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35095B - 一种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35095B
CN113835095B CN202111410817.2A CN202111410817A CN113835095B CN 113835095 B CN113835095 B CN 113835095B CN 202111410817 A CN202111410817 A CN 202111410817A CN 113835095 B CN113835095 B CN 1138350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light
image
imaging
detec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1081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35095A (zh
Inventor
张巨
张磊
隗松
李世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apu Zhigu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apu Zhig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apu Zhigu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apu Zhig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1081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350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350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50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350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50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4Systems determining the presence of a targe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88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7/89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mapping or imag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光源,用于朝向被检测区域出射检测光;采光模块,用于采集所述被检测区域反射所述检测光形成的反射光,将所述反射光传输至成像组件;其中,所述成像组件用于基于所述反射光形成图像;所述图像用于确定所述被检测区域是否具有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降低了检测的漏报率以及误报率,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当中,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个人的隐私保护变的越发的困难,尤其是设置在卫生间、更衣室、宾馆等场所的偷拍相机,极大的损害了人们的个人隐私权,并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传统的偷拍相机光学检测装置通常是通过闪烁的LED灯组对检测目标区域进行照射,用肉眼查看是否有断续的强反射光电出现,漏报率和误报率极高,不能实现偷拍相机的准确检测。因此,如何准确的检测偷拍相机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用以降低漏报率和误报率,并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光源,用于朝向被检测区域出射检测光;
采光模块,用于采集所述被检测区域反射所述检测光形成的反射光,将所述反射光传输至成像组件;
其中,所述成像组件用于基于所述反射光形成图像;所述图像用于确定所述被检测区域是否具有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
分光镜,一部分所述检测光透过所述分光镜照射到所述被检测区域,一部分所述反射光经过所述分光镜反射至所述成像组件。
黑体腔,用于吸收被所述分光镜反射的另一部分所述检测光。
或,所述光源出射第一线偏光;
所述检测装置具有偏振选择模块以及1/4波片,所述偏振选择模块能够透过第一线偏光,反射第二线偏光,所述第一线偏光和所述第二线偏光垂直;
其中,所述光源出射的第一线偏光依次通过所述偏振选择模块以及1/4波片,经过所述被检测区域反射形成反射光;所述1/4波片用于将所述反射光转换为第二线偏光后,经过所述偏振选择模块反射后,照射到所述成像组件。
优选地,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所述成像组件,所述成像组件包括:镜头单元、成像单元,所述反射光通过所述镜头单元后,入射所述成像单元。
优选地,所述镜头单元包括:双胶合镜、平凸透镜、平凹透镜和光圈,所述反射光通过所述双胶合镜、所述光圈、所述平凸透镜和所述平凹透镜进行聚焦,聚焦形成的焦点位于所述镜头单元与所述成像单元之间。
优选地,所述检测装置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窗口以及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固定可拆卸的电子设备;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具有所述成像组件。
优选地,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光源连接的控制器;
其中,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光源的工作参数。
优选地,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数据传输单元,用于传输所述图像至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对所述图像进行数据分析,确定是否具有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
优选地,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芯片,用于基于所述图像进行数据分析,确定被检测区域是否具有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检测方法,用于上述任一所述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方法包括;
通过光源出射朝向被检测区域的检测光;
通过采光模块采集所述被检测区域反射所述检测光形成的反射光;
通过成像组件获得所述反射光,形成图像;
其中,所述图像用于确定所述被检测区域是否具有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
所述检测光通过分光镜,一部分所述检测光透过所述分光镜照射到所述被检测区域,一部分所述反射光经过所述分光镜反射至所述成像组件;通过黑体腔吸收被所述分光镜反射的另一部分所述检测光;
或,所述光源出射第一线偏光;所述光源出射的第一线偏光依次透过所述偏转选择模块以及所述1/4波片,转换成第一圆偏光;所述第一圆偏光经所述被检测区域反射,形成第二圆偏光;所述第二圆偏光通过所述1/4波片转换为第二线偏光;所述偏转选择模块将所述第二线偏光反射至所述成像组件;通过所述成像组件获得反射后的所述第二线偏光,形成用于确定所述被检测区域是否具有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的图像。
优选地,所述检测方法还包括: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所述成像组件,所述检测装置将所述图像传输至电子设备,通过电子设备对所述图像进行数据分析,确定是否具有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
或,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所述成像组件,通过所述检测装置中的芯片进行数据分析确定是否具有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
或,所述检测装置能够可拆卸的安装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所述成像组件,通过所述电子设备形成所述图像,并对所述图像进行数据分析,确定是否具有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利用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的特性,通过所述成像组件基于所述猫眼效应形成的反射光形成图像,并基于所述图像确定被检测区域是否具有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降低检测人员检测的难度,同时降低了检测的漏报率以及误报率,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镜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镜头单元的聚焦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两点干涉的平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不同离焦模式的显示效果图;
图8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实施例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的检测装置包括:光源,用于朝向被检测区域出射检测光;采光模块,用于采集所述被检测区域反射所述检测光形成的反射光,将所述反射光传输至成像组件;其中,所述成像组件用于基于所述反射光形成图像;所述图像用于确定所述被检测区域是否具有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
请参考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用于朝向被检测区域出射检测光的光源1;位于所述光源1与所述被检测区域之间的分光镜3;位于所述分光镜3一侧的成像组件2。
在上述检测装置中,一部分光源1出射的所述检测光透过所述分光镜3照射到所述被检测区域,后经被检测区域的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基于猫眼效应形成反射光,一部分所述反射光经过所述分光镜3反射至所述成像组件2,由所述成像组件2形成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被检测区域为图1中虚线包围的区域,在其他附图内虚线包围的区域同样指代被检测区域。
可选的,所述分光镜3可以为50:50的半反半透镜,实现对所述检测光的半反半透,还可以是不同透射与反射比例的分光镜,实现对所述检测光不同比例的透射和反射,实现对检测光分光时光强的调整。另外,可以通过调整所述光源1出射检测光与所述分光镜3的夹角,或调整所述分光镜3的倾斜角度,实现对所述检测光光路的调整,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源1出射的所述检测光水平出射,且所述检测光与所述50:50的半反半透镜的夹角为45°(即所述50:50的半反半透镜成45°倾斜放置)时,所述一部分检测光水平透过所述50:50的半反半透镜,所述另一部分检测光经所述50:50的半反半透镜反射后垂直出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所述光源出射检测光与所述分光镜的夹角或所述分光镜的倾斜角度,并选择合适的分光镜对所述检测光光路的调整以及光强的调整,本发明在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所述检测装置包括:黑体腔4,用于吸收被所述分光镜3反射的另一部分所述检测光。即所述黑体腔4位于所述分光镜3背离所述成像组件2的一侧,其中,一部分光源1出射的所述检测光透过所述分光镜3照射所述被检测区域,另一部分光源1出射的所述检测光经所述分光镜3反射后由所述黑体腔4吸收。所述黑体腔4包括若干种光吸收材料,所述另一部分的所述检测光在所述黑体腔4中多次漫反射,同时黑体腔4内的光吸收材料吸收所述另一部分的所述检测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光吸收材料以及对应的黑体腔,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另外,通过调整检测光分光时各部分的光强,并对应设置相匹配的黑体腔,实现检测光可利用比例与黑体腔吸收能力取得最优平衡。黑体腔可以避免另一部分的所述检测光对整个成像过程的干扰,提高了成像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了检测装置的精确度。
另外,如图1所示的,另一部分所述检测光经反光镜5进行反射,调整光线传播方式,使得光线进入所述黑体腔4。显然,检测装置还可以利用若干个反射镜调整光路,合理设置所述黑体腔4的位置。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检测装置内部的布局,合理设置所述黑体腔4、反射镜5以及所述分光镜3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扩束镜9,所述光源1出射的检测光通过所述扩束镜9进行扩束处理,增大所述被检测区域的大小。另外,可以根据实际被检测区域大小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扩束镜。一般来说,所述扩束镜的扩束角度为±3.5°。
可选的,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所述成像组件2,所述成像组件2包括:,镜头单元21、成像单元22,所述反射光通过所述镜头单元21后,入射所述成像单元22。其中,所述光源1、采光模块以及成像组件一体封装在同一壳体内。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滤光片10,用于屏蔽滤光频段以外的环境光污染和杂散光的干扰,提高了成像性能以及成像质量,进而提高了检测装置的精确度。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求,设定合适的滤光片。例如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反射光±10nm频段的窄带滤光片,屏蔽所述±10nm频段以外的环境光污染和杂散光的干扰。另外,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均可设置滤光片用于屏蔽滤光频段以外的环境光污染和杂散光的干扰。
可选的,所述镜头单元21包括:双胶合镜211、平凸透镜213、平凹透镜214和光圈212,所述反射光通过所述双胶合镜211、所述光圈212、所述平凸透镜213和所述平凹透镜214进行聚焦,聚焦形成的焦点位于所述镜头单元21与所述成像单元22之间。
其中,所述双胶合镜211参考用于消除色差,所述双胶合镜211、所述平凸透镜213、所述平凹透镜214以及所述光圈212进行组合,对成像的焦距、视角以及光圈进行了调整,其中,所述成像的焦距调节为近视离焦模式,进而基于被检测区域的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基于猫眼效应形成反射光生成的图像。另外将所述视角调节到与所述扩束镜9扩束角度一致,以使得所述成像的被检测区域与检测光照射的区域一致。
参考图5,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镜头单元的聚焦示意图。成像模式可以分为近视离焦模式、精准对焦模式以及远视离焦模式。所述近视离焦模式为成像组件2中的感光面位置设置于图5所示焦点与所述弥散圆(后)之间,即感光面位于焦点与所述焦点背离所述镜头一侧的弥散圆之间;所述远视离焦模式为成像组件2中的感光面位置设置于所述焦点与所述弥散圆(前)之间,即感光面位于焦点与所述焦点朝向所述镜头一侧的弥散圆之间;所述精准对焦模式为成像组件2中的感光面位置设置于所述焦点位置。其中,图4为近视离焦模式下进行成像的镜头单元21,即所述成像组件2中的感光面位置(即成像平面)设置于所述焦点(即焦平面)背离所述镜头单元21的一侧。
参考图7,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不同离焦模式的显示效果图。图7中d图为精准对焦模式下的图像,图7中e图、图7中f图和图7中g图为不同离焦模式下的图像,图7中e图为成像平面偏离焦点第一距离时形成的第一图像,图7中f图为成像平面偏离焦点第二距离时形成的第二图像,图7中g图为成像平面偏离焦点第三距离时形成的第三图像。
在成像过程中,通过调整成像组件2中的感光面相对于焦点的位置,形成特定的图像,进而确定被检测区域是否具有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其中,当所述成像平面偏移焦点设置时,所述光学元件内成像像元相互干涉,形成如图7中g图所示的围绕中心亮斑的同心圆图像。其中,形成的图像与所述成像平面与焦点偏移的距离有关,即在上述弥散圆(前)与弥散圆(后)之间,存在一最优位置,所述成像平面位于所述最优位置时,形成的图像中同心圆图像清晰,显示效果明显。例如,当被检测区域存在M*N个成像像元矩阵排列而成的所述光学元件时,在精准对焦模式下,检测装置形成如图7中d图所示的图像,多个成像像元并未干涉,未出现围绕中心亮斑的同心圆图像;当成像平面与焦点偏离第一距离时,多个成像像元互相干涉,检测装置形成如图7中e图所示的第一图像,但第一图像显示效果不明显,未完全形成中心亮斑;在成像平面与焦点为第二距离时,多个成像像元进一步互相干涉,检测装置形成如图7中f图所示的第二图像,所述第二图像形成中心亮斑,但围绕中心亮斑的同心圆显示不清晰;在成像平面与焦点为第三距离(最优位置)时,多个成像像元更进一步互相干涉,检测装置形成如图7中g图所示的第三图像,所述第三图像形成围绕中心亮斑的同心圆图像,且图像显示清晰。显而易见的,成像平面位于最优位置的第三图像显示效果显然优于第二图像以及第一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图7中g图所示的围绕中心亮斑的同心圆图像包括类似艾里斑的图像,即当所述被检测区域存在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时,成像组件形成上述图像。若所述被检测区域不存在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时,成像组件不会形成上述图像。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基于成像组件是否会形成上述图像,来判断所述被检测区域是否存在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
另外,本发明人经实验得出,相对于远视离焦模式下形成的图像,近视离焦模式下形成的图像效果更加明显,即中心亮斑以及亮斑外围的同心圆环显示效果好,故采用近视离焦的成像模式对所述反射光进行成像。需要说明的是,在远视离焦模式下或精准聚焦模式下形成的图像,虽不能产生最佳效果,但仍然可被用来作为成像模式,进而判断被检测区域的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是否存在。可以基于需求进行选择,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包括CCD和/或CMOS元件,所述CCD和/或CMOS元件可以对所述检测光反射形成基于猫眼效应的反射光,其中,形成的所述反射光的强度比一般漫反射的强度高出2-4个数量级。
需要说明的是,图7所示的图像是基于所述CCD和/或CMOS元件基于猫眼效应产生的反射光经过离焦处理后干涉形成的。CCD和/或CMOS反射的普通光和非CCD和/或CMOS的其他元件基于猫眼效应产生的反射光均无法成像形成如图7所示的图像。例如,如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两点干涉的平面示意图,图6中a图为精准对焦模式下形成的图像,图6中b图为远视离焦模式下形成的图像,图6中c图为近视离焦模式下形成的图像,均与图7所示的图像不同。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是通过位置可调的双胶合镜211、平凸透镜213、平凹透镜214和光圈212来形成离焦模式下的图像,显而易见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基于其他光学器件的不同组合实现离焦模式。
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光源1;位于光源1与所述被检测区域之间的偏振选择模块6以及1/4波片7,所述偏振选择模块6能够透过第一线偏光,反射第二线偏光,所述第一线偏光和所述第二线偏光垂直;位于所述偏振选择模块6一侧的成像组件2。其中,所述光源1出射第一线偏光依次通过经所述偏振选择模块6和所述1/4波片7后照射到所述被检测区域,经所述被检测区域反射形成反射光。所述反射光经所述1/4波片7转换为第二线偏光后,经过所述偏振选择模块6反射后,照射到所述成像组件2。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线偏光透过所述偏振选择模块6,经所述1/4波片7后形成第一圆偏光,所述第一圆偏光经所述被检测区域反射后形成第二圆偏光,所述第二圆偏光经所述1/4波片7后形成与所述第一线偏光垂直的第二线偏光,所述第二线偏光经所述偏振选择模块6反射后照射到所述成像组件2。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第一圆偏光为左旋圆偏光时,所述第二圆偏光为右旋圆偏光;当所述第一圆偏光为右旋圆偏光时,所述第二圆偏光为左旋圆偏光。所述第一圆偏光为左旋圆偏光或右旋圆偏光由所述1/4波片7的快轴方向与所述偏振光的夹角决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1/4波片和对应位置,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光源1出射的第一线偏光通过光源1和位于所述光源1出射方向的偏振片8形成,即所述光源1出射的检测光通过偏振片8形成第一偏振光。
该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相对于图1所示的检测装置,无需黑体腔4吸收反射的部分检测光,降低了检测装置的体积,并提高了光源出射光线的利用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的扩束镜9,用于对所述光源1出射的光线进行扩束。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成像组件2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成像组件2。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滤光片10位于所述1/4波片7与被检测区域之间,但显而易见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滤光片与上述滤光片起到的作用相同,与位置无关,故可根据具体需求设置滤光片的位置。
可选的,上述的检测装置还包括:数据传输单元,用于传输所述图像至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对所述图像进行数据分析,确定被检测区域是否具有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其中电子设备可以通过算法实现对被检测区域内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的识别。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成像,所述电子设备用于识别被检测区域是否具有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另外,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具有运算功能的设备,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可以实现无电子设备的一体化封装,即无需嵌入电子设备即可实现对于被检测区域是否具有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的识别,进而提高了检测装置的便携性,并同时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无需针对单独的电子设备设计,增加了设备的实用性。
在具体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对应的数据传输单元以及数据传输方式。例如,通过有线传输或无线传输的方式将图像传输至电子设备,进一步的,通过蓝牙或其他无线发生装置将图像传输至手机,以及通过设置检测装置的USB接口,通过数据连接线将图像传输至手机。
可选的,所述检测装置也可以嵌入电子设备内。上述检测装置还包括:芯片,用于基于所述图像进行数据分析,确定被检测区域是否具有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进一步的,所述芯片集成在所述检测装置上,实现检测装置对所述被检测区域的成像以及识别提高了检测装置的便携性。另外,芯片可以将对所述被检测区域识别结果发送至电子设备进行提示,或者通过自身提示组件进行提示,告知使用者被检测区域是否具有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可选的,提示组件包括指示灯、蜂鸣器等。
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该实施例中,检测装置包括图1所示的检测装置之外,还包括:壳体13,所述壳体具有第二窗口132、开关122、冷靴螺孔134以及孔帽133。其中,所述开关122用于控制所述光源1的开关。所述光源1出射的检测光经分光镜3后,通过所述第二窗口132出射。所述孔帽133用于保护所述第二窗口132。
另外,所述壳体13用于保护检测装置,壳体可以基于检测装置的光路以及人体构造设计,提高了检测装置的便携性。例如,所述图3所示的保护壳9为手枪型,使用人员可以基于手柄控制检测装置,符合人体构造设计。
参考图8和图9,图8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该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具有壳体13,所述壳体具有第一窗口131、第二窗口132以及固定组件16,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固定可拆卸的电子设备11。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具有成像组件2。进一步的,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光源1;与所述光源1连接的控制器12,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光源1的工作参数;位于所述光源1光线出射方向一侧的分光镜3。
其中,一部分所述光源1出射的检测光经所述分光镜3反射后镜通过所述第二窗口132照射到被检测区域,后经被检测区域的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反射后形成反射光,一部分所述反射光透过所述分光镜3后通过所述第一窗口131照射至所述电子设备11,经所述电子设备11内的成像组件形成图像。
所述电子设备11具有至少一个长焦镜头111,所述电子设备11通过软件进行调节长焦镜头111,形成上述近视离焦模式,进而基于照射到长焦镜头111上的反射光进行成像。进一步的,除电子设备11之外的检测装置为一体封装结构,即封装在壳体13内,所述壳体13还包括:可调节底座15,可通过可调节底座15对不同型号手机的长焦镜头进行适应性调节,实现长焦镜头与第一窗口的对正。
可选的,所述控制器12包括:MCU(单片机)121、开关122、变阻器123以及通信部件。所述通信组件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11设备通信连接,以获取所述电子设备11的控制指令,其中,所述控制器12用于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光源1的工作参数。所述工作参数包括开关、光学强度等。
需要说明的是,MCU121、开关122、变阻器123以及通信部件可以集成同一PCB板上,实现对所述光源的控制,并降低了检测装置的尺寸大小。
上述开关122可选用程控开关,实现对光源1的开启和关闭更为精密的控制。同样的,上述变阻器123可选用程控变阻器,实现对光源1光学强度更为精密的调节。另外,可以通过对所述程控开关和/或程控变阻器进行设置,实现光源的闪烁。其中,通过对程控变阻器进行设置可以相对延长光源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装置中的固定组件16为手机夹,通过手机夹将手机固定在壳体13上,使得用户有更好的使用体验。此外,其他类型的固定组件同样可以实现固定作用,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如图9所示,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黑体腔4以及反射镜5。其中,所述分光镜透射的另一部分检测光经光吸收孔17进入黑体腔4,并通过反射镜5对所述另一部分检测光进行光路调整,实现对另一部分检测光的吸收。
可选的,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滤光片10、调焦片14。其中,所述滤光片10对光线进行过滤,屏蔽滤光频段以外的环境光污染和杂散光的干扰。所述调焦片14对成像的焦距进行调整,与电子设备11的长焦镜头111组合进行成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检测设备中的分光镜同样可以通过设置如图2所示的偏振选择模块、偏振片以及1/4波片进行替代,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光路结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图8和图9对应实施例的检测装置相对于图1或图2对应实施例的检测装置,将所述检测装置除成像组件的部件进行一体化封装,利用用户可便携电子设备的长焦镜头实现对被检测区域形成的反射光成像,并利用电子设备上软件对成像后的图像进行分析,实现对被检测区域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的准确检测,降低了检测装置的尺寸,同时降低了成本。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方法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检测方法可与上文描述的检测装置相互对应参照。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检测方法,参考图10,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方法的步骤示意图。所述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S101:通过光源出射朝向被检测区域的检测光。
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发光器,例如激光器、LED等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对所述被检测区域出射检测光。根据对被检测区域反射光成像的需求,设置对应的检测光的光强。
步骤S102:通过采光模块采集所述被检测区域反射所述检测光形成的反射光。
其中,所述反射光为光学元件基于猫眼效应形成的,所述反射光沿原路返回且强度比一般漫反射的强度高出2-4个数量级。
步骤S103:通过成像组件获得所述反射光,形成图像;其中,所述图像用于确定所述被检测区域是否具有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
其中,所述检测光通过分光镜,一部分所述检测光透过所述分光镜照射到所述被检测区域,一部分所述反射光经过所述分光镜反射至所述成像组件;通过黑体腔吸收被所述分光镜反射的另一部分所述检测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S11:所述光源出射第一线偏光。
其中,所述光源包括偏振片,通过偏振片出射所述第一线偏光。
步骤S12:所述光源出射的第一线偏光依次透过所述偏转选择模块以及所述1/4波片,转换成第一圆偏光;所述第一圆偏光经所述被检测区域反射,形成第二圆偏光;所述第二圆偏光通过所述1/4波片转换为第二线偏光;所述偏转选择模块将所述第二线偏光反射至所述成像组件。
可选的,所述第一圆偏光为左旋圆偏光,所述第二圆偏光为右旋圆偏光;或,所述第一圆偏光为右旋圆偏光,所述第二圆偏光为左旋圆偏光。
步骤S13:通过所述成像组件获得反射后的所述第二线偏光,形成用于确定所述被检测区域是否具有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的图像。
可选的,上述检测方法还包括: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所述成像组件,所述检测装置将所述图像传输至电子设备,通过电子设备对所述图像进行数据分析,确定是否具有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
或,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所述成像组件,通过所述检测装置中的芯片进行数据分析,确定是否具有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
或,所述检测装置能够可拆卸的安装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所述成像组件,通过所述电子设备形成所述图像,并对所述图像进行数据分析,确定是否具有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面概述的实施例,均可通过变换检测设备和被检测区域的角度和距离进行重复检测,得到更加准确的检测结果。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通过对被检测区域发射检测光,并对被检测区域内基于猫眼效应形成的反射光进行离焦模式下的成像,后基于成像后的图像来判断被检测区域是否具有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实现了对于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的有效检测,并降低了检测的漏报率以及误报率,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或并列、或递进和并列结合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上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用于朝向被检测区域出射检测光;
采光模块,用于采集所述被检测区域反射所述检测光形成的反射光,将所述反射光传输至成像组件;
其中,所述成像组件用于基于所述反射光经过离焦处理后干涉形成图像;所述图像用于确定所述被检测区域是否具有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其中,采用近视离焦的成像模式对所述反射光进行成像;
分光镜,一部分所述检测光透过所述分光镜照射到所述被检测区域,一部分所述反射光经过所述分光镜反射至所述成像组件;
黑体腔,用于吸收被所述分光镜反射的另一部分所述检测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所述成像组件,所述成像组件包括:
镜头单元、成像单元,所述反射光通过所述镜头单元后,入射所述成像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单元包括:
双胶合镜、平凸透镜、平凹透镜和光圈,所述反射光通过所述双胶合镜、所述光圈、所述平凸透镜和所述平凹透镜进行聚焦,聚焦形成的焦点位于所述镜头单元与所述成像单元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窗口以及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固定可拆卸的电子设备;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具有所述成像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光源连接的控制器;
其中,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光源的工作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
数据传输单元,用于传输所述图像至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对所述图像进行数据分析,确定被检测区域是否具有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
芯片,用于基于所述图像进行数据分析,确定被检测区域是否具有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
8.一种检测方法,用于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光源出射朝向被检测区域的检测光;
通过采光模块采集所述被检测区域反射所述检测光形成的反射光;
通过成像组件获得所述反射光,形成图像;
其中,所述图像用于确定所述被检测区域是否具有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
所述检测光通过分光镜,一部分所述检测光透过所述分光镜照射到所述被检测区域,一部分所述反射光经过所述分光镜反射至所述成像组件;通过黑体腔吸收被所述分光镜反射的另一部分所述检测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所述成像组件,所述检测装置将所述图像传输至电子设备,通过电子设备对所述图像进行数据分析,确定是否具有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
或,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所述成像组件,通过所述检测装置中的芯片进行数据分析,确定是否具有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
或,所述检测装置能够可拆卸的安装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所述成像组件,通过所述电子设备形成所述图像,并对所述图像进行数据分析,确定是否具有能够形成猫眼效应反射的光学元件。
CN202111410817.2A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Active CN1138350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10817.2A CN113835095B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10817.2A CN113835095B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5095A CN113835095A (zh) 2021-12-24
CN113835095B true CN113835095B (zh) 2022-02-25

Family

ID=78971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10817.2A Active CN113835095B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3509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7014640B4 (de) * 2007-03-23 2015-04-02 Carl Zeiss Microscopy Gmbh Mikroskopobjektiv
EP3098639A1 (de) * 2015-05-28 2016-11-30 Lomographische AG Objektiv zur veränderbaren einstellung der aberrationen
CN106125151A (zh) * 2016-07-05 2016-11-16 黄厚理 基于智能手机的反偷拍探测器
CN109343140B (zh) * 2018-11-19 2020-07-17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衍射现象的影院盗录设备的探测识别装置及系统
CN209728174U (zh) * 2019-03-12 2019-12-03 无锡市星迪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显示功能的针孔摄像头探测器
CN111007521B (zh) * 2019-12-09 2022-04-26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一种激光主动探测系统及目标识别方法
CN110988892B (zh) * 2019-12-09 2022-04-26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一种激光主动探测系统
CN112291417B (zh) * 2020-09-27 2021-09-28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手机相机检测微小镜头的嵌入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5095A (zh) 2021-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88744B2 (en) Back projection visual field tester
US8192050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for visual inspection and visual inspection apparatus
US7728905B2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having an image capturing system disposed close to an illumination system
CN1275186C (zh) 虹膜识别系统
CN111052137A (zh) 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及电子设备
KR20070090726A (ko) 촬상 장치
KR101971669B1 (ko) 광학 센서 패키지
JP6522181B2 (ja) 画像測定器
CN111766047A (zh) 一种模拟人眼的激光显示视觉散斑检测装置
US6729728B2 (en) Back projection visual field tester
CN113835095B (zh) 一种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US2003010835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refraction
CN205449356U (zh) 玻璃表面应力仪
CN212410025U (zh) 一种模拟视觉感知的激光显示散斑测量装置
CN112291417B (zh) 一种基于手机相机检测微小镜头的嵌入式装置
CN211087258U (zh) 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及电子设备
US6190012B1 (en) Cornea shape measuring apparatus
CN115956876A (zh) 具有光阑的眼底相机光学系统及眼底相机
KR101447857B1 (ko) 렌즈 모듈 이물 검사 시스템
CN211834335U (zh) 视力检测装置
JP2013088943A (ja) 情報取得装置、情報取得方法、及びタグ装置
CN218413090U (zh) 一种激光准直调整装置
KR200352670Y1 (ko) 홍채 촬영카메라의 홍채 초점 유도장치
CN215263107U (zh) 一种新型痕迹检测系统
JPH10341373A (ja) 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