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23913A - 天线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天线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23913A
CN113823913A CN202010559668.5A CN202010559668A CN113823913A CN 113823913 A CN113823913 A CN 113823913A CN 202010559668 A CN202010559668 A CN 202010559668A CN 113823913 A CN113823913 A CN 1138239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plate
reflective
component
ref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5966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长富
王小拓
张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Original Assignee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filed Critical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Priority to CN20201055966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23913A/zh
Priority to EP21179745.1A priority patent/EP3926757A1/en
Priority to US17/348,890 priority patent/US11811144B2/en
Publication of CN1138239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239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0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 H01Q5/314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using frequency dependent circuits or components, e.g. trap circuits or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6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4Combinations of antenna units polaris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circularly and elliptically polarised waves or waves linearly polarised in any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2Housings not intimately mechanically associated with radiating elements, e.g. radom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5/00Devices for reflection, refraction, diffraction or polarisation of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e.g. quasi-optical devices
    • H01Q15/14Reflecting surfaces; Equivalent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6Arrays of individually energised antenna units similarly polarised and spaced apart
    • H01Q21/061Two dimensional planar arrays
    • H01Q21/065Patch antenna arra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3/00Antennas with active circuits or circuit elements integrated within them or attached to them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天线设备,包括:第一天线,第一天线包括被配置为反射第一天线辐射的第一信号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一反射部件;第二天线,第二天线包括被配置为反射第二天线辐射的第二信号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反射部件,其中第一反射部件与第二反射部件之间具有间隔;以及耦合电容,耦合电容包括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其中第一极板设于第一反射部件的第一反射面的靠近间隔的一侧,以及第二极板设于第二反射部件的第二反射面的靠近间隔的一侧。

Description

天线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天线设备。
背景技术
出于提高天线设备的性能、或者便于灵活地配置天线设备等方面的考虑,天线设备可能包括分开设置的至少两个天线。在这样的天线设备中,朝向天线设备的前侧辐射的信号可能会通过相邻两个天线之间的间隔向天线设备的后侧泄露,导致天线设备的辐射前后比变差。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天线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线设备,所述天线设备包括:第一天线,所述第一天线包括被配置为反射所述第一天线辐射的第一信号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一反射部件;第二天线,所述第二天线包括被配置为反射所述第二天线辐射的第二信号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反射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反射部件与所述第二反射部件之间具有间隔;以及耦合电容,所述耦合电容包括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其中所述第一极板设于所述第一反射部件的第一反射面的靠近所述间隔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极板设于所述第二反射部件的第二反射面的靠近所述间隔的一侧。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线设备,所述天线设备包括:第一天线,所述第一天线包括第一反射部件,所述第一反射部件包括被配置为反射所述天线设备辐射的信号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一反射板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反射板弯折第一角度的第一极板;第二天线,所述第二天线包括第二反射部件,所述第二反射部件包括被配置为反射所述天线设备辐射的所述信号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反射板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二反射板弯折第二角度的第二极板,且所述第一反射部件与所述第二反射部件之间具有间隔;其中,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形成耦合电容。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线设备,所述天线设备包括:第一天线,所述第一天线包括被配置为反射所述第一天线辐射的信号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一反射部件;第二天线,所述第二天线包括被配置为反射所述第二天线辐射的信号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反射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反射部件与所述第二反射部件之间具有间隔;以及电容极板,所述电容极板靠近所述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电容极板与所述第一反射部件和所述第二反射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形成耦合电容。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更为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其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天线设备的部分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天线设备的部分结构的前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天线设备的外部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天线设备的外部结构的前视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具体示例的天线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具体示例的天线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具体示例的天线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第四具体示例的天线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五具体示例的天线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第六具体示例的天线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七具体示例的天线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第八具体示例的天线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天线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注意,在以下描述的实施例中,在一些情况中在不同的附图之间共同使用同一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部分或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而省略其重复说明。在一些情况中,使用相似的标号和字母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便于理解,在附图等中所示的各结构的位置、尺寸及范围等有时不表示实际的位置、尺寸及范围等。因此,本公开并不限于附图等所公开的位置、尺寸及范围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也就是说,本文中的结构及方法是以示例性的方式示出,来说明本公开中的结构和方法的不同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示例仅仅以说明的方式来指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而不是以穷尽的方式。此外,附图不必按比例绘制,一些特征可能被放大以示出一些具体部件的细节。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为非限制性的。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天线设备,该天线设备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在该天线设备中,通过在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之间的间隔处额外设置耦合电容,从而抑制天线设备辐射的信号通过该间隔向天线设备的后侧泄露,使天线设备仍然能够保持高的前后比,从而改善天线设备的辐射性能。
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如图1所示,天线设备可以包括第一天线100、第二天线200以及耦合电容400。
第一天线100可以包括被配置为反射天线设备辐射的信号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一反射部件110,具体而言,第一反射部件110可以反射第一天线100辐射的信号的至少一部分,也可能反射下文中所述的第二天线200辐射的信号的一部分。第一反射部件110的第一反射面111朝向天线设备的前侧设置,以向前反射指向后的信号。根据不同的需求,第一反射面111可以是平面或曲面。在下文中,将以第一反射面111为平面为示例进行说明,但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反射部件110可以由导电的金属材料形成,或者第一反射部件110可以包括其它材料和沉积在该材料表面的金属薄膜等。
如图1所示,第一天线1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振子120。天线振子120从第一反射面111向前突出。由天线振子120向前辐射的部分信号将被直接辐射到前侧空间中,而由天线振子120向后辐射的部分信号将至少被第一反射面111向前反射(也有部分信号可能被下文所述的第二反射面211反射)。天线振子120可以仅包括对应于单一频段的单一类型的天线振子,也可以包括对应于多个频段或具有其它不同属性的多种类型的天线振子。此外,还可以按照多种方式来排布多个天线振子120,以使第一天线100辐射的信号可以满足特定的需求。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天线100可以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天线振子121以及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二天线振子122。第一天线振子121可以被配置为辐射处于第一频段内的信号,以及第二天线振子122可以被配置为辐射处于第二频段内的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频段中的至少一些频率高于第一频段中的最高频率。也就是说,第一天线100可以分别通过第一天线振子121和第二天线振子122辐射两个不同频段中的相应的信号。例如,第一天线振子121可以被配置为辐射617-960MHz频段或其部分中的信号,以及第二天线振子122可以被配置为辐射1695-2690MHz频段或其部分中的信号。在所描述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两列第一天线振子121和六列第二天线振子122。
类似地,如图1所示,第二天线200可以包括被配置为反射天线设备辐射的信号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反射部件210,具体而言,第二反射部件210可以反射第二天线200辐射的信号的至少一部分,也可能反射第一天线100辐射的信号的一部分。第二反射部件210的第二反射面211朝向天线设备的前侧设置,以向前辐射信号。根据不同的需求,第二反射面211可以是平面或曲面。在下文中,将以第二反射面211为平面为示例进行描述,但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反射部件210可以由导电的金属材料形成,或者第二反射部件210可以包括其它材料和沉积在该材料表面的金属薄膜等。
如图1所示,第二天线2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振子220,该一个或多个天线振子220从第二反射面211向前突出。在这种情况下,由天线振子220向前辐射的部分信号将被直接辐射到前侧空间中,而由天线振子220向后辐射的部分信号将至少被第二反射面211向前反射(也有部分信号可能被第一反射面111反射)。天线振子220可以仅包括对应于单一频段的单一类型的天线振子,或者可以包括对应于多个频段或具有其它不同属性的多种类型的天线振子。此外,还可以按照多种方式来排布多个天线振子220,以使第二天线200辐射的信号可以满足特定的需求。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天线200可以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三天线振子223以及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四天线振子224。第三天线振子223可以被配置为辐射处于第三频段内的信号,以及第四天线振子224可以被配置为辐射处于第四频段内的信号。在一具体示例中,第三频段即为第一频段。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天线100中的第一天线振子121和第二天线200中的第三天线振子223共同参与辐射处于第一频段内的信号。换句话说,对于处于第一频段内的信号而言,第一天线100和第二天线200可以视为一个完整的天线。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频段中的至少一些频率高于第三频段或第一频段中的最高频率。第四频段可以与第二频段相同或不同。在图2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天线200可以分别通过第三天线振子223和第四天线振子224辐射两个不同频段中的相应的信号。例如,第三天线振子223和第四天线振子224可以按照图2中所示的2L4H布局来排列,其中第三天线振子223形成的列位于两列第四天线振子224之间。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天线100和第二天线200可以是分开设置的,并通过例如盲匹配连接器等电连接。相应的,在第一反射部件110与第二反射部件210之间具有间隔300。第一天线100和第二天线200可以是按照上下方向排布的(即,可以是垂直堆叠的)。如图2所示,第二天线200设于第一天线100的下方。但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天线100和第二天线200也可以按照其它方式排布(例如,按照左右方向排布等),在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反射面111和第二反射面211可以是彼此共面设置的,从而有助于避免第一天线100和第二天线200之间的相互干扰,并改善天线设备的辐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天线100和第二天线200两者均可以为无源天线。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天线100和第二天线20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有源装置500(参见图3)。有源装置500可以包括诸如接收模块、放大模块以及电源模块等之类的电路或部件。相对于第一反射部件110和/或第二反射部件210,有源装置500可以被设置在第一反射部件110和/或第二反射部件210的后侧。
在图3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天线100可以包括有源装置500,且该有源装置500可以与第一天线100中的至少一些天线振子120电连接。例如,有源装置500可以与图2中所示的第一天线100中的第二天线振子122电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有源装置500也可以与第二天线200电连接,或者第一有源装置500可以被包括在第一天线100中,以及第二有源装置500可以被包括在第二天线200中。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天线100可以包括第一天线罩130,和/或第二天线200可以包括第二天线罩230。天线罩130、230可以保护天线100、200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天线罩130、230对于相应的天线100、200的工作频段中的电磁辐射基本上是透明的,并且在机械性能上可以经受外部的恶劣环境,以避免雨水、冰雪、沙尘以及太阳辐射等对天线100、200的损害。在图3和图4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天线100的第一反射部件110和天线振子120可以被设置在第一天线罩130内,以及第二天线200的第二反射部件210和天线振子220可以被设置在第二天线罩230内。此外,第一天线100的有源装置500可以被设置在第一天线罩130之外,位于第一天线罩130的后侧。
如图1所示,耦合电容400可以包括第一极板410和第二极板420。其中,第一极板410和第二极板420均可以靠近间隔300设置,例如,第一极板410设于第一反射部件110的第一反射面111的靠近间隔300的一侧,以及第二极板420设于第二反射部件210的第二反射面211的靠近间隔300的一侧。耦合电容400可以抑制天线设备辐射的信号通过间隔300向天线设备的后侧泄露。具体而言,由于耦合电容400的存在,间隔300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将大幅降低,以及当耦合电容400的电容值足够大时,信号的传输将类似于不存在间隔300(即,天线设备具有完整的反射部件或反射面)的情况下的信号的传输。
耦合电容400的电容值一般是由其结构参数决定的,结构参数具体可以包括耦合电容400的有效电容面积以及有效电容间距。有效电容面积可以对应于部分或全部第一极板410与部分或全部第二极板420重叠的面积,以及有效电容间距可以是第一极板410与第二极板420的重叠部分之间的距离。在许多情况下,天线设备中第一天线100和第二天线200之间的间隔可能是固定的,并且这有效地固定了有效电容间距。因此,可以通过调节有效电容面积,即调节第一极板410与第二极板420重叠的面积,来将耦合电容400的电容值调节到合适的值。尽管通常可以通过使重叠面积增大来获得足够的电容值,但是第一极板410的第一面积和第二极板420的增大的尺寸可能对天线设备中的用于设置耦合电容400的空间提出了高的要求。因此,空间限制可能会限制第一极板410和第二极板420的尺寸,从而限制了有效电容面积。
一般而言,间隔300对相对低频的信号的影响要比对相对高频的信号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在确定耦合电容400的结构参数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该天线设备辐射的信号中频率最低的部分信号来配置。当频率最低的部分信号的辐射效果可以满足需求时,更高频率的部分信号的辐射效果通常也是可以满足需求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12所示,第一极板410和第二极板420彼此平行,以尽可能充分地利用有限的空间,使耦合电容400的电容值足够大,从而改善天线设备的辐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12所示,第一极板410与第二极板420彼此完全相对设置。相比于第一极板410与第二极板420彼此错开设置的方式,这样的设置可以获得更大的有效电容面积,从而获得更大的电容值,以改善天线设备的辐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12所示,第一极板410可以相对第一反射面111垂直设置,以及第二极板420可以相对第二反射面211垂直设置,从而有助于简化耦合电容400的制备工艺,以及改善天线设备的辐射效果。
第一极板410相对第一反射面111延伸的方向、以及第二极板420相对第二反射面211延伸的方向可以根据天线设备中其它部件和结构的设置位置确定,从而避免第一极板410和第二极板420对天线设备的其它部件造成不良影响。为了使耦合电容400的电容值尽可能大,第一极板410和第二极板420可以在相同方向上延伸,尽管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8和图11所示,第一极板410可以相对第一反射面111朝向天线设备的前侧延伸,以及第二极板420可以相对第二反射面211朝向天线设备的前侧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9所示,第一极板410可以相对第一反射面111朝向天线设备的后侧延伸,以及第二极板420可以相对第二反射面211朝向天线设备的后侧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10和图12所示,第一极板410可以相对第一反射面111朝向天线设备的前侧和后侧两个方向延伸,以及第二极板420可以相对第二反射面211朝向天线设备的前侧和后侧两个方向延伸,以进一步增大耦合电容400的电容值。
第一极板410和第二极板420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7所示,第一反射部件110可以包括相对第一反射面111成角度设置的第一导电板410a,第一导电板410a被配置为形成第一极板410;以及第二反射部件210可以包括相对第二反射面211成角度设置的第二导电板420a,第二导电板420a可以被配置为形成第二极板420。
具体地,第一极板410可以是将第一反射部件110相对第一反射板112弯折第一角度而形成的,其中第一反射板112为包括第一反射面111的平面板;以及第二极板420可以是将第二反射部件210相对第二反射板212弯折第二角度而形成的,其中第二反射板212为包括第二反射面211的平面板。也就是说,第一反射板112可以与第一极板410一体形成,以及第二反射板212可以与第二极板420一体形成,从而简化耦合电容400的制备工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角度可以为直角,以及第二角度可以为直角,从而有助于简化耦合电容400的制备工艺,并改善天线设备的辐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反射部件110被整体设置在第一天线罩130内,以及第二反射部件210被整体设置在第二天线罩230内,以及相应地,耦合电容400的第一极板410和第二极板420可以被分别设置在第一天线罩130和第二天线罩230内。第一天线罩130和第二天线罩230将不会对耦合电容400的耦合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并且可以保护第一极板410和第二极板420,从而改善天线设备的辐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至图10所示,天线设备可以包括第一电容部件410b以及第二电容部件420b。其中,第一电容部件410b是相对第一反射部件110的独立结构,第一电容部件410b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形成第一极板410,第二电容部件420b是相对第二反射部件210的独立结构,第二电容部件420b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形成第二极板420。
进一步的,第一电容部件410b可以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极板410,其中第一固定部可以被配置为与第一反射部件110机械地连接,以及第二电容部件420b可以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二固定部和第二极板420,其中第二固定部可以被配置为与第二反射部件210机械地连接。
在图8至图10所示的具体示例中,第一固定部可以包括第一固定板412,其中第一固定板412可以平行于第一反射面111与第一反射部件110相连,以及第二固定部可以包括第二固定板422,其中第二固定板422可以平行于第二反射面211与第二反射部件210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具体示例中,第一固定部和/或第二固定部可以包括螺钉、螺栓以及卡扣等其它用于连接的部件或组件。
设置耦合电容400的第一极板410和第二极板420的不同方式也可以相互组合。在如图11所示的具体示例中,耦合电容400的第一极板410可以是第一反射部件110的通过弯折该第一反射部件110而形成的一部分,而第二极板420可以由独立于第二反射部件210的第二电容部件的一部分形成。
在如图12所示的具体示例中,第一极板410也可以由两部分形成,其中第一部分410c由弯折第一反射部件110形成,而第二部分410d由独立于第一反射部件110的第一电容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类似地,第二极板420也可以由两部分形成,其中第一部分420c由弯折第二反射部件210形成,而第二部分420d由独立于第二反射部件210的第一电容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形成。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还可以以其它方式进行组合,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如图13所示,天线设备中的耦合电容400可以由第一天线的第一反射部件110、第二天线的第二反射部件210以及额外设置的电容极板430形成。
天线设备中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基本构造可以参考上文的描述,在此不再重复,并且下文中将着重介绍该示例性实施例与之前描述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其中,电容极板430靠近第一反射部件110和第二反射部件120之间的间隔300设置,从而与第一反射部件110和第二反射部件120中的至少一个形成耦合电容400,以抑制天线设备辐射的信号通过间隔300向天线设备的后侧泄露。
类似地,耦合电容400的电容值一般由其结构参数决定,结构参数具体可以包括耦合电容400的有效电容面积以及有效电容间距。有效电容面积可以是基于电容极板430的极板面积、第一反射部件110和第二反射部件210之间的间隔300的宽度等的,以及有效电容间距可以根据诸如电容极板430与第一反射部件110之间的第一间距、电容极板430与第二反射部件210之间的第二间距等之类的参数获得。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电容极板430与第一反射部件110和第二反射部件210中的至少一个平行,以尽可能增大耦合电容400的电容值,并改善天线设备的辐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电容极板430在第一反射部件110和第二反射部件210所在的平面上的投影覆盖间隔300,从而尽可能减少信号从间隔300向天线设备的后侧泄露。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反射部件110和一部分电容极板430可以设于第一天线罩内,而第二反射部件210和另一部分电容极板430可以设于第二天线罩内。此外,还可以通过卡扣等部件将电容极板430固定在天线罩上。
另外,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还可以包括以下示例:
1.一种天线设备,所述天线设备包括:
第一天线,所述第一天线包括被配置为反射所述第一天线辐射的第一信号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一反射部件;
第二天线,所述第二天线包括被配置为反射所述第二天线辐射的第二信号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反射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反射部件与所述第二反射部件之间具有间隔;以及
耦合电容,所述耦合电容包括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其中所述第一极板设于所述第一反射部件的第一反射面的靠近所述间隔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极板设于所述第二反射部件的第二反射面的靠近所述间隔的一侧。
2.根据1所述的天线设备,所述第一反射部件包括相对所述第一反射面成角度设置的第一导电板,所述第一导电板被配置为形成所述第一极板;和/或
所述第二反射部件包括相对所述第二反射面成角度设置的第二导电板,所述第二导电板被配置为形成所述第二极板。
3.根据1所述的天线设备,所述天线设备包括:
第一电容部件,所述第一电容部件独立于所述第一反射部件设置,所述第一电容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形成所述第一极板;和/或
第二电容部件,所述第二电容部件独立于所述第二反射部件设置,所述第二电容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形成所述第二极板。
4.根据3所述的天线设备,所述第一电容部件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一极板,所述第一固定部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反射部件机械地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电容部件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二固定部和所述第二极板,所述第二固定部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反射部件机械地连接。
5.根据4所述的天线设备,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平行于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第一反射部件相连;和/或
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平行于所述第二反射面与所述第二反射部件相连。
6.根据1所述的天线设备,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彼此平行。
7.根据1所述的天线设备,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彼此完全相对设置。
8.根据1所述的天线设备,所述第一极板相对所述第一反射面垂直设置;和/或
所述第二极板相对所述第二反射面垂直设置。
9.根据1所述的天线设备,所述第一极板相对所述第一反射面朝向所述天线设备的前侧和/或后侧延伸;和/或
所述第二极板相对所述第二反射面朝向所述天线设备的前侧和/或后侧延伸。
10.根据1所述的天线设备,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彼此共面。
11.根据1所述的天线设备,所述第一天线还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天线振子;
所述第二天线还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三天线振子;
其中,所述第一天线振子和所述第三天线振子分别被配置为辐射处于第一频段内的信号。
12.根据11所述的天线设备,所述第一天线还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二天线振子,所述第二天线振子被配置为辐射处于第二频段内的信号;
其中,所述第二频段中的至少一些频率高于所述第一频段中的最高频率。
13.根据11所述的天线设备,所述第二天线还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四天线振子,所述第四天线振子被配置为辐射处于第四频段内的信号;
其中,所述第四频段中的至少一些频率高于所述第一频段中的最高频率。
14.根据11所述的天线设备,所述耦合电容的结构参数是根据所述第一频段内的信号配置的。
15.根据14所述的天线设备,所述耦合电容的结构参数包括所述第一极板的第一面积、所述第二极板的第二面积以及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之间的极板间距中的至少一个。
16.根据1所述的天线设备,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的至少一个还包括有源天线。
17.根据1所述的天线设备,所述第一天线还包括第一天线罩,所述第一极板设于所述第一天线罩内;和/或
所述第二天线还包括第二天线罩,所述第二极板设于所述第二天线罩内。
18.一种天线设备,所述天线设备包括:
第一天线,所述第一天线包括第一反射部件,所述第一反射部件包括被配置为反射所述天线设备辐射的信号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一反射板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反射板弯折第一角度的第一极板;
第二天线,所述第二天线包括第二反射部件,所述第二反射部件包括被配置为反射所述天线设备辐射的信号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反射板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二反射板弯折第二角度的第二极板,且所述第二反射部件与所述第一反射部件之间具有间隔;
其中,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形成耦合电容。
19.根据18所述的天线设备,所述第一反射板与所述第一极板一体设置;以及
所述第二反射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一体设置。
20.根据18所述的天线设备,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彼此平行。
21.根据18所述的天线设备,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彼此完全相对设置。
22.根据18所述的天线设备,所述第一角度为直角;和/或
所述第二角度为直角。
23.根据18所述的天线设备,所述第一极板相对所述第一反射板朝向所述天线设备的前侧和/或后侧延伸;和/或
所述第二极板相对所述第二反射板朝向所述天线设备的前侧和/或后侧延伸。
24.根据18所述的天线设备,所述第一反射板和所述第二反射板彼此共面。
25.根据18所述的天线设备,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的至少一个还包括有源天线。
26.根据18所述的天线设备,所述第一天线还包括第一天线罩,所述第一反射部件设于所述第一天线罩内;和/或
所述第二天线还包括第二天线罩,所述第二反射部件设于所述第二天线罩内。
27.一种天线设备,所述天线设备包括:
第一天线,所述第一天线包括被配置为反射所述第一天线辐射的信号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一反射部件;
第二天线,所述第二天线包括被配置为反射所述第二天线辐射的信号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反射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反射部件与所述第二反射部件之间具有间隔;以及
电容极板,所述电容极板靠近所述间隔设置,所述电容极板与所述第一反射部件和所述第二反射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形成耦合电容。
28.根据27所述的天线设备,所述电容极板与所述第一反射部件和所述第二反射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平行。
29.根据27所述的天线设备,所述第一反射部件和所述第二反射部件彼此共面。
30.根据29所述的天线设备,所述电容极板在所述第一反射部件和所述第二反射部件所在的平面上的投影覆盖所述间隔。
31.根据27所述的天线设备,所述第一天线还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天线振子;
所述第二天线还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三天线振子;
其中,所述第一天线振子和所述第三天线振子各自被配置为辐射处于第一频段内的信号。
32.根据31所述的天线设备,所述第一天线还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二天线振子,所述第二天线振子被配置为辐射处于第二频段内的信号;
其中,所述第二频段中的至少一些频率高于所述第一频段中的最高频率。
33.根据31所述的天线设备,所述第二天线还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第四天线振子,所述第四天线振子被配置为辐射处于第四频段内的信号;
其中,所述第四频段中的至少一些频率高于所述第一频段中的最高频率。
34.根据31所述的天线设备,所述耦合电容的结构参数是根据所述第一频段内的信号配置的。
35.根据34所述的天线设备,所述耦合电容的结构参数包括所述电容极板的极板面积、所述电容极板与所述第一反射部件之间的第一间距以及所述电容极板与所述第二反射部件之间的第二间距中的至少一个。
36.根据27所述的天线设备,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中的至少一个还包括有源天线。
37.根据27所述的天线设备,所述第一天线还包括第一天线罩,所述第一反射部件和部分所述电容极板设于所述第一天线罩内;和/或
所述第二天线还包括第二天线罩,所述第二反射部件和部分所述电容极板设于所述第二天线罩内。
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前”、“后”、“顶”、“底”、“之上”、“之下”等,如果存在的话,用于描述性的目的而并不一定用于描述不变的相对位置。应当理解,这样的词语在适当的情况下是可互换的,使得在此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例如,能够在与在此所示出的或另外描述的那些取向不同的其他取向上操作。
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示例性的”意指“用作示例、实例或说明”,而不是作为将被精确复制的“模型”。在此示例性描述的任意实现方式并不一定要被解释为比其它实现方式优选的或有利的。而且,本公开不受在上述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或具体实施方式中所给出的任何所表述的或所暗示的理论所限定。
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基本上”意指包含由设计或制造的缺陷、设备或部件的容差、环境影响和/或其它因素所致的任意微小的变化。词语“基本上”还允许由寄生效应、噪声以及可能存在于实际的实现方式中的其它实际考虑因素所致的与完美的或理想的情形之间的差异。
另外,前面的描述可能提及了被“连接”或“耦接”在一起的元件或节点或特征。如在此所使用的,除非另外明确说明,“连接”意指一个元件/节点/特征与另一种元件/节点/特征在电学上、机械上、逻辑上或以其它方式连接(或者通信)。类似地,除非另外明确说明,“耦接”意指一个元件/节点/特征可以与另一元件/节点/特征以直接的或间接的方式在机械上、电学上、逻辑上或以其它方式连结以允许相互作用,即使这两个特征可能并没有直接连接也是如此。也就是说,“耦接”意图包含元件或其它特征的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包括利用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的连接。
另外,仅仅为了参考的目的,还可以在本文中使用“第一”、“第二”等类似术语,并且因而并非意图限定。例如,除非上下文明确指出,否则涉及结构或元件的词语“第一”、“第二”和其它此类数字词语并没有暗示顺序或次序。
还应注意,如本文所使用的,词语“包括”、“包含”、“具有”和任何其它变体说明存在所指出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增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合。
在本公开中,术语“提供”从广义上用于涵盖获得对象的所有方式,因此“提供某对象”包括但不限于“购买”、“制备/制造”、“布置/设置”、“安装/装配”、和/或“订购”对象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当意识到,在上述操作之间的边界仅仅是说明性的。多个操作可以结合成单个操作,单个操作可以分布于附加的操作中,并且操作可以在时间上至少部分重叠地执行。而且,另选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操作的多个实例,并且在其他各种实施例中可以改变操作顺序。但是,其它的修改、变化和替换同样是可能的。因此,本说明书和附图应当被看作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此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任意彼此组合,而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应理解,可以对上面的实施例进行修改而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天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设备包括:
第一天线,所述第一天线包括被配置为反射所述第一天线辐射的第一信号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一反射部件;
第二天线,所述第二天线包括被配置为反射所述第二天线辐射的第二信号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反射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反射部件与所述第二反射部件之间具有间隔;以及
耦合电容,所述耦合电容包括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其中所述第一极板设于所述第一反射部件的第一反射面的靠近所述间隔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极板设于所述第二反射部件的第二反射面的靠近所述间隔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部件包括相对所述第一反射面成角度设置的第一导电板,所述第一导电板被配置为形成所述第一极板;和/或
所述第二反射部件包括相对所述第二反射面成角度设置的第二导电板,所述第二导电板被配置为形成所述第二极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设备包括:
第一电容部件,所述第一电容部件独立于所述第一反射部件设置,所述第一电容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形成所述第一极板;和/或
第二电容部件,所述第二电容部件独立于所述第二反射部件设置,所述第二电容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为形成所述第二极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部件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一极板,所述第一固定部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反射部件机械地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电容部件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二固定部和所述第二极板,所述第二固定部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反射部件机械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平行于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第一反射部件相连;和/或
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平行于所述第二反射面与所述第二反射部件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彼此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彼此完全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板相对所述第一反射面垂直设置;和/或
所述第二极板相对所述第二反射面垂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板相对所述第一反射面朝向所述天线设备的前侧和/或后侧延伸;和/或
所述第二极板相对所述第二反射面朝向所述天线设备的前侧和/或后侧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彼此共面。
CN202010559668.5A 2020-06-18 2020-06-18 天线设备 Pending CN1138239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59668.5A CN113823913A (zh) 2020-06-18 2020-06-18 天线设备
EP21179745.1A EP3926757A1 (en) 2020-06-18 2021-06-16 Antenna device
US17/348,890 US11811144B2 (en) 2020-06-18 2021-06-16 Antenna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59668.5A CN113823913A (zh) 2020-06-18 2020-06-18 天线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23913A true CN113823913A (zh) 2021-12-21

Family

ID=76483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59668.5A Pending CN113823913A (zh) 2020-06-18 2020-06-18 天线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811144B2 (zh)
EP (1) EP3926757A1 (zh)
CN (1) CN113823913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2634B (zh) * 2011-12-13 2015-04-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基站及通信系统
KR102063622B1 (ko) 2015-10-30 2020-01-08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안테나 시스템
CN106207490B (zh) * 2016-08-18 2021-06-25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多系统共体天线
CN108400428B (zh) * 2018-03-13 2023-11-24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基站天线前后比的方法及提升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26757A1 (en) 2021-12-22
US11811144B2 (en) 2023-11-07
US20210399438A1 (en) 2021-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83728B2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unit and internal antenna used for same
CN109698404B (zh) 天线结构及电子装置
US8957820B2 (en) Antenna element-waveguide converter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11843186B2 (en) Antenn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80123236A1 (en) Antenna System and Antenna Module With a Parasitic Element For Radiation Pattern Improvements
US20230208051A1 (en) Integrated base station antenna
CN212136701U (zh) 天线设备
CN113823913A (zh) 天线设备
KR102072010B1 (ko) 원형 배열 구조를 가지는 안테나 장치
TWI827125B (zh) 天線結構與電子裝置
JP3983986B2 (ja) 電子積層アセンブリ
US7286097B1 (en) Yagi antenna with balancing tab
CN209981513U (zh) 连接器
CN116995432B (zh) 移相装置及其装配方法与基站天线
TWM580811U (zh) Dual antenna system
US20240154322A1 (en) Beam steering arrangement for electronic apparatus
TWI796834B (zh) 天線模組
US2024011341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antenna module
CN112310643B (zh) 天线模组及应用该天线模组的终端设备
TWI793803B (zh) 電子裝置與天線模組
US20230299503A1 (en) Antenna assembly including a feed line having air-strip structure and an antenna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22025518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208256904U (zh) 一种高增益低干扰全向阵列天线
KR20230170041A (ko) 안테나 구조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6345119A (zh) 集成式基站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