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32264B - 多用户mimo-noma系统下行链路的用户分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用户mimo-noma系统下行链路的用户分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32264B
CN111132264B CN202010143365.5A CN202010143365A CN111132264B CN 111132264 B CN111132264 B CN 111132264B CN 202010143365 A CN202010143365 A CN 202010143365A CN 111132264 B CN111132264 B CN 1111322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matrix
users
cluster
channel g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4336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32264A (zh
Inventor
田红心
张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di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di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dian University
Publication of CN111132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22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322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22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32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for defining a routing cluster membersh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非正交多址接入MIMO‑NOMA系统下行链路的用户分簇方法,主要解决现有分簇算法由于没有综合考虑信道增益差和空间相关度导致用户公平性较低的问题。其实现方案是:1)基站端基于信道信息计算信道增益差和空间相关度,获得优先级矩阵;2)根据信道优先级矩阵完成基于双向优先选择的用户分簇;3)对已完成的用户簇进行最小数据速率门限值比较操作,若满足最小数据速率门限值约束则继续实现基于双向优先选择的用户分簇,否则,对所有剩余用户完成穷举搜索。本发明具有兼顾用户公平性和系统吞吐量的优点,可用于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非正交多址接入MIMO‑NOMA系统下行链路的用户分簇操作。

Description

多用户MIMO-NOMA系统下行链路的用户分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下行链路的用户分簇方法,可用于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非正交多址接入MIMO-NOMA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数据量的飞速增长,新的多址接入技术需要满足5G移动通信对高频谱效率和海量接入的需求。近年来,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技术由于其高性能而备受关注,并成为5G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中最有希望的候选者之一。与正交多址接入OMA技术不同,NOMA允许多个用户通过使用不同的功率来共享时频域资源。NOMA技术在发送端采用功率复用技术,主动引入干扰,根据远近效应,信道条件较差的用户分配较大功率,信道条件较好的用户分配较小功率,以提高系统性能和用户公平性。接收端采用串行干扰消除SIC技术,通过逐级干扰消除策略,对接收信号中的其他用户信息逐个进行判决,逐级消除对其他信号造成的多址干扰,直到消除所有的多址干扰,得到用户信号。为了保证用户公平性,SIC接收机按照用户功率从大到小进行解调,先解调出信道条件较差的用户,再解调信道条件较好的用户,因此发射端为信道条件相对较差的用户分配较高功率,为信道条件相对较好的用户分配较低功率。
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技术和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作为5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可以提高系统吞吐量和频谱效率。MIMO-NOMA技术是将MIMO技术和NOMA技术相结合,MIMO-NOMA系统采用了MIMO-NOMA技术。MIMO-NOMA系统发射端的技术有用户分簇、功率分配、波束赋性,接收端的技术有SIC技术、用户检测技术。MIMO-NOMA系统中,每个波束上采用NOMA机制,同一波束上的用户复用相同的时频资源并通过功率域区分,不同波束间通过波束赋性扩展空间与资源。MIMO-NOMA系统通过扩展空域和功率域的资源,在频谱效率和系统容量上有所提升,能够更好地满足5G通信的需求。但是MIMO-NOMA系统由于功率域的多用户复用,也带来了额外的干扰,包括簇内干扰和簇间干扰。簇内干扰大小与信道增益差参数有关,使用相同时频资源的用户信道增益差越大,簇间干扰越小。簇间干扰与空间相关度相关,功率域复用用户与簇内强用户的空间相关度越大,信道条件越相似,簇间干扰越小。
NOMA系统中的用户分簇算法有穷举搜索算法,随机用户分簇算法,基于信道增益差的用户分簇算法,基于信道增益差的交叉用户分簇算法,混合用户分簇算法等。MIMO-NOMA系统的用户分簇算法有基于信道信息的用户分簇算法。
穷举搜索算法,是通过遍历所有可能的分簇结果,选择最优的分簇方案,其优点是实现最优的分簇方案,性能最佳。但由于计算复杂度太高,在实际生产中可行性较低。
随机用户分簇算法,是在候选用户集合中随机选择两个用户进行配对,优点是算法简单。但由于没有考虑用户信道信息,系统吞吐量较差。
基于信道增益差的用户分簇算法,是将候选用户分为两组即信道条件较好用户集合和信道条件较差用户集合,对信道条件最好和信道条件最差用户进行配对,其优点是算法思路简单清晰,切实可行。但该算法越到后面分簇簇内用户信道增益差越小,后分簇用户的性能较差,且在MIMO-NOMA系统中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空间相关度这一因素会导致簇间干扰较大,后分簇用户的系统吞吐量较差,且没有考虑用户公平性问题。
基于信道增益差的交叉用户分簇算法,是将候选用户分为两组,即信道条件较好用户集合和信道条件较差用户集合,信道条件较好集合中的奇数用户依次和最差信道增益用户配对,偶数用户依次和信道条件最好用户配对,其优点是算法思路清晰,切实可行,且综合考虑了所有分簇的信道增益差。但由于没有充分考虑空间相关度,导致簇间干扰较大,没有兼顾系统吞吐量和用户公平性。
基于信道信息的用户分簇算法,是对满足空间相关度门限值的候选用户集进行基于信道增益差进行用户配对,对于剩余用户则不采用NOMA机制,将其分配到单个波束进行信号发射。其优点是综合考虑了空间相关度和信道增益差,降低了簇内干扰和簇间干扰,但由于设置了相关度门限值,无法综合考虑空间相关度和信道增益差的共同影响,存在相关度较低但增益差较大的用户无法参与分簇的情况,影响系统的吞吐量和用户的公平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多用户MIMO-NOMA系统下行链路的用户分簇算法,以提高用户公平性,同时兼顾系统吞吐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基于用户信道信息,计算信道增益差矩阵和空间相关度矩阵,通过矩阵运算,获得归一化信道增益差矩阵D'、信道信息矩阵Merg、优先级矩阵P;根据双向优先选择准则确定配对用户,在完成一个用户分簇后,进行该簇的最小数据速率与最小数据速率门限值的比较:当满足该门限值约束时选择双向优先选择策略完成剩余用户分簇操作,否则选择穷举搜索算法完成剩余用户的分簇操作,直到找出用户分簇方案。其实现步骤包括如下:
(1)基站在已知完整信道状态信息的情况下,根据信道条件对M个用户进行降序排序,得到排序后的用户序列:UE={u1,u2,…,um,…,uM},其中um表示序列中的第m个用户,m=1,2,…,M;
(2)基于信道信息将M个用户划分为N个用户簇: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39
其中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31
表示划分到第n个用户簇的所有用户,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32
un,q表示分配到第n个用户簇的第q个用户,n=1,2,…,N,q=1,2,…,K;K=M/N表示每个用户簇包含的用户个数;
(3)确定各用户簇的主用户及候选用户集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33
从排序后的用户序列UE中选择前N个用户将其作为各用户簇的主用户,得到各用户簇的候选用户集: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34
(4)计算优先级矩阵Pr:
(4a)分别计算用户间的信道增益差和空间相关度,得到信道增益差矩阵D和空间相关度矩阵C;对信道增益差矩阵D进行最大最小归一化得到归一化矩阵D';
(4b)根据归一化矩阵D'和空间相关度矩阵C得到信道信息矩阵:F=D'+C;
(4c)根据信道信息矩阵F得到优先级矩阵:Pr=F(1:N,N+1:M);
(5)引入变量S表示遍历的簇数,用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35
表示第n簇的已分配用户数,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36
表示候选用户数,并初始化S=1,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37
设置Rmin作为最小数据速率门限值;
(6)将第S簇的已分配用户数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38
与每个用户簇包含的用户个数K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对现有用户簇进行基于双向优先选择的分簇操作: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41
则执行(7);若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42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43
则执行(10);否则,分簇操作结束;
(7)在第S个用户簇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44
上实现基于双向优先选择的用户分簇:
(7a)根据信道增益差矩阵D和空间相关度矩阵C更新优先级矩阵Pr的元素值,为第S个用户簇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45
选择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46
中优先级最高的用户u,为用户u选择优先级最高的用户簇γ;
(7b)将用户簇γ与当前用户簇S进行比较:若γ=S,则将该用户划分到用户簇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47
并将该用户从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48
中删除,令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49
执行(8);否则,执行(10);
(8)将更新后的第S簇的已分配用户数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410
与每个用户簇包含的用户个数K进行比较,判断现有用户簇是否完成分簇: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411
则执行(9);否则,执行(10);
(9)将第S簇所有用户中的最小数据速率RS,min与最小数据速率门限值Rmin进行比较,判断是否进行穷举搜索:
(9a)计算得到第S个用户簇的所有用户中的最小数据速率RS,min
(9b)将更新后的第S簇所有用户中的最小数据速率RS,min与最小数据速率门限值Rmin进行比较:若RS,min≥Rmin,则执行(10);否则,对所有剩余用户完成以最大化最小数据速率为优化目标的穷举搜索,直到找出最优的用户分簇方案;
(10)更新遍历簇数S:若S<N,则令S=S+1,返回(6);否则,令S=1,返回(6)。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本发明由于采用基于信道增益差和空间相关度的优先级矩阵实现基于双向优先选择策略的用户分簇操作,克服了现有方案计算复杂高以及无法综合考虑信道增益差和空间相关度的问题,提高了系统容量,降低了计算复杂度。
第二,本发明由于在每完成一个用户分簇操作后,先进行当前用户簇的最小数据速率与最小数据速率门限值的比较,再选择后续的分簇方案,克服了最小数据速率过小的问题,提高了用户公平性。
第三,本发明由于采用以最大化最小数据速率为优化目标的穷举搜索完成剩余用户的分簇操作,克服了最小数据速率过小以及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实现了系统容量和用户公平性的折衷,降低了计算复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现流程图;
图2为用本发明与现有的两种分簇算法进行仿真的公平性效果图;
图3为用本发明与现有的两种分簇算法进行仿真的吞吐量效果图;
图4为用本发明与现有的一种分簇算法进行仿真的簇吞吐量效果图;
图5为用本发明与现有的两种分簇算法进行仿真的最小数据速率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及效果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本发明的实现步骤如下:
步骤1,根据信道条件对M个用户进行降序排序。
在已知完整信道状态信息的情况下,根据信道条件对M个用户进行降序排序,得到排序后的用户序列:UE={u1,u2,…,um,…,uM},其中um表示序列中的第m个用户,m=1,2,…,M;
所述信道条件,与路径损耗增益成反比,即路径损耗增益越小,信道条件越大,路径损耗增益越大,信道条件越小。
步骤2,确定各用户簇的主用户及候选用户集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51
从排序后的用户序列UE中选择前N个用户将其作为各用户簇的主用户,得到各用户簇的候选用户集: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52
其中N为用户簇的个数。
步骤3,计算优先级矩阵Pr。
优先级矩阵Pr基于两个信道信息参数,一是信道增益差,二是空间相关度,其计算步骤如下:
3.1)通过计算信道增益差得到信道增益差矩阵D:
由下式计算用户i与用户j的信道增益差di,j
di,j=||hi|-|hj||
其中,hi和hj分别为用户i和用户j的信道向量,di,j表征用户间信道质量的差异性,计算信道增益差di,j的目的是将其作为用户分簇的一个重要指标,且NOMA技术中会将多个复用用户的信道增益差益转换为复用增益;
计算M个用户间的信道增益差得到信道增益差矩阵D: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61
3.2)通过计算空间相关度得到空间相关度矩阵C:
由下式计算用户i和用户j的空间相关度ci,j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62
其中,gi和gj分别为用户i和用户j无路径损耗增益的瑞利衰落向量,ci,j表征用户间信道条件的相似度,簇内其他用户与主用户之间的空间相关度ci,j越大,则受到来自其他簇的簇间干扰越小,否则,受到来自其他簇的簇间干扰越大;
计算M个用户间的空间相关度得到空间相关度矩阵C: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63
3.3)通过对信道增益差矩阵D的最大最小归一化,得到归一化信道增益差矩阵D':
由下式计算用户i与用户j的归一化信道增益差值d′i,j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64
其中,di,j为用户i与用户j的信道增益差,dmax和dmin分别为信道增益差矩阵D的最大值和最小值,hi和hj分别为用户i和用户j的信道向量;
计算M个用户间的归一化信道增益差值得到空间相关度矩阵D':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71
3.4)根据3.2)和3.3)的结果,计算信道信息矩阵F: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72
3.5)根据信道信息矩阵F得到优先级矩阵Pr:Pr=F(1:N,N+1:M),该优先级矩阵Pr是将信道信息矩阵F第1行至第N行和第N+1列至第M列元素抽取出来组成的一个子矩阵,优先级矩阵Pr的元素值表征用户簇与用户间的信道质量差异和信道相似程度,用户簇与用户间的优先级越高,则用户簇与用户间的匹配度越高,否则,用户簇与用户间的匹配度越低。
步骤4,引入变量S表示遍历的簇数,用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73
表示第n簇的已分配用户数,用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74
表示候选用户数,并初始化S=1,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75
设置Rmin作为最小数据速率门限值。
步骤5,将第S簇的已分配用户数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76
与每个用户簇包含的用户个数K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对现有用户簇进行基于双向优先选择的分簇操作: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77
则执行步骤6;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78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79
则执行步骤9;
否则,分簇操作结束。
步骤6,在第S个用户簇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710
上实现基于双向优先选择的用户分簇。
6.1)根据归一化矩阵D',计算剩余用户集合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81
中的各剩余用户与当前用户簇内已分配用户的归一化信道增益差的平均值;
6.2)根据6.1)的结果,计算各剩余用户的归一化信道增益差的平均值和簇内主用户的空间相关度的线性和,将其作为新的优先级参数;
6.3)根据6.2)的结果,将优先级矩阵中的优先级参数替换为新的优先级参数;
6.4)根据优先级矩阵Pr,为用户簇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82
选择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83
中优先级最高的用户u,并为用户u选择优先级最高的用户簇γ;
6.5)将用户簇γ与当前用户簇S进行比较:
若γ=S,则将该用户划分到用户簇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84
将该用户从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85
中删除,令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86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87
执行步骤7;
否则,执行步骤9。
步骤7,将更新后的第S簇的已分配用户数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88
与每个用户簇包含的用户个数K进行比较,判断现有用户簇是否完成分簇: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89
则执行步骤8,否则,执行步骤9。
步骤8,判断是否进行穷举搜索。
8.1)基于迫零波束赋形技术,通过下式计算预编码矩阵W: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810
其中,wn为用户un的波束赋形向量,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811
为矩阵H的伪逆,H*为矩阵H的厄米特转置,(HH*)-1为矩阵HH*的逆,H为由各用户簇中强用户的信道增益向量组成的信道矩阵,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812
其中,hn,1为用户un,1的信道增益向量,un,1表示分配到第n个用户簇的第1个用户,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813
为hn,1的转置;
8.2)计算第n簇的第k个用户un,k的信干噪比SINRn,k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91
其中,hn,k为用户un,k的信道增益向量,wn和wt分别为第n簇和第t簇所有用户的波束赋性向量,Pn和Pt分别为第n簇和第t簇的总功率,αn,k为用户un,k的功率分配因子,δ2为噪声功率,wn和wt分别为预编码矩阵W的第n列和第t列;
8.3)根据8.1)和8.2)的结果,计算用户un,k的数据速率Rn,k
Rn,k=Blog2(1+SINRn,k),
其中,B为系统带宽;
8.4)计算当前用户簇内所有用户的数据速率,比较得到所有用户中的最小数据速率RS,min
8.5)将第S簇所有用户中的最小数据速率RS,min与设定的最小数据速率门限值Rmin进行比较,判断是否进行穷举搜索:
若RS,min≥Rmin,则执行步骤9,否则,执行步骤10。
当前用户簇中所有用户的最小数据速率RS,min表征用户簇内用户的数据速率的下限,通过将其与最小数据速率门限值Rmin进行比较,判断是否进行穷举搜索,可以提高最小数据速率,因此可以保证用户公平性。
步骤9,更新遍历簇数S:若S<N,则令S=S+1,返回步骤5,否则,令S=1,返回步骤5。
步骤10,对所有剩余用户实现基于穷举搜索的用户分簇。
穷举搜索是遍历所有可能的分簇方案,选择其中最优的一个方案作为最终的分簇方案。该方案满足的优化目标为最大化最小数据速率,其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399867590000092
其中,Ri,j为用户ui,j的数据速率,Ω为所有分簇结果的集合,UE为候选用户集,B为系统带宽,SINRi,j为用户ui,j的信干噪比。
本发明的效果可以通过以下的仿真结果进行说明:
1.仿真环境。
本次仿真的仿真软件为MATLAB。
仿真参数设置为小区半径500m,系统带宽为3.6MHZ,噪声功率谱密度为-169dbm/HZ。
2.仿真内容。
仿真1,在下行链路的多用户MIMO-NOMA系统中,对本发明与现有的基于信道增益差的分簇算法和基于信道信息的分簇算法的分簇结果的Jain因子进行比较,结果为图2。
仿真2,在下行链路的多用户MIMO-NOMA系统中,对本发明与现有的基于信道增益差的分簇算法和基于信道信息的分簇算法的分簇结果的系统吞吐量进行比较,结果为图3。
仿真3,在下行链路的多用户MIMO-NOMA系统中,对本发明与现有的基于信道信息的分簇算法的分簇结果的簇吞吐量进行比较,结果为图4。
仿真4,在下行链路的多用户MIMO-NOMA系统中,对本发明与现有的基于信道增益差的分簇算法和基于信道信息的分簇算法的分簇结果的最小数据速率进行比较,结果为图5。
3.仿真结果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在用户个数为6、用户簇数为3的情况下,本发明相比基于信道增益差的用户分簇算法的分簇结果,其Jain因子提高了约8%,相比基于信道信息的用户分簇算法的分簇结果,其Jain因子提高了约7%。
从图5可以看出相比于现有的两种基于信道增益差的分簇算法和基于信道信息的分簇算法的分簇结果,本发明的最小数据速率均有所提高。
图2和图5的结果均表明本发明的公平性得到了提升。
从图3可以看出,相比于现有的两种基于信道增益差的分簇算法和基于信道信息的分簇算法的分簇结果,本发明的吞吐量之和均有所提高。
从图4可以看出本发明相比基于信道信息的用户分簇算法的分簇结果,其各用户簇的吞吐量的差异有所降低,因此簇间公平性有所提升。
上述仿真结果表明:本发明在提升用户公平性的同时可兼顾系统的吞吐量。

Claims (7)

1.一种多用户MIMO-NOMA系统下行链路的用户分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
(1)基站在已知完整信道状态信息的情况下,根据信道条件对M个用户进行降序排序,得到排序后的用户序列:UE={u1,u2,...,um,...,uM},其中um表示序列中的第m个用户,m=1,2,...,M;
(2)基于信道信息将M个用户划分为N个用户簇:
Figure FDA0003513652740000011
其中
Figure FDA0003513652740000012
表示划分到第n个用户簇的所有用户,
Figure FDA0003513652740000013
un,q表示分配到第n个用户簇的第q个用户,n=1,2,…,N,q=1,2,…,K;K=M/N表示每个用户簇包含的用户个数;
(3)确定各用户簇的主用户及候选用户集
Figure FDA0003513652740000014
从排序后的用户序列UE中选择前N个用户将其作为各用户簇的主用户,得到各用户簇的候选用户集:
Figure FDA0003513652740000015
(4)计算优先级矩阵Pr:
(4a)分别计算用户间的信道增益差和空间相关度,得到信道增益差矩阵D和空间相关度矩阵C;对信道增益差矩阵D进行最大最小归一化得到归一化矩阵D';
(4b)根据归一化矩阵D'和空间相关度矩阵C得到信道信息矩阵:F=D'+C;
(4c)根据信道信息矩阵F得到优先级矩阵:Pr=F(1:N,N+1:M);
(5)引入变量S表示遍历的簇数,用
Figure FDA0003513652740000016
表示第n簇的已分配用户数,
Figure FDA0003513652740000017
表示候选用户数,并初始化S=1,
Figure FDA0003513652740000018
设置Rmin作为最小数据速率门限值;
(6)将第S簇的已分配用户数
Figure FDA0003513652740000019
与每个用户簇包含的用户个数K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对现有用户簇进行基于双向优先选择的分簇操作:
Figure FDA00035136527400000110
则执行(7);若
Figure FDA00035136527400000111
Figure FDA00035136527400000112
则执行(10);否则,分簇操作结束;
(7)在第S个用户簇
Figure FDA00035136527400000113
上实现基于双向优先选择的用户分簇:
(7a)根据信道增益差矩阵D和空间相关度矩阵C更新优先级矩阵Pr的元素值,为第S个用户簇
Figure FDA0003513652740000021
选择
Figure FDA0003513652740000022
中优先级最高的用户
Figure FDA0003513652740000023
为用户
Figure FDA0003513652740000024
选择优先级最高的用户簇γ;其中根据信道增益差矩阵D和空间相关度矩阵C更新优先级矩阵Pr的元素值,实现如下:
(7a1)根据归一化矩阵D',计算剩余用户集合
Figure FDA0003513652740000025
中的各剩余用户与当前用户簇内已分配用户的归一化信道增益差的平均值;
(7a2)根据(7a1)的结果,计算各剩余用户的归一化信道增益差的平均值和簇内最强用户的空间相关度的线性和,将其作为新的优先级参数;
(7a3)根据(7a2)的结果,将优先级矩阵中的优先级参数替换为新的优先级参数;
(7b)将用户簇γ与当前用户簇S进行比较:若γ=S,则将该用户划分到用户簇
Figure FDA0003513652740000026
并将该用户从
Figure FDA0003513652740000027
中删除,令
Figure FDA0003513652740000028
执行(8);否则,执行(10);
(8)将更新后的第S簇的已分配用户数
Figure FDA0003513652740000029
与每个用户簇包含的用户个数K进行比较,判断现有用户簇是否完成分簇:
Figure FDA00035136527400000210
则执行(9);否则,执行(10);
(9)将第S簇所有用户中的最小数据速率RS,min与最小数据速率门限值Rmin进行比较,判断是否进行穷举搜索:
(9a)计算得到第S个用户簇的所有用户中的最小数据速率RS,min
(9b)将更新后的第S簇所有用户中的最小数据速率RS,min与最小数据速率门限值Rmin进行比较:若RS,min≥Rmin,则执行(10);否则,对所有剩余用户完成以最大化最小数据速率为优化目标的穷举搜索,直到找出最优的用户分簇方案;
(10)更新遍历簇数S:若S<N,则令S=S+1,返回(6);否则,令S=1,返回(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4a)中的信道增益差矩阵D,表示如下:
Figure FDA00035136527400000211
其中,di,j为用户i与用户j的信道增益差,由下式计算:
di,j=||hi|-|hj||
式中,hi和hj分别为用户i和用户j的信道增益向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4a)中对信道增益差矩阵D进行最大最小归一化后得到的归一化矩阵D',表示如下:
Figure FDA0003513652740000031
其中,d′i,j为用户i与用户j的归一化信道增益差值,由下式计算:
Figure FDA0003513652740000032
式中,dmax和dmin分别为信道增益差矩阵D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4a)中的空间相关度矩阵C,表示如下:
Figure FDA0003513652740000033
其中,ci,j为用户i和用户j的空间相关度,由下式计算:
Figure FDA0003513652740000034
式中,gi和gj分别为用户i和用户j无路径损耗增益的瑞利衰落向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4b)中计算信道信息矩阵F,其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513652740000041
其中,D'为归一化信道增益差矩阵,C为空间相关度矩阵,d′i,j为用户i与用户j的归一化信道增益差值,ci,j为用户i和用户j的空间相关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9a)中计算用户un,k的数据速率,其实现如下:
(6a)基于迫零波束赋形技术,通过下式计算预编码矩阵W:
Figure FDA0003513652740000042
其中,wn为用户un的波束赋形向量,
Figure FDA0003513652740000043
为矩阵H的伪逆,H*为矩阵H的厄米特转置,(HH*)-1为矩阵HH*的逆,H为由各用户簇中强用户的信道增益向量组成的信道矩阵,表示如下:
Figure FDA0003513652740000044
其中,hn,1为用户un,1的信道增益向量,
Figure FDA0003513652740000045
为hn,1的转置;
(6b)计算用户un,k的信干噪比SINRn,k
Figure FDA0003513652740000046
其中,hn,k为用户un,k的信道增益向量,wn和wt分别为第n簇和第t簇所有用户的波束赋性向量,Pn和Pt分别为第n簇和第t簇的总功率,αn,k为用户un,k的功率分配因子,δ2为噪声功率,wn和wt分别为预编码矩阵W的第n列和第t列;
(6c)根据(6a)和(6b)的结果,计算用户un,k的数据速率Rn,k
Rn,k=Blog2(1+SINRn,k),
其中,B为系统带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9)中对所有剩余用户进行穷举搜索,通过遍历所有可能的分簇方案,选择其中最优的一个方案作为最终的分簇方案,该方案满足的优化目标为最大化最小数据速率,其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513652740000051
其中,Ri,j为用户ui,j的数据速率,Ω为所有分簇结果的集合,
Figure FDA0003513652740000052
为候选用户集,B为系统带宽,SINRi,j为用户ui,j的信干噪比。
CN202010143365.5A 2019-11-15 2020-03-04 多用户mimo-noma系统下行链路的用户分簇方法 Active CN1111322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17580 2019-11-15
CN2019111175801 2019-11-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2264A CN111132264A (zh) 2020-05-08
CN111132264B true CN111132264B (zh) 2022-04-19

Family

ID=70493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43365.5A Active CN111132264B (zh) 2019-11-15 2020-03-04 多用户mimo-noma系统下行链路的用户分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322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5842B (zh) * 2020-07-23 2023-06-20 常熟理工学院 一种面向非正交多址接入的多用户分簇调度方法
CN113162662B (zh) * 2020-10-23 2022-01-2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CF-mMIMO下的用户分簇及功率分配方法
CN112543056B (zh) * 2020-12-04 2022-03-01 东南大学 Pd-noma-vlc系统功率和分组联合优化方法
CN112996079B (zh) * 2021-02-26 2022-12-13 南京工程学院 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下行noma用户动态分簇方法
CN113329418B (zh) * 2021-04-21 2022-04-05 中南大学 基于大规模mimo-noma系统的用户分簇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13346933B (zh) * 2021-06-04 2022-01-25 中山大学 基于等效基带信道增益的大规模mimo多用户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15065389B (zh) * 2022-08-17 2022-11-18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无小区大规模mimo-noma系统性能优化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7496A (zh) * 2017-05-12 2017-09-22 重庆大学 一种保证用户公平性的noma用户动态分簇方法
CN110113118A (zh) * 2019-04-11 2019-08-09 上海师范大学 一种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下行链路用户分簇方法
CN110417497A (zh) * 2019-07-30 2019-11-05 山西大学 最大化单用户功率分配可行区域的上行noma用户分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70938B1 (ko) * 2013-04-19 2020-01-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사용자 빔포밍 시스템에서 비 직교 다중 접속 기법을 운용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7496A (zh) * 2017-05-12 2017-09-22 重庆大学 一种保证用户公平性的noma用户动态分簇方法
CN110113118A (zh) * 2019-04-11 2019-08-09 上海师范大学 一种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下行链路用户分簇方法
CN110417497A (zh) * 2019-07-30 2019-11-05 山西大学 最大化单用户功率分配可行区域的上行noma用户分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ovel user clustering schemes for downlink NOMA system;Yuyu Ma等;《MILCOM 2017 - 2017 IEEE Military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 (MILCOM)》;20171211;全文 *
不同NOMA通信场景下的用户配对算法;马育育;《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81115;全文 *
多输入多输出―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融合用户调度的下行波束赋形设计;刘依等;《计算机应用》;20181110(第11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2264A (zh) 2020-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32264B (zh) 多用户mimo-noma系统下行链路的用户分簇方法
CN110932764B (zh) 一种mimo-noma下行通信系统的用户匹配和功率分配方法
CN109005551B (zh) 一种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的多用户noma下行功率分配方法
CN106850173B (zh) 一种基于大规模mimo的多小区导频分配方法
CN109195214B (zh)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noma功率分配方法
CN110086555B (zh) 一种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分组导频分配方法及其分配装置
CN110365463B (zh) 大规模mimo系统两次聚类划归的导频分配方法
CN106936552B (zh) 大规模mimo系统中上行导频序列分配方法及基站
CN107547184B (zh) 一种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动态导频分配方法
CN111294959B (zh) 一种联合用户分组和功率分配的优化方法及其优化装置
CN107949061B (zh) 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系统的多用户分组方法
CN107371167B (zh) 小区分簇方法及基于该小区分簇方法的频谱交叠复用方法
CN104980389A (zh) 适用非正交多址系统的新用户差异性选择接入方法
CN110519029B (zh) 蜂窝与v2v混合大规模mimo导频复用信道获取方法
CN108924934B (zh) 基于多维资源分配的异构网络干扰管理方法
CN110912670A (zh) 基于k均值聚类的大规模mimo导频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7994933B (zh) 认知mimo网络中次用户系统容量的优化方法
CN106899338B (zh) 大规模mimo系统下行链路中基于密度的用户分组方法
CN113329418A (zh) 基于大规模mimo-noma系统的用户分簇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09995496B (zh) 一种大规模天线系统的导频分配方法
CN109412661B (zh) 一种大规模mimo系统下的用户分簇方法
CN105163328B (zh) 一种偏移导频位置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4901732B (zh) 一种密集节点配置系统中的导频复用方法
CN112469113B (zh) 一种多载波noma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WO2017185935A1 (zh) 消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