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64907A - 除湿系统 - Google Patents

除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64907A
CN113864907A CN202111131435.6A CN202111131435A CN113864907A CN 113864907 A CN113864907 A CN 113864907A CN 202111131435 A CN202111131435 A CN 202111131435A CN 113864907 A CN113864907 A CN 1138649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r
air duct
inlet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3143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银银
宋强
刘江彬
任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3143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649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649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649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1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grates or heating means
    • F24H9/185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grates or heating means for air heaters
    • F24H9/186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2003/14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除湿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表面设有吸水材料;第二换热器,表面设有吸水材料,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择一与冷源相作用,以降低所述第一换热器或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温度;第一风道,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内;第二风道,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二风道内,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中一个的进风口与外界热空气源相连通,另一个的进风口与外界空气相连通,且所述另一个内的所述第一换热器或所述第二换热器与冷源相作用。通过在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设置表面带有吸水材料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减少了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表面形成冷却水膜的情况,有利于保持除湿效率,减少室内换热器内细菌滋生。

Description

除湿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除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湿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对室内舒适度的要求日益提高,空调也成为了人们改善室内环境的主要电器之一。在我国江南地区及国际上的北欧、南亚等地区的空气中的温湿度较大,尤其是梅雨季节,潮湿的空气对人们身心健康带来不利。例如,在高温、湿度大的天气,人体在出汗后,汗液难以及时蒸发掉,从而使人们会感到闷热,引发烦躁、疲倦、食欲不振等问题。此外潮湿的环境容易滋生霉菌,人体吸入霉菌后,容易引起肺部感染等健康问题。
现有压缩式制冷除湿系统多采用冷冻除湿的方式,即在制冷模式下,潮湿的空气通过室内换热器后温度会大幅下降,空气湿度处于一种过饱和状态,多余水汽以冷凝水的形式析出,凝结于室内换热器的表面上,从而达到除湿的目的。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上述冷冻除湿的方式会在室内换热器的表面形成液体冷却水,容易造成空调内部滋生细菌,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冷却水附着在室内换热器的表面,形成水膜,降低了除湿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除湿系统,以解决现有的冷冻除湿方式容易造成空调内部滋生细菌,以及在冷冻除湿时产生的冷却水附着在换热器表面形成水膜,造成除湿效率低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湿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表面设有吸水材料;第二换热器,表面设有吸水材料,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择一与冷源相作用,以降低所述第一换热器或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温度;第一风道,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内;第二风道,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二风道内,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中一个的进风口与外界热空气源相连通,另一个的进风口与外界空气相连通,且所述另一个内的所述第一换热器或所述第二换热器与冷源相作用。
可选地,所述除湿系统还包括:热泵系统,所述热泵系统包括:冷凝器及其所在冷媒循环回路,所述外界热空气源为所述冷凝器;第三风道,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第三风道内,所述第三风道的进风口与外界空气相连通,所述第三风道的出风口择一与所述第一风道的进风口和所述第二风道的进风口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除湿系统还包括:换向阀,设有第一进口端、第二进口端、第一出口端和第二出口端,所述第一进口端与外界空气相连通,所述第二进口端与所述第三风道的出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出口端与所述一个的进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出口端与所述另一个的进风口相连通;且在所述换向阀内部,所述第一进口端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出口端和所述第二出口端中的一个相连通,所述第二进口端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出口端和所述第二出口端中的另一个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除湿系统还包括: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三风道,用于驱动所述第三风道内的空气由所述第三风道的进风口朝向所述第三风道的出风口流动。
可选地,所述除湿系统还包括: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三风道,用于对所述第三风道内的空气辅助加热;电控模块,与所述加热器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三风道,与所述电控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第三风道的出风口处的温度,所述电控模块接收所述温度,当所述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阈值时,所述电控模块控制所述加热器工作。
可选地,所述除湿系统还包括: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道内的空气由所述第一风道的进风口朝向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流动;和/或,第三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风道内的空气由所述第二风道的进风口朝向所述第二风道的出风口流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风道和/或所述第二风道的内侧壁设有吸水材料。
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为翅片管式换热器。
可选地,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蒸发器,所述冷源为所述蒸发器。
可选地,所述蒸发器内部设有水流路,所述水流路的两端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相并联于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之间,且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择一开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除湿系统,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设置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其中第一风道内设有表面带有吸水材料的第一换热器,第二风道内设有表面带有吸水材料的第二换热器,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中一个的进风口与外界热空气源相连通,另一个的进风口与外界空气相连通,且另一个内第一换热器或第二换热器与冷源相作用;这样,在冷源作用下,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中的一个的表面吸水材料对流经其的空气进行降温除湿;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中的另一个表面的吸水材料通过热空气进行再生,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可切换进行降温除湿和再生,通过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表面设吸水材料减少了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表面形成冷却水膜的情况,有利于保持除湿系统的除湿效率;通过吸水材料吸收水,有利于保持室内换热器内部的干燥环境,减少细菌滋生,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除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除湿系统处于一种除湿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除湿系统处于另一种除湿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5中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第一风道;4:第二风道;5:热泵系统;6:冷凝器;7:第三风道;8:换向阀;9:第一进口端;10:第二进口端;11:第一出口端;12:第二出口端;13:第一风机;14:第二风机;15:第三风机;16:蒸发器;17:第一风阀;18:第二风阀;19:节流组件;20:除湿子系统;21:第一管路;22:第二管路;23:第三管路;24:第四管路;25:第五管路;26:第六管路;27:第一三通阀;28:第二三通阀;29:水泵;30: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除湿系统,除湿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1、第二换热器2、第一风道3和第二风道4。
第一换热器1表面设有吸水材料;第二换热器2表面设有吸水材料,第一换热器1与第二换热器2择一与冷源相作用,以降低第一换热器1或第二换热器2的温度;第一换热器1位于第一风道3内;第二换热器2位于第二风道4内,第一风道3和第二风道4中一个的进风口与外界热空气源相连通,另一个的进风口与外界空气相连通,且另一个内的第一换热器1或第二换热器2与冷源相作用。换言之,当第一风道3的进风口与外界热空气源相连通,第二风道4的进风口与外界空气相连通,且第二风道4内的第二换热器2与冷源相作用;当第二风道4的进风口与外界热空气源相连通,第一风道3的进风口与外界空气相连通,且第一风道3内的第一换热器1与冷源相作用。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风道3和第二风道4,其中第一风道3内设有表面带有吸水材料的第一换热器1,第二风道4内设有表面带有吸水材料的第二换热器2,第一风道3和第二风道4中一个的进风口与外界热空气源相连通,另一个的进风口与外界空气相连通,且另一个内第一换热器1或第二换热器2与冷源相作用;这样,在冷源作用下,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中的一个的表面吸水材料对流经其的空气进行降温除湿;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中的另一个表面的吸水材料通过热空气可以使吸水材料散发湿气,实现吸水材料的再生,而且热空气还可以及时的将吸水材料产生的湿气带走,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可切换进行降温除湿和再生,减少了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表面形成冷却水的情况,进而有利于减少细菌滋生,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
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择一与冷源相作用,这里的冷源可以为冷却水、冷空气、冷媒等,也可以是较冷的物体,只要冷源能使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表面的温度降低,使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周围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无论什么形式的冷源都是可以的。
可选地,冷源为冷却水。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的内部均设有管路,冷却水在管路中流动,进而持续不断地对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进行降温。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1和/或第二换热器2为翅片管式换热器。
翅片管式换热器的基本传热元件为翅片管,翅片管由基管和翅片组合而成。基管通常为圆形管,也可以为椭圆管或者扁平管。翅片的表面结构有平翅、间断翅、波纹翅和穿孔翅等多种形式。翅片管式换热器增大了换热面积,强化传热效果,稳定性好。
可选地,吸水材料可以为硅胶、分子筛、沸石、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或复合盐等材料。其中,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一种配位聚合物,具有三维的多孔结构,一般通过过渡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通过自组装形成的具有周期性网络结构的晶体多孔材料,具有高孔隙率、低密度、大比表面积、孔道规则、孔径可调以及拓扑结构多样性和可裁剪性等特点。可以理解的是,吸水材料包括不限于以上几种材料,其他类型的吸水材料也可以。
可选地,第一风道3的出风口处设有第一风阀17,当第一风阀17打开时,第一风道3与室内相连通,第一风道3可以向室内通新风,当第一风阀17关闭时,第一风道3与室内不连通;第二风道4的出风口处设有第二风阀18,当第二风阀18打开时,第二风道4与室内相连通,第二风道4可以向室内通新风,当第二风阀18关闭时,第二风道4与室内不连通。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除湿系统还包括:热泵系统5和第三风道7;热泵系统5包括:冷凝器6及其所在冷媒循环回路,外界热空气源为冷凝器6;冷凝器6位于第三风道7内,第三风道7的进风口与外界空气相连通,第三风道7的出风口择一与第一风道3的进风口和第二风道4的进风口相连通。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通过设置热泵系统5和第三风道7,热泵系统5包括冷凝器6及其所在冷媒循环回路,冷凝器6位于第三风道7内,第三风道7的进风口与外界空气相连通,第三风道7的出风口择一与第一风道3的进风口和第二风道4的进风口相连通,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冷凝器6的热量,通过冷凝器6加热空气得到热空气,热空气对第一换热器1或第二换热器2加热,促进第一换热器1或第二换热器2表面的吸水材料再生,利用冷凝器6的热量有利于节约能源。
结合图1所示,热泵系统5还包括蒸发器16和节流组件19,这样蒸发器16、冷凝器6、压缩机30和节流组件19通过管路相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具体的,首先压缩机30对吸进的低温低压的气体冷媒进行做功得到高温高压的气体冷媒,高温高压的气体冷媒通过管路进入冷凝器6,在冷凝器6中进行液化形成高温液体冷媒,高温液体冷媒经过节流组件19进行节流、降压后,得到低温低压的液体冷媒,低温低压的液体冷媒流经蒸发器16,在蒸发器16中进行气化,得到低温气体冷媒,随后低温气体冷媒进入压缩机30吸气口,进而进入下个冷媒循环。可选地,节流组件19为电子膨胀阀或毛细管。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除湿系统还包括:换向阀8,换向阀8设有第一进口端9、第二进口端10、第一出口端11和第二出口端12,第一进口端9与外界空气相连通,第二进口端10与第三风道7的出风口相连通;第一出口端11与一个的进风口相连通,第二出口端12与另一个的进风口相连通;且在换向阀8内部,第一进口端9可选择地与第一出口端11和第二出口端12中的一个相连通,第二进口端10可选择地与第一出口端11和第二出口端12中的另一个相连通。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通过设置换向阀8,换向阀8设有第一进口端9、第二进口端10、第一出口端11和第二出口端12,其中,第一进口端9始终与外界空气相连通,第二进口端10始终与第三风道7的出风口相连通,结合图1所示,第一出口端11与第一风道3的进风口相连通,第二出口端12与第二风道4的进风口相连通,通过改变换向阀8内部的连通情况,可以使除湿系统具有两种模式:
在第一模式中,外界新风空气通过换向阀8与第一风道3的进风口相连通,第一风道3内的第一换热器1与冷源相作用,第一换热器1对进入第一风道3的新风空气进行降温除湿;第三风道7的出风口与第二风道4的进风口相连通,第三风道7内的空气经过冷凝器6的加热后形成的热空气进入第二风道4,热空气对第二风道4内的第二换热器2进行加热,使第二换热器2表面的吸水材料再生;
在第二模式中,外界新风空气通过换向阀8与第二风道4的进风口相连通,第二风道4内的第二换热器2与冷源相作用,第二换热器2对进入第二风道4的新风空气进行降温除湿;第三风道7的出风口与第一风道3的进风口相连通,第三风道7内的空气经过冷凝器6的加热后形成的热空气进入第一风道3,热空气对第一风道3内的第一换热器1进行加热,使第一换热器1表面的吸水材料再生;
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可切换;这样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中的一个在对新风空气进行降温除湿的同时,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中的另一个通过热空气进行加热,使吸水材料再生。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除湿系统还包括:第一风机13,第一风机13设置于第三风道7,用于驱动第三风道7内的空气由第三风道7的进风口朝向第三风道7的出风口流动。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在第三风道7设置第一风机13,一方面有利于加快冷凝器6散热,另一方面为第三风道7内的空气流动提供动力。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除湿系统还包括:加热器、电控模块和温度传感器,加热器设置于第三风道7,用于对第三风道7内的空气辅助加热;电控模块与加热器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第三风道7,与电控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检测第三风道7的出风口处的温度,电控模块接收温度,当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阈值时,电控模块控制加热器工作。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通过在第三风道7设置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三风道7的出风口处的温度,电控模块接收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当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阈值时,电控模块控制加热器工作,加热器对第三风道7内的空气进行辅助加热,弥补冷凝器6热量的不足;当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符合设定要求时,不需要加热器进行加热空气,通过设置加热器,有利于稳定的为第一风道3或第二风道4输送热空气,进而有利于除湿系统的稳定工作。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除湿系统还包括:第二风机14和/或第三风机15,第二风机14设置于第一风道3,用于驱动第一风道3内的空气由第一风道3的进风口朝向第一风道3的出风口流动;第三风机15设置于第二风道4,用于驱动第二风道4内的空气由第二风道4的进风口朝向第二风道4的出风口流动。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通过在第一风道3设置第二风机14,在第二风道4设置第三风机15,有利于为第一风道3和第二风道4内的空气流动提供动力,加快空气流动。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风道3和/或第二风道4的内侧壁设有吸水材料。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通过在第一风道3和/或第二风道4的内侧壁设吸水材料,可以增大吸水材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更好地对新风空气进行除湿。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热泵系统5还包括:蒸发器16,冷源为蒸发器16。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冷源为蒸发器16,可以充分利用蒸发器16产生的冷量。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蒸发器16内部设有水流路,水流路的两端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相并联于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且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择一开启。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通过将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相并联于蒸发器16的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择一开启,从而通过水与蒸发器16进行热交换形成冷却水,然后冷却水在与第一换热器1或第二换热器2进行热交换,对第一换热器1或第二换热器2降温;这里通过水进行降温,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众所周知,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或下降单位温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比热容越大,物体的吸热或散热能力越强。而水的比热容较大,且水来源丰富,且无毒无害。
结合图1所示,第一风道3、第二风道4、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构成了除湿子系统20。除湿子系统20还包括第一管路21、第二管路22、第三管路23、第四管路24、第五管路25和第六管路26、第一三通阀27和第二三通阀28,其中,第一管路21的一端与蒸发器16水流路的一端相连通;第二管路22的一端与蒸发器16水流路的另一端相连通,第三管路23的一端与第一换热器1的一端相连通,第四管路24的一端与第一换热器1的另一端相连通,第五管路25的一端与第二换热器2的一端相连通,第六管路26的一端与第二换热器2的一端相连通;第一管路21的另一端、第三管路23的另一端以及第五关路的另一端通过第一三通阀27相连通;第二管路22的另一端、第四管路24的另一端、第六管路26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三通阀28相连通;
可选地,第一管路21或第二管路22设有水泵29,水泵29用于驱动水在管道内流动。
除湿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结合图3所示,其中在第一风道3和第二风道4中,黑色箭头表示新风空气的流向,白色箭头表示热空气的流向,在除湿子系统20中,箭头方向表示水流向,在第一模式中,第一换热器1进行降温除湿、第二换热器2进行再生,具体的,热泵系统5工作时,冷媒在蒸发器16、冷凝器6、压缩机30、节流组件19形成的回路中循环流动,在第二风机14的作用下,外界新风空气通过换向阀8,结合图4所示,图4中箭头所指为空气流向,换向阀8内的第一进口端9、第一出口端11相连通,新风空气流入第一风道3中,除湿子系统20通过控制第一三通阀27、第二三通阀28和水泵29,可以使蒸发器16水流路的冷却水在蒸发器16、第一管路21、第三管路23、第一换热器1、第四管路24、第二管路22形成的闭合回路中流动,从而使蒸发器16水流路的冷却水对第一换热器1进行降温,第一风道3内的新风空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第一换热器1后被液化,液化后的水汽被第一换热器1表面的吸水材料吸收,从而完成第一换热器1的降温除湿过程,与此同时,在第一风机13和第三风机15的作用下,第三风道7内的空气经过冷凝器6的加热后形成的热空气通过换向阀8,结合图4所示,图4中箭头所指为空气流向,换向阀8内的第二进口端10、第二出口端12相连通,热空气进入第二风道4,热空气对第二风道4内的第二换热器2进行加热,使第二换热器2表面的吸水材料再生。
结合图5所示,其中在第一风道3和第二风道4中,黑色箭头表示新风空气的流向,白色箭头表示热空气的流向,在除湿子系统20中,箭头方向表示水流向,在第二模式中,第二换热器2进行降温除湿、第一换热器1进行再生,具体的,热泵系统5工作时,冷媒在蒸发器16、冷凝器6、压缩机30、节流组件19形成的回路中循环流动,在第三风机15的作用下,外界新风空气通过换向阀8,结合图6所示,图6中箭头所指为空气流向,换向阀8内的第一进口端9、第二出口端12相连通,新风空气流入第二风道4中,除湿子系统20通过控制第一三通阀27、第二三通阀28和水泵29,可以使蒸发器16水流路的冷却水流入在蒸发器16、第一管路21、第五管路25、第二换热器2、第六管路26、第二管路22形成的闭合回路中流动,从而使蒸发器16水流路的冷却水对第二换热器2进行降温,第二风道4内的新风空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第二换热器2后被液化,液化后的水汽被第二换热器2表面的吸水材料吸收,从而完成第二换热器2的降温除湿过程,与此同时,在第一风机13和第二风机14的作用下,第三风道7内的空气经过冷凝器6的加热后形成的热空气通过换向阀8,结合图6所示,图6中箭头所指为空气流向,换向阀8内的第二进口端10、第一出口端11相连通,热空气进入第一风道3,热空气对第一风道3内的第一换热器1进行加热,使第一换热器1表面的吸水材料再生。
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可切换;这样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中的一个在对新风空气进行降温除湿的同时,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中的另一个通过热空气进行加热,使吸水材料再生。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换热器(1),表面设有吸水材料;
第二换热器(2),表面设有吸水材料,所述第一换热器(1)与所述第二换热器(2)择一与冷源相作用,以降低所述第一换热器(1)或所述第二换热器(2)的温度;
第一风道(3),所述第一换热器(1)位于所述第一风道(3)内;
第二风道(4),所述第二换热器(2)位于所述第二风道(4)内,所述第一风道(3)和所述第二风道(4)中一个的进风口与外界热空气源相连通,另一个的进风口与外界空气相连通,且所述另一个内的所述第一换热器(1)或所述第二换热器(2)与冷源相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热泵系统(5),所述热泵系统(5)包括:冷凝器(6)及其所在冷媒循环回路,所述外界热空气源为所述冷凝器(6);
第三风道(7),所述冷凝器(6)位于所述第三风道(7)内,所述第三风道(7)的进风口与外界空气相连通,所述第三风道(7)的出风口择一与所述第一风道(3)的进风口和所述第二风道(4)的进风口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换向阀(8),设有第一进口端(9)、第二进口端(10)、第一出口端(11)和第二出口端(12),所述第一进口端(9)与外界空气相连通,所述第二进口端(10)与所述第三风道(7)的出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出口端(11)与所述一个的进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出口端(12)与所述另一个的进风口相连通;且在所述换向阀(8)内部,所述第一进口端(9)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出口端(11)和所述第二出口端(12)中的一个相连通,所述第二进口端(10)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出口端(11)和所述第二出口端(12)中的另一个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风机(13),设置于所述第三风道(7),用于驱动所述第三风道(7)内的空气由所述第三风道(7)的进风口朝向所述第三风道(7)的出风口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三风道(7),用于对所述第三风道(7)内的空气辅助加热;
电控模块,与所述加热器电性连接;
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三风道(7),与所述电控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第三风道(7)的出风口处的温度,所述电控模块接收所述温度,当所述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阈值时,所述电控模块控制所述加热器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风机(14),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3),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道(3)内的空气由所述第一风道(3)的进风口朝向所述第一风道(3)的出风口流动;和/或,
第三风机(15),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4),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风道(4)内的空气由所述第二风道(4)的进风口朝向所述第二风道(4)的出风口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3)和/或所述第二风道(4)的内侧壁设有吸水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1)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2)为翅片管式换热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系统(5)还包括:蒸发器(16),所述冷源为所述蒸发器(1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16)内部设有水流路,所述水流路的两端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换热器(1)和所述第二换热器(2)相并联于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之间,且所述第一换热器(1)和所述第二换热器(2)择一开启。
CN202111131435.6A 2021-09-26 2021-09-26 除湿系统 Pending CN1138649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31435.6A CN113864907A (zh) 2021-09-26 2021-09-26 除湿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31435.6A CN113864907A (zh) 2021-09-26 2021-09-26 除湿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64907A true CN113864907A (zh) 2021-12-31

Family

ID=78990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31435.6A Pending CN113864907A (zh) 2021-09-26 2021-09-26 除湿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64907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05797B1 (en) * 1997-04-11 2001-03-27 Ebara Corporatio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JP2005195285A (ja) * 2004-01-09 2005-07-21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
CN108644929A (zh) * 2018-05-22 2018-10-12 上海交通大学 双内冷源两级降温的除湿热泵系统
CN112963907A (zh) * 2021-02-26 2021-06-15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除湿换热器耦合压缩热泵的热湿独立控制系统
CN113108385A (zh) * 2021-05-17 2021-07-13 珠海格莱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式翅片管涂层除湿机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05797B1 (en) * 1997-04-11 2001-03-27 Ebara Corporatio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JP2005195285A (ja) * 2004-01-09 2005-07-21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
CN108644929A (zh) * 2018-05-22 2018-10-12 上海交通大学 双内冷源两级降温的除湿热泵系统
CN112963907A (zh) * 2021-02-26 2021-06-15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除湿换热器耦合压缩热泵的热湿独立控制系统
CN113108385A (zh) * 2021-05-17 2021-07-13 珠海格莱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式翅片管涂层除湿机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61857U (zh) 热回收式膜法溶液热泵系统
CN104329759B (zh) 一种辐射空调用新风控温除湿系统及控温除湿方法
CN103353147B (zh) 三管制全热处理多联机空调系统及温湿度独立控制方法
CN101846368B (zh) 一种热泵驱动和蒸发冷却结合的溶液除湿新风机组
CN203980517U (zh) 一种直膨式多功能空调一体机
CN108679870A (zh) 一种带新风处理功能的温湿分控空调系统
CN101363648B (zh) 温湿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及制冷/除湿方法
CN201582927U (zh) 热泵耦合逆流型溶液除湿新风系统
CN1862132A (zh) 等温除湿空调器
CN101846369B (zh) 一种热回收型溶液除湿新风机组
CN107388447B (zh) 带制冷制热除湿热回收功能的净化新风机
CN105757836A (zh) 基于除湿换热器的再生除湿热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WO2014019369A1 (zh) 健康舒适节能空调器及对空气的处理方法
CN105823171B (zh) 一种增强除湿功能的空调系统
CN104406259A (zh) 一种地源热泵式双冷源溶液除湿机组
CN110207295A (zh) 一种利用凝结水改善制冷和制热效果的热泵型空调器
CN108826541A (zh) 一种带回热器的除湿换热器热泵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7575967A (zh) 一种适用于全年工况的热泵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3615777B (zh) 调湿调温系统
CN201277663Y (zh) 温湿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
CN106895520A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恒温、恒湿、恒氧空调机组
CN206338898U (zh) 一种带热回收的双冷源新风机组
CN104534591A (zh) 一种热泵式双冷源溶液除湿机组
CN113864907A (zh) 除湿系统
CN204513638U (zh) 一种热泵式双冷源溶液除湿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23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