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10914A - 用户分离式上行链路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用户配对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分离式上行链路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用户配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10914A
CN113810914A CN202110987994.0A CN202110987994A CN113810914A CN 113810914 A CN113810914 A CN 113810914A CN 202110987994 A CN202110987994 A CN 202110987994A CN 113810914 A CN113810914 A CN 1138109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pairing
users
low
user 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8799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10914B (zh
Inventor
曹可为
杨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to CN20211098799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109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109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09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109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09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2Traffic simulation tools or mod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边匹配模型的高低用户分离式上行链路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用户配对方法,通过将待配对的用户信道条件最高与最低的用户分在一组中从而使得两两配对时,信道条件差距较大的用户避免配对。另外本发明采用的双边匹配模型,以信道条件的差值来衡量匹配过程中的喜好顺序。本发明避免了信道增益差距巨大的用户配对在一起,同也避免了信道增益差距微小的用户配对在一起,以提高系统整体性能。

Description

用户分离式上行链路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用户配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用户配对的方法,具体是一种基于双边匹配模型的高低用户分离式上行链路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用户配对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无线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在移动网络内的各项应用技术领域对频谱资源的需要越来越大,现有的正交多址接入技术(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OMA)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于高传输速度的需求。面对未来6G网络对高数据速率、超低时延以及海量连接的需求,业内人士提出了NOMA技术。不同于传统的OMA技术,NOMA的基本思想是在发送端采用叠加编码(Superposition Coding,SC)技术,通过分配不同的功率分配因子使多个用户共享相同的资源块(相同频域时域资源)。接收端利用连续干扰抵消(Successive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技术实现接收信号的正确解调。
多址接入技术是无线通信系统网络升级的核心问题,决定了网络的容量和基本性能,并从根本上影响着系统的复杂度和部署成本。从1G到4G无线通信系统,大都采用正交多址接入(OMA,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的方式来避免多址干扰,其接收机复杂度相对较低,但限制了无线通信资源的自由度(DoF,Degree of Freedom)。面对移动数据流量呈爆炸式增长的趋势,5G无线通信系统需要满足高频谱效率、低传输时延和海量连接的需求,而6G将在5G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和深化物联网应用的范围和领域。同5G相比,6G具有超高速率、超低时延和更广的覆盖深度,并将充分共享毫米波(MMW,Millimeter Wave)、太赫兹(THz,Terahertz)和可见光(VL,Visible Light)等超高频无线频谱资源,融合地面移动通信、卫星互联网和微波等技术,形成一个具备“全覆盖、全频谱、全应用”的一体化绿色网络,而传统基于OMA的无线网络将无法满足这些需求。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Non-OrthogonalMultiple Access)技术通过功率域复用,允许不同用户占用相同的频谱、时间和空间等资源,相对OMA技术可以取得明显的性能增益。其中用户配对是NOMA技术中的核心内容,复用用户间通过合理的功率分配可以将系统容量等性能得到明显提升。已有国内外学者研究提出了在用户配对中,为了获得更大的系统容量,优先将信道增益差距更大的用户进行配对。但是当信道增益差距过大时,会提高接收端解码的复杂度,同时也会增加用户中断的概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NOMA用户常规配对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边匹配模型的高低用户分离式上行链路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用户配对方法。本发明中所提出的高低用户分离模式,是通过将待配对的用户信道条件最高与最低的用户分在一组中从而使得,进行组间配对时同组内的用户无法配成一对。另外本发明采用的双边匹配模型,以信道条件的差值来衡量匹配过程中的喜好顺序。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基于双边匹配模型的高低用户分离式上行链路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用户配对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用户按照信道增益排序后,按照信道增益数值作为参考,选取从四分之一处至四分之三处的中间一半用户构成中间用户集,前四分之一和后四分之一用户为高低用户集,中间用户集与高低用户集之间进行集合间两两配对。利用双边匹配理论中的优先级理论,采用信道增益差值为偏好条件,差值越大,偏好度越高;对一个集合中每个用户与另一用户组内的每一用户间的偏好度进行计算。
步骤二:运用双边匹配模型中的配对理论,按照互相偏好度高的两用户优先配对的原则进行配对,完成两集合间所有用户的配对。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所提出的高低用户分离模式是基于用户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即信道增益,对全部用户进行分组,组间进行配对。避免了信道增益差距巨大的用户配对在一起,同也避免了信道增益差距微小的用户配对在一起,以提高系统整体性能。最后利用双边匹配模型中的盖尔沙普利算法完成用户配对。
附图说明
图1是两用户的上行链路NOMA系统模型;
图2是以32用户为例的用户配对流程示意图;
图3是系统和速率随着系统总用户数变化的曲线;
图4是在分离式分组下,该方案与传统的配对方案:高低配对,高高配对,和OMA(正交多址接入)的对比曲线;
图5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
如图1所示的两用户上行链路NOMA系统,该系统中有1个基站和2个用户,用户集合为Π={A,B},所有的终端都是单天线。hA为用户A与基站之间的信道增益,hB为用户A与基站之间的信道增益,且hA>hB
所有用户复用在带宽为w的同一个频谱资源上,用户π(π∈Π)的发射功率表示为p,用户π的信息为sπ,且E[|sπ|2]=1。基站接收到的混叠信号表示为:
Figure BDA0003231435440000031
其中n表示均值为0,方差为σ2的AWGN,是2个用户各自上行链路信道噪声的叠加。
接收端即基站使用SIC技术对用户按照信号功率降序的顺序来迭代解码。假设各用户的发射功率相同,那么基站处各用户的信号功率大小关系为pA>pB。基站将其他用户的信号当做干扰,先从混叠信号中解码用户A的信号,然后重构用户A的信号,并在混叠信号中减去用户A的信号;最后从剩余信号中解码出用户B的信号。由香农定理可知各用户的可获得速率为:
Figure BDA0003231435440000032
Figure BDA0003231435440000033
下面以32用户为例,用户集合为Π={u1,u2,u3,u4,...,u29,u30,u31,u32},各用户与基站之间的距离表示为d1,d2,d3,...,d30,d31,d32 d,且d1<d2<d3<...<d30<d31<d32,将32用户分为两组,距离最近与最远的高低用户集:Sgoodworse={u1,u2,...,u7,u8,u25,u26,...,u31,u32}和距离处于中间一半的中间用户集:Snormal={u9,u10,...,u23,u24},并以距离(信道增益)的差值为寻找对象时候的偏好顺序。按照信道增益差值由大至小排序后,对应的偏好度分别为1,2,...,162
具体算法实现步骤如下:
Figure BDA0003231435440000034
Figure BDA0003231435440000041
双边匹配理论是由大卫·盖尔和劳埃德·沙普利引入之后,稳定均衡开启了关于双边市场匹配问题的先河,是迄今博弈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基于已完成的用户高低分离式分组和偏好度计算,运用双边匹配理论,完成匹配,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第一轮,每个高低用户集用户都向自己名单上排在首位的中间用户集用户发出配对邀请。此时,一个中间用户集用户可能面对的情况有三种:没有人跟她发出配对邀请、只有一个用户跟她发出配对邀请、有不止一个用户跟她发出配对邀请。在第一种情况下,这个中间用户集用户什么都不做,继续等待即可;在第二种情况下,中间用户集用户接受那个人的发出配对邀请,答应暂时和他配对;在第三种情况下,中间用户集用户从所有追求者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那一位,答应和他暂时配对,并拒绝其他所有的追求者。
第一轮结束后,有些高低用户集用户已经有配对用户了而有些高低用户集用户仍然是未配对。在第二轮发出配对邀请行动中,每个未配对高低用户集用户都会从所有还没拒绝过自己的中间用户集用户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那一个,并向她发出配对邀请,不管她现在是否是未配对。和第一轮一样,每个被发出配对邀请的中间用户集用户需要从发出配对邀请者中选择最喜欢的高低用户集用户,并拒绝其他追求者。注意,如果这个中间用户集用户当前已经有配对用户了,当她遇到了更好的追求者时,她将拒绝现在配对的用户,转而与自己更喜欢的用户配对。
在以后的每一轮中,未配对的高低用户集用户会继续追求列表中的下一个中间用户集用户;中间用户集用户则从包括现配对用户在内的所有追求者中选择最好的一个,并拒绝其他所有用户。这样一轮一轮地进行下去,直到某个时刻所有用户都不再未配对,那么下一轮将不会有任何新的配对过程,每个用户的配对用户也都将固定下来,整个过程自动结束——此时的搭配就一定是稳定的。
具体算法实现步骤如下:
Figure BDA0003231435440000051
Figure BDA0003231435440000061
假设在上行链路中,基站和每个用户均装备一根天线,基站和用户间的信道条件为莱斯信道,假设有m个用户随机分布在距离基站0~500米之间的位置,假设,此处不考虑选择子频带,首先初始化各用户的信道信息,设置仿真参数:带宽W=1MHz,噪声的功率谱密度N0=-304dBm/Hz,大尺度衰落的信道衰落指数α=2.4,基站接收到的每对用户中,信道条件好的用户功率为P1=15dBm,信道条件差的用户功率为P2=10dBm。
假设m=32,随机生成32个距离表示用户的分布位置:
表1随机产生的32个用户距离基站的位置(单位:米)
55 363 322 380 355 243 197 367 61 60 171 230 164 70 165 152
306 136 364 362 62 205 372 133 147 357 262 361 63 208 292 182
为了处理的方便性,我们假设,用户按照信道条件降序排列,因此需要将这表1中的距离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并指定用户名,如表2所示:
表2初始化用户位置
用户1 用户2 用户3 用户4 用户5 用户6 用户7 用户8
55 60 61 62 63 70 133 136
用户9 用户10 用户11 用户12 用户13 用户14 用户15 用户16
147 152 164 165 171 182 197 205
用户17 用户18 用户19 用户20 用户21 用户22 用户23 用户24
208 230 243 262 292 306 322 355
用户25 用户26 用户27 用户28 用户29 用户30 用户31 用户32
357 361 362 364 366 367 372 380
针对上述数据,采用基于双边匹配模型的分离式非正交多址接入用户配对算法,求解出最终的配对结果,如图2所示。
M表示高低用户集用户,F表示中间用户集用户,求解出的高低用户集和中间用户集间的用户配对为:
{M1,F16;M2,F15;M3,F14;M4,F13;M5,F12;M6,F11;M7,F9;M8,F10;M9,F1;M10,F2;M11,F3;M12,F4;M13,F5;M14,F6;M15,F7;M16,F8;}
即:
{u1,u24;u2,u23;u3,u22;u4,u21;u5,u20;u6,u19;u7,u17;u8,u18;u25,u9;u26,u10;u27,u11;u28,u12;u29,u13;u30,u14;u31,u15;u32,u16}
如图3所示的系统和速率随着系统总用户数变化的曲线,随着系统总用户数的增加,系统和速率也随之增加。
图4是在分离式分组下,该方案与传统的配对方案:高低配对,高高配对,和OMA(正交多址接入)的对比曲线。通过观察可以看出,该方案性能好于高低配对、高高配对以及传统的OMA方案。
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在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基于双边匹配模型的高低用户分离式上行链路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用户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基于用户与基站之间的信道增益,对所有用户进行排序,得到用户集合{u1,u2,u3,u4,...,uN},N为用户数量;
步骤2、取用户集合中
Figure FDA0003231435430000011
为中间用户集,
Figure FDA0003231435430000012
为高低用户集;
步骤3、利用双边匹配理论,采用信道增益差值为偏好条件,对高低用户集中每个用户与中间用户集内的每个用户之间的偏好度进行计算;
步骤4、运用双边匹配模型中的配对理论,按照相互之间偏好度高的两用户优先配对的原则进行配对,完成高低用户集和中间用户集之间所有用户的配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边匹配模型的高低用户分离式上行链路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用户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分别计算高低用户集中每个用户与中间用户集内的每个用户的信道增益差值,按照信道增益差值由大至小排序后,对应的偏好度分别为
Figure FDA000323143543000001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双边匹配模型的高低用户分离式上行链路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用户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出现信道增益差值相同的情况,则依据高低用户集用户编号和中间用户集用户编号,顺延排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边匹配模型的高低用户分离式上行链路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用户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具体为:
4.1、高低用户集中的每个用户,分别向与其之间偏好度最大的中间用户集用户发出配对邀请;对中间用户集用户,有以下三种情况:①未接收到配对邀请时,该用户继续等待;②仅接收到一个配对邀请时,该用户暂时接受该配对邀请;③接收到不止一个配对邀请时,该用户选择与其之间偏好度最大高低用户集用户暂时配对,拒绝其他配对邀请;
4.2、高低用户集中未配对的每个用户,分别再次向未被拒绝且与其之间偏好度最大的中间用户集用户发出配对邀请;对中间用户集用户同样有4.1中的三种情况,且若该用户已有配对对象,则在现有配对对象与发出配对邀请高低用户集用户之间选择对应偏好度最大的进行配对;
4.3、重复4.2,直至完成高低用户集和中间用户集之间所有用户的配对。
CN202110987994.0A 2021-08-26 2021-08-26 用户分离式上行链路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用户配对方法 Active CN1138109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87994.0A CN113810914B (zh) 2021-08-26 2021-08-26 用户分离式上行链路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用户配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87994.0A CN113810914B (zh) 2021-08-26 2021-08-26 用户分离式上行链路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用户配对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10914A true CN113810914A (zh) 2021-12-17
CN113810914B CN113810914B (zh) 2023-12-12

Family

ID=78941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87994.0A Active CN113810914B (zh) 2021-08-26 2021-08-26 用户分离式上行链路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用户配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1091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1123A1 (zh) * 2022-09-09 2024-03-14 北京邮电大学 多用户配对传输确定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29288A1 (en) * 2008-07-31 2010-02-04 Motorola, Inc. Uplink spatial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dma) user pairing and scheduling
WO2016199768A1 (ja) * 2015-06-12 2016-12-1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1869742B1 (ko) * 2016-12-29 2018-06-21 금오공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비직교 다중 접속 시스템에서의 복합 페어링 방법 및 통신 방법
US20180206250A1 (en) * 2015-07-24 2018-07-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terminal grouping information in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cheme
CN110113118A (zh) * 2019-04-11 2019-08-09 上海师范大学 一种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下行链路用户分簇方法
CN110446267A (zh) * 2019-08-09 2019-11-12 南京邮电大学 上行noma系统中基于模块的多用户配对方法
CN112887042A (zh) * 2021-01-22 2021-06-01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携能通信网络用户配对方法
CN112911711A (zh) * 2021-01-14 2021-06-04 郑州大学 一种多载波noma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29288A1 (en) * 2008-07-31 2010-02-04 Motorola, Inc. Uplink spatial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dma) user pairing and scheduling
WO2016199768A1 (ja) * 2015-06-12 2016-12-1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180206250A1 (en) * 2015-07-24 2018-07-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terminal grouping information in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cheme
KR101869742B1 (ko) * 2016-12-29 2018-06-21 금오공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비직교 다중 접속 시스템에서의 복합 페어링 방법 및 통신 방법
CN110113118A (zh) * 2019-04-11 2019-08-09 上海师范大学 一种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下行链路用户分簇方法
CN110446267A (zh) * 2019-08-09 2019-11-12 南京邮电大学 上行noma系统中基于模块的多用户配对方法
CN112911711A (zh) * 2021-01-14 2021-06-04 郑州大学 一种多载波noma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
CN112887042A (zh) * 2021-01-22 2021-06-01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携能通信网络用户配对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OAN-VAN NGUYEN等: "Hybrid user 拍ring for spectral and energy efficiencies in multiuser MISO-NOMA networks with SWIPT",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 *
刘依;胡哲;景小荣;: "多输入多输出―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融合用户调度的下行波束赋形设计", 计算机应用, no. 11 *
祖婉婉等: "针对动态用户的上行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 信号处理 *
高亚龙;王茜竹;: "基于MCS选择的5G非正交用户匹配算法研究", 信息通信, no. 01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1123A1 (zh) * 2022-09-09 2024-03-14 北京邮电大学 多用户配对传输确定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10914B (zh) 2023-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62950B (zh) 基于noma的d2d通信联合子信道与功率分配方法
CN111132264B (zh) 多用户mimo-noma系统下行链路的用户分簇方法
CN110225578B (zh) 一种基于图着色的d2d资源分配的方法
Pischella et al. NOMA-relevant clustering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proportional fair uplink communications
CN107949061B (zh) 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系统的多用户分组方法
CN104980389A (zh) 适用非正交多址系统的新用户差异性选择接入方法
CN109195214A (zh)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noma功率分配方法
CN110113118B (zh) 一种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下行链路用户分簇方法
Mounchili et al. New user grouping scheme for better user pairing in NOMA systems
CN108990160B (zh) 一种基于改进蝙蝠算法的5g通信系统容量优化方法
CN109218004A (zh) 基于SCMA mMTC系统分层机器类通信的子载波及功率分配方法
CN112543043A (zh) 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波束空间下分布式功率分配方法
CN113810914B (zh) 用户分离式上行链路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用户配对方法
CN113852453B (zh) 一种结合导频分配和ap选择的联合优化方法
US20040071115A1 (en) Intelligent uplink SCDMA scheduling incorporating polarization and/or spatial information to determine SCDMA code set assignment
CN103595516B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基站
CN109168194B (zh) 基于动态用户的上行noma系统中发射功率确定方法
CN108566227A (zh) 一种多用户检测方法
CN113645628B (zh) 基于累积干扰网络干扰对齐的信道资源分配方法
CN109041016B (zh) 一种密集场景下5g通信系统终端接入数量的优化方法
CN110324888B (zh) 最大化noma子信道功率分配可行区域的上行用户分簇方法
CN110474701A (zh) 基于配对论的非正交认知无线电网络中用户组对方法
CN116867075B (zh) 一种蜂窝和d2d用户聚类网络中的信道分配方法
CN102316467B (zh) 分配通信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Deraz et al. Enhancing the Performance of MIMO-NOMA Systems Based on Peak to Peak Data Rate Differen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