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33053B - 一种智能雨水监控收集弃流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雨水监控收集弃流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33053B
CN113833053B CN202111042050.2A CN202111042050A CN113833053B CN 113833053 B CN113833053 B CN 113833053B CN 202111042050 A CN202111042050 A CN 202111042050A CN 113833053 B CN113833053 B CN 1138330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water
filter plate
space
collecting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4205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33053A (zh
Inventor
高峰
赵珍仪
高俊斌
刘飔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aini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idelion S&i Rainwater Harv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idelion S&i Rainwater Harv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idelion S&i Rainwater Harv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4205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330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33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30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330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30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3/00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 E03B3/02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from rain-wa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6/00Filter circuits or combinations of filters with other separating devices
    • B01D36/04Combinations of filters with settling tan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0Collecting-tanks; Equalising-tanks for regulating the run-off; Laying-up basi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18Wa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雨水监控收集弃流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具有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第一空间的箱体侧壁上设有收集口和弃流口,收集口与雨水窖的进水口连接;杂质沉积箱,设于第二空间内,杂质沉积箱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与地面的雨水收集口连接,出水口与第一空间连通;电动开关,设置在收集口上,以控制收集口的打开和闭合状态;检测仪,设于第一空间内,以备检测第一空间内的雨水浊度和液位高度;控制器,与电动开关、检测仪电性连接;供电组件,为电动开关、检测仪及控制器提供电能。本发明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过滤杂物、沉淀泥沙、拦截漂浮物功能,实现自动、高校收集雨水,可规范现有雨水窖雨水收集。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雨水监控收集弃流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雨水收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雨水监控收集弃流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西北大部地区水资源短缺,当地居民常通过院落、屋面、宽阔场地及道路收集雨水,采用储水桶、水窖等方式蓄存雨水,以保证人畜生活饮用。但是,雨水降落时常受到大气污染物的影响,且在地表径流中易携带泥沙等无机物、畜禽粪便等固体杂质、化肥农药等污染物尤其是初期雨水。
雨水储存较长时间后会滋生大量细菌,甚至出现肉眼可见的水生动植物,而常用的窖水存在SS、COD、NH+4-N含量及菌落总数、大肠杆菌群、pH指标严重超标等水质问题,长期饮用将严重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开发雨水窖雨水弃流收集技术对改善居民的生存环境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雨水窖收集雨水的方式比较原始,农户靠目测,感官汇流雨水较为清澈就打开收集口收集雨水,对此时的雨水水质是否合格没有科学标准。其次雨水收集口完全敞开,卫生条件差,而目前市场上成熟的雨水收集装备均针对城市雨水系统,不适用于农村水窖收集弃流。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智能雨水监控收集弃流装置及方法,用以解决现有雨水窖收集雨水前缺少过滤环节,导致收集的雨水水质差,并且雨水收集口完全敞开,卫生条件差,不利用雨水长期储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智能雨水监控收集弃流装置,包括:
箱体,箱体内具有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第一空间的箱体侧壁上设有收集口和弃流口,收集口与雨水窖的进水口连接;
杂质沉积箱,设于第二空间内,杂质沉积箱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与地面的雨水收集口连接,出水口与第一空间连通;
电动开关,设置在收集口上,以控制收集口的打开和闭合状态;
检测仪,设于第一空间内,以备检测第一空间内的雨水浊度和液位高度;
控制器,与电动开关、检测仪电性连接;
供电组件,为电动开关、检测仪及控制器提供电能。
进一步地,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并排设置。
进一步地,供电组件包括太阳能板以及与太阳能板连接的储能件。
进一步地,第一空间的上方设有盖板,盖板上设有电器仓,控制器和储能件设于电器仓内,太阳能板通过支杆设于电器仓的上方。
进一步地,杂质沉积箱内可拆的设有过滤组件。
进一步地,过滤组件包括由上向下布置的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和第三过滤板;第一过滤板上均布有多个第一过滤孔,第二过滤板上均布有多个第二过滤孔和第三过滤板上均布有多个第三过滤孔。
进一步地,第一过滤孔、第二过滤孔、第三过滤孔的孔径依次减小。
进一步地,第一过滤板与第二过滤板之间具有第一纵向距离,第二过滤板与第三过滤板之间具有第二纵向距离,且第一纵向距离大于第二纵向距离。
进一步地,过滤组件包括框架以及设置在框架上的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和第三过滤板;其中,第一过滤板设置中心缺口,第二过滤板位于第一过滤板的一侧,第二过滤板在水平面的投影覆盖第一过滤板的中心缺口在水平面的投影;第三过滤板位于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任一者的下方。
进一步地,第一过滤板的中心缺口的面积等于第一过滤板面积的1/4-1/2;第二过滤板的面积大于第一过滤板的中心缺口的面积且小于第一过滤板的面积。
进一步地,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在纵向上交替布置。
进一步地,电动开关包括电机、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推杆以及与推杆连接的闸阀板,闸阀板与收集口插接,电机通过推杆驱动闸阀板实现收集口的打开与关闭。
进一步地,杂质沉积箱的顶壁设有箱盖,进水口设于箱盖上,出水口设于杂质沉积箱的侧壁;箱盖为筛板,进水口为均匀在箱盖上的多个筛孔。
进一步地,第一空间内设有挡水板,挡水板与箱体的箱体侧壁接触且将第一空间分隔为两个子空间,挡水板的高度低于第一空间的高度,第一子空间通过出水口与杂质沉积箱的内部连通,收集口和弃流口设置在第二子空间的箱体侧壁上。
进一步地,杂质沉积箱的出水口低于挡水板的顶端。
进一步地,挡水板朝向第一空间的第二子空间方向倾斜,挡水板与杂质沉积箱的外壁成V形结构,且挡水板的顶端低于第三过滤板。
进一步地,箱体的下方铺设有渗透层,渗透层的顶面与第一空间内的雨水接触。
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雨水收集方法,利用上述的智能雨水监控收集弃流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1、通过设置检测仪监测雨水浊度以及水位信息,能够自动、准确监测雨水参数,不仅能够减少人工监测,而且根据检测仪的检测参数确定弃流量以及收集符合要求水质的时机,科学有效,能够保证收集雨水的水质,全程实现自动化控制。
2、通过设置杂质沉积箱使雨水在进入雨水窖前通过一个缓冲空间,比重较大的杂质能够沉积在杂质沉积箱中,从而能够避免比重较大的杂质进入雨水窖,提升雨水收集质量。
3、杂质沉积箱采用可分离结构,能够便于定期取出清理。
4、在杂质沉积箱内拆卸设置过滤组件,且过滤组件采用多级过滤结构,确保雨水过滤效果,提升水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智能雨水监控收集弃流装置的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3中杂质沉积箱内设置过滤组件的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智能雨水监控收集弃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的智能雨水监控收集弃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的智能雨水监控收集弃流装置的杂质沉积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智能雨水监控收集弃流装置的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的智能雨水监控收集弃流装置的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发明设置过滤组件的杂质沉积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倾斜挡水板与杂质沉积箱的位置关系图。
附图标记:
1、箱体;2、收集口;3、弃流口;4、挡水板;5、杂质沉积箱;6、箱盖;7、过滤组件;7-1、第一过滤板;7-2第二过滤板;7-3、第三过滤板;7-4连接部;8、盖板;9、电器仓;10、支杆;11、雨量计;12、太阳能板;13、第一隔板;14、第二隔板;15、储能件;16、控制器;17、连接杆;18、推杆;19、闸阀板;20、检测仪;21、渗透层;22、横杆;23、避雷针;24、安装杆;25、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便于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雨水监控收集弃流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
箱体1,箱体1内具有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第一空间的箱体侧壁上设有收集口2和弃流口3,收集口2与雨水窖的进水口连接;
杂质沉积箱5,设于第二空间内,杂质沉积箱5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25,进水口与地面的雨水收集口连接,出水口25与第一空间连通,弃流口3用于排出降雨初期以及暴雨时多余的雨水;
电动开关,设置在收集口2上,以控制收集口2的打开和闭合状态,实现控制收集口2与雨水窖进水口的连通状态;
检测仪20,设于第一空间内,以备检测第一空间内的雨水浊度和液位高度,检测仪20包括浊度计和液位计;
控制器,与电动开关、检测仪20电性连接;
供电组件,为电动开关、检测仪20及控制器提供电能。
实施时,雨水进入雨水窖前先进入杂质沉积箱5,杂质沉积箱5作为雨水缓冲空间,比重较大的杂质能够沉积在杂质沉积箱中;浊度计监测第一空间内雨水中悬浮物含量值,液位计监测第一空间内雨水的水位信息,检测仪20将水中悬浮物含量值是否达标、雨水水位信息反馈给控制器16,控制器16根据设定参数判断启动电动开关打开收集雨水,收集端雨水浊度值不达标,雨水经弃流口3排出。当降雨停止后或雨窖收集满后,控制器16控制电动开关关闭,防止蚊虫及其他杂志进入水窖,有效防止非降雨时段蚊虫及杂物进入雨水窖污染水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智能雨水监控收集弃流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规范现有雨水窖雨水收集,具体通过设置杂质沉积箱5使雨水在进入雨水窖前通过一个缓冲空间,能够避免比重较大的杂质进入雨水窖,提升雨水收集质量;通过设置检测仪20监测雨水浊度以及水位信息,能够自动、准确监测雨水参数,不仅能够减少人工监测,而且根据检测仪的检测参数确定弃流量以及收集符合要求水质的时机,科学有效,能够保证收集雨水的水质,全程实现自动化控制。
本实施例的智能雨水监控收集弃流装置安装在地表以下,在地表开挖坑槽,将智能雨水监控收集弃流装置置于坑槽内,在其中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并排设置,此结构设置能够减少纵向上的体积,减少深挖施工,且更利于安装及维修。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杂质沉积箱5的顶壁设有箱盖6,杂质沉积箱5上部设有横杆22,箱盖6拆卸设于横杆22上,进水口设于箱盖6上,出水口25设于杂质沉积箱5的侧壁;箱盖6为筛板,进水口为均匀在箱盖6上的多个筛孔。通过将箱盖6设置为过滤筛板,汇流的雨水流入箱体1时,经过箱盖6上的筛孔过滤,能够拦截漂浮物、石块、大颗粒杂质,然后雨水进入杂质沉积箱5,比重较大的杂质会在其中沉积,使得收集装置兼具过滤杂物、沉淀泥沙、拦截漂浮物功能,有效提高收集雨水水质,并且将箱盖6设置为可拆卸结构,便于拆卸,可及时更换,避免因筛孔堵住后降低雨水收集效率。;
进一步地,杂质沉积箱5采用可分离结构,能够定期取出清理,使用方便,对保证水质具有积极效果。
本实施例中,箱盖6上的多个筛孔3的孔径较大,箱盖6主要用于过滤比较大的杂质,如漂浮的树叶、固体垃圾以及石头块等,细小的杂质颗粒仍会流入杂质沉积箱5,长时间自然沉淀会影响杂质沉积箱5的容积,甚至将杂质沉积箱5的出水口堵塞。基于此,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杂质沉积箱5内可拆的设有过滤组件7,以备过滤掉雨水中的大粒径杂质,通过在杂质沉积箱5内拆卸设置过滤组件7,可以方便快捷的更换过滤组件7,保证收集的雨水水质。
过滤组件的一种结构,如图6所示,过滤组件7包括由上向下布置的第一过滤板7-1、第二过滤板7-2和第三过滤板7-3;第一过滤板7-1上均布有多个第一过滤孔,第二过滤板7-2上均布有多个第二过滤孔和第三过滤板7-3上均布有多个第三过滤孔;第一过滤孔、第二过滤孔、第三过滤孔的孔径依次减小。通过设置三级过滤,能够提升雨水过滤效果,提升水质,并且由上向下过滤板的过滤性能依次减弱,可以按照粒径大小有序过滤杂质,避免因只设置一层过滤板导致过滤孔容易堵塞、过滤效率低的问题。
第一过滤板7-1、第二过滤板7-2和第三过滤板7-3可以直接拆卸安装在杂质沉积箱5内,也可以安装在框架上,框架能够拆卸安装在杂质沉积箱5内,以实现过滤组件的快速更换安装。
考虑到大颗粒杂质堆积后体积较大,长时间工作需要为上层大颗粒杂质提供更大的堆积空间。可选的,第一过滤板7-1与第二过滤板7-2之间具有第一纵向距离,第二过滤板7-2与第三过滤板7-3之间具有第二纵向距离,且第一纵向距离大于第二纵向距离。
过滤组件的又一种结构,如图7至图8所示,过滤组件7包括框架以及设置在框架上的第一过滤板7-1、第二过滤板7-2和第三过滤板7-3;框架可以为长方体或圆柱体结构的金属框,也可以由硬质过滤板围成的空心柱体结构。示例性的,框架由四块过滤板围成的长方体结构,具有前板、后板、左板、右板(图7至图8中未示出前板和后板);
其中,第一过滤板7-1设置中心缺口,第二过滤板7-2位于第一过滤板7-1的一侧,第二过滤板7-2在水平面的投影覆盖第一过滤板7-1的中心缺口在水平面的投影;第三过滤板7-3的数量为一个,位于第一过滤板7-1、第二过滤板7-2任一者的下方。可选的,第一过滤板7-1的中心缺口的面积等于第一过滤板7-1面积的1/4-1/2;第二过滤板7-2的面积大于第一过滤板7-1的中心缺口的面积且小于第一过滤板7-1的面积,第二过滤板7-2连接在前板和后板上,第二过滤板7-2与左板和右板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不接触;第一过滤板7-1由于设置了中心缺口,整体上呈环状结构,可以与前板、后板、左板、右板均接触连接。当雨水流入后,直接落在顶层第一过滤板7-1以及通过第一过滤板7-1的中心缺口落到第二过滤板7-2上,若雨量较小时,雨水可以正常从第一过滤板7-1和第二过滤板7-2下渗,当雨水中杂质颗粒较多且雨量大时,短时间大量杂质可能会将在上层的过滤板堆积,此时由于存在中心缺口,且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之间存在空间,雨水不仅通过过滤板下渗,而且可以通过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之间的空间直接流入下层过滤板,因此能够避免因雨水中杂质过多,短时间内大量杂质堆积在过滤板上,造成过滤板堵塞,保证收集装置的工作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第一过滤板7-1、第二过滤板7-2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在纵向上交替布置,最底层的第三过滤板7-3为整块过滤板,第三过滤板7-3的尺寸与杂质沉积箱5的尺寸相适配。采用多组交替设置的第一过滤板7-1、第二过滤板7-2的过滤组件能够提升过滤效果。
考虑到雨水初期,雨水中夹带大量杂质以及冲刷地表带来的有害物质,初期雨水的水质较差,本实施例的智能雨水监控收集弃流装置能够将初期雨水排出。具体而言,第一空间的箱体侧壁上还设有弃流口3,弃流口3用于排出降雨初期以及暴雨时多余的雨水,可选的,弃流口3高于收集口2设置,遇暴雨时多余雨量由弃流口3排出,避免雨水排放不到位造成内涝。收集雨水时,可以控制开关打开的时机,如在降雨初期,雨水中杂质多,雨水浊度值不达标时,控制开关为关闭状态,初期雨水直接从弃流口3排出,当雨水浊度值达标后,打开开关,收集口2与雨水窖的进水口连通,雨水通过收集口2进入雨水窖储存起来。当遇暴雨时,多余雨量由弃流口3排出,避免雨水排放不到位造成内涝。
本实施例中,电动开关能够根据设定程序自动打开或关闭,设定程序根据监测到的浊度、水位以及降雨量有关。
在其中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电动开关包括电机、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推杆18以及与推杆18连接的闸阀板19,闸阀板19与收集口2插接,电机通过推杆18驱动闸阀板19实现收集口2的打开与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电动开关可以采用电机控制、液压控制、气动控制、电磁铁控制、电磁阀等多种开关形式,利用现有电动形式开关就能够收集口2的打开与关闭。
为了提升雨水在杂质沉积箱5的沉积效率,在第一空间内设置有挡水板4,挡水板4与箱体1的箱体侧壁接触且将第一空间分隔为两个子空间,挡水板4的高度低于第一空间的高度,杂质沉积箱5的出水口25低于挡水板4的顶端,第一子空间通过出水口25与杂质沉积箱5的内部连通,收集口2和弃流口3设置在第二子空间的箱体侧壁上。从杂质沉积箱5中流出的雨水先进入第一子空间,在挡水板的作用下,第一子空间和杂质沉积箱5中的水位会逐渐升高,雨水中的漂浮物会在挡水板4的作用下拦截在杂质沉积箱5内,随着水位的不断升高,当拦截沉淀后的水位超过挡水板4的顶端,雨水会翻过挡水板4进入挡水板4另一侧的第二子空间,此过程中挡水板4减缓了雨水从杂质沉积箱5中流入第二子空间,从而提升沉积效果,保证雨水收集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挡水板4朝向第一空间的第二子空间方向倾斜,挡水板4与杂质沉积箱5的外壁成V形结构,且挡水板4的顶端低于第三过滤板7-3,此结构设置能够使挡水板4与杂质沉积箱5构成的容纳空间呈下小上大,可以减缓雨水升高速度,也即雨水升高速度越来越慢,通过减少上升漫过挡水板4进入第二子空间的时间,不仅提升沉积效果,而且通过将挡水板4的顶端低于过滤组件,保障雨水的顺利过滤,顺畅的流入第一空间。
本实施例中,智能雨水监控收集弃流装置采用太阳能供电,供电组件包括太阳能板12以及与太阳能板12连接的储能件15,通过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储存在储能件15中,储能件15为蓄电池。
进一步地,第一空间的上方设有盖板8,盖板8上设有电器仓9,控制器和储能件15设于电器仓9内,电器仓9的上方设有支杆10,支杆10上设有太阳能板12,太阳能板12通过安装杆24与支杆10连接,安装杆24一端与支杆10焊接。
为了使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对电器仓9的内部结构进行了改进。具体而言,电器仓9内部上侧连接有第一隔板13,第一隔板13下方连接有第二隔板14,第二隔板14上端连接有储能件15,第一隔板13上方相对于电器仓9内壁连接有控制器16,第二隔板14下方连接有连接杆17,连接杆17下端连接有电机座,电机安装在电机座上,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推杆18的上端,推杆18下端延伸至箱体1内部,闸阀板19固定连接在推杆18的下端。
本实施例中,支杆10上还设有雨量计11,用于监测降雨量。检测仪20、雨量计11和电动开关均与控制器16电性连接,检测仪20、雨量计11、电动开关、控制器16和太阳能板12均与储能件15电性连接。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箱体1的下方铺设有渗透层21,渗透层21的顶面与第一空间内的雨水接触,完成雨水收集后,第一空间内会残存有一部分雨水,通过在箱体1的下方铺设渗透层21,能够将滞留在第一空间内的雨水经过渗透层21渗入地下,避免在第一空间长时间储存,雨水变质,影响下次雨水储集。
进一步地,渗透层21为透水混泥土、透水砖、粗砂、级配骨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将上述材料堆积成层,材料来源广,成本低,便于施工。
进一步地,支杆10上还设有避雷针23,有效的避免雷击现象,起到避雷效果。
本实施例还挺供一种雨水收集方法,利用上述的智能雨水监控收集弃流装置。整个雨水收集过程可实现自动化运行,无需人为操作,智能雨水监控收集弃流装置可连接控制平台,进行远程监控与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智能雨水监控收集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1),所述箱体(1)内具有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的箱体侧壁上设有收集口(2)和弃流口(3),所述收集口(2)与雨水窖的进水口连接;
杂质沉积箱(5),设于所述第二空间内,所述杂质沉积箱(5)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25),所述进水口与地面的雨水收集口连接,所述出水口(25)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
电动开关,设置在收集口(2)上,以控制收集口(2)的打开和闭合状态;
检测仪(20),设于所述第一空间内,以备检测第一空间内的雨水浊度和液位高度;
控制器(16),与所述电动开关、检测仪(20)电性连接;
供电组件,为所述电动开关、检测仪(20)及控制器(16)提供电能;
所述第一空间内设有挡水板(4),所述挡水板(4)与所述箱体1的箱体侧壁接触且将所述第一空间分隔为第一子空间和第二子空间,所述挡水板(4)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空间的高度且高于所述出水口(25),所述第一子空间通过所述出水口(25)与所述杂质沉积箱5的内部连通,所述收集口(2)和所述弃流口(3)设于所述第二子空间的侧壁上;所述挡水板(4)朝向所述第二子空间方向倾斜,所述挡水板(4)与杂质沉积箱(5)的外壁成V形结构;
所述杂质沉积箱(5)内可拆的设有过滤组件(7);
所述过滤组件(7)包括由上向下布置的第一过滤板(7-1)、第二过滤板(7-2)和第三过滤板(7-3);所述第一过滤板(7-1)上均布有多个第一过滤孔,第二过滤板(7-2)上均布有多个第二过滤孔和第三过滤板(7-3)上均布有多个第三过滤孔;所述第一过滤孔、第二过滤孔、第三过滤孔的孔径依次减小;所述第一过滤板(7-1)与第二过滤板(7-2)之间具有第一纵向距离,所述第二过滤板(7-2)与第三过滤板(7-3)之间具有第二纵向距离,且第一纵向距离大于第二纵向距离;
或者,
所述过滤组件(7)包括框架以及设置在框架上的第一过滤板(7-1)、第二过滤板(7-2)和第三过滤板(7-3);其中,所述第一过滤板(7-1)设置中心缺口,所述第二过滤板(7-2)位于第一过滤板(7-1)的一侧,所述第二过滤板(7-2)在水平面的投影覆盖第一过滤板(7-1)的中心缺口在水平面的投影;所述第三过滤板(7-3)位于第一过滤板(7-1)、第二过滤板(7-2)任一者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雨水监控收集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并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雨水监控收集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组件包括太阳能板(12)以及与所述太阳能板(12)连接的储能件(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雨水监控收集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间的上方设有盖板(8),所述盖板(8)上设有电器仓(9),所述控制器和储能件(15)设于所述电器仓(9)内,所述太阳能板(12)通过支杆(10)设于电器仓(9)的上方。
5.一种雨水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智能雨水监控收集弃流装置。
CN202111042050.2A 2021-09-07 2021-09-07 一种智能雨水监控收集弃流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38330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2050.2A CN113833053B (zh) 2021-09-07 2021-09-07 一种智能雨水监控收集弃流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2050.2A CN113833053B (zh) 2021-09-07 2021-09-07 一种智能雨水监控收集弃流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3053A CN113833053A (zh) 2021-12-24
CN113833053B true CN113833053B (zh) 2023-05-19

Family

ID=78962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42050.2A Active CN113833053B (zh) 2021-09-07 2021-09-07 一种智能雨水监控收集弃流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3305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94492A (zh) * 2015-01-21 2015-05-06 汪传发 一种雨水弃流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759775A (zh) * 2017-01-23 2017-05-31 上海莱多实业有限公司 雨水自动分流弃流装置及雨水自动分流方法
CN209585255U (zh) * 2018-12-06 2019-11-05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智能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CN112081314A (zh) * 2020-09-17 2020-12-15 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初期雨水弃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3053A (zh) 2021-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47781B (zh) 一种雨水收集分流、涵养地层的调蓄系统
CN209653075U (zh) 一种雨污分流的过滤装置
CN108867239B (zh) 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自调节系统
CN204781254U (zh) 一种雨水收集分流、涵养地层的调蓄系统
CN105013244B (zh) 多级雨水净化处理设备
CN106978846B (zh) 一种具有控制面源污染功能的全收集防堵塞截污挂篮
CN109731376A (zh) 智能化雨水处理系统
CN108331129A (zh) 海绵城市雨水净化收集系统及雨水处理方法
CN108951759B (zh) 雨水回收利用结构
CN201581490U (zh) 带隔油装置的污水自动提升设备
CN113833053B (zh) 一种智能雨水监控收集弃流装置及方法
CN211268010U (zh) 一种园林灌溉装置
CN210797827U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雨水篦子
CN111794311A (zh) 屋顶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4865241U (zh) 多级雨水净化处理设备
CN215977486U (zh) 一种雨水收集弃流装置
CN209412037U (zh) 一种用于农村污水处理的层流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02730837U (zh) 一种雨水收集系统
CN212561813U (zh) 高效截污的雨水口
CN212866146U (zh) 一种雨水收集设备
CN211172290U (zh) 一种能够改善排放水质、易清洗的雨水口过滤截污挂篮
CN204752403U (zh) 一种自动集雨及净化系统
CN112081174A (zh) 一种生态型雨水收集及利用系统
CN212757454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系统及处理系统
CN113565191B (zh) 一种模块化防沉积截污雨水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0044, No. 19 Che Zhuang Street,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 RESEARCH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Beijing Taining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44, No. 19 Che Zhuang Street,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 RESEARCH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idelion S&I Rainwater Harvesting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