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65162B - 一种冷能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能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65162B
CN113865162B CN202110998517.4A CN202110998517A CN113865162B CN 113865162 B CN113865162 B CN 113865162B CN 202110998517 A CN202110998517 A CN 202110998517A CN 113865162 B CN113865162 B CN 1138651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line
circulation
heat exchange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9851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65162A (zh
Inventor
高健
白欣萌
白松泉
黄宏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oyang Guangda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lacier Refrigeran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lacier Refrigeran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lacier Refrigeran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9851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651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651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651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651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651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25B41/42Arrangements for diverging or converging flows, e.g. branch lines or jun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冷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能循环系统。该系统包括两种或以上不同冷媒的循环路线并相互之间以热传递的方式发生联系;第一冷媒的循环路线至少包括第一线路,其包括依次连接成循环的用于储存第一冷媒以及与其它冷媒发生热传递的冷凝器、用于使第一冷媒温度下降的第一节流阀、用于与第二冷媒发生热传递的换热器以及用于对气态的第一冷媒加压的压缩机;第二冷媒的循环路线至少包括第三线路,其包括依次连接成循环的换热器、第一分流器、换热管以及第二集流器。本发明的系统能够协调不同的冷媒的循环路线,能够满足多种温度需求,使冷能能够充分被利用,节约了能源,并可以同时是用来测试冷媒性能的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冷能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能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对冷能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例如空调、冰箱、冷库等等。目前对冷能的使用方式通常是非常简单的线路,即“用外部能源对冷媒降温——冷媒释放冷能至冷库——重新用外部能源对冷媒降温”,这种路线适用于当前大多数情况。
但是在一些较为复杂的情况下,例如,在一种情况下,系统中有多处需要调节温度的地点,而它们对温度的要求有较大差异,需要使用不同的冷媒;或者在另一种情况下,在专门用来测试冷媒性能的系统中,原本就流动着不同的冷媒。
在这些复杂的情况下,现有的冷能使用方式便表现出明显的弊端:现有方法只能单线程地分别利用单种冷媒,不同路线、不同冷媒之间冷能不能发生交流,导致很多冷能被浪费,而又需要消耗外部能源来制取冷能。
因此,设计一种能够适用于复杂需求的冷能循环系统是非常有意义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冷能循环系统。本发明的冷能循环系统能够协调不同的冷媒的循环路线,能够满足多处冷藏点的温度需求,使冷能能够充分被利用,并可以同时是用来测试冷媒性能的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能循环系统,该系统包括两种或以上不同冷媒的循环路线并相互之间以热传递的方式发生联系;所述系统至少包括第一冷媒的循环路线和第二冷媒的循环路线,其中,所述第一冷媒的循环路线至少包括第一线路,该第一线路包括依次连接成循环的用于储存第一冷媒以及与其它冷媒发生热传递的冷凝器、用于使第一冷媒温度下降的第一节流阀、用于与第二冷媒发生热传递的换热器以及用于对气态的第一冷媒加压的压缩机;所述第二冷媒的循环路线至少包括第三线路,该第三线路包括依次连接成循环的换热器、用于分流的第一分流器、用于将冷能释放至冷藏室的换热管以及用于集流的第二集流器。
在一实例中,所述第一冷媒的循环路线还包括第二线路,该第二线路包括相互连接成循环的冷凝器、用于使第一冷媒温度下降的第二节流阀、用于将冷能释放至第二冷藏室中的换热管以及压缩机。
在一实例中,在所述第三线路中,所述换热管与所述第一分流器和所述第二集流器的连接管道上都分别设置有开关阀,用于与第四线路进行切换。
在一实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三冷媒的循环路线,该第三冷媒的循环路线至少包括第四线路,该第四线路包括依次连接成循环的冷媒储箱、用于分流的第三分流器、位于冷藏室中的所述换热管以及用于集流的第四集流器;所述换热管与所述第三分流器和所述第四集流器的连接管道上都分别设置有开关阀,用于与第三线路进行切换;所述第四线路用于对所述换热管进行融霜。
在一实例中,所述第三冷媒的循环路线还包括第五线路,该第五线路包括相互连接成循环的用于储存第三冷媒的冷媒储箱和用于与所述第一冷媒发生热传递的冷凝器。
在一实例中,所述第三冷媒与所述第二冷媒相同或不同。
在一实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四冷媒的循环路线,该第四冷媒的循环路线至少包括第六线路,该第六线路包括相互连接成循环的冷媒储箱和用于对所述第四冷媒进行制冷的制冷主机。
在一实例中,在所述冷媒储箱中还设置有温度控制部件,用于在少数的必要的情况下,用外部能源调节冷媒储箱中的温度。
在一实例中,所述第四冷媒与所述第一冷媒相同或不同。
在一实例中,所述系统同时为用于测试冷媒性能的系统,该系统中的冷藏室为并联的多个,所述冷藏室中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并联的所述换热管,换热管的材质和物化性能互不相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的系统能够运行多种冷媒的循环路线,并且将这些循环路线之间发生冷能的流动,使得冷能能够被充分利用;
(2)本发明的系统中冷媒在.不同位置有较大的温度跨度,能够满足各种对温度的需要;
(3)本发明的系统能够同时为多个不同情况的冷藏室提供冷能;
(4)本发明的系统利用系统本身的热能对冷藏室进行融霜,代替现有技术通常使用外部能源的方式对冷藏室进行融霜的方式,减少了对外部能源的消耗;
(5)现有技术通常使用的冷媒是发生气液相变的冷媒(如本发明的第一冷媒),典型的如氟利昂等温室气体;而本发明的系统中发生气液相变的冷媒占比较小,发生液固相变的冷媒(如第二冷媒)占比较大,从而极大地减少了温室气体的使用(例如,按照常规方式需要几吨氟利昂,本发明降低至仅需要几十公斤氟利昂),为环保做出了突出贡献;
(6)本发明的系统能够同时作为测试冷媒性能的系统,或者说,本发明是在原本用来测试冷媒性能的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系统中原本流动的多种不同的冷媒,使它们相互协调,既能够满足系统本身的制冷需求,又能够格外配备冷库对外使用,节省了系统自身制冷的费用又带来了格外的商业价值。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冷能循环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图1来说明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冷能循环系统。
根据一种实施例的冷能循环系统包括两种或以上不同冷媒的循环路线并相互之间以热传递的方式发生联系。
本发明的系统中含有两种或以上不同的冷媒,它们分别有自己的循环路线,一种冷媒的循环路线中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线路,这些线路可以各自循环流动,相互之间的交流方式可以以直接混合,也可以以非接触式热传递。
不同的冷媒循环路线之间,不能以直接混合的方式产生交流,可以通过非接触式热传递(例如分别在管道的内外,管道有热传导性能)的方式发生交流。
所述系统至少同时流动两种冷媒,分别记为第一冷媒和第二冷媒。
所述系统至少包括第一冷媒的循环路线和第二冷媒的循环路线。
第一冷媒在第一线路和/或第二线路中循环流动。
所述第一冷媒的循环路线至少包括第一线路,该第一线路包括依次连接成循环的用于储存第一冷媒以及与其它冷媒发生热传递的冷凝器131、用于使第一冷媒温度下降的第一节流阀601、用于与第二冷媒发生热传递的换热器132以及用于对气态的第一冷媒加压的压缩机502。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线路包括:(1)主设备,包括冷凝器131和换热器132;(2)将主设备连接起来的管路;以及,(3)管路经过的辅助设备,包括第一节流阀601、储液器501和压缩机502。该第一线路主要发生在制冷主机130的内部。在第一线路中,第一冷媒在冷凝器131与换热器132之间循环流动。在换热器132中,液态的第一冷媒与第二冷媒通过非混合的方式(例如第一冷媒在管道内流动,第二冷媒浸没管道,管道具有热传导性能)发生热传递,第一冷媒将冷能传递给第二冷媒,第二冷媒温度降低,第一冷媒自身得到热能从而气化成气体。气态的第一冷媒在压缩机502中压缩,然后进入冷凝器131中液化储存,并在此处与第二线路和第三线路分别发生关系(详见后文)。从冷凝器131流出的第一冷媒经过储液器501缓冲然后被第一节流阀601节流(温度降低)后进入换热器132中,由此循环往复。
在一实例中,所述第一冷媒的循环路线还可以包括第二线路,该第二线路包括相互连接成循环的冷凝器131、用于使第一冷媒温度下降的第二节流阀602、用于将冷能释放至冷藏室中的换热管以及压缩机502。该第二线路的作用至少在于充分利用第一冷媒中的冷能,对冷藏室进行温度控制。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线路包括:(1)主设备,包括冷凝器131和第三冷藏室230中的第III2换热管232;(2)将主设备连接起来的管路;以及,(3)管路经过的辅助设备,包括第二节流阀602、储液器501和压缩机502。在第二线路中,第一冷媒在冷凝器131与第三冷藏室230中的第III2换热管232之间循环流动。来自储液器501中的液态的第一冷媒沿第416管道流动并流经第二节流阀602(温度降低)后进入第III2换热管232中,在此将冷能释放至第三冷藏室230中并气化,气态的第一冷媒沿第415管道回到制冷主机130中,经过压缩机502压缩后到冷凝器131中再次液化,进入储液器501中,由此循环往复。第三冷藏室230中还可以设置有流通其它冷媒的换热管(参见第二冷媒的线路),从而可以根据情况切换或同时使用不同的冷源。
第二冷媒至少在第三线路中循环流动。
所述第二冷媒的循环路线至少包括第三线路,该第三线路包括依次连接成循环的换热器132、用于分流的第一分流器301、用于将冷能释放至冷藏室的换热管以及用于集流的第二集流器302。
在一实例中,在所述第三线路中,所述换热管与所述第一分流器301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开关阀,并且所述换热管与所述第二集流器302的连接管道上也设置有开关阀,用于与第四线路进行切换。
根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三线路包括:(1)主设备,包括换热器132和一个或多个冷藏室中的换热管;(2)将主设备连接起来的管路,以及(3)管路经过的辅助设备,包括第一分流器301、第二集流器302和冷冻泵503。在换热器132中,第二冷媒与第一冷媒发生热传递,第一冷媒将冷能传递给第二冷媒,第二冷媒沿第411管道进入第一分流器301中,此时开关422、开关425和开关428关闭,且开关421、开关424和开关427中的一个或多个打开,使得第二冷媒分别沿管道423、管道426和管道429中的一个或多个进入第一冷藏室210、第二冷藏室220和第三冷藏室230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冷媒通过位于冷藏室中的换热管将冷能释放至冷藏室中,升温的第二冷媒分别沿管道433、管道436和管道439中的一个或多个(此时开关432、开关435和开关438关闭,开关431、开关434和开关437中的一个或多个打开)进入第二集流器302中,然后沿管道412回到换热器132中,由此循环往复。该第二线路的循环在冷冻泵503的推动下进行。
除了上述两种冷媒,本发明的系统还可以同时流动更多种冷媒,例如还有第三冷媒、第四冷媒等。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冷媒”、“第二冷媒”、“第三冷媒”、“第四冷媒”等不表示顺序,仅用来区分不同的流动线路,并且也不用来固定指代某种具体物质,例如当系统是用来测试冷媒性能时,系统可以随时更换冷媒的具体物质,但是同一线路所对应的冷媒的名称不发生改变;另外,而且它们所表示的物质也可能是相同的,例如第一冷媒可以与第四冷媒相同,第二冷媒可以与第三冷媒相同。
在一实例中,本发明的系统中还可以再同时流动第三冷媒,该第三冷媒可以在第四线路、第五线路和第六线路中的一个或多个中循环流动。
因此在一实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三冷媒的循环路线,该第三冷媒的循环路线至少包括第四线路,该第四线路包括依次连接成循环的冷媒储箱160、用于分流的第三分流器303、位于冷藏室中的所述换热管以及用于集流的第四集流器304。
在一实例中,所述换热管与所述第三分流器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开关阀,并且所述换热管与所述第四集流器的连接管道上也设置有开关阀,用于与第三线路进行切换。
根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四线路用于对所述换热管进行融霜。
根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四线路包括:(1)主设备,包括冷媒储箱160和一个或多个冷藏室中的换热管;(2)将主设备连接起来的管路,以及(3)管路经过的辅助设备,包括第三分流器303、第四集流器304和融霜泵505。第三冷媒在所述冷媒储箱160中储存(池式储存而非管道中储存),经管道413进入第三分流器303中,此时开关421、开关424和开关427关闭,开关422、开关425和开关428中的一个或多个打开,使得第三冷媒分别沿管道423、管道426和管道429中的一个或多个进入第一冷藏室210、第二冷藏室220和第三冷藏室230中的一个或多个;由于第三冷媒的温度相对较高,流经冷藏室的换热管可使换热管外的结霜融化,然后第三冷媒分别沿管道433、管道436和管道439中的一个或多个(此时开关431、开关434和开关437关闭,开关432、开关435和开关438中的一个或多个打开)进入第四集流器304中,然后沿管道414回到冷媒储箱160中,由此循环往复。该第二线路的循环在融霜泵505的推动下进行。
第四线路与第三线路之间是相互切换的关系。
在一实例中,所述第三冷媒的循环路线还包括第五线路,该第五线路包括相互连接成循环的用于储存第三冷媒的冷媒储箱160和用于与所述第一冷媒发生热传递的冷凝器131。
根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五线路包括:(1)主设备,包括冷凝器131和冷媒储箱160;(2)将主设备连接起来的管路,以及(3)管路经过的辅助设备,包括冷却泵504。在冷凝器131中,第三冷媒与第一冷媒发生非接触换热(第三冷媒在管道中,第一冷媒将管道浸没,管道具有热传导性),之后第三冷媒沿管道417回到冷媒储箱160中,再在冷却泵504的驱动下沿管道418进入冷凝器131中,由此循环往复。
在一实例中,所述第三冷媒与所述第二冷媒相同,所述第三冷媒的循环路线与所述第二冷媒的循环路线在系统内和/或系统外相互连通。
在一实例中,所述系统还可以再进一步同时运行第四冷媒。
在一实例中,所述第四冷媒的循环路线还包括第六线路,该第六线路包括相互连接成循环的冷媒储箱160和用于对所述第三冷媒进行制冷的第二制冷主机150。
根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六线路包括:(1)主设备,包括冷媒储箱160和第二制冷主机150;(2)将主设备连接起来的管路,包括盘绕在冷媒储箱160内部的铜盘管162。在第六线路中,在冷媒储箱160中第四冷媒与第三冷媒发生非接触热传递(第四冷媒在铜盘管162内流动),气化的第四冷媒沿管路441回到第二制冷主机150(内部结构参考制冷主机130)中压缩冷凝,然后再次通过管道442进入冷媒储箱160中的铜盘管162中蒸发给第三冷媒降温,由此循环往复。通过该第六线路,调节冷媒储箱160的温度在预定范围内。
在一实例中,在所述冷媒储箱160中还设置有温度控制部件161,用于在少数的必要的情况下,用外部能源调节冷媒储箱160中的温度。
所述第四冷媒可以与所述第一冷媒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一实例中,所述系统同时为用于测试冷媒性能的系统。换句话说,该系统是在原本用来测试冷媒性能的系统的基础上,改进成能够同时进行供冷的系统。因此这样的系统的管道中原本就会流动待测试的冷媒,该系统对多种冷媒进行测试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冷媒中的冷能,实现对一个或多个冷藏室的低温控制,极大地节省了维持系统本身运行所需要的制冷剂的量,大大减少了以氟利昂为代表的常规冷媒的使用量,减少碳排放,更加绿色环保;甚至还可以对外出租冷库以获得商业利益。
出于测试冷媒的需要,所述系统中设置有多个冷藏室,这些冷藏室一方面起到冷藏的功能,即通过本系统的第二冷媒的可控性循环流动,以实现设定温度的要求;另一方面用来测试冷媒的性能,为了实现该目的,可以设置冷藏室间不同的环境要求、换热管的材质、换热管的形状等。
在一实例中,该系统中的所述冷藏室为并联的多个,所述冷藏室中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并联的所述换热管,换热管的材质和物化性能互不相同。
在一实例中,如图1所示,设置第一冷藏室210、第二冷藏室220和第三冷藏室230,并在第一冷藏室210中设置并联的第I1换热管211、第I2换热管212,在第二冷藏室220中设置并联的第II1换热管221、第II2换热管222、第II3换热管223,在第三冷藏室230中设置用于流动第二冷媒的第III1换热管231和用于流动第一冷媒的第III2换热管232。这些换热管可以设置为不同材质(如碳钢、铝等)、不同形状(如管状、翅片等)、不同长度,以充分测试冷媒的性能。
在本发明中,术语“管路”和“管道”具有相同的意思,均包括设置于管路上的配件,如开关、流量阀、压力表等等以及系统作为测试冷媒性能的系统时所需的测试装置。这些配件按照本领域常规设置即可,附图中没有完全示出。
所述冷媒可以为本领域常规的冷媒,在系统中根据热量的流动而改变温度和/或相态。通常地,所述第一冷媒为能够在工作环境下发生气相和液相转变的冷媒,所述第二冷媒为能够在工作环境下发生液相和固相转变的冷媒液(但是并不必须发生相变,在有的系统中可以一直维持液体)。其中第一冷媒中典型的如氟利昂这种温室气体,第二冷媒例如盐水(NaCl溶液)、乙二醇等。由于能够发生气液相变的冷媒具有易于降温(通过节流阀即可实现几十度的温降)的优势而被现有技术广泛使用,但是气液相变的冷媒的缺点也很显著,例如容易泄露并且可能对大气层造成显著的不可逆的破坏等;但是发生液固相变的冷媒由于低温状态没有稳定共晶点从而导致在蓄冷和冷能交换过程中的容易造成能量的浪费以及通常需要在初期投资较大等的缺点而目前很少被现有技术利用。本发明的系统中发生气液相变的冷媒(第一冷媒)占比较小,发生液固相变的冷媒(如第二冷媒)占比较大,从而极大地减少了温室气体的使用(例如,按照常规方式需要几吨氟利昂,本发明降低至仅需要几十公斤氟利昂),为环保做出了突出贡献。并且在本发明的系统本身作为测试载冷剂性能使用的情况下,借用本身循环在系统中的液固相变的冷媒(第二载冷剂)进行冷能循环系统,并不会造成显著增加的投资成本;并且本发明的冷能循环系统对液固相变的冷媒的使用并非属于能量的浪费,而是充分利用了系统中存在的冷能。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冷能循环系统,包括以热传递的方式相互联系的第一冷媒的循环路线、第二冷媒的循环路线、第三冷媒的循环路线和第四冷媒的循环路线;其中,
第一冷媒的循环路线包括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所述第一线路包括依次连接成循环的用于储存第一冷媒以及与其它冷媒发生热传递的冷凝器131、用于使第一冷媒温度下降的第一节流阀601、用于与第二冷媒发生热传递的换热器132以及用于对气态的第一冷媒加压的压缩机502;所述第二线路包括相互连接成循环的冷凝器131、用于使第一冷媒温度下降的第二节流阀602、用于将冷能释放至冷藏室中的换热管以及压缩机502;
所述第二冷媒的循环路线包括第三线路,该第三线路包括依次连接成循环的换热器132、用于分流的第一分流器301、用于将冷能释放至冷藏室的换热管以及用于集流的第二集流器302;还包括冷冻泵503;
所述第三冷媒的循环路线包括第四线路和第五线路;所述第四线路包括依次连接成循环的冷媒储箱160、用于分流的第三分流器303、位于冷藏室中的所述换热管以及用于集流的第四集流器304,还包括融霜泵505;所述第五线路包括相互连接成循环的用于储存第三冷媒的冷媒储箱160和用于与所述第一冷媒发生热传递的冷凝器131,还包括冷却泵504;
所述第四冷媒的循环路线包括第六线路;所述第六线路包括相互连接成循环的冷媒储箱160和用于对所述第三冷媒进行制冷的第二制冷主机150,以及盘绕在冷媒储箱160内部的铜盘管162;该第六线路用于使所述第四冷媒与所述第三冷媒发生热传递以调节冷媒储箱160中的第三冷媒的温度;另外,在所述冷媒储箱160中还设置有温度控制部件161,用于在少数的必要的情况下,用外部能源调节冷媒储箱160中的温度;
以及,所述系统同时为用于测试冷媒性能的系统,该系统中的所述冷藏室为并联的多个,所述冷藏室中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并联的所述换热管,换热管的材质和物化性能互不相同。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举例说明在实施例1的系统中所运行的冷媒,以及冷媒在系统中发生的相变和温度变化。
第一冷媒的循环路线包括:
在第一线路中,第一冷媒在冷凝器131中为温度为30±10℃的液态,在储液器501中为30±10℃的液体,经过第一节流阀601后温度骤降为-33±3℃的液体,在换热器132中发生相变(但是温度几乎不变),以-33±3℃的气态离开换热器132,在压缩机502中压缩升温至60±10℃,然后进入冷凝器131中受低温影响相变为液体,由此循环往复。
在第二线路中,第一冷媒在冷凝器131中为温度为30±10℃的液态,在进入冷藏室之前先经过第二节流阀602使温度骤降为-33±3℃,在第III2换热管232中发生相变以-33±3℃的气态离开换热器132,在压缩机502中压缩升温至60±10℃,然后进入冷凝器131中受低温影响相变为液体,由此循环往复。
第二冷媒的循环路线包括:
在第三线路中第二冷媒不发生相变始终保持液相,在换热器132中第二冷媒得到第一冷媒的冷能温度降低至-27±3℃离开换热器132,然后进入冷藏间的换热管释放冷能温度升高,以-24±3℃离开换热管,回到换热器132中,由此循环往复。
第三冷媒的循环路线包括:
在第四线路中第三冷媒不发生相变始终保持液相,在冷媒储箱160中第三冷媒的温度保持在25±10℃,进入冷藏间对换热管进行融霜,然后返回冷媒储箱160中。
在第五线路中第三冷媒不发生相变始终保持液相,在冷媒储箱160中温度为25±10℃的第三冷媒进入冷凝器131中对冷凝器进行降温,然后返回冷媒储箱160中。
第四冷媒的循环路线包括:
在第六线路中,第四冷媒在第二制冷主机150中的过程可以参考第一线路中的第一冷媒在压缩机、冷凝器、缓冲罐和节流阀中的过程,第四冷媒在冷凝器中为温度为40±20℃的液态,在储液器中为40±20℃的液体,经过节流阀后温度骤降为5±3℃的液体,沿管道442进入铜盘管162,在换热器铜盘管162中发生相变,以15±3℃的气态离开换热器162,然后沿管道441回到第二制冷主机150中,在压缩机压缩升温至80±10℃,然后进入冷凝器中受低温影响相变为液体,由此循环往复。
同时,冷媒储箱160中还设置有温度控制部件161,在必要的时候对冷媒储箱160中第三冷媒进行加热,以控制温度恒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的系统能够运行多种冷媒的循环路线,并且将这些循环路线之间发生冷能的流动,使得冷能能够被充分利用;
(2)本发明的系统中冷媒在不同位置有较大的温度跨度,能够满足各种对温度的需要;
(3)本发明的系统能够同时为多个不同情况的冷藏室提供冷能;
(4)本发明的系统利用系统本身的热能对冷藏室进行融霜,代替现有技术通常使用外部能源的方式对冷藏室进行融霜的方式,减少了对外部能源的消耗;
(5)现有技术通常使用的冷媒是发生气液相变的冷媒(如本发明的第一冷媒),典型的如氟利昂等温室气体;而本发明的系统中发生气液相变的冷媒占比较小,发生液固相变的冷媒(如第二冷媒)占比较大,从而极大地减少了温室气体的使用(例如,按照常规方式需要几吨氟利昂,本发明降低至仅需要几十公斤氟利昂),为环保做出了突出贡献;
(6)本发明的系统能够同时作为测试冷媒性能的系统,或者说,本发明是在原本用来测试冷媒性能的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系统中原本流动的多种不同的冷媒,使它们相互协调,既能够满足系统本身的制冷需求,又能够格外配备冷库对外使用,节省了系统自身制冷的费用又带来了格外的商业价值。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冷能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两种或以上不同冷媒的循环路线并相互之间以热传递的方式发生联系;所述系统至少包括第一冷媒的循环路线和第二冷媒的循环路线,其中,
所述第一冷媒的循环路线至少包括第一线路,该第一线路包括依次连接成循环的用于储存第一冷媒以及与其它冷媒发生热传递的冷凝器、用于使第一冷媒温度下降的第一节流阀、用于与第二冷媒发生热传递的换热器以及用于对气态的第一冷媒加压的压缩机;
所述第二冷媒的循环路线至少包括第三线路,该第三线路包括依次连接成循环的换热器、用于分流的第一分流器、用于将冷能释放至冷藏室的换热管以及用于集流的第二集流器;
所述第一冷媒的循环路线还包括第二线路,该第二线路包括相互连接成循环的冷凝器、用于使第一冷媒温度下降的第二节流阀、用于将冷能释放至冷藏室中的换热管以及压缩机;
在所述第三线路中,所述换热管与所述第一分流器和所述第二集流器的连接管道上都分别设置有开关阀,用于与第四线路进行切换;
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三冷媒的循环路线,该第三冷媒的循环路线至少包括第四线路,该第四线路包括依次连接成循环的冷媒储箱、用于分流的第三分流器、位于冷藏室中的所述换热管以及用于集流的第四集流器;所述换热管与所述第三分流器和所述第四集流器的连接管道上都分别设置有开关阀,用于与第三线路进行切换;所述第四线路用于对所述换热管进行融霜;
所述第三冷媒的循环路线还包括第五线路,该第五线路包括相互连接成循环的用于储存第三冷媒的冷媒储箱和用于与所述第一冷媒发生热传递的冷凝器;
所述系统还包括第四冷媒的循环路线,该第四冷媒的循环路线至少包括第六线路,该第六线路包括相互连接成循环的冷媒储箱和用于对所述第四冷媒进行制冷的制冷主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冷媒与所述第二冷媒相同或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媒储箱中还设置有温度控制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冷媒与所述第一冷媒相同或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同时为用于测试冷媒性能的系统,该系统中的冷藏室为并联的多个,所述冷藏室中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并联的所述换热管,换热管的材质和物化性能互不相同。
CN202110998517.4A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冷能循环系统 Active CN1138651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98517.4A CN113865162B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冷能循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98517.4A CN113865162B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冷能循环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65162A CN113865162A (zh) 2021-12-31
CN113865162B true CN113865162B (zh) 2023-04-07

Family

ID=78988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98517.4A Active CN113865162B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冷能循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6516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10399A (ja) * 1994-10-07 1996-04-30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放射能汚染物収納体用貯蔵庫
KR100534003B1 (ko) * 2004-02-10 2005-12-19 핀튜브텍(주) 열매체를 사용하는 냉난방시스템
CN101526250A (zh) * 2009-04-20 2009-09-09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带有冷藏功能的家用柜式空调系统
JP5396246B2 (ja) * 2009-11-18 2014-01-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5953485A (zh) * 2016-05-16 2016-09-21 叶立英 一种换热方法和系统及具有化霜功能的热泵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65162A (zh) 2021-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01112B1 (en) Freezer and air conditioner
US20090120117A1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CN103635761A (zh) 冷冻装置
EP1614980A2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CN102889707A (zh) 复式空调及控制复式空调中制冷剂循环的方法
CN102597657A (zh) 空气调节装置
WO2020095381A1 (ja) 流体温調システム及び冷凍装置
EP3995758A1 (en) Heat exchange unit for a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with a thermal storage and using co2 as refrigerant
EP2584285B1 (en) Refrigerating air-conditioning device
US6615591B1 (en) Cryogenic refrigeration system
CN215983354U (zh) 一种载冷剂循环系统
CN110926046B (zh) 一种制冷装置
CN206637881U (zh) 制冷循环系统
CN113865162B (zh) 一种冷能循环系统
JP2008267729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2108200A (zh) 高低温试验装置
CN216048520U (zh) 一种蓄冷冷媒循环系统
CN212157715U (zh) 一种引射增压梯级过冷跨临界co2系统
US20210180851A1 (en) Cooling system with partly flooded low side heat exchanger
CN106352654B (zh) 一种液氮汽化冷量回收装置
JP2021527794A (ja) マルチカスケード冷却システム
JP6926153B2 (ja) 超電導体の冷却装置及び超電導体の冷却方法
CN217274926U (zh) 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EP3995760A1 (en) Thermal storage unit for a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with a thermal storage and using co2 as refrigerant
US20230392829A1 (en) Refrigerant circuit for a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with a thermal storag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refrigerant circu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11

Address after: 122000 No. 97, section 5, Wenhua Road, Longcheng District, Chao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AOYANG GUANGDA CHEMICAL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616, floor 6, krypton space, No. 35, Xiaoyun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125

Patentee before: Glacier refrigerant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