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40363A - 闭环功率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闭环功率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40363A
CN113840363A CN202010580975.1A CN202010580975A CN113840363A CN 113840363 A CN113840363 A CN 113840363A CN 202010580975 A CN202010580975 A CN 202010580975A CN 113840363 A CN113840363 A CN 1138403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terminal
cell
power control
strong interference
event measur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8097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强
陈强
江海
孙英
曾国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58097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4036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79749 priority patent/WO202125877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8403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403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08Closed loop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闭环功率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对第一小区的用户终端下发第一事件测量,所述第一事件测量用于测量所述用户终端对与第一小区相邻的第二小区的干扰情况;接收所述用户终端上报的第一事件测量报告;根据所述用户终端上报的第一事件测量报告,确定所述用户终端为强干扰用户终端;对所述强干扰用户终端进行功率控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选择出第一小区对第二小区产生强干扰的用户终端,并对第一小区的强干扰用户终端进行功率控制,从而避免第一小区的强干扰用户终端对第二小区的强干扰。

Description

闭环功率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闭环功率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对功率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5G系统和LTE系统相比,需要的上行信噪比更高,因此对用户终端的功率控制要求有进一步的提升。相关技术中,对5G系统小区的所有用户终端,一般采用相同的信噪比进行功率控制,没有考虑小区的不同用户终端对相邻小区的干扰不同的问题,或者即使有考虑,由于不合适的选择方式,无法有效选择出小区对相邻小区的强干扰用户终端,因此无法避免小区的强干扰用户终端对相邻小区的强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闭环功率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有效选择出第一小区对第二小区产生强干扰的用户终端,并对第一小区的强干扰用户终端进行功率控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闭环功率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对第一小区的用户终端下发第一事件测量,所述第一事件测量用于测量所述用户终端对与第一小区相邻的第二小区的干扰情况;
接收所述用户终端上报的第一事件测量报告;
根据所述用户终端上报的第一事件测量报告,确定所述用户终端为强干扰用户终端;
对所述强干扰用户终端进行功率控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闭环功率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配置第二小区,以使第一网络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闭环功率控制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网络设备下发的第一事件测量;
上报第一事件测量报告给第一网络设备,以使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事件测量报告确定所述用户终端为强干扰用户终端,并对所述强干扰用户终端进行功率控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前述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前述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网络设备对第一小区的用户终端下发第一事件测量,第一事件测量用于测量第一小区的用户终端对与第一小区相邻的第二小区的干扰情况,接收第一小区的用户终端上报的第一事件测量报告,根据第一小区的用户终端上报的第一事件测量报告,确定第一小区的强干扰用户终端,对第一小区的强干扰用户终端进行功率控制。本发明可以有效选择出第一小区对第二小区产生强干扰的用户终端,并对第一小区的强干扰用户终端进行功率控制,从而避免第一小区的强干扰用户终端对第二小区的强干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方面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图2所示闭环功率控制方法的步骤S300在一些实施例中的流程图。
图4是图2所示闭环功率控制方法的步骤S100在一些实施例中的流程图。
图5是图2所示闭环功率控制方法的步骤S400在一些实施例中的流程图。
图6是图2所示闭环功率控制方法的步骤S400在一些实施例中的流程图。
图7是图2所示闭环功率控制方法的步骤S400在一些实施例中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图8所示闭环功率控制方法的步骤S530在一些实施例中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二方面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三方面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三方面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有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装置示意图中进行了功能模块划分,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装置中的模块划分,或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随着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对功率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5G系统和LTE系统相比,需要的上行信噪比更高,因此对用户终端的功率控制要求有进一步的提升。当前的功率控制算法,对小区内的所有用户终端,大多数采用相同的SINR值进行功率控制,没有考虑到不同用户终端对邻区的干扰问题,或者即使有用户终端选择,由于不合适的选择方式,无法有效选择出对邻区的强干扰用户终端,因此无法避免对邻区的强干扰。
相关技术中,在对强干扰用户终端进行选择时,使用A3事件来检测,也就是邻小区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高于本小区RSRP一定的门限,就认为此用户终端对邻小区的干扰较大,此门限一般设置为-3dB。也就是说,如果测量邻小区RSRP高于本小区RSRP-3dB,就判断为强干扰用户终端。
但是,从实际测试中得出,即使在邻小区RSRP比本小区RSRP低很多的情况下,也可能会造成对邻区的强干扰,比如在同一基站两个小区的近点处,本小区RSRP测量可以达到-55dBm,邻小区RSRP测量为-70dBm,此时本小区的用户终端如果使用较高的发射功率,也会造成对邻小区的强干扰。而相反,在两个基站的切换带,如果信号强度较差,即使是两个小区的RSRP值接近,本小区的用户终端也不会对邻小区造成强干扰。
基于上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闭环功率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有效选择出本小区对邻小区产生强干扰的用户终端,并对本小区的强干扰用户终端进行功率控制,从而避免本小区的强干扰用户终端对邻小区的强干扰。
需要说明的是,下列多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小区110可为第一网络设备100信号覆盖的小区,第二小区210可为第二网络设备200信号覆盖的小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100和第二网络设备200可以为同一网络设备,则第一小区110和第二小区210为同一网络设备信号覆盖形成的相邻小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100和第二网络设备200也可以为不同的网络设备,则第一小区110和第二小区210为不同的网络设备信号覆盖形成的相邻小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小区110中存在用户终端111。在一些情况下,用户终端111可能会对第二小区210产生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小区110与第二小区210相邻,可以是物理空间上的相邻,也可以是频域、时域上的相邻。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小区110与第二小区210相邻可以是第一小区110与第二小区210紧挨着,也可以是第一小区110与第二小区210不紧挨着(如第一小区110与第二小区210具有间隔,或者,第一小区110与第二小区210之间间隔有其他小区),但是互相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100和第二网络设备200为基站(例如5G基站、LTE基站、CDMA基站等),也可以为其他可实现基站功能的网络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终端111可以为移动终端设备,也可以为非移动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设备、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等;非移动终端设备可以为个人计算机、电视机、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发明实施方案不作具体限定。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第一方面,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闭环功率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0:对第一小区的用户终端下发第一事件测量;
步骤S200:接收用户终端上报的第一事件测量报告;
步骤S300:根据用户终端上报的第一事件测量报告,确定用户终端为强干扰用户终端;
步骤S400:对强干扰用户终端进行功率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对第一小区的用户终端下发第一事件测量,第一事件测量用于测量用户终端对与第一小区相邻的第二小区的干扰情况,接收第一小区的用户终端上报的第一事件测量报告,根据第一小区的用户终端上报的第一事件测量报告,确定第一小区的强干扰用户终端,对第一小区的强干扰用户终端进行功率控制,从而避免第一小区的强干扰用户终端对第二小区的强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事件测量为A4事件测量。A4事件测量具体指:当相邻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高于系统指定的一门限时,用户终端触发A4事件测量。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采用其他事件测量或其他测量方式,只要能够测量用户终端对与第一小区相邻的第二小区的干扰情况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采用A4事件测量,则对应的,如图3所示,步骤S300包括:
步骤S310:根据用户终端上报的第一事件测量报告,判断第二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是否大于第一阈值,若大于,则执行步骤S320;否则,返回步骤S100,重新对第一小区的用户终端下发第一事件测量;
步骤S320:确定用户终端为强干扰用户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判断第二小区的RSRP是否大于第一阈值,若大于,则第一小区的用户终端对第二小区造成强干扰,即确定第一小区的用户终端为强干扰用户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步骤S100包括:
步骤S110:利用预设规则确定第一小区的候选用户终端;
步骤S120:对第一小区的候选用户终端下发第一事件测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首先利用预设规则确定第一小区的候选用户终端,再对第一小区的候选用户终端下发第一事件测量,相当于通过预设规则和第一事件测量两道筛选机制,来确定第一小区对第二小区造成强干扰的强干扰用户终端,提高了强干扰用户的筛选精度,使得闭环功率控制更加精确,有效避免第一小区的强干扰用户终端对第二小区的强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规则包括:
判断第一小区的用户终端的业务量是否大于第二阈值,若大于,则确定该用户终端为第一小区的候选用户终端;
和/或,
判断第一小区的用户终端的路损是否小于第三阈值,若小于,则确定该用户终端为第一小区的候选用户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一小区的用户终端的业务量(主要是上行业务量)高,则更容易对相邻的第二小区造成干扰。若第一小区的用户终端的路损(路径损耗)较高,由于切换参数设置的一般比较低(比如3dB),那么第一小区的用户终端在其他小区的路损也较高,一般不会对相邻的第二小区造成干扰。因此,选择第一小区的用户终端的业务量大于第二阈值,和/或,选择第一小区的用户终端的路损小于第三阈值的用户终端,作为可能会对相邻的第二小区造成干扰的候选用户终端。再对第一小区的候选用户终端下发第一事件测量,来确定强干扰用户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第一小区的用户终端的业务量主要通过以下方式:维护第一小区的用户终端在检测周期内三段资源内分配的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总个数,在一定的检测周期内,在其他小区的低干扰区域内,给第一小区的用户终端分配的RB总个数<网管配置的RB总个数时,则用户终端的业务量低,认为不是强干扰用户终端;否则,用户终端的业务量高,认为可能是强干扰用户终端,确定其为候选用户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第一小区的用户终端的路损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小区都要维护一套小区内用户终端的路损(PL,Path Loss)和单RB发射功率的值,这两个值可以从基站侧调度的RB和用户终端上报的功率余量(PHR,Power Headroom Report)以及基站侧接收的单RB信号强度得到。根据小区维护的每个用户终端的PL列表和切换门限进行强干扰用户终端的判断,一般同频邻区的切换使用A3事件测量,假设切换门限为hoThr,由这些信息可以得到:
第一小区RSRP=第一小区发射功率-第一小区PL(1)
由公式(1)可得:
第二小区RSRP<第一小区RSRP+hoThr<第一小区发射功率-第一小区PL+hoThr(2)
由公式(2)可得:
第二小区PL=第二小区发射功率-第二小区RSRP>第二小区发射功率-第一小区发射功率+第一小区PL-hoThr(3)
由公式(3)可得,第一小区PL越高,那么第一小区的用户终端在第二小区的路损PL也越高,一般不会对第二小区造成干扰。因此,选择第一小区的用户终端的路损小于第三阈值的用户终端,作为可能会对第二小区造成干扰的候选用户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步骤S400包括:
步骤S410:降低强干扰用户终端的目标SINR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指接收到的有用信号的强度与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噪声和干扰)的强度的比值,即信噪比。第一网络设备降低强干扰用户终端的目标SINR值,使得实际的SINR值与目标SINR值不会相差太多,从而不会对强干扰用户终端接收有用信号(基站发给强用户终端的信号)的强度提升太多,也不会对强干扰用户终端接收干扰信号(基站发给第二小区的信号)的强度降低太少,从而降低强干扰用户终端对第二小区的干扰。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阶段式地逐渐降低强干扰用户终端的目标SINR值,避免降低太多而影响强干扰用户终端本身的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步骤S400包括:
步骤S421:计算第二小区的路损;
步骤S422:根据第二小区的路损计算第二小区的噪声干扰;
步骤S423:判断第二小区的噪声干扰是否大于第四阈值,若大于,则执行步骤S424;否则,返回步骤S421,重新计算第二小区的路损;
步骤S424:发送TPC命令字,TPC命令字用于降低强干扰用户终端的发射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计算第二小区的路损,第二小区的路损=第二小区的发射功率-第二小区RSRP,再根据第二小区的路损计算第二小区受到的噪声干扰,第二小区受到的噪声干扰=强干扰用户终端的发射功率-第二小区的路损,判断第二小区的噪声干扰是否大于第四阈值,若大于,则第一网络设备向强干扰用户终端发送TPC命令字,TPC命令字用于降低强干扰用户终端的发射功率,即降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强干扰用户终端的接收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步骤S400包括:
步骤S430:根据用户终端上报的第一事件测量报告和第二小区配置的低干扰区域,对强干扰用户终端的分配方式进行调整,以使分配给强干扰用户终端的资源避开第二小区配置的低干扰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不同小区分别配置一段自己的低干扰区域,来增加弱场用户和VIP业务(比如VoNR业务(Voice over New Radio,5G语音业务))的用户感知,因此,对于第二小区的低干扰区域,更加需要避免第一小区的强干扰用户终端对第二小区的低干扰区域的干扰。具体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用户终端上报的第一事件测量报告,确定第一小区的强干扰用户终端,再根据第二小区配置的低干扰区域,对强干扰用户终端的分配方式进行调整,以使分配给强干扰用户终端的资源避开第二小区配置的低干扰区域,从而避免强干扰用户终端对第二小区配置的低干扰区域的干扰。例如:根据A4事件测量报告,计算得到强干扰用户终端对第二小区的低干扰区域的高段区干扰较大,则在分配强干扰用户终端的资源(包括频域资源或时域资源)时,避开高段区,只在中低段分配。
结合上述,对强干扰用户终端进行功率控制,可以包括三种方式:(1)降低强干扰用户终端的目标SINR值;(2)降低强干扰用户终端的发射功率;(3)对强干扰用户终端的分配方式进行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强干扰用户终端进行功率控制之后,还需实时监测强干扰用户终端是否继续对第二小区造成强干扰,以继续对强干扰用户终端进行功率控制。因此,如图8所示,步骤S400之后,闭环功率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510:对强干扰用户终端下发第二事件测量;
步骤S520:接收强干扰用户终端上报的第二事件测量报告;
步骤S530:根据强干扰用户终端上报的第二事件测量报告,对强干扰用户终端进行功率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对强干扰用户终端下发第二事件测量,接收强干扰用户终端上报的第二事件测量报告,根据强干扰用户终端上报的第二事件测量报告,对强干扰用户终端继续进行功率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事件测量为A6事件测量。A6事件测量与A4事件测量相反,具体指:当相邻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低于系统指定的一门限时,用户终端触发A6事件测量。可以理解的是,采用A6事件测量,理论上只需下发一次,即触发A6事件测量,则强干扰用户不再对第二小区造成强干扰,流程简单,节省第一网络设备的能耗。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采用其他事件测量或其他测量方式,只要能够测量强干扰用户终端对第二小区的干扰情况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采用A6事件测量,则对应的,如图9所示,步骤S530包括:
步骤S531:根据强干扰用户终端上报的第二事件测量报告,判断第二小区的用户终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是否小于第五阈值,若小于,则执行步骤S532;否则,返回步骤S510,重新对强干扰用户终端下发第二事件测量;
步骤S532:控制强干扰用户终端脱离对第二小区产生强干扰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判断第二小区的用户终端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是否小于第五阈值,若大于,则重新对强干扰用户终端下发第二事件测量;若小于,则控制强干扰用户终端脱离对第二小区产生强干扰的状态。此时,可以按需恢复强干扰用户终端的目标SINR值、发射功率、分配方式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A6事件测量的第五阈值可以和A4事件测量的第一阈值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了上述监测方式,如图10所示,还可以采用下述监测方式:
步骤S610:对强干扰用户终端周期性下发第一事件测量;
步骤S620:接收强干扰用户终端上报的第一事件测量报告;
步骤S630:根据强干扰用户终端上报的第一事件测量报告,对强干扰用户终端进行功率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继续对强干扰用户终端周期性下发A4事件测量,接收强干扰用户终端上报的A4事件测量报告,根据强干扰用户终端上报的A4事件测量报告,对强干扰用户终端进行功率控制。即,第一网络设备对强干扰用户终端周期性下发A4事件测量,判断第二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是否大于第一阈值,若大于,则强干扰用户终端还是对第二小区造成强干扰,需继续对强干扰用户终端进行功率控制,包括降低目标SINR值、降低发射功率、调整分配方式等;若小于,则持续周期性下发第一事件测量。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预设次数N,当周期性下发第一事件测量N次,均表明强干扰用户终端不再对第二小区造成强干扰,则可以停止下发,以节省第一网路设备的能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检测第二小区受到的噪声干扰是否已经降低到门限NI_est以下,来控制强干扰用户终端脱离对第二小区产生强干扰的状态。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闭环功率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该方法包括:配置第二小区,以使第一网络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710:第二网络设备配置第二小区;
步骤S720:第一网络设备对第一小区的用户终端下发第一事件测量;
步骤S730: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用户终端上报的第一事件测量报告;
步骤S740: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用户终端上报的第一事件测量报告,确定用户终端为强干扰用户终端;
步骤S750:第一网络设备对强干扰用户终端进行功率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710包括:
配置第二小区的低干扰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配置第二小区的低干扰区域,以使第一网络设备在对第一小区的强干扰用户终端进行功率控制时,调整强干扰用户终端的分配方式,从而使得第一网络设备分配给强干扰用户终端的资源避开第二小区配置的低干扰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置的第二小区的低干扰区域可以通过第二网络设备告知第一网络设备,也可以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进行系统设置,告知系统中的所有网络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配置第二小区的低干扰区域,可以包括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种:
根据第二小区的物理小区标识将第二小区的资源划分为N段;
根据模N的余量,将其中一段资源配置为第二小区的低干扰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配置根据第二小区的物理小区标识(PCI,Physical Cell Identifier),将第二小区的资源(包括频域资源或时域资源)划分为N段,假设划分为3段,根据模3的余量,将其中一段资源配置为第二小区的低干扰区域。例如,模3的余量有三种可能,分别为0、1、2,根据模3的余量为0或1或2,可以为第二小区设置到底取3段资源中的哪一段作为第二小区的低干扰区域。可以理解的是,这个规则可以预设,存储在第二网络设备中。
第二种:
设置第一资源的起始位置和长度;
根据所述第一资源的起始位置和长度,将对应的第一资源配置为第二小区的低干扰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设置第一资源的起始位置和长度,例如,起始位置为0,长度为50,则将0~49这一段资源配置为第二小区的低干扰区域。
第三种:
根据第二小区的业务量,配置第二小区的低干扰区域,所述第二小区的低干扰区域的范围大小与第二小区的业务量呈正比。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根据第二小区的业务量,配置第二小区的低干扰区域。第二小区的低干扰区域的范围大小与第二小区的业务量呈正比。若第二小区的业务量大,则更加需要相邻的小区不对其造成干扰,因此,配置的低干扰区域范围也较大;反之,配置的低干扰区域范围较小。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小区的低干扰区域的范围大小与第二小区的业务量的比例关系,可以预设,存储在第二网络设备中。
第三方面,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闭环功率控制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该方法包括:
步骤S800:接收第一网络设备下发的第一事件测量;
步骤S900:上报第一事件测量报告给第一网络设备,以使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事件测量报告确定用户终端为强干扰用户终端,并对强干扰用户终端进行功率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终端接收第一网络设备下发的第一事件测量,上报第一事件测量报告给第一网络设备,以使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事件测量报告确定用户终端为强干扰用户终端,并对强干扰用户终端进行功率控制。功率控制的具体流程步骤,请参照第一方面所述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闭环功率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1000:上报用户终端的业务量,以使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用户终端的业务量确定候选用户终端,并对候选用户终端下发第一事件测量;
和/或,
步骤S1100:上报用户终端的路损,以使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用户终端的路损确定候选用户终端,并对候选用户终端下发第一事件测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终端上报业务量和/或路损,以使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用户终端的业务量和/或路损确定候选用户终端,并对候选用户终端下发第一事件测量。确定候选用户终端的具体流程步骤,请参照第一方面所述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的步骤;
或者,
如第二方面所述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的步骤;
或者,
如第三方面所述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是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可以为基站,也可以为其他可实现基站功能的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包括第一存储器、第一处理器及存储在第一存储器上并可在第一处理器上运行的第一计算机程序,第一处理器执行第一计算机程序时实现: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的步骤S100~S400、步骤S310~S320、步骤S110~S120、步骤S410、步骤S421~S424、步骤S430、步骤S510~S530、步骤S531~S532或者步骤S610~S630;
或者,
如第二方面所述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的步骤S700。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也可以是用户终端。用户终端可以为移动终端设备,也可以为非移动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设备、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等;非移动终端设备可以为个人计算机、电视机、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发明实施方案不作具体限定。用户终端包括第二存储器、第二处理器及存储在第二存储器上并可在第二处理器上运行的第二计算机程序,第二处理器执行第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
如第三方面所述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的步骤S800~S900、步骤S1000或者步骤S1100。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的步骤;
或者,
如第二方面所述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的步骤;
或者,
如第三方面所述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设备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
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实质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在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之内。

Claims (17)

1.闭环功率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对第一小区的用户终端下发第一事件测量,所述第一事件测量用于测量所述用户终端对与第一小区相邻的第二小区的干扰情况;
接收所述用户终端上报的第一事件测量报告;
根据所述用户终端上报的第一事件测量报告,确定所述用户终端为强干扰用户终端;
对所述强干扰用户终端进行功率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事件测量为A4事件测量;
对应的,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终端上报的第一事件测量报告,确定所述用户终端为强干扰用户终端,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终端上报的第一事件测量报告,判断第二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是否大于第一阈值,若大于,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为强干扰用户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第一小区的用户终端下发第一事件测量,包括:
利用预设规则确定第一小区的候选用户终端;
对所述第一小区的候选用户终端下发第一事件测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规则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小区的用户终端的业务量是否大于第二阈值,若大于,则确定该用户终端为第一小区的候选用户终端;
和/或,
判断所述第一小区的用户终端的路损是否小于第三阈值,若小于,则确定该用户终端为第一小区的候选用户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强干扰用户终端进行功率控制,包括:
降低所述强干扰用户终端的目标SINR值。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强干扰用户终端进行功率控制,包括:
计算第二小区的路损;
根据所述第二小区的路损计算第二小区的噪声干扰;
判断所述第二小区的噪声干扰是否大于第四阈值,若大于,则发送TPC命令字,所述TPC命令字用于降低所述强干扰用户终端的发射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强干扰用户终端进行功率控制,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终端上报的第一事件测量报告和第二小区配置的低干扰区域,对所述强干扰用户终端的分配方式进行调整,以使分配给所述强干扰用户终端的资源避开所述第二小区配置的低干扰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强干扰用户终端进行功率控制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强干扰用户终端下发第二事件测量;
接收所述强干扰用户终端上报的第二事件测量报告;
根据所述强干扰用户终端上报的第二事件测量报告,对所述强干扰用户终端进行功率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事件测量为A6事件测量;
对应的,所述根据所述强干扰用户终端上报的第二事件测量报告,对所述强干扰用户终端进行功率控制,包括:
根据所述强干扰用户终端上报的第二事件测量报告,判断第二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是否小于第五阈值,若小于,则控制所述强干扰用户终端脱离对第二小区产生强干扰的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强干扰用户终端进行功率控制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强干扰用户终端周期性下发第一事件测量;
接收所述强干扰用户终端上报的第一事件测量报告;
根据所述强干扰用户终端上报的第一事件测量报告,对所述强干扰用户终端进行功率控制。
11.闭环功率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配置第二小区,以使第一网络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第二小区,包括:
配置所述第二小区的低干扰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所述第二小区的低干扰区域,包括:
根据第二小区的物理小区标识将第二小区的资源划分为N段,
根据模N的余量,将其中一段资源配置为第二小区的低干扰区域;
或者,
设置第一资源的起始位置和长度,
根据所述第一资源的起始位置和长度,将对应的第一资源配置为第二小区的低干扰区域;
或者,
根据第二小区的业务量,配置第二小区的低干扰区域,所述第二小区的低干扰区域的范围大小与第二小区的业务量呈正比。
14.闭环功率控制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网络设备下发的第一事件测量;
上报第一事件测量报告给第一网络设备,以使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事件测量报告确定所述用户终端为强干扰用户终端,并对所述强干扰用户终端进行功率控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上报用户终端的业务量,以使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用户终端的业务量确定候选用户终端,并对所述候选用户终端下发第一事件测量;
和/或,
上报用户终端的路损,以使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用户终端的路损确定候选用户终端,并对所述候选用户终端下发第一事件测量。
16.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
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
或者,
如权利要求11至13任一项所述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
或者,
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
17.存储介质,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
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
或者,
如权利要求11至13任一项所述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
或者,
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闭环功率控制方法。
CN202010580975.1A 2020-06-23 2020-06-23 闭环功率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8403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80975.1A CN113840363A (zh) 2020-06-23 2020-06-23 闭环功率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CT/CN2021/079749 WO2021258778A1 (zh) 2020-06-23 2021-03-09 闭环功率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80975.1A CN113840363A (zh) 2020-06-23 2020-06-23 闭环功率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40363A true CN113840363A (zh) 2021-12-24

Family

ID=78964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80975.1A Pending CN113840363A (zh) 2020-06-23 2020-06-23 闭环功率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40363A (zh)
WO (1) WO202125877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87014A (zh) * 2022-06-20 2022-09-2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灵活帧结构仿真系统的上行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5505B (zh) * 2010-04-12 2015-09-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上行干扰源的方法及系统
US20130045771A1 (en) * 2011-08-15 2013-02-21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interference control
EP2775750B1 (en) * 2011-11-03 2018-01-31 Kyocera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base station
CN104168635B (zh) * 2014-08-05 2018-05-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87014A (zh) * 2022-06-20 2022-09-2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灵活帧结构仿真系统的上行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5087014B (zh) * 2022-06-20 2024-04-1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灵活帧结构仿真系统的上行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58778A1 (zh) 2021-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3368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JP3109504B2 (ja) セルラシステムおよびセルラシステムの隣接周波数干渉回避方法と移動局
US8670773B2 (e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containing program
EP1649705B1 (en) Method and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wherein timeslots allocated for common control channels may be reused for user traffic
EP1128573A2 (en) Method for avoiding adjacent carrier frequency interference
CN106572478B (zh) 一种构造无线栅格的方法及基站
CN105830483A (zh) 波束配置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EP3011781B1 (en) Method and network entity for reducing inter-network interference
WO2018028618A1 (zh) 跟踪波束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CN104837189B (zh) 一种基于lte-a系统的闭环功率控制修正方法
EP2077624A2 (en) Cognitive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which adaptably controls sensing reference level
CA2901095C (en)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with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091805B2 (en) Method in a network and network node for co-scheduling in a network
CN112188567B (zh) 频段切换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通信节点
US20160043815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037377A (zh) 一种同频干扰协调方法和装置
US20210360613A1 (en) Multiple concurrent bandwidth parts for a base station of a cellular network
CN102264095B (zh) 一种确定用户终端ue位置信息的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CN110337140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840363A (zh) 闭环功率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EP4297496A2 (en) User device
CN112689321B (zh) 一种功率控制参数确定方法及终端
US10091744B2 (en) Unlicensed carrier power control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10547533B2 (en) Service distribution obtain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11464012B2 (en) Bandwidth adjustment of multiple concurrent bandwidth parts for a base station of a cellular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