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83758A - 一种用于配置监听周期的方法及相应的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配置监听周期的方法及相应的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83758A
CN113783758A CN202111330141.6A CN202111330141A CN113783758A CN 113783758 A CN113783758 A CN 113783758A CN 202111330141 A CN202111330141 A CN 202111330141A CN 113783758 A CN113783758 A CN 1137837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iod
listening
default
interrupt
listening peri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3014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83758B (zh
Inventor
索亚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3014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837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83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37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837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3758B/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5426 priority patent/WO2023082778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1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conne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0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5Maintenance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配置监听周期的方法及相应的电子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监听模式下,蓝牙通信频繁断连的问题。具体方案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处于蓝牙连接状态下,第一设备将第一设备中存储的用于第二设备的监听周期设置为非默认的监听周期,向第二设备发送关于非默认的监听周期的信息,非默认的监听周期是用于第二设备在监听模式下监听第一设备发送的心跳包的、并且与第二设备的中断周期不重合的监听周期,通过将第一设备中存储的用于第二设备的监听周期设置为非默认的监听周期,可以使得蓝牙通信不会因为监听周期与中断周期重合而断开。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配置监听周期的方法及相应的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配置监听周期的方法及相应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用户的手机与手环、手表等蓝牙外设建立蓝牙连接之后,为了节省蓝牙外设的功耗,手机会在没有通话、音乐等业务时,控制蓝牙外设进入监听模式(Sniff mode),以降低功耗。在监听模式下,手机与蓝牙外设之间为了保持蓝牙连接,手机会按照监听周期(Sniffinterval)发送心跳包给蓝牙外设,由蓝牙外设回复心跳包,通知手机当前蓝牙外设在线,蓝牙连接没有断开。
然而,现有的监听模式下,蓝牙外设存在无法正确回复手机发送的心跳包的问题,导致手机会认为蓝牙外设不在线,从而主动断开与蓝牙外设的连接。因此,监听模式下手机与蓝牙外设之间存在频繁断连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配置监听周期的方法及相应的电子设备,目的在于解决监听模式下蓝牙通信频繁断连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由第一设备执行的用于配置监听周期的方法,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处于蓝牙连接状态,方法包括:将第一设备中存储的用于第二设备的监听周期设置为非默认的监听周期,其中非默认的监听周期是用于第二设备在监听模式下监听第一设备发送的心跳包的、并且与第二设备的中断周期不重合的监听周期。以及向第二设备发送关于非默认的监听周期的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由第一设备执行的用于配置监听周期的方法中,通过将第一设备中存储的用于第二设备的监听周期设置为非默认的监听周期,而非默认的监听周期又是用于第二设备在监听模式下监听第一设备发送的心跳包的、并且与第二设备的中断周期不重合的监听周期,实现让第二设备能够按照不与第二设备的中断周期重合的监听周期来进行监听,进而不会因监听周期与中断周期而导致蓝牙通信断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将第一设备中存储的用于第二设备的监听周期设置为非默认的监听周期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判断是否满足使用默认的监听周期的条件。当不满足使用默认的监听周期的条件时,将第一设备中存储的用于第二设备的监听周期设置为非默认的监听周期。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个别情况下默认的监听周期也可能是与第二设备的中断周期不重合的监听周期,或者当前的情况不能够使用非默认的监听周期,因此,需要判断是否满足使用默认的监听周期的条件,仅在不满足使用默认的监听周期的条件时,才将第一设备中存储的用于第二设备的监听周期设置为非默认的监听周期。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使用默认的监听周期的条件为第一设备未成功获取到第二设备的中断周期。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判断是否满足使用默认的监听周期的条件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向第二设备发送中断参数获取命令,其中中断参数获取命令用于获取第二设备的中断周期。当接收到与中断参数获取命令对应的响应信息,且响应信息中携带有第二设备的中断周期时,判断出满足使用默认的监听周期的条件。以及当未接收到与中断参数获取命令对应的响应信息,或者,响应信息中未携带有第二设备的中断周期时,判断出不满足使用默认的监听周期的条件。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至少根据第二设备的中断周期确定非默认的监听周期。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根据第二设备的中断周期确定非默认的监听周期包括:当接收到的第二设备的中断周期为一个时,根据所接收到的中断周期、特定倍数、以及偏移值,计算得到非默认的监听周期。当接收到的第二设备的中断周期为多个时,根据所接收到的多个中断周期的最小公倍数、特定倍数、以及偏移值,计算得到非默认的监听周期,或者,根据所接收到的多个中断周期中的最大值、特定倍数、以及偏移值,计算得到非默认的监听周期。其中,特定倍数为正整数,偏移值为整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非默认的监听周期的值满足处于预设范围内的条件,其中预设范围是根据默认的监听周期设定的。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范围为非默认的监听周期与默认的监听周期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偏差值的范围。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断参数获取命令还用于获取第二设备的周期偏差,非默认的监听周期的值还满足非默认的监听周期与默认的监听周期的差值大于周期偏差的条件。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向第二设备发送关于非默认的监听周期的信息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当监听模式下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蓝牙通信的断连次数大于或等于断连阈值时,将第二设备的监听时长的值增加至预设值,以确定更新后的监听时长,向第二设备发送关于更新后的监听时长的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设备的监听时长的值增加至预设值,以提高第二设备能够监听到心跳包的可能性,进而不会因第二设备不回复心跳包而导致蓝牙通信断开。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使用默认的监听周期的条件为监听模式下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蓝牙通信的断连次数小于断连阈值。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判断是否满足使用默认的监听周期的条件之前,还包括:向第二设备发送关于默认的监听周期的信息。其中第二设备以默认的监听周期来监听第一设备发送的心跳包。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非默认的监听周期为默认的监听周期与偏移值的和,其中偏移值为整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非默认的监听周期的值满足处于预设范围内的条件,其中,预设范围是根据默认的监听周期设定的。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向第二设备发送关于非默认的监听周期的信息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当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蓝牙通信断连时,将第二设备的监听时长的值增加至预设值,以确定更新后的监听时长,向第二设备发送关于更新后的监听时长的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将第二设备的监听时长的值增加至预设值,以确定更新后的监听时长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向第二设备发送退出监听模式的请求,并将断连次数清零。
第二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通信模块,通信模块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提出的由第一设备执行的用于配置监听周期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a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蓝牙连接的场景示意图;
图1b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蓝牙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c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监听模式下的监听周期示意图;
图1d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监听模式下产生断连的场景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蓝牙协议框架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配置监听周期的方法的一流程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设备计算监听周期SN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手环在中断周期和监听周期下的场景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配置监听周期的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说明中的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限定特定顺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为了下述各实施例的描述清楚简洁,首先给出一种蓝牙通信的监听模式的简要介绍。
蓝牙技术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的无线电技术,能够在包括移动终端、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移动硬盘、电子书、相关外设等众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在计算机、移动互联网、车载设备等领域被广泛应用。蓝牙连接成功之后,在蓝牙系统中的主设备只有一台,从设备可以多台,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可以进行蓝牙通信。其中,主设备为具有主控制权的设备,从设备为服从主设备的控制的设备。
图1a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蓝牙连接的场景示意图。例如在图1a所示的蓝牙系统中,手机101为主设备,分别与耳机102和手环103之间建立蓝牙连接,耳机102和手环103均为手机101的从设备。为了描述清楚,本申请实施例中全文将主设备统称为第一设备,从设备统称为第二设备。
图1b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蓝牙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阅图1b,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蓝牙通信过程为:
在步骤S101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建立蓝牙连接。
在步骤S102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在建立蓝牙连接之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直接进入到了工作模式(Active mode)。
在步骤S103中,第一设备发现当前无数据交互需求后,向第二设备发送进入监听模式的请求,其中,进入监听模式的请求中携带了固定的监听周期参数。
第二设备通常具有低功耗的需求,例如第二设备是蓝牙外设这类的嵌入式系统的设备,而嵌入式系统具有低功耗的需求。因此,为了降低功耗,第一设备可以在不需要第二设备执行通话、音乐、数据传输等业务时(即没有数据交互需求时),控制第二设备从工作模式(Active mode)进入到监听模式,以降低第二设备的功耗。其中监听周期的值是由第一设备预配置的固定值(即默认的监听周期)。
在步骤S104中,第二设备响应进入监听模式的请求,进入监听模式。
当第二设备处于监听模式时,第二设备可以按照第一设备发送的监听周期,周期性地醒来监听,而不再需要在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的每个时间片(master-to-slave slot)都进行监听,达到了节省功耗的目的。例如如图1c所示,4个master-to-slaveslot是一个监听周期,即每4个时间片监听一次,以获取第一设备发给第二设备的数据,节省功耗。其中,一个时间片例如为0.625ms。
在步骤S105中,第一设备按照固定的监听周期向第二设备发送心跳包。
在监听模式下,第一设备需要按照固定的监听周期,周期性地向第二设备发送心跳包,以确保蓝牙连接有效存活,第一设备通过心跳包通知第二设备自己当前在线,并等待第二设备回复心跳包。
在步骤S106中,第二设备不回复第一设备发送的心跳包。正常情况下,第二设备在监听周期来临时醒来监听是否有收到心跳包,若收到了心跳包,就会回复心跳包,以通知第一设备自己处于在线状态。例如如图1c所示,图1c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监听模式下的监听周期示意图,第二设备在每一个监听周期的唤醒锚点(Sniff anchor points)时刻醒过来,开始监听心跳包,若在t1时段内监听到了心跳包就会进行回复。图1c中的其他的监听周期也是如此,此处不再赘述。
但个别情况下,第二设备会出现步骤S106中的不回复第一设备发送的心跳包的情况。第二设备不回复心跳包的原因主要是遭受了第二设备的中断周期影响。第二设备在中断周期来临时,会处理中断任务。例如在传感器的中断周期来临时,第二设备会读取传感器的数据。而当中断周期与监听周期重合时,第二设备醒来后,需要处理中断任务和心跳包回复任务,但由于中断任务处理优先级更高,因此第二设备会处理中断任务而不进行心跳包回复,进而导致第一设备无法接收到来自第二设备的心跳包回复。
在步骤S107中,第一设备断开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蓝牙连接。
当第一设备长时间没收到第二设备的回复之后,就会认为第二设备当前不在线,进而第一设备会主动断开与第二设备的蓝牙连接。
举例说明,图1d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监听模式下产生断连的场景示意图。如图1d的(1)所示,手机10和手环20处于蓝牙连接的状态,手机10发送心跳包给手环20,手环20在监听周期时,同时有两个任务处理,分别为中断处理加速度传感器的数据以及进行心跳包回复。但中断处理加速度传感器的数据的处理优先级高于心跳包回复。因此如图1d的(2)所示,手环20执行了中断处理任务后,进行休眠,而没有回复心跳包。在多个连续的监听周期都重复发生了(1)和(2)的情况后,如图1d的(3)所示,手机10就会因为一直未收到心跳包回复,主动断开了与手环20的蓝牙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断连是由于第二设备的中断周期与监听周期重合导致的,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配置监听周期的方法,由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交互配合执行,以使得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在监听模式下的监听周期不与中断周期重合,进而可促使第二设备正常回复心跳包,实现在监听模式下不发生断连。
为了下述对本申请提出的用于配置监听周期的方法的实施例描述清楚,首先给出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技术的简要介绍:
1、监听模式:处于蓝牙连接状态下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在需要省电低功耗时所采用的模式。在监听模式下,第二设备不需要在每一个时间片都监听第一设备的数据,只需要按照监听模式下的监听周期进行监听,监听周期没来临时,第二设备可以休眠,达到低功耗的效果。
2、工作模式:当在蓝牙连接状态下,第二设备处于工作模式时,第二设备在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的每一个时间片单位(master-to-slave slot)中,都需要监听第一设备发给第二设备的数据。
3、链接超时监控时间(supervision timeout):第一设备在与第二设备建立蓝牙连接之后,第一设备会下发链接超时监控时间参数,当第一设备连续在链接超时监控时间的时长内都没有收到第二设备回复的心跳包时,第一设备会主动断开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蓝牙连接。
4、监听模式下的监听时长,可以用Nsniff attempt表示,监听模式下的监听时长是包含Sniff anchor point在内的、第二设备应该监听第一设备传输的时间片的数量,即当第二设备在Sniff anchor point时刻醒来后的监听时长。例如图1c示出的t1时段就是监听模式下的监听时长的值。
5、监听周期(Sniff interval):监听模式下第二设备定期(醒来)监听第一设备发送的数据的时间周期。
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可以适用于一个第一设备分别和多个第二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场景,例如图1a所示,该场景下的任意一个第二设备和第一设备之间均可配合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配置监听周期的方法。也可以适用于一个第一设备和一个第二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场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桌面型、膝上型、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可穿戴电子设备、智能手表等具有蓝牙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
图2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的结构可以如图2所示,第一设备201可以包括:处理器210,外部存储器接口220,内部存储器2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230,充电管理模块240,电源管理模块241,电池2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250,无线通信模块260,音频模块270,扬声器270A,受话器270B,麦克风270C,耳机接口270D,传感器模块280,按键290,马达291,指示器292,摄像头293,显示屏2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module,SIM)卡接口2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2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280A,陀螺仪传感器280B,气压传感器280C,磁传感器280D,加速度传感器280E,距离传感器280F,接近光传感器280G,指纹传感器280H,温度传感器280J,触摸传感器280K,环境光传感器280L,骨传导传感器280M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第一设备201的具体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201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2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2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Modem,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充电管理模块2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其中,充电器可以是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有线充电器。
电源管理模块241用于连接电池242,充电管理模块240与处理器210。电源管理模块241接收电池242和/或充电管理模块240的输入,为处理器210,内部存储器221,显示屏294,摄像头293,和无线通信模块260等供电。
第一设备201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250,无线通信模块260,调制解调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第一设备201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
移动通信模块250可以提供应用在第一设备201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
无线通信模块260可以提供应用在第一设备201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2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26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210。无线通信模块260还可以从处理器2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无线通信模块260提供蓝牙通信的示例中,无线通信模块260具体可以是蓝牙芯片或者蓝牙模块,无线通信模块260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用于配置监听周期的方法中第一设备所执行的步骤,具体可参阅图5和图8中的第一设备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可替换地,处理器210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用于配置监听周期的方法中第一设备所执行的步骤。
第一设备201通过GPU,显示屏2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294和应用处理器。
显示屏2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第一设备201的显示屏294上可以显示一系列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
电子设备200可以通过ISP,摄像头2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2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
摄像头293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
外部存储器接口2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电子设备200的存储能力。
内部存储器2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2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221的指令,从而执行电子设备2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第一设备201可以通过音频模块270,扬声器270A,受话器270B,麦克风270C,耳机接口2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电子设备200还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280A,气压传感器280C,陀螺仪传感器280B,磁传传感器280D,加速度传感器280E,距离传感器280F,接近光传感器280G,环境光传感器280L,指纹传感器280H,温度传感器280J,触摸传感器280K,骨传导传感器280M,按键290,马达291,指示器292等。
SIM卡接口295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接口295,或从SIM卡接口295拔出,实现和电子设备200的接触和分离。电子设备200可以支持1个或N个SIM卡接口,N为大于1的正整数。SIM卡接口295可以支持Nano SIM卡,Micro SIM卡,SIM卡等。同一个SIM卡接口295可以同时插入多张卡。SIM卡接口295也可以兼容外部存储卡。第一设备201通过SIM卡和网络交互,实现通话以及数据通信等功能。
另外,在上述部件之上,运行有操作系统,例如鸿蒙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等。在该操作系统上可以安装运行应用程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内运行的操作系统可以有多个。
图3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设备的结构可以如图3所示,第二设备202可以包括:处理器201A,存储器202A,蓝牙通信模块203A,天线204A,电源开关205A,USB通信处理模块206A,音频模块207A,传感器模块208A。其中:
处理器201A可用于读取和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具体实现中,处理器201A可主要包括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其中,控制器主要负责指令译码,并为指令对应的操作发出控制信号。运算器主要负责保存指令执行过程中临时存放的寄存器操作数和中间操作结果等。具体实现中,处理器201A的硬件架构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SIC)架构、MIPS架构、ARM架构或者NP架构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01A可以用于解析蓝牙通信处理模块203接收到的信号,如第一设备201发送的请求、命令、心跳包等等。处理201A可以用于根据解析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操作,如生成请求对应的响应、命令对应的响应等等。
存储器202A与处理器201A耦合,用于存储各种软件程序和/或多组指令。具体实现中,存储器202A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的存储器,并且也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设备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设备。存储器202A可以存储操作系统,例如uCOS,VxWorks、RTLinux等嵌入式操作系统。存储器202A还可以存储通信程序,该通信程序可用于与第一设备201,一个或多个服务器,或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蓝牙通信模块203A可以包括经典蓝牙(BR/EDR)模块和低功耗蓝牙(BLE)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蓝牙通信模块203A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用于配置监听周期的方法中第二设备202所执行的步骤,具体可参阅图5和图8中的第二设备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可替换地,处理器201A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用于配置监听周期的方法中第二设备所执行的步骤。
第二设备202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204A,蓝牙通信模块203A,调制解调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204A可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第二电子设备2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蓝牙通信模块203A的天线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电源开关205A可用于控制电源向第二电子设备200的供电。
USB通信处理模块206A可用于通过USB接口(未示出)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音频模块207A可用于通过音频输出接口输出音频信号,这样可使得第二设备202支持音频播放。音频模块还可用于通过音频输入接口接收音频数据。第二设备202可以为蓝牙耳机等媒体播放设备。
传感器模块208A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例如,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传感器。
加速度传感器可检测第二设备202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当第二设备202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还可以用于识别第二设备202姿态,应用于横竖屏切换,计步器等应用。
陀螺仪传感器可以用于确定第二设备202的运动姿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陀螺仪传感器确定第二设备202围绕三个轴(即,x,y和z轴)的角速度。陀螺仪传感器可以用于拍摄防抖。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蓝牙通信模块203A在传感器模块208A中的传感器的中断周期来临时,会处理传感器所采集到的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图3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第二设备202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设备202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201的结构图也可以如图3所示,第二设备202的结构图也可以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图4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蓝牙协议框架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蓝牙协议框架示意图,该蓝牙协议框架示意图可以是第一设备201的蓝牙协议框架,也可以是第二设备202的蓝牙协议框架,该蓝牙协议框架示意图包括但不限于Host(主机)协议栈、HCI(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控制器(controller)。
其中,Host协议栈定义了蓝牙框架中的多个应用(profile)和核心协议(protocol),每个profile定义了各自相应的消息格式与应用规则,profile是蓝牙服务(Application)。为了实现不同平台下的不同设备的互联互通,蓝牙协议为各种可能的、有通用意义的应用场景,都制定了规范,如A2DP(advanced audio distribution profile)、HFP(hands-free profile)等等。核心协议包括但不限于蓝牙基本的服务协议SDP(servicediscover protocol)、逻辑链路控制和适配协议L2CAP(logical link controlandadaptation protocol)等。核心协议是蓝牙协议栈中必不可少的。
其中,HCI为上层协议提供了进入链路管理器的统一接口和进入基带的统一方式,在主机核心协议栈和控制器之间会存在若干传输层,这些传输层是透明的,完成传输数据的任务,蓝牙技术联盟(Bluetooth Special Interest Group,SIG)规定了四种与硬件连接的物理总线方式,即四种HCI传输层:USB、RS232、UART和PC卡。
其中,controller定义了底层硬件部分,包括无线射频(RF)、基带(BB)和链路管理(LM),RF层通过2.4GHz无需授权的ISM频段的微波,实现数据位流的过滤和传输,主要定义了蓝牙收发器在此频带正常工作所需要满足的条件。基带负责跳频以及蓝牙数据和信息帧的传输。链路管理负责连接、建立和拆除链路并进行安全控制。LM(Link Manager)层是蓝牙协议栈的链路管理层协议,负责将上层HCI命令翻译成基带能接受的操作,建立异步链路(asynchronous connection-oriented link,ACL)和同步链路(synchronous connection-oriented/extended,SCO)以及使第二电子设备进入节能状态的工作模式等。LC(LinkControl)层负责在一批数据包传送期间,响应上层LM命令(如执行建立数据包的传输链路,维持链路等功能的LM命令)。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图4示出的是第一设备的蓝牙协议框架示意图时,蓝牙协议栈(BT Stack)可以用于执行图5和图8中第一设备的相关部分内容。当图4示出的是第二设备的蓝牙协议框架示意图时,蓝牙协议栈(BT Stack)可以用于执行图5和图8中第二设备的相关部分内容。
实施例一
图5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配置监听周期的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参阅图5,基于前述所提及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本申请实施例针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为同一厂家的电子设备,且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有相互约定好的基于应答协议(echo)的私有命令的场景,提出了一种用于配置监听周期的方法,由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相互配合执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501、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蓝牙连接。
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可以通过蓝牙技术(包括经典蓝牙(Basic Rate/Enhanced Data Rate,BR/EDR)和低功耗蓝牙(Bluetooth Low Energy,BLE))建立蓝牙连接。在建立蓝牙连接的过程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协议约定第一设备为主设备,第二设备为从设备。
举例说明,当第一设备为手机,第二设备为手环时,用户可以操作第一设备的界面开启蓝牙功能,配对连接手环,实现手机和手环之间建立连接。
具体的,蓝牙连接的建立过程的实现方式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内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建立蓝牙连接的方式可以参考蓝牙协议的规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S502、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中断参数获取命令。
其中,中断参数获取命令用于获取第二设备的中断周期和周期偏差。中断周期指的是第二设备执行中断任务的周期。为了描述更为清楚简洁,在下文中,中断周期统一用N来表示,周期偏差用o来表示。例如,中断周期可以是第二设备的传感器的中断周期,中断任务为读取传感器数据的任务,即第二设备按照传感器的中断周期,周期性地读取并处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第二设备可以具有多个中断周期,分别用于执行不同的中断任务。周期偏差o指的是第二设备的时钟误差。例如,当第二设备的周期偏差o为5ms,而中断周期为500ms时,本来第二设备应该在500ms时执行中断任务,但因为存在时钟误差,则第二设备可能会在495ms至505ms的范围内执行中断任务。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502是第一设备在工作模式下执行的。第一设备在执行完步骤S502之后,就直接控制第二设备进入工作模式。例如,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进入工作模式的请求,第二设备响应进入工作模式的请求,进入工作模式。有关工作模式的相关描述可参见前述对工作模式的相关技术介绍,此处不再赘述。第一设备可以是在工作模式下的任意时刻执行步骤S502。在工作模式下执行步骤S502的时机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断参数获取命令可以是一种应答协议(echo)私有命令,即是一种基于逻辑链路控制和适配协议(Logical Link Control and Adaptation Protocol,L2CAP)的echo消息进行交互的私有命令。中断参数获取命令内部携带有特定的ID,该特定的ID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预先定义好的。在一些实施例中,echo私有命令的格式为由服务ID、命令ID以及有效载荷组成的格式。中断参数获取命令的格式中的服务ID和命令ID是特定的,用于定义获取中断周期N和周期偏差o。
S503、第二设备响应中断参数获取命令,返回与中断参数获取命令对应的响应信息至第一设备。
其中,第二设备如果能成功响应中断参数获取命令,即可以将第二设备的所有中断周期N以及周期偏差o携带在响应信息里面,返回给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如果不能成功响应中断参数获取命令,可以不返回响应信息,或者返回的响应信息中不携带中断周期N以及周期偏差o。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设备内部的中断周期可能有一个或者多个。不同中断周期对应不同中断任务。例如,当第二设备为手环时,具有加速度传感器对应的中断中期和陀螺仪传感器对应的中断周期,在加速度传感器的中断周期来临时,手环读取并处理加速度传感器的数据。当陀螺仪传感器对应的中断周期来临时,手环读取并处理陀螺仪传感器的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断参数获取命令是基于echo协议的私有命令。第二设备能够成功响应该命令的场景为:中断参数获取命令在第二设备内部被预定义过,第二设备可以通过命令中特有的ID标识,解析出该命令是用于获取中断周期N以及周期偏差o的命令,进而能够成功响应命令,将自身的中断周期N以及周期偏差o携带到响应信息里返回给第一设备。而第二设备无法成功响应该命令的场景为:1、第二设备不支持私有命令。当第二设备不支持私有命令时,无法解析中断参数获取命令,进而无法响应,不会返回任何数据给第一设备。此时第一设备无法收到响应信息。2、第二设备内没有预定义该命令。若第一设备发送的中断参数获取命令中的ID,没有在第二设备内部找到定义,第二设备就无法解析出该命令用于获取中断周期N以及周期偏差o,进而第二设备回复的响应信息可能是乱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在执行步骤S503之后,若后续出现中断周期有变动的情况下,可以主动上报给第一设备。例如,第二设备可以使用echo私有命令上报中断周期。然后第一设备再重新存储新的中断周期N,后续执行步骤S509时,使用新的中断周期N进行计算SN。
可替换地,第二设备也可以主动向第一设备上报中断周期,而不需要在第一设备执行步骤S502之后,才向第一设备上报。即第二设备上报中断周期可不需要第一设备的命令或请求触发。
S504、第一设备判断是否成功获取到中断周期N和周期偏差o。
具体的,第一设备可以是解析并读取接收到的中断参数获取命令对应的响应信息,判断响应信息中是否有中断周期N和周期偏差o。如果响应信息中回复了中断周期N和周期偏差o,则执行步骤S505。如果响应信息中没有回复中断周期N和周期偏差o,例如回复了乱码,则执行步骤S506。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一设备在预设时长内都没有收到第二设备返回的响应信息,则也是判断出没有成功获取到中断周期N和周期偏差o,执行步骤S506。
S505、第一设备将获取到的中断周期N和周期偏差o进行存储。
第一设备将从响应信息中读取到的N和o参数均进行存储,等待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入监听模式时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通过第一设备中的蓝牙协议栈执行步骤S505。蓝牙协议栈的相关描述可参考图4的相关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S506、第一设备将中断周期N设置为特殊值。
当中断周期N没有成功获取到时,可以将中断周期N设置为特殊值,例如以0、-1或者其他的负数作为特殊值,以标识第一设备没有获取到中断周期参数和周期偏差参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专门使用一个额外的获取结果状态参数K,来标识是否有成功获取到中断周期参数和周期偏差参数。例如,当成功获取到中断周期N和周期偏差o时,还可以将K设置为1,表征第一设备成功获取到中断周期N和周期偏差o,后续第二设备进入监听模式时,第一设备读取到K为1时,即可使用步骤S505中存储的中断周期N和周期偏差o。若没有成功获取到中断周期N和周期偏差o时,还可以将K设置为-1,表征第一设备没有获取中断周期N和周期偏差o,后续第二设备进入监听模式时,第一设备读取到K为-1时,就不再去读取以及使用中断周期N和周期偏差o。
S507、第一设备确定其与第二设备之间无数据交互。
在执行步骤S507之前,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工作于工作模式,第二设备在每一个slot中都进行监听。当第一设备确定出当前已经没有与第二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的需求了,或者说已经没有需要第二设备执行的业务了,那么可以确定出了其与第二设备之间无数据交互。
S508、第一设备判断中断周期N是否为正数。
执行步骤S508的目的在于判断第一设备是否成功获取了中断周期N。
当第一设备在前述步骤S503中成功获取到了中断周期N,那么经过步骤S505的处理,读取到的中断周期N就会是正数,即判断出中断周期N是正数,执行步骤S509。需要说明的是,若步骤S503中成功获取到了中断周期N,中断周期N也可能不止有一个,且都为正数。
当第一设备没有成功获取到中断周期N,那么经过步骤S506的处理,步骤S508中读取到的中断周期N就会是-1,即判断出N不为正数,执行步骤S510。
S509、第一设备根据中断周期N,计算出第二设备的监听周期。
其中,第一设备计算出的第二设备的监听周期为第二设备在监听模式下所使用的监听周期。为了描述方便,以下统一将监听周期用SN表示,其中第二设备的监听周期SN不与中断周期N重合。
第一设备计算出的监听周期SN是一个不会与中断周期N重合的周期。进而能够保障第二设备不会遇到中断任务与心跳包回复的任务冲突的情况。
其中,通过计算得到的监听周期都属于非默认的监听周期。而原本预配置好的监听周期则称为默认的监听周期,为了描述简洁清楚,以下统一用SD来表示默认的监听周期。在一些实施例中,SN满足处于[SD-L,SD+L]的范围内的条件。其中,L为预设偏差值,例如L可以取100ms。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针对不同的第二设备,默认监听周期的值也会适应性的不同。默认监听周期是通过试验所得出的,是第二设备在监听模式下比较适合的监听周期,能够满足第二设备在监听模式下的性能要求。因此,当SN处于[SD-L,SD+L]的范围内时,SN与SD接近,第二设备的监听周期设定的比较合理,能满足第二设备在监听模式下的性能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SN还满足与SD之间的差值大于周期偏差o的条件。由于第二设备存在时钟延迟的问题,导致中断周期可能存在偏差。周期偏差o代表如果中断周期是N那么实际运行时的中断周期可能是N±0。例如如果中断周期N是300ms,周期偏差o为10ms,那么实际运行时的中断周期为300±10ms的范围内,因此,为了避免引时钟延迟导致计算出的SN还是会与中断周期重合,SN与SD之间的差值还可以大于周期偏差o。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中断周期N只有一个时,SN可以等于中断周期N的X倍与偏移值A的和,即SN=N×X+A。其中,偏移值A为整数,A代表了SN与中断周期N之间的偏差值,A既可以为正整数,也可以为负整数,X是特定倍数,为正整数。在一些实施例中,X和A可以被任意选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A可以被选取为奇数且为质数的值,从而降低与中断周期N重合的可能性。通过SN=N×X+A可以看出,SN不与中断周期N重合,相较于中断周期N偏差了A。需要说明的是,SN=N×X+A仅仅是根据中断周期N、特定倍数X以及偏移值A计算监听周期SN的一种具体的算法,还可以使用其他的算法计算得到监听周期SN,本申请对于计算出监听周期SN的算法不做限制。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调整X和A的取值,以使得SN满足处于[SD-L,SD+L]的范围内的条件,和/或,与SD之间的差值大于周期偏差o的条件。例如,图6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设备计算监听周期SN的流程示意图。参阅图6,在步骤S5091中,第一设备任意选取X和A,其中,X为正整数,A为正数。在步骤S5092中,第一设备通过SN=N×X+A,计算出SN。在步骤S5093时,第一设备判断是否满足SN处于[SD-L,SD+L]的范围内、且SN与SD之间的差值大于周期偏差o,若不满足,重新返回至步骤S5091,即重新选取X和A,若满足,则执行步骤S5094,输出SN。
举例说明,当中断周期N为300ms,SD为500ms,周期偏差o为30ms,且L为100ms时,通过执行图6,最终当X取1,A取101时,通过SN=N×X+A,输出SN=401ms,401ms满足处于[400,600]的范围内,且SN与SD的差值大于30ms的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中断周期N有多个时,执行步骤S508的方式为:计算出多个中断周期N的公倍数Z,例如Z可以是最小公倍数;然后令SN等于Z的X倍与偏移值的和,即SN=N×X+A。其中,偏移值A为整数,A代表了SN与中断周期N之间的偏差值,A既可以为正整数,也可以为负整数,X为正整数。Z为多个中断周期N的公倍数。例如,多个中断周期N分别为200ms和300ms,则Z可以为600ms。而X与A的取值方式可以与前述提及的当中断周期N只有一个时的取值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中断周期N有多个时,执行步骤S508的方式还可以是,选取出多个中断周期N的最大值M,然后令SN等于M的X倍与偏移值的和,即SN=M×X+A。其中,偏移值A为整数,A代表了SN与中断周期N之间的偏差值,A既可以为正整数,也可以为负整数数,X表示特定倍数,为正整数。M为多个中断周期N的最大值。例如,多个中断周期N分别为200ms和300ms,则M为300ms。而X与A的取值方式可以与前述提及的当中断周期N只有一个时的取值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同样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中断周期N有多个时,也可以通过X和A的取值,以使得SN满足处于[SD-L,SD+L]的范围内的条件,和/或,与SD之间的差值大于周期偏差o的条件。具体的调整过程可参考图6示出的流程,只是计算SN的公式与图6中的不同。
由前述描述可知,步骤S509在计算SN的过程中,也可以不使用周期偏差参数o,因此,在步骤S502中的中断参数获取命令,也可以只用于获取中断参数N,相应的,步骤S504中则可以只判断是否成功获取到中断周期N,步骤S505中也可以只存储中断周期N。
S510、第一设备将SN的值设置为SD。
由于第一设备没有成功获取到中断周期N,因此将第二设备的监听周期SN设置为第二设备的默认的监听周期SD。
由前述内容可知,步骤S508至步骤S510其实是设置SN的过程。而设置SN的过程除了可以是在步骤S507之后触发,也可以是在步骤S506之后,即完成了中断周期N的设置之后再触发,设置SN的过程只需发生在进入监听模式之前即可。
S511、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关于SN的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关于SN的信息可以是进入监听模式的请求,其中进入监听模式的请求中携带有SN。
第一设备设置完第二设备的监听周期SN之后,就把SN携带在进入监听模式的请求中,发送给第二设备,以使得第二设备能够进入监听模式,在监听模式下按照SN的周期运行。
S512、第二设备响应进入监听模式的请求,进入监听模式,按照SN的周期监听并回复第一设备发送的心跳包。
第二设备响应进入监听模式的请求,从请求中可以获取到第一设备发送的SN,进而可确定自身在监听模式下的监听周期为SN,然后进入监听模式的运行状态。在监听模式下,第一设备按照SN的周期给第二设备发送至少一个心跳包,第二设备则按照SN的周期醒来,在t1时段监听心跳包,在监听到心跳包后,向第一设备发送心跳包响应,以通知第一设备自己还在线,相应地蓝牙连接依然有效。关于监听模式的描述,可参见前述图1c部分的介绍以及的相关技术可参见前述对蓝牙通信方案下的相关技术的简要介绍的相关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当第二设备所使用的SN是第一设备通过步骤S509所设置得到的时候,第二设备的监听周期不会与自身的中断周期重合,不会出现中断任务和心跳包回复任务重合的情况。举例说明,图7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手环20在中断周期和监听周期下的场景示意图,如图7所示,使用图6示出的流程计算出SN=401ms,中断周期N=300ms,偏移值A=101ms,以其中一个中断周期N与一个SN周期为例,可以看出,中断周期N与SN补充和,偏差了101ms,而在中断周期N来临时,手环20只执行中断任务,而在监听周期SN来临时,它只需执行心跳包回复任务,即在t1时段监听并回复心跳包。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设备能够通过步骤S503能够获取到第二设备的中断周期的情况下,第一设备所设置的SN不会与第二设备的中断周期重合,因此第二设备按照SN的周期进行监听时,不会因执行中断任务而无法回复心跳包,进而不会因无法回复心跳包而产生断连。
S513、第一设备在监听模式下记录断连次数。
断连次数指的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蓝牙通信的断连次数,为了描述简洁,本申请中将断连次数以DN表示。第一设备在通过前述方式完成对SN的设置之后,可以验证第二设备按照SN周期进行监听后,还有没有频繁断连现象发生。因此,第一设备在进入监听模式的请求之后,在监听模式下从0开始记录断连次数DN。监听模式下的断连是由于第二设备未回复心跳包导致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513的执行方式为:判断监听模式下是否发生断连,如果发生断连则令DN加1。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513是在实时重复执行的步骤,即在监听模式下一直在执行步骤S513。
S514、第一设备判断监听模式下断连次数DN是否大于或等于断连阈值。
其中,断连阈值可任意设定,示例性的断连阈值可根据经验设置为3。当DN大于或等于断连阈值时,说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频繁断连。在监听模式下发生断连的主要原因是第二设备长时间不回复心跳包。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执行步骤S501之后,第一设备可以向第二设备发送链接超时监控时间,当第二设备超过链接超时监控时间的时长都没有给第一设备回复心跳包,第一设备可以认为第二设备不在线,从而主动断开蓝牙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前述步骤S509的设置方式下已经避开了中断周期,减小了第二设备不回复心跳包现象出现的概率。在该情况下,还出现频繁断连的原因,可能是监听模式下的监听时长过短导致的。在监听时长过短的情况下,第二设备可能会监听不到心跳包,进而不能够回复心跳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当前的监听模式下的监听时长可以是在第一设备执行步骤S511时,通过携带在进入监听模式的请求中,而被发送给第二设备的。因此,当DN大于或等于断连阈值时,可以执行步骤S515来对第二设备的监听模式下的监听时长进行调整。而如果DN小于断连阈值,则说明当前还没有发生频繁断连的现象,只需继续返回执行步骤S513。
其中,链接超时监控时间和监听模式下的监听时长的相关技术可参见前述对蓝牙通信方案下的相关技术的简要介绍的相关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514是在持续执行的,直到步骤S514判断出DN大于或等于断连阈值之后,再结束步骤S514的执行,进入到S515中。
S515、第一设备将监听时长的值翻倍,得到更新后的监听时长。
即第一设备将原本的监听时长的值增加了原本的一倍,得到更新后的监听时长。更新后的监听时长比原本的监听时长更大。例如原本的监听时长值为5ms,更新后的监听时长为10ms。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提高监听时长的值。例如步骤S515也可以是将监听时长的值增加预设值。例如可以将预设值设置为3ms,原本的监听时长为5ms,增加预设值后变为了3ms。
因此,步骤S515的目的实际上是提高监听时长的值。具体提高监听时长的值的规则和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可不做限制。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执行步骤S515之后,将DN清零,重新返回至步骤S514中,若再次判断出DN大于或等于断连阈值,则再次执行步骤S515,即再次增大监听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障第二设备能够低功耗运行,可以限制监听时长的值不大于监听时长阈值。例如,当步骤S515翻倍后的值大于监听时长阈值的话,可以将监听时长设定为监听时长阈值。其中监听时长阈值可以根据SN的值设置,例如可以是SN的一半。
S516、第一设备将更新后的监听时长发送给第二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执行步骤S516的方式为,重新发送进入监听模式的请求给第二设备,请求中携带更新后的监听时长和SN。第二设备接收到更新后的监听时长之后,使用更新后的监听时长执行监听操作。即每一个监听周期来临时,监听的时间长度为更新后的监听时长。由于更新后的监听时长更大,需要进行监听的时间长度更大了,因此第二设备能够监听到心跳包的概率就更大了,发生断连的可能性会有所降低。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执行步骤S516之后,第一设备还可以判断是否发生断连,若还是发生断连,则重新返回到步骤S515中,重新调整监听时长,直至不再发生断连为止。
S517、第一设备在退出监听模式之后,将DN清零。
其中,步骤S517的退出监听模式,指的是正常结束监听模式,如果是因为断连等异常导致的退出监听模式,则不将DN清零,而是继续将DN加1。
第一设备在正常结束监听模式之后,将DN清零,等到下一次再进入监听模式的时候,再重新记录DN。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退出监听模式的方式为: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退出监听模式的请求,第二设备响应退出监听模式的请求,退出监听模式,不再按照监听周期进行监听。第一设备则在发送退出监听模式的请求之后,将DN清零。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执行步骤S513至步骤S517,即不对监听时长做调整。
由前述对图5的描述可知,步骤S502至步骤S506的目的是使得第一设备获取第二设备的中断周期,而具体获取第二设备的中断周期的实现方式以及过程,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
步骤S508至步骤S510用于判断是否将SN的值设置为默认的监听周期SD。在图5中,成功获取到中断周期N,则不将SN设置为SD,而是使用中断周期N来计算SN,以使得SN不与N重合;而在没有成功获取到N时,才将SN的值设置为SD。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其他的条件用于判断是否需要将SN的值设置为SD,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步骤S509中,在计算SN的过程中,也可以不使用周期偏差参数o,因此,在步骤S502中的中断参数获取命令,也可以只用于获取中断参数N。相应的,在步骤S504中可以只判断是否成功获取到中断周期N,在步骤S505中也可以只存储中断周期N。
步骤S513至S517的目的是在DN大于或等于断连阈值时,增大监听时长。步骤S515仅为增大监听时长的值的一种方式,本申请对于增大监听时长的值的方式不做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5中第一设备需执行的步骤可以通过第一设备中的蓝牙协议栈执行,而图2示出的无线通信模块260可作为硬件支持,第二设备执行的步骤则可以通过第二设备中的蓝牙协议栈执行,而图2示出的蓝牙通信模块203A可作为硬件支持。其中,蓝牙协议栈的相关描述可参考图4的相关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不同的第二设备,第一设备下发的监听周期、链接超时监控时间、监听时长的默认值可以适应性的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设备能够通过步骤S503能够获取到第二设备的中断周期的情况下,第一设备所设置的SN不会与第二设备的中断周期N重合,因此第二设备按照SN的周期进行监听时,不会因执行中断任务而无法回复心跳包,进而不会因无法回复心跳包而产生断连。
实施例二
图8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配置监听周期的方法的又一流程示意图。参阅图8,基于前述所提及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本申请实施例针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为不同厂家的电子设备,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无法通过私有命令交互的场景,提出了另一种用于配置监听周期的方法,由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相互配合执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801、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蓝牙连接。
其中步骤S801的执行原理和过程可参考步骤S501,此处不再赘述。
S802、第一设备确定出与第二设备之间无数据交互,向第二设备发送进入监听模式的请求,其中进入监听模式的请求中携带的监听周期SN的值为默认的监听周期SD。
其中,步骤S802中确定出与第二设备之间无数据交互的执行过程和原理可参考步骤S507,此处不再赘述。而发送进入监听模式的请求的过程可参考步骤S511。但步骤S802与步骤S511不同的是,第一设备首次请求进入监听模式时,使用的SN的值是默认的值SD。
S803、第二设备响应进入监听模式的请求,进入监听模式,按照SN的周期监听并回复第一设备发送的心跳包。
步骤S803的执行过程和原理可参考步骤S512,主要区别点在于步骤S512中使用的SN可能是通过步骤S509的方式设置得到的,而步骤S803中的SN是默认值SD。
S804、第一设备在监听模式下记录断连次数DN。
其中,步骤S804的执行过程和原理可参考步骤S513,此处不再赘述。
S805、第一设备判断DN是否大于或等于断连阈值。
其中,断连阈值可任意设定,例如可根据经验设置为3。当DN大于或等于断连阈值时,就说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频繁断连。在监听模式下发生断连的主要原因是第二设备长时间不回复心跳包。而由于在前述步骤S803中,第二设备使用的SN是一个默认值SD,因此可以分析出出现频繁断连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当前的SN为默认值SD时,SN会与第二设备的中断周期重合,因此可以重新设置一下SN,即执行步骤S806。
而当DN小于断连阈值时,则说明当前还没有出现频繁断连的现象,SN不需要重新设置,第二设备继续按照SN为默认值SD的周期,进行监听。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805是在持续执行的,直到步骤S805判断出DN大于或等于断连阈值之后,再结束步骤S805的执行,进入到S806中。
S806、第一设备将SN与偏移值A的和,作为更新后的SN。
即第一设备重新设置SN,重新设置后的SN(即更新后的SN)是原本的SN(即SD)的值加上偏移值A的和。其中,偏移值A可以根据个人经验设置(例如可以选择奇数且为质数的值作为偏移值A),也可以是根据通常经验下第二设备的周期偏差(即时钟偏差)、中断周期等因素,来设定A。设定A的方式有很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S807、第一设备发送更新后的SN至第二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执行步骤S807的方式为,发送进入监听模式的请求给第二设备,请求中携带更新后的SN。
S808、第二设备按照更新后的SN的周期监听并回复第一设备的心跳包。
第二设备在监听模式下,按照更新后的SN的周期监听心跳包,并在监听到心跳包之后回复第一设备的心跳包。
由于更新后的SN其实是SD与偏移值A的和,原本的SN可能是因为与中断周期重合,导致第二设备的中断任务和回复心跳包的任务冲突了,优先执行了中断任务,没有回复心跳包,进而产生断连。而更新后的SN在原来的SN的基础上偏移了A,因此不会与中断周期重合,进而不会因心跳包回复任务与中断任务冲突而导致断连。
S809、第一设备判断是否发生断连。
第一设备在执行完步骤S807之后,可以判断是否还是产生了断连。如果在SN已经更新的情况下,依然发生了断连,则说明可能是因为监听模式下的监听时长监听时长过短造成的。其中,第二设备当前的监听时长可以是携带在步骤S803中的进入监听模式的请求中的。即第一设备在执行步骤S803时,还将监听时长也携带在请求中发送给了第二设备。在监听时长过短的情况下,可能会没有监听到心跳包就进入了休眠,因此没有回复心跳包。因此,当步骤S809判断出发生断连时,就执行步骤S810,以增大监听时长的值。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步骤S809判断出仍然发生断连后,还可以通过返回步骤S806,即再次更新调整SN的方式,以达到不再发生断连的目的。
如果判断出没有发生断连,则说明当前使用更新后的SN不再出现频繁断连的现象,不需要执行任何操作。
需要说明是,步骤S809是持续执行的,在判断出没有发生断连之后,仍然需要继续执行步骤S809,直到判断出发生了断连,或者退出监听模式为止,才结束执行步骤S809。
S810、第一设备将监听时长的值翻倍,得到更新后的监听时长。
其中,步骤S810的执行过程和原理可参考步骤S515,此处不再赘述。
S811、第一设备将更新后的监听时长发送给第二设备。
其中,步骤S811的执行过程和原理可参考步骤S516,此处不再赘述。
S812、第一设备退出监听模式之后,将DN清零。
其中,步骤S812的执行过程和原理可参考步骤S517,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执行步骤S809至步骤S811,即不对监听时长的值进行更新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8中第一设备需执行的步骤可以通过第一设备中的蓝牙协议栈执行,而图2示出的无线通信模块260可作为硬件支持。第二设备执行的步骤则可以通过第二设备中的蓝牙协议栈执行,而图2示出的蓝牙通信模块203A可作为硬件支持。其中,蓝牙协议栈的相关描述可参考图4的相关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不同的第二设备,第一设备下发的监听周期、链接超时监控时间、监听时长的默认值可以适应性的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DN大于或等于断连阈值时,认为第二设备的中断周期与当前的SN重合,因此第一设备将当前的SN与偏移值A的和,作为更新后的SN。然后将更新后的SN发送给了第二设备,让第二设备在监听模式下以更新后的SN的周期进行监听。由于更新后的SN相较于原本的SN偏移了偏移值A,降低了与中断周期重合的可能,进而第二设备不会因中断任务与心跳包回复任务冲突,而出现不回复心跳包的情况,减少了频繁断连现象的发生。
基于前述图5和图8示出的用于配置监听周期的方法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及的第一设备中的监听周期SN均指的是第一设备中存储的用于第二设备的监听周期。而步骤S502至步骤S508中,使用默认的监听周期SD的条件为未成功获取到中断周期,而步骤S802至S805中,使用默认的监听周期SD的条件为监听模式下的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蓝牙通信的断连次数小于断连阈值。因此步骤S502至S508、以及步骤S802至S805,都是第一设备用于判断是否满足使用默认的监听周期SD的条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且当异地设备判断出不满足使用默认的监听周期的条件时,就说明使用默认的监听周期具有与第二设备的中断周期重合的可能性。
当判断出不满足使用默认的监听周期SD的条件时,在图5中,通过步骤S509的方式重新计算了监听周期SN,该计算出的监听周期SN是根据中断周期计算得到的,为非默认的监听周期,该非默认的监听周期不与中断周期重合,因此能够促使第二设备按照非默认的监听周期监听时可正常回复心跳包。而在图8中,当判断出不满足使用默认的监听周期SD的条件时,说明第二设备使用默认的监听周期SD时会出现无法正常回复心跳包的问题,因默认的监听周期SD可能与中断周期重合,因此通过步骤S806重新计算了监听周期SN,该计算出的监听周期SN是根据默认的监听周期以及偏移值A计算得到的,为非默认的监听周期,非默认的监听周期不与中断周期重合,也能够促使第二设备按照非默认的监听周期监听时可正常回复心跳包。因此,步骤S806和步骤S509都是在判断出不满足使用默认的监听周期的条件时,则将第二设备的监听周期确定为非默认的监听周期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中,非默认的监听周期指的是需要计算处理而得到的监听周期,而不是直接默认使用的监听周期。
因此,图5和图8示出的用于配置监听周期的方法,均通过在判断出不满足使用默认的监听周期的条件,则将第二设备的监听周期确定为非默认的监听周期,而非默认的监听周期是用于第二设备在监听模式下监听第一设备发送的心跳包的、并且与第二设备的中断周期不重合的监听周期,因此向第二设备发送关于非默认的监听周期的信息,可以使得第二设备按照非默认的监听周期进行监听,不会再受中断任务冲突影响,可正常回复心跳包,进而不再产生断连。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不执行判断是否满足使用默认的监听周期的条件的步骤,而直接将第一设备中存储的用于第二设备的监听周期设置为非默认的监听周期。示例性的,判断是否满足使用默认的监听周期的条件的步骤可以由第一设备之外的其他设备执行。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包括指令,当上述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图5中第一设备的相关方法步骤、图5中的第二设备的相关方法步骤、图8中第二设备的相关方法步骤、或者图8中第二设备的相关方法步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图5中第一设备的相关方法步骤、图5中的第二设备的相关方法步骤、图8中第二设备的相关方法步骤、或者图8中第二设备的相关方法步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所述控制设备执行图5中第一设备的相关方法步骤、图5中的第二设备的相关方法步骤、图8中第二设备的相关方法步骤、或者图8中第二设备的相关方法步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该控制设备可以是一个集成电路IC,也可以是一个片上系统SOC。其中集成电路可以是通用集成电路,也可以是一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也可以是一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实施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执行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快闪存储器、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由第一设备执行的用于配置监听周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处于蓝牙连接状态,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第一设备中存储的用于所述第二设备的监听周期设置为非默认的监听周期,其中所述非默认的监听周期是用于所述第二设备在监听模式下监听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心跳包的、并且与所述第二设备的中断周期不重合的监听周期;以及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关于所述非默认的监听周期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第一设备中存储的用于所述第二设备的监听周期设置为非默认的监听周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是否满足使用默认的监听周期的条件;
其中,将所述第一设备中存储的用于所述第二设备的监听周期设置为非默认的监听周期包括:
当不满足所述使用默认的监听周期的条件时,将所述第一设备中存储的用于所述第二设备的监听周期设置为非默认的监听周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默认的监听周期的条件为所述第一设备未成功获取到所述第二设备的中断周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判断是否满足使用默认的监听周期的条件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中断参数获取命令,其中所述中断参数获取命令用于获取所述第二设备的中断周期;
其中所述判断是否满足使用默认的监听周期的条件包括:
当接收到与所述中断参数获取命令对应的响应信息,且所述响应信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二设备的中断周期时,判断出满足所述使用默认的监听周期的条件;以及
当未接收到与所述中断参数获取命令对应的响应信息,或者,所述响应信息中未携带有所述第二设备的中断周期时,判断出不满足所述使用默认的监听周期的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至少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中断周期确定所述非默认的监听周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根据所述第二设备的中断周期确定所述非默认的监听周期包括:
当接收到的第二设备的中断周期为一个时,根据所接收到的中断周期、特定倍数、以及偏移值,计算得到所述非默认的监听周期;
当接收到的第二设备的中断周期为多个时,根据所接收到的多个中断周期的最小公倍数、特定倍数、以及偏移值,计算得到所述非默认的监听周期,或者,根据所接收到的多个中断周期中的最大值、特定倍数、以及偏移值,计算得到所述非默认的监听周期;其中,所述特定倍数为正整数,所述偏移值为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默认的监听周期的值满足处于预设范围内的条件;其中所述预设范围是根据所述默认的监听周期设定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范围为所述非默认的监听周期与所述默认的监听周期的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偏差值的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断参数获取命令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二设备的周期偏差;所述非默认的监听周期的值还满足所述非默认的监听周期与所述默认的监听周期的差值大于所述周期偏差的条件。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9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关于非默认的监听周期的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监听模式下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蓝牙通信的断连次数大于或等于断连阈值时,将所述第二设备的监听时长的值增加至预设值,以确定更新后的监听时长;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关于所述更新后的监听时长的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默认的监听周期的条件为监听模式下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蓝牙通信的断连次数小于断连阈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判断是否满足使用默认的监听周期的条件之前,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关于所述默认的监听周期的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设备以所述默认的监听周期来监听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心跳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默认的监听周期为所述默认的监听周期与偏移值的和,其中所述偏移值为整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默认的监听周期的值满足处于预设范围内的条件;其中,所述预设范围是根据所述默认的监听周期设定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关于非默认的监听周期的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蓝牙通信断连时,将所述第二设备的监听时长的值增加至预设值,以确定更新后的监听时长;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关于所述更新后的监听时长的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第二设备的监听时长的值增加至预设值,以确定更新后的监听时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退出监听模式的请求,并将所述断连次数清零。
1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6任一所述的由第一设备执行的用于配置监听周期的方法。
CN202111330141.6A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用于配置监听周期的方法及相应的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7837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30141.6A CN113783758B (zh)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用于配置监听周期的方法及相应的电子设备
PCT/CN2022/115426 WO2023082778A1 (zh) 2021-11-11 2022-08-29 一种用于配置监听周期的方法及相应的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30141.6A CN113783758B (zh)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用于配置监听周期的方法及相应的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3758A true CN113783758A (zh) 2021-12-10
CN113783758B CN113783758B (zh) 2022-04-15

Family

ID=78873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30141.6A Active CN113783758B (zh) 2021-11-11 2021-11-11 一种用于配置监听周期的方法及相应的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83758B (zh)
WO (1) WO202308277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82778A1 (zh) * 2021-11-11 2023-05-1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配置监听周期的方法及相应的电子设备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1313A (zh) * 2004-05-27 2007-06-13 L·卡特斯 无线传感器系统
DE502005006619D1 (de) * 2005-11-18 2009-03-26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Vorrichtung in einem Funkzugangsnetz eines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s sowie Funkzugangsnetz und Vorrichtung
US20090307511A1 (en) * 2008-06-06 2009-12-10 Hugo Fiennes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power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CN101919302A (zh) * 2008-09-05 2010-12-15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响应移动电子设备共址并存请求的方法以及控制多个无线电并存的通信装置
US20140269309A1 (en) * 2013-03-18 2014-09-18 Ralink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aging communication traffic for multip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thereof
CN104170480A (zh) * 2012-03-16 2014-11-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与协同移动设备同步的接入点
JP2016195325A (ja) * 2015-03-31 2016-11-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配信システム、配信方法、配信装置および配信プログラム
CN107960148A (zh) * 2015-05-14 2018-04-24 英特尔Ip公司 载波聚合和异步双连通性的测量方法
CN108566687A (zh) * 2018-04-25 2018-09-21 成都西谷曙光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Ldsw超低功耗无线自组网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09525968A (zh) * 2017-09-18 2019-03-26 苹果公司 离网无线电服务系统设计
CN109614240A (zh) * 2018-12-13 2019-04-12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内存申请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792688A (zh) * 2016-07-27 2019-05-2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管理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睡眠周期
CN110050455A (zh) * 2016-12-30 2019-07-23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工业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高效的数据报告的机制
JP2019179973A (ja) * 2018-03-30 2019-10-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1149313A (zh) * 2018-04-04 2020-05-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1955049A (zh) * 2020-06-24 2020-11-1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状态控制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89512B1 (ko) * 2013-11-05 2020-03-1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네트워크 가용 단말의 수면상태 제공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US20170026906A1 (en) * 2015-07-26 2017-0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 for saving power by synchronizing wakeup intervals
CN106793044B (zh) * 2017-02-28 2018-06-01 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蓝牙安全设备低功耗待机的方法及蓝牙安全设备
CN111226186B (zh) * 2018-03-16 2021-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唤醒管理方法、定时器管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2822663B (zh) * 2019-10-31 2022-06-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蓝牙连接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783758B (zh) * 2021-11-11 2022-04-1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配置监听周期的方法及相应的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1313A (zh) * 2004-05-27 2007-06-13 L·卡特斯 无线传感器系统
DE502005006619D1 (de) * 2005-11-18 2009-03-26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Vorrichtung in einem Funkzugangsnetz eines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s sowie Funkzugangsnetz und Vorrichtung
US20090307511A1 (en) * 2008-06-06 2009-12-10 Hugo Fiennes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power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CN101919302A (zh) * 2008-09-05 2010-12-15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响应移动电子设备共址并存请求的方法以及控制多个无线电并存的通信装置
CN105827372A (zh) * 2008-09-05 2016-08-03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响应移动电子设备共址并存请求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04170480A (zh) * 2012-03-16 2014-11-2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与协同移动设备同步的接入点
US20140269309A1 (en) * 2013-03-18 2014-09-18 Ralink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aging communication traffic for multip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thereof
JP2016195325A (ja) * 2015-03-31 2016-11-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配信システム、配信方法、配信装置および配信プログラム
CN107960148A (zh) * 2015-05-14 2018-04-24 英特尔Ip公司 载波聚合和异步双连通性的测量方法
CN109792688A (zh) * 2016-07-27 2019-05-2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管理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睡眠周期
CN110050455A (zh) * 2016-12-30 2019-07-23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工业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高效的数据报告的机制
CN109525968A (zh) * 2017-09-18 2019-03-26 苹果公司 离网无线电服务系统设计
JP2019179973A (ja) * 2018-03-30 2019-10-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1149313A (zh) * 2018-04-04 2020-05-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8566687A (zh) * 2018-04-25 2018-09-21 成都西谷曙光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Ldsw超低功耗无线自组网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09614240A (zh) * 2018-12-13 2019-04-12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内存申请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55049A (zh) * 2020-06-24 2020-11-1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状态控制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ontext-aware smart car: from model to prototype",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N INTERNATIONAL 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JOURNAL)》 *
张呈龙等: "一种基于LoRa的多层分布式LPWAN数据无线传输系统", 《电子世界》 *
杨春光等: "蓝牙技术综述", 《当代通信》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82778A1 (zh) * 2021-11-11 2023-05-1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配置监听周期的方法及相应的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3758B (zh) 2022-04-15
WO2023082778A1 (zh) 2023-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91442B (zh) 一种蓝牙连接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21036835A1 (zh) 一种蓝牙搜索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CN109417758B (zh) 一种蓝牙连接的方法及终端
CN113366439B (zh) 一种连接蓝牙设备方法及设备
US2015010370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operating as an access point,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EP4266760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00213903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21043219A1 (zh) 一种蓝牙回连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1043198A1 (zh) 一种蓝牙配对方法及相关装置
EP4199562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291703A (zh) 建立用于交换测距信息的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US10624027B2 (en) Call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CN113783758B (zh) 一种用于配置监听周期的方法及相应的电子设备
CN114430543A (zh) 移动终端的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CN115250544A (zh) 一种设备组网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043250A1 (zh) 一种蓝牙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766590B (zh) 在无线联网中应用的方法和无线装置
US11503574B2 (en)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US20090100281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0544965B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其芯片、待充电设备和系统
WO2019093286A1 (ja)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2469014A (zh) 配置蓝牙连接参数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WO2022037368A1 (zh) 一种移动路由设备休眠控制方法及移动路由设备
WO2023173260A1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956546A (zh) 一种设备的回连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和芯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