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71953A - 接线组件、连接器公座、连接器组件、动力系统及无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接线组件、连接器公座、连接器组件、动力系统及无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71953A
CN113871953A CN202111165227.8A CN202111165227A CN113871953A CN 113871953 A CN113871953 A CN 113871953A CN 202111165227 A CN202111165227 A CN 202111165227A CN 113871953 A CN113871953 A CN 1138719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connector
wire pressing
male
pass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6522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振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6522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719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71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19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20Coupling parts carrying sockets, clip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only to wire or c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28Coupling parts carrying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only to wire or cable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接线组件、连接器公座、连接器组件、动力系统及无人设备,其涉及连接器的技术领域,通过在接线头的过线孔内壁设置限位部,并在压线构件上设置可与限位部配合的压线部;在压线构件靠近接线头处于第一位置时,限位部抵推压线部朝过线孔内靠近,以使过线孔收窄,让导线能够被挤压约束于过线孔中。通过将该接线组件应用于接线器组件、动力系统及无人设备中,使导线能够在穿线前与接线头及设置有该接线头的连接器公座处于相分离的状态,待导线从相应的走线通道中穿出后,再通过接线组件对导线与连接器公座进行连接,从而降低了系统、设备的装配、穿线难度,提高了相应的装配及接线效率。

Description

接线组件、连接器公座、连接器组件、动力系统及无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线组件、连接器公座、连接器组件、动力系统及无人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连接器也常被称为电路连接器,用于将一个回路上的两个导体桥接起来,使得电流或者讯号可以从一个导体流向另一个导体的导电设备。简单的说,是用以完成电路或电子机器等相互间电器连接之元件,称为连接器亦即两者之间的桥梁。
一般的电路结构中,为了将两电路或同一电路中两相隔设置的电气设备、装置、元件等进行电性连接,会在两所需进行连接的电路之间通过导线实现连接,而在一些需要经常性更换、维修的电路结构中,为了便于连接电路的拆装,导线与相应电路之间会采用连接器进行连接。连接器普遍包括公座和母座,公座的接线端子以及母座的接线端子分别插设、固定于公座、母座当中。导线通过与公座接线端子及母座接线端子相连接,并在公座与母座插接配合时实现电流的导通。
而在某些结构较为紧凑的设备或特殊的使用场景中,出于外观和防护性考虑,导线在连接其中一电路后,会经狭窄的走线通道,并从走线通道引出后与另一电路进行连接,由于导线端部在穿线之前已经压接于公座,因此,导线需要连同公座一同穿线,而公座则会对导线在穿线过程中造成限制,因公座体积较大,导致导线无法从一些尺寸小于公座的走线通道中穿过,大大限制了电路结构及穿线结构的设计,也增加了设备的体积。若先将导线与公座拆分,待导线穿线后再与公座连接,这又提高了接线难度,降低了接线效率以及设备的装配效率,给相应的操作人员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接线组件,解决导线与电路之间接线难度大导致的接线过程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公座,通过接线组件中压线构件与接线头的配合,使连接器公座与导线之间可随时拆装,解决连接器公座与导线之间接线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提高连接器组件与电路之间、导线与连接器公座之间的装配难度,从而提高连接器组件在相应应用场景或设备中的安装、接线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系统,解决动力系统应用场景受限,接线结构受限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之五在于:提供一种无人设备,解决无人设备接线结构受限的技术问题,让其体型可进一步缩小,结构更加紧凑。
为达上述目的之一,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接线组件,包括接线头,开设有过线孔,所述过线孔内壁限定出限位部;压线构件,限定出可与所述限位部配合的压线部;所述压线构件可沿第一方向靠近或远离所述过线孔,以使所述压线构件能够处于与所述接线头连接的第一位置,或与所述接线头分离的第二位置;当所述压线构件处于第一位置,所述限位部抵推所述压线部朝所述过线孔的轴线靠近,以使所述压线部与所述过线孔之间的空间收窄,让穿设于所述过线孔中的导线能够被挤压约束于所述过线孔中;当所述压线构件处于第二位置,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压线部脱离配合,所述压线部复位以释放所述空间,以使导线可在所述过线孔中沿其轴向自由运动。
为达上述目的之二,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公座,包括公座壳体,内部限定出固定腔;公座端子,安装于所述固定腔;如上所述的接线组件,所述接线头设置于所述公座壳体,且所述过线孔与所述固定腔相连通;导线可从所述过线孔穿入所述固定腔并与所述公座端子电性连接,并通过所述压线构件沿第一方向靠近所述过线孔,以处于第一位置将导线固定于所述固定腔及所述过线孔中。
为达上述目的之三,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连接器公座;连接器母座,限定出可与所述公座插头插接配合的母座插孔;母座端子,设置于所述母座插孔,当所述公座插头插接于所述母座插孔时,所述公座端子与所述母座端子电性连接。
为达上述目的之四,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动力系统,包括电机;电子调速器,所述电子调速器用于控制所述电机的工作状态;如上所述的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母座固定设置于所述电机的壳体;所述电机与所述电子调速器通过所述连接器组件电性连接。
为达上述目的之五,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无人设备,包括机身;连接在所述机身上的机臂,所述机臂内限定出走线通道;如上所述的动力系统,所述电机与所述电子调速器间隔安装于所述机臂上;所述电子调速器与所述连接器公座通过导线连接,导线一端与所述电子调速器电性连接,所述导线的另一端穿入所述走线通道并在靠近所述电机的位置上从所述走线通道穿出,所述导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接线组件与所述连接器公座电性连接,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连接器公座插接于所述连接器母座,与所述电子调速器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接线组件,通过在接线头所开设的过线孔内设置限位部,在压线构件上形成相应的压线部,在接线过程中,导线穿入过线孔中,压线构件沿第一方向靠近过线孔并与过线孔形成连接关系,处在第一位置,在此过程中,限位部抵推压线部朝过线孔内靠近,以使过线孔收窄,让导线能够被挤压约束于过线孔中,完成接线。使导线能够在穿线前与接线头及设置有该接线头的连接器公座处于相分离的状态,待导线从相应的走线通道中穿出后,再通过接线组件对导线与连接器公座进行连接,连接器公座再与连接器母座插接配合,使两点路之间电性连接,降低了系统、设备的装配、穿线难度,提高了相应的装配及接线效率,同时,也避免了在穿线过程中被连接器公座限制了穿线结构的情况,导线能够从尺寸更小的走线通道中进行穿线,从而可以把设备内部的走线结构设计得更加紧凑,进而让动力系统的应用范围更广,无人设备的体积也能够因走线结构更加紧凑而相应减小,进一步提高系统及设备的紧凑性。
另,在导线需要从接线头上拆卸下来的时候,压线构件只需沿第一方向与接线头脱离配合,处在第二位置,即解除导线在过线孔中的约束,达到快速拆卸的效果,这样,在动力系统及无人设备需要对相应部件或导线进行维修、更换时,就能够更快速地实现电路结构之间的拆卸,提高系统及设备在日常维护、维修、更换上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连接器组件装配状态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连接器组件装配状态剖视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接线组件第二位置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接线组件从第二位置朝第一位置方向运动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接线组件从第二位置朝第一位置方向运动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接线组件第一位置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连接器组件轴测图之一(去除接线组件);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连接器组件轴测图之二(去除接线组件);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连接器组件爆炸图之一(去除接线组件);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连接器组件爆炸图之二(去除接线组件);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母座壳体轴测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工作壳体轴测图。
图中:10、接线头;11、过线孔;12、限位部;121、第二抵压面;13、卡接块;131、斜面;132、卡接头;20、压线构件;21、压线孔;211、第一抵压面;22、压线部;23、卡槽;231、弹性复位臂;24、防水密封套;30、公座壳体;31、固定腔;32、公座插头;33、导向柱;40、公座端子;50、母座壳体;51、容纳腔;52、母座插孔;53、接线腔;531、注胶孔;532、导线孔;54、第一壳体;55、第二壳体;56、导向槽;60、母座端子;70、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接线组件,旨意在于降低连接器公座与导线之间的接线难度,提高两者间的接线效率,让导线便于在穿接固定于走线结构后再与连接器公座进行连接。其可应用于各电气设备、装置、器件等电路结构之间的连接,以本实施方式为例,其可应用于各类型含电机70的动力系统及无人设备中,用于连接动力系统中及无人设备中的电机70以及电子调速器,以给动力系统及设备供电以及传输信号。本申请的动力系统可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可移动平台中,而该可移动平台可以在任何合适的环境下移动,例如,空气中(例如,固定翼飞机、旋翼飞机)、水中(例如,轮船或潜水艇)、陆地上(例如,汽车或火车)、太空(例如,太空飞机、卫星或探测器),以及以上各种环境的任何组合。可移动平台可以是飞机,例如,无人机(Unmanned Aer i a l Veh i c l e,简称为“UVA”)。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移动平台可以承载生命体,例如,人或动物。
而上述所指的无人设备可以是无人飞行器、无人车、无人船等设备,可以认为是属于可移动平台的一种,本实施方式以无人设备为无人飞行器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可以理解,无人设备的类型还可以是上述的其他设备,不能理解为本发明的限制。具体地,无人飞行器可以是多旋翼无人飞行器,例如四旋翼无人飞行器、六旋翼无人飞行器、八旋翼无人飞行器、十二旋翼无人飞行器等,无人飞行器可以用于搭载负载以完成预定的任务,例如搭载成像装置以进行拍摄,搭载农药、营养液及喷洒装置以进行植保任务等。
在对该接线组件、连接器公座以及连接器组件进行进一步说明之前,需要说明的是,以图10-图11的连接器组件爆炸图为例,沿连接器组件的高度方向定义为本文所述的连接器公座、连接器母座的高度方向,即为附图中箭头所指示的“第一方向”,具体说明,请参阅图2、图4、图10-图12,高度方向一般指的是固定腔31、容纳腔51的延伸方向以及公座端子40、母座端子60安装状态下的长度方向,也指过线孔11的轴向方向;而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件由于设置有3个并排的公座插头32以及母座插孔52,因此其具有长边以及短边,在本发明中,将沿连接器组件短边的方向定义为连接器组件的宽度方向,即附图中箭头所指示的“第二方向”。
该接线组件包括接线头10,接线头10用于与导线连接,这里不对接线头10的外部结构作具体限定,其可以是矩形体、圆柱体等结构,本实施方式的接线头10外部结构以圆柱体为例,接线头10中开设有过线孔11,优选的,过线孔11的中心轴线与接线头10整体的中心轴线重合,即,过线孔11沿接线头10轴向贯通接线头10的相对两端,以使导线能够通过过线孔11从连接器公座外部穿入其内部并与公座端子40形成电性连接。其中,过线孔11处限定出限位部12,可以理解为,限位部12设置于过线孔11的孔壁上,也可以设置于过线孔11的一端端部,还可以由过线孔11一端端部向第一方向延伸形成,其用于与压线构件20上的压线部22进行配合,其具体结构在此不作限定,其只要能够与压线部22进行配合,并让压线部22能够配合过线孔11将导线约束在过线孔11中即可,其具体结构会在本实施方式的后续内容进行体现。其中,压线部22可以由压线构件20中面向过线孔11的一侧向外凸出形成,压线部22所呈现的结构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弧形凸块或不限定形状的凸块,也可以包括一个环形结构的凸块,但不限于此,只要能与限位部12配合以约束导线即可。
压线构件20可沿过线孔11轴向(相当于第一方向)靠近或远离过线孔11,在此基础上,为了避免压线构件20丢失,可以将压线构件20与接线头10形成活动连接的关系,使压线构件20不管在何种状态下都能够与接线头10保持一定的连接,当然,压线构件20在非使用状态下也可以与接线头10处于完全分离的状态,因此,压线构件20可以与接线头10分开独立加工,便于在压线构件20疲劳损坏时对其进行更换。
具体的,在压线构件20靠近过线孔11并与接线头10相对固定时,压线构件20能够处于与接线头10连接的第一位置,在压线构件20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若过线孔11中穿接有导线,压线构件20能够将导线约束限制在过线孔11中,使导线与连接器公座形成连接关系;在压线构件20远离过线孔11并与接线头10脱离固定关系时,压线构件20能够处于与接线头10分离的第二位置,在压线构件20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压线构件20并不会对过线孔11内产生影响,可以理解为,导线的自由度并不会被压线构件20所限制。压线构件20对导线进行约束或解开约束的具体原理为,压线构件20沿第一方向靠近过线孔11的过程中,压线部22同样会逐步朝限位部12靠近,并在靠近过程中与限位部12形成配合,在限位部12与压线部22的配合过程中,限位部12会对压线部22施加一个朝过线孔11中心方向(轴线方向)的作用力,这样,限位部12就会抵推压线部22朝过线孔11中心方向靠近,以使过线孔11中能够穿线的空间收窄,让原本置于过线孔11中的导线表面被压线部22所抵压,当过线孔11中的空间尺寸被压线部22逐步挤压收窄至小于导线的直径时,压线部22就会对导线表面施加一定的压力,将导线压紧在过线孔11的孔壁上,进而使得压线构件20与接线头10连接配合保持在第一位置上,从而可以限制导线在过线孔11轴向方向上的自由度,实现对导线的固定。其中,如果选用环形结构的压线部22,则可以进一步增大压线部22与导线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大压线部22对导线的约束作用。
压线构件20从第一位置沿第一方向远离过线孔11的过程中,压线部22同样会逐步朝远离限位部12的方向运动,并在远离过程中与限位部12逐渐脱离配合,在压线部22与限位部12逐渐脱离配合的过程中,限位部12对压线部22所施加的作用力会逐步减少,最终在脱离配合时作用力消失,这样,压线部22逐渐复位,并朝远离过线孔11的方向运动,过线孔11中能够穿线的空间随之逐步扩宽,让被抵压约束在过线孔11中的导线表面压力逐渐减小,当过线孔11中的空间尺寸在压线部22逐步远离过线孔11的过程中逐步扩宽至大于导线的直径时,导线就能够被压线部22所释放,此时,压线构件20即处于第二位置,从而让导线可在过线孔11中沿过线孔11轴向自由运动,进而可以选择性穿入过线孔11或从过线孔11中抽出。
通过上述接线组件的简单结构,使单p i n导线能够在任何状态下自由地在对应的接线头10进行接线操作,从而通过连接器公座以及连接器母座的插接配合,实现连接器公座接入的电子器件和连接器母座接入的电子器件之间的电性连接,导线可如传统接线方案那样,通过上述接线组件与连接器公座预连接,即压线构件20处在第一位置,在穿过系统、设备等电路结构的穿线结构后与对应的连接器母座进行连接,若穿线结构中的走线通道过于狭窄,不便于连接器公座进行穿线,则可在穿线之前让连接器公座与导线分离,并使压线构件20处于第二位置,待导线从穿线结构中穿出,再通过接线组件与连接器公座的进行快速连接。这样,在降低了系统、设备的装配、穿线难度的同时,也相应提高了系统、设备的装配及接线效率,也能够避免导线在穿线过程中被连接器公座所限制的情况,导线能够从尺寸小于连接器公座尺寸的走线通道中进行穿线,从而可以把设备内部的走线结构设计得更加紧凑,进而让动力系统的应用范围更广,无人设备的体积也能够因走线结构更加紧凑而相应减小,进一步提高系统及设备的紧凑性。
除此之外,导线从连接器公座上拆卸下来也只需带动压线构件20沿第一方向远离接线头10即可,从而实现导线与连接器公座的快速拆卸,这样,在动力系统及无人设备需要对相应部件或导线进行维修、更换时,就能够更快速地实现电路结构之间的拆卸,提高系统及设备在日常维护、维修、更换上的效率。
为了确保压线构件20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与接线头10能够保持稳定的连接,避免导线从过线孔11中松脱,在一实施例中,接线头10与压线构件20之间可以设置有卡扣结构,该卡扣结构可在压线构件20靠近接线头10运动至第一位置时形成卡扣配合,以将压线构件20约束在第一位置;并在脱离卡扣配合的状态下,让压线构件20脱离与接线头10的配合而活动至第二位置。
卡扣结构可设置在接线头10与压线构件20之间,分别与接线头10、压线构件20单独加工,相对应的,可以在接线头10与压线构件20上加工出可与该卡扣结构配合的相应结构,以在接线头10与压线构件20需要进行配合连接时,可以使得卡扣结构更好地装配在接线头10与压线构件20之间;也可以在接线头10与压线构件20加工成型的过程中,分别在接线头10与压线构件20上加工出可卡扣配合的卡扣结构,这样,压线构件20和接线头10可以直接进行卡扣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卡扣结构是确定零件间结合的一种连接结构,能够起到简单、快捷的装配作用,卡扣结构设计有多种结构装配形式,且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惯用手段,在此不对卡扣结构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制,只要卡扣结构能够达到上述将压线构件20保持稳定在接线头10上,并具有可拆卸功能即可。
作为优选的方案,本实施例中的卡扣结构包括卡接块13以及卡槽23,卡接块13可设置于接线头10,相应的,卡槽23则设置于压线构件20上,卡接块13能够在靠近卡槽23时卡入卡槽23当中,与卡槽23形成卡扣配合;或卡槽23也可设置于接线头10上,相应的,在卡槽23设置于接线头10上时,卡接块13则设置于压线构件20上。
在压线构件20靠近接线头10时,卡接块13与卡槽23能够卡扣配合,从而将压线构件20约束在第一位置上。
当然,在卡槽23及卡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接线头10与压线构件20上能够同时设置有卡接块13以及卡槽23,只要接线头10上的卡槽23及卡接块13能够与压线构件20上的卡槽23及卡接块13配合位置相对应,保证卡接块13能够对应卡入卡槽23当中,让压线构件20保持在第一位置即可。卡接块13与卡槽23还可以是三个、四个、五个或以上,其排布间隔也可采用不等间隔的方式,只要卡接块13与卡槽23卡扣配合时能够让压线构件20稳固于接线头10上即可。
为了进一步提升压线构件20处在第一位置时与接线头10的配合稳定性,也让导线位于过线孔11中的连接稳定性能够进一步提高,在一实施例中,压线构件20可以开设有对应过线孔11的压线孔21,这里,为了提高压线构件20与接线头10在配合状态下的紧凑性,压线构件20可以呈环状结构,以使压线构件20在配合于接线头10端部时,压线构件20与接线头10能够配合形成一个筒体结构,本实施方式中,压线孔21的直径与过线孔11直径一致,当然,压线孔21的直径也可大于或小于过线孔11的直径,其只要能够供穿入接线头10中的导线能够顺畅通过即可,在压线构件20处在第一位置时,压线孔21与过线孔11的轴线重合,以供导线能够沿压线孔21与过线孔11的轴向穿入接线头10,也能够避免压线孔21与过线孔11在轴向上错开时抵压导线而造成导线被损坏的情况,也能避免因压线孔21与过线孔11在轴向上错开设置而造成导线受力不均、难以固定的情况发生。
在一实施例中,卡接块13与卡槽23的数量可以相同且为至少两个,各卡槽23或卡接块13可以等间隔环绕设置于压线孔21的周部,接线头10上的各卡接块13或卡槽23位置与设置于压线构件20上的卡接块13或卡槽23位置相对应,具体的,为了让压线构件20与接线头10上的卡接块13与卡槽23能够在压线构件20处在第一位置上时形成卡扣配合,压线构件20上的卡接块13或卡槽23可以都朝靠近接线头10的方向延伸,使压线构件20在第一位置状态下,压线构件20上的卡接块13或卡槽23能够卡扣于接线头10上的卡接块13或卡槽23上,反之,接线头10上的卡接块13或卡槽23也可以都朝靠近压线构件20的方向延伸,同样能够让压线构件20在第一位置状态下,压线构件20上的卡接块13或卡槽23能够卡扣于接线头10上的卡接块13或卡槽23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靠近接线头10的方向以及靠近压线构件20的方向,均为在压线构件20处于第一位置时,压线构件20与接线头10的相对位置方向。
本实施方式中,卡接块13与卡槽23均分别为两个,压线构件20上设置有两卡槽23,两卡槽23分置于压线构件20的相对两侧,对应的,两卡接块13设置在接线头10的外表面处,两卡槽23块均朝靠近接线头10的方向延伸,并朝压线孔21的中心方向设置,且卡槽23距离压线构件20的距离,与压线构件20处于第一位置时与卡接块13的距离相等,以使卡槽23在压线构件20处于第一位置时能够被接线头10上的卡接块13卡入。进一步说明,两卡槽23之间形成有装配空间,该装配空间用于装入接线头10,在压线构件20靠近接线头10时,接线头10插入到该装配空间当中,以使两卡槽23分别位于接线头10的外表相对两侧,通过卡接块13与卡槽23的卡扣配合,从而让压线构件20的相对两侧受卡扣结构的影响,形成有持续靠近接线头10方向的作用力,从而保持与接线头10的紧密配合。
作为上述卡接块13与卡槽23设置方式的另一种可选方案,其同样是在压线构件20开设有对应过线孔11的压线孔21的基础上实现,压线构件20呈环状结构,本可选方案中,卡接块13与卡槽23均呈环形结构,并分别环绕设置于接线头10的外壁面和压线孔21内壁处。
在一实施例中,环形结构的卡接块13和卡槽23的位置设置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第一种、可以使卡接块13以压线孔21为中心,环绕设置于呈筒体结构的压线构件20的外壁面,相应的,可以使卡槽23以过线孔11为中心,环绕设置于呈筒体结构的接线头10的外壁面;第二种、可以使卡槽23以压线孔21为中心,环绕设置于呈筒体结构的压线构件20的外壁面,相应的,可以使卡接块13以过线孔11为中心,环绕设置于呈筒体结构的接线头10的外壁面。
同样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让压线构件20与接线头10上的卡接块13与卡槽23能够在压线构件20处在第一位置上时形成卡扣配合,压线构件20上的卡接块13或卡槽23可以沿靠近接线头10的方向延伸,使压线构件20在第一位置状态下,其上的卡接块13或卡槽23能够卡扣于接线头10上的卡接块13或卡槽23上;反之,接线头10上的卡接块13或卡槽23也可以沿靠近压线构件20的方向延伸,同样能够让压线构件20在第一位置状态下,其上的卡接块13或卡槽23能够卡扣于接线头10上的卡接块13或卡槽23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靠近接线头10的方向以及靠近压线构件20的方向,均为在压线构件20处于第一位置时,压线构件20与接线头10的相对位置方向。
以压线构件20上设置有卡槽23,接线头10上设置有卡接块13为例,卡接块13以过线孔11为中心,环绕设置于呈筒体结构的接线头10的外壁面,设置在压线构件20上的卡槽23朝靠近接线头10的方向延伸,并朝压线孔21的中心方向设置,且卡槽23距离压线构件20的距离,与压线构件20处于第一位置时与卡接块13的距离相等,以使卡槽23在压线构件20处于第一位置时能够被接线头10上的卡接块13卡入。进一步说明,环形结构的卡槽23围合形成有装配空间,该装配空间用于装入接线头10,在压线构件20靠近接线头10时,接线头10插入到该装配空间当中,以使环形结构的卡槽23套设于接线头10的外表面,通过卡接块13与卡槽23的卡扣配合,从而让环绕于压线构件20的部分受卡扣结构的影响,形成有持续靠近接线头10方向的作用力,从而保持与接线头10的紧密配合。
为了让压线构件20在靠近接线头10从第二位置逐渐进入第一位置过程中,卡槽23能够更容易与卡接块13之间形成卡扣配合的关系,在一实施例中,卡接块13可以为楔形卡块且其表面限定出斜面131,由于卡接块13表面为斜面131,卡接块13可以在接线头10或压线构件20上沿第一方向逐渐凸起,并在斜面131的末端形成有用于卡入卡槽23中的卡接头132,从而让卡接块13在靠近卡槽23的过程中,卡槽23能够沿斜面131移动,最终卡住卡接头132,让压线构件20保持在第一位置上。
其中,当卡接块13设置于接线头10,卡接块13表面朝压线构件20方向倾斜,卡接头132设置在卡接块13远离压线构件20的一端;当卡接块13设置于压线构件20,卡接块13表面朝接线头10方向倾斜,卡接头132设置在卡接块13远离接线头10的一端。
以压线构件20设置卡槽23,接线头10设置卡接块13为例,卡接块13表面朝压线构件20方向倾斜,即,卡接块13由靠近压线构件20的一端朝远离压线构件20的一端逐渐凸起,并在斜面131末端形成卡接头132,当压线构件20由第二位置往第一位置运动的过程中,卡槽23会先与斜面131接触,并沿第一方向沿斜面131运动,卡槽23会逐渐被斜面131朝远离接线头10的方向顶起,最终在压线构件20到达第一位置的时候与卡接头132形成卡扣配合的状态,降低了压线构件20在接线过程中的难度,卡槽23在压线构件20从第二位置往第一位置运动时能够轻易地与卡接块13形成卡扣配合,并在卡接头132的作用下让卡接块13与卡槽23保持稳定,让压线构件20保持固定在第一位置的状态,便于安装的同时,提高了装配状态下的稳定性。
接上述,在一实施例中,在卡接块13设置于压线构件20的实施方式下,卡接块13与压线构件20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弹性复位臂231;在卡槽23设置于压线构件20的实施方式下,卡槽23与压线构件20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弹性复位臂231。
弹性复位臂231一端与压线构件20连接,弹性复位臂231的另一端朝远离压线构件20的方向延伸,即本实施方式所述的朝靠近接线头10的方向延伸。当然,在接线头10与设置在接线头10上的卡槽23或卡接块13之间设置弹性复位臂231也是可以的,若压线构件20设置有弹性复位臂231,则接线头10上的卡接块13或卡槽23则设置于接线头10的外表面,若接线头10设置有弹性复位臂231,则压线构件20上的卡槽23或卡接块13设置于压线构件20的外表面。弹性复位臂231能够作为上述卡槽23或卡接块13的延伸构件,使压线构件20与接线头10配合时,卡接块13能够准确地嵌入卡槽23当中。
进一步,弹性复位臂231具有一定的弹性自由度,并具有弹性复位能力,以使卡接块13与卡槽23拆装配合或拆卸的过程中,卡槽23或卡接块13受斜面131或卡接头132影响下,能随弹性复位臂231朝远离接线头10或压线构件20的方向运动,便于卡扣配合或脱离配合。
以下对压线部22与限位部12的具体配合结构作详细说明,压线部22的一侧由其远离接线头10的一端朝靠近接线头10的一端倾斜形成第一抵压面211;对应的,限位部12的一侧由其远离接线头10的一端朝靠近接线头10的一端倾斜形成能与第一抵压面211相配合接触的第二抵压面121,压线构件20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限位部12通过第二抵压面121对第一抵压面211施加朝过线孔11中心方向靠近的作用力,以使压线部22朝过线孔11轴线运动,从而在过线孔11内穿有导线时,压线部22能够抵紧导线表面,而当限位部12以及压线部22均对应环绕在导线的外周设置时,各压线部22会在第一位置状态下被各对应的限位部12所抵压,均朝过线孔11中心方向运动,形成线夹结构,相互夹紧导线于过线孔11当中。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为了让压线构件20在处于第一位置时限位部12能够对压线部22施加一定朝压线孔21轴线靠近的作用力,本实施方式拟将连接器组件呈竖直放置的状态,即连接器公座位于附图上部,连接器母座位于附图下部,且竖直方向与压线孔21、过线孔11的轴线相平行的状态,拟将第一抵压面211与水平面之间所形成的夹角定义为倾角α,将第二抵压面121与水平面之间所形成的夹角定义为倾角β,在压线构件20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倾角α与倾角β的角度相同,当然,倾角α与倾角β的角度也可以互不相同,但需要说明的是,为使压线部22和限位部12更好地配合,压线部22的长度可以大于限位部12的长度,可以理解为:第一抵压面211的长度大于第二抵压面121的长度,或者,也可以从另一层面理解,压线部22的最大厚度大于限位部12与位于过线孔11中的导线之间的空隙宽度,这样,在压线构件20处于第一位置时,压线部22与限位部12就无法达到完全匹配的结构,可以理解为,由于限位部12与位于过线孔11中的导线之间的空隙宽度小于压线部22的最大厚度,则压线部22越往过线孔11伸入时,限位部12与压线部22之间自然就会产生相互的作用力,此时限位部12对压线部22施加朝压线孔21轴线靠近的作用力。可选的,除了通过延伸长度的不同来使得限位部12与压线部22产生相互作用力以外,还可通过改变倾角α与倾角β的角度,从而让限位部12与压线部22达到上述无法完全匹配的状态,从而在第一位置上产生相互作用力,抵推压线部22朝压线孔21方向挤压。
进一步,为了让导线能够在压线构件20处在第一位置时,更稳定地被夹持于过线孔11当中,压线构件20开设有对应过线孔11的压线孔21,其具体结构与上述压线孔21结构一致,压线部22环绕设置于压线孔21,对应的,限位部12对应压线部22环绕设置于过线孔11,压线部22以及限位部12可以为多个,也可以为环形结构环绕设置于压线孔21及过线孔11。
在压线部22与限位部12均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压线部22以及限位部12优选间隔环绕设置于过线孔11以及压线孔21的周部,并且限位部12与压线部22的位置一一对应,确保压线构件20在第一位置状态下,各限位部12能够对应抵推各压线部22,形成环形的线爪结构,从而让各压线部22能够朝靠近压线孔21的中心方向夹持导线;而在压线部22与限位部12均为环形结构的情况下,压线部22与限位部12呈环形结构环绕设置于过线孔11以及压线孔21,并在压线构件20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限位部12能够对压线部22施加朝压线孔21轴线靠近的作用力,从而让压线部22能够环绕挤压于导线的周部,约束导线位于压线孔21中的自由度。
在一实施例中,为提高整个接线组件的防水性能,所述接线组件还可以包括防水密封套24。这样一来,在接线组件装配过程中,如图4所示,可以在压线构件20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先将防水密封套24也套设于导线,然后再将压线构件20通过压线孔21套设于导线,由此实现在导线和压线孔21之间形成防水密封层。
以下,说明下压线构件20与接线头10连接的过程:
如图5所示,在压线构件20从第二位置沿第一方向朝第一位置运动的过程中,卡槽23随压线构件20沿斜面131运动,并在运动到卡接块13时被卡接块13顶开;
如图6所示,在压线构件20内腔顶面即将但未与接线头10顶部接触时,卡接块13的卡接头132并未完全卡入卡槽23当中,限位部12通过第二斜面131与压线部22的第一斜面131接触,该状态下的限位部12与压线部22虽然处于接触状态,但压线部22并未受到限位部12的作用力或受到的作用力比较微弱,此时压线孔21与防水密封套24之间仍存在间隙;
如图7所示,继续往第一方向运动以使压线构件20与接线头10顶部接触而处于第一位置时,限位部12对压线部22施加靠近压线孔21方向的作用力,使压线部22抵压于防水密封套24表面,进而通过防水密封套24夹紧导线,同时卡入卡接头132也完全卡入卡槽23中,且卡槽23的端部也卡入到卡接头132端部处的定位槽中。
如图8-图13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连接器公座,连接器公座包括公座壳体30,公座壳体30结构与母座壳体50结构近似,其内部限定出固定腔31,固定腔31的相对两端分别与连接器公座外部连通,公座壳体30的其中一端限定出公座插头32,公座壳体30的另一端设置上述的接线组件,以使安装于固定腔31内的公座端子40首尾两端分别正对公座插头32与过线孔11设置,接线头10设置于公座壳体30,且过线孔11与固定腔31相连通。
公座端子40安装于固定腔31,公座插头32用于与连接器母座插接配合,实现连接器公座与连接器母座的电连接,而公座端子40的一端用于接入导线,通过压接的方式与导线端部相固定,实现与其他电路的连接,导线可从过线孔11穿入固定腔31并与公座端子40电性连接,并通过压线构件20沿第一方向靠近过线孔11,以使压线构件20抵达第一位置处,进而将导线固定于固定腔31及过线孔11中。
进一步,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组件包括上述的连接器公座以及一对应的连接器母座,连接器母座包括母座壳体50,其内部限定出容纳腔51,容纳腔51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公座壳体30外部连通,以限定出可与公座插头32插接配合的母座插孔52以及可接入导线的接线腔53;母座端子60一部分设置于接线腔53内,另一部分位于母座插孔52中,当公座插头32插接于母座插孔52时,公座端子40与母座端子60电性连接。
为了让公座壳体30与母座壳体50在插接配合过程中更准确地将公座插头32导向插入母座插孔52中,公座壳体30与母座壳体50之间均可以设置有导向结构,连接器公座可在导向结构的导向下沿第一方向插接于连接器母座,或与连接器母座分离。
具体的,导向结构包括设置在公座壳体30外侧,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根导向柱33,以及设置在母座壳体50外侧,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与导向柱33相匹配的导向槽56,在导向柱33和导向槽56设有多个时,导向柱33与导向槽56一一对应。在连接器公座沿第一方向插入连接器母座时,导向槽56对导向柱33进行导向,使连接器公座的运动方向受限,从而能够顺利地沿插接方向插入连接器母座当中,同理,导向柱33和导向槽56的配合也能够对连接器公座和连接器母座的拆卸进行导向,避免拆卸连接器公座时施力方向错误而导致连接器组件的损坏。
进一步,为了降低连接器母座的安装难度,并且避免连接器母座在接线过程中需要从相应电路中拉伸出存在多余余量的导线。该母座壳体5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54以及第二壳体55,第二壳体55与第一壳体54可拆卸连接,并在连接状态下围合限定出容纳腔51。
第一壳体54与第二壳体55主要起到隔绝和防护的作用,可选的,第一壳体54与第二壳体55之间可通过卡扣、榫卯、插接、螺钉连接等连接方式实现可拆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无人设备为无人飞行器为例,由于无人飞行器的电机70需要长时间高强度地运转,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壳体54与第二壳体55优选采用连接强度更高的螺钉连接。具体的,容纳腔51的相对两端均与连接器母座外部连通,其一端限定出用于与连接器公座插接配合的母座插孔52,接近接线腔53的一端限定出用于穿过导线的导线孔532,导线孔532也可通过第一壳体54与第二壳体55的拆装实现敞开和闭合,本实施方式中,母座插孔52呈圆筒结构,而母座端子60呈近似于圆柱体的结构,圆筒结构的母座插孔52环绕于母座端子60的端部,并与母座端子60之间形成用于插接公座插头32的插接空间,当然,其也可以是三角形筒状、矩形筒状等多边形筒状结构,该结构只要能够让连接器公座50沿第二方向与连接器母座形成插接配合或沿第二方向与连接器母座分离即可。
具体的,第一壳体54与第二壳体55可沿第二方向拆卸分离或装配连接,以使容纳腔51敞开或闭合。以连接器母座内仅具有一个容纳腔51为例,第二方向可以是容纳腔51的径向方向,在第一壳体54与第二壳体55沿第二方向拆卸分离时,容纳腔51沿长度方向一侧被敞开,使容纳腔51长度方向的一侧打开形成有安装空间;以连接器母座内具有3个并排设置的容纳腔51为例,由于连接器母座内设有3个容纳腔51,因此,连接器母座必定会形成长边以及短边的立体结构,而在此状态下,第二方向为连接器母座的宽度方向,在第一壳体54与第二壳体55拆卸分离时,3个容纳腔51同时敞开,以在3个独立的容纳腔51的长度方向上侧部打开形成有安装空间。
进一步说明,在容纳腔51敞开的状态下,母座端子60可沿第二方向,即沿第一壳体54与第二壳体55拆装方向相同的方向脱离容纳腔51或装入容纳腔51内,确保母座端子60能够沿容纳腔51的径向安装进入容纳腔51当中,避免了沿容纳腔51长度方向装入连接器母座或在连接器母座加工成型时即将母座端子60装入容纳腔51当中。
连接器母座的具体装配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10、将第一壳体54与第二壳体55拆开,使其从装配连接的状态脱离为拆卸分离的状态,若第一壳体54与第二壳体55原本已处于拆卸分离的状态,则省略此步骤;
S20、将母座端子60从容纳腔51中取出,若母座端子60与第一壳体54、第二壳体55原本已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则省略此步骤;
S30、将导线(后述从电机70延伸而出的漆包线)的端部接入母座端子60一端,并通过母座端子60压接于导线,与导线形成紧固的电性连接;
S40、将第一壳体54或第二壳体55置于母座端子60的其中一侧,并将母座端子60沿第二方向装入第一壳体54或第二壳体55的单侧容纳腔51中,并让母座端子60稳定于单侧容纳腔51内;
S50、两未装入母座端子60的第一壳体54或第二壳体55与已装入母座端子60的第二壳体55或第一壳体54进行装配,使导线被固定于导线孔532中,母座端子60被固定于容纳腔51中。
通过上述的装配步骤,使导线长度较短时,即从电机70伸出的漆包线长度有限的情况下,避免了拉伸漆包线接线,或将从连接器一端接入母座端子60的情况,使电机70延伸而出的漆包线长度受控,漆包线伸出电机70的长度刚好满足连接所需,接线完毕后无需为了满足接线结构紧凑性的要求,将多余长度部分的漆包线缩回电机70内部,从而避免了漆包线接线后过长需要缩回电机70内部的情况,对导线进行有效保护的同时,也确保了接线结构相对紧凑,最终,与接线组件结合,提高整体连接器母座的结构紧凑性,以及动力系统、无人设备的整体结构紧凑性。
另,母座壳体50上可以开设有注胶孔531,注胶孔531连通接线腔53,接线腔53通过注胶孔531与母座壳体50外部连通,以使接线腔53可通过注胶孔531从母座壳体50的外部注入防水胶,以使接线腔53内填充满防水胶,灌注填充于接线腔53中的防水胶能够包覆于母座端子60的外壁,并填充在母座端子60与导线孔532之间的间隙。这样,利用防水胶密封住接线腔53与导线孔532,以及母座端子60与导线孔532之间的缝隙,从而有效地防止了水或水汽沿着导线而导入到接线腔53内,以实现提高母座壳体50的防水密封性能,满足使用的需要,进而确保信号以及电流传输的稳定性、可靠性。也能让连接器组件在动力系统以及无人设备的应用中保证电流以及信号传输的稳定,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进而扩大了该防水连接器的使用范围,并且本产品结构简单,零部件少,生产组装简便。
这里,为了进一步提高接线组件的水密性,接线头10上还可以设置有防水密封套24,防水密封套24在过线孔11中穿有导线时,可通过套设于导线,并置于压线孔21与过线孔11的内侧,并通过压线部22挤压固定于导线的表面。
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连接器组件的动力系统,该动力系统包括电机70、电子调速器以及上述的连接器组件,电子调速器用于控制电机70的工作状态,连接器母座固定设置于电机70的壳体,电机70与电子调速器通过连接器组件电性连接。
公座端子40一端压接导线,这里,公座端子40及母座端子60可以采用铜、铜合金、铝合金、导电塑料、导电橡胶等导电材料制成。具体的,3个公座端子40分别与三相线压接配合,三相线的另一端与电子调速器电连接,母座壳体50通过上述的接线方式使电机70伸出的漆包线与母座端子60电性连接,并在连接后将母座壳体50预安装于电机70壳体上,最后公座插头32插接于母座插头,使电子调速器与电机70导通。
本实施例中的电机70截取了电机70壳体的一部分作为参考,电机70可以是三相电机70,电机70可在电子调速器的控制作用下工作。
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动力系统,通过接线组件,能够使电子调速器与连接器公座之间的连接可在导线进行穿线工序后进行,与电子调速器连接的导线穿过相应设备及应用场景的走线通道后与连接器公座连接,避免了导线在连接有连接器公座时,连接器公座难以或无法从走线通道穿过的情况,走线通道结构能够进一步缩减其尺寸,让走线通道尺寸小于连接器公座,大于导线直径,保证导线能够从走线通道穿过即可,在导线从走线通道中穿出后,再通过接线组件与连接器公座连接,再与位于电机70上的连接器母座插接配合,让动力系统所能够应用的设备及应用场景更广。同时,配合可拆卸的母座壳体50结构以及相应的注胶孔531结构,让动力系统整体结构更加紧凑,防水性能更高,进一步提高了动力系统及应用该动力系统的设备、场景的紧凑性及相应的性能,让连接器更有利于维护。
更进一步,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动力系统的无人设备,包括机身上的机臂,机臂内限定出走线通道,上述的动力系统安装于该无人设备上,具体的,电机70与电子调速器间隔安装于机臂上。
连接器组件与无人设备的具体装配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10、通过上述方法将从电机70伸出的漆包线与母座端子60电性连接,并将母座端子60装入母座壳体50中;
S20、将母座壳体50预安装于电机70壳体;
S30、通过注胶孔531对接线腔53注入防水胶;
S40、与电子调速器连接的导线穿入机臂内的走线通道并在靠近电机70的位置上从机臂穿出;
S50、压线构件20活动套设于导线,导线再通过过线孔11穿入公座壳体30的固定腔31内,并与公座端子40电性连接;
S60、将压线构件20从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并通过卡扣结构加固连接于接线头10,其中,限位部12处于抵推压线部22的状态,使压线部22将导线夹持固定于过线孔11当中,由此完成电子调速器与电机70的电性连接。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接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线头(10),开设有过线孔(11),所述过线孔(11)内壁限定出限位部(12);
压线构件(20),限定出可与所述限位部(12)配合的压线部(22);
所述压线构件(20)可沿第一方向靠近或远离所述过线孔(11),以使所述压线构件(20)能够处于与所述接线头(10)连接的第一位置,或与所述接线头(10)分离的第二位置;
当所述压线构件(20)处于第一位置,所述限位部(12)抵推所述压线部(22)朝所述过线孔(11)的轴线靠近,以使所述压线部(22)与所述过线孔(11)之间的空间收窄,让穿设于所述过线孔(11)中的导线能够被挤压约束于所述过线孔(11)中;
当所述压线构件(20)处于第二位置,所述限位部(12)与所述压线部(22)脱离配合,所述压线部(22)复位以释放所述空间,以使导线可在所述过线孔(11)中沿其轴向自由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防水密封套(24),用于套设于导线外围,并在套设于导线外围时位于所述压线部(22)和所述导线(1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头(10)与所述压线构件(20)之间设置有卡扣结构,用于将所述压线构件(20)约束在第一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结构包括:
可相互卡接的卡接块(13)及卡槽(23);
所述卡接块(13)设置于所述接线头(10),所述卡槽(23)设置于所述压线构件(20);或,所述卡接块(13)设置于所述压线构件(20),所述卡槽(23)设置于所述接线头;
所述卡接块(13)与所述卡槽(23)卡扣配合时,所述压线构件(20)处在第一位置;所述卡接块(13)与所述卡槽(23)脱离配合时,所述压线构件(20)处在第二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构件(20)开设有对应于所述过线孔(11)的压线孔(21),所述卡接块(13)与所述卡槽(23)数量相同;
所述数量为一个时,所述卡槽(23)和所述卡接块(13)的位置相对,且其中之一设置于所述压线孔(21)的外周,另一设置于过线孔(11)的外周;
所述数量为一个以上时,所述卡槽(23)和所述卡接块(13)一一对应,且对应的卡槽(23)和卡接块(13)位置相对;其中,各所述卡槽(23)或者各所述卡接块(13)等间隔环绕设置于所述压线孔(21)的周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构件(20)开设有对应于所述过线孔(11)的压线孔(21),所述卡接块(13)及所述卡槽(23)呈一体的环状结构,所述卡接块(13)和所述卡槽(23)其中之一环绕于所述压线孔(21)设置,另一环绕于所述过线孔(11)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接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块(13)和所述卡槽(23)其中之一设置于所述接线头(10)的外周面,另一位于所述压线构件(20)的外周面并朝向所述压线孔(21)设置,以使所述压线构件(20)处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卡槽(23)及所述卡接块(13)能够相对设置并形成卡扣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块(13)为楔形卡块且其表面限定出斜面(131);
在所述卡接块(13)设置于所述接线头(10)的情况下,所述卡接块(13)的表面朝所述压线构件(20)方向倾斜;
在所述卡接块(13)设置于所述压线构件(20)的情况下,所述卡接块(13)朝所述接线头(10)方向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线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卡接块(13)设置于所述压线构件(20)的情况下,所述卡接块(13)与所述压线构件(20)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臂(231);在所述卡槽(23)设置于所述压线构件(20)的情况下,所述卡槽(23)与所述压线构件(20)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臂(231);
所述弹性复位臂(231)一端与所述压线构件(20)连接,所述弹性复位臂(231)的另一端朝远离所述压线构件(20)的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部(22)的一侧由远离所述接线头(10)的一端朝靠近所述接线头(10)的一端倾斜形成第一抵压面(211);
对应的,所述限位部的一侧(12)由远离所述接线头(10)的一端朝靠近所述接线头(10)的一端倾斜形成用于与第一抵压面(211)相配合接触的第二抵压面(121);在所述压线构件(20)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限位部(12)通过所述第二抵压面(121)对所述第一抵压面(211)施加朝所述过线孔(11)的轴线靠近的作用力,以使所述压线部(22)朝所述过线孔(11)的轴线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构件(20)开设有对应于所述过线孔(11)的压线孔(21),所述压线部(22)环绕设置于所述压线孔(21)的外周;
对应的,所述限位部(12)环绕设置于所述过线孔(11)的外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构件(20)开设有对应于所述过线孔(11)的压线孔(21),所述压线部(22)与所述限位部(12)数量相同;
所述数量为一个以上时,所述压线部(22)与所述限位部(12)位置相对,且其中之一设置于所述压线空(21)的外周;
所述数量为一个以上时,所述压线部(22)与所述限位部(12)一一对应,且对应的所述压线部(22)赫尔限位部(12)位置相对;其中,各所述压线部(22)或者各所述限位部(12)等间隔环绕设置于所述压线孔(21)的周部。
13.一种连接器公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公座壳体(30),内部限定出固定腔(31);
公座端子(40),安装于所述固定腔(31);
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组件,所述接线头(10)设置于所述公座壳体(30),且所述过线孔(11)与所述固定腔(31)相连通;
导线可从所述过线孔(11)穿入所述固定腔(31)并与所述公座端子(40)电性连接,并通过所述压线构件(20)沿第一方向靠近所述过线孔(11),以处于第一位置将导线固定于所述固定腔(31)及所述过线孔(11)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公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腔(31)限定出与所述公座壳体(30)外部连通的公座插头(32),所述公座插头(32)用于与连接器母座插接配合;
所述接线头(10)与所述公座插头(32)分置于所述公座壳体(30)的相对两端,以使所述公座端子(40)首尾两端分别正对所述公座插头(32)与所述过线孔(11)设置。
15.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连接器公座;
连接器母座,限定出可与所述公座插头(32)插接配合的母座插孔(52);
母座端子(60),设置于所述母座插孔(52),当所述公座插头(32)插接于所述母座插孔(52)时,所述公座端子(40)与所述母座端子(60)电性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母座还包括:
母座壳体(50),内部限定出容纳腔(51),所述容纳腔(51)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公座壳体(30)外部连通,以限定出所述母座插孔(52)以及可接入导线的接线腔(53);
所述母座端子(60)设置于所述容纳腔(51)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座壳体(50)包括:
第一壳体(54);
第二壳体(55),与所述第一壳体(54)连接以围合限定出所述容纳腔(51);
所述第一壳体(54)与所述第二壳体(55)可沿第二方向拆卸分离或装配连接,以使所述容纳腔(51)敞开或闭合;
所述母座端子(60)可拆安装于所述容纳腔(51);
所述容纳腔(51)敞开的状态下,所述母座端子(60)可沿第二方向脱离所述容纳腔(51)或装入所述容纳腔(51)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母座端子(60)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接线腔(53),所述母座端子(60)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母座插孔(52);
所述母座壳体(50)上开设有注胶孔(531),所述注胶孔(531)连通所述接线腔(53)。
19.一种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机(70);
电子调速器,所述电子调速器用于控制所述电机(70)的工作状态;
如权利要求15或18所述的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母座固定设置于所述电机(70)的壳体;
所述电机(70)与所述电子调速器通过所述连接器组件电性连接。
20.一种无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身;
连接在所述机身上的机臂,所述机臂内限定出走线通道;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动力系统,所述电机(70)与所述电子调速器间隔安装于所述机臂上;
所述电子调速器与所述连接器公座通过导线连接,导线一端与所述电子调速器电性连接,所述导线的另一端穿入所述走线通道并在靠近所述电机(70)的位置上从所述走线通道穿出,所述导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接线组件与所述连接器公座电性连接,所述电机(70)通过所述连接器公座插接于所述连接器母座,与所述电子调速器电性连接。
CN202111165227.8A 2021-09-30 2021-09-30 接线组件、连接器公座、连接器组件、动力系统及无人设备 Pending CN1138719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5227.8A CN113871953A (zh) 2021-09-30 2021-09-30 接线组件、连接器公座、连接器组件、动力系统及无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5227.8A CN113871953A (zh) 2021-09-30 2021-09-30 接线组件、连接器公座、连接器组件、动力系统及无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1953A true CN113871953A (zh) 2021-12-31

Family

ID=79001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65227.8A Pending CN113871953A (zh) 2021-09-30 2021-09-30 接线组件、连接器公座、连接器组件、动力系统及无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7195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23811A (en) Seale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083540B1 (en) Photovoltaic module connector assemblies having cable strain relief
US4813887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multiple outer conductor coaxial cable
JPH06104024A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9647370B2 (en) Connector
US20220224025A1 (en) Connection device and connector
CN212342913U (zh) 一种密封性良好且易拔插的电连接装置
CN211336359U (zh) 一种模块式水上运动装置
CN217215295U (zh) 接线组件、连接器公座、连接器组件、动力系统及无人设备
CN113871953A (zh) 接线组件、连接器公座、连接器组件、动力系统及无人设备
CN220172516U (zh) 一种便于快速连接的航空头
CN218731897U (zh) 连接器组件
CN217788922U (zh) 一种换电连接器
US20130323962A1 (en) Plug connector
CN210156599U (zh) 易于组装的连接器
CN220066205U (zh) 一种连接器
KR102674157B1 (ko) 다중 커넥터 어셈블리
CN210272745U (zh) 一种板对板防脱连接器
CN114267988A (zh) 一种可拆卸式大电流深水密封电缆组件
CN216488605U (zh) 一种利用环形弹簧抱紧开槽管的管状电接触组件及连接器
CN107425356B (zh) 一种车用电连接器组件
CN215989460U (zh) 信号电源混合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CN216362186U (zh) 公端连接器、电连接器组件和供电或耗电设备
CN219843176U (zh) 一种连接器插座
CN220306603U (zh) 一种集束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