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65415A - 一种五轴式弹药装填机器人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五轴式弹药装填机器人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65415A
CN113865415A CN202111129206.0A CN202111129206A CN113865415A CN 113865415 A CN113865415 A CN 113865415A CN 202111129206 A CN202111129206 A CN 202111129206A CN 113865415 A CN113865415 A CN 1138654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ion
axis
robot
shaft
motion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2920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65415B (zh
Inventor
冯艳丽
杨博融
黎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Aerospace Precision Electromechanical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Xian Aerospace Precision Electromechanical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Aerospace Precision Electromechanical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Xian Aerospace Precision Electromechanical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1112920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654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65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654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654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654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1WEAPONS
    • F41A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COMMON TO BOTH SMALLARMS AND ORDNANCE, e.g. CANNONS; MOUNTINGS FOR SMALLARMS OR ORDNANCE
    • F41A9/00Feeding or loading of ammunition; Magazines; Guiding means for the extracting of cartridges
    • F41A9/38Loading arrangements, i.e. for bringing the ammunition into the firing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1/00Manipulat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J11/002Manipulators for defensive or military tas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bo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五轴式弹药装填机器人的控制方法。该方法主要实现步骤是:1、确定待机位、取弹位、放弹位和补给位的机器人位置姿态;2、自动装填流程;3、自动补给流程;该方法的执行流程避免了环境干涉,保证执行动作安全可靠;提出的各轴之间的同步控制方法有效提高了任务执行的效率;针对第四运动轴的特殊结构形式,提出的控制指令计算方法,有效解决了如何控制顶升电缸运动来实现第四运动轴的准确旋转。

Description

一种五轴式弹药装填机器人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器人控制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五轴式弹药装填机器人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车载火炮的装填采用人工方式实现,存在士兵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等问题,因此设计了一款五轴式弹药装填机器人取代人工装填,减少了人员数量和劳动强度。
该机器人的结构示意简图如图1所示,该五轴式弹药装填机器人共有五个运动轴,其中,第一运动轴为水平横移轴,第二运动轴为大臂旋转轴,第三运动轴为小臂旋转轴,第四运动轴为弹托旋转轴,第五运动轴为弹托夹爪控制轴,五个轴依次串行连接;
其中,第一运动轴由电机连接减速机驱动滚珠丝杠沿直线导轨滑块运动,第二运动轴以及第三运动轴均采用电机连接减速机直接驱动旋转,而第四运动轴的旋转动作依靠电机连接减速机驱动电缸作直线运动实现。
由于该机器人需要自动完成从弹药仓中取出弹药并进行装填弹药的任务,以及从外部向弹药筒中补充弹药的任务,并且由于该弹药装填机器人与市场上各类机器人结构形式均不同,所以现有的机器人控制方法无法适用于该机器人上。因此需要一种控制方法来实现对该机器人的控制,完成弹药自动装填和弹药自动补给任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五轴式弹药装填机器人的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五轴式弹药装填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步骤1.1:确定待机位:定义机器人整体到达待机位时,各运动轴处于零位,其表达式为P0(0,0,0,0,0);
待机位时各轴运动状态如下:
第一运动轴运动到原位传感器所在位置,记此时第一运动轴的位置的表达式为0;
第二运动轴旋转到使机身与横行导轨平行的状态,记此时第二运动轴的位置为零位,其表达式为0;
第三运动轴旋转到使小臂收拢保持与大臂夹紧的状态,记此时第三运动轴的位置为零位,其表达式为0;
使顶升电缸收缩到底,第四运动轴驱使弹托与地面之间保持水平,记此时第四运动轴的位置为零位,其表达式为0;
第五运动轴使夹爪松开,记此时第四运动轴的位置为零位,其表达式为0;
步骤1.2:确定取弹位,定义机器人整体到达取弹位时,各运动轴位置表达式为P1(H1213141,0)。
取弹位时各轴运动状态如下:
第一运动轴运动到H1位置;H1位置为水平横移轴上对应于弹药仓的位置;
第二运动轴旋转到使弹托正对弹药仓的状态,记此时第二运动轴的位置的表达式为θ21
第三运动轴向上旋转,机器人的第四运动轴向下旋转,调整第三运动轴和第四运动轴,使弹托保持垂直于地面且弹嵌入到弹托中,记此时第三运动轴的位置和第四运动轴的位置表达式分别为θ3141
第五运动轴此时处于零位;
步骤1.3:确定放弹位,定义机器人整体到达放弹位时,各运动轴位置表达式为P2(H2,0,θ3242,0)。
放弹位时各轴运动状态如下:
第一运动轴运动到H2位置;H2位置为水平横移轴上对应于待装填弹药设备的位置;
第二运动轴运动至零位;
第三运动轴旋转到当第四运动轴处于零位时,弹托与地面之间保持水平状态,记此时第三运动轴的位置表达式为θ32
第四运动旋转到使弹托到达与地面垂直的状态,记此时第三运动轴的位置表达式为θ42
第五运动轴运动至零位;
步骤1.4:确定补弹位,定义机器人整体到达补弹位时,各运动轴位置表达式为P3(H323,0,0,0);
补弹位时各轴运动状态如下:
第一运动轴运动到H3位置,H3位置为水平横移轴上对应于补弹口的位置;
第二运动轴旋转到使弹托正对补弹口,记此时第二运动轴的位置表达式为θ23
第三运动轴运动至零位;
第四运动轴运动至零位
第五运动轴运动至零位;
步骤2:自动装填流程:
当机器人控制器接收到上位机发送来的自动装填指令后,首先判断机器人是否在待机位,如果不在待机位,则向上位机发送报警信息;
如果在待机位,则开始执行装填动作;
首先同步控制第一运动轴、第二运动轴分别运动到H121,同步控制第三运动轴、第四运动轴分别运动到θ3141,控制夹爪夹紧抓取弹;
接着同步控制第三运动轴、第四运动轴分别运动到零位,同步控制第一运动轴运动到H2位置,第二运动轴运动到零位,再控制第三运动轴运动到θ32
待接收到上位机的装填指令后,控制夹爪松开,控制第四运动轴运动到θ42,然后向上位机发送装填完成的信号,最后控制第一运动轴运动到零位,同步控制第三运动轴、第四运动轴分别运动到零位;
步骤3:自动补给流程:
当机器人控制器接收到上位机发送来的自动补给指令后,首先判断机器人是否在待机位,如果不在待机位,则向上位机发送报警信息;
如果在待机位,首先首先同步控制第一运动轴、第二运动轴分别运动到H323,接收到上位机的放置成功指令后,控制夹爪夹紧弹,然后控制第二运动轴回到零位,再同步控制第第一运动轴、第二运动轴分别运动到H121,同步控制第三运动轴、第四运动轴分别运动到θ3141,控制夹爪松开,向上位机发送补给完成信号,最后同步控制第三运动轴、第四运动轴分别运动到零位,同步控制第一运动轴、第二运动轴运动到零位。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2和步骤3中第一运动轴和第二运动轴的同步控制,以及第三运动轴和第四运动轴的的同步控制具体过程为:
首先,计算同步运行的时间T;
Figure BDA0003279881650000051
其中:(N1,N2)代表两个需要同步控制的运动轴运动到下一位置时所需时间,单位为秒;
N1=(同步运动轴1目标位置-同步运动轴1初始位置)×同步运动轴1减速比×同步运动轴1机械传动比÷同步运动轴1电机最大转速×60;
N2=(同步运动轴2目标位置-同步运动轴2初始位置)×同步运动轴2减速比×同步运动轴2机械传动比÷同步运动轴2电机最大转速×60;
对于第一运动轴位置单位为毫米,对于第二、三、四运动轴位置的单位为弧度;
然后,根据以下公式计算两个需要同步控制的运动轴的运动轨迹:
Figure BDA0003279881650000061
其中si0为运动初始位置;
接着,将运动轴轨迹转化为各个运动轴对应的电机控制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运动轴、第二运动轴、第三运动轴对应的电机控制指令Q1的计算公式为:
Q1=si(t)÷减速比÷机械传动比×2电机编码器位数+机器人零位编码器值;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运动轴的电机控制指令Q2的计算公式为:
首先,计算第四运动轴旋转角度θ4与顶升电缸伸缩长度h之间的关系:
Figure BDA0003279881650000062
其中:
Figure BDA0003279881650000063
Figure BDA0003279881650000064
Figure BDA0003279881650000065
上式中,h0为顶升电缸收缩到底时,顶升电缸底部和小臂的铰接点D与顶升电缸顶部与弹托的铰接点E之间的长度;
b为顶升电缸顶部与弹托的铰接点E到弹托实际旋转点F之间的长度;
c为弹托实际旋转点F到弹托和小臂之间的连接件中固定点G的长度;
d为顶升电缸顶部与弹托的铰接点E到弹托和小臂之间的连接件固定点G的长度;
α为顶升电缸与小臂之间的夹角;
β为弹托和小臂之间的连接件与小臂之间的夹角;
γ为顶升电缸与弹托之间的夹角;
然后,计算第四运动轴控制指令:
按照控制指令的发送周期提取运动轴轨迹的插补点,根据第四运动轴旋转角度θ4与顶升电缸伸缩长度h之间的关系,计算每个插补时刻对应的电缸收缩行程,第四运动轴控制指令Q2=电缸收缩行程÷电缸驱动电机减速比÷电缸机械传动比×2电机编码器位数+机器人零位编码器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针对五轴式弹药装填机器人的结构特点和机器人所处环境的特点,设计了完整的弹药自动装填和自动补给方案;其执行流程避免了环境干涉,保证执行动作安全可靠;提出的同步控制方法有效提高了任务执行的效率;针对第四运动轴的特殊结构形式,提出的控制指令计算方法,有效解决了如何控制顶升电缸运动来实现第四运动轴的准确旋转。
附图说明
图1为五轴式弹药装填机器人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自动装填过程的控制流程图。
图3为自动补弹过程的控制流程图。
图4为机器人的运动坐标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一种五轴式弹药装填机器人的控制方法,该机器人包括五个运动轴,如图1所示:其中,第一运动轴为水平横移轴,第二运动轴为大臂旋转轴,第三运动轴为小臂旋转轴,第四运动轴为弹托旋转轴,第五运动轴为弹托夹爪控制轴,五个轴依次串行连接;
其中,第一运动轴由电机连接减速机驱动滚珠丝杠沿直线导轨滑块运动,第二运动轴以及第三运动轴均采用电机连接减速机直接驱动旋转,而第四运动轴的旋转动作依靠电机连接减速机驱动电缸运动实现。
其具体控制方法如下:
步骤1:确定待机位、取弹位、放弹位和补给位的机器人位置姿态;
步骤1.1:确定待机位,定义机器人整体到达待机位时,各运动轴处于零位,各运动轴位置表达式为P0(0,0,0,0,0)
具体确定过程如下:
开机上电后,操作示教器上的一轴横移按钮使机器人的第一运动轴运动到原位传感器所在位置;操作示教器上的二轴旋转按钮使机器人的第二运动轴旋转到当小臂在水平状态时与横行导轨平行的状态;操作示教器上的三轴旋转按钮使机器人的第三运动轴旋转到使小臂收拢保持与地面平行的状态;操作示教器上的四轴旋转按钮使机器人的第四运动轴旋转到使机器人的弹托收拢保持与小臂夹紧的状态;操作示教器上的夹爪松开按钮,控制第五运动轴使夹爪松开;操作示教器使控制器将当前各轴的电机绝对值编码器位置记录下来作为机器人零位编码器值,并定义机器人处于待机位P0(0,0,0,0,0);
步骤1.2:确定取弹位,定义机器人整体到达取弹位时,各运动轴位置表达式为P1(H1213141,0)
以待机位作为起始位置,确定取弹位,其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操作示教器上的一轴横移按钮使机器人的第一运动轴运动到H1位置;操作示教器上的二轴旋转按钮使机器人的第二运动轴逆时针向左旋转到弹托正对弹仓;操作示教器上的三轴旋转按钮使机器人的第三运动轴向上旋转,操作示教器上的四轴旋转按钮使机器人的第四运动轴向下旋转,反复操作调整第三运动轴和第四运动轴旋转,使弹托保持垂直于地面且弹嵌入到弹托中,此时夹爪处于张开状态;操作示教器使控制器将当前各轴的位置记录下来并定义为取弹位P1(H1213141,0)。
步骤1.3:确定放弹位,定义机器人整体到达放弹位时,各运动轴位置表达式为P2(H2,0,θ3242,0);
以取弹位作为起始位置,确定放弹位,首先,操作示教器上的三轴旋转按钮使机器人的第三运动轴向下旋转,操作示教器上的四轴点动旋转按钮使机器人的第四运动轴向上旋转,反复操作调整第三运动轴和第四运动轴,使小臂和弹托回到零位;操作示教器上的二轴旋转按钮使机器人的第二运动轴旋转回到零位;操作示教器上的一轴横移按钮使机器人的第一运动轴运动到H2位置;
然后操作示教器上的三轴旋转按钮使机器人的第三运动轴向上旋转,使弹托到达水平状态;操作示教器上的四轴旋转按钮使机器人的第四运动轴向下旋转,使弹托到达与地面垂直的状态;操作示教器使控制器将当前各轴的位置下来并定义为放弹位P2(H2,0,θ3242,0);
步骤1.4:确定补弹位,定义机器人整体到达补弹位时,各运动轴位置表达式为P3(H323,0,0,0);
以放弹位作为起始位置,确定补弹位,操作示教器上的一轴横移按钮使机器人的第一运动轴运动到H3位置;操作示教器上的四轴旋转按钮使机器人的第四运动轴旋转到零位状态;操作示教器上的三轴旋转按钮使机器人的第三运动轴向下旋转到零位状态;操作示教器上的二轴旋转按钮使机器人的第二运动轴旋转到弹托正对补弹口;操作示教器使控制器将当前各轴的位置记录下来并定义为补弹位P3(H323,0,0,0)。
步骤2:自动装填流程,如图2所示:
当机器人控制器接收到上位机发送来的自动装填指令后,首先判断机器人是否在待机位,如果不在待机位,则向上位机发送报警信息;
如果在待机位,则开始执行装填动作;
首先同步控制第一运动轴、第二运动轴分别运动到H121,同步控制第三运动轴、第四运动轴分别运动到θ3141,控制夹爪夹紧抓取弹;
接着同步控制第三运动轴、第四运动轴分别运动到零位,同步控制第一运动轴运动到H2位置,第二运动轴运动到零位,再控制第三运动轴运动到θ32
待接收到上位机的装填指令后,控制夹爪松开,控制第四运动轴运动到θ42,然后向上位机发送装填完成的信号,最后控制第一运动轴运动到零位,同步控制第三运动轴、第四运动轴分别运动到零位;
步骤3:自动补给流程,如图3所示:
当机器人控制器接收到上位机发送来的自动补给指令后,首先判断机器人是否在待机位,如果不在待机位,则向上位机发送报警信息;
如果在待机位,首先首先同步控制第一运动轴、第二运动轴分别运动到H323,接收到上位机的放置成功指令后,控制夹爪夹紧弹,然后控制第二运动轴回到零位,再同步控制第第一运动轴、第二运动轴分别运动到H121,同步控制第三运动轴、第四运动轴分别运动到θ3141,控制夹爪松开,向上位机发送补给完成信号,最后同步控制第三运动轴、第四运动轴分别运动到零位,同步控制第一运动轴、第二运动轴运动到零位。
需要说明是:步骤2和步骤3中第一运动轴和第二运动轴的同步控制,以及第三运动轴和第四运动轴的的同步控制具体过程为:
首先,计算同步运行的时间T
Figure BDA0003279881650000121
其中:(N1,N2)代表两个需要同步控制的运动轴运动到下一位置时所需时间,单位为秒;
N1=(同步运动轴1目标位置-同步运动轴1初始位置)×同步运动轴1减速比×同步运动轴1机械传动比÷同步运动轴1电机最大转速×60;
N2=(同步运动轴2目标位置-同步运动轴2初始位置)×同步运动轴2减速比×同步运动轴2机械传动比÷同步运动轴2电机最大转速×60;
对于第一运动轴位置单位为毫米,对于第二、三、四运动轴位置的单位为弧度;
然后,根据以下公式计算两个需要同步控制的运动轴的运动轨迹:
Figure BDA0003279881650000122
其中si0为运动初始位置;
接着,将运动轴轨迹转化为各个运动轴对应的电机控制指令。
由于第一运动轴、第二运动轴、第三运动轴均是通过电机的旋转,经减速机直接带动机器人各轴的旋转,因此第一运动轴、第二运动轴、第三运动轴对应的电机控制指令Q1的计算公式为:
Q1=si(t)÷减速比÷机械传动比×2电机编码器位数+机器人零位编码器值;
而第四运动轴的旋转是通过电缸的直线运动转换为第四运动轴的旋转运动,因此第四运动轴的电机控制指令Q2的计算过程比较特殊,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计算第四运动轴旋转角度θ4与顶升电缸伸缩长度h之间的关系:
Figure BDA0003279881650000131
其中:
Figure BDA0003279881650000132
Figure BDA0003279881650000133
Figure BDA0003279881650000134
上式中,h0为顶升电缸收缩到底时,顶升电缸底部和小臂的铰接点D与顶升电缸顶部与弹托的铰接点E之间的长度;
b为顶升电缸顶部与弹托的铰接点E到弹托实际旋转点F之间的长度;
c为弹托实际旋转点F到弹托和小臂之间的连接件中固定点G的长度;
d为顶升电缸顶部与弹托的铰接点E到弹托和小臂之间的连接件固定点G的长度;
α为顶升电缸与小臂之间的夹角;
β为弹托和小臂之间的连接件与小臂之间的夹角;
γ为顶升电缸与弹托之间的夹角;
然后,计算第四运动轴控制指令:
按照控制指令的发送周期提取运动轴轨迹的插补点,根据第四运动轴旋转角度θ4与顶升电缸伸缩长度h之间的关系,计算每个插补时刻对应的电缸收缩行程,第四运动轴控制指令Q2=电缸收缩行程÷电缸驱动电机减速比÷电缸机械传动比×2电机编码器位数+机器人零位编码器值。
在机器人单机调试阶段,上位机可直接向控制器发送想要机器人弹托到达的空间位姿,控制器根据转换关系得到要到达指定的空间位姿,应该控制机器人各运动轴如何运动;在机器人正式运行执行任务阶段,根据该转换关系控制器根据每个时刻机器人各运动轴状态计算机器人空间位姿状态,并发送给上位机实时显示到人机交互界面上,转换关系建立过程如下:
A:定义装填机器人的运动坐标系;
如图4所示,定义基坐标系
Figure BDA0003279881650000141
横行导轨上安装的原位传感器中心为基坐标系
Figure BDA0003279881650000142
的原点,第一运动轴向右运动的方向为X0轴正方向,垂直于第一运动轴向上的方向定为Z0轴正方向,右手定则确定Y0轴;
定义坐标系
Figure BDA0003279881650000143
各轴与基坐标系
Figure BDA0003279881650000144
的方向一致,原点为第一运动轴与横行导轨的连接点;
定义坐标系
Figure BDA0003279881650000151
各轴与基坐标系
Figure BDA0003279881650000152
的方向一致,原点为第二运动轴中心点;
定义坐标系
Figure BDA0003279881650000153
原点为第三运动轴旋转轴中心点,Z3轴为转动轴,逆时针旋转为正方向,X3轴与X2轴同向,Y3轴垂直向上为正;
定义坐标系
Figure BDA0003279881650000154
各轴与坐标系
Figure BDA0003279881650000155
的方向一致,原点为弹托与第四运动轴之间的连接点。
B:建立弹托中心点在空间中的位姿(X,Y,Z,A,B,C)与各个轴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Figure BDA0003279881650000156
其中X、Y、Z为弹托在基坐标系
Figure BDA0003279881650000157
中的位置,A为弹托绕Z0轴旋转的角度,B为弹托绕Y0轴旋转的角度,C为弹托绕X0轴旋转的角度。
其中,θ2、θ3、θ4分别为第二、三、四运动轴旋转的角度,a0为第一运动轴沿横行导轨向右移动的距离,d1为坐标系
Figure BDA0003279881650000158
原点与基坐标系
Figure BDA0003279881650000159
原点沿Z0轴正方向的距离,d2为坐标系
Figure BDA00032798816500001510
原点与坐标系
Figure BDA00032798816500001511
原点沿Z0轴正方向的距离,a2和d3分别为坐标系
Figure BDA00032798816500001512
原点与坐标系
Figure BDA00032798816500001513
原点沿X0轴和Z0轴正方向的距离,a3和d4分别为坐标系
Figure BDA00032798816500001514
原点与坐标系
Figure BDA00032798816500001515
原点沿X0轴和Z0轴正方向的距离。

Claims (4)

1.一种五轴式弹药装填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步骤1:确定待机位、取弹位、放弹位和补给位的机器人位置姿态;
步骤1.1:确定待机位,定义机器人整体到达待机位时,各运动轴处于零位,各运动轴位置表达式为P0(0,0,0,0,0);
步骤1.2:确定取弹位,定义机器人整体到达取弹位时,各运动轴位置表达式为P1(H1213141,0);
步骤1.3:确定放弹位,定义机器人整体到达放弹位时,各运动轴位置表达式为P2(H2,0,θ3242,0);
步骤1.4:确定补弹位,定义机器人整体到达补弹位时,各运动轴位置表达式为P3(H323,0,0,0);
步骤2:自动装填流程:
当机器人控制器接收到上位机发送来的自动装填指令后,首先判断机器人是否在待机位,如果不在待机位,则向上位机发送报警信息;
如果在待机位,则开始执行装填动作;
首先同步控制第一运动轴、第二运动轴分别运动到H121,同步控制第三运动轴、第四运动轴分别运动到θ3141,控制夹爪夹紧抓取弹;
接着同步控制第三运动轴、第四运动轴分别运动到零位,同步控制第一运动轴运动到H2位置,第二运动轴运动到零位,再控制第三运动轴运动到θ32
待接收到上位机的装填指令后,控制夹爪松开,控制第四运动轴运动到θ42,然后向上位机发送装填完成的信号,最后控制第一运动轴运动到零位,同步控制第三运动轴、第四运动轴分别运动到零位;
步骤3:自动补给流程:
当机器人控制器接收到上位机发送来的自动补给指令后,首先判断机器人是否在待机位,如果不在待机位,则向上位机发送报警信息;
如果在待机位,首先首先同步控制第一运动轴、第二运动轴分别运动到H323,接收到上位机的放置成功指令后,控制夹爪夹紧弹,然后控制第二运动轴回到零位,再同步控制第一运动轴、第二运动轴分别运动到H121,同步控制第三运动轴、第四运动轴分别运动到θ3141,控制夹爪松开,向上位机发送补给完成信号,最后同步控制第三运动轴、第四运动轴分别运动到零位,同步控制第一运动轴、第二运动轴运动到零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轴式弹药装填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和步骤3中第一运动轴和第二运动轴的同步控制,以及第三运动轴和第四运动轴的同步控制具体过程为:
首先,计算同步运行的时间T:
Figure FDA0003279881640000021
其中:(N1,N2)代表两个需要同步控制的运动轴运动到下一位置时所需时间,单位为秒;
N1=(同步运动轴1目标位置-同步运动轴1初始位置)×同步运动轴1减速比×同步运动轴1机械传动比÷同步运动轴1电机最大转速×60;
N2=(同步运动轴2目标位置-同步运动轴2初始位置)×同步运动轴2减速比×同步运动轴2机械传动比÷同步运动轴2电机最大转速×60;
然后,根据以下公式计算两个需要同步控制的运动轴的运动轨迹:
Figure FDA0003279881640000031
其中si0为运动初始位置;
接着,将运动轴轨迹转化为各个运动轴对应的电机控制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五轴式弹药装填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动轴、第二运动轴、第三运动轴对应的电机控制指令Q1的计算公式为:
Q1=si(t)÷减速比÷机械传动比×2电机编码器位数+机器人零位编码器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五轴式弹药装填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运动轴的电机控制指令Q2的计算公式为:
首先,计算第四运动轴旋转角度θ4与顶升电缸伸缩长度h之间的关系:
Figure FDA0003279881640000032
其中:
Figure FDA0003279881640000033
Figure FDA0003279881640000041
Figure FDA0003279881640000042
上式中,h0为顶升电缸收缩到底时,顶升电缸底部和小臂的铰接点D与顶升电缸顶部与弹托的铰接点E之间的长度;
b为顶升电缸顶部与弹托的铰接点E到弹托实际旋转点F之间的长度;
c为弹托实际旋转点F到弹托和小臂之间的连接件中固定点G的长度;
d为顶升电缸顶部与弹托的铰接点E到弹托和小臂之间的连接件固定点G的长度;
α为顶升电缸与小臂之间的夹角;
β为弹托和小臂之间的连接件与小臂之间的夹角;
γ为顶升电缸与弹托之间的夹角;
然后,计算第四运动轴控制指令:
按照控制指令的发送周期提取运动轴轨迹的插补点,根据第四运动轴旋转角度θ4与顶升电缸伸缩长度h之间的关系,计算每个插补时刻对应的电缸收缩行程,第四运动轴控制指令Q2=电缸收缩行程÷电缸驱动电机减速比÷电缸机械传动比×2电机编码器位数+机器人零位编码器值。
CN202111129206.0A 2021-09-26 2021-09-26 一种五轴式弹药装填机器人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8654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29206.0A CN113865415B (zh) 2021-09-26 2021-09-26 一种五轴式弹药装填机器人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29206.0A CN113865415B (zh) 2021-09-26 2021-09-26 一种五轴式弹药装填机器人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65415A true CN113865415A (zh) 2021-12-31
CN113865415B CN113865415B (zh) 2023-03-03

Family

ID=78994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29206.0A Active CN113865415B (zh) 2021-09-26 2021-09-26 一种五轴式弹药装填机器人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6541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10594A (ja) * 1996-02-05 1997-08-12 Fuji Heavy Ind Ltd 飛翔体の装填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KR20050055822A (ko) * 2003-12-09 2005-06-14 서인근 공압 회로를 이용한 전투로봇의 무기장치
RU2577744C1 (ru) * 2015-01-16 2016-03-20 Евгени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Оленев Способ заряжания пушки танк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109724459A (zh) * 2018-12-29 2019-05-07 陕西特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自动补弹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10594A (ja) * 1996-02-05 1997-08-12 Fuji Heavy Ind Ltd 飛翔体の装填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KR20050055822A (ko) * 2003-12-09 2005-06-14 서인근 공압 회로를 이용한 전투로봇의 무기장치
RU2577744C1 (ru) * 2015-01-16 2016-03-20 Евгени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Оленев Способ заряжания пушки танк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109724459A (zh) * 2018-12-29 2019-05-07 陕西特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自动补弹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徐达等: "基于MAS的弹药装填机器人运动控制研究", 《制造业自动化》 *
徐达等: "基于组合函数的弹药装填机器人轨迹规划",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
徐达等: "弹药自动装填机器人控制系统开发平台设计",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65415B (zh) 2023-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33573B (zh) 智能双目自动抓取机械臂
CN108621202B (zh) 多臂空间机器人协同精细操作地面实验系统
CN107121256B (zh) 一种连续在轨运动的六自由度捕获轨迹试验方法
CN110497378A (zh) 一种用于零件加工的自动上下料机器人
CN110253574B (zh) 一种多任务机械臂位姿检测和误差补偿方法
CN101396689B (zh) 一种三维涂胶系统和方法
CN113561217A (zh) 驱动机构、机器人设备测量和控制方法及部件制造方法
CN110450150B (zh) 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及轨迹跟踪系统
CN111580492A (zh) 一种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极性测试装置
CN112958974A (zh) 一种基于三维视觉的可交互自动化焊接系统
CN204736215U (zh) 自动翻料机械手
CN113865415B (zh) 一种五轴式弹药装填机器人的控制方法
JP2015223649A (ja) ギヤ組み込みシステムおよびギヤ組み込み方法
CN102360228B (zh) 一种臂架动作控制系统及混凝土泵车
CN109483551B (zh) 一种控制机器人多轴运动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456729B (zh) 一种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及轨迹跟踪系统
CN109455105B (zh) 抓枪式自动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161943B (zh) 弹丸取放特种机器人的建模与控制方法
CN113146616B (zh) 一种四自由度机械臂视觉伺服控制方法
CN109514424A (zh) 一种磨床自动上料加工系统及方法
CN205466174U (zh) 基于stm32单片机的delta机器人搬运系统
CN111993447A (zh) 一种灵活性高的工业机器人机械手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N111805543B (zh) 一种红外成像目标作业轨迹检测系统及其坐标转换方法
US20230286152A1 (en) Robot system and controller
CN117531948B (zh) 人机协作铆接系统及协作铆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