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23950B - 一种便携式应急电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应急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23950B
CN113823950B CN202111049111.8A CN202111049111A CN113823950B CN 113823950 B CN113823950 B CN 113823950B CN 202111049111 A CN202111049111 A CN 202111049111A CN 113823950 B CN113823950 B CN 1138239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plate
block
piece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4911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23950A (zh
Inventor
袁晓松
张大君
刘金
邹江华
刘建
李明虎
袁学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4911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239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239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239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239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239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8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30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crew or nut clamping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应急电源,包括第一接线组件,包括第一接线管、固定于所述第一接线管内的第一铜芯、固定于所述第一接线管内部的导向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导向件上方的挤压件;第二接线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接线组件的一侧,包括第二接线管、第二铜芯、接线柱以及张紧件,所述第二铜芯位于所述第二接线管内,所述接线柱固定于所述第二接线管的一端。本发明通过第一接线组件、第二接线组件和连接组件提高接线的便利性,通过应急电源组件使得该装置使用及携带过程中更加便利。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应急电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急电源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便携式应急电源。
背景技术
应急电源由充电器、逆变器、蓄电池、隔离变压器、切换开关等装置组成的一种把直流电能逆变成交流电能的应急电源,应急电源上一般都附带有接入装置,现有技术中的应急电源携带较为不便,其接入装置需要额外收纳件进行收纳携带,且在接线时需要用到多种工具,过程较为繁琐,不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便携式应急电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应急电源携带较为不便,其接入装置需要额外收纳件进行收纳携带,且在接线时需要用到多种工具,过程较为繁琐,不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应急电源,其包括,第一接线组件,包括第一接线管、固定于所述第一接线管内的第一铜芯、固定于所述第一接线管内部的导向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导向件上方的挤压件;第二接线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接线组件的一侧,包括第二接线管、第二铜芯、接线柱以及张紧件,所述第二铜芯位于所述第二接线管内,所述接线柱固定于所述第二接线管的一端,所述张紧件位于所述接线柱与所述第二铜芯之间;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接线管与所述第二接线管连接处,包括固定环、连接环、紧扣件以及触发件,所述固定环固定于所述第一接线管表面,所述连接环固定于所述第二接线管表面,所述紧扣件位于所述固定环上靠近所述连接环的一侧,所述触发件位于所述固定环上远离所述连接环的一侧;以及应急电源组件,包括应急电源本体、放置件以及卡紧件;所述应急电源本体与所述接线柱通过导线连接,所述放置件固定于所述应急电源本体顶部,所述卡紧件设置于所述放置件上。
作为本发明所述便携式应急电源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放置件包括放置框以及缓冲垫;所述放置框固定于所述应急电源本体的顶部,所述缓冲垫固定于所述放置框内。
作为本发明所述便携式应急电源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卡紧件包括卡紧板、承接板、丝杆以及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放置框的两侧,所述承接板与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所述卡紧板位于所述承接板的下方,所述丝杆的底端与所述卡紧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丝杆与所述安装板螺纹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便携式应急电源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卡紧件还包括固定条、滑板以及挡块,所述固定条固定于所述放置框的两侧,所述挡块固定于所述固定条的两端,所述滑板滑动于所述固定条上,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滑板之间通过螺丝固定。
作为本发明所述便携式应急电源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卡紧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承接板的上方。
作为本发明所述便携式应急电源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向件包括连接块、挡板以及固定板;所述第一铜芯的一端开设有矩形槽,所述连接块固定于所述第一铜芯的一端,并位于所述矩形槽的两侧,所述挡板固定于两个所述连接块上,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第一接线管的内壁,并位于所述挡板的外侧;所述挤压件包括挤压板、螺纹杆以及借力块;所述挤压板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上方,所述螺纹杆的底端与所述挤压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的顶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接线管的外侧,且与所述借力块固定。
作为本发明所述便携式应急电源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挤压件还包括限位框以及导向板;所述限位框固定于所述挤压板的两侧,所述导向板固定于所述第一接线管内壁的两侧,所述导向板滑动于所述限位框内;所述张紧件包括张紧弹簧以及限位板,所述张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铜芯和所述接线柱固定,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铜芯的端面固定。
作为本发明所述便携式应急电源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张紧件还包括凸块,所述凸块固定于所述限位板上,所述第二接线管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凸块滑动于所述滑槽内;所述紧扣件包括承接块、第一安装块、第二安装块、紧扣块、复位弹簧以及限位件;所述承接块固定于所述固定环上,所述第一安装块与所述第二安装块均固定于所述承接块的外侧,所述第二安装块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紧扣块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紧扣块和所述第一安装块固定,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块和所述第二安装块之间,所述连接环靠近所述固定环的一侧开设有紧扣槽,所述紧扣槽内壁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紧扣块与所述第二通孔配合。
作为本发明所述便携式应急电源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块、矩形板以及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于所述紧扣块的内侧,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矩形板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限位块滑动于凹槽内,所述矩形板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块和所述第二安装块之间,所述矩形板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限位块滑动于所述导向槽内。
作为本发明所述便携式应急电源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触发件包括活动环、导向杆以及触发杆;所述活动环位于所述第一接线管的表面,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环固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活动环外侧,所述触发杆固定于所述活动环内侧,所述固定环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触发杆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内;所述触发件还包括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动环和所述固定环固定。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第一接线组件、第二接线组件和连接组件提高接线的便利性,通过应急电源组件使得该装置使用及携带过程中更加便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便携式应急电源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便携式应急电源的放置件与卡紧件连接剖视图。
图3为便携式应急电源的放置件与卡紧件连接另一个结构图。
图4为便携式应急电源的第一接线组件剖面图。
图5为便携式应急电源的导向件与挤压件连接结构图。
图6为便携式应急电源的第二接线组件剖面图。
图7为便携式应急电源的连接组件结构图。
图8为便携式应急电源的图7内A部分放大图。
图9为便携式应急电源的连接环侧视图。
图10为便携式应急电源的紧扣块与限位块连接另一个视角图。
图11为便携式应急电源的承接块与矩形板连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7,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应急电源,便携式应急电源包括第一接线组件100、第二接线组件200、连接组件300和应急电源组件400,第一接线组件100和第二接线组件200用于对电缆和应急电源进行接入,连接组件300用于提高第一接线组件100和第二接线组件200之间的安装效率及稳定性,应急电源组件400提高该装置携带的便利性。
具体的,第一接线组件100,包括第一接线管101、固定于第一接线管101内的第一铜芯102、固定于第一接线管101内部的导向件103,以及设置于导向件103上方的挤压件104。
参照图4,电缆从第一接线管101的一端插入,直至与第一铜芯102接触,此时导向件103和挤压件104对电缆进行挤压,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电缆意外脱落;第一铜芯102固定在第一接线管101内,其远离电缆的一端向外伸出。
第二接线组件200,位于第一接线组件100的一侧,包括第二接线管201、第二铜芯202、接线柱203以及张紧件204,第二铜芯202位于第二接线管201内,接线柱203固定于第二接线管201的一端,张紧件204位于接线柱203与第二铜芯202之间。
参照图6,第二铜芯202在第二接线管201内滑动,其在接线时可被第一铜芯102向内顶入此时通过张紧件204给第二铜芯202施加向外的力,使得第二铜芯202始终与第一铜芯102紧密接触,避免二者脱离;第二接线管201入线的端口处固定有凸起,用以防止第二铜芯202从第二接线管201内脱离;接线柱203上设置有螺丝,通过螺丝可将应急电源的线固定在接线柱203上。
连接组件300,设置于第一接线管101与第二接线管201连接处,包括固定环301、连接环302、紧扣件303以及触发件304,固定环301固定于第一接线管101表面,连接环302固定于第二接线管201表面,紧扣件303位于固定环301上靠近连接环302的一侧,触发件304位于固定环301上远离连接环302的一侧。
参照图7,固定环301与连接环302在连接时紧密相贴,提高连接的精度;紧扣件303用来对固定环301和连接环302进行连接,触发件304用以安装和释放紧扣件303,提高该装置安装的便利性。
应急电源组件400,包括应急电源本体403、放置件401以及卡紧件402;应急电源本体403与接线柱203通过导线连接,放置件401固定于应急电源本体403顶部,卡紧件402设置于放置件401上。
参照图3,放置件401呈矩形,用来放置第一接线管101和第二接线管201,卡紧件402对第一接线管101和第二接线管201进行卡紧操作,防止在携带该装置的时候发生掉落等状况,从而无需单独的收纳件来对其进行收纳,提高了应急电源携带的便利性。
实施例2
参照图2和图3,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
具体的,放置件401包括放置框401a以及缓冲垫401b;放置框401a固定于应急电源本体403的顶部,缓冲垫401b固定于放置框401a内。
参照图2,缓冲垫401b采用橡胶等具有缓冲效果的材料,防止第一接线管101和第二接线管201在运输过程中与放置框401a的内壁发生较大的撞击,造成其损坏。
卡紧件402包括卡紧板402a、承接板402b、丝杆402c以及安装板402d;安装板402d位于放置框401a的两侧,承接板402b与安装板402d的顶部固定,卡紧板402a位于承接板402b的下方,丝杆402c的底端与卡紧板402a的顶部转动连接,丝杆402c与安装板402d螺纹连接。
参照图3,卡紧板402a呈U型,其内侧采用橡胶等柔性材质,防止在夹紧过程中对第一接线管101和第二接线管201产生损伤;丝杆402c在转动时能够带动卡紧板402a上下移动,即可完成卡紧和松弛的操作。
卡紧件402还包括固定条402e、滑板402f以及挡块402g,固定条402e固定于放置框401a的两侧,挡块402g固定于固定条402e的两端,滑板402f滑动于固定条402e上,安装板402d与滑板402f之间通过螺丝固定。
参照图3,滑板402f呈U型,固定条402e位于U型的槽内,滑板402f在固定条402e上滑动,安装板402d与滑板402f之间通过螺丝固定,滑板402f与固定条402e之间也通过螺丝固定,滑板402f在固定条402e上滑动时,承接板402b和安装板402d能够跟随其移动;挡块402g用来防止滑板402f从固定条402e上脱离。
卡紧板402a顶部的两侧均固定有固定杆402h,固定杆402h的顶端延伸至承接板402b的上方。
参照图3,固定杆402h用于对卡紧板402a进行导向,防止卡紧板402a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影响卡紧效果。
实施例3
参照图4~11,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前两个实施例。
具体的,导向件103包括连接块103a、挡板103b以及固定板103c;
第一铜芯102的一端开设有矩形槽S,连接块103a固定于第一铜芯102的一端,并位于矩形槽S的两侧,挡板103b固定于两个连接块103a上,固定板103c固定于第一接线管101的内壁,并位于挡板103b的外侧。
参照图5,固定板103c及挡板103b上均做倒角处理,电缆在进入第一接线管101时,依次从固定板103c和挡板103b的顶部进入矩形槽S内,再由矩形槽S将电缆从挡板103b的底部导出,从而使得电缆能够与第一铜芯102接触的同时,安装更加稳固。
挤压件104包括挤压板104a、螺纹杆104b以及借力块104c;
挤压板104a位于固定板103c的上方,螺纹杆104b的底端与挤压板104a的顶部转动连接,螺纹杆104b的顶端延伸至第一接线管101的外侧,且与借力块104c固定。
参照图5,挤压板104a呈U型,固定板103c位于U型的槽内,当工作人员手动转动借力块104c和螺纹杆104b时,螺纹杆104b带动挤压板104a移动,电缆会被夹持在挤压板104a和固定板103c之间,提高电缆安装的稳定性。
挤压件104还包括限位框104d以及导向板104e;限位框104d固定于挤压板104a的两侧,导向板104e固定于第一接线管101内壁的两侧,导向板104e滑动于限位框104d内。
参照图4和图5,限位框104d和导向板104e用来对挤压件104进行限位,避免在夹持的过程中其发生偏移,影响夹持效果。
张紧件204包括张紧弹簧204a以及限位板204b,张紧弹簧204a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铜芯202和接线柱203固定,限位板204b与第二铜芯202的端面固定。
参照图6,张紧弹簧204a将第二铜芯202向第一铜芯102的方向推动,使得第二铜芯202始终能与第一铜芯102接触,且在安装时能够适应第一铜芯102的位置,提高安装的便利性。
张紧件204还包括凸块204c,凸块204c固定于限位板204b上,第二接线管201的内壁开设有滑槽M,凸块204c滑动于滑槽M内。
参照图6,凸块204c和滑槽M用以对限位板204b和第二铜芯202限位,避免第二铜芯202在移动过程中发生转动,影响其与第一铜芯102之间接触的灵敏度。
紧扣件303包括承接块303a、第一安装块303b、第二安装块303c、紧扣块303d、复位弹簧303e以及限位件303f;
承接块303a固定于固定环301上,第一安装块303b与第二安装块303c均固定于承接块303a的外侧,第二安装块303c上开设有第一通孔K1,紧扣块303d位于第一通孔K1内,复位弹簧303e的两端分别与紧扣块303d和第一安装块303b固定,限位件303f位于第一安装块303b和第二安装块303c之间,连接环302靠近固定环301的一侧开设有紧扣槽N,紧扣槽N内壁开设有第二通孔K2,紧扣块303d与第二通孔K2配合。
参照图7和图8,紧扣件303至少设置有四组,呈环形均布在固定环301上;紧扣槽N呈弧形,紧扣件303能够在紧扣槽N内滑动,第二通孔K2设置在靠近固定环301的一侧,紧扣块303d靠近固定环301的一端做倒角处理,且能够插在第二通孔K2内;在安装时,通过复位弹簧303e推动紧扣块303d,使得紧扣块303d插接在第二通孔K2内,即可通过紧扣块303d对固定环301限位,完成第一接线管101与第二接线管201之间的安装。
限位件303f包括限位块303f-1、矩形板303f-2以及连接板303f-3;
连接板303f-3固定于紧扣块303d的内侧,连接板303f-3靠近矩形板303f-2的一侧开设有凹槽,限位块303f-1滑动于凹槽内,矩形板303f-2位于第一安装块303b和第二安装块303c之间,矩形板303f-2上开设有导向槽J,限位块303f-1滑动于导向槽J内。
参照图11,凹槽上设有第一凹面V1、第一凸面V2、第二凹面V3、第二凸面V4,原始状态下限位块303f-1处在第一凹面V1,当限位块303f-1移动时,由第一凹面V1滑动至第二凹面V3内,此时第二凹面V3对限位块303f-1限位,同时复位弹簧303e推动紧扣块303d和限位块303f-1,使得限位块303f-1不会从第二凹面V3内脱离,当限位块303f-1再次被顶起时,由于第一凸面V2对限位块303f-1的格挡,其不会原路返回或被阻挡,而是沿着第二凸面V4移动,直至返回至第一凹面V1,以此反复即可使得紧扣块303d插接在第二通孔K2内,以及从第二通孔K2内脱离的动作。
触发件304包括活动环304a、导向杆304b以及触发杆304c;
活动环304a位于第一接线管101的表面,导向杆304b的一端与固定环301固定,另一端延伸至活动环304a外侧,触发杆304c固定于活动环304a内侧,固定环301上开设有第三通孔K3,触发杆304c位于第三通孔K3内。
参照图8,第三通孔K3的位置与紧扣块303d相对应,当推动活动环304a时,触发杆304c贯穿第三通孔K3并完成推动紧扣块303d的动作。
触发件304还包括连接弹簧304d,连接弹簧304d的两端分别与活动环304a和固定环301固定。
参照图7,连接弹簧304d推动活动环304a向外侧移动,防止触发杆304c意外推动紧扣块303d,影响其安装的稳定性。
在使用时,通过螺丝将应急电源的线固定在接线柱203上,再将待测电缆的一端插入第一接线管101内,此时手动转动螺纹杆104b,通过螺纹杆104b带动挤压板104a移动,将电缆夹持在挤压板104a和固定板103c之间,再将第一接线管101安装在第二接线管201的一端,使得紧扣件303位于紧扣槽N内,转动第一接线管101,使紧扣块303d与第二通孔K2对应,此时手动将活动环304a向内侧推动,通过触发杆304c推动紧扣块303d,此时限位块303f-1由第二凹面V3滑动至第一凹面V1内,通过复位弹簧303e推动紧扣块303d和限位块303f-1,使得限位块303f-1不会从第一凹面V1内脱离,从而使得紧扣块303d插接在第二通孔K2内,通过紧扣块303d对第一接线管101和第二接线管201进行限位,提高其安装的便利性和稳定性;当需要拆除时,再次将活动环304a向内侧推动,通过触发杆304c推动紧扣块303d,限位块303f-1由第一凹面V1滑动至第二凹面V3内,此时第二凹面V3对限位块303f-1限位,使得限位块303f-1不会从第二凹面V3内脱离,然后转动第一接线管101,使得紧扣件303从紧扣槽N内脱离即可;
当使用完成后,将接线柱203和第一接线管101内的电缆去除,然后将第一接线管101和第二接线管201放在放置框401a,再手动转动丝杆402c,通过丝杆402c带动卡紧板402a向下移动,通过卡紧板402a对第一接线管101和第二接线管201进行夹紧固定,防止第一接线管101和第二接线管201在携带的过程中发生晃动等情况,造成其损坏,同时无需单独的收纳件来对其进行收纳,提高了应急电源携带的便利性。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便携式应急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线组件(100),包括第一接线管(101)、固定于所述第一接线管(101)内的第一铜芯(102)、固定于所述第一接线管(101)内部的导向件(103),以及设置于所述导向件(103)上方的挤压件(104);
第二接线组件(200),位于所述第一接线组件(100)的一侧,包括第二接线管(201)、第二铜芯(202)、接线柱(203)以及张紧件(204),所述第二铜芯(202)位于所述第二接线管(201)内,所述接线柱(203)固定于所述第二接线管(201)的一端,所述张紧件(204)位于所述接线柱(203)与所述第二铜芯(202)之间;
连接组件(300),设置于所述第一接线管(101)与所述第二接线管(201)连接处,包括固定环(301)、连接环(302)、紧扣件(303)以及触发件(304),所述固定环(301)固定于所述第一接线管(101)表面,所述连接环(302)固定于所述第二接线管(201)表面,所述紧扣件(303)位于所述固定环(301)上靠近所述连接环(302)的一侧,所述触发件(304)位于所述固定环(301)上远离所述连接环(302)的一侧;所述紧扣件(303)包括承接块(303a)、第一安装块(303b)、第二安装块(303c)、紧扣块(303d)、复位弹簧(303e)以及限位件(303f);所述承接块(303a)固定于所述固定环(301)上,所述第一安装块(303b)与所述第二安装块(303c)均固定于所述承接块(303a)的外侧,所述第二安装块(303c)上开设有第一通孔(K1),所述紧扣块(303d)位于所述第一通孔(K1)内,所述复位弹簧(303e)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紧扣块(303d)和所述第一安装块(303b)固定,所述限位件(303f)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块(303b)和所述第二安装块(303c)之间,所述连接环(302)靠近所述固定环(301)的一侧开设有紧扣槽(N),所述紧扣槽(N)内壁开设有第二通孔(K2),所述紧扣块(303d)与所述第二通孔(K2)配合;所述限位件(303f)包括限位块(303f-1)、矩形板(303f-2)以及连接板(303f-3);所述连接板(303f-3)固定于所述紧扣块(303d)的内侧,所述连接板(303f-3)靠近所述矩形板(303f-2)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限位块(303f-1)滑动于凹槽内,所述矩形板(303f-2)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块(303b)和所述第二安装块(303c)之间,所述矩形板(303f-2)上开设有导向槽(J),所述限位块(303f-1)滑动于所述导向槽(J)内;所述触发件(304)包括活动环(304a)、导向杆(304b)以及触发杆(304c);所述活动环(304a)位于所述第一接线管(101)的表面,所述导向杆(304b)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环(301)固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活动环(304a)外侧,所述触发杆(304c)固定于所述活动环(304a)内侧,所述固定环(301)上开设有第三通孔(K3),所述触发杆(304c)位于所述第三通孔(K3)内;所述触发件(304)还包括连接弹簧(304d),所述连接弹簧(304d)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动环(304a)和所述固定环(301)固定;以及
应急电源组件(400),包括应急电源本体(403)、放置件(401)以及卡紧件(402);所述应急电源本体(403)与所述接线柱(203)通过导线连接,所述放置件(401)固定于所述应急电源本体(403)顶部,所述卡紧件(402)设置于所述放置件(401)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应急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件(401)包括放置框(401a)以及缓冲垫(401b);所述放置框(401a)固定于所述应急电源本体(403)的顶部,所述缓冲垫(401b)固定于所述放置框(401a)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应急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件(402)包括卡紧板(402a)、承接板(402b)、丝杆(402c)以及安装板(402d);所述安装板(402d)位于所述放置框(401a)的两侧,所述承接板(402b)与所述安装板(402d)的顶部固定,所述卡紧板(402a)位于所述承接板(402b)的下方,所述丝杆(402c)的底端与所述卡紧板(402a)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丝杆(402c)与所述安装板(402d)螺纹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应急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件(402)还包括固定条(402e)、滑板(402f)以及挡块(402g),所述固定条(402e)固定于所述放置框(401a)的两侧,所述挡块(402g)固定于所述固定条(402e)的两端,所述滑板(402f)滑动于所述固定条(402e)上,所述安装板(402d)与所述滑板(402f)之间通过螺丝固定。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便携式应急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板(402a)顶部的两侧均固定有固定杆(402h),所述固定杆(402h)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承接板(402b)的上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应急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103)包括连接块(103a)、挡板(103b)以及固定板(103c);所述第一铜芯(102)的一端开设有矩形槽(S),所述连接块(103a)固定于所述第一铜芯(102)的一端,并位于所述矩形槽(S)的两侧,所述挡板(103b)固定于两个所述连接块(103a)上,所述固定板(103c)固定于所述第一接线管(101)的内壁,并位于所述挡板(103b)的外侧;所述挤压件(104)包括挤压板(104a)、螺纹杆(104b)以及借力块(104c);所述挤压板(104a)位于所述固定板(103c)的上方,所述螺纹杆(104b)的底端与所述挤压板(104a)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104b)的顶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接线管(101)的外侧,且与所述借力块(104c)固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应急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件(104)还包括限位框(104d)以及导向板(104e);所述限位框(104d)固定于所述挤压板(104a)的两侧,所述导向板(104e)固定于所述第一接线管(101)内壁的两侧,所述导向板(104e)滑动于所述限位框(104d)内;所述张紧件(204)包括张紧弹簧(204a)以及限位板(204b),所述张紧弹簧(204a)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铜芯(202)和所述接线柱(203)固定,所述限位板(204b)与所述第二铜芯(202)的端面固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应急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件(204)还包括凸块(204c),所述凸块(204c)固定于所述限位板(204b)上,所述第二接线管(201)的内壁开设有滑槽(M),所述凸块(204c)滑动于所述滑槽(M)内。
CN202111049111.8A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便携式应急电源 Active CN1138239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9111.8A CN113823950B (zh)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便携式应急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9111.8A CN113823950B (zh)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便携式应急电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23950A CN113823950A (zh) 2021-12-21
CN113823950B true CN113823950B (zh) 2023-04-25

Family

ID=78914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49111.8A Active CN113823950B (zh)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便携式应急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23950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04441A (zh) * 2018-08-10 2018-12-14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中分公司 便捷式插口对接装置及接线方法
CN112103744A (zh) * 2020-09-08 2020-12-18 湖南新耒传导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缆生产的对接装置
CN112201968A (zh) * 2020-09-23 2021-01-08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导线对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04441A (zh) * 2018-08-10 2018-12-14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中分公司 便捷式插口对接装置及接线方法
CN112103744A (zh) * 2020-09-08 2020-12-18 湖南新耒传导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缆生产的对接装置
CN112201968A (zh) * 2020-09-23 2021-01-08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导线对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23950A (zh) 2021-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01708B (zh) 一种方便固定放置的对讲机
CN113823950B (zh) 一种便携式应急电源
CN112407569A (zh) 一种计算机运输防护箱
CN1715611B (zh) 毛条安装机
CN113783029B (zh) 一种应急电源用快速接入装置
CN117147320A (zh) 一种电子产品的物理性能试验设备
CN220339925U (zh) 一种隧道内支架承压测试装置
CN219960148U (zh) 一种红外设备充电装置
CN217637171U (zh) 卷烟辅料端面平整度检测设备
CN219805986U (zh) 一种射频bga外壳的无损测试夹具
CN104577181B (zh) 金属壳体电池顶焊用夹紧装置
CN216310063U (zh) 一种对接牢固的电源检测设备
CN214101469U (zh) 一种手机测试用自动压合机
CN212160564U (zh) 一种高效come模块固定工装
CN208207130U (zh) 电气绝缘强度测试仪
CN212392876U (zh) 一种便携式信号传输装置
CN216486545U (zh) 一种基于uwb技术的人员巡检设备
CN213516823U (zh) 一种建筑主体结构现场检测装置
CN220319795U (zh) 一种液压泵站泵体结构
CN220115158U (zh) 一种推送机构及便于设备诊断装置
CN214952135U (zh) 一种用于微电子焊点压缩蠕变性能的测试设备
CN215933556U (zh) 一种多个mos管快速组装压紧结构
CN218412629U (zh) 一种用于电机维修的测试装置
CN215491751U (zh) 一种高精密度地图导航测量装置
CN216208089U (zh) 装夹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