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52980B -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52980B
CN113852980B CN202111438718.5A CN202111438718A CN113852980B CN 113852980 B CN113852980 B CN 113852980B CN 202111438718 A CN202111438718 A CN 202111438718A CN 113852980 B CN113852980 B CN 1138529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pr
information
resource scheduling
resource
scheduling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387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52980A (zh
Inventor
窦智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3871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529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529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529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529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529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5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7Power values between minimum and maximum limits, e.g. dynamic r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只考虑信道质量调度资源造成频谱利用率低的问题,从而提高上行吞吐能力和覆盖能力。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根据各调制方式对应信号峰均比、邻信道泄漏比或误差向量幅度中的一项或多项确定MPR优化信息;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MPR优化信息;网络设备根据MPR优化信息确定第一资源调度信息;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资源调度信息。

Description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调度资源完成上行数据传输过程中,网络设备是直接根据终端设备在各个频率子带上的信道质量,并选择信道质量最好的一个或多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分配给终端设备,以便终端设备在相同的RB数下,能够发送更大的传输块(transfer block,TB),从而提高上行吞吐能力。此外,终端设备的上行传输能力与该终端设备的实际发射功率正相关,即在同样的信道条件下,更高的发射功率有利于提高上行信噪比,从而提高上行吞吐能力。
进一步地,为维持功放的线性度,终端设备通常工作在最大功率回退(maximumpower reduction,MPR)的场景。具体地,终端设备的实际最大发射功率()为该终端设备可支持的最大发射功率()与MPR的差值,换言之,为确保终端设备的功放的线性度,终端设备的实际最大发射功率通常低于该终端设备所能支持的最大发射功率。其中,MPR往往采用可适用于所有终端设备的协议预定义值。也就是说,不管终端设备的具体能力有何差异,现有协议要求所有终端设备预留的功率余量都是一样的。
然而,现有协议没有考虑不同终端设备实际所需要的功率余量是可以不同的,从而导致部分终端设备预留的功率余量偏大,上行信噪比偏低,资源调度不能达到最优,频谱利用率低,进而对终端设备的上行吞吐能力和覆盖能力造成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只考虑信道质量调度资源造成频谱利用率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资源调度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该方法包括: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最大功率回退MPR优化信息。其中,MPR优化信息对应的优化MPR小于MPR参考信息对应的参考MPR,MPR优化信息根据各调制方式对应信号峰均比、邻信道泄漏比或误差向量幅度中的一项或多项确定。根据MPR优化信息确定第一资源调度信息。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资源调度信息。
基于第一方面所述的资源调度方法,终端设备可以基于各调制方式对应信号峰均比差异、ACLR余量和EVM恶化程度优化参考MPR,优化MPR相比于参考MPR减小,可以提高终端设备的实际最大发射功率,并且,网络设备在判定终端设备无功率余量完成上行通信时,基于优化MPR,考虑了不同资源类型的MPR差异对上行SNR的影响,进一步确定资源调度信息,完成资源调度优化。如此,基于MPR优化可以提高终端设备的上行吞吐能力和覆盖能力,从而提升产品上行竞争力,基于SNR的资源调度优化可以提升频谱利用率和系统容量,从而进一步提高终端设备的上行吞吐能力和覆盖能力。
进一步地,根据MPR优化信息确定第一资源调度信息,具体包括:根据上行信道质量信息确定第二资源调度信息。根据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和MPR优化信息确定第一资源调度信息。如此,在现有技术确定资源调度信息的基础上,结合MPR优化信息进一步判定不同资源类型的MPR差异对SNR的影响,完成最优资源调度,可以进一步提升频谱利用率和系统容量。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上行信道质量信息包括上行信道的信噪比;根据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和MPR优化信息确定第一资源调度信息,具体包括:将对应的资源满足如下之一的第二资源调度信息,确定为第一资源调度信息: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对应的资源为内部资源块;或者,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对应的资源为外部资源块,且;或者,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对应的资源为外部资源块,且,且。其中,为终端设备的实际最大发射功率,为参考MPR,为终端设备可支持的最大发射功率,为上行信道对应的外部资源块中的最优信噪比,为上行信道对应的内部资源块中的最优信噪比,为根据确定的外部资源块对应的优化MPR,为根据确定的内部资源块对应的优化MPR。如此,最优资源调度信息是考虑了优化MPR对SNR的影响,基于不同资源类型的优化MPR进一步判定最优SNR,当二次判定的最优SNR与初步判定的最优SNR一致时,则初步确定的资源调度信息为最优资源调度信息,调度位置不变,完成最优资源调度,可以提升频谱利用率和系统容量,从而提高终端设备的上行吞吐能力和覆盖能力。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对应的资源为外部资源块;根据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和MPR优化信息确定第一资源调度信息,具体包括:确定第二资源调度信息满足如下条件:,且;其中,为终端设备的实际最大发射功率,为参考MPR,为终端设备可支持的最大发射功率,为上行信道对应的外部资源块中的最优信噪比,为上行信道对应的内部资源块中的最优信噪比,为根据确定的外部资源块对应的优化MPR,为根据确定的内部资源块对应的优化MPR;将第三资源调度信息确定为第一资源调度信息;第三资源调度信息对应的资源为内部资源块。如此,在初步确定的资源优化信息对应的资源为外部资源块后,优化MPR的差异使得最优SNR发生变化,即满足上述条件,则根据二次判定的最优SNR重新确定资源调度信息,调度位置改变,完成最优资源调度,可以进一步提高终端设备的上行吞吐能力和覆盖能力。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资源调度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根据各调制方式对应信号峰均比、邻信道泄漏比或误差向量幅度中的一项或多项确定最大功率回退MPR优化信息。其中,MPR优化信息对应的优化MPR小于MPR参考信息对应的参考MPR。向网络设备发送MPR优化信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资源调度信息。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MPR优化信息包括第一MPR优化信息;第一MPR优化信息与外部资源块对应;根据各调制方式对应信号峰均比、邻信道泄漏比或误差向量幅度中的一项或多项确定MPR优化信息,具体包括:将信号峰均比与外部资源块的参考MPR的差值确定为第一压缩状态值。其中,信号峰均比和参考MPR与调制方式对应。根据压缩状态基准值确定调制方式对应的第二压缩状态值。其中,压缩状态基准值根据第一压缩状态值确定。将信号峰均比与第二压缩状态值的差值确定为第一MPR优化信息。
进一步地,压缩状态基准值为各调制方式对应的第一压缩状态值中的最大值。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MPR优化信息包括第二MPR优化信息;第二MPR优化信息与内部资源块对应;根据各调制方式对应信号峰均比、邻信道泄漏比或误差向量幅度中的一项或多项确定MPR优化信息,具体包括:根据内部资源块相比于外部资源块的邻信道泄漏比余量确定发射功率增量。其中,发射功率增量与调制方式的调制阶数对应。将外部资源块的参考MPR与发射功率增量的差值确定为第二MPR优化信息。
进一步地,发射功率增量根据误差向量幅度确定。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根据第一资源调度信息向网络设备发送数据。
此外,第二方面所述的资源调度方法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上述第一方面的资源调度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资源调度装置。该装置应用于网络设备。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处理模块和发送模块。其中,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最大回退功率MPR优化信息。其中,MPR优化信息对应的优化MPR小于MPR参考信息对应的参考MPR,MPR优化信息根据各调制方式对应信号峰均比、邻信道泄漏比或误差向量幅度中的一项或多项确定。处理模块,用于根据MPR优化信息确定第一资源调度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资源调度信息。
进一步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执行如下步骤:根据上行信道质量信息确定第二资源调度信息;根据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和MPR优化信息确定第一资源调度信息。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上行信道质量信息包括上行信道的信噪比;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执行如下步骤:将对应的资源满足如下之一的第二资源调度信息,确定为第一资源调度信息: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对应的资源为内部资源块;或者,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对应的资源为外部资源块,且;或者,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对应的资源为外部资源块,且,且。其中,为终端设备的实际最大发射功率,为参考MPR,为终端设备可支持的最大发射功率,为上行信道对应的外部资源块中的最优信噪比,为上行信道对应的内部资源块中的最优信噪比,为根据确定的外部资源块对应的优化MPR,为根据确定的内部资源块对应的优化MPR。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对应的资源为外部资源块;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执行如下步骤:确定第二资源调度信息满足如下条件:,且;其中,为终端设备的实际最大发射功率,为参考MPR,为终端设备可支持的最大发射功率,为上行信道对应的外部资源块中的最优信噪比,为上行信道对应的内部资源块中的最优信噪比,为根据确定的外部资源块对应的优化MPR,为根据确定的内部资源块对应的优化MPR;将第三资源调度信息确定为第一资源调度信息;第三资源调度信息对应的资源为内部资源块。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资源调度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设置于网络设备内部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资源调度装置。该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该装置包括:处理模块、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其中,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各调制方式对应信号峰均比、邻信道泄漏比或误差向量幅度中的一项或多项确定最大功率回退MPR优化信息。其中,MPR优化信息对应的优化MPR小于MPR参考信息对应的参考MPR。发送模块,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MPR优化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资源调度信息。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MPR优化信息包括第一MPR优化信息;第一MPR优化信息与外部资源块对应;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执行如下步骤:将信号峰均比与外部资源块的参考MPR的差值确定为第一压缩状态值。其中,信号峰均比和参考MPR与调制方式对应。根据压缩状态基准值确定调制方式对应的第二压缩状态值。其中,压缩状态基准值根据第一压缩状态值确定。将信号峰均比与第二压缩状态值的差值确定为第一MPR优化信息。
进一步地,压缩状态基准值为各调制方式对应的第一压缩状态值中的最大值。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MPR优化信息包括第二MPR优化信息;第二MPR优化信息与内部资源块对应;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执行如下步骤:根据内部资源块相比于外部资源块的邻信道泄漏比余量确定发射功率增量。其中,发射功率增量与调制方式的调制阶数对应。将外部资源块的参考MPR与发射功率增量的差值确定为第二MPR优化信息。
进一步地,发射功率增量根据误差向量幅度确定。
进一步地,发送模块,还用于:根据第一资源调度信息向网络设备发送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资源调度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设置于该终端设备内部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资源调度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装置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任一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资源调度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其中,接口电路,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传输至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代码指令以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任一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资源调度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收发器用于装置和其他装置之间进行信息交互,处理器执行程序指令,用以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任一所述的方法。
此外,第三方面至第七方面所述的资源调度装置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上述第一方面的资源调度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任一所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任一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调度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PR优化流程示意图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MPR优化流程示意图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调度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调度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资源调度装置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资源调度装置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资源调度装置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技术术语。
1、MPR:由于调制方式和传输带宽配置等因素的影响,终端设备被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减少量。终端设备处于最大发射功率状态,且满足功率回退条件时,控制最大发射功率回退到小于标准的预设值。
2、调制与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用于描述传输信息所采用的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中配置了MCS索引表(index table)。该表格中,每一行对应一组调制阶数、码率和频谱效率。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来自终端设备的指示信息指示选择该表格中的一行,进而通知终端设备传输数据采用的调制方式、码率和频谱效率。
下述表1示出了一种MCS索引表。由表1可知,不同的调制阶数对应于不同的调制方式。例如,调制阶数Qm=2对应于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QPSK)调制方式,Qm=4对应于16正交振幅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Qm=6对应于64QAM。一般而言,调制方式、码率和频谱效率通过MCS索引确定。例如,网络设备通知终端设备的MCS索引为3,则终端设备根据表1可以知道,调制阶数Qm=2,码率为64/1024,频谱效率为0.1250。即采用的调制方式为QPSK,码率为64/1024,频谱效率为0.1250。
通常设备中可以配置多个MCS索引表,每个MCS索引表对应于不同的可靠性需求,具体选择哪个表格,可以由高层配置参数配置给终端设备。
表1
3、预失真(pre-distortion,DP)原理:通过预失真元件(predistorter)来和功放元件(PA) 级联,非线性失真功能内置于数字基带信号处理域中,其与放大器展示的失真数量相当(“相等”),但功能却相反。将这两个非线性失真功能相结合,便能够实现高度线性、无失真的系统。
数字预失真(digital pre-distortion,DPD)技术的挑战在于PA的失真(即非线性)特性会随时间、温度以及偏压(biasing)的变化而变化,因器件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尽管能为一个器件确定特性并设计正确的预失真算法,但要对每个器件都进行上述工作在经济上则是不可行的。为了解决上述偏差,我们须使用反馈机制,对输出信号进行采样,并用以校正预失真算法。DPD采用数字电路实现这个预失真器(predistorter),通常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来完成。通过增加非线性电路用以补偿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这样就可以在功率放大器(PA)内使用简单的AB类平台,从而可以消除设备厂商制造前馈放大器(feedforwardamplifier)的负担和复杂性。此外,由于放大器不再需要误差放大器失真矫正电路,因此可以显着提高系统效率。
4、邻信道泄漏比(adjacent channel leakage ratio,ACLR):表示发射功率泄漏至第一或第二邻近信道载波功率的数值与发射功率之比。
5、误差向量幅度(error vector magnitude,EVM):误差向量(包括幅度和相位的矢量)是在一个给定时刻理想无误差基准信号与实际发射信号的向量差,能全面衡量调制信号的幅度误差和相位误差。EVM表示发射机对信号进行解调时产生的同相正交(in-phasequadrature,IQ)分量与理想信号分量的接近程度,是考量调制信号质量的一种指标。
6、信噪比(signal-noise ratio,SNR):在调制信号传输中,信噪比一般是指信道输出端,即接收机输入端的载波信号平均功率与信道中的噪声平均功率的比值,也可称为载噪比。
7、功率余量报告(power headroom report,PHR):从第四代(4th generation,4G)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系统开始,PHR就是上行功率控制相关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5G通信系统基本沿用了PHR相关协议。
PHR主要用于终端设备周期性地向网络报告上行信道估算功率和终端设备最大发射功率 之间的差值,以便网络设备对终端设备进行更加适合的调度。PHR相关协议属于媒体访问控 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的协议,终端设备通过媒体访问控制控制元素(media access control control element,MAC CE)上报功率余量(power headroom,PH)。
可以知道,终端设备的发射功率会影响上行SNR,进而影响上行吞吐量和上行覆盖能力。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其中,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前后关联的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申请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并且,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同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便于理解。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 WiFi)系统,车到任意物体(vehicle to everything,V2X)通信系统、设备间(device-todevie,D2D)通信系统、车联网通信系统、第4代(4th generation,4G)移动通信系统,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如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以及未来的通信系统,如第六代(6thgeneration,6G) 移动通信系统等。
本申请将围绕可包括多个设备、组件、模块等的系统来呈现各个方面、实施例或特征。应当理解和明白的是,各个系统可以包括另外的设备、组件、模块等,并且/或者可以并不包括结合附图讨论的所有设备、组件、模块等。此外,还可以使用这些方案的组合。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地”、“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的一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中,“信息(information)”,“信号(signal)”,“消息(message)”,“信道(channel)”、“信令(singaling)”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的(of)”,“相应的(corresponding,relevant)”和“对应的(corresponding)”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时候下标如W1可能会笔误为非下标的形式如W1,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以图1中示出的通信系统为例详细说明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图1示出的通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其中,终端设备为接入上述通信系统,且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终端或可设置于该终端的芯片或芯片系统。该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车载终端、具有终端功能的RSU等。
上述网络设备为位于上述通信系统的网络侧,且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或可设置于该设备的芯片或芯片系统。该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如家庭网关、路由器、服务器、交换机、网桥等,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ransmission andreception point,TRP或者transmission point,TP)等,还可以为5G,如,新空口(newradio,NR)系统中的gNB,或,传输点(TRP或TP),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或者,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如基带单元(BBU),或,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具有基站功能的路边单元(road side unit,RSU)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资源调度方法,可以适用于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两个节点之间,具体实现可以参考下述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应当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通信系统中,相应的名称也可以用其他通信系统中的对应功能的名称进行替代。
应理解,图1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的简化示意图,该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网络设备,和/或,其他终端设备,图1中未予以画出。
下面结合图2-图6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资源调度方法进行具体阐述。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资源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资源调度方法可以适用于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如图2所示,该资源调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01、终端设备确定MPR优化信息。
具体地,MPR优化信息是基于MPR参考信息,根据各调制方式对应信号峰均比(peakto average power ratio,PAPR)、EVM和ACLR中一项或多项优化得到的。其中,MPR参考信息可以是现有协议定义的MPR信息,也可以是预定义的MPR信息。MPR参考信息包括第一MPR参考信息和第二MPR参考信息,第一MPR参考信息与外部RB(OUTER_RB)对应,第二MPR参考信息与内部RB(INNER_RB)对应。
示例性地,下述表2示出了一种现有协议定义的MPR参考信息,示出了各调制方式与参考MPR的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每种调制方式对应有两种RB类型的参考MPR,也就是说调制方式和RB类型可以确定参考MPR。其中,RB类型包括外部RB和内部RB,也就是说,第一MPR参考信息为根据调制方式和外部RB确定的参考MPR,第二MPR参考信息为根据调制方式和内部RB确定的参考MPR。例如,DFT-s-OFDM QPSK调制方式下,若RB类型为外部RB,则对应的参考MPR为1dB,类似地,若RB类型为内部RB,则对应的参考MPR为0dB。其中,调制方式包括两种类型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对应的调制方法,具体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pread,DFT-s)和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对于每种类型的调制方法,对应有不同调制阶数的调制方式,如CP类型的QPSK调制、16QAM调制、64QAM调制、256QAM调制的调制阶数分别为2、4、6、8。值得说明的是,π/2二进制相移键控(π/2 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π/2 BPSK)调制为DFT-s-OFDM的特有调制方式。
表2
值得说明的是,RB类型还包括边缘RB(EDGE_RB),由于边缘RB不涉及资源调度,且本申请实施例只涉及外部RB、内部RB两种RB类型的MPR优化信息的应用,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未示出现有协议定义的边缘RB的MPR信息。
由于终端设备在NR频段通常工作在有MPR回退的场景,终端设备的上行吞吐和覆盖能力与终端设备的实际最大发射功率相关,且终端设备的实际最大发射功率随着MPR的变化有较大差异,即终端设备的实际最大发射功率如下公式所示:
其中,为终端设备可支持的最大发射功率,MPR根据对应调制方式和RB类型在如上述表2中查找确定。
但是,表2示出的现有协议中的参考MPR过大,使得终端设备的实际最大发射功率偏低。换言之,实际应用中,能力较强的终端设备,可以支持更大的实际最大发射功率。另外,由于现有协议中不同调制方式对应的参考MPR差值也过大,如CP-OFDM 256QAM调制方式对应的内部RB的参考MPR为6.5分贝(decibels,dB),与DFT-s-OFDM 64QAM调制方式对应的内部RB的参考MPR为2.5dB,两者的参考MPR相差4dB,导致终端设备的实际最大发射功率降低的程度也不同。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基于现有协议定义的MPR参考信息,针对不同终端设备、调制方式等定制MPR优化信息,使得优化后的MPR信息可以提升终端设备的上行吞吐能力和覆盖能力。基于MPR参考信息的优化过程如下述S201a和S201b,值得说明的是,下述提到的参考MPR为现有协议定义的MPR,如上述表2所示,而优化MPR为基于参考MPR优化后的MPR,如下述表3或表6或表7所示。
具体地,S201包括S201a和S201b,S201a和S201b执行顺序本申请实施例不予限制。
S201a、终端设备基于各调制方式对应信号峰均比确定第一MPR优化信息。
如图3所示,S201a具体包括S301-S304:
S301、终端设备将各调制方式对应信号峰均比与外部资源块的参考MPR的差值确定第一压缩状态值。
具体地,在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通信的过程中,各调制方式对应信号峰均比存在差异,且信号峰均比过大会造成功放工作在非线性区,从而导致信号失真。因此,为保证功放的线性度,可以采用DPD对信号进行预校正。然而,根据外部RB的参考MPR回退配置,导致信号峰均比造成功放的压缩状态差异大,即功放的非线性失真程度差异大,从而DPD校正时需根据调制方式的不同进行多次校正值差异大的预校正处理,DPD校正效益低。
示例性地,下述表3示出了各调制方式对应信号峰均比与外部RB的MPR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3所示,第1列至第4列为对于每一种调制方式,对应有一个外部RB的参考MPR、一个第一压缩状态值和一个峰均比值,第5列至第6列为每一种调制方式对应的一个外部RB的优化MPR和一个第二压缩状态值。其中,压缩状态表示功放的非线性状态,在功率越高,电压越低时,压缩得越深,非线性失真越严重。由表3可知,每一行的第一压缩状态值为对应调制方式对应信号峰均比与外部RB的参考MPR的差值,如CP-OFDM QPSK调制方式下,信号峰均比为8.28dB,外部RB的参考MPR为3dB,则根据三者确定的第一压缩状态值为5.28dB。
S302、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压缩状态值确定压缩状态基准值。
根据表3可知,CP或DFT-s类型各调制方式对应信号峰均比接近,DFT-s类型的调制方式对应信号峰均比相比于CP类型的调制方式对应信号峰均比约低2dB,不同调制方式对应信号峰均比根据表2所示的外部RB的参考MPR配置,得到的功放的第一压缩状态差异大,例如,CP-OFDM QPSK调制方式下按照外部RB的参考MPR回退的第一压缩状态值5.28dB,与CP-OFDM 256QAM调制方式下按照外部RB的参考MPR回退的第一压缩状态值1.81dB,两者的第一压缩状态值相差3.47dB。
表3
由于不同调制方式对应的第一压缩状态值差异过大,DPD需进行多次预校正处理,导致DPD收益低。因此,为使得DPD单查找表(look-up-table,LUT)适配各种调制方式,DPD校正收益最大,需保证各调制方式对应信号峰均比对功放的非线性失真程度基本一致。如上述表3所示,考虑各调制方式下存在的最大失真程度,如CP-OFDM 16QAM调制方式下,其对应信号峰均比为8.36dB,该峰均比以3dB的外部RB的参考MPR回退得到的第一压缩状态值为5.36dB,该5.36dB为各调制方式对应的第一压缩状态值中的最大值。本申请实施例以该最大压缩状态值5.36dB为压缩状态基准值。
S303、终端设备根据压缩状态基准值确定调制方式对应的第二压缩状态值。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以该最大第一压缩状态值5.36dB为压缩状态基准值,根据调制方式的不同对压缩状态基准值做适应性调整得到第二压缩状态值,如上述表3所示,优化调整得到的各调制方式对应的第二压缩状态值均在5dB左右,相比于各调制方式对应的第一压缩状态值差异小,从而保证各调制方式的压缩状态基本一致,便于DPD校正。值得说明的是,第二压缩状态值可以是结合DPD算法仿真或实测得到。
S304、终端设备将各调制方式对应信号峰均比与第二压缩状态值的差值确定为第一MPR优化信息。
具体地,第一MPR优化信息为各调制方式对应的外部RB的优化MPR,外部RB的优化MPR为各调制方式对应信号峰均比减去第二压缩状态值得到,从而保证了根据优化MPR调整得到的各调制方式的压缩状态基本一致,便于DPD校正。如表3中,调制方式为DFT-s-OFDM16QAM,该调制方式对应信号峰均比为6.43dB,第二压缩状态值为5.43dB,根据该信号峰均比和第二压缩状态值的差值得到外部RB的优化MPR为1dB。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高阶调制对应的EVM恶化会导致接收端SNR减小,所述接收端SNR,也就是网络设备端接收到的SNR,而DPD可以校正高阶调制对应的EVM,从而各调制方式的EVM和ACLR满足协议要求。
如上述表3所示,结合DPD算法使得各调制方式的第二压缩状态值基本一致,外部RB的优化MPR相比于外部RB的参考MPR变小,从而由上述公式得到的终端设备的实际最大发射功率得到提升。如CP-OFDM 64QAM调制方式下,信号峰均比为8.33dB,第二压缩状态值为5.33dB,则对应外部RB的优化MPR为3dB,而对应外部RB的参考MPR为3.5dB,外部RB的优化MPR相比于外部RB的参考MPR降低0.5dB,从而实际最大发射功率提高0.5分贝毫瓦(decibel relative to one milliwatt,dBm)。
S201b、终端设备根据ACLR和EVM确定第二MPR优化信息。
如图4所示,S201b具体包括S401-S402:
S401、终端设备根据内部资源块相比于外部资源块的邻信道泄漏比余量确定发射功率增量。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考虑ACLR余量和/或EVM恶化程度对内部RB的参考MPR优化。其中,ACLR余量是指如下述表4示出的在同一天线口功率和EVM指标下,内部RB的ACLR指标相对于外部RB的ACLR指标的余量,如在23dBm的天线口功率和2.5%的EVM指标下,内部RBACLR相比于外部RB ACLR有6dB的余量,又例如在25dBm的天线口功率和5%的EVM指标下,内部RB ACLR相比于外部RB ACLR有7dB的余量。其中,EVM恶化程度是指如下述表4示出的随着天线口功率的增加,导致EVM指标的恶化增大的情况,如在23dBm的天线口功率下,EVM为2.5%,而在26dBm的天线口功率下,EVM为7%。
表4示出了不同天线口功率下,内部RB与外部RB的ACLR差异。如表4所示,同一天线口功率和EVM指标下,内部RB的ACLR指标相对于外部RB的ACLR指标的余量约为6dB。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以内部RB相比于外部RB 多出的6dB ACLR余量来确定发射功率增量。该发射功率增量为内部RB相比于外部RB可多发的天线口功率,也就是可多发的发射功率。
表4
示例性地,由于协议规定外部RB ACLR不能低于下限值,如表4中天线口功率为27dBm对应的外部RB ACLR,不能低于天线口功率为26dBm对应的外部RB ACLR即26dB,因此外部RB ACLR相比于内部RB ACLR更严苛。从而,本申请实施例利用内部RB ACLR相比于外部RB ACLR的6dB的余量,将内部RB ACLR对应调整为外部RB ACLR,进行天线口功率的测量,判断内部RB与外部RB之间的功率变化关系,如将内部RB ACLR从42dB对应调整为36dB,测量得到内部RB可对应多发2.5dBm的天线口功率,也就是可多发2.5dBm的发射功率。也就是说,将内部RB相比于外部RB能够多发的2.5dBm发射功率视为发射功率增量。
其中,发射功率增量与调制方式的调制阶数对应。换言之,调制方式调制阶数的高低会影响发射功率增量大小。
进一步地,发射功率增量还根据EVM确定。由于EVM恶化程度对接收端SNR影响较大,即EVM越大,发射功率在传输过程中损耗大,从而SNR越小。因此,需进一步考虑EVM对内部RB的发射功率的影响来确定发射功率增量。然而,调制阶数的不同,EVM对发射功率增量的影响也不同。
在低阶调制方式下, EVM恶化对接收端SNR的基本无影响。
具体地,在考虑ACLR余量得到内部RB相比于外部RB 2.5dBm的发射功率增量基础上,进一步地,考虑低阶调制下EVM指标恶化对于SNR的影响,在不同天线口功率下,对不同内部RB ACLR对应EVM影响下的SNR进行测量。如下述表5为在CP-OFDM 16QAM调制方式下,内部RB对应天线口功率的增大造成EVM增大,对应测量得到SNR。
表5
根据表5可知,在低阶调制方式及内部RB相比于外部RB有ACLR余量的基础上,发射功率的增加导致EVM增大恶化时,根据SNR增量可知,网络设备实测SNR与目标SNR差值很小,基本保持一致,且SNR与发射功率呈线性正比例关系。换言之,低阶调制下,EVM恶化对接收端SNR基本无影响。
因此,在低阶调制方式下,如DFT-s-OFDM QPSK 、DFT-s-OFDM 16QAM、CP-OFDMQPSK,发射功率增量主要是通过ACLR余量确定,其发射功率增量基本相同,对应的发射功率增量约为2.5dB。如下述表6示出了不同调制方式对应的外部RB的参考MPR与发射功率增量的关系。其中,各调制方式对应的发射功率增量基于仿真或测量得到的。
然而低阶调制下的发射功率增量并不是完全一致,如下述表6中CP-OFDM 16QAM对应的发射功率增量为2dB,相比于2.5dB偏小,具体的发射功率增量的大小会受到具体的调制阶数、调制类型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对于高阶调制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未详细分析高阶调制下EVM恶化对接收端SNR的影响,是由于高阶调制方式的EVM恶化会严重影响接收端SNR的大小,因此,高阶调制方式下需要优先考虑EVM恶化对接收端SNR的影响。
然而,EVM恶化与发射功率的大小相关,高阶调制方式下的发射功率增量不宜过大,因此,高阶调制方式下需综合EVM恶化以及ACLR余量的影响来确定发射功率增量的具体取值。例如,本实施例参考上述表3得到的外部RB的优化MPR,由于根据外部RB的优化MPR配置的DPD校正,能够校正高阶调制方式的EVM,使得EVM满足协议要求。因此,在ACLR余量的基础上结合EVM恶化影响,将高阶调制方式对应内部RB的优化MPR与外部RB的优化MPR调整为基本一致,此时,发射功率增量为3dB。如下述表6中DFT-s-OFDM 256QAM、CP-OFDM 256QAM各自对应的发射功率增量均为3dB,相比于低阶调制下不考虑EVM影响的2.5dB发射功率增量偏大,保证了根据该发射功率增量优化得到的内部RB的优化MPR与外部RB的优化MPR基本一致,EVM满足要求。
此外,高阶调制方式对应的发射功率增量也受具体的调制阶数、调制类型等其他因素确定,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表6
S402、终端设备将外部资源块的参考MPR与发射功率增量的差值确定为第二MPR优化信息。
具体地,第二MPR优化信息为各调制方式对应的内部RB的优化MPR。基于上述各调制方式下确定的不同发射功率增量,优化内部RB的参考MPR,能够得到如上述表6所示的各调制方式对应的内部RB的优化MPR,内部RB的优化MPR为各调制方式对应的外部RB的参考MPR与发射功率增量的差值,如表6中DFT-s-OFDM 16QAM的外部RB的参考MPR为2dB,减去2.5dB发射功率增量,得到内部RB的优化MPR为0dB,由于MPR不能为负值,因此MPR能够降低达到的最小值为0dB。内部RB的优化MPR相比于对应内部RB的参考MPR均变小,从而使得根据内部RB的优化MPR得到的实际最大发射功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如DFT-s-OFDM 256QAM调制方式下,内部RB的发射功率提升3dBm。
基于上述优化过程,结合上述表3和表6可得如下述表7所示的MPR优化信息。根据表2和表7可知,优化MPR小于参考MPR,可进一步提高实际最大发射功率,从而提升终端设备的上行吞吐和覆盖能力。
表7
例如,终端设备的可支持的最大发射功率为23dBm,调制方式为CP-OFDM 256QAM。
结合表2,按照参考MPR,该调制方式对应的实际最大发射功率为 ,若此时网络设备接收信噪比SNR=22dB,CP-OFDM256QAM最大的MCS为MCS=22,根据如下述表8示出的一种MCS索引表,查找对应上行速率为86兆比特每秒(megabits per second,Mbps)。
结合表7,按照优化MPR,该调制方式对应的实际最大发射功率为:,相同信道模型下,SNR=25dB,CP-OFDM 256QAM最大的MCS为MCS=25,根据如下述表8示出的MCS索引表,查找对应上行速率为110Mbps。
相比于现有协议的MPR,吞吐提升率约提升
表8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表3中的各调制方式对应信号的PAPR可通过计算测量直接获取。上述表4或表5中的EVM和ACLR为实测或仿真得到。
S202、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MPR优化信息。
具体地,MPR优化信息如上述表7所示,包括根据调制方式和RB类型确定的MPR优化值。终端设备可以将MPR优化信息承载到上行消息中,通过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或上行共享物理信道(physical uplinkshare channel,PUSCH)向网络设备上报。其中,上行消息可以是PHR消息、上行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等。
S203、网络设备根据MPR优化信息确定第一资源调度信息。
其中,第一资源调度信息包括分配的频域资源、MCS信息等等,频域资源包括RB数和RB位置,用于上行数据的传输,MCS信息用于确定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
具体地,步骤S203包括如下步骤3-1至步骤3-2:
步骤3-1、网络设备根据上行信道质量信息确定第二资源调度信息。
其中,上行信道质量信息由网络设备对上行信道各频点信道测量得到,例如,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和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的测量获得上行信道质量信息,上行信道质量信息包括各频点的SNR信息。
具体地,网络设备从上行信道质量信息中的选择最优信噪比(),根据确定第二资源调度信息,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包括分配的频域资源、MCS信息等等,频域资源包括RB数和RB位置,用于上行数据的传输,MCS信息用于确定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
步骤3-2、网络设备根据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和MPR优化信息确定第一资源调度信息。
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网络设备可以基于如下条件之一,确定第一资源调度信息。
条件1:网络设备判断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对应的资源为内部RB。
其中,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对应的资源为分配的RB数和RB位置,值得说明的是,RB位置为RB的起始位置。网络设备根据RB数和RB位置判断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对应的资源类型为内部RB。
条件2:网络设备判断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对应的资源为外部RB,且
其中,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对应的资源如条件1所述,此处不再赘述。为终端设备的实际最大发射功率,为参考MPR,为终端设备可支持的最大发射功率。
其中,表示终端设备有发射功率余量,可以完成资源调度,主要通过PHR判定。
条件3:网络设备判断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对应的资源为外部RB,且,且
其中,为上行信道对应的外部RB中的最优信噪比,为上行信道对应的内部RB中的最优信噪比,为根据确定的外部RB对应的优化MPR,为根据确定的内部RB对应的优化MPR,其他参数参照上述条件1和条件2,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表示终端设备无发射功率余量,在无功率余量的基础上,考虑MPR差异对信噪比的影响,即,表示基于优化MPR的外部RB的最优信噪比优于内部RB的最优信噪比,外部RB的优化MPR确定的信噪比较高,可提高实际最大发射功率,从而终端设备有剩余的发射功率完成上行数据传输,外部RB满足最优调度需求。根据上述表7查询得到。
若第二资源调度信息满足上述条件1至条件3中任意一个,则第一资源调度信息为第二资源调度信息。也就是说,第一资源调度信息与第二资源调度信息相同,此时第一资源调度信息为根据确定的第二资源调度信息。换言之,第一资源调度信息指示的资源与第二资源调度信息指示的资源为同一资源。
值得说明的是,满足上述条件3时,就是上行信道质量信息中的选择最优信噪比,也就是说此时第一资源调度信息为根据确定的第二资源调度信息。
另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网络设备判断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对应的资源为外部RB,若第二资源调度信息满足,且,则确定第三资源调度信息为第一资源调度信息。其中,第三资源调度信息为内部RB,根据确定。
其中,为终端设备的实际最大发射功率,为参考MPR,为终端设备可支持的最大发射功率,为上行信道对应的外部RB中的最优信噪比,为上行信道对应的内部RB中的最优信噪比,为根据确定的外部RB对应的优化MPR,为根据确定的内部RB对应的优化MPR。
其中,表示终端设备无发射功率余量,在无功率余量的基础上,考虑MPR差异对信噪比的影响,即,表示基于优化MPR的外部RB的最优信噪比弱于内部RB的最优信噪比,外部RB不能满足最优调度需求,内部RB的优化MPR确定信噪比较高,可提高实际最大发射功率,终端设备有剩余的发射功率完成上行数据传输,此时选择确定的内部RB实现最优调度。根据上述表7查询得到。此时,第一资源调度信息与第二资源调度信息不同。换言之,第一资源调度信息指示的资源与第二资源调度信息指示的资源不是同一资源。
示例性地,图5示出了一种资源调度的示意图。上述资源类型的判断如图5所示,例如,信道带宽为100兆赫兹(mega hertz,MHz),对应的RB数为273个,X为上述步骤1中根据确定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对应的资源的RB数,A表示外部RB对应的信道质量,B表示内部RB对应的信道质量。其中,若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对应的资源的RB的起始位置位于[0,X/2)或(273-X/2,273],则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对应的资源为外部RB;若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对应的资源的RB的起始位置位于[X/2,273-X/2],则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对应的资源为内部RB。
例如,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对应的资源的RB数为30,即X=30,RB的起始位置为20,位于[15,258]之间,则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对应的资源为内部RB。或者,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对应的资源的RB数为30,即X=30,RB的起始位置为5,位于[0,15]之间,则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对应的资源为外部RB。
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上述第一资源调度信息的确定也可以按流程确定。示例性地,图6示出了一种资源调度判定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包括如下步骤一至步骤五:
步骤一、网络设备选择上行信道质量信息中的最优信噪比确定第二资源调度信息。
步骤二、网络设备判定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对应的资源是否为内部资源块,若是,则确定第二资源调度信息为第一资源调度信息,进行资源调度,若不是,则进行步骤三。
步骤三、网络设备判定是否有功率余量,若有,即,则确定第二资源调度信息为第一资源调度信息,进行资源调度,若没有,即,则进行步骤四。
步骤四、网络设备判定是否,若是,则确定第二资源调度信息为第一资源调度信息,进行资源调度,若不是,即,则进行步骤五。
步骤五、网络设备根据确定第一资源调度信息,进行资源调度。
上述步骤一至步骤五的参数含义以及判定过程可以参照上述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S204、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资源调度信息。
具体地,网络设备基于第一资源调度信息向终端设备发送上行调度命令,上行调度命令可以承载在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中,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发送,终端设备根据上行调度命令完成上行数据传输。其中,第一资源调度信息的具体内容参照步骤S203,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图2中示出的资源调度方法,终端设备可以基于各调制方式对应信号峰均比差异、ACLR余量和EVM恶化程度优化参考MPR,并且,网络设备在判定终端设备无功率余量完成上行通信时,基于优化MPR,考虑了不同资源类型的MPR差异对上行SNR的影响,进一步确定资源调度信息,完成资源调度优化。如此,基于MPR优化可以提高终端设备的上行吞吐能力和覆盖能力,从而提升产品上行竞争力,基于SNR的资源调度优化可以提升频谱利用率和系统容量,从而进一步提高终端设备的上行吞吐能力和覆盖能力。
以上结合图2-图6详细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资源调度方法。以下结合图7-图9详细说明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资源调度方法的装置。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xx模块”也可以称为“xx单元”,如下述的接收模块可以称为接收单元,在此不做限定。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资源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该资源调度装置700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网络设备中,用于执行图2所示的资源调度方法中的网络设备的功能。
如图7所示,该资源调度装置700包括:接收模块701、处理模块702和发送模块703。
其中,接收模块701,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最大回退功率MPR优化信息。其中,MPR优化信息对应的优化MPR小于MPR参考信息对应的参考MPR。MPR优化信息根据各调制方式对应信号峰均比、邻信道泄漏比或误差向量幅度中的一项或多项确定。
处理模块702,用于根据MPR优化信息确定第一资源调度信息。
发送模块703,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资源调度信息。
进一步地,处理模块702,具体用于执行如下步骤:
根据上行信道质量信息确定第二资源调度信息;根据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和MPR优化信息确定第一资源调度信息。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上行信道质量信息包括上行信道的信噪比。
处理模块702,具体用于执行如下步骤:将对应的资源满足如下条件的第二资源调度信息,确定为第一资源调度信息: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对应的资源为外部资源块,且,且
其中,为终端设备的实际最大发射功率,为参考MPR,为终端设备可支持的最大发射功率,为上行信道对应的外部资源块中的最优信噪比,为上行信道对应的内部资源块中的最优信噪比,为根据确定的外部资源块对应的优化MPR,为根据确定的内部资源块对应的优化MPR。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对应的资源为外部资源块。
处理模块702,具体用于执行如下步骤:
确定第二资源调度信息满足如下条件:,且;其中,为终端设备的实际最大发射功率,为参考MPR,为终端设备可支持的最大发射功率,为上行信道对应的外部资源块中的最优信噪比,为上行信道对应的内部资源块中的最优信噪比,为根据确定的外部资源块对应的优化MPR,为根据确定的内部资源块对应的优化MPR;将第三资源调度信息确定为第一资源调度信息。其中,第三资源调度信息对应的资源为内部资源块。
此外,资源调度装置700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图7中未示出)。该存储模块用于存储通信装置700的控制程序或指令,所述控制程序或指令可以由处理模块702读取并执行,使得资源调度装置700执行如图2所示的资源调度方法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资源调度装置700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设置于网络设备内部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此外,资源调度装置700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图2所示出的资源调度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调度装置800,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中,用于执行图2所示的资源调度方法中的终端设备的功能。
如图8所示,该资源调度装置800包括:处理模块801、发送模块802和接收模块803。
其中,处理模块801,用于根据各调制方式对应信号峰均比、邻信道泄漏比或误差向量幅度中的一项或多项确定最大功率回退MPR优化信息。其中,MPR优化信息对应的优化MPR小于MPR参考信息对应的参考MPR。
发送模块802,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MPR优化信息。
接收模块803,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资源调度信息。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MPR优化信息包括第一MPR优化信息;第一MPR优化信息与外部资源块对应。
处理模块801,具体用于执行如下步骤:将信号峰均比与外部资源块对应的参考MPR的差值确定为第一压缩状态值。其中,信号峰均比和参考MPR与调制方式对应。根据压缩状态基准值确定调制方式对应的第二压缩状态值。其中,压缩状态基准值根据第一压缩状态值确定。将信号峰均比与第二压缩状态值的差值确定为第一MPR优化信息。
进一步地,压缩状态基准值为各调制方式对应的第一压缩状态值中的最大值。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MPR优化信息包括第二MPR优化信息;第二MPR优化信息与内部资源块对应。
处理模块801,具体用于执行如下步骤:根据内部资源块相比于外部资源块的邻信道泄漏比余量确定发射功率增量。其中,发射功率增量与调制方式的调制阶数对应。将外部资源块的参考MPR与发射功率增量的差值确定为第二MPR优化信息。
进一步地,发射功率增量还根据误差向量幅度确定。
进一步地,发送模块802,还用于:根据第一资源调度信息向网络设备发送数据。
此外,资源调度装置800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图8中未示出)。该存储模块用于存储通信装置800的控制程序或指令,所述控制程序或指令可以由处理模块801读取并执行,使得资源调度装置800执行如图2所示的资源调度方法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资源调度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设置于该终端设备内部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此外,资源调度装置800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图2所示出的资源调度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资源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该资源调度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也可以是可设置于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芯片(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
如图9所示,资源调度装置900可以包括处理器901。可选地,资源调度装置9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902和/或收发器903。其中,处理器901与存储器902和收发器903耦合,如可以通过通信总线连接。
下面结合图9对资源调度装置900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其中,处理器901是资源调度装置900的控制中心,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处理器901是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可选地,处理器901可以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902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902内的数据,执行资源调度装置900的各种功能。
在具体的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9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9中所示出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资源调度装置900也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9中所示的处理器901和处理器904。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处理器(single-CPU),也可以是一个多核处理器(multi-CPU)。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其中,所述存储器902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软件程序,并由处理器701来控制执行,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存储器90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902可以和处理器901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存在,并通过资源调度装置900的接口电路(图9中未示出)与处理器901耦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收发器903,用于与其他装置之间的通信。例如,资源调度装置900为终端设备,收发器903可以用于与网络设备通信,或者与另一个终端设备通信。又例如,资源调度装置900为网络设备,收发器903可以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或者与另一个网络设备通信。
可选地,收发器903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图9中未单独示出)。其中,接收器用于实现接收功能,发送器用于实现发送功能。
可选地,收发器903可以和处理器901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存在,并通过资源调度装置900的接口电路(图9中未示出)与处理器901耦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9中示出的资源调度装置9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该资源调度装置的限定,实际的资源调度装置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此外,资源调度装置900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资源调度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以及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资源调度方法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资源调度方法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功能。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如电路)、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合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半导体介质可以是固态硬盘。
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如电路)、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合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半导体介质可以是固态硬盘。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2)

1.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
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最大功率回退MPR优化信息;所述MPR优化信息对应的优化MPR小于MPR参考信息对应的参考MPR,所述MPR优化信息包括第一MPR优化信息,所述第一MPR优化信息与外部资源块对应,所述第一MPR优化信息根据各调制方式对应信号峰均比与第二压缩状态值的差值确定,所述第二压缩状态值根据压缩状态基准值确定,所述压缩状态基准值根据第一压缩状态值确定,所述第一压缩状态值根据所述各调制方式对应信号峰均比与所述外部资源块的参考MPR的差值确定,所述参考MPR与相应调制方式对应;
根据所述MPR优化信息确定第一资源调度信息;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资源调度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MPR优化信息确定第一资源调度信息,具体包括:
根据上行信道质量信息确定第二资源调度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和所述MPR优化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资源调度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信道质量信息包括上行信道的信噪比;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和所述MPR优化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资源调度信息,具体包括:
将对应的资源满足如下之一的所述第二资源调度信息,确定为所述第一资源调度信息:
所述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对应的资源为内部资源块;或者,
所述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对应的资源为外部资源块,且Pm+MPR0<Maxpower;或者,
所述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对应的资源为外部资源块,且Pm+MPR0=Maxpower,且SNR1-MPR1≥SNR2-MPR2;其中,所述Pm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实际最大发射功率,所述MPR0为参考MPR,所述Maxpower为所述终端设备可支持的最大发射功率,所述SNR1为上行信道对应的外部资源块中的最优信噪比,所述SNR2为上行信道对应的内部资源块中的最优信噪比,所述MPR1为根据所述SNR1确定的外部资源块对应的优化MPR,所述MPR2为根据所述SNR2确定的内部资源块对应的优化MPR。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对应的资源为外部资源块;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和所述MPR优化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资源调度信息,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资源调度信息满足如下条件:
Pm+MPR0=Maxpower,且SNR1-MPR1<SNR2-MPR2;其中,所述Pm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实际最大发射功率,所述MPR0为参考MPR,所述Maxpower为所述终端设备可支持的最大发射功率,所述SNR1为上行信道对应的外部资源块中的最优信噪比,所述SNR2为上行信道对应的内部资源块中的最优信噪比,所述MPR1为根据所述SNR1确定的外部资源块对应的优化MPR,所述MPR2为根据所述SNR2确定的内部资源块对应的优化MPR;
将第三资源调度信息确定为所述第一资源调度信息;所述第三资源调度信息对应的资源为内部资源块。
5.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包括:
将各调制方式对应信号峰均比与外部资源块的参考最大功率回退MPR的差值确定为第一压缩状态值;所述参考MPR与相应调制方式对应,所述参考MPR与MPR参考信息对应;
根据压缩状态基准值确定所述各调制方式对应的第二压缩状态值;所述压缩状态基准值根据所述第一压缩状态值确定;
将所述信号峰均比与所述第二压缩状态值的差值确定为第一MPR优化信息;所述第一MPR优化信息与所述外部资源块对应;
向网络设备发送MPR优化信息;所述MPR优化信息包括所述第一MPR优化信息,所述MPR优化信息对应的优化MPR小于所述MPR参考信息对应的参考MPR;
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一资源调度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状态基准值为各调制方式对应的所述第一压缩状态值中的最大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PR优化信息包括第二MPR优化信息;所述第二MPR优化信息与内部资源块对应;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内部资源块相比于所述外部资源块的邻信道泄漏比余量确定发射功率增量;所述发射功率增量与调制方式的调制阶数对应;
将所述外部资源块的参考MPR与所述发射功率增量的差值确定为所述第二MPR优化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功率增量根据误差向量幅度确定。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资源调度信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数据。
10.一种资源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装置包括:接收模块、处理模块和发送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最大回退功率MPR优化信息,所述MPR优化信息对应的优化MPR小于MPR参考信息对应的参考MPR,所述MPR优化信息包括第一MPR优化信息,所述第一MPR优化信息与外部资源块对应,所述第一MPR优化信息根据各调制方式对应信号峰均比与第二压缩状态值的差值确定,所述第二压缩状态值根据压缩状态基准值确定,所述压缩状态基准值根据第一压缩状态值确定,所述第一压缩状态值根据所述各调制方式对应信号峰均比与所述外部资源块的参考MPR的差值确定,所述参考MPR与相应调制方式对应;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MPR优化信息确定第一资源调度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资源调度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执行如下步骤:
根据上行信道质量信息确定第二资源调度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和所述MPR优化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资源调度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信道质量信息包括上行信道的信噪比;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执行如下步骤:
将对应的资源满足如下之一的所述第二资源调度信息,确定为所述第一资源调度信息:
所述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对应的资源为内部资源块;或者,
所述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对应的资源为外部资源块,且Pm+MPR0<Maxpower;或者,
所述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对应的资源为外部资源块,且Pm+MPR0=Maxpower,且SNR1-MPR1≥SNR2-MPR2;其中,所述Pm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实际最大发射功率,所述MPR0为参考MPR,所述Maxpower为所述终端设备可支持的最大发射功率,所述SNR1为上行信道对应的外部资源块中的最优信噪比,所述SNR2为上行信道对应的内部资源块中的最优信噪比,所述MPR1为根据所述SNR1确定的外部资源块对应的优化MPR,所述MPR2为根据所述SNR2确定的内部资源块对应的优化MPR。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资源调度信息对应的资源为外部资源块;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执行如下步骤:
确定所述第二资源调度信息满足如下条件:
Pm+MPR0=Maxpower,且SNR1-MPR1<SNR2-MPR2;其中,所述Pm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实际最大发射功率,所述MPR0为参考MPR,所述Maxpower为所述终端设备可支持的最大发射功率,所述SNR1为上行信道对应的外部资源块中的最优信噪比,所述SNR2为上行信道对应的内部资源块中的最优信噪比,所述MPR1为根据所述SNR1确定的外部资源块对应的优化MPR,所述MPR2为根据所述SNR2确定的内部资源块对应的优化MPR;
将第三资源调度信息确定为所述第一资源调度信息;所述第三资源调度信息对应的资源为内部资源块。
14.一种资源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装置包括:处理模块、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将各调制方式对应信号峰均比与外部资源块的参考最大功率回退MPR的差值确定为第一压缩状态值;所述参考MPR与相应调制方式对应,所述参考MPR与MPR参考信息对应;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压缩状态基准值确定所述各调制方式对应的第二压缩状态值;所述压缩状态基准值根据所述第一压缩状态值确定;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信号峰均比与所述第二压缩状态值的差值确定为第一MPR优化信息;所述第一MPR优化信息与所述外部资源块对应;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MPR优化信息;所述MPR优化信息包括所述第一MPR优化信息,所述MPR优化信息对应的优化MPR小于所述MPR参考信息对应的参考MPR;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一资源调度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状态基准值为各调制方式对应的所述第一压缩状态值中的最大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PR优化信息包括第二MPR优化信息;第二MPR优化信息与内部资源块对应;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执行如下步骤:
根据所述内部资源块相比于所述外部资源块的邻信道泄漏比余量确定发射功率增量;所述发射功率增量与调制方式的调制阶数对应;
将所述外部资源块的参考MPR与所述发射功率增量的差值确定为第二MPR优化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功率增量根据误差向量幅度确定。
18.根据权利要求14-1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资源调度信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数据。
19.一种资源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资源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其中,
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代码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1.一种资源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所述装置和其他装置之间进行信息交互,所述处理器执行程序指令,用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438718.5A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8529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38718.5A CN113852980B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38718.5A CN113852980B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52980A CN113852980A (zh) 2021-12-28
CN113852980B true CN113852980B (zh) 2023-04-07

Family

ID=78982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38718.5A Active CN113852980B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529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16352A1 (zh) * 2022-07-22 2024-01-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22190B2 (en) * 2006-07-25 2017-04-11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Spectrum emission level variation in schedulab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8879493B2 (en) * 2011-12-07 2014-11-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reducing transmission power and terminal thereof
US8880012B2 (en) * 2012-01-19 2014-11-04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block based transmitter optimiz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CN111148253B (zh) * 2019-12-31 2023-03-14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一种多样终端接入的卫星通信下行链路sc-ofdma频率分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52980A (zh) 2021-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45077B (zh) 用于无线网络的上行链路带宽部分的最大功率降低
JP6155317B2 (ja) 複数キャリアを使用する無線送受信機ユニットのアップリンク電力制御の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US8831690B2 (en)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subcarrier-based aggregated spectrum systems
JP5227938B2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US8737330B2 (en) Multi-cluster uplink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1656709A (zh) 对于功率放大器表征化的调度和最大允许照射量测量
EP2426824B1 (en) User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10856274B2 (en)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033912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for device to 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777355B1 (en) Additional maximum power reduction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for wireless networks
CN108288982A (zh) 一种用于功率调整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US20150282093A1 (en) Apparatu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signalling transmitted output power
CN113852980B (zh)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JP2016005218A (ja) 端末装置
WO2015194430A1 (ja) 端末装置
JP2014093677A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WO2023193883A1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ssion quality aware uplink power control
US20230074893A1 (en) Dynamic transmission power backoff
WO2008069603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ower
CN117559918A (zh) 一种电压校正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TW202408205A (zh) 用於具能量效率之傳輸器操作及相關接收器操作之方法
WO2022083856A1 (en) Base station-controlled adjustment to radio transmitter requirement for user device
CN117279015A (zh) 能力上报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