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10448A - 云服务方法、部署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云服务方法、部署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10448A
CN113810448A CN202010555702.1A CN202010555702A CN113810448A CN 113810448 A CN113810448 A CN 113810448A CN 202010555702 A CN202010555702 A CN 202010555702A CN 113810448 A CN113810448 A CN 1138104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ud
wide area
area network
machine
management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557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10448B (zh
Inventor
洪福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5570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104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104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04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104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04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8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rminal emulation, e.g. Teln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3Assignment of logical groups to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1Discovery or management thereof, e.g. service location protocol [SLP] or web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1Implementation details of TCP/IP or UDP/IP stack architecture; Specification of modified or new header fields
    • H04L69/162Implementation details of TCP/IP or UDP/IP stack architecture; Specification of modified or new header fields involving adaptations of sockets based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云服务方法、部署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云服务方法包括:在第二广域网中接收对第一云真机的第一访问请求,所述第一云真机由位于第一广域网中的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进行管理,所述第一广域网与第二广域网不同;根据所述第一访问请求,与所述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建立访问连接,以便对所述第一云真机进行访问。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由于能够基于第二广域网中接收到第一访问请求,访问第一广域网中的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进行管理的第一云真机,因此实现了跨广域网的云真机访问,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云真机平台的服务能力。

Description

云服务方法、部署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云服务方法、部署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云真机平台可以用于进行诸如兼容性测试等的软件测试以及辅助网络运营等。例如,利用云真机平台可以极大地提高兼容性测试效率。目前,各个国家或区域均部署有云真机平台,但是不同区域之间的数据是相互隔离的。
为了提高云真机平台的服务能力,在现有方式中,通常将采购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手机置于另一国家或地区的云真机平台上使用。但是,采用这种方式配置的云真机平台仍然具有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云服务方法、部署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以解决或缓解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云服务方法,包括:在第二广域网中接收对第一云真机的第一访问请求,所述第一云真机由位于第一广域网中的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进行管理,所述第一广域网与第二广域网不同;根据所述第一访问请求,与所述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建立访问连接,以便对所述第一云真机进行访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部署方法,包括:将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部署在第一广域网中,并且将云真机服务平台部署在第二广域网中,所述第一广域网与所述第二广域网不同;部署所述云真机服务平台与所述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之间的第一网络连接配置,以便所述云真机服务平台通过所述第一网络连接配置,访问所述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云服务装置,包括:请求接收模块,在第二广域网中接收对第一云真机的第一访问请求,所述第一云真机由位于第一广域网中的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进行管理,所述第一广域网与第二广域网不同;连接建立模块,根据所述第一访问请求,与所述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建立访问连接,以便对所述第一云真机进行访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部署装置,包括:第一部署模块,将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部署在第一广域网中,并且将云真机服务平台部署在第二广域网中,所述第一广域网与所述第二广域网不同;第二部署模块,部署所述云真机服务平台与所述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之间的网络连接,以便通过所述网络连接配置,访问所述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计算机可读介质,配置为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由于能够基于第二广域网中接收到第一访问请求,访问第一广域网中的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进行管理的第一云真机,因此实现了跨广域网的云真机访问,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云真机平台的服务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云服务方法和装置以及部署方法和装置所适用的云真机服务平台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云服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B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云服务方法的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云服务方法的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云服务方法的示意图;
图3C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云服务方法的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部署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B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部署方法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云服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部署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具体实现。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云服务方法和装置以及部署方法和装置所适用的云真机服务平台网络架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云真机服务网络架构包括云真机服务平台20以及云真机服务平台20所管理的执行节点31和执行节点32。用户10可以通过web客户端、App客户端等访问云真机服务平台20,以便进一步访问诸如执行节点31所管理的云真机311,312,313和314以及执行节点32所管理的多个云真机312,322,323和324。
在本示例中,云真机服务平台包括文件存储模块21、消息管理模块22、web服务模块以及websocket服务模块24。其中,通过web客户端通过诸如http协议等传输层协议调用web服务模块的能力,用户10可以在web客户端中诸如在网页上进行操作,在诸如用于选择匹配的云真机的操作等。云真机指的是用于测试的远程终端设备,例如待测试对象是一款应用软件,测试目标是检测该应用软件在不同厂商、不同型号的智能终端中的运行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器连接的多个云真机可以是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不同厂商、不同型号的智能终端。此外,云真机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诸如手机、平台电脑的嵌入式设备以及诸如PC机的桌面设备等。上述的嵌入式设备可以配置有相同或不同的底层运行环境。例如,可以配置有相同或不同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或者相同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不同版本。例如,可以配置有相同或不同的处理器架构、来自相同厂商或不同厂商的具有特定功能的芯片。上述的云真机还可以安装有相同或不同的应用程序,或者相同应用程序的不同版本,诸如测试版或发行版等。上述的应用程序可以相应地存储在文件存储模块21中,例如,在文件存储模块21存储有应用程序的元数据,并且文件存储模块与诸如面向对象存储介质的存储介质关联。文件存储模块21在接收到访问请求时,可以从面向对象存储介质拉取相应的目标文件。消息管理模块22可以为连接上述云真机和云真机服务平台20的中介,用于处理云真机的屏幕的操作以及手机的状态变更等消息。例如,在用户10通过web客户端建立与云真机的连接之前,可以调用web服务模块23(例如,作为http代理)的能力访问相应的数据。例如,在用户10通过web客户端建立与云真机的连接之后,可以通过调用websocket服务模块24(例如,作为websocket代理)的能力访问相应的数据,或者接收websocket服务模块24推送的诸如视频流的数据。
在本示例中,web客户端包括通过网页与服务器实现交互的客户端,例如电脑中的浏览器,用户基于web客户端的操作可以是常规的网页操作,例如通过鼠标、键盘等输入设备实现的网页操作。App客户端包括安装在智能终端中的应用程序,所述智能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等,例如预先安装在安卓手机中的App,用户基于App客户端的操作可以是常规的智能终端操作,例如滑动、触摸点击等手势操作。其中,服务器可以通过独立的服务器实现,也可以通过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在一个示例中,对用户界面测试而言,App客户端可以用于接收新的屏幕图像,根据新的屏幕图像,更新通过其用户界面显示的目标云真机的屏幕图像。web客户端可以用于接收所述新的屏幕图像,根据所述新的屏幕图像,更新通过网页显示的所述目标云真机的屏幕图像。在通过App客户端接收针对目标云真机中设定软件的操作指令之前,还需要通过App客户端从多个云真机中选出一个作为目标云真机,以参与当前的软件测试,并且获取该目标云真机的屏幕图像,用户根据App客户端显示的目标云真机的屏幕图像,可进行任何常规的云真机操作,例如安装软件、卸载软件、更改主题等操作。此外,用户10还可以通过web客户端进行诸如兼容性测试的其他测试。应理解,图1所示的网路架构仅仅为一个云真机服务平台的示例,在其他的示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网络架构,并且可以基于其他测试类型或测试目的进行测试等。
图2A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云服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2A的云服务方法可以由任意适当的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电子设备执行,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移动终端(如手机、PAD等)和PC(诸如台式机的个人电脑)机等。优选地,本发明的云服务方法由云真机服务平台执行,该方法包括:
210:在第二广域网中接收对第一云真机的第一访问请求,第一云真机由位于第一广域网中的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进行管理,第一广域网与第二广域网不同。
应理解,文中所述的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也可以被称远程网(longhaul network)。通常跨接很大的物理范围。例如,其所覆盖的范围可以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广域网可以连接多个城市、区域或国家,还可以横跨大洲并能提供远距离通信,形成国际性的远程网络。应理解,通常广域网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高。广域网的信号的传播延迟通常比局域网要大。例如,广域网的典型速率可以从56kbps到155Mbps之间或者更高。广域网的数据传播延迟可以从几毫秒到几百毫秒(使用卫星信道时)。此外,广域网的部署适应了大容量问与突发性通信的要求。广域网可以适应综合服务的要求。广域网可以具有开放的设备接口与规范化的协议,以便实现完善的通信服务与网络答管理。此外,所述广域网中可以包括诸如路由器(routers)、路由器(routers)、交换机(switches)、调制解调器(modems)、通讯服务器(communication server)的网络节点。其中,所述路由器可以提供诸如局域网互连、广域网接口等多种服务。所述交换机可以连接到广域网上,以便进行语音、数据及视频通信。所述通讯服务器可以汇集用户拨入和拨出的连接。
此外,第一广域网与第二广域网之间的网关节点配置有防火墙,也可以不配置有防火墙。第一广域网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广域网。第二广域网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广域网。
此外,云真机服务平台可以管理一个或多个云真机管理节点。例如,云真机服务平台通过管理主节点管理一个或多个云真机管理节点。在一个示例中,上述云真机管理节点可以与云真机服务平台处于不同的广域网中。在另一示例中,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与云真机服务平台处于相同的广域网中,第二云真机管理节点与云真机服务平台处于不同的广域网中。
此外,在一个示例中,云真机服务平台可以与管理主节点位于同一广域网中,由此,实现了云真机服务平台通过管理主节点对云真机管理节点进行的高效管理。在另一示例中,云真机服务平台可以与管理主节点位于不同广域网中,由此,实现了位于一个广域网中的云真机服务平台通过位于另一广域网中的管理主节点,对云真机管理节点进行的大范围管理。
220:根据第一访问请求,与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建立访问连接,以便对第一云真机进行访问。
此外,第一云真机可以为由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管理的一个或多个云真机。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此外,文中的云真机管理节点与其管理的云真机处于同一广域网。例如,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与第一云真机处于第一广域网。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由于能够基于第二广域网中接收到第一访问请求,访问第一广域网中的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进行管理的第一云真机,因此实现了跨广域网的云真机访问,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云真机平台的服务能力。
此外,在上述的云服务方法由云真机服务平台执行的情况下,由于该服务端可以部署在第二广域网中,因此与云服务相关的数据可以存储在第二广域网中,从而可以在保证第二广域网中的数据安全的同时,实现跨广域网的云真机访问。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中,第一广域网与第二广域网之间的网关节点配置有防火墙,其中,根据第一访问请求,与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建立访问连接,包括:
根据第一访问请求,经由第三广域网中的访问代理节点,与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建立访问连接,其中,第三广域网与第一广域网和第二广域网均不同。第一广域网与第二广域网之间的网关节点配置的防火墙进一步保证了第二广域网中的数据安全,并且可以根据在第二广域网中接收的访问请求,经由第三广域网中的访问代理节点,与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建立访问连接,从而在保证第二广域网中的数据安全的同时,实现跨广域网的云真机访问。
例如,第三广域网中的访问代理节点可以为广域网加速节点,例如,内容分发网络(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加速节点。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在第二广域网中接收第一数据访问请求,第一数据访问请求用于访问向第一云真机推送的第一目标数据;根据第一数据访问请求,经由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从位于第三广域网中的云服务存储节点拉取第一目标数据,以向第一云真机进行推送。由于云服务存储节点位于与第一广域网和第二广域网均不同的第三广域网中,因此可以绕过第一广域网与第二广域网之间的网关节点配置的防火墙,便捷地获取数据。应理解,尽管云服务存储节点中的数据不在第二广域网中,但是云服务存储节点中的数据的元数据可以存储在第二广域网中,因此,同样保证了第二广域网中的数据安全。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在第二广域网中接收第一数据访问请求,第一数据访问请求用于访问向第一云真机推送的第一目标数据;根据第一数据访问请求,经由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从位于第一广域网的第一本地缓存节点拉取第一目标数据,以向第一云真机进行推送,其中,第一目标数据从位于第三广域网中的云服务存储节点缓存到第一本地缓存节点。
由于第一目标数据从云服务存储节点缓存到第一本地缓存节点,并且第一本地缓存节点与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都位于第一广域网中,因此从第一本地缓存节点向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拉取第一目标数据比从云服务存储节点向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拉取数据更高效。
在一个示例中,在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例如,初次)拉取第一目标数据时,可以从云服务存储节点拉取该第一目标数据到第一云真机。在另一示例中,在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例如,初次)拉取第一目标数据时,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可以从云服务存储节点拉取该第一目标数据到第一本地缓存节点,并且从第一本地缓存节点拉取第一目标数据到第一云真机。此外,在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下次拉取第一目标数据时,可以从第一本地缓存节点拉取第一目标数据到第一云真机。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在第二广域网中接收对第二云真机的第二访问请求,第二云真机由位于第二广域网中的第二云真机管理节点进行管理;根据第二访问请求,与第二云真机管理节点建立访问连接,以便对第二云真机进行访问。
应理解,此外,文中的云真机管理节点与其管理的云真机处于同一广域网。例如,第二云真机管理节点与第二云真机处于第二广域网。
由于第二云真机管理节点位于第二广域网中,因此根据在第二广域网中接收对第二云真机的第二访问请求,与第二云真机管理节点建立访问连接,可以实现对第二云真机的安全和高效的访问。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既实现了对第一广域网中的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的访问,又实现了对第二广域网中的第二云真机管理节点的访问,进一步实现了跨广域网的云真机访问。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在第二广域网中接收第二数据访问请求,第二数据访问请求用于访问向第二云真机推送的第二目标数据;根据第二数据访问请求,经由第二云真机管理节点,从位于第三广域网中的云服务存储节点拉取第二目标数据,以向第二云真机进行推送。
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由于能够经由位于第二广域网中的第二云真机管理节点,从位于第三广域网中的云服务存储节点拉取第二目标数据,因此,实现了通过同一云服务存储节点向不同的云真机管理节点提供数据访问,从而实现了云服务存储节点部署效率。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在第二广域网中接收第二数据访问请求,第二数据访问请求用于访问向第二云真机推送的第二目标数据;根据第二数据访问请求,经由第二云真机管理节点,从位于第二广域网中的第二本地缓存节点拉取第二目标数据,以向第二云真机进行推送,其中,第二目标数据从位于第三广域网中的云服务存储节点缓存到第二本地缓存节点。
由于第二目标数据从云服务存储节点缓存到第二本地缓存节点,并且第二本地缓存节点与第二云真机管理节点都位于第二广域网中,因此从第二本地缓存节点向第二云真机管理节点拉取第二目标数据比从云服务存储节点向第二云真机管理节点拉取数据更高效。此外,通过同一云服务存储节点为不同的缓存节点提供了缓存数据源,从而实现了对云服务存储节点的高效部署。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访问请求,与所述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建立访问连接,以便对所述第一云真机进行访问,包括:根据所述第一访问请求,与所述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建立第一传输层连接;基于所述第一传输层连接,向所述第一云真机发送测试指令,对所述第一云真机进行测试。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传输层连接为半双工连接,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传输层连接,向所述第一云真机发送测试指令,对所述第一云真机进行测试,包括:根据所述第一传输层连接,建立第二传输层连接,所述第二传输层连接为全双工连接;基于所述第二传输层连接,向所述第一云真机发送屏幕操作指令,以从所述第一云真机获取屏幕反馈消息。
在一个场景中,诸如在通过云真机服务平台对云真机进行操作场景(例如,云真机选择、平台应用程序安装、云真机执行任务创建)中,客户端通过第一传输层连接(例如,HTTP协议)(通过云真机管理节点)向云真机服务平台发送云真机服务请求。云真机服务平台可以根据云真机服务请求生成代理访问请求。云真机服务平台可以通过半双工传输层协议(例如,HTTP协议)向访问代理节点发送代理访问请求。
在另一场景中,诸如在通过客户端对云真机进行使用的场景(例如,移动网络环境监测、用户界面操作等)中,客户端通过第二传输层连接(例如,websocket协议)向云真机服务平台发送操作请求,云真机服务平台可以向云真机转发该操作请求。此外,云真机可以响应该操作请求,向客户端(例如,通过云真机服务平台转发)操作响应(例如,用户界面状态)。云真机也可以实时或非定时地主动上报云真机状态信息(诸如,界面状态、用户数据等)。
图2B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云服务方法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步骤201中,云真机服务平台向访问代理节点发送代理访问请求。例如,云真机服务平台可以根据用户在客户端发送的云真机服务请求,向访问代理节点发送代理访问请求。
在一个场景中,诸如在通过云真机服务平台对云真机进行操作场景(例如,云真机选择、平台应用程序安装、云真机执行任务创建)中,客户端通过半双工传输层协议(例如,HTTP协议)(通过云真机管理节点)向云真机服务平台发送云真机服务请求。云真机服务平台可以根据云真机服务请求生成代理访问请求。云真机服务平台可以通过半双工传输层协议(例如,HTTP协议)向访问代理节点发送代理访问请求。
在另一场景中,诸如在通过客户端对云真机进行使用的场景(例如,移动网络环境监测、用户界面操作等)中,客户端通过全双工传输层协议(例如,websocket协议)向云真机服务平台发送操作请求,云真机服务平台可以向云真机转发该操作请求。此外,云真机可以响应该操作请求,向客户端(例如,通过云真机服务平台转发)操作响应(例如,用户界面状态)。云真机也可以实时或非定时地主动上报云真机状态信息(诸如,界面状态、用户数据等)。
在步骤202中,访问代理节点向云真机管理节点发送云真机访问请求。此外,云真机服务请求中包括管理待访问云真机的云真机管理节点的标识,云真机服务平台根据该标识,确定该标识对应的云真机管理节点。可替代地,云真机服务请求中包括管理待访问云真机的标识,云真机服务平台根据该标识以及对应关系,确定该标识对应的云真机管理节点,其中,该对应关系指示云真机管理节点(或者其标识)及其管理的一个或多个云真机(或者其标识)之间的映射。云真机服务平台可以存储或获取该对应关系。
在步骤203中,云真机管理节点向访问代理节点返回云真机访问响应。例如,云真机管理节点可以通过半双工传输层协议(例如,HTTP协议)向访问代理节点返回云真机访问响应。云真机管理节点也可以通过全双工传输层协议(例如,websocket协议)向访问代理节点返回云真机访问响应。该全双工传输层连接可以基于半双工传输层连接而进一步建立。
在步骤204中,访问代理节点向云真机服务平台返回代理访问响应。例如,访问代理节点可以通过半双工传输层协议(例如,HTTP协议)向云真机服务平台返回云真机访问响应。访问代理节点也可以通过全双工传输层协议(例如,websocket协议)向云真机服务平台返回云真机访问响应。该全双工传输层连接可以基于半双工传输层连接而进一步建立。
应理解,尽管在本示例中,以全双工传输层协议和半双工传输层协议对上述交互过程进行了描述,但是在其他示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通信方式或通信协议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访问方法。
图3A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云服务方法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本示例中,第一广域网与第二广域网之间的网关节点配置有防火墙。第二广域网可以通过第三广域网与第一广域网进行连接。第二广域网中部署有云真机服务平台。第一广域网中部署有云真机管理节点。第三广域网中部署有访问代理节点。云真机服务平台经由第三广域网中的访问代理节点访问云真机管理节点。
此外,在一个场景中,云真机服务平台不能经由该网关节点的防火墙访问云真机管理节点。在另一场景中,云真机服务平台可以经由该网关节点的防火墙,并且云真机服务平台经由该网关节点的防火墙访问云真机管理节点具有第一访问延迟,云真机服务平台经由第三广域网中的访问代理节点访问云真机管理节点具有第二访问延迟,其中,第一访问延迟大于第二访问延迟。
图3B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云服务方法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本示例中,第一广域网与第二广域网之间的网关节点配置有防火墙。第二广域网可以通过第三广域网与第一广域网进行连接。第二广域网中部署有云真机服务平台。第一广域网中部署有云真机管理节点。第三广域网中部署有访问代理节点和云服务存储节点。
此外,在本示例中,云真机服务平台经由第三广域网中的访问代理节点访问云真机管理节点。云真机服务平台控制云真机管理节点从云服务存储节点拉取数据,并且向云真机管理节点所管理的云真机推送数据。但是,在另一些示例中,云服务存储节点也可以部署在第二广域网中。例如,云真机获取云真机管理节点从第二广域网中的云服务存储节点拉取并推送的数据具有第一延迟,云真机获取云真机管理节点从第三广域网中的云服务存储节点拉取并推送的数据具有第二延迟,其中,第一延迟大于第二延迟。
图3C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云服务方法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本示例中,第一广域网与第二广域网之间的网关节点配置有防火墙。第二广域网可以通过第三广域网与第一广域网进行连接。第二广域网中部署有云真机服务平台。第一广域网中部署有云真机管理节点和本地缓存节点。第三广域网中部署有访问代理节点和云服务存储节点。
此外,在本示例中,云真机服务平台经由第三广域网中的访问代理节点访问云真机管理节点。
此外,在一个场景中,云真机服务平台控制云真机管理节点从第三广域网中的云服务存储节点拉取数据,并且向云真机管理节点所管理的云真机推送数据。
此外,在另一场景中,云服务存储节点也可以部署在第二广域网中。例如,云真机获取云真机管理节点从第二广域网中的云服务存储节点拉取并推送数据到云真机。
此外,在另一场景中,云真机服务平台控制云真机管理节点从第一广域网中的本地缓存节点拉取数据,并且向云真机管理节点所管理的云真机推送数据。其中,第一广域网中的本地缓存节点的数据可以从第三广域网中的云服务存储节点获取,也可以从第二广域网中的云服务存储节点获取。
图4A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部署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4A的部署方法可以由任意适当的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电子设备执行,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移动终端(如手机、PAD等)和PC(诸如台式机的个人电脑)机等。该方法包括:
410:将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部署在第一广域网中,并且将云真机服务平台部署在第二广域网中,第一广域网与第二广域网不同;
420:部署云真机服务平台与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之间的第一网络连接配置,以便云真机服务平台通过第一网络连接配置,访问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由于能够基于第二广域网中接收到第一访问请求,访问第一广域网中的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因此实现了跨广域网的云真机访问,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云真机平台的服务能力。
由于该服务端可以部署在第二广域网中,因此与云服务相关的数据可以存储在第二广域网中,从而可以在保证第二广域网中的数据安全的同时,实现跨广域网的云真机访问。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中,第一广域网与第二广域网之间的网关节点配置有防火墙,其中,该方法还包括:将访问代理节点部署在第三广域网中,第三广域网与第一广域网和第二广域网均不同,其中,部署云真机服务平台与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之间的第一网络连接配置,包括:部署访问代理节点与云真机服务平台之间的第一代理网络连接配置,并且部署访问代理节点与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之间的第二代理网络连接配置。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将云服务存储节点部署在第三广域网中;部署云服务存储节点与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的第二网络连接配置,以便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从云服务存储节点获取数据。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将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的本地缓存节点部署在第一广域网中,部署云服务存储节点与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的第二网络连接配置,包括:部署本地缓存节点与云服务存储节点之间的第一缓存网络连接配置,并且部署本地缓存节点与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之间的第二缓存网络连接,以便本地缓存节点为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从云服务存储节点拉取缓存数据。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将第二云真机管理节点部署在第二广域网中;部署所述云真机服务平台与所述第二云真机管理节点之间的域内网络连接配置,以便所述云真机服务平台通过所述域内网络连接配置,访问所述第二云真机管理节点。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对应于第一服务策略,所述第二云真机管理节点对应于第二服务策略,所述第一服务策略的服务价格高于所述第二服务策略的服务价格。
例如,多个第二云真机管理节点可以具有相同的第二服务策略,也可以具有不同的第二服务策略。多个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可以具有相同的第一服务策略,也可以具有不同的第一服务策略。不同的第一服务策略可以对应于相同的服务价格,也可以对应于不同的服务价格。不同的第二服务策略可以对应于相同的服务价格,也可以对应于不同的服务价格。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将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部署在第一广域网中,包括:以第一数目将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部署在第一广域网中,其中,所述将第二云真机管理节点部署在第二广域网中,以第二数目将第二云真机管理节点部署在第二广域网中,其中,第一数目小于第二数目。
此外,多个第一广域网可以对应于多种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多种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中的每种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可以具有不同的数目。
例如,对于多种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数量多的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可以对应于高的服务价格,数量少的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可以对应于低的服务价格。反之亦然。
例如,对于多种第二云真机管理节点,数量多的第二云真机管理节点可以对应于高的服务价格,数量少的第二云真机管理节点可以对应于低的服务价格。反之亦然。
图4B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部署方法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本示例中,在第一广域网中部署了云真机管理接节点,并且在第二广域网中部署了云真机服务平台。此外,还可以部署云真机服务平台与云真机管理节点之间的第一网络连接配置。第二广域网与第一广域网之间设置有网关节点。可以基于该网关节点的参数配置上述的第一网络连接配置。
此外,还可以基于该网关节点的参数部署云服务存储节点与云真机管理节点的第二网络连接配置。云服务存储节点可以部署在第一广域网中、第二广域网中或第三广域网中。
在完成云真机服务平台与云真机管理节点之间的第一网络连接配置之后,可以基于云真机服务平台和云真机管理节点,建立云真机服务前端与云真机之间的连接。
在步骤401中,云真机服务前端(例如,web客户端)向云真机发送云真机访问请求。应理解,可以通过第二广域网与第一广域网之间的网关节点度该云真机访问请求进行转发该访问请求。
在步骤402中,云真机服务前端从云真机获取云真机访问响应。可以通过第二广域网与第一广域网之间的网络节点度该云真机访问请求进行转发该访问响应。
在一个场景中,诸如在通过云真机服务平台对云真机进行操作场景(例如,云真机选择、平台应用程序安装、云真机执行任务创建)中,客户端通过半双工传输层协议(例如,HTTP协议)(通过云真机管理节点)向云真机服务平台发送云真机服务请求。云真机服务平台可以根据云真机服务请求生成代理访问请求。云真机服务平台可以通过半双工传输层协议(例如,HTTP协议)向访问代理节点发送代理访问请求。
在另一场景中,诸如在通过客户端对云真机进行使用的场景(例如,移动网络环境监测、用户界面操作等)中,客户端通过全双工传输层协议(例如,websocket协议)向云真机服务平台发送操作请求,云真机服务平台可以向云真机转发该操作请求。此外,云真机可以响应该操作请求,向客户端(例如,通过云真机服务平台转发)操作响应(例如,用户界面状态)。云真机也可以实时或非定时地主动上报云真机状态信息(诸如,界面状态、用户数据等)。
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云服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图5的云服务装置,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510,在第二广域网中接收对第一云真机的第一访问请求,第一云真机由位于第一广域网中的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进行管理,第一广域网与第二广域网不同;
连接建立模块520,根据第一访问请求,与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建立访问连接,以便对第一云真机进行访问。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由于能够基于第二广域网中接收到第一访问请求,访问第一广域网中的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进行管理的第一云真机,因此实现了跨广域网的云真机访问,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云真机平台的服务能力。
此外,在上述的云服务装置为云真机服务平台的情况下,由于该服务端可以部署在第二广域网中,因此与云服务相关的数据可以存储在第二广域网中,从而可以在保证第二广域网中的数据安全的同时,实现跨广域网的云真机访问。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中,第一广域网与第二广域网之间的网关节点配置有防火墙,其中,连接建立模块具体用于:根据第一访问请求,经由第三广域网中的访问代理节点,与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建立访问连接,其中,第三广域网与第一广域网和第二广域网均不同。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中,请求接收模块还用于:在第二广域网中接收第一数据访问请求,第一数据访问请求用于访问向第一云真机推送的第一目标数据;该装置还包括数据访问模块,根据第一数据访问请求,经由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从位于第三广域网中的云服务存储节点拉取第一目标数据,以向第一云真机进行推送。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中,请求接收模块还用于:在第二广域网中接收第一数据访问请求,第一数据访问请求用于访问向第一云真机推送的第一目标数据。其中,数据访问模块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数据访问请求,经由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从位于第一广域网的第一本地缓存节点拉取第一目标数据,以向第一云真机进行推送,其中,第一目标数据从位于第三广域网中的云服务存储节点缓存到第一本地缓存节点。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中,请求接收模块还用于:在第二广域网中接收对第二云真机的第二访问请求,第二云真机由位于第二广域网中的第二云真机管理节点进行管理。连接建立模块还用于:根据第二访问请求,与第二云真机管理节点建立访问连接,以便对第二云真机进行访问。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中,请求接收模块还用于:在第二广域网中接收第二数据访问请求,第二数据访问请求用于访问向第二云真机推送的第二目标数据;数据访问模块具体用于:根据第二数据访问请求,经由第二云真机管理节点,从位于第三广域网中的云服务存储节点拉取第二目标数据,以向第二云真机进行推送。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中,请求接收模块还用于:在第二广域网中接收第二数据访问请求,第二数据访问请求用于访问向第二云真机推送的第二目标数据;数据访问模块具体用于:根据第二数据访问请求,经由第二云真机管理节点,从位于第二广域网中的第二本地缓存节点拉取第二目标数据,以向第二云真机进行推送,其中,第二目标数据从位于第三广域网中的云服务存储节点缓存到第二本地缓存节点。
本实施例的装置用于实现前述多个方法实施例中相应的方法,并具有相应的方法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此外,本实施例的装置中的各个模块的功能实现均可参照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部分的描述,在此亦不再赘述。
图6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部署装置的示意性框图。图6的部署装置包括:
第一部署模块610,将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部署在第一广域网中,并且将云真机服务平台部署在第二广域网中,第一广域网与第二广域网不同;
第二部署模块620,部署云真机服务平台与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之间的网络连接,以便通过网络连接,经由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访问其管理的第一云真机。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由于能够基于第二广域网中接收到第一访问请求,访问第一广域网中的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因此实现了跨广域网的云真机访问,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云真机平台的服务能力。
由于该服务端可以部署在第二广域网中,因此与云服务相关的数据可以存储在第二广域网中,从而可以在保证第二广域网中的数据安全的同时,实现跨广域网的云真机访问。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中,第一广域网与第二广域网之间的网关节点配置有防火墙,其中,该装置还包括第三部署模块,将访问代理节点部署在第三广域网中,第三广域网与第一广域网和第二广域网均不同,其中,
第二部署模块具体用于:部署访问代理节点与云真机服务平台之间的第一代理网络连接配置,并且部署访问代理节点与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之间的第二代理网络连接配置。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第四部署模块,将云服务存储节点部署在第三广域网中;部署云服务存储节点与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的第二网络连接配置,以便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从云服务存储节点获取数据。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第五部署模块,将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的本地缓存节点部署在第一广域网中,第四部署模块具体用于:部署本地缓存节点与云服务存储节点之间的第一缓存网络连接配置,并且部署本地缓存节点与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之间的第二缓存网络连接,以便本地缓存节点为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从云服务存储节点拉取缓存数据。
本实施例的装置用于实现前述多个方法实施例中相应的方法,并具有相应的方法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此外,本实施例的装置中的各个模块的功能实现均可参照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部分的描述,在此亦不再赘述。
图7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701;
计算机可读介质702,可以配置为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图8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如图8所示,该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可以包括:处理器801,通信接口802,计算机可读介质803和通信总线804;
其中处理器801、通信接口802、计算机可读介质803通过通信总线8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可选地,通信接口802可以为通信模块的接口;
其中,处理器801具体可以配置为:在第二广域网中接收对第一云真机的第一访问请求,所述第一云真机由位于第一广域网中的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进行管理,所述第一广域网与第二广域网不同;根据所述第一云真机访问请求,与所述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建立访问连接,以便对第一云真机进行访问,或者,
将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部署在第一广域网中,并且将云真机服务平台部署在第二广域网中,所述第一广域网与所述第二广域网不同;部署所述云真机服务平台与所述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之间的第一网络连接配置,以便所述云真机服务平台通过所述第一网络连接配置,访问所述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
处理器8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计算机可读介质803可以是,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介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只读存储介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介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介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介质(Electric 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EPROM)等。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配置为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执行时,执行本发明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可以但不限于是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介质(RAM)、只读存储介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介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介质(CD-ROM)、光存储介质件、磁存储介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发明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发明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配置为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配置为执行本发明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发明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配置为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上述具体实施例中有特定先后关系,但这些先后关系只是示例性的,在具体实现的时候,这些步骤可能会更少、更多或执行顺序有调整。即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模块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这些模块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模块本身的限定。
作为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
作为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装置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装置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装置执行时,使得该装置:在第二广域网中接收对第一云真机的第一访问请求,所述第一云真机由位于第一广域网中的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进行管理,所述第一广域网与第二广域网不同;根据所述第一云真机访问请求,与所述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建立访问连接,以便对第一云真机进行访问,或者,
将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部署在第一广域网中,并且将云真机服务平台部署在第二广域网中,所述第一广域网与所述第二广域网不同;部署所述云真机服务平台与所述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之间的第一网络连接配置,以便所述云真机服务平台通过所述第一网络连接配置,访问所述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
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表述“第一”、“第二”、“所述第一”或“所述第二”可修饰各种部件而与顺序和/或重要性无关,但是这些表述不限制相应部件。以上表述仅配置为将元件与其它元件区分开的目的。例如,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表示不同的用户设备,虽然两者均是用户设备。例如,在不背离本公开的范围的前提下,第一元件可称作第二元件,类似地,第二元件可称作第一元件。
当一个元件(例如,第一元件)称为与另一元件(例如,第二元件)“(可操作地或可通信地)联接”或“(可操作地或可通信地)联接至”另一元件(例如,第二元件)或“连接至”另一元件(例如,第二元件)时,应理解为该一个元件直接连接至该另一元件或者该一个元件经由又一个元件(例如,第三元件)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相反,可理解,当元件(例如,第一元件)称为“直接连接”或“直接联接”至另一元件(第二元件)时,则没有元件(例如,第三元件)插入在这两者之间。
以上描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发明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20)

1.一种云服务方法,包括:
在第二广域网中接收对第一云真机的第一访问请求,所述第一云真机由位于第一广域网中的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进行管理,所述第一广域网与第二广域网不同;
根据所述第一访问请求,与所述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建立访问连接,以便对所述第一云真机进行访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广域网与所述第二广域网之间的网关节点配置有防火墙,其中,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访问请求,与所述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建立访问连接,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访问请求,经由第三广域网中的访问代理节点,与所述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建立访问连接,其中,所述第三广域网与所述第一广域网和所述第二广域网均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二广域网中接收第一数据访问请求,所述第一数据访问请求用于访问向所述第一云真机推送的第一目标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访问请求,经由所述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从位于所述第三广域网中的云服务存储节点拉取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以向所述第一云真机进行推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二广域网中接收第一数据访问请求,所述第一数据访问请求用于访问向所述第一云真机推送的第一目标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访问请求,经由所述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从位于第一广域网的第一本地缓存节点拉取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以向所述第一云真机进行推送,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从位于所述第三广域网中的云服务存储节点缓存到所述第一本地缓存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广域网中接收对第二云真机的第二访问请求,所述第二云真机由位于第二广域网中的第二云真机管理节点进行管理;
根据所述第二访问请求,与所述第二云真机管理节点建立访问连接,以便对所述第二云真机进行访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二广域网中接收第二数据访问请求,所述第二数据访问请求用于访问向所述第二云真机推送的第二目标数据;
根据所述第二数据访问请求,经由所述第二云真机管理节点,从位于所述第三广域网中的云服务存储节点拉取所述第二目标数据,以向所述第二云真机进行推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二广域网中接收第二数据访问请求,所述第二数据访问请求用于访问向所述第二云真机推送的第二目标数据;
根据所述第二数据访问请求,经由所述第二云真机管理节点,从位于所述第二广域网中的第二本地缓存节点拉取所述第二目标数据,以向所述第二云真机进行推送,其中,所述第二目标数据从位于所述第三广域网中的云服务存储节点缓存到所述第二本地缓存节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访问请求,与所述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建立访问连接,以便对所述第一云真机进行访问,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访问请求,与所述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建立第一传输层连接;
基于所述第一传输层连接,向所述第一云真机发送测试指令,对所述第一云真机进行测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传输层连接为半双工连接,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传输层连接,向所述第一云真机发送测试指令,对所述第一云真机进行测试,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传输层连接,建立第二传输层连接,所述第二传输层连接为全双工连接;
基于所述第二传输层连接,向所述第一云真机发送屏幕操作指令,以从所述第一云真机获取屏幕反馈消息。
10.一种部署方法,包括:
将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部署在第一广域网中,并且将云真机服务平台部署在第二广域网中,所述第一广域网与所述第二广域网不同;
部署所述云真机服务平台与所述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之间的第一网络连接配置,以便所述云真机服务平台通过所述第一网络连接配置,访问所述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广域网与所述第二广域网之间的网关节点配置有防火墙,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访问代理节点部署在第三广域网中,所述第三广域网与所述第一广域网和所述第二广域网均不同,其中,
所述部署所述云真机服务平台与所述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之间的第一网络连接配置,包括:
部署所述访问代理节点与所述云真机服务平台之间的第一代理网络连接配置,并且部署所述访问代理节点与所述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之间的第二代理网络连接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云服务存储节点部署在所述第三广域网中;
部署所述云服务存储节点与所述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的第二网络连接配置,以便所述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从所述云服务存储节点获取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的本地缓存节点部署在所述第一广域网中,
所述部署所述云服务存储节点与所述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的第二网络连接配置,包括:
部署所述本地缓存节点与所述云服务存储节点之间的第一缓存网络连接配置,并且部署所述本地缓存节点与所述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之间的第二缓存网络连接,以便所述本地缓存节点为所述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从所述云服务存储节点拉取缓存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第二云真机管理节点部署在第二广域网中;
部署所述云真机服务平台与所述第二云真机管理节点之间的域内网络连接配置,以便所述云真机服务平台通过所述域内网络连接配置,访问所述第二云真机管理节点。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对应于第一服务策略,所述第二云真机管理节点对应于第二服务策略,所述第一服务策略的服务价格高于所述第二服务策略的服务价格。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部署在第一广域网中,包括:
以第一数目将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部署在第一广域网中,其中,所述将第二云真机管理节点部署在第二广域网中,
以第二数目将第二云真机管理节点部署在第二广域网中,其中,第一数目小于第二数目。
17.一种云服务装置,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在第二广域网中接收对第一云真机的第一访问请求,所述第一云真机由位于第一广域网中的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进行管理,所述第一广域网与第二广域网不同;
连接建立模块,根据所述第一访问请求,与所述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建立访问连接,以便对所述第一云真机进行访问。
18.一种部署装置,包括:
第一部署模块,将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部署在第一广域网中,并且将云真机服务平台部署在第二广域网中,所述第一广域网与所述第二广域网不同;
第二部署模块,部署所述云真机服务平台与所述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之间的网络连接,以便通过所述网络连接配置,访问所述第一云真机管理节点。
19.一种电子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计算机可读介质,配置为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20.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CN202010555702.1A 2020-06-17 2020-06-17 云服务方法、部署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8104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55702.1A CN113810448B (zh) 2020-06-17 2020-06-17 云服务方法、部署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55702.1A CN113810448B (zh) 2020-06-17 2020-06-17 云服务方法、部署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10448A true CN113810448A (zh) 2021-12-17
CN113810448B CN113810448B (zh) 2023-07-04

Family

ID=78892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55702.1A Active CN113810448B (zh) 2020-06-17 2020-06-17 云服务方法、部署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1044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84947A (zh) * 2022-04-28 2022-08-09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集群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69175A (zh) * 2018-05-22 2018-11-06 北京京东金融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远程真机访问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582441A (zh) * 2018-11-30 2019-04-05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提供容器服务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CN109582583A (zh) * 2018-12-14 2019-04-05 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软件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875913A (zh) * 2018-09-03 2020-03-1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US20200145301A1 (en) * 2015-07-28 2020-05-07 Spirent 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ed Testing of MoCA Networks
US20200159557A1 (en) * 2018-11-15 2020-05-21 Netapp,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cloud based micro-services
CN210693971U (zh) * 2020-02-25 2020-06-05 厦门市医鹭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安全设备测试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145301A1 (en) * 2015-07-28 2020-05-07 Spirent 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ed Testing of MoCA Networks
CN108769175A (zh) * 2018-05-22 2018-11-06 北京京东金融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远程真机访问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875913A (zh) * 2018-09-03 2020-03-1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US20200159557A1 (en) * 2018-11-15 2020-05-21 Netapp,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cloud based micro-services
CN109582441A (zh) * 2018-11-30 2019-04-05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提供容器服务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CN109582583A (zh) * 2018-12-14 2019-04-05 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软件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210693971U (zh) * 2020-02-25 2020-06-05 厦门市医鹭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安全设备测试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84947A (zh) * 2022-04-28 2022-08-09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集群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
CN114884947B (zh) * 2022-04-28 2024-03-12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集群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10448B (zh) 202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086196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grating real time communication features in applications
US1136073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peech service
US9047308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unified access to various data resources using virtualized services
CN108833251B (zh) 用于控制网络互联的方法和装置
US20070115818A1 (en) Triggered notification
CN110177128B (zh) 数据传输系统及其建立vpn连接的方法、终端、vpn代理
CN113709810B (zh) 一种网络服务质量的配置方法、设备和介质
KR20200102328A (ko)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KR100950212B1 (ko) 이동 통신 애플리케이션들을 테스트하기 위한 소프트웨어 개발 시스템, 상기 소프트웨어 개발 시스템에서 소프트웨어 구성요소들간에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방법, 상기 소프트웨어 개발 시스템을 포함하는 데이터 처리 장치, 및 상기 데이터 처리 장치를 제어하는 컴퓨터 프로그램이 수록된 컴퓨터 판독가능 저장 매체
WO2017040931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native service layer device management functionality
CN112416632B (zh) 事件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WO2022267635A1 (zh) 用于数据交互的方法和装置
CN112511598A (zh) 一种投屏显示方法、智能终端、存储介质
CN110198333B (zh) 数据获取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3595927A (zh) 一种旁路模式下镜像流量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KR102486236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네트워크 기능 가상화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13821352A (zh) 一种远程服务的调用方法和装置
CN115525302A (zh) 一种大规模数字对象仓库集群的部署方法及装置
CN108093036A (zh) 一种获取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CN113810448B (zh) 云服务方法、部署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7231275B (zh) 用于用户设备与家居设备连接配置的方法
CN112015383A (zh) 一种登录方法和装置
CN112748962A (zh) 应用加载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8259576B (zh) 一种软硬件实时信息传输系统和方法
CN115297098A (zh) 边缘服务获取方法和装置、边缘计算系统、介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