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10739A - 影像传输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影像传输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10739A
CN113810739A CN202010768116.5A CN202010768116A CN113810739A CN 113810739 A CN113810739 A CN 113810739A CN 202010768116 A CN202010768116 A CN 202010768116A CN 113810739 A CN113810739 A CN 1138107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hannel
region
image
inter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6811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10739B (zh
Inventor
林承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bit Microsystems Shanghai Ltd
Original Assignee
Ambit Microsystems Shangha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bit Microsystems Shanghai Ltd filed Critical Ambit Microsystems Shanghai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8107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07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107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07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4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or manipulat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 H04N21/2343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or manipulat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reformatting operations of video signals for distribution or compliance with end-user requests or end-user device requirements
    • H04N21/234381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or manipulat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reformatting operations of video signals for distribution or compliance with end-user requests or end-user device requirements by altering the temporal resolution, e.g. decreasing the frame rate by frame skip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0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selection affected or controlled by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03Selection of coding mode or of prediction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3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criterion affecting or controlling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67Position within a video image, e.g. region of interest [RO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6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the unit being an image region, e.g. an objec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6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the unit being an image region, e.g. an object
    • H04N19/17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the unit being an image region, e.g. an object the region being a block, e.g. a macroblo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6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88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the unit being a video data packet, e.g. a network abstraction layer [NAL] un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3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hierarchical techniques, e.g. scalability
    • H04N19/3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hierarchical techniques, e.g. scalability with arrangements for assigning different transmission priorities to video input data or to video coded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4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or manipulat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 H04N21/2343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or manipulat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reformatting operations of video signals for distribution or compliance with end-user requests or end-user device requirements
    • H04N21/234363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or manipulat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reformatting operations of video signals for distribution or compliance with end-user requests or end-user device requirements by altering the spatial resolution, e.g. for clients with a lower screen resol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3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criterion affecting or controlling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64Feedback from the receiver or from the transmission chan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ression Or Coding Systems Of Tv Signal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 Burglar Alarm System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影像传输方法,应用于传输终端,所述方法包括:建立第一信道,第二信道及第三信道;获取视频的影像,将所述影像切割成感兴趣区域及背景区域;获取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数据及背景区域的第二数据,且将所述第一数据经过喷泉编码后,获得第三数据;通过所述第一信道,所述第二信道,所述第三信道分别传输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数据及所述第三数据至接收端;接收所述接收端传回的网络状况,并判断所述网络状况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是则根据第一预设算法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补偿。本发明能够保护影像的感兴趣区域内容的完整性,避免使用者因感兴趣区域内容遗失而造成损失。

Description

影像传输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数据传输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影像传输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影音技术的进步,高画质视频传输的需求随之增加。然而因高画质视频传输需求,使得需传送的数据量大大增加,在有限的网络带宽下容易导致数据遗失,延迟或抖动等联机质量问题。
当视频发生数据遗失,导致视频中人像或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ing,ROI)不清晰,使得使用者感官受到影响。ROI数据遗失可能会让摄像机无法保存影像证据,给用户带来损失。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影像传输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保护影像的感兴趣区域内容的完整性,避免使用者因感兴趣区域内容遗失而造成损失。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影像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方法包括:建立三个数据传输通道,所述三个数据传输通道分别为第一信道,第二信道及第三信道;获取视频的影像,将所述影像切割成感兴趣区域及背景区域;获取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数据及背景区域的第二数据,且将所述第一数据经过喷泉编码后,获得第三数据;通过所述第一信道,所述第二信道,所述第三信道分别传输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数据及所述第三数据至接收端;接收所述接收端传回的网络状况,并判断所述网络状况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当所述网络状况达到预设条件时,根据第一预设算法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补偿;根据第二预设算法还原所述第一数据,并播出还原后的影像。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影像分割成感兴趣区域及背景区域,包括:将所述影像依据内容重要性程度切割成感兴趣区域及背景区域,其中,影像内容重要性程度高的部分为感兴趣区域,影像内容重要性程度低的部分为背景区域。
可选地,所述通过第一信道,第二信道,第三信道分别传输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数据及所述第三数据至接收端,包括:将所述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数据经H264编码成m个片段,并经所述第一信道进行传输;将所述背景区域的第二数据经H264编码成n个片段,并经所述第二信道进行传输;将所述感兴趣区域的m个片段经喷泉编码获得所述第三数据,并经所述第三信道进行传输,所述第三数据为k个补偿数据。
可选地,所述根据第一预设算法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补偿,包括:降低所述视频的比特率及分辨率等级,依据所述视频降低后的比特率及分辨率等级进行编码;调整所述k值的大小;及减少所述背景区域的第二数据的数据量。
可选地,所述根据第二预设算法还原所述第一数据,包括:统计所述第一信道中的第一数据与所述第三信道中的第三数据的丢包率;解码所述第一信道第一数据与所述第二信道的第二数据;判断所述感兴趣区域的所述第一数据是否有丢失;当所述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数据有丢失时,将所述第三数据与所述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数据经喷泉解码运算,解码感兴趣区域遗失的数据;通过H264解码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数据及背景区域的第二数据,得到还原后的影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影像传输程序,所述影像传输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建立第一信道,第二信道及第三信道三个数据传输通道;获取视频的影像,将所述影像切割成感兴趣区域及背景区域;获取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数据及背景区域的第二数据,且将所述第一数据经过喷泉编码后,获得第三数据;通过所述第一信道,所述第二信道,所述第三信道分别传输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数据及所述第三数据至接收端;接收所述接收端传回的网络状况,并判断所述网络状况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当所述网络状况达到预设条件时,根据第一预设算法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补偿;根据第二预设算法还原所述第一数据,并播出还原后的影像。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影像分割成感兴趣区域及背景区域,包括:将所述影像依据内容重要性程度切割成感兴趣区域及背景区域,其中,影像内容重要性程度高的部分为感兴趣区域,影像内容重要性程度低的部分为背景区域。
可选地,所述通过第一信道,第二信道,第三信道分别传输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数据及所述第三数据至接收端,包括:将所述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数据经H264编码成m个片段,并经所述第一信道进行传输;将所述背景区域的第二数据经H264编码成n个片段,并经所述第二信道进行传输;将所述感兴趣区域的m个片段经喷泉编码获得所述第三数据,并经所述第三信道进行传输,所述第三数据为k个补偿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影像传输方法的步骤。
相较于现有技术,所述影像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将影像分为感兴趣区域与背景区域,感兴趣区域为重要资料,当发生封包损失时,只需要通过补偿数据对感兴趣区域的资料进行补偿,这样感兴趣区域的影像能够完全还原,就保证重要资料能够完全还原。一方面,能够保护影像的感兴趣区域内容的完整性,避免使用者因感兴趣区域内容遗失而造成损失。另外,由于额外产生了补偿数据,为了维持整体的数据量一致,只需要通过减少背景区域的数据量,这样整体传输的数据量还是一致。本发明中,以少量不重要区域的损失换来感兴趣区域重要影像内容的完整,不会产生额外的带宽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视频影像传输的运行环境图。
图2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第一影像传输系统的运行环境图。
图3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第二影像传输系统的运行环境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影像传输系统较佳实施例的程序模块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影像传输系统较佳实施例的程序模块图。
图6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影像切割成感兴趣区域及背景区域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影像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之影像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Figure BDA0002615466730000041
Figure BDA0002615466730000051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所示,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之视频影像传输较佳实施例的运行环境图。视频影像由传输终端1传送到接收终端2。第一影像传输系统10运行于传输终端1中。第二影像传输系统20运行于接收终端2中。
参阅图2所示,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之第一影像传输系统10系统较佳实施例的运行环境图。传输终端1中还包括存储器30和处理器40等。
参阅图3所示,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之第二影像传输系统20系统较佳实施例的运行环境图。接收终端2中还包括存储器30和处理器40等。
其中,所述存储器30至少包括一种类型的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所述处理器40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数据处理芯片等。
参阅图4所示,是本发明第一影像传输系统10较佳实施例的程序模块图。
所述第一影像传输系统10包括第一建立模块101、切割模块102、传输模块103、第一接收模块104及补偿模块105。所述模块被配置成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本实施例为一个处理器30)执行,以完成本发明。本发明所称的模块是完成一特定指令的计算机程序段。存储器30用于存储第一影像传输系统10的程序代码等资料。所述处理器40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3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
第一建立模块101,用于建立三个数据传输通道,所述三个数据传输通道分别为第一信道,第二信道及第三信道。
本实施例中,第一建立模块101建立的第一信道,第二信道,第三信道为三条独立信道,分别传输数据,互不影响。
切割模块102,用于获取视频的影像,将所述影像切割成感兴趣区域及背景区域。
具体地,传输终端1将所述影像依据内容重要性程度切割成感兴趣区域(regionof interest,ROI)及背景区域,其中,影像内容重要性程度高的部分为感兴趣区域,影像内容重要性程度低的部分为背景区域。例如,如图6所示,如6-1中人物为重要度高的感兴趣区域,人物以外的其他区域为重要度低的背景区域。6-2中,切割模块102首先根据人脸识别技术,搜寻到影像内容中的人物部分,人物所在区域即为ROI区域。进一步地,6-3中,切割模块102对ROI区域及背景区域进行宏模块(macroblock)编码,进一步地将ROI区域及背景区域分割成相同大小的多个宏块。6-4中,深色宏块所代表的区域为ROI区域,浅色宏块所代表的区域为背景区域。
切割模块102,还用于获取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数据及背景区域的第二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经过喷泉编码后,获得第三数据。
本实施例中,第一数据经过喷泉编码后,获得的第三数据作为补偿数据,当第一数据有遗失时,通过第三数据进行补偿。
传输模块103,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信道,所述第二信道,所述第三信道分别传输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数据及所述第三数据至接收端。
具体地,传输模块103将所述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数据经H264编码成m个片段,并经所述第一信道进行传输。
本实施例中,传输模块103将所述感兴趣区域的多个宏块,经H264编码得到m个片段,以网络抽象层单元(Network Abstract Layer units,NAL units)的形式在第一信道进行传输。
进一步地,将所述背景区域的第二数据经H264编码成n个片段,并经所述第二信道进行传输。
本实施例中,传输模块103将所述背景区域的多个宏块,经H264编码得到n个片段,以网络抽象层单元(Network Abstract Layer units,NAL units)的形式在第二信道进行传输。
进一步地,将所述感兴趣区域的m个片段经喷泉编码获得所述第三数据,并经所述第三信道进行传输,所述第三数据为k个补偿数据。
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k值可以预设为影像的数据大小的预设比例,例如,10%。举例说明:一张影像的数据大小(也可称作图片大小)为p个字节,则k=[p*(m/(m+n))*10%/Slice_size],其中Slice_size为每个片段所占的字节数。
第一接收模块104,用于接收所述接收端传回的网络状况,并判断所述网络状况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具体地,该预设条件由开发人员预先设置,例如,本实施例中,接收模块104判断接收终端2传回的反馈封包的丢包率是否大于0,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该反馈封包采用实时控制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RTCP)进行传输。其中,接收终端2回传的RTCP反馈封包,至少包括:所述第一信道与所述第三信道的频宽及封包丢失率。
补偿模块105,用于当所述网络状况达到预设条件时,根据第一预设算法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补偿。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网络状况满足预设条件时,例如,接收终端2传回的反馈封包的丢包率大于0时,根据第一预设算法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补偿。具体地,根据第一预设算法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补偿包括:
首先,降低所述视频的比特率及分辨率等级,依据所述视频降低后的比特率及分辨率等级进行编码。
具体地,补偿模块105可以预先建立包含分辨率与比特率的对应关系的等级表,可以设置初始的等级,根据等级表中的初始等级对应的分辨率与比特率来播放视频影像,在接收端传回的反馈封包的丢包率大于0时,将等级表中的初始等级下降一个等级,根据等级表中下降后的等级对应的分辨率与比特率来播放视频影像。这样能够降低传输过程中总的数据量,减少封包的丢包率。
其次,调整所述k值的大小。
具体地,通过公式k=[p*(m/(m+n))*y%/Slice_size]来调整k值的大小。其中,m为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数据经H264编码后的片段数,n为背景区域的第二数据经H264编码后的片段数,k为将感兴趣区域的m个片段经喷泉编码获得的补偿数据的个数,p为当前影像的数据大小,y%为接收终端2传回的反馈封包的丢包率。其中,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为p*(m/(m+n)),第三数据的数据量,即补偿数据的数据量为p*(m/(m+n))*y%,则补偿数据的个数k=k=[p*(m/(m+n))*y%/Slice_size]。
本实施例中,通过调整k值,在封包丢失过程中,提高感兴趣区域的资料补偿量,以维持视频中感兴趣区域的画面完整性。
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k值可以预设为影像的数据大小的预设比例,例如,10%。这样,当y≤10,则补偿数据k值维持不变,当y>10时,预设的补偿数据k已经无法满足感兴趣区域丢包所需要的补偿数据了,因此按照公式k=[p*(m/(m+n))*y%/Slice_size]来调整k值的大小。
再次,减少所述背景区域的第二数据的数据量。
具体地,补偿模块105根据第三数据的数据量减少所述背景区域的第二数据的数据量,即根据补偿数据的数据量减少所述背景区域的第二数据的数据量。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补偿数据量的增加,因此为了维持整体传输量的不变,减少背景区域中的第二数据的数据量,更进一步地减少背景区域中与补偿数据量相同字节数的数据量,这样保证了整体传输量不变,又不影响感兴趣区域的影像。
举个例子:感兴趣区域有m=10个片段,背景区域有n=26个片段,影像大小为50kbytes,接收终端2传回的反馈封包的丢包率y%为30%,为每个片段所占的字节数Slice_size为1.4kbytes。则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为p*(m/(m+n))=50*10/(10+26))Kbytes=13.89kbytes,第三数据的数据量,即补偿数据的数据量为p*(m/(m+n))*y%=50*10/(10+26))*30%Kbytes=4.167Kbytes,则补偿数据的个数k=[p*(m/(m+n))*y%/Slice_size]=[50*10/(10+26))*30%Kbytes/1.4Kbytes]=3。这样,在本实施例中,50kbytes的数据,按30%丢包率计算,当有15kbytes丢失时,只需要减少背景区域4.167Kbytes就可以维持感兴趣区域的数据完整性,效益非常高。
参阅图5所示,是本发明第二影像传输系统20较佳实施例的程序模块图。
所述第二影像传输系统20包括第二建立模块201、第二接收模块202、发送模块203及还原模块204。所述模块被配置成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本实施例为一个处理器40)执行,以完成本发明。本发明所称的模块是完成一特定指令的计算机程序段。存储器30用于存储第二影像传输系统20的程序代码等资料。所述处理器40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3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
第二建立模块201,用于建立三个数据传输通道,所述三个数据传输通道分别为第一信道,第二信道及第三信道。
第二接收模块202,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信道,所述第二信道,所述第三信道分别接收第一数据,第二数据及第三数据。
其中,视频的影像被接收终端的切割模块102切割成感兴趣区域及背景区域,所述第一数据为感兴趣区域的数据,第二数据为背景区域的数据,第三数据为所述第一数据经过喷泉编码后获得的数据。
发送模块203,用于统计当前网络状况,并回报给传输端。
还原模块204,根据第二预设算法还原所述第一数据,并播出还原后的影像。
具体地,所述根据第二预设算法还原所述第一数据,包括:还原模块204统计所述第一信道中的第一数据与所述第三信道中的第三数据的丢包率;解码所述第一信道第一数据与所述第二信道的第二数据;判断所述感兴趣区域的所述第一数据是否有丢失;当所述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数据有丢失时,将所述第三数据与所述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数据经喷泉解码运算,解码感兴趣区域遗失的数据,当所述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数据未丢失时,丢弃所述第三数据;通过H264解码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数据及背景区域的第二数据,得到还原后的影像。
在本实施例中,将影像分为感兴趣区域与背景区域,感兴趣区域为重要资料,当发生封包损失时,只需要通过补偿数据对感兴趣区域的资料进行补偿,这样感兴趣区域的影像能够完全还原,就保证重要资料能够完全还原。另外,由于额外产生了补偿数据,为了维持整体的数据量一致,只需要通过减少背景区域的数据量,这样整体传输的数据量还是一致。本实施例中,以少量不重要区域(背景区域)的损失换来感兴趣区域重要影像内容的完整,不会产生额外的带宽压力。
本实施例中,能够保护影像的感兴趣区域内容的完整性,避免使用者因感兴趣区域内容遗失而造成损失。
参阅图7所示,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影像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所述影像传输方法应用于传输终端1,可通过所述处理器30执行图4所示的模块101~105而实现。
步骤S300,建立三个数据传输通道,所述三个数据传输通道分别为第一信道,第二信道及第三信道。
本实施例中,传输终端1建立的第一信道,第二信道,第三信道为三条独立信道,分别传输数据,互不影响。
步骤S302,获取视频的影像,将所述影像切割成感兴趣区域及背景区域。
具体地,传输终端1将所述影像依据内容重要性程度切割成感兴趣区域(regionof interest,ROI)及背景区域,其中,影像内容重要性程度高的部分为感兴趣区域,影像内容重要性程度低的部分为背景区域。例如,如图6所示,如6-1中人物为重要度高的感兴趣区域,人物以外的其他区域为重要度低的背景区域。6-2中,传输终端1首先根据人脸识别技术,搜寻到影像内容中的人物部分,人物所在区域即为ROI区域。进一步地,6-3中,传输终端1对ROI区域及背景区域进行宏模块(macroblock)编码,进一步地将ROI区域及背景区域分割成相同大小的多个宏块。6-4中,深色宏块所代表的区域为ROI区域,浅色宏块所代表的区域为背景区域。
步骤S304,获取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数据及背景区域的第二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经过喷泉编码后,获得第三数据。
本实施例中,第一数据经过喷泉编码后,获得的第三数据作为补偿数据,当第一数据有遗失时,通过第三数据进行补偿。
步骤S306,通过所述第一信道,所述第二信道,所述第三信道分别传输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数据及所述第三数据至接收终端。
具体地,传输终端1将所述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数据经H264编码成m个片段,并经所述第一信道进行传输。
本实施例中,传输终端1将所述感兴趣区域的多个宏块,经H264编码得到m个片段,以网络抽象层单元(Network Abstract Layer units,NAL units)的形式在第一信道进行传输。
进一步地,将所述背景区域的第二数据经H264编码成n个片段,并经所述第二信道进行传输。
本实施例中,传输终端1将所述背景区域的多个宏块,经H264编码得到n个片段,以网络抽象层单元(Network Abstract Layer units,NAL units)的形式在第二信道进行传输。
进一步地,将所述感兴趣区域的m个片段经喷泉编码获得所述第三数据,并经所述第三信道进行传输,所述第三数据为k个补偿数据。
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k值可以预设为影像的数据大小的预设比例,例如,10%。举例说明:一张影像的数据大小(也可称作图片大小)为p个字节,则k=[p*(m/(m+n))*10%/Slice_size],其中Slice_size为每个片段所占的字节数。
步骤S308,接收所述接收终端2传回的网络状况,并判断所述网络状况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具体地,该预设条件由开发人员预先设置,例如,本实施例中,传输终端1判断接收端传回的反馈封包的丢包率是否大于0,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该反馈封包采用实时控制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RTCP)进行传输。其中,接收终端回传的RTCP反馈封包,至少包括:所述第一信道与所述第三信道的频宽及封包丢失率。
步骤S310,当所述网络状况达到预设条件时,根据第一预设算法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补偿。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网络状况满足预设条件时,例如,接收端传回的反馈封包的丢包率大于0时,根据第一预设算法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补偿。具体地,根据第一预设算法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补偿包括:
首先,降低所述视频的比特率及分辨率等级,依据所述视频降低后的比特率及分辨率等级进行编码。
具体地,传输终端1可以预先建立包含分辨率与比特率的对应关系的等级表,可以设置初始的等级,根据等级表中的初始等级对应的分辨率与比特率来播放视频影像,在接收端传回的反馈封包的丢包率大于0时,将等级表中的初始等级下降一个等级,根据等级表中下降后的等级对应的分辨率与比特率来播放视频影像。这样能够降低传输过程中总的数据量,减少封包的丢包率。
其次,调整所述k值的大小。
具体地,通过公式k=[p*(m/(m+n))*y%/Slice_size]来调整k值的大小。其中,m为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数据经H264编码后的片段数,n为背景区域的第二数据经H264编码后的片段数,k为将感兴趣区域的m个片段经喷泉编码获得的补偿数据的个数,p为当前影像的数据大小,y%为接收端传回的反馈封包的丢包率。其中,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为p*(m/(m+n)),第三数据的数据量,即补偿数据的数据量为p*(m/(m+n))*y%,则补偿数据的个数k=k=[p*(m/(m+n))*y%/Slice_size]。
本实施例中,通过调整k值,在封包丢失过程中,提高感兴趣区域的资料补偿量,以维持视频中感兴趣区域的画面完整性。
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k值可以预设为影像的数据大小的预设比例,例如,10%。这样,当y≤10,则补偿数据k值维持不变,当y>10时,预设的补偿数据k已经无法满足感兴趣区域丢包所需要的补偿数据了,因此按照公式k=[p*(m/(m+n))*y%/Slice_size]来调整k值的大小。
再次,减少所述背景区域的第二数据的数据量。
具体地,根据第三数据的数据量减少所述背景区域的第二数据的数据量,即根据补偿数据的数据量减少所述背景区域的第二数据的数据量。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补偿数据量的增加,因此为了维持整体传输量的不变,减少背景区域中的第二数据的数据量,更进一步地减少背景区域中与补偿数据量相同字节数的数据量,这样保证了整体传输量不变,又不影响感兴趣区域的影像。
举个例子:感兴趣区域有m=10个片段,背景区域有n=26个片段,影像大小为50kbytes,接收端传回的反馈封包的丢包率y%为30%,为每个片段所占的字节数Slice_size为1.4kbytes。则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为p*(m/(m+n))=50*10/(10+26))Kbytes=13.89kbytes,第三数据的数据量,即补偿数据的数据量为p*(m/(m+n))*y%=50*10/(10+26))*30%Kbytes=4.167Kbytes,则补偿数据的个数k=[p*(m/(m+n))*y%/Slice_size]=[50*10/(10+26))*30%Kbytes/1.4Kbytes]=3。这样,在本实施例中,50kbytes的数据,按30%丢包率计算,当有15kbytes丢失时,只需要减少背景区域4.167Kbytes就可以维持感兴趣区域的数据完整性,效益非常高。
参阅图8所示,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影像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所述影像传输方法应用于接收终端2,可通过所述处理器30执行图5所示的模块201~204而实现。
步骤S400,建立三个数据传输通道,所述三个数据传输通道分别为第一信道,第二信道及第三信道;
步骤S402,通过所述第一信道,所述第二信道,所述第三信道分别接收第一数据,第二数据及第三数据。
其中,视频的影像被切割成感兴趣区域及背景区域,所述第一数据为感兴趣区域的数据,第二数据为背景区域的数据,第三数据为所述第一数据经过喷泉编码后获得的数据。
步骤S404,统计当前网络状况,并回报给传输端。
步骤S406,根据第二预设算法还原所述第一数据,并播出还原后的影像。
具体地,所述根据第二预设算法还原所述第一数据,包括:统计所述第一信道中的第一数据与所述第三信道中的第三数据的丢包率;解码所述第一信道第一数据与所述第二信道的第二数据;判断所述感兴趣区域的所述第一数据是否有丢失;当所述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数据有丢失时,将所述第三数据与所述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数据经喷泉解码运算,解码感兴趣区域遗失的数据,当所述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数据未丢失时,丢弃所述第三数据;通过H264解码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数据及背景区域的第二数据,得到还原后的影像。
在本实施例中,将影像分为感兴趣区域与背景区域,感兴趣区域为重要资料,当发生封包损失时,只需要通过补偿数据对感兴趣区域的资料进行补偿,这样感兴趣区域的影像能够完全还原,就保证重要资料能够完全还原。另外,由于额外产生了补偿数据,为了维持整体的数据量一致,只需要通过减少背景区域的数据量,这样整体传输的数据量还是一致。本实施例中,以少量不重要区域(背景区域)的损失换来感兴趣区域重要影像内容的完整,不会产生额外的带宽压力。
通过将上述方法应用于上述系统,能够保护影像的感兴趣区域内容的完整性,避免使用者因感兴趣区域内容遗失而造成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影像传输方法,应用于传输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三个数据传输通道,所述三个数据传输通道分别为第一信道,第二信道及第三信道;
获取视频的影像,将所述影像切割成感兴趣区域及背景区域;
获取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数据及背景区域的第二数据,且将所述第一数据经过喷泉编码后,获得第三数据;
通过所述第一信道,所述第二信道,所述第三信道分别传输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数据及所述第三数据至接收终端;
接收所述接收终端传回的网络状况,并判断所述网络状况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当所述网络状况达到预设条件时,根据第一预设算法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补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影像分割成感兴趣区域及背景区域,包括:
将所述影像依据内容重要性程度切割成感兴趣区域及背景区域,其中,影像内容重要性程度高的部分为感兴趣区域,影像内容重要性程度低的部分为背景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第一信道,第二信道,第三信道分别传输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数据及所述第三数据至接收终端,包括:
将所述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数据经H264编码成m个片段,并经所述第一信道进行传输;
将所述背景区域的第二数据经H264编码成n个片段,并经所述第二信道进行传输;
将所述感兴趣区域的m个片段经喷泉编码获得所述第三数据,并经所述第三信道进行传输,所述第三数据为k个补偿数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影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预设算法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补偿,包括:
降低所述视频的比特率及分辨率等级,依据所述视频降低后的比特率及分辨率等级进行编码;
调整所述k值的大小;及
减少所述背景区域的第二数据的数据量。
5.一种影像传输方法,应用于接收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三个数据传输通道,所述三个数据传输通道分别为第一信道,第二信道及第三信道;
通过所述第一信道,所述第二信道,所述第三信道分别接收第一数据,第二数据及第三数据,其中,视频的影像被切割成感兴趣区域及背景区域,所述第一数据为感兴趣区域的数据,第二数据为背景区域的数据,第三数据为所述第一数据经过喷泉编码后获得的数据;
统计当前网络状况,并回报给传输终端;及
根据第二预设算法还原所述第一数据,并播出还原后的影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影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二预设算法还原所述第一数据,包括:
统计所述第一信道中的第一数据与所述第三信道中的第三数据的丢包率;
解码所述第一信道第一数据与所述第二信道的第二数据;
判断所述感兴趣区域的所述第一数据是否有丢失;
当所述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数据有丢失时,将所述第三数据与所述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数据经喷泉解码运算,解码感兴趣区域遗失的数据,当所述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数据未丢失时,丢弃所述第三数据;
通过H264解码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数据及背景区域的第二数据,得到还原后的影像。
7.一种传输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影像传输程序,所述影像传输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建立第一信道,第二信道及第三信道三个数据传输通道;
获取视频的影像,将所述影像切割成感兴趣区域及背景区域;
获取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数据及背景区域的第二数据,且将所述第一数据经过喷泉编码后,获得第三数据;
通过所述第一信道,所述第二信道,所述第三信道分别传输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数据及所述第三数据至接收端;
接收所述接收端传回的网络状况,并判断所述网络状况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当所述网络状况达到预设条件时,根据第一预设算法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补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输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影像分割成感兴趣区域及背景区域,包括:
将所述影像依据内容重要性程度切割成感兴趣区域及背景区域,其中,影像内容重要性程度高的部分为感兴趣区域,影像内容重要性程度低的部分为背景区域。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输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第一信道,第二信道,第三信道分别传输所述第一数据,所述第二数据及所述第三数据至接收终端,包括:
将所述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数据经H264编码成m个片段,并经所述第一信道进行传输;
将所述背景区域的第二数据经H264编码成n个片段,并经所述第二信道进行传输;
将所述感兴趣区域的m个片段经喷泉编码获得所述第三数据,并经所述第三信道进行传输,所述第三数据为k个补偿数据。
10.一种接收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影像传输程序,所述影像传输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建立三个数据传输通道,所述三个数据传输通道分别为第一信道,第二信道及第三信道;
通过所述第一信道,所述第二信道,所述第三信道分别接收第一数据,第二数据及第三数据,其中,视频的影像被切割成感兴趣区域及背景区域,所述第一数据为感兴趣区域的数据,第二数据为背景区域的数据,第三数据为所述第一数据经过喷泉编码后获得的数据;
统计当前网络状况,并回报给传输终端;及
根据第二预设算法还原所述第一数据,并播出还原后的影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收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二预设算法还原所述第一数据,包括:
统计所述第一信道中的第一数据与所述第三信道中的第三数据的丢包率;
解码所述第一信道第一数据与所述第二信道的第二数据;
判断所述感兴趣区域的所述第一数据是否有丢失;
当所述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数据有丢失时,将所述第三数据与所述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数据经喷泉解码运算,解码感兴趣区域遗失的数据,当所述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数据未丢失时,丢弃所述第三数据;
通过H264解码感兴趣区域的第一数据及背景区域的第二数据,得到还原后的影像。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影像传输方法的步骤。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5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影像传输方法的步骤。
CN202010768116.5A 2020-06-17 2020-08-03 影像传输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8107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903,653 US11082705B1 (en) 2020-06-17 2020-06-17 Method for image transmitting, transmitting device and receiving device
US16/903653 2020-06-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10739A true CN113810739A (zh) 2021-12-17
CN113810739B CN113810739B (zh) 2024-02-09

Family

ID=77063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68116.5A Active CN113810739B (zh) 2020-06-17 2020-08-03 影像传输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11082705B1 (zh)
CN (1) CN113810739B (zh)
TW (1) TWI7921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82705B1 (en) * 2020-06-17 2021-08-03 Ambit Microsystems (Shanghai) Ltd. Method for image transmitting, transmitting device and receiving device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63021B1 (en) * 1998-09-18 2001-07-17 Sarnoff Corporation Treating non-zero quantized transform coefficients as zeros during video compression processing
US20050122397A1 (en) * 2003-12-03 2005-06-09 Safehouse International Limited Recording a sequence of images
US20080084927A1 (en) * 2006-09-18 2008-04-10 Elemental Technologies, Inc. Real-time network adaptive digital video encoding/decoding
CN101262604A (zh) * 2008-04-23 2008-09-10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感兴趣区优先传输的可伸缩视频编码方法
CN101742289A (zh) * 2008-11-14 2010-06-16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视频码流压缩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810006A (zh) * 2007-09-28 2010-08-18 摩托罗拉公司 用于视频信号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CN102348116A (zh) * 2010-08-03 2012-02-08 株式会社理光 视频处理方法、视频处理装置以及视频处理系统
CN102420668A (zh) * 2010-09-28 2012-04-18 国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调制解调器及其处理封包的方法
CN103248883A (zh) * 2012-02-13 2013-08-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传输方法和电子设备
US20150110134A1 (en) * 2013-10-22 2015-04-23 Microsoft Corporation Adapting a Jitter Buffer
CN105553618A (zh) * 2015-12-22 2016-05-04 西安交通大学 基于喷泉码和自适应资源分配的图像安全传输方法
WO2018103243A1 (zh) * 2016-12-09 2018-06-14 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节省方法、系统、直播终端及可读取存储介质
KR101978922B1 (ko) * 2017-11-30 2019-05-15 광운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관심 영역과 배경프레임 개별 전송을 이용한 고화질 360도 영상 스트리밍 방법
US20200184710A1 (en) * 2018-12-11 2020-06-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capture of image data for free viewpoint video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3639B (zh) 2007-11-29 2012-05-30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支持roi区域的多路视频流的编码、解码方法和系统
US20150181168A1 (en) * 2013-12-20 2015-06-25 DDD IP Ventures, Ltd. Interactive quality improvement for video conferencing
TWI508531B (zh) * 2014-06-04 2015-11-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視訊編碼裝置及方法
US20180278852A1 (en) * 2017-03-24 2018-09-27 Hong Fu 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Object tracking system and method
US10785511B1 (en) * 2017-11-14 2020-09-22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Catch-up pacing for video streaming
US11217020B2 (en) * 2020-03-16 2022-01-04 Snap Inc. 3D cutout image modification
US11082705B1 (en) * 2020-06-17 2021-08-03 Ambit Microsystems (Shanghai) Ltd. Method for image transmitting, transmitting device and receiv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63021B1 (en) * 1998-09-18 2001-07-17 Sarnoff Corporation Treating non-zero quantized transform coefficients as zeros during video compression processing
US20050122397A1 (en) * 2003-12-03 2005-06-09 Safehouse International Limited Recording a sequence of images
US20080084927A1 (en) * 2006-09-18 2008-04-10 Elemental Technologies, Inc. Real-time network adaptive digital video encoding/decoding
CN101810006A (zh) * 2007-09-28 2010-08-18 摩托罗拉公司 用于视频信号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CN101262604A (zh) * 2008-04-23 2008-09-10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感兴趣区优先传输的可伸缩视频编码方法
CN101742289A (zh) * 2008-11-14 2010-06-16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视频码流压缩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2348116A (zh) * 2010-08-03 2012-02-08 株式会社理光 视频处理方法、视频处理装置以及视频处理系统
CN102420668A (zh) * 2010-09-28 2012-04-18 国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调制解调器及其处理封包的方法
CN103248883A (zh) * 2012-02-13 2013-08-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传输方法和电子设备
US20150110134A1 (en) * 2013-10-22 2015-04-23 Microsoft Corporation Adapting a Jitter Buffer
CN105553618A (zh) * 2015-12-22 2016-05-04 西安交通大学 基于喷泉码和自适应资源分配的图像安全传输方法
WO2018103243A1 (zh) * 2016-12-09 2018-06-14 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节省方法、系统、直播终端及可读取存储介质
KR101978922B1 (ko) * 2017-11-30 2019-05-15 광운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관심 영역과 배경프레임 개별 전송을 이용한 고화질 360도 영상 스트리밍 방법
US20200184710A1 (en) * 2018-12-11 2020-06-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capture of image data for free viewpoint video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400281A1 (en) 2021-12-23
US11082705B1 (en) 2021-08-03
US11539964B2 (en) 2022-12-27
US11812036B2 (en) 2023-11-07
TWI792155B (zh) 2023-02-11
TW202201962A (zh) 2022-01-01
CN113810739B (zh) 2024-02-09
US20230069743A1 (en) 2023-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58871B2 (en) Video encoding method, video decoding method, video encoding apparatus, video decoding apparatus, video encoding program, and video decoding program
EP1113614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US8842159B2 (en) Encoding processing for conferencing systems
US20060291475A1 (en) Selective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CN105681342B (zh) 一种基于h264的多路视频会议系统的抗误码方法及系统
CN111093083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9264737B2 (en) Error resilient transmission of random access frames and global coding parameters
US7679622B2 (en) Foveation-based error resilience algorithm
US688268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bject-oriented video processing
CN110876066A (zh) 一种自适应前向纠错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
CN114245196B (zh) 一种录屏推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1858040B1 (ko) 비디오 데이터 인코딩 및 디코딩 방법 및 장치
CN113810739A (zh) 影像传输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4604851B2 (ja)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送信処理方法、受信処理方法、それらのプログラム
RU2668064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обработки информации,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информации и программа
WO2023071469A1 (zh) 视频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10409736A1 (en) Video en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video de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6962613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US8505060B2 (en) Use of a feedback channel for image broadcasting
CN114827669A (zh) 一种视频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US2010029658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gulating the Encoding Bit Rate of Video Image Sequences Relative to a Target Bit Rate
US6909450B2 (en) Video encoding and decoding method of mitigating data losses in an encoded video signal transmitted through a channel
CN111245566A (zh) 不可靠网络的抗丢包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KR20220004796A (ko) 목적대상 움직임 변화에 따른 영상처리 시스템
CN116095324A (zh) 一种视频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01613 No. 1925, Nanle Road, Songjiang Industrial Zone,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after: Fulian Guoji (Shanghai)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613 Shanghai Songjiang District Songjiang Export Processing Zone South Le road 1925

Applicant before: Ambit Microsystems (Shanghai)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