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30286A - 副翼作动结构以及包括副翼作动结构的机翼 - Google Patents

副翼作动结构以及包括副翼作动结构的机翼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30286A
CN113830286A CN202111098014.8A CN202111098014A CN113830286A CN 113830286 A CN113830286 A CN 113830286A CN 202111098014 A CN202111098014 A CN 202111098014A CN 113830286 A CN113830286 A CN 1138302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leron
wing
skin
airfoil
sliding sk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9801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30286B (zh
Inventor
徐辉雯
白峰
梅冰洁
陈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mercial Aircraft Corp of China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mercial Aircraft Corp of Chin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mercial Aircraft Corp of China Ltd filed Critical Commercial Aircraft Corp of China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9801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302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302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02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302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02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9/00Adjustable control surfaces or members, e.g. rud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1/00Fuselage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common to fuselages, wings, stabilising surfaces or the like
    • B64C1/38Constructions adapted to reduce effects of aerodynamic or other external he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13/00Control systems or transmitting systems for actuating flying-control surfaces, lift-increasing flaps, air brakes, or spoilers
    • B64C13/24Transmitting means
    • B64C13/38Transmitting means with power amplification
    • B64C13/40Transmitting means with power amplification using fluid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9/00Adjustable control surfaces or members, e.g. rudders
    • B64C9/02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9/00Adjustable control surfaces or members, e.g. rudders
    • B64C2009/005Ailer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一种副翼作动结构和包括副翼作动结构机构的机翼。上述副翼作动结构包括:副翼转轴(1);液压管(6);以及副翼作动轴(2),其中,在副翼转轴(1)上形成有连杆(11),上述副翼作动结构还包括:牵引件(S);支点部(4);以及弹性施力构件(5)。上述机翼包括:副翼作动结构;主翼蒙皮(7);副翼蒙皮(8);滑动蒙皮(3a、3b);主翼梁(9);以及副翼梁(10)。利用上述副翼作动结构可以在保证副翼在不偏转时的气密性的同时使得副翼在偏转后能实现开缝以改善局部流动分离,从而抑制副翼反效。

Description

副翼作动结构以及包括副翼作动结构的机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副翼作动结构以及包括副翼作动结构的机翼,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抑制副翼反效的副翼作动结构以及包括该副翼作动结构的可开缝的机翼。
背景技术
副翼是飞机的重要操纵舵面,偏转飞机副翼能产生滚转力矩,使飞机滚转,由于机翼的弹性,副翼产生的力矩作用在机翼上也会使机翼向与副翼偏转的相反方向变形扭转,改变机翼的攻角(迎角),从而在气动力的作用下产生一个与副翼产生的滚转力矩方向相反的力矩。当飞行速度达到某一值时,操纵副翼产生的滚转力矩与机翼上气动力引起的弹性变形产生的力矩相互抵消,就会使副翼失效(即副翼效率为零),从而使得飞机无法操纵。当飞行速度继续提高,超过反效速度,操作副翼产生的滚转力矩将小于在气动力作用下因机翼变形而产生的反方向力矩。此时副翼效率为负而起相反的作用,这种情况就被称作“副翼反效”。
因此,副翼效率成为飞机设计人员极为关注的性能指标,随着飞行速度的增加,在跨音速区域副翼效率会大幅度降低,甚至会出现反效现象。高亚音速飞行时,副翼偏转会对副翼表面的分离区域产生影响,进而使得副翼表面的激波位置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在进行副翼操纵时出现副翼反效的现象。
在现有常规的布局中,民用飞机的副翼通常布置在机翼外侧的后缘位置,在高亚音速飞行时,飞机的气动特性会呈现非线性特征,而外翼后缘的局部分离则进一步加剧了气动特性的上述非线性特征,从而有可能导致副翼反效。
图1示出了现有常规的机翼的主要结构。现有常规的机翼主要包括主翼、副翼、主翼蒙皮7’、副翼蒙皮8’、主翼梁9’、副翼梁10’以及副翼作动结构,其中,上述副翼作动结构具有副翼转轴1’、副翼作动轴2’、液压管6’。
在现有常规的机翼设计中,如图1所示,主翼梁9’对主翼起支承作用,副翼梁10’对副翼起支承作用,主翼梁9’与副翼作动结构的液压管6’连接,副翼梁10’通过连接构件与副翼作动结构的副翼转轴1’连接,在上述液压管6’内填充有液压油并且插设有与副翼转轴1’连接的副翼作动轴2’,在液压管6’内的液压作用下,副翼作动轴2’相对于液压管6’推出或是缩回,进而带动副翼转轴1’绕着逆时针方向或是绕着顺时针方向运动,从而使副翼相对于主翼向上或向下偏转。
另外,在现有常规的机翼设计中,主翼蒙皮7’是用于对主翼进行保护的构件,而副翼蒙皮8’是用于对副翼进行保护的构件,该副翼蒙皮8’包括副翼蒙皮主体部8a’和副翼蒙皮延伸部8b’,上述副翼蒙皮主体部8a’形成为与主翼蒙皮7’大致共面,上述副翼蒙皮延伸部8b’在副翼蒙皮主体部8a’的靠上述主翼蒙皮7’一侧向内折弯并延伸至副翼结构的内部,并且副翼蒙皮主体部8a’的尺寸被设计成无论副翼向上偏转还是副翼向下偏转,副翼蒙皮8’始终与主翼蒙皮7’保持贴合,以达到密封效果。
现有的图1所示的这种密封式的机翼能够保证副翼在未偏转时保持低阻力气动特性,但是,在高速飞行时,这种密封式的机翼会在某些飞行状态下出现副翼反效现象,这也是飞机设计员和飞行员所不希望发生的。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保证在副翼未偏转时保持低阻力特性且能够抑制高速飞行时可能发生的副翼反效的机翼便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副翼作动结构,能利用该副翼作动结构,在副翼发生偏转后实现开缝以改善局部流动分离,从而抑制副翼反效。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前述副翼作动结构的机翼,能保证在副翼未偏转时保持低阻力特性,并且能抑制高速飞行时可能发生的副翼反效。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提供一种副翼作动结构,能使机翼的副翼相对于主翼上下偏转,上述副翼作动结构包括:副翼转轴,上述副翼转轴与上述机翼的副翼梁连接;液压管,上述液压管与上述机翼的主翼梁连接,并在上述液压管内填充有液压油;以及副翼作动轴,上述副翼作动轴的一端与上述副翼转轴连接,另一端被插设在上述液压管内,在上述液压油的液压作用下,上述副翼作动轴相对于上述液压管推出或缩回,其特征是,在上述副翼转轴上形成有前端部朝向与副翼后缘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的连杆,上述副翼作动结构还包括:牵引件,上述牵引件将上述连杆的延伸端部与机翼的滑动蒙皮连接;支点部,上述支点部对上述牵引件进行支承,通过改变上述牵引件的由上述支点部支承的部分的位置,调节上述牵引件绷紧和松弛,以使上述滑动蒙皮进入或离开形成于上述主翼梁的长槽;以及弹性施力构件,上述弹性施力构件设置在形成于上述长槽中,并且对进入上述长槽的上述滑动蒙皮进行施力。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能利用该副翼作动结构使机翼的滑动蒙皮进入或离开形成于主翼梁的长槽,从而在副翼发生偏转后实现机翼的滑动蒙皮与主翼蒙皮及副翼蒙皮之间的开缝,以改善局部流动分离,由此能抑制副翼反效。
优选的是,上述支点部设置在上述主翼梁的、与机翼的主翼蒙皮对应的位置处。
优选的是,上述支点部具有比上述连杆更位于上述机翼的上翼面一侧的上侧的支点部和比上述连杆更位于上述机翼的下翼面一侧的下侧的支点部,上述长槽具有形成于上述主翼梁的靠上述上翼面一侧的上侧的长槽和形成于上述主翼梁的靠上述下翼面一侧的下侧的长槽。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相比于在机翼的一侧翼面形成支点部和长槽的副翼作动结构,在机翼的两个翼面(上翼面和下翼面)均形成支点部和长槽的副翼作动结构,能够更可靠地在副翼发生偏转后实现开缝,能更可靠地抑制高速飞行时可能发生的副翼反效,提升飞行安全性。
优选的是,上述主翼梁具有沿着上述上翼面和上述下翼面形成的横梁和连接于上述上翼面与上述下翼面之间的竖梁,上述支点部设置在上述主翼梁的上述横梁和/或上述竖梁上。更进一步地,上述连杆的上述前端部在上述连杆的延伸方向上不超过上述支点部对上述牵引件进行支承的位置。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能以更少的液压油(较小的液压)实现滑动蒙皮相对于长槽的滑入。
优选的是,在上述副翼从相对于上述主翼未发生偏转的位置向上或向下偏转时,上述滑动蒙皮在外力作用下克服上述弹性施力构件的施力进入上述长槽,在上述副翼从相对于上述主翼向上或向下偏转的位置回到未发生偏转的位置时,在上述弹性施力构件的施力作用下将上述滑动蒙皮从上述长槽推出。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在副翼未发生偏转时,能避免滑动蒙皮非意图地从初始位置进入长槽,同时在副翼从发生了偏转的位置回到未发生偏转的位置时,能可靠地利用弹性施力构件的施力作用使滑动蒙皮推回初始位置。
另外,上述支点部可以是定滑轮,也可以是其他能起到同样作用的等同部件。上述弹性施力构件是弹簧,也可以是其他能起到同样作用的等同部件。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提供一种机翼,包括:主翼蒙皮,上述主翼蒙皮用于对主翼进行保护;副翼蒙皮,上述副翼蒙皮用于对副翼进行保护;主翼梁,上述主翼梁对上述主翼和上述滑动蒙皮进行支承;以及副翼梁,上述副翼梁对上述副翼进行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包括先前描述的副翼作动结构;以及滑动蒙皮,上述滑动蒙皮设置在上述主翼蒙皮与上述副翼蒙皮之间,上述主翼梁对上述滑动蒙皮进行支承。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能抑制高速飞行时可能发生的副翼反效。
优选的是,上述滑动蒙皮在上述副翼相对于上述主翼未发生偏转时位于以不存在缝隙的方式与上述主翼蒙皮和上述副翼蒙皮紧密贴合的位置处。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能够保证飞机巡航时的低阻力特性,进而保持飞机的燃油经济性。
优选的是,上述滑动蒙皮与上述主翼蒙皮贴合的端部为斜面。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能够使滑动蒙皮易于进入长槽。
优选的是,上述斜面的倾斜角度被设置成与上述副翼相对于上述主翼发生偏转时上述副翼作动结构的上述牵引件被拉扯的方向相同。
优选的是,在上述主翼蒙皮与上述滑动蒙皮贴合的端部中的一方的斜面开设有凹槽,在另一方的斜面形成有与上述凹槽嵌合的凸部。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能够防止滑动蒙皮在进入长槽之前在斜面上发生横向的侧偏,从而使滑动蒙皮更易于进入长槽。
优选的是,上述滑动蒙皮具有形成于上述机翼的上翼面一侧的上翼面滑动蒙皮和形成于上述机翼的下翼面一侧的下翼面滑动蒙皮。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相比于在机翼的一侧翼面形成滑动蒙皮的结构,在机翼的两个翼面(上翼面和下翼面)形成滑动蒙皮能够更可靠地在副翼发生偏转后实现开缝,能更可靠地抑制高速飞行时可能发生的副翼反效,提升飞行安全性。
优选的是,上述副翼作动结构在上述副翼从相对于上述主翼未发生偏转的位置向上或向下偏转时,通过增加或减少上述液压管内的上述液压油的量,将上述副翼作动轴相对于上述液压管推出或缩回,从而带动上述副翼转轴沿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转动,上述连杆的上述前端部沿上述逆时针方向或上述顺时针方向向下方或上方运动,与上述上翼面滑动蒙皮或上述下翼面滑动蒙皮连接的上述牵引件被上侧或下侧的上述支点部以紧绷的方式拉扯,而使上述上翼面滑动蒙皮或上述下翼面滑动蒙皮受力并克服上述弹性施力构件的施力进入到上侧或下侧的上述长槽内,从而在所述上翼面滑动蒙皮或所述下翼面滑动蒙皮与所述副翼之间产生一个缝隙,并且与所述下翼面滑动蒙皮或所述上翼面滑动蒙皮连接的所述牵引件松弛,从而使所述下翼面滑动蒙皮或所述上翼面滑动蒙皮位于未发生偏转时的第一位置并与已经向上或向下偏转的所述副翼之间也产生一个缝隙,上述副翼作动结构在上述副翼从相对于上述主翼向上或向下偏转的位置回到未发生偏转的位置时,通过减少或增加上述液压管内的上述液压油的量,将上述副翼作动轴缩回或推出,从而带动上述副翼转轴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上述连杆与上述副翼转轴一起沿上述顺时针方向或上述逆时针方向转动,与上述上翼面滑动蒙皮或上述下翼面滑动蒙皮连接的上述牵引件不受力,上述上翼面滑动蒙皮或上述下翼面滑动蒙皮在上述弹性施力构件的施力的作用下,被从上侧或下侧的上述长槽内推回至未发生偏转时的上述第一位置。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在欲使副翼向上或向下偏转时,在上翼面滑动蒙皮或下翼面滑动蒙皮与副翼之间产生了一个可调节大小的缝隙,并且在下翼面滑动蒙皮或上翼面滑动蒙皮与副翼之间也产生了一个缝隙,从而能使气流通过位于上翼面和下翼面的两个缝隙流通,从而改善流动分离特性,进而能够抑制副翼反效现象。
附图说明
参考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下面的技术方案中清楚地描述,并且其优点从以下参照附图的详细描述中显而易见,附图以示例方式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不限制本发明构思的范围。
图1是表示现有常规的机翼的主要结构的横切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机翼的主要结构的横切剖视图,其是具有本发明的副翼作动结构,且示出的是副翼未发生偏转时的状态。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机翼的在副翼发生了上偏后的状态的横切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机翼的在副翼发生了下偏后的状态的横切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滑动蒙皮与主翼梁贴合处的优选方式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
1 副翼转轴;
2 副翼作动轴;
3a 上翼面滑动蒙皮;
3b 下翼面滑动蒙皮;
4 支点部
4a、4b 定滑轮;
5 弹性施力构件
5a、5b 弹簧;
6 液压管;
7 主翼蒙皮;
8 副翼蒙皮;
9 主翼梁;
10 副翼梁;
11 连杆;
12a 凹槽;
12b 凸部;
S 牵引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地参考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这些实施方案的实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发明将与示例性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意识到,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案。相反,本发明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效形式及其它实施方案。
以下,参照图2,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副翼作动结构以及具有该副翼作动结构的机翼的主要结构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机翼的主要结构的横切剖视图,其是具有本发明的副翼作动结构,且示出的是副翼未发生偏转时的状态。
本发明的机翼与图1所示的现有常规的机翼同样地,具有主翼、副翼、主翼蒙皮7、副翼蒙皮8、主翼梁9、副翼梁10以及副翼作动结构。主翼蒙皮7覆盖在主翼的表面,副翼蒙皮8覆盖在副翼的表面。另外,在本发明的机翼中,如图2所示,还包括上翼面滑动蒙皮3a和下翼面滑动蒙皮3b,上翼面滑动蒙皮3a及下翼面滑动蒙皮3b设置在主翼蒙皮7与副翼蒙皮8之间。主翼梁9对主翼进行支承,并且同时对上翼面滑动蒙皮3a及下翼面滑动蒙皮3b进行支承,副翼梁10对副翼进行支承。如图2所示,当副翼未相对于主翼发生偏转时,上翼面滑动蒙皮3a及下翼面滑动蒙皮3b各自在两侧与主翼蒙皮7和副翼蒙皮8紧密贴合,并且不存在缝隙,由此与现有常规的机翼设计同样地,能够保证飞机巡航时的低阻力特性,进而保持飞机的燃油经济性。
另外,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副翼作动结构与图1所示的现有常规的副翼作动结构同样地,具有副翼转轴1、副翼作动轴2和液压管6,除此之外,本发明的副翼作动机构还具有支点部4、绳索等牵引件S以及弹性施力构件5。
另外,在上述副翼转轴1上形成有朝向与副翼后缘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的连杆11,在连杆11的延伸方向的前端部通过例如绳索等牵引件S与上翼面滑动蒙皮3a和下翼面滑动蒙皮3b连接,更具体地,与上翼面滑动蒙皮3a和下翼面滑动蒙皮3b的靠主翼蒙皮7一侧的部分连接。在此,“副翼后缘方向”是指副翼的尖端方向的方向,也即与主翼相反一侧的方向。
在本发明中,作为一个实例,支点部4例如是定滑轮4a、4b。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绳索等牵引件S经由定滑轮4a连接于连杆11的延伸方向的前端部与上翼面滑动蒙皮3a之间,并且绳索等牵引件S经由定滑轮4b连接于连杆11的延伸方向的前端部与下翼面滑动蒙皮3b之间。另外,定滑轮4a、4b设置在主翼梁9的、与主翼蒙皮7对应的位置处。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如图2所示,定滑轮4a、4b分别设置在主翼梁9的上侧横梁和下侧横梁上,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定滑轮4a、4b也可以设置在主翼梁9的竖梁的上部侧和下部侧。此外,定滑轮4a、4b的数量不局限于两个,也可以是一个,或者是三个以上。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连杆11的前端部在连杆11的延伸方向上不超过支点部4(定滑轮4a、4b)对绳索等牵引件S进行支承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机翼设计中,在主翼梁9的、对主翼进行支承的部分与主翼梁9的、对上翼面滑动蒙皮3a及下翼面滑动蒙皮3b进行支承的部分之间分别形成有用于对上翼面滑动蒙皮3a及下翼面滑动蒙皮3b进行局部收容的横向中空的长槽12。在横向中空的长槽12内布置有弹性施力构件5。弹性施力构件5是用于对收容于长槽12内的上翼面滑动蒙皮3a及下翼面滑动蒙皮3b进行施力的构件。在本发明中,作为一个实例,弹性施力构件5例如是弹簧5a、5b,弹簧5a布置在图2中的上侧的长槽12a内,弹簧5b布置在图2中的下侧的长槽12b内。当上翼面滑动蒙皮3a或下翼面滑动蒙皮3b在外力作用下欲被收容到上侧或下侧的长槽12a、12b内时,上翼面滑动蒙皮3a或下翼面滑动蒙皮3b克服弹性施力构件5(弹簧5a、5b)的施力进入上侧或下侧的长槽12a、12b。反之,在外力消失之后,在弹性施力构件5(弹簧5a、5b)的施力作用下,将上翼面滑动蒙皮3a或下翼面滑动蒙皮3b从上侧或下侧的长槽12a、12b推出。
以下,结合图2,并参照图3和图4,对副翼作动结构的动作以及副翼随着副翼作动结构的动作而相对于主翼发生上偏/下偏的状态进行说明。其中,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机翼在副翼发生了上偏后的状态的横切剖视图,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机翼在副翼发生了下偏后的状态的横切剖视图。
图2是副翼未相对于主翼发生偏转时的状态,此时,液压管6中填充有液压油,并且副翼作动轴2在液压管6中位于平衡位置,并且上翼面滑动蒙皮3a及下翼面滑动蒙皮3b各自位于在两侧以不存在缝隙的方式与主翼蒙皮7和副翼蒙皮8紧密贴合的位置处(即,位于第一位置处),而绳索S在上翼面滑动蒙皮3a、下翼面滑动蒙皮3b、定滑轮4a、4b、连杆11的前端之间以紧绷的方式被拉扯。
当欲使副翼上偏,更具体地使副翼后缘(或副翼的尖端)向上偏转时,如图3所示,向液压管6中进一步填充液压油,此时,在进一步填充的液压油的液压作用下,副翼作动轴2被向副翼后缘方向推动,从而带动副翼转轴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使得副翼后缘向上偏转。与此同时,由于在朝向与副翼后缘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的连杆11的延伸方向的前端部从图2所示的位置沿逆时针方向向图3中的下方运动,与上翼面滑动蒙皮3a连接的绳索S经由定滑轮4a以紧绷的方式被拉扯,而使上翼面滑动蒙皮3a受力并向图3中的上侧的长槽12a内移动。上翼面滑动蒙皮3a的受力克服弹性施力构件5(弹簧5a)的施力,从而使上翼面滑动蒙皮3a进入到上侧的长槽12a内(位于第二位置处)。随着连杆11的延伸方向的前端部从图2所示的位置沿逆时针方向向图3中的下方运动,与下翼面滑动蒙皮3b连接的绳索S松弛,从而下翼面滑动蒙皮3b不受力,而仍位于第一位置处。
由此,上翼面滑动蒙皮3a与副翼之间会产生一个可调节大小的缝隙,并且此时由于副翼已经向上偏转,因此,下翼面滑动蒙皮3b与副翼(副翼蒙皮8)之间也会产生一个缝隙。
另外,当完成副翼的上偏动作后,从液压管6释放与上偏动作时进一步填充的液压油相当量的液压油,在液压管6中的负压的作用下,副翼作动轴2被向与副翼后缘方向相反的方向拉动,从而带动副翼转轴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此时,由于在朝向与副翼后缘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的连杆11的延伸方向的前端部从图3所示的位置沿逆时针方向向图3中的上方运动,与上翼面滑动蒙皮3a连接的绳索S松弛。上翼面滑动蒙皮3a在设置于上侧的长槽12a内的弹性施力构件5(弹簧5a)的施力的作用下,被从上侧的长槽12a内推回至第一位置。另外,随着连杆11的延伸方向的前端部从图3所示的位置沿顺时针方向向图3中的上方运动,原先与下翼面滑动蒙皮3b松弛连接的绳索S被绷紧,但下翼面滑动蒙皮3b不受力,而仍位于第一位置处。
由此,因副翼从向上偏转的状态变为未偏转的状态,使得上翼面滑动蒙皮3a及下翼面滑动蒙皮3b回到图2所示的在两侧以不存在缝隙的方式与主翼蒙皮7和副翼蒙皮8紧密贴合的状态。
另一方面,当欲使副翼下偏,更具体地使副翼后缘(或副翼的尖端)向下偏转时,如图4所示,从液压管6释放一部分液压油,在液压管6中的负压的作用下,副翼作动轴2被向与副翼后缘方向相反的方向拉动,从而带动副翼转轴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使得副翼后缘向下偏转。与此同时,由于在朝向与副翼后缘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的连杆11的延伸方向的前端部从图2所示的位置沿顺时针方向向图4中的上方运动,与下翼面滑动蒙皮3b连接的绳索S经由定滑轮4b以紧绷的方式被拉扯,而使下翼面滑动蒙皮3b受力并向图4中的下侧的长槽12b内移动。下翼面滑动蒙皮3b的受力克服弹性施力构件5(弹簧5b)的施力,从而使下翼面滑动蒙皮3b进入到下侧的长槽12b内(位于第二位置处)。随着连杆11的延伸方向的前端部从图2所示的位置沿顺时针方向向图4中的上方运动,与上翼面滑动蒙皮3a连接的绳索S松弛,从而上翼面滑动蒙皮3a不受力,而仍位于第一位置处。
由此,下翼面滑动蒙皮3b与副翼之间会产生一个可调节大小的缝隙,并且此时由于副翼已经向下偏转,因此,上翼面滑动蒙皮3a与副翼(副翼蒙皮8)之间也会产生一个缝隙。
另外,当完成副翼的下偏动作后,向液压管6中填充与下偏动作时释放的液压油相当量的液压油,在液压管6中的填充的液压油的液压作用下,副翼作动轴2被向副翼后缘方向推动,从而带动副翼转轴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由于在朝向与副翼后缘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的连杆11的延伸方向的前端部从图4所示的位置沿逆时针方向向图4中的下方运动,与下翼面滑动蒙皮3b连接的绳索S松弛。下翼面滑动蒙皮3b在设置于下侧的长槽12b内的弹性施力构件5(弹簧5b)的施力的作用下,被从下侧的长槽12b内推回至第一位置。另外,随着连杆11的延伸方向的前端部从图4所示的位置沿逆时针方向向图4中的上方运动,原先与上翼面滑动蒙皮3a松弛连接的绳索S被绷紧,但上翼面滑动蒙皮3a不受力,而仍位于第一位置处。
由此,因副翼从向下偏转的状态变为未偏转的状态,使得上翼面滑动蒙皮3a及下翼面滑动蒙皮3b回到图2所示的在两侧以不存在缝隙的方式与主翼蒙皮7和副翼蒙皮8紧密贴合的状态。
在本发明中,作为一个实例,如图2~图4所示,为了便于上翼面滑动蒙皮3a及下翼面滑动蒙皮3b进入长槽12(上侧的长槽12a、下侧的长槽12b),上翼面滑动蒙皮3a及下翼面滑动蒙皮3b与主翼蒙皮7贴合的端部设计为斜面3a1、7a1、3b1、7b1。上翼面侧的斜面3a1、7a1的倾斜角度既可以与下翼面侧的斜面3b1、7b1的倾斜角度相同,也可以与下翼面侧的斜面3b1、7b1的倾斜角度不同。优选的是,上翼面侧的斜面3a1、7a1的倾斜角度被设置成与上偏动作时绳索S被拉扯的方向相同,下翼面侧的斜面3b1、7b1的倾斜角度被设置成与下偏动作时绳索S被拉扯的方向相同。
另外,上翼面滑动蒙皮3a及下翼面滑动蒙皮3b在受到来自绳索S的拉扯力后,除了会沿着斜面3a1、7a1、3b1、7b1向上侧及下侧的长槽12a、12b内移动之外,还可能在斜面3a1、7a1、3b1、7b1上发生横向的侧偏,从而使上翼面滑动蒙皮3a及下翼面滑动蒙皮3b不能顺畅地进入上侧及下侧的长槽12a、12b。
为此,作为一个更优选的方式,如图5所示,在主翼蒙皮7的与上翼面滑动蒙皮3a、下翼面滑动蒙皮3b贴合的斜面7a1、7b1处开设有凹槽7a2、7b2,在上翼面滑动蒙皮3a的斜面3a1和下翼面滑动蒙皮3b的斜面3b1处分别形成有与凹槽7a2、7b2嵌合的凸部3a2、3b2,上述凸部3a2、3b2能在凹槽7a2、7b2内相对滑动。另外,作为其变形例,也可以是在主翼蒙皮7的斜面7a1、7b1处分别形成凸部,而在上翼面滑动蒙皮3a的斜面3a1和下翼面滑动蒙皮3b的斜面3b处分别开设凹槽。另外,该凸部3a2、3b2和凹槽7a2、7b2的截面形状不局限于图5所示的矩形,也可以是三角形、半圆形等其他形状。
虽然以上结合了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上述示例仅是用来说明的,而不能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因此,可以在权利要求书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本发明进行修改和变型,这些修改和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所要求的范围之内。
例如,在本发明中,以支点部4是定滑轮4a、4b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支点部4只要是能对绳索等牵引件S进行支承,并通过改变绳索等牵引件S的由支点部4支承的部分的位置,以使绳索等牵引件S整体绷紧或局部绷紧、局部松弛的构件,则可以不局限于定滑轮这样的具体结构,而能自由选择现有或未来合适的结构。
例如,在本发明中,以弹性施力构件5是弹簧5a、5b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弹性施力构件5只要是在受到大于其施力的外力时被压缩,而在撤去其外力时施加其弹性力的构件,则可以不局限于弹簧这样的具体结构,而能自由选择现有或未来合适的结构。
例如,在本发明中,对机翼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均设置有滑动蒙皮(上翼面滑动蒙皮3a和下翼面滑动蒙皮3b),在主翼梁9的上侧和下侧均具有长槽12,并且支点部4为两个定滑轮4a、4b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仅在机翼的上侧和下侧中的一方采用滑动蒙皮、长槽的结构,而在另一方采用现有常规的结构。

Claims (15)

1.一种副翼作动结构,能使机翼的副翼相对于主翼上下偏转,所述副翼作动结构包括:
副翼转轴,所述副翼转轴与所述机翼的副翼梁连接;
液压管,所述液压管与所述机翼的主翼梁连接,并在所述液压管内填充有液压油;以及
副翼作动轴,所述副翼作动轴的一端与所述副翼转轴连接,另一端被插设在所述液压管内,在所述液压油的液压作用下,所述副翼作动轴相对于所述液压管推出或缩回,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副翼转轴上形成有前端部朝向与副翼后缘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的连杆,
所述副翼作动结构还包括:
牵引件,所述牵引件将所述连杆的延伸端部与机翼的滑动蒙皮连接;
支点部,所述支点部对所述牵引件进行支承,通过改变所述牵引件的由所述支点部支承的部分的位置,调节所述牵引件绷紧和松弛,以使所述滑动蒙皮进入或离开形成于所述主翼梁的长槽;以及
弹性施力构件,所述弹性施力构件设置在形成于所述长槽中,并且对进入所述长槽的所述滑动蒙皮进行施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翼作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点部设置在所述主翼梁的、与机翼的主翼蒙皮对应的位置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翼作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点部具有比所述连杆更位于所述机翼的上翼面一侧的上侧的支点部和比所述连杆更位于所述机翼的下翼面一侧的下侧的支点部,
所述长槽具有形成于所述主翼梁的靠所述上翼面一侧的上侧的长槽和形成于所述主翼梁的靠所述下翼面一侧的下侧的长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翼作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翼梁具有沿着所述上翼面和所述下翼面形成的横梁和连接于所述上翼面与所述下翼面之间的竖梁,
所述支点部设置在所述主翼梁的所述横梁和/或所述竖梁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翼作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的所述前端部在所述连杆的延伸方向上不超过所述支点部对所述牵引件进行支承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翼作动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副翼从相对于所述主翼未发生偏转的位置向上或向下偏转时,所述滑动蒙皮在外力作用下克服所述弹性施力构件的施力进入所述长槽,
在所述副翼从相对于所述主翼向上或向下偏转的位置回到未发生偏转的位置时,在所述弹性施力构件的施力作用下将所述滑动蒙皮从所述长槽推出。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副翼作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点部是定滑轮。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副翼作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施力构件是弹簧。
9.一种机翼,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副翼作动结构;
主翼蒙皮,所述主翼蒙皮用于对主翼进行保护;
副翼蒙皮,所述副翼蒙皮用于对副翼进行保护;
滑动蒙皮,所述滑动蒙皮设置在所述主翼蒙皮与所述副翼蒙皮之间;
主翼梁,所述主翼梁对所述主翼和所述滑动蒙皮进行支承;以及
副翼梁,所述副翼梁对所述副翼进行支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翼,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蒙皮在所述副翼相对于所述主翼未发生偏转时位于以不存在缝隙的方式与所述主翼蒙皮和所述副翼蒙皮紧密贴合的位置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机翼,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蒙皮与所述主翼蒙皮贴合的端部为斜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机翼,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面的倾斜角度被设置成与所述副翼相对于所述主翼发生偏转时所述副翼作动结构的所述牵引件被拉扯的方向相同。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机翼,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翼蒙皮与所述滑动蒙皮贴合的端部中的一方的斜面开设有凹槽,在另一方的斜面形成有与所述凹槽嵌合的凸部。
14.如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翼,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蒙皮具有形成于所述机翼的上翼面一侧的上翼面滑动蒙皮和形成于所述机翼的下翼面一侧的下翼面滑动蒙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机翼,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翼作动结构在所述副翼从相对于所述主翼未发生偏转的位置向上或向下偏转时,通过增加或减少所述液压管内的所述液压油的量,将所述副翼作动轴相对于所述液压管推出或缩回,从而带动所述副翼转轴沿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转动,所述连杆的所述前端部沿所述逆时针方向或所述顺时针方向向下方或上方运动,与所述上翼面滑动蒙皮或所述下翼面滑动蒙皮连接的所述牵引件被上侧或下侧的所述支点部以紧绷的方式拉扯,而使所述上翼面滑动蒙皮或所述下翼面滑动蒙皮受力并克服所述弹性施力构件的施力进入到上侧或下侧的所述长槽内,从而在所述上翼面滑动蒙皮或所述下翼面滑动蒙皮与所述副翼之间产生一个缝隙,并且与所述下翼面滑动蒙皮或所述上翼面滑动蒙皮连接的所述牵引件松弛,从而所述下翼面滑动蒙皮或所述上翼面滑动蒙皮位于未发生偏转时的第一位置并与已经向上或向下偏转的所述副翼之间也产生一个缝隙,
所述副翼作动结构在所述副翼从相对于所述主翼向上或向下偏转的位置回到未发生偏转的位置时,通过减少或增加所述液压管内的所述液压油的量,将所述副翼作动轴缩回或推出,从而带动所述副翼转轴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所述连杆与所述副翼转轴一起沿所述顺时针方向或所述逆时针方向转动,与所述上翼面滑动蒙皮或所述下翼面滑动蒙皮连接的所述牵引件不受力,所述上翼面滑动蒙皮或所述下翼面滑动蒙皮在所述弹性施力构件的施力的作用下,被从上侧或下侧的所述长槽内推回至未发生偏转时的所述第一位置。
CN202111098014.8A 2021-09-18 2021-09-18 副翼作动结构以及包括副翼作动结构的机翼 Active CN1138302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98014.8A CN113830286B (zh) 2021-09-18 2021-09-18 副翼作动结构以及包括副翼作动结构的机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98014.8A CN113830286B (zh) 2021-09-18 2021-09-18 副翼作动结构以及包括副翼作动结构的机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0286A true CN113830286A (zh) 2021-12-24
CN113830286B CN113830286B (zh) 2023-02-03

Family

ID=78959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98014.8A Active CN113830286B (zh) 2021-09-18 2021-09-18 副翼作动结构以及包括副翼作动结构的机翼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3028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41710A (zh) * 2023-10-30 2023-12-01 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 一种高超声速折叠翼面缝隙气流隔断结构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48094A (en) * 1953-09-02 1956-04-18 Bristol Aeroplane Co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ircraft controls
GB2060520A (en) * 1979-10-19 1981-05-07 British Aerospace Variable Camber Wings
CN202006874U (zh) * 2011-04-15 2011-10-12 天津全华时代航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小型无人机的机翼与副翼抗扰流无缝离合摆转结构
CN105711813A (zh) * 2014-12-19 2016-06-29 波音公司 具有双臂曲柄机构的后缘装置
CN108033012A (zh) * 2017-12-13 2018-05-15 四川宝天智控系统有限公司 Vtol固定翼无人机及其固定翼结构
CN108609158A (zh) * 2016-12-12 2018-10-0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无源随动封严结构
EP3498596A1 (en) * 2017-12-14 2019-06-19 Tallin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ctuating mechanism for trailing edge flaps and leading edge slats
US20200070954A1 (en) * 2018-08-30 2020-03-05 Airbus Operations Gmbh Wing system for an aircraft with a flow body and a cover panel
EP3822162A1 (en) * 2019-11-14 2021-05-19 Airbus Operations, S.L.U. Aircraft lifting surface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48094A (en) * 1953-09-02 1956-04-18 Bristol Aeroplane Co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ircraft controls
GB2060520A (en) * 1979-10-19 1981-05-07 British Aerospace Variable Camber Wings
CN202006874U (zh) * 2011-04-15 2011-10-12 天津全华时代航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小型无人机的机翼与副翼抗扰流无缝离合摆转结构
CN105711813A (zh) * 2014-12-19 2016-06-29 波音公司 具有双臂曲柄机构的后缘装置
CN108609158A (zh) * 2016-12-12 2018-10-0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无源随动封严结构
CN108033012A (zh) * 2017-12-13 2018-05-15 四川宝天智控系统有限公司 Vtol固定翼无人机及其固定翼结构
EP3498596A1 (en) * 2017-12-14 2019-06-19 Tallin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ctuating mechanism for trailing edge flaps and leading edge slats
US20200070954A1 (en) * 2018-08-30 2020-03-05 Airbus Operations Gmbh Wing system for an aircraft with a flow body and a cover panel
EP3822162A1 (en) * 2019-11-14 2021-05-19 Airbus Operations, S.L.U. Aircraft lifting surfac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41710A (zh) * 2023-10-30 2023-12-01 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 一种高超声速折叠翼面缝隙气流隔断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0286B (zh) 2023-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21506A (en) Extendible leading edge flap
US7367532B2 (en) High lift longitudinal axis control system
US4729528A (en) Aeroelastic control flap
US5492448A (en) Rotary blades
US4039161A (en) Hidden vortex generators
EP2397403B1 (en) Morphing control surface transition
US10005550B2 (en) Compound aircraft having an additional anti-torque device
US3355125A (en) Flap systems for aircraft
EP1799542B1 (en) Leading edge flap apparatuse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EP0734947B1 (en) Helicopter rotor equipped with flaps
CA2565897C (en) High-lift device for an aircraft
US20050230531A1 (en) Variable forward swept wing supersonic aircraft having both low-boom characteristics and low-drag characteristics
US10329010B2 (en) Aircraft wing comprising a controllable-attack wing tip
JPS647920B2 (zh)
WO2006084157A3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ircraft flaps and spoilers
US3847369A (en) Control surface deployment mechanism
CN113830286B (zh) 副翼作动结构以及包括副翼作动结构的机翼
US4132375A (en) Vortex-lift roll-control device
US10017240B2 (en) Aircraft
KR101902698B1 (ko) 변형 가능한 날개
US20210331781A1 (en) Morphing wing
US7004428B2 (en) Lift and twist control using trailing edge control surfaces on supersonic laminar flow wings
WO2005049424A2 (en) Aircraft lift device for low sonic boom
US4046338A (en) Airfoil for aircraft having improved lift generating device
US20220348320A1 (en) Aircraft engine comprising a variable area exhaust nozz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