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07802B - 基于区块链的劳务人员薪资结算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基于区块链的劳务人员薪资结算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07802B
CN113807802B CN202110899200.5A CN202110899200A CN113807802B CN 113807802 B CN113807802 B CN 113807802B CN 202110899200 A CN202110899200 A CN 202110899200A CN 113807802 B CN113807802 B CN 1138078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storical
blockchain
staff
data
repu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992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07802A (zh
Inventor
魏宽民
蔡红军
韩晓鹏
刘守亮
周云浩
王立京
武晓堃
周佳
王大勇
石凯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9920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078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078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078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078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078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5Human resour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4Protecting data integrity, e.g. using checksums, certificates or signa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Econom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Bioeth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劳务人员薪资结算方法及相关设备。该方法包括:根据所述智能合约以及所述区块链上保存的所述建设项目的总包方和劳务人员的历史信誉度值,计算总包方和劳务人员需缴纳的保证金额度;根据智能合约以及上传至区块链上的实际工时数据和工作情况信息而计算劳务人员的应得薪资额,保存应得薪资额,并触发薪资发放机制。通过引入智能合约算法将传统纸质合约数字化,使得合约多方的利益都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信誉激励机制的引用将单次博弈变成了多次博弈,达到增加签署智能合约三方的诚信行为的技术效果。由于区块链的特点,写入的内容不可以修改,因此保证了上传信息的准确性,提升了薪酬结算平台的身份安全度。

Description

基于区块链的劳务人员薪资结算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劳务人员用工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劳务人员薪资结算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在劳务人员的薪资结算过程中,集中式身份管理系统依赖于名义上的受信任第三方,这就引发了诸多身份信息安全与可信度的问题。同时,依附于劳务公司的工人数量呈流动性,导致分散的个人信息分布在整个网络上,致使个人信息容易发生数据泄漏。身份信息管理复杂且不够灵活,每个安全域中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使这些域中的所有协议、标准和过程(即身份验证和授权)变得极为复杂,并破坏了身份的可用性。
但是,传统的身份认证系统缺乏对使用者的考虑使得它们不够灵活。可见身份信息在处理和存储过程中,面临着通讯复杂、数据认证不可靠、容易发生篡改等问题。且劳动双方缺少必要的信誉度考量机制,导致频繁出现失信行为。在双方选择的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参考信息来辅助劳动双方的选择,降低了用工效率。因此,确保身份认证可靠,数据信息不被恶意篡改,提升薪酬结算平台的工作效率和增强各方的诚信行为是当前劳动薪资结算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能够解决或者部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基于区块链的劳务人员薪资结算方法及相关设备。
基于上述目的,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劳务人员薪资结算方法,由所述区块链上的主节点执行,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建设项目的智能合约被上传到所述区块链上,根据所述智能合约以及所述区块链上保存的所述建设项目的总包方和劳务人员的历史信誉度值,计算所述总包方和所述劳务人员需缴纳的保证金额度,其中,所述智能合约预先由所述建设项目的建设方、所述总包方、所述劳务人员三方达成;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劳务人员在所述建设项目结束后通过终端设备将实际工时数据和工作情况信息上传到所述区块链上,根据所述智能合约以及所述实际工时数据和所述工作情况信息而计算所述劳务人员的应得薪资额,保存所述应得薪资额,并触发薪资发放机制。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相关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从上面可以看出,本公开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劳务人员薪资结算方法及相关设备,通过引入智能合约算法将传统纸质合约数字化,并由IF-THEN的逻辑规则严格执行合约上的内容,使得合约多方的利益都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然后将智能合约上传到区块链,并根据智能合约以及区块链上保存的建设项目的总包方的历史信誉度值,计算总包方需缴纳的保证金额度,信誉激励机制的引用将单次博弈变成了多次博弈,合约各方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诚信历史将关联到自身的议价能力与未来的市场选择,与自己的长期利益息息相关,进而达到增加签署智能合约三方的诚信行为,建设诚实守信市场的技术效果。然后劳务人员在建设项目结束后通过终端设备将实际工时数据和工作情况信息上传到区块链上,这样由于区块链写入的内容不可以修改的特点,保证了实际工时数据和工作情况信息的准确性,最后根据智能合约以及实际工时数据和工作情况信息而计算劳务人员的应得薪资额,保存应得薪资额,并触发薪资发放机制,由于区块链写入的内容不可以修改的特性保证实际薪资额准确性和安全性,保证了劳务人员的利益,提升了薪酬结算平台的身份安全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基于区块链的劳务人员薪资结算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的薪资与工时预测流程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的智能合约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的身份认证系统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的根据智能合约的薪资结算流程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的模块装置框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相关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实施例中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智能合约是以数字形式指定的一系列承诺,包括合约各方履行这些承诺的协议。用简单的话来说,智能合约是一个在计算机系统上,当一定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可以被自动执行的合约。目前的智能合约多是基于solidity语言编写,主要实现IF-THEN的逻辑规则,运行在Ethereum虚拟机(EVM)上,EVM以沙盒的形式提供了一个隔离的运行环境来执行智能合约。在非信用体系下,合约各方之间的博弈属于单次博弈,其毁约成本极低,而毁约能够获得大量利益,合约各方会选择铤而走险。所以除了EVM之外,我们需要其他的技术手段来保证智能合约在执行的过程中不发生合约被篡改之类的道德风险,或者是黑客攻击的技术风险。
区块链作为近年来新兴技术之一,事实上是一种去中心化、安全可信的分布式数据库,其系统的运转不收任何单一节点的控制,因此具有不可篡改、可溯源性等特点。由于区块链的不可修改性,将智能合约上链可以防止智能合约在执行的过程中发生合约被篡改之类的道德风险,并保护数据免受黑客的攻击。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出的基于区块链的劳务人员薪资结算方法,确保数据信息不被恶意篡改,提升薪酬结算平台的身份安全度并增强各方的诚信行为,本公开的核心思想是在智能合约中设计了一种考量信誉度下的薪资计算方法与保证金计算方法,将农民工薪资与总包单位需要交纳的保证金与信誉度牢牢挂钩,激励各方诚信行为,并利用区块链历史数据上链后不可篡改的特性,杜绝了各方传统单次博弈的毁约行为,转向多次博弈保证履约,提高合约毁约的成本,维护建设市场的诚信守则。
本公开提出的基于区块链的劳务人员薪资结算方法还引入了信誉度激励机制,信誉激励机制的引用将单次博弈变成了多次博弈,合约各方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诚信历史将关联到自身的议价能力与未来的市场选择,与自己的长期利益息息相关,进而达到增加签署智能合约三方的诚信行为,建设诚实守信市场的技术效果。
本实施例提出的基于区块链的劳务人员薪资结算方法,如图1所示,步骤包括:
步骤100,响应于检测到建设项目的智能合约被上传到区块链上,根据智能合约以及区块链上保存的建设项目的总包方和劳务人员的历史信誉度值,计算总包方和劳务人员需缴纳的保证金额度,其中,智能合约预先由建设项目的建设方、总包方、劳务人员三方达成。
在该步骤中,如图3所示,智能合约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建设项目的建设方、总包方、劳务人员三方共同参与制定智能合约中的具体条目内容;再由开发者将合约内容用solidity语言编写,产生基于IF-THEN逻辑的智能合约。智能合约将被上传到由SP组成的虚拟机环境EVM中,在该环境中智能合约的内容将被分发到各个节点,每个节点都有计算智能合约运行结果的能力。当合约参与方需要通过web3、JS等API调用合约时,合约参与方相关的数据将通过SM传送至EVM,数据通过智能合约进行计算得出结果。某SP算出的结果可以由其他SP共同认证,当验证通过后,SP会将计算结果上传至区块链,以保证计算结果不被篡改。
具体的,总包方保证金计算的表达式为:
其中,Mb为总包方需要缴纳的保证金,p为可调正参数,Rz表示总包单位截止今日的信誉度,S是本次合约中规定的单位时长劳动报酬,T表示工作的劳务时长,单位是小时,表示截止今日的信誉度方差,n表示评分总次数。λ为历史自定义影响因子,定量表示信誉波动影响的权重且小于1。rankn-i表示第n-i次的评分,/>表示评分平均值。
其中,劳务人员保证金与其信誉度的高低和近年来基础薪资有关,具体的,劳务人员保证金计算的表达式为:
其中,Mg是劳务人员需要缴纳的保证金,Rn是工人截止今日的信誉度,Rnmax为信誉度的最大值,Δ为工人薪资比例因子,取值在0到Rnmax之间,可由第三方权威公正机构划定。μ表示最后计算的金额的μ倍存入智能合约。
步骤200,响应于检测到劳务人员在建设项目结束后通过终端设备将实际工时数据和工作情况信息上传到区块链上,根据智能合约以及实际工时数据和工作情况信息而计算劳务人员的应得薪资额,保存应得薪资额,并触发薪资发放机制。
在该步骤中,在薪资结算时,以劳务人员基础福利如五险一金,前期投入的保证金,实际工作时长,项目质量进行总体评分。
具体的,项目负责部分评分为影响因素的薪资结算的表达式为:
其中,Gg为劳务人员实际薪资,Mg为劳务人员需要缴纳的保证金,Mb为总包方需要缴纳的保证金,Φ为工时影响因子,W表示五险一金总值,T表示工作的劳务时长,单位是小时,Rnnow表示劳务人员本次信誉值,Rznow表示总包方本次的信誉度值,Rzmax为总包方信誉度的最大值,γ是奖金填充项,可以根据不同业务自行定义,α与β在工人信誉度高于社会工人平均信誉度时可取1,否则按工种由第三方权威机构合理衰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响应于检测到在建设项目结束后三方中的每一方通过各自的终端设备将对另两方的评价数据上传到区块链上,根据评价数据而更新三方各自的历史信誉度值。
其中,信誉度评估算法如下:
信誉度是指区块链中的各节点实时拥有的、一个用于评估该节点历史表现以及当前表现的一种激励通证。本实施例中涉及到三方的信誉度评估,分别为建设方信誉度,总包方信誉度以及劳务人员信誉度三类。其中,劳务人员不代表劳务人员个人,而是代表进行一次项目建设的一组人。每方拥有一个实时的信誉度,在每次合约提交时被重新计算一次。也就是说,每方的一个链上注册方是分配信誉度的基本方。节点信誉度并不是无限增加的,而是在一定的系统规模之下有一个特定的总和。当系统中的节点数按指数级别增长时,才以增长量级为方进行信誉度总量的一次增加。这样,信誉度的绝对值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在群体中的相对值大小。而信誉度总量的增加目的则是为了维持各节点之间的差异性,防止节点数目过多导致差异过小,评估体系失效。
信誉度评价的主要因素是该节点在区块链中的历史贡献以及本次贡献得到的评价。信誉度的计算依据是三方在本次合约结束后在链上提交的反馈评价,并综合各方在链上的历史评价进行的。
其中,信誉度的初始化表现为,当一个节点为新加入节点时,所有已经加入联盟链的节点会计算一次信誉度,并从各节点按信誉度以相同比例分出一部分作为新节点的初始信誉度,使新节点拥有一个初始的信誉度。这个初始信誉度可以是当前信誉度总和在当前节点数量下的平均值。新节点如果想提高自己的信誉度,就需要在较缺少历史贡献的情况下提高节点的活跃度。平均值作为一个较高的初始信誉度,赋予一个新节点更大的优势,激励节点参与合约的签订并维持良好的信誉度。
其中,建设方节点的历史贡献的评估主要取决于该节点在总包单位节点中的反馈信誉,该节点在总包方节点中的反馈信誉则是由总包方节点的可信度以及总包方节点对该节点本次交易中表现的认可程度决定.
具体的,设某总包方i节点的可信度为Cz(t),该可信度与其合作的总包方数量,合作公司对交易评价的相似度有关。因此,该可信度Cz(t)的表达式为:
其中,t为时间,Fi为总包方i的合作用户数目,Szi为合作公司对数据评价的相似度。
节点的信誉与所有与其有过合作历史的总包方对该建设方的认可度相关,因此节点反馈信誉度Rj(t)的表达式为:
其中Ti,j表示总包方i对建设方节点j的信任程度。该信任程度基于总包方对于该节点在区块链上记录的历史评价。评价的参考依据主要为款项提交的及时性,合同内容与实际工程内容的一致性以及合同项目规划的合理性等。
其中,总包方的信誉度由建设方对其工程施工结果的表现以及劳务人员对该公司评价的历史数据决定。建设方的评价依据主要为工程的完成度和满意度,劳务人员的评价依据主要为总包方的竞标能力以及工程安排的合理程度。
具体的,设总包方的信誉度为Rz(t),则总包方i的信誉度的表达式为:
Bji(t)=gradingj(cj,i,sj,i)
Bmi(t)=gradingm(bm,i,am,i)
其中α为权重参数,可以根据项目开展实际情况进行调节。Bji表示建设方j对总包方i的评价,Bmi表劳务人员m对总包方i的评价,两值在工程完成后由建设方和劳务人员分别独立给总包方打分;gradingj和gradingm分别表示建设方和劳务人员的评分函数,由建设方和劳务人员指定统一公正的评分函数。其中c和s分别表示工程的完成度和满意度;b和a分别表示总包方的竞标能力以及工程安排的合理程度。N表示当前时间的链上节点个数,其中Nj表示当前时间链上建设方节点个数,Nm表示当前时间链上劳务人员节点个数,J和M分别表示当前时间链上的建设方节点集合和劳务人员节点集合。
其中,劳务人员的信誉度则主要取决于总包方对其在工程表现中的历史评价。这个信誉度会在智能合约的钱款交付中会起到作用。劳务人员信誉度是一个主要与历史信誉度相关的数值。
具体的,劳务人员j的信誉度Rnj的表达式为:
Rnj(t)=Rnj(t-1)exp(-α·Δt)
其中α为权重参数,可以根据项目开展实际情况进行调节。
其中,信誉激励机制的引用将单次博弈变成了多次博弈,合约各方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诚信历史将关联到自身的议价能力与未来的市场选择,与自己的长期利益息息相关,进而达到增加签署智能合约三方的诚信行为,建设诚实守信市场的技术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响应于接收到在建设项目进行过程中三方中的任一方通过其终端设备发送的预测请求,根据区块链上保存的历史项目数据,利用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预测建设项目的未来信息,并将预测的未来信息发送给该终端设备。
如图2所示,具体包括:
步骤010,获取区块链上保存的历史项目数据。
步骤020,选取最近t个工程的实际薪资情况{x_1,x_2,…,x_t}作为LSTM对于薪资预测的输入;
步骤030,选取最近t个阶段性工作量完成情况{x_1,x_2,…,x_t}作为LSTM对于工时预测的输入;
步骤040,对结构设计一致的两种LSTM神经网络进行更新,取最终的隐向量h作为历史周期性变化信息的嵌入,综合利用历史项目数据进行薪资预测。
具体的,其更新表达式为:
it=σ(Wiixt+bii+Whiht-1+bhi)
ft=σ(Wifxt+bif+Whfht-1+bhf)
gt=tanh(Wigxt+big+Whggt-1+bhg)
ot=σ(Wioxt+bio+Whoht-1+bho)
ct=ft⊙ct-1+it⊙gt
ht=ot⊙tanh(ct)
其中i为输入门、f为遗忘门、g为细胞新增加的状态、o为输出门、c为细胞状态、h为隐向量、W为神经网络的权重参数、x为历史实际薪资、b为神经网络的偏置参数、σ(·)为sigmoid激活函数、⊙是Hadamard积,取最终的隐向量h作为历史周期性变化信息的嵌入。同时,薪资与历史劳务人员完成工程情况相关,工时与工程各阶段完成情况有关,是有理由相信使用LSTM神经网络将历史整合是对预测结果有促进作用的。
综合利用历史信息按下式进行预测,表达式为:
m=MLP(h)
其中,m为中变量、为神经网络输出的预测薪资,对所述历史信息所述隐向量h作一次MLP映射,MLP为多层感知机,对得到的结果进行dropout后再放入MLP多层感知机中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使用/>作为损失函数进行训练,其中‖·‖为二阶范数、y为实际薪资、θ为待训练参数,最终得到的优化参数为θ*=argminθLθ
其中,LSTM模块的增加是为了提高智能合约各方的办事效率,让建设方、总包方与劳务人员三方能够实时的了解工程完成情况以及未来进度,以便各方调整当前任务完成情况等,提高总体效率。预测薪资还可以为三方的相互选择做出参考,提高了用工效率,进而提升了薪酬结算平台的工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智能合约被上传到区块链上之前,还包括:
步骤001,响应于检测到在建设项目开始前数据采集模块通过三方中各自的终端设备发送的身份信息采集请求,通过网络传输模块将身份信息传输到存储模块存储,根据终端设备输入的身份信息,利用存储模块将身份信息序列化。
步骤002,响应于检测到总包方与劳务人员双方通过其终端设备发送的获取请求,根据区块链上保存的双方的历史信誉度值、预测的未来信息、序列化后的身份信息进行双向选择,双向选择后的双方将在智能合约上达成内容共识并签署智能合约。
通过步骤001和步骤002完成了智能合约的签署,智能合约的增加是为了取代现有劳务人员与分包方、总包方之间的传统纸质合约。虽然传统纸质合约上的条目也可以做到罗列清晰,但在实际履行条目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各种问题而导致合约上的条目不能及时落实,使得纸质合约最后宛如一张废纸,以劳务人员为主的利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智能合约算法的引入将传统纸质合约数字化,并由IF-THEN的逻辑规则严格执行合约上的内容,使得合约多方的利益都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步骤100之后还包括,根据计算得出的薪资额,利用薪资结算身份认证系统对劳务人员身份进行认证后,总包方将保证金和薪资存入对应账户,待工程完成后,智能合约将根据劳务人员上传的实际工时数据和工作情况信息进行薪资结算,通过薪资发放机制将薪资打到劳务人员账户上。并根据实际薪资,利用运营模块在薪资结算时生成结算结果和清单,并通过网络传输模块将结算结果和清单传递给三方的终端设备。方便三方对薪资发放结果进行留存。
在一些实施例中,利用薪资结算身份认证系统对劳务人员身份进行认证,具体包括:
利用SM节点将劳务人员的个人信息进行封装汇聚;
将SM节点本身的ID信息和封装后的个人身份信息加密,上传至SP节点,并联系IDMS(身份管理系统)生成新的一次性密码链;
当SM节点向网络发送消息时,将指定时间内的多个事物打包成一个块,广播到网络中,等待其他SM节点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在区块链SP节点上发布该块。
其中,如图4所示,身份认证系统包括数据采集节点,无线传感网络,数据采集平台及区块链系统构成,每个SM将用户的个人身份信息进行封装汇聚。SM需要向SP发送相应的ID来验证其管理器有效性。SM节点通过无线移动网络,将采集的数据经过数据加密,加密后发送到数据采集平台即SP网络,一个SP负责多个SM,维护SM中的身份信息,并实时向SM发送信息。多节点下的数据存储区块链选择SP节点作为预选节点,SM节点将文件哈希值、查询属性(如客户端节点ID、查询目标SM的ID、查询数据类型、查询时间等)上传至区块链,联合运行共识算法,通过密钥生成算法注册SM的哈希链,并定期维护散列链的变动,联系IDMS生成新的一次性密码链。当SM向网络发送消息时,选择一个节点将其封装到一个事务中。将指定时间段内的多个事务打包成一个块,将其广播到网络中,以便对其他节点进行一致验证。因此,所选节点将在批准验证后在区块链上发出该块。以此达到身份识别效果。
以手机打卡加上打卡机人脸识别为例,劳务人员进行日常打卡的时候,通过打卡机验证身份、上班时间、下班时间,gps信息等,将这些信息进行封装,然后将SM自己的ID信息和封装的信息通过加密,上传到SP,一个SP负责多个SM信息的查询维护等工作。每当一段时间SM向网络发送消息时,将指定时间内的多个事物,如查询记录,打卡记录、个人身份信息等内容打包成一个块,广播到网络中,等待其他SM节点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在区块链上发布该块。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与上述任意实施例方法相对应的,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劳务人员薪资结算装置。
参考图6,基于区块链的劳务人员薪资结算装置包括:
保证金计算模块21,被配置成:响应于检测到建设项目的智能合约被上传到区块链上,根据智能合约以及区块链上保存的建设项目的总包方和劳务人员的历史信誉度值,计算总包方和劳务人员需缴纳的保证金额度,其中,智能合约预先由建设项目的建设方、总包方、劳务人员三方达成;
薪资结算模块22,被配置成:响应于检测到劳务人员在建设项目结束后通过终端设备将实际工时数据和工作情况信息上传到区块链上,根据智能合约以及实际工时数据和工作情况信息而计算劳务人员的应得薪资额,保存应得薪资额,并触发薪资发放机制。
信誉度更新模块23,被配置成:响应于检测到在建设项目结束后三方中的每一方通过各自的终端设备将对另两方的评价数据上传到区块链上,根据评价数据而更新三方各自的历史信誉度值。
预测模块24,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在建设项目进行过程中三方中的任一方通过其终端设备发送的预测请求,根据区块链上保存的历史项目数据,利用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预测建设项目的未来信息,并将预测的未来信息发送给该终端设备。
在具体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建设方,总包方,劳务人员三方的身份信息并聚合。
存储模块:将身份信息序列化编码存储。
网络传输模块:传输各模块节点的数据信息。
合约模块:根据提供的合约算法计算保证金与薪资。
信誉度模块:计算并更新建设方,总包方,劳务人员的信誉度。
运营模块:承载合约与信誉度模块的容器模块,对信誉度,合约汇总,运营系统进行薪资计算,并联合其他模块维护系统运转。
LSTM模块:根据历史数据输入对未来的薪资、工时等数据做出预测,提高多方效率。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与上述任意实施例方法相对应的,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相关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劳务人员薪资结算方法。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更为具体的相关设备硬件结构示意图,该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通信接口1040和总线1050。其中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和通信接口1040通过总线1050实现彼此之间在设备内部的通信连接。
处理器1010可以采用通用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等方式实现,用于执行相关程序,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
存储器1020可以采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静态存储设备,动态存储设备等形式实现。存储器1020可以存储操作系统和其他应用程序,在通过软件或者固件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时,相关的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器1020中,并由处理器1010来调用执行。
输入/输出接口1030用于连接输入/输出模块,以实现信息输入及输出。输入输出/模块可以作为组件配置在设备中(图中未示出),也可以外接于设备以提供相应功能。其中输入设备可以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麦克风、各类传感器等,输出设备可以包括显示器、扬声器、振动器、指示灯等。
通信接口1040用于连接通信模块(图中未示出),以实现本设备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交互。其中通信模块可以通过有线方式(例如USB、网线等)实现通信,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例如移动网络、WIFI、蓝牙等)实现通信。
总线1050包括一通路,在设备的各个组件(例如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和通信接口1040)之间传输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上述设备仅示出了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通信接口1040以及总线1050,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设备还可以包括实现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其他组件。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设备中也可以仅包含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方案所必需的组件,而不必包含图中所示的全部组件。
上述实施例的相关设备用于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相应的基于区块链的劳务人员薪资结算方法,并且具有相应的方法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与上述任意实施例方法相对应的,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劳务人员薪资结算方法。
本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
上述实施例的存储介质存储的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责任溯源方法,并且具有相应的方法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公开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另外,为简化说明和讨论,并且为了不会使本公开实施例难以理解,在所提供的附图中可以示出或可以不示出与集成电路(IC)芯片和其它部件的公知的电源/接地连接。此外,可以以框图的形式示出装置,以便避免使本公开实施例难以理解,并且这也考虑了以下事实,即关于这些框图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细节是高度取决于将要实施本公开实施例的平台的(即,这些细节应当完全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内)。在阐述了具体细节(例如,电路)以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者这些具体细节有变化的情况下实施本公开实施例。因此,这些描述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尽管已经结合了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描述,但是根据前面的描述,这些实施例的很多替换、修改和变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其它存储器架构(例如,动态RAM(DRAM))可以使用所讨论的实施例。
本公开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公开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劳务人员薪资结算方法,由所述区块链上的主节点执行,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三方中的任一方通过其终端设备发送的预测请求,获取区块链上保存的历史项目数据;其中,所述三方包括总包方、劳务人员和建设方;
从所述历史项目数据中选取最近多个工程的实际薪资数据输入LSTM,以预测建设项目的未来薪资;
从所述历史项目数据中选取最近多个阶段性工作量完成数据输入所述LSTM,以预测所述建设项目的未来工时;
将所述三方中的任一方通过其终端设备发送的身份信息进行序列化编码后存储到所述区块链上;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总包方与所述劳务人员双方通过其终端设备发送的获取请求,获取当前时间链上建设方节点个数、当前时间链上劳务人员节点个数、工程施工结果数据、历史评价数据和时间间隔;其中,所述时间间隔为当前时间与所述历史评价数据对应时间的间隔;
根据所述当前时间链上建设方节点个数、所述当前时间链上劳务人员节点个数、所述工程施工结果数据和所述历史评价数据确定所述总包方的历史信誉度值,并保存所述总包方的历史信誉度值;其中,信誉度是指区块链中的各节点实时拥有的用于评估节点历史表现以及当前表现的激励通证;建设方、总包方以及劳务人员每方拥有一个实时的信誉度,在每次合约提交时被重新计算一次;建设方、总包方以及劳务人员每方的一个链上注册方是分配信誉度的基本方;当系统中的节点数按指数级别增长时,节点信誉度以增长量级进行信誉度总量的增加;信誉度的初始化包括:当一个节点为新加入节点时,所有已经加入联盟链的节点计算一次信誉度,并从各节点按信誉度以相同比例分出一部分作为新节点的初始信誉度,作为新节点的初始信誉度;
根据所述历史评价数据和所述时间间隔确定劳务人员的历史信誉度值,并保存所述劳务人员的历史信誉度值;
将所述区块链上保存的所述劳务人员的历史信誉度值、所述总包方的历史信誉度值、预测的未来信息、序列化后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所述三方各自的终端设备,作为所述总包方和所述劳务人员间双向选择的参考;其中,所述未来信息包括所述未来工时和所述未来薪资;
响应于双向选择完成,所述建设项目的建设方、所述总包方、所述劳务人员达成智能合约,并将所述智能合约上传至所述区块链;
响应于检测到建设项目的智能合约被上传到所述区块链上,根据所述智能合约以及所述区块链上保存的所述建设项目的所述总包方的历史信誉度值和所述劳务人员的历史信誉度值,计算所述总包方和所述劳务人员需缴纳的保证金额度;
响应于对所述劳务人员的身份认证通过,且检测到所述劳务人员在所述建设项目结束后通过终端设备将实际工时数据和工作情况信息上传到所述区块链上,根据所述智能合约和所述保证金额度以及所述实际工时数据和所述工作情况信息而计算所述劳务人员的应得薪资额,保存所述应得薪资额,并触发薪资发放机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在所述建设项目结束后所述三方中的每一方通过各自的终端设备将对另两方的评价数据上传到所述区块链上,根据所述评价数据而更新所述三方各自的历史信誉度值。
3.一种区块链上用于劳务人员薪资结算的主节点装置,包括:
预测模块,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三方中的任一方通过其终端设备发送的预测请求,获取区块链上保存的历史项目数据;其中,所述三方包括总包方、劳务人员和建设方;
从所述历史项目数据中选取最近多个工程的实际薪资数据输入LSTM,以预测建设项目的未来薪资;
从所述历史项目数据中选取最近多个阶段性工作量完成数据输入所述LSTM,以预测所述建设项目的未来工时;
身份信息获取模块,被配置成:将所述三方中的任一方通过其终端设备发送的身份信息进行序列化编码后存储到所述区块链上;
信誉度计算模块,被配置成:响应于检测到所述总包方与所述劳务人员双方通过其终端设备发送的获取请求,获取当前时间链上建设方节点个数、当前时间链上劳务人员节点个数、工程施工结果数据、历史评价数据和时间间隔;其中,所述时间间隔为当前时间与所述历史评价数据对应时间的间隔;
根据所述当前时间链上建设方节点个数、所述当前时间链上劳务人员节点个数、所述工程施工结果数据和所述历史评价数据确定所述总包方的历史信誉度值,并保存所述总包方的历史信誉度值;其中,信誉度是指区块链中的各节点实时拥有的用于评估节点历史表现以及当前表现的激励通证;建设方、总包方以及劳务人员每方拥有一个实时的信誉度,在每次合约提交时被重新计算一次;建设方、总包方以及劳务人员每方的一个链上注册方是分配信誉度的基本方;当系统中的节点数按指数级别增长时,节点信誉度以增长量级进行信誉度总量的增加;信誉度的初始化包括:当一个节点为新加入节点时,所有已经加入联盟链的节点计算一次信誉度,并从各节点按信誉度以相同比例分出一部分作为新节点的初始信誉度,作为新节点的初始信誉度;
根据所述历史评价数据和所述时间间隔确定劳务人员的历史信誉度值,并保存所述劳务人员的历史信誉度值;
智能合约模块,被配置成:将所述区块链上保存的所述劳务人员的历史信誉度值、所述总包方的历史信誉度值、预测的未来信息、序列化后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所述三方各自的终端设备,作为所述总包方和所述劳务人员间双向选择的参考;其中,所述未来信息包括所述未来工时和所述未来薪资;
响应于双向选择完成,所述建设项目的建设方、所述总包方、所述劳务人员达成智能合约,并将所述智能合约上传至所述区块链;
保证金计算模块,被配置成:响应于检测到建设项目的智能合约被上传到所述区块链上,根据所述智能合约以及所述区块链上保存的所述建设项目的所述总包方的历史信誉度值和所述劳务人员的历史信誉度值,计算所述总包方和所述劳务人员需缴纳的保证金额度;
薪资结算模块,被配置成:响应于对所述劳务人员的身份认证通过,且检测到所述劳务人员在所述建设项目结束后通过终端设备将实际工时数据和工作情况信息上传到所述区块链上,根据所述智能合约和所述保证金额度以及所述实际工时数据和所述工作情况信息而计算所述劳务人员的应得薪资额,保存所述应得薪资额,并触发薪资发放机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信誉度更新模块,被配置成:响应于检测到在所述建设项目结束后所述三方中的每一方通过各自的终端设备将对另两方的评价数据上传到所述区块链上,根据所述评价数据而更新所述三方各自的历史信誉度值。
5.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899200.5A 2021-08-05 2021-08-05 基于区块链的劳务人员薪资结算方法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138078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99200.5A CN113807802B (zh) 2021-08-05 2021-08-05 基于区块链的劳务人员薪资结算方法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99200.5A CN113807802B (zh) 2021-08-05 2021-08-05 基于区块链的劳务人员薪资结算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07802A CN113807802A (zh) 2021-12-17
CN113807802B true CN113807802B (zh) 2023-07-25

Family

ID=78893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99200.5A Active CN113807802B (zh) 2021-08-05 2021-08-05 基于区块链的劳务人员薪资结算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078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87080A (zh) * 2021-12-28 2022-01-28 国网区块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基于信誉共识的区块链激励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
CN116012155B (zh) * 2022-12-28 2023-11-14 杭州蚂蚁酷爱科技有限公司 区块链中数字资源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1752A (zh) * 2021-04-22 2021-07-30 深圳前海移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自动发放数字货币绩效薪资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242703A1 (en) * 2019-01-25 2020-07-30 Adp, Llc Blockchain payroll system
CN110322220A (zh) * 2019-06-28 2019-10-1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劳务管理服务提供方法及装置
CN111062796A (zh) * 2019-12-25 2020-04-24 浙江建连智信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工资发放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12907203B (zh) * 2021-02-01 2021-12-14 上海飞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薪资计算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1752A (zh) * 2021-04-22 2021-07-30 深圳前海移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自动发放数字货币绩效薪资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建筑市场诚信管理平台构建;孙建荣;;建筑经济(07);113-11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07802A (zh) 2021-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46332B2 (en) User ID codes for online verification
Xu et al. Sok: Decentralized exchanges (dex) with automated market maker (amm) protocols
US11989762B2 (en) Eligibility for access to restricted goods and services using zero-knowledge proofs
US20200118131A1 (en) Database transaction compliance
EP3414713B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igital reward processing
US11909887B2 (en) Architecture for secure IoT interactions
US10708250B2 (en) Blockchain operating system
US11876801B2 (en) User ID codes for online verification
CN113807802B (zh) 基于区块链的劳务人员薪资结算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1475453B2 (en) System and techniques for utilizing a smart contracts library
CN113327165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交易方法
Dash et 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odels for blockchain-based intelligent networks systems: Concepts, methodologies, tools, and applications
CN115965458A (zh) 生成标记化的信誉分数
CN115801317A (zh) 服务提供方法、系统、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Bali et al. Integrating IoT with blockchain: a systematic review
CN111199468A (zh) 一种区块链网络的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US20240086923A1 (en) Entity profile for access control
US11748793B2 (en) Transaction access control using tokenized reputation scores
US11475489B1 (en) Community-based digital transaction authentication
US20240161090A1 (en) Fiat-crypto onramp
CN112231367B (zh) 基于人工智能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Victory et al. Review of Peer-to-Peer (P2P) Lending Based on Blockchain
WO2023069505A1 (en) Non-transferable token
CN114240597A (zh) 产品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