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10900A - 网络接入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网络接入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10900A
CN113810900A CN202010535779.2A CN202010535779A CN113810900A CN 113810900 A CN113810900 A CN 113810900A CN 202010535779 A CN202010535779 A CN 202010535779A CN 113810900 A CN113810900 A CN 1138109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address
actual
message
corresponding re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357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领
卢学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53577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1090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1903 priority patent/WO202124897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810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09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网络接入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中,网络接入方法用于将终端接入应用服务器所属网络,包括:接收终端的第一报文,并根据第一报文,确定第一对应关系;其中,第一对应关系至少指示终端的标识信息和终端的实际互联网协议IP地址的对应关系;根据第一对应关系,以及预先设置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第三对应关系,以便基于第三对应关系为终端和应用服务器转发报文;其中,第二对应关系至少指示终端的标识信息和终端的固定IP地址的对应关系,第三对应关系至少指示终端的实际IP地址和终端的固定IP地址的对应关系。该实施例节省了IP资源,节省了开通成本和维护成本。

Description

网络接入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网络接入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5G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边缘计算的广泛应用,移动通信技术和工业的结合越来越深入。通过多接入边缘计算技术,打造企业园区专网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强烈。目前,企业园区场景中,终端通常采用有线、企业专网、WIFI等技术接入到企业服务器,网络接入制式多,维护非常的复杂。企业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接入网络,并能够实现原有的业务需求的接入方法。
采用4G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或5G NR(New Radio,新空口)无线接入技术,结合多接入边缘计算(Multi-access Edge Compute,MEC)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然而,移动网络中终端的IP地址的分配方式无法满足企业园区场景对终端的IP地址的要求。具体的说,移动网络中,终端的IP地址由运营商进行动态分配,一般是不能固定的。移动网络中,终端下线或发生其他情况时,终端的IP地址会发生变化。而对于企业园区,对终端的IP地址和业务端口是有要求的。例如,企业园区的业务比较复杂,有很多场景是由服务端发起,有些业务要求终端的IP地址固定,有些业务要求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都固定。还有些业务把终端的IP地址作为设备标识进行校验,在如果终端IP地址不固定,业务将无法进行。又如,企业园区的知名端口号问题。如摄像头接入场景,服务端拉流场景等,这些场景要求每个终端都使用固定的IP地址和端口号和服务端进行通信。如果多个摄像头通过客户前置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接入企业园区的网络,端口号会发生变化,这样服务端无法按照知名端口号访问各个摄像头进行拉流。
为了满足企业园区场景下对IP地址的要求,通常采用的方法如下:
(1)为终端分配固定IP地址。然而,由于终端数量很多,该方案对于运营商来说是IP资源的浪费,且每次企业增加终端,都需要运营商针对次用户规定IP地址。因此该方案一般行不通。
(2)在终端和园区服务器间打通层二隧道方式。然而,该方式需要新增特定交换设备,增加了开通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络接入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新的网络接入方法,节省了IP资源,节省了开通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接入方法,用于将终端接入应用服务器所属网络,包括:接收终端的第一报文,并根据第一报文,确定第一对应关系;其中,第一对应关系至少指示终端的标识信息和终端的实际互联网协议IP地址的对应关系;根据第一对应关系,以及预先设置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第三对应关系,以便基于第三对应关系为终端和应用服务器转发报文;其中,第二对应关系至少指示终端的标识信息和终端的固定IP地址的对应关系,第三对应关系至少指示终端的实际IP地址和终端的固定IP地址的对应关系。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用于将终端接入应用服务器所属网络,包括:用户面网关模块和地址映射服务模块;用户面网关模块用于:接收终端的第一报文,并根据第一报文,确定第一对应关系;其中,第一对应关系至少指示终端的标识信息和终端的实际互联网协议IP地址的对应关系;地址映射服务模块用于:根据第一对应关系,以及预先设置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第三对应关系,以便电子设备基于第三对应关系为终端和应用服务器转发报文;其中,第二对应关系至少指示终端的标识信息和终端的固定IP地址的对应关系,第三对应关系至少指示终端的实际IP地址和终端的固定IP地址的对应关系。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的网络接入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网络接入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电子设备可以基于已配置的终端的标识信息和终端的固定IP地址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的标识信息和终端的实际IP地址的对应关系,构建终端的实际IP地址和终端的固定IP地址的对应关系,电子设备在将终端的报文发送至应用服务器时,可以基于终端的实际IP地址,映射得到终端的固定IP地址,使得满足应用服务器对终端的IP地址固定的这一要求。此外,该网络接入方法无需运营商固定终端的IP地址,节省了IP资源,应用服务器不感知终端的IP地址的变化,无需对应用服务器进行改造,减少了开通成本。不需要增加新的设备,节省了开通成本和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网络接入方法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应用服务器设置终端的固定IP地址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终端、网络接入设备、电子设备和应用服务器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终端、网络接入设备、电子设备和应用服务器的交互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网络接入方法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各摄像头、eNB/gNB、MEC设备、5GC/EPC和应用服务器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温控1、温控2、AGV设备、CPE、eNB/gNB、MEC设备、5GC/EPC、应用服务器1和应用服务器2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一种网络接入方法,用于将终端接入应用服务器所属网络,包括:接收终端的第一报文,并根据第一报文,确定第一对应关系;其中,第一对应关系至少指示终端的标识信息和终端的实际互联网协议IP地址的对应关系;根据第一对应关系,以及预先设置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第三对应关系,以便基于第三对应关系为终端和应用服务器转发报文;其中,第二对应关系至少指示终端的标识信息和终端的固定IP地址的对应关系,第三对应关系至少指示终端的实际IP地址和终端的固定IP地址的对应关系。该实施例中,由于电子设备可以基于已配置的终端的标识信息和终端的固定IP地址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的标识信息和终端的实际IP地址的对应关系,构建终端的实际IP地址和终端的固定IP地址的对应关系,电子设备在将终端的报文发送至应用服务器时,可以基于终端的实际IP地址,映射得到终端的固定IP地址,使得满足应用服务器对终端的IP地址固定的这一要求。此外,该网络接入方法无需运营商固定终端的IP地址,节省了IP资源,应用服务器不感知终端的IP地址的变化,无需对应用服务器进行改造,减少了开通成本。不需要增加新的设备,节省了开通成本和维护成本。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网络接入方法的实现细节进行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而提供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
本实施例中的网络接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将终端接入应用服务器所属网络的设备,例如,可以是多接入边缘计算(Multi-access Edge Compute,MEC)设备。本实施例的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接收终端的第一报文,并根据第一报文,确定第一对应关系。
具体的说,第一报文中携带有终端的标识信息和终端的实际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以供电子设备基于第一报文携带的信息,确定第一对应关系。第一对应关系至少指示终端的标识信息和终端的实际互联网协议IP地址的对应关系。其中,实际IP地址是指由移动网络为终端动态分配的IP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的标识信息是可以唯一标识该终端的信息,例如,可以是移动用户国际ISDN/PSTN号码(Mobile Subscriber International ISDN/PSTN number,MSISDN),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IMSI),物联网身份标识(Identity Document,ID)等,此处不做限定。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报文可以是用于请求接入应用服务器所属网络的报文(简称为接入报文),即终端在需要接入应用服务器时,先发一个接入报文至电子设备,以便电子设备基于本实施方式提及的网络接入方法,确定该终端的实际IP地址和固定IP地址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例子中,第一报文由终端自动发送。例如,终端根据预设的网络连接规则,在终端开机后,或者,在终端与移动网络重新建立连接后,或者,每间隔一端时间后,终端自动发送第一报文至该电子设备。
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一报文可以由用户手动触发。例如,终端提供连接电子设备的控件。用户在确定需要接入应用服务器时,点击该控件。终端在确定该控件被触发后,发送第一报文至电子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报文的发送时机和发送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本实施方式不做限制。
步骤102:根据第一对应关系,以及预先设置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第三对应关系,以便基于第三对应关系为终端和应用服务器转发报文。
具体的说,第二对应关系至少指示终端的标识信息和终端的固定IP地址的对应关系,第三对应关系至少指示终端的实际IP地址和终端的固定IP地址的对应关系。电子设备预先获取了第二对应关系,根据业务场景,生成第三对应关系。其中,固定IP地址是指终端在应用服务器所属网络中的IP地址。一般情况下,固定IP地址由管理网元或应用服务器配置,不会因为终端在应用服务器所属网络下线而改变。
以下结合不同业务场景,对第一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和第三对应关系所包含的内容进行举例说明。
对于应用服务端访问终端,不限定业务的端口号的业务,比如可能会访问8080和553等多个端口,则需要配置终端的标识信息和固定IP地址的映射关系。该业务场景下,第一对应关系为终端的标识信息和终端的实际IP地址的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为终端的标识信息和终端的固定IP地址的对应关系。电子设备根据终端的标识信息,在第二对应关系查找与该标识信息对应的固定IP地址,从而建立终端的实际IP地址和对应的固定IP地址的对应关系,即第三对应关系。
对于应用服务器访问终端,需要限制业务的端口的业务,需要配置(终端的标识信息+实际端口)到(终端的固定IP地址+固定端口)的映射关系。该业务场景下,第一对应关系指示终端的标识信息、终端的实际IP地址和终端的实际端口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指示终端的标识信息、终端的实际端口、终端的固定IP地址和终端的固定端口四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三对应关系指示终端的实际IP地址和终端的固定IP地址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的实际端口和终端的固定端口的对应关系。其中,实际端口是指终端的某一业务实际使用的端口,固定端口是应用服务器所属网络为该终端的某一业务分配的端口。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对应关系还指示终端的实际端口和终端的固定端口的对应关系,使得该网络接入方法可以应用于需要限定业务端口的场景,使得多个摄像头或其他设备可以通过一个CPE接入应用服务器,在解决了知名端口号的问题的前提下,避免了CPE资源的浪费,降低了成本。
例如,对于服务端访问终端,需要指定终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的情况的业务,需要配置(终端的标识信息+实际端口号)到(终端的固定IP地址+固定端口号)的映射关系。该业务场景下,第一对应关系指示终端的标识信息、终端的实际IP地址和终端的实际端口号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指示终端的标识信息、终端的实际端口号、终端的固定IP地址和终端的固定端口号四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三对应关系指示终端的实际IP地址和终端的固定IP地址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的实际端口号和终端的固定端口号的对应关系。
又如,对于终端上驻留的业务,业务的端口是在上电过程中动态分配的,服务端会把终端的IP地址作为上下行数据中用户标识的校验。当多个终端通过CPE接入到无线网络,需要配置(终端标识信息+实际端口段)和(终端的固定IP地址+固定端口段)的映射关系。该情况下,第一对应关系指示终端的标识信息、终端的实际IP地址和终端的实际端口段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指示终端的标识信息、终端的实际端口段、终端的固定IP地址和终端的固定端口段四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三对应关系指示终端的实际IP地址和终端的固定IP地址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的实际端口段和终端的固定端口段的对应关系。
以下对第二对应关系的配置方式进行举例说明。
在一个例子中,第二对应关系由电子设备的管理网元设置。
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二对应关系由应用服务器在调用电子设备的接口后设置。具体的说,电子设备提供开放的接口给应用服务器,以便应用服务器通过该接口设置终端的固定IP地址。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对应关系可以通过应用服务器配置,使得第二对应关系的配置更为便利。
以下对应用服务器设置第二对应关系的过程进行举例说明。具体地,对于企业园区网络,企业往往希望自己可以管控终端的固定IP地址。如果终端的固定IP地址仍然通过管理网元配置,对于企业来说不太方便。MEC设备作为边缘计算平台,可以将终端的固定IP地址的设置功能,通过能力开放接口的方式,给企业的应用服务器调用,方便企业使用。当终端的固定IP地址的设置功能通过接口(API)开放时,应用服务器预先在MEC设备的开放接口模块注册,获取用户名和密码,应用服务器设置终端的固定IP地址的过程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应用服务器调用MEC设备的开放接口模块提供的鉴权接口做用户鉴权,鉴权成功后,应用服务器获取MEC设备的开放接口模块为应用服务器分配的令牌(token)。
值得一提的是,应用服务器鉴权成功后被允许应用服务器调用接口,保障接口的安全性。
步骤202:应用服务器调用MEC设备提供的接口,设置第二对应关系,将第二对应关系和获取的token,发送到MEC设备的开放接口模块。
具体地,应用服务器填写API接口入参,至少包括:标识信息和与标识信息对应的固定IP地址。可选择的,入参还包括标识信息对应的固定端口。
需要说明的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入参还可以包括设备名称、服务区域和协议等相关信息,此处不一一举例。
步骤203:MEC设备的开放接口模块对接口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校验。
步骤204:若校验成功,将该数据发送给地址映射服务进行后续处理。其中,该数据至少包括标识信息和实际IP地址的映射关系。
步骤205:MEC设备的地址映射服务模块接收数据,基于标识信息和实际IP地址的映射关系,建立第三对应关系。
步骤206:地址映射服务模块返回结果给开放接口模块。
具体地,若第三对应关系设置成功,地址映射服务模块返回指示配置成功的信息至开放接口模块,若第三对应关系设置失败,地址映射服务模块返回指示配置失败的信息至开放接口模块。
步骤207:开放接口模块返回结果给应用服务器。
具体地,开放接口模块将地址映射服务模块返回指示配置成功或配置失败的信息发送至应用服务器,以便测试人员了解配置结果。
通过上述流程,企业园区的应用过服务器可以方便的进行终端的固定IP地址的设置,不在需要原有运营商冗长的审批流程,同时兼顾了数据安全性,具有较好的可服务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根据第一对应关系,以及预先设置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第三对应关系之后,电子设备基于第三对应关系,为终端和应用服务器转发报文。具体的说,对于不限制业务的端口号的业务,第三对应关系为终端的实际IP地址和对应的固定IP地址的对应关系,电子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二报文,第二报文中包括终端的实际IP地址;根据第三对应关系,将第二报文中的实际IP地址替换为与实际IP地址对应的固定IP地址;将替换后的第二报文转发至应用服务器;或者,电子设备接收应用服务器发送的第三报文;根据第三对应关系,将第三报文中的固定IP地址替换为与固定IP地址对应的实际IP地址;根据对应的实际IP地址,将替换后的第三报文转发至与第三报文中的固定IP地址对应的实际IP地址所对应的终端。对于需要限制业务的端口号的业务,第三对应关系指示终端的实际IP地址和终端的固定IP地址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的实际端口和终端的固定端口的对应关系,电子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二报文,第二报文中包括终端的实际IP地址和终端的实际端口;根据第三对应关系,将第二报文中的实际IP地址替换为与该实际IP地址对应的固定IP地址,将第二报文中的实际端口替换为与该实际端口对应的固定端口;将替换后的第二报文转发至应用服务器;或者,电子设备接收应用服务器发送的第三报文;根据第三对应关系,将第三报文中的固定IP地址替换为与该固定IP地址对应的实际IP地址,将第三报文中的固定端口替换为与该固定端口对应的实际端口;根据对应的实际IP地址和对应的实际端口,将替换后的第三报文转发至与对应的实际IP地址对应的终端的对应的实际端口。
具体的说,终端301、网络接入设备302、电子设备303和应用服务器304的连接关系如图3所示,其中,终端301通过网络接入设备接入到无线网络中。电子设备包括用户面网关模块、订阅发布服务模块和地址映射服务模块。所述用户面网关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的第一报文,并根据所述第一报文,确定第一对应关系;所述订阅发布服务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用户面网关模块确定的第一对应关系,并将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发布至所述地址映射服务模块;所述地址映射服务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以及预先设置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第三对应关系,以便所述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三对应关系为所述终端和应用服务器转发报文。终端、网络接入设备、电子设备和应用服务器的交互示意图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终端通过网络接入设备接入无线网络,即与用户面网关连接。
步骤402:用户面网关获取终端的标识信息和实际IP地址,确定第一对应关系。
步骤403:地址映射服务模块获取第二对应关系。
步骤404:用户面网关发布第一对应关系至订阅发布服务模块。
步骤405:地址映射服务模块从订阅服务发布模块订阅第一对应关系,订阅服务发布模块将第一对应关系发至地址映射服务模块。
步骤406:地址映射服务模块基于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二对应关系,建立终端的实际IP地址和终端的固定IP地址的对应关系,即第三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为阐述清楚,将步骤403设置在步骤402之后,实际应用中,步骤403可以在步骤406之前的任意步骤执行,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步骤407:终端发送上行报文至用户面网关。
步骤408:用户面网关匹配规则。具体的说,用户面网关中可以存储预设的分流规则,分流规则中包括应用服务器的IP地址。用户面网关确定判断上行报文的目标IP地址是否为与应用服务器的IP地址,若确定是,则认为该上行报文符合分流规则。否则,认为该上行报文不符合分流规则,不进行后续操作。
步骤409:用户面网关将上行报文发送至地址映射服务模块。
步骤410:地址映射服务模块基于第三对应关系,将上行报文中的实际IP地址映射为与该实际IP地址对应的固定IP地址。
步骤411:地址映射服务模块将映射后的上行报文转发至应用服务器。
步骤412:应用服务器基于固定IP地址和固定端口访问终端。
步骤413:应用服务器发送下行报文至地址映射服务模块。
步骤414:地址映射服务模块基于第三对应关系,将下行报文中终端的固定IP地址映射为终端的实际IP地址。
步骤415:地址映射服务将映射后的下行报文发送至用户面网关。
步骤416:用户面网关将映射后的下行报文发送至终端。
值得一提的是,电子设备基于第三对应关系,对待转发的报文中的IP地址进行替换,使得应用服务器看到的终端的IP固定不变,或者,终端的IP和端口固定不变,可以解决移动通讯网络下,终端的真实IP地址变化的问题。
由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接入方法,由于电子设备可以基于已配置的终端的标识信息和终端的固定IP地址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的标识信息和终端的实际IP地址的对应关系,构建终端的实际IP地址和终端的固定IP地址的对应关系,电子设备在将终端的报文发送至应用服务器时,可以基于终端的实际IP地址,映射得到终端的固定IP地址,使得满足应用服务器对终端的IP地址固定的这一要求。此外,该网络接入方法无需运营商固定终端的IP地址,节省了IP资源,应用服务器不感知终端的IP地址的变化,无需对应用服务器进行改造,减少了开通成本。不需要增加新的设备,节省了开通成本和维护成本。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涉及一种网络接入方法,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在根据第一对应关系,以及预先设置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第三对应关系后,电子设备若确定第一对应关系被更新,根据更新后的第一对应关系,更新第三对应关系;若确定第二对应关系被更新,根据更新后的第二对应关系,更新第三对应关系。该实施例中,自动更新第三对应关系,可以减少运维人员的工作量。
本实施例中的网络接入方法的具体流程图如图5所示,包括步骤501至步骤504,其中,步骤501和步骤502分别与步骤101和步骤102大致相同,此处不再赘述。下面主要介绍不同之处:
步骤501:接收终端的第一报文,并根据第一报文,确定第一对应关系。
步骤502:根据第一对应关系,以及预先设置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第三对应关系。
步骤503:若确定第一对应关系被更新,根据更新后的第一对应关系,更新第三对应关系。
具体的说,终端的实际IP地址是运营商动态分配的,当终端下线时,其实际IP地址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电子设备可以在终端的实际IP地址变化后,及时更新第三对应关系。
在一个例子中,电子设备接收终端的第四报文,第四报文中至少携带有终端的标识信息和终端更新后的实际IP地址;根据终端的标识信息和终端更新后的实际IP地址,更新第一对应关系。其中,第四报文可以是接入报文,即电子设备监控是否接收到终端的接入报文,若接收到接入报文,则根据该接入报文中携带的终端的标识信息和终端更新后的实际IP地址,更新第一对应关系。第四报文可以是终端发送的与业务相关的报文(简称业务报文),即与应用服务器交互的报文。电子设备针对终端发送的每个业务报文,将业务报文中携带的终端的标识信息和终端的实际IP地址信息与第一对应关系进行比较,若发现业务报文中携带的终端的实际IP地址,与第一对应关系中记录的终端的实际IP地址不同,则确定终端的实际IP地址发生了变化,基于该业务报文,更新第一对应关系。
步骤504:若确定第二对应关系被更新,根据更新后的第二对应关系,更新第三对应关系。
具体的说,应用过程中,运维人员可能需要结合应用场景,对某个或多个终端的固定IP地址进行调整。当电子设备确定第二对应关系被更新后,及时更新第三对应关系,以便运维人员的操作及时生效。
以下结合各种场景,对本实施例提及的网络接入方法的实施过程进行举例说明。
在一个例子中,以摄像头接入到移动网络,通过MEC设备对接应用服务器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假设,接入的终端为3个摄像头,分别为摄像头1、摄像头2和摄像头3。摄像头1、摄像头2和摄像头3分别接入到无线网络的4G基站或5G基站(eNR/gNB)中。eNR/gNB与MEC设备连接。MEC设备负责本地分流规则配置,用户报文解析和动态IP映射。MEC设备与应用服务器连接,为终端和应用服务器转发报文。5G核心网(5G core,5GC)/4G演进核心网(EvolvedPacket Core network,EPC)是无线终端接入的标准网元,在此处不做赘述。摄像头1(601)、摄像头2(602)、摄像头3(603)、eNB/gNB(604)、MEC设备605、5GC/EPC(606)和应用服务器607的连接关系如图6所示摄像头1、摄像头2和摄像头3分别插入移动卡,其相关信息如下表1所示。
表1
终端名称 标识信息 实际IP地址 实际端口
摄像头1 12300000040 192.168.1.11 554
摄像头2 14500000030 192.168.1.12 554
摄像头3 14500000041 192.168.1.13 554
其中,各摄像头的标识信息可以是MSISDN,该标识在网络中唯一。摄像头的实际IP地址由核心网进行分配,可能会随着终端的状态变化。在此场景中,应用报文的实际端口号554固定。
假设,针对该应用场景,有如下要求:
(1)应用服务器需要给每个摄像头配置固定的IP地址。
(2)应用服务器要求报文收发的端口号为554。
为了满足应用服务器的要求,MEC设备需要如下配置:
(1)通过API接口或管理网元,给每个摄像头配置固定IP地址和固定端口,并将摄像头的固定IP地址、固定端口和标识信息(该例中为唯一标识MSISDN)关联,即确定摄像头的固定IP地址、固定端口和标识信息三者的第二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
表2
标识信息 实际端口 固定IP地址 固定端口 协议
12300000040 554 172.167.0.1 554 TCP
14500000030 554 172.167.0.2 554 TCP
14500000041 554 172.167.0.3 554 TCP
(2)配置访问应用服务器的分流规则,按照目的地址10.1.2.3进行分流。
MEC设备的业务流程及数据处理过程如下:
(1)各摄像头接入到无线网络,MEC设备的用户面网关通过解析报文,获取到各摄像头的标识信息、实际IP地址及实际端口的第一对应关系,即表1内容。
(2)MEC设备的用户面网关将第一对应关系发布给订阅发布服务模块。用户面网关感知终端(各摄像头)状态或IP地址变化,并在实际IP地址变化后,将更新后的第一对应关系发布出去。
(3)地址映射服务模块订阅到了第一对应关系,并结合预先配置的数据(即第二对应关系),通过标识信息进行关联,生成实际IP地址和固定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即第三对应关系,并存储在地址映射数据区中。第三对应关系可以以表格形式存储于地址映射数据区,如表3所示。
表3
标识信息 实际IP地址 实际端口 固定IP地址 固定端口 协议
12300000040 192.168.1.11 554 172.167.0.1 554 TCP
14500000030 192.168.1.12 554 172.167.0.2 554 TCP
14500000041 192.168.1.13 554 172.167.0.3 554 TCP
当摄像头1发起对应用服务的访问时,报文的目的地址为10.1.2.3,报文的源地址为摄像头1的实际IP地址(192.168.1.11),报文端口为摄像头1的实际端口(554)。摄像头1将报文发送至MEC设备的用户面网关,因为目标地址满足预先配置的分流规则,需要将报文通过本地口进行转发,即将报文转发给地址映射服务模块。地址映射服务模块基于源地址和报文端口(192.168.1.11:554),在地址映射数据区中查找,匹配成功,将该报文的源地址映射成摄像头1的固定IP地址(172.167.0.1),端口映射成固定端口(544),即192.168.1.11:554映射成172.167.0.1:554,并将报文通过MEC设备的本地口发送给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预先配置了摄像头1的固定IP地址和对应的应用报文端口(即固定端口),在接收到摄像头1的报文后,和本地配置的摄像头1的IP地址匹配成功。
当应用服务器发送报文给摄像头1时,报文的目的地址为摄像头1的固定IP地址(172.167.0.1),报文端口为摄像头1的固定端口(554)。应用服务器先将该报文发给MEC设备的本地口。MEC设备的地址映射服务模块进行固定IP地址到实际IP地址的转换,即将报文中的目标地址转换成摄像头1的实际IP地址(192.168.1.11),端口转换为摄像头1的固定端口(554),即将172.167.0.1:554映射为192.168.1.11:554。地址映射服务模块将转换后的报文发送给用户面网关,进而通过无线网络发给摄像头1。
由于移动用户终端的IP地址可能会发生变化,当终端IP地址发生变化时,通过本实施例提及的更新第三对应关系的方法,MEC设备可以及时更新第三对应关系,以保证报文的正确发送。具体地,当摄像头1的实际IP地址从192.168.1.11变为192.168.1.30时,MEC设备处理过程如下:
(1)摄像头1的实际IP地址重新分配,MEC设备的用户面网关获取到更新后的实际IP地址,即第一对应关系发生了如下变化,标识信息为12300000040的终端的实际IP地址从192.168.1.11转化为192.168.1.30。
(2)MEC设备的用户面网关将最新的标识信息和IP的对应关系发布给订阅发布服务模块。
(3)地址映射服务订阅到新的标识信息和实际IP地址的第一对应关系,更新数据区。
当摄像头1发起对应用服务的访问时,报文的目的地址10.1.2.3,报文的源地址192.168.1.30,报文端口554。报文经过MEC设备的用户面网关,确定该报文满足预先配置的分流规则,需要将报文通过本地口进行转发。MEC设备的用户面网关将报文转发给地址映射服务模块。地址映射服务模块根据源地址和报文端口(192.168.1.30:554),在地址映射数据区中查找,匹配成功,将该报文的源地址和端口映射成172.167.0.1:554,并将报文通过MEC设备的本地口发送给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预先配置了摄像头1的固定IP地址和对应的固定端口。边缘应用服务器收到摄像头1发送的报文,和本地配置的摄像头1的固定IP地址匹配成功。
当应用服务器发送报文给摄像头1时,目的地址为172.167.0.1:554,发送给MEC设备的本地口。MEC设备的地址映射服务模块进行固定IP地址到实际IP地址的转换,即将报文中的目标地址转换成192.168.1.11:554,然后发送给用户面网关,进而通过无线网络发给摄像头1。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当摄像头1的实际IP地址发生变化时,应用服务器感知不到,由MEC设备自动动态进行更新。
在第二个例子中,以温控设备和自动导引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接入与应用服务器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假设,接入的终端包括AGV设备、温控1和温控2,可使用的应用服务器包括应用服务器1和应用服务器2。AGV设备接入到无线网络gNR/eNB中,温控1和温控2通过CPE接入到无线网络。MEC设备负责本地分流规则配置,用户报文解析,动态IP的映射。核心网5GC/EPC是无线终端接入的标准网元,在此处不做赘述。温控1(701)、温控2(702)、AGV设备703、CPE(704)、eNB/gNB(705)、MEC设备706、5GC/EPC(707)、应用服务器1(708)和应用服务器2(709)的连接关系如图7所示。其中,AGV设备、温控1和温控2的相关信息如表4所示。
表4
终端名称 标识信息 实际IP地址 实际端口
AGV 12300000041 10.10.9.1 不限
温控1 15500000030 10.10.10.1 800-900
温控2 15500000030 10.10.10.1 1000-1100
其中,标识信息可以是物联网ID,该标识在网络中唯一。AGV设备的实际IP地址可以由核心网进行分配,实际的端口号不能固定,可能有多个端口。温控1和温控2通过CPE接入到无线网络,CPE的IP地址由核心网分配,地址会变化。温控1和温控2的小网IP地址(实际IP地址)由CPE配置,温控1和温控2的业务端口(即实际端口)动态分配,在100-200的范围内。CPE通过端口映射,将温控1的业务映射到800-900的端口段,将温控2的业务映射到1000-1100端口段。
假设,针对该应用场景,有如下要求:
(1)应用服务器1需要主动访问AGV设备,且需要固定IP地址,端口范围不限。
(2)应用服务器2需要主动访问温控1和温控2,两个设备对应不同的固定IP地址,端口范围在100-200。
为了满足应用服务器的要求,MEC需要做配置:
(1)通过API接口或管理网元,给每个AGV设备、温控1和温控2配置固定IP地址和固定端口,跟AGV设备、温控1和温控2的标识信息关联,即配置第二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指示标识信息、固定IP地址和固定端口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5所示。
表5
设备名称 标识信息 设备实际端口 固定IP地址 固定端口 协议
AGV1 12300000041 无效 172.167.0.1 无效 无效
温控1 15500000030 800-900 172.167.0.2 100-200 TCP
温控2 15500000030 1000-1100 172.167.0.3 100-200 TCP
(2)配置访问应用服务器1和应用服务器2的分流规则,即按照应用服务器1和应用服务器2的目的地址(应用服务器1的IP地址为10.99.2.3,应用服务器2为10.99.2.5)进行分流。
MEC设备的业务流程及数据处理过程如下:
(1)终端(AGV设备、温控1和温控2)接入到无线网络,MEC设备的用户面网关通过解析报文,获取到各终端的标识信息、实际IP地址和实际端口的第一对应关系,即表4的内容。
(2)MEC设备的用户面网关将第一对应关系发布给订阅发布服务模块。用户面网关感知各终端的状态或实际IP地址的变化,并在实际IP地址变化后,将更新后的第一对应关系发布出去。
(3)地址映射服务模块订阅到了第一对应关系,并结合预先配置的数据(即第二对应关系),通过标识信息进行关联,生成实际IP地址和固定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实际端口和固定端口之间的映射关系,即第三对应关系,并存储在地址映射数据区中。第三对应关系可以以表格形式存储于地址映射数据区,如表6所示。
表6
标识信息 实际IP地址 实际端口 固定IP地址 固定端口 协议
12300000041 10.10.9.1 不限 172.167.0.1 不限 不限
15500000030 10.10.10.1 800-900 172.167.0.2 100-200 TCP
15500000030 10.10.10.1 1000-1100 172.167.0.3 100-200 TCP
AGV设备的报文的处理过程如下:
当AGV设备发起对应用服务器的访问时,报文的目的地址为应用服务器1的IP地址(10.99.2.3),报文的源地址为AGV设备的实际IP地址(10.10.9.1)。AGV设备将报文发送至MEC设备的用户面网关,用户面网关确定其满足预先配置的分流规则,将报文通过本地口进行转发。将报文转发给地址映射服务模块。地址映射服务模块根据源地址(10.10.9.1)在地址映射数据区中查找,匹配成功,将该报文的源地址映射成AGV设备的固定IP地址(172.167.0.1),并将报文通过MEC设备的本地口发送给边缘应用服务器1。应用服务器1预先配置了AGV设备的固定IP地址,在接收到AGV的报文后,和本地配置的IP地址匹配成功。
当应用服务器1主动发送报文给AGV设备时,目的地址为AGV设备的固定IP地址(172.167.0.1),端口不限。应用服务器1先将报文发送给MEC设备的本地口。MEC设备的地址映射服务模块进行固定IP地址到实际IP地址的转换,即将报文中的目标地址转换成10.10.9.1,然后将转换后的报文发送给用户面网关,进而通过无线网络发给AGV设备。
以温控1为例,温控的报文的处理过程如下:
当温控1发起对应用服务的访问,报文的目的地址为应用服务器2的IP地址(10.99.2.5),报文的源地址为温控1的实际IP地址(10.10.10.1),端口为温控1的实际端口(800-900)范围内的任意数值。温控1将报文发送至MEC设备的用户面网关。用户面网关确定报文满足预先配置的分流规则,将报文通过本地口进行转发,即将报文转发给地址映射服务模块。地址映射服务模块根据源地址(10.10.10.1)和端口(800-900内的任意数值,如801),在地址映射数据区中查找,匹配成功,将该报文的源地址映射成温控1的固定IP地址(172.167.0.2),源端口映射成为温控1的固定端口(100-200内的任意数值,如101),并将报文通过MEC设备的本地口发送给应用服务器2。应用服务器2收到温控1的报文,进行校验,和温控1的固定IP地址一致,匹配成功。
当应用服务器2主动发送报文给温控1时,目的地址为温控1的固定IP地址(172.167.0.2),端口为温控1的固定端口(如101)。应用服务器将报文发送至MEC设备的本地口。MEC设备的地址映射服务模块进行固定IP地址到实际IP地址的转换,即将报文中的目标地址转换成温控1的实际IP地址(10.10.10.1),目的端口映射为温控1的固定端口(801),即将172.167.0.2:101映射为10.10.10.1:801。地址映射服务模块将转换后的报文发送给用户面网关,进而通过无线网络发给CPE,CPE通过端口映射最终发送给温控1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温控2的流程和温控1相似,可参考温控1的相关描述,理解温控2和应用服务器2之间的报文收发。
由于AGV设备、温控1和温控2的实际IP地址可能会发生变化,当AGV设备、温控1和温控2中任意一个设备的实际IP地址发生变化时,MEC设备需要及时更新第三对应关系,报文能正确发送,且该过程应用服务器不感知。AGV设备、温控1和温控2中任意一个设备的实际IP地址发生变化时,MEC设备的处理流程和第一个例子中摄像头的实际IP地址发生变化时的MEC设备的处理流程相似,此处不赘述。
由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接入方法,由于电子设备可以基于已配置的终端的标识信息和终端的固定IP地址的对应关系,以及终端的标识信息和终端的实际IP地址的对应关系,构建终端的实际IP地址和终端的固定IP地址的对应关系,电子设备在将终端的报文发送至应用服务器时,可以基于终端的实际IP地址,映射得到终端的固定IP地址,使得满足应用服务器对终端的IP地址固定的这一要求。此外,该网络接入方法无需运营商固定终端的IP地址,节省了IP资源,应用服务器不感知终端的IP地址的变化,无需对应用服务器进行改造,减少了开通成本。不需要增加新的设备,节省了开通成本和维护成本。此外,第二对应关系改变时,及时更新第三对应关系,使得运维人员的操作可以及时生效。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括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如图8所示,用于将终端接入应用服务器所属网络,包括:用户面网关模块801和地址映射服务模块802。用户面网关模块801用于:接收终端的第一报文,并根据第一报文,确定第一对应关系;其中,第一对应关系至少指示终端的标识信息和终端的实际互联网协议IP地址的对应关系。地址映射服务模块802用于:根据第一对应关系,以及预先设置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第三对应关系,以便电子设备基于第三对应关系为终端和应用服务器转发报文;其中,第二对应关系至少指示终端的标识信息和终端的固定IP地址的对应关系,第三对应关系至少指示终端的实际IP地址和终端的固定IP地址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例子中,电子设备还包括:订阅发布服务模块;订阅发布服务模块用于:接收用户面网关模块确定的第一对应关系,并将第一对应关系发布至地址映射服务模块。
在一个例子中,电子设备还包括:开放接口模块;开放接口模块用于:为应用服务器提供接口,以使应用服务器通过接口在电子设备设置第二对应关系。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9所示,电子设备包括:用户面网关模块801、地址映射服务模块802、订阅发布服务模块803和开放接口模块804。各模块作用可参考上文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不难发现,本实施例为与第一或第二实施例相对应的装置实施例,本实施例可与第一或第二实施例互相配合实施。第一或第二实施例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例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例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或第二实施例中。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各模块均为逻辑模块,在实际应用中,一个逻辑单元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的组合实现。此外,为了突出本发明的创新部分,本实施例中并没有将与解决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引入,但这并不表明本实施例中不存在其它的单元。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涉及一种服务器,如图10所示,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901;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90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902;其中,存储器902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901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901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901能够执行上述的电子印章应用方法。
其中,存储器和处理器采用总线方式连接,总线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将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的各种电路连接在一起。总线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连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在总线和收发机之间提供接口。收发机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处理器处理的数据通过天线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进一步,天线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处理器。
处理器负责管理总线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外围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存储器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涉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
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例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将终端接入应用服务器所属网络,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的第一报文,并根据所述第一报文,确定第一对应关系;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至少指示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和所述终端的实际互联网协议IP地址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以及预先设置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第三对应关系,以便基于所述第三对应关系为所述终端和应用服务器转发报文;其中,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至少指示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和所述终端的固定IP地址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三对应关系至少指示所述终端的实际IP地址和所述终端的固定IP地址的对应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应关系指示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所述终端的实际IP地址和所述终端的实际端口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二对应关系指示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所述终端的实际端口、所述终端的固定IP地址和所述终端的固定端口四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三对应关系还指示所述终端的实际端口和所述终端的固定端口的对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接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由应用服务器在调用所述电子设备的接口后设置,或者,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由所述电子设备的管理网元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以及预先设置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第三对应关系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二报文,所述第二报文中包括所述终端的实际IP地址;根据所述第三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二报文中的实际IP地址替换为与所述实际IP地址对应的固定IP地址;将替换后的第二报文转发至应用服务器;
或者,
接收应用服务器发送的第三报文;根据所述第三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三报文中的固定IP地址替换为与所述固定IP地址对应的实际IP地址;根据所述对应的实际IP地址,将替换后的第三报文转发至与所述对应的实际IP地址对应的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以及预先设置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第三对应关系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二报文,所述第二报文中包括所述终端的实际IP地址和所述终端的实际端口;根据所述第三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二报文中的实际IP地址替换为与所述实际IP地址对应的固定IP地址,将所述第二报文中的实际端口替换为与所述实际端口对应的固定端口;将替换后的第二报文转发至应用服务器;
或者,
接收应用服务器发送的第三报文;根据所述第三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三报文中的固定IP地址替换为与所述固定IP地址对应的实际IP地址,将所述第三报文中的固定端口替换为与所述固定端口对应的实际端口;根据所述对应的实际IP地址和所述对应的实际端口,将替换后的第三报文转发至与所述对应的实际IP地址对应的终端的所述对应的实际端口。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以及预先设置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第三对应关系之后,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被更新,根据更新后的第一对应关系,更新所述第三对应关系;
若确定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被更新,根据更新后的第二对应关系,更新所述第三对应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终端的第四报文,所述第四报文中至少携带有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和所述终端更新后的实际IP地址;
根据终端的标识信息和所述终端更新后的实际I P地址,更新所述第一对应关系。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将终端接入应用服务器所属网络,包括:用户面网关模块和地址映射服务模块;
所述用户面网关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的第一报文,并根据所述第一报文,确定第一对应关系;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至少指示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和所述终端的实际互联网协议IP地址的对应关系;
所述地址映射服务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以及预先设置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第三对应关系,以便所述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三对应关系为所述终端和应用服务器转发报文;其中,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至少指示所述终端的标识信息和所述终端的固定IP地址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三对应关系至少指示所述终端的实际IP地址和所述终端的固定IP地址的对应关系。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网络接入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接入方法。
CN202010535779.2A 2020-06-12 2020-06-12 网络接入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8109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5779.2A CN113810900A (zh) 2020-06-12 2020-06-12 网络接入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CT/CN2021/081903 WO2021248971A1 (zh) 2020-06-12 2021-03-19 网络接入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5779.2A CN113810900A (zh) 2020-06-12 2020-06-12 网络接入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10900A true CN113810900A (zh) 2021-12-17

Family

ID=78845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35779.2A Pending CN113810900A (zh) 2020-06-12 2020-06-12 网络接入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10900A (zh)
WO (1) WO20212489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82631B (zh) * 2022-06-06 2023-08-01 创斯达科技集团(中国)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自适应智能闸机网络配置方法及闸机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6612A (zh) * 2014-07-15 2016-0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获取终端在网络中的标识的方法及管理网元
CN106790732B (zh) * 2015-11-24 2020-04-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转换方法、装置及系统、网络标识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0530736B2 (en) * 2016-01-19 2020-01-07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warding generic routing encapsulation packets at a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gateway
CN110071984A (zh) * 2018-01-24 2019-07-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标识映射方法和系统以及终端、标识网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48971A1 (zh) 2021-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14917B (zh) 网络切片选择策略更新方法、及装置
EP3585095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qos, smf, upf, ue, pcf and an
EP4054218A1 (en) Direct communication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relay terminal, and remote terminal
CN110324246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7793952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0650168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US10863555B2 (en) Access method, apparatus, device, and system
US941788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ootstrapping gateway in device management system
CN111225016A (zh) 网络服务系统及网络服务方法
WO2017167027A1 (zh)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US20230421569A1 (en) Relay method, relay apparatus, and relay system
US2023016411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domain name system request
CN116325829A (zh) 用于动态授权的机制
CN114268607A (zh) 固定ip地址分配方法、系统、用户面功能网元和存储介质
CN113824789B (zh) 一种通路描述符的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10900A (zh) 网络接入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621051B (zh) 路由方法及装置
CN112753276A (zh) 角色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6210252A (zh) 接收用于边缘计算的用户同意的网络操作
CN114363918B (zh) 网络切片签约方法、用户设备、核心网设备及系统
JP2022174023A (ja) ネットワークスライスアドミッション制御(nsac)発見及びローミング強化
WO2020259290A1 (zh) 管理用户组的方法和装置
CN111917667A (zh) 动态带宽分配方法、sdn控制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776665B (zh) Vn组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38641B (zh) 群组的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217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