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25193A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25193A
CN113825193A CN202010568440.2A CN202010568440A CN113825193A CN 113825193 A CN113825193 A CN 113825193A CN 202010568440 A CN202010568440 A CN 202010568440A CN 113825193 A CN113825193 A CN 1138251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relay device
relay
data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6844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6844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25193A/zh
Priority to US18/011,480 priority patent/US20230292203A1/en
Priority to EP21824958.9A priority patent/EP4170925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088516 priority patent/WO202125396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825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251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8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allowing seamless reselection, e.g. soft reselection
    • H04W36/185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allowing seamless reselection, e.g. soft reselection using make before brea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04W36/083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wherein at least one of the access points is a moving n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1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neighbour cel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2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resource information of target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3Reselecting a link using a direct mode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09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a plurality of users or terminals, e.g. group communication or moving wireless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3Reselecting a link using a direct mode connection
    • H04W36/033Reselecting a link using a direct mode connection in pre-organised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中继设备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在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成功之前,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第一小区保持连接状态;所述中继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能够使得终端设备获知中继设备小区切换的完成状况,从而使得终端设备能够通过该中继设备与切换后的第二小区进行交互。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为了提高传输覆盖的范围,可以在终端和基站之间引入中继设备,中继设备可以将终端的数据转发给基站,将基站的数据转发给终端。
由于中继设备是可以移动的,当中继设备和终端之间的连接不变,而中继设备和基站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时,中继设备和基站之间会产生组切换,即中继设备和终端都需要从一个基站切换到另一个基站,同时中继设备和终端之间保持连接关系不变。目前,当中继设备由于移动需要切换连接的基站时,通常会先断开和源基站的连接,然后和目标基站建立连接,这之间会导致一段时间的业务传输中断。为解决该问题,目前的方案是,中继设备可以先不断开与源基站的连接,同时发起与目标基站的连接,直到和目标基站建立连接后,再断开与源基站的连接。
上述方案能够避免业务传输中断的问题,但是由于切换过程是由中继设备来完成的,终端无法获知中继设备何时切换到目标基站。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终端设备在组切换过程中无法获知中继设备何时进行小区切换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中继设备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在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成功之前,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第一小区保持连接状态;
所述中继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中继设备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从所述第一小区接收切换命令;
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切换命令,从所述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命令中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命令中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切换命令,从所述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切换命令;
所述中继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切换命令的响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数据,并向所述第二小区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继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数据,并向所述第二小区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括:
在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指示信息之后,所述中继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并向所述第二小区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继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数据,并向所述第二小区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括:
在所述中继设备从所述第一小区接收切换命令之后,所述中继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在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之后,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第二小区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二数据,并向所述第一小区发送所述第二数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从中继设备接收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中继设备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并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
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停止通过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第一小区发送第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中继设备向第二小区发送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终端设备从中继设备接收指示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中继设备接收切换命令;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中继设备发送所述切换命令的响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命令中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命令中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中继设备向第二小区发送第一数据,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从所述中继设备接收所述指示信息之后,向所述中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中继设备向第二小区发送第一数据,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从所述中继设备接收所述切换命令之后,向所述中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切换模块,用于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在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成功之前,中继设备与所述第一小区保持连接状态;
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模块具体用于:
从所述第一小区接收切换命令;
根据所述切换命令,从所述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命令中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命令中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模块还用于,在根据所述切换命令,从所述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之前,: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切换命令;
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切换命令的响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数据,并向所述第二小区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还用于:
在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指示信息之后,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并向所述第二小区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还用于:
在所述中继设备从所述第一小区接收切换命令之后,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在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之后,向所述第二小区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二数据,并向所述第一小区发送所述第二数据。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从中继设备接收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中继设备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并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
处理模块,用于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停止通过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第一小区发送第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发送模块,所述发送模块用于:
通过所述中继设备向第二小区发送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从中继设备接收指示信息之前,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
从所述中继设备接收切换命令;
向所述中继设备发送所述切换命令的响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命令中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命令中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在从所述中继设备接收所述指示信息之后,向所述中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在从所述中继设备接收所述切换命令之后,向所述中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继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及装置,首先中继设备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与第二小区建立连接,中继设备在与第二小区建立连接成功之前,与第一小区保持连接状态,从而避免业务发生中断。在中继设备与第二小区建立连接之后,中继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终端设备根据该指示信息能够获知中继设备已经从第一小区切换到了第二小区并与第二小区建立了连接。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能够使得终端设备获知中继设备小区切换的完成状况,从而使得终端设备能够通过该中继设备与切换后的第二小区进行交互。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下行链路和边链路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继的链路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组切换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中继设备组切换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信令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信令图一;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信令图二;
图8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理解,首先,对本申请所涉及的概念进行说明。
终端设备:通常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穿戴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车载终端设备、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设备、可穿戴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终端设备还可以称为终端、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接入终端设备、车载终端、工业控制终端、UE单元、UE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设备、移动设备、UE终端设备、无线通信设备、UE代理或UE装置等。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固定的或者移动的。
中继设备:又称中继(relay),是两个交换中心之间的一条传输通路。本申请中,为了提高传输覆盖的范围,可以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引入中继设备,中继设备可以将接收到的数据转发给接收端,从而扩大发送端的发送范围。
例如,在蜂窝系统中,可以在基站和终端设备之间引入中继设备,中继设备负责将终端设备的数据转发给基站,或者将基站的数据转发给终端设备。
边链路(Sidelink,SL)通信技术,又称物物直连通信技术,是一种和普通无线蜂窝网络通信不太一样的通信技术,在传统的蜂窝网络中,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进行通信,此时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的链路被称为上行(Uplink)或下行链路(Downlink),接口被称为Uu接口。而在物物直连通信中,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直接进行通信,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链路称为直连链路,接口被称为PC5接口,边链路又可称为直连链路。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下行链路和边链路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基站10、终端11和终端12,其中,基站10和终端11之间存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基站10可以通过下行链路向终端11发送下行数据,终端11可以通过上行链路向基站10发送上行数据。
终端11和终端12之间,存在直连链路,通过该直连链路,终端11可以向终端12发送数据,终端12也可以向终端11发送数据。
边链路的引入最初是为了实现离得比较近的终端设备可以直接通信,数据不需要经过基站转发,减少传输时延。后来,在边链路引入的基础上,设计了边链路中继(sidelinkrelay)。之前的中继在中继和终端设备之间使用的是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进行通信的技术,而边链路中继则是中继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链路采用边链路技术。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继的链路连接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基站20、中继设备21和终端设备22。
中继设备21和基站20之间采用的是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进行通信的技术,基站20可以通过下行链路向中继设备21发送下行数据,中继设备21可以通过上行链路向基站20发送上行数据。
在图2的左边,中继设备21和终端设备22之间采用的也是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进行通信的技术,中继设备21可以通过下行链路将基站20发送的下行数据发送给终端设备22,终端设备22可以通过上行链路向中继设备22发送上行数据,并由中继设备22转发给基站20。
在图2的右边,中继设备21和终端设备22之间采用的是直链路进行通信的技术,直接进行数据传输。
在无线通信系统里面,当基站直接和终端设备连接时,由于终端设备是可以移动的,有可能从一个基站的覆盖范围移动到另一个基站的覆盖范围,这时终端设备就需要执行切换。同样的,对于中继设备来说,中继设备也是可以移动的。当中继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保持连接不变,但中继设备和基站或小区之间发生了移动,会产生组切换(grouphandover)这种现象,也就是中继设备和终端设备都从一个基站切换到另一个基站,或者,中继设备和终端设备都从一个小区切换到另一个小区,中继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保持连接关系不变。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组切换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括终端设备31、中继设备32、基站33和基站34。终端设备31和中继设备32之间保持连接不变,当终端设备31和中继设备32发生移动时,从基站33切换到基站34,即发生了组切换。
在只包括基站和终端设备的通信系统中,当需要进行切换时,源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切换命令。当终端设备因为移动发生切换时,会先断开和源基站的连接,然后和目标基站建立连接。在终端设备断开和源基站的连接之后,和目标基站建立连接之前,会导致一段时间的业务传输中断。因此,在5G研究时,引入了一种新的机制,也就是终端设备先不断开和源基站的连接,同时发起和目标基站的连接建立过程,直到和目标基站完成连接建立(例如完成随机接入过程)之后,终端设备会开始向目标基站递交数据,停止向源基站递交数据,这种切换叫双激活协议栈(Dual Active Protocol Stack,DAPS)切换。
类似的,在中继设备的组切换中,当中继设备和终端设备一起从第一小区切换到第二小区时,一样可以采用DAPS的切换方式,中继设备先不断开和第一小区的连接,同时发起和第二小区的连接建立过程,直到和第二小区完成连接建立(例如完成随机接入过程)。
图4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中继设备组切换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包括:
S41,中继设备向第一小区发送测量结果。
S42,第一小区向第二小区发送切换请求。
S43,第二小区向第一小区发送切换命令。
第二小区在允许中继设备切换到第二小区后,会向第一小区发送切换命令。
S44,第一小区向中继设备发送切换命令。
S45,中继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切换命令。
S46,终端设备向中继设备发送切换命令响应。
S47,中继设备与第二小区建立连接。
例如,可以通过随机接入来与第二小区建立连接。
在目前的组切换过程中,由于随机接入过程是在中继设备完成的,而上行数据的递交的转换是在终端设备上执行的,由于终端设备并不知道中继设备的随机接入完成情况,终端设备无法执行随机接入成功后的的后续操作(例如,终端设备需要判断是否可以按照第二小区的配置进行数据的打包和发送操作,往第二小区对应的协议实体递交数据)。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方案,使得终端设备获知中继设备随机接入的完成状况。下面将进行介绍。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信令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51,中继设备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在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成功之前,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第一小区保持连接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中继设备初始和第一小区连接,通过该中继设备,终端设备和第一小区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传输。中继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保持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使得中继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保持连接,无需进行切换。
当终端设备和中继设备移动后,可能需要进行小区切换。例如,当终端设备和中继设备移出了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后,此时终端设备和中继设备需要切换到其他的小区,即第二小区。此时,终端设备和中继设备之间保持的连接关系不变,中继设备和终端设备均需要从第一小区切换到第二小区,即进行组切换。
为了避免小区切换时的业务传输中断,本申请实施例中,当中继设备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的过程中,中继设备与第一小区保持连接状态。在中继设备成功与第二小区建立连接后,中继设备可以与第一小区断开连接。
S52,所述中继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
在中继设备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并与第二小区建立连接后,由于此时进行小区切换的过程均是在中继设备侧完成的,终端设备还并未获知中继设备已经进行了小区切换,但是终端设备和小区之间的数据交互需要通过终端设备来完成,导致中继设备和第二小区建立连接并与第一小区断开连接后,终端设备仍然在通过中继设备向第一小区发送数据。
因此,在中继设备切换到第二小区后,中继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中继设备已经从第一小区切换到了第二小区,并与第二小区建立了连接。
S53,终端设备从中继设备接收指示信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停止通过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第一小区发送第二数据。
终端设备从中继设备接收到该指示信息后,根据该指示信息,能够获知中继设备已经从第一小区切换到了第二小区,因此,终端设备可以停止通过中继设备向第一小区发送第二数据。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停止向中继设备发送第一小区对应的协议实体递交数据。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中继设备向第二小区发送第一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首先中继设备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与第二小区建立连接,中继设备在与第二小区建立连接成功之前,与第一小区保持连接状态,从而避免业务发生中断。在中继设备与第二小区建立连接之后,中继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终端设备根据该指示信息能够获知中继设备已经从第一小区切换到了第二小区并与第二小区建立了连接。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能够使得终端设备获知中继设备小区切换的完成状况,从而使得终端设备能够通过该中继设备与切换后的第二小区进行交互。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当中继设备和终端设备由于位置变化等原因,需要进行小区切换时,中继设备需要从第一小区接收切换命令。其中,当中继设备需要从第一小区切换到第二小区时,第一小区向第二小区发送切换请求。若第二小区允许中继设备切换,则第二小区会向第一小区发送切换命令,且第一小区会将该切换命令发送给中继设备。
可选的,该切换命令中包括第二小区的标识。中继设备接收到切换命令后,根据切换命令中包括的第二小区的标识,能够获知是需要从第一小区切换到第二小区。
可选的,中继设备在于第二小区建立连接之前,中继设备还会向终端设备发送该切换命令,终端设备接收到该切换命令之后,终端设备能够获知中继设备进行小区切换后是切换到第二小区的。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该切换命令后,可以向中继设备发送该切换命令的响应,中继设备可以在接收到该切换命令的响应后,尝试与第二小区开始建立连接。
可选的,在中继设备与第二小区建立连接之前,由于中继设备和第一小区还是保持连接状态,因此终端设备还可以通过中继设备和第一小区进行通信。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向中继设备发送针对第一小区的第二数据,中继设备在接收到第二数据后,向第一小区发送该第二数据。例如,第二数据可以是第一小区对应的协议实体递交数据。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小区的配置信息,向第一小区发送对应的协议实体递交数据。
可选的,上述切换命令中,还可以包括第二小区的配置信息。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该切换命令后,可以获取切换命令中包括的第二小区的配置信息。在获取到第二小区的配置信息后,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小区的配置信息,向中继设备发送针对第二小区的第一数据。中继设备在与第二小区建立连接后,可以将第一数据发送给第二小区。例如,第一数据可以是第二小区对应的协议实体递交数据。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小区的配置信息,向第二小区发送对应的协议实体递交数据。
在上述过程中,终端设备通过接收切换命令,获知中继设备后续会从第一小区切换到第二小区,但是终端设备并不知道中继设备何时切换完成。在此情况下,终端设备可能认为中继设备一直未切换完成,因此会一直通过中继设备尝试与第一小区进行交互。但是当中继设备的小区切换完成之后,中继设备与第一小区断开连接,与第二小区建立连接,此时中继设备不能把针对第一小区的第二数据发送给第一小区,造成资源浪费。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中继设备与第二小区建立连接之后,中继设备会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告知终端设备,中继设备的小区切换已经完成,并成功与第二小区建立了连接。
在中继设备与第二小区建立连接之后,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中继设备与第二小区进行通信。
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在接收指示信息之后,再向中继设备发送针对第二小区的第一数据,中继设备接收到第一数据之后,将第一数据转发给第二小区。
可选的,终端设备也可以在接收到切换命令之后,就向中继设备发送针对第二小区的第一数据。中继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数据之后,等待与第二小区建立连接之后,即可将第一数据转发给第二小区。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信令图一,如图6所示,包括:
S601,中继设备向第一小区上报测量结果。
中继设备可以获取附近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测量结果,并向第一小区上报。
S602,第一小区接收测量结果。
中继设备向第一小区上报测量结果后,第一小区接收测量结果,并根据接收的测量结果确定要切换的小区,即第二小区。
S603,第一小区向第二小区发送切换请求。
在确定中继设备从第一小区向第二小区切换后,第一小区会向第二小区发送切换请求,以告知第二小区中继设备要从第一小区向第二小区切换。
S604,第二小区接收切换请求。
第二小区可以接收该切换请求,在接收切换请求后,可以根据第二小区实际的信号质量、连接的终端等情况,判断是否同意中继设备切换到第二小区。
S605,第二小区向第一小区发送切换命令。
S606,第一小区向中继设备发送切换命令。
S607,中继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切换命令。
当第二小区同意中继设备切换到第二小区后,第二小区会向第一小区发送给切换命令,第一小区将该切换命令发送给中继设备,中继设备也会向终端设备发送该切换命令。
终端设备接收到该切换命令后,能够获知中继设备即将要进行小区切换,从第一小区切换到第二小区。
S608,终端设备向中继设备发送切换命令响应。
S609,中继设备接收切换命令响应。
S610,中继设备与第二小区建立连接。
在接收到切换命令响应后,中继设备开始与第二小区尝试建立连接,例如可以通过随机接入过程建立连接。在中继设备与第二小区建立连接成功之前,中继设备与第一小区是保持连接的。
S611,中继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
在中继设备与第二小区连接成功后,中继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中继设备已经从第一小区切换到了第二小区,即中继设备向终端设备通知了小区切换完成的时机。
S612,终端设备接收指示信息。
终端设备接收到该指示信息后,获知中继设备与第二小区建立了连接,可以停止与第一小区进行交互了。
S613,终端设备进行上行数据转换,通过中继设备向第二小区发送第一数据。
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指示信息后,可以通过中继设备向第二小区发送第一数据,与第二小区进行交互,也可以通过中继设备接收第二小区发送的数据,等等。例如,终端设备的PDCP层可以通过中继设备向第二小区的RLC实体递交数据。
图6的示例中,在与第二小区建立连接之前,由于中继设备没有断开和第一小区的连接,因此终端设备可以一直向中继设备发送需转发到第一小区的数据,也就是终端设备的PDCP层往第一小区对应的RLC实体递交数据。当中继设备完成随机接入过程后,和第二小区建立连接,终端设备就可以往中继设备发送需转发到第二小区的数据了,也就是终端设备的PDCP层开始往第二小区对应的RLC实体递交数据,停止往第一小区对应的RLC实体递交数据。上述过程也称为上行数据转换。
通过上述实施例中,中继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可以进行上行数据转换,使得终端设备及时获知中继设备小区切换完成的时机。
在图6的示例中,中继设备和第二小区建立连接之前,终端设备只向中继设备发送针对第一小区的第二数据。当中继设备和第二小区建立连接之后,通过指示信息告知终端设备。虽然此时中继设备已经和第二小区建立连接,但是由于中继设备中没有缓存针对第二小区的数据,中继设备智能等到终端设备在一定的时段后才从终端设备处接收针对第二小区的第一数据,存在一定的时延。
为解决该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中继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切换命令之后,终端设备就可以根据切换命令中包括的第二小区的配置信息,向中继设备发送针对第二小区的第一数据。当中继设备暂时还未和第二小区建立连接时,中继设备可以将第一数据进行缓存,待与第二小区建立连接之后,就可以直接将第一数据发送给第二小区,无需进行等待。
下面结合图7对该方案进行说明。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信令图二,如图7所示,包括:
S701,中继设备向第一小区上报测量结果。
中继设备可以获取附近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测量结果,并向第一小区上报。
S702,第一小区接收测量结果。
中继设备向第一小区上报测量结果后,第一小区接收测量结果,并根据接收的测量结果确定要切换的小区,即第二小区。
S703,第一小区向第二小区接收切换请求。
在确定中继设备从第一小区向第二小区切换后,第一小区会向第二小区发送切换请求,以告知第二小区中继设备要从第一小区向第二小区切换。
S704,第二小区接收切换请求。
第二小区可以接收该切换请求,在接收切换请求后,可以根据第二小区实际的信号质量、连接的终端等情况,判断是否同意中继设备切换到第二小区。
S705,第二小区向第一小区发送切换命令。
S706,第一小区向中继设备发送切换命令。
S707,中继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切换命令。
当第二小区同意中继设备切换到第二小区后,第二小区会向第一小区发送给切换命令,第一小区将该切换命令发送给中继设备,中继设备也会向终端设备发送该切换命令。
终端设备接收到该切换命令后,能够获知中继设备即将要进行小区切换,从第一小区切换到第二小区。
S708,终端设备向中继设备发送切换命令响应。
S709,中继设备接收切换命令响应。
S710,终端设备向中继设备发送第一数据。
终端设备在接收到切换命令之后,能够根据切换命令中的第二小区的标识获知中继设备将要切换到第二小区,并能够根据第二小区的配置信息,向中继设备发送第一数据。中继设备可以接收第一数据,尽管在与第二小区建立连接之前,不能将第一数据发送给第二小区,但是中继设备可以将第一数据缓存,在中继设备与第二小区建立连接之后就想第二小区传输第一数据。
S711,中继设备与第二小区建立连接。
在接收到切换命令响应后,中继设备开始与第二小区尝试建立连接,例如可以通过随机接入过程建立连接。在中继设备与第二小区建立连接成功之前,中继设备与第一小区是保持连接的。
S712,中继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
在中继设备与第二小区连接成功后,中继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中继设备已经从第一小区切换到了第二小区,即中继设备向终端设备通知了小区切换完成的时机。
S713,终端设备接收指示信息。
终端设备接收到该指示信息后,获知中继设备与第二小区建立了连接,可以停止与第一小区进行交互了。
S714,终端设备进行上行数据转换,通过中继设备向第二小区发送第一数据。
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指示信息后,可以通过中继设备向第二小区发送第一数据,与第二小区进行交互,也可以通过中继设备接收第二小区发送的数据,等等。例如,终端设备的PDCP层可以通过中继设备向第二小区的RLC实体递交数据。
图7的示例中,终端设备在收到切换命令后,就立刻开始发送针对第二小区的数据,但由于此时和第一小区的连接未中断,终端设备还需要发送针对第一小区的第二数据。当第二数据在第一小区接收成功,就可以终止向第二小区的发送,否则就浪费了空口资源,因此,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在第一小区的传输成功情况,告知中继设备哪些数据可以不用再传输。
当中继设备和第二小区最终建立连接后,终端设备就可以只保留向第二小区的数据传输部分,停止向第一小区的数据传输部分。提前让终端设备发送针对第二小区的第一数据,以便中继设备在随机接入成功后,立刻有针对性的向第二小区发送第一数据,减少时延。
图8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81,终端设备从中继设备接收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中继设备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并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
S82,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停止通过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第一小区发送第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中继设备向第二小区发送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终端设备从中继设备接收指示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中继设备接收切换命令;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中继设备发送所述切换命令的响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命令中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命令中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中继设备向第二小区发送第一数据,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从所述中继设备接收所述指示信息之后,向所述中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中继设备向第二小区发送第一数据,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从所述中继设备接收所述切换命令之后,向所述中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图8示例的实施例的方案,是图6-图7示例的方案对应的终端设备侧的方法,其步骤和原理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介绍,具体实现可参见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首先中继设备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与第二小区建立连接,中继设备在与第二小区建立连接成功之前,与第一小区保持连接状态,从而避免业务发生中断。在中继设备与第二小区建立连接之后,中继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终端设备根据该指示信息能够获知中继设备已经从第一小区切换到了第二小区并与第二小区建立了连接。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能够使得终端设备获知中继设备小区切换的完成状况,从而使得终端设备能够通过该中继设备与切换后的第二小区进行交互。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通信装置90包括切换模块91和发送模块92,其中:
切换模块91用于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在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成功之前,中继设备与所述第一小区保持连接状态;
发送模块92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模块91具体用于:
从所述第一小区接收切换命令;
根据所述切换命令,从所述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命令中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命令中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模块91还用于,在根据所述切换命令,从所述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之前,: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切换命令;
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切换命令的响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92还用于:
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数据,并向所述第二小区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92具体还用于:
在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指示信息之后,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并向所述第二小区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92具体还用于:
在所述中继设备从所述第一小区接收切换命令之后,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在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之后,向所述第二小区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92还用于:
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二数据,并向所述第一小区发送所述第二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通信装置100包括接收模块101和处理模块102,其中:
接收模块101用于从中继设备接收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中继设备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并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
处理模块102用于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停止通过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第一小区发送第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发送模块,所述发送模块用于:
通过所述中继设备向第二小区发送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从中继设备接收指示信息之前,所述接收模块101还用于:
从所述中继设备接收切换命令;
向所述中继设备发送所述切换命令的响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命令中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命令中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在从所述中继设备接收所述指示信息之后,向所述中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在从所述中继设备接收所述切换命令之后,向所述中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中继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11和存储器112。其中,处理器111和存储器112通过总线113连接。
可选地,该模型确定还包括通信部件。例如,通信部件可以包括接收器和/或发送器。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至少一个处理器111执行所述存储器112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至少一个处理器111执行如上的通信方法。
处理器111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21和存储器122。其中,处理器121和存储器122通过总线123连接。
可选地,该模型确定还包括通信部件。例如,通信部件可以包括接收器和/或发送器。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至少一个处理器121执行所述存储器122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至少一个处理器121执行如上的通信方法。
处理器121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图11或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应理解,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申请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存储器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本申请附图中的总线并不限定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上所述的通信方法。
上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一种示例性的可读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可读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可读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s,简称:ASIC)中。当然,处理器和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设备中。
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1)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继设备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在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成功之前,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第一小区保持连接状态;
所述中继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中继设备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从所述第一小区接收切换命令;
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切换命令,从所述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命令中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命令中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配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切换命令,从所述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切换命令;
所述中继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切换命令的响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数据,并向所述第二小区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数据,并向所述第二小区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括:
在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指示信息之后,所述中继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并向所述第二小区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数据,并向所述第二小区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括:
在所述中继设备从所述第一小区接收切换命令之后,所述中继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数据;
在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之后,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第二小区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二数据,并向所述第一小区发送所述第二数据。
10.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从中继设备接收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中继设备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并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
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停止通过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第一小区发送第二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中继设备向第二小区发送第一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终端设备从中继设备接收指示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中继设备接收切换命令;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中继设备发送所述切换命令的响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命令中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标识。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命令中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配置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中继设备向第二小区发送第一数据,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从所述中继设备接收所述指示信息之后,向所述中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中继设备向第二小区发送第一数据,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从所述中继设备接收所述切换命令之后,向所述中继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1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切换模块,用于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在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成功之前,中继设备与所述第一小区保持连接状态;
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
1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从中继设备接收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中继设备从第一小区切换至第二小区,并与所述第二小区建立连接;
处理模块,用于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停止通过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第一小区发送第二数据。
19.一种中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2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0至16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2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CN202010568440.2A 2020-06-19 2020-06-19 通信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38251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68440.2A CN113825193A (zh) 2020-06-19 2020-06-19 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8/011,480 US20230292203A1 (en) 2020-06-19 2021-04-20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21824958.9A EP4170925A4 (en) 2020-06-19 2021-04-20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PCT/CN2021/088516 WO2021253968A1 (zh) 2020-06-19 2021-04-20 通信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68440.2A CN113825193A (zh) 2020-06-19 2020-06-19 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25193A true CN113825193A (zh) 2021-12-21

Family

ID=78924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68440.2A Pending CN113825193A (zh) 2020-06-19 2020-06-19 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92203A1 (zh)
EP (1) EP4170925A4 (zh)
CN (1) CN113825193A (zh)
WO (1) WO2021253968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49558A1 (en) * 2008-10-27 2011-10-13 Bernhard Raaf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ynamically Deploying a Network Node
US20120003962A1 (en) * 2009-03-06 2012-01-05 Ajou University Industry-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Group handover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supports mobile relay station
WO2012134116A2 (en) * 2011-03-25 2012-10-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proced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mobile relay node
CN102932859A (zh) * 2012-09-28 2013-02-13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LTE-Advanced移动中继与eNode B的切换系统及方法
CN103096393A (zh) * 2011-10-27 2013-05-08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中继的切换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7705B (zh) * 2007-03-02 2011-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台入网方法、无线通信系统、移动中继站及基站
CN102958122A (zh) * 2011-08-24 2013-03-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群组切换时的承载控制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49558A1 (en) * 2008-10-27 2011-10-13 Bernhard Raaf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ynamically Deploying a Network Node
US20120003962A1 (en) * 2009-03-06 2012-01-05 Ajou University Industry-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Group handover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supports mobile relay station
WO2012134116A2 (en) * 2011-03-25 2012-10-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proced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mobile relay node
CN103096393A (zh) * 2011-10-27 2013-05-08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中继的切换方法
CN102932859A (zh) * 2012-09-28 2013-02-13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LTE-Advanced移动中继与eNode B的切换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70925A4 (en) 2023-11-22
WO2021253968A1 (zh) 2021-12-23
US20230292203A1 (en) 2023-09-14
EP4170925A1 (en) 2023-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54011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8521880B (zh) 切换基站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23526749A (ja) 無線通信におけるサービス連続性の確保
WO2020164555A1 (zh) 双连接系统中处理连接失败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923697A (zh) 链路失败的处理方法、装置、中继终端及通信设备
EP3541116A1 (en) Data mig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3366883A (zh) 集中式单元切换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0519712B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网元及存储介质
CN102480796B (zh) 一种实现无线资源控制协议连接重建的方法和系统
CN111786710A (zh) 一种切换方法、通信设备、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632921B (zh) 一种核心网切换方法及装置
KR102239716B1 (ko) 핸드오버 방법, 코어 네트워크 장치, 액세스 네트워크 장치, 및 단말 장치
CN112512112A (zh) 信息同步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825193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516914A (zh) 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CN110351785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EP4132203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194092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KR20180127476A (ko) 단말에 제공할 필요가 있는 모빌리티 관리의 서포트·처리를 확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P3742797B1 (en) Handover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14071712A (zh) 一种寻呼方法及装置
CN112399505B (zh) 一种终端设备的辅助基站切换方法及基站
CN111615188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KR101404624B1 (ko) 모바일 단말 핸드오버 방법
CN116112991A (zh) 一种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