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59049B - 电池热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电池热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59049B
CN113859049B CN202111043288.7A CN202111043288A CN113859049B CN 113859049 B CN113859049 B CN 113859049B CN 202111043288 A CN202111043288 A CN 202111043288A CN 113859049 B CN113859049 B CN 1138590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exchange efficiency
target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432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59049A (zh
Inventor
田艳峰
陈继
姚顺义
胡德鹏
史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grande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grande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grande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grande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4328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590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59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590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590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590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24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B60L3/12Recording operating variables ; Monitoring of operating varia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12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responding to state of charge [So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24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 B60L58/26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by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24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 B60L58/27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by hea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应用于车辆,用以解决现有的电池热管理策略与电池热管理实际需求匹配不一致,造成能量的不足或浪费,进而影响电池寿命和车辆续航能力的技术问题。所述方法可以根据电池系统的当前发热功率和与当前驾驶模式对应的换热效率关系,确定与所述当前发热功率对应的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参考换热效率;若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当前换热效率与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满足预设关系,根据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确定目标换热效率;根据所述目标换热效率,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工作参数,并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以所述目标工作参数工作。

Description

电池热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汽车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电动汽车的使用日益普及,但与传统燃油车相比,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相对较短是限制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瓶颈。电动汽车的电池系统作为整车的能量输出单元,一方面为整车系统运行提供能量来源,另一方面需要电池热管理系统为其提供高效的电池热管理功能,使电池温度在合理工作范围,以确保电池使用寿命及安全性能。而现有技术中,电池热管理策略非常单一,例如,在任何情况下,都使用固定的温度阈值作为判定条件来控制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开启,电池热管理系统开启后始终采用固定的工作参数等。
由此可见,相关技术中采用的电池热管理策略过于单一,无法与电池热管理实际需求匹配一致,造成能量的不足或浪费,影响电池寿命及车辆续航能力。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的电池热管理策略无法与电池热管理实际需求匹配一致,造成能量的不足或浪费,影响电池寿命及车辆续航能力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应用于车辆,包括:确定电池系统的当前发热功率和与当前驾驶模式对应的换热效率关系,所述换热效率关系中包括所述电池系统的发热功率与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参考换热效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当前发热功率和所述换热效率关系,确定与所述当前发热功率对应的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参考换热效率;若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当前换热效率与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满足预设关系,根据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确定目标换热效率;根据所述目标换热效率,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工作参数,并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以所述目标工作参数工作。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包括目标最大换热效率和目标最小换热效率,所述若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当前换热效率与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满足预设关系,根据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确定目标换热效率,包括:在制冷模式下,若所述当前换热效率大于所述目标最大换热效率,将所述目标最大换热效率确定为目标换热效率;在制冷模式下,若所述当前换热效率小于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将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确定为目标换热效率;在加热模式下,若所述当前换热效率大于所述目标最大换热效率,将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确定为目标换热效率;在加热模式下,若所述当前换热效率小于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将所述目标最大换热效率确定为目标换热效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包括目标最大换热效率和目标最小换热效率,在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换热效率,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工作参数,并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以所述目标工作参数工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当前换热效率在所述目标最大换热效率和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之间,基于所述当前发热功率与所述换热效率关系进行插值计算,得到所述目标换热效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工作参数包括冷却液目标进口温度,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换热效率,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工作参数,包括:根据所述目标换热效率,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热交换功率;根据冷却液实时温度,确定冷却液目标进口流量;根据所述目标热交换功率和冷却液目标进口流量,确定冷却液目标进口温度。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确定电池系统的当前发热功率和与当前驾驶模式对应的换热效率关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电池系统的当前温度和与当前驾驶模式对应的控制电池热管理系统工作的目标温度条件;若所述电池系统的当前温度满足所述目标温度条件,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工作。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确定所述电池系统的当前温度和与当前驾驶模式对应的控制电池热管理系统工作的目标温度条件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车辆的第一能耗需求功率、所述车辆的当前驾驶模式和所述电池系统的衰减阶段;根据所述衰减阶段和所述当前驾驶模式,确定与所述衰减阶段和所述当前驾驶模式对应的所述电池系统的许可输出功率关系,所述许可输出功率关系中包括所述电池系统的温度、荷电状态与许可输出功率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电池系统的当前温度、当前荷电状态和所述许可输出功率关系,确定目标许可输出功率;若所述车辆的第一能耗需求功率大于所述目标许可输出功率,限制所述车辆的第一能耗功率或提示驾驶者切换驾驶模式,以使所述车辆的第一能耗功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许可输出功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换热效率,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工作参数,并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以所述目标工作参数工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电池系统的剩余能量、所述车辆的速度和所述车辆的总能耗功率,所述总能耗功率包括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能耗功率和所述车辆的第一能耗功率;根据所述电池系统的剩余能量、所述车辆的速度和所述车辆的总能耗功率,确定剩余续航里程。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电池系统的当前发热功率和与当前驾驶模式对应的换热效率关系,所述换热效率关系中包括所述电池系统的发热功率与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参考换热效率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发热功率和所述换热效率关系,确定与所述当前发热功率对应的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参考换热效率;第三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当前换热效率与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满足预设关系,根据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确定目标换热效率;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换热效率,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工作参数,并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以所述目标工作参数工作。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处理器以及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确定电池系统的当前发热功率和与当前驾驶模式对应的换热效率关系,所述换热效率关系中包括所述电池系统的发热功率与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参考换热效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当前发热功率和所述换热效率关系,确定与所述当前发热功率对应的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参考换热效率;若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当前换热效率与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满足预设关系,根据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确定目标换热效率;根据所述目标换热效率,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工作参数,并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以所述目标工作参数工作,能够解决现有的电池热管理策略无法与电池热管理实际需求匹配一致,造成能量的不足或浪费,影响电池寿命及车辆续航能力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热管理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热管理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热管理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热管理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热管理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热管理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热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管理方法可以由电子设备执行,该电子设备可以为车辆、智能车辆、无人驾驶车辆等。或者该电子设备可以为安装在车辆、智能车辆、无人驾驶车辆上的软件或硬件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整车控制器(Vehicle control unit,VCU)、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等智能终端设备中的一种或多种。换言之,该方法可以由安装在电子设备的软件或硬件来执行。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管理方法中的不同步骤甚至同一步骤中的不同内容,既可以由同一电子设备执行,也可以由不同电子设备执行,例如由VCU执行或者由BMS执行等。总之,本申请实施例对执行电池热管理方法的设备数量不做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管理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所示,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热管理方法100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0:确定电池系统的当前发热功率和与当前驾驶模式对应的换热效率关系。
举例来说,可以由BMS计算电池系统的当前发热功率P_battery,P_battery=I2×N_s/N_p×DCR。其中,I为电池系统放电回路t1~t2时间段平均电流,N_s为电池系统总串数;N_p为电池系统总并数;DCR为电池单体的动态直流内阻,/>为电芯单体瞬态电压u与时间t的偏导,/>为单体瞬态电流I与时间t的偏导。
相较于检测电池系统的当前温度,计算电池系统的当前发热功率能够更准确的确定出电池系统动态的实际热管理需求,进而可以在后续步骤中基于电池系统的实际热管理需求调整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工作参数。
确定与当前驾驶模式对应的换热效率关系,其中,所述换热效率关系中包括所述电池系统的发热功率与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参考换热效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应理解,所述换热效率关系中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电池系统的发热功率与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参考换热效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参考换热效率用于指示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可以达到的换热效率。
不同的驾驶模式对应不同的换热效率关系,其中,车辆的驾驶模式可以包括运动模式、普通模式和节能模式等,举例来说,当前驾驶模式为运动模式,确定与运动模式对应的换热效率关系1,再例如,当前驾驶模式为普通模式,确定与普通模式对应的换热效率关系2。所述换热效率关系1和所述换热效率关系2分别是在运动模式、普通模式下的所述电池系统的发热功率与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参考换热效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再具体的,所述换热效率关系1中包括在运动模式下,所述电池系统的不同的发热功率与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参考换热效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换热效率关系可以是预先存储的换热效率表,也可以是预先存储的换热效率曲线。当然,所述换热效率关系还可以为其他形式,换句话说,所述换热效率关系可以为任何形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若当前驾驶模式为运动模式,可以由BMS获取预先存储的与所述运动模式对应的换热效率矩阵表。
S120:根据所述当前发热功率和所述换热效率关系,确定与所述当前发热功率对应的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参考换热效率。
也就是,基于步骤S110中确定的电池系统的当前发热功率和与当前驾驶模式对应的换热效率关系,确定与所述当前发热功率对应的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参考换热效率,其中,所述换热效率关系中包括所述电池系统的发热功率与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参考换热效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其中,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用于指示在当前驾驶模式下,对应所述电池系统的当前发热功率,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可以达到的换热效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由BMS根据确定出的所述当前发热功率和所述换热效率关系,确定与所述当前发热功率对应的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参考换热效率。
S130:若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当前换热效率与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满足预设关系,根据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确定目标换热效率。
可以理解,在步骤S130前,应先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当前换热效率。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当前换热效率为所述电池系统和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之间的热交换功率与所述电池系统的当前发热功率的比值。
举例来说,可以由BMS计算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当前换热效率η,η=P_thermal/P_battery×100%;其中,P_thermal为所述电池系统和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之间的热交换功率,P_thermal=C×ρ×v×△T;C为冷却液比热容;ρ为冷却液密度;v为冷却液流量,可以根据水泵、占空比及循环系统压损插值水泵P(压损)-Q(流量)-η(水泵功率)曲线获得;△T为电池包进出口温差。
判断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当前换热效率与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是否满足预设关系。若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当前换热效率与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满足预设关系,根据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确定目标换热效率。
若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当前换热效率与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满足预设关系,表示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以当前换热效率工作无法没有满足电池系统的实际热管理需求或者会造成能源浪费。由于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为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可以达到的合理的换热效率,因此,若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当前换热效率与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满足预设关系,就可以根据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确定更加合适的目标换热效率。
其中,根据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确定目标换热效率,可以是将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直接作为目标换热效率,也可以是在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的附近取值,例如在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的±5%范围内取值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S140:根据所述目标换热效率,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工作参数,并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以所述目标工作参数工作。
在确定出目标换热效率之后,可以根据公式η=P_thermal/P_battery×100%反推,计算出所述电池系统和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之间的目标热交换功率,进而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工作参数。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通过确定电池系统的当前发热功率和与当前驾驶模式对应的换热效率关系,所述换热效率关系中包括所述电池系统的发热功率与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参考换热效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当前发热功率和所述换热效率关系,确定与所述当前发热功率对应的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参考换热效率;若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当前换热效率与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满足预设关系,根据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确定目标换热效率;根据所述目标换热效率,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工作参数,并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以所述目标工作参数工作,能够针对当前驾驶模式和电池系统的当前发热功率,根据实际热管理需求,动态调整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工作参数,在满足实际热管理需求的同时,避免能量浪费,解决现有的电池热管理策略无法与电池热管理实际需求匹配一致,造成能量的不足或浪费,影响电池寿命及车辆续航能力的技术问题。
如图2所示,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热管理方法200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10:确定电池系统的当前发热功率和与当前驾驶模式对应的换热效率关系。
S220:根据所述当前发热功率和所述换热效率关系,确定与所述当前发热功率对应的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参考换热效率。
步骤S210-S220可以采用图1实施例步骤S110-S120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230:若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当前换热效率与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满足预设关系,根据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确定目标换热效率。
其中,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包括目标最大换热效率和目标最小换热效率。所述目标最大换热效率和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为在当前驾驶模式下,对应所述电池系统的当前发热功率,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可以达到的最大换热效率和最小换热效率。步骤S230可以包括步骤S231和/或步骤S232:
S231:若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当前换热效率大于目标最大换热效率或小于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根据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确定目标换热效率。
也就是说,当确定出的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当前换热效率不在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确定目标换热效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当前换热效率大于目标最大换热效率或小于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可以根据所述目标最大换热效率或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确定目标换热效率,包括:
在制冷模式下,若所述当前换热效率大于所述目标最大换热效率,将所述目标最大换热效率确定为目标换热效率。应理解,在制冷模式下,若所述当前换热效率大于所述目标最大换热效率,说明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当前换热效率较高,在热传导路径不变的前提下,热传导路径的温度梯度较大,电池温度较高,制冷需求较高。为降低电池温度,减小热传导路径的温度梯度,同时避免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工作功率过大,换热效率提升有限,导致能量浪费的情况,将所述目标最大换热效率确定为目标换热效率。
在制冷模式下,若所述当前换热效率小于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将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确定为目标换热效率。应理解,在制冷模式下,若所述当前换热效率小于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说明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当前换热效率较低,在热传导路径不变的前提下,热传导路径的温度梯度较小,电池温度不高,制冷需求较低。为满足实际制冷需求,同时避免能量浪费,将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确定为目标换热效率。
在加热模式下,若所述当前换热效率大于所述目标最大换热效率,将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确定为目标换热效率。应理解,加热模式的开启主要是由于环境温度低,导致电池温度低于合适工作温度,为使电池尽快升温至合适工作温度以提供较好的工作性能,需要开启加热模式。电池温升主要是依靠电池热管理系统和电池工作时自身产热,可理解为电池升温一方面是靠电池工作发热,另一方面是靠与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热交换。由换热效率的概念可知,换热效率是电池系统与电池热管理系统之间的热交换功率与电池系统的发热功率的比值,那么,在电池系统的发热功率不变的情况下,电池系统与电池热管理系统之间的热交换功率越大,则换热效率越大。在加热模式下,若所述当前换热效率大于所述目标最大换热效率,则表示电池系统与电池热管理系统之间的热交换功率较高,当前电池热管理系统工作功率过大,存在能量浪费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为避免能量浪费,将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确定为目标换热效率。
在加热模式下,若所述当前换热效率小于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将所述目标最大换热效率确定为目标换热效率。可理解,在电池系统的发热功率不变的情况下,电池系统与电池热管理系统之间的热交换功率越小,则换热效率越小。在加热模式下,若所述当前换热效率小于所述目标最大换热效率,则表示电池系统与电池热管理系统之间的热交换功率较低,当前电池热管理系统工作功率过小,存在无法满足实际加热需求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为满足实际的加热需求,使电池尽快升温至合适工作温度以提供较好的工作性能,将所述目标最大换热效率确定为目标换热效率。
S232:若所述当前换热效率在所述目标最大换热效率和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之间,基于所述当前发热功率与所述换热效率关系进行插值计算,得到所述目标换热效率。
举例来说,若所述当前换热效率η在所述目标最大换热效率η_max和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η_min之间,BMS根据当前发热功率P_battery及换热效率关系曲线进行插值计算,得到目标换热效率η_better,其中P_max和P_min为在当前驾驶模式及当前荷电状态下,电池系统的最大发热功率和最小发热功率。
其中,在制冷模式下,P_battery与η_better呈正相关,即当前发热功率P_battery越大,目标换热效率η_better也越大;而加热模式下,P_battery与η_better呈负相关,即当前发热功率P_battery越大,目标换热效率η_better也越小。
S240:根据所述目标换热效率,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工作参数,并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以所述目标工作参数工作。
步骤S240可以采用图1实施例步骤S140的描述。
举例来说,在制冷模式下,若所述当前换热效率大于所述目标最大换热效率,将所述目标最大换热效率确定为目标换热效率。BMS根据所述目标最大换热效率η_max和当前发热功率P_battery确定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热交换功率,也就是制冷功率P_battery×η_max,并按照所述制冷功率P_battery×η_max所需求的工作参数(例如冷却液进口流量、冷却液进口温度)向VCU发送请求,以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以目标工作参数工作。
在制冷模式下,若所述当前换热效率小于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将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确定为目标换热效率。BMS根据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η_min和当前发热功率P_battery确定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热交换功率,也就是制冷功率P_battery×η_min,并按照所述制冷功率P_battery×η_min所需求的工作参数(例如冷却液进口流量、冷却液进口温度)向VCU发送请求,以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以目标工作参数工作。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这种情况下,VCU可以选择采用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风冷散热器模式,以降低制冷能耗。
在加热模式下,若所述当前换热效率大于所述目标最大换热效率,将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确定为目标换热效率。BMS根据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η_min和当前发热功率P_battery确定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热交换功率,也就是加热功率P_battery×η_min,并按照所述加热功率P_battery×η_min所需求的工作参数(例如冷却液进口流量、冷却液进口温度)向VCU发送请求,以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以目标工作参数工作。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电池系统的热管理需求较低,也就是加热需求较低,VCU可以控制利用电驱动系统的余热为电池系统进行加热,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在加热模式下,若所述当前换热效率小于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将所述目标最大换热效率确定为目标换热效率。BMS根据所述目标最大换热效率η_max和当前发热功率P_battery确定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热交换功率,也就是加热功率P_battery×η_max,并按照所述加热功率P_battery×η_max所需求的工作参数(例如冷却液进口流量、冷却液进口温度)向VCU发送请求,以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以目标工作参数工作。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通过若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当前换热效率大于目标最大换热效率或小于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根据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确定目标换热效率;若所述当前换热效率在所述目标最大换热效率和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之间,基于所述当前发热功率与所述换热效率关系进行插值计算,得到所述目标换热效率,能够根据电池系统的实际制冷或加热需求,优化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工作参数,一方面,确保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满足所述电池系统的实际热管理需求,另一方面,避免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工作功率过大,换热效率提升有限,导致能量浪费的情况。
如图3所示,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热管理方法300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310:确定电池系统的当前发热功率和与当前驾驶模式对应的换热效率关系。
S320:根据所述当前发热功率和所述换热效率关系,确定与所述当前发热功率对应的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参考换热效率。
步骤S310-S320可以采用图1实施例步骤S110-S120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330:若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当前换热效率与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满足预设关系,根据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确定目标换热效率。
步骤S330可以采用图1实施例步骤S130的描述,还可以采用图2实施例步骤S230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340:根据所述目标换热效率,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工作参数,并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以所述目标工作参数工作。
步骤S340可以采用图1实施例步骤S140的描述,还可以采用图2实施例步骤S240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工作参数包括冷却液目标进口温度。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换热效率,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工作参数,包括步骤S341-S343:
S341:根据所述目标换热效率,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热交换功率。
由换热效率的概念可知,换热效率是电池系统与电池热管理系统之间的热交换功率与电池系统的发热功率的比值。因此,在确定目标换热效率η_better以及所述电池系统的当前发热功率P_battery的情况下,可以计算出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热交换功率P_thermal,P_thermal=P_battery×η_better。
S342:根据冷却液实时温度,确定冷却液目标进口流量。
目标热交换功率P_thermal=C×ρ×ν×△T;其中,C,ρ为定值,△T为电池包进出口温差,ν为冷却液进口流量,根据冷却液粘度随温度变化特性,并且参考冷却液流量对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影响特点(大流量对热交换功率具有提升作用,但当流量达到一定阈值时,流量因素对热交换功率的提升作用降低,例如冷却液流量范围通常为10~20L/min,而当冷却液进口流量大于或等于8L/min时,冷却液进口流量对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热交换功率的影响较小),根据冷却液实时温度,确定冷却液目标进口流量,同时兼容水泵能耗与热交换功率,在满足热管理需求的情况下,降低水泵能耗功率。
可以理解为,在低温环境下,冷却液粘度较大,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冷却液流量需求值,进而降低水泵能耗功率;而在高温环境下,冷却液粘度较小,则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冷却液进口流量需求。例如,在-30℃时,确定冷却液进口流量为8L/min;在40℃时,确定冷却液流量为20L/min。
S343:根据所述目标热交换功率和冷却液目标进口流量,确定冷却液目标进口温度。
在根据步骤S342确定出冷却液目标进口流量后,可通过公式△T=P_thermal/C×ρ×ν获得最优的电池包进出口温差值△T_better。可以理解的,在t2时刻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所需的冷却液目标进口温度T_inlet2=T_inlet1±|△T1-△T_better|,其中,T_inlet1为t1时刻冷却液进口温度,△T1为t1时刻电池包进出口温差。
举例来说,在制冷模式下,如P_battery2>P_battery1,即电池的发热功率升高,电池系统对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制冷需求增加,则冷却液进口温度需降低,公式中取减号;反之,则取加号。在加热模式下,如P_battery2>P_battery1,即电池的发热功率升高,电池自身的发热量对电池温升的贡献程度加大,电池系统对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制冷需求减少,则冷却液进口温度可以降低,公式中取减号;反之,则取加号。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通过根据所述目标换热效率,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热交换功率;根据冷却液实时温度,确定冷却液目标进口流量;根据所述目标热交换功率和冷却液目标进口流量,确定冷却液目标进口温度,能够通过调整冷却液进口温度和流量,在满足电池热管理实际需求的同时,降低水泵能耗功率,避免造成能量浪费,进而提高车辆续航能力。
如图4所示,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热管理方法400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410:确定电池系统的当前发热功率和与当前驾驶模式对应的换热效率关系。
S420:根据所述当前发热功率和所述换热效率关系,确定与所述当前发热功率对应的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参考换热效率。
步骤S410-S420可以采用图1实施例步骤S110-S120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430:若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当前换热效率与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满足预设关系,根据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确定目标换热效率。
步骤S430可以采用图1实施例步骤S130的描述,还可以采用图2实施例步骤S230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440:根据所述目标换热效率,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工作参数,并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以所述目标工作参数工作。
步骤S440可以采用图1实施例步骤S140的描述,还可以采用图2实施例步骤S240的描述,还可以采用图3实施例步骤S341-S343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步骤S410之前还包括步骤步骤S401、步骤S402:
S401:确定所述电池系统的当前温度和与当前驾驶模式对应的控制电池热管理系统工作的目标温度条件。
确定所述电池系统的当前温度,其中,所述电池系统的当前温度用于指示所述电池系统的温度信息,所述当前温度可以包括所述电池系统在一段时间的平均温度、最大温度、最小温度,所述当前温度也可以包括其他温度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确定与当前驾驶模式对应的控制电池热管理系统工作的目标温度条件。考虑到在不同驾驶模式下,车辆对动力性能的需求不同,电池系统的热管理需求也存在差异,例如在运动模式下,车辆对电池功率输出需求较大,电池热管理系统需要提前工作以确保电池温度在合理范围内。在节能模式下,车辆对电池功率输出需求较低。故本申请实施例针对不同驾驶模式,预先区别设置不同驾驶模式对应的电池热管理控制策略。
举例来说,BMS根据确定出的T_max、T_min及T_avg数据,参考预先设置的不同驾驶模式下的热管理控制策略,判定所述电池系统的当前温度是否满足当前驾驶模式对应的控制电池热管理系统工作的目标温度条件。
下表1中设定了三种驾驶模式对应的控制电池热管理系统工作的目标温度条件,其中,阈值可以根据电池类型、温度特性及整车设计进行环境标定。下
表1仅作为一个示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表1
S402:若所述电池系统的当前温度满足所述目标温度条件,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工作。
例如,在所述电池系统的当前温度满足所述目标温度条件的情况下,BMS向VCU发送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工作的启动请求,启动请求中可以包括初始工作参数(冷却液目标进口温度、流量等),热管理系统开始工作。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通过确定所述电池系统的当前温度和与当前驾驶模式对应的控制电池热管理系统工作的目标温度条件;若所述电池系统的当前温度满足所述目标温度条件,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工作,能够优化电池热管理策略,解决现有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启动策略单一,无法满足不同驾驶模式下的电池热管理实际需求的问题,确保电池工作在合适工作温度以提供较好的工作性能,同时避免能量浪费。
如图5所示,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热管理方法500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510:确定电池系统的当前发热功率和与当前驾驶模式对应的换热效率关系。
S520:根据所述当前发热功率和所述换热效率关系,确定与所述当前发热功率对应的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参考换热效率。
步骤S510-S520可以采用图1实施例步骤S110-S120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在步骤S510之前还可以包括图4实施例步骤S401-S402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530:若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当前换热效率与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满足预设关系,根据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确定目标换热效率。
步骤S530可以采用图1实施例步骤S130的描述,还可以采用图2实施例步骤S230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540:根据所述目标换热效率,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工作参数,并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以所述目标工作参数工作。
步骤S540可以采用图1实施例步骤S140的描述,还可以采用图2实施例步骤S240的描述,还可以采用图3实施例步骤S341-S343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步骤S510之前还包括步骤S501-S504:
S501:确定所述车辆的第一能耗需求功率、所述车辆的当前驾驶模式和所述电池系统的衰减阶段。
所述车辆的第一能耗需求功率可以理解为除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能耗功率之外的能耗需求功率,例如,在所述车辆行驶且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未工作时,确定所述车辆的第一能耗需求功率。
所述电池系统的衰减阶段用于指示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容量衰减的情况。例如行业推荐电池寿命为八年,在这八年中,电池单体容量会从100%降低到80%。若电池单体容量为98%,确定所述电池系统的衰减阶段为衰减初始阶段,若电池单体容量为82%,确定所述电池系统的衰减阶段为衰减末期阶段。
S502:根据所述衰减阶段和所述当前驾驶模式,确定与所述衰减阶段和所述当前驾驶模式对应的所述电池系统的许可输出功率关系。其中,所述许可输出功率关系中包括所述电池系统的温度、荷电状态与许可输出功率的对应关系。
所述许可输出功率关系可以是预先存储的许可输出功率表,也可以是预先存储的许可输出功率关系曲线。当然,所述许可输出功率关系还可以为其他形式,换句话说,所述许可输出功率关系可以为任何形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考虑到在电池寿命的不同阶段,随着电池单体容量衰减,该电池的输出性能也会降低,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电池系统的不同衰减阶段,电池被允许输出的功率也不同,确保电池不会超负荷输出,使电池在不同衰减阶段,均能工作在与当前衰减阶段对应的许可输出功率范围内,以此延缓电池衰减进程,增加电池的使用寿命。
考虑到在不同驾驶模式下,车辆对电池的输出性能不同,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不同驾驶模式下,电池被允许输出的功率也不同,使电池系统的输出功率满足不同驾驶模式的需求。
换句话说,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系统的许可输出功率关系与所述电池系统的衰减阶段和所述车辆的当前驾驶模式有关。举例来说,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电池系统在衰减初始阶段的许可输出功率比在衰减末期阶段的许可输出功率高、电池系统在运动模式下的许可输出功率比在节能模式下的许可输出功率高。
S503:根据所述电池系统的当前温度、当前荷电状态和所述许可输出功率关系,确定目标许可输出功率。
可理解所述目标许可输出功率为在当前情况下,所述电池系统最大的许可输出功率。
S504:若所述车辆的第一能耗需求功率大于所述目标许可输出功率,限制所述车辆的第一能耗功率或提示驾驶者切换驾驶模式,以使所述车辆的第一能耗功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许可输出功率。
若所述车辆的第一能耗需求功率大于所述目标许可输出功率,说明车辆的动态需求功率过大,已超出当前的电池系统最大的许可输出功率,若此时所述电池系统根据所述第一能耗需求功率进行功率输出,可能会损坏所述电池系统,长期下去势必会缩短所述电池系统的使用寿命。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所述车辆的第一能耗需求功率大于所述目标许可输出功率,则限制所述车辆的第一能耗功率或提示驾驶者切换驾驶模式,以使所述车辆的第一能耗功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许可输出功率。
举例来说,BMS可以向VCU发送功率限制请求,由VCU控制电机控制器发送限功率指令以限制所述车辆的第一能耗功率,或提示驾驶者切换其它低功率驾驶模式,如由运动模式调整至普通模式等。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若所述车辆的第一能耗需求功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许可输出功率,则继续执行步骤510。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通过确定所述车辆的第一能耗需求功率、所述车辆的当前驾驶模式和所述电池系统的衰减阶段;根据所述衰减阶段和所述当前驾驶模式,确定与所述衰减阶段和所述当前驾驶模式对应的所述电池系统的许可输出功率关系,所述许可输出功率关系中包括所述电池系统的温度、荷电状态与许可输出功率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电池系统的当前温度、当前荷电状态和所述许可输出功率关系,确定目标许可输出功率;若所述车辆的第一能耗需求功率大于所述目标许可输出功率,限制所述车辆的第一能耗功率或提示驾驶者切换驾驶模式,以使所述车辆的第一能耗功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许可输出功率,能够优化电池系统的工作负载环境,确保电池系统不会超负荷输出,以此延缓电池衰减进程,增加电池的使用寿命。
如图6所示,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热管理方法600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610:确定电池系统的当前发热功率和与当前驾驶模式对应的换热效率关系。
S620:根据所述当前发热功率和所述换热效率关系,确定与所述当前发热功率对应的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参考换热效率。
步骤S610-S620可以采用图1实施例步骤S110-S120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在步骤S610之前还可以包括图4实施例步骤S401-S402和/或图5实施例步骤S501-S504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630:若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当前换热效率与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满足预设关系,根据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确定目标换热效率。
步骤S630可以采用图1实施例步骤S130的描述,还可以采用图2实施例步骤S230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640:根据所述目标换热效率,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工作参数,并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以所述目标工作参数工作。
步骤S640可以采用图1实施例步骤S140的描述,还可以采用图2实施例步骤S240的描述,还可以采用图3实施例步骤S341-S343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650:确定所述电池系统的剩余能量、所述车辆的速度和所述车辆的总能耗功率,所述总能耗功率包括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能耗功率和所述车辆的第一能耗功率。
例如,计算所述电池系统的剩余能量E_battery,E_battery=W_battery×SOE计算得到,其中,W_battery为电池系统的额度电量,SOE为电池系统当前的剩余能量百分比。
计算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能耗功率P1,P1=P_thermal×μ/COP=C×ρ×ν×△T×μ/COP;其中,COP为能耗比系数,在制冷模式下取1.8~2.1;加热模式下取0.85~0.95;μ为循环管路能耗系数1.1~1.3;△T为电池包进出口温差。
计算所述车辆的第一能耗功率P_vehicle,其中,Pi为车辆各电器能耗单元功率。
计算所述车辆的总能耗功率P,P=P1+P_vehicle。
S660:根据所述电池系统的剩余能量、所述车辆的速度和所述车辆的总能耗功率,确定剩余续航里程。
例如,计算剩余续航里程S,S=E_battery×V_vehicle/P,其中,E_battery为所述电池系统的剩余能量,V_vehicle为当前时刻车辆速度。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通过确定所述电池系统的剩余能量、所述车辆的速度和所述车辆的总能耗功率,所述总能耗功率包括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能耗功率和所述车辆的第一能耗功率;根据所述电池系统的剩余能量、所述车辆的速度和所述车辆的总能耗功率,确定剩余续航里程,能够实时计算电池热管理系统能耗及电池热管理未开启时车辆其它电器部件能耗功率,并参考电池系统的剩余能量和车辆行驶速度,进行动态里程计算,为驾驶者行程规划及驾驶模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图7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热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电池热管理装置700包括:第一确定模块710、第二确定模块720、第三确定模块730和控制模块740。
第一确定模块710,用于确定电池系统的当前发热功率和与当前驾驶模式对应的换热效率关系,所述换热效率关系中包括所述电池系统的发热功率与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参考换热效率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二确定模块720,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发热功率和所述换热效率关系,确定与所述当前发热功率对应的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参考换热效率;第三确定模块730,用于若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当前换热效率与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满足预设关系,根据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确定目标换热效率;控制模块740,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换热效率,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工作参数,并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以所述目标工作参数工作。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包括目标最大换热效率和目标最小换热效率,所述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在制冷模式下,若所述当前换热效率大于所述目标最大换热效率,将所述目标最大换热效率确定为目标换热效率;在制冷模式下,若所述当前换热效率小于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将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确定为目标换热效率;在加热模式下,若所述当前换热效率大于所述目标最大换热效率,将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确定为目标换热效率;在加热模式下,若所述当前换热效率小于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将所述目标最大换热效率确定为目标换热效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包括目标最大换热效率和目标最小换热效率,所述第三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当前换热效率在所述目标最大换热效率和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之间,基于所述当前发热功率与所述换热效率关系进行插值计算,得到所述目标换热效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工作参数包括冷却液目标进口温度,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换热效率,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热交换功率;根据冷却液实时温度,确定冷却液目标进口流量;根据所述目标热交换功率和冷却液目标进口流量,确定冷却液目标进口温度。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控制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电池系统的当前温度和与当前驾驶模式对应的控制电池热管理系统工作的目标温度条件;若所述电池系统的当前温度满足所述目标温度条件,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工作。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控制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车辆的第一能耗需求功率、所述车辆的当前驾驶模式和所述电池系统的衰减阶段;根据所述衰减阶段和所述当前驾驶模式,确定与所述衰减阶段和所述当前驾驶模式对应的所述电池系统的许可输出功率关系,所述许可输出功率关系中包括所述电池系统的温度、荷电状态与许可输出功率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电池系统的当前温度、当前荷电状态和所述许可输出功率关系,确定目标许可输出功率;若所述车辆的第一能耗需求功率大于所述目标许可输出功率,限制所述车辆的第一能耗功率或提示驾驶者切换驾驶模式,以使所述车辆的第一能耗功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许可输出功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四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电池系统的剩余能量、所述车辆的速度和所述车辆的总能耗功率,所述总能耗功率包括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能耗功率和所述车辆的第一能耗功率;根据所述电池系统的剩余能量、所述车辆的速度和所述车辆的总能耗功率,确定剩余续航里程。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通过确定电池系统的当前发热功率和与当前驾驶模式对应的换热效率关系,所述换热效率关系中包括所述电池系统的发热功率与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参考换热效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当前发热功率和所述换热效率关系,确定与所述当前发热功率对应的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参考换热效率;若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当前换热效率与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满足预设关系,根据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确定目标换热效率;根据所述目标换热效率,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工作参数,并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以所述目标工作参数工作,能够针对当前驾驶模式和电池系统的当前发热功率,根据实际热管理需求,动态调整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工作参数,在满足实际热管理需求的同时,避免能量浪费,解决现有的电池热管理策略无法与电池热管理实际需求匹配一致,造成能量的不足或浪费,影响电池寿命及车辆续航能力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可以是装置,也可以是终端中的部件、集成电路、或芯片。该装置可以是移动电子设备,也可以为非移动电子设备。示例性的,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等,非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Attached 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池热管理装置可以为具有操作系统的装置。该操作系统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可以为ios操作系统,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700可以参照对应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100-600的流程,并且,该装置700中的各个单元/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方法100-600中的相应流程,并且能够达到相同或等同的技术效果,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8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或服务器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天线801、射频装置802、基带装置803、网络接口804、存储器805和处理器806,存储在存储器805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806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806执行时实现。
其中,处理器806,用于确定电池系统的当前发热功率和与当前驾驶模式对应的换热效率关系,所述换热效率关系中包括所述电池系统的发热功率与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参考换热效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当前发热功率和所述换热效率关系,确定与所述当前发热功率对应的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参考换热效率;若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当前换热效率与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满足预设关系,根据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确定目标换热效率;根据所述目标换热效率,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工作参数,并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以所述目标工作参数工作。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包括目标最大换热效率和目标最小换热效率,处理器806,用于在制冷模式下,若所述当前换热效率大于所述目标最大换热效率,将所述目标最大换热效率确定为目标换热效率;在制冷模式下,若所述当前换热效率小于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将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确定为目标换热效率;在加热模式下,若所述当前换热效率大于所述目标最大换热效率,将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确定为目标换热效率;在加热模式下,若所述当前换热效率小于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将所述目标最大换热效率确定为目标换热效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包括目标最大换热效率和目标最小换热效率,处理器806,用于若所述当前换热效率在所述目标最大换热效率和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之间,基于所述当前发热功率与所述换热效率关系进行插值计算,得到所述目标换热效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工作参数包括冷却液目标进口温度,处理器806,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换热效率,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热交换功率;根据冷却液实时温度,确定冷却液目标进口流量;根据所述目标热交换功率和冷却液目标进口流量,确定冷却液目标进口温度。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806,用于确定所述电池系统的当前温度和与当前驾驶模式对应的控制电池热管理系统工作的目标温度条件;若所述电池系统的当前温度满足所述目标温度条件,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工作。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806,用于确定所述车辆的第一能耗需求功率、所述车辆的当前驾驶模式和所述电池系统的衰减阶段;根据所述衰减阶段和所述当前驾驶模式,确定与所述衰减阶段和所述当前驾驶模式对应的所述电池系统的许可输出功率关系,所述许可输出功率关系中包括所述电池系统的温度、荷电状态与许可输出功率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电池系统的当前温度、当前荷电状态和所述许可输出功率关系,确定目标许可输出功率;若所述车辆的第一能耗需求功率大于所述目标许可输出功率,限制所述车辆的第一能耗功率或提示驾驶者切换驾驶模式,以使所述车辆的第一能耗功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许可输出功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806,用于确定所述电池系统的剩余能量、所述车辆的速度和所述车辆的总能耗功率,所述总能耗功率包括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能耗功率和所述车辆的第一能耗功率;根据所述电池系统的剩余能量、所述车辆的速度和所述车辆的总能耗功率,确定剩余续航里程。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800可以参照对应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100-600的流程,并且,该电子设备800中的各个单元/模块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方法100-600中的相应流程,并且能够达到相同或等同的技术效果,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以多种形式存在,包括但不限于:车辆、智能车辆、无人驾驶车辆、整车控制器、移动网络设备、超移动个人计算机设备、服务器、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等智能终端设备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电池热管理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电池热管理的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车辆,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电池系统的当前发热功率和与当前驾驶模式对应的换热效率关系,所述换热效率关系中包括所述电池系统的发热功率与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参考换热效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当前发热功率和所述换热效率关系,确定与所述当前发热功率对应的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参考换热效率;
若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当前换热效率与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满足预设关系,根据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确定目标换热效率;
根据所述目标换热效率,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工作参数,并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以所述目标工作参数工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包括目标最大换热效率和目标最小换热效率,所述若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当前换热效率与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满足预设关系,根据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确定目标换热效率,包括:
在制冷模式下,若所述当前换热效率大于所述目标最大换热效率,将所述目标最大换热效率确定为目标换热效率;
在制冷模式下,若所述当前换热效率小于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将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确定为目标换热效率;
在加热模式下,若所述当前换热效率大于所述目标最大换热效率,将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确定为目标换热效率;
在加热模式下,若所述当前换热效率小于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将所述目标最大换热效率确定为目标换热效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包括目标最大换热效率和目标最小换热效率,在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换热效率,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工作参数,并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以所述目标工作参数工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当前换热效率在所述目标最大换热效率和所述目标最小换热效率之间,基于所述当前发热功率与所述换热效率关系进行插值计算,得到所述目标换热效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工作参数包括冷却液目标进口温度,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换热效率,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工作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换热效率,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热交换功率;
根据冷却液实时温度,确定冷却液目标进口流量;
根据所述目标热交换功率和冷却液目标进口流量,确定冷却液目标进口温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定电池系统的当前发热功率和与当前驾驶模式对应的换热效率关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电池系统的当前温度和与当前驾驶模式对应的控制电池热管理系统工作的目标温度条件;
若所述电池系统的当前温度满足所述目标温度条件,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工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定电池系统的当前发热功率和与当前驾驶模式对应的换热效率关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车辆的第一能耗需求功率、所述车辆的当前驾驶模式和所述电池系统的衰减阶段;
根据所述衰减阶段和所述当前驾驶模式,确定与所述衰减阶段和所述当前驾驶模式对应的所述电池系统的许可输出功率关系,所述许可输出功率关系中包括所述电池系统的温度、荷电状态与许可输出功率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电池系统的当前温度、当前荷电状态和所述许可输出功率关系,确定目标许可输出功率;
若所述车辆的第一能耗需求功率大于所述目标许可输出功率,限制所述车辆的第一能耗功率或提示驾驶者切换驾驶模式,以使所述车辆的第一能耗功率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许可输出功率。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换热效率,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工作参数,并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以所述目标工作参数工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电池系统的剩余能量、所述车辆的速度和所述车辆的总能耗功率,所述总能耗功率包括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能耗功率和所述车辆的第一能耗功率;
根据所述电池系统的剩余能量、所述车辆的速度和所述车辆的总能耗功率,确定剩余续航里程。
8.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车辆,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电池系统的当前发热功率和与当前驾驶模式对应的换热效率关系,所述换热效率关系中包括所述电池系统的发热功率与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参考换热效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发热功率和所述换热效率关系,确定与所述当前发热功率对应的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参考换热效率;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当前换热效率与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满足预设关系,根据所述目标参考换热效率确定目标换热效率;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换热效率,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目标工作参数,并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以所述目标工作参数工作。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热管理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热管理方法。
CN202111043288.7A 2021-09-07 2021-09-07 电池热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8590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3288.7A CN113859049B (zh) 2021-09-07 2021-09-07 电池热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3288.7A CN113859049B (zh) 2021-09-07 2021-09-07 电池热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59049A CN113859049A (zh) 2021-12-31
CN113859049B true CN113859049B (zh) 2023-07-21

Family

ID=78994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43288.7A Active CN113859049B (zh) 2021-09-07 2021-09-07 电池热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590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82584A (zh) * 2022-11-22 2023-03-14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车辆安全状态确定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62967A1 (zh) * 2017-09-30 2019-04-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以及电池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110015193A (zh) * 2017-09-30 2019-07-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半导体的车载电池温度调节方法和温度调节系统
CN112519635A (zh) * 2019-09-17 2021-03-19 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热管理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861302A (zh) * 2019-11-28 2021-05-28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仿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193269A (zh) * 2021-04-23 2021-07-30 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3232553A (zh) * 2021-05-24 2021-08-10 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电动汽车电池组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32865B (zh) * 2017-04-07 2020-03-27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试验车辆的储能单元的主动冷却功率标定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62967A1 (zh) * 2017-09-30 2019-04-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以及电池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110015193A (zh) * 2017-09-30 2019-07-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半导体的车载电池温度调节方法和温度调节系统
CN112519635A (zh) * 2019-09-17 2021-03-19 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热管理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861302A (zh) * 2019-11-28 2021-05-28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仿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193269A (zh) * 2021-04-23 2021-07-30 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3232553A (zh) * 2021-05-24 2021-08-10 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电动汽车电池组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59049A (zh) 2021-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97748B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启动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519635B (zh) 一种电池热管理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EP4296096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fuel cell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method, vehicle and medium
CN109585973B (zh)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1628237B (zh) 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控制器
CN112092633B (zh) 车辆制动能量回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3895310B (zh) 一种动力电池智能温度控制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2428881B (zh)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加热方法及加热系统
CN113428130B (zh) 混合动力系统电量平衡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93269A (zh) 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3859049B (zh) 电池热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236888A1 (zh) 一种热管理控制方法、装置、整车控制器及介质
CN113097597B (zh) 储能系统的热管理方法、控制器及储能系统
CN112216905B (zh) 蓄电池温度控制系统、方法及具有其的车辆
WO2024066359A1 (zh) 电动汽车热量分配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6605098A (zh) 一种车辆的电池热管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车辆
CN114475360B (zh) 电动汽车电机冷却液回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14987286A (zh) 一种车辆动力电池的保温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4590171A (zh) 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
CN116505136B (zh) 热管理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02516B (zh) 冷水机的控制方法、冷水机及存储介质
CN117141311A (zh) 一种电动汽车高温工况下的电池热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7416258A (zh) 车辆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7818430A (zh) 用于电池冷却的方法、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116709743A (zh) 车载电源系统的冷却控制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