相等;如果相等则执行S5,如果不相等则执行S1;
S5、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向无TEC DML CWDM光模块X发送第三调顶消息,通知其改变偏置电流;
S6、无TEC DML CWDM光模块X接收解析第三调顶消息,实时调整偏置电流值,使发射波长发生改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WDM系统中无TEC DML光模块波长自动监控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无TEC DML CWDM光模块中保存有工作温度-偏置电流-发射波长映射表,工作温度-偏置电流-发射波长映射表存储不同工作温度、不同偏置电流情况下,无TEC DML CWDM模块对应的发射波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CWDM系统中无TEC DML光模块波长自动监控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工作温度、不同偏置电流情况下,无TEC DML CWDM光模块对应的发射波长,使用高低温箱通过自动化测试获取,无TEC DML CWDM光模块出厂时对该表进行配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CWDM系统中无TEC DML光模块波长自动监控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无TEC DML CWDM光模块X从自身存储器中获取当前工作温度和偏置电流,并以当前工作温度和偏置电流为索引,从工作温度-偏置电流-发射波长映射表中获取当前发射波长。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CWDM系统中无TEC DML光模块波长自动监控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顶消息中还包括:偏置电流、发射光功率和光模块序列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CWDM系统中无TEC DML光模块波长自动监控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发射光功率和光模块序列号从光模块A0页中获取。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CWDM系统中无TEC DML光模块波长自动监控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光模块信息表以光模块序列号为索引存储SNI侧和UNI侧每个无TEC DML CWDM光模块X的当前发射波长、偏置电流、发射光功率、光模块序列号信息,当这些信息数值发生变化时,会自动进行更新,光模块信息表存储在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中。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CWDM系统中无TEC DML光模块波长自动监控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调顶消息中包含偏置电流变化绝对值和加减动作:
当无TEC DML CWDM光模块X当前发射光功率较小时,执行加动作,通过增大偏置电流来增大光模块X的发射波长,此时第三调顶消息的内容中填写需要增加的偏置电流绝对值和加动作;
当无TEC DML CWDM光模块X当前发射光功率较大时,执行减动作,通过减小偏置电流来减小光模块X的发射波长,此时第三调顶消息的内容中填写需要减少的偏置电流绝对值和减动作。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CWDM系统中无TEC DML光模块波长自动监控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调整后的偏置电流取值介于,在满足工作场景要求的情况下,无TEC DML CWDM光模块最小发送光功率对应的偏置电流至最大发送光功率对应的偏置电流之间。
10.一种CWDM系统中无TEC DML光模块波长自动监控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所述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包括:多个分光探测器、可变光衰减器、运算发大器、模数转换器和一个控制器,其中:
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支持调顶通信,控制器通过可变光衰减器发送调顶消息;控制器通过分光探测器、运算发大器和模数转换器接收调顶消息;
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通过调顶通信与SNI侧和UNI侧无TEC DML CWDM光模块实现信息交互,实时主动监控并调整光链路中各个无TEC DML CWDM光模块的当前发射波长,使光链路中各个无TEC DML CWDM光模块的发射波长都不相等;
无TEC DML CWDM光模块为DML TOSA方案,且没有TEC温控,支持调顶通信,可与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实现信息交互,支持通过调顶通信上报当前发射波长、偏置电流、序列号参数信息,并支持接收解析光链路监测处理单元发送过来的调顶消息,按照消息内容执行相应动作。
CN202111148718.1A 2021-09-29 2021-09-29 Cwdm系统中无tec dml光模块波长自动监控调整方法与装置 Active CN1138726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48718.1A CN113872690B (zh) 2021-09-29 2021-09-29 Cwdm系统中无tec dml光模块波长自动监控调整方法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48718.1A CN113872690B (zh) 2021-09-29 2021-09-29 Cwdm系统中无tec dml光模块波长自动监控调整方法与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2690A true CN113872690A (zh) 2021-12-31
CN113872690B CN113872690B (zh) 2022-10-21

Family

ID=78992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48718.1A Active CN113872690B (zh) 2021-09-29 2021-09-29 Cwdm系统中无tec dml光模块波长自动监控调整方法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7269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7849A (zh) * 2003-05-13 2006-01-04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光模块及其波长监视控制方法
WO2019201100A1 (zh) * 2018-04-18 2019-10-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Amcc装置及传输波长调控方法
CN111385053A (zh) * 2018-12-29 2020-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的收发、波长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2087677A (zh) * 2019-06-14 2020-12-15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光模块信息交互方法及光模块
WO2021004471A1 (zh) * 2019-07-10 2021-01-14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Wdm-pon系统及其管控方法
WO2021008503A1 (zh) * 2019-07-12 2021-01-2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新前传网络的管理控制方法和设备
WO2021043070A1 (zh) * 2019-09-03 2021-03-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长调节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7849A (zh) * 2003-05-13 2006-01-04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光模块及其波长监视控制方法
WO2019201100A1 (zh) * 2018-04-18 2019-10-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Amcc装置及传输波长调控方法
CN111385053A (zh) * 2018-12-29 2020-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的收发、波长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2087677A (zh) * 2019-06-14 2020-12-15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光模块信息交互方法及光模块
WO2021004471A1 (zh) * 2019-07-10 2021-01-14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Wdm-pon系统及其管控方法
WO2021008503A1 (zh) * 2019-07-12 2021-01-2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新前传网络的管理控制方法和设备
WO2021043070A1 (zh) * 2019-09-03 2021-03-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波长调节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2690B (zh) 2022-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o et al. 200 Gb/s FSO WDM communication system empowered by multiwavelength directly modulated TOSA for 5G wireless networks
US9124368B2 (en) Transceiver for use in fibre network
US6317231B1 (en) Optical monito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network provisioning and maintenance
KR100955129B1 (ko) 비간섭성 광대역 광원을 이용한 파장분할다중방식 수동형 광 네트워크 구현 방법
WO2021031832A1 (zh) 波分复用系统、局端装置及远端装置
CN105765916A (zh) 保护方法和光通信系统
CN105379158A (zh) 通过twdm-pon启用统计光学设计
WO2023103481A1 (zh) 分布式天线系统
WO2021043070A1 (zh) 一种波长调节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JP5137906B2 (ja) 光アクセス網、光加入者装置および光アクセス網の通信設定方法
JP2018042104A (ja) 光通信システム
US9020358B2 (en)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transmission equipment
Honda et al. Wavelength adjustment of upstream signal using AMCC with power monitoring for WDM-PON in 5G mobile era
US9698900B2 (en) Optical network unit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unit
JP5414373B2 (ja) 光アクセス網、光通信方法および光加入者装置
CN106160840B (zh) 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光纤链路分布式保护装置及其保护方法
CN113872690B (zh) Cwdm系统中无tec dml光模块波长自动监控调整方法与装置
Li et al. Dual-fiber-ring architecture supporting discretionary Peer-to-Peer intra-communication and bidirectional inter-communication in metro-access network
CN114124287A (zh) 光信号控制方法及装置、光传输节点和光传输系统
WO2023109279A1 (zh) 一种光传输设备和系统
US6973106B1 (en) Optical package and optical systems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in
WO2021179978A1 (zh) 光模块、数据中心系统以及数据传输方法
Tessema et al. SDN enabled dynamically re-configurable low-cost ROADM nodes for metro networks
US6792015B1 (en) Thermo-electric cooler circuit and method for DWDM/TDM mode selection
White et al. Demonstration and system analysis of the HORNET archite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