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85557B - 用于产生周围环境的图像的相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产生周围环境的图像的相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85557B
CN113785557B CN202080033080.4A CN202080033080A CN113785557B CN 113785557 B CN113785557 B CN 113785557B CN 202080033080 A CN202080033080 A CN 202080033080A CN 113785557 B CN113785557 B CN 1137855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medium
coupling
region
light
desig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3308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85557A (zh
Inventor
M·克鲁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di AG
Original Assignee
Audi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di AG filed Critical Audi AG
Publication of CN1137855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55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855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55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7Bodies with reflectors arranged in beam forming the photographic image, e.g. for reducing dimensions of camera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2Holograms used as optic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42Diffraction optics, i.e. systems including a diffractive element being designed for providing a diffractive effect
    • G02B27/4205Diffraction optics, i.e. systems including a diffractive element being designed for providing a diffractive effect having a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 [DOE] contributing to image formation, e.g. whereby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MTF or optical aberrations are releva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04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the coupling comprising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holograms
    • G02B6/4214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the coupling comprising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holograms the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 having redirecting reflective means, e.g. mirrors, prisms for deflecting the radiation from horizontal to down- or upward direction toward a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产生周围环境的图像的相机装置(10),包括载体介质(12),该载体介质设计为光导体并且在其上布置有耦入区域(14)和耦出区域(16)。在这种情况下,从周围环境射入到耦入区域(14)上的光(24)可以通过耦入区域(14)输入到载体介质中。光(24)可以通过内反射从耦入区域(14)穿过载体介质(12)传输到耦出区域(16)。经传输的光(24)可以在耦出区域(16)处从载体介质(12)耦出且最后由与耦出区域(16)贴靠的图像获取设备(26)检测。在此,载体介质(12)在耦入区域(14)的区域中设计为至少局部是柔性的。因此,相机装置(10)例如可以被卷起或折叠起来以用于运输。

Description

用于产生周围环境的图像的相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产生周围环境的图像的相机装置/成像装置。本发明意义上的相机装置是一种用于记录静态或运动图像的装置,这些图像是相机装置的周围环境的图像。所述图像能够以数字图像数据的形式输出。
背景技术
相机装置可以设计为例如照片相机或视频相机/摄像机,例如设计为反光相机、数码相机或智能手机(移动终端)。这些通常相当笨重,因此需要占用更多空间。因此,这样的相机装置通常难以运输。
随着光学系统(例如相机装置)的小型化,现在也可以提供柔性的相机装置。例如,US 2018/0205929 A1公开了一种多相机系统,其中在一个表面上布置了多个单相机。通过弯曲表面可以由多相机系统完成相机系统的周围环境的三维拍摄。
此外,由科学出版物“Holoflex:A flexible light field smartphone with amicro lens array and a P-OLED Touch Screen”(2016年;Gotsch D;Zhang X.;Carrascal J.P.;Vertegal R.;皇后大学人类媒体实验室;)已知了一种用于拍摄图像的柔性的智能手机,这些图像能够借助于微透镜阵列三维地展示。在此,该拍摄可以通过三维的深度相机的布置或光电探测器的阵列—例如有机光电探测器实现。
此外,由科学出版物“Towards flexible sheet cameras:Deformable lensarray with intrinsic optical adaption”(Sims,D.C.;Yue,Y.;Nayar,S.K.;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已知了一种柔性的透镜布置,或者说一种由硅橡胶制成的柔性的透镜阵列,该透镜阵列与二维探测器阵列耦合。
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在于,为了获取图像而使用了大量单个部件,即单个的相机。这种图像获取系统的生产通常很复杂,并且由于大量的单个部件,系统通常容易出现故障。此外,它在技术上很复杂并且需要更高的计算能力,以将多个单个相机获取的图像合并为一个共同图像。
由美国专利US 6 118 589已知了另一种提供柔性相机的做法。在此公开了两组棱镜的锯齿状布置。这两组棱镜能够在彼此贴靠的状态下卷成圆柱形状。由此尤其能够拍摄和显示全景图像或环景图像。然而,打磨这样的棱镜组很复杂,使得具有两组棱镜的柔性相机的制造既费时又费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紧凑地运输的相机装置。
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实现。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由从属权利要求、以下描述和附图公开。
通过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产生周围环境的图像的相机装置。例如,可以以图像数据的形式提供图像。为此,相机装置包括载体介质以及图像获取设备,该载体介质例如实现为由塑料制成的板,其中该载体介质将光从周围环境传导到图像获取设备。因此,载体介质设计为光导体,即其是光导介质。也就是说,载体介质可以借助于内反射,优选全反射,将耦入到载体介质中的光传导到图像获取设备中。图像获取设备可以检测特别是从载体介质耦出的被传导的光,并且由此产生或产生图像数据。图像获取设备可以优选地实现为图像传感器或相机,分别都具有或不具有成像的光学器件,例如透镜或透镜系统。
为了把光耦入或耦出,在载体介质上布置耦入区域和耦出区域,即载体介质承载耦入区域和耦出区域。在此,耦入区域具有第一偏转结构,该第一偏转结构例如可以实施为衍射光栅。此外,耦出区域具有第二偏转结构,该第二偏转结构也可以实施为衍射光栅。因此,来自周围环境的光可以在耦入区域的第一偏转结构处偏转或衍射并且耦入到载体介质中。相应地,由载体介质传输的光可以在第二偏转结构处被偏转或衍射并且从载体介质耦出。
换言之,耦入区域具有第一偏转结构,该第一偏转结构设计用于将从周围环境入射到第一偏转结构上的光耦入到载体介质中。载体介质设计用于通过内反射将耦入的光从耦入区域传输到耦出区域。最后,耦出区域具有第二偏转结构,该第二偏转结构设计用于将入射在第二偏转结构上的、经传输的光从载体介质耦出。
为了检测从载体介质耦出的光,图像获取设备贴靠在耦出区域上。如前所述,图像获取设备设计成检测从载体介质耦出的光并提供为图像数据的形式。图像数据与周围环境中的入射光相关。
为了实现相机装置的紧凑运输,载体介质至少在耦入区域的区域中被设计为至少局部地柔性的。换句话说,载体介质可以设计成在耦入区域的区域中整体或部分地是柔性的或可弯曲的。优选整个耦入区域,尤其是整个载体介质可以设计为柔性的并且因此可以柔性地变形。即载体介质可以具有至少一个柔性部段。由此可以提供柔性的相机装置。
由此得到以下优点:可以简单地折叠起来或卷起来相机装置以用于运输。在折叠起来或卷起来状态下,相机装置比在打开或展开状态下占用更少的空间。在下文中,术语折叠或卷起用作折叠起来或卷起来的同义词。相应地,术语铺开或摊开用作打开或展开的同义词。
因此为了运输,相机装置可以以卷起或折叠状态例如收起在用户的口袋中。由于其柔韧性,相机装置在压缩-和拉伸载荷或冲击下更具弹性,因此有利地比非柔性或刚性的变体更受保护。因此,用户例如可以将折叠的相机装置放在他的口袋中坐下而不会损坏相机装置。为了获取或产生周围环境的图像或图像,则可以随后铺开或摊开相机装置,并从而形成平坦或平面形状。前述的铺开或摊开状态因此也可被称为平坦或平面状态。
由于只需要单个图像获取设备,例如单个相机来获取图像,所以可以只需要更少的计算能力并且用于制造相机装置的生产费用低于开头描述的现有技术中的生产费用。
载体介质可以有利地设计为形状稳定的。例如,在静止状态下,即在未变形状态下,载体介质可以以所描述的方式设计为板或平面的平坦元件。然而,载体介质可以从静止状态通过施加力或在力作用下以所描述的方式柔性变形,即例如可折叠或卷起。载体介质尤其也可以设计成有弹性的,从而例如当不再施加力的作用时它自动地从卷起或折叠状态变回静止状态,即它自主地铺开或摊开。替代地,载体介质也可以由塑料制成。也就是说,它可以根据变形停留在变形状态。
在另一个设计方案中,载体介质可以在静止状态中设计成例如形状柔软或形状不稳定,而不是形状稳定。因此,载体介质例如仅在张紧时进入所述的平面状态并且由此表现为平面的和平坦的元件。
为将图像获取设备固定于载体介质上,图像获取设备例如可以粘贴至载体介质上或插接至载体介质上。替代地,载体介质也可以夹紧在图像获取设备的保持设备中。图像获取设备尤其可以设计为图像传感器,例如CCD传感器(电荷耦合器件Charged CoupledDevice-ladungsgekoppelte Vorrichtung)或CMOS传感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Metalloxid-Halbleiter)。在图像获取设备作为图像传感器的设计方案中,其上布置有耦入区域和耦出区域的载体介质可以附加地承担物镜—即成像光学系统的任务。替代地,图像获取设备也可以实现为具有其自己的成像光学器件的相机或摄影设备,尤其是微型相机,像例如设计在智能手机中那样。
本发明还包括产生附加优点的实施方案。
一实施方案规定,相机装置包括堆放设备,堆放设备上布置了载体介质并且堆放设备设计成使载体介质的至少一个柔性部段变形。堆放设备例如可以设计为气动或液压运行的调节机构或设计为取决于温度变形的形状记忆结构。堆放设备优选可以设置成根据控制信号使载体介质的至少一个柔性部段变形。
因此,堆放设备设计成,使载体介质在紧凑状态和运行状态中切换,在该紧凑状态中载体介质折叠起来或卷起来,以及在该运行状态中载体介质打开或展开。换言之,堆放设备可以将载体介质定位在紧凑状态或运行状态中。因此,堆放设备可以在载体介质或相机装置的折叠或卷起状态与平面状态之间切换。因为载体介质可以通过堆放设备以平面或平坦的方式布置在运行状态中,所以运行状态可以描述载体介质的平面状态。相反,通过堆放设备可以将载体介质不平坦地或不均匀地布置在紧凑状态中,由此紧凑状态可以描述载体介质的卷起或折叠状态。
因此,相比于在紧凑状态中,载体介质在运行状态中对于从周围环境入射到耦入区域上的光具有更大的光入射面积。光入射面积是指载体介质的、尤其是耦入区域的被来自周围环境的光照射或辐射的有效或绝对面积。因此,在耦入区域方面,可以在运行状态中使光入射面积最大化。换句话说,可以通过堆放设备改变相机装置的绝对外部尺寸。在紧凑状态中的绝对外部尺寸尤其小于在运行状态中的绝对外部尺寸。因此,优选可以仅在运行状态下,借助于相机装置正确地,即例如清晰且不失真地成像或展示周围环境中期望的可见区域。然而,也可以有利地规定,也可以在紧凑状态中借助于相机装置正确地,即例如清晰且不失真地成像或展示周围环境中的至少一个部分区域,也就是说期望的可见区域的一个局部。
由此得到的优点是,可以根据应用情况通过堆放设备使相机装置自动地或自主地定位在运行状态或紧凑状态中。
进一步的实施方案规定,控制设备包括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的材料设计成,在温度的和/或电场的和/或磁场的第一值时将载体介质的柔性部段锁定在运行状态中以及在第二值时锁定在紧凑状态中。
换句话说,支撑结构可以设计成根据温度和/或电场和/或磁场而变形,且由此也使载体介质、特别是载体介质的柔性部段变形。因此,可以通过调节温度、电场和/或磁场将载体介质锁定或保持在运行状态或紧凑状态中。
支撑结构的材料可以包括例如双金属、形状记忆合金、形状记忆聚合物或电化学材料或压电材料或磁性纳米颗粒。
此外,堆放设备还可以包括用于支撑结构的操控设备,通过该操控设备可以调节相应的温度值和/或电场或磁场的相应值,从而使支撑结构变形。例如,可以设置能够由微控制器的控制信号操控的加热丝和/或电磁体和/或电容器。
另一实施方案规定,堆放设备包括导向机构,该导向机构设置成将载体介质卷起来或折叠起来以定位在紧凑状态中或将其打开或展开以定位在运行状态中。
因此,堆放设备可以包括用于卷起或展开或者说折叠和铺开载体介质的机械组件,其被设计为导向机构。此外,还可以设置用于操控导向机构的致动器设备的操控设备,以便通过导向机构使载体介质、尤其是载体介质的至少一个柔性部段变形或移动。致动器设备优选可以基于至少一个电动机。
例如,导向机构可包括机械铰接臂,该机械铰接臂例如可液压或气动或电动操控,以便将载体介质定位在所需位置中。因此,导向机构例如可以设计为上述气动或液压运行的调节机构。
备选地,导向机构可包括例如导轨和/或绳索,其中载体介质可借助于绳索沿着导轨卷起或展开。则可以说,导向机构可以设计为卷绕或展开设备,载体介质固定或附接到该卷绕或展开设备上。然后可以通过马达和相应的操控装置将载体介质以及进而还有相机装置定位在运行状态或紧凑状态中。
另一个实施方案规定,载体介质设计为由聚合物制成的板或设计为薄膜,特别是透明的。因此,可以通过载体介质的材料来提供柔性。例如,载体介质可以设计为用于覆层或物体的覆盖薄膜。载体介质的平均材料强度或厚度例如可以在1毫米和10毫米之间,优选地在0.3毫米和0.8毫米之间,尤其是0.5毫米。
在本说明书中,薄膜可以被理解为柔软的扁平构型物。这意味着,薄膜只能沿扁平构型物延伸的两个空间方向吸收拉力,而不能吸收任何压力或弯矩。因此,这种薄膜在静止状态下的形状特别不稳定。这种薄膜的平均材料厚度优选显著小于其长度和宽度。平均材料厚度—也称为高度或厚度,尤其也可以小于长度的5%和/或小于宽度的5%。
与此相反,扁平构型物可以理解为尺寸稳定的板。例如,板可以具有长方体形或圆柱形结构形式,其平均材料强度或厚度或高度明显小于其长度和/或宽度或其直径。平均材料厚度尤其可以小于长度的20%和/或小于宽度的20%。然而,平均材料厚度优选小于长度的10%和/或小于宽度的10%,优选小于长度的5%和/或小于宽度的5%。术语纵侧边或纵边缘或者说宽侧边或宽边缘在下文中也用作长度或宽度的同义词。长方体形板通常具有由各自的纵侧边和宽侧边包围出的两个相对表面。这些表面在下文中也称为板的表面。相应地,板的其余四个由纵侧边和高度侧边包围出的或由宽侧边和高度侧边包围成的表面称为侧表面。相反,如果板例如是圆柱形的,则板的两个底面可以被称为表面并且侧面可以被称为侧表面。
另一实施方案规定,耦入区域和耦出区域具有至少一个光栅,尤其是面全息光栅或体全息光栅,作为偏转结构。在此上下文中,相机装置在此称为全息相机(HoloCam)。
光栅,也称为衍射光栅,以及其作用方式和制造工艺是众所周知的。原则上,光栅可以设计为基板中至少局部周期性的结构,所谓的光栅结构。借助于光栅结构,光栅可以通过衍射的物理效应产生光偏转,例如像其由反射镜、透镜或棱镜已知的那样。如果光、即光束入射在光栅上,其中入射的光束尤其满足布拉格方程,则光束被光栅衍射或偏转。因此,尤其可以通过由光栅衍射的光束的干涉现象来进行光偏转。耦入区域或耦出区域的偏转结构因此也可以被称为衍射结构。
优选地,光栅可以被设计为相对于入射光是方向选择性的或角度选择性的。因此,只有从预定的入射方向,例如以预定角度入射到光栅上的光,尤其是光的一部分才会被偏转。从其他方向入射到光栅上的光,尤其是光的一部分优选不被偏转,或者与预定的入射方向的差异越大,则偏转越小。因此,偏离预定入射方向或最佳入射方向的光分量优选可以不受阻碍地通过具有光栅的基板传播。
附加地或替代地,光栅还可以设计为波长选择性的或频率选择性的。因此,只有具有预定波长的光,尤其是光的第一部分才会以一定的衍射角偏转或衍射。具有与预定波长不同的波长的光,尤其是光的第二部分优选不偏转,或者与预定波长的差异越大,则偏转越小。与预定波长或最佳波长有偏差的第二光分量因此可以优选不受阻碍地通过具有光栅的基板传播。例如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从入射到光栅的多色光中分离出至少一个单色光分量。最佳波长的偏转效应有利地最大并且例如根据高斯钟向着更长和更短的波长减小或者变得更弱。偏转效应尤其仅作用于可见光谱的一小部分和/或在小于90度的角度范围内。
光栅的制造尤其可以借助于基板的曝光,即例如以光刻或全息的方式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光栅也可以被称为全息栅格或全息光栅。已知两种类型的全息光学光栅:面全息光栅(surface holographic gratings,简称:SHG)和体全息光栅(volume holographicgratings,简称:VHG)。在面全息光栅中,可以通过使基板的表面结构光学变形来产生光栅结构。通过改变表面结构可以使入射光偏转,例如被反射。面全息光栅的例子是所谓的锯齿光栅或闪耀光栅。与此相反,在体全息光栅的情况下,光栅结构可以并入基板的整个体积或体积的部分区域中。面全息光栅和体全息光栅通常是频率选择性的。然而,也已知了能够衍射多色光的光栅。这些光栅被称为多路体全息光栅(multiplexed volume holographicgratings,简称MVHG)并且例如可以通过改变光栅的光栅结构的周期性或通过依次相继地布置多个体全息光栅来制造。
聚合物,特别是光聚合物,或薄膜,特别是光敏薄膜(例如由塑料或有机物质制成)特别适合作为用于将光栅并入的所述基板的材料。为了将这种基板用于柔性相机装置,还应注意:材料,特别是基板形式的材料,具有柔性和光波导特性。具有用于衍射光的偏转结构(例如呈光栅形式)的基板也可以被称为全息光学元件(HOE)。
另一实施方案规定,耦入区域和耦出区域与载体介质一体形成。因此,耦入区域和耦出区域例如可以直接结合到载体介质的表面结构中。也就是说,偏转结构例如可以被蚀刻或激光蚀刻到载体介质的表面中。因此,载体介质本身可以设计为HOE。
另一实施方案规定,载体介质设计为与耦入区域和耦出区域分开的元件。也就是说,耦入区域、耦出区域和载体介质可以设计为分开的。例如,耦入区域和耦出区域可以形成至少一个第一元件并且载体介质可以形成贴靠在第一元件上的第二元件。因此,耦入区域和耦出区域可以形成在至少一个HOE中。例如,耦入区域和耦出区域可以形成在全息薄膜或板的不同部段中。为了将薄膜或板固定到载体介质上,可以将薄膜或板粘接到载体介质上。替代地,全息薄膜也可以设计为粘附薄膜并且通过分子力直接粘附(即没有粘合剂)到载体介质的表面。
另一个实施方案规定,耦入区域的面积设计为大于耦出区域的面积。耦入区域优选可以比耦出区域大2倍。
为了使周围环境的光偏转,耦入区域在此可以具有集束结构作为第一偏转结构,从周围环境入射的光以集束方式经由载体介质被偏转到耦出区域。相应地,该光栅可以设计为束状光栅。此外,耦出区域可以具有作为第二偏转结构的漫射结构,借助于该漫射结构,集束的光,尤其是光的光路在漫射结构处偏转时被平行化地从载体介质中射出,以便被图像获取设备获取。因此,该光栅可以设计为漫射光栅。
由此形成来自周围环境的光的光束,从而可以增加图像获取设备的耦出区域或光入射区域处的光强度。
例如,为了实现集束光栅或漫射光栅,可以将非均匀的光栅结构,特别是分段的非周期性光栅结构并入所述的基板中。备选地,多个具有相同或不同栅格结构的体栅格也可以并排地或一个接一个地布置或连接。
本发明还包括所述实施方案的特征的组合。
附图说明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此示出了:
图1示出了处于运行状态中的柔性相机装置的有利的设计方案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具有堆放设备的柔性相机装置的示意图,该堆放设备设计用于将载体介质定位在运行状态中或紧凑状态中;
图3示出了用于利用卫星获取图像的柔性相机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了相机装置的示意性,其中示例性地示出了用于从紧凑状态变换至运行状态中的展开过程。
下面解释的示例性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在所述实施例中,实施方案的所描述的组件分别是本发明的单个的、可视作彼此独立的特征,这些特征还分别彼此独立地进一步改进本发明。因此,本公开还应该包括除了所示出的实施方案的特征组合之外的特征组合。此外,所描述的实施方案还可以由已经描述的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来补充。
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功能相同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用于产生相机装置10的周围环境的图像的相机装置10的示例性实施方案。
图1示出了相机装置10的剖视图,其中以沿着纵延伸轴的剖面示出相机装置10。
图1中的相机装置10包括作为载体介质12的例如被设计为光导体的两个聚合物板,例如由柔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制成的两个聚合物板。此外,相机装置10还包括全息光学元件22,在下文中缩写为HOE,其例如可以设计为透明的光聚合物薄膜。由于使用HOE,相机装置10也可以被称为HoloCam。在此,HOE使用衍射的物理效应来实现不同方案的光偏转。载体介质12和HOE 22在图1中被设计为单独的元件来示出,它们以夹层结构方式构造成相机装置10。载体介质12的两个聚合物板形成覆盖层并且HOE 22形成照相机装置10的核心。夹层结构方式的载体介质12仅是示例性的实施方式。
在图1中,耦入区域14和耦出区域16布置在载体介质12上。耦入区域14和耦出区域16在此尤其沿着HOE22的纵向延展方向被设计在不同的区段中。耦入区域具有第一偏转结构18,该第一偏转结构设计成将从周围环境入射到第一偏转结构18上的光24耦入到载体介质12中并且同时通过在衍射光栅结构处的衍射使其偏转。然后耦入的光24通过内反射,特别是全反射,在载体介质的指向周围环境的界面处被反射并且进而从耦入区域14传输到耦出区域16。聚合物板和HOE优选具有相同的折射率,从而避免在HOE和聚合物板之间的界面处的光折射。类似于耦入区域14,耦出区域16也具有偏转结构,即第二偏转结构20,该第二偏转结构设计用于将入射在第二偏转结构20上的经传输的光24从载体介质12耦出。
图像获取设备26布置在耦出区域16上。图像获取设备26具有光入射区域28,该光入射区域尤其完全地或至少局部地与耦出区域、尤其是耦出区域的表面重叠。图像获取设备26设计成检测在第二偏转结构20处偏转并进而从载体介质12耦出的光,并且以与周围环境的入射光24相关的图像数据的形式来提供。为此,图像获取设备26例如可以具有通信设备30,通过该通信设备例如可以将图像数据无线地或有线地传输至显示设备。备选地,图像获取设备26本身也可以包括显示设备,从而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相机装置10,特别是图像获取设备26的显示设备,查看产生的周围环境的图像。
在图1中,载体介质12设计为与耦入区域14和耦出区域16分开的元件,即尤其是相对于包括耦入区域14和耦出区域16的HOE22分开的元件。在相机装置10的备选实施方案中,耦入区域14和耦出区域16也可以与载体介质12一体地设计。在这种情况下,耦入区域14和耦出区域16例如能够以闪耀光栅的形式结合到载体介质中,特别是结合到载体介质的表面中。也可以将耦入区域14和耦出区域16在外部安置到载体介质12上,例如通过相应的HOE的粘合。
在图1中,第一和第二偏转结构18和20尤其可以设计为光栅,例如面全息光栅或体全息光栅。这种类型的光栅上的光偏转特别是基于干涉现象发生。入射到光栅上的光24通过光栅结构衍射并形成干涉图案。光栅尤其可以设计为频率选择性的或波长选择性的。不同波长的光可以在光栅中偏转不同的程度。该特性可以特别用于体全息光栅的情况,因为只有特定波长或特定波长范围的光在光栅结构上被衍射或偏转。
如果这种体光栅用于如图1所示那样的相机装置10,则一波长的或波长范围(该波长范围优选构成可见光的范围或部分范围)的光将在第一偏转结构18处以如下方式偏转,即该光可以借助于全反射从载体介质12传导到耦出区域16。位于该光谱范围之外的光将在没有偏转的情况下,或者至少在第一偏转结构18处几乎没有偏转的情况下被传递经过相机装置10的耦入区域14。该相机装置10则因而至少对于该部分范围的可见光是透明的。
为了避免来自周围环境的散射光对借助相机装置10产生的周围环境的图像产生影响,特别优选地可以规定,载体介质12仅在光耦入面和光耦出面的区域中设计为透光的。光耦入面在此描述一表面,来自周围环境的光通过该表面耦合到载体介质12中。相应地,光耦出面描述了一表面,所述光通过该表面从载体介质12耦出。为此,例如载体介质12可以局部涂漆以不透光,或者可以粘上薄膜。
此外还规定,载体介质12在耦入区域14的区域内设计成完全或部分柔性的。因此,载体介质12或相机装置10可以具有至少一个柔性部段34。为了确保相机装置10的柔性,耦入区域14,特别是HOE 22,也可以设计成柔性的。因此载体介质12和/或HOE可以由可柔性变形的例如弹性的材料形成。由此可以卷起和/或折叠相机装置10以便例如用于运输,从而可以特别方便地存放或收起相机装置10。由于其柔性的设计,它也更能抵抗冲击、压力或张力。
相机装置10的卷起或折叠状态在此也被称为紧凑状态13,该紧凑状态可以被设置用于运输。与此相反,如图1所示,相机装置10的展开或摊开状态在此被称为运行状态11,在该运行状态中设置用于检测周围环境的运行。相机装置10,即尤其是载体介质12和HOE22在运行状态11中可以被平面地布置。
运行状态11的特点尤其可以在于,载体介质12在运行状态中比在紧凑状态13中对于从周围环境入射到耦入区域14上的光24具有更大的光入射面。尤其可以规定,只有在运行状态11时,光才从耦入区域14传输到图像获取设备26的光入射区域28,从而与光24相关的图像数据可以显示周围环境的正确的图像。因此不同于运行状态11的其他位置中,图像可能被显示为模糊或失真的。
图2示出了图1中描述的相机装置10的俯视图。然而,在图2中,耦入区域14、特别是耦入区域14的面积大于耦出区域16、特别是耦出区域16的面积。该尺寸比可以大于因数2。耦入区域14的第一偏转结构18可以设计成集束结构或集束光栅,使得入射光24不仅被衍射,而且被集束。第二偏转结构20相应地可以设计为漫射结构,以便为了传输到图像获取设备26的光入射区域28再次使光24漫射,尤其是平行出射。由此可以提高经由耦出区域16耦出的或由图像获取设备26的光入射区域获取的光的光强度。与图1相比,通过放大的耦入区域也放大了载体介质12的柔性部段34。
此外,图2中的相机装置10还包括堆放设备31,该堆放设备在此设计为例如支撑结构32。支撑结构32可以如图2中的示例所示设计为两个纵向支柱,所述两个纵向支柱沿着载体介质12的纵向延伸方向安置到载体介质12的两个相对的纵边缘。图2中的支撑结构32特别优选地沿着载体介质12的纵边缘仅安置在耦入区域14的区域中。因此,该区域构成相机装置10的柔性部段34。
支撑结构32的材料在此可设计成根据温度和/或电场和/或磁场把载体介质12的柔性部段34锁定或保持在运行状态11或紧凑状态13中。为此,支撑结构32例如可以设计为具有双向记忆效应(Zwei-Weg-Erinnerungseffekt双向记忆效应)的形状记忆合金或形状记忆聚合物。通过双向记忆效应能够使形状记忆合金或形状记忆聚合物记住两种形状,例如一种在较高温度下,而另一种在较低温度下。备选地,形状记忆材料的变形也可由磁场的变化引起。例如,镍钛、镍钛诺、镍钛铜或铜锌铝可用作形状记忆合金。与此相反,支撑结构也可以设计为双金属或压电材料,其可以根据所施加电场的场强改变其形状。
为了借助支撑结构32实现变形,图2中的堆放设备31还包括用于支撑结构32的操控设备33。借助于操控设备33可以为支撑结构32提供操控信号36,其中支撑结构32基于控制信号36改变其形状。因为支撑结构32安置到载体介质12上,所以载体介质12的形状也可以被调整。例如,作为操控设备33的控制信号36,可以向支撑结构32提供电流。支撑结构32可以通过电流被加热。例如,支撑结构32可以被加热到第一温度值或至达到第一温度范围,在该第一温度范围中,支撑结构呈现平面形状并且因此载体介质12可以被定位并保持在运行状态11中。则在运行状态11中,带有载体介质12的相机装置10尤其设计为平面的和平坦的,以便能够为耦入区域14提供最大的光入射面。相反,如果切断电流,则支撑结构32的温度可以缓慢降低,直到它落入第二温度范围或达到第二温度值。在该第二温度范围内或当达到第二温度值时,支撑结构32可以卷起或折叠起来,随后使得载体介质12的柔性部段34定位并保持在紧凑状态13中。因此,支撑结构32在其第一形式中可以将载体介质12的柔性部段34在运行状态11中布置成平坦且平面的,并且在其第二形式中,载体介质的柔性部段34可以被卷起或折叠并且因此定位在紧凑状态13中。
图3示出了用于卫星36的柔性相机装置10的可能用途。在图3中在卫星36处布置了例如两个相机装置10,该相机装置在需要时能够打开或展开,以便获取卫星36的周围环境的图像。因此,相机装置10可以定位在运行状态11以用于拍摄图像以及定位在紧凑状态13中以用于运输。
最后,图4示意性示出了柔性相机装置10的侧视图,其中示例性示出了用于从紧凑状态13变换到运行状态11中的展开过程。为此,在图4中示出了三次处于不同位置13、15、11中的柔性相机装置。在第一图片42中,图4中的相机装置10处于紧凑状态13。为此,相机装置10并且特别是具有HOE 22的载体介质12被部分地卷起。载体介质12的、包括耦入区域14的部段在所示的相机装置10的第一图片42的侧视图中形成近似半圆。因此,对于来自周围环境的光的光入射面17小于耦入区域14的面积。尽管载体介质处于紧凑状态13,然而如第一图片42所示,从周围环境入射到耦入区域14上的光24仍能够被传输至图像获取设备26以产生周围环境的图像。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只有落在耦入区域14的光入射面17的区域中的光24才以如下方式耦入到载体介质中,即光24借助于载体介质12中的内反射被传输到图像获取设备26。相反,在光入射面17以外入射到耦入区域14上的光则由于在紧凑状态13中载体介质12的曲率或弯曲半径不被传导至图像获取设备26。而是该光优选在到达耦出区域16之前从载体介质12被耦出,因为光的光束在入射时例如低于全反射的临界角。
为了扩大光入射面17并因此也扩大视野,可以将相机装置10从紧凑状态13经由第一展开步骤38转换到中间状态15并且经由第二展开步骤40转换到运行状态11中。柔性相机装置10的中间状态15在图4中的第二图片44中示出。运行状态11在第三图片46中示出。相机装置10在运行状态11中以所描述的方式平面地或平坦地布置,从而与紧凑状态13相比,可以获取扩大的视野。因此运行状态11中的光入射面17对应于耦入区域14的表面。因此,可以将光从周围环境传导到图像获取设备26,如参考图1和图2所描述的那样。
总的来说,这些示例说明了,本发明如何能够提供可卷起的全息相机Holocam。

Claims (9)

1.一种用于产生周围环境的图像的相机装置(10),包括:
载体介质(12),该载体介质设计为光导体并且在该载体介质上布置有耦入区域(14)和耦出区域(16),其中
耦入区域(14)具有第一偏转结构(18),该第一偏转结构设计用于将从周围环境入射到第一偏转结构(18)上的光(24)耦入到载体介质(12)中,
载体介质(12)设计用于,通过内反射将耦入的光(24)从耦入区域(14)传输到耦出区域(16),以及
耦出区域(16)具有第二偏转结构(20),该第二偏转结构设计用于将入射在第二偏转结构(20)上的、经传输的光(24)从载体介质(12)耦出,其中
与耦出区域(16)贴靠的图像获取设备(26)设计为,检测从载体介质(12)耦出的光(24)并且将其以图像数据的形式提供,该图像数据与周围环境的入射的光(24)相关,
其特征在于,
载体介质(12)在耦入区域(14)的区域中设计为至少局部是柔性的,并且,
相机装置(10)包括堆放设备(31),在堆放设备上布置了载体介质(12)并且堆放设备设计成使载体介质(12)的至少一个柔性部段(34)变形,并由此使载体介质(12)在紧凑状态(13)和运行状态(11)之间变换,在所述紧凑状态中该载体介质(12)被折叠起来或卷起来,而在该运行状态中该载体介质(12)被打开或展开,其中
与在紧凑状态(13)中相比,该载体介质(12)在运行状态(11)中对于从周围环境入射到耦入区域(14)的光(24)具有更大的光入射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装置(10),其特征在于,堆放设备(31)包括支撑结构(32),该支撑结构的材料设计成,在温度的和/或电场的和/或磁场的第一值时将载体介质(12)的柔性部段(34)锁定在运行状态(11)中以及在第二值时将载体介质(12)的柔性部段(34)锁定在紧凑状态(13)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相机装置(10),其特征在于,堆放设备(31)包括导向机构,该导向机构设置成,将载体介质(12)卷起来或折叠起来以定位在紧凑状态(13)中或将其打开或展开以定位在运行状态(11)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相机装置(10),其特征在于,载体介质(12)设计为由聚合物制成的板或设计为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相机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介质(12)是透明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相机装置(10),其特征在于,耦入区域(14)和耦出区域(16)具有至少一个光栅作为偏转结构(18、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相机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是面全息光栅或体全息光栅。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相机装置(10),其特征在于,耦入区域(14)和耦出区域(16)与载体介质(12)一体形成,或者载体介质(12)设计为与耦入区域(14)和耦出区域(16)分开的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相机装置(10),其特征在于,耦入区域(14)的面积设计为大于耦出区域(16)的面积。
CN202080033080.4A 2019-05-03 2020-04-30 用于产生周围环境的图像的相机装置 Active CN1137855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9206354.3 2019-05-03
DE102019206354.3A DE102019206354A1 (de) 2019-05-03 2019-05-03 Kameravorrichtung zum Erzeugen eines Abbilds einer Umgebung
PCT/EP2020/062109 WO2020225121A1 (de) 2019-05-03 2020-04-30 Kameravorrichtung zum erzeugen eines abbilds einer umgeb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5557A CN113785557A (zh) 2021-12-10
CN113785557B true CN113785557B (zh) 2023-08-01

Family

ID=70921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33080.4A Active CN113785557B (zh) 2019-05-03 2020-04-30 用于产生周围环境的图像的相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27876B2 (zh)
EP (1) EP3963375B1 (zh)
CN (1) CN113785557B (zh)
DE (1) DE102019206354A1 (zh)
WO (1) WO20202251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206354A1 (de) 2019-05-03 2020-11-05 Audi Ag Kameravorrichtung zum Erzeugen eines Abbilds einer Umgebung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3703A (zh) * 2009-07-22 2011-02-02 索尼公司 图像显示装置和光学装置
CN105874375A (zh) * 2013-11-22 2016-08-17 卡尔蔡司斯马特光学有限公司 成像光学系统以及具有该成像光学系统的显示装置
CN107250880A (zh) * 2015-02-09 2017-10-13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波导的显示系统
CN107664844A (zh) * 2017-10-23 2018-02-06 南京理湃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扩展的光学波导显示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56842A (en) * 1996-08-26 1999-01-05 Kaiser Optical Systems Corporation Apparatus facilitating eye-contact video communications
US6118589A (en) * 1999-01-06 2000-09-12 Compaq Computer Corpor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for 3-D and panoramic imaging
US7106526B2 (en) * 2004-04-21 2006-09-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Thin imaging apparatus, a thin camera, and an imaging method
GB0718706D0 (en) * 2007-09-25 2007-11-07 Creative Physics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laser speckle
US10274660B2 (en) * 2008-11-17 2019-04-30 Luminit, Llc Holographic substrate-guided wave-based see-through display
DE102009003069A1 (de) * 2009-05-13 2010-11-25 Seereal Technologies S.A. 3D-Anzeigedisplay mit steuerbarer Vorrichtung zum Nachführen von Sichtbarkeitsbereichen
WO2014053883A1 (en) * 2012-10-05 2014-04-10 Nokia Corporation 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pturing images
US10048647B2 (en) * 2014-03-27 2018-08-14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Optical waveguide including spatially-varying volume hologram
US9632226B2 (en) * 2015-02-12 2017-04-25 Digilens Inc. Waveguide grating device
PT3326358T (pt) 2015-02-27 2022-11-25 Leia Inc Câmara multiview
US20180373043A1 (en) * 2017-06-27 2018-12-27 Thalmic Labs Inc.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optical waveguides
DE102017217193B4 (de) * 2017-09-27 2019-07-25 Audi Ag Anzeige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für ein Fahrzeug, sowie Fahrzeug mit einer solchen Anzeigevorrichtung
US10838360B2 (en) * 2017-10-02 2020-11-1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Variable shear with volume holograms
DE102019206354A1 (de) 2019-05-03 2020-11-05 Audi Ag Kameravorrichtung zum Erzeugen eines Abbilds einer Umgebung
DE102019206377A1 (de) * 2019-05-03 2020-11-05 Audi Ag Objekterkennungssystem zum Anordnen auf einem Gerät
DE102019206370A1 (de) * 2019-05-03 2020-11-05 Audi Ag Außenleuchtein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9206364A1 (de) * 2019-05-03 2020-11-05 Audi Ag Erfassungsvorrichtung mit einer Bilderfassungseinrichtung und einem Trägermedium sowie Erfassungssystem mit einer derartigen Erfassungsvorrichtung und einem Gerät mit einem Bildschirm
DE102019212988A1 (de) * 2019-08-29 2021-03-04 Audi Ag Kameravorrichtung zum Erzeugen eines Abbilds einer Umgebu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3703A (zh) * 2009-07-22 2011-02-02 索尼公司 图像显示装置和光学装置
CN105874375A (zh) * 2013-11-22 2016-08-17 卡尔蔡司斯马特光学有限公司 成像光学系统以及具有该成像光学系统的显示装置
CN107250880A (zh) * 2015-02-09 2017-10-13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波导的显示系统
CN107664844A (zh) * 2017-10-23 2018-02-06 南京理湃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扩展的光学波导显示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5557A (zh) 2021-12-10
EP3963375A1 (de) 2022-03-09
US11927876B2 (en) 2024-03-12
WO2020225121A1 (de) 2020-11-12
US20220229349A1 (en) 2022-07-21
EP3963375B1 (de) 2023-11-15
DE102019206354A1 (de) 2020-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32293B2 (en) Miniaturized optical zoom lens system
JP3847629B2 (ja) 光学装置
US20160377842A1 (en) Bifocal lens and imaging device including same
JP7144458B2 (ja) モバイル機器に組み込むための複数のカメラを有するモジュール
KR20100006867A (ko) 복수 개의 영상촬영유닛을 구비한 플렉시블 영상촬영장치및 그 제조방법
JP7448529B2 (ja) 光線偏向器を有する光学デバイス
US7170690B2 (en) Zoom lens
CN113785557B (zh) 用于产生周围环境的图像的相机装置
US9541741B2 (en) Zoom len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ncluding a deformable mirror
KR102146677B1 (ko) 카메라 모듈
CN115980974A (zh) 成像镜头模块、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GB2592579A (en) A camera assembly
US20220221772A1 (en) Detection device having an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a carrier medium, and detection system including such a detection device and a device with a screen
US20240125591A1 (en) Wide field-of-view metasurface optics, sensors, cameras and projectors
JP2008275715A (ja) 焦点検出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JP5366724B2 (ja) 焦点検出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06317685A (ja) 撮像装置
KR100812008B1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그 제작 방법
EP3994505A1 (en) A light deflecting device, an imaging device,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JP2011059411A5 (zh)
KR101154632B1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모듈 제작 방법
JP2007133314A (ja) 反射防止構造体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US20090310125A1 (en) Arrangement Adapted to Evaluate the Intensity of or a Changing in the Intensity of an Electro-Magnetic Beam or a Bundle of Beams
KR20150033102A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그 제작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