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72584A - 开关电路、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开关电路、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72584A
CN113872584A CN202010617179.0A CN202010617179A CN113872584A CN 113872584 A CN113872584 A CN 113872584A CN 202010617179 A CN202010617179 A CN 202010617179A CN 113872584 A CN113872584 A CN 1138725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microstrip line
impedance transformation
electronic switch
switch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171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智广
孙涵
毋宝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61717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725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725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25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51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 H03K17/56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by the use, as active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3K17/687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by the use, as active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the devices be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Landscapes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开关电路、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本申请中,在开关电路的主通道中,设置第一阻抗变换模块与第二阻抗变换模块,而第一电子开关模块与第二电子开关模块分布设置在分路中,且第一阻抗变换模块与第二阻抗变换模块所在支路的输出状态可以由第一电子开关模块与第二电子开关模块的导通状态控制,从而实现射频信号的通道选择;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将第一电子开关模块与第二电子开关模块设置在开关电路的分路中,二极管的插损损耗较小,从而降低由于二极管的插损损耗过大而造成二极管故障的风险。

Description

开关电路、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开关电路、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时分双工系统的开关电路应用于雷达、医疗器械等领域,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开关电路;现有技术中,时分双工系统的开关电路存在两种方式的设计,一种是集成的开关模块或器件,另外一种是使用二极管器件设计的开关电路;其中,使用二极管器件设计的开关电路制作成本较低,成为现阶段的主要的发展及研究方向。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使用二极管器件设计的时分双工系统的开关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RFin点为开关电路的输入端,RFout1点为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出端,RFout2点为开关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当射频信号通过输入端RFin进入到开关电路之后,通过二极管的导通状态来实现射频信号传输通道的选择。
然而,当射频信号进入到开关电路之后,射频信号可以直接传输到二极管D1、二极管D2,由于二极管D1、二极管D2存在插损损耗,会消耗掉主通路的功率并造成二极管D1、二极管D2发热的现象,当发热到一定程度时,二极管D1、二极管D2会损坏,造成整个开关电路的无法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电路、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旨在尽可能降低由于二极管的插损损耗过大而造成二极管故障的风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关电路,包括: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一阻抗变换模块、第二阻抗变换模块、第一电子开关模块、第二电子开关模块;
所述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阻抗变换模块连接至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输入端还通过所述第二阻抗变换模块连接至所述第二输出端;其中,所述输入端用于接收射频信号;所述第一阻抗变换模块与所述第一输出端之间设置有第一节点,所述第一电子开关模块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一电子开关模块的第二端连接至外部控制模块;所述第二阻抗变换模块与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设置有第二节点,所述第二电子开关模块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二电子开关模块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外部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电子开关模块的通断、所述第二电子开关模块的通断分别受所述外部控制模块控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路板组件,包括上述的开关电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电路板组件。
本申请提出的一种开关电路、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在开关电路的主通道中,设置第一阻抗变换模块与第二阻抗变换模块,射频信号可以通过第一阻抗变换模块传输至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或者射频信号可以通过第二阻抗变换模块传输至开关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而第一电子开关模块与第二电子开关模块分布设置在主通道的分路中,且第一阻抗变换模块与第二阻抗变换模块所在支路的输出状态(射频信号的传输方向)可以由第一电子开关模块与第二电子开关模块的导通状态控制,从而实现射频信号的通道选择;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将第一电子开关模块与第二电子开关模块设置在开关电路的支路中,二极管的插损损耗较小,从而降低由于二极管的插损损耗过大而造成二极管故障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中的时分双工系统的开关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开关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开关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开关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开关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涉及一种开关电路,本实施例中的开关电路如图2所示,包括输入端RFin、第一输出端RFout1、第二输出端RFout2、第一阻抗变换模块101、第二阻抗变换模块102、第一电子开关模块103、第二电子开关模块104。
本实施例中,开关电路的输入端RFin至第一输出端RFout1的电路为第一支路,输入端RFin至第二输出端RFout2的电路为第二支路,此处的“第一”、“第二”仅是为了解释本申请的一些技术细节,在具体的电路中,第一支路与第二支路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变换位置。
在实际应用中,输入端RFin用于接收射频信号,该射频信号的来源可以为一个环形器(图中未标识),该环形器用于产生射频信号并通过输入端RFin传输至开关电路中。
具体地说,在第一支路中,输入端RFin通过第一阻抗变换模块101连接至第一输出端RFout1,在第二支路中,输入端RFin通过第二阻抗变换模块102连接至第二输出端RFout2;也就是说,射频信号可以通过第一阻抗变换模块101传输至第一输出端RFout1,或者,射频信号可以通过第二阻抗变化模块102传输至第二输出端RFout2,第一阻抗变换模块101至第一输出端RFout1所在支路(第一支路)的输出状态、以及第二阻抗变换模块102至第二输出端RFout2所在支路(第二支路)的输出状态决定了射频信号的传输方向。
具体地说,第一阻抗变换模块101与第一输出端RFout1之间设置有第一节点E,第一电子开关模块103的第一端C连接至第一节点E,第一电子开关模块103的第二端D连接至外部控制模块;第二阻抗变换模块102与第二输出端RFout2之间设置有第二节点F,第二电子开关模块104的第一端A连接至第二节点F,第二电子开关模块104的第二端B连接至外部控制模块;其中,第一电子开关模块103的通断、第二电子开关模块104的通断分别受外部控制模块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外部控制模块可以通过控制第一电子开关模块103的第二端D、第二电子开关模块104的第二端B的电压大小从而控制第一电子开关模块103、二电子开关模块104的导通状态。具体而言,当外部控制模块控制第一电子开关模块103的第二端D为高电平时,第一电子开关模块103不导通,当外部控制模块控制第一电子开关模块103的第二端D为低电平时,第一电子开关模块103导通;同理,当外部控制模块控制第二电子开关模块104的第二端B为高电平时,第二电子开关模块104不导通,当外部控制模块控制第二电子开关模块104的第二端B为低电平时,第二电子开关模块104导通。
具体地说,第一阻抗变换模块101至第一输出端RFout1所在支路(第一支路)的输出状态受第一电子开关模块103的通断控制;第二阻抗变换模块102至第二输出端RFout2所在支路(第二支路)的输出状态受第二电子开关模块104的通断控制。本实施例中,外部控制模块可以控制第一电子开关模块103、以及第二电子开关模块104的导通状态,从而控制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的输出状态,从而实现射频信号通道的选择。
本实施例在开关电路的主通道中,设置第一阻抗变换模块101与第二阻抗变换模块102,射频信号可以通过第一阻抗变换模块101传输至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出端RFout1,或者射频信号可以通过第二阻抗变换模块102传输至开关电路的第二输出端RFout2,而第一电子开关模块103与第二电子开关模块104分布设置在主通道的分路中;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将第一电子开关模块103与第二电子开关模块104设置在开关电路的分路中,二极管的插损损耗较小,从而降低由于二极管的插损损耗过大而造成二极管故障的风险。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涉及一种开关电路。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第一阻抗变换模块包括第一微带线,和/或,第二阻抗变换模块包括第二微带线。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例中仍然有效,为避免重复,在此不作赘述。
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涉及的开关电路如图3所示,包括输入端RFin、第一输出端RFout1、第二输出端RFout2、第一阻抗变换模块(图未标识)、第二阻抗变换模块(图未标识)、第一电子开关模块203、第二电子开关模块204,其中,第一阻抗变换模块包括第一微带线201,和/或,第二阻抗变换模块包括第二微带线202。
具体地说,本实施例存在三种不同的方案,第一种方案是第一阻抗变换模块包括第一微带线201,第二阻抗变换模块包括其他的能够实现阻抗变换功能的元件;第二种是第一阻抗变换模块包括其他的能够实现阻抗变换功能的元件,第二阻抗变换模块包括第二微带线202;第三种是第一阻抗变换模块包括第一微带线201,第二阻抗变换模块包括第二微带线202。
具体地说,第一微带线201的长度为射频信号在第一微带线201传输的波长的1/4,第二微带线202的长度为射频信号在第二微带线202传输的波长的1/4。根据1/4波长的微带线的特性可知,1/4波长的微带线的两端看向同一方向的输出状态是不同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微带线201的长度和第二微带线202的长度可以为射频信号在第一微带线201传输的波长的3/4,且3/4波长的微带线的两端看向同一方向的输出状态也是不同的。具体地说,若第一电子开关模块203导通,则第一微带线201靠近第一电子开关模块203的一端G为射频短路点,即第一微带线201靠近第一电子开关模块203的一端G看第一电子开关模块203方向是低阻态的(相当于导通),而第一微带线201远离第一电子开关模块203的一端H为经过1/4波长的微带线的阻抗变换之后,为射频开路点,即第一微带线201远离第一电子开关模块203的一端H看第一电子开关模块203的方向是高阻态的(相当于断开),因此,射频信号无法通过第一微带线201传输至第一输出端RFout1。若第一电子开关模块203不导通,则上述的射频开路点变为射频短路点,射频短路点变为射频开路点,即第一微带线201远离第一电子开关模块203的一端H看第一电子开关模块203的方向是低阻态的(相当于导通),因此,射频信号可以通过第一微带线201传输至第一输出端RFout1。
根据上述相同的原理,若第二电子开关模块204导通,射频信号无法通过第二微带线202传输至第二输出端RFout2;若第二电子开关模块204不导通,射频信号可以通过第二微带线202传输至第二输出端RFout2。本实施例通过运用1/4波长的微带线的特性提供了一种第一阻抗转换模以及第二阻抗转换模块的具体结构,从而实现根据第一电子开关模块103、第二电子开关模块104的导通状态确定第一支路与第二支路的输出状态,从而确定射频信号的传输方向。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微带线201与第二微带线202的阻抗可以设置为50ohm。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阻抗变换模块、第二阻抗变换模块可以包括能够实现其功能的元件,例如四分之一波长变换器等,只要能够实现根据第一电子开关模块203、第二电子开关模块204的导通状态确定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的输出状态即可。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阻抗变换模块还包括第一匹配电容C1,第一匹配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微带线201的一端H,第一匹配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通过设置第一匹配电容C1,可以在第一微带线201的阻抗变换过程中,提高阻抗变换的精确度。具体地说,为了更好地提高阻抗变换的精准度,可以在第一微带线201的两端G、H均设置第一匹配电容C1,从而提高第一微带线201阻抗变换的精准度。
在一个例子中,第二阻抗变换模块还包括第二匹配电容C2,第二匹配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微带线202的一端I,第二匹配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根据通过设置第二匹配电容C2,可以在第二微带线202的阻抗变换过程中,提高阻抗变换的精确度。具体地说,为了更好地提高阻抗变换的精准度,可以在第二微带线202的两端I、J均设置第二匹配电容C2,从而提高第一微带线202阻抗变换的精准度。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涉及一种开关电路。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开关电路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电子开关模块与第一节点之间的第三阻抗变换模块,和/或,开关电路还包括设置在第二电子开关模块与第二节点的第四阻抗变换模块。上述第二实施例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例中仍然有效,为避免重复,在此不作赘述。
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涉及的开关电路如图4所示,包括输入端RFin、第一输出端RFout1、第二输出端RFout2、第一微带线301、第一匹配电容C1、第二微带线302、第二匹配电容C2、第一电子开关模块303、第二电子开关模块304、第三阻抗变换模块305和/或第四阻抗变换模块306。
具体地说,第三阻抗变换模块305设置在第一电子开关模块303与第一节点E之间,第四阻抗变换模块306设置在第二电子开关模块304与第二节点F之间。通过在第一电子开关模块303与第一节点E之间的第三阻抗变换模块305,当功率传输至第一电子开关模块303之前,通过第三阻抗变换模块305消耗了传输到第一电子开关模块303的功率,从而减小输入至第一电子开关模块303的功率,进一步提高了开关电路可最大承受的功率;同理,通过在第二电子开关模块304与第二节点F之间的第四阻抗变换模块306,当功率传输至第二电子开关模块304之前,通过第四阻抗变换模块306消耗了传输到第二电子开关模块304的功率,从而减小输入至第二电子开关模块304的功率,提高了开关电路的可最大承受的功率。
本实施例中,第三阻抗变换模块305与第四阻抗变换模块306可以同时设置在开关电路中,也可以仅设置一个,具体的情况的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设置。例如,传输到第一支路的功率在第一电子开关模块可承受范围内时,此时在第一支路中可以不设置第三阻抗变换模块,仅在第二支路中设置第四阻抗变换模块即可;相应地,当传输到第二支路的功率在第二电子开关模块可承受范围内时,也可仅在第一支路中设置第三阻抗变换模块即可;当传输到第一支路超出第一电子开关模块可承受范围,传输到第二支路的功率在也超出第二电子开关模块可承受范围内时,需要在第一支路中设置第三阻抗变换模块,在第二支路中设置第四阻抗变换模块。
在一个例子中,第三阻抗变换模块305包括第三微带线(图未标识),第三微带线的长度为射频信号在第三微带线传输的波长的1/4。根据1/4波长的微带线的特性可知,当第一电子开关模块303导通时,第三微带线靠近第一电子开关模块303的一端为射频短路点,第三微带线远离第一电子开关模块303的一端为射频开路点(即第一微带线301靠近第三微带线的一端G为射频开路点),第一微带线301远离第三微带线的一端H为射频短路点,即第一微带线301为导通状态,第一支路导通,射频信号可以通过第一微带线301传输到第一输出端RFout1;当第一电子开关模块303不导通时,则上述的射频短路点变为射频开路点,射频开路点变为射频短路点,第一支路不导通,射频信号不能通过第一微带线301传输到第一输出端RFout1。由于第三微带线设置在第一电子开关模块303之前,可以减少输入至第一电子开关模块303的能量,提高开关电路的功率容量。
在一个例子中,第四阻抗变换模块306包括第四微带线(图未标识),第四微带线的长度为射频信号在第四微带线传输的波长的1/4。根据上述同样的原理,当第二电子开关模块304导通时,射频信号可以通过第二微带线302传输到第二输出端RFout2;当第二电子开关模块304不导通时,射频信号不能通过第二微带线302传输到第二输出端RFout2。由于第四微带线设置在第二电子开关模块304之前,可以减少输入至第二电子开关模块304的能量,提高开关电路的功率容量。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微带线的长度和第四微带线的长度均可以为3/4波长的微带线,3/4波长的微带线的两端看向同一方向的输出状态也是不同的,即,3/4波长的微带线也可以实现阻抗变换的功能。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子开关模块303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电子开关模块304包括第二二极管。根据上述可知,由于第一微带线301与第三微带线均为1/4波长的微带线,当第一电子开关模块303的导通状态确定,且经过两次阻抗变换之后,第一微带线301的导通状态与第一电子开关模块303的导通状态相同。当第一电子开关模块303导通(即第一二极管导通)时,第一支路处于工作状态,即第一微带线301导通,此时,由于第一二极管处于导通状态,且第一支路也是导通状态;如果第一支路中仅有第一二极管,那么第一二极管会承受较大的电流,容易被大电流击穿;因此,在第一支路中设置该第三微带线,且将第三微带线的阻抗设计得较高,以降低流入到第一二极管的电流,从而保护第一二极管免受大电流击穿。其中,第三微带线的阻抗大小,可以根据第一支路中的射频信号大小以及第一二极管可承受的最大电流值来确定;在第一二极管已选定,其可承受的最大电流值不变的情况下,第一支路中的射频信号越大,第三微带线的阻抗值可以设置得越大;在第一支路中的射频信号大小不变的情况下,选择的第一二极管可承受的最大电流值越大,第三微带线的阻抗值可以设置得越小。同理可知,当第二支路处于工作状态,第二电子开关模块304导通(即第二二极管导通),为了避免流入第二二极管电流过大,第四微带线可以设置偏高的阻抗,该偏高的阻抗可以根据第二微带线302的阻抗以及第二二极管可承受的电流确定。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5所示,为开关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包括输入端RFin、第一输出端RFout1、第二输出端RFout2、第一微带线301、第一匹配电容C1、第二微带线302、第二匹配电容C2、第一电子开关模块303、第二电子开关模块304、第三阻抗变换模块305、第四阻抗变换模块306、第五微带线307和/或第六微带线308。
具体地说,第一电子开关模块303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电子开关模块304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五微带线307、第六微带线308均为1/4波长的微带线,第五微带线307位于第一电子开关模块303与第三阻抗变换模块305之间,第六微带线308位于第二电子开关模块304与第四阻抗变换模块306之间,由于第一支路设置了三个1/4波长的微带线,当第一二极管的导通状态确定之后,会经过三次阻抗变换,也就是说,第一微带线301的导通状态与第一二极管的导通状态相反。当第一电子开关模块303不导通(即第一二极管不导通)时,第一支路处于工作状态,即第一微带线301导通时,此时,由于第一二极管处于不导通状态,第一支路处于导通状态;如果第三微带线305的阻抗偏高,那么第一二极管两端会承受较大的电压,容易被大电压击穿;因此,在第一支路中将第三微带线的阻抗设计得较低,在射频信号大小确定的情况下,第一二极管所在分路所承受的电压较低,因此,第一二极管两端的电压也较低,从而保护第一二极管免受大电压击穿。其中,第三微带线的阻抗大小,可以根据第一支路中的射频信号大小以及第一二极管可承受的最大电压值来确定;在第一二极管已选定,其可承受的最大电压值不变的情况下,第一支路中的射频信号越大,第三微带线的阻抗值可以设置得越小;在第一支路中的射频信号大小不变的情况下,选择的第一二极管可承受的最大电压值越大,第三微带线的阻抗值可以设置得越大。同理可知,当第二支路处于工作状态,第二电子开关模块304不导通(即第二二极管不导通),为了避免第二二极管两端的电压过大,第四微带线306、第六微带线308可以设置偏低的阻抗,第四微带线、第六微带线308的阻抗可以根据第二微带线302的阻抗以及第二二极管可承受的电压确定。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支路所承受的功率较小,第二支路所承受的功率较大,因此,第三微带线的阻抗可以设置较低,第四微带线的阻抗可以设置较高;其中,第三微带线305的阻抗可以根据实际连接的第一电子开关模块303的可承受情况、以及所连接的第一微带线301的阻抗确定;第四微带线306的阻抗也可以根据实际连接的第二电子开关模块304的可承受情况、以及所连接的第二微带线302的阻抗确定。由上述例子可知,若分路中电子开关的导通控制所在支路导通,可以选择高阻抗的微带线作为电子开关所在分路中的微带线,从而降低经过电子开关中的电流大小,避免电子开关被大电流击穿;若支路中电子开关的关断控制所在支路导通,可以选择低阻抗的微带线作为电子开关所在分路中的微带线,从而降低经过电子开关上承受的电压,避免电子开关被大电压击穿。以此为设计思路来为电子开关所在的分路选择合适的微带线,可以极大地减少电子开关对整个开关电路的功率容量的限制,从而提升开关电路的功率容量。
在一个例子中,第三阻抗变换模块305还包括第三匹配电容(图未标识),第三匹配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三微带线的一端,第三匹配电容的第二端接地。通过在第三微带线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匹配电容,可以在第三微带线的阻抗变换过程中,提高阻抗变换的精确度。具体地说,为了更好地提高阻抗变换的精准度,可以在第三微带线的两端均设置第三匹配电容,从而提高阻抗变换的精准度。
在一个例子中,第四阻抗变换模块306还包括第四匹配电容(图未标识),第四匹配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至第四微带线的一端,第四匹配电容的第二端接地。通过在第四微带线的一端设置有第四匹配电容,可以在第四微带线的阻抗变换过程中,提高阻抗变换的精确度。具体地说,为了更好地提高阻抗变换的精准度,可以在第四微带线的两端均设置第四匹配电容,从而提高阻抗变换的精准度。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电子开关模块303包括多个并联的第一二极管。通过在支路中设计多个并联的第一二极管,一方面可以减小每个第一二极管所承受的功率,进一步提高整个开关电路的功率容量;另一方面,当其中一个第一二极管出现故障时,并联的方式使得发生故障的第一二极管不会影响其他第一二极管的工作状态,第一电子开关模块303仍能正常工作,从而提高整个开关电路的抗故障能力。
在一个例子中,第二电子开关模块304包括多个并联的第二二极管。通过在支路中设计多个并联的第二二极管,一方面可以减小每个第二二极管所承受的功率,进一步提高整个开关电路的功率容量;另一方面,当其中一个第二二极管出现故障时,并联的方式使得发生故障的第二二极管不会影响其他第二二极管的工作状态,开关电路仍能正常工作,从而提高整个开关电路的抗故障能力。
由于第一支路所承受的功率较小,第二支路所承受的功率较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第一二极管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两个,第二二极管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五个。
上面各种元件的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元件或者对某些元件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元件,只要包括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结构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结构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涉及一种电路板组件,包括上述的开关电路。
本实施例通过运用上述的开关电路,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在二极管的功率容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电路板组件可承受的射频信号的功率容量,降低了二极管的对开关电路所能承受的最大功率容量的限制。
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电路板组件。
本实施例通过运用上述的电路板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在二极管的功率容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电子设备可承受的射频信号的功率容量,降低了二极管的对开关电路所能承受的最大功率容量的限制。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例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一阻抗变换模块、第二阻抗变换模块、第一电子开关模块、第二电子开关模块;
所述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阻抗变换模块连接至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输入端还通过所述第二阻抗变换模块连接至所述第二输出端;其中,所述输入端用于接收射频信号;
所述第一阻抗变换模块与所述第一输出端之间设置有第一节点,所述第一电子开关模块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一电子开关模块的第二端连接至外部控制模块;所述第二阻抗变换模块与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设置有第二节点,所述第二电子开关模块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二电子开关模块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外部控制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电子开关模块的通断、所述第二电子开关模块的通断分别受所述外部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一阻抗变换模块至所述第一输出端所在支路的输出状态受所述第一电子开关模块的通断控制;所述第二阻抗变换模块至所述第二输出端所在支路的输出状态受所述第二电子开关模块的通断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抗变换模块包括第一微带线,和/或,所述第二阻抗变换模块包括第二微带线;
所述第一微带线的长度为所述射频信号在所述第一微带线传输的波长的1/4,所述第二微带线的长度为所述射频信号在所述第二微带线传输的波长的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抗变换模块还包括第一匹配电容,所述第一匹配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微带线的一端,所述第一匹配电容的第二端接地,和/或,所述第二阻抗变换模块还包括第二匹配电容,所述第二匹配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微带线的一端,所述第二匹配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子开关模块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第三阻抗变换模块,和/或,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电子开关模块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第四阻抗变换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阻抗变换模块包括第三微带线,和/或,所述第四阻抗变换模块包括第四微带线;
所述第三微带线的长度为所述射频信号在所述第三微带线传输的波长的1/4,所述第四微带线的长度为所述射频信号在所述第四微带线传输的波长的1/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阻抗变换模块还包括第三匹配电容,和/或,所述第四阻抗变换模块还包括第四匹配电容;
所述第三匹配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微带线的一端,所述第三匹配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四匹配电容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四微带线的一端,所述第四匹配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模块包括多个并联的第一二极管,和/或,所述第二电子开关模块包括多个并联的第二二极管。
8.一种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所述的开关电路。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路板组件。
CN202010617179.0A 2020-06-30 2020-06-30 开关电路、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38725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7179.0A CN113872584A (zh) 2020-06-30 2020-06-30 开关电路、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7179.0A CN113872584A (zh) 2020-06-30 2020-06-30 开关电路、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2584A true CN113872584A (zh) 2021-12-31

Family

ID=78981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17179.0A Pending CN113872584A (zh) 2020-06-30 2020-06-30 开关电路、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7258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57603A (zh) * 2022-12-26 2023-03-28 成都仕芯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参考电压的射频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及控制设备
WO2024078260A1 (zh) * 2022-10-14 2024-04-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射频开关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78260A1 (zh) * 2022-10-14 2024-04-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射频开关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CN115857603A (zh) * 2022-12-26 2023-03-28 成都仕芯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参考电压的射频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及控制设备
CN115857603B (zh) * 2022-12-26 2023-09-01 成都仕芯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参考电压的射频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及控制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547615A1 (en) Line-loop diode phase bit circuit
US5778306A (en) Low loss high frequency transmitting/receiving switching module
US5485130A (en) Microwave switch circuit and an antenna apparatus
CN113872584A (zh) 开关电路、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4497928B (zh) 一种毫米波单刀单掷开关
CN101421919B (zh) 使用pin二极管的宽带差分信号的可变衰减
JP5699807B2 (ja) 高周波スイッチ
WO2006062753A1 (en) Balanced nonlinear transmission line phase shifter
CN114497954A (zh) 一种功分器和系统
EP2940782B1 (en) Semiconductor diode switch
EP0556398B1 (en) Wide band frequency allotment type signal selection device utilizing electromagnetic coupling
US7457593B2 (en) Attenuator system
JP2011211589A (ja) 高周波スイッチ回路
CN110212888A (zh) 一种微带高低通型数字移相器结构
US5345200A (en) Coupling network
CN101291009A (zh) 多路微波开关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JP4213706B2 (ja) 高周波スイッチ回路
CN113114182A (zh) 一种大功率电子收发开关电路及开关模块
CN212811546U (zh) 一种芯片控制转换电路
CN114785290B (zh) 包络跟踪电源调制器、芯片及射频放大系统
CN212627866U (zh) 双射频输出电路
KR20190096041A (ko) 광대역 대전력 결합기
CN212785274U (zh) 功率放大芯片和功率放大电路
RU2130671C1 (ru) Быстродействующий свч-переключатель
CN220440679U (zh) 一种信号衰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