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53020A -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53020A
CN113853020A CN202111050587.3A CN202111050587A CN113853020A CN 113853020 A CN113853020 A CN 113853020A CN 202111050587 A CN202111050587 A CN 202111050587A CN 113853020 A CN113853020 A CN 1138530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
transmission
index
resource allo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5058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梓滢
陈林
吴景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5058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530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53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530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用户设备对应的待传输的URLLC业务的业务类型,并根据业务类型,获取URLLC业务与业务类型对应的至少一个业务性能需求指标;根据业务性能需求指标,确定业务性能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并获取性能需求等级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根据资源分配策略,生成URLLC业务对应的资源分配参数,资源分配参数用于指示在预设的调度周期内,各传输节点和目标用户设备传输URLLC业务的数据所使用的资源。采用本方法能够在具体的场景中灵活的使用Multi‑TRP,并根据URLLC业务的特点调整多节点的Multi‑TRP协作方式。

Description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5G(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目前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峰。5G主要支持的应用场景包括eMBB(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URLLC(高可靠和低延迟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以及mMTC(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
多发送接收节点(Multi-TRP)传输技术可以增强传输的可靠性和鲁棒性。常用的Multi-TRP传输技术包括传输块的重复发送,如空分(SDM)、频分(FDM)、时隙内时分(TDM)和时隙间时分(TDM)。现有的Multi-TRP在通信中的应用较为刻板,无法满足实际的应用场景情况中各种业务对于各个通信相关性能之间的权衡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确保移动通信系统针对5G业务的业务性能的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能够在具体的场景中灵活的使用Multi-TRP,并根据URLLC业务的特点调整多节点的Multi-TRP协作方式。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用于基站设备,该基站设备包括多个传输节点,该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用户设备对应的待传输的URLLC业务的业务类型,并根据业务类型,获取URLLC业务与业务类型对应的至少一个业务性能需求指标;
根据业务性能需求指标,确定业务性能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并获取性能需求等级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
根据资源分配策略,生成URLLC业务对应的资源分配参数,资源分配参数用于指示在预设的调度周期内,各传输节点和目标用户设备传输URLLC业务的数据所使用的资源。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分配装置,设于基站设备,该基站设备包括多个传输节点,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用户设备对应的待传输的URLLC业务的业务类型,并根据业务类型,获取URLLC业务与业务类型对应的至少一个业务性能需求指标;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业务性能需求指标,确定业务性能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并获取性能需求等级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资源分配策略,生成URLLC业务对应的资源分配参数,资源分配参数用于指示在预设的调度周期内,各传输节点和目标用户设备传输URLLC业务的数据所使用的资源。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上述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通过获取目标用户设备对应的待传输的URLLC业务的业务类型,并根据业务类型,获取URLLC业务与业务类型对应的至少一个业务性能需求指标,而后,根据业务性能需求指标,确定业务性能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并获取性能需求等级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这样,根据资源分配策略,即可生成URLLC业务对应的资源分配参数,由于基站设备在对URLLC业务进行资源分配的过程中,具体是根据URLLC业务对应的业务性能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确定的资源分配策略,因此,基站设备在进行资源分配时充分考虑了URLLC业务的业务性能需求因素,从而可以确保资源分配参数指示的资源能够保证URLLC业务的业务性能需求;另外,该资源分配参数用于指示在预设的调度周期内,各传输节点和目标用户设备传输URLLC业务的数据所使用的资源,这样,基站设备通过多传输节点与目标用户设备协作来传输URLLC业务的数据,进一步确保基站设备针对URLLC业务的业务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资源分配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资源分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确定业务性能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确定业务性能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确定业务性能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01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根据业务类型请求确定业务类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示例性地Qos特性的示意图;
图9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示例性地Qos参数的示意图;
图10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资源分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资源分配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所涉及到的实施环境进行简要说明。
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该实施环境可以包括基站设备101和目标用户设备102。其中,目标用户设备102可以是任意的用户设备UE,目标用户设备102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车载设备,等等;基站设备101包括多个传输节点,图1仅示出了传输节点1031和传输节点1032,传输节点1031和传输节点1032均与户设备102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进行通信。
在图1所示的实施环境中,基站设备101可以获取目标用户设备102对应的待传输的URLLC业务的业务类型,并根据业务类型,获取URLLC业务与业务类型对应的至少一个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基站设备101可以根据业务性能需求指标,确定业务性能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并获取该性能需求等级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基站设备101可以根据该资源分配策略,生成URLLC业务对应的资源分配参数,该资源分配参数用于指示在预设的调度周期内,基站设备101的各传输节点和目标用户设备102传输URLLC业务的数据所使用的资源。
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基站设备101可以包括主机单元1011和至少一个扩展单元1012(图1仅示例性地示出了一个扩展单元1012),扩展单元1012连接多个远端单元;其中,主机单元1011用于实现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层、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层、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等高层协议栈功能,扩展单元1012用于实现PHY(Physical,物理)层的功能,远端单元用于实现射频信号收发功能。上述的基站设备101的每个传输节点可以由一个远端单元组成,也可以由多个相邻的远端单元组成。基站设备101的不同传输节点可以服务同一个小区,也可以服务不同小区。
在另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基站设备101可以包括主机单元1011以及与主机单元1011连接的多个远端单元。其中,主机单元1011用于实现MAC层、RLC层、PDCP层以及PHY层的功能,远端单元用于实现射频信号收发功能,同样地,在该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基站设备101的每个传输节点也可以由一个远端单元组成,也可以由多个相邻的远端单元组成。
在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可以由主机单元1011执行上述基站设备101的方法步骤。示例性地,主机单元1011可以获取目标用户设备102对应的待传输的URLLC业务的业务类型,并根据业务类型,获取URLLC业务与业务类型对应的至少一个业务性能需求指标;主机单元1011可以根据业务性能需求指标,确定业务性能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并获取该性能需求等级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主机单元1011可以根据该资源分配策略,生成URLLC业务对应的资源分配参数,该资源分配参数用于指示在预设的调度周期内,主机单元1011连接的各传输节点和目标用户设备102传输URLLC业务的数据所使用的资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资源分配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基站设备101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步骤201、步骤202和步骤203:
步骤201,基站设备获取目标用户设备对应的待传输的URLLC业务的业务类型,并根据业务类型,获取URLLC业务与业务类型对应的至少一个业务性能需求指标。
目标用户设备与基站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后,目标用户设备若需要传输URLLC业务的数据,则可以向基站设备发送业务类型请求,业务类型请求用于指示URLLC业务的业务类型。可选地,基站设备可以将该业务类型请求发送至核心网设备,由核心网设备解析该业务类型请求得到URLLC业务的业务类型并反馈给基站设备;可选地,基站设备也可以自行解析该业务类型请求得到URLLC业务的业务类型。业务类型例如可以是视频业务、语音业务,等等。
这样,基站设备则获取到URLLC业务的业务类型,接着,基站设备根据该业务类型,获取URLLC业务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至少一个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其中,业务性能需求指标表征的是目标用户设备针对该业务类型的URLLC业务所量化的业务性能需求。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可以包括URLLC业务与业务类型对应的时延需求指标、可靠性需求指标以及数据量需求指标中的至少一个。时延需求指标可以是数据传输过程中需求的最小时延,例如为9ms;可靠性需求指标可以是数据传输过程中需求的最大可靠性,例如为99.999%;数据量需求指标可以是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整体最大数据量,例如为6Mbps,等等。
其中,时延需求指标是指单次调度对应的时延预算,即当前的URLLC业务与一个调度周期对应的时延预算。时延需求指标可以是采用端到端的时延预算减去平均传输时长以及平均处理时长,得到空口时延预算,并利用空口时延预算除以预测重传次数得到的;端到端的时延预算为目标用户设备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时延,平均传输时长为基站设备与核心网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平均传输时长,平均处理时长为基站设备数据处理的平均处理时长。
示例性地,基站可以根据业务类型,首先获取URLLC业务与该业务类型对应的端到端的时延预算、平均传输时长以及平均处理时长,然后,采用端到端的时延预算减去平均传输时长以及平均处理时长,得到空口时延预算,再利用空口时延预算除以预测重传次数得到时延需求指标。预测重传次数可以是基站设备根据当前的通信质量计算的,预测重传次数可以与基站设备当前的通信质量负相关。
当然,业务性能需求指标还可以包括URLLC业务与业务类型对应的资源调度优先级指标、误包率需求指标、最大丢包率需求指标,等等。
步骤202,基站设备根据业务性能需求指标,确定业务性能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并获取性能需求等级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每种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基站设备可以预先划分出该种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对应的至少两个性能需求等级的指标区间。例如,继续以时延需求指标为例,基站设备可以将时延需求大于10ms的划分为第一时延需求等级,将时延需求小于或等于10ms的划分为第二时延需求等级,等等。
这样,基站设备根据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匹配该业务性能需求落在哪个指标区间内,则可以确定该业务性能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承接上述举例,假设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包括时延需求指标,该时延需求指标具体为9ms,基站设备检测9ms小于上述举例的10ms,则确定该时延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二时延需求等级。
接着,基站设备再根据该性能需求等级,获取该性能需求等级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基站设备可以预先配置各业务性能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该资源分配策略用于指示基站设备生成相应的资源分配参数。
示例性地,同一种类业务性能需求指标下不同的性能需求等级所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不同。例如,继续以业务性能需求指标为时延需求指标为例,如上文所述,基站设备可以将时延需求大于10ms的划分为第一时延需求等级,将时延需求小于或等于10ms的划分为第二时延需求等级;这样,假设时延需求指标具体为9ms,基站设备检测9ms小于10ms,则确定该时延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二时延需求等级,第二时延需求等级的情况下由于时延要求高,因此,该第二时延需求等级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可以是不同的传输节点使用不同的频域资源,且不同的传输节点传输不同的内容(即非冗余传输),以此减小时延;而假设时延需求指标具体为15ms,基站设备检测15ms大于10ms,则确定该时延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一时延需求等级,第一时延需求等级表征的时延要求低于第二时延需求等级,因此,该第一时延需求等级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可以是不同的传输节点使用不同的频域资源,且允许各传输节点进行冗余传输。
示例性地,不同种类的业务性能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也不同。可以理解的是,不同种类的业务性能需求指标表征的业务性能需求侧重点不同,若业务性能需求指标为时延需求指标,则其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的侧重点是如何降低时延,例如可以通过不同的传输节点使用不同的频域资源、压缩时隙或子时隙的长度以及提升时隙或子时隙的带宽实现;而若业务性能需求指标为可靠性需求指标,则其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的侧重点是如何提升可靠性,例如可以通过在每个调度周期(例如一个时隙或子时隙)使用一个传输节点进行数据传输,从而避免时域资源重叠,减少时域干扰来提升可靠性,等等。
步骤203,基站设备据资源分配策略,生成URLLC业务对应的资源分配参数。
基站设备根据业务性能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获取该性能需求等级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之后,基站设备则按照该资源分配策略指示的方式,生成URLLC业务对应的资源分配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设备包括多个传输节点,资源分配参数用于指示在预设的调度周期内,各传输节点和目标用户设备传输URLLC业务的数据所使用的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若URLLC业务对应的业务性能需求指标为多个不同种类的业务性能需求指标,那么,基站设备获取到各个种类的业务性能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之后:
1)在各个资源分配策略不存在冲突的情况下,基站设备则根据获取的各个资源分配策略生成传输业务对应的资源分配参数,可以理解的是,该资源分配参数满足获取的各个资源分配策略的指示。
2)在各个资源分配策略存在冲突的情况下,基站设备可以确定多个不同种类的业务性能需求指标的优先级,并根据优先级最高的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生成传输业务对应的资源分配参数。
上述实施例通过获取目标用户设备对应的待传输的URLLC业务的业务类型,并根据业务类型,获取URLLC业务与业务类型对应的至少一个业务性能需求指标,而后,根据业务性能需求指标,确定业务性能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并获取性能需求等级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这样,根据资源分配策略,即可生成URLLC业务对应的资源分配参数,由于基站设备在对URLLC业务进行资源分配的过程中,具体是根据URLLC业务对应的业务性能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确定的资源分配策略,因此,基站设备在进行资源分配时充分考虑了URLLC业务的业务性能需求因素,从而可以确保资源分配参数指示的资源能够保证URLLC业务的业务性能需求;另外,该资源分配参数用于指示在预设的调度周期内,各传输节点和目标用户设备传输URLLC业务的数据所使用的资源,这样,基站设备通过多传输节点与目标用户设备协作来传输URLLC业务的数据,进一步确保基站设备针对URLLC业务的业务性能。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设备通过对每种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划分至少两个性能需求等级,这样,仅针对每个性能需求等级配置相应的资源分配策略即可,而不必针对每个业务性能需求指标配置相应的资源分配策略,从而可以提升资源分配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图2所示的实施例,参见图3,本实施例涉及的是在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包括时延需求指标的情况下,基站设备根据业务性能需求指标,确定业务性能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的过程。如图3所示,该过程包括步骤301、步骤302和步骤303:
步骤301,基站设备将时延需求指标与预设的时延门限值进行大小比较。
本申请实施例中,URLLC业务可以包括多个待传输子业务,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包括的时延需求指标,可以是各待传输子业务与业务类型对应的候选时延需求指标中的最小候选时延需求指标,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候选时延需求指标可以是当前待传输子业务与一个调度周期对应的时延预算。
示例性地,多个待传输子业务可以是同一预设时间段内的多个待传输的业务,例如,多个待传输子业务的起始时间存在重叠,或者,多个待传输子业务的起始时间在时序上相邻。这样,对于每个待传输的业务,基站设备都可以得到一个候选时延需求指标,而为了满足各个待传输子业务的时延需求,基站设备将各待传输子业务对应的候选时延需求指标中最小的候选时延需求指标,作为最终的时延需求指标。
基站设备得到调度周期对应的时延需求指标之后,根据该时延需求指标确定性能需求等级。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基站设备首先将时延需求指标与预设的时延门限值进行大小比较,该时延门限值在实施时可以自行设置,例如,设置为10ms。
步骤302,若时延需求指标大于时延门限值,基站设备则确定时延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一时延需求等级。
若时延需求指标大于时延门限值,例如,时延需求指标为15ms,其大于时延门限值10ms,基站设备则确定该时延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一时延需求等级。
步骤303,若时延需求指标小于或等于时延门限值,基站设备则确定时延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二时延需求等级。
若时延需求指标小于或等于时延门限值,例如,时延需求指标为9ms,其小于时延门限值10ms,基站设备则确定该时延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二时延需求等级。
可以理解的是,图3仅示出了一种可能的性能需求等级的确定方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时延需求等级还可以包括更多的等级以及采用不同的等级划分方式,在此均不做具体限制。
基站设备获取到时延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之后,在基站设备预置的资源分配策略数据库中,获取该时延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并按照该资源分配策略的指示,生成URLLC业务对应的资源分配参数,该资源分配参数能够满足URLLC业务的时延需求指标所表征的时延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一时延需求等级的情况下,第一时延需求等级表征的时延要求低于第二时延需求等级,即第二时延需求等级的时延要求更高,基站设备获取的第一时延需求等级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可以是在调度周期(时隙或子时隙)内配置多个TCI状态且每个传输节点的TCI状态不同、每个传输节点使用不同的频域资源以及根据调度周期的长度压缩调度周期对应的频域资源所占的带宽。
这样,基站设备根据该资源分配策略所生成的资源分配参数则可以包括:调度周期内各传输节点对应的传输配置指示TCI状态、各传输节点对应的频域资源的位置、各传输节点对应的频域资源的带宽以及调度周期的压缩时间长度,其中,各传输节点对应的TCI状态不同,且各传输节点对应的频域资源的位置不同;压缩时间长度是对调度周期的标准时间长度进行时长压缩得到的,频域资源的带宽是根据压缩时间长度对传输节点的标准频域资源带宽进行扩充得到的。
其中,TCI状态指示的是波束方向,各传输节点对应的TCI状态不同即表征在调度周期内各传输节点的波束方向不同,这样可以避免不同传输节点在传输过程中的信号干扰,从而减少重传次数、提升传输效率的效果,降低时延;而由于各传输节点可能距离较近,各传输节点对应的频域资源的位置不同,即不同的传输节点使用不同的频率传输数据,同样可以避免不同传输节点在传输过程中的信号干扰,提升传输效率;调度周期的压缩时间长度可以是基站设备压缩调度周期的标准时间长度得到的,例如标准时间长度为7个符号,压缩时间长度为4个符号,即基站设备将调度周期从7个符号压缩为4个符号,以降低传输时长,同时,基站设备提升频域资源的带宽,示例性地,基站设备可以采用标准时间长度乘以标准频域资源带宽得到乘积,再采用该乘积除以压缩时间长度则得到传输节点对应的频域资源的带宽,以确保调度周期压缩后所传输的数据量至少不低于压缩前所传输的数据量。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二时延需求等级的情况下,第二时延需求等级的时延要求相较于第一时延需求等级而言更高,基站设备获取的第二时延需求等级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可以是:在调度周期内配置多个TCI状态且每个传输节点的TCI状态不同、每个传输节点使用不同的频域资源、根据调度周期的长度压缩调度周期对应的频域资源所占的带宽,以及不同传输节点发送不同内容的策略。
这样,基站设备根据该资源分配策略所生成的资源分配参数则可以包括:调度周期内各传输节点对应的TCI状态、各传输节点对应的频域资源的位置、各传输节点对应的频域资源的带宽、调度周期的压缩时间长度以及非冗余传输指示信息;其中,各传输节点对应的TCI状态不同,各传输节点对应的频域资源的位置不同,非冗余传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各传输节点传输不同的数据;压缩时间长度是对调度周期的标准时间长度进行时长压缩得到的,频域资源的带宽是根据压缩时间长度对传输节点的标准频域资源带宽进行扩充得到的。
其中,与根据第一时延需求等级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生成的资源分配参数相同的部分,请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在赘述。上述非冗余传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各传输节点传输不同的数据,即指示各传输节点发送不同内容,例如,不同传输节点发送同一码字的不同层,或者不同传输节点发送不同码字,这样,可以增加每次传输的数据量,从而降低时延。
上述实施例在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包括时延需求指标的情况下,通过对不同的时延需求等级配置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从而可以生成满足不同时延需求的资源分配参数,从而可以很好的保证URLLC业务的时延需求,且提升了资源分配的灵活性。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多传输节点调度,可以更加有效地使用多传输节点重复传输的优势,在有效保证目标用户设备的URLLC业务性能指标的同时,节约基站资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图2所示的实施例,参见图4,本实施例涉及的是在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包括可靠性需求指标的情况下,基站设备根据业务性能需求指标,确定业务性能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的过程。如图4所示,该过程包括步骤401、步骤402和步骤403:
步骤401,基站设备将可靠性需求指标与预设的可靠性门限值进行大小比较。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URLLC业务可以包括多个待传输子业务,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包括的可靠性需求指标,为各待传输子业务与业务类型对应的候选可靠性需求指标中的最大候选可靠性需求指标。示例性地,多个待传输子业务可以是同一预设时间段内的多个待传输的业务,例如,多个待传输子业务的起始时间存在重叠,或者,多个待传输子业务的起始时间在时序上相邻。这样,对于每个待传输的业务,基站设备都可以得到一个候选可靠性需求指标,而为了满足各个待传输子业务的可靠性需求,基站设备将各待传输子业务对应的候选可靠性需求指标中最大的候选可靠性需求指标作为最终用于确定可靠性需求等级的可靠性需求指标。
基站设备得到可靠性需求指标后,将可靠性需求指标与预设的可靠性门限值进行大小比较,该可靠性门限值在实施时可以自行设置,例如,设置为99.99%。
步骤402,若可靠性需求指标小于或等于可靠性门限值,基站设备则确定可靠性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一可靠性需求等级。
若可靠性需求指标小于或等于可靠性门限值,例如,可靠性需求指标为99.9%,其小于可靠性门限值99.99%,基站设备则确定该可靠性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一可靠性需求等级。
步骤403,若可靠性需求指标大于可靠性门限值,基站设备则确定可靠性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二可靠性需求等级。
若可靠性需求指标大于可靠性门限值,例如,可靠性需求指标为99.9999%,其大于可靠性门限值99.99%,基站设备则确定该可靠性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二可靠性需求等级。
可以理解的是,图4仅示出了一种可能的性能需求等级的确定方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靠性需求等级还可以包括更多的等级以及采用不同的等级划分方式,在此均不做具体限制。
基站设备获取到可靠性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之后,在基站设备预置的资源分配策略数据库中,查找出该可靠性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并按照该资源分配策略的指示,生成URLLC业务对应的资源分配参数,该资源分配参数能够满足URLLC业务的可靠性需求指标所表征的可靠性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一可靠性需求等级的情况下,第一可靠性需求等级表征的可靠性要求低于第二可靠性需求等级,即第二可靠性需求等级的可靠性要求更高,基站设备获取的第一可靠性需求等级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可以是在不同的调度周期上配置一个传输节点,不同的传输节点可以传输相同的内容。
这样,基站设备根据该资源分配策略所生成的资源分配参数则可以包括:调度周期对应的目标传输节点的节点标识以及冗余传输指示信息;其中,相邻的调度周期对应的传输节点不同,冗余传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各传输节点进行冗余传输。
目标传输节点的节点标识即用于标识该调度周期对应的一个传输节点,相邻的调度周期对应的传输节点不同,例如,调度周期1采用传输节点1进行传输、调度周期2采用传输节点2进行传输、调度周期3采用传输节点1或3进行传输,等等,这样,各传输节点在时域资源分配上不重叠,从而减少时域上的随机干扰,增强可靠性;冗余传输指示信息可以指示多个传输节点传输相同的内容,从而达到重复传输的效果,增强可靠性。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二可靠性需求等级的情况下,第二可靠性需求等级的可靠性要求相较于第一可靠性需求等级的可靠性要求更高,基站设备获取的第二可靠性需求等级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可以是:在不同的调度周期上配置一个传输节点、不同的传输节点可以传输相同的内容以及不同传输节点使用不同冗余版本RV值的方式。
这样,基站设备根据该资源分配策略所生成的资源分配参数则可以包括:调度周期对应的目标传输节点的节点标识、冗余传输指示信息以及目标传输节点对应的冗余版本RV值;其中,相邻的调度周期对应的传输节点不同,冗余传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各传输节点进行冗余传输,冗余版本RV值用于指示目标传输节点在冗余传输过程中根据冗余版本RV值获取源数据。
其中,与根据第一可靠性需求等级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生成的资源分配参数相同的部分,请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在赘述。冗余版本RV值可以指示目标传输节点在冗余传输过程中根据冗余版本RV值获取源数据,这样,目标用户设备可以对接收到的不同的传输节点发送的不同RV的传输块使用软合并的方法进行数据合并,以增强业务的可靠性。
上述实施例在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包括可靠性需求指标的情况下,通过对不同的可靠性需求等级配置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从而可以生成满足不同可靠性需求的资源分配参数,可以很好的保证URLLC业务的可靠性需求,且提升了资源分配的灵活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图2所示的实施例,参见图5,本实施例涉及的是在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包括数据量需求指标的情况下,基站设备根据业务性能需求指标,确定业务性能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的过程。如图5所示,该过程包括步骤501、步骤502和步骤503:
步骤501,基站设备将数据量需求指标与预设的数据量门限值进行大小比较。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URLLC业务可以包括多个待传输子业务,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包括的数据量需求指标,为各待传输子业务与业务类型对应的候选数据量需求指标的和值。示例性地,多个待传输子业务可以是同一预设时间段内的多个待传输的业务,例如,多个待传输子业务的起始时间存在重叠,或者,多个待传输子业务的起始时间在时序上相邻。这样,对于每个待传输的业务,基站设备都可以得到一个候选数据量需求指标,而为了满足各个待传输子业务的数据量需求,基站设备将各待传输子业务对应的候选数据量需求指标的和值作为最终用于确定数据量需求等级的数据量需求指标。
基站设备得到数据量需求指标后,将数据量需求指标与预设的数据量门限值进行大小比较,该数据量门限值在实施时可以自行设置,例如,设置为5Mbps。
步骤502,若数据量需求指标小于或等于数据量门限值,基站设备则确定数据量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一数据量需求等级。
若数据量需求指标小于或等于数据量门限值,例如,数据量需求指标为4Mbps,其小于数据量门限值5Mbps,基站设备则确定该数据量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一数据量需求等级。
步骤503,若数据量需求指标大于数据量门限值,基站设备则确定数据量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二数据量需求等级。
若数据量需求指标大于数据量门限值,例如,数据量需求指标为8Mbps,其大于数据量门限值5Mbps,基站设备则确定该数据量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二数据量需求等级。
可以理解的是,图5仅示出了一种可能的性能需求等级的确定方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数据量需求等级还可以包括更多的等级以及采用不同的等级划分方式,在此均不做具体限制。
基站设备获取到数据量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之后,在基站设备预置的资源分配策略数据库中,查找出该数据量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并按照该资源分配策略的指示,生成URLLC业务对应的资源分配参数,该资源分配参数能够满足URLLC业务的数据量需求指标所表征的数据量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一数据量需求等级的情况下,第一数据量需求等级表征的数据量要求低于第二数据量需求等级表征的数据量要求,即第二数据量需求等级的数据量要求更大,基站设备获取的第一数据量需求等级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可以是采用不同的传输节点传输不同的数据。
这样,基站设备根据该资源分配策略所生成的资源分配参数则可以包括:资源分配参数至少包括非冗余传输指示信息,非冗余传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各传输节点传输不同的数据。例如,不同传输节点发送同一码字的不同层,或者不同传输节点发送不同码字,这样,可以增加每次传输的数据量。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二数据量需求等级的情况下,第二数据量需求等级的数据量要求比第一数据量需求等级的数据量要求更高,基站设备获取的第二数据量需求等级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可以是:采用不同的传输节点传输不同的数据,且提高质量较好的传输节点所使用的MCS值。
这样,基站设备根据该资源分配策略所生成的资源分配参数则可以包括:资源分配参数包括非冗余传输指示信息和至少一个目标传输节点对应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值;其中,非冗余传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各传输节点传输不同的数据,目标传输节点的信道质量大于预设质量阈值,MCS值大于预设调制与编码策略阈值。
其中,目标传输节点的信道质量大于预设质量阈值表征目标传输节点的信道质量较佳,MCS值大于预设调制与编码策略阈值可以提升目标传输节点传输的数据量,通过信道质量好的传输节点传输更多的数据,从而增加每次传输的数据量。
可选地,在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二数据量需求等级的情况下,资源分配参数还可以包括空分复用指示信息,该空分复用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多个传输节点进行空分复用以增加传输的数据量。
上述实施例在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包括数据量需求指标的情况下,通过对不同的数据量需求等级配置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从而可以生成满足不同数据量需求的资源分配参数,可以很好的保证URLLC业务的数据量需求,且提升了资源分配的灵活性。
上述实施例针对不同的业务特性有针对性地使用不同的调度方案,适用于需求更加单一化与极致化的工业场景与垂直行业。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图2所示的实施例,参见图6,本实施例涉及的是基站设备如何获取目标用户设备对应的URLLC业务的业务类型的过程。如图6所示,步骤201包括图6所示的步骤601和步骤602:
步骤601,基站设备接收目标用户设备发送的业务类型请求,并根据业务类型请求确定业务类型。
步骤602,基站设备根据业务类型,获取URLLC业务与业务类型对应的至少一个业务性能需求指标。
目标用户设备与基站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后,目标用户设备若需要传输URLLC业务的数据时,可以向基站设备发送业务类型请求,业务类型请求用于指示URLLC业务的业务类型。
示例性地,目标用户设备完成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连接建立、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建立、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流的建立和业务承载的映射,则与基站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之后,目标用户设备若需要传输URLLC业务的数据时,可以向基站设备发送业务类型请求。其中,URLLC业务可以是建立了QoS流的URLLC业务。
可选地,基站设备可以将该业务类型请求发送至核心网设备,由核心网设备解析该业务类型请求得到URLLC业务的业务类型并反馈给基站设备;可选地,基站设备也可以自行解析该业务类型请求得到URLLC业务的业务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7,基站设备可以执行图7所示的步骤701和步骤702实现根据业务类型请求确定业务类型的过程:
步骤701,基站设备将业务类型请求发送至核心网设备。
业务类型请求用于指示核心网设备根据业务类型请求,识别目标用户设备对应的URLLC业务的业务类型。
步骤702,基站设备接收核心网设备反馈的业务类型。
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用户设备在业务开始之前,向基站设备发送业务类型请求,基站设备将业务类型请求发送至核心网设备,核心网设备对该业务类型请求进行解析得到目标用户设备需要开始的业务的业务类型,并将该业务类型反馈至基站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核心网设备反馈的业务类型可以是5QI,5QI用于唯一表征一个业务类型,5QI是一个标量,用于索引5G QoS特性。
基站设备可以执行如下步骤A1实现根据业务类型获取URLLC业务与业务类型对应的至少一个业务性能需求指标的过程:
步骤A1,基站设备根据业务类型,在预设的指标对应关系中,查找得到业务类型对应的业务性能需求指标。
其中,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属于标准业务性能需求指标、非标准业务性能需求指标以及补充业务性能需求指标中的至少一种。
承接上述举例,核心网设备反馈的业务类型可以是5QI,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5QI可以是协议规定的标准5QI,这样,基站设备根据该标准5QI查找标准化5QI映射表,得到相应的QoS特性和QoS参数,即得到标准业务性能需求指标。
示例性地,参见图8和图9,图8为一种示例性地Qos特性的内容示意图,图9为一种示例性地Qos参数的内容示意图,图8和图9所示的Qos特性和Qos参数可以组成标准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如图8和图9所示,标准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可以包括资源类型、优先级、包时延预算、误包率、平均窗口、最大数据突发量、最大丢包率,等等。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5QI也可以是基站设备、核心网设备以及目标用户设备约定的的非标准5QI,这样,基站设备根据该非标准5QI查找预配置的非标准业务性能需求指标。该非标准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可以是开发人员配置的标准化5QI映射表中未包含的指标,例如,非标准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可以包括平均窗、最大流量BR率,等等。
在其他实施例中,基站设备根据业务类型请求确定业务类型,还可以是基站设备自行解析业务类型请求得到业务类型,基站设备根据该业务类型可以从专网、网管、基站设备自定义的调度参数、KPI指标要求或预配置业务指标参数中获取补充业务性能需求指标,补充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可以是标准业务性能需求指标以及非标准业务性能需求指标中未包含的指标,例如可以包括空口时延预算、端到端时延预算、可靠性要求、最大数据量、最小数据量、传输优先级、数据发送周期、调度周期,等等。
示例性地,基站设备在预设的指标对应关系中,查找得到业务类型对应的业务性能需求指标之后,若该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包括URLLC业务与业务类型对应的时延需求指标(例如获取到的为端到端时延预算),基站设备还可以对时延需求指标进行预处理,转换为当前的URLLC业务与一个调度周期对应的时延预算,得到最终单次调度对应的时延预算。
其中,基站设备将查找得到的时延需求指标转换为当前的URLLC业务与一个调度周期对应的时延预算的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这样,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基站设备则获取到URLLC业务与业务类型对应的至少一个业务性能需求指标,接着,基站设备根据业务性能需求指标,确定业务性能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并获取性能需求等级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最后再根据资源分配策略,生成URLLC业务对应的资源分配参数,由于基站设备在进行资源分配时充分考虑了URLLC业务的业务性能需求因素,从而可以确保资源分配参数指示的资源能够保证URLLC业务的业务性能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图2所示的实施例,参见图10,本实施例涉及的是资源分配参数的应用过程。如图10所示,步骤203之后还包括步骤204:
步骤204,基站设备基于资源分配参数指示的资源,在调度周期内,通过各传输节点与目标用户设备传输URLLC业务的数据。
在上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基站设备可以将资源分配参数发送至目标用户设备,供目标用户设备在该资源分配参数指示的资源上,向基站设备对应的传输节点发送URLLC业务的数据。
在下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基站设备可以将资源分配参数发送至目标用户设备,供目标用户设备在该资源分配参数指示的资源上监听基站设备对应的传输节点发送URLLC业务的数据。
这样,基站设备获取目标用户设备对应的URLLC业务的业务类型,并根据业务类型,获取URLLC业务与业务类型对应的至少一个业务性能需求指标;根据业务性能需求指标,确定业务性能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并获取性能需求等级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根据资源分配策略,生成URLLC业务对应的资源分配参数,基站设备基于资源分配参数指示的资源,在调度周期内,通过各传输节点与目标用户设备传输URLLC业务的数据,从而在确保URLLC业务的业务性能需求的情况下,实现URLLC业务的数据的顺利传输。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上述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上述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提供了一种资源分配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100,用于获取目标用户设备对应的待传输的URLLC业务的业务类型,并根据所述业务类型,获取所述URLLC业务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至少一个业务性能需求指标;
确定模块200,用于根据所述业务性能需求指标,确定所述业务性能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并获取所述性能需求等级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
生成模块300,用于根据所述资源分配策略,生成所述URLLC业务对应的资源分配参数,所述资源分配参数用于指示在预设的调度周期内,各所述传输节点和所述目标用户设备传输所述URLLC业务的数据所使用的资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包括所述URLLC业务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时延需求指标、可靠性需求指标以及数据量需求指标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时延需求指标是采用端到端的时延预算减去平均传输时长以及平均处理时长,得到空口时延预算,并利用所述空口时延预算除以预测重传次数得到的;所述端到端的时延预算为所述目标用户设备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时延,所述平均传输时长为所述基站设备与所述核心网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平均传输时长,所述平均处理时长为所述基站设备数据处理的平均处理时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包括所述时延需求指标,所述确定模块200具体用于将所述时延需求指标与预设的时延门限值进行大小比较;若所述时延需求指标大于所述时延门限值,则确定所述时延需求指标所属的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一时延需求等级;若所述时延需求指标小于或等于所述时延门限值,则确定所述时延需求指标所属的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二时延需求等级。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所述第一时延需求等级的情况下,所述资源分配参数包括所述调度周期内各所述传输节点对应的传输配置指示TCI状态、各所述传输节点对应的频域资源的位置、各所述传输节点对应的频域资源的带宽以及所述调度周期的压缩时间长度;其中,各所述传输节点对应的所述TCI状态不同,且各所述传输节点对应的所述频域资源的位置不同;所述压缩时间长度是对所述调度周期的标准时间长度进行时长压缩得到的,所述频域资源的带宽是根据所述压缩时间长度对所述传输节点的标准频域资源带宽进行扩充得到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所述第二时延需求等级的情况下,所述资源分配参数包括所述调度周期内各所述传输节点对应的TCI状态、各所述传输节点对应的频域资源的位置、各所述传输节点对应的频域资源的带宽、所述调度周期的压缩时间长度以及非冗余传输指示信息;其中,各所述传输节点对应的所述TCI状态不同,各所述传输节点对应的所述频域资源的位置不同;所述非冗余传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各所述传输节点传输不同的数据;所述压缩时间长度是对所述调度周期的标准时间长度进行时长压缩得到的,所述频域资源的带宽是根据所述压缩时间长度对所述传输节点的标准频域资源带宽进行扩充得到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包括所述可靠性需求指标,所述确定模块200具体用于将所述可靠性需求指标与预设的可靠性门限值进行大小比较;若所述可靠性需求指标小于或等于所述可靠性门限值,则确定所述可靠性需求指标所属的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一可靠性需求等级;若所述可靠性需求指标大于所述可靠性门限值,则确定所述可靠性需求指标所属的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二可靠性需求等级。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所述第一可靠性需求等级的情况下,所述资源分配参数包括所述调度周期对应的目标传输节点的节点标识以及冗余传输指示信息;其中,相邻的调度周期对应的传输节点不同,所述冗余传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各所述传输节点进行冗余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所述第二可靠性需求等级的情况下,所述资源分配参数包括所述调度周期对应的目标传输节点的节点标识、冗余传输指示信息以及所述目标传输节点对应的冗余版本RV值;其中,相邻的调度周期对应的传输节点不同,所述冗余传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各所述传输节点进行冗余传输,所述冗余版本RV值用于指示所述目标传输节点在冗余传输过程中根据所述冗余版本RV值获取源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包括所述数据量需求指标,所述确定模块200具体用于将所述数据量需求指标与预设的数据量门限值进行大小比较;若所述数据量需求指标小于或等于所述数据量门限值,则确定所述数据量需求指标所属的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一数据量需求等级;若所述数据量需求指标大于所述数据量门限值,则确定所述数据量需求指标所属的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二数据量需求等级。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所述第一数据量需求等级的情况下,所述资源分配参数至少包括非冗余传输指示信息,所述非冗余传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各所述传输节点传输不同的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所述第二数据量需求等级的情况下,所述资源分配参数包括非冗余传输指示信息和至少一个目标传输节点对应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值;其中,所述非冗余传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各所述传输节点传输不同的数据,所述目标传输节点的信道质量大于预设质量阈值,所述MCS值大于预设调制与编码策略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模块100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发送的业务类型请求,并将所述业务类型请求发送至核心网设备,以及接收所述核心网设备反馈的所述业务类型,所述业务类型请求用于指示所述核心网设备根据所述业务类型请求,识别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对应的所述URLLC业务的所述业务类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模块100还包括:
查找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业务类型,在预设的指标对应关系中,查找得到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所述业务性能需求指标;
其中,所述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属于标准业务性能需求指标、非标准业务性能需求指标以及补充业务性能需求指标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传输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资源分配参数指示的资源,在所述调度周期内,通过各所述传输节点与所述目标用户设备传输所述URLLC业务的数据。
关于资源分配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资源分配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资源分配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主机单元,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2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资源分配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资源分配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2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目标用户设备对应的待传输的URLLC业务的业务类型,并根据所述业务类型,获取所述URLLC业务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至少一个业务性能需求指标;
根据所述业务性能需求指标,确定所述业务性能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并获取所述性能需求等级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
根据所述资源分配策略,生成所述URLLC业务对应的资源分配参数,所述资源分配参数用于指示在预设的调度周期内,各所述传输节点和所述目标用户设备传输所述URLLC业务的数据所使用的资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包括所述URLLC业务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时延需求指标、可靠性需求指标以及数据量需求指标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所述时延需求指标是采用端到端的时延预算减去平均传输时长以及平均处理时长,得到空口时延预算,并利用所述空口时延预算除以预测重传次数得到的;所述端到端的时延预算为所述目标用户设备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时延,所述平均传输时长为所述基站设备与所述核心网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平均传输时长,所述平均处理时长为所述基站设备数据处理的平均处理时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包括所述时延需求指标,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将所述时延需求指标与预设的时延门限值进行大小比较;
若所述时延需求指标大于所述时延门限值,则确定所述时延需求指标所属的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一时延需求等级;
若所述时延需求指标小于或等于所述时延门限值,则确定所述时延需求指标所属的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二时延需求等级。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所述第一时延需求等级的情况下,所述资源分配参数包括所述调度周期内各所述传输节点对应的传输配置指示TCI状态、各所述传输节点对应的频域资源的位置、各所述传输节点对应的频域资源的带宽以及所述调度周期的压缩时间长度;其中,各所述传输节点对应的所述TCI状态不同,且各所述传输节点对应的所述频域资源的位置不同;所述压缩时间长度是对所述调度周期的标准时间长度进行时长压缩得到的,所述频域资源的带宽是根据所述压缩时间长度对所述传输节点的标准频域资源带宽进行扩充得到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所述第二时延需求等级的情况下,所述资源分配参数包括所述调度周期内各所述传输节点对应的TCI状态、各所述传输节点对应的频域资源的位置、各所述传输节点对应的频域资源的带宽、所述调度周期的压缩时间长度以及非冗余传输指示信息;其中,各所述传输节点对应的所述TCI状态不同,各所述传输节点对应的所述频域资源的位置不同;所述非冗余传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各所述传输节点传输不同的数据;所述压缩时间长度是对所述调度周期的标准时间长度进行时长压缩得到的,所述频域资源的带宽是根据所述压缩时间长度对所述传输节点的标准频域资源带宽进行扩充得到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包括所述可靠性需求指标,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将所述可靠性需求指标与预设的可靠性门限值进行大小比较;
若所述可靠性需求指标小于或等于所述可靠性门限值,则确定所述可靠性需求指标所属的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一可靠性需求等级;
若所述可靠性需求指标大于所述可靠性门限值,则确定所述可靠性需求指标所属的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二可靠性需求等级。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所述第一可靠性需求等级的情况下,所述资源分配参数包括所述调度周期对应的目标传输节点的节点标识以及冗余传输指示信息;其中,相邻的调度周期对应的传输节点不同,所述冗余传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各所述传输节点进行冗余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所述第二可靠性需求等级的情况下,所述资源分配参数包括所述调度周期对应的目标传输节点的节点标识、冗余传输指示信息以及所述目标传输节点对应的冗余版本RV值;其中,相邻的调度周期对应的传输节点不同,所述冗余传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各所述传输节点进行冗余传输,所述冗余版本RV值用于指示所述目标传输节点在冗余传输过程中根据所述冗余版本RV值获取源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包括所述数据量需求指标,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将所述数据量需求指标与预设的数据量门限值进行大小比较;
若所述数据量需求指标小于或等于所述数据量门限值,则确定所述数据量需求指标所属的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一数据量需求等级;
若所述数据量需求指标大于所述数据量门限值,则确定所述数据量需求指标所属的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二数据量需求等级。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所述第一数据量需求等级的情况下,所述资源分配参数至少包括非冗余传输指示信息,所述非冗余传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各所述传输节点传输不同的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所述第二数据量需求等级的情况下,所述资源分配参数包括非冗余传输指示信息和至少一个目标传输节点对应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值;其中,所述非冗余传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各所述传输节点传输不同的数据,所述目标传输节点的信道质量大于预设质量阈值,所述MCS值大于预设调制与编码策略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发送的业务类型请求,并将所述业务类型请求发送至核心网设备,所述业务类型请求用于指示所述核心网设备根据所述业务类型请求,识别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对应的所述URLLC业务的所述业务类型;
接收所述核心网设备反馈的所述业务类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业务类型,在预设的指标对应关系中,查找得到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所述业务性能需求指标;
其中,所述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属于标准业务性能需求指标、非标准业务性能需求指标以及补充业务性能需求指标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基于所述资源分配参数指示的资源,在所述调度周期内,通过各所述传输节点与所述目标用户设备传输所述URLLC业务的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目标用户设备对应的待传输的URLLC业务的业务类型,并根据所述业务类型,获取所述URLLC业务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至少一个业务性能需求指标;
根据所述业务性能需求指标,确定所述业务性能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并获取所述性能需求等级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
根据所述资源分配策略,生成所述URLLC业务对应的资源分配参数,所述资源分配参数用于指示在预设的调度周期内,各所述传输节点和所述目标用户设备传输所述URLLC业务的数据所使用的资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包括所述URLLC业务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时延需求指标、可靠性需求指标以及数据量需求指标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所述时延需求指标是采用端到端的时延预算减去平均传输时长以及平均处理时长,得到空口时延预算,并利用所述空口时延预算除以预测重传次数得到的;所述端到端的时延预算为所述目标用户设备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时延,所述平均传输时长为所述基站设备与所述核心网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平均传输时长,所述平均处理时长为所述基站设备数据处理的平均处理时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包括所述时延需求指标,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将所述时延需求指标与预设的时延门限值进行大小比较;
若所述时延需求指标大于所述时延门限值,则确定所述时延需求指标所属的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一时延需求等级;
若所述时延需求指标小于或等于所述时延门限值,则确定所述时延需求指标所属的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二时延需求等级。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所述第一时延需求等级的情况下,所述资源分配参数包括所述调度周期内各所述传输节点对应的传输配置指示TCI状态、各所述传输节点对应的频域资源的位置、各所述传输节点对应的频域资源的带宽以及所述调度周期的压缩时间长度;其中,各所述传输节点对应的所述TCI状态不同,且各所述传输节点对应的所述频域资源的位置不同;所述压缩时间长度是对所述调度周期的标准时间长度进行时长压缩得到的,所述频域资源的带宽是根据所述压缩时间长度对所述传输节点的标准频域资源带宽进行扩充得到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所述第二时延需求等级的情况下,所述资源分配参数包括所述调度周期内各所述传输节点对应的TCI状态、各所述传输节点对应的频域资源的位置、各所述传输节点对应的频域资源的带宽、所述调度周期的压缩时间长度以及非冗余传输指示信息;其中,各所述传输节点对应的所述TCI状态不同,各所述传输节点对应的所述频域资源的位置不同;所述非冗余传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各所述传输节点传输不同的数据;所述压缩时间长度是对所述调度周期的标准时间长度进行时长压缩得到的,所述频域资源的带宽是根据所述压缩时间长度对所述传输节点的标准频域资源带宽进行扩充得到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包括所述可靠性需求指标,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将所述可靠性需求指标与预设的可靠性门限值进行大小比较;
若所述可靠性需求指标小于或等于所述可靠性门限值,则确定所述可靠性需求指标所属的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一可靠性需求等级;
若所述可靠性需求指标大于所述可靠性门限值,则确定所述可靠性需求指标所属的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二可靠性需求等级。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所述第一可靠性需求等级的情况下,所述资源分配参数包括所述调度周期对应的目标传输节点的节点标识以及冗余传输指示信息;其中,相邻的调度周期对应的传输节点不同,所述冗余传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各所述传输节点进行冗余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所述第二可靠性需求等级的情况下,所述资源分配参数包括所述调度周期对应的目标传输节点的节点标识、冗余传输指示信息以及所述目标传输节点对应的冗余版本RV值;其中,相邻的调度周期对应的传输节点不同,所述冗余传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各所述传输节点进行冗余传输,所述冗余版本RV值用于指示所述目标传输节点在冗余传输过程中根据所述冗余版本RV值获取源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包括所述数据量需求指标,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将所述数据量需求指标与预设的数据量门限值进行大小比较;
若所述数据量需求指标小于或等于所述数据量门限值,则确定所述数据量需求指标所属的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一数据量需求等级;
若所述数据量需求指标大于所述数据量门限值,则确定所述数据量需求指标所属的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二数据量需求等级。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所述第一数据量需求等级的情况下,所述资源分配参数至少包括非冗余传输指示信息,所述非冗余传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各所述传输节点传输不同的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所述第二数据量需求等级的情况下,所述资源分配参数包括非冗余传输指示信息和至少一个目标传输节点对应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值;其中,所述非冗余传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各所述传输节点传输不同的数据,所述目标传输节点的信道质量大于预设质量阈值,所述MCS值大于预设调制与编码策略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发送的业务类型请求,并将所述业务类型请求发送至核心网设备,所述业务类型请求用于指示所述核心网设备根据所述业务类型请求,识别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对应的所述URLLC业务的所述业务类型;
接收所述核心网设备反馈的所述业务类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业务类型,在预设的指标对应关系中,查找得到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所述业务性能需求指标;
其中,所述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属于标准业务性能需求指标、非标准业务性能需求指标以及补充业务性能需求指标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基于所述资源分配参数指示的资源,在所述调度周期内,通过各所述传输节点与所述目标用户设备传输所述URLLC业务的数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7)

1.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基站设备,所述基站设备包括多个传输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用户设备对应的待传输的URLLC业务的业务类型,并根据所述业务类型,获取所述URLLC业务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至少一个业务性能需求指标;
根据所述业务性能需求指标,确定所述业务性能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并获取所述性能需求等级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
根据所述资源分配策略,生成所述URLLC业务对应的资源分配参数,所述资源分配参数用于指示在预设的调度周期内,各所述传输节点和所述目标用户设备传输所述URLLC业务的数据所使用的资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包括所述URLLC业务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时延需求指标、可靠性需求指标以及数据量需求指标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所述时延需求指标是采用端到端的时延预算减去平均传输时长以及平均处理时长,得到空口时延预算,并利用所述空口时延预算除以预测重传次数得到的;所述端到端的时延预算为所述目标用户设备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时延,所述平均传输时长为所述基站设备与所述核心网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平均传输时长,所述平均处理时长为所述基站设备数据处理的平均处理时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包括所述时延需求指标,所述根据所述业务性能需求指标,确定所述业务性能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包括:
将所述时延需求指标与预设的时延门限值进行大小比较;
若所述时延需求指标大于所述时延门限值,则确定所述时延需求指标所属的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一时延需求等级;
若所述时延需求指标小于或等于所述时延门限值,则确定所述时延需求指标所属的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二时延需求等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所述第一时延需求等级的情况下,所述资源分配参数包括所述调度周期内各所述传输节点对应的传输配置指示TCI状态、各所述传输节点对应的频域资源的位置、各所述传输节点对应的频域资源的带宽以及所述调度周期的压缩时间长度;其中,各所述传输节点对应的所述TCI状态不同,且各所述传输节点对应的所述频域资源的位置不同;所述压缩时间长度是对所述调度周期的标准时间长度进行时长压缩得到的,所述频域资源的带宽是根据所述压缩时间长度对所述传输节点的标准频域资源带宽进行扩充得到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所述第二时延需求等级的情况下,所述资源分配参数包括所述调度周期内各所述传输节点对应的TCI状态、各所述传输节点对应的频域资源的位置、各所述传输节点对应的频域资源的带宽、所述调度周期的压缩时间长度以及非冗余传输指示信息;其中,各所述传输节点对应的所述TCI状态不同,各所述传输节点对应的所述频域资源的位置不同;所述非冗余传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各所述传输节点传输不同的数据;所述压缩时间长度是对所述调度周期的标准时间长度进行时长压缩得到的,所述频域资源的带宽是根据所述压缩时间长度对所述传输节点的标准频域资源带宽进行扩充得到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包括所述可靠性需求指标,所述根据所述业务性能需求指标,确定所述业务性能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包括:
将所述可靠性需求指标与预设的可靠性门限值进行大小比较;
若所述可靠性需求指标小于或等于所述可靠性门限值,则确定所述可靠性需求指标所属的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一可靠性需求等级;
若所述可靠性需求指标大于所述可靠性门限值,则确定所述可靠性需求指标所属的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二可靠性需求等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所述第一可靠性需求等级的情况下,所述资源分配参数包括所述调度周期对应的目标传输节点的节点标识以及冗余传输指示信息;其中,相邻的调度周期对应的传输节点不同,所述冗余传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各所述传输节点进行冗余传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所述第二可靠性需求等级的情况下,所述资源分配参数包括所述调度周期对应的目标传输节点的节点标识、冗余传输指示信息以及所述目标传输节点对应的冗余版本RV值;其中,相邻的调度周期对应的传输节点不同,所述冗余传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各所述传输节点进行冗余传输,所述冗余版本RV值用于指示所述目标传输节点在冗余传输过程中根据所述冗余版本RV值获取源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包括所述数据量需求指标,所述根据所述业务性能需求指标,确定所述业务性能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包括:
将所述数据量需求指标与预设的数据量门限值进行大小比较;
若所述数据量需求指标小于或等于所述数据量门限值,则确定所述数据量需求指标所属的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一数据量需求等级;
若所述数据量需求指标大于所述数据量门限值,则确定所述数据量需求指标所属的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第二数据量需求等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所述第一数据量需求等级的情况下,所述资源分配参数至少包括非冗余传输指示信息,所述非冗余传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各所述传输节点传输不同的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性能需求等级为所述第二数据量需求等级的情况下,所述资源分配参数包括非冗余传输指示信息和至少一个目标传输节点对应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值;其中,所述非冗余传输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各所述传输节点传输不同的数据,所述目标传输节点的信道质量大于预设质量阈值,所述MCS值大于预设调制与编码策略阈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用户设备对应的待传输的URLLC业务的业务类型,包括:
接收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发送的业务类型请求,并将所述业务类型请求发送至核心网设备,所述业务类型请求用于指示所述核心网设备根据所述业务类型请求,识别所述目标用户设备对应的所述URLLC业务的所述业务类型;
接收所述核心网设备反馈的所述业务类型。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业务类型,获取所述URLLC业务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至少一个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包括:
根据所述业务类型,在预设的指标对应关系中,查找得到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所述业务性能需求指标;
其中,所述业务性能需求指标属于标准业务性能需求指标、非标准业务性能需求指标以及补充业务性能需求指标中的至少一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资源分配策略,生成所述URLLC业务对应的资源分配参数之后,还包括:
基于所述资源分配参数指示的资源,在所述调度周期内,通过各所述传输节点与所述目标用户设备传输所述URLLC业务的数据。
15.一种资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设于基站设备,所述基站设备包括多个传输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用户设备对应的待传输的URLLC业务的业务类型,并根据所述业务类型,获取所述URLLC业务与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至少一个业务性能需求指标;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业务性能需求指标,确定所述业务性能需求指标所属的性能需求等级,并获取所述性能需求等级对应的资源分配策略;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资源分配策略,生成所述URLLC业务对应的资源分配参数,所述资源分配参数用于指示在预设的调度周期内,各所述传输节点和所述目标用户设备传输所述URLLC业务的数据所使用的资源。
16.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的步骤。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的步骤。
CN202111050587.3A 2021-09-08 2021-09-08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8530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50587.3A CN113853020A (zh) 2021-09-08 2021-09-08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50587.3A CN113853020A (zh) 2021-09-08 2021-09-08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53020A true CN113853020A (zh) 2021-12-28

Family

ID=78973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50587.3A Pending CN113853020A (zh) 2021-09-08 2021-09-08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5302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26320A (zh) * 2022-08-25 2022-12-02 绿盟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资源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017375A (zh) * 2022-12-22 2023-04-2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业务需求感知和调度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26320A (zh) * 2022-08-25 2022-12-02 绿盟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资源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26320B (zh) * 2022-08-25 2023-06-06 绿盟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资源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017375A (zh) * 2022-12-22 2023-04-2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业务需求感知和调度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017375B (zh) * 2022-12-22 2024-05-2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业务需求感知和调度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39052B1 (ko) 무선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무선 자원 할당 장치
US8843070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interference control signa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977278B2 (en) Signaling to enable network controlled tethering of wireless devices
CN110383748B (zh) 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US9037147B2 (en) Network controlled tethering of wireless devices
WO2017185931A1 (zh) 一种生成传输块的方法和装置
CN108631951B (zh) 重传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13853020A (zh)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US8554227B2 (en) Cell selection based on priority factors in overlapping cell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JP5173786B2 (ja) 無線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12584342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1147892A1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WO2017211219A1 (zh) 信号传输方法、信号解码方法、基站以及用户终端
US10674523B2 (en) Centralized scheduling in a data communication
CN113114411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0622550B (zh) 保证无线通信系统中服务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US10631318B2 (en) Resource divi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3645707B (zh) 网络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809480B (zh) 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7820216B (zh) 基于sc-mtch的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7612871B (zh) 一种数据传输处理方法、用户终端、网络设备和系统
RU2777044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информации управления ни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и машиночитаемый носитель данных
CN108631957B (zh) 增强移动宽带业务数据的重传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WO2018068737A1 (zh) 数据的传输系统及方法、mac架构及其实现方法
Go et al. Application-aware MCS level selection method for cross-layered retransmission sche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