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03770A - 一种带有水力集成模块的环境家居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水力集成模块的环境家居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03770A
CN113803770A CN202010537856.8A CN202010537856A CN113803770A CN 113803770 A CN113803770 A CN 113803770A CN 202010537856 A CN202010537856 A CN 202010537856A CN 113803770 A CN113803770 A CN 1138037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ot water
pipe
water inlet
integrat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3785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远辉
雷朋飞
宗毅
孟文
陈炽明
熊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3785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037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037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037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3/00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 F24D3/18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0002Means for connecting central heating radiators to circulation pipes
    • F24D19/0017Connections between supply and inlet or outlet of central heating radi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08Arrangements for drainage, venting or aerating
    • F24D19/082Arrangements for drainage, venting or aerating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24D19/088Drain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24D19/100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 F24D19/101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using a valve or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24D19/100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 F24D19/103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the system uses a heat pum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3Exclusively-fluid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带有水力集成模块的环境家居系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将热泵主机、风机盘管、分集水器和热水末端通过对应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连接水力集成模块,水力集成模块集成有板式换热器、三通阀和电加热器,以实现制冷、供暖和制热水过程中水路的换热,并实现对不同模块的热水或冷水的供应及回流。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水路配件的集成化设置,避免配件单个独立配置的漏水的风险,并进一步降低系统的运行水阻,优化系统的安装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水力集成模块的环境家居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环境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水力集成模块的环境家居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保障室内居住环境的舒适度,会对应室内环境设置环境家居系统,以实现居住环境的制冷、供暖及热水供应。环境家居系统在安装设置时,通常需要增加许多的水路配件来进行安装。这些水路配件通常采用单个独立串联进行安装,这样安装方式不仅容易增加漏水的风险,增大运行水阻,增大能耗,同时也间接影响系统的运行效率,导致环境家居系统的运行效率变低。此外,各个水路配件采用独立安装的方式,需要更多的安装空间,容易导致系统安装空间受限。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带有水力集成模块的环境家居系统,能够降低环境家居系统的漏水风险和运行水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有水力集成模块的环境家居系统,包括热泵主机、水力集成模块、风机盘管、分集水器和热水末端;
所述热泵主机分别通过主机进水管和主机出水管连接所述水力集成模块;
所述风机盘管分别通过制冷进水管和制冷回水管连接所述水力集成模块;
所述分集水器分别通过采暖进水管和采暖回水管连接所述水力集成模块;
所述热水末端分别通过热水进水管和热水回水管连接所述水力集成模块;
所述水力集成模块集成有板式换热器、三通阀和电加热器,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出水端口,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加热器的出水端口,第三端连接所述采暖进水管和所述制冷进水管,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出水端口还连接所述热水进水管,所述主机进水管通过所述板式换热器连接所述制冷回水管、所述采暖回水管和所述热水回水管,所述电加热器的进水端口连接所述主机出水管。
优选的,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第一进水端口和第二进水端口,所述第一进水端口连接所述热水回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端口分别连接所述主机进水管、所述制冷回水管和所述采暖回水管。
优选的,所述水力集成模块还包括定速水泵和水流传感器,所述定速水泵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热水回水管,第二端连接所述水流传感器的第一端,所述水流传感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进水端口。
优选的,所述水力集成模块还包括补水阀,所述热水回水管道还通过所述补水阀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端口。
优选的,所述水力集成模块还包括排气阀和安全阀,所述排气阀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端口,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安全阀和所述主机进水管。
优选的,所述水力集成模块还包括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连接所述排气的第二端。
优选的,所述水力集成模块还包括排污过滤器,所述排污过滤器设于所述安全阀和所述第一排水管之间。
优选的,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出水端口包括第一出水端口和第二出水端口,所述第一出水端口连接所述热水进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端口连接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
优选的,还包括热水保温箱,所述热水末端分别通过所述热水进水管和所述热水回水管连接所述热水保温箱,所述热水保温箱包括保温箱进水管和保温箱回水管,所述热水保温箱通过所述保温箱进水管和所述保温箱回水管连接所述水力集成模块。
优选的,所述热水保温箱还连接有第二排水管和补水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带有水力集成模块的环境家居系统,将热泵主机、风机盘管、分集水器和热水末端通过对应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连接水力集成模块,水力集成模块集成有板式换热器、三通阀和电加热器,以实现制冷、供暖和制热水过程中水路的换热,并实现对不同模块的热水或冷水的供应及回流。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水路配件的集成化设置,避免配件单个独立配置的漏水的风险,并进一步降低系统的运行水阻,优化系统的安装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有水力集成模块的环境家居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水力集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带有水力集成模块的环境家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热泵主机;11、主机进水管;12、主机出水管;2、水力集成模块;21、板式换热器;211、第一进水端口;212、第二进水端口;213、第一出水端口;214、第二出水端口;22、三通阀;23、电加热器;24、定速水泵;25、水流传感器;26、补水阀;27、排气阀;28、安全阀;29、第一排水管;210、排污过滤器;3、风机盘管;31、制冷进水管;32、制冷回水管;4、分集水器;41、采暖进水管;42、采暖回水管;5、热水末端;51、热水进水管;52、热水回水管;6、热水保温箱;61、保温箱进水管;62、保温箱回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提供的带有水力集成模块的环境家居系统,旨在通过设置水力集成模块,将环境家居系统中的供暖、制冷和制热水等循环管路中所使用的水路配件集成到水力集成模块中,并进一步将热泵主机通过水力集成模块分别与风机盘管、分集水器和热水末端进行连接,以实现环境家居系统供暖、制冷和制热水等循环管路的水路循环,进而避免水路配件独立设置存在的风险,提升系统运行效率。相对于传统的环境家居系统,其在水路配件单独配置时,对应系统的供暖、制冷和制热水等循环管路均需要设置相应的水路配件以实现管路中的水循环。由于水路配件采用单个独立串联的安装方式,存在一定的漏水风险。并且,多个水路配件独立设置的方式,一定程度也导致了系统的空间占用。基于此,提供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带有水力集成模块的环境家居系统,以解决现有环境家居系统独立配置水路配件存在漏水风险及空间占用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
图1给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带有水力集成模块2的环境家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该带有水力集成模块2的环境家居系统具体包括:热泵主机1、水力集成模块2、风机盘管3、分集水器4和热水末端5;所述热泵主机1分别通过主机进水管11和主机出水管12连接所述水力集成模块2;所述风机盘管3分别通过制冷进水管31和制冷回水管32连接所述水力集成模块2;所述分集水器4分别通过采暖进水管41和采暖回水管42连接所述水力集成模块2;所述热水末端5分别通过热水进水管51和热水回水管52连接所述水力集成模块2;
具体的,参照图2,提供本申请实施例水力集成模块2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水力集成模块2集成有板式换热器21、三通阀22和电加热器23,所述三通阀2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21的出水端口,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加热器23的出水端口,第三端连接所述采暖进水管41和所述制冷进水管31,所述板式换热器21的出水端口还连接所述热水进水管51,所述主机进水管11通过所述板式换热器21连接所述制冷回水管32、所述采暖回水管42和所述热水回水管52,所述电加热器23的进水端口连接所述主机出水管12。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热泵主机1运行制热模式或者制冷模式,向水力集成模块2提供热水或者冷水。进入水力集成模块2的热水会根据系统的实际工作模式流向分集水器4或者热水末端5。热水进入分集水器4之后,即可通过分集水器4分流到室内各个房间的采暖末端进行供暖。热水进入热水末端5之后,进行换热制热水操作。另一方面,在进行系统制冷时,进入水力集成模块2的冷水会流向风机盘管3进行制冷,以此来实现室内制冷。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热泵主机1与风机盘管3、分集水器4和热水末端5之间用于热交换的换热配件集成于水力集成模块2中,并通过提供各个对应进水及回水管路的端口进行连接,以使系统在制冷、供暖和制热水等过程中通过水力集成模块2实现系统的换热和水路循环。
进一步的,水力集成模块2中集成的板式换热器21、三通阀22和电加热器23,根据系统的不同运行模式进行水路换热。其中,在系统进行制热时,热水经电加热器23进一步加热后通过三通阀22进入分集水器4进行供暖,并通过板式换热器21引入供暖回水进行换热后流回热泵主机1。在系统进行制冷时,冷水经电加热器23和三通阀22流入风机盘管3进行制冷,并进一步将制冷换热后的热水引入板式换热器21进行换热后流回热泵主机1。在系统进行制热水时,热水经板式换热器21、三通阀22和电加热器23后进入热水末端5提供热水。进一步将热水末端5回流的冷水引入水力集成模块2并流回至热泵主机1。
优选的,参照图2,所述板式换热器21包括第一进水端口211和第二进水端口212,所述第一进水端口211连接所述热水回水管52,所述第二进水端口212分别连接所述主机进水管11、所述制冷回水管32和所述采暖回水管42。同样的,所述板式换热器21的出水端口包括第一出水端口213和第二出水端口214,所述第一出水端口213连接所述热水进水管51,所述第二出水端口214连接所述三通阀22的第一端。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不同的进水端口和出水端口,可以避免系统制热水过程中的水路循环管路和系统制冷或供暖的水路循环管路共用,影响对应模式的换热效用,进而影响系统运行效率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水力集成模块2还包括定速水泵24和水流传感器25,所述定速水泵2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热水回水管52,第二端连接所述水流传感器25的第一端,所述水流传感器2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进水端口211。所述水力集成模块2还包括补水阀26,所述热水回水管52道还通过所述补水阀26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端口212。热水回水管52、定速水泵24、水流传感器25和第一进水端口211构成了热水末端5与水力集成模块2的回水管路。其中,定速水泵24用于调节热水回水进入水力集成模块2的流速,并通过水流传感器25实时检测热水回水的流速。此外,通过补水阀26,分别连接热水回水管52道和第二进水端口212,使得热水回水管52道的回水可以通过定速水泵24、水流传感器25和补水阀26流回热泵主机1。
进一步的,所述水力集成模块2还包括排气阀27和安全阀28,所述安全阀2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端口212,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安全阀28和所述主机进水管11。通过设置排气阀27和安全阀28,以保障水力集成模块2内部水力循环的气压均衡,并保障回水安全进入热泵主机1。并且,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在主机进水管11处设置变频水泵,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回水进入热泵主机1的水压。更进一步的,所述水力集成模块2还包括第一排水管29,所述第一排水管29连接所述安全阀28的第二端。所述水力集成模块2还包括排污过滤器210,所述排污过滤器210设于所述排气阀27和所述第一排水管29之间。通过设置第一排水管29,以将部分不必要的回水通过第一排水管29流出,而不是直接流回热泵主机1。并且,在排气阀27和所述第一排水管29之间设置排污过滤器210,可以保障排出第一排水管29的回水的洁净度,避免污水直接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板式换热器21的第一进水端口211和第二进水端口212,主要用于提供回水通道,主要用于将所述制冷回水管32、所述采暖回水管42和所述热水回水管52流入的回水引入所述主机进水管11。此外,一般情况下,通过主机出水管12流入电加热器23的水,会直接通过三通阀22引入采暖进水管41和制冷进水管31。
更具体的,基于上述环境家居系统,提供其供暖、供冷和制热水流程。其中,热泵主机1在制热运行时,热水通过主机出水管12进入水力集成模块2内部,经电加热器23、三通阀22后通过采暖进水管41流出,进入分集水器4以分流到房间采暖末端进行室内供暖。供暖后被吸热的冷水经采暖回水管42流回到水力集成模块2内部,经板式换热器21、排气阀27后通过主机进水管11流回到热泵主机1,以此实现系统的室内供暖的水路循环。另一方面,热泵主机1在制冷运行时,冷水通过主机出水管12进入水力集成模块2内部,经电加热器23、三通阀22后通过制冷进水管31流出进入风机盘管3进行制冷。制冷后被换热的热水经制冷回水管32流回到水力集成模块2内部,经板式换热器21、排气阀27后通过主机进水管11流回到热泵主机1,以此实现系统的室内制冷。此外,热泵主机1在制热运行时,热水通过主机出水管12进入水力集成模块2内部,经电加热器23、三通阀22、板式换热器21后通过热水进水管51进入热水末端5进行制热水。制热后被吸热的冷水经热水回水管52流回到水力集成模块2内部,经定速水泵24、水流传感器25、补水阀26、排气阀27后通过主机进水管11流回到热泵主机1,以此实现系统的制热水功能。
上述,将热泵主机1、风机盘管3、分集水器4和热水末端5通过对应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连接水力集成模块2,水力集成模块2集成有板式换热器21、三通阀22和电加热器23,以实现制冷、供暖和制热水过程中水路的换热,并实现对不同模块的热水或冷水的供应及回流。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水路配件的集成化设置,避免配件单个独立配置的漏水的风险,并进一步降低系统的运行水阻,优化系统的安装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3,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带有水力集成模块2的环境家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带有水力集成模块2的环境家居系统具体包括:热泵主机1、水力集成模块2、风机盘管3、分集水器4、热水保温箱6和热水末端5;所述热泵主机1分别通过主机进水管11和主机出水管12连接所述水力集成模块2;所述风机盘管3分别通过制冷进水管31和制冷回水管32连接所述水力集成模块2;所述分集水器4分别通过采暖进水管41和采暖回水管42连接所述水力集成模块2;所述热水末端5分别通过所述热水进水管51和所述热水回水管52连接所述热水保温箱6,所述热水保温箱6包括保温箱进水管61和保温箱回水管62,所述热水保温箱6通过所述温箱进水管和所述保温箱回水管62连接所述水力集成模块2。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在热水末端5和水力集成模块2之间设置热水保温箱6,热水保温箱6实现水路中进水与回水的保温,进一步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并且,所述热水保温箱6还连接有第二排水管63和补水管64,通过设置第二排水管63和补水管64,可根据系统的实际运行需求补水或排水,保障水路循环管路中的水量均衡。
更具体的,基于上述环境家居系统,提供其供暖、供冷和制热水流程。其中,热泵主机1在制热运行时,热水通过主机出水管12进入水力集成模块2内部,经电加热器23、三通阀22后通过采暖进水管41进入分集水器4并分流到房间采暖末端中进行供暖。完成供暖后被吸热的冷水经采暖回水管42流回到水力集成模块2内部,经板式换热器21、排气阀27后通过主机进水管11流出,流回到热泵主机1中,以此实现系统的室内供暖的水路循环。另一方面,热泵主机1在制冷运行时,冷水通过主机出水管12进入水力集成模块2内部,经电加热器23、三通阀22后通过制冷进水管31进入风机盘管3进行制冷。制冷后被换热的热水经制冷回水管32流回到水力集成模块2内部,经板式换热器21、排气阀27后通过主机进水管11流回到热泵主机1,以此实现系统的室内制冷。此外,热泵主机1在制热运行时,热水通过主机出水管12进入水力集成模块2内部,经电加热器23、三通阀22、板式换热器21后通过热水进水管51流出,经进水管进入热水保温水箱后经热水进水管51进入热水末端5进行制热水。制热水后被吸热的冷水经热水回水管52流回到热水保温水箱,经回水管回到水力集成模块2内部。进一步经定速水泵24、水流传感器25、补水阀26、排气阀27后通过主机进水管11流回到热泵主机1,以此实现系统的制热水功能。
本申请通过使用工厂集成的水力集成模块2所形成的环境家居系统来进行采暖、制冷和制热水工作,将水路配件全部集成在水力集成模块2中,并根据系统需要设计最优的水路配件连接方式,这种安装方式不仅降低了漏水的风险和运行水阻,并且间接提高了环境家居系统的运行效率。此外,水路配件采用集成安装的方式,可以进一步让安装空间更灵活,优化系统的安装空间使用。
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的各种明显变化、重新调整及替代均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带有水力集成模块的环境家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泵主机、水力集成模块、风机盘管、分集水器和热水末端;
所述热泵主机分别通过主机进水管和主机出水管连接所述水力集成模块;
所述风机盘管分别通过制冷进水管和制冷回水管连接所述水力集成模块;
所述分集水器分别通过采暖进水管和采暖回水管连接所述水力集成模块;
所述热水末端分别通过热水进水管和热水回水管连接所述水力集成模块;
所述水力集成模块集成有板式换热器、三通阀和电加热器,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出水端口,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加热器的出水端口,第三端连接所述采暖进水管和所述制冷进水管,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出水端口还连接所述热水进水管,所述主机进水管通过所述板式换热器连接所述制冷回水管、所述采暖回水管和所述热水回水管,所述电加热器的进水端口连接所述主机出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水力集成模块的环境家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第一进水端口和第二进水端口,所述第一进水端口连接所述热水回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端口分别连接所述主机进水管、所述制冷回水管和所述采暖回水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水力集成模块的环境家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力集成模块还包括定速水泵和水流传感器,所述定速水泵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热水回水管,第二端连接所述水流传感器的第一端,所述水流传感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进水端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水力集成模块的环境家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力集成模块还包括补水阀,所述热水回水管道还通过所述补水阀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水力集成模块的环境家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力集成模块还包括排气阀和安全阀,所述排气阀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端口,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安全阀和所述主机进水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有水力集成模块的环境家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力集成模块还包括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连接所述排气阀的第二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水力集成模块的环境家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力集成模块还包括排污过滤器,所述排污过滤器设于所述安全阀和所述第一排水管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水力集成模块的环境家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出水端口包括第一出水端口和第二出水端口,所述第一出水端口连接所述热水进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端口连接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带有水力集成模块的环境家居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水保温箱,所述热水末端分别通过所述热水进水管和所述热水回水管连接所述热水保温箱,所述热水保温箱包括保温箱进水管和保温箱回水管,所述热水保温箱通过所述保温箱进水管和所述保温箱回水管连接所述水力集成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有水力集成模块的环境家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保温箱还连接有第二排水管和补水管。
CN202010537856.8A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带有水力集成模块的环境家居系统 Pending CN1138037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7856.8A CN113803770A (zh)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带有水力集成模块的环境家居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7856.8A CN113803770A (zh)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带有水力集成模块的环境家居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03770A true CN113803770A (zh) 2021-12-17

Family

ID=78944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37856.8A Pending CN113803770A (zh) 2020-06-12 2020-06-12 一种带有水力集成模块的环境家居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0377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92524U (zh) 回收废水余热的热泵式热水器
CN203190623U (zh) 具有取暖功能的双热源热水器
CN202177182U (zh) 模块化数据中心节能系统
CN104180459A (zh) 空调系统
CN103925729A (zh) 空调系统及包括该系统的中央空调
CN201237318Y (zh) 空调热水器一体机
CN212457074U (zh) 一种带有水力集成模块的环境家居系统
CN210179732U (zh) 一种热泵供暖装置及供热系统
CN102853490B (zh) 管道冷热循环系统
CN106568196A (zh) 一种空气能热水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3803770A (zh) 一种带有水力集成模块的环境家居系统
CN110081494A (zh) 一种热泵供暖装置及供热系统
CN201302293Y (zh) 多功能保温水箱
CN212006303U (zh) 换热装置及空调系统
CN202709357U (zh) 管道冷热循环系统
CN112879983A (zh) 一种空调地暖二联供一体装置
CN110822602A (zh) 节能单井循环换热地能空调系统
CN220871170U (zh) 热泵循环系统
CN200996719Y (zh) 空气源热泵空调热水器
CN220567332U (zh) 一种生活水和地暖热泵系统
CN216619976U (zh) 一种冬季冷热同时供应的污水源热泵系统
CN221098766U (zh) 集成式双热源采暖装置
CN215412273U (zh) 一种具有多能源联合式换热储能装置的热泵空调
CN219656199U (zh) 具有环境调节功能的循环系统及热泵热水器
CN218864376U (zh) 一种三联供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