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40204A - 无线耳机、充电盒以及无线耳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耳机、充电盒以及无线耳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40204A
CN113840204A CN202111124404.8A CN202111124404A CN113840204A CN 113840204 A CN113840204 A CN 113840204A CN 202111124404 A CN202111124404 A CN 202111124404A CN 113840204 A CN113840204 A CN 1138402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charging contact
headset
wireless
slid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2440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2440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4020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402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402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25Accumulators or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1/00Receptacles for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5C1/00-A45C9/00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1/00Receptacles for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5C1/00-A45C9/00
    • A45C2011/001Receptacles for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5C1/00-A45C9/00 for portable audio devices, e.g. headphones or MP3-p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盒以及无线耳机设备,其中,无线耳机与耳机盒适配,耳机盒包括挡块,无线耳机包括:耳机主体;第一充电触点,第一充电触点设置于耳机主体上;滑块,滑块与耳机主体滑动连接,且滑块设置于第一充电触点的远离耳机主体的一侧;在滑块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滑块遮挡第一充电触点,以使第一充电触点处于隐藏状态;在滑块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滑块避让第一充电触点,以使第一充电触点处于暴露状态;无线耳机插入耳机盒时,滑块在挡块的阻挡下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有效避免充电触点因腐蚀或污染而损坏,进而有助于提高无线耳机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无线耳机、充电盒以及无线耳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耳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盒以及无线耳机设备。
背景技术
无线耳机可以摆脱耳机线的限制,目前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的欢迎。一般来说,无线耳机中会存在用于充电的充电触点。而相关技术中,在用户使用无线耳机时,充电触点通常暴露在使用环境中,导致充电触点容易发生损坏。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盒以及无线耳机设备,解决充电触点暴露在使用环境中,导致充电触点容易发生损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无线耳机,无线耳机与耳机盒适配,耳机盒包括挡块,无线耳机包括:
耳机主体;
第一充电触点,第一充电触点设置于耳机主体上;
滑块,滑块与耳机主体滑动连接,且滑块设置于第一充电触点的远离耳机主体的一侧;
在滑块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滑块遮挡第一充电触点,以使第一充电触点处于隐藏状态;在滑块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滑块避让第一充电触点,以使第一充电触点处于暴露状态;无线耳机插入耳机盒时,滑块在挡块的阻挡下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耳机盒,耳机盒与第一方面所示的无线耳机适配,耳机盒包括:
耳机盒主体,耳机盒主体中设置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用于收容无线耳机;
挡块,挡块凸设于第二容纳腔的壁面上,在无线耳机插入第二容纳腔中时,挡块能够阻挡滑块,以使得滑块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第二充电触点,第二充电触点设置于第二容纳腔中,在无线耳机收容于第二容纳腔中时,第二充电触点与第一充电触点电连接。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无线耳机设备,包括无线耳机与耳机盒,无线耳机为如第一方面所示的无线耳机,耳机盒为如第二方面所示的耳机盒。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可以与包括有挡块的耳机盒适配,无线耳机包括耳机主体、第一充电触点以及滑块,其中,第一充电触点设置于耳机主体上,滑块与耳机主体滑动连接,且滑块设置于第一充电触点的远离耳机主体的一侧,滑块在第一位置时,遮挡第一充电触点,以使得第一充电触点处于隐藏状态,有效避免第一充电触点被腐蚀或污染;而在无线耳机插入耳机盒时,耳机盒中的挡块可以阻挡滑块,使得滑块相对耳机主体移动到第二位置,此时滑块避让第一充电触点,以使得第一充电触点处于暴露状态,以便外部电源通过第一充电触点对无线耳机充电。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在保证无线耳机的正常使用与充电功能的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充电触点因腐蚀或污染而损坏,进而有助于提高无线耳机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无线耳机收容于耳机盒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示出:100-无线耳机、101-耳机主体、110-耳机壳体、111-第一容纳腔、112-第一开口、113-第一表面、114-第二表面、115-出音部分、116-耳柄部分、120-第一充电触点、130-滑块、131-主体部、132-限位部、140-弹性件、151-第一结构件、152-第二结构件、1521-限位面、153-第三结构件、160-充电模块、200-耳机盒、210-耳机盒主体、211-第二容纳腔、220-挡块、230-第二充电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无线耳机,该无线耳机与耳机盒适配,耳机盒包括挡块,无线耳机包括:
耳机主体101;
第一充电触点120,第一充电触点120设置于耳机主体101上;
滑块130,滑块130与耳机主体101滑动连接,且滑块130设置于第一充电触点120的远离耳机主体101的一侧;
在滑块130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滑块130遮挡第一充电触点120,以使第一充电触点120处于隐藏状态;在滑块13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滑块130避让第一充电触点120,以使第一充电触点120处于暴露状态;无线耳机插入耳机盒时,滑块130在挡块的阻挡下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与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的结构示意图。无线耳机可以包括耳机主体101,一般来说,耳机主体101可以包括例如出音部分与耳柄部分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耳机主体101上设置有第一充电触点120。容易理解的是,无线耳机中通常设置有可充电的电池,而第一充电触点120可以认为是电池的充电接头。也就是说,外部电源可以通过第一充电触点120来为无线耳机中的电池充电。
相关技术中,无线耳机在使用状态下,第一充电触点120与外部电源脱离,进而暴露于外部环境中。以第一充电触点120为金属漏铜为例,外部环境中存在的空气与水分可能会对漏铜造成腐蚀。此外,用户佩戴无线耳机时,可能会有汗渍粘黏至金属漏铜上,对金属漏铜造成污染与腐蚀。
可见,当第一充电触点120暴露于外部环境中时,可能出现腐蚀或污染的问题,进而可能导致充电能力下降甚至发生短路风险。
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置滑块130,来避免无线耳机在使用过程中,第一充电触点120暴露于外部环境中。
滑块130设置于第一充电触点120的远离耳机主体101的一侧,滑块130与耳机主体101滑动连接,相应地,滑块130相对耳机主体101滑动时,可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图1可以是滑块130位于第一位置时,无线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可以是滑块130位于第二位置时,无线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当滑块130位于第一位置时,可以遮挡第一充电触点120,以使得第一充电触点120处于隐藏状态。
如图2所示,当滑块130位于第二位置时,可以避让第一充电触点120,以使得第一充电触点120处于暴露状态。
如上文所示的,滑块130的设置,可以避免无线耳机在使用过程中,第一充电触点120暴露于外部环境中。具体来说,无线耳机在使用过程中,滑块130可以是位于第一位置,将第一充电触点120与外部环境相互隔离。
换而言之,滑块130在常规状态下,可以是位于第一位置的,而这种工作效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比如,滑块130可以通过弹性件140与耳机主体101连接,常规使用场景中,滑块130可以在弹性件140的弹力的作用下固定停留在第一位置。
再比如,滑块130与耳机主体101之间存在一定的摩擦阻力,使得在常规使用过程中,滑块130在静摩擦的作用下停留在第一位置。
为简化说明,此处不对滑块130在常规状态下位置第一位置的实现方式进行一一举例。
本实施例中,无线耳机可以与包括挡块的耳机盒适配,当无线耳机插入耳机盒中时,该挡块可以与滑块130接触,如此,耳机主体101相对耳机盒运动时,滑块130的运动则被挡块所阻挡,进而使得滑块130产生相对于耳机主体101的滑动,滑块130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此时,滑块130避让第一充电触点120,第一充电触点120处于暴露状态,便于与耳机盒中的充电结构连接,以达到充电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可以与包括有挡块的耳机盒适配,无线耳机包括耳机主体101、第一充电触点120以及滑块130,其中,第一充电触点120设置于耳机主体101上,滑块130与耳机主体101滑动连接,且滑块130设置于第一充电触点120的远离耳机主体101的一侧,滑块130在第一位置时,遮挡第一充电触点120,以使得第一充电触点120处于隐藏状态,有效避免第一充电触点120被腐蚀或污染;而在无线耳机插入耳机盒时,耳机盒中的挡块可以阻挡滑块130,使得滑块130相对耳机主体101移动到第二位置,此时滑块130避让第一充电触点120,以使得第一充电触点120处于暴露状态,以便外部电源通过第一充电触点120对无线耳机充电。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在保证无线耳机的正常使用与充电功能的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充电触点因腐蚀或污染而损坏,进而有助于提高无线耳机的使用寿命。
此外,无线耳机与耳机盒适配,无线耳机插入至耳机盒时,滑块130在挡块的阻挡下移动至第二位置,从而自动暴露出第一充电触点120以便对无线耳机充电,也避免了因滑块130的设置导致充电操作变得复杂。
可选地,耳机主体101包括耳机壳体110;耳机壳体110开设有第一容纳腔111,以及与第一容纳腔111连通的第一开口112;第一充电触点120设置于第一容纳腔111中,且朝向第一开口112。
本实施例中,第一充电触点120设置在第一容纳腔111中,且朝向第一开口112,如此,滑块130在第一位置时,覆盖第一开口112,即可与耳机壳体110共同形成对第一充电触点120的保护,有效避免第一充电触点120被腐蚀或污染。
而在滑块130在第二位置时,第一充电触点120可以通过第一开口112暴露于外部环境,以便与外部电源进行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112贯穿耳机壳体110的第一表面113与第二表面114,且第一表面113与第二表面114为耳机壳体110上相邻的两个表面。
举例来说,第二表面114可以是图中所示的无线耳机的下表面(以下简称底面),即无线耳机的耳柄部分的远离出音部分的一端的表面。相应地,第一表面113与第二表面114相邻,则第一表面113可以是无线耳机的周面上的一段弧面。
或者,第一表面113可以是无线耳机的周面上的一段弧面,第二表面114为无线耳机的底面。
再例如,第一表面113与第二表面114均可以是与无线耳机的底面相邻的表面。比如,无线耳机的耳柄部分116的横截面为多边形,以使得上述的周面包括呈夹角设置的两个表面,这两个表面可以分别对应第一表面113和第二表面114。
如上文所示的,第一开口112贯穿耳机壳体110的第一表面113与第二表面114,为简化说明,后文主要以第一表面113为周面上的一段弧面,第二表面114为底面为例进行说明。当滑块130位于第一位置时,可以同时实现对第一开口112位于周面上的部分以及第一开口112位于端面上的部分进行遮挡。
参见图1,根据滑块130对第一开口112各个部分的遮挡关系,可以定义滑块130包括表面A与表面B,表面A可以用于遮挡第一开口112位于周面上的部分,表面B可以用于遮挡第一开口112位于底面上的部分。
第一充电触点120可以是朝向第一表面113设置的,即朝向滑块130的周面上的一段弧面设置的,在无滑块130遮挡的情况下,第一充电触点120可以通过第一开口112位于周面上的部分暴露于环境中。而当滑块130遮挡第一开口112时,可以具体为滑块130的表面A遮挡第一开口112位于周面上的部分,从而也遮挡了第一充电触点120。
总的来说,滑块130位于第一位置时,可以遮挡第一充电触点120,以使得第一充电触点120处于隐藏状态。此时,滑块130可以将第一充电触点120与外部环境相互隔离,有效避免第一充电触点120被污染或腐蚀。
当无线耳机插入耳机盒中时,滑块130可以在挡块的阻拦下,沿第一方向相对耳机主体101移动至第二位置。如图1所示,第一方向可以认为是图中的上下方向(记为方向L),对应了朝向第二表面114的方向。由于滑块130的表面B用于遮挡第一开口112位于周面上的部分,因此,滑块130的表面B是可以处于能够被接触的状态,上述的挡块可以接触滑块130的表面B,滑块130在挡块的阻挡作用下,相对耳机主体101向上运动到达第二位置。
如图2所示,第一充电触点120朝向第一表面113设置,随着滑块130的上移,第一容纳腔111中朝向第一表面113的结构可以不断通过第一开口112暴露在外部环境中,第一充电触点120亦是如此。
滑块130在第二位置时可以充分避让第一开口112,并使得朝向第一表面113设置的第一充电触点120通过第一开口112暴露在外部环境中。换而言之,此时,第一充电触点120可以是处于暴露状态,第一充电触点120可以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实现对无线耳机中电池的充电。
可选地,第二表面114为耳机主体101的耳柄部分116的远离出音部分115的一端的端面。
如上文所示的,无线耳机通常具有出音部分115与耳柄部分116,结合图3,出音部分115可以是位于上端的,耳柄部分116可以是位于下端的,而第二表面114可以对应了图3中的下端面。
结合一些应用场景,例如上文中所示的,无线耳机可以是放置在耳机盒中充电,耳机盒中用于收容无线耳机的腔体中,可以凸设有挡块220与充电头,无线耳机在放入至耳机盒充电的过程中,挡块220可以先与滑块130一个表面接触,并对该表面产生在第一方向上的推力,将滑块130推动至第二位置。
第一方向为朝向第二表面114的方向,因此,在图3中,挡块220对滑块130可以产生一从下到上的推力。而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是将无线耳机沿从上到下的方向放入到耳机盒中,此时,无线耳机的重力基本上由挡块220承受,挡块220作用在滑块130上的力也基于上等于无线耳机的重力,从而有助于通过无线耳机的重力来将滑块130从第一位置驱动至第二位置,提高无线耳机充电时的操作便捷性。
在另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112也可以是贯穿耳机壳体110的一个表面的。比如,第一开口112位于耳机壳体110的周面上,此时,滑块130可以相对周面向外凸起,以便与耳机盒中挡块接触,而耳机盒中的充电头可以是弹性的导电结构,通过弹性变形进入到第一容纳腔111中与第一充电触点120接触。
可选地,如图3所示,无线耳机还包括弹性件140,滑块130通过弹性件140与耳机主体101连接;
滑块130能够在弹性件140的回弹力的作用下,从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
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40可以是弹簧或者弹簧片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以弹性件140为弹簧为例,弹簧的两端可以分别连接耳机主体101与滑块130。当外部作用力施加在滑块130上时,滑块130可以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并压缩弹簧。当外部作用力消失时,滑块130可以在弹簧的回弹力的作用的运动至第一位置,以遮挡第一充电触点120。
此外,无线耳机在使用过程中,在弹簧的作用下,也可以保证滑块130能够可靠地停留在第一位置,从而有效保护第一充电触点120。
可选地,耳机主体101包括耳机壳体110与第一结构件151,第一结构件151在耳机壳体110的第一容纳腔111中与耳机壳体110连接;
弹性件14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结构件151与滑块130。
如图3所示,在图中的左右方向上(或者说在垂直于耳机长度方向的方向上,记为第二方向W),滑块130可以是位于耳机壳体110的内侧的。具体到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滑块130能够与耳机壳体110之间能够在第一方向上产生相对运动,则需要使得滑块130与耳机壳体110之间,在上述的第二方向上存在一定错位。
为了使得弹性件140能够比较可靠地提供在第一方向上的弹力,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容纳腔111中设置第一结构件151,并将弹性件140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结构件151与滑块130上。
如图3所示,在第二方向上,滑块130与第一结构件151可以是均位于耳机壳体110的内侧的。在上述第一方向为图中的上下方向时,可以简单地选择弹簧作为弹性件140,并可以通过灵活设置弹簧在第一结构件151与滑块130上的连接点,使得弹簧的主要变形方向与第一方向一致,进而使得弹簧可靠地提供在第一方向上的弹力,而尽可能地降低或避免弹力在第二方向上的分力,保证滑块130运动的可靠性。
当然,此处关于弹簧的描述,仅仅是对弹性件140的一种可行方案的举例。在实际应用中,弹性件140还可以是弹性片等。而第一结构件151的设置,可以为弹性件140的安装方式提供更多的选择,以便弹性件140能够可靠地为滑块130提供在第一方向上作用力。
可选地,耳机主体101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容纳腔111中的第二结构件152,第二结构件152的一端与第一容纳腔111的一侧壁面固定连接,第二结构件152的另一端与第一容纳腔111的另一侧壁面之间存在间隙,滑块130滑动设置于间隙中。
如图3所示,滑块130可以在第一方向,也就是图中的上下方向上运动,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为了提高滑块130运动过程的平稳性,可以为滑块130提供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上的运动限制,避免滑块130晃动。
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在第一容纳腔111设置第二结构件152的方式,来避免滑块130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上晃动。
具体地,第二结构件152设置于第一容纳腔111中,其一端可以与第一容纳腔111的一侧壁面连接,而另一端可以与第一容纳腔111的另一侧壁面之间存在间隙。而滑块130可以滑动设置于该间隙中。
在一个举例中,滑块130朝向第二结构件152的一侧端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而第二结构件152的另一端的端面,可以是与滑块130朝向第二结构件152的一侧端面的形状相匹配的,以便更可靠地位滑块130的运动提供导向。
在一个示例中,上述的第二结构件15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比如,当滑块130的长度较长时,可以在滑块130的长度方向上,依次布置多个第二结构件152。而当滑块130的长度较短,或者第二结构件152的厚度较大以能够提供可靠的导向功能时,可以设置一个第二结构件152。
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容纳腔111中可能还设置有用于附着或保护其他功能件的结构件,这些结构件也可以用作第二结构件152,以为滑块130的运动提供导向功能。
可选地,第二结构件152包括多个限位面1521,滑块130包括相互连接的主体部131与限位部132;
主体部131滑动设置于间隙中;滑块130位于第一位置或位于第二位置时,限位部132与至少一个限位面1521接触,以限制滑块130的位移。
结合图3,各个第二结构件152的左侧端面与第一容纳腔111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以提供滑块130的滑动间隙。而各第二结构件152的沿第一方向的端面,也就是上下端面,可以全部或部分作为滑块130在第一方向上的运动行程的限位面1521。
具体来说,滑块130包括主体部131与限位部132,这两者之间可以是一体连接或者固定连接的。对于主体部131,可以是位于滑动间隙中的,而限位部132在第一方向上的垂直投影,可以是落入到第二结构件152的限位面1521中的。
滑块130所包括的限位部13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如此,滑块130运动至最大行程位置,例如上述的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时,限位面1521可与限位部132接触,以限制滑块130在第一方向上的进一步位移。
例如,如图3所示,当滑块130位于第一位置时,限位部132可以与两个第二结构件152的上端面接触,即第二结构件152的上端面可以作为一个限位面1521。此时,第二结构件152可以限制滑块130往下的进一步运动。
再例如,如图4所示,当滑块130位置第二位置时,限位部132可以与一个第二结构件152的下端面接触,即第二结构件152的下端面可以作为另一个限位面1521。此时,第二结构件152可以限制滑块130往上的进一步运动。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得第二结构件152包括一个限位面1521,以限制滑块130在一个方向上的最大行程,而在另一个方向上,可以通过弹性件140等结构来提供对滑块130的最大行程的限制。
可见,本实施例中,滑块130包括限位部132,第二结构件152包括限位面1521,当限位部132与限位面1521接触时,第二结构件152可以限制滑块130在预设方向上的进一步的运动,有效避免滑块130因过度拉出而导致损坏的风险。
可选地,耳机主体101还包括第三结构件153与充电模块160;
充电模块160设置于第一容纳腔111中,第一充电触点120与充电模块160电连接;第一充电触点120设置于第三结构件153朝向第一开口112的端面,充电模块160设置于第三结构件153背离第一开口112的一侧。
如图3所示,第三结构件153可以为第一充电触点120的安装提供附着结构。比如,第三结构件153的朝向第一表面113的端面上可以开设有容纳槽,第一充电触点120可以是嵌设在容纳槽中,容纳槽底部可以开设通孔,以便第一充电触点120与充电模块160连接。
充电模块160可以包括充电电池,或者,在一些示例中,充电模块16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充电保护电路等,此处不做一一举例说明。
充电模块160设置于第三结构件153背离第一表面113的一侧,相应地,第三结构件153可以将充电模块160与外部环境隔离,一方面,可以保护充电模块160,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无线耳机的外观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耳机盒,耳机盒与上述的无线耳机适配,如图5所示,耳机盒包括:
耳机盒主体210,耳机盒主体210中设置第二容纳腔211,第二容纳腔211用于收容无线耳机;
挡块220,挡块220凸设于第二容纳腔211的壁面上,在无线耳机插入第二容纳腔211中时,挡块220能够阻挡滑块130,以使得滑块130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第二充电触点230,第二充电触点230设置于第二容纳腔211中,在无线耳机收容于第二容纳腔211中时,第二充电触点230与第一充电触点120电连接。
如图6所示,图6为无线耳机收容于耳机盒的第二容纳腔211时,无线耳机与耳机盒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基于图6可见,第二容纳腔211可以至少收容无线耳机的下半部分,也就是无线耳机的耳柄部分116。在实际应用中,第二容纳腔211的空间也可以足够大以收容完整的无线耳机。
此外,耳机盒主体210中第二容纳腔21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当耳机盒适配单耳无线耳机时,第二容纳腔21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当耳机盒适配真无线耳机(True Wireless Stereo,TWS)时,第二容纳腔211的数量可以是两个。
在一个举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无线耳机的耳机主体101包括耳机壳体110,耳机壳体110上开设有第一开口112,该第一开口112可以贯穿无线耳机的左侧面(可以对应无线耳机的周面的部分弧面)与下底面,这两个表面可以分别对应耳机壳体110的第一表面113与第二表面114。无线耳机的滑块130位于第一位置时,可以遮挡第一开口112,此时,滑块130的下表面处于能够被接触的状态。
当无线耳机放入到耳机盒的第二容纳腔211中的过程中,凸设在第二容纳腔211的壁面上的挡块220能够与滑块130的下表面接触,并推动滑动相对于耳机壳体110向上运动。
当无线耳机继续向下运动,挡块220可以穿过第一开口112位于耳机壳体110的下底面的部分,到达耳机壳体110中的第一容纳腔111中。由于第一开口112包括位于耳机壳体110的左侧面的部分,在无线耳机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挡块220可以伸入到第一容纳腔111中,持续与滑块130接触,使得滑块130相对耳机壳体110向上运动,从而使得朝向耳机壳体110的左侧面的第一充电触点120暴露于外部环境中。
在另一个举例中,也可以是在耳机主体101的周面上设置一凹槽(图中未示出),第一充电触点120设置在该凹槽中,而滑块130滑动设置于凹槽中,且滑块130可以相对耳机主体101的周面存在凸起,以便与耳机盒的挡块220进行接触。在无线耳机插入到第二容纳腔211中,挡块220阻挡滑块130以使得滑块130移动至第二位置。
第二容纳腔211中还设置有第二充电触点230,可以与暴露在外部环境中的第一充电触点120电连接。一般来说,耳机盒可以包括充电电源或者是与外部电源连接,相应地,在第二充电触点230与第一充电触电连接的情况下,耳机盒可以对无线耳机充电。
结合图6,第二充电触点230可以位于挡块220的下方,比如第二充电触点230可以设置在第二容纳腔211的侧壁或者底面上。无线耳机向下放入至第二容纳腔211中的过程中,滑块130被挡块220挡住,而第一充电触点120可以随耳机主体101继续运动以处于暴露状态,并可以与位于下方的第二充电触点230接触,以形成电连接。
容易理解的是,结合上文举例,当第一充电触点120是设置在凹槽中时,第二充电触点230可以通过弹性变形伸入至凹槽中,并与第一充电触点120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盒,可以与上文实施例中的无线耳机适配,耳机盒包括耳机盒主体210、挡块220以及第二充电触点230。耳机盒主体210中设置有收容无线耳机的第二容纳腔211,当无线耳机插入第二容纳腔211时,挡块220可以推动无线耳机的滑块130,以使得无线耳机的第一充电触点120处于暴露状态,此时,第二充电触点230可以与第一充电触点120电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无线耳机收容于第二容纳腔211时,可以通过挡块220驱动滑块130,使得第一充电触点120暴露,以便第二充电触点230与第一充电触点120电连接,以对无线耳机充电,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有效简化对无线耳机充电时用户的操作,提高操作效率。
此外,由于无线耳机在处于使用状态时,第一充电触点120处于隐藏状态,可以有效避免受到污染,相应地,由于第一充电触点120保持洁净,也可以避免污染物粘黏到第二充电触点230,进而有效避免耳机盒中的充电电路发生破坏。
可选地,挡块220与第二充电触点230均设置于第二容纳腔211的第一壁面上,挡块220位于第二充电触点230的远离第二容纳腔211的底面的一侧;第一壁面为第二容纳腔211的与底面相邻的壁面。
结合上一实施例的举例,第二充电触点230可以位于挡块220的下方,而本实施例中,第二充电触点230可以是与挡块220均设置在第二容纳腔211的侧壁,即上述的第一壁面上。如此,当无线耳机的第一充电触点120处于暴露状态下,朝向无线耳机伸出的第二充电触点230可以可靠地与第一充电触点120接触,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电连接。
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耳机设备,包括无线耳机100与耳机盒200,无线耳机100为上文实施例中的无线耳机,耳机盒200为上文实施例中的耳机盒。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无线耳机实施例的实现方式,以及耳机盒实施例的实现方式同样适应于该无线耳机设备的实施例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设备中,无线耳机100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使用滑块130挡住无线耳机的第一充电触点120,使第一充电触点120和外部隔离防止受到外部的腐蚀。在无线耳机插入耳机盒200时,利用耳机盒200中的挡块220将无线耳机的滑块130顶起,使得无线耳机100中用于充电的第一充电触点120露出,第一充电触点120可以进一步与耳机盒200内的第二充电触点230接触,实现对无线耳机100的充电。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实现在无线耳机100正常使用过程中,第一充电触点120和外部隔离防止腐蚀,但是又不影响无线耳机100在耳机盒200内的正常充电。
在一个示例中,无线耳机包括弹性件140,滑块130通过弹性件140与耳机主体101连接。若按照图6所示的方位,将无线耳机放入到耳机盒中,则对耳机的受力分析如下:
无线耳机受到重力F1以及耳机盒对其的支撑力。其中,耳机盒中的挡块220推动无线耳机的滑块130,使得弹性件140发生变形,此时,在弹性件140中产生的弹力为F2。此时,需要保证F1≥F2,才能保证无线耳机可以完整地放进耳机盒,并使得第一充电触点120处于暴露状态。
当无线耳机从耳机盒中往上拿出时,设弹性件140中产生的弹力为F3,此时,滑块130可以在弹性件140的弹力作用下回到常规位置。
在无线耳机使用过程中,F3最大的情况为无线耳机倒放的状态,此时,F3等于滑块130的重力F4。由于滑块130的质量通常远小于无线耳机的整体质量,因此,F4远小于上述的F1。当弹性件140受到大小为F3的推力下,应避免无线耳机中的第一充电触点120处于暴露状态。
综上,可以根据上述F1与F4的大小,以及第一充电触点120暴露与否的需求,来合理选择弹性件140的弹力系数。
当然,如上文实施例中所示的,无线耳机中的第一表面113与第二表面114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因此,无线耳机放入耳机盒的方向也可以相应进行调整。
比如,如图7所示,无线耳机100可以是横向放入至耳机盒200中的,通过对无线耳机100的结构的调整,也可以在无线耳机100横向放入至耳机盒200时,挡块220依然可以驱动滑块130,使得第一充电触点120处于暴露状态,并进一步和第二充电触点230接触。
此时,也可以根据无线耳机100的受力情况,来合理选择弹性件140的弹力系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耳机与耳机盒适配,所述耳机盒包括挡块,所述无线耳机包括:
耳机主体;
第一充电触点,所述第一充电触点设置于所述耳机主体上;
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耳机主体滑动连接,且所述滑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充电触点的远离所述耳机主体的一侧;
在所述滑块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滑块遮挡所述第一充电触点,以使所述第一充电触点处于隐藏状态;在所述滑块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滑块避让所述第一充电触点,以使所述第一充电触点处于暴露状态;所述无线耳机插入所述耳机盒时,所述滑块在所述挡块的阻挡下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主体包括耳机壳体;所述耳机壳体开设有第一容纳腔,以及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充电触点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中,且朝向所述第一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耳机还包括弹性件,所述滑块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耳机主体连接;
所述滑块能够在所述弹性件的回弹力的作用下,从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主体包括耳机壳体与第一结构件,所述第一结构件在所述耳机壳体的第一容纳腔中与所述耳机壳体连接;
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结构件与所述滑块。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主体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容纳腔中的第二结构件,所述第二结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侧壁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结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另一侧壁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间隙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结构件包括多个限位面,所述滑块包括相互连接的主体部与限位部;
所述主体部滑动设置于所述间隙中;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或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限位部与至少一个所述限位面接触,以限制所述滑块的位移。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主体还包括第三结构件与充电模块;
所述充电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所述第一充电触点与所述充电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充电触点设置于所述第三结构件朝向所述第一开口的端面,所述充电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三结构件背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
8.一种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盒与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耳机适配,所述耳机盒包括:
耳机盒主体,所述耳机盒主体中设置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用于收容所述无线耳机;
挡块,所述挡块凸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壁面上,在所述无线耳机插入所述第二容纳腔中时,所述挡块能够阻挡所述滑块,以使得所述滑块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第二充电触点,所述第二充电触点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中,在所述无线耳机收容于所述第二容纳腔中时,所述第二充电触点与所述第一充电触点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与所述第二充电触点均设置于第二容纳腔的第一壁面上,所述挡块位于所述第二充电触点的远离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底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壁面为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与所述底面相邻的壁面。
10.一种无线耳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耳机与耳机盒,所述无线耳机为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耳机,所述耳机盒为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耳机盒。
CN202111124404.8A 2021-09-24 2021-09-24 无线耳机、充电盒以及无线耳机设备 Pending CN1138402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24404.8A CN113840204A (zh) 2021-09-24 2021-09-24 无线耳机、充电盒以及无线耳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24404.8A CN113840204A (zh) 2021-09-24 2021-09-24 无线耳机、充电盒以及无线耳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40204A true CN113840204A (zh) 2021-12-24

Family

ID=78969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24404.8A Pending CN113840204A (zh) 2021-09-24 2021-09-24 无线耳机、充电盒以及无线耳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4020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1909A1 (zh) * 2022-06-02 2023-12-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机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593698U (zh) * 2019-03-29 2019-11-05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耳机充电盒及耳机成套产品
CN209710282U (zh) * 2019-05-11 2019-11-29 出门问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充电盒的开盖通讯装置、充电盒及耳机
CN210958740U (zh) * 2020-02-17 2020-07-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及智能穿戴设备容纳盒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593698U (zh) * 2019-03-29 2019-11-05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耳机充电盒及耳机成套产品
CN209710282U (zh) * 2019-05-11 2019-11-29 出门问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充电盒的开盖通讯装置、充电盒及耳机
CN210958740U (zh) * 2020-02-17 2020-07-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及智能穿戴设备容纳盒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1909A1 (zh) * 2022-06-02 2023-12-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机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089925U (zh) 耳机充电盒
US20090237892A1 (en) Housing assembly for electronic device
EP3072412A1 (en) A case for a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3840204A (zh) 无线耳机、充电盒以及无线耳机设备
JP3690323B2 (ja) 端子装置及びこの端子装置を備えたバッテリパック充電器
US20030022633A1 (en) Mobile phone with battery latch
CN110931684A (zh) 一种电池固定装置
US20090035649A1 (en) Portable power source and portable power source system
JP2006325343A (ja) Acアダプタ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4038720A (ja) 電池パック
CN111048938B (zh) 连接器
CN108365408B (zh) 一种电连接器及移动终端
CN102301521A (zh) 蓄电池单元和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13840203A (zh) 无线耳机、充电盒以及无线耳机设备
TW201414396A (zh) 防塵機構
CN112291671B (zh) 充电盒和耳机组件
CN213816572U (zh) 一种防尘型插座
CN212305624U (zh) 一种tws耳机及充电盒
CN220359151U (zh) 一种手持机结构
JP3113135U (ja) Acアダプタ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2310743B (zh) 一种插座
CN219437136U (zh) 耳机用按键结构及耳机
CN210111155U (zh) 插接座及电子设备
CN113766376B (zh) 一种无线耳机及耳机充电系统
CN211017542U (zh) 一种type-c母座用防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