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48733A - 一种用于自动设置智能终端设备的偏好属性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自动设置智能终端设备的偏好属性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48733A
CN113848733A CN202110972814.1A CN202110972814A CN113848733A CN 113848733 A CN113848733 A CN 113848733A CN 202110972814 A CN202110972814 A CN 202110972814A CN 113848733 A CN113848733 A CN 1138487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data
terminal device
role
behavior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728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怡
杭云
郭宁
施唯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yi Digital Lif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yi Digital Lif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yi Digital Lif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yi Digital Lif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7281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487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48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487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5/00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 G05B15/02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electric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3Querying, e.g. by the use of web search engines
    • G06F16/9535Search customisation based on user profiles and personalis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6Pc applications
    • G05B2219/2642Domotique, domestic, home control, automation, smart hou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自动设置智能终端偏好属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所述用户的唯一性生物特征数据;采集所述用户对所述终端设备的操作行为数据;基于所述生物特征数据以及所述操作行为数据来生成所述用户的偏好操作行为数据集;以及基于所述偏好操作行为数据集来自动设置用户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偏好属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能够为群组内的各个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智能终端操控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自动设置智能终端设备的偏好属性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居和智能终端设备领域,并且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人体的唯一性生物特征来识别用户并自动设置终端设备的偏好属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终端设备的使用已经在当前社会广泛流行。但现有的智能终端设备,往往仅对单一用户提供智能操控。并且,其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也仅能对当前单一本地设备有效。当一个家庭或群组内存在多个用户时,或者多个智能终端设备同处于一个空间中时,传统的单用户绑定及操控设备的模式无法满足家庭/群组内的不同用户对于多个智能终端设备的差异化需求。
例如,对于室内灯光的亮度和色温,老人、青年、和孩子有不同的感知需求;对于音响视频的音量、播放内容等,不同年龄层次的用户也有不同的喜爱偏好。为了满足各自的需求,用户需要频繁地切换登录APP以调整智能终端设备的属性,否则就要在当下忍受和其他用户相同的设备属性设置或场景。并且,对于家庭中的老人或孩子而言,登录操作APP也都并非易事。这就阻碍了部分家庭用户作为家庭群体本可以享受的智能终端设备的方便和快捷。
我国未来常见的家庭模式为:(外)祖父母、父母、小孩三代甚至四代同堂。随着家庭成员的不断增加,以及住家保姆的加入,家庭成员的结构趋向多元化,对智能家居设备的需求存在非常大的不同。
因此,本领域对于方便快捷地为不同的家庭/群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智能终端设备的属性设置和偏好设置存在极大的需求。
发明内容
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标识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作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序。
本申请通过从家庭内现有的智能终端设备上采集人体的唯一性生物特征实现用户的身份识别,并通过该用户对于智能终端设备的日常操作行为数据的采集,使得不同年龄、性别的用户通过一段时间的设备操控后,即可实现基于个人偏好的家庭智能终端设备差异化、个性化部署。
具体地,本申请通过采集现有智能终端设备(诸如但不限于,智能门锁、机顶盒语音遥控器、自动晾衣架、手机等)上的人体唯一性生物特征数据(诸如但不限于,虹膜、指纹、掌静脉纹、声纹等),实现了同一个家庭/群组内的各个用户的身份识别,同时结合该用户的日常操作行为数据等大数据方法,使得家庭/群组内的各个用户无需任何APP操作即可实现身份识别,并根据该用户的偏好操作行为来设置智能终端设备,从而实现家庭/群组用户对于智能终端设备的差异化、个性化体验。
进一步,本申请利用现有的支持人体生物特征输入的智能终端设备实现数据采集,不需要再加载其他第三方的数据采集硬件设备;通过智能终端设备传感器等来获取设备属性,诸如但不限于,智能家居终端设备当前的状态数据(比如空调温度、灯光亮度、色温等),并持续采集各家庭用户的习惯操作行为数据,并上报云端生成各家庭用户和智能终端设备之间的偏好操作行为数据集。当该用户再次通过智能终端设备输入人体生物特征(诸如但不限于,门锁指纹、门锁虹膜、遥控器语音等)时,通过云端比对人体生物特征来识别用户身份,然后提取对应的智能终端设备行为偏好数据集,并将其分解为智能终端设备属性设置指令,下发到各智能终端设备,从而使得各个家庭用户在无需操作APP的情况下,就能实现对家庭内所有智能终端设备按自己偏好来操控的目的。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描述了一种用于自动设置智能终端设备的偏好属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采集用户的唯一性生物特征数据;采集该用户对该终端设备的操作行为数据;基于该唯一性生物特征数据以及该操作行为数据来生成该用户的偏好操作行为数据集;以及基于该偏好操作行为数据集来自动设置用户对该终端设备的偏好属性。
根据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经由该终端设备来采集该生物特征数据并将该生物特征数据上报至云端,并且针对不同用户采集不同的生物特征数据。
根据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经由一个或多个采集入口来采集该操作行为数据并上报至云端,并且经由该终端设备或用于操控该终端设备的APP来触发对该操作行为数据的采集。
根据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该操作行为数据的采集是在一时间段内执行的,该时间段由该用户来设定。
根据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该终端设备包括:电子门锁、机顶盒遥控器、自动晾衣架、手机;而该生物特征数据包括:虹膜、指纹、掌静脉纹、声纹。
根据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该采集入口包括:该终端设备的传感器、该终端设备的操控APP的UI/UE埋点数据、机顶盒的EPG(电子节目指南)、视频类设备的显示界面。
根据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该操作行为数据的上报采用数据结构上报方式,所上报的操作行为数据的数据结构包括:设备ID、用户ID、用户角色ID、终端设备命令、终端设备属性、以及操作时间。
根据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该生物特征数据和该操作行为数据在与云端与用户ID、用户角色ID相关联。
根据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当该用户在任一智能终端上输入自己的任一生物特征数据时,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将该用户的生物特征数据以及该用户的操作命令上报到云端;通过该生物特征数据的比对识别该用户的角色 ID;通过该角色ID读取该偏好操作行为数据集;将该偏好操作行为数据集的触发条件与该用户的操作命令作比较;若符合该触发条件,则将该偏好操作行为数据集下发至该终端设备。
根据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该方法通过在智能终端设备的操控APP中增加用户角色字段(Role ID)和用户角色设定模块(SET Role ID)来实现,其中用户角色字段包括用户字段(User ID)和3位或更多位随机数字,用户角色字段与生物特征数据相关联。
为能达成前述及相关目的,这一个或多个方面包括在下文中充分描述并在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特征。以下描述和附图详细阐述了这一个或多个方面的某些解说性特征。但是,这些特征仅仅是指示了可采用各种方面的原理的各种方式中的若干种,并且本描述旨在涵盖所有此类方面及其等效方案。
附图说明
为了能详细理解本申请的以上陈述的特征所用的方式,可参照各方面来对以上简要概述的内容进行更具体的描述,其中一些方面在附图中解说。然而应该注意,附图仅解说了本申请的某些典型方面,故不应被认为限定其范围,因为本描述可允许有其他等同有效的方面。
在附图中:
图1是解说现有技术中同一用户操作同一智能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解说现有技术中不同用户操作同一智能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图3是解说根据本申请的用于自动设置智能终端设备的偏好属性的方法的逻辑示意图;
图4是解说根据本申请的通过智能终端设备采集用户唯一性生物特征数据的过程;
图5是解说根据本申请的触发用户对终端设备的使用偏好操作行为数据采集过程的示意图;
图6是解说根据本申请的采集用户的偏好操作行为数据的示意图;以及
图7是解说根据本申请的基于用户的唯一性生物特征来识别用户并自动设置智能终端偏好属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阐述的详细描述旨在作为各种配置的描述,而无意表示可实践本文所描述的概念的仅有配置。本详细描述包括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各种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没有这些具体细节也可实践这些概念。在某些实例中,以框图形式示出众所周知的组件以便避免淡化此类概念。
应当理解,基于本公开,其他实施例将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做出系统、结构、过程或机械改变。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领会,以下参照可执行本文所描述的动作或功能的一个或多个组件以及一种或多种方法描绘了诸方面。在一方面,本文使用的术语“组件”、“模块”可以是构成系统的诸部分之一,可以是硬件或软件或其某种组合,并且可以被划分成其他组件。尽管以下在附图中所描述的操作以特定次序呈现和/或如由示例组件执行,但应理解这些动作的次序以及执行动作的组件可取决于实现而变化。此外,应当理解,以下动作或功能可由专门编程的处理器、执行专门编程的软件或计算机可读介质的处理器、或由能够执行所描述的动作或功能的硬件组件和/或软件组件的任何其他组合来执行。
如上所述,对于当前应用的智能终端设备而言,其操控体验方式多为以下两种:(1)通过在智能终端设备上的APP登录同一账号,操作该账号所绑定的智能终端设备以实现其属性的改变;(2)分别将不同的智能终端设备绑定不同的账号,从而实现在APP端对各个智能终端设备的操作和控制。
1、通过APP登录同一个账号,操作该账号所绑定的智能终端设备,不同的家庭用户如需对同一个智能终端设备设置不同的属性,则两人必须使用同一账号登录APP后,通过APP来改变该终端设备的属性设置。
以常见的智能LED灯为例,年龄偏大的老人喜欢暖色的色温,而年轻人喜欢冷色的色温。如果需要在冷色调和暖色调之间进行切换,则两人必须使用同一账号登录APP,通过该APP来改变灯的色温属性。
图1中解说了该情形。
2.将指定的终端设备绑定到某个账号下,例如,老人将健康医疗类设备绑定到自己的账号下,年轻人则将音响视听设备绑定到另一账号下。这种方式虽然实现了部分终端设备对部分家庭用户的专享式体验,但同时也导致智能终端设备对其他家庭用户的体验隔离。
图2中解说了该情形。
图3中解说了根据本申请的用于自动设置智能终端设备的偏好属性的方法的逻辑示意图。
如图所示,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采集现有智能终端设备上(诸如但不限于门锁、机顶盒遥控器、自动晾衣架、手机等)的唯一性人体生物特征数据(诸如但不限于虹膜、指纹、声纹等),达到同一个家庭/群组内的各用户身份的生物识别;通过智能终端设备采集用户的习惯操作行为轨迹数据并上报到云端,经过一段时间用户对各类智能终端设备的自然操控形成基础数据后,通过大数据方法在云端生成各个家庭用户的智能终端设备偏好数据集;进而家庭内各个用户无需APP操作即可实现其身份识别并读取云端用户对智能终端设备的偏好操作行为数据,并按照该偏好操作行为数据来自动设置终端设备的属性,从而实现了家庭用户的差异化、个性化智能终端属性和场景设置。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第一,在当前操控APP中增设家庭用户角色字段Role ID,该字段归属于同一个家庭统一账号User ID下,每位家庭用户在APP的同一个User ID 下仅有一个Role ID,每个Role ID的数据构成由User ID+3位随机数字组成。当然,如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随机数字的数量仅仅是示例性的,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3位以及以上范围的随机数字都落入到本申请的范围之内。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领会的,随机数字的生成在本领域是已知的,因此在此不做赘述。
Figure RE-GDA0003342691740000071
数据结构1:家庭用户角色Role ID构成
第二,在当前操控APP中增设家庭用户角色设定(SET Role ID)模块, 通过家庭用户角色的设定,绑定智能终端设备以获取用户的唯一性人体生 物特征,在云端形成识别用户身份的数据依赖基础。
Figure RE-GDA0003342691740000072
数据结构2:云端用户身份生物特征识别数据结构基础
以下来详细描述关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实现过程。
步骤一:用户唯一性生物特征数据采集
通过现有的智能门锁、遥控器等触点设备采集用户的唯一性生物特征数据,并将这些特征数据回传到操控APP。通过APP将用户角色Role ID 和生物特征数据上报至云端,完成云端用户唯一性生物特征数据和用户家庭角色识别的数据依据。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领会的,生物特征的唯一性防止了传统的用户名/密码,IC卡、NFC卡等伪造用户身份的风险。并且,根据本申请的方案,用户特征数据的采集入口设备是多样化和灵活的,面对不同需求的用户可以提供分级采集。例如,对于高端用户可以采集虹膜;对于中端用户可以采集指纹、掌静脉纹;对所有分级用户都支持声纹输入。这些无疑都落入本申请的范围之内。
生物特征数据采集需在APP上首先设定当前被采集用户的家庭角色,并开启终端设备和手机的数据网络连接(一般使用蓝牙或NFC)。终端设备将用户输入的人体唯一特征数据传输至APP,经APP与当前User ID、 Role ID绑定后形成该家庭用户的生物特征数据并上报云端存储。
图4中解说了通过智能终端设备采集用户的唯一性生物特征数据的过程。
在云端,每位家庭用户都保存着一个自己的唯一性人体生物特征数据和APP中设定用户家庭角色Role ID映射表,下表中示出了示例性映射。其中,一位家庭用户只有1个Role ID,但可绑定多个不同类别的人体唯一性生物特征数据。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领会的,上述数据的传输以及在云端的存储都是经过加密的,这就保证了用户的生物特征数据不会外泄导致用户隐私的泄露。
Figure BDA0003226517880000081
Figure BDA0003226517880000091
表1:云端家庭成员唯一性人体生物特征和用户身份映射表步骤二:用户智能终端 偏好操作行为数据采集
通过多个入口完成用户日常使用智能终端的习惯行为数据的采集,并上报云端形成家庭用户专属的偏好智能终端数据集。
采集入口有智能终端传感器、操控APP的UI/UE埋点数据、机顶盒 EPG、资讯类设备显示界面等,后两种的用户偏好操作行为数据采集已有足够的论文或发明阐述过,因此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用户操控行为数据采集需先触发采集,使室内所有已绑定APP的智能终端都进入数据采集模式。这可以通过智能终端触发采集或者通过APP触发采集两种模式。以下结合附图5来详细描述这两种模式。
图5中解说了触发采集端以采集用户对终端设备的使用偏好操作行为数据的具体过程。
2.1通过智能终端触发采集(此触发步骤对用户无感知)
用户在任一台已经采集过用户生物特征的终端设备上输入自己的生物特征,诸如,在门锁上输入指纹,或通过语音遥控器输入语音,云端通过终端设备上报的指纹或语音声纹与人体生物特征数据库比对,以确定对应的User ID和家庭角色Role ID,并将该UserID和Role ID通过接口下发到该家庭内所有已绑定APP的终端设备上(包括支持生物特征和不支持生物特征的终端设备)。所有已绑定User ID的终端设备传感器接收到云端下发的报文后,在该终端设备本地记录当前最新在用的User ID和Role ID。
2.2通过APP触发采集(此步骤由用户主动触发)
用户在操控APP上选定自己的家庭专属角色,并允许开始数据采集。 APP向云端上报开启数据采集请求并上报当前用户User ID和家庭角色 Role ID,云端接到APP请求后,将User ID和Role ID通过接口下发到该家庭内所有已绑定APP的终端设备上(包括支持生物特征和不支持生物特征的终端设备)。所有已绑定User ID的终端传感器接收到云端下发的报文后,在终端设备本地记录当前最新在用的User ID和Role ID。
2.3采集用户使用终端设备的偏好操作行为数据
图6中解说了根据本申请的采集用户的偏好操作行为数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触发采集后,当该家庭
用户直接操控屋内任一台已绑定的智能终端设备时,设备传感器及时将改变后设备属性数据与终端设备ID、本地存储的User ID、Role ID绑定后上报云端。例如,当用户打开灯时,则智能灯上报灯的开电源属性和打开时间;例如,当用户通过智能遥控器打开空调,则遥控器上报空调的温度、模式、风速、设置时间等;例如,当用户通过遥控器设置晾衣架高度时,则晾衣架上报最后设定的离地高度及是否打开紫外线、灯光等属性。
考虑到视频类终端设备在家庭场景中的高频次使用和多家庭角色触点属性,当家庭用户打开机顶盒遥控器观看视频类终端设备时,智能遥控器和机顶盒将User ID、RoleID和设备MAC绑定上报云端,以后由云端根据机顶盒的MAC地址跨平台读取视频流媒体平台的用户偏好视频大数据,并推送到设备端。
用户通过操控APP操作设备时,APP智能终端设备的UI/UE数据埋点将用户在APP端的操作行为与APP的User ID、Role ID绑定后上报云端,同时通过APP操控改变的终端设备的设备属性或发送的指令,会由设备端同步上报到云端。
这些数据因涉及的终端设备类别多样且上报属性的非一致性,采用非结构化数据结构上报,数据必报字段主要包括:设备ID、User ID、Role ID、设备操作指令、设备属性值、操作时间等。以下表格中示出了示意性的数据结构。
设备ID User ID Role ID 设备指令 设备属性 操作时间
数据结构3:智能终端设备上报数据结构
App ID User ID Role ID 埋点数据ID 埋点数据值 操作时间
数据结构4:APK终端设备UI/UE数据埋点上报数据结构
设备ID User ID Role ID 设备MAC 设备SN 操作时间
数据结构5:视频类设备(机顶盒遥控器、机顶盒)上报数据结构
通过对用户日常习惯性操控智能终端行为数据的持续采集,在云端积累了每位家庭用户对同一家庭内的智能终端设备的独有的差异化使用习惯的基础大数据。
2.4停止终端设备偏好操作行为数据采集
考虑到实际家庭场景中有多个家庭用户交叉操控同一台智能终端设备或APP的可能性,因此为可保证数据采集的有效性,对每位家庭用户的数据采集设定了一定的采集周期,例如10分钟。
1)从触发采集开始10分钟内(包括终端设备触发采集和APP触发采集两种),如果没有其他家庭用户输入自己的人体生物特征数据或通过APP 开启行为数据采集,则采集的数据归属为当前触发采集的家庭用户角色 Role 1。
2)10分钟后,云端下发停止采集命令到所有设备端,终端设备接收到停止采集命令后清除刚才存储的User ID和Role ID,行为数据采集自动停止。
3)10分钟内,如果有其他家庭用户输入自己的人体生物特征或通过 APP开启行为数据采集,则云端对所有终端设备下发新的家庭用户角色 Role 2,设备接收到新的Role 2后,刷新终端设备存储的User ID和Role ID,行为数据上报使用新的Role 2。注意,此步骤中,云端下发和终端设备再次上报的User ID和之前的家庭成员Role 1一致。
步骤三:云端生成用户偏好操作行为大数据集
云端接收到User ID和对智能终端设备的偏好操作行为数据后,经过持续地数据积累和存储,使用大数据算法生成该用户的智慧家庭终端设备使用习惯偏好数据集合。关于这部分内容,之前已有足够多的文献描述,如使用Hive、Hardoop等完成建仓、数据清洗等。本申请主要解决用户身份的自动识别及使用习惯行为数据的搜集,因此不再对如何生成用户偏好操作行为大数据结合进行赘述。
以下表格中示出了云端形成的部分智能终端设备的用户偏好操作行为数据集合。
Figure BDA0003226517880000121
Figure BDA0003226517880000131
表2:云端智能终端类用户偏好操作行为数据集
步骤四:根据用户唯一性生物特征来识别用户并读取用户偏好操作行为数据集 合,并在没有任何APP操控的情况下自动设置智能终端设备的偏好属性
图7中解说了根据用户的唯一性生物特征来识别用户并自动设置智能终端设备的偏好属性的示意图。
经过一段时间的用户使用终端行为数据采集后,用户在任一台已经采集过生物特征的终端设备上输入自己的生物特征,诸如但不限于虹膜、指纹、语音等,其中语音数据经过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自然语言处理)平台或由终端设备本地解析为声纹和语音指令。其后,终端设备上报该用户的生物特征数据、用户操作指令(对于语音终端设备而言,还包含语音指令)到云端。云端通过用户生物特征数据库比对来识别用户的家庭角色Role ID,并通过用户Role ID读取用户的智能终端设备使用习惯数据集合,并根据数据集合的触发条件比对用户对终端设备的操作指令或语音指令。如果符合触发条件,则在云端生成关于该用户的偏好操作行为的智能终端指令并下发至终端设备。下表中示出了由云端下发至终端设备的用户偏好指令的示意性结构。
Figure BDA0003226517880000141
数据结构5:云端下发的用户偏好指令结构
以下结合示例性而非限定性实施例来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用于自动设置智能终端偏好属性的方法的具体过程。
以一个三世同堂的家庭为例,家庭用户组成一般为爷爷、奶奶(或外婆、外公)、爸爸、妈妈、儿子(女儿)。传统的智慧家庭体验场景必须通过操控APP、场景面板、遥控器等来控制终端设备,人为地输入各类操作指令,方可达到控制全家的智能家居和影音视频终端的目的。
目前的智能家居设备大多只实现了指令输入的智能化,指令简单且雷同性较高。对于智慧家庭由多个年龄层次、不同偏好、多元化使用习惯组成的复合式用户组,所提供的服务内容缺乏针对性。
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采集家庭各成员的生物特征数据,搭载云端用户使用行为习惯记录系统,能够实现对不同的家庭用户提供符合其偏好的个性化智能家居体验服务。
例如,上述三世同堂的家庭,前期通过本申请的方法从智能门锁、晾衣架、语音电视遥控器等智能终端设备完成家庭用户的人体生物特征数据的采集和获取,并通过一段时间的智能终端操控行为数据采集,就能够实现下如下的智能场景。
1)爸爸在晚上20:00使用虹膜或指纹开启智能门锁后,门锁开门并将虹膜或指纹数据上报至云端。云端通过比对确定当前用户身份为爸爸,执行操作为门锁指纹输入开门,读取爸爸的用户偏好操作行为数据集,同时云端获取到当前时间为20:00,满足书房灯打开条件,则下发打开书房灯指令:“deviceID:爸爸书房灯的ID;Power:on;LIGHT:HIGHT;lim:4800K”至书房的灯。书房的智能灯就能够在爸爸习惯的时间打开、并将其亮度和色温的状态设定为爸爸习惯的属性。
2)妈妈语音输入:“我要晾衣服”。晾衣架或其他拾音设备(诸如,手机)将采集到用户的声纹数据和语音解析后的语音指令一起上报到云端。云端通过比对声纹特征,确定当前用户的身份为妈妈,设备为晾衣架,指令为晾衣服。则读取妈妈的用户偏好操作行为数据集,然后下发智能晾衣架指令:“deviceID:晾衣架的ID;Power:on;lift height:120cm”。智能晾衣在接到指令后自动将晾衣杆的离地高度调整为120cm,以方便妈妈进行衣物的晾晒和挂载。
3)爷爷在晚上19:05对语音遥控器说:打开电视、遥控器将声纹数据和解析后的语音指令一起上报至云端。云端通过比对声纹特征,确定当前用户的身份为爷爷,操作指令符合触发条件。则将遥控器ID、机顶盒 MAC地址及当前时间跨平台传至视频流媒体用户大数据库,从视频流媒体用户大数据库中获取爷爷喜欢的视频数据信息并驱动流媒体平台播放该视频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中存在的大多数通过手机APP采集用户生物特征和用户操控习惯行为数据相比,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经由智能终端设备采集用户的唯一性人体生物特征作为家庭用户角色的识别依据,从而减轻了 APP的开发压力,也避免了老人和小孩不会或不方便操作APP造成无法采集数据的缺陷;通过终端设备上报数据以获取用户偏好操作行为数据,还可获取该终端设备的直观准确的属性数据,从而避免了手机APP上报用户行为数据需作二次数据转换格式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手机资源和网络资源的消耗。
和现有技术的诸多方案相比,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该方案面向家庭中的所有用户,这就弥补了仅对单个用户提供智能化场景的操作,从而填补了当今智能终端设备市场对于多家庭成员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的行业空白。
第二、现有的智能操控类APP无需作很大改动,只需加载家庭角色 Role ID设置和智能终端设备用户行为数据开启/关闭2个模块,就可实现该方案,成本较低。
第三、采用现有的智能终端设备来采集人体生物特征数据(例如,虹膜或指纹可通过门锁、机顶盒遥控器采集到,而声纹可通过手机、机顶盒遥控器等直接采集获取),无需另外增加独立设备即可完成人体生物特征数据的采集。并且,整个家庭的智能终端设备中只需有一台支持人体生物特征数据采集,就可接入此系统实现。应用范围和适用场景极为广泛。
第四、云端存储用户偏好操作行为数据,云端大数据存储和清洗算法保证对家庭中的每位用户的偏好操作行为实现有效分析和数据集合生成。
第五、运营商级云端和网络传输层先进加密手段保证用户生物特征数据得到有效保护,防止篡改伪造用户身份的情况发生。
第六、该方案使用人体唯一生物特征:虹膜、指纹、声纹作为用户身份标识。该生物特征具备的唯一性、稳定性、可获取性、非介质性,避免了传统使用用户名、密码或IC卡、NFC卡等介质造成用户身份假冒的风险,保证了用户对整个家庭内所有智能设备操控的身份有效识别、用户偏好操作行为的样本数据的有效采集及后续偏好性智能设备属性的有效设置。
第七、一个家庭角色能够绑定多台设备获取的人体生物特征,这弥补了一个设备仅支持一种人体生物特征导致用户特征数据获取量匮乏的不足。通过读取多个智能设备的生物特征,在云端绑定多维人体生物特征(虹膜、指纹、声纹)形成一个较完备的用户生物特征数据集。当用户再次输入任一生物特征时,都能实现对用户家庭角色的有效识别。
综上所述,本申请采用云端-网络-用户端的整合,突破了现有的智能终端设备无法家庭多个用户提供直接身份识别和差异化、个性化智能操控服务的痛点,从而有效地面向各家庭用户实现了基于其生物特征的身份识别和差异化、个性化的智能服务,进而为当前提升智慧家庭服务体验提供了可借鉴具备参考性的技术实现模式。该方案能够广泛应用于多成员组合的家庭,并能够推广至具有不同用户需求的其他用户群体,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广大的市场规模。
应该理解,所公开的方法中各步骤的具体次序或阶层是示例性过程的解说。基于设计偏好,应该理解,可以重新编排本文描述的方法或方法体系中各步骤的具体次序或阶层。所附方法权利要求以样本次序呈现各种步骤的要素,且并不意味着被限定于所呈现的具体次序或阶层,除非在本文中有特别叙述。
提供先前描述是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均能够实践本文中所述的各种方面。对这些方面的各种改动将容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明白,并且在本文中所定义的普适原理可被应用于其他方面。因此,权利要求并非旨在被限定于本文中所示出的各方面,而是应被授予与权利要求的语言相一致的全部范围,其中对要素的单数形式的引述并非旨在表示“有且仅有一个”(除非特别如此声明)而是“一个或多个”。除非特别另外声明,否则术语“一些”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引述一列项目中的“至少一个”的短语是指这些项目的任何组合,包括单个用户。作为示例,“a、b或c中的至少一者”旨在涵盖:至少一个a;至少一个b;至少一个c;至少一个a和至少一个b;至少一个a和至少一个c;至少一个b和至少一个c;以及至少一个a、至少一个b和至少一个c。本公开通篇描述的各种方面的要素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当前或今后所知的所有结构上和功能上的等效方案通过引述被明确纳入于此,且旨在被权利要求所涵盖。此外,本文中所公开的任何内容都并非旨在贡献给公众,无论这样的公开是否在权利要求书中被显式地叙述。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自动设置智能终端设备的偏好属性的方法,包括:
采集所述用户的唯一性生物特征数据;
采集所述用户对所述终端设备的操作行为数据;
基于所述生物特征数据以及所述操作行为数据来生成所述用户的偏好操作行为数据集;以及
基于所述偏好操作行为数据集来自动设置用户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偏好属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由所述终端设备来采集所述生物特征数据并将所述生物特征数据上报至云端,并且针对不同用户采集不同的生物特征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由一个或多个采集入口来采集所述操作行为数据并上报至云端,并且经由所述终端设备或用于操控所述终端设备的APP来触发对所述操作行为数据的采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行为数据的采集是在一时间段内执行的,所述时间段由所述用户来设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电子门锁、机顶盒遥控器、自动晾衣架、手机;而所述生物特征数据包括:虹膜、指纹、掌静脉纹、声纹。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入口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传感器、所述终端设备的操控APP的UI/UE埋点数据、机顶盒的EPG、视频类设备的显示界面。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行为数据的上报采用数据结构上报方式,所上报的操作行为数据的数据结构包括:设备ID、用户ID、用户角色ID、终端设备命令、终端设备属性、以及操作时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特征数据和所述操作行为数据在与云端与用户ID、用户角色ID相关联。
9.如权利要求1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当所述用户在任一智能终端上输入自己的任一生物特征数据时,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用户的生物特征数据以及所述用户的操作命令上报到云端;
通过所述生物特征数据的比对识别所述用户的角色ID;
通过所述角色ID读取所述偏好操作行为数据集;
将所述偏好操作行为数据集的触发条件与所述用户的操作命令作比较;
若符合所述触发条件,则将所述偏好操作行为数据集下发至所述终端设备。
10.如权利要求1到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通过在所述智能终端设备的操控APP中增加用户角色字段(Role ID)和用户角色设定模块(SET Role ID)来实现,其中所述用户角色字段包括用户字段(User ID)和3位或更多位随机数字,所述用户角色字段与所述生物特征数据相关联。
CN202110972814.1A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用于自动设置智能终端设备的偏好属性的方法 Pending CN1138487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72814.1A CN113848733A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用于自动设置智能终端设备的偏好属性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72814.1A CN113848733A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用于自动设置智能终端设备的偏好属性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48733A true CN113848733A (zh) 2021-12-28

Family

ID=78975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72814.1A Pending CN113848733A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用于自动设置智能终端设备的偏好属性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4873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4415A (zh) * 2022-01-24 2022-06-03 杭州博联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全屋智能的场景分布式实现方法、系统、装置和介质
WO2024021546A1 (zh) * 2022-07-29 2024-02-01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行为偏好表的生成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7007A (zh) * 2015-08-20 2015-12-02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智能垫体
CN105353727A (zh) * 2014-08-19 2016-02-24 深圳市科瑞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家庭中央分析处理方法及服务器
CN110941199A (zh) * 2019-12-10 2020-03-31 上海雷盎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设备配网及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11077786A (zh) * 2019-12-10 2020-04-28 上海雷盎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家居设备控制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3727A (zh) * 2014-08-19 2016-02-24 深圳市科瑞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家庭中央分析处理方法及服务器
CN105117007A (zh) * 2015-08-20 2015-12-02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智能垫体
CN110941199A (zh) * 2019-12-10 2020-03-31 上海雷盎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设备配网及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11077786A (zh) * 2019-12-10 2020-04-28 上海雷盎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家居设备控制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4415A (zh) * 2022-01-24 2022-06-03 杭州博联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全屋智能的场景分布式实现方法、系统、装置和介质
CN114584415B (zh) * 2022-01-24 2023-11-28 杭州博联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全屋智能的场景分布式实现方法、系统、装置和介质
WO2024021546A1 (zh) * 2022-07-29 2024-02-01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行为偏好表的生成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012779A1 (en) Multi-User Personalization at a Voice Interface Device
US20230274741A1 (en) Device Leadership Negotiation Among Voice Interface Devices
US20210225387A1 (en) Noise Mitigation for a Voice Interface Device
CN111766798A (zh) 一种智能家居设备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13848733A (zh) 一种用于自动设置智能终端设备的偏好属性的方法
US20220317641A1 (en) Device control method, conflict processing method, correspond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5118257B (zh) 智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US20180144590A1 (en) Server-Provided Visual Output at a Voice Interface Device
CN100530013C (zh) 电子设备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4756483B (zh) 用于自适应的多用户节目指南的系统和方法
CN107272607A (zh)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285978C (zh) 用于自动控制个人化联网环境的方法和系统
CN111258224A (zh) 智能家居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843051A (zh) 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家居的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KR101884291B1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3914127B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647311A (zh) 智能中控系统、设备、服务器及智能设备控制方法
CN109963194B (zh) 基于人脸识别的视频进度智能跟随播放方法及系统
CN105629762B (zh) 智能家居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3268085A (zh) 一种基于个人云平台的智能家电互动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9584874A (zh) 电器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器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867151A (zh) 人脸识别家居门智能系统及工作方法
CN111123851A (zh) 根据用户情绪控制电器设备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0024525A1 (zh) 电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器
CN109600309A (zh) 智能网关的交互方法、装置、智能网关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